又见柿子红作文

2024-06-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又见柿子红作文(精选5篇)

又见柿子红作文 篇1

我跟爸爸、妈妈说想摘柿子时,爸爸、妈妈二话不说就同意了。可是树这么高,有我两个人的高度,我又没有摘柿子的工具,怎么摘得到呢?我四处找找,家里既没有长梯子,又没有能摘的工具,我懊恼极了,怎么办呢?就在这时,爸爸灵机一动,从屋里拿出一个大可乐瓶,又叫我拿来一把剪刀,我知道爸爸要做什么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我们父女俩合作,在大可乐瓶中间挖了一个朐残蔚拇蠖矗随后,爸爸又去找来了一根长十米左右,直径约3厘米的木棍,再把木棍顶端削得和大可乐瓶口一样大小,然后插入了可乐瓶嘴里,又用胶布把它们固定好,这样,摘柿子的工具便做好了。

我兴高采烈地和爸爸、妈妈一起到了柿子树下,我抬头仰望,一颗颗黄灯笼般的柿子在秋风中摆着,似乎在引诱着我,我迫不及待地吹着爸爸、妈妈快点。爸爸身强体壮,负责钩柿子,我和妈妈负责捡柿子。只见爸爸举起长木棍,用大可乐瓶的大口子套住柿子,轻轻一转木棍,“黄灯笼”便掉进了瓶里。眨眼工夫,可乐瓶里便落入了三四个黄灯笼,我小心翼翼地捡起,心里乐滋滋的。心想,哈哈,这次又有许多柿子吃了!想到这儿,我的口水流下了三千尺。

我把口水吸了吸,继续捡柿子,捡了好久,我打开放柿子的袋子一看,哇呀呀,好多柿子啊!我一看柿树上的柿子已经被摘得差不多了,可爸爸还要摘。有一些柿子总是躲在大叶子后面,好像一个个顽皮的小孩子在和我们玩捉迷藏,我边找柿子边唱歌:“找呀找呀找柿子,找到一个大柿子,大柿子呀大柿子,我要找到你!……”爸爸用长大棍把一片片大叶子拨开,大柿子便露出了脸,不一会儿,又摘了好几个,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又见柿子满枝丫散文 篇2

今天,我又走在这熟悉的道路上,原路已然没有太多的东西吸引我,我边听着老师的诗朗诵边走。不觉已到了往天很少走过的地方。啊?柿子树,很高大,树冠不大,有二十公分粗。远远地就看见一树红叶,很茂盛。叶子浓密,满树的柿子,有我紧攥得拳头大,橘黄色很亮。我需要踮起脚尖,背起头才能仰望它。细看,是我们小时候吃过的那种,叫:“尖尖柿”。

这种柿子,水分不多,但很绵,成熟后甜甜的味中有一点点柿子特有的涩,是做柿饼的好东西。总算又见到了它的踪影,我又拍了几张照片,把它保存在我的记忆里。

看到这满树的柿子,我不经意地想起了童年往事。

童年在山区里长大。那时家乡的水果还是相当贫乏。除了苹果核桃,最多的就是柿子。

柿子的品种很多,营养丰富。含有葡萄糖,蔗糖,纤维等多种成份。但是家乡的柿子品种单一,就那么三四种而已。

每当柿子还是青涩的时候,大人们就给我们做甜柿子吃。记得母亲做甜柿子的时候,把洗净的柿子在开水里稍微煮一下,消了毒,然后拿出来晾凉了,放在凉开水浸泡,再把洗净的桑叶层层叠叠地放进去,用东西盖好封闭严实。过上三四天,拿出来,翠绿色的柿子吃起来很脆很甜。小伙伴们都很爱吃。母亲做的柿子最多,总是吃得最快,左邻右舍,小伙伴们谁来我家谁就吃。欢声笑语不断。妇女们拿着针线活找母亲帮忙,一边吃着柿子,一边拉着家常和收成。

不知道谁发明的做甜柿子的方法很独特。我们小伙伴们偷偷地摘一些柿子装在衣服口袋里,不敢拿回家。那时候柿子树还是集体的财产,父母发现是要挨打受批评的。于是我们就把青涩的柿子,埋在长着稻谷的稻地里的淤泥里,偷偷地做上记号,要等五六天的时间才能拿出来。于是放学回家的路上,天天去看做的记号是否有人动过。稻地里的稻草人这里一个那里一个,有的穿着破烂的衣服,有的戴着没有边或者没有顶的草帽,有的干脆就手里拿着几条旧布条,形态各异,却栩栩如生。密麻麻的麻雀还是偷吃稻子,看管稻地的老人妇女的吆喝声清脆粗犷,成为一天里听到的最多最和谐的音乐。他们忙碌的身影不时地从这头跑到那头,却赶不上麻雀们欢快的翅膀。

好不容易等到可以拿柿子出来的时候,我们把手伸进深深的淤泥里,使劲儿地一挖,呵,都在这里了。用旁边稻地里的清水,洗去淤泥,咬上一口,那个甜啊,脆啊,清香地让旁边看稻地的人,和稻草人都发出了笑声。顺便他们也忍不住拿上一个,洗洗泥巴,裤腿子上一擦,脆生生地吃起来。稻草人的口水就到了稻地里。

聪明的先辈们吃柿子的方法很多。那些水分很多的柿子,我们叫四棱柿,对称的四条棱,很分明。还有一种,个头很大,有半斤左右,叫社姜黄。它们的水分饱满籽很大,成熟后咬一口,汁液止不住流出来,(黄黄的液汁有时候,就沾满了衣服),甜到你的心窝里去。

等到农历十月份,柿子慢慢都成熟了,漫山遍野,柿叶红了,满村子一片片红红火火的柿子。柿叶凌霜后变红的时候村子里是最美的时候。慢慢的柿叶落了,满满当当的柿子挂满柿树枝丫,仿佛一个个火红的灯笼照亮了村庄。

这时候我们就和大人们一起去摘柿子。看电视时城里人去摘柿子,都是拿袋子在触手可及的柿树上去摘,而我们称为夹柿子。

家乡的柿树一般都很高大粗壮,而且那时还没有包产到户。大人们都是统一行动,用一根根长长的很粗的竹竿,在顶端做两个马蹄形的缺口,把一抓拉一抓拉的柿子枝夹在竹子缺口里,转动竹竿朝着正反方向各自一扭,一嘟噜一嘟噜的柿树枝就这样被夹断。放在挂在树上的篮子里,看篮子满了就用绳子吊下来。倒在背篓里再重复。爬树利索的在树上夹,姑娘媳妇都在地下拾。而我们小孩总是很淘气,把树上熟好的柿子拿上先吃,这是在枝丫自然成熟的,最甜。一边吃着趁谁不注意,就把软软的柿子扔在他的头上,黄黄的汁液落个满脸花。欢声笑语追逐嬉戏像红了的柿子的脸。也有不小心从树上掉下的柿子砸在头上起了大包的时候。

夹完集体的柿子就要夹乡亲们自家院子里的柿子,他们你帮我,我帮你,夹柿子做柿饼。很淳朴,亲切。

收集在一起的柿子很多。乡亲们就在雨天不能上地的时候铉柿饼。把那些成熟后最早摘的柿子铉去皮。长长的一圈又一圈柿子皮,被他们晾干磨细,加在熟面里。完了,再把它串起来,挂在太阳不能直接照射到的地方,等它凌霜脱涩。春节前后就能吃上甜甜的柿饼了。

小孩总是等不到柿子完全软了后再吃。就自欺欺人地一个个捡稍微软一点的捏一捏,放在火盆边上烤,烤得柿子的水滋滋地往外冒,皮子已经焦黑了,这时候咬一口,涩甜涩甜的,别有风味,但这却不敢多吃,因为柿子的涩会带来大便不畅通,排便困难等,所以这种柿子不能多吃。有好多小伙伴嘴馋导致身体不适。

最让我难忘的是,母亲把面放少许的油,在锅里炒熟,捡那些水分饱满,又大又软的柿子,剥皮捣碎拌在熟面里,再加点柿子皮粉末,柿子的清香甘甜,和着面粉的甜香,一家人围在火盆旁边话家常。是我很少有的快乐时光。也是母亲很少的闲余时间。手里却拿着手工活不停在做。

清甜爽口的柿子酒是我们家乡人招呼客人最好最方便的好东西。我永远不会忘记姥爷做的柿子酒。姥爷把洗干净的.柿子取蒂削皮,高粱煮熟晾至温热,连同柿子一起放入木桶加上发酵粉。盖好盖子密封。把木桶外面用泥巴层层包裹严实。只留一个小口,周围也要封好,方便食用是取出。放上一两个月的时候,打开封口用大勺子舀出来。柿子有的已经软软的就要融化,有的就已经融化成黄黄的亮亮的柿子酒,吃着柿子喝着酒拉着家常做着活。淳朴的味道就像家乡的人情味。我们家乡人的心里甜滋滋的。酒醉人人自醉。对姥爷的记忆也就深深地留在记忆里。

冬天,天刚麻麻亮,母亲从火炕里面的灰中,掏出温热的柿子,我们哥仨就笑着,抹在馒头片上一层层一层层,大口大口地吃起来,黄色的柿子汁,和着金黄色包谷面馒头,甜的就像加了白糖。那时候买白糖要购货证,而且每人限量购买,聪明的母亲就这样,把糖都省了,省下来的糖,用来招呼不时找上门找母亲做衣服的乡邻。

趁着我们吃馒头片的功夫,母亲又从火炕里掏出先天晚上埋好的疙瘩柴,这时候就像木炭一样,已经没有了浓烟。用过的烂盆子,洋瓷碗母亲用铁钉钻两个孔,拴上铁丝,一个小火炉就做成了。我们哥仨每人一个,底下放些灰,加上自制的木炭,提到院子里,左右抡上几圈炉火就旺了,我们带着它去学校,烘烤冻得生疼的小手。母亲把茶壶放在火盆上,自己却在旁边烤包谷面黄儿吃,烤馍的这点时间,手里还在纳着鞋底。我们吃的馒头里加了白面(小麦面),我们却不知道,有一次我忘了带课本,看完书压在枕头底下睡着了,回家来拿课本,看到了这一幕。心里酸酸的,却不敢耽搁,眼睛里噙着泪花,一步一回头地逃到学校。

而母亲吃柿子的方式方法就这样被人们家家户户相传,找来做衣服的人更是你来我往。童年的回忆悄悄地流过,流过……母爱啊深流在心窝,深流在心窝…连同对故乡的情故乡的人思念。

童年的回忆悄悄地流过,流过……母爱啊深流在心窝,深流在心窝,家乡人淳朴亲切的笑容和风俗更是令我难忘。

美术:柿子红了 篇3

目标

1.欣赏秋天的柿子树,感受柿子丰收的景象。2.尝试用手指点画的方法表现柿子树丰收的情景。3.体验用手指点画的乐趣。

准备:

1.经验准备:如园内种有柿子树,日常可组织幼儿前往观赏;幼儿已认识并品尝过柿子,学过儿歌《柿子》。2.物质准备:

可在活动室创设“秋天的果园”情境(留出空间供幼儿展示添画的作品);挂图《柿子红了》(或PPT);柿子实物。操作单(见幼儿用书);调好的红、橘红等色颜料;抹布。

重难点分析

1.重点:能用手指点画的方法表现出柿子树丰收的景象。2.难点:能在一定范围内点画,并及时蘸色。

过程:

1.回忆、交流对柿子的已有经验。

教师出示柿子,引导幼儿交流品尝柿子的感受。教师:你喜欢吃柿子吗?它的味道怎样? 复习儿歌《柿子》

2.欣赏挂图《柿子红了》(PPT或实地观赏的影像)导入欣赏主题

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感受柿子丰收的景象。

教师:树上的柿子多不多?这么多的柿子挂满枝头,看起来像什么?给你什么感觉?

继续引导观察,感受柿子树上柿子远小近大的感觉。教师:树上的柿子大小一样吗?为什么?

近处的柿子看起来怎样?远处的呢?(近处大,远处小)

让我们用小手指找一找近处的柿子和远处的柿子吧!3.搜索用手指点画柿子

出示点画背景图,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这里有棵柿子树,但一个柿子也没有,你愿意让它结满柿子吗? 介绍颜料,讨论点画方法。

教师:用你们的小手指可以画出柿子吗?怎么画?(教师可请个别幼儿示范点画,在引导幼儿讨论的基础上总结点画的方法:先用手指蘸颜料,然后在背景图树枝上点画柿子。)

幼儿练习点画,教师适当指导。指导重点:鼓励幼儿在背景图树枝周边空白处大胆地点画,不拘泥于树枝边缘;提示幼儿及时蘸色;可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尝试表现大小不同的柿子。4.共同将作品展示在“秋天的果园”内并欣赏。教师:“秋天的果园”里长了这么多柿子树,美吗?你觉得哪棵树上的柿子结得最多?你喜欢吗?你还喜欢哪棵树?为什么? 建议

1.教学变式:如幼儿园内种植柿子树,此活动的欣赏部分可在柿子树旁进行;建议本活动安排在科学活动“甜甜的柿子”后进行。

2.活动延伸:可在美工区中,继续提供幼儿果树背景图,鼓励幼儿探索用点画、皱纸团粘贴等多种方式表现丰收的果树;鼓励幼儿向家长介绍“秋天的果树”,以及自己和同伴点画的作品。

赋得柿子红满坡散文 篇4

“圆圆红罐罐儿,扣着园盖盖儿。甜甜的蜜水儿满满盛一罐儿。”这是小时候母亲给我们兄妹几个猜的谜语。明明有一棵熟透了的柿子树就站在院场的一角,我与哥哥还是猜不出来是哪样珍贵的宝贝。后来在我上小学时读到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才想起母亲说的谜语,谜底就是柿子。这首诗真是把故乡的柿子写得活灵活现极了。

柿树,称为长寿树,柿子称为七绝果,这是前人对柿字的观察研究得出的赞赏结论。成书于秦汉以前的,专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中,就有关于古人对柿树及柿子的认识和注解,柿有七绝:一长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五霜叶(红赤)可现、六佳果可食、七落叶可(学)书。这样七种特色,构成了柿的本质,深受人们的喜爱,并大量种植,是我国著名的经济树种之一。

我的故乡四面环山,秋天在柿子红了的时候,叶子也跟随着红了,轻风一吹,紫烟慢慢,红光蒙蒙,坡坡洼洼处处是跳动的火焰。像似让红墨侵了透,你看那殷红的红枣,红辣椒,红红的柿子等。都像珍珠似地闪着红光,最好看的还要数柿子,从根到稍满树挂红,挂满灯笼的柿子,齐刷刷地站在坡上,远远望去就如山腰上别挂着一片红毯。多情的晚霞,像是经不住这火红的诱惑,趁黄昏时分,总探下婀娜多姿的身影与柿子悄声对语,相互媲美。憨态可掬的大红柿子,在柔情蜜意中,晃动着胖乎乎的大脑袋,激动不已。记得有一年,不知何方来一雅士,他徜徉在柿子树坡上,望着万山红遍地柿子,禁不住诗兴大发,摇头晃脑地吟出:“此处红叶好,何必到香山!”

柿子熟了,孩子们从这棵树爬向那棵树,争先恐后地抢着那通红透亮的柿子,如火如丹的柿树下传来一首悦耳动听的儿歌:“秋天到,真热闹。树上挂满果宝宝,东边蟋蟀唱;西边蝈蝈叫……形象、生动、优美、活生生的一副秋的画面。老人倚在树下,手抚粗裂的树干,看看枝头那红彤彤的柿子,又望望孩子们天真的笑脸,额间的皱纹颤颤地荡开。由于柿子甘甜,采摘方便,摘之即食。正是这种****的折磨,有一次我趁着大人们都出去干活之际,悄悄地爬上屋前那棵大柿树上,刚爬到树梢,一边摘一边吃。正在得意忘形的时候,只听见“咔嚓”我从树上掉下来,柿枝折断了一大截,与此同时。我的左胳膊被摔断了,就是这也给我留下终生了的教训。

柿子是秋天的化身,是甜美的象征,历来文人雅士咏之于诗篇,名篇佳句不可胜数。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古今往来,恒河沙数般的诗文中,其中南宋宰相洪适有《和景严送方蒂柿》的诗说:“万株红叶咏光华,嘉实堆盘走绀车。方蒂宁同牛奶柿,朱唇应笑鸠盘?園官急送须足茧,童子争观多眼花。罗列林珍生饮兴,讵思辟谷更餐霞。”其实咏柿诗不始自洪适,著名文学家韩愈的《咏柿》诗云“正值万株红叶满,光叶闪壁见神思。”而“嘉实”便是柿之七绝之一“嘉果”。南宋诗人杨万里他有一首《食鸡头子》诗云:“却忆吾庐野塘味,满山柿叶正堪书。”也是写柿子的,而且和韩愈一样也用了典。《西厢记》“长亭惜别”一折中,有一段脍炙人口的唱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其中的“霜林醉”,指的就是柿林醉人的秋色。唐代诗人李益的.“柿叶翻红霜景秋”、宋代诗人苏东坡的“霜叶满庭红颗秋”,都是对霜秋柿叶泛红的赞美诗句。良种柿果美味可口,古代通州骑岸镇的秋熟方柿果实,形、色、味、质俱佳,被美名为“金盆月”,清代举人陈昌鼎的《咏柿》趣味盎然地写道:“骑岸金盆月,江淮众口夸;方圆戴翡翠,通体染朱砂;滋肝润肠胃,甘酸溅齿牙;中秋有此物,何必寻其他?”“一夜寒露风,柿子挂灯笼。”这两句诗一般的农谚勾画出了柿乡深秋时节特有的风景线。当满山遍野的柿子树陡然变红时,在河滩堤岸上,到处生长着树冠宽大、苍劲古朴、铁干虬枝的柿树,肥大的树叶遮荫面积很大,像一把天然的凉伞,供人们乘凉歇息。几番秋风一吹,树叶由浓绿变为红赤远看如千丈红霞,迎风飒爽。别样红韵的柿树层林尽染,近看似万树灯笼,果硕累累。缀满枝头,像是一颗颗珍奇的红宝石,闪亮夺目,十分吸引人们的眼球。这时,你要是捧起一个红红的、软软的柿子,撕去它薄薄的外皮,咬上一口,啊!橙色的果肉入口,感觉脆酥利口。忍不住一口咬掉大半边:果汁般细腻;蜂蜜般香甜,嚼起来香甜绵韧,霎时顿觉“甘甜顺喉下,爽气溢双目”,恨不得把舌头都吞下,其妙无穷。我不禁点头称赞,不愧为鲜食佳品呀!情不自禁摇头晃脑地吟起“色胜金衣美,甘逾玉液清。”将甜美怡人的柿子描写的令人垂涎欲滴。可见,柿子是多么受人欢迎啊!等到十月末,留在树上未摘的柿子大多色泽已通红,质地柔软。轻啜入嘴,凉粉丝丝,甜如蜂蜜,口含可化。其中北宋诗人孔平仲在《吟无核红柿》诗中说:“林中有丹果,压枝一何稠。为柿已经美,嗟尔骨亦柔……”道尽此类红柿的妙处。陈汝秩也曾赋诗云:“晚风吹雨过林庐,柿叶飘红手自书。无限潇潇江海意,一樽相对忆鲈鱼”。宋代词人张仲殊填了一阕《西江月》,曾以“味过华林芳蔕,色兼阳井沈朱。轻匀绛蜡裹团酥,不比人间甘露。神鼎十分火枣,龙盘三寸红珠。清含冰蜜洗云腴,只恐身轻飞去。”铺排柿子一应俱全的色香味。这位生平创作皆不得考的宋代词人,不好妄加评说。但我宁可多读几遍他的《望江南?游成都大慈寺蚕市》:“成都好,蚕市趁遨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遨灯火上高楼。车马溢瀛洲。”早在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杭州春望》,诗中云:“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之句,可见很早以前,人们就把菱形的柿菱纹样织在绫缎上作为装饰。送给亲朋好友。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杭州贡白绫、绯绫”即指此。现在诗人西溪《西溪红柿园》诗云“红到梢头甜到老”的佳句。

又见高粱红的散文 篇5

儿子问我,高粱红是怎样的一种红?我一时竟答不上来。

儿子没见过高粱,他出生的时候,高粱地早在我们的视野里消失了。我也有二十多年,没见过高粱红了。城里,是没有红高粱的。此刻,即便让我再说起,一时也很难描述得清楚。

与儿子,在城河边的小市场上转了一圈。想找一把高粱笤帚或刷子给儿子看,未果。现在谁的家庭里,还用这样的物件来扫地和洗刷东西?

小时候,我是和高粱秸子一起成长的。高粱的那一种红,怎么说忘就忘了呢?小时候,满湖野里都是高粱。秋来,夕阳里能红半个天。高粱杆子能制成箔,高粱叶子能做成蓑衣,高粱穗子能扎成笤帚和刷把,高粱梃子能编成u子和笆斗。饿了,每天都能吃到高粱窝窝和煎饼。高粱几乎成了记忆里不可或缺的美好。就这样一份美好,怎么就偏偏要搁置了几十年?

许是生活好了,生活好了,更不该忘本的。

小时候,喜欢拾秋。秋收之后,田地里难免要剩些瓜果之类的余头。看护的老人,满湖地跟着追赶,追得你上气不接下气。那时,高粱地和芦苇荡便是最好的躲避之处。有一次,几个看护的老人把我们堵在一块高粱地里,四个方位都站着人,看样子这一次他们是非抓到几个不可了。我们在高粱地里迂回了整整一天,天黑后才偷偷地顺着芦苇荡溜回家。现在和当年看护的叔叔爷爷说起此事,大家还都高兴地笑成一团呢。

高粱红了之后,高粱地差不多每年都要戒严。一是防人偷,更多是防鸟啄。生产队里的东西,最怕有人要惦记。因为穷,而那时偏偏有人要惦记。无论看护得多么地严紧,时不时还要遭到袭击。少年时,我们几个小伙伴,经常和那些看护的老人斗智斗勇。有一次去偷高粱穗子回家煮饭吃,不小心被二老爷抓个正着。那是二老爷守护的阵地,原以为二老爷不会打,最后还是被打了一顿鞋底。到现在说起此事,母亲对二老爷似乎还有些怨尤。

特别喜欢到高粱地里去割草,不是那里草有多肥,主要是能把高粱叶子一起撕扯下来,让割草的篮子充实得满满的。高粱的`叶子甜丝丝的,家里养的牲畜最喜欢吃。生产队每年都有专人收割高粱叶子,晒干后留作来年牛马骡子作主食。高粱杆子也是甜的,能甜到人的心里去。有时候,趁着二老爷不注意,还要砍下一两棵,躲在无人处一节一节咂摸得干净。

高粱穗子熟了,鸟雀都会成群结队来。来了之后,专捡那些成熟的高粱果子吃。二老爷倒有绝招,整日里拿一只破锣满湖地敲打。看着二老爷追着那些鸟雀打锣,不只是鸟雀欢天喜地,连我们都欢天喜地。那几年的鸟雀,不知怎么了,就喜欢和二老爷为敌,有事没事都一起跑来听锣声。二老爷赶不走,就站在地头大骂。鸟雀听不懂,叽叽喳喳的似乎在嘲笑二老爷。二老爷气,有时要操拾起棍棒或土疙瘩,满高粱地追着打。从一块地跑去另一块地,二老爷每天都能撵出一身汗来。有时候,我们还帮助二老爷满湖地吆喝。鸟雀不怕我们,我们每次来,它们也都跟着来,似乎是凑着热闹。想来这是多美的一幅景象啊,高粱、鸟雀、锣声、我们,在那个熟悉的田园里,上演着一场场热热闹闹的故事。这样的景象,怕只能永远留存在记忆里了。二十多年来,似乎再没能见过那么多的鸟儿,也再也没看过那么红的红高粱。每次回家,就连儿时的那些小伙伴们都不曾见得齐全。

深秋里,高粱穗子高高的举向天空,真地就像一个个红红的火把。走近细视,连高粱的叶子和高粱的裤子几乎都是红色的,从头一直能红到脚脖子。那种红,并非鲜艳,也非娇嫩,是那种自然而然的一种红,就像女子酒醉后的腮红,红得可爱红得恰到好处。最喜欢风声裹挟着秋天的这种红,红得火火的,红得乱乱的,乱入儿时的心跳,那种乱仿佛肆无忌惮。远看,有一种狂野的美,古色古香,粗犷而又浑厚。风里,那声音哗哗流淌着,恰如潺潺流泉,可比流泉声要好听得多。站在高处,看那高粱红红地舞动着腰肢,舞动着脸庞,舞动着裙袂,心间无时无刻不荡起一阵阵红红涟漪。

贫穷年代里,高粱的那种红是一种怎样的温暖啊!它不只是红透半个天,它能够火火跳动着我们一个个青春年少。

正月里,妻子让母亲给我们做几个u子(高粱梃子制作而成)。母亲说,二十好几年没种过高粱了。看今年是不是能找到些种子,在园子里种一块,秋后便给你们做。那时只当说着玩。上个周末,不想母亲打电话来问,说高粱红了,要怎样的一个u子?妻子喜出望外,便急着要回家取。

高粱红了,听说后,我的心底也阵阵热烈。

回家。门前园子里,一小片红高粱正舞着秋风。秋风里,那些个红高粱正以一种别样的姿态,点燃和温暖着这个将要落幕的秋凉。那种红,在秋的黄昏里,显得特耀眼,特有温情。看着,心底不只是暖,似乎更有一种亲情汩汩扑面来。走近,再走进,摸摸这一棵又摸摸那一棵,每一棵似乎都舍不得。拦一抱在怀,心里隐隐地想哭。和它们偎依在一起,就觉自己又回到青纯年少了。

母亲早站在地头,扦着红红的高粱穗子。见我们去,心里有十二分的兴奋。那么多年未曾种植,不想它们会长得这么好。母亲笑着跟我们说。我对妻子说,你也多扦几朵带回家给儿子看,告诉他这就是高粱红,这就是当年我们形影不离的红高粱。高粱红了,高粱红了,看着心里阵阵暖。我们去,一些鸟儿也叽叽喳喳地聚着来。蓝天白云下,它们也和我们一同分享着高粱红了的这份欣喜。

上一篇:《左右结构的字》教学设计下一篇:心烦难受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