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写作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个人简历写作(共8篇)

个人简历写作 篇1

推行关注全面发展与尊重差异的综合素质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又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全方位、多角度考评学生综合素质。

自我评价注意二:

把“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把握基础性发展目标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维度和学科学习目标,多角度、全方位、多元化综合评价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

自我评价注意三:

科学构建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完善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与高中学分管理、综合素质评价有机结合,充分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试验的要求。努力做到具体明确、操作简便,体现多样化,突出可行性,力求评价结果的科学和公平公正。

自我评价注意四:

注重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综合素质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构成,是检查基础性发展目标达成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学生能否毕业和继续升学的重要依据之一。我们采取写实性评语与等第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加以表述,写实性评语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以及不足,必须准确、真实、全面并具有代表性。

科学文化知识方面,我认真端正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系统全面地学习了本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力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学习和掌

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还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

进入大学并通过三年的校园生涯和社会实践,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今后人生的价值时刻准备着。三年里,对专业知识我一丝不苟,在学好本专业课程的同时我也特别注重对其他各科知识的学习与涉猎。为了将自己锻炼成一名各方面能力都具备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三年里,我特别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学校的各种活动我都热情、积极、踊跃的参加,在校期间,我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全面发展。学习上,认真听讲、刻苦作业、积极配合老师教学、踊跃参与教学实践,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完成学业;工作生活上,作为学生干部,从参与到组织、从配合到管理、从监督到协调,大事小事,以服务同学为宗旨,以管理团结班级为己任,不论在学校领导、院系组织、同学之间、还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到处都有我的身影。

思想道德方面,大学期间不断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遵守《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规则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系集体;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自觉抵御封建迷信等错误倾向;树立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当个人与集体、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坚持把国家、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个人简历写作 篇2

关键词:英文简历,写作,策略

一、英文简历写作的意义

简历是求职者向招聘单位推销自己的重要工具, 它也是打开面试大门的金钥匙。一份语言规范、得体的英语简历体现出求职者具备清晰的思路、良好的语言表达、较强的沟通交际能力, 而且体现出求职者所具备的专业特长、语言功力、综合文化修养等, 因此英语简历的写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英语简历写作中出现的问题

(一) “I”使用的错误

为了引起招聘方的注意, 在写作中, 应聘者主观地认为“I”的出现会加深招聘方的印象, 这样的写法适得其反。“I”的反复出现会另招聘方非常不舒服, 认为应聘者骄傲, 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所以在写作中, 尽量少用“I”或“my”的句子。

如:As a result of my steady efforts in study, I can get good scores. (wrong) As a result of steady efforts in study, I can get good scores.

(二) 语法、句法错误

在简历的写作中, 恰当运用简单句, 避免使用复合句是书写句式时不错的选择。简单句虽然简单, 但招聘方阅读时倍感枯燥无味, 很难留下深刻印象。简洁中蕴含信息容量很大的语言是招聘方希望看到的。

如:As I have been in Japan for 4 years, I know Japanese well. (wrong) having been in Japan for 4 years, I know Japanese well. (right)

另外, 在时态的运用上学生也经常混淆和模棱两可, 对于过去时和现在时的运用常常错位, 例如, 在写作中, 描写相关经历用过去时, 介绍自己曾经获得的奖项用一般现在时。

(三) 词汇使用错误

在词汇的表达上学生经常使用中式英文。“三好学生” (excellent student instead of three good students.) “辅导员” (counselor instead of ideological tutor.) “班长” (class president instead of monitor.) 因语感较差, 导致中式英文的表达出现较多。

(四) 时间顺序错误

在英语简历的写作中, 学生在说明学历和工作经历时经常先写过去, 再写现在。而英文简历的写作要求采取倒叙的方式说明学历和工作经历, 先写现在的学习和工作经历, 然后再写过去。在写作上一定要注意规范化的写作, 而不要受到汉语习惯的影响。一定要写出地道、符合西方表达的句子。

(五) 版面格式不规范

在简历的写作中, 美观、大方的排版会给招聘方留下美好的印象。合乎规范的排版应是条目化, 符合西方人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意识。在简历的写作中, 学生演常常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排版, 五花八门, 各式各样。简历的写作需要培养学生跨文化的交际意识, 培养学生具备规范化和正确性的意识。

三、简历写作采取的对策

(一) 书写特点

1. 大写。

大写标题可以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读者在瞬间后捕捉到主题意思, 使得招聘方即刻理解了简历的主旨, 有效地引领招聘方逐步理解各项内容, 为求职者成功申请到面试打开了一条通路, 也为找到满意工作奠定了基础。

如:COMPANY ASSISTANT

2. 粗体和黑体。

在简历的写作中, 单词粗体和黑体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表明了作者的亮点所在, 优势得以展现, 希望以此吸引招聘方的注意力, 使得招聘方会着重阅读, 加深印象。

如:Education Background

3. 颜色。

简历书写者为了让招聘方清晰辨识到重点信息, 深刻领会简历书写者的意图, 有些文字用蓝颜色, 以此来表明重点, 增加更多的有力条件, 为成功面试铺垫基石。

4. 字号。

简历撰写者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优势以此来获得招聘方的青睐。字号的变化体现了求职者的心情。下面这个例子的标题字号为13.5, 正文字号为小五。简历撰写者希望读者多多关注并予以重视。

5. 标点。

英文简历是求职者成功取得面试资格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打开就业渠道的一扇门。在简历中, 简历书写者陈述与招聘相关的工作、技能、特长等诸多事宜, 通常是陈述句, 句号运用多。

(二) 词汇特点

1. 名词。

在简历写作中, 简历书写者运用积极、乐观的词汇来陈述与招聘工作相关的事宜, 更为积极地展现简历书写者的资质, 招聘方会在阅读时感到愉悦舒服, 愿意录用阳光明媚的人士, 它会给公司的前景加砖加瓦, 同时增加了自信心, 有利于面试成功。

如:Creation, independence.

2. 动词。

在英语简历的写作中, 每个具体的动词描绘着简历书写者的学习、工作经历。因简历书写者的具体行为动词可以展现不同阶段所做的具体事情, 动词的生动运用可以把平时地相关事宜传递出来, 因此动词运用较多。

如:Demonstrate, design, communicate, purchase.

3. 形容词。

在简历写作中, 形容词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简历篇章美的韵味, 栩栩如生地勾画出求职者不同一般的经历和良好的社会阅历。

如:Active, energetic, modest, creative.

4. 词汇重复。

为了保证招聘方清晰读懂简历, 不产生任何误会和曲解, 简历书写者使用重复词汇来达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目的。努力做到简历清晰明了, 一目了然。

如:Work as a teacher.Work as a tutor.

5. 词语并列。

在简历写作中, 意思上相近的词并列排放, 准确无误地表达了每一个词的意思, 烦琐中显现简单, 招聘方进一步明晰此词的意思, 加深了印象。

如:Supervises and directed, questions and concerns.

(三) 句法特点

1. 主动语态。

在简历的写作中, 直截了当、简洁明了, 没有拐弯抹角。执行者和接收方一目了然, 主动语态的运用明晰了执行者和接收方。

如:I can make full use of my financial management knoewledge and skills.

2. 陈述句。

陈述句客观、真实地展现出简历书写者实事求是地写出了与应聘工作相关的经历和技能。陈述句在简历中的运用丰富了简历书写者所具备的各项能力, 没有任何虚构浮华之词, 真真切切。

如:An individual's resume usually includes personal data, job objective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work experience or employment history and other information or references.

3. 过去分词短语。

在简历的写作中, 过去分词短语的使用丰富了句式结构, 使得句子结构紧密, 句意达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4. 平行结构。

在简历的写作中, 平行结构运用较多, 它平衡和协调了前后的句子, 节奏分明, 保持了语言的连贯性。语言内容鲜明, 语言气势突显。

如:Guide and direct the large-scale events, manage and coordinate large-scale events.

(四) 语篇特点

1. 版面设计。

条目化、分项式的版面设计是英语简历语篇设计的特点。版面设计具有条理性, 会给招聘方留下美好的印象。版面设计美观、大方会另招聘方赏心悦目, 爱不释手。同时也增加了简历书写者的面试机会。

2.“and”。

英语简历的书写重在“简”, 啰嗦繁杂的句式是避讳的。简简单单的句式干净利落, 令招聘方对大篇幅的内容一目了然。“and”在简历中使用较多, 它简化了复杂的句式关系。

如:Supervise general office activities and assist the executive vice-president such as writing and reports.

3. 词汇同现。

词汇同现联结了句与句之间的密切关系, 控制整个语篇的主题范围, 加强了语篇的衔接力, 语义连贯, 相互之间互为联系, 互为补充。在简历的写作中, 词汇同现的使用加强了语篇的粘合力。“Vice-president”是中心词, 与之工作有关的词汇依次使用。

如:Vice-president, Duke University, North Carolina, PA (2002-present) .

四、结语

写好英文简历是求职成功的重要部分。简历中的书写、词汇、语句、语篇特点不但体现了简历书写者的逻辑思维能力, 而且也体现了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 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素质的体现。通过探讨写作策略, 希冀帮助求职者成功就业, 找到满意的工作, 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陈鹏霞.英文求职信与求职面谈英语会话[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香港商贸出版社, 1991.

[2]丁往道, 等.英语写作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写作是一个人的战斗 篇3

对话时间:2016年1月

对话人及对话整理:阿伦

一、中关村是北京的大脑

阿 伦:首先请问下,您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

徐则臣:我一直上到高三,都想当一名律师。那时候看了很多香港拍的关于律师的电影,他们戴着假发,穿着法袍,觉得挺酷。1993年的时候,狮城国际大专辩论会,当时复旦大学夺冠,里面有几个非常著名的辩手,蒋昌建等人,一个个口才都特别好,在学生中的影响力非常大,那时候更觉得应该去学法律。所以,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报了一连串法律专业,但没有考上,最后一头钻进了中文系。

阿 伦:您的故乡在哪里?可以谈谈您的故乡吗?

徐则臣:我家在苏北,连云港的东海县,产水晶的地方,现在好像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水晶交易市场了。比较有名的还有天然温泉,质量很高。苏北的地域特点不是很明显,说最大的特点就是没特点,不算太离谱。连云港靠黄海,但我们家离海一百里,基本上闻不到黄海的任何味儿。小时候觉得跟海唯一的关系是,有走街串巷吆喝卖虾酱的,吃不上海鲜,也吃不起海鲜,只能隔三岔五吃点虾酱。小时候故乡多水,走几步就是水,现在都没了,但与水为邻的好记忆保存了下来,所以不喜欢干巴巴的文字。所有人的故乡差不多都一个样,所有的故乡事也差不多都一样,当我以花街和运河为背景写小说时,直接就把故乡的人事搬到了花街上和运河边。我故乡也有一条运河,江苏最大的人工运河,石安运河,我念初中时,学校就在河边,冬天水龙头冻住了,我们住校生就端着脸盆牙缸去河边刷牙洗脸,夏天中午睡不着午觉,就去运河里游泳。现在回头想,那都是好日子。对一个作家来说,不管你写什么,故乡都是你的原点,它可以让你顺顺当当地走出去,它也能一声不吭地让你回来。在我的理解里,童年是时间意义上的故乡,而故乡则是空间意义上的童年。谁也离不开。我每年都会回故乡几次,我祖父、父母还在那里生活。

阿 伦:作家大都会有个文学启蒙者,能谈谈您的文学启蒙吗?

徐则臣:我小时候家庭的文学氛围不是太好。我家在农村,文学启蒙的书极少,我爷爷是个离休干部,多年里家里都订两本杂志,《中国老年》和《半月谈》,这是我小时候看得最多的东西。其他的书籍,也都是那种没头没尾,被撕得不成样子的书。有些书当时读完,多年后我才发现是浩然的《金光大道》和《艳阳天》,那些书完全不是我那个年龄应该阅读的。除了这些,我看得比较多的是武侠小说。到小学毕业,我已经把所有当时著名的武侠小说全部看完。因为在农村,武侠小说实际上就是成人童话,很多人都在看,还有评书,《胜英保镖》《薛刚反唐》这种。所谓的纯文学的启蒙,少到几乎没有,我现在能想起来的读得最早的纯文学,是我小学时代,赵树理写的《小二黑结婚》。

阿 伦:当时您阅读的作品,听起来大都是相对比较老成的作品。

徐则臣:对,我小时候大部分时间是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阿 伦:您小时候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

徐则臣:应该是比较安静、胆小、听话,是个乖孩子。

阿 伦:您觉得您的这种性格,对后来的创作有影响吗?

徐则臣:对创作的影响,这大概遵循着动态平衡的规律。小的时候安静沉稳,内心里多半有狂野的东西,你会不断地想要去突破,这突破也许未必能真正做到,但你会心怀这样一个持久的愿望。我小时候待在农村,觉得外面的世界特别遥远,但是没有机会出去,所以心中积压了很多出走的欲望,我就把我实现不了的这些想法,在小说中表现出来。所以很多人说我小说中总有一个“出走”的主题。小时候的生活,包括阅读,对我的影响相对比较明显。那时候读的都是比较成熟的书,所以一开始的路子相对比较稳当,但是恰恰这种所谓的稳当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我需要反抗的东西。比如现在,我的写作的理念,就会有一些跳跃、试图突破的东西。有些作家年轻的时候天马行空,然后越来越保守,我可能刚好反过来。

阿 伦:您的大学本科念的是什么?可以谈谈那时候的生活吗?

徐则臣:本科念的就是中文,研究生也是。本科念了两所大学,大一大二一个学校,大三大四念了另外一个学校。生活很简单,除了长达一年的彷徨无措,就是饿虎扑食般的疯狂阅读和写作。一直想学法律,高考失利,法律专业的都没考上,进了中文,不知道该干什么了,就整天泡图书馆。看了一堆文学,大一暑假突然有了志向,当个作家,就开始以专业的态度阅读和写作。我在高中时就已经写小说了,但那时写着玩,没当回事。现在当回事了,为成为一个作家写。对经典的阅读需求更大,但那所大学图书馆有的书找不到,积压了很多书单,碰巧有个机会到另一所大学读大三大四,图书馆更大,藏书甚丰,就开始了穷凶极恶的阅读。读了多少书记不清了,每天都去图书馆借书还书,打了鸡血似的。阅读的底子就是那时候打下的。此外就是周末逛书店,学校步行五公里内的大小书店和卖杂志的邮局,每周轮一遍,买的少,看的多,穷学生一个。其他的课外生活极少,也寡淡,乏善可陈。

阿 伦:您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的,北大有着很好的文学传统,也有着很大的光环。作为北大毕业生,您觉得北大对您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徐则臣:北大的底蕴非常丰厚,会潜移默化地对一个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肯定不是像用量杯装水那样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它是无形的,润物细无声。在北大中文系会有一个很好的学术训练。这种训练对作家来说,会提升你的思考力或者说思想力、洞察力,这点很重要。因之,我经常写一些文学随笔、批评,可以在创作上两条腿走路。这些学术训练,可以把你变成一个有脑子的、会思考能发现的作家。

nlc202309090351

阿 伦:您在北京住了多少年了。

徐则臣:十四年了,2002年的时候来的。

阿 伦:您在北京住了十几年,喜欢北京这座城市吗?

徐则臣:从人居的角度我不喜欢,但文化和艺术的氛围我喜欢。在中国的其他城市里,很难有这样的文化氛围,而且这种文化氛围能够有效地渗透到你的日常细节里,很少有几个城市能够做到这一点。

阿 伦:您曾经谈到过,从江苏小地方来到北京,跟外地打工者的心态很像,努力寻找着身份和心理认同,所以这些年一直在研究这个城市,最熟悉的是中关村一带,认为只要写透了这个地方,就写透了中国。北京很大,您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

徐则臣:中关村是中国的一个缩影。中关村这地方,各色人等,各阶层各职业,鱼龙混杂,百川入海。有中国人、外国人、底层、文盲、乞丐、白领、蓝领、政要、学者、教授、艺术家,如此包罗万象,其他地方很难出现,它完全是中国的一个切片。这是个高科技所在地,中国的硅谷,如果中南海是北京的、中国的心脏,中关村差不多就是大脑了。

阿 伦:中关村有这么丰富的人群缩影,而您在创作中,写的却大都是北漂、普通人、边缘人群,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创作选择。

徐则臣:开始完全是无意的,认识一些办假证的、卖盗版碟的,觉得好玩,2003年就开始写。后来写着写着意识到,这个人群非常有意思,在他们身上,身份认同和心理认同变得非常重要。一个外地来北京的人,在北大做了教授,在中关村做了IT白领,你的身份感、认同感相对会比较高的,一切似乎都理所当然。但那些非法职业者、边缘人,比如卖盗版碟、办假证的外来人,因为缺少必要的身份认同和心理认同,他们会更在意和一座城市之间的关系。他们千里迢迢来到北京,不仅仅为了挣钱。对中国人来说,北京是个非常特殊的城市,去上海、广州也能赚很多钱,赚得比北京还多,但是他依然愿意往这个城市跑,因为长期以来,我们这一代人,乃至前面几代人,在我们漫长的社会主义教育中,北京已经被神圣化、符号化了。你可能对自己所处的地级市都不太熟悉的时候,反倒可能会熟悉北京,北京整天挂在各个媒体的嘴上。北京对于中国人的意义,跟纽约、伦敦、巴黎对于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的意义完全不一样,意识形态层面上的附加意义太大。

二、《耶路撒冷》写了六年

阿 伦:《跑步穿过中关村》是您的中篇代表作之一,可以谈谈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发表之后情况吗?

徐则臣:《跑步》写于2006年,研究生刚毕业,我在北大旁边的一个小区里与别人合租了一个两居室。下了班回到家开始写。晚上会在小区前面的公园里散步,走路的时候想小说的事,断断续续写了近一个月。小说里的很多细节都是散步时想出来的。2005年北京有场空前的沙尘暴,我想把它写进去。我认识一些卖盗版碟的、办假证的朋友,也想把他们写进去,漂泊在北京的感受我跟他们一样,更要写进去。就有了这个小说。我希望小说能有种沙尘暴般的原生态和粗粝感。小说发在《收获》上,责编钟红明老师转达李小林老师的意见,这是大中篇,有点长,页码胀出来了,得删。删掉了一万字。后来被很多刊物、年选转载,国内至今出的三个版本的同名集子,用的都是删节过的“《收获》版”;国外的译本用的是足本,已经出版的和正在翻译的,差不多十个语种了。很多人知道有我这么个作家,都是通过这个小说。“跑步穿过中关村”快成了一个固定搭配的短语,很多人来中关村都会脱口而出。有一年我去德国参加一个文学活动,在石荷州的四个城市巡回演讲朗诵,关于中国文学和艺术的所有活动主办方冠以一个总标题,叫“跑步穿过中国”。主办方见到我,说我解决了一个大问题,没有比这更合适的题目了。

阿 伦:《耶路撒冷》应该是您的首部长篇作品吧?去年这部作品可以说是非常火,年底入选了多种年度好书排行榜,还获得了腾讯书院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搜狐年度小说等大奖,进入茅盾文学奖最后的十部入围作品,可以说说《耶路撒冷》的创作动机吗?

徐则臣:之前写过长篇,但长篇的文体意识稀薄,只是跟着感觉走,缺少长篇该有的布局和谋划。写《耶路撒冷》时才真正有了长篇、尤其是大长篇需要的文体意识。我说过,我写这部小说是想清理一下这些年我对同龄的一代人的想法,即所谓的70后。我知道所谓的代际划分在很多方面有多么的不科学,但我要聚焦考察,必须让目光盯住局部,我不太相信那种动辄就面向全人类的写作。我也从未想过要为一代人代言,没有人需要别人为他代言,也没有谁有资格、有能力为别人代言,我只是忠直地说出我个人的感受、体悟和困惑,我也试图在我自己思考的路径上寻找可能的答案。如此而已。这代人半数已逾不惑,此年龄段在过去都已是各个行业的中流砥柱,但事实上,“硬硬地还在”的基本都是50后、60后。文学界也如此,我听了太多的对这代人的哀其不幸和怒其不争,他们把希望直接从50后、60后跳到了80后那里,似乎这代人可以就此忽略过去。那么,这代人是否真的必将沉默至死?如果尚能挺身而出,可能性在哪里?在我的理解里,一个人、一代人的可能性最终取决于他们能否守住“初心”,早一天晚一天无妨。这个“初心”可以理解为我们的理想主义,也可以理解为普泛意义上的信仰,只要它还在,这个人、这代人就有希望。我用一个漫长的、复杂的故事去论证和求解,我想我得到了乐观的答案。

阿 伦:《耶路撒冷》这部小说叙事时间横跨七十年,从写作上来讲,这么长时间跨度的叙事是很难写的,也很难把握的,这是否意味着您是一个在创作上有野心的作家?

徐则臣:你这么问,我该怎么说呢,野心这个词现在越来越暧昧,已经搞不清它是什么意思了。我只能说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对文学本身有所抱负,这个意义上说有野心,没问题。我只是想通过这部小说把这些年我对这一代人的想法彻底清理掉,一次性解决,我要试试我能否做到。这是我一个人的问题。

阿 伦:写作《耶路撒冷》之前,您把所有章节都提前想好吗?写作过程是一鼓作气,还是断断续续?创作的过程是否遇到过坎坷?

nlc202309090351

徐则臣:先有一个大概的想法,一个隐约的路径。不可能完全想好。写之前有恐慌感。我写作的焦虑基本上都集中在作品开头。写下第一行字的时候,你会觉得很虚弱,你觉得你内心不足以强大到开这么一个头,相对于一个漫长的小说写作过程,你会怀疑这个动作是不是太轻率了。但是有一天,那一天我睡过午觉,神清气爽,阳光又特别好,突然有一种感觉,这么好的天,这么好的精神头,差不多就是传说中的吉日良辰了,不去开这个小说的头,我会后悔的。那时候我在家附近租了一个房子,我就拎着一包东西过去了。然后断断续续地写,前后六年。我预料到写作会面临很多困难,但写了六年还是出乎我的意料。我经常认为这小说写不完了,觉得自己就像汪洋大海中的一条船,完全看不到陆地,绝望过,但蚂蚁搬家,还是一点点把它写出来了。

阿 伦:这部作品是否彻底表达了您内心一直想要说的话?写完最后一个字,定稿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

徐则臣:基本上表达了。我一直信守那句话:修辞立其诚。说自己想说的,说自己能说的,说自己能说好的。写完最后一个字,非常忧伤,舍不得把它写完。这个东西跟了你六年,每天脑袋里转的都是它,但不得不一拍而散。结尾那天我很忧伤,六年的恋爱谈得如胶似漆,咔嚓一下,得分手了。

阿 伦:您最希望读者在您的小说中看到什么?

徐则臣:这个我使不上劲儿,见仁见智吧。我刚在《收获》发了两个短篇小说,一个朋友跟我说,第二个写得好,第一个不喜欢,写得太狠了。另一个朋友跟我说,第一个写得好,看完了特别有触动,第二个抓不着,弄不明白,你到底想干什么?其实两个小说我写得都很精心,但反映完全相反。你没法跟读者说,让他们看到什么,甚至都不一定能够让他们看到你想表达的东西。读者携带着各自不同的背景过来,他只会选择跟他的背景相契合的那一部分,所以,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阿 伦:最喜欢的作家的是谁?他们如何影响你?

徐则臣:我喜欢的作家很多。有葡萄牙作家萨拉马戈、德国的君特·格拉斯、墨西哥的胡安·鲁尔福、英国的奈保尔、南非的库切,等等。我可能跟他们写的完全不一样,甚至方向完全相反,但我会看他们的作品,因为它会激发出你很多想法。写作时,我会反复阅读某几个作家的书,他们的语感和我完全不搭调,但就是能刺激到我,形成我自己的语感,这也挺有意思。

阿 伦:您刚才提到的那几位作家,他们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到现在为止,您认为您的写作有没有形成一种属于自己的风格?

徐则臣:风格只能是一个整体性的描述,是个比较含混的概念,它旨在强调,你在一定范围内特色相对比较明显。在这个意义上,我应该是有的。我的写作辨识度还是比较大的,一眼就能认出来,包括修辞、结构、题材、介入问题的角度及深度。我也尽力跟别人区别开来。

阿 伦:您是1978年出生的,即将进入不惑之年,现在的您面对周围事物和创作,心态是否有所变化?如果有的话,您觉得同过去相比,最明显的区别是什么?

徐则臣:心态平和了,也坚决了。过去,在心态上可能很激烈,容易改变,很多事情可以拍案而起,有激情,但很多想法其实内心里并不坚定,也没想周全。年纪大了,想明白的时候多了,认定的事情,我会一意孤行,不再纠结慌张。艺术上尤其需要逆流而动,一意孤行。没有人能够提供一条千古不易的真理,一条道走到黑,你就成了,艺术没有对错的问题。《射雕英雄传》里的欧阳锋,倒练九阴真经也练成了。

阿 伦:作为70后作家,所处的年代是改革开放之后,错过了文学发展最黄金的时候,甚至可能说是错过了文学发展最好的时代,对此您怎么看待?

徐则臣:错过了,感叹也没用。70后有很多有才华的作家,若干年以后,你会发现70后占据舞台的时间也不会短。50后、60后作家,成名的确比较早,新时期开始,百废待兴,文学的意识形态化阶段结束,需要一种全新的文学与前景,50后、60后作家出现了,然后迅速占据文坛。一张白纸好画画,每一笔都可能留在历史里,那的确是个文学的美好时代。那个时代文学是为数不多的最重要娱乐和审美的方式之一,一篇好小说可以惊动整个中国。现在这个极其多元的时代,你写十篇小说,每篇都很好,依然可能寂寂无闻,知道的人没几个。这就是现实,想通想不通它都不可改变。这样也好,过去事半可以功倍,那你现在就要做好事倍才能功半的打算,把作品写好,写得更好。从这个意义上,这可能不是作家的好时代,却可能是真正的文学的好时代。

阿 伦:创作是很辛苦的事情,这些年来,当遇到写不下去的时候,您是否想过放弃?

徐则臣:从大一开始写小说到现在,从来没想过要放弃。我是那种钻牛角尖的人,我相信所有写不下去的地方迟早都会写下去。

三、一个人的战斗

阿 伦:您结婚了吗?

徐则臣:结婚了,孩子现在已经四岁半了。

阿 伦:除了写作之外,平时您还有哪些兴趣爱好?

徐则臣:读书、带孩子、练书法。我练书法练了很多年,从小开始,大学时候差点念了美术系的书法专业。

阿 伦:在北京这么多年,您对现在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感到满意吗?

徐则臣:稍微比我理想中的要忙一点。不过工作与文学和我的写作相关,忙一点也能忍受。还是比较满意的。

阿 伦:我周围的很多人都讲,将来年龄大了告老还乡,您是否会一直在北京生活?

徐则臣:北京这地方适合精神上尚未足够强大,又能不断汲取营养的年轻人。它能给你提供很多机会。不是那种世俗意义上的机会,而是实实在在能让你的思想和艺术有所增益的那种机会。当你到了一定年龄,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对艺术的判断、对自身能力定位都比较成熟了,精神也足够强大,外力、环境等固然还有帮助,但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你也知道,雾霾之后,此地越来越不宜人居,但我工作和家庭都在这里,安定时养家糊口尚勉为其难,要动荡起来就得捉襟见肘了,待我忍到可以告老还乡的那一天吧。

nlc202309090351

阿 伦:说到荣誉和奖项,您是老舍文学奖历史上最年轻的长篇小说获奖者,又获得了鲁迅文学奖和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重要奖项。现在的文学奖比较多,有些奖项似乎也有一些争议,您怎么看待文学奖?您在乎这个吗?

徐则臣:如果奖项和作家之间能够相互给予对方以尊严,文学奖多多益善。写作是一个人的战斗,是你一个人在旷野里行走,你会本能地希望有人给予你呼应,褒奖鼓励固然更好,批评也会让你温暖,文学奖即是呼应之一。尤其它经常还附带一定物质上的奖励,纾解你的生活之忧,那我觉得越多越好。文学见仁见智,每个奖都应该有不同的声音,关键是争议处在哪里:在该在的地方,那无妨;争议在了非文学处,那就是问题了。

阿 伦:有一种作家,他们把一辈子的才华都浓缩在一部作品里,其后再难以超越这一部作品,像烟花瞬间绽放。还有一种作家,是细水长流型。您觉得自己是哪类作家?

徐则臣:作家有两种,一种是写经历的,一种是写经验的。写经历的就是我有什么东西,我就写什么。我把我所感受到的、经历过的东西,最精华的那一部分全部写出来。写完就没了,再写就只能重复。另一种作家是写经验。经验是个更宽阔的词,你个人经历所生发的经验,你“同化”过来的别人的经验,相当于把第二手、第三手资料转化成了第一手。你具备了这个能力,你的写作就可以持续地进行下去。这大概就是你说的细水长流型。我算后一种,我的每部作品只动用一部分经验。

阿 伦:您认为您现在的年龄,是创作的最好的时候吗?

徐则臣:应该是。身体条件,经验、阅历、思考力、激情、勇气、抱负,这些都在。作家有点奇怪,可能错过了某个时候,你的才华就施展不出来了。所谓的江郎才尽,不是说你的才华真的没有了,而是让你的写作得以顺利运行的某一种或几种要素消失了。比如,写大部头小说,一般都在相对年轻的时候,天时地利人和,都在;老了,你的认识更深刻了,占有的材料更多了,问题的把握也更全面了,但反而写不了长东西。体能跟不上了,担心言不及义了,勇气就会消失,想到要写一个五十万字的东西,自己先怯了。反而年轻时的无知无畏,让你成了事。

阿 伦: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真是让人眼花缭乱。有人说,如今的现实比小说还要精彩。身为作家,面对那些纷繁复杂的新闻报道或者社会事件,您是什么样的感受?

徐则臣:小说为什么要跟现实比精彩?小说要做的是现实的精彩背后的事。你要非得用小说跟现实赛跑,曹雪芹和托尔斯泰拉过来也跟不上。但毋庸置疑,小说跟现实息息相关,作家回避不掉。社会复杂了,个人经验也会跟着丰富,这是好事。但同时,如果现实高度复杂,复杂到我们来不及从容地消化,那也是个问题,你的写作找不到下手的地方。这个时候,尤其需要我们作家变得有脑子,你要在纷繁复杂的现实背后,寻找到一个个艺术的洞见。

阿 伦:有些现实比虚构还要让人揪心,写作中,您如何处理现实和虚构之间的关系?

徐则臣:现实肯定非常复杂,中国的现实尤其复杂,看起来一些偶发事件,一头扎进去你会发现,它其实是一个系统性的、结构性的问题,牵一发必要动全身。我忠于我对现实的感受与见识,我同样坚守我虚构的技艺,我会尽我所能,让它们在我作品该在的位置上。

阿 伦:谢谢您向我们敞开心扉,聊了这么多。最后想问问,现在您在写什么?对于未来的创作和生活,您有什么打算?

徐则臣:正在写一个十来万字的小长篇,下半年应该能出来。本不在这几年的写作计划里,一个偶然的机会,起承转合的问题解决了,它提前熟了,那好,有花堪折直须折。所以你看,打算是没用的,就说希望吧。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走读和写作,下一个小说要动用的资料太多,已经读了两年的书,实地走访也多次,但距可以踏实地坐下来写,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阿伦,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现居北京。

个人简历写作格式 篇4

个人简历可以是表格的形式,也可以是文字等其他形式。

不论什么形式,个人简历的结构均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构成。

1,多用文种“个人简历‘’、”求职简历“作标题。

2,正文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地址、政治面貌、婚姻状况,身体状况,兴趣爱好、性格等等。如就读学校、所学专业、学位、外语及计算机掌握程度等等。入学以来的简单经历,主要指担任社会工作或加入党团等方面的情况。在学期间所获得的各种奖励,如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专项奖学金等;除专业以外的其他诸如在计算机、外语、驾驶、文体等方面的特殊才华、造诣、技能等。

3,落款在正文右下方署明写简历人的姓名;并在下面注明年、月、日。

注意事项:

不能凭空编造你的经历,说谎永远是卑鄙的,没有哪个公司会喜欢说谎的员工,但也没有必要写出所有你真实的经历。对你求职不利的经历应忽略不写。在结构严谨的前提下,要使你的个人简历富有创造性,使阅读者能产生很强的阅读兴趣。你的个人经历顺序应该从现在开始倒过去叙述,这样可招聘单位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让解你最近的经历。要切记不要仅仅寄你的个人简历给你应聘的公司,附上一封简短的应聘信,会使公司增加对你的.好感。否则,你成功的几率将会大大降低。

拓展:邮件简历写作技巧

制作简历也是大有学问的,一封好的邮件简历就是一个好的成功开始!没有真才实学的求职技巧是欺骗,只有在对自己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合理地运用一些求职技巧,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求职成功率的目的。

个人简历的最开头,也可以用一句话将自己的优势概括出来,这样进一步调起HR的胃口。尽管网络空间很大,但电子简历仍然要遵循精简的原则,一页内容即可,尽量要点化、数据化,用事实和数字说话。

有的HR几乎没有耐心和时间等附件慢慢打开,有的企业甚至出于系统安全的考虑屏蔽掉附件,因此最好不要用附件发送简历。

电子邮件似乎给求职者提供了很大的展示空间,比如有的求职者用视频的方式介绍自己等,但事实上,除非招聘岗位特别强调从业人员的创意和个性,否则绝大多数 HR都不大看好这种标新立异的方式。首先这种文件需要耗费HR更多的时间来看,而且应聘者太过个性会让HR质疑他的团队合作能力。

个人简历写作技巧 篇5

看了那么多的个人简历写作技巧后真的让人感觉很累,写简历怎么这么多的事情?实际上简历没有那么复杂,最简单的往往却是最有效的。好比挣大钱的人做的都是简单的事情,而那些越复杂的事情只能带来越少的钱,为此最简历追求简单化即可,把其弄地过于复杂反而影响了它的威力。我们只需做四点内容就可以组合为一封完整的简历。

第一,工作或学习状况,如果拥有两部分经历那么可以全部加进简历,关于此部分也是文字篇幅最多的部分,如果描述的是工作经历则应该分为三段内容,第一段做基础介绍,第二段引用实例反应能力,第三段做个人总结就是工作方法和经验等。如果描述学习经历就不要这么复杂了,在某个学习时期获得过有影响力的奖励就把它写在后面,例如:-,西南大学,文秘专业,省文秘大赛冠军。关于学习当中的任何一个点都不要展开描述,因为工作和学习还是属于两码事的,前者毕竟靠实践,而后者则是一种理论性的东西。

第二,应聘的.目标应该具有专一性,你也许有几个意向但是你投简历给某家企业的某岗位,这个岗位不就是唯一的吗?那你的目标不也是唯一的吗?比如你应聘监理,那你除了写监理这个目标外,还用得着加上计算机软件设计吗?本文信息来源于大学生个人简历网。请注明。

第三,自我分析内容,从自己的性格、爱好等方面做分析,相当于告诉企业你胜任什么样的工作最合适。

个人简历的写作策略 篇6

2.最好只用一页;

3.不要超过两页;

4.要考虑设计得与众不同,许多求职者用word简历格式,这没什么错,但如果你也用那种格式,就没有特色;

5.不要用文本块,它们在句子之间只留下很小空间;

6.不要撒谎;

7.尽可能多地列出联系信息―――招聘者能找到你的任何信息;

8.要突出重点,招聘者一般用10秒左右的时间扫描简历,你要想法让招聘者一眼就看出你想做什么、你擅长什么。一种方法是目标陈述,可能非常简单而直接,它可以仅是你申请职位的名称,可以依你申请的工作进行调整,或者你可以修改为你对公司有何利益,明确具体的目标总比含糊不清的目标要好;

9.考虑用“资格总结”或“综述”来突出重点;

10.不要轻视功能性格式,这种格式对学生或其他缺乏经验的人是非常有用的。功能性简历围绕职能性技能组织,在列出3到4个技能后,要表明你如何证明那些技能。

11.不要用人称代词“我、我的”;

12.按对读者的重要性顺序列出工作经验,在列出工作时,一般最重要的是你的职位/头衔,所以按下列优先顺序:职位/头衔,公司名称,城市,省,日期;

13.不要忽略你过去工作的地点(城市,省)这些资料是读者希望看到的,但许多找工作者无意地忽略了;

14.按逆年代顺序列出你的工作;

15.在描述工作时,不要将名词和动词短语混用,最好始终用具体的行为动词;

16.要避免用“工作”这个动词,因为这是一个弱的动词,每个人都工作,要更明确,一般用“合作”更好;

17.在准备简历时要考虑成就、业绩对招聘者(未来老板)的意义远大于对工作职责的描述;

18.不要用“负责”、“职责包括”、“责任包括”等类似的表达,那是工作描述语,不是业绩导向的简历语言;

19.要强调可转换技能,特别是你没有多少经验或考虑换工作时;

20.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定量,用数字告诉招聘者你管多少人,你增加销售的百分比,你开发多少产品;

21.不要在简历上列出太多的经验,拇指规则是:有许多工作经验的人只需列出15年的经验;

22.不要强调你将来不想从事的工作活动或技能,即使它们代表你的强项,事实上你根本不需要提及那些活动,如果你将来不想做教师,为什么要描述你的教师技能是多么伟大呢?

23.记住教育部分也要按对读者重要性的顺序排列,优先顺序是:学位名称(如××学士)、专业名称、大学名称、城市、毕业时间;接下来是外围信息,如辅修和学习成绩,如果你还未毕业,就列出你是几年级,列出将要毕业的日期;

24.不要列出高中以下的学习经历;

25.不要在简历上列出身高、体重、年龄、出生日期、出生地、婚姻状况、性别、民族、健康、工资信息、“简历”标题或其他有可能有争议的信息;

26.不要包括爱好或其他无关信息,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被看作是多余的,无价值的;

27.要列出体育特长。许多公司特意寻找运动员,因为他们有主动和竞争意识及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大学运动员甚至应考虑列出他们的体育背景(在经验部分);

28.不要在简历上列出证明人,证明人属于找工作的后期阶段,要将证明人列在另一张纸上,只有在特别要求时再提供;

个人简历写作 篇7

那些历史上的名人不必多提, 只说在平时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去学院餐厅吃饭, 对面坐过来一位长者, 英国人, 已经90岁, 一口流利的汉语, 说自己1947年曾在北平工作, 后来在剑桥东亚系做了汉学家;酒会上偶遇学院的酒保, 这个人在学院貌似只负责管理藏酒, 但其本人是剑桥大学出版社的社长, 也算是学术界的江湖人物。随便一顿日常午餐, 可以听到德国战后的历史, 可以了解意大利中世纪的宗教, 可以搞清楚助听器是怎样发明的, 可以讨论法国戏剧、美国电影、埃及政局及日本法律。

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已经不太准确, 因为事实上每个人都一定是你的老师。

语言能力决定发展潜力

在所有这些人中, 有一位作家是我非常敬重的。他本人在美国一所大学教授文学写作和加勒比研究, 除教学以外主要以写作为业。和他接触的过程中我学到很多东西,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使用语言的准确性。

去植物园散步, 他可以边走边告诉我们路边的植物叫什么名字, 有什么气味或者怎样辨别。每次提到某个信息说之后发邮件, 他都一定会拿出本子记下来, 回家后立刻就发。跟他随便闲聊让我逐渐意识到自己使用语言的时候是多么不准确——我发现自己经常用“这个”“那个”来指代事物, 描述东西的位置就说“这边”或“那边”, 描述距离就用“不远”或者“比较远”。而每到这个时候他都会让我解释清楚到底是哪个, 到底在哪边, 到底有多远。

然后我注意到, 他在描述东西的时候都会说得非常准确, 很少用代词, 很少有歧义。甚至在蛋糕店里看到不知道名字的蛋糕都会问清楚它叫什么, 怎样拼写。想想自己有时候见到不认识的词都懒得查一下, 有时候说不清楚事情就干脆放弃不讲, 有时候觉得没必要什么东西都知道名字, 反正当面一比划或者用手一指别人就能明白了。但现在想来, 自己写作不能很快提高, 词汇量不见增长, 这真的是没办法怪别人。之前学英语到处找方法找技巧, 殊不知捷径就在于这种日常的积累和准确使用语言的意识。

这些道理貌似一直都懂, 也一直觉得自己已经算是一个肯下工夫的人, 但只有亲身遇到了这样一位作家才看到了什么叫下工夫, 才明白了什么叫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致后来, 写一段文字拿给他点评, 本来以为已经写得很清楚的地方居然也被找出很多歧义。之前往往会抱怨说为什么我写得已经这么清楚了别人还是不明白, 但那次被挑出问题之后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读者意识”。

从国内读研开始, 已经不知道写了多少论文, 练学术写作的时候已经不知听了多少遍要有“读者意识”, 要从读者的角度看自己有没有写清楚。但其实只有在真的被人从每个词每句话中挑出问题的时候, 你才会特别具体地明白到底什么是“读者意识”。

这样的学习经历是我之前没有过的, 平时即便有人说你写得不清楚, 也很难有这样的机会告诉你为什么不清楚, 哪里不清楚, 怎样才能更清楚。能给出这样精准的反馈, 需要的不只是耐心, 更重要的是足够强的表达力和解释力。

我记得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准备选英语专业, 一些人提出质疑, 说英语不过是一个工具而已, 干吗要把它当专业呢?虽然我当时自己有明确的方向, 但却无力解释, 后来也常常见到有人郁闷, 觉得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人人都会说英语, 英语专业的学生根本不可能有什么优势可言。现在我终于明白了, 英语的确是工具, 但恰恰是这个工具, 如果你掌握得好, 那它可以给你打开很多很多大门, 通向很多不同的世界。如果掌握得不好, 就没有办法准确地表达自己, 表达不出来就不能让别人领会你的意思, 就没有办法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英语世界使用英语是这个道理, 在中国使用中文也是一样的道理。看上去貌似人人都会说中文, 人人都会写汉字, 但是事实上, 会用中文上街问路还是作公共演讲, 会用汉字聊QQ还是写文章, 这是有天壤之别的。

纽约时报中文版曾经刊载过一篇文章, 叫《人文学科不该成为冷门》。文章的作者克林肯博格曾在美国许多知名大学教授非虚构写作, 他在文中提到说:“在每个学期我都充满希望又十分恐惧, 如果我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写作, 我将没什么可教, 而每个学期我都一再发现, 他们还是不会写作。他们能够组合起一串串术语, 堆砌起大段大段腹语般的句子结构。他们能够围绕碰巧得到的主题和意识形态概念四散转移, 而仅仅这么做就能得到好成绩。但说到清晰、简洁的写作, 毫无障碍地阐明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描述身边的世界——做不到。”

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并让别人明白你的意思, 这件看来简单的事不是随便就能做到的。可以不夸张地说, 在现代社会里, 使用语言的能力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发展潜力。很早之前就有老师告诉我们说, 辩才一定是人才。不是说人人都要当作家或以文字工作为业, 但不论是口头语言表达还是书面写作, 能够找到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传达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 这是在现代社会立足所必需的一个能力。

写作不仅仅可以怡情

拿写作来说, 写作本身能够给人带来巨大的愉悦感。去年在学院结识了一位来自澳门的访问学者, 她在大学任教的同时是当地报纸的专栏作家。看到她近半年发在报纸上的都是她在剑桥的亲身感悟。那些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我也有看到, 我也有经历, 但是看到她亲笔写出那些经历, 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为彼此保存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也为他人贡献出了很多好的故事和想法。

对于作者本人来讲, 写作会让人变得更精确, 更注重细节, 更刨根问底, 更真切地关注他人。写作可以把私人的记忆变成群体共享的身份认同, 可以把会流走的过去变成凝固不变的历史。即便是非公共场合的写作, 比如日常的邮件, 如果能写得漂亮, 也会让人很欣赏很感动。所有这些文字其实都不是浮于生活表面的薄薄的一层纸。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 可以不夸张地说, 文字即是人的思想, 是生活本身。

难怪克林肯博格在文章结尾时说:“写作, 没有人找得到一种为这种能力定价的方法……但每一个拥有它的人——不论如何, 何时获得——都知道, 这是一种稀有而珍贵的财富。”

回到选专业和个人事业发展的“实用”话题, 写作不仅仅是一个用以怡情的艺术活动。正相反, 写作以及口头表达, 是每一个人日常都会用到的一项技能。有调查表明, 事业的发展、收入的多少与人的词汇量有很大关系。很多人常常抱怨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或者自己的能力没有得到对等的认可, 这种事情的原因有很多, 但语言使用能力往往是其中之一。

从教育的角度看, 人的教育最根本的是读写能力, 因为在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知识都存在于语言之中, 即便是口头传授的经验, 其内容本身也会受到语言表达的影响。

从历史的角度看, 人对于历史的看法往往取决于书写历史的人是如何叙述的, 而叙述即是语言的表达。那些影响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人, 包括政治家、科学家和思想家等, 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通过语言表达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他人, 引导大家通过某一个视角看世界。可以说, 语言的作用不可低估, 语言表达能力是领导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人可能说, 我不想当领导, 但事实是, 对于语言的使用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读者意识”也并非只是关于作家和普通读者的关系。在广义上看, 我们表达任何信息, 接收信息的对方都是我们的“读者”, 无论你的读者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

说出别人说不出的话

在学院遇到的那位作家告诉我说, “读者意识”其实讲的就是怎样获得读者的信任;如果你的表达中很多地方都很模糊、有歧义, 那么对方接收不到你想表达的真实意思, 可能就会不再信任你, 从而放弃阅读。这个道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完全适用的。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离不开语言的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就像作者和读者的信任一样, 如果表达不准确、不合适、不得体, 都会对人际关系造成直接的影响。

有时候我们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 但退一步想想, 你真的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了吗?可能很多人都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东西是根本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我也相信这一点。但同时, 通过跟这位作家的接触, 我慢慢意识到很多时候其实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词。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借助别人的语言来表达自己, 有时候看到一句话会突然觉得这就是我们长久以来想说却说不出来的。

一个会使用语言的人, 一个能够准确掌握大量词汇的人, 就有能力说出别人说不出来的话。这样的能力, 会让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在人与人的交流中, 掌握很多的主动权。而所有这些, 如果不是在剑桥目睹了一位作家的日常言行, 我不可能有这样深切的体会, 文字于我来说可能至多还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工具, 我也可能仍旧会沾沾自喜于自己已经算是过关的论文写作技巧。

我2011年秋天开始在剑桥读书, 到现在已经将近三年。每当别人问到我在这边学到了什么, 我总是先想起身边接触到的人以及这些人在不经意间展示出来的经验和学识。

很多人相信真正的教育是靠师长的言传身教, 这一点我在剑桥体会很深。

随笔写作不是随便写作 篇8

语言流畅自然、观察敏锐细致是随笔的基本要求。从小学起老师就以强迫的方式来训练学生写随笔日记。经过近十年的强制练习,真正能表达真情实感进行作文的学生又有几成?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不应把模式化的应试作文强加给学生,强迫他们完成僵化的“模式随笔”。随笔的意义价值在于它能够自由抒发个性化情感。因此随笔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写作需要和有差异的作文内容选择,使学生由“不愿写”到“想写点什么”,习惯于主动写作反映自我的情感体验,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当学生乐于在生活中发现和筛选,并将情感灌注进文章,由此生发出的语言文字必然会有更高的自我追求。

随笔也需要讲理性。高中生的心智趋于成熟,他们对生活的理解感悟可以有一定深度。黑格尔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而显现出来了。”生活触发我们的情感流露,对此的反复体验、整理生成了属于他们特定年龄阶段的审美形象。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写作仍然要依赖于理性分析,进行哲理化的探寻,挖掘生活底蕴。教师在随笔中不能一味强调学生的情感宣泄,更要引导启发他们对某一现象、某一事件进行深度思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发人所未发,得到一个不肤浅、不片面的理性认识。从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题来看,更多侧重对考生理性思辨能力的考量, 在感性认识中经过逻辑思维处理,升华出理性思考的结果。这对学生的矛盾分析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同时空洞的语言堆砌,泛泛的抒情描写遭到丢弃。在设计随笔作文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处理。例如可以就班级中发生的热点事件布置一篇随笔。学生普遍关心并引发议论的事件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灵与生活,莫不如把它摊开,鼓励学生深入分析发表个人观点,侧重衡量他们的逻辑思维水平,以此训练提升思辨能力。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学生对事物的思考探究习惯,潜移默化中让他们认识到平实而有文采、明理而深刻的文章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好文章。

随笔不是语文教学的附加内容。随笔应该与课堂教学产生关联,成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不该给学生一种它是多余的、附加的作文作业的感受。我在讲《鸿门宴》人物形象分析之后,就布置一篇探讨项羽和刘邦人格魅力的随笔,字数要求不多,课堂上预留了20分钟时间。在学生对课文的热情没有消退时趁热打铁,激发他们对人物的深层理解,使随笔与教学内容交叉融合,显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带着饱满的热情、理性的芬芳。随笔讲评很重要。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外,还要看随笔的内容是否丰富充实有深意,更要重视评语的措辞。教师不是对学生的随笔进行高人一等的评判,而是真诚平等的交流沟通。评价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写作态度是学生作文难的突出问题。师生共同写随笔教学相长。就同一个现象题材,师生表达各自的情感和看法沟通感情,不仅可以把握学生思想的脉搏节奏、激发写作兴趣,而且还能体会到学生写作的甘苦,在讲评文本时,很容易评到点子上。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师生共同分享写作的喜怒哀乐、苦辣酸甜,更容易消除畏难情绪,起到预期效果。

日常随笔之于高中作文的意义在于它是写作基础,是写作习惯。只有打牢基础,形成良好习惯,高中作文的诸多方法规律才可顺理成章的掌握。鼓励学生坚持用随笔记录生活轨迹和人生反思,以小见大、明辨是非,会描述生活意象,会探究社会哲理,那么我们乐于见到的有真情实感、见解独到的作文就会如高楼大厦般耸立起来。

上一篇:会计实习总结报告整理下一篇:小学德育特色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