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工活动

2024-1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班美工活动(精选8篇)

大班美工活动 篇1

今天的美工活动是利用废弃的铅笔屑,通过拼贴、添画的方法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来源于张芳老师的花瓣画,上次张老师在我们班进行花瓣画的试课,我发现我班大多数孩子没有拼贴画的经验,不会进行拼贴画,也不会再原有的造型上进行添画。这样的情况让我很着急,于是我想利用一些可操作的材料,提高孩子们制作拼贴画的能力,就由此产生了这节美工活动。

在活动开始,我用铅笔进行简单的导入,然后让孩子们观察铅笔屑的形状,由此引出可以用铅笔屑来作画。通过让孩子欣赏一些成品画,引起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在欣赏的时候我注意让作品有层次感,从易到难、从单独到整体。在探索不同的贴法时特意强调了一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幼儿制作出的贴画各不相同,幼儿很兴奋,活动气氛达到了高潮。在活动的评价中,我将孩子的作品都送入了主题环境中,再请幼儿一一起来说说你最喜欢谁的贴画,这样孩子们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物品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同伴们的赞赏,对废物制作的愿望自然而然就更强烈了。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对废物制作的兴趣,我还提供了一次性纸杯、草棍、剪刀等多种材料,鼓励幼儿做更多东西,幼儿的创作热情和动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手工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作为教师,要从身边的“小事”——自然物质、废旧材料的合理利用中以小见大,让幼儿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激发幼儿关注我们的环境,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幼儿从小就喜欢乱撕乱画,他们把乱撕乱画作为是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自己想怎么撕就怎么撕,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美术活动恰恰符合幼儿的天性,反应幼儿的本质,通过美术活动能生动,形象的表现客观事物,促进幼儿思维等方面的发展。对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提高幼儿自身的精神素质及审美能力,是提高基础质量的有效手段。美术教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特别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灵感,有助于他们的智力开发。我们应抓住开发“最佳期”对幼儿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美术活动,而撕贴画是美术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造型各异,色彩鲜艳,它不是单一的技能技巧练习,而是培养有创造和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是素质教育的手段,通过撕贴活动能使幼儿的手部肌肉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准确性,更能对脑部细胞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进一步完善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和思维活动水平,下面谈谈,在幼儿撕贴画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从幼儿的兴趣入手。

1、无论干什么事情,首先要对它产生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希望取得成功,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为了引入幼儿从未见过的撕撕贴画,我首先带领幼儿一同观看录像,片中大量栩栩如生的作品深深吸引了小朋友,我问他们:“这些画看上去怎样?”幼儿说很漂亮很美丽,接着问:“那你们知道这些画是用什么东西做的?”“纸”我问他们:“小朋友,你们愿意也用纸来撕东西吗?”他们高兴地说:“愿意”。于是我将幼儿撕贴出来的作品向幼儿展示,并让他们拿在手里观察和对实物的直接接触,这样一来更加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了对幼儿撕贴画的兴趣。

2、师生一起动手操作,又进一步提高了幼儿学习兴趣。在撕贴画教学中,先让幼儿欣赏范例,然后我用各色卡纸撕出活动重点,当看到他们开始跃跃欲试的时候,我顺势向他们传授如何撕纸的方法,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小朋友撕撕想想,并将他们的作品展示,让他们随时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他们自信心,随之幼儿的兴趣也就越来越高。

3、古往今来,人类在不断地向往一切美好的事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人们在不断地运用现代化电化教学手段特有的优势,利用电脑教学将教师全部的智慧和情感深深地倾注于美术作品,启发了幼儿的想象力,使他们身临其境,为从小爱学撕打下良好基础。

二、撕贴画的特点。

1、材料简单

在撕贴画中,一般我们使用的材料有旧挂历纸、各色蜡光纸、手工纸、包装纸、牛皮纸胶水等,小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材料,然后根据活动要来进行撕贴,撕好以后可以看看、想想,这撕出来的东西到底像什么,也可以稍作添加,变成另一种新的事物,让小朋友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创作。

2、色彩鲜艳

马克思说过“色彩的感觉是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根据这一心理特点,及遵循学习的原则,首先教小朋友认识三原色,明白“红黄蓝“是三种基本的颜色,幼儿期对色彩尤为敏感,喜欢鲜艳亮丽的颜色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例如:撕《树》他们会把棕色的树干撕成红的、蓝的,把树叶又撕成各种颜色,在撕贴的过程中,那五颜六色的色彩和变幻无穷的表现形式把孩子带入了美丽的天堂,使他们尽情地体验。

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这些都是评价环节受挫的原因。在自己的尝试和实践后,我觉得教师应该在评价时特别注意以下几点:、评价时间适当,不宜太长。无论是小班,还是中大班的幼儿,孩子的注意力的持续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教师的评价时间要有所控制。如果孩子已经疲劳,注意力已经转向“出去游戏”。那老师这时的评价是毫无价值的。

2、关注全体幼儿,切忌“独角戏”。每个孩子都有交流的需要。评价应该面向全体幼儿的,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评价活动的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有时教师请一名幼儿交流,其他孩子会产生“与己无关”的感觉。所以会继续做自己未做完的操作,或与同伴交流。教师应该给每个孩子被关注的感觉。如数学操作后的讲评,教师可以询问:谁也是和他一样的?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或谁还有不一样的办法?或我看到第三组的小朋友是这样做的。面向全体幼儿的评价,才是满足集体活动评价环节的“集体”的要求的。

3、符合兴趣,吸引眼球。兴趣所至,孩子的注意力自然集中于此了。所以教师在孩子操作活动时应细致观察,认真分析判断,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比如区角游戏讲评时,我们选取新投入的材料,孩子们觉得新奇,自然兴趣浓厚,很乐意参与评价活动了。

4、君子动口也动手。评价不仅在于“口评”,还要“手动,身动”。这样才能达到“心动”!体现评价的“价”值。美工活动时请孩子介绍小娃娃的制作方法。就可以调动其他孩子一起“揉揉揉,揉出娃娃圆圆的头;搓搓搓,搓出长长的脚和手;捏捏捏,捏出眼睛和鼻子。”孩子们一起小手动一动,营造出积极学习的氛围,也体现了良好的评价效果。

大班美工活动 篇2

一、良好环境的营造

新《纲要》中说到, 幼儿发展的资源是环境, 幼儿每时每刻都在与环境发生交流, 只有通过与环境的交互, 幼儿才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1.为幼儿提供扩大视野的美术欣赏角。要使幼儿对美术充满情感, 诱发其审美创造的火花, 并使其进行积极的审美感知, 我们就必须在美工区中为幼儿提供扩大视野的美术欣赏角, 有创意、有节奏地向幼儿展示各种各样的颜色和形态之美, 并有针对性地让幼儿对每一时期的学习内容有所了解, 调动其创造美的积极性。

2.美工区的布置。幼儿美工区应该选择靠近水和窗台的地方, 方便幼儿在活动中能取水、换水。最重要的是采光好, 保护幼儿的视力。如果在有条件的教室里, 我们最好考虑空间位置方便幼儿进行个体、自由组合活动, 稍作调整, 又可进行分组活动。区内除了设置材料柜外, 应该留有一定位置的墙壁图板, 供两名以上幼儿自由组合进行各种粘贴或绘画活动, 为在美育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提供空间环境上的有利条件。

例如, 贝贝说:“我们这里吃的东西很多, 我们可以把美工区布置成一条美食街, 悬挂各种各样的美食。”贝贝小朋友的想法启发了我, 于是, 我把PPT媒体引进课堂, 让幼儿在教学中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在听听、看看、讲讲、玩玩等多种活动中愉快、主动地获取美术方面的知识。大家一起布置美工区的热情特别高, 就连平时能力比较弱的幼儿也纷纷加入这次活动。这次活动的成功告诉我们, 为大班幼儿营造有目的、有吸引力的环境, 就为幼儿获得创造和发挥的动力打开了大门。所以, 美工区最重要的是为幼儿创造一种自由、愉快、和谐的良好氛围, 使他们能在自由的游戏中学习和创作, 从而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发展自我。

二、活动材料的投放

美工区活动是幼儿喜欢的区域活动之一, 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才能使幼儿自主活动, 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在美工区, 幼儿能动手、动脑, 发展想象力、创造力。此外, 对幼儿来说, 他们喜欢通过自己的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美工区的活动恰恰能够满足幼儿的这一欲望。而美工区的材料相对于其他区域要多得多。

1.开放活动区的环境, 为幼儿的求异创造, 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材料。幼儿的创造一般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的, 是对模仿经验内化后的改变。而能够在模仿的基础上举一反三正是大班幼儿创造的特点。幼儿的求异创造离不开物质材料, 只有难易适度、丰富的材料才能保证幼儿活动的质量。大班幼儿的材料要富有变化, 能吸引幼儿直接参与活动, 如颜色鲜亮、易折、形状易引发想象的材料很受幼儿欢迎。

2.结合主题投放美工材料。在美工区放置的矮柜应该是一米以下开放式的, 矮柜可以分三到四层左右, 摆放材料和各种工具, 如黑色水笔、油画棒、写生本、水粉笔、各种水粉颜料、模子、剪刀、杯子等。我们提供材料既要考虑其广度, 保证一定的可选择性, 又要注意结合年龄阶段目标, 有目的地投放, 避免无目的地全盘端出, 令幼儿无所适从。不同的工具筐要设有不同的标记, 且与柜子摆放位置上的标记相同, 工具与材料的位置应该相对固定, 以方便幼儿按照标记有序地取放, 还能培养幼儿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3.为了使美工区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更加吸引幼儿, 我将一些有各种感官参与的辅助活动引入到美工活动中, 以促进大班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在美工活动区, 我投放了音乐。这些音乐中有分辨声音高低、强弱、快慢的, 可以让幼儿通过倾听分辨, 用某种特定的图案有规律地表现出来, 如声音小的画一个橘子, 声音大的画一个南瓜, 要能画出一幅连续的图画。其中也有幼儿熟悉的短小故事, 具备时间、地点、人物等的小片段, 幼儿通过倾听录音的内容画出与故事内容相符的图画。这样, 大班幼儿可在绘画过程中提高倾听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大班幼儿的创作离不开实践, 实践与材料又无法分离。在活动中, 我们应了解材料的特性、价值, 挖掘材料的最大潜力, 以区域活动的形式积极开展美术活动, 让幼儿在美工区域活动中, 获得知识乐趣和成功感。如果活动区能依据目标有次序地或不断地调整材料, 使幼儿有一种新鲜感, 就能使他们乐于去探索新鲜事物。

综上所述,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美工区域活动, 我发现大班幼儿爱提问、爱动脑, 敢于创新, 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幼儿园的教育是美的教育, 环境之美、人格之美、知识之美, 富于美感的教育是最富于人性的教育, 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我们通过美术环境的有效创设, 让幼儿以美启真, 以美储善, 用美去开启幼儿的智慧, 塑造其人格, 使其走好人生的第一步。这不仅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美术教育, 更是育完美人格的人的美术教育。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创建了适合大班幼儿的美术区, 解放幼儿, 让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 让幼儿动起来, 大胆说出来, 在充足的空间、时间里驰骋, 幼儿任意涂鸦, 涂抹出五彩斑斓、个性十足的七彩童年。

摘要:区域活动是集中教育活动的有效延伸。美工区活动中, 幼儿的兴趣往往来自于材料, 幼儿的各项发展更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因此,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重视创设适宜的区域环境,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 自主活动, 在比较宽松、随意的氛围中, 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美工区,环境创设,幼儿

参考文献

[1]李琳.幼儿园美工区活动研究[J].学理论:中, 2011 (4) .

大班美工活动:秸杆趣儿 篇3

在当地农村,蔬菜大棚代替了高粱玉米的种植,所以近几年,秸秆在当地农村也不再遍地都是了。我班多数孩子虽然都是在农村长大,但他们手里玩的大多是一些电动的、遥控的玩具,这些秸秆玩具渐渐淡出了孩子的玩耍空间。我是从小玩这些秸秆玩具长大的,这些秸秆带给了我们无穷的乐趣。我想让这些古老的、朴素的玩具继续传承,再次焕发它独有的魅力。根据孩子的经验水平,我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尝试着将第一次活动设计成亲子活动,为第二次活动的开展做好经验准备。

活动目标:

1.观看家长制作秸秆玩具,在协作中体验秸秆玩具带来的乐趣。

2.尝试用秸杆插接各式新奇玩具。

活动准备:

1.活动总动员:请家长搜集秸杆,部分剥离成秸杆皮(用砂纸磨平)、秸杆瓤,装在一个衬衫盒里;邀请幼儿的爷爷(奶奶)参与到活动中来。

2.辅助材料:小剪子、小纸盒、彩笔、胶水等。

活动过程:

活动一:亲子制作

一、亲情教育

1.幼儿坐在爷爷奶奶身边。请幼儿轻轻掰开爷爷(奶奶)的手,轻轻地摸一摸手心、手背,再把粗糙的大手放在自己的小脸上贴一贴——萌生对爷爷(奶奶)的疼爱之情!

2.请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对爷爷(奶奶)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

二、“现场调查”

1.出示秸秆。“小朋友,现在我们请爷爷奶奶告诉咱们,用这些秸秆能做什么?”

2.“小朋友,你看到过这些秸秆制品吗?你玩过用秸秆做的玩具吗?”

小结:两代人的回答,说出了秸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秸秆可以串成盖帘、还可以做成像小狗、灯笼、蝈蝈笼之类的玩具,这些谈话,引起了孩子们的極大兴趣。

3.“秸秆在爷爷奶奶手里就变成了宝贝,他们能用秸秆作出好多好玩的玩具,下面我们就跟爷爷奶奶一起来学一学、做一做吧。”

三、祖孙协作

1.请爷爷(奶奶)用秸杆制作玩具,一边制作,一边向孩子讲解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2.引导幼儿认真观看并做好爷爷(奶奶)的小助手。

小结:孩子们在爷爷奶奶面前,表现得极为乖巧,他们认真看、认真学,多数幼儿还学着样子自己动起手来。当然,少不了爷爷奶奶的叮嘱。

四、记者采访

教师以“采访”的形式,有重点地请爷爷(奶奶)简要介绍该玩具的制作技巧。

“小朋友和爷爷奶奶做出了这么多好玩的玩具,老师感到特别好奇!下面老师扮成记者,来一个“现场采访”。

采访幼儿A:你手里的玩具叫什么名字?怎么玩?

幼儿A:我和爷爷管它叫“呱哒哒”,看,上下拽动这两根桔皮,插在上面的两个秸秆就会碰在一齐,呱哒呱哒,真好听!

采访爷爷A:幼儿A手里的玩具真好玩,能告诉我们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吗?

爷爷A:这个做法很简单,就是把一根秸秆的桔皮剥去,只剩下对着的两根,然后将这两根桔皮弯曲,从秸秆底部的同一个洞里穿过去,再取两节细点的秸秆插在弯曲的秸秆顶部,我们管它叫“小剪子”,孩子们喜欢它碰撞发出的“哒哒”地声音,所以叫他“呱哒哒”。

小结:爷爷奶奶纷纷详细介绍了各自制作的玩具,孩子们兴趣高涨,他们除了喜欢自己爷爷奶奶制作的玩具外,好像对其他小朋友手里的玩具也颇感兴趣。这样,为下次活动的开展做好了铺垫。

五、集中展示

1.引导幼儿将同种玩具作品归类、集中,开办“秸杆玩具展览会”。

2.整理材料,收拾场地。

3.再一次对参加活动的爷爷奶奶表示深深的感谢!

活动二:亲手制作

一、互相提个醒

(一)请幼儿说一说制作秸杆玩具时的注意事项。

(剥、折、插秸杆皮时小心刮伤手指;爷爷说:做眼镜时,做圆圈的两段秸杆要一样长;奶奶说:做小狗尾巴时,秸杆弯折的空隙越小尾巴越翘……)

(二)说一说自己的制作愿望,激发幼儿大胆想象。

(我想与幼儿A合作扎一个大灯笼;我想与幼儿B交换步骤图,插一艘小船;我想扎一个飞船飞上天。我要插一架轰炸机……)

小结: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为古老的秸秆玩具注入了鲜活的元素。

二、动手做一做

1.鼓励幼儿动手制作(合作)出新奇的玩具.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幼儿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小结:有了上次活动的基础,孩子们对秸秆玩具的制作并不怯手,他们自由结伴,有商有量,有的“翻新”了爷爷奶奶的制作,有的发挥想象,做成了飞机,小车等新颖的玩具。

三、炫耀小制作

1.收拾场地,展示作品。

2.互相交流、玩耍,体验成功的喜悦。

3.将作品展示到秸秆玩具展览区。

活动评析:

大班美工活动.doc泥塑花瓶 篇4

1.能运用泥塑中搓条、压扁等技法,塑造出花瓶的基本造型,并做适当的装饰。2.感受手工劳动带来的乐趣。活动准备:花瓶资料 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你们家里有花瓶吗?是什么形状的?上面有什么花纹?

二、欣赏花瓶

师:老师收集了一些花瓶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师:这些瓶是什么形状?你有什么发现?

它们瓶体似葫芦,叫葫芦瓶是南宋后期龙泉窑创制的。小口,短颈,瓶体由两截粘合而成。名与“福禄”谐音,且器形像“吉”字,故又名“大吉瓶”,寓意大吉大利。

它们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上面有什么花纹?这是梅瓶,是典型的乾隆时期出的花瓶,口子小,正好适合插一枝梅花。所以叫梅瓶。

最后看一组。因为造型很像冬瓜,因而得名冬瓜瓶。而冬瓜瓶的寓意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小结:原来花瓶也有许多形状,有葫芦瓶、梅瓶、冬瓜瓶等。上面的花纹也多种多样。

三、幼儿尝试做手工花瓶 1.幼儿讨论

师:小朋友已经欣赏过花瓶了,今天我们用泥贴一个花瓶,你觉得用什么方法能贴出花瓶呢?(泥塑中的搓条技法可以贴出花瓶。)

2.请幼儿讨论并演示泥贴花瓶的具体方法。

师:怎样才能把泥均匀地搓成长条?请你演示给大家看。(先搓圆再搓长,搓长时用力要均匀,可以把泥放到泥工板上搓。搓成长条后,在底版上用长条围合成花瓶的形状。)

师:你会怎样装饰花瓶呢?

幼儿园大班美术美工活动案例 篇5

案例背景:

游戏区新添置了小订书机,面对这个新事物,幼儿非常感兴趣,可是该怎么用呢,瞎摆弄?订小书?。这引起了我的思考:订书机除了制作小书还能干什么呢?也许还何以制作更有趣的东西。这时,我发现了美术区用来拓印的小人,这正好是用订书机制作的。为什么不让幼儿来试一试、做一做这个会动的小人呢?恰逢幼儿园组织评优课,我就将这“灵光一闪”,变成了一次美工活动。旨在让幼儿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不仅能掌握使用订书机的技能、感受拓印的乐趣,同时发现巧妙的使用订书机,能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我围绕“尝试用订书机正确的连接图形卡纸,组合成能活动小人”这个主要的目标开始构思教案。活动理念:

《纲要》中艺术教育的目标明确提出要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现活动”。它明确了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育者在艺术活动中注重幼儿的感受、体验和情感表达方式,全面培养幼儿的艺术能力。由于这次活动完全是就地取材,本班幼儿对订书机这个事物非常感兴趣,以前也欣赏过奥运图标中的各种运动个标识,因此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订书机正确的连接图形卡纸,组合成能活动小人。

2.能将作品摆出各种造型,代表不同的运动项目。

3.体验制作活动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投影仪、制作流程图一幅。

2.订书机人手一个,圆形和长方形卡纸片、黑水笔、固体胶人手一份。

3.运动场背景图一幅。

三、案例描述,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游戏“变变变”。我先出示白纸(对折,中间夹着纸片小人)“这是什么?”拿出蜡笔,“我们请小蜡笔来变个魔术,我们一起说变变变„„瞧,你们看,小蜡笔变出什么来了?它在干什么?”一方面引起幼儿的兴趣,同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人”的各个组成部分。幼:出来了一个人。师:你们知道是怎么变出来的吗?幼:我猜是纸头下面放了一个东西。教师揭开纸,出示“小人”,引导幼儿发现小人会活动。

分析: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创设积极宽松的心理环境。我们可以看到在“变变变”的游戏中,幼儿轻松自然,和老师一起喊着“变变变、加油”当纸上拓印出的小人来,孩子们都感到很新鲜,当掀开纸的那刻,孩子们露出了惊奇的表情。我想,孩子们一定会带着他们的好奇心,更加专注地学习制作“小人”。活动的第二个环节:幼儿观察,学习制作会动的小人。首先,我引导幼儿说说小人是用什么制作的。然后按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物品,并总结:会动的小人是用订书机将一个圆形片片、一个大长方形、八个小长方形按一定的顺序订在一起做成的。然后,出示步骤图和订书机,请幼儿说说制作步骤并示范。幼:先要订圆形和大的长方形。师:对,这是小人的头和身体。注意订书机的口子要对好纸片连接的地方,两手大拇指按住订书机的前端,一起用力,听到“咔嚓”一声,就好了。幼:然后要把两个小长方形连起来。师:这是手臂和腿,看看一共要做几个?幼:四个一样的。师:对了,然后把做好的四肢订到身体的哪个部位呢?幼:手臂在大长方形的俩边的上面一点,腿在下面。教师要强调钉子的位置,确保能让小人动起来。师:谁来试一试把手臂订上去?请个别幼儿来尝试制作,以便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订好后摆出动作,请幼儿来摆一摆、说说它在干什么。

分析:因为学习使用订书机是重难点部分,所以我花了很长时间来操作,就怕小朋友学不会,先出示了制作步骤图,又利用投影仪进行了示范,不仅示范了几次,还请了两个小朋友来操作,及时发现和纠正了孩子操作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另外还讲解了四肢的方位,以免造成观察不仔细,在制作时将小人的“手臂”按到“腰”上的现象,这提醒我要仔细研究幼儿发展的特点,从幼儿掌握的技能出发来设计活动。

活动的第三个环节:幼儿制作小人。

要求:先制作小人,然后让小人做一个动作,再将小人贴到体育场上。分析:孩子在创作过程中一直是满怀激情的,由于对精细动作的要求比较高,孩子在制作时用了比较多的时间。有的孩子遇到了困难,同伴能积极的帮助,提高了作品的成功率。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欣赏共同完成的作品“运动会”。

分析:由于前面的活动都是安静的,要是在最后的环节放上激动人心的音乐,让小朋友模仿小人的动作,运动起来,那就更好了,这样就体现出动静交替。教学反思: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进入大班,他们不再满足涂鸦的活动,强烈的好奇心驱动幼儿尝试使用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来进行美工活动。本次活动就是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观察到幼儿的兴趣所在,从幼儿的知识经验出发,设计展开的生成活动,可以说是“从幼儿中来”。为了使幼儿通过此次活动掌握相应的技能,感受作品的美,体验成功的喜悦,真正做到“到幼儿中去”,我在活动前做了许多准备,设计了几套方案,通过试上课,最终确定了活动的重难点:正确使用工具、明确制作步骤、集体展示作品。1.正确使用工具。

以前,孩子在美工活动中用到的工具不外乎剪刀、胶布等,这次他们需要使用“订书机”,这是他们没有或者很少接触到的工具,所以学习正确使用它就成了能否制作成功的前提。因此,我在教幼儿使用工具的时候用了实物投影仪,让幼儿能仔细观察每一个步骤,还花了很长时间讲解示范,并用游戏的语言来形容按订书机的动作。这些都是为了解决难点服务。2.明确制作步骤。

制作“运动的小人”关键是了解“小人”的构成,因此,我绘制了步骤图,引导幼儿按流程制作,并强调订书钉的位置,以便幼儿制作出的小人都能动起来。这样就解决了活动的重点:制作能运动的“小人”。3.集体展示作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艺术领域提出了“感受与创造并重”的教育观,强调让幼儿的视觉和情感获得满足、愉悦的同时,培养其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可见,美工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有美的享受。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到的是成功的快乐,怎样在作品展示环节让他们感受作品的美呢?好花是需要绿叶衬托的,只有将作品呈现在背景图上时,幼儿才更容易发现自己制作的“小人”是一朵朵“好花”。

美丽的锡箔纸画

观察内容:

美工区里婧诗与婧羚一起选择了新的画种材料:锡箔纸画。一开始,她们看着材料的质量容易破损,都小心翼翼的把锡箔纸铺平,拿起最常用的油画棒开始作画。婧羚画的动作幅度较大,不小心把锡箔纸弄破了几处,婧诗在一旁笑着说:“你看我的纸还好好的,谁叫你那么用力!” 但婧羚却说:“我不用力的涂色,颜色都看不清楚,不够鲜艳,你看你的画,那么模糊!” 婧诗指了指流程图说:“老师不是要我们画完再用深色的笔钩线吗?这样不就清楚了。”“但是你的颜色太不均匀了,我还是用水彩上色看看。” 婧羚说着,便拿出水彩颜料,原本的那张破损的锡箔纸上涂上底色,这时,婧诗看到后直说:“用水彩画上去更方便,也不怕纸破掉,而且颜色漂亮多了!”她们便决定要更换工具,直接用水彩在锡箔纸上作画。分析与反思:

1、自己的观察和教师的点拨下,能先观察流程图后再操作锡箔纸画。从中养成看流程图学习独立操作的习惯。在活动中能依靠材料特点,通过观察、摸索来调整怎样更好的操作锡箔纸的方法。

2、能根据提供材料的特性探索不同的绘画方法以达到较好的画面效果。幼儿在操作中不断的寻找更适当的作画材料、方式,不会盲目的跟从教师所画的流程方式,所提供的材料限制,有了初步的独立见解与创造性。

3、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较少,对新材料的介绍与操作要点讲解不 够,流程图的指向太过明确,限制个别幼儿发展个性化的创造,对不同画法的评价应更全面些,鼓励幼儿共同探索,找出更多适合锡箔纸画的方法。

漂亮的裙子

活动目标:

1、探索学习用点、线及简单图形装饰衣服。

2、会选择鲜艳的色彩装饰衣服。并能注意袖口的左右对称。

3、能够大胆创设花纹,喜爱画装饰画。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音乐磁带。

3、请女孩子穿上漂亮的裙子。

活动过程:

一、欣赏女孩子身上漂亮的裙子,激发幼儿兴趣。

播放音乐,请女孩子上来进行时装表演,在教室里走一走,展示自己漂亮的裙子。

二、选择1—2件花裙子,重点引导幼儿从色彩及装饰图案上来欣赏,感知裙子的美。

三、通过提问以及简单示范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会装饰的基本方法。

提问:

1、你想在裙子上装饰哪些图案?

2、在裙子的前面、裙边以及袖子上装饰怎样的花纹?教师进行简单的示范,启发幼儿应点、线、圈及简单的图形装饰。(领边、袖边、裙边以及裙子的前面,注意左右对称。)知道在图案上的色彩上要对称的要领。

四、交代装饰要求。

教师提醒幼儿应线条和颜色对称的手法装饰衣服,鼓励幼儿用鲜艳的色彩进行装饰,注意色彩的对称和搭配。

五、幼儿装饰、教师指导。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启发幼儿装饰美丽的裙子。

六、总结评价。带领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引导幼儿从装饰的花纹和色彩入手进行评价。能力弱的孩子建议用双休日学过的格子画的形式装饰。

教学反思:

由于幼儿初次接触装饰画,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比较重视了幼儿对线条、图形和花纹的搭配,还在裙子上作了范例,虽然我在幼儿作画前反复提示幼儿要画出和老师不一样的裙子,但仍然有一部分孩子与范例比较相象。有一部分幼儿则创造地

大班美工活动 篇6

1.体验制作活动的乐趣。

2.在做做玩玩中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蛋壳、熟鸡蛋和熟鸭蛋、双面胶、彩色纸、毛线、各色颜料、彩泥、剪刀和魔术棒。

设计思路:

有次餐后我听到班里有些幼儿在谈论,说看到电视里用蛋壳制作的小动物很漂亮,有青蛙、企鹅、小兔等等,大家谈论得很热烈,而本月的主题正好是“奇妙的蛋”,所以我想何不满足幼儿一下,让他们也来用蛋壳或完整的蛋来动手做他们喜欢的造型呢?活动之前我先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动手搜集蛋壳,带来煮好的蛋,然后和幼儿一起阅读了幼儿用书“好玩的蛋”画面,让他们了解到蛋壳可以变出好多好玩的东西。此外,我还和幼儿一起玩过“怎样让蛋宝宝站立”的游戏,为本次活动结尾时的蛋蛋秀做了准备。

活动过程:

1.教师手持魔术棒,以变魔术的形式导入活动。(用棒点击托盘,让个别幼儿上来看看变出了什么?)

2.“你们想不想做魔术师呢?”“那好,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有各色彩纸、颜料、彩泥,还有毛线等等,希望你们把这些蛋变成新的东西,并且你要告诉好朋友或者客人老师,你是怎样变的?用的什么东西变的,好吗?”

3.幼儿制作,教师巡回,帮助并鼓励幼儿。

托班美工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篇7

一、利用情景化、游戏化方式指导幼儿美术活动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每个幼儿对游戏都有着极大的兴趣, 而且, 年龄越小的孩子所越具有的这种特点就越明显, 常把无生命的物体看成是有生命的, 因而, 在指导幼儿美工活动时, 教师应采用符合他们的思维特点游戏化的情景和拟人化的口吻。在这样的情景中, 幼儿可以自然地融入到情景游戏中, 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在玩中获得发展。

案例一:在撕贴活动“小羊的新衣服”中, 教师创设了“冬天到了, 可是小羊还没有新衣服穿, 冷得直发抖”的情景, 调动了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他们主动提出“小羊多冷呀, 我们给小羊穿上新衣服吧”。随即, 他们纷纷给小羊贴上了满身的羊毛。活动后, 他们看着穿上“新衣服”的小羊, 都高兴地说:“小羊不冷了, 小羊有新衣服了。”

案例二:泥工活动“喂小狗吃糖豆”中, 幼儿都愿意为小狗“做出好吃的糖豆”, 玲玲小朋友还拿来木偶小狗, 把自己团好的糖豆喂给它吃, 边喂边问小狗:“我的糖豆好吃吗?”非常投入。

采用游戏情景导入, 可为幼儿营造充满童话色彩的活动氛围。在具体指导过程中, 我们也要经常用游戏化、拟人化的口吻, 调动幼儿积极性, 这既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 又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还能促使其能力获得发展。

案例三:在“小波的生日”这一涂色活动中, 教师发现幼儿都欢喜地为送给小波 (天线宝宝) 的“蛋糕”涂“果酱”, 但涂色不均匀, 有的地方涂的颜料太多, 而有的地方还没涂颜色。于是, 教师扮成小波对他们说:“我看到蛋糕就想吃了, 可是这里果酱抹得太多了, 我这两天咳嗽, 吃了会更厉害。这块我有点不喜欢吃, 因为一点果酱都没有, 一定不好吃。”听到“小波”这么说, 幼儿赶快将没有颜色的地方涂上了颜色。

幼儿在最初进行涂色活动时, 往往集中在一个地方涂, 而画面的很多地方都是空白的, 此时, 教师扮演幼儿熟悉的角色, 利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 调动他们的经验, 提出要求, 就能轻松地帮助幼儿解决涂色不均匀的现象。

对于年幼的托班幼儿来说, 将美术活动游戏化、情景化的指导方式, 能使他们自然愉快地学习美术技巧。

二、赋予幼儿作品以意义, 使幼儿体验成功

2-3的岁幼儿在最初进行涂色活动时, 只是无目的地在纸上涂涂抹抹或用棉棒、油画棒画出一些随机的点和杂乱的、不规则的线条, 像横线、竖线、斜线、弧线等, 这些线长短不一, 并相互掺杂在一起, 实际上这是他们在充分地感知色彩, 他们不在意自己画出的是什么, 只是满足于不断涂抹的动作, 如果教师不及时鼓励, 长此以往, 就很容易使幼儿对涂涂画画失去兴趣。鉴于此, 在这个时期教师不仅要为幼儿创设条件, 满足他们乐于涂抹的兴趣和需求, 同时, 还要采用剪一剪、撕一撕, 发现游戏或添画游戏等方法, 对幼儿的涂鸦作品进行巧妙处理, 赋予作品以意义, 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能够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到美工活动中。

三、从理解与尊重出发, 接纳幼儿的表达

2-3岁的幼儿非常喜欢画画, 他们渐渐学会用涂鸦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 涂鸦成了幼儿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语言, 表达了他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理解以及内心的情感体验。此时, 教师就要耐心倾听幼儿每一件作品中的故事, 接纳每个幼儿的想法, 认真分析揣摩幼儿绘画的内涵, 解读他们的心灵, 通过有趣的涂鸦作品, 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兴趣点、关注点、生活经验、成长历程以及对事物的独特认识, 真正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

涂鸦作品中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图形, 即使是成人看来非常凌乱的东西, 都可能表达了他们丰富的思想和感情, 蕴含了他们丰富的想象。我们应以尊重的态度去尝试理解, 而不能用成人的观点来评价幼儿表现的“像不像”“好不好”, 应站在幼儿的角度看待他们的作品, 接纳幼儿的想法, 鼓励其大胆表达。

四、提供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 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幼儿在兴趣、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 年龄越小的孩子差异表现得越明显。因此, 在实践中, 我们要十分注重观察幼儿, 了解他们的不同兴趣、需求、水平和能力等, 并据此提供材料, 发挥材料在激发幼儿兴趣和支持幼儿活动方面的重要作用。即使在同一活动中, 我们也要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 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 让“死”的材料“活”起来, 将教育目标物化在材料中, 让材料“会说话”, 支持幼儿个别化的需要。不同层次的材料, 满足了幼儿不同的需要, 也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五、用游戏方式培养幼儿美术活动的常规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 任何一个集体活动都需要一定的规则, 但这个规则必须是幼儿能接纳和乐于去执行的, 规则的制定也是为了使幼儿更自主、更快乐地活动, 而不是使幼儿的活动受到限制。例如, 在组织美工活动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托班幼儿的特点, 制定简单、明确的规则, 并采用游戏的方式渗透到美工活动中, 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 从而主动的遵守。在每次撕纸活动后, 教师都会发现幼儿把碎纸扔得到处都是, 不管教师如何强调要把碎纸扔进纸篓, 可他们就像没听见一样, 还是到处扔。于是教师想了一个巧妙的方法。一次美工活动“撕小草”后, 教师引导幼儿看着地上的碎纸, 一边看一边问:“小朋友想一想, 谁最爱吃草?”幼儿争着回答:“牛爱吃草”“小羊爱吃草”……于是, 教师顺手在纸上画了一大、一小两头牛, 并把他们贴到事先准备好的纸盒上, “看, 牛妈妈带着它的牛宝宝来吃草了, 我们快把地上的小草喂给它们吃吧, 让他们吃得饱饱的, 好吗?”听教师这么一说, 幼儿赶快把地上的碎纸捡起来喂给小牛吃, 不一会儿, 地上就干净了。

这一规则的建立, 使美工活动更加有序了, 并使幼儿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 要组织和指导好托班幼儿的美工活动, 教师必须要做到, 准确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美工活动的核心价值, 尊重、接纳、欣赏幼儿的作品, 提供适宜有效的指导, 善于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 支持幼儿大胆的表达和表现。

参考文献

[1].张念芸.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美工活动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初探 篇8

关键词:美工活动 儿童语言 “评”说

美工活动是一种有形、有色、有情节的艺术活动。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进行幼儿绘画与语言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实现幼儿“睁大眼睛看世界,闭上眼睛想世界,拿起画笔画世界,用语言描述世界和表达情感”的目的,让孩子“画自己心中的画,讲自己心中的故事”。

一、允许幼儿做中说、在做中求发展

爱说、爱问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常常不自觉地发出一些声音,或自言自语,或与他人对话,作为老师,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在操作时说多了会扰乱活动气氛,不利于作品的完成。恰恰相反,幼儿在操作时的说话常常围绕着所给命题和操作内容进行,也会针对表现方法进行,还可以评价自己的作品和同伴的作品,而这些对话能促进孩子的想象力和作品的最终完成。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应该创设条件,给幼儿充分的说话机会,允许幼儿边说边做,并通过与他们单独或少数幼儿谈话来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二、引导幼儿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生活中美的事物

一起讨论和交流对美的感受。如在开展主题意愿画《春天的秘密》活动前,我就带领幼儿来到户外,投进大自然的怀抱,去发现春天里花、草、树等植物的变化,去寻找蜗牛、蚂蚁、小鸟、蝴蝶等动物的轨迹,去观察田地里的人们都在忙碌着什么。观察活动结束后,我组织幼儿进行谈话。并以启发式的提问带给幼儿思考:“春天来了,春天的秘密很多,你发现了春天的哪些秘密。”话音刚落,幼儿就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并纷纷用语言进行描述。陈君垚说:“杨树上的毛毛虫掉下来,落在了草地上。”刘与非说:“我家窗台上草娃娃长出头发啦。”罗立言说:“我看见农民伯伯在播种。”王又平说:“春天的太阳暖洋洋的,我们可以去放风筝咯。”在这样的谈话活动中,幼儿毫无顾忌、尽情地用完整的语言讲述着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以“春天的秘密”为题,进行主题意愿画,让孩子把观赏到的大自然美景用图画表示出来,既提高了幼儿表现美的能力,又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三、注重作品的展示,让幼儿“评”说

为了激起幼儿兴趣,提高幼儿评价、欣赏作品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可以采用幼儿自评、互评、教师补评相结合的方式来欣赏评价作品。幼儿通过自评,不仅提高对自身作品客观评价的能力,还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和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的互评可以促成孩子间的互相欣赏、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对幼儿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

四、说的时间充足,内容可以自由

“说”没有一个固定的框架,多利用各种条件为幼儿提供制作、表达的机会。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生活的理解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围绕手工作品自由地说,也可以说他人的作品,可以带回家给父母讲。另外,还充分发挥美工角、语言角的作用,每天都鼓励幼儿到自己喜欢的手工作品前,自由地讲述制作过程或方法。比如,有一段时间,我发现有些孩子在用完手工材料后不注意调理,总是放得乱七八糟,针对这种现象,我组织幼儿讨论:“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让幼儿围绕这一话题说说自己的看法。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创造性地说”

1.启发幼儿从不同角度拓展思维,为每件作品起不同的名字,提高幼儿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

2.开展多种活动,把培养幼儿创造性讲述能力与手工制作结合起来。例如,手工制作结束后,情幼儿根据自己的作品编一个小故事或一段故事情节,然后讲给其他幼儿听,增强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3.开展“联体表述活动。让幼儿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手工作品放在一起,引导幼儿用创造性语言把它们联系起来,扩展幼儿的联想思维,丰富幼儿表述的内容。

4.开展“编故事接龙”活动。教师根据幼儿制作的作品先编一段故事情节,然后让幼儿发挥想象,结合自己的理解,运用丰富的词汇,鼓励幼儿大胆地续编余下的部分,力求做到“新,奇”。对那些在构思独特、语言创新方面表现好的幼儿给予表扬,以激发幼儿“创造性地说”。

总之,在日常教学中,通过美工活动的组织参与,幼儿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运用语言准确性、流畅性比以前有了显著地提高。而且,胆小的幼儿变得大胆了,有些不愿开口说话的幼儿也变得活泼、开朗、喜欢和同伴交流、合作了,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秀梅.激发幼儿想说、敢说、会说的做法[J].才智,2016,(05).

[2]林英.区域角活动中幼儿语言的教育与发展[J].科学中国人,2016,(08).

上一篇:《友谊地久天长》说课稿下一篇: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