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特级教师讲课心得(精选13篇)
听了特级教师刘小波讲的《再见了,亲人》,我感触很深,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刘老师在引导学生对文本整体感悟时,很注重对学生由读到写、由读到文化的引领。学习“嫂”时,他提醒学生右边上面部分那一竖要贯穿上下,要学生动手写一写。在学“妮”字时,让学生根据字的结构去判断性别,还列举“爱丽丝”和“艾力斯”让学生去判断人物的性别,体会引进文字的妙趣。他还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能表现朝鲜民族特点的词语,让学生感悟朝鲜的民族特色。
二、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了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他在问学生课文中有哪些事表明他们是亲人时,要求学生用三个字的词语来概括每件事:送打糕、救伤员、救老王、挖野菜。当学生的思维走入胡同时,老师给以适时的引导,终于水到渠成。
三、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注重对学生揣摩表达方式的训练。阅读教学只是关注文本是不够的,要让学生知道这样表达的好处。刘老师让学生先读第二自然段,引导他们找出此段的表达顺序:请求___回忆___反问。然后再让学生快速浏览第2、3、4自然段,看看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求___回忆___反问)?想想这样写到底重不重复?为什么? 引起孩子们的思考,让孩子们自由讨论,畅所欲言.经过讨论,孩子们终于明白其中奥妙,也学到了这样写的好处。
这堂课,刘老师让学生通过各种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品味文本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情感。其间,刘老师注重启发引导,点拨及时到位,教学条理有序,而又重点突出;始终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注重倾听他们的发言,尊重他们初始的阅读体验,或肯定,或启迪,或引导。整堂课,刘老师态度亲和,让学生伴着欢笑,愉快地学习进步。我感觉那是真正的民主课堂,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但是, 小学习作评讲课要怎样才能上出实效?有没有值得借鉴、操作性强的习作讲评课模式?这是摆在众多一线教师面前的难题。
聚焦特级教师管建刚的习作讲评课堂, 我们或许能找到答案。
一、以“激励”引发习作动力, 营造“习作气场”, 可谓高明
【片段一】大面积欣赏
师:这次作文, 同学们写出了不少精彩的句子, 我们一起欣赏。
荫哎, 作业几时无, 把笔问青天。我欲上床睡去, 只恨作业未完……
师:大家的笑, 是对杨宇慧改写诗词的最好认可。再读。
荫肥胖总是困扰着我:147CM, 43KG, 腿比妈妈的还粗。每当看见苗条的小姑娘从我身边娉娉婷婷地走过, 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 狠狠扭一下大腿上的肉, 暗暗埋怨:汪猪猪, 你怎么这么胖!……
师:一个“扭”字, 一声“埋怨”, 汪佳琪, 你写活了。
师:不过, 有比汪佳琪更狠的, 请看华赟的:
荫我恨不得现在把肚子上的肉一块一块地割掉!
师:大家都笑了, 能够使你笑、使你愁的句子, 是好句子。一篇文章, 你要有三个好句子, 那叫有文采。写好作文, 要回头找, 我有好句吗?没有, 要打磨、要修改。
【赏析】管老师将众多学生习作中的亮点集中展示并加以点评, 关注学生语言表达, 肯定了学生表达上的个性化、精彩、绝妙。相比于大多数老师在评讲作文时点评学生的两三篇范文, 此板块集中展示学生的精彩语句, 通常会有十几个学生得到管老师的盛赞。课堂上被表扬的学生数量多, 面积大, 自然能让更多的学生尝到习作的甜头, 内心洋溢出成就感, 进而产生强烈的习作欲望。除此之外, 大面积呈现的语句, 也是对学生现有习作生成资源的整合利用, 在一定程度上能给学生以示范作用, 让其透过语言现象去领悟“写作的秘密”。
习作动力能让学生从“你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习作动力从何而来?管老师“大面积欣赏”给了我们极好的启示:以激励为手段, 关注学生的妙词佳句, 激励学生锤炼语言, 引导学生个性化表达, 促成他们努力去“打磨”自己的语言, 养成自觉修改习作的习惯。
欣赏, 是一种不可小看的作文力量。我们要敢于放大学生习作的亮点, 尽量发现每一个学生写作的进步, 让每位学生在教师的激励表扬之下, 体验到写作的成就感, 激发写作兴趣和热情, 让学生愿写、乐改, 引领积极的习作态度, 从而形成强大的“习作气场”。
二、以“挑刺”直面共性语病, 聚焦“习作症结”, 可谓高效
【片段二】真切的挑刺
师:欣赏了比较有趣的、优秀的句子, 我要给大家挑挑刺。
荫我气极了, 虽然嘴上不敢说, 但是心里一个劲地骂老师。
师:这句话通顺。但我要删掉两个词。会删哪两个呢? (“虽然”“但是”)
师:这两组同学念原句, 这两组同学去掉“虽然”“但是”念。
师:通不通?
生:通。
师:顺不顺?
生:不顺。
师:你再念一遍, 感觉一下。 (生念)
师:顺不顺?
生:顺。
师:读惯了加关联词的句子, 把关联词抽掉, 你会不适应。我们写惯了有关联词的句子, 一下子抽掉了, 也会不适应。不过你多念几遍, 会觉得抽掉关联词的句子, 更干净、更利索。干净, 利索, 简洁, 那就是一种美。
【赏析】如果说第一板块“欣赏”是对学生习作的肯定, 重在激发学生的习作修改热情, 那么在此之后, 根据每次习作的重点, 找出学生习作中的症结所在, 并对症下药才是重点。在上述片段中, 管老师针对学生普遍出现的“滥用关联词”这一共性问题, 加以指正, 目的在于规范学生的语言, 引导学生用更加准确、凝练的语言传情达意。管老师将学生习作中经常出现的共性问题, 冠以“我想病”“我病”“空话病”“外貌病”等名称, 在每节习作讲评课上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指正, 让学生当堂修改, 实在是匠心独运。
学生那么多, 习作呈现出的毛病也不少, 如何进行高效而又有针对性的讲评?管老师“真切的挑刺”给我们以启发:关注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共性语病, 能让我们的习作讲评直奔问题, 更有针对性, 做到有的放矢并提高实效。而这, 首先需要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能将散落在学生个性化的习作中的普遍问题, 归纳整合提炼, 典型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以让学生引以为戒。
如此, 学生在听完习作评讲课后, 肯定能找到自己习作中的问题所在, 从而明晰修改方向, 增强习作修改效益。如果学生能从每一节作文评讲课中有所体悟, 并在今后的习作中有所注意, 习作质量的提高自不待言。
三、以训练落实方法指导, 教给“习作之法”, 可谓实在
【片段三】有效的训练
出示:
荫妈妈住院一个多星期了, 今天终于可以出院。一早, 我跟着爸爸去医院接妈妈。已经好多天没见到妈妈了, 我真恨不得飞到医院。一路上……
师:假如一路上看到的是月季花, 会是怎样的月季花?
生:盛开的, 美丽的。
出示:
荫路边花坛里的月季开出鲜艳的花, 花瓣上、叶片上都有晶莹闪烁的露珠。有了一夜露珠的滋润, 每一朵花都笑得特别有精神, 有活力。
荫爸爸病了。我不知道爸爸得了什么病, 只是总看见妈妈偷偷掉眼泪, 这让我非常担心。星期天, 我缠着妈妈一定要去医院看看爸爸, 妈妈默默地点了点头。汽车在公路上飞驰……
师:这个时候看到的也是月季花, 会是怎样的月季花?
生:作者的心情不是刚才那样好, 应该是没有生气, 没有活力的。
荫汽车在公路上飞驰, 路边的花坛里种着月季, 一夜的风吹雨淋, 它们看上去病怏怏的, 耷拉着脑袋, 无精打采, 没有神采。车窗里吹进来的风, 格外地冷, 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师:这样的写法就叫——— (生读:写景即写人。)
出示情境:
张明考试考了99分, 路过姹紫嫣红的公园和臭烘烘、嘈杂的建筑工地。
(学生分组写话, 交流。)
【赏析】在上述片段中, 管老师凭借“月季花”这一景物, 借助范文引路, 通过有针对性的讲解, “借景寓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指导可谓水到渠成。之后的情境写话练习给学生一个学以致用的机会, 学生展开习作实践, 练得扎扎实实。
著名的小语专家崔峦老师说:“作文也是一种技能。既然是技能, 就需要训练。”什么时候训练, 训练什么?管老师“有效的训练”给我们启迪:在每堂习作评价课上, 立足一个训练点, 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训练, 教给学生“习作之法”。老师讲在实处, 学生练在实处, 一课一训练, 一课一得, 得得相连, 学生的“习作之法”自然不断丰富, 习作能力的提升也就变得自然了。
一、 领悟名师成功课堂后的前瞻理念
通常听名师的课我们会陶醉于课堂中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起伏跌宕的教学过程,天衣无缝的教学衔接,情趣盎然的教学氛围之中。如果说这些是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的“热闹”,那其间折射出的前瞻的教学理念才是其中的“门道”。课堂教学是用教学事实阐述教学理念的过程,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往往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而作为一个听课者,我们除了要关注课堂的热闹,更重要的还应该去寻求、开掘、领悟支撑这种成功教学的理念。
如我在闻言黄爱华老师要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时,深感蹊跷:怎么会选择这样的课题进行教学呢?在我看来这部分的内容既枯燥,又没有什么探索的必要和价值,教师的一段告知完全就可以使学生很快接受。然而听课时才发现黄老师把“万以内数大小比较”这一知识,完美地融合在学生间所进行的一场“长江队”与“黄河队”的“抽数组数比大小”的比赛之中。听课中,我不仅感染于热烈的课堂氛围、黄老师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更折服于他深厚、前瞻的新课程理念。这种“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从而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主动的建构知识”的教学理念才是我们真正应该领悟的“门道”。真正领悟了这些才能够使我们的课堂拥有足够的底蕴,才不至于使我们的教学迷失航向。
二、 感悟名师成功课堂中的精彩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 观名师的课堂,很多都具有这样一种共性:教学过程设计得粗放而大气,而教学细节却处理得细腻而到位。名师课堂中的细节,决非是浅尝辄止的表面“作秀”,也非为刻意追求“亮点”而设的“应景之作”,更不是不必为之的故弄玄虚。因为他们比我们更深谙“小细节包含大智慧”之理。作为一名听课者在听课的过程中对细节首先要有一种敏锐的捕捉意识,在及时的记录后去细细地推敲、感悟其中折射出的名师们灵动驾御课堂的教学机智,有效整合利用教学资源的策略以及对教材、学生等教学因素的深刻理解和独到把握等等。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材中安排的这样一个习题:用一张涂满色的纸条表示整数1,要求学生填出在涂色部分是几分之几(如图1),而张齐华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对图1中的等分线作了隐藏处理(如图2),然后再让学生进行估計。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性的变化,却激发出了课堂中学生的强烈的表达欲望,学生不仅说出了自己估计的结果,更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自己估计的方法。而张老师更是借助这张小纸条做大文章,让学生观察涂色部分和对应的分数谈自己的发现。而此时学生的认识也已经完全超越了题目设计的本意:有认识到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有意识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数越小的……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异常地活跃。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教学细节,才让如此朴素的一道练习题承载了这般丰厚的数学内涵,估算意识的培养,数学思维的训练,极限思想的渗透,一切都显得那样的深刻而自然。我想也真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教学细节才使得课堂充满了如此的灵性。因此作为听课者而言,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捕捉名师课堂中的精彩瞬间,会让我们更深切的感受到他们教学的技巧、机智和智慧。
三、 品悟名师成功课堂上的生花妙语
听名师的课,常有让我们一唱三叹,拍案叫绝之感,究其原委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们课堂教学的语言。我们知道教学是师生充满了智慧对话的过程,而“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语)。名师们巧妙的教学策略和灵动的教程推进正是通过他们生花妙语的轻巧“点击”、从容调遣,才使得了他们在课堂中“随心”演绎、挥洒自如,从而让课堂“弹出”了精彩一片。
在听名师课的过程中,我有个偏好那就是喜欢记录下名师嘴中那些能够真正打动我,给我以震撼的教学语言。翻开我的听课记录也许你并不能详尽的看到整个的教学过程,但你总能看到那些记录工整的名师的“妙语”:“相信有数学眼光的人一定能够发现其中的奥秘”,“我跟你握手不是我赞成你的说法,而是感谢你为课堂创造出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想想,要是我们的课堂只有一种声音,那该多单调啊!”……在我看来这些或朴实无华,或机智灵动,或幽默风趣,或充满哲理的话语也许并不是一些优美词汇的堆积,更重要的是这些语言能够给学生以激励、呵护,给课堂以情趣、美感。
当然,作为一名学习者,我们还应该正视自我,以一种更为虔诚的姿态对名师的这些语言去进行分类、整理,如课前谈话类、课堂引入类、课堂引导类、课尾总结类等等。在品悟的同时更好地借鉴、吸纳,在实践中不断地消化、锤炼,这样方能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作者单位:江苏丹阳市实验小学)
图/宋莉莉
麻城市龙池桥西畈小学 谈朝阳
5月29日到5月30日上午,我有幸在麻城实验二小听取了以特级教师金凯老师为首的讲学团成员的讲学。听了她们的精彩讲学,让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一、讲学团成员老师过硬的教学素质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无论是外地的金老师、聂老师,还是本市的二小老师,她们的课堂着实让我领会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感受到了特级教师、骨干老师的超凡的教学艺术。真是“艺不惊人不罢休”。我想从教学中每个老师的几处教学细节谈谈我的感受。
首先说说金老师的课。金老师的课朴实大方,设计独具匠心。例如金老师在开课前让学生说说怎样的人是朋友?这样很自然地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老师语气平缓而富有感染力,而后再直入主题,按教学提示回顾,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金老师以句子填空的形式,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能力特点,而且这样做也让学生抓住了重点词来理解课文大意。此时,老师让学生观察句子中出现了两次的“遗憾”,指出这两个遗憾一个是“我”的,一个是非洲少年的。让学生找出为什么遗憾的词语或句子。学生通过默读、圈画词句、汇报交流、评价再读的形式,从理解这两个遗憾具体指的意思入手,从朗读之中感悟人物情感,从摘抄词语中积累语言。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情感一步步被引向深入。接着,金老师让学生们读课文中“我”与少年的对话,让学生找到遗憾的原因就是“我”是个中国人,接着老师的提问:为什么非洲少年为“我”是个中国人而遗憾?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师用课前准备的资料,让学生联系开课时对朋友的认识,来加强情感角色的体验,为下文的“少年为我这个朋友怎么做的”这个问题作个铺垫。接下来的找出10到15段里的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并让学生写写少年在宾馆旁找“我”的想法,找到我时又有什么心里想法?这些看似平常的教学设计实际是教师引导,对学生情感基调的把握的最好体现。最后,师生间开展的对话“我们是朋友”在歌曲《我和你》中将课文要表达的情感体现了出来——中非人民情感深厚,他们是朋友。这样看似简单却很巧妙,看似容易的设计则着实体现了金老师作为特级教师对课文透彻的解读,对学生认知特点的烂熟于心,对课堂举重若轻的驾驭能力。
聂老师是一位年轻的省级骨干教师。她的课给人的印象是沉着、简明、实用。聂老师上的这节课是五年级的习作指导课。这个类型的课的难度大,她却拿来在大型的讲学示范课中,可见聂老师的勇气。聂老师的课主要是这样的教学流程:1.看视频故事,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导入一起要讨论的话题:感动。2.说说让自己感动的事,怎样把这些感动写成好的作文?3.观看例文,师提示:哪些句子最能打动你,让你感动?生说出好的句子和写得好的原因。师在这个环节作出小结,一篇好的文章需要抓住细节。4.播放音乐,回忆感动的画面。5.激情唤醒,说出生活中的感动。6.由说到写,写出生活中的感动。7.先生读读写的片段,师提示语句是否通顺,细节是否感人。8.布置课外作业:加上开头结尾,写完这篇习作。聂老师这种设计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用情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紧紧联系生活,指导学生由说到写的思路,而且让学生注重修改。教学理念十分超前,为语文老师怎样进行习作指导提供了范本。
实验二小的肖老师和鲍老师,分别上的是六年级的诗词《如梦令》和五年级的白话文阅读课《辣凤子初见林黛玉》。
再次听肖老师的课,让我感觉到肖老师的课堂每个环节设计到位,环环相扣。每个环节如人进入优美的风景画卷,让人流连往返。他的语言生动清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正如金老师对她的课的评价:充满了诗情画意。让我们来一起看个教学片段:
师: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怎么读?
生试着读出当时的情景。师:从你的读中看到什么情景?
生说到:鸥鹭向天空飞去。一大片鸥鹭飞快地向天边飞去。师:还有什么读法?生试读,把惊起、争渡重读。师:争着划船是什么景象?诗人划船比赛会说些什么?
拿起你的笔,写出当时的紧张快乐。(古筝乐响起)
这个教学片段很精彩。从师生的教学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以读促评的教学用意,读写结合的教学思想。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与课文中词人的感情融于一体,体现了对教材的深入钻研。教师在不同环节配以图画或音乐,以激发学生想象,引起情感共鸣,在古色古香的古诗词浸润下,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提高。
同样是古文,实验二小的鲍老师的课则呈现出老辣而不失俊俏之美,教学语言幽默,妙语连珠,体现出了教师高超的教学基本功。如在教学王熙风见林黛玉,有什么言谈举止,给人留下的最初印象是什么?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1.生汇报王熙风给人留下的最初印象。关心人 讨好贾母。2.师引导:王熙风的话中体会到什么?在有想法的地方写一写。3.小组交流,个人先找出相关句子,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三个问号告诉了什么? 5.读出王熙风的阴笑 哭的语气。你觉得王熙风是个怎么样的人?
正如她的说课那样,她的课是“立足师本,用好文本,服务生本的“。她在教学中禁禁抓住那些地方体现了人物的特点,通过抓重点语句品读,加强语言的品味,在反复的玩味中让学生有话说,有感触。教学中,我们不仅看到是老师在说,学生的思维也很灵活,体现了较好的语文素养。而这些素养的形成与教师平时扎实的语文训练是分不开的。
二、专家名师的引领作用。
任何人的成长都是多种环境因素下影响的结果。听了聂静老师的《我的专业成长之路》,我想象到她的坚韧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聂老师的从教路上有不少曲折,有个人对金钱追求,到追求卓越,做个好老师的思想转变。也有自己的由打工者到省级骨干教师的华丽蜕变。她的故事告诉我们,个人的专业成长路,要有对教育的热爱,这种热爱是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不计任何报酬和付出的。这本身就体现了崇高的师德。她的成长故事中,告诉了我们要真正完善自己,找准自己的短板,这样下去,自己的专业之路会越走越宽阔。她还给我们讲了读书的一些方法,如咀嚼式读书,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另外,谈了些自己教科研的方法:如写教育叙事,教学案例。聚沙成塔,这样就能一步步提高。
在讲学课堂上,我结合自身实际,向专家名师们提出了教学中较为困惑的问题,得到了她们的悉心指导。她们用自身发展的事例来指引我,用客观事实说明问题,而不是高谈阔论,体现了她们很强的教研能力,对教学问题敏锐的观察能力。
三、自己的打算和努力方向。
专家也好,名师也好,她们之所以与众不同,就是因为她们敢于创新,执着追求。她们每次上课,都是看作是检阅自己能力的舞台,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件事。金老师为上好这次课,教学设计先后经历了两次大改动,鲍老师为上好这次课,进行了几次磨课。而我自己,说到改动和磨课,心里没有那种忍劲,不说要当名师,恐怕也不会有什么进步了。
从课堂上鲍老师对我的提问解答中,我隐约可以看到她们在提高自己的素养上是多么的专业,对职业是什么样的热爱。正是这些专心和热爱,才会换来今天技惊四座的震撼。
最后,十分感谢省继续教育中心和市教育局领导对我们老师的关心,感谢实验二小提供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感谢讲学团成员老师们的精彩讲学。我将以你们为学习榜样,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在教育教学中不断书写我的精彩人生。
我有幸参加了12月2日在英山举行的湖北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活动,我听了英山长冲中学邧龙老师的一节排球汇报课和湖北武汉三中的特级教师郭全新的篮球示范课以及湖北武汉三中特级教师顾静的蹲踞式跳远示范课,还听了顾静老师的报告。老师们的基本功扎实,课前准备充分,教师对学生的体育常规训练到位。整节课,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能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在自我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让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自己去体会,去探索,去交流;并且教师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在自愿的氛围中,享受参与运动的乐趣,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此次活动让我受益非浅。
我听了英山长冲中学邧龙教师的排球课,感觉到我们学校的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素质和学生的体育素质与长冲中学相差甚远。我们学校没有体育专任教师,没有这个专业特长,并且教师的年龄偏大,百分之八十有五十岁以上了,他们更不能适应现在的体育教学了。而且体育是语文老师或数学老师兼任的,往往体育课被他们借去了。我也是一个数学教师,有幸参加了体育教学培训,让我知道了体育的重要性,也让我知道了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数学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共同之处,正如顾静老师说的,建议体育老师听听其他老师的上课,你就有不少的收获。我参加了此次活动我也有同感。这节课邧龙老师的教学设计过程巧妙,从开始的准备活动到基本部分一直到结束部分非常连贯,每部分之间没有沟壑,基本部分是排球的正面垫球,教学由易到难,环环紧扣,活动形式多样,有徒手练习、一人托球一人垫、单人自由垫、一人抛一人垫、双人对垫。这样学生竞争意识强,学生参与积极主动。既使学生掌握了排球技能又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教师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在自愿参与的氛围中,享受参与运动的乐趣,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我听了特级教师郭全新的一节篮球课,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篮球裁判手势操和篮球高低运球。通过学习郭老师的体育教学课,我觉得每名教师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可能胜过歇斯底里的大喊大叫,可能胜过一顿声嘶力竭的责骂。这节课让我学会了遇到问题,先沉着,再找原因,最后选择合适的方法;学会了多换位思考、多分析、理解学生,只要真心付出,许多矛盾就可以化解,而对待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我认为他们课的风格是在安排教学过程中,能够照顾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需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了教学。设计了自主尝试、小组尝试、共同分享、展示等教学流程,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重要意义,从而建立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郭老师这节课的体育教学,以篮球裁判手势操和篮球高低运球为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中能体现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趣,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心理环境,形成互动、共享的氛围。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中,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示,兴趣得以诱发,灵感得以唤起,感受体育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而这节课的闪亮点是:在课堂中实施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乐趣,同时得到指导,从而使整节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郭老师课前的躲过自由落下的篮球的滑稽表演来吸引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准备部分的欢乐游戏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基本部分的裁判手势操郭老师示范得规范动作优美,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基本功扎实,值得自己学习,是一个值得崇拜的好老师,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更积极了。篮球的高低运球,由于长冲中学的学生基础太差,篮球到处滚的现象多,出现了一分钟左右的这种混乱局面。郭老师处理得非常快,针对这一情况,降低了有关篮球的游戏难度,使学生的信心大增。安排学生高低运球时候,使学生散点散开,减少学生之间的干预,于是学生的控球较好,高低运球得以顺利完成。
我听了顾静的蹲踞式跳远和她的讲学报告,她的这一节课以体操棒为器材作为激趣练习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分组自由用体操棒摆各种图形,学生按图形跳一跳,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这儿可以看出,体育不仅仅是锻炼身体的作用,还可以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本部分蹲踞式跳远顾老师讲解清楚,每个动作要领讲解不超过40秒,这使学生容易记住,每个动作示范到位,便于学生模仿。整个过程学生都在运动,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结束部分顾老师用手语操:感恩的心。作为手臂部活动练习,既体现了老师知识的渊博,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听了顾老师的讲学报告,让我感觉到:我们应该对体育重新认识,体育不是小科不是副课,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益,而且对学生的智力发展也有很大作用,我们作为体育教师不应该丢掉了自己的阵地,应该在这块阵地上努力奋斗,取得良好的成绩,才能取领导的重视,才是体育教师的骄傲。
总之,在这次培训中受到很大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搞好数学的教学,而且努力研究体育的教学,教好体育,为东庄畈小学的体育教学作贡献。
杨柳东庄畈小学周建朝
戚兴印
高辛镇良浩武刘小学
听名师讲课心得体会
9月20日在我校举行了“名师送教下乡活动”,这次活动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个很难得的学习机会,众所周知,学习才能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通过听课能给我带来更直接更有效的帮助,我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更感觉到要提高自身素质,赶上新课改步伐的紧迫性。通过听课我感受到要上好一堂课必须要做好这么几点:
一、必须要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教师的工作对象不同于一般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对象是一些有思想有生命的小孩子,课堂上孩子们天真的语言往往会让你大吃一惊。课堂中的突发事件需要老师有一种冷静的头脑和处事不惊的态度。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是必须的,还要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调控课堂的能力要强,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事态的发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必须要有对教材的充分理解。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与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怎么上,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
三、必须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包括备学生、备教材。作好充分、足够的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在听课中我发现上课的老师都对教学的内容都进行了充分准备。
四、必须要对所教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我们说教师教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小朋友,那么人自然要有感情,我们在教书中就应该投入自己的感情。因为只有有了感情的教学才会擦出教学的火花,使教学变得精彩。
一、“口算练习”——体会审题的必要性
上课伊始,华老师先让学生做了几道口算题:
这几道题中既有小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还有小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结果只有7位同学全对,订正完毕后,华老师让学生4人一组合作交流做题的得失。看似简单的计算练习,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必要的口算训练和计算能力的考察,也使学生体会到口算题同样要审题,也要具备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不管题目是难还是易,都要认真对待,不能马虎草率。
二、“巧设陷阱”——体会审题的重要性
其实,几道口算题只是华老师让学生小试牛刀,而设计的一个小陷阱而已,接下来华老师给大家发了一张小试卷,试卷内容为:
(1) 请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然后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
(2) 脱式计算1.25×32×0.25
(3) 解方程6.8+3.2X=26
(4) 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
(5) 带着小狗的小明和小兵同时分别从相距12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行55米,小兵每分钟行65米,小狗每分钟跑240米,小明的小狗遇到小兵后立即返回向小明这边跑,遇到小明后再向小兵这边跑,……当小明和小兵相遇时,小狗一共跑了多少米?
(6) 如果你认真读完了7道题目,就只要完成第1题。这样的测试有意思吗?那你就笑在心里,等待第5分钟的到来,好吗?
(7) 小红的房间长4米,宽3.2米,她爸爸准备把南墙刷上彩漆,这面墙上窗户的面积是2.8平方米,算一算,小红爸爸至少需要买多少千克彩漆? (每平方米大约用彩漆0.4千克)
这是一张独具匠心的试卷,发下试卷后,华老师要求学生用5分钟时间把试卷做完。5分钟过后,很多学生不情愿地放下了手中的笔。统计下来,有14位同学完成了练习。“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题做完?”这是很多同学不解的关键问题。“老师的第6题告诉我们只用完成第一道题。”有一个完成的同学回答了这个问题,这时很多同学才恍然大悟发现上当。这一过程让学生明白:审题太重要了。这种体验远比教师在学生做题前反复叮咛要有效、要深刻。
三、“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审题的意识
接着华老师让学生完成4、5、7道题,这是华老师设计的3道实际问题,3道题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每道题都有不同的设计意图。第4道题根据通常解决问题的经验,题目里的每一个条件和有关数据都会在答题的过程中用到,学生也就形成了这样的惯性思维,题目里出现的条件和数字没有用完就觉得做不对,所以这道题有一半的学生没做对,答成了“4小时以后汽车离乙地还有多少千米?”华老师认为,这是以前的经验妨碍了我们,经验是有用的,但是什么时候用这个经验那就是本领。这道题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不能光凭经验,先要把题目看完看清楚后才能下笔,题里的每一个条件不一定在答题中都用到,所以解决问题一定要认真读题。
第5道题是求“小狗一共跑了多少米?”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知道选择哪些条件是对解题有用的,学会这样分析,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解题意的能力肯定会不断提高。第7道题是缺条件的题目,在平时的练习中,教师习惯于出有答案的题目,学生也习惯于解有答案的题目。正是因为习惯定势,当学生绕了一大圈发现题目本无答案时,才会在震惊中领悟出题者的深意,这就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体会了“仔细审题”的重要性。
四、“总结巩固”———提升学生审题的能力
最后,华老师引出“审题”诗来结束这节课:“审题不误答题工,匆匆动笔希望空;量量关系要读懂,没读3遍别起动”。这时,学生已经在多次“上当”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仔细审题”的必要性,明白了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解题要先弄清题目中所给的数据信息、已知条件和问题、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条件和恰当运用经验等等。平时在做习题时教师总是反复提醒学生,认真审题,仔细答题。然而,学生还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题就做,结果是“题目要求没领会就答题的情况”经常出现。华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上当”,在不露痕迹中感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在春风化雨中提升,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充分诠释了“无痕教育”的深意。
新安镇马港小学
马继清
12月2日,我在南京金陵中学附属实验小学聆听了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小学副校长潘小明老师所讲授的数学课,感触颇深。下面就说说自己的感受。
潘老师所讲授的是《数学广角》中的一道题:育才小学三年级定于周二举行跳绳、周五举行踢毽比赛,三年级共有3个班,每班选7人参加跳绳比赛,5人参加踢毽比赛,三年级共有多少学生参加比赛?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读题列式一:7+5=12 12X3=36;列式二:(7+5)X3=36.学生显得很是高兴,纷纷举手回答。老师不急于肯定,而是告诉学生:数学课是最讲道理的,只有动手操作的结果才是最有说服力的。三年级(1)班的参赛学生名单出示后,学生在纸上动手画、记、算。有一个学生既参加跳绳比赛,又参加踢毽比赛,那这个班参加比赛的是11人,而不是12人。学生这时才明白要考虑到两项都参加的人。到这,潘老师并未止步,而是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动手画图表示。有了一班的重复1人,二班的重复2人学生很容易算出来。三班踢毽的同学都参加跳绳比赛,从而知道三班只有7人报名比赛。在学生充分的实践、验证、辩论之后,得出了三年级报名参加踢毽、跳绳比赛的同学人数在21至36之间的结论。
听完本节课,潘老师的教学给我带来如下思考:
1、实事求是的数学思想。潘老师在学生得出最初的结果后,并不马上肯定,而是告诉学生:数学课是最讲道理的,只有动手操作的结果才是最有说服力的。在学生充分的动手画、记、算后,才共同得出最后的结论。这些,都足以证明潘老师是在以一种实事求是的数学思想在进行教学,这种精神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2、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动口。课前交流时,潘老师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什么样的教师,然后让学生猜测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学生,最后告知学生老师最喜欢的是在课堂上想、做、说的学生,也请大家在课堂上尽情地想、做、说。我发现,这节课从始至终,学生也一直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这一点是十分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的。
3、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发展。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中,我发现潘老师从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结论,而全部是在学生的操作、辨别、辩论中得出最后的结论,当学生中有不同的见解和想法时,潘老师都鼓励他们充分讲解、展示自我,让他们同其他同学交流、探究,使不同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
4、赏识教育贯穿课堂始终。在课堂上,潘老师的鼓励性评价语言随处可见,“我们班的学生真不错”、“给他们一点时间,看看是否有新的方法”、“你的想法很好”“你画的图真棒,和科学家画的一样,既简洁又实用。”……每句话都那么真诚,发自内心,完全看不出是出自名校长之口,完全没有架子。
学习
总
结
平等乡四合头小学 杜静利
2014年8月9日
听名师讲座学习总结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于是,我渴望能有机会与名师近距离接触,希望能聆听他们的教育思想,目睹他们的教学风采,也好让自己从中受到启迪,向他们靠边近一点点。2014年8月3日到8日,我有幸聆听了武甡、蔡宏圣、宁致义、天津李卫东、刘希娅、武凤霞、六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校长的新课程教学讲座,使我深受震撼,真正感受到了“新课程,新理念,新思路”带来的新变化。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课改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从名师们的讲座中,我深受启发,归纳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吴甡校长的讲座的:
1、信息量大;
2、事例鲜活;
3、分析问题准确独特;
4、语言风趣幽默。(吴校长每年都会在开学典礼上对学生做“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报告,为使学生学会感恩,要求每名学生都会唱“父亲”“母亲”这两首歌曲。北京广渠门中学在吴校长的带领下,由300多分的入学分数线,提升到现在的520分,2010年、2011年两年理科的重点大学升学率为100%,文科升学率95%以上。最喜欢吴校长的一句话是:就算你是有三十年教龄的老教师又怎样,学生是新的),武甡校长讲的“盖房子的故事”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告诉我们,每一个人一生一世的努力,就好像在为自己构建房屋的过程中,每一件事你能用心用力去做,也算对得起自己的本职工作了,颐养天年之时你便能得到一个安心的窝呀!
学校是净土:少点功利,多点平和
学校是乐园:少点浮躁,多点快乐 学校是生态:少点轻浮,多点持续
刘希娅校长、宁致义校长都是以孩子的立场、孩子的体验和孩子的收获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让每个孩子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以“自信、自尊、自觉、自悟”作为育人目标,这样的教育理念不正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教育的完美结合吗?他们本着发展学生兴趣特长的初衷,带领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每个孩子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给孩子提供更加多元的自我展示的平台,特别是刘校长“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教育战略不正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成功典范吗?刘校长关于坚持以“教师的呵护是成长的摇篮,孩子的笑脸是永恒的追求,校园的温馨是隐形的课堂”的文化战略方针不正是在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吗?
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让我也近距离地接触了蔡宏圣老师,李卫东老师、武凤霞老师、聆听名师的讲座,从中我领略到名师的风采,使我受益匪浅。真的。想一想一名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凝聚。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虽然我们希望生活是多彩的,但平实是生活的本质,多彩只是生活的点缀,舍弃平实而追寻多彩,结果必定是浮华人生。课堂教学不也正是如此!名师们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用真情拨动学生那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语言、创造的精神的琴弦。我们也只有将课堂教学当作人生中的生命经历,去享受、去充实,才会将课堂教学当作学生的生命经历,自觉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这段生命经历。名师正是深知其中的精髓,所以名师的课堂朴实而显睿智。
从他们的讲座中可看出,他们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达到“思维活跃流畅、创新精神涌动”的最
佳境界,真正行之有效地改革了课堂教学,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实处。听名师讲课,如同与大师对话。短短六天的学习,使我深切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教育素养,更要有不断学习、多思多想的意识,这才是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关键。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在深受启发的同时,也有新反思,深感当前教学任务的艰巨。在新的课改理念下,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工作焕发出新的光彩,是我们值得深思、感悟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以名师为榜样,研究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思想,为己所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更趋完美。走近名师,感受名师,更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讲台是我们的舞台,学习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想真正拥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须勤奋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识的甘露,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也让我的教学生活化、细节化、智慧化。
平等乡四合头小学 杜静利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专业的素养,那么这些知识和智慧从那里来?答案就是阅读。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就像拥有了个人忠实的指导师,这样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随时随地与教育专家、名师进行交流,和他们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理念进行碰撞。
首先,窦桂梅老师认为上公开课,有专家高手的悉心传授,这虽属“二手感悟”,但其进步速度,比起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点滴积累要快很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从一个“偶像派演员”变成“实力派演员”。这种境界,就是堂堂都是公开课。第二,公开课可以让人变得坚强、成熟、视野开阔。而自身视野的开阔、以及高屋建瓴,最终收益的正是我们的学生。
就拿上学期准备公开课来讲,在刚刚接受任务的时候,我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内心深处既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同时又深怕初出茅庐的我无法完成任务。带着这样的心里,我进入了艰苦的“练课”期。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从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时间的分配,从每一个问题的提出,甚至一句话提问的声调、语气,都一一的烂熟于心。40分钟,听起来很短,但为了这一个40分钟,我付出了十几个、几十个40分钟。经常是自己精心设计好的环节,又被专家解剖得体无完肤,自己又得从头再来。其中的过程确实很辛苦,但我的课堂也在一次次的被“否定”与“修改”中变得干净漂亮。正是这样的历练或“打击”,使我学会了不怨天,不尤人,一心向前,我也从中体会到了成功的愉悦。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一书,让我切身体会到多读书,读好书的重要作用。让我端正了心态,它让我懂得了: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一定要多争取上公开课。你会在许多“师傅”的搀扶中学着站立;你会在精心的“设计”中避开许多弯路。久而久之,当你慕然回首,就会发现在公开课的舞台上,你所成就的,不仅仅是几节“代表作”而是脚踏实地地走出的精彩人生。也只有这样,才能一次一次地让自己“站在巨人地肩膀上”,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得之非求”。
两节作文课讲的内容分别是些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第一课,他准备了几个“话题”:手,财富等,让学生学会把话题的范围缩小。第二节课讲的内容是短信的写法,其实就是语言的“陌生化”,他讲的什么“美感=熟悉+陌生”的百分比我没有听懂,但是我觉得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的陌生化,使语言生动形象这个办法还是很有用的。
晚上,有几个老师因为有其他事情,所以不能去了,我就联系了陈爱荣、渠艳美和张莉去。刚开始,我准备不让张莉去的,考虑到她的家务事繁多,好不容易一个周末,再利用恐怕不好。但是后来想,这样一个机会也不容易,而且正好讲初一的内容,对我们的老师肯定有好处。所以就决定去照应一声,即便不去,也有个说法。没有想到,她很慷慨,而且说,好机会,不想错过。真的让人感动。我们学校对教师的培养还是很慷慨的。我真心的希望我们的老师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成为最优秀的老师,对学校,对个人的发展都是极好的。
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互为依托的。学校为教师个人的发展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教师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保证。一个学校如果没有教师个人的发展,也很难真正的成为名校。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心得体会《听名师讲课心得体会《渔歌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OO三年十一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应邀到四川宜宾进行讲学活动。笔者有幸欣赏到于老师的作文指导课,对于老师的作文指导艺术十分佩服,遂产生了一种冲动,一定要把这种听课感受写下来,与诸位同仁共享。
语文老师大都有这样一种体会,教学生写作文很难。许多学生一提起作文头就疼,还没写呢心里上就产生了畏惧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就是作文时无话可说。学生对身边的人、事、物不加留意,没有素材积累,作文时就无从写起,干脆就瞎编,于是“假、大、空、套”话就成了学生的家常便饭了。作文教学陷入了令人困惑的尴尬境地。笔者曾在作文教学方面作了许多探索。这次听于老师的作文指导课,惊喜地发现许多地方竟与于老师不谋而合。
一、 巧创情景,消除作文心理障碍
老师如果一上课就一本正经地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写作文。”学生由于对作文的心理畏惧,很可能会消极以待,不积极思考,不主动发言,其作文教学难度可想而知。相反,假如老师巧妙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不让他们知道要写作文了,而象是在谈天,拉家常,学生自然就会无拘无束,轻松而自然地把心中的话说出来。于老师是这样创设情景的:
他先让学生猜自己的姓名入手,问学生该怎样称呼自己。学生异常兴奋,“于老师,于教授,于爷爷,于外公,于永正……”师生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接着,于老师问:“喜欢于老师跟你们上课吗?”学生兴高采烈地大声回答:“喜欢”。你看,于老师课前跟学生亲切幽默的谈话,已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他已轻轻悄悄地走进了学生的心里。于老师话锋一转:“其实呀,今天于老师不是来上课的。”这时学生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好是惊讶。“老师今天要来找两位朋友,想请你们帮帮忙,愿意吗?”学生可高兴了。“谁呀?”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于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向镜伊”和“胡家程”两个名字。(这两位同学是借班上课的孩子。)“你们认识他们吗?先别忙告诉我是谁,我想先猜猜。哪两位小朋友愿意到黑板前面来画一下他们的样子?其余的小朋友帮我介绍介绍他们今天的穿着、样子,好吗?”
生1:向镜伊梳着两条长长的辫子,脸蛋圆圆的,穿着粉红色的裤子。
生2、向镜伊的眼睛大大的,眉毛弯弯的。
生3、向镜伊的个子特别矮……
“让我猜猜”。于老师一边复述着孩子们描述的特征,一边在学生中寻找向镜伊。待学生说的特征差不多了,于老师真的找到了向镜伊,并把她带到了教室前面。“感谢小朋友们,终于让我找到了我的朋友向镜伊。”接下来,于老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画的两个人物肖像是否抓住了他们的特点。
这一说,一画,已经完成了于老师创设的“找朋友”的教学情境,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找出了人物的外貌特征、性格、爱好等,为下一步作文扫清了障碍。
二、 要说真话,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还作文教学一个“真”字。要写出真情实感,没有“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是不成的。于老师的作文课在引导学生说真话方面卓有成效。请看实录:
师:你们看于老师多大年纪?
生:大约有50岁。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1:因为你的头发都白了。
生2:因为你的头发白的多,黑的少,所以说年纪很大了。
生3:因为你的额头上都有皱纹了。
师:再看看于老师长什么样?仔细观察哟!
生1:于老师长方脸,戴着一幅眼镜,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
师:慢,请看准!记住:要实事求是,说真话。
生1:一双小眼睛藏在眼镜后面。眼睛虽然近视了,但流露出一种亲切慈祥的目光。
生2:于老师高鼻梁,长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大嘴。
师:嘴大的特点你是看出来的。还有什么特点?
生2:(迟疑地)你的嘴好像有点歪。
师:这位同学敢说真话了。没关系。不是“好像”,说是有点歪。我年轻是患过面部神经麻痹,留下了后遗症,嘴角有点歪。
透过这一番对话,我们看到的是什么?不就是于老师对学生作文指导的到位,求一个“真”字吗?
三、 发挥想像,培养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由地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能够真正“自由表达”时,才可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
于老师在引导孩子们写作文时是这样做的:“你们愿意把向镜伊和胡家程两位小朋友画下来的就画他们中的一位。如果不想画他们,还可以画于都是,也可以画孙悟空以及猪九戒。别忘了,先画像,再把它们的样子写下来……“作文的范围一下拓宽了,给学生营造了自由表达的气氛。因为有的孩子想像很丰富,于老师就为他们提供了想像的空间。有学生把猪九戒画成了一个漂亮的扎蝴蝶结的小姑娘,并给她取名叫“猪九妹”,还写了猪九妹跟她哥哥贪吃贪睡的特点完全不同,是勤劳勇敢、活泼聪明的小女孩。完全寄予了孩子们美好的愿望。学生的想像力得了锻炼,表达也很有创意,这不能不说是于老师解除了学生思想上的包袱,给他们创造了自由表达的环境的结果。
【听特级教师讲课心得】推荐阅读:
听特级教师作文教学有感06-10
后备特级教师高级研修培训心得体会10-16
背影特级教师12-16
特级教师评审条件06-22
特级教师选拔考试试卷07-19
特级教师工作总结09-17
观摩特级教师讲学体会11-09
山东省特级教师01-11
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听课记录01-09
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学习体会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