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贝日记观后感影评(共8篇)
朝鲜战争暴发后,中美之间的敌对意识形态越来越浓,于是双方的媒体也开始竞相抹黑对方。中方的报纸甚至还开始批判在南京大屠杀中帮助过中国人的外国人,而包括迈纳·瑟尔·贝茨、刘易斯·史密斯在内的诸多美国人,更是被说成“帮助日本人作孽的恶棍”。
当年的XX报还认为,所谓的“安全区”(难民区),并不是为了拯救中国人民的,而是用来配合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中国人民的工具,报纸还控诉了美国人如何与日本侵略军狼狈为奸的丑恶事实:“美国鬼子点完名后,便由日本鬼子进行处决”。
据说刘易斯·史密斯看到这些报道后,简直当场快要哭出来了,他身旁的中文老师赶紧安慰他说:“这个城市(南京)里有10万人知道你们所做的事”。(现在南京人对史密斯博士的评价详见:http://hiphotos.baidu.com/%C8%FD%CA%AE%B6%FE%BF%CB%C0%AD/mpic/item/11aa59391d777207b9998f6a.jpg)
基于这种意识形态的对立,当年那些没有任何义务、但却在南京人民最危难的时刻选择留下来的外国人,统统成了别有用心的帝国主义份子。由于当年报纸主要针对的对象是美国,所以拉贝等非美国人则基本是被淡化,而没有受到批判。
以上这些,都清楚地记载在了张纯如的着作《被遗忘的南京大屠杀》的英文原版里。笔者很佩服张纯如基本办到了公正,在对待“某个事件”(不是南京大屠杀本身)时,没有偏袒中美任何一方,张也没少揭露过老美的糗事(当然不是指魏特琳、史密斯等人,他们是无辜的好人)。
导致拉贝长期被淡化(至少是没有像白求恩那样受到平等、公正的对待),主要是上边说到的这些原因,而并非网上盛传的一味强调拉贝是“纳粹”,辛德勒等人也是纳粹,但他们的义举使当年的受害者们没有去计较他们的身份,犹太人甚至为了报答辛德勒的恩情,还特地组织拍摄了一部《辛德勒名单》。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拉贝救的是中国人,所以西方人对此也不太当一回事。
此外,另一种观点认为拉贝被遗忘,其根本原因是中国人不会感恩,这个我也不同意。中国人是懂得感恩的,这同样可以从张纯如的着书中找到相关记载:
“1948年,拉贝的遭遇传到了南京。当南京政府告知南京人民拉贝需要帮助的时候,反响极大,让人联想起弗兰克·尤普拉的经典电影《这是一个伟大的一生》的结尾。几天之内,大屠杀的幸存者就为拉贝募集了1亿元中国币,大约相当于当时的2000美元--这在1948年可不是个小数字。当年3月,南京市长来到瑞士,购买了大量的奶粉、香肠、茶叶、咖啡、牛肉、黄油和果酱,用4个大包裹将这些食品寄给了拉贝。自1948年6月到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南京人民每月都给拉贝寄一包食品,以表达他们对拉贝在南京国际安全区所做的一切的衷心感谢之情。国民党政府还指出,如果拉贝愿意返回中国,将为他提供住房和终身养老金。”
上边说到的“拉贝的遭遇”,指拉贝1938年2月回到德国后开始经历的种种不幸,首先是因为在德国揭露南京大屠杀的真相,而遭到纳粹政府的软禁,后来盟军来了,拉贝却没有得到“解放”,因为纳粹的身份,又再被盟军积极地“照顾”。盟军在二战后没少放走过罪孽深重的法西斯(包括日本的731部队),却同时又对拉贝等无辜的好人百般刁难、甚至推上审判席。对于这点,西方人已经拍过诸如《黑皮书》、《纽伦堡》等电影反思过了,在此不作赘述。
在那时孤独无助的境遇下,真正关心拉贝的,只有当年被他救助过的南京人民。
而本片的群众演员中有位82岁的老奶奶,她的名字叫李世珍,正是当年被拉贝救下的南京百姓之一。这位老奶奶表示:“第一次演电影,其实就是希望能够报答一下拉贝,他救了我们那么多人的命,我们却没能为他做点什么。”
所以中国人并没有忘恩,真正忘恩的,只有陆川大导演。
陆川看侵略中国的日本人很顺眼,不但自作多情地代替日军反思,还公开说日军是“有尊严,有信仰的”,就是对帮助中国的拉贝很不爽,在发表各种否定拉贝的言论时,他还不忘了说上以下这段话:
“如果出现了一个日本人救助当时的中国人,那就和辛德勒比较相似,和辛德勒的意义也比较接近,但拉贝是个德国人,是个第三方。”
明白了吗?只有日本人才能成为辛德勒。各位把陆大导演这段话看清楚了,以后他要是被抢了,谁都不要去救他,等着强盗团伙中某个人良心发现去救他吧,免得事后陆大导演非但不领你的情,还要泼冷水把你说成是“第三者”。
不过,在下窍以为,辛德勒的精神,就像同名电影中所宣传的,是“救一人命,即救整个世界”,我们中国人自己也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佛塔”,无论哪一种说法,其根本在于“救”,而不在救人者的身份。中国人救中国人,是“辛德勒”,日本人救中国人,是“辛德勒”,第三方救中国人,也是“辛德勒”……
陆大导演在描绘杀人者时,吹嘘什么要超越国界以全人类的角度来看待双方,怎么在描绘救人者时,却要如此这般计较其身份呢?呵呵~
然而陆大导演还有更经典的一句语录,我在这里贴上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拉贝救了20万中国人‟?我说你(记者)用哪只眼睛看历史的?日本人是觉得杀掉30万人之后没必要再杀,所以才让20万人活下来。”
见过无耻的,没见过这么无耻的,陆大导演岂止是“忘恩”,简直还是“负义”!好了,总之就是日本人有尊严,日本人有信仰,日本人有人性,日本人有家人亲人,日本人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日本人杀人时内心也受到了折磨,日本人才能成为救人者,就是唯独拉贝无耻无能加无德,20万人能够活下来得感谢日本人的大慈大悲,而不是拉贝四处奔波交涉,这样说可以了吧?很佩服陆大导演,一本《拉贝日记》看下来,几百个惨案没有引起他的注意,倒是对拉贝过年吃的那只“火鸡”耿耿于怀。陆大导演,你这么热爱你的第二祖国泥轰,何不干脆改名叫“陆川逼一郎”呢?不过我们也真是得恭喜一下拉贝,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的,拉贝终于练成了“俯卧撑、躲猫猫和做梦梦三大武林绝学的超级克星:杀腻功!”
一件事,最重要的不是“为何目的去做”,在于“做了没有”,就像以前课本里说到的那样,你会不会游泳,在于你有没有付诸于实际去练习游泳,而不在于你站在河边想出了什么“理论”。不管辛德勒、拉贝最初出于什么目的去救助别人,也不管他们被神化了多少,他们就是用实际行动去帮助了别人,而不是整天把“善良”挂在嘴边上,仅凭这点就值得被肯定。想要出名而往灾区捐款的明星,远远要比只会在口头上“义正词严”却没有实际行动的伪君子,更值得我们去称赞。四川地震的灾民,可不会因你整天待在电视机前,发表一下“同情”,再“感慨一番”,而从你那里得到任何好处。
豆瓣网向来是以装B出名的,我也想装一回B。
我写这文想表达的中心思想是:看待一件事物,不要忽略了一些事件的根本事实和原因,而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够装B吧)。
《拉贝日记》的剧组说“没有„百人斩‟,就不是„南京大屠杀‟”,我完全同意这句话,而“百人斩”是南京大屠杀最臭名昭着、最恶心、最无耻、最有“代表性”的暴行,这是谈到这场大屠杀时绝对绕不过去的一笔。
提到“百人斩”,未必等于“南京大屠杀”;
但不提“百人斩”,就不是“南京大屠杀”!
这类灭绝良知的兽性行为的存在,使南京与其他陷落的城市彻底地区分开来。然而最荒唐的,并不是杀人,而是杀了人后,还被登上报纸,并大加歌颂、引以为荣。
大屠杀其本质在于“屠”,而不是简单的寻找难民群中的军人加以枪毙、或者纯粹的强奸慰安妇,后两者是南京事件中同样不可饶恕的,但只谈后两点,而忽略了军人在战场上杀红了眼的那种疯狂,那就不是“大„屠杀‟”。
东史郎是公认的,最为认真反省侵华战争的日本老兵之一,但他也承认,他是等到战后才醒悟了过来的,在二战期间他与其他兽性的同伴没有区别,他不会因为中国平民被杀死而感到悲伤,因为那时,他们都“习以为常”了。所有正视自身罪行的日本老兵,都是等到战后才反省的,战时他们早已被国内宣传过无数次的“大东亚共荣圈”的“理想”冲昏了头,没有谁是在战时就“有空闲”去想到了反省,至少南京事件中,目前没有任何资料记载这类事。
日本人也有人性?当然有,搞了“百人斩”的军官回到日本后,他也是个好父亲、好丈夫。现实中有多少强盗土匪,不是一边抢劫、谋杀、卖白粉,一边照料着自己的妻儿的呢?呵呵~至于我们这些被屠杀的,套用某个日本老兵的一句话,那时在他们眼里,只不过是“枝那猪”,把“猪”宰了,并不算“灭绝人性”。日本人很“无辜”?我只知道,德国人在战后诚恳地承认,没有人民的支持,就没有二战时纳粹的诸多暴行,因此也就有了德国电影《帝国的毁灭》里戈培尔说的那句令人反思的话:“我们(纳粹党)从来没有强迫人民,是他们选择了我们。如今沦落至此,是他们自作自受!”
所谓的“人性”,可是同时包括了“善性”与“兽性”。
建议大家去看看《现代启示录》吧。
B完了前边两点,我还想再来B第三点。
《拉贝日记》有处难得的地方,就是首次在南京大屠杀事件中,追问日本皇族的责任,这在过去是没有的(包括我们自己拍的片子)。
南京大屠杀的事很多人都知道(之所以说“很多人”,是因为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凤凰卫视采访某些中国大学生的时候,这些未来栋梁当着镜头说不知南京惨案为何物),但泡制南京惨案的元凶是谁却“极少”有人知,其实真正的主使并不是死得并不冤枉的替死鬼松井石根,没错!正是《拉贝》里提到的这个大烂人!这个王八蛋!这个死扑街!这个叫“找香蕉阎王”的泥轰皇族!
没有这部《拉贝日记》上映的话,估计广大中国人民群众还不知此公的存在(实际上在网上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中国人民就是从《拉贝》中闻知这个大烂人的)。
感谢《拉贝》,感谢德国导演,感谢这些与中日无关的第三方!
很多人认为《拉贝》在日本被禁映,是因为“涉及南京大屠杀”,这是不正确的,日本并非从来没有播过此类影片,只是规模比较小而已,曾经就有日本侵华老兵拍了一部《日本鬼子》,反省中日战争,当中也涉及到了南京话题,而吴子牛的《南京1937》,当年也曾在日本公映过。
《拉贝》真正被禁的原因,是剧组挑战日本皇族。日本人普遍认为皇族并不负有战争罪行的责任(当年麦克阿瑟也放过了日本天皇本人),而且对皇族有一股莫名的崇敬,在日本电影中,每当涉及到了天皇本人,就只拍摄其背影,不拍其正面,以示“神圣不可侵犯”。
日本人绝不容许别人对他们的皇族进行任何“亵渎”,而中国大概也有不想影响中日关系、同时也希望“南京大屠杀”在日本本土得到宣传,所以往往作了淡化处理,不但不追诉日本皇族在南京大屠杀中扮演的角色,还频频在此类电影中,加入一个“有良知”的日本人物,以表达战争给“双方”带来的伤害。不过德国人就不买这帐了,日本皇族对德国人而言毫无意义,反省南京事件也不是他们关心的,所以《拉贝日记》也就不留情面地煽了日本皇族一耳光。
《拉贝日记》剧组声明宁愿自己的片子在日本被禁,也绝不愿按日方的要求,以删除掉那个日本皇族的戏份来换取上映赚钱的机会,这种不对日本右翼势力作任何妥协的骨气,着实令人敬佩不已,相较陆川对日本的自作多情,真是极大的讽刺。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可是这个该千刀的日本皇族,后来却逃过了审判——在美国的庇护下,像731部队队长“军神”石井四郎那鸟人一样,从此很幸福、很快乐、很TMD健康地活着。
而被盟军放走的“特殊人物”,当然远不止以上这两个大跳蚤,基本上“该放”的全部放了,“不该放”的也放了,只留下那几个扑街上了绞刑架,至今还被当作“英灵”供奉在靖国神社的神台上。于是乎,参加东京审判的中国法官梅汝璈博士也只得叹气说道:“我,已经尽力了……”
还有一个大烂人,就是南京守军的最高指挥官唐生智,南京会那么快失守,有99%就是这大烂人的责任!老蒋当时想过两个方案,一是死守南京几个星期,以掩护更多的人逃离南京,一是组织撤退,好保存实力,至少不让更多的军队白白伤亡,可唐生智呢,他两样都没干,他急着和老蒋要兵权,还信誓旦旦地说“要与南京共存亡”,结果上任后他一听到日军来了,就“急中„生智‟”一个人“Piu”的一声独自开溜了,留下群龙无首的几万士兵和几十万平民任由日军宰割!“一将无能,累死千军”这句话看来就是为了唐大烂人而存在的。似乎贱人总有狗屎运,首都这么轻易丢掉了,老蒋觉得没面子,马上把唐大烂人打发回家,于是乎他和老蒋结下了梁子,解放战争一暴发他就“起义”了,后来新中国政府还对唐大烂人委以重任,他在湖南省和中南军区担任着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等一大堆职务逍遥终老,直到1970年才扑街玩完。
与上边这些大烂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拉贝的结局极其凄惨,在南京保护中国难民时,他每天只睡不到四个小时,中途因为太劳累昏倒过两次,而他把自己的财产捐出来救挤难民,也耽误了他的糖尿病治疗,再加上之后受到纳粹和盟军的种种不公正的对待,他的病情越来越恶化,最后在1950年,只落个孤独死去……“特殊身份”给某些战犯提供了保护伞,却断送了另一些人道主义者的性命,真有够可耻。
助人的拉贝和魏特琳都早早去世了,而下令执行大屠杀的日本皇族和大搞人体实验的石井军神倒很神气地活到“百年”之后。前两者被人冷落,末了还要被不愁衣食的陆川之流叽叽歪歪,后两者则被供奉起来,享受世间香火。什么狗屁世道?
真是:“好人不长命,混球活百年”。
我在给《南京南京》写评论时曾说过,我无意将《南京》和《拉贝》对立起来,因为这两部片子拍得好不好,是剧组的事,所以我在本文也只针对陆川本人,而不以恶意贬低《南京》的方式来抬高《拉贝》(会做类似这种幼稚的可笑行为的,只有陆大导演而已)。
还有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本片中拉贝的秘书“韩先生”,和《南京》里的“唐先生”正是同一个人。对这位先生的描述,本片才是准确的,历史上他并没有出卖难民区跑去当汉奸,反而是还帮助过不少人。如果他有后人的话,我完全支持他们起诉陆大导演造谣污蔑,当然,估计他们到时得落个和霍元甲后代一样的结局,被一句“这是合理的艺术创作”给挡回来。
拉贝为何被遗忘?什么是“大屠杀”?日本皇族在大屠杀中有什么样的责任?
这是本文我想表述的装B命题。
影视名称:拉贝日记
观后感:
1937年12月13日,这是一个凡是中国人都不会遗忘的日子,它是一道烙进了所有中国人心里的疤痕,它时常提醒我们的痛,我们的屈辱。因为在这一天之后的长达六个多星期,侵华日军在被攻陷后的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抢掠、强奸等。在这六个多星期里,我们痛失了30多万中国同胞,三分之一的南京城被烧。
《拉贝日记》从一个德国人——拉贝的视角,揭露了他们这一恶行。他是一个德国西门子公司中国分公司的负责人。在1937年中国市局动荡的时刻,他亲眼目睹了日军进入南京后惨无人道的屠杀。他不顾让他立刻回国的命令,联合了十几位外国传教士、医生等一起建立了“南京国际安全区”,前后拯救了近20万中国子民。期间他的妻子差点被杀,他自己也冒险多次与日本人发生冲突。最后各国大使回到南京,日本不得不承认安全区,而拉贝也被潜回德国。
影片被谴责并没有真实的反映日本人南京大屠杀的罪行,然而大部分人还是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的,为这个德国人而感动、鼓掌。
影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拉贝的司机被日本人杀害后,日本提出让他在众多的中国战俘里选20个出来赔偿他,他走在人群中,面对着一双双渴望活下去的眼睛,然后选择谁活,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我想除了他本人,其它任何人永远也无法体会到的。于是除了对日本人令人发指的罪行的控诉外,我想到,生于这个和平时代,我们过于幸福,然而,却越来越不珍惜自己的生命,面对一点困难就寻死觅活。对比当初那些为了维护更多生命而做出牺牲的人们,我们情何以堪!生命太容易获得,也太容易失去,为什么不能更加珍视它呢?有句话说得好“有勇气去死,竟然没有勇气活着”,是的,生命可贵啊。
另外,电影中讲述到由于安全区中人超过了预计的人数,食物成为了难题,钱也是一个问题。而拉贝在这个时候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偷偷地将它们放在了教堂的神坛上。圣诞节,他一个一个的给安全区的人发钱作为礼物。钱,作为礼物,在现在似乎是很稀疏平常的事,我一向觉得那很俗,同时也偏激地将它们与腐败等联系在一起。然而,在这儿,我却为此深深地感动,并不是说钱有多少,而是那一份爱,那一份人道主义精神,那一份无私。
在影片的最后,安全区被承认,拉贝被潜回德国时,得到帮助的中国人怀着感恩的心拥着他离开,叫他的名字,终于他和妻子见面相拥,让我们忍不住也欢呼,喜极而泣。不过拉贝回到德国,因涉嫌与中国人勾结串通而被拘捕,并禁止他说出在中国的见闻,留下的日记等都被没收。二战后后,要求放弃纳粹党级一度被拒绝,最终于1950年,在被人遗忘和穷困潦倒的情况下死于柏林。多年后他的日记才被公诸于众。
直至今日,日本右翼势力仍然试图否认“南京大屠杀”,不过历史不会忘,人民不会忘,也感谢拉贝先生的日记的佐证。我想,拉贝先生或许曾经在被人遗忘的情况下死去,但是今后,不管多少年过去,他都将被铭刻在中国感谢的史册上,永不会褪去。
《拉贝日记》在德国上映时引起强烈反响,人们不是在技术层面讨论电影的好坏,而是惊讶于通过拉贝知道了历史上有南京大屠杀这一惨绝人寰的事件——《拉贝日记》实现了它最本真的愿望。在世界电影潮流倾注重表现人性和进行历史反思时,曾拯救过数十万生命的拉贝,被再次用来拯救现代人所具备的共同病症——麻木与遗忘。
《拉贝日记》带有传记片色彩,但在故事性和细节营造上,通过一些好莱坞式的表达方式,塑造出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丰满人物形象,因此,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高大全的、被偶像化的拉贝,而是一个有着诸如脆弱、躲避等人性弱点的拉贝。送夫人逃离南京、被国际安全区管理委员会举手选为主席、与医生威尔逊之间的口舌之争……这些情节的设置,或悲伤、或戏谑、或幽默,在缓和影片沉重气氛、增加影片观赏性的同时,也为拉贝从犹豫不决到坚定信念的心理转换过程,作了巧妙中的铺垫。各国大使和媒体就要乘船回到南京,拉贝在日军要摧毁安全区的危急时刻,带领同事站在了日军的枪口前面,影片用这紧张的一幕将拉贝定格为正义的化身,其英雄形象也焕然而生。
《拉贝日记》中也有救赎主题,良心受到撼动的日本军官,在知道日军将要摧毁安全区的时候,将消息通报给了拉贝。许是篇幅和电影重点并不在此的原因,电影中日本军官的身份十分含糊,其“告密”诱因并没有展开讲述,因此救赎主题在电影中只起到了点缀作用。
《拉贝日记》是我国和德国合拍的一部摘选自拉贝所写的关于南京的那段日记的影片,我对这部影片怎样说呢?如果想直观的了解南京的杯具就不该看这部影片,而该去看陆川的《南京!南京!》,但如果想了解一个德国人,一个德国商务驻华代表为什么要出面成立难民区而救助20多万南京的普通民众的心路历程就来看这部《拉贝日记》。
《拉贝日记》重在人物心理活动的表现,大段的情节表现都在描画拉贝的思想转换之路上,但和同类题材的《辛德勒名单》相比,拉贝的转变是表现得很无力,似乎拉贝天生注定就是一个中国南京普通民众的拯救者,只是再等一个时机的出现而已,就如《大话西游》里的至尊宝天生就是孙行者但没有一个能点拨他的人出现那他始终就是一个山大王一样。我没有读过拉贝的日记,透过电影的表现,我是这样认为他的转变之路的:一个在19就来到中国的德国人,一向勤恳和踏实的为自我服务的公司服务,在20多年后原先的自我设计已经初具雏形的时候,公司需要调离他,对于他一手做出来的一片天地实在不忍放手,同时察觉继任是一个门外汉的时候这种思想更是根深蒂固的占据了他的心里。在此时,南京面临血海的时候,他不愿自我的一片心血毁于战火,不愿自我培养起来的团队就这样瓦解,于是坚持留下来观看后续状况。在当时西方人的眼里,战争还是君子之战,而不是无差别之战,所以对于大规模的屠杀强奸等战争的副产品是没有心理承受潜力的。当这些暴行出现后,这些西方人于是按照自我的想法建立了一个类似诺亚方舟的地方安置那些与战争无关的人员,随着安全区的`建立,随着自我对战争暴行的认识深刻化,拉贝逐渐开始以一种主动
的方式来保护他所保护的人,这就是我认为的拉贝思想转化的过程。这和辛德勒的思想转化是一致的。
我国的影片在表现主人公的形式上虽已改变了高大全的形象,但在人的内心思想上的刻画还是很苍白的,和辛德勒的表现不一样,我们所看到的辛德勒是一个追求最大利润的奸商,一个看见美女就迈不开步的花花公子,一个看见系统清除过程后感触到心痛的人,一个最后以全部家产拿出来买人的义士。在拉贝身上我们看到什么?
《拉贝日记》是从拉贝先生的角度来描述南京被日军占领的这段历史。整部片子中心线索明显,就是围绕拉贝展开叙事。拉贝在卸职的前一天,赶上了日军空袭南京城,拉贝组织大家在厂区里避难,用大大的纳粹旗给日本人发出信号。如果说这次救中国员工的行为完全出于自发,拉贝这个纳粹党员留下来组织安全区则纯粹是一种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自于他对生活了27年的中国的感情,来自于对新上任的西门子主管的失望,来自于各国际人士对他的厚爱,或许还来自于对他敬爱的元首的寄望。最根本的是,拉贝的人性光彩,这在此后的叙述中娓娓道来。拉贝送别妻子,却眼睁睁看到船沉入大海,他遭受了沉重的精神打击,身体打击也是不言而喻的。夜以继日的工作,使他患上严重的糖尿病,安全区缺医少药,不得不求助于日本人救命。拉贝周围的人,耿直的威尔逊大夫,年轻气盛的罗森博士,慈爱坚强的杜普雷女士,人物丰满,个性鲜明,为突出拉贝起到了很好的绿叶作用。
威尔逊大夫一开始非常敌视拉贝,他不相信这个纳粹分子会留下来帮中国人做事。直到某一天他识破拉贝为安全区倾家荡产也不声张,这时他对拉贝的态度转为善意。这两位演员都是老戏骨,屡屡碰撞出火花,让人看了忍俊不禁。他俩一边弹琴一边唱歌的场景必将成为经典。杜普雷女士为了保护女学生,以防止虱子为由给女学生剃发,与日军据理力争,自作主张私藏战俘。她对拉贝的爱慕,只是隐隐表现,终究尊重拉贝与其夫人的感情,而把自己的真情深埋。她的柔情,她的坚定,展现了无私的爱与崇高的人格。罗森博士是由《再见列宁》中的小帅哥饰演的,现在还是那么帅哈。他与女学生琅书的感情,轻松的对白,舒缓了整个凝重紧张的气氛。
这部影片记载了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在卢沟桥事件后,攻陷了南京后的种.种令人难以启齿的暴行,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那种无人性,可耻的杀戮行为真的令人感到痛心,更多的是对日本的愤怒和仇恨。这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的严重罪行之一,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吗。他对侵华日军制造这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的血泪控诉,是日本帝国主义者犯下的严重罪行的有力证词。
导演Florian gallenberger用艺术的形式把这场战争呈现给我们,这片子是这样的沉重,这是历史的大悲剧。它写了战争和人,但是它弘扬了在生与死的关头,人道主义的一种力量,人道主义的升华。
《拉贝日记》是当年在南京的一位德国友人-约翰拉贝-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作的真实记录。这个德国人在南京大屠杀时拯救25万中国人的事迹震撼了国人。约翰拉贝先生1882年生于德国汉堡,19作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的雇员来到中国经商。他本可以在战争爆发前偕同家人离开回国,可是在无情的战争下,面对的是无情的绝杀,他有情地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保护和自己一起工作的员工,拯救那些屠刀下的百姓,保卫无辜的百姓,和他的伙伴们不顾个人的安慰,共同联合起来建立了安全区,四处奔走呼号,奋不顾身地抗议和尽其所能地阻止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疯狂施暴。他们设立的安全区为大约二十五万中国平民,为他们提供了暂时栖身的场所,保护了近二十几万儿童妇女。
作为一个德国人,德国是日本的盟国,而且他本人也是一名纳粹党员,他本应该帮助日本,但是他却转而帮助赤手空拳的中国人,这纯粹是一种使命感。在影片中,由于他的不屈服,他的妻子朵拉在回国的旅程中遇难,他眼睁睁地看船沉入大海,他遭受了沉重的精神打击,身体的打击也是不可言喻的,但这件事却遭到日方的轻视。在巨大的悲痛之下,他还是站了起来,为那些手无寸铁的南京人民撑起了一片天。他被推为安全区的主席,拉贝明白自己肩负的担子有多重,他说:“由我出任主席,我不应再有丝毫的犹豫。”他带领他的委员们寻求国际援助,募集资金,购买粮食和药品。他的行为是无私的,伟大的,当时难民们对他顶礼膜拜,都称他为活菩萨。拉贝先生以这样爱的方式保护中国人的生命,帮助中国人,这种大爱,令人尊敬与钦佩。从历史中,我们知道拉贝先生爱中国,
爱中国人民,中国人民也深深的爱着拉贝先生约翰拉贝先生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中华民族最为真挚的朋友。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感谢他。在残酷的环境下,拉贝先生用日记记录下了日军暴行,也是对日军残酷暴行的无情揭露。让后人知道日本人的残忍,冷血和无耻。
影片里的威尔逊大夫也是一个有情有义,敢说敢做,爱憎分明的一人物。其中一段和拉贝一起唱起希特勒是胆小鬼的滑稽歌,特搞笑。但他在战争中那种为救受伤的伤员的那种责任感,让我敬佩。
里面还有一个很让人感动和心疼的人——瓦莱莉?杜普雷——坚韧伟大,保护了上万名中国女性免遭蹂躏,挽救了上千人的性命,坚强,具有母性光辉。
《拉贝日记》是近年发现的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中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南京大屠杀,这是一个不容遗忘的历史,不容抹杀的记忆。这部日记所记述的,都是拉贝先生的亲历亲见亲闻,非常具体、细致和真实,无人能否认其可信度。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人留下的对中国百姓最为发指的一刀,这一刀砍掉了成千上百的头颅,砍掉了成千上百人的前途跟命运。这一刀是无耻的,令人难以接受的一刀,日本人的行为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是对中华民族圣灵的亵渎,这种行为应该受到国际社会的唾弃和谴责。他们不顾世界的和平,执意发动战争,他们那样地轻视生命,把中国人的生命踩在脚下,只为了掠夺,为了本国的利益,这样的“致富”真的有意义吗?这样的“胜利”真的愉悦,真的会让你有永久的开心吗?看到他们那无情、冷血的行为,我真的无比愤怒,心中有一把火在燃烧。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啊?能做出这样无耻的行为来的。日本在这件事上永远不值得原谅。他们的内心需要受到永远的谴责。
可是日本的很多人都没有在反思二战,没有反思他们给他人带来的灾难,给世界带来的灾难。他们没有一点罪恶感,日本今天还在参拜靖国神社,他们不承认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这说明他们还有一点羞耻之心,还是他们敢做不敢当呢?他们没有一点悔过之意,他们篡改教科书,否认历史,否认自己的过错,掩饰自己的罪行,这是中国人,乃至世界所不能容忍的。生命,人格,尊严,亲人,什么都没有了,连生存的空间都没有更谈不上这些“奢侈”的东西了,看着一大片、一大片的中国人在枪弹雨林中倒下,一群、一群的中国人被埋在堆填坑,善良美丽的中国女性被强奸被欺辱致死……在那个年代,活着真的比死更艰难!这样的场面或许是历史上最悲惨的局面了,这样的场面怎么能叫人不动容,怎么叫人不伤心?而这就是日本口中所谓的“正常战争伤亡”,一切都是辩解之词。我想质问一下日本,你们的祖先犯下的错误,你们都不敢承认,这就是你们所谓的民族尊严吗?这就是你们“伟大”的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吗?你们不怕世人的耻笑?真丢你们祖先的脸。
我们要记住这一历史事件,我们要记住日本对中国的伤害,时刻将祖国放在心上,勿忘国耻,要有知耻而后勇的精神。曾有学者说过:忘记了屠杀,意味着第二次屠杀,是我们对自己灵魂的屠杀。
在对日本的质问后,我们要想一下为什么当时的中国会沦落到那样的地步?堂堂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唐朝时期,日本民族还派使者到我们这边学习,朝贡。1000多年后,我们成了那个挨打的一方,而日本正是那一个施暴者。中国,你怎么了?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不断地受侵略,无力反抗,强国变成了弱者,世人无不虎视眈眈地觊觎着中国。中国在近代以来不断地妥协,不断地失败,在日军发起全面攻华时,中国还在内战,蒋介石单方面采取不抵抗政策真的让我很不解,东北三省那也是中国的啊。是中国的起先的放纵给日本有了更猖狂,嚣张的态度。在抗争中我总想不懂为什么国人不奋起反抗呢,即使一死,不如死得有尊严些,有人说那是无意义的反抗,我并不这样的认为,如果当时南京可以团结奋起,起码可以打击日本,让他们知道中国也不是好欺负的,要知道我们当时的人口数是小日本兵的几倍啊。可是国人的依靠心理,侥幸心理,懦弱心理,麻木心理, 选择了放下手中的武器,选择了死的沉默。
中国要崛起,要坚强起来,要团结起来,才不会受外人的凌辱、欺负。装备好自己的武装力量,增加自己的战斗力,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才能在世界之林取得一席之地,赢得别人的尊重。很欣慰、高兴的是,近几十年来,中国在逐渐地强大起来,我们再也不是任谁想打就打的了。
观看影片,那种兵临城下的岌岌可危,那种家破人亡的深悲剧痛,那种辱妻杀子的莫大污耻,那种朝不保夕的极度忧惴,那种茫无涯际的杳渺切盼……真的不由让人揪心落泪,可是眼泪有什么用呢?我们没有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我们没有机会伟大,没有机会壮烈,但我们可以做善良的人,感恩的人,懂得珍惜的人。我们要永远记住南京大屠杀此等大耻,国人要奋发,为中国争一口气,中国要崛起;国人高呼爱国,为中国争一席之地,中国要富强。
这个影片的力度在于让我们不要忘记,忘记了屠杀,意味着第二次屠杀,是我们对自己灵魂的屠杀,这部片子让我们不会忘机。
看了《拉贝日记》之后,我心里想,难道我们中国人就不算是人吗,就可以随意滥杀无辜吗?日本人抓到了我们中国人之后因为没有地方放置所以就把他们拉到外地把他们杀掉了。日本人真的很可恶。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位德国人,他们建立的一个机构是专门来保护中国人的,有一次日本人的飞机在拉贝毫无防备的时候进入了他的工厂并炸毁了很多的建筑,中国人民很慌张,于是中国人民特别的想进入拉贝的工厂避难,因为工厂下有一个防空洞。他们全部在工厂的门口大声的呼喊着,示意拉贝把他们放进去。但是拉贝身边的朋友却不支持拉贝这样做,因为这将会伤害更多的中国人。可是拉贝不在意,最终把中国人放进了工厂。结果果真和拉贝的朋友预想的一样,中国人一窝蜂的全部跑进了工厂。拉贝在不顾危险的情况下,想起了他的车厢里有一面很大的德国军旗,正在他要去拿军旗时,他的朋友阻止了他,因为这样会使德国与日本发起战争,但是拉贝并没有想那么多,说:现在重要的是救人。在这期间,日本的轰炸越来越强烈,于是他慌忙的跑到车厢下拿出了那面德国军旗。在他身边的中国人立马把它撑开,一边撑开一边说快点进来!快点进来!许多中国人听到了他的叫声,跑到了“避难所”下,日本人看到了德国的军旗,慢慢的停止了轰炸并飞走了。由于日本人的性质太恶劣,经过德国人领导的商量,他们和日本签订了许多的条约,日本人都妥协了。而且德国人建立了一个中国保护区,不许日本人以及各国士兵入内,是专门用来保护中国人的。德国人还派专人往保护区里送食物,就这样,拉贝被中国人名称为“中国的英雄”。但是过了不就之后日本人就违反了条约并且提出了无理的条件,德国人不同意,于是日本人就强制进入保护区并且杀害了许多束手无策的南京居民和战士,之后拉贝来到日本皇军的办公室和他调解,但是日本皇军一点都不理会他,受尽了白眼。。。
1882年,John· Rabe at the European Crossroads&Mdash; —德国汉堡。拉贝先生一直坚持认为“让世界回归人民并让人们回归自己”是这种人道主义的本质,就像持久的新月,沐浴和净化无数的灵魂一样。在1937年日本袭击南京的前夕,John·拉贝从北戴河回到南京,晋升为南京保安区主席。 12月13日,日军袭击南京,进行了令人发指的血腥屠杀。金陵古城落入恐怖的黑海。拉贝利用他的纳粹身份在他的家中接待了600多名中国人。在他不到4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域内,他和他的10多名外国人不仅节省了25万。中国人民的生活,捍卫了人类的真理和尊严。在他租来的小芬桥的院子里,他写了着名的“拉贝日记”。
这本日记中描述的日记都是拉贝的个人经历,非常具体,细致和真实,没有人可以否认它的可信度。
“清理安全区时,我们发现许多平民在池塘中被枪杀。其中一个池塘有30具尸体,其中大多数是绑在一起的,有些是颈缩的。它与石头捆绑在一起,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忽视了其他人的生活。
“ 1937年12月24日:我去了尸体的地下室……一个普通人的眼睛被烧掉了,他的眼睛就被烧掉了。整个头都被烧了,而且他很生气。汽油落在了他的头上。 ”日本军国主义践踏人性的细节,显示出拉贝先生对中国人民的同情。
“ 1月3日:在城市倒塌后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中,恐怕有人被日本人暗杀。这非常残酷,绝对违反国际法。攻击城市时约2,000名平民遇害。
1月6日:克罗格在汉中门的主要运河上看到了大约3000具尸体,所有这些尸体都被机枪射杀或被其他方式杀死。 ”这些明显的数据表明,在日本犯下的罪行是不可磨灭和存在的。
拉贝先生写的日记告诉我们,历史是不可磨灭的,作为一个人,要真实而真诚地解释事实。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诚实,敬业的人。
为了纪念拉贝先生,,德国柏林的墓碑抵达南京,现在保存在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内。他的墓碑只写在“一个好人,一个不屈的人,约翰和middot;拉贝”之下。他所做的,他所写的,他所取得的成就几乎是人类历史的最重要部分,但他从未想过自己是英雄。
【拉贝日记观后感影评】推荐阅读:
观后感日记作文06-11
观后感日记参考06-17
《公主日记》观后感09-07
小象日记读后感06-26
公主日记读后感10-26
《狂人日记》读后感10-26
《雷锋日记》 读后感11-29
帝企鹅日记三年级观后感作文07-18
《雷锋日记》读后感30007-25
狂人日记读后感心得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