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议(共8篇)
作者:于水亮 来源:中国鸣网 添加日期:11年08月03日
当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有社会原因,如实际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体制原因,导致主管部门追求政绩和短期效益;决策者和专业人员知识和审美取向的局限性;政府的相关部门,在制定规划时缺乏统筹考虑等,使得园林绿化发展速度虽快,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不到位
1.1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缺乏长远性与科学性
城市环境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绿化的质量,而园林绿化的质量又取决于城市园林绿化进行科学的布局即规划设计。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虽已编制了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但由于缺乏长远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导致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与城市现代化进程不协调,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和居民对城市绿地的生态保护和游憩休闲等方面的要求。比如对城市绿化格局的规划,就需要按照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对于城市的气候、水文、地质及绿地格局进行认真分析,依据景观生态格局分析的方法进行计算,同时结合整体用地性质确定。
1.2还有一些城市至今仍未形成完整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
由于没有较为稳定、长久的规划系统来指导绿化规划,在进行城市园林管理时没有可靠依据,导致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的编制与规划实施的脱节。常常出现规划绿地经常受到一些单位和个人的侵占和吞噬,各类绿地数量严重不足,大大滞后于城市化建设发展的要求及市民游憩出行和生态环境防护的要求。2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不健全
2.1园林绿化管理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体制
目前,许多地方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管理,各自为政,如:各开发区、各开发商及企事业单位等有关部门的园林绿化管理,自成体系,缺乏全局性、系统性、规范性的管理体制。由于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不健全,职能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使得侵占城市园林绿地事件时有发生,随意伐木毁绿事件更是屡屡发生。有些城市由于管理力度不强城市整体绿化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2.2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监督机制薄弱
但监督制度本身具有缺陷和信息不完全透明是客观事实。在我国,很多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都未建立监督、考核机制,没有把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纳入各级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监督和考核,甚至未列入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之中。一些城市的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在政府工作议程上排不上号,造成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后劲不足。3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法制不完备
有法不依,管理者法制观念不强,在执法上存在着执法不严或某种程度的谋私问题;在管理方式上存在着以罚代管和以罚代法的倾向。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对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认识不够,管理不力。因此,必须提高各级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领导对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尤其是许多地方性的园林绿化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程亟待健全。五届四次会议“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精神、国务院颁发的《城市绿化条例》等,但许多城市未能根据中央和国务院有关城市绿化工作的方针、政策,相应制定一些地方性配套的绿化法规,因而,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显得力不从心,根本无法进行依法行政管理。甚至一些城市的绿化工作出现玄虚现象,造成城市的绿化目标不明确,扩绿无计划,绿地不落实。尤其是城市绿化设计、施工混乱,无证照设计、施工十分普遍,《园林绿化技术规程》根本无法实施,造成不正当竞争,质量低下,形成恶性循环。由于城市园林绿化执法不严,社会绿化问题较多,单位附属绿地、小区绿地,都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城市绿化制度不健全,法规不配套,政策不落实,未走上依法治绿的良性轨道。因此,只有尽快建立健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法规体系和执法体系,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才能走上法治化的轨道。4城市园林绿化意识普遍不高
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起步较晚,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和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迟缓的严峻局面。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许多城市政府对园林绿化在城市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尤其是在城市环境保护与管理中的战略地位与功能认识不足。
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城市总体建设不协调。城市在规划建设中,绿地预留面积比例不足,大面积、大手笔、高质量、高标准的绿化景观很少;城市园林绿化过分强调草坪,缺乏高大乔木。应提倡建造乔、灌相结合的复层群落。树种选择偏重花色树形,忽视其他抗空气污染的树种。开展各项经济活动,口头上讲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重中之重”,可在实施中,却片面追求眼前利益、暂时利益。由于城市园林绿化不能像其他产品一样短期内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它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也很少有人真正关心、认识。城市绿化在人们心目中,几乎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只有当洪灾、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真正造成危害的时候,人们才可能想到绿化的重要性。
鉴于以上在我国城市绿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解决建议 5.1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一般程序 5.1.1初步设计出城市园林绿化系统
在调查与预测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园林绿化指标,初步设计、形成本城市的园林绿化系统。包括:人均公共绿地、绿化覆盖率、绿地的结构组成、相应的防护林带、生产绿地及专用绿地。5.1.2计算各类绿地的新增面积
各项绿地指标是依据城市环境目标确定的,按照指标要求逐项计算新增绿地面积。5.1.3编制绿化规划
根据前面计算的新增绿地面积和新增公共绿地面积,汇同园林部门制定具体措施,并制定相应的目标实施措施即绿化规划对策。
5.1.4绘制绿化规划图和绿化设想图根据绿化现状和绿化对策,分别绘制城市园林绿化现状图,近期园林绿化规划图和远期园林绿化设想图。
上面所述四点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一般程序,但实际操作中,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程序是复杂多变的,因此,必须灵活把握。只有充分理解和把握园林绿化管理的原则与程序,才能有效地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水平。5.2要遵循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城市不同的特点,制定城市各类绿地的用地指标,并选定各项主要绿化的用地范围,合理安排整个城市的园林绿化系统,作为指导城市的各项绿化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应考虑以下因素: 5.2.1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不同的城市对园林绿化系统的规划要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园林绿化的规划布局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水文、地形等方面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城市性质、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如:北方城市应多考虑防风带的建设,南方的城市要以遮阳降温为主等。
5.2.2综合考虑,全面安排
要在充分利用现有绿地的基础上搞好城市的普遍绿化,要与工业布局、居住区详细规划、公共建筑分布、道路系统规划密切结合。5.2.3均衡分布,形成完整的园林绿地系统
不同的绿化具有不同的功能,在进行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置时,应注意将公共绿地均匀分布,做到点、面相结合,以面为主,点线穿插,以小为主,中小结合,使各类绿地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以充分发挥园林绿地的最大功效。5.2.4远景目标与近期安排相结合
近年来,国外一些大城市在园林绿化规划布局方面都很强调形成理想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并且有的城市建立了三级绿化系统,即市内小型绿化系统、市内环绿化网、市外环绿化网。将城市三级绿化系统与城市规划的远景目标相结合,城市规划应给城市园林绿化留下充足的空间和发展余地,从而减少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漏洞,不影响城市的总体发展。最终,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布局要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而达到:一是满足城市居民游览休息的需要;二是满足城市生产、生活及活动安全的需要;三是满足城市工业生产防护的需要;四是满足城市艺术风貌体现的需要。
关键词:立体绿化,覆盖率,城市
随着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快, 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人口与日俱增, 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 有限的土地高楼林立、道路狭窄、车辆增多, 使城市的绿地面积严重不足, 面对城市化人口、环境资源的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在当前绿化用地不可能大面积增多的情况下, 如何突破这一城市绿化的瓶颈呢?我认为大力推行城市的立体绿化, 是解决城市绿化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矛盾、增加绿化覆盖率的重要途径, 同是也是节约土地、开拓城市空间、绿化美化城市的有效方法。立体绿化除具有同地面绿化一样具有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外, 还可使景观层次更为丰富, 立体感更强;可以充分利用空间, 见缝插绿, 节约土地资源;立体绿化植物可作为建筑材料, 起到遮蔽防护及分隔空间的作用;可以营造出独特的绿化空间。发展立体绿化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立体绿化的政策法规、资金支持
城市立体绿化是一项综合工程, 它需要城市规划、道路建设、楼群设计、园林措施、社区管理、环保局等机构和普通市民的共同参与合作, 城市立体绿化也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需要科学制定城市立体绿化的长期实施计划, 使城市的立体绿化工作得以规范的开展。
二、加强立体绿化科学研究
一是针该市的气候条件、地理特点、建筑风格与布局制定技术规范、提高该市的立体绿化水平。二是加大科技投入, 拔出专项财政资金扶持园林科研机构, 积极引进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加大立体绿化植物品种的优选培育、病虫害防治、园林设计、绿化养护以及生物多样性等科学研究。三是针对该市的立体绿化技术人员的技术工人相对缺乏等问题, 进一步加大人才培育力度, 有针对性的开办专业技术培训班, 培养园林绿化专业人才。
加大立体绿化的宣传, 提升社会立体绿化意识。要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立体绿化的目的意义和好处, 积极引导人们突破观念瓶颈, 主动参与立体绿化建设, 营造立体绿化的浓厚氛围, 调动社会各界资金投入、养护管理的积极性, 大力鼓励市民租赁或承包公共绿地、花草树木、公园设施等, 推行全民管理方式, 形成政府、单位、市民同心协力绿化城市的机制的社会风气。
三、发展立体绿化要增强植物配置的科学性
1. 遵循安全的原则
立体绿化不能影响建筑和构筑物的强度其它功能的需要, 这是前提条件。对于屋顶绿化, 植物选择要尽量减轻屋顶荷载, 以低矮灌木、草坪、地被植物为主, 原则上不用大乔木, 有条件时可少量种植耐旱的小乔木, 应选择须根系发达抗风的植物, 不宜选用根系穿刺性较强壮的植物, 防止植物根系穿透建筑物防水层。对于阳台等绿化则要注意花盆稳固, 防止掉落。住宅和办公建筑墙体垂直绿化时, 还要考虑可能带来的室内潮湿及虫子问题, 植物种植要保持人居环境的安宁。
2. 要满足功能的需要
立体绿化可以发挥多种功能, 降温、遮阴、观赏、隔离防护等, 植物选择和配置时应根据具体绿化的要求而有所侧重。比如用于降低建筑墙面及室内温度的垂直绿化, 选用生长快, 枝叶茂盛的攀缘植物较适宜 (如爬山虎、五叶地锦、常春藤等) ;而以防尘为主的绿化, 则应尽量选用叶面粗糙且密度大的植物, 一些环境较差的工厂区及道路沿线常选用此类植物;以观赏为主的垂直绿化, 多选用或枝叶秀美、或花朵美丽、或果形奇特的攀援及悬垂植物。
3. 要因地制宜
选择植物材料, 必须依据功能、生态、观赏和绿化方式的要求, 考虑植物多样性, 如攀援能力的强弱、生态特性及观赏特性的不同, 考虑植物材料与被绿植物的色彩、形态等方面的对比与调和、层次和背景、起伏和韵律、主题与衬托等关系。如秋叶变红的爬山虎等最适于配置在灰白色或白色的墙面上, 面在红色的砖墙上则较难展现其深秋的风采。
4. 要以乡土树种为主
一般立体绿化的场所比较特殊, 条件相对较差, 在选择植物材料时要充分利用当地植物资源, 以乡土树种为主, 选择适应性强、耐贫薄、耐干旱、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种类, 适当采用引种成功的优良植物, 其中生长特性和观赏价值稳定、滞尘控温能力较强的植物为佳, 并应尽量采用地栽形势。
5. 搭配要丰富统一
考虑周围的环境选用丰富的植物种类, 合理进行植物配置, 在色彩的空间大小、形式上协调一致, 并努力实现品种丰富、形式多样的景观效果。立体绿化要与其它绿化形式如绿篱、花境等相结合, 以形成丰富且协调的植物配置景观。要充分考虑不同种类植物的叶、花、果、植株形态等的合理搭配, 以丰富季相变化和延长观赏期。例如, 爬山虎、常春藤混合栽植, 常春藤生于爬山虎下, 既满足了其喜阴的生态习性, 又可弥补爬山虎在冬季的不足;草本、木本混植, 如地锦与此同时牵牛、紫藤与茑萝混植, 则花期绿叶与花相映成趣。此外, 植物配置要尽量做到远近相结合。
立体绿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是创建生态环保的重要内容, 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大力推广立体绿化, 多形式、多方位地为城市增绿, 把绿化建设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让房顶变花园。一座座美丽的空中花园将会呈现在人们眼前, 必将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物质和精神的享受。
关键词 城市绿化;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7-0-02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绿化越来越重要。进行城市园林绿化,不仅是城市生态效益保护的体现,也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城市园林和绿化相互结合,在生态和环境的协助下,完成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1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意义
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实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发挥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需要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的治理。
城市园林绿化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城市生活的居民,不仅需要有空气清新的生活环境,而且需要有优美的景观,愉悦身心。在城市建设中,城市生态环境需要保持良好的状态,绿色植物需要保持一定的成分。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可以降低城市中大量的烟尘。根据我国部门的统计,每年城市建设发展中,产生的烟尘高达千吨,园林绿化建设中的,绿色植物可以降低烟尘的含量,对烟尘进行吸附、过滤等,降低城市烟尘污染[1]。
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可以对城市的空气环境进行净化。园林绿化建设中的绿色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氧气,并将一些有害的气体、烟尘进行隔离,降低城市噪音。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可以提高交通安全,降低城市火灾带来的损失,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休息、休闲娱乐的环境。
在城市道路的两旁,种植绿色植物,不仅可以绿化城市环境,还可以缓解过往行车司機的视觉压力,降低视觉疲劳,进而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的绿化景观设计,与城市建筑景观,相互映衬,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给予市民一种和谐、优美、雅致的园林风景艺术感受。
目前,城市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观念落后,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园林绿化发展。为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净化城市空气,必须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2 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建设的建议
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可以将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改善,美化人们的居住环境,将城市的形象提升,所以需要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为了城市的园林绿化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因地制宜
在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过程中,绿化植物的选择和种植,需要因地制宜。园林绿化种植的植物,并不是珍贵越、价格越高就越好,而是要因地制宜,适合种植场地的土壤、气候。随着社会和城市的发展,园林绿化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城市园林绿化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想跟上城市发展的脚步,必须合理规划绿化植物的种植,以达到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目的和效果。
2.2 加强管理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在城市园林绿化发展中,应建立完善的园林绿化管理体系,保证绿化植物可以良好的生长。城市园林绿化是一个反复性的长期工作,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加强绿化植物的养护,提高绿化植物的成活质量。加强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管理,是城市生态发展、建设的需求,也是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关注度的一种措施。
2.3 提高生态效益
当前,城市发展建设中,城市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影响着城市生态效益。在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坚持生态效益,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化的园林绿化生态效益。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绿化植物的选择和布置,需要依照生态环境,尊重植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使其可以充分的发挥其作用,为人们呈现出优美的自然环境,让人们感受到城市园林绿化带来的舒适感。
2.4 加强宣传
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城市所有居民的共同努力。为此,需要提高全民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意识,加强园林绿化建设的宣传,提高全民的绿化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人们的爱护公共环境意识,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的宣传教育,让全民参与其中,更快、更好的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3 结语
社会在不断进步,城市在不断发展,但是生态环境质量却在不断的下降。生态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不但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而且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目标。
参考文献
[1]谢晓娜,郭志伟.关于小城镇园林绿化发展的几点建议[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1):131.
[2]胡雪珠,丁林.关于城市园林绿化的几点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8):207.
[3]胡曦.关于城市园林绿化存在问题及对策的几点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3,(20):139.
方伟迅
(平顶山市园林绿化管理处,467000)
摘要:本文调查了平顶山市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城市绿化养护管理的现状,分析了平顶山绿地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平顶山市城市绿化养护管理的对策与建议,通过建议的提出,解决平顶山市城市绿化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平顶山
一、平顶山市城市绿化养护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在平顶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下,平顶山市积极开展城市绿化建设,一批园林绿化精品工程的相继建成,市区绿量迅速增加。1998年底以来,市区先后组织实施了湛河治理、建东迎宾大道、建西快速通道、姚电大道、鹰城广场、河滨广场及市内主干道绿化改造等绿化重点工程。2004年以来,随着新城区的开发步伐,强力推进高标准的城市绿化规划和建设,绿化档次和品位不断提升。同时,平顶山市大力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又重点实施实施了生态园、鹰城广场扩建、河滨公园扩建、青年公园改造、新城区绿化等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新增148处游园。截至2008年底,建成园林绿地总面积达2005.77公顷,绿地率达到32.5%,绿化覆盖率37.6%。其中,公园绿地面积645.44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9平方米。这些数据表明,平顶山市绿化各项主要指标均接近或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并在2010年5月年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的验收。同时,在绿化设计方面,突出了地方特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从而发挥出了较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随着绿化建设的发展,平顶山市在绿化养护方面的投入逐年增
大。截止2011年10月,城市绿化养护人员2000余人。初步建立了城市绿化养护管理机制,市民爱绿护绿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但是,和大多数城市一样,平顶山市在开展大规模城市绿化建设的进程中,在绿化养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始逐步凸显。由于长期以来对绿地养护管理的意义重视不足,思想认识形成偏差,缺乏新的绿地养护管理理念,使得城市绿地的养护管理的水平和现状与城市绿地建设的水平出现极大的反差。一方面是日益增加的绿地,另一方面是城市绿地因为养护管理的问题而影响绿地保存和充分发挥其各项功能的现象,导致了绿地建与管不协调、不平衡的现状。这些问题存在与产生的根本原因主要集中在思想理念、管理机制、管理人员技术不均衡和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问题
(1)平顶山城市绿地大发展的十多年来,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整个社会对城市绿地的养护管理的轻视与忽视,导致了养护管理难度增大、养护管理资金不足、城市绿地质量参差不齐、绿地保有率、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
(2)公共单位和部分市民参与意识不强,随意毁坏绿地、侵占绿地现象时有发生。人们对一些毁绿损绿的行为已是司空见惯。公园广场绿地上随意践踏绿地行为时有发生;门店前的行道树上被钉钉扯上绳子,晾晒衣物、拖把,私扯横幅宣传标语现象;花坛内、人行道上时常可见被折断的树枝;随意占用、毁坏绿地的行为时有发生等。
(3)部分公共单位对加强绿地的管养工作不重视。大多数人认为,城市绿地的养护管理工作是附属工作,是专业园林部门的工作,绿地管理的好坏不会影响整体工作和效益;绿地养护管理工作是简单的体力工作,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来从事,把绿地养护的工作分配给老弱病残的人来做;对绿地养护管理资金的投入则是抱着越少越好最
好没有的态度;在绿地养护管理中普遍存在歧视管理工作,养护管理人员待遇普遍较低的现象。
(二)管理机制问题
市、区(县市)园林绿化部门是市、区(县市)政府城市绿化的主管部门,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诸如相关绿化规范不完善;与其它相关部门职责不明,权责不清,职能分散;没有引入绿化养护的市场竞争机制等等,这些方方面面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平顶山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
1、绿化规范笼统,操作难度较大。
虽然河南省政府于1998年3月20日发布了《河南省城市绿化实施办法》,平顶山市政府也在2009月27日印发平政【2009】34号文件,发布了《平顶山市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办法》。但该【办法】处罚和奖励规定较笼统,操作性不是很强,作为平顶山城市绿化的主要管理单位,平顶山市园林管理主管部门在出现毁绿、占绿和其他违反绿化条例的事件时,执法标准很难界定,绿地保护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
2、与城市相关部门的职责权责在某些方面不够明确
在城区园林树木变更用途方面,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与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不够明晰,城市绿化树木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管理职责不清,政出多门现象。如:城区树木在改变用途时园林主管部门和林业部门都可以发放许可证,谁发的都行。
3、市场竞争机制还不完善
目前,在城市绿化养护管理方面,平顶山市的园林绿地养护管理竞争机制还有待于完善,城市绿地养护管理产业化、市场化发育还有很大差距。大多数绿化区域仍由绿化建设单位负责管理,缺乏竞争力,制约着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建立合理的养护管理的社会化市场化的机制,开拓养护管理的多种形式势在必行。
(三)园林绿地养护人员技术水平不均衡,基础设施落后或不健全
1、养护管理资金不足,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绿地属地和对绿地质量要求的差异,绿地的养护管理资金普遍缺乏,导致技术人员分布不平衡,例如:绿化管理部门的技术人员技术水平较强,因此其管理水平较高,而规模较小的物业管理公司、绿化养护公司或其他单位,由于养护管理技术人员极度缺乏,其养护管理水平就比较低,管理能力也相对较差。
2、绿化管养配套设施不够健全
随着城区绿化面积的增多,对绿化养护设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现有大部分绿地配套的养护设施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水源供给设施方面,严重缺乏。对于大面积绿地的养护来说,如单靠水车供应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因此,健全绿地内的配套管养设施,为做好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基础保证,迫在眉睫。
二、对平顶山市城市绿化养护管理的建议
平顶山市是快速发展的煤炭工业城市,原有资源已接近枯竭,由资源型城市向生态型城市的转型势在必行。在做好园林绿化建设的同时,必须做好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实现转型的目标。因此,在城市绿化养护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全员参与,广泛开展全民性的爱绿护绿活动
1、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充分调动广大市民群众的爱绿护绿积极性,发展壮大护绿使者队伍,将绿化管理网络的覆盖面扩大到社区,确保全体市民对城区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要通过设立破坏绿化公开举报电话,在绿化网站开设投诉信箱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市民的建议和意见,力争使每一位市民都成为绿
化义务巡查员、监督员。
2、拓宽养护管理队伍领域,丰富养护管理形式,进一步深化绿地养护机制,积极鼓励适龄公民开展绿地养护活动。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发动各单位和各居民群众搞好小街小巷绿化等有益活动,积极开展创建“园林居住小区”和“花园式单位”活动,不断推动居住小区和单位绿化向前发展。
3、创新管养机制,在成功开展“市民纪念林”活动的基础上,拓宽绿地认养的范围和渠道。在坚持自愿原则的前提下,实行协议管理的办法,明确认养者和绿地管理单位的责任和权利。认养形式可由认养单位或个人直接负责绿地养护、保洁和建设管理工作,并监护树木花草及设施不受破坏;或者按认养协议的要求并参照城市绿化及郊区造林的标准提供相应的认养资金、委托专业绿化部门进行建设或管理。运作机制上要注入市场因素,责、权、利相统一,认养单位和个人可享有冠名、使用绿地树木作为企业形象、由政府授予荣誉证书等政策。
(二)强化监督,明确职责,不断优化城市绿化养护的管理机制
1、健全绿化养护管理的地方性规范,制定规范、统一、科学的管理技术标准及考核办法,“建管并重”,进行科学的管理。结合实际,探索建立强有力的、详细的、可操作性强的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制度,维护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法定性、权威性,确保现有绿地不受侵占、破坏。
2、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和权限,理顺权属关系。针对绿化养护管理,强化园林管理部门的行业指导和市场监督管理职能,建立严格的督察,考核奖惩制度,采取专业检查和社会监督、业务巡查与上级抽查相结合等方式,不断完善长效监管机制,提高城区园林绿化整体的管理水平。
3、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城区的绿地养护实行社会公开招投标,通过招标发包方式选择养护管理单位,实行合同化管理。对违反合同的养护单位进行严格处罚,或实行市场禁入制度,对社会公示。
(三)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切实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管养水平
1、政府部门要保证城市绿化养护资金投入,稳定城市绿化管养队伍,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相协调。不断增加养护技术人员力量,提高管理养护水平。
2、完善绿化管养设施,提高硬件建设水平。对原有绿地,完善基础供水系统;对新建绿地,从规划设计开始,就把供水设施列入必备硬件设施,充分保证绿地内的水源供应。
我们相信,只要解决好平顶山城市绿化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通过努力,平顶山将建设成为集湖光山色、融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于一体,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的魅力型、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的园林生态城市。
作者简介:
蓟县市容园林管理委员会
张红静
摘要:本文概述了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在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目前城市园林绿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简要的提出了几点思考,为逐步实现园林绿化和城市建设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绿化 存在问题 思考
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还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在保持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是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生态措施。
一、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园林绿化是创造城市人居环境的主要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要求满足其物质上的需求外,还要求满足其精神生活需求,这种需求当到了小康阶段后就变得日益强烈了。例如目前,每天清晨都有大量人员涌入公园、绿地,有的爬山;有的打拳、舞剑;有的跑步;有的歌咏。不少公园仅进园晨练的就数以万计。在其他时间里进园赏景、观花,从事露天跳舞和开展拉琴、唱戏、打扑克、下棋等自娱自乐活动的人也是络绎不绝。特别是老人和康复中的人则把公园视为每天必到之处,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处场地,满足了当代城市居民返朴归真、向往大自然的愿望而且可以满足人们游憩、锻炼、娱乐、社交活动的需求。园林绿地已成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绿色的环境可以使人们产生安宁、祥和的感觉进而促进身心健康。
2.园林绿化可以调节气候监测、改善环境。尤其是在现今全国各地出现雾霾天气数量日益增多,空气质量下降,PM2.5空气质量指数(AQI)多次出现严重超标,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是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植物不但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其自身构成的绿色空间还对烟尘和粉尘具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的作用。另外许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的作用。园林绿化还可以通过植物地下根系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即道路绿化与滨江滨湖绿地等城市的带状绿地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为炎夏季节的城市通风创造良好条件,而在冬季则可使风速减低起到防风的作用。还可利用敏感植物监测环境污染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理。
3.园林绿化可以增加城市的人文景观,展现当地独特的文茂风情。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是城市园林绿化的总体目标。城市绿化不仅具有优化城市环境,营造良好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同时也能促成建立文化历史、地理空间相互融洽与和谐的氛围。它可以丰富人文意识与审美价值内涵,体现城市的绿色文化特色。如穿行于椰林夹道的城市街道就会体验到南方沿海城市特有的风韵,而徜佯在白桦掩映的林荫道上便会感受到北方城市的风格。例如:日本北海道静内町的20间樱花大道长达7公里,是日本首屈一指的樱花林阴街路。这种道路绿化,充分体现了日本的北海道樱花文化。反映了日本道路绿化的特色。因路宽达20间(约合36m),道路也因之被命名为“二十间道路”。
二、目前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绿化行业规范缺失。二十一世纪是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新世纪,以城市绿化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成为二十一世纪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二五”城市绿化工作的目标和主要任务要求推动城市绿化建设法制化进程;全面贯彻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绿化条例》和配套的《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完善技术标准和规范;规范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建立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养护管、质量监督制度。由此可以看出,加强城市园林绿化法制化和标准化工作迫在眉睫.目前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尚缺乏统一的《园林工程监理规程》、《屋顶绿化规范》、《立体绿化规范》、《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合同》等行业规范。而且除了北京等少数几个省市发布了地方规范外很多省份尚未发布此方面的地方规范,因此造成部分的绿化规划、设计、建设、监理和养护工作缺少具体可参照的标准,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2.此外城市园林绿化的总体规划滞后,设计理念陈旧、落后、缺乏创新。很多城市还是停滞在先建设后规划,城市的绿化没有总体的规划,没有准确的绿化设计定位,设计还是停滞在“管绿”的阶段,停滞在种草、栽花、植树的阶段,不能有效的为城市增光添色,不能满足美化人居环境、美化市容的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城市绿化设计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绿化设计人员,他们的自身技术素质和业务水平相对薄弱也是制约城市绿化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设计方案粗制滥造、园林设计人员鱼龙混杂,致使园林设计水平良莠不齐。在设计问题上,当前有的城市绿地刚刚走出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误区,又踏进盲目投资、铺张浪费的旋涡。以园林铺地为例,许多城市广场的铺地,面层花岗岩材料只需选择20—30毫米厚就能够满足使用和观赏要求的却要以更厚的花岗岩代替;花坛、台阶用20毫米厚的花岗岩贴面就能够满足使用和观赏要求的却要采用整块花岗岩块石砌筑。此外,对水资源的浪费也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甚至在水资源严重匮乏、游人量少的地段还建设大面积的水面和喷泉,这种“逢园必水”的做法很多时候造成了资源浪费。
3.老城区绿地率不高,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不广。通过近年来的绿化建设使城市绿化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城市绿化面临的任务仍十分艰巨,特别是老城区中的中心城区绿地率低下。我国1998 年城镇人口约占30%,据预测,到2030 年我国城镇人口可达60%。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将会使小城市增多,大城市扩大。城市是人口大量聚居的地方,城市生态环境的好坏,对市民的身心健康影响至深。而老城区又是人口集聚的中心,因此提高和完善这一区域的绿化尤其重要。目前城市绿化最大的难题是旧城区缺少可绿化土地,而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陷,但屋顶绿化建设屈指可数。
4.城市园林绿化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近年来,城市绿化建设已被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绿化建设投入不断加大,步伐进一步加快。城市绿化的重要性已被政府和市民所共识。但应充分认识绿化养护的重要性,切实做好绿化养护工作已成为城市绿化工作的当务之急。绿化养护资金缺少、绿化养护管理体制不顺是当前养护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绿化养护资金是决定养护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出现一部分城区的绿化养护仍由政府承担绝大部分,居住区无物业管理造成绿化无人养护,部分居住区有物业管理但养护费用标准偏低的现象使得居住区绿化养护主体不明、责任不清,甚至出现了一年绿、二年荒、三年光的现象。此外部分地区绿化管理机构设置也存在问题。5.广大人民群众和城市居民保持、爱护绿化成果思想意识淡漠,公民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国家制度、法规还不健全。随处可见城市的绿地、公园、道路绿化带内的草坪、植被、树木被肆意践踏、毁坏、甚至遭到恶意砍伐。
三、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思考建议
1.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首先要完善城市绿化规划。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城市绿化工作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关键在于有一个前瞻而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根据城市发展现状并结合城市现有的景观风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共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明确近期发展目标。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原则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城市组团之间、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建设高标准的区域型绿化隔离带,突出各区的独立性。利用城市外围山地、水面、海滨、滩涂、河道谋划建设城市周围大面积的森林和沿河道、道路的生态环境绿廊、高效农田林网,充分利用郊区自然景观建设风景林地和自然保护区拓展人与自然融合的空间。要在城市周边规划建设大型苗圃、花卉生产基地、花卉市场,鼓励和支持郊区农民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城乡一体共同发展。
2.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说完规划其次就要谈谈设计,规划如果是面,那么设计就是构成面的点。首先设计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大力搞好创新。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城市绿化方式历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也被人们所熟识,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继承,同时还必须大力创新,否则就没有了生命。为要实现创新,很重要的一点是绿化设计师要转变认识、放开眼界。说转变认识,就是要从狭隘的绿化中摆脱出来。绿化不但要绿而且要美,并且还要联系周围环境,要将环境中的诸多因素从位置、体量到色彩,处理得和谐,与绿化效果浑然一体。再之还要放开眼界,就是不仅要注重平面绿化,还要注重立体绿化;不仅要进行地面绿化,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力争搞好屋顶和阳台的绿化。这样做不仅增加了景观,扩大了观赏面,更重要的是由于覆盖率的提高,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状况,能够更好地发挥绿化效果的整体作用。最后因地制宜、优化绿化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城市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绿化设计突出城市文化底蕴和内涵。集中力量在城市主要路口和繁华街头营造一批人文景观结合城市绿化布置有特色的城市雕塑、建筑小品和游憩设施展现城市的乡土风情提升城市品位。新城区以大面积的绿化种植为主,而老城区由于绿地面积有限,其绿化建设应以改造为主,结合城市居民活动休闲的需要做精做细营造不同的城市绿化风格。合理配植绿化树种并大力提倡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优先选用抗旱、节水、易养护的植物。
3.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绿化工程方案设计、施工管理固然重要,但绿化养护更为关键。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实际上要想获得园林绿化工程的理想效果,还要在园林绿化施工的全过程中始终重视园林养护管理工作。园林绿化养护在绿化工程施工结束后显得更加重要,只有精心养护,才能保持现有的绿化成果,才能充分体现绿化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人文价值;才能真正成为城市的亮点,市民休闲的好去处。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园林绿化养护的投入,合理分配建设与养护的资金,不能出现今年建明年死,后年继续建的局面,要实现建一个养好一个,抓好绿化施工质量的同时抓好养护的质量也同样重要。此外还应进行物权、责权分离,多年来,园林系统都是按事业单位加以管理,这种局面、这种管法很不适应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应该根据政事分离、政企分离、重心下移的原则进行体制改革,从体制上、机制上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应该研究解决资金投入、合作经营以及土地使用、农业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应该从政策上鼓励社会、单位和个人兴办园林事业,从事园林设计施工和苗木经营等活动。可以预期,通过改革开放定会激发出巨大活力,定会使城市绿化事业蓬勃发展。建设和绿化管理中,4.要把发动群众参与园林绿化和加强法制相结合。城市绿化是一项公益事业,具有社会性、群众性,离开社会和群众的支持参与是不可能办好的。为使群众能热爱并积极参与,应以多种方式广泛地进行有关园林绿化和人类关系的宣传教育,进行有关树木花草种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其认识,培育其兴趣,力争把爱护园林绿化形成社会风气,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养护管理法制化--城市里的一切绿地、树木,不论所有权属于谁,都是绿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做好所有绿地、树木的养护管理,使其茁壮生长,是发挥绿化效益、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巩固绿化成果的关键,与发展具有同样意义。我国法律、法规已经规定,即使是绿地、树木的所有者,也不准损坏树木、侵蚀绿地。绿化事业发展到目前的水平,需要以立法的形式把绿地、树木、养护、管理列为所有者的责任。国外在城市绿化管理中,不乏这方面的先例。需要制定不同的养护质量标准,把养护管理责任落实到单位和市民中去,建立赏罚法规。最后,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关键是靠人的管理,在这个方面我们要做到“两要”:要面向社会需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要加强园林管理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教育。城市绿化管理的成败得失,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人才的有无和多少,因此要把人才培养工作当作一项根本大事来抓,根据全社会的需要,采取多渠道多方设法加大培养力度。园林绿化事业所需人才是多类型、多档次的,要按所需类型、档次分别加以培养。既要注重通过学校的培养,也要注重通过实践自学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除了进行知识性、业务性教育外,更要重视品德教育,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没有强烈的事业心,纵有知识懂业务,也成不了对人民有用的优秀人才。
目前,城市绿化建设对城市的名片效应开始日益凸显。“城市名片”是一个城市自然、人文浓缩的精华,是一个城市最具体、最直接、最现实的品牌,是一个城市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缩影。城市名片既能反映城市的自然、人文、历史与现实,又代表城市的形象、气质和品格,引领城市的发展、进步与和谐,彰显城市的精神、内涵与追求。可见,城市绿化管理工作任重道远,我们每一个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人员都要勤恳务实、开拓创新、立足本职、共塑辉煌。
[参考文献]: 姚景权
谈西宁的生态园林建设
生态园林论文集续集 2 王寿
城市绿化事业发展政策的再思考
生态园林论文集续集 3 谢怀建
城市道路美与城市特色建设
重庆建筑 2005/1 4 罗蒙
深圳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策略
中国园林 2000/4 5 杜桂祥
大力推进绿化建设 实施可持续发展
园林 2001/1 6 张宏
强化生态观念 建设生态城市
2007年4月5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春城同志莅临温江视察指导工作,寄望我区建设成为生态园林型的现代化新城区。笔者认为,这是春城书记从成都市整个城市发展的角度出发,根据温江区的实际情况对温江今后发展的正确定位。按照春城书记的要求,从城市的审美性和功能性上看,笔者认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温江区应按照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原则,高度重视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的文化韵味和底蕴,着力营造舒适、惬意、宜人、和谐的生活空间和氛围,通过生态园林绿化建设烘托出城市的精、气、神,形成温江自己独特的城市个性,使温江真正成为“锦城西•金温江”。
一、生态园林城市的基本内涵
生态园林城市是建设部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研究中提出的“生态城市”概念而创建的,用于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一个指导性意见。它是建设部在总结我国创建园林城市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生态”理念的结果,旨在引导一些城市在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后,继续向“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发展。
温江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就是要利用环境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重点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有效防治和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和各种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使环境更加清洁、安全、优美、舒适。
二、温江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区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为抓手,大气魄、大手笔推进城市园林建设,大力实施“碧水工程”、“绿色工程”、“净化工程”和“植绿工程”,建成了以公园、广场和城市道路绿化为主体的城市绿化体系,营造出碧水蓝天、和谐稳定的生态温江新形象。
——实施“碧水工程”,构筑“三河一渠”亲水景观体系。以杨柳河、江安河、凤溪河与战备渠等“三河一渠”城区段为改造重点,大力实施了沿河两岸旧房拆迁、河道整治、污水治理、市政设施和园林景观建设,呈现出水清、景美、功能完善的河道生态亲水特色。
——实施“绿色工程”,打造独具文化底蕴的城市园林景观。着力打造了中国花卉博览园、光华大道两侧景观绿化带、东门入城口绿化景观以及“国色天乡”等绿地建设工程。
——实施“净化工程”,倾力完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完成了万春东路、万春路、文化路、和宁街、柳城大道、公金路、江安河城区段的污水管网建设,为城市绿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实施“植绿工程”,着力完善城市绿化体系。加大了光华大道、芙蓉大道、公金路、长安路、太极路等景观改造工程和城区植绿工程,结合仁和春天、锦绣森林、紫檀山等大型房地产公司对住宅小区的景观布置,我区已形成以公园、广场、住宅小区和城市道路绿化为主体的城市绿化体系。2004年5月,我区被联合国全球生态恢复和发展基金协调委员会(CCCUN)授予“联合国全球生态和环境保护杰出成就奖”; 2006年4月我区被国家建设部授予“全国园林绿化先进集体”。截止2006年底,我区城市园林绿地面积已达808.73公顷,绿化覆盖面积853.73公顷,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0.24%和42.4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1.6平方米,达到并超过国家园林城市的主要绿化指标。
三、温江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存在的差距
虽然,我区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城市园林指标与全市其他区(市)县相比也处在前列,但是距离春城书记提出的建设“生态园林型的现代化新城区”的标准还有不小差距。
一是意境和文化内涵在城市园林中的表现力还不够。随着社会消费群体结构的变化和消费者水平的提升,人们越来越讲究居住环境应有的品位,对园林绿化的欣赏提出了更多意境和文化内涵方面的要求。我区目前的城市园林绿化虽然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存在粗放式的缺陷,园林绿化精品不多,意境和文化内涵在城市园林中的表现力不够。
二是植物的多样性应用和多样性保护工作相对滞后。目前,温江区城市园林绿化在植物的应用方面,仍以绿色植物为主体,在多种植物的合理搭配并以此营造色彩更加丰富、更加多姿多彩的园林绿化意境上还做得不够。同时,在植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如对植物进行种类编目,对本土化、乡土化物种的保护和利用,对规划区内植物多样性保护的专项科研,对生态环境及物种变化的监测,对丰富植物物种和人工自然群落的研究与建设,对苗木科研、生产的引导和指导以及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工作也都较为滞后。
三是园林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的缺乏。一方面,是现有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不能较好地满足温江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区城市园林技术人员普遍存在缺乏现代园林人才应有的知识体系、对新材料新工艺应用相对滞后等问题。另一方面,是缺乏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特别是那些对传统文化和现代园林有着较深研究并对相关学科知识有着广泛涉猎,同时又能将多领域的综合知识灵活应用于园林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人才。
四是城市园林管理体制不尽完善。城市园林建设工程由建设、交通、科技园、市容等多家部门实施,缺乏专业性和统一性,难以确保城市园林的科学规划得到有效执行,使得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随意侵占绿地、改变绿地性质的现象时有发生。质量监督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有些园林绿化工程质量不高。区花卉园林局(区绿化委员会)、区市容环卫局分别管理城乡两地园林事务的现状,从管理机制上割裂了温江区13万亩花木基地的生态优势与城区园林的有机融合。园林建设和养护管理没有规范的有形市场,工程方案设计、工程建设和养护管理的招投标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园林绿化市场介入管理缺乏力度,行业改革的效果不够理想。
五是市民的生态园林意识较为薄弱。仍有相当一部分市民的园林环保意识淡薄,对城市园林功能的认识明显不足,认为城市园林工作只是种树植草,装点市容而已,未能认识到城市园林不仅能美化环境,创造舒适的视景,还具有调节小气候,净化空气和维持碳氮平衡等重要的生态功能,以及在娱乐休闲、社会交往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我国部分城市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启示
北京市。北京市为了实现“绿色奥运”和生态园林城市,确定生态园林城市的总体目标为:建设三大体系、构筑三道屏障、创建一流生态城,建成“城外青山环抱、城内绿化环绕”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目前,城市绿化覆盖率已达到了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
上海市。上海市按照“林网化与水网化”的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理念,提出了“三网、一区、多核”的园林发展布局。其中三网是指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和农田林网;一区是指在淀山湖、黄浦江上游及太浦河等支干流、余山集中连片的重点生态建设区;多核是指在林网水网中构建达到一定规模、能构成森林环境的各种核心林地,到2010年,使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0%。
深圳市。深圳市是我国第一个获得国际“花园城市”称号的城市,全市不仅绿化了3万多公顷荒山和城市道路,而且建成了森林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保护区,形成了以乡土优良树种为主,乔、灌、花、草巧妙配置,五彩缤纷的城市绿化系统。目前,森林覆盖率达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7平方米。
以上城市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之路对温江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启发:一是要深化城市总体规划的内涵,做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使城区与郊区形成统一的生态体系。二是要实施系列工程,即将城市区域范围内的自然植被、河滩湿地等生态敏感地带的保护和恢复,旧城改造、新区和住宅小区建设,城市河道等水系治理列入工程实施。三是要因地制宜,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进行。
五、温江区深化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是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营造生态良好的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规划中,把城市园林规划列入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出园林系统规划,坚持以科学的规划体系来指导城市园林建设。城市建设中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严格按规划实施,充分保留绿化用地,使城市规划绿地落到实处。城市绿化景点建设中通过规范设计市场和提高设计要求,使园林绿化设计既具时代性和艺术性,体现浓重的文化气息,同时又能满足广大市民的实际需要,体现出现代化城市风采。
二是强化植物多样性,构建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景观带。坚持利用本土植物与培育、引进其他植物种类并重,发挥不同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运用乔、灌木和藤本植物的合理配置来打造城市绿地景观、水体景观和垂直绿化景观;运用林荫植物黄葛树、马褂木、羊蹄甲、大叶樟等形成林荫街道;运用芳香植物金合欢、乐昌含笑、桅子等植物使满街花香不断;采用有色植物红叶石楠、三颗针、黄金叶、玉带草等与鲜花配植使城市明快艳丽、尽显时尚;运用加纳利海枣、华盛顿棕榈、加州蒲葵等热带植物展现热带风光的城市园林景观,并以具有温江文化特色的城市雕塑与城市景观相映成趣,构建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景观带。同时,灵活运用多种造景元素和中外园林技法营造多样性景观,创造功能分区景观特色。此外,结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景区的扩展、房屋的改造和拆迁等建设一批有示范作用的大面积集中绿地。
三是加快风景林地建设,高品位拓展城市园林体系。高标准、高质量、大手笔的将芙蓉大道和成青旅游快速通道打造成绿化覆盖率高、景观层次丰富、生态效应显著、风光独特的森林景观。同时,在城市周围构建春花、夏绿、秋色、冬姿的城市风光带;结合城市拆迁改造和闲置土地清理,同步实施绿化建设,大力开辟城市绿色空间;加快城市中小绿化景点的建设实施。继续做好三河穿流的“水”文章,加快江安河、杨柳河下游段两岸滨河绿化建设。大力提高城市中心区域绿地面积,增加城市人均公共绿地。
四是逐步实施城乡一体绿化行动,初步构建大园林观念下的园林绿化系统。把温江北部片区建成集现代农业、旅游观光、生态涵养“三合一”的城市“绿肺”,形成由北向南“梳”状渗透的绿色生态系统,实现产业基地、生态系统和建筑群落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13万亩花木基地的资源优势,加快打造西部花木产业研发、生产、交易“三中心”,将其纳入大园林系统与绿化体系一并考虑,逐步形成以道路为线、以全区各公园、风景林地、大型绿色景点、苗木基地为面的大园林生态体系,构建起健康稳定的城市园林生态系统,提高园林整体效益。
关键词:城市广场,绿化设计,内涵,人性化
城市广场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俗称“城市客厅”, 可以集中体现城市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 并且能增强城市本身的内聚力和对外的吸引力。广场建设中的绿化配植不仅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城市生态和景观规划的基本要素之一, 设计者对此应有深层次的思考, 通过绿化设计来提升广场的内涵和价值。
1 广场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绿化的主要材料是具有生命的绿色植物, 既能维护和改善一定区域范围内大气循环中的碳与氧的平衡, 又能调节城市的温度、湿度, 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等, 俗称广场绿化为“城市的肺”, 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1.1 生态功能
1.1.1 维持大气层碳与氧平衡, 促进生态系统的良好循环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 大气层中二氧化碳浓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不仅影响环境质量, 而且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而氧是生命中的基础物质, 两者之间平衡能力的大小对城市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潜在影响。绿色植物是氧的主要制造者和二氧化碳的主要消耗者, 对保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1.1.2 降低大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 净化空气
二氧化碳、粉尘、氯气和氟化氢等是城市的主要污染物。据上海市园林局测定, 女贞、泡桐、刺槐、大叶黄杨等都有很强的吸氟能力;构树、合欢、紫荆、木槿具有较强的抗氯吸氯能力[1]。绿化植物能够阻挡、过滤和吸附空气中的灰尘, 草坪还可以防止灰尘的再起, 从而减少人类疾病的来源。
1.1.3 降低温度, 缓解“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是城市气候中的一个显著特征, 主要由人类改变原有的自然下垫面造成, 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渐强。园林树木在夏季能为树下游人阻挡直射的阳光, 并通过其本身的蒸腾和光合作用消耗许多热量, 起到良好的降温作用, 使人感到舒适。据前苏联有关研究, 绿地较硬地平均辐射低14.1℃。
1.1.4 调节湿度
使人们感觉舒适的相对湿度为30%~60%, 园林植物可以通过叶片蒸发大量的水分增加空气的湿度, 大大改善城市小气候。
除以上之外, 园林植物还具有降低噪音、减少城市空气中的细菌等生态功能。
1.2 社会功能
(1) 园林植物以其纷繁的品种、色彩、线条、造型, 丰富了城市广场的景观, 有利于缓解人们心理上的压力。
(2) 园林植物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
(3) 广场是城市中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的社会活动中心, 通常具有人流量大等特点, 通过营造具有特色的园林植物景观来吸引更多的人群, 并抓住有利时机, 可组织开展一些爱护绿化、绿化认养等宣传和教育活动。
2 当前我国广场绿化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部分执政领导为了“树政绩”, “只拔萝卜不管坑”
以“大树移植”为例, 植物的生理学特点以及实践都证明:胸径8~15 cm的大规格苗木, 处于树木生长发育的旺盛期, 适应性强, 再生能力强, 移植这样的大苗, 恢复生长时间短, 成活率高, 产生效益快。然而, 将高于上述规格的大树直接移栽进城市, 害大过利, 栽植规格太大的树木, 甚至胸径在50 cm以上的, 移植成本高, 恢复生长慢, 成活率低, 欲速则不达[2]。部分执政领导为了“树政绩”, 违背科学的理论和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 盲目要求引进新品种、实施大树进城等, 严重浪费资源、破坏生态。
2.2 摒弃城市历史和文化背景, 丧失绿化应有的独特风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每一座城市也各具特色, 其形成主要根基于城市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环境。城市的绿化就好比人的穿衣戴帽, 也要根据这座城市的“文化尺寸”和“文化特色”进行“量体裁衣”, 在设计理念中注入相应的文化内涵, 注重表现所在城市的文化特色, 这样才能使得绿化与城市协调统一, 看上去既生动形象又特殊鲜明, 得体地烘托城市气质, 使城市品位得到提升。而目前多以格式化的广场绿化取代个性化的城市文化, 形成了千篇一律无特色的格局。
2.3 缺乏经济的观念和长远的目光, 为后期的日常养护带来麻烦
例如, 辽宁某县级市虽属该省十大贫困县之列, 却耗巨资修建了一个大广场, 但又无钱养护草坪, 只好在广场绿化带里改种了冬小麦[3]。“草坪热”退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草坪水分蒸发量大, 必然造成养护成本很高[4]。现很多设计工作者只讲排场、讲规模、讲个性, 对当地的技术、经济等实力了解不够, 为后期的日常养护带来麻烦。
3 提升广场内涵, 改进城市广场绿化设计的建议
3.1 加深对城市文化的认知, 通过绿化提升城市广场的内涵
文化和绿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永续资源, 故在城市广场的建设中应将植物景观和城市的历史文脉紧紧联系在一起。
3.1.1 市花市树的应用
市花市树是一个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 也是现代城市的一张名片, 不仅能代表一个城市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文化底蕴、精神风貌, 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而且对带动城市相关绿色产业的发展、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和知名度、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如广州市树木棉素有“英雄树”之美名, 象征蓬勃向上的事业和生机;上海市花白玉兰, 象征着一种开路先锋、奋发向上的精神。这些市花市树是经过投票选举并经当地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而得出的, 是比较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的植物, 并且是受到大众广泛喜爱的植物品种。设计师在设计时可利用市花市树的象征意义与其他植物或小品、构筑物相得益彰地配置, 赋予浓郁的文化气息, 不仅对少年儿童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而且也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如江苏省泰州市的银杏广场、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的“市树市花”绿色广场。
3.1.2 乡土植物的应用
乡土树种在是当地广泛分布、长期种植、长势旺盛、能与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相适应, 并能自然演替、自然繁育的树种。这些树种经过了历史及自然环境的选择, 能代表一定的植被文化和地域风情, 如北方白杨树代言其无畏精神, 南方椰子树是典型南国风光的代表。设计师在配置植物时, 特别是广场绿化, 要让大家一进入广场就能从植物景观上看出一个地方的性格和身份, 还能看出一个地方时代文化的特征或地域文化特色。如福建省宁德市人民广场选用香樟、蚊母、红花油茶树等乡土树种流线形地种植, 既大气又富有动感, 还从色彩和形态上彼此协调, 形成宁德地区典型的植物生态群落, 突出表现了乡土植物的种群美, 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3.2 贯彻人性化的原则, 通过绿化满足广场功能的定位
人是城市广场空间的主体。在进行城市广场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人的尺度, 所设计的产品应符合人的行为心理, 并为人们的沟通、交流、共享创造人性空间, 体现人文关怀意识。
3.2.1 推广“步入式草坪”理念, 还草以民
在美国白宫门前的草坪上经常可见很多人嬉戏玩耍, 伦敦警察局旁边的草坪上更是人们放松休闲的好地方, 而我国的广场草皮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洋草”, 只能观赏不可践踏, “不践踏草坪”也被上升成为一种社会美德。实际上公共草地本应是公民的休闲地, 建议从技术上着手, 在广场绿化设计时推广“步入式草坪”理念, 让市民能亲近草坪, 亲近自然。
3.2.2 根据植物的特性进行合理配置, 给人们带来舒适和满足
广场是供人们活动和休闲的空间, 设计师应根据植物的特性进行合理配置, 让人们在此感觉精神放松, 心情愉快。如在广场的入口处栽植2棵树形优美的油松作为迎客松, 给人一种心情舒畅的感觉;在广场的道路或休憩空间栽种法桐、白蜡、银杏等阔叶树, 夏日可以遮荫, 冬天可以纳阳。又如在广场大面积绿色草坪上种植红色的丰花月季、映山红或红花檵木, 在色彩上形成对比, 给人们强烈的刺激感, 形成兴奋、热情和奔放的感受。
3.3 灵活运用设计手法和植物配置方式, 提升景观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 现代园林建设更加注重植物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在进行广场绿化设计时, 应灵活运用设计手法和植物配置方式进行造景, 提升景观效果。
3.3.1 主次分明, 疏朗有序
“主”即突出栽植的某一主要树种, 其他树种均为陪衬;“疏”应做到自然地栽植, 尽量避免给人呆板的印象。通过各种植物的不同配置组合, 可以给人丰富多彩的艺术感受。
3.3.2 四季景色季相变化
植物在一年四季的生长过程中, 叶、花、果的形状和色彩随季节而变化。设计师可以在植物造景过程中, 利用有较高观赏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植物季相, 营造出“春赏花、夏观叶、秋食果、冬看绿”的景观, 给人以时令的启示, 增强季节感, 表现出园林景观中植物特有的艺术效果。
3.3.3 围合空间的合理应用
植物围合空间可分为开放性、半开放性空间、冠下空间、封闭性空间和竖向空间等几种形式。城市广场四周可用封闭性空间, 减轻外界嘈杂声与灰尘的污染, 闹中取静, 形成一个宁静和谐的活动游憩场所。
3.3.4 林缘线和林冠线处理要有变化有韵律
林缘线是树冠垂直投影在平面上的线, 林冠线是树冠与天空交接的线。城市广场绿化利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来创造不同景观, 在设计时要利用植物景观艺术原理, 充分认识和顺应地域性自然景观中植物景观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 形成疏林与密林、天际线与林缘线优美、植物群落搭配美观的广场植物景观。
3.3.5 应用透视变形几何视错觉原理进行植物造景
人们对于景观的最直接感受是通过视觉来获得的, 设计者引导游人视线成功与否决定了景观的优劣。不同的树种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在进行植物造景时应认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表现形式, 创造出适时、适地、有韵律的植物景观, 满足观赏者的视觉审美要求。
4 结束语
广场是城市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可以满足城市空间构图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还能为市民提供一个交往、娱乐、休闲和集会等活动的公共场所。设计师在进行广场绿化设计时须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 一方面需要通过各种创意而又丰富的形式来表达和强化地域文化与场所精神, 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新时代下城市环境建设所提出的新要求, 以人们的生活特点、行为习惯为依据, 设计出满足时代性和区域性的人性化生态景观。
参考文献
[1]唐小敏, 徐克艰, 方佩岚.绿化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2]陈连玉.对“大树移植”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园林, 2003, (7) :24-25.
[3]阿计.“形象工程”:典型性官场病[J].政府法制, 2007, 8 (上) :4-5.
一、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景观结构
城市园林绿地景观是由形状、功能存在差异且相互作用的斑块《patch)、廊道ccorridor》和基质(matri)等景观要素构成的,是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斑块是内部具有相对匀质性(homogeneity),外部具有相对异质性(heterogeneity)的景观要素。如,城市公园、花园、庭园、小游园等。廊道是指与两侧景观要素显著不同的线状或带状的景观要素,如:道路绿化带,环城绿化带,防护林带,河、湖、渠流的绿化带等。廊道建设可使不同的斑块浑然一体,增加斑块连通性,成为斑块闻物种迁移的屏障。基质是指景观中起背景作用的连续的斑块,其他斑块类型以镶嵌的形式存在于其中,如:城市中的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等。
二、关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构建
(一)要重视景观生态学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应用
1关于城市公园系统
主要是人工景观,在环境资源拼块和残存拼块的基础上引进新的拼块,长时间高强度的人为干扰,使残存景观逐渐消亡,进而形成以引进拼块为特色的人为干扰景观。这种景观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弱,它们的存在源于人类的大量引进拼块和努力维护,依赖于持续而有目的的经营管理,但人类的设计、经营却使之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如公园中人工植物群落的营造。近年来,造园更加注重植物材料的应用,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原理进行造景,形成多种多样的植物群落类型。因此,公园系统调节改善环境质量的功能才得以进一步增强,同时美化了环境,丰富了城市景观。
2关于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绿化系统包括街头绿地,单位附属绿地,湖塘绿地,道路绿化带和河、湖、渠流的绿化带等。在景观分析中,一般绿地仍归为干扰拼块。有些湖塘绿地可能是残存拼块,分布着破碎的自然景观。道路绿化带及河流绿化带属于人类塑造的一种特殊的绿廊。直观地看,绿化带的树冠阻挡了阳光和风,造成了微环境条件;实际上是城市的人流、物流、能流的运输通道的一部分。绿化改造形成绿廊后能很好地改善城市环境,这在景观生态学中可视作是绿廊特有的分割、屏障过滤、连通性能的反映。而绿廊交织构成的网络具有更重要的生态意义,为彻底地改变城市环境,实现“花园城市”、“生态城市”提供了可能。
3关于城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防护林带、观光农业园等
这是城市园林绿地中的另一类景观,通常具有一个或多个生态系统,这些景观的形成既有自然的因素,又有人为干扰的因素,既有引进拼块,又有残留拼块,具有镶嵌度高、景观元素类型多种多样、异质性大的特点。这类景观把自然伸入到城市之中,为改善生态环境服务,是一种开放空间,极大地满足了人类向往绿色世界,享受大自然的渴望和需求。
(二)要搞好城市的景观生态建设
1关于斑块建设
城市公园规划必须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在注意提高整体效能的同时要考虑其相对位置和相互作用及作用边界的合理交接,以覆盖整个景观区域。注重景观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往往通过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植物配置来实现,如林地、疏林草地、灌丛、草地和水生植物群落等。城市园林绿化中景观多样性的实现还可通过多种类、多风格的小游园和街头绿地的设置及专类园和湿地公园的营造来实现,既丰富了景观,又完善了功能。
2关于绿色廊道建设
根据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廊道宽度必须有足够宽度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在市区外缘,根据地形和可能条件,设置营造比较宽的城市防护林带,并和邻县的农田防护林网相联结。在市区内,要在生产区与居住区或行政福利区之间营造一定宽度的卫生防护林带,在特殊地区还要设置防风林带和防火林带。城市园林绿化中需注意绿色廊道的相互连通,增加连通性。夏天可以利用绿色廊道引风入城,消除热岛效应,冬季设置防风林带,以绿色廊道的连通作用为必备基础条件。
3关于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网络化建设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是具有生态保护意义的保护地斑块和生态廊道所组成的城市生态基础结构,由以下功能单元组成:中心保护地、外围保护地、缓冲区、生态廊道。在空间布局上,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可以与城市有机协调起来。保护地可呈斑块状环绕城市周围,也可与城市并列,或呈楔形穿插市区。生态廊道可穿越市区,也可从城市边缘通过,这几种形式同时存在,可形成较为复杂的绿地生态网络体系。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10年,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5%,40%,10m2,6m2以上。单个的环式系统、楔型系统、廊道系统、点线面系统是不能有效构筑与支撑城市生态环境的绿地空间,达到绿地总量适宜、分布合理规划要求的。
要做好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工作,一方面要求建设“环带、楔块、廊道、公园、森林”系统和城乡一体化的绿化网络体系,另一方面要重视城市空间开发和加强自然保护,适度降低中心区建筑容积率,还绿于民,提高中心区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构筑城市绿地系统的大环境大园林空间,将城市放在较大的自然环境中加以规划,把园林化的市区绿地系统和郊区的自然景观区(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风景林地)与生态区(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城市绿化防护隔离带、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森林、湿地、水体、农田、园地)结合起来,将城市及其绿地系统融入大自然之中,成为一体。
总之,在景观生态建设中,关键是植物群落的合理配置和营造,提高绿地的生物多样性。绿地的多种生态功能,是以物种多样性为重要前提的。上海复旦大学环境科学系的研究表明:乔、灌、草复合结构以及阔叶、针叶混交林在降温、增湿、改善光照、净化大气、杀菌等方面,明显优于单一结构的树种。同时,注意植物群落的时空结构,不仅空间层面上多样,而且不同季相景观多样。因此,在对城市绿地进行规划设计种植时,应充分考虑物种的配置,使之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生长良好,又能形成完美的植物景观,成为具有观赏型、环保型、保健型、科普知识型、文化环境型的植物群落。
【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议】推荐阅读:
应城市创建园林城市07-16
浅谈城市绿地系统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构想10-27
海绵城市与园林11-02
省级园林城市标准11-15
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企业资质11-08
城市园林绿化资质审核标准01-14
城市园林建设与园林管理思路研究论文10-24
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论文11-14
浅谈城市园林植物配置07-12
园林城市创建推进会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