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瀑布的葬礼的练习题

2025-03-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瀑布的葬礼的练习题(精选11篇)

大瀑布的葬礼的练习题 篇1

一、比一比,再组词。

渐( )    惆( )    瀑( )    毫( )

惭( )    稠( )    爆( )    豪( )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而下    世外( )( )    ( )( )壮观

( )( )一息    令人( )( )    清( )可( )

( )( )不绝    乱( )滥( )    ( )耳( )聋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很特别,不同于一般。(    )

2.形容数量多,连续不断的样子。(    )

3.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

4.非常失意和伤感的样子。(    )

大瀑布的葬礼的练习题 篇2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 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 用心感受瀑布原来的雄伟和今日的枯竭, 激发学生的情感, 产生保护环境的紧迫感, 树立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心。

教学准备:

制作塞特凯达斯瀑布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 播放大瀑布的课件。

师:今天同学们看到的是世界著名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 (板书:大瀑布) , 它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那雄伟磅礴的气势, 飞流直下的伟大奇观, 惊心动魄的壮观景象曾让世界各地的游人陶醉不已, 流连忘返。也一定会把你深深震撼。我们一同来欣赏。

2. 学生欣赏课件。

3. (欣赏完毕) 此时此刻, 假如你正站在瀑布脚下最想说什么呢?学生发言。

4. 师:你们说得太好了。

其实本文作者曾和我们一样被塞特凯达斯瀑布那雄奇的景观所震撼, 不由自主拿起笔来写下了一段赞美的文字。下面我们一同来品读。

5. 指导朗读。

这段文字让你来读, 你认为要读出大瀑布的什么气势?

生:读出瀑布的滔滔不绝, 一泻千里;雄伟壮观, 震耳欲聋。生朗读。

过渡:你们读得真好, 我真想身临其境去感受瀑布的美, 聆听瀑布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可是你们知道吗?塞特凯达斯大瀑布雄奇的景观, 竟然在逐渐消失。我们现在只能去参加它的葬礼了。 (生表示惊讶, 师板书:的葬礼)

6. 引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提问。

学生可能会问:怎么会有大瀑布的葬礼呢?为什么要给大瀑布举行葬礼?谁给大瀑布举行葬礼呢?等等。

师归纳问题:同学们提的问题太有价值了, 非常了不起。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问题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 深入探究

1. 自学课文。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看能回答自己提出的哪些问题。

师巡视指导:找到答案的可拿笔批画出来。

师:有的同学已是信心百倍准备回答问题, 有的同学则在凝神苦思。那么现在让我们集思广益, 小组合作学习, 看能否解决所有问题。

2. 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1) 解决第一个问题。

(1) 同学们都已出色完成了任务。现在让我们来交流学习结果。谁对塞特凯达斯瀑布的现状最为关注 (举手) 好, 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

(2) 好, 在读这段文字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大瀑布现在的样子。

放课件, 师配旁白:今天, 我们再到塞特凯达斯瀑布, 已是满目疮痍, 再看不见昔日雄奇的气势, 再听不见昔日震耳的水声, 像生命垂危的老人, 形容枯槁, 奄奄一息。

(3) 同学们, 看到这儿, 你心情怎样?站起来说一说。

生:伤心、难过、悲痛、想流泪。

(4) 学生带着上述感情朗读有关段落。

(5) 师生一起带着悲伤的心情朗读这段文字。 (配上音乐)

(2) 第二个问题。

(1) 过渡:大瀑布的满目疮痍奄奄一息让所有爱它的人为之心痛, 那么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谁解决了这个问题。

(2) 学生读有关的内容。总结:因为上游建起了水电站, 水源大减;周围工厂用水毫无节制, 浪费水资源;沿河两岸森林被乱砍滥伐, 水土大量流失。

(3) 大瀑布的枯竭让人痛心疾首, 扼腕叹息, 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 再朗读课文, 要通过你们的感情朗读, 感动同伴, 感动老师。同桌互读, 指名读。

(4) 由于人为的破坏, 难道正在消失的仅仅是一条大瀑布吗?课件出示有关人类破坏生存环境的画面, 并让学生说说感受。

(3) 学习“葬礼”, 深化主题。

过渡:是啊, 由于以上这些原因, 大瀑布在短短几年内发生了这么大变化, 科学家们预测过不了多久, 瀑布将完全消失。消息传开, 令人震惊, 为了让这些悲剧不再重演, 让大瀑布重新充满活力, 巴西总统为瀑布举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特殊的葬礼。这样一个特殊的葬礼一定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震撼了许多人的心灵。

(1) 自由默读, 边读边想象葬礼的全过程。

(2) 让我们回到1986年9月为瀑布举行葬礼的这一天, 在这神圣的仪式上, 面对着塞特凯达斯大瀑布, 假如你就是菲格雷特总统, 你会怎样饱含深情地演讲?

(3) 学生写简要的提纲。

(4) 请同学扮演菲格雷特总统, 表演在葬礼上的演讲。

师:菲格雷特总统用饱含深情的语调, 回忆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曾经给巴西和其他国家人民带来的骄傲与欢乐。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 注意保护生态平衡, 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 使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 (板书:保护地球)

(4) 同学们, 让我们带着对地球的无比热爱之情, 让我们带着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起来朗读这段文字 (放音乐)

(三) 总结全文

总结:是啊,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为了让我们的家园永远温馨美丽, 永远生机盎然。让我们一起来呼唤: (课件出示) 回来吧, 雄伟壮观的瀑布, 回来吧, 属于我们的蓝天、白云、溪水、花草……我们绝不会再伤害你们。

(四) 拓展练习

1. 现在, “环保”这一话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环境保护迫在眉睫。课下搜集与环保有关的事件, 设计一张环保知识宣传报。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3

一、今昔对比,感受大瀑布

师:看着这图画,咱们脑海中有一段文字一定被激活了。(画面上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这条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水声震耳欲聋”)

师:请大家再读一读这一段话。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想来朗读?大家认真地听,看看朗读声中能不能浮现刚才的那幅画。

(指名读)

师:你有9处打了疙瘩,但能读得有始有终,以后要多多练习朗读。谁再来读,读出大瀑布雄伟的气势?

(学生纷纷举手想来试读。教师指名一个学生读,读得比较到位)

师:请说说你读的体会。

生:我觉得我读的时候突出了这些词语: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雄伟壮观、飞流直下、万朵莲花、飘飘洒洒、震耳欲聋、清晰可见。

师:真好!赶紧拿出笔,给这些词语画上记号。刚才我们赞美大瀑布时就缺少这些词语。来,咱们一起读,把大瀑布磅礴的气势读出来。

(师生齐声诵读)

师:不错!齐读气势更磅礴。可是老师发现读第一句时,有的同学脸上表情有些变化,这是为什么呢?

生:这句话里有“曾经”这个词,说明现在的大瀑布已不像以前那样壮观了。

师:(板书“曾经”)这叫读书“用心”。这是个重要发现,就是说“曾经”是过去的辉煌。现在的瀑布到底怎样,哪段课文写了?

生:第七段。

师:请大家边读边想象,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读)

师:能否把你刚才想到的那一幅画面,用这一段话中的某个词来给它命名呢?你选哪个词?

生:“生命垂危”。因为这条瀑布像一位老人一样,即将死亡。

师:生命垂危,就是说它离生命的尽头那一刻不远了。带着这种感受,你给大家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学生读)

生:我用“奄奄一息”来形容,它本来是十分雄伟的,现在它正如老师说的,连小溪也会嘲笑它了。

师:好,你来读一读。

师:听了几位同学的朗读,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指瀑布干枯后的画面)想过去,曾经是怎样的塞特凯达斯呀?

生1:曾经是滔滔不绝,一泻千里。

生2:曾经是雄伟壮观、飞流直下。

生3:曾经是水声震耳欲聋。

师:是呀,曾经是落地撞开万朵莲花的大瀑布,而现在只剩下几股清泉、几行清泪。然而,大瀑布是不愿意变成生命垂危的老人的,这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生:可从“无奈”看出来。它是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离开我们的。

(板书:无奈)

生::上游建起的伊泰普水电站,高高的拦河大坝截住了大量的河水,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没有了昔日的雄伟气势。这些都是迫不得已的。

生2:我从“无奈”中还看出,两岸工厂用水毫无节制,再加上沿河两岸的森林被滥砍乱伐,水土大量流失。

师:“无奈”是无可奈何;“无奈”是迫不得已;“无奈”是力不从心……

[点评:这一环节的教学内容——大瀑布的今昔对比,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可圈可点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注重朗读,读出大瀑布的气势,朗读中浮现形象;二是注重语言积累,“刚才我们赞美大瀑布时就缺少这些词语”一句,把积累和运用联系起来了;三是善于引导,大瀑布的今与昔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这三方面的内容,由于巧妙的引导,学习时过渡自然,联系紧密。建议对描写曾经是巴西和巴拉圭人民骄傲的大瀑布的那一段文字,应在读中细加揣摩,让学生体会到这段话是围绕“雄伟壮观”来写的。]

二、感悟人们的“饱含深情”

教师引读第十自然段。

师:读了这简简单单的两句话,你产生怎样的疑问?

生:为什么连巴西总统菲格雷特要亲自参加葬礼?

师:问得好。一个大国的总统不仅参加而且亲自主持大瀑布的葬礼,这是为什么?认认真真地读课文,你知道的就不仅是一个答案,会知道许多答案。建议大家细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拿出笔,把找到的答案写下来。

(学生找寻答案,写下心得后交流)

生1:我找到了“菲格雷特总统用饱含深情的语调,讲述了……带来的骄傲和欢乐”从这里可以看出大瀑布曾经给巴西和其他国家带来了骄傲与欢乐。

师: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总统为什么来参加葬礼?你归纳一下。

生2:我认为,总统来参加葬礼,不仅是因为它曾经给人们带来了骄傲,还有一点是呼吁大家立即行动起来,维护生态平衡。

师:说得很好,尤其有一个词,是他参加葬礼的原因,大家听出来是哪个词?

生:呼吁。

师:“呼吁”对吗?

(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写下“呼吁”一词)

师:咱们接着说,答案还远远不止这些。

生3:我觉得总统主持葬礼是想告诉人们大瀑布带给他们的欢乐和骄傲,号召大家立即行动起来维护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不使大瀑布的悲剧重演。

师:你刚才的回答,“号召”这个词用得好。

(请学生板书“号召”一词)

生4:总统是管理国家的,但没有制止人们建造伊泰普水电站,没有制止人们无节制的用水,没有制止对森林的滥砍乱伐,觉得自己有责任。

师:说得很棒,一组排比句表达了自责,除了自责之外呢?

生5:我觉得应该是羞愧。

师:“自责”、“羞愧”会写吗?谁会写,赶紧去写。

(学生板书:自责、羞愧)

生6:老师,我也有观点,可以说一说吗?(可以)我认为菲格雷特自己也是人,他在内疚,他没有制止人类悲剧的发生。作为人,他觉得自己对不起大瀑布,他很内疚。

师:你去写“内疚”,也许内疚比“羞愧”更确切。

(学生板书:内疚)

师:是啊!作为总统除深深的自责之外,他更有一份责任。这是大家从这一个自然段里所获得的信息。有“呼吁”、“号召”、“自责”、“羞愧”……那么这一切。能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找到一个词说明吗?这都是菲格雷特总统的内心啊!

生:我觉得应该是“饱含深情”。

(教师板书:饱含深情)

师:这个“饱含深情”不就有其中的饱含呼吁之情、饱含号召之情、饱含自责之情、包含羞愧、内疚之情吗?(指“呼吁”二字):这是谁写的?来,你就用饱含呼吁之情来读一读相关内容。

(朗读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点评:围绕“为什么连巴西总统菲格雷特要亲自参加葬礼”这个中心议题,师生对最后一个自然段展开多元解读,提升对文本的感悟。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教师鼓励学生多方面去思考这个问题,使答案多样性。难能可贵的是,让学生从具体材料中概括出自己的认识。诸如“自责”、“内疚”、“羞愧”、“呼吁”、“号召”等,教师的总结语指出“这一切”都是“饱含深情”的内涵。这样的感悟表达具体而又不啰嗦,简洁而又不显空泛。当然,教师也可以采用演绎的方法,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饱含深情”。什么叫“饱含”?“深情”情有多深呢?各自读出了什么……也许,这样从一个词语点上生发,更能体会文字的丰富内涵,同时能指导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

三、创设情景,写下体会

师:参加葬礼的还有新闻记者、环保专家、教授等等。他们不远万里赶来听菲格雷特总统饱含深情的演讲,一个个都会感慨万千。假如大瀑布能说话,会饱含深情地对人们说些什么呢?请大家写下几句话。

(学生练写并交流)

生1:人类啊,你们一定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生2:人类啊,你们一定要爱护自己身边的环境,别让我的悲剧重演。

生3:我虽然消失了,可消失得值得,你们一定要说到做到。

师:谁能说一说最根本的看法?

生:我认为我们应该和大自然和平相处,从大自然中获取什么,就应该用自己的努力偿还。

师:是的,和平相处,那就是和谐之道呀!人与人要和谐,人与自然同样要和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才能拥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我们美好的家园!

(师生互别)

大瀑布的葬礼反思 篇4

学生分析迫使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一世界雄奇景观逐渐消失的各种原因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今昔瀑布的对比学生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什么原因断送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生命”请学生默读第七自然段,默读的方法更便于学生思考。学生得出有三个原因:(1)20世纪80年代,巴西为了发电,在瀑布上游建起了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是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水源大减,(2)周围许多工厂用水毫无节制。(3)沿河两岸的森林被乱砍滥伐,水土流失,使大瀑布的水量逐渐减少。学生先默读有关的语段,学生很容易找到书中的原因。

为了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思考,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了解伊泰普水电站的有关资料了解他发出的电对本国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同学们建水电站、工厂生产、伐树人们都是为了建设家园哪!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学生个抒己建引导学生更全面的辨证的看待问题,把问题引向深入。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饵而不见钩。导致大瀑布逐渐消失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缺乏环境保护的责任心,不注意保护生态平衡,不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没有用科学的方法合理利用水资源学生还提出学生还提到了可持续性发展科学的利用有限资源。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 篇5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篇1

几年前教科所饶晚霞老师中肯地警告过我:“你对课堂的时间分布概念不强,入课慢。”没想到几年之后,我又再次犯了同样的毛病。第一板块,学生基本能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但该板块教学,我足足耗去了十五分钟,占去了后面板块的教学时间,造成了整个教学的失败。

感受瀑布变化前的雄奇部分,学生抓住开课时朗读的四字词语以及具体的数字,谈瀑布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品读比较到位,朗读还算勉强为之。但是,因第一板块耗去了太多时间,品读变化后的句子时,已经临近下课,我只得匆匆带过。

第三板块的补白练习,如果成功,应该是课的一个亮点,但因时间关系,也只有作为课后作业来完成了。

2、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因学校条件受震,一直没有重修,无法使用多媒体,也是本文教学一大遗憾。诚然,语文教学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但像这类课文如果采用多媒体,通过强烈的画面对比,引发强烈的冲突,激荡思维,让人深深震撼,进而为教学的成功做一定的铺垫。而今天的教学仅仅靠学生朗读想象画面,以及教师的情境创设,无法让学生直观感受瀑布变化前的雄伟壮观和变化后的形容枯槁。没有强烈视觉冲突,学生感受自然不太深刻。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篇2

在引导学生明白葬礼的意义后,我进行了拓展延伸,出示了人们破坏环境的图片,让学生谈想法,以及自己可以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使学生的情感升华到关心人类的未来和命运,树立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紧迫感。

在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对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有很大帮助,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了情境。

但是,由于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主要是自己驾驭课堂能力的问题,没有安排学生写写自己学了文章的感受,比较遗憾。如果让学生写一些自己的感受,定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使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完美的体现。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篇3

近日,我上了教研课《大瀑布的葬礼》。细思教学,充满诸多遗憾。正像课后一位老师说的那样,此课教学与我之前的教学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一、教学设想及流程

《大瀑布的葬礼》讲述了雄伟壮观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因为人为的破坏,瀑布枯竭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士为瀑布举行了葬礼。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也在瀑布脚下举行葬礼,号召人们保护环境,让悲剧不再重演。本教学重点为,指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想象画面,感受瀑布变化前后的景色,感受文章用词的精美,积累并运用词语;指导学生想象菲格雷特总统可能会说些什么,让学生练写菲格雷特的演说词。

本课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进行。

板块一:美读词语,尝试理解运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本文文字优美,用了较多的四字词语描写瀑布变化前后的景色,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积累并运用这些词语,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因此,在第一板块教学中,我刻意将词语分成两类排列,想通过学生反复的朗读,初步感受瀑布雄奇的美和形容枯槁的悲凉。之后,我还设计了“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试图通过这一说话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学习运用这些四字词语。

板块二:品读描写瀑布变化前后的语句。

写景的文章,应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思考作者是怎样将景物写具体的。本文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瀑布变化前的雄奇,变化后的形容枯槁。品读这两段文字,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以及用具体的数字描写景物,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的写作方法;可以帮助他们积累语言素材;还可以为了解本文 “保护环境” 的中心奠定基础。因此,该板块教学,我采取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抓住感触深刻的词句,想象画面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瀑布变化前后的惊人落差。

第三板块:为文章补白,训练写作。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 篇6

在教学上,我采用了疑问导入“葬礼,一般都是对人来说的,可文章却说对瀑布举行葬礼,你不觉得奇怪吗?”这个导入自然而然地引发学生去思考原因。在此,我引导他们从举行“瀑布葬礼”的意义;举行瀑布葬礼的原因去考虑。那么从学生的汇报中,我抓住了他们言语中的几个关键词“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进行发问,“是什么造成了大瀑布的悲剧?”。这一问就将举行瀑布葬礼的原因给带出来了。因为学生对大瀑布悲剧产生原因是较为容易掌握的,进而再将它们的思维引至大瀑布的悲剧让当地人损失了什么?掌握了这些,那么他们对举行大瀑布葬礼的原因也就明白了。

而为了更加深刻地去了解人们举行大瀑布葬礼的意义,深入了解大瀑布今昔对比是十分必要的。于是,我采用了一组图片进行对比感知。先让学生从视觉感官上去感知大瀑布的今昔反差,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大瀑布场面的词语进行比较。从学生找出的描写大瀑布气势的四字词语中,我让学生进行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将之描述,体现前后的强烈反差。进而营造一种让人惋惜的气氛,使学生知道大瀑布的消失对当地人对世界人民都是一种无可估量的精神财富的损失。

《大瀑布的葬礼》说课稿 篇7

我国的文学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为情造文”等等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文”是“情”的载体。可以说,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情”之物,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品读好文章,总能让人如痴如醉。语文教材正是培养儿童情感的好材料。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儿童,儿童的情感世界纯真多彩。带领孩子们在课文表达的情感世界里邀游,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在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一旦被激活,便能形成一种内驱力,学生就能学得主动,学得愉快,这既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也是成功教学的快乐境界。

本课的设计旨在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运用自读--自悟--交流--自得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文本和画面中真切的感受瀑布昔日的雄伟壮观,今日的奄奄一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自然而然的生发一种情感: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同时,努力通过“塞特凯达斯瀑布,我想对你说”“模拟总统演讲”等环节,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尽可能地使语文学习综合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感受瀑布原来的雄伟气势和而今的枯竭情景,产生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

3、在学文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作者生动的表达方法,积累自己喜爱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去感受瀑布原来的雄伟和今日的枯竭,从而唤起学生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增强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

1、易错点:“塞特凯达斯”这一名字比较绕口,一开课就应强化训练,以免说错。

2、激趣点: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怎么会给瀑布举行葬礼呢?

3、激情点:欣赏瀑布雄伟壮观的画面。

4、高潮点:通过朗读和“塞特凯达斯,我想对你说”来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

5、形成点:通过塞特凯达斯今昔的对比,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形成环保意识。

6、难破点:模拟演讲,部分学生可能有思维障碍,不能活学活用。。

教学准备:

制作塞特凯达斯瀑布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播放课件,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瀑布)同学们,请看我身后的大瀑布,它就是举世闻名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它曾经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它是巴西和巴拉圭人民的骄傲,然而,1986年9月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亲自为这条瀑布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葬礼,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条大瀑布。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唤起他们对瀑布的向往。

二、 齐读课题,质疑梳疑

读了这个课题,你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2.交流:为什么要为大瀑布举行葬礼?

四、 抓住重点,研读悟情

⒈ 感受大瀑布昔日壮观的景象。[next](1)你喜欢这儿的瀑布吗?

(2)自由地读一读描写瀑布雄伟壮观的部分,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 组织交流,适机进行朗读指导。

设计意图:从语文学习的角度出发,从语言文字入手,读中感悟,读中品味,融语言的理解、积累、及情感体验于一体。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人人都有实践的机会。

(4)出示课件,播放雄伟壮观的大瀑布画面。

(5)感受到了课文所描写的雄伟壮观吗?

(6)学生回答。

(7)如果此时你就站在塞特凯达斯瀑布脚下,你最想对他说什么?

(8)学生发言。

(9)大家说得太好了,下面就让我们站大瀑布脚下,放声朗读,尽情为大瀑布的雄伟壮观歌唱吧!

(10)、指名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声音、画面等直观手段,给学生的视觉、听觉以强烈的冲击,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之中,激起内心的情感波澜,与画面、文本产生共鸣。既能运用文中的好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又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11)、其实,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挥笔赞美瀑布,你能背几句相关的诗句吗?

(12)课件出示叶圣陶的《瀑布》。

(13)、师生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的美妙,同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加强积累。

⒉ 感受大瀑布逐渐枯竭的样子。

(1)师:多美的瀑布啊!可几年后,有的瀑布却面目全非,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的塞特凯达斯。

(2)课件出示逐渐枯竭的瀑布画面。

(3)为什么惊讶呢?

(4)指名交流。

(5)是啊!由于瀑布周围的环境被破坏,塞特凯达斯从一个健壮的青年一下子变成了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等待着最后的消亡,请同学们自由地读第8自然段,体会人们此时的心情。

(6)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此处和前面的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巨大的落差,一下子就能和作者融为一体。既为感情朗读打下了基础,又为后面的议论作了铺垫。

3.理解瀑布消亡的原因。

(1)师:忆往昔瀑布雄伟壮观,看今朝瀑布奄奄一息。什么原因使如此雄伟壮观的瀑布变得奄奄一息呢?指名说 。

大瀑布的葬礼读后感 篇8

读这大瀑布逐渐消失的情景,想着大瀑布逐渐消失的原因。眼前情不自禁地浮现出生活中,人们任以破坏环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我们村村南原有一片葱葱茏茏的树木,据说是前辈人响应上级的号召,绿化祖国,封山造林,费了几年的心血,好不容易才造成的,而今天,这里却成了一座塑料厂。侥幸存活的一两棵树,孤零零的站立在厂房外,似乎在向人们诉说同伴们的悲惨遭遇。几只小鸟,不时在工厂上空飞来飞去,似乎在寻找它们昔日的生活乐园。

塑料加工厂的四周,到处是各种各样的废旧塑料,严重地污染着空间,再加上任意烧塑料下脚料,散发出来的那种刺鼻的怪味道,真是叫人喘不过气来。那条小河,本来河水清澈,可如今,河面上肮脏腐朽的漂浮物,高高突起,根本看不见河水。偶尔有几个好心的人,拨开漂浮物,想看看河水的颜色,结果弄得双手臭不可闻,用肥皂再三清洗,仍是余味不休。

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大瀑布的葬礼》。它使我深切感受到了人类对大自然破坏的恶劣程度。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汹涌的河水紧贴悬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它曾经是巴西和巴拉圭两国的骄傲,曾经是世界各地游客的宠儿,曾经是地球上难得一见的珍奇景观。可是,它却要消失了,却要因为人们对自然的破坏而永远消失了!为此,1976年9月,在巴西总统菲格雷特的指挥下,举行了一个特殊的葬礼,“大瀑布的葬礼”。

读完这篇文章,我感到无比震惊。从不知道,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会如此之大。而这影响,都是因为一些点点滴滴的小事积累起来的。如果一个人小时候随地乱扔纸团,对哗哗流水的水龙头无动于衷,那么,谁能保证他长大以后,不会去偷猎,不会去乱砍乱伐树木呢?别以为这些小事和环境没多少关系,它可能就是影响你前途发展的重要因素,仔细算一算,说不定塞特凯达期大瀑布的枯竭,算到你头上,还有一大笔帐呢!毕竟,从不乱扔垃圾,从不浪费资源的人很少很少,读后感《大瀑布的葬礼读后感》。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一幕:几个人排队洗抹布,可最后一个人刚洗完就急急忙忙得跑了,任水汩汩的流淌而没人心疼。水漫金山了,同学们还会踩着砖进踩着砖出,却看不见流水的龙头。最后,还是好心的老师关上了水龙头。想象一下,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以后,水库干了,雨不下了,到处是酸雨,人类还有条件生存吗?!人类灭亡后,几个外星来到地球,他们互相询问:“人类怎么会灭亡的?”了解后才明白,是人类破坏了环境的自然平衡,是渴死的。那真是活该啊!

有一个很著名的广告里说:人类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他们自己的眼泪!

亲爱的同学们,记住巴西总统的号召吧,从现在改正,一切还来得及。让我们都争做环保的小卫士,为地球生命的延续出一份力量!

我在学习了《大瀑布的葬礼》后,心里非常矛盾。因为观看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是一种美的享受,而在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上游建伊泰普水电站则是一种物质上的享受。我矛盾就矛盾在是享受美的感受呢?还是享受物质给人类带来得方便呢?

如果选前者,那在心理感受和视觉方面是非常舒服,但是在电力,灌溉,防洪和运输方面就失去了一些便利。噢,何只是一些,应该是许多!因为在《〈大瀑布的葬礼〉另一种版本》中,介绍到伊泰普水电站的一些作用:伊泰普水电站发出的电力占巴拉圭全国用电量的89%,占巴西全国用电量的35%以上。且不说别的,就单是在电力方面就耽搁了那么多,就不要再提别的了。

如果选择后者,那确实是在电力,灌溉,防洪和运输方面为人们造福了。可为此要使这么美的一个瀑布消失,那也是非常可惜的。说夸张一点,未免有点得不偿失。我想,建这个水电站的人也一定是权衡再三吧!

古人云: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确实如此,像这篇文章,大瀑布和水电站就不可能同时存在。再有,像三峡工程啊、各个城市的建新建筑物与保护遗址啊等等,等等的一些事情都是无法十全十美的。所以,这些不可兼得的事情是没有办法去评论哪个好哪个不好的。

大瀑布的葬礼 公开课教案 篇9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瀑布吗?谁能说说见过的瀑布什么样?背瀑布古诗。老师今天带领大家出国旅游,到拉丁美洲去参观巴拉那河上的一个世界闻名的大瀑布,你们愿意跟老师潇洒走一回吗?(板书课题)齐读。读了题目,你想到什么问题?

下面我们就带着问题来读课文,想: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先自己思考,再小组讨论。同学们提的很好,说明大家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问题将在本节课得到解决。现在让我们随着旅行团来到塞特凯思达大瀑布,假设这是二十年前,你会看到哪些美丽景象?看到这样的瀑布你有什么感受?哪些词语能体现雄伟壮观?划下来(板书)如果你是导游,你会怎样饱含深情地向大家介绍瀑布的壮观景象?大瀑布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让每一位游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让我们把这种感情在朗读中释放。谁愿意读?谁还想读?齐读。

二十年前大瀑布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次来到这儿,看到了什么景象?划划重点词语(板书)第二次来看到了这样扣瀑布,你现在有什么感受?让我们把惆怅的感情融入到朗读中去。指名读,齐读。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后的瀑布有着如此悬殊的差别,老师请一句同学把这两部分连起来读读。想:作为游客你会对导游提出什么问题?如果你是导游,你怎样解释?我们把这 些原因归纳一下,有哪几点原因?(板书)

大瀑布即将消失,面对它匆匆离去的脚步,连瀑布所在的巴西国家的总统也万分,谁来读读相关段落。如果你是巴西总统,你会在这次葬礼上发表什么讲话?(在小组内说说)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二十年前后大瀑布的惊人差异。这是我们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引起的。我们要记住这深刻的无法挽回的教训。学习了这篇课文,老师要求你说一句话最想说的话,这句话要用上假如一词。千言万语化作一个词――保护环境(板书)课后读读有关环保的文章,加强对环保的认识。

昔日。。。。。。。。

1。。。。。。。。今日。。。。。。。。原因。。。。。。。。

3。。。。。。。。

五年级语文大瀑布的葬礼 篇10

由此我就想到了由学生的预习入手,围绕导语展开教学。最后提升思想,深入思考环保问题这三个环节。

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的方法。是体现生本的最直接的方法。而预习的质量从一定角度上也左右了课堂的质量。学生带着自己的想法,带着自己的疑问走入课堂,那么这节课必定也是高效的一堂课。在预习中我检查了三个方面。课文是否读顺(检查难读的地方)能否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导语中提出的问题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前两个问题是预习的一般要求,而后一个问题是针对本课的特点的特殊要求。而这个问题,也是学生学期本文的线索和依据。也是精读部分的切入点。

在根据导语展开的精读部分中,我所考虑的这么一个问题“这部分中,哪些是需要教的东西?哪些是不需要教的东西?”基于学生的学情,经过分析,我以为那些表示瀑布雄伟壮观的词,学生基本都明白,无须一个个去体会,而其中两个表示数量的词“一亿立方米”和“30千米外”,学生没有形象的,立体的感知,是需要具体化的。于是在设计中,我分四部进行朗读指导。

第一,抓关键词自由练读。

第二,数字想象化想象朗读。

第三,听课件声音想象朗读。这样的朗读,层层深入,立体了瀑布的壮观景象。这一部分充分的落实了,与今日瀑布的奄奄一息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冲击着学生的感情,震撼着学生的心灵。

第四,在感悟提升中,我在思考:环保问题的文章学生已经学过很多,那么学生对于环保的意识,仅仅停留在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这一点上就可以了吗?能不能针对这课的特点,做更深层次的思考?哪怕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也好?考虑到这,我想到把菲格雷特的悼念词和水电站的资料放在一块,让学生在两者之间去权衡,人类该建水电站还是该保护瀑布?在深入思考中明白,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时就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而我们所做的就是即能保护环境,又能发展经济,而这需要更多人的努力。

大瀑布的葬礼读后感 篇11

文章讲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故事。

1986年9月,在拉丁美洲的巴拉那河上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葬礼,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亲自主持了这个特殊的葬礼。这个葬礼是为了一条举世闻名的瀑布――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的。以前,瀑布的水很汹涌,一泻千里,非常壮观。现在,因为种种原因,大瀑布就将消失。

读到这儿,我想:瀑布水那么多,怎么会消失呢?原来都是环境污染惹的祸。20世纪80年代初,在瀑布上游建立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水电站高高的拦河大坝截住了大量的河水,使得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水源大减。而且,周围国家的许多工厂用水毫无节制,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同时沿河两岸的森林被乱砍滥伐,水土大量流失,大瀑布水量逐年减少。

看完文章,我不禁想起了儿时的家乡,是多么令人怀念。那时,每次去县城沙城时,都要路过一大片树林子,郁郁葱葱,鸟语花香,用来形容当时的情景一点也不为过。尤其是从沙城回来时,走了一天的路特别累,但是一走到这片树林的林荫小道上,就感觉特别轻松,一切劳累早已烟消云散。

“一条大河宽又广,河的两岸是故乡”,也是儿时家乡的写照。原先村头的小河河水清澈,碧波荡漾,白帆点点。群群白鹭翱翔在空中,条条鱼儿漫游在水里,天是那样的蓝,水是那样的清。那时的小河十分热闹。每当夏天到来的时候,河上总有一群游泳的孩子,他们喜欢在水中嬉戏玩耍,当他们从岸上猛地扎到水里的时候,就会溅起一片晶莹剔透的浪花,接着就传来一阵阵喝彩声。当时,村民们都饮用这条河水,人们渴了就掬水解渴,当时的水是又凉又甜,十分可口。人们用它煮饭,那饭的清香让人馋涎欲滴;人们用它泡茶,那茶的清香让人沁人心脾。河水不仅可以饮用,还可浇灌庄稼。

可是,不知什么时候,小树林,小河已经荡然无存,只能成为我心中永远的回忆了。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现在,地球有十大疾病:酸雨、水土流失、森林面积减少、土地沙漠化、温室效应、水源污染、大气层破坏、臭氧层破坏、物种灭绝、滥杀动物。

“非典”时期,人们得到了一些教训,尝到了破坏环境的苦果,知道了除了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外,还要注意爱护环境。然而,人们并没有被地球的十大疾病所警醒。“非典”一过,便“好了伤疤忘了痛”,依然没有环保意识。

上一篇:新学期开学班会优秀下一篇:门窗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