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

2024-10-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精选11篇)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 篇1

一、指导思想:

1、查漏补缺,本册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点的联系,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练习,加强学生的记忆,深化认识,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素养。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由感性认识提升到一个理性的认识上来。

2、灵活解题,提高综合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复习、练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找出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解题规律,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三、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应用数学能力。

3、在复习、练习过程当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数感和数学思维的梳理和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4、养成学生认真做题、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操。

二、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所任教的是四年级一班、二班,这两个班中绝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思维比较活跃,对数学课学习兴趣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习数学。他们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听讲,作业认真完成,整齐美观,正确率高,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数学成绩比较好。但还有少部分学生平时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好,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在课堂上比较被动,不愿开口,发言不积极。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作业书写普遍差,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位等情况。由于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这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应用题,他们的计算速度解题能力也有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也有待养成。

三、复习时间 : 第17周----第18周

四、复习形式: 分类复习、综合复习

五、复习内容

本册教材7个单元: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多位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空间和图形,统计。

六、复习措施:

(一)教师方面:

1、针对各班的学习情况,制定好复习计划,备好、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注意知识的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复习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5、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

(二)学生方面:

1、要求在态度上主动学习,重视复习,敢于提问,做到不懂就问。

2、要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3、要求课后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三)补差措施:

1、对各差生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从态度、习惯、知识、方法入手,制定不同的目标,目标要小、细、实。

2、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 篇2

关键词:语文教材,《宽容》,问题,修改建议

语文教材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源。语文教材编制的质量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以《宽容》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试图说明沪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修改建议。

一、问题

(一) 助读系统。

助读系统在语文教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利于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和学生预习过程中的自我探究意识的培养。因此, 教材编写者应该明确助读系统的概念, 重视助读系统的研究与编制。广义的助读系统是指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一切知识、提示、图像等材料, 它包括预习提示、插图、知识短文、附录等。为了便于评析, 笔者采用狭义的助读系统概念, “指的是教材帮助学生阅读课文, 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读能力而提供的一切材料, 包括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课文提示、注释、作者介绍, 等等”。[1]

《宽容》一文选入《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语文》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年1月第1版) 第二单元第8课, 其助读部分的预习提示在课文前并没有特别指出, 而在其单元导语“同学, 与美德为伴, 和文明同行, 会使你成为一个受人尊敬、受人欢迎的人。本单元的课文将引领你一同去体验被信任的喜悦、感受微笑的神奇力量;明白‘与人方便’即是‘与己方便’的道理……请你认真默读这些鲜活的故事, 注意不断加快默读的速度;边读边想这些生活中的小事给你带来什么启发, 想想作者这些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把你读懂的文章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中我们可以看出编写者的意图, 即简单地让学生读懂这些美德故事并在思想上得到启发, 仅此而已。此外, 选文除去第28页上的插图外再没有其他的助读内容, 需要学生掌握的生字词则出现在教材最后的“词语表”部分, 在文章中并无任何注释。可见, 此书在助读系统上过于简单, 虽然助读系统简单明了利于教师的自主发挥, 但是过于简单则不利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 选文系统。

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明确提出选文要求:“教材选文要有典范性, 文质兼美, 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 难易适度, 适合学生学习。”[2]这一建议概括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教科书选文的基本要求。对于《宽容》一文而言, 其特点可以概括为:课文通俗易懂, 贴近学生生活, 适切学生的心理发展。但是, 笔者认为该文不适合选入教材, 其理由如下。

1. 从“知识和能力”维度看。

文本所传达的信息基本均为陈述性知识, 且通俗易懂, 通篇语言平实, 但是缺乏语言特色, 并未达到“文质兼美”的要求, 对于真正有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发展的策略性知识及程序性知识却很少涉及, 不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提高。

2. 从“过程和方法”维度看。

该文内容简单明了, 不需学生多元解读, 课后练习的设计单一, 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学法指导得甚少。

3.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看。

该文的目标在于让学生懂得宽容他人。仅以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小故事为例来教育学生, 达到了道德教育的目标。而选文应该富于思想内涵和时代特色, 但是该文并不具备, 完全可以在道德教育课上给予学生思想教育, 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及好奇心, 对于学生思想意识提高的引导性不强。

(三) 练习系统。

练习系统, 也叫训练系统、作业系统, 也是语文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体现语文教材价值与特色的重要内容之一。练习系统指的是语文教材有计划地、按照一定的目标而为学生提供的各种口头或书面的练习题、思考题和活动方案等。“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内部结构, 一般都包含着两条线索和四个系统。所谓两条线索, 一是知识的线索, 二是能力训练的线索。语文学科, 固然不是以系统讲授语文知识为主, 但它毕竟还是有自己必须讲授的知识, 其中包括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 听说读写的规律性知识, 以及各种文体知识、文学知识, 等等。编制语文教科书, 不能不考虑这一条线索。而语文学科的根本宗旨, 又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 讲授必要的知识, 其主要目的还在于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培养, 应该遵循一定的程序, 有一定的过程。这就构成了另一条线索, 即能力训练的线索”。[3]这一段论述所指的虽是中学语文教材的情况, 但其实也适用于小学语文教材。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靠写, 而且需要实践练习。语文教材中的练习是为了配合教学设计的, 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此外, 选文仅是给学生呈现了文本, 其深层次的内涵还需要练习设计来引导学生掌握、探究。可见, 练习设计在语文教材及教学过程中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就《宽容》一文而言, 其练习部分仅以“学习小建议”的形式标注:“初读课文,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再读课文, 找出描写‘我’对新护士‘宽容’的词句, 有感情地读一读;最后联系课文内容或自己的生活经历, 说说你对‘宽容’的理解。”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其练习设计的特征:

1. 语言缺乏亲切感。如“初读、再读”等词语带有命令的色彩, 让学生觉得这是一种任务, 而非循循善诱。

2. 问题缺乏挑战性和新颖性。

此问题再次重复了单元导语部分的部分内容。对于文章所叙述的小故事, 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读懂, 所以设计“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显得多此一举, 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提出, 不必在文本中再次呈现。

3. 提问就事论事, 缺乏拓展延伸。

文章练习部分总共提出三个小问题, 绝大部分是针对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仅“联系课文内容或自己的生活经历”一问涉及了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问题设计单调, 策略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均无涉及。

二、编写建议

(一) 选文需具有典范性, 文质兼美, 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选文是教材编写的关键环节, 选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选文要经典, 经典的文章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文质兼美;选文还要富有时代气息, 陈旧的内容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教材设计需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材不仅应关注一些直接的成果与经验, 而且应适当增加探究发现知识过程方面的内容;不仅应注重陈述性知识方面的内容, 而且应重视策略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设计, 以便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素养。

(三) 助读系统和练习系统需精心设计, 多元文化相融, 从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出发进行设计。

助读和练习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作用, 它们设计得好坏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 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程度的高低。因此, 教材编写者要十分重视助读系统与练习系统的设计。

参考文献

[1]阎力钦, 倪文锦.语文教育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88.

[2]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4.

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 篇3

这是一篇介绍壁虎的文章,有名字中的“虎”字引出本文紧扣的主题“虎将”,再以此为中心介绍了壁虎的各种生活习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学习运用抓住重点词体会课文内容的方法,了解壁虎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3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壁虎的有关知识,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壁虎,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壁虎的常识性课文,请用一句话把你眼中的壁虎向大家介绍一下。

2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

3好,我们今天进一步学习有关壁虎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抽生读课文,注意准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自悟:课文介绍了壁虎的哪些特点?可分为几个部分?

2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3派代表汇报学习结果。

四、自主交流,了解特点

你对课文的哪部分感兴趣?可自由组成学习小组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展开学习,注意用上以前我们学过的学习方法。

1复习学习方法:如“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抓重点词句法”、“反复朗读,读悟结合法”等。

2自选学法自由组合合作学习。

第二课时

一、汇报交流,深入理解

1.从壁虎的外形,你体会到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了壁虎确实是名副其实的虎将?

(1)捕捉蚊子、苍蝇、飞蛾。抓住描写壁虎动作的词,如“伸长”、“跃起”、“张开”、“吐出”等分析体会。

(2)捕食蝎子。抓住“面无惧色”、“毫不在乎”、“大发虎威”、“纵身一跃”等词进行体会。

(3)用同样的方法体会壁虎胃口很大、能飞檐走壁、巧妙避敌、喜欢清静、机警的特点。

3.可借助多媒体教学,重点理解第六段。

(1)读读画画: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横线勾出来。

(2)可借助媒体演示体会壁虎是怎样“丢卒保帅”的。

(3)多种形式读,体会壁虎的机灵可爱。

4.借助多媒体教学,体会壁虎冬眠的情景,说说哪些动物也像壁虎一样冬眠。

5.总结交流、读写结合。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壁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3)读写结合:运用本课所学方法,观察、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二、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10飞檐走壁的虎将

吞食虫子

捕食蝎子名副其实的虎将

胃口大

飞檐走壁

巧妙避敌大自然的神奇

静静冬眠

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3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壁虎的特点及生活习性。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好。

3. 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一、以题激趣,整体感知

1. 板书课题,齐读。

2. 读完这个题目,你了解到什么?

3. 想知道这虎将是谁?它到底“虎”在哪儿?就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注意“蝇”、“蝎”、“纵”、“卒”的读音。

2. 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读准确、流利。

3.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每段介绍了壁虎哪方面的知识?结合课后第一题用一个词语概括。

4. 交流,板书。

三、细读课文,了解特点

1. 齐读第一段,用书上的一个词概括一下它的样子(虎将)。想象着它的样子,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它的平凡样儿。一个“但”字,让事情发生转折,这个看似平凡的动物却有着撼人的虎劲。

2. 它的“虎”劲表现在哪些地方?请自读课文,思考:运用学过的批注法在文中批注。

3. 请学生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处,并相机读那一段,品那一段。

(1)第二段哪些词语最能反映它的虎气?理解“出其不意”的意思,感受他的快与机灵。体会“吞食”“百发百中”,感受它捕虫的厉害。

(2)第三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它的“虎威”,读后注重评价,在评价中加深感受。

(3)第四段:这里作者用具体的数据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胃口之大。

(4)它还有哪些本领呢?用引读的方式理解五、六段。相机完成课后第二题。

(5)壁虎也有静的时候,请学生自读后两段,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它的这两项特点。全班读这两段。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 篇4

教学要求:

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并能用简便算法正确计算一些可以进行简便计算的加法算式,培养学生采用合理、灵活的方法进行加法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下面各数再加多少100?(口答)

1824374553667289

学生一边口答,老师一边在各数下板书出另一个数。

提问:每组两个数个位上和十位上的和各是多少?两个数相加的和是多少?

指出:如果两个数个位上数的和是10,十位上数的和是9,就正好凑成100。

2.什么叫做加法的交换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吗?(板书字母表示的加法交换律)

3.什么叫做加法的结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吗?(板书字母表示的加法结合律)

4.引入新课。

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今天,我们就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学习简便计算。(板书课题)通过学习,同学们要弄清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能用简便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例题。

(2)教学第(1)题。

板书出算式。

提问:这里三个数连加,哪两个数可以先凑成整百数?这道题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这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说明可以这样想:137和63可以凑成200,应用加法的结合律先把这两个数加起来。

简便计算的过程应该怎样写?(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注意强调先把后两个数相加时要加小括号)

追问:这里的计算是怎样想的?

指出:这道连加题按顺序算要用笔算,现在应用加法结合律,把能凑成整百的数先加起来,再加另一个数只要用口算,这种方法就比较简便。

(3)教学第(2)题。

板书出算式。

我们继续用能凑成整百的数先加的方法来看第(2)题。

提问:这道题里哪两个数正好凑成整百数?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

要先算118加182,应先把它们的位置怎么样?[板书:=118+(182+159)]这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接下来怎样算才比较简便?[板书:=(118+182)+159]这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谁来说一说,这样计算是怎样想的?结果是多少?(板书得数)

小结:从例3可以看出,如果在加法里有两个数正好凑成整百(整千、整十)的数,一般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把能凑成整百(整千、整十)的数先加,再与其他的数相加,这样算比较简便。

2.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提问:第1小题怎样算比较简便?可以怎样想?

第2小题怎样算比较简便?可以怎样想?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用的是什么运算定律。

(2)提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时,一般先把哪两个数相加?

(评析:这里的提问是为了揭示加法里简便算法的一种规律,便于学生掌握方法。)

3.进一步研究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1)过去口算57+28是怎样算的?

板书:57+28

=57+(20+8)

=(57+20)+8

=85

提问:以前学过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加法,实际上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是怎样应用的?

(2)教学“试一试”。

我们过去学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口算,实际上应用了加法结合律:把一个加数看成是整十数与一位数相加的和,再应用加法结合律,先加几十,再加几。现在,请大家按照这样的方法,试着应用加法结合律口算157+104。(板书:157+104)

提问:怎样应用加法的结合律来口算?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试做,老师巡视辅导。学生口答口算过程,教师板书。

提问:这道题口算是怎样想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小结:一个加数接近整百数又比一个整百数稍大一点时,可以把它看成是几百与几的和,应用加法结合律,先加几百,再加几,这样可以用口算,比较简便。

4.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2题。

第1小题哪个数接近整百数?第2小题呢?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提问:这两道加法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当一个加数接近整百数又稍大一点时,可以怎样口算?

三、课堂练习

1.练习十三第4题。

(1)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练习,每组一道题。

集体订正。

(2)提问:每一组里第二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比较,有什么相

同的地方?不同在哪里?对照第一个算式,第二个算式实际上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哪个算式计算比较简便?

指出:这里的加法简便计算,就是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把能凑成整百的两个数先加起来,再接着计算。

2.练习十三第5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说一说各题里要把哪两个数先加使计算比较简便,这样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3.练习十三第6题第一行。

指名学生口算得数,说说是怎样想的。

指出:一个加数如果接近整百数又稍大一点,可以用口算,方法是先加整百数,再加几。

说明:用简便方法计算,以后熟练了可以直接口算写出得数。但现在还是要一步一步根据运算定律,把过程写出来。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三第5题,第6题第二行。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 篇5

从作业的情况上看,省略万位的基本零的个数还是写对了。但是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很多同学省略尾数部分的零的个数没有写对149904444≈100000000会出现少写零或者是进错位的。14995678≈15000000有同学会写成14990000不进位OR1400000进错位的。

反思自己这一个月数学教学工作做得不足的地方

1.没有事先布置学生预习

2.安排小组长改基础训练,让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自己讲的.太多,学生反而没有兴趣听,没有做到精讲。

4.没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训练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5.有点操之过急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积极采纳同事的意见,教数学与教语文有很大的区别。数学课尽量做到少讲(精讲),有针对性的分析错题,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 篇6

共26分)1.(2分)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70500万≈_______亿 2.(2分)读出下面各数. 400562100_______ 21006900_______ 3.(2分)在横线上填上“>”、“<”或“=”. 897062_______8210030 1200000000_______12亿 4.(2分)从一点出发,可以画_______条射线. 5.(2分)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成_______个角.如果其中一个角是20°,另外三个角中,最大的角是_______度. 6.(2分)四年级有152人报名参加红领巾俱乐部,每组最多20人,至少分成_______组? 7.(2分)640是8的_______倍;

204的5倍是_______;

891是_______的9倍。

8.(2分)先比一比.再填一填。

_______角 _______角 _______角 9.(2分)一个正方形的牧场,面积是36公顷,它的边长是_______米. 10.(3分)用量角器量角时,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_______重合,00刻度线和_______重合,则另一条边所指的刻度就是角的大小。

11.(1分)_______角<_______角<_______角<_______角<_______角. 12.(1分)□÷△=8……25,△最小是_______. 13.(1分)从1985到4891的整数中,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相同的数有_______ 个? 14.(2分)填上“<”、“>”、“=”. 96.8÷0.8_______96.8 0.35÷1.2_______0.35 二、仔细判断。

(共6题;

共6分)15.(1分)72659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约是727()16.(1分)线段、射线都是直线的一种。

17.(1分)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18.(1分)80个0.01是0.8。

19.(1分)判断对错.数位顺序表中每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20.(1分)小华画了一条长10米的直线。

三、精心选择。

(共5题;

共5分)21.(1分)从89往前数,第四个数是()。

A.88    B.87    C.86    D.85    22.(1分)左图中有()个角。

A.8    B.7    C.6    23.(1分)下面的算式中,计算结果比 大而且比 小的是()。

A.B.C.D.24.(1分)□÷20=18······□,余数最大是()A.18    B.17    C.19    D.20    25.(1分)莎莎每天早上听广播20分钟,吃早餐10分钟,刷牙洗脸5分钟,整理房间5分钟,早读10分钟,他做完这些事至少需要()。

A.B.C.四、巧妙计算。33分(共4题;

共33分)26.(5分)估算 322÷81≈       204÷40≈          258×32≈        434×17≈ 278÷72≈       103×57≈          322÷19≈         360×18≈ 27.(18分)列竖式计算。(第4小题要验算)(1)238×35(2)16×207(3)372÷ 63(4)940÷40 28.(4分)下面是一个商店一星期卖出电脑的情况统计图。

(1)这一星期共卖了_______台电脑。

(2)双休日(星期六、星期天)一共卖了_______台,星期一到星期五一共卖了_______台,双休日比周内多卖_______台。

(3)如果每卖出一台电脑可给售货员提成110元,那么这一星期卖出的电脑共给售货员提成多少元? 29.(6分)在下面的方格图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要求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相等。

五、解决问题。(共25分。)(共5题;

共25分)30.(5分)某市郊外的森林公园有124公顷森林。1公顷森林一年可滞尘32吨,一天可以从地下吸出85吨水。

(1)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年可滞尘多少吨?(2)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天可以从地下吸出多少吨水? 31.(5分)植树节学校组织三年级三个班给果树施肥。

人数平均每人施肥的棵数 共施肥的棵数 一班 20 15 二班 15 180 三班 18(1)一班一共给多少棵果树施了肥?(2)二班平均每人给多少棵果树施了肥?(3)三班比二班多给90棵果树施了肥,三班平均每人给多少棵果树施了肥?(4)完成下面统计图。

32.(5分)寒假中,赵星要看一本300页的《数学的奥秘》,前3天看了126页,照这样计算,一个星期他能看完吗? 33.(5分)学校操场的长是35米,面积是840平方米,操场的宽是多少米? 34.(5分)看图说说图意,并列式解答。

参考答案 一、准确填空。(共25分)(共14题;

共26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二、仔细判断。

(共6题;

共6分)15-1、16-1、17-1、18-1、19-1、20-1、三、精心选择。

(共5题;

共5分)21-1、22-1、23-1、24-1、25-1、四、巧妙计算。33分(共4题;

共33分)26-1、27-1、27-2、27-3、27-4、28-1、28-2、28-3、29-1、五、解决问题。(共25分。)(共5题;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 篇7

教学内容:

教科书102页例2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搭配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

2.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连一连﹑写一写等活动探索搭配的方法与结果,体验分类﹑分步计数及数形结合的方法。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受符号化思想。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衣服和裤子的图片教具。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搭配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教学难点:

能够有序地进行搭配,用适当方式表达出搭配的过程与结果。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同学们,早晨起床以后第一件事情要干什么?穿好衣服洗脸刷牙坐在那里吃好早餐,然后背上书包高高兴兴地去上学。

第 1 页 哎,穿衣服,吃饭,走路这个过程当中有没有我们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这里面的一个问题,叫搭配问题。(板书课题:搭配)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例1图片。

这些图片漂亮吗? 大家先来观察一下这些衣服,一会儿为了讨论方便,我们把它们分别叫做短袖,长袖,短裙,长裤,长裙。

有一天早晨,李阳起床发现乱七八遭的这么多衣服,我今天该怎么穿呢? 记住,如果只穿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叫一种穿法的话,到底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生猜。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咱们怎么办呢?(摆一摆)2.自主学习

学生小组合作,用学具袋中的衣服图片摆一摆,看看到底有几种不同的穿法,然后记录在你的练习本上,如果你把长衣和谁搭配在一起,或者你把裙子和谁搭配在一起,把它记录下来,记录的方法你喜欢什么方法你就记录下来。3.展示交流

(1)学生在交流中探究,对比中感知有序。

教师依次展示有遗漏的,正确的,有重复的。让学生观察有错误原因是出现了遗漏和重复。

重点讲解6种的同学,没有遗漏 ,也没有重复的,那它是

第 2 页 怎么样搭配的呢?读6种的搭配方案,体会有序。师再引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进行搭配,让学生体会先固定其中一种,再按顺序搭配。可以先固定上装,依次和下装进行搭配:也可以先固定下装,依次和上装进行搭配。(2)展示学生不同的表达方式,在交流中体会符号表达的简洁。

师:很多同学都找到了6种搭配方案,可我发现同学们有好几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师:同学们,一件复杂的事情可以用一个小小的图形来替代,而且表示的时候还进行了分类,既简洁又明确。看,我们帮李阳找到了6 种不同的穿法呢!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课本102页做一做

2.结果反馈。教师出示答案,集体订正答案。教学反思:

同学们,在开始上课的时候,5件衣服有的同学找到了3种,4种,5种,7种,最后发现6种的是比较合适的,我们是按照什么方法找到6种的?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 篇8

(共10题;

共29分)1.(1分)2.5+2.5+2.5+2.5=_______×_______=_______,6.904保留两位小数数约是_______,1.25的1.8倍是_______. 2.(1分)26.46扩大到它的100倍是_______,7.56缩小到原来的 是_______. 3.(1分)我会比较大小.0.264÷0.99_______0.264                  0.264÷1.01_______0.264 0.264÷0.99_______0.264×0.99        0.264÷101_______0.264×1.01 0.264÷0.99_______0.264÷1.01        0.264÷0.99_______0.264-0.01 4.(1分)在横线填上“>”“<”或“=”。

5.42÷0.9_______5.42           0.98×10_______0.98÷0.1 3.6×0.88_______3.6            4.25÷0.5_______4.25×4 5.(1分)11除以3的商是_______小数,用简便方法表示是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是_______。

6.(1分)横线上填上“>”、“<”或“=”。

3.6÷1.02_______3.6             150×0.99_______150×1.01 3.25÷0.04_______325÷4      _______ 7.(1分)1.5时=_______时_______分 8.(20分)有4800块月饼,每5块装一盒,每12盒装一箱,一共可以装_______箱. 9.(1分)小明约小刚到家里玩. 从小刚家到小明家,有三条路可以走.路程大约相等.小刚可以在A点和B点任选一处,迎接小刚. 我的结论:_______  10.(1分)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要用_______个数据,它们的顺序不同,表示的位置就_______。

二、判断。

(共4题;

共8分)11.(2分)2.05×4.1的积与20.5×0.41的积相等.()12.(2分)4.428428是一个循环小数。

13.(2分)近似数3.0和3的大小相等和精确度都一样。

14.(2分)将分别标有1、2、3、4、5的五个小球放在一个袋子里,从袋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出奇数的可能性大。()三、选择题。

(共6题;

共12分)15.(2分)在计算 88.9÷3.5时,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都忘记点上了,这样算出的结果与正确的结果相比,()。

A.一样大    B.扩大到正确结果的 100倍    C.缩小到正确结果的      16.(2分)直接写得数。

3.04×0.1=            0.7×0.33×0=         5.6÷0.8=         0.27÷9= 0.1×0.1×0.1=       2.4÷0.04=             4.12÷4=          0.24×0.5= 0.013÷0.13=       0.72-0.8×0.9=        15÷0.5=          20÷0.2= 17.(2分)6.9□35亿≈6.9亿,□中最大能填()。

A.4    B.5    C.6    18.(2分)两个数相除商是0.75,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是()A.0.75    B.7.5    C.75    19.(2分)数m,n,t在直线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面选项中与数t最接近的是()。

A.n+m    B.n-m    C.n×m    D.n÷m    20.(2分)在一个小正方体的一个面涂红色,两个面涂绿色,其它面涂蓝色,任意抛一次,()面朝上的可能性最小。

A.绿色    B.蓝色    C.红色    四、计算。

(共3题;

共25分)21.(5分)直接写出得数。

4.2÷0.7=          3.6÷18=          1.12÷12= 1.2÷0.6=          9.1×0.13=        0.15×40= 22.(15分)用竖式计算。

(1)65.3×2.4= 验算:

(2)0.306÷0.36= 验算:

(3)4.28÷0.35≈(精确到十分位)(4)0.367×0.54≈(保留两位小数)23.(5分)解方程。

①x+0.8=9 ②x÷6.8=7 ③2.4x=72 ④88.62÷x=14 ⑤5.8×4.5+0.4x=29.1 ⑥2.8x-1.6=46 ⑦5.3x-x=86 ⑧5(x+4.4)=61 ⑨x+0.7x+0.96=3 五、动手操作。

(共2题;

共20分)24.(15分)看图回答问题。

(1)在上图中,少年宫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_______。

(2)李林家的位置是(2,2),学校的位置是(2,5)。在图中标出李林家和学校的位置。

(3)如果每格的距离表示100米。李林从家出发,经过学校到少年宫,要走_______米。

25.(5分)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球,结果会是什么?连一连。

六、解决问题。

(共6题;

共35分)26.(5分)刘强家平均每个月的电费是32.75元,李华家平均每个月的电费是28.5元,刘强家每年电费要比李华家多花多少元钱? 27.(5分)学校图书馆购买了740本书,有5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 28.(5分)小冬的卧室长4.5米,宽2.5米.用边长0.5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地,准备50块这样的地砖够吗? 29.(5分)妈妈带100元去超市购物。她买了2kg苹果,每千克5.5元。还买了1.5kg肉,每千克28.2元。剩下的钱还够买一个50元的书包吗?请计算说明。

30.(5分)两家在每平方米土地上各收多少千克白菜?哪家的白菜收成好一点? 31.(10分)一间客厅的面积是30.5平方米,用边长为0.8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瓷砖? 参考答案 一、填空。

(共10题;

共29分)1-1、2-1、3-1、4-1、5-1、6-1、7-1、8-1、9-1、10-1、二、判断。

(共4题;

共8分)11-1、12-1、13-1、14-1、三、选择题。

(共6题;

共12分)15-1、16-1、17-1、18-1、19-1、20-1、四、计算。

(共3题;

共25分)21-1、22-1、22-2、22-3、22-4、23-1、五、动手操作。

(共2题;

共20分)24-1、24-2、24-3、25-1、六、解决问题。

(共6题;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 篇9

共38分)1.(3分)先写数,再比一比。

_______ _______ 2.(5分)将数字按要求组成三个最大的五位数. 0 2 3 4 0 一个零也不读出来_______. 只读一个零_______. 两个零都读出来_______. 3.(3分)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_______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_______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_______叫做_______。

4.(3分)读出下面的数. 5690000读作_______ 20000000读作_______ 5.(1分)如图,已知∠1=45°,那么∠2=_______,∠3=_______,∠4=_______。

6.(4分)写出横线上的数。

(1)2015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六亿二千一百万吨。写作:_______(2)2014年鲁甸地震后,某地向灾区捐款二百一十四万元。写作:_______(3)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的火星,按离太阳由近而远的次序计为第四颗,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二亿二千七百九十四万千米。写作:_______ 7.(2分)甲数是一个十位数,它的最高位是_______位,乙数的最高位是千万位,它是_______位数。

8.(1分)由7个十亿,5个千万4个百和9个一组成的数写作_______,最高位的计数单位是_______. 9.(3分)850600000000最高位是_______位,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_______. 10.(5分)在横线上填上“>“<“或“=“。

49768000_______9270054          4200578_______5677920        540000_______54万 605710033_______597204300    62708000_______6407800       21亿_______2100000001 11.(3分)横线上最大能填几? 10_______486≈10万                 23_______752≈24万   8_______5779000≈9亿               249_______127≈249万 12.(3分)可以填哪些数?(从小到大填写)4_______000≈5万 13.(2分)据调查我国2017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高达四亿三千五百三十一万七千人,横线上的数写作_______人;

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_______万人。

二、我会选.(共6分)(共6题;

共6分)14.(1分)7□5130≈77万,□里应填()A.6    B.7    C.5    D.4    15.(1分)和万位相邻的两个数位分别是()A.千位和百位    B.十万位和百位    C.十万位和千位    16.(1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计数单位    B.4936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49    C.604000是由6个十万和4个千组成的    17.(1分)下列英文字母中,()是轴对称图形。

A.Q    B.P    C.H    D.G    18.(1分)5个百万、8个百、4个十组成的数是()。

A.七位数    B.八位数    C.六位数    19.(1分)电风扇扇叶的运动是_______现象;

拉抽屉现象是_______现象。

三、我会算.(12分)(共2题;

共12分)20.(4分)竖式计算。(后两题验算)①846÷7= ②437÷6= ③685÷5= ④905÷8= ⑤△260÷4= ⑥△653÷6= 21.(8分)口算 540÷9=          121÷11=       27×25×4=        310-75= 56×3=(118-18)÷4=     70-70÷2=        70×20= 四、我会画.(计14分)(共3题;

共12分)22.(4分)画出小松树向下平移3格后的图形。

23.(4分)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24.(4分)画出△BOC绕O点顺时针旋转180°后的图形。

五、我会解决实际问题.(共31分)(共7题;

共31分)25.(4分)696是12的多少倍? 26.(4分)养鸡场有母鸡918只,母鸡的只数是公鸡9倍,公鸡和母鸡一共有多少只? 27.(4分)师徒两人共同加工156个零件,师傅加工的是徒弟的3倍.师傅加工了多少个? 28.(4分)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经过8小时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行驶,再行驶 小时后两车相距7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9.(5分)学校召开运动会,同学们在一条笔直的跑道一旁每隔4米插一面小旗,从起点到终点,一共插了26面。如果改为每隔5米插一面,会多出多少面小旗? 30.(5分)做同一种零件,王明4时做37个,李刚3时做26个,谁做得快一些?(化成带分数再比较)31.(5分)列式计算。

(1)206的18倍比1780多多少?(2)一个数的25倍,比1300少100,这个数是多少?(3)54与45的和乘它们的差,积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我会填.(共37分)(共13题;

共38分)1-1、2-1、3-1、4-1、5-1、6-1、6-2、6-3、7-1、8-1、9-1、10-1、11-1、12-1、13-1、二、我会选.(共6分)(共6题;

共6分)14-1、15-1、16-1、17-1、18-1、19-1、三、我会算.(12分)(共2题;

共12分)20-1、21-1、四、我会画.(计14分)(共3题;

共12分)22-1、23-1、24-1、五、我会解决实际问题.(共31分)(共7题;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 篇10

知识与技能:

减法同向变化的能力培养。

过程与方法:

1.

观察题包规律,发现减法同向变化的规律,学习用数学语言表达。

2.

能用将减数转变成整十数的巧算方法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算法多样性和优化性的学习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减法的同向变化。

教学过程:

一、观察引入

1.

师出示题包一组:

85-70=

84-69=

83-68=

82-67=

81-66=

80-65=

师:观察这组减法题包有什么规律?

生:被减数一个比一个小1,减数也一个比一个小1,差不变。

师:84-69=?你会把它变成哪一题进行巧算?为什么?

生:85-70,因为减数变成整十数,不退位计算方便。

2.

揭示课题:减法巧算

二、探究方法

1.

思考:73-59可以怎样巧算?

生:把59转变成整十数60。

2.

还可以怎样算?

3.

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哪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

生:都是把一个数变成整十数。第一种方法比较好,转化成不退位减法。

三、巩固练习

1.

填空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56-28=(

)-30

66-28=(

)-(

)

42-19=(

)-(

)

42-19=(

)-20

71-16=(

)-(

)

42+19=(

)+(

)

93-78=(

)-80

32-18=(

)-(

)

34-17=(

)-(

)

41-27=(

)-30

92-77=(

)-(

)

34+17=(

)+(

)

师:先把什么变成整十数?谁来说一说减法巧算的方法?加减法混在一起时,小朋友一定要看清什么?

2.

比一比

67-38(

)67-40

51-39(

)52-40

42-29(

)42-30

22-9(

)22-10

32-18(

)34-20

56-28(

)58-30

34-15(

)34-20

91-38(

)93-40

23+47(

)26+50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引导学生用规律来比大小。

四、总结提高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期中测试 篇11

完成时间90分钟)

二、基础知识。(25分)

1、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后面的要求。(6+2分)

()身()骨

身()其()

和颜()()

因()施()实()求()

志()道()本学期课文中的很多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田老师、孔子、白求恩„„请你用上以上词语(至少选一个),用一两句话赞美其中一个人物。

2、用一个词语概括本学期学到的景物的特点。(4分)赵州桥

钱塘江大潮

小兴安岭

3、按要求改写句子。(5分)

(1)一颗颗枣树挂在枣树上,像(比喻句)(2)秋天的早晨,一进校门,就会看到美丽的鲜花和诱人的香味。你瞧,有桂花、菊花和桃花等,它们开得多美啊!(用修改符号修改)

4、填空(8分4+2+2)

(1)赵州桥不但(),而且()。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着精美的图案 :有的刻着两条()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各自();还有的刻着()。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赵州桥栏板上的龙还有别的姿态,发挥你的想象再写一种。

(2)夕阳无限好。(3),一分收获。

三、阅读理解(35分)

(一)五彩池(节选)(19分)

神话传说中的五彩池在天上,而且只有一个。这里满山坡的五彩池却多得数不清。这些五彩池大大小小,(líng lóng duō zī)。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到三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池子的边沿是金黄色的,像一圈圈金色的带子把池子围成各种好看的形状:有的像葫芦,有的像

(lián dāo),有的像脸盆,有的恰似盛开的莲花„„

最美丽的是那鲜艳多彩的池水。站在山上,向下望去,漫山遍野的水池在阳光下闪耀着红、黄、绿、白、紫、蓝等各种光彩,像一幅巨大的彩画铺展在眼前。使人惊奇的是,这些彩池()互相连接,水也来自同一溪流,()每池的水色却各不相同。有的上边的池水是咖啡色,流入下边的池就成了柠檬黄;有的左边的池水成湖蓝色,注进右边的池却变成了橄榄绿;有的水池只有一种颜色,有的一个水池呈现出多种色彩。如果把各池的水舀起来一看,却又跟普通清水一样,什么颜色也没有了。同样的水,在不同的池子里怎么会显出各种不同的颜色呢?原来池底生着许多石笋,而这些石笋表面又凝结着一层细腻的石粉。在阳光照射下,池底就像一面面高低不平的反光镜,显出各种美丽的颜色。变幻的色彩使五彩池显得格外美丽,格外神奇。

1、根据拼音的提示写出词语。(2分)

2、在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

粗糙()消失()

融化()

3、在选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2分)

4、第2小节和第3小节分别围绕哪句话写的,请分别用直线和曲线划出。(2分)

5、填空(10分)(1)“柠檬黄”、“湖蓝”、“橄榄绿”都是描写颜色的词语,你能再写两个这样的词语吗?、(2)“站在山上,向下望去”用一个词概括就是,你还能写出两个表示“看”的词语吗?、(2)选文写出了五彩池的景象。(3+2)如果是你亲眼目睹这样的风光,你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60字以上)

(二)国剧(16分)

那天晚饭后,台湾来的赵爷爷提议要我陪他走走,于是我就陪着他在附近的路边散步。我们没走几步,就听到激昂的京胡声。这京胡好像是从街心花园里传来的。赵爷爷一听,就情不自禁地哼了起来,还对我说:“我们中国人真会消闲,茶余饭后总能见到一些老人聚在一起吊嗓(练 炼)声,好不快活。”

“台湾也是这样吗?”

“不单是台湾,我到过一些欧美国家,在华人较多的地方,都能见到这样的场面。我们散居在海外的中国人唱了、听了,心中的乡愁就会变得淡一些。哦,对了,我这次还要(稍 捎)一些国剧带回去,都是国剧组老友叮咛又叮咛的。”

“您说的国剧是„„”

“嗯,你听这就是啊。我们海外的华人都把京剧叫成国剧。这么叫的意思是:我们是有国有家有名有姓的中国人„„”// 只几句话,赵爷爷就和这些老人相识了。京胡声起,他还有板有眼地唱了一段。曲终人欢,喝(采

彩)迭起,掌声不断。再看四周,嗬,坐着的、站着的已有一二百人了!这里简直就是个戏曲大舞台,生、旦、净、末、丑几乎每个行当都有。

趁赵爷爷和他们切磋的时候,我和一位琴师谈了几句:“请问,这里每晚都是这样吗?”

是的 琴师乐呵呵地回答

我们这里以剧会友

自娱自乐

以剧会友,自娱自乐。说得多么随意、自信,这或许就是他们的宗旨哩。// 在回宾馆的路上,赵爷爷还在哼着他的二黄,我却没有作声。叫国剧也好,京剧也罢,不都是我们民族同根文化的继承吗?//

1、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字。(3分)

2、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2分)

3、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2分)

叫国剧也好,京剧也罢,不都是我们民族同根文化的继承吗?

4、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选择其中一个造句。(4分)

情不自禁——

自娱自乐——

5、文章分成三段。请根据提示概述第三部分的主要内容。(2分)赵爷爷很

了,他,我从一位琴师那里

解到。

6、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对京剧有了哪些了解?请用一段连贯的话介绍一下(不少于三点)(3分)

四、作文(35分)

题目:我战胜了

提示:[1]把题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写“困难”、“胆小”、“懒惰”、“依赖”等等。[2]通过一件事,重点写清楚你怎样战胜的整个过程的,注意写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要求:

1、一定要把你选择的事例写具体;

上一篇:惭愧的美文下一篇:走过疲惫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