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改写成

2025-0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天净沙秋思改写成

天净沙秋思改写成 篇1

黄昏时分,西风飒飒,诗人迎着凛冽的寒风,走过那枯藤缠绕的老树,乌鸦在树梢上盘旋,就要归巢。眼前所见之景物,甚是一片苍凉悲旷。

诗人不禁流露出了愤世之情,对现实的不满:我满腹饱学,却无所用之!失意的痛苦,孤独的悲凉,一切衷肠,只能用一只秃兀的笔来倾诉。

无奈,继续在荒凉的古道前行,走过溪流上的小桥,抬起头,忽得见一户人家。烟囱升起了袅袅炊烟,一片安静祥和的景象。

此情此景卷起了诗人思乡的情绪,在外漂泊数载,未回过家乡,怎能不思念?并非无家可归,而是有家难归。古往今来,有哪个游子不渴望回到故乡?

夕阳西下,给大地,给眼前的景物披上了一层金黄,但等待他的却是漫漫长夜,没有投宿的地方。一股惆怅涌上诗人的心头,肝肠寸断,更添愁绪。“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秋风依然萧瑟,疲惫的瘦马还是驮着诗人蹒跚前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心头。

天净沙秋思改写成 篇2

首先是景物相反而相成的效果之美。小令第一句“枯藤老树昏鸦”, 把“枯”、“老”、“昏”这三个形容词摆在一句里成为一组;第二句把“小桥”、“流水”、“人家”三个词摆在一句里成为一组;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 又把“古”、“西”、“瘦”这三个词摆在一句里成为一组。这种安排, 作者是很费了一番斟酌的。请看, “枯”、“老”、“昏”这三个形容词, 在字义性质上, 在情调上, 在色彩上, 是协调一致的, 都给人一种朦胧、渺茫、暗淡的感觉。同样, “古”、“西”、“瘦”这三个词儿, 在字义性质上, 在情调上, 在色彩上, 也是协调一致的, 都给人一种迟暮、凄凉、低沉的感觉。而第一句和第三句之间的情调、色彩又交相配合, 互相适应。可是第二句就不是这样, 这一句只有一个“小”字是形容词。不过我们却能体会到, “流水”从这座“小桥”下边经过, 在“小桥流水”旁边有一户或者几户“人家”, 虽然没有明确地写“流水”和“人家”是不是“小”, 可是那种小巧玲珑的感觉, 就跟第一、第三句的朦胧、迟暮的感觉不一样。这样写, 一方面既体现了在重叠的、相同的句法里边修辞的变化;另一方面, 第二句的景物形象和第一、第三句并列在一起, 更收到虽然相反而实际上却是相成的效果。

其次是景物描写点面结合之美。第一句“枯藤老树昏鸦”, 第二句“小桥流水人家”, 和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描绘的都是实实在在的景物, 非常的具体, 但是只有这三句还不免有美中不足的感觉。这是因为:这些景物都是一个个分散的“点”, 尽管很具体, 却缺少一个背景, 那就是“面”;第二, 如果把前三句当作一幅图画来看, 色彩不免太暗淡, 太单调, 缺乏光泽, 不够鲜明。于是在这三句以后又加上一句“夕阳西下”, 这就使得前面三句所描写的景象有了一个背景, 这个背景把画面上的若干“点”都连在一起了。再有, “西下”的“夕阳”是红色的, 这就使得画面增添了一层光泽, 因而, 整首曲文的色彩也就比较鲜明了。同时, 这一句更点明了时间, 而且给前三句的秋景加强了情调, 加浓了气氛。最末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更是画龙点睛, 使前面四句的具体描写都有了着落, 点明了作者的本意, 交代了曲子的主题。

第三是简约与深细相依之美。《天净沙·秋思》文字之精练, 达到了不能再增减一字的程度。全篇仅五句, 28字, 既无夸张, 也不用典, 纯用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深秋的黄昏, 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 骑着一匹瘦马, 迎着一阵阵飕飕的西风, 在古道上踽踽独行。小令的前三句, 18个字, 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 一字一词, 一字一景, 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 凝练并不简陋, 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 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 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 构成了一个统一体。

第四是静景与动景相映之美。《天净沙·秋思》的艺术效果, 又得力于成功地运用映衬技法。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 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处于动态中的“流水”, 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 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图上, 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瑟中一派灰暗, 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层金红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 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 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 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元曲《天净沙·秋思》鉴赏 篇3

[摘 要]:《天净沙•秋思》这支极为简短的小曲,表达了难以尽述的内蕴,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

[关键词]:《天净沙•秋思》 景物 语言

古人宋玉曾用“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来形容美女身量的恰到好处。元代散曲《天净沙•秋思》文字之精炼,也可以说达到了不能再增、减一字的程度。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元代戏曲作家马致远的一曲小令。

马致远(?-1321)元代戏曲家,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马致远在元曲作家中颇负盛名,有文场“曲状元”的美称。虽然他的作品多限于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悲凉,宣扬消极遁世的情绪,格调不高,但他的散曲描绘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练,流畅自然,在艺术造诣方面有独到的风格。小曲《天静沙•秋思》就是很好的一篇佳作。

《天净沙•秋思》通过一幅秋郊晚景图的描绘,准确委婉地刻画出旅人漂泊的心境,表现的是漂泊天涯海角游子的愁思。文章选取了几种常见的景物构成暮秋季节的郊野。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至于游子为什么飘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读者自己去想像。这首小令,确实不愧为言简意丰、以少胜多的佳作。

夕阳西下乌鸦归巢而游子不停,萧瑟凄凉的气氛使暮秋之景和人物内心同意协调在一起,增强了作品的感染效果。这种萧刹的氛围勾起了游子的乡思,“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胸臆,突出了主题。在描写景物,渲染气氛,突出主题的同时,作者寓情于景的手法,以乐景衬哀愁达到了倍增其哀的艺术效果。

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比较明显的特点是:

1.选取景物典型

文章对景物精心选择,注重搭配。三句九种景物,从内在关系上把这九种景物分配成三组,一组一句。

藤、树、鸦三种景物紧密相关,动静结合,树属于静景,鸦属于动景,藤既属于静景,又属于动景。色调上,藤、树是深色,与乌鸦的颜色十分协调,是暗色调,容易渲染一种凄凉、衰败、凋零的情调。

桥、水、家三种景物彼此相连,因为有人家才在水上建桥。桥是静景,水是动景,家既是静景,又是动景,在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画面里,给人一种温暖如春的感觉。

道、风、马,道马相关,马走在道上,游子离家久远,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淋,马已经成了瘦马。而人呢?作品中没有写,留下无穷的空间任凭你去思考,任凭你去想象。这样一来,更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气氛,温暖如春的家与凄凉的古道、西风、瘦马对比,达到了倍其凄凉的艺术效果。

三种景物在中,第一组景物(枯藤、老树、昏鸦),第二组景物(小桥、流水、人家)起烘托渲染作用,第三组景物(古道、西风、瘦马)突出思想感情。鸦,是游子路上所见的归巢的晚鸦,家,是温暖的代表,也是游子路上所见,但这是别人的家,不是游子的家。瘦马说明了游子的穷困潦倒、漂泊之久,离家之远,把乡思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说明了前面的景物是游子所见,是游子的亲身经历。

2.景物安排独具匠心

第一句“枯藤老树昏鸦”,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描绘的是一种凄凉萧瑟的景象,第二句“小桥流水人家”插入了一幅优美、宁静、温暖的图景。中间插入“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让人似乎见到了流水、听到了家人的欢声笑语,与游子眼前所见的景物(凄凉萧瑟的景象)重叠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桥流水人家——是乐景,游子的处境——是悲景,一乐一悲,更勾起了游子,甚至有过此中体验的读者的思乡情愁,达到了以乐景衬哀愁倍增其哀的艺术效果。

前面三句都是写地上的景物,接下来作者把笔锋一扬,画出“夕阳西下”的天空,为地上的景物绘就了一轮血红的西坠的夕阳作景幕。落日残照,本易引人惆帐、感伤,却又偏偏“西下”,就更增添了一层怆神寒骨的迷离之意。“夕阳西下”又与“昏鸦”“西风”一起点明时光紧迫,已到暮晚,季节上到了游子归家的季节,可这个时节、这种时辰却仍有“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怎不叫无家可归之人痛断愁肠?一个“断肠”,把“天涯沦落人”的无法言传只可意会的感受与苦楚传达得淋漓尽致。

3.语言运用独具特色

开头的“鼎足对”,三句九种景物都以名词为中心,组成了偏正词组,九个偏正词组连用,不加任何关联词语,构成一幅萧瑟苍凉的秋景。语言凝炼自然,明白如话,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又使所写之景突出,给人强烈的印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之:“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修饰词语的词意色彩很协调,枯、老、昏、古、西、瘦、小、流、人,看起来好象没有什么联系,不协调,但正是这种不协调突出了家庭的温暖,然而这种温暖是别人的,不属于游子,游子还在异乡漂泊,温暖何在?第一句“枯藤老树昏鸦”、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和第二句“小桥流水人家”是矛盾的,这种矛盾恰好把游子的情思进一步表现出来。

自然景物本来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当诗人把这些客观事物纳入审美的认识和感受之中,这些事物便被赋予感情的色彩,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了。“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色,但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于一个图景之中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所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就是这个道理。《天净沙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

《天净沙·秋思》改写 篇4

此时我眼前的景色真是凄凉。藤是枯萎的藤,树是千年老树,道是荒凉古道,风是萧瑟秋风。有些刺骨的寒风在疯狂吹着,天近黄昏,一抹斜阳照在树顶,想把自己最后的几缕光亮送给大地。不一会儿,夕阳就从西方落下了,可我却还漂泊在外。远处隐约传来别人家的欢笑声,那是多么温馨啊!可它却使我心中的思乡之情更加愈发的浓了。

我牵着马站在古道边,任凭秋风呼呼地抚摸着我的脸颊,风好像在说:“浪迹天涯的游子啊!你何时才能结束这种餐风露宿的日子,回到故乡的亲人身边?”面对此情此景,我怎能不断肠呢?我只好拿起了萧,轻轻地吹了起来,这时,夕阳已经落下,漂泊未归的我还远在天涯,流浪,流浪……

天净沙秋思改写 篇5

我无精打采的,骑着马儿。马儿,我唯一的伙伴,它随我流浪天涯,四处奔波,已经累得精疲力尽。我呢?也是瘦骨嶙峋。西风吹过我的几缕碎发,我的心中掠过一丝哀愁:何时才能回到家乡?

我继续向前走着,看见一条细水潺潺、清澈见底的小河。河上架着一条只有一尺来宽的小木桥,木桥凹凸不平,异常简陋。河水哗哗地流着,是那样自由欢畅,那样无忧无虑。听着流水声,我惆怅的心情,竟有了淡淡的释然。昏黄的天空中飘着几缕从那户人家冒出的袅袅青烟,带着淡淡的饭香,迎面扑来。阵阵欢笑,从屋子里传来,多么幸福啊!现在,我的家人在哪呢?我站在古道上,西风毫不留情地刮着我的脸颊,可是,与思乡之痛比起这又算得了什么?

天净沙·秋思改写作文 篇6

黄昏,秋风萧瑟,落日残阳,夕阳的余光刺得人们睁不开眼。枯黄的老树上仅存几片干叶,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辉煌,几根同样干枯的藤蔓陪伴着老树。一只乌鸦,停在了枯树上,沙哑的声音在寂静的山谷里显得格外清晰,渐渐地,乌鸦不再叫了,停在枯枝上,眼里是无尽的孤独。小桥下流水哗哗的响着,水面上不时有几片枫叶落下。山脚下村子里的炊烟袅袅升起,孩子们都回到家中吃饭了,只剩几个垂暮的老者独自坐在屋檐下。已破旧很久的古道,一匹瘦马独自走在上面。夕阳西下了,我还独自漂泊远方,望着这惆怅的秋天,思念着遥远的家乡。

天净沙秋思改写成 篇7

《天净沙·秋思》是散曲, “天净沙”是曲牌名, “秋思”是题。将秋郊黄昏之景与羁旅之愁结合在一起写, 是负有盛名的情景交融的佳作。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韵》书中将此曲称为“秋思之祖”, 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赞其“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诗毕, 一幅古老的水墨画跃然纸上。孤枯的藤枝, 蔓延缠绕在饱经风霜的老树上, 时不交运的昏鸦, 催人心魄, 营造了秋日黄昏悲切凄凉的氛围。安静的小桥, 等待着凝成冰镜的流水, 炊烟飘飘的人家, 似喜似愁, 以静谧、安详、温馨的气息衬托旅人对家乡对亲人的牵挂与漂流异乡的孤苦与寂寥。残留的古道通向远方, 萧萧的西风吟唱着仕途失意之苦, 是何等难耐的悲凉!夕阳斜挂在山头欲落还留, 瘦弱的马驮着全部的家当, 载着疲倦的旅人, 孤独地前行。

“枯藤老树昏鸦”点明了季节是深秋, “枯藤”“老树”把人一下子推进秋天的悲凉之中, 紧扣主题悲秋。“枯”“老” 进一步突出深秋的肃杀, “昏鸦”是指黄昏归巢的乌鸦, “昏”字一出使其顿失活力,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动不动、毫无生气的暮鸦, 与秋的意境相吻合。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流水, 风景幽静, 而人家安居其间, 是显得非常安逸悠闲, 比起自己的奔波不定来, 更引起羁旅之苦, 而别人的一家团聚也更引起自己的思家之情。

“古道西风瘦马”诗人在西风中冷落的古道上, 独自骑着一匹瘦马旅行, 在写景色的萧条、感情的凄楚的同时也暗示了这个旅人的生活状况和他为什么在这黄昏的秋郊还在奔走着的原因, 给人以悲凉之感。一个“古”字唤起了人们对古往今来多少过客的不尽联想, “西风”即秋风, 既点明了季节, 又增添悲凉气氛, 而旅途劳顿的“瘦马”, 使整个画面带有令人沮丧的感情色彩。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断肠人”指漂泊天涯, 极度忧伤的游子, “夕阳西下”点明具体的时间, 傍晚, 黑夜即将来临, 那个可怜的游子抬头望了望半空中的夕阳, 身影拖得很长很长, 眼看就要天黑, 自己还不知在哪里过夜, 惟有无奈地叹息了。不仅写景, 而且写人, 于暮色苍茫中, 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 远离家乡, 羁旅漂泊的人来。

这首小令寥寥二十八字, 既无藻词, 又无典故, 却能无比鲜明突出地反映了一个天涯游子的形象, 没有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是难以办到的。这首小令的艺术成就如下:

1、借景抒情, 以景达情。

全部思乡之情都通过一组组景物组成的画面来表达。作者把愁思融进画面, 把抒情主人公及其坐骑瘦马组成黄昏行旅的画面, 从而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孤寂的心境, 企望的目光, 并且可以使人透视到马背上主人公疲惫憔悴的身影。作品的主题就通过这样一幅秋郊日暮羁旅图展现出来了。

散曲的语言凝练自然, 明白如话, 而内涵丰富, 意境深远。特别是开头三个句子, 无一个动词, 仅仅排列了九个名词。这九个独立的名词, 实际上是九个独立的意象。本来它们之间没有什么自然联系, 但诗人把它们有机地糅合在一起, 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 呈现一幅生动、形象、色彩鲜明的画面, 给人深刻的印象。在诗歌意象的排列组合上, 这首小令是中国诗

歌史上成功的典范。

2.时空关系处理的巧妙。

就空间来说, 那充满人物感受的景不是“断肠人”故乡的景, 而是“天涯”的景。就时间来说, 那是夕阳西下, 游人思归的时候, 而不是早起出发的时候。正是这种时空关系的处理使整首曲子笼罩在一幅悲凉寂寞的气氛之中, 再加上与景物描写相结合, 便产生出特殊的艺术感染力, 达到非一般作品所能达到的艺术效果。

3.构思精巧。

《天净沙·秋思》的电影式解读 篇8

关键词:《天净沙·秋思》 蒙太奇 实景 虚景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这首著名的小令通过画面或镜头组接的方式,简洁传神地勾勒出夕阳西下,游子独行无依的晚景图,表达出一份浓浓的羁旅之愁。对此,历来的评析并无多少异议;但在怎样解读,以求更准确地把握这种意蕴上,倒可以尝试新的途径。

设若我们自己就是导演,该怎样执导拍摄这样一组画面?我们知道,电影是离不开蒙太奇手段的。所谓“蒙太奇”就是剪辑和组合的意思,它是电影的构成手段、叙述方式,即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组接,具体可划分为“平行蒙太奇”、“对比蒙太奇”、“心理蒙太奇”……在《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构成平行蒙太奇,而“小桥流水人家”则与前面两组画面构成对比蒙太奇。我们可以这样来拍摄这组画面:

日落时分。晚霞映红天际。苍茫的大西北原野上,一条古道蜿蜒着伸向远方。

画面外隐隐传来马铃声。镜头推向远处,一个小黑点在逐渐增大,增大;镜头更近一步推进,一个瘦瘦的诗人骑在一条同样瘦瘦的老马身上,慢慢向我们走来。西风吹拂着他单薄的衣衫。诗人满脸的疲惫、满脸的尘埃、满脸的焦虑忧伤。他抬眼打量起前方,想找寻投宿的地点。但见几棵老树,几丛枯藤,树顶上或落或旋着一群乌鸦。诗人呆呆地望着。一瞬间,另一组鲜活的画面出现在镜头前——一孔小小巧巧的石桥卧在那里,桥下是淙淙碧绿的水流,水流旁有丛丛芭蕉掩映着的房屋,芭蕉丛或屋窗前还隐约着女人的身影——这是诗人江南故乡的景象啊。这时,画面外传来几声鸦啼,镜头切换到诗人被从幻梦中惊醒的脸上,怅然若失取代了先前的丝丝兴奋与惊喜。诗人回望西天,太阳正要坠下地平线,他长叹一声,急急地打马而去,渐渐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中。那苍凉的鸦声一地伴随着画面。

这种解读和以往略有不同,以往把“枯藤”、“小桥”、“古道”、“夕阳”四句皆解为实景,而这里却把“小桥”句解为虚景,即“枯藤”、“古道”、“夕阳”三句实写游子眼中所见,而“小桥”句则虚写中眼前所见面引发的心中所想,两者正好构成电影中的对比蒙太奇。自然,“断肠”一句则可视为游子的胸中之叹了。关于这一句,不同的读者又有三种不同的读法:其一,断肠人在——天涯;其二,断肠人——在天涯;其三,断肠——人在天涯。很显然,这三种读法所强调的情韵、意义是有所不同的,但无论哪一种读法,“断肠人”都可以从两方面去解读。一方面,它可以是羁旅天涯、思乡心切的游子所发出的自艾自怜似的慨叹——“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日暮乡关家何在,烟波江上使人愁”;另一方面,它还可以指游子心中想到的家中的思妇——“日之将夕,牛羊下山兮,胡不归”、“望断天涯路”、“肠断白蘋洲”。因此,这里的“天涯”即指远离故土,叫人断魂的漂泊地,也指思妇所在的遥远的故乡。从这种角度去解读,游子心中的羁旅之愁、思恋之苦也就更加凄苦动人了。

改写天净沙秋思 篇9

时已入秋,西风一阵一阵地吹着。我牵着马长途跋涉已有一些日子了,望着瘦骨嶙峋、筋疲力尽的马儿,心里掠过一丝漂泊在外的淡淡的哀愁。

身旁这棵老树,宛如一个饱历沧桑的老人,盘根错节,浑身痂疤,枝节扭曲。枯藤缠绕着它。乌鸦站在几乎光秃的树顶上“哇哇”乱叫。树上那仅有的几片叶子在 秋风中瑟瑟发抖。 地上的叶子被风吹着,绕着树根转着圈,“唉,落叶都归根了!”我心里一阵惆怅,那缕哀愁似乎愈浓了。天近黄昏,一抹斜阳照在树顶。远处隐约传来人家的欢笑,似乎那门前的桥下还有流水在夕阳下闪烁,多么温馨啊!可它却使我那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更浓了。

我站在古道边,任凭西风吹拂着我的衣袖。浪迹天涯的游子啊,你何时才能结束那种餐风饮露的日子,回到故乡的亲人身边?我轻轻吹起了箫,夕阳下,凄凄的音符仿佛是闪着光的流水,载着我的乡愁,飘去,飘去……

天净沙秋思改写作文 篇10

突然一声微弱嘶哑的鸦鸣划破了宁静,一只乌鸦在昏暗的光中吃力的飞着,落在一个树上。他身上有着稀疏的羽毛,脸上有着迷茫的神情,它的双翼早已飞不起来了,仿佛说出了它可怜的一生。

古道上有一串马蹄,一个青年牵着一个老马走来,西北风卷起了沙子落在这一人一马身上,土地上满是青苔,连青苔都失去了它那翠绿的颜色,变成了老苔。年轻人驻足,眺望远方,目光中含着悲凉。

一丝凉风掠过小溪,带来柔意。小河上,石墙爬满裂纹,每一块石头上都写满了岁月的沧桑,落日的余晖渐渐的被天边的乌鸦给吞噬了,诗人沿着一束残光行走把一个孤单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十分的孤单。诗人看了看双眼前昏暗的月色,心里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天净沙秋思改写成 篇11

一轮红日从西山慢慢落下,残存的稀疏晚霞犹如油画一般,今人仿佛进入仙境。慢慢地,这一道晚霞逐渐消失,暗淡的霞光照着远处的那个孤零零的村落。我一眼望去,看到轻烟从安静孤寂的村庄栩栩升起,飘向空中。几棵落光叶子的老树譬如几位老人,那饱经风霜的树枝上栖息着几只有着乌黑羽毛的乌鸦,与佝偻的老树一同给了我一种寂寥的感觉。不远处,一只孤独的鸿雁掠过天际,看得见它那柔顺的皮毛在飞行中一抖一抖。那即将消英语作文失的一抹霞光洒在它身上,闪着亮丽的油光,我望着它飞去的身影望去,远处是一片青色的山岱和碧绿的湖水,山清水秀,焕然一新:那山,犹如一位魁梧的巨人,又如一个擎天大柱,这种青,好像一涓流水,流进我的心胸;那水,就像一块绿翡翠,又像一片绿茵的草地,这种绿,犹如一阵春风,拂过我的心田。还有那点缀在它们身旁的霜白小草,火红枫叶和金黄菊花,这些醒目的色彩,让我无比的兴奋,心早就飞到那无限的风光中了。

好一派秋天苍凉而又瑰丽的美景呀!好一幅萧瑟和明朗组合融洽的秋景图啊!

《天净沙 秋思》教案 篇12

李 兰

学情分析:学生刚升入初中,对于古诗的学习,在小学阶段只是停留在以诵读为主要手段来感知诗的韵律美上,而初中阶段,则要循序渐进,采用多种方式来使学生产生朦胧的美的意识,培养学生再造意象的能力和联想的能力,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加深对诗歌情感的体会。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景物和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景物和思想感情 教法:诵读法点拨法 学法:合作探究讨论法 教学活动:

一、问题导入(学生眼中的秋天的特点,思考游子眼中的秋天,一起走进《天净沙•秋思》去寻找答案。)

二、文体知识介绍: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体式,如唐诗、宋词、元曲。《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中的一首佳作。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剧曲和散曲两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小令的曲牌常是一个,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的。《天净沙•秋思》属于散曲中的小令。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作家作品简介

马致远马致远,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一生写了120多首散曲,其中《秋思》堪称“叹世”之作中的代表,被誉为“秋思之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马致远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学生听读、齐读感知文意

四、赏析

《天净沙秋思》赏析

——细细品味

枯藤老树昏鸦:

首句写旅人眼中所见。干枯的藤条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诗人选择了“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各自独立的意象,把它们糅合在一起,着力渲染,突出它们的“枯”“老”和“昏”,烘托出一个完整的萧瑟荒凉的意境。思考:写“枯藤老树昏鸦”意图何在?

烘托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连乌鸦都回窝了,自己却有家不能回。)

(乌鸦一家尚能团聚,而此曲的主人公却还在西风古道上奔波。)小桥流水人家:

诗人笔锋一转,推出一幅幽远恬静的画面。潺潺的流水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桥。小桥下溪水边住着几户人家,一缕缕炊烟飘出屋外。这句为下文埋下伏笔,并与最后的三句相映照,起到强烈的反衬作用。

思考:“小桥流水人家”作用何在?

引起游子对“家”的思念。烘托游子思家之情。

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西风瘦马”,与前二句相呼应。萧瑟秋风,吹打着孤独的旅人,掀起他单薄的衣襟,他骑着孤独的瘦马,独自走在羊肠古道上。思考:“古道西风瘦马”作用何在?

烘托游子离家远行的凄凉。(古道西风表现荒凉凄冷)(由马瘦可以联想到人瘦)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在萧萧秋风中传来寒鸦的声声哀鸣,太阳已经落山了,昏鸦还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着,有家难归!长途跋涉、极度疲惫的他,眼前突然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炊烟缕缕的农家小院,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面对昏鸦归巢,小桥人家,孤独的旅人愈加孤独,思乡之情也愈加强烈。多么希望前面就是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却远离亲人,浪迹天涯,漂泊在荒远的他乡,难怪悲痛欲断肠。

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思考:“夕阳西下”一句有什么作用?

点明时间;

烘托游子异乡奔波的凄凉《天净沙秋思》赏析

五、整体把握诗意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的溪水边住着几户人家的房子,在荒凉的古道上,萧瑟的秋风中,走着一匹瘦马。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六、合作探究

1、这首小令哪几句是写景的?哪几句是抒情的?

2、写景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抒情的语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情?

3、第二句写景与一、三句写景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前三句写景与后两句抒情是什么关系?

七、这首散曲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1、言简意丰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九种事物: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

2、多方映衬动静结合: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环境的幽静;景物烘托;写“西风”与“古道”,烘托出道路苍凉;

3、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八、拓展延伸:

思乡思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让我们一起回忆学过的关于思乡思亲的诗句,并一起走进古往今来那些让世人刻骨铭心的思乡思亲的离愁别绪之中„„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九、课堂小结:

天净沙 秋思 篇13

一天又将尽,逐渐变红变大的太阳已近乎与大漠遥远的地平线融为一体。抬头望去,沙漠的天空还是和八年前我从故乡佛山来到这里时一样,没有一丝云彩,蓝得彻底。向远处望去,那么缥缈;通过尚未散去的热浪射入眼帘的斜阳,那么遥远,那么虚幻……“啊――啊――”一只只归巢的寒鸦以深蓝的天空为背景画出一道道深黑的曲线,落在远处一棵和沙漠的颜色近乎融为一体的老树上。

啊,那棵老树看着眼熟,是在什么地方见过吧,只是一时有些记不起来了。近了,近了。哦,八年前,我们就是以这样一棵老树为地标进入塔里木盆地的。细细看来,八年了,这棵树早已被风沙磨断枝头,在凛冽的西风中显得更加苍老了。看,树上的那根枯藤――八年前,它的几片小得可怜的绿叶还在风中摇曳、欢笑;现在,风沙已经它连根拔起,即便它的躯干依然坚强地附着着那棵奄奄一息的老树。

太阳又往下落去了一些,给北边连绵起伏的天山山脉印上了一道由西向东、由亮渐暗的紫金镶边。天就快黑了,一天的劳顿也应就此休整。我不再前行,下了马,靠着这棵老树坐了下来。

抚摸着老树粗糙的表皮,我取出多年来一直随身携带的那张用羊皮纸画的地图。借着夕阳的余晖,我仿佛看到地图上洒满汗水和风尘。八年来,为了把西域这片神秘未知的区域详细呈现在地图上,洒下了我多少同伴的血汗!现在看着它,我可以知道我所处的地方还有两千里就可以到河西走廊了。同样,还有一千多里,我就可以回到我的中原故乡了,可是我不能回啊,因为我的肩上还担负着那么多同伴没有完成的使命――继续完成这张地图。

夕阳西沉,墨蓝的天幕上洒满星辰。借着星光,我看到了我们当初一起借宿、取暖的村庄。小木屋里的灯光透过窗户纸射出来,依然让人觉得那样温馨,那样宁静。还依稀记得,当年在那里休整时,村头的青石古路上每天都有叮叮当当的驼队经过,带走我们无尽的乡愁,将这石板打磨得光洁平滑。而今,却只有我一人行走在这条冷清的石路上。陪伴我的只有这匹如影随形的骨瘦老马,还有那古老的河床两岸那些尚未风化完全的怪石,它们还依稀保留着远古洪水冲刷的痕迹。不远处,河床上那早已残了大半的木桥,却勾起了我对家乡小桥流水的无尽思念……

《天净沙?秋思》扩写 篇14

远处的小村庄里,炊烟袅袅。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从村边流过。一座小桥横跨在小溪上。桥边还停着一条小船,几条小鱼围着船桨绕了一圈又一圈,尽情地玩耍。村子里经常看见小孩子在打闹嬉戏。

破败的道路,西风吹起,尘土飞扬。非常瘦的马发出一声哀叫,似乎想起了一些事情。

上一篇:祝父亲身体健康的句子下一篇:物流公司客服的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