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会实践记录表

2024-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生社会实践记录表(共8篇)

学生社会实践记录表 篇1

档案走进我们的生活,有的时候她会带着一个非常严峻的面具。面具有好多种,有的会非常亲切,就像福娃一样,我们看到她就想笑,而有一些面具则过于严肃,档案,就是给我们这样一种感觉。所以,我就以历史记录下的社会与生活这个切入点,来跟大家谈一谈有关于我们社会生活当中,关于历史演进发展当中,大量的历史记录,特别是包含着档案这一内容的文本甚至是实物的传承,在我们社会和生活中的一些折射。

一、什么是历史记录

其实历史记录这个词的内涵特别宽泛。举个例子,我们用电脑会定期的清除历史记录,它是我们浏览过程中留下的缓存文件,大量的缓存文件占用了电脑的内存使之速度变慢,于是善于清理和打点电脑的人总是会定期的清理一下历史记录。那么作为人类文明的历史记录,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她就像电脑的缓存文件一样,一定会留下一些刻度或者一些印记,这些东西对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来说,会起到难以想象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定义历史记录的时候,用一个相对带有描绘型的概念来解读:历史记录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各种形式保留下来的镌刻着历史前行脚步的印记与符号。她会以各种形式出现,可能是一幅画、可能是一个叶片、可能是一个器皿、也可能是生活当中的一个图片……这些文件当中镌刻着历史前行的脚步和印记,这个就是历史记录。

我们电脑的缓存记录是要清除的,否则电脑会运行得很慢,但是有一些历史记录大家一定要把她保存下来。我们今天的中国社会一直存有一个观念———废旧立新,扒掉旧的建立新的。中国科学院刚刚扒掉了一个本不该扒掉的大楼,叫第一科技大楼。当大楼主体被扒掉四分之三,只留下一些残垣断壁的时候,突然停工,人们做了一个妥协的决定,把这面墙作为一个纪念墙镶嵌在新大楼的基址之上。山东有个火车站,原来是德国人修的,很漂亮,是一个非常好的带有历史存留感的车站,为了发展,也是扒掉建了新的。后来人们在追寻她的时候发现,原来的这个车站太具有历史记忆价值了,于是曾经有人动议,要花几亿重新复制她,而我们都知道,无论怎样复制她都不是原来的那个东西了。这就是今天中国人在功利主义作用下犯的错误,如果有一个超前的意识,有着对历史记录的珍藏感、保护感的话,何苦去做这样一件事呢?进入21世纪,中国人以博学、科学、文明著称,可是在社会生活中,历史记录却被随处的破坏着,只能说很多人对于历史没有珍藏感,这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历史记录记载着我们每一个时代前行的脚步,我们通过她才能够找到昨天,找到人类的记忆。

那么,作为历史记录,她究竟有些什么东西呢?

(一)远古岩壁

在没有纸张没有文字的时候,先民以我们所想象不到的形式记录了他们当时的生活。在甘肃陇山的岩壁上有这样一幅岩画,画上刻着一种动物,先民出于什么原因把它刻在岩壁上,我们不知道,但一定是他觉得这个东西保存下来特别有意义。我们今天几乎看不出刻的是什么动物,像马又像狼,但无论是什么,它是这个时期先民经常看到的、值得他镌刻在岩壁上的。如果说它有着一种写实还带有着一种朦胧,那么接下来给大家介绍的这幅图画则清晰多了。在新疆且末的岩壁上,有一幅刻画我国西部地区先民狩猎场景的岩画。在新疆戈壁、草原、雪山环境里,在游牧生活之前,先民曾过着一段以狩猎为主的生活。这幅画里,可以看到一个人手里拿着一个三角形的东西,是先民早期狩猎用的工具———弓箭,另一个人手里也拿着弓箭,这个弓箭比前一个人手里的弓箭大一些,在模模糊糊之间还能看到一个人,他拿着弓箭做向后倒退的姿势。这三个人的弓箭都不一样,可见这个时候的弓箭已经呈现出了多样性。我们还能看到周围有好多的动物在奔跑,有一个动物被射中了,后腿已经跪在了地上挣扎,我们能感觉到动物在人们射箭时的那种惊恐。所以,这幅画在缺少文字记载的情况下刻画了先民的生活状态,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历史记录。我还看到过一幅岩画,里面都是马,这个地方在内蒙古阴山,大家会想到南北朝时的《敕勒川》对阴山的描写,所以,马是在草原地区人民经常能够见到的、依傍人们生活的一个物种,它成为这个时期人们留存的历史记录的主角,人们把它绘在了岩壁上。虽然先民没有我们今天的绘画技巧和透视能力,但是这种写实的岩画足以让我们看到那个时期人们的生活,我们要感谢当时人们的这份初衷,所以我们说这是一份难以想象的历史记录。

(二)甲骨青铜

除了岩画,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河南殷墟考古发现的刻在龟壳上的文字,出现在商的时候,这些文字除了刻在龟壳上,还刻在牛的肩胛骨上,因为牛的肩胛骨也是平的。我们对甲骨文逐一的梳理并且逐渐的识读,发现甲骨文记载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占卜祭天的。因为在古代,先民们面对苍茫的天地,面对大自然超然的主宰,面对人世间、自然界一些偶然的变化,没有办法解释和把握,他们把自然界的种种现象归咎于上天的一种冥冥之中的指引,所以人们用占卜的方式,达到跟天与地的沟通。大量的占卜出现,祭天要占卜,打仗要占卜,结婚要占卜,做什么事情都要占卜,这个卜的东西就留在了龟壳上。除了甲骨,我猜测先民也会把记载留在其他一些物体上。比如说古埃及人就把她的文字记载在尼罗河岸常见的一种宽宽的草叶上,我们把它叫做沙叶。再比如中亚,中亚地区是沙漠、草原,适于养羊,所以人们把重要的东西记在羊皮上。再比如说在古巴比伦地区,人们把文字记在泥板上,在泥板没有干的时候用木棍写上文字,像楔子一样,所以叫楔形文字。所以,我坚信,在我们的先民生存的时代,也会有把文字记在树叶上草叶上的可能,只不过这些不便于保存,后人见不到了而已,只留下了甲骨文。

除了甲骨,还有什么东西成为记忆的载体呢?中国从夏末就有了青铜器,到了商周的时候,青铜器成为中国科技文化中最大的典范,也成为一些重大事件记载的载体,我们称之为金文。青铜器中有一种鼎,就是一个大锅,用来煮肉祭天的,其上刻有图案或文字。历史上堪称传奇的,是现存于台北故宫的毛公鼎。毛公鼎是西周后期宣王时候的一个器皿,这个鼎线条清晰温婉,硕大精美,最为珍贵的是在其内缘刻有四百多个文字,细数一共三十二行四百九十七个字,记载的是毛公对宣王政治上的颂扬和进言。这是整个金文当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所以毛公鼎几乎成为今天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它从出土到存于台北,都带有着我们国家民族和文化历史太多的印记。西周灭亡之后,毛公鼎就在世界上消失了,它的再次问世非常偶然。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在陕西的岐山县,有个董氏聚居的村子,一个农民在挖地窖的时候挖到了它。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当时一个叫苏亿年的文物商人的关注,苏用三百两银子买下了这个鼎,但是当他要运走的时候,被村里另一农民拦下,告诉他这个鼎不能走出董姓村子。苏心有不甘,到岐山县贿赂了当时的县官,于是县官以劫掠文物和私藏文物的罪名将董姓农民打入大狱,苏运走毛公鼎。大约咸丰二年(1852年),当时的金石学家陈介祺以一千两银子从文物商人手中买走毛公鼎,陈一直视其为珍宝,但是不久由于家道中衰,陈将鼎做了抵押。1902年,两江总督端方用重金买走毛公鼎,但是端方在辛亥革命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时死了,端家家道中衰,民国年间又把毛公鼎抵押给银行。之后收藏家叶恭绰买回,几经辗转,在1946年交给了国民政府。一个毛公鼎,它的辗转反侧记录着一个世纪中国社会的动荡,尤其在抗日战争的时候,叶家为了能在日本人搜集珍宝的时候把它保留下来,不惜做了一个假毛公鼎。所以一个毛公鼎不仅记载着西周时期社会政治的一个状态,也记载着她出土以后中国社会一个世纪的沧桑动荡。

(三)绵帛纸张

走过了甲骨走过了金文,中国的历史记录还会镌刻在什么地方?在纸张没有出现之前,人们还把它记录在竹板上、木板上,于是有了竹简和木简。还有一种比较昂贵的介质叫娟帛,这是有钱人家才会用的。考古中发现的最为珍贵的帛书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的帛书老子,在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夫妇的墓中,它记载的是老子的《道德经》,它和后期各种版本的《道德经》形成对照,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材料。

当有了纸张之后,人们经常看到的历史记录就是纸质文本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着一个小册子,它记载的内容是光绪20年的正月,过春节的时候,宫中演戏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在乾清宫演戏的有个叫四喜班的戏班,演的戏有蟠桃会、娘子军,一个月的戏本都在这里,你会发现宫中的生活原来是这样的,那个时候的人无法出宫,只能把戏班请到宫中,这就是那个时候的生活场景。

(四)磁性介质材料

历史走到近世,人们走出了纸质文本,走到了一个以磁性作为媒质的时代,人们留下了照片,甚至留下了影像。在一张记录老哈尔滨历史的照片中,可以看到中东铁路桥,旁边是松花江,大家在冰面上打冰球,打冰球的人都很高大,很多是俄国人,因为那个时期俄国人在哈尔滨生活的比较多,这又镌刻了一个时代。我们今天南岗松雷旁边的那个转盘道处,在中东铁路时期,曾经有一座东省特别行政区时期最大的东正教堂,叫圣·尼古拉教堂,它是一比一复制当时远东最大的一座教堂,这个教堂无论从建筑的层次上还是从建筑的图案上讲都极其华美,但是文革的时候,年轻的红卫兵战士在一天之间把它全部扒毁了。所以这又是我们的一个历史记录,它记载了一个时代的特征,就是在中东铁路时期曾经有大量的俄国人在哈尔滨生活,并且留下了很多的俄式建筑,这些建筑成为今天中国人的一部分记忆。

所以,历史记录可能会刻在远古岩壁上,可能会刻在甲骨青铜上,可能留在绵帛纸张上,到了近世以后他留在了磁性介质上,我们可以沿着这个脉络探寻历史发展的轨迹。

二、历史记录与社会、生活———以档案为中心

历史记录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如此密切,但它时常又给我们一种比较遥远的感觉,所以结合国际档案日这一主题,我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历史记录当中档案的部分,它与我们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首先,我说一下什么是档案,档案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当中保存下来的,原始性书面符号记录。其之所以被称作档案,原因是它是一手的,也就是原始的。我们今天可以看二十四史,看曾国藩全集,看资治通鉴,它的文字或许跟当初作者写作的时候一模一样,但是它只能叫文献,不能叫档案,因为它不是最原始的那个本,只有最原始的那个本才能叫档案。记录的原始性非常重要,我们做历史研究会查很多的材料,我的一个研究生曾写了一篇论文《公共空间下哈尔滨的剧院与戏社》,研究这个除了要有理论性的东西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查找实实在在的史实材料作为支撑。这个学生在档案馆查找了当时的一些报纸以及戏院影院留下的各种资料,考证每一个电影院从什么时间兴起,具体地点在哪,由谁来管理,这些详细的信息档案之中都有记载。我记得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一个慈禧去世时黑龙江接到的一个工作通知,是当时朝廷颁发的最原本的那个材料。这个档案是折起来的,当我们把她打开的时候发现里面已经有了很多的残缺,通知里告诉大家如何吊唁,穿什么样的衣服,朝服外边要罩上什么东西,什么时间要举行怎样的仪式。看到这个东西的时候我突然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因为这个通知它承载着一百多年前的历史,它具有着一种非常特定的价值感,这种价值感就是原始性。

(一)档案记录着一个时期的政治状态

档案的原始性折射出一个时期的社会政治生活。我们在历史研究时发现一张大明皇帝所写的上谕,这个上谕右边是汉文,左边是一种少数民族的文字———蒙文,当时这个上谕是给蒙古族以及蒙古周边所下的,这种文字的安排就反应出了这样一个历史,即在元朝灭亡之后,大量的蒙古人退到了大漠以北,留在今天内蒙地区的蒙古人以及远在边疆的一些蒙古人,依然依附于明朝政府,因此这个时期汉蒙的政治文化发生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是一个时代的烙印。我们还看到过一张咸丰六年农历四月二十一号皇帝发布的上谕,这个上谕记载了通过当年四月份策试被点中的录取人名单,一共是216名。有多少人报考呢,有一个学者做了研究,整个清朝,进士考试三年举行一次,每一次能到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都在九千人左右。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咸丰六年通过两轮考试之后被录取的人一共是216名,可见当时科举考试的难度。细细研读我们还从这一纸诏书中得知,名单排序按等级划分,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只有三个人,状元、榜眼和探花,咸丰六年点中的状元叫马元瑞;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大约有三四十人;接下来第三甲叫赐同进士出身,即相当于进士出身,这个等级人数比较多,也就没有那么荣耀了,所以从中能看出等级划分来。从这样一个诏书中,我们感受到中国那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状况,所以档案所记载的内容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个折射。

年龄大一点的人都会对这样一些照片特别熟悉,六七十年代的夫妻合影。照片上夫妻两个人,女士打扮会非常中性,毫无美感的一个短发,穿着和丈夫几乎一样的衣服,有些照片里的夫妻分得很远,中间几乎能走过去一个人,一种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的感觉,所有这些都折射着一个时代,就是文革时期人们中规中矩失去个性的时代。沿着这个线索我们还能看到一些这样的照片,它是文革时期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反映。就是当时的女孩子在照相的时候,都背着枪,一个非常温婉的女孩要把自己强化为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女战士,这是一个非常动荡的历史时代的特征。那个时期还有一些照片,是演员们穿着各种各样国家的衣服演出的情况,那个时候我们的口号是一定要解放三分之二受苦人,亚非拉人民大团结,所以宣传演出的时候演员们一定要穿上这样的衣服,以表达一种世界各民族联合起来的理念,场面热情友好,但大家依然背着枪。在演出的背景上会有硕大的毛主席画像,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那时候还有万人大合唱,在体育场,各小学中学聚集在一起,万人合唱现代京剧样板戏,大家开口都是要同声的,那个时候的狂热也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我还看到过一张照片,在一个非常简易的篮球场,摆放着大字标语,“打倒中国的赫鲁晓夫”,这一定是文革时期有所指的一个人。从一些照片里我们还可以看到,工人们都不做事了,纺纱女工都在那里写大字报,细看能看清是打倒邓小平的,是在七十年代初期,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时候。那个时候,好多地方都会有这样的展板,甚至在墙上,人们就一层一层的糊上大字报,这种巨大的压力刺激着每一个人。所以说这是我们在档案中能够看到的一个时代,这是中国最狂热的一个时代,是一个政治发烧的时代,也是中国人永远忘不了的十年。

(二)档案记录着一个时期的社会状态

档案也记录着一个时期的社会状态,只要我们留意,就会在一些文本或声像档案中找到一个时期的社会状态。比如在一些老哈尔滨的照片中,中央大街道路旁的电线杆是木质的,街边的楼房是非常典型的外国建筑,街上会有马车,车夫很悠闲的等人,应该是在洋行门口等他的主人,街上几乎没有中国人的影子,那是哈尔滨在中东铁路时期社会状态的一个显现。

大家都知道,霁虹桥承载着道里道外南岗的交通压力,它现在已经很难负载了,市委市政府让大家提供缓解霁虹桥巨大压力的方案,假如一届政府不理性的话,按照中国人的惯性,就可能把它扒掉了,如果是这样,一个时代的记忆就没有了。今天的霁虹桥,一辆车接着一辆车,可是早期照片中的霁虹桥,看起来很疏阔,因为能走向道里的,穷人是去不了的,都是有钱人,从中东铁路火车站那边过去。这里会有极少的轿车开过,有马车,有自行车,有穿着裙子的俄国人,这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这个时代对于哈尔滨来说,充斥着被殖民的记忆。

(三)档案呈现重大历史事件

很多档案还承载着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比如有很多照片记载了哈尔滨1932年发洪水的情况。松花江的大水从江堤直接漫上今天的道里道外,在街道上漫灌着,我们能看到中国大街,也就是今天的中央大街最真实的情景,就像意大利的威尼斯一样。大街的水上有船,很多外国人坐在船上沿着大街滑行。在一幅照片里,摄影者很有心地留下了一行字“置身马迭尔,疑为威尼斯”,这就呈现了当时的具体地点,是在马迭尔门前,一边有一些洋行,一边是教育书店,有人要进马迭尔,有人要下船,旁边有人在接,真的跟威尼斯的码头一样。从照片的这番场景,人们仿佛看到了32年大水中的哈尔滨,我们说这是档案记载了重大历史事件。

(四)档案反映着社会个体的生活状态

档案还记载着社会每一个个体的生活状态。我在网上找到了一张姐弟两个人不同时期在松花江防洪纪念塔边的合影,很有代表性,许多老哈尔滨人都会有这样的照片。姐弟俩小的时候,照片是黑白的,十几年后,照片是彩色的了,从照片的直观效果里我们能感受到生活的变化。大家都会记得2014年的一首歌《时间都去哪了》,一个爸爸特别有心,一直拍摄了她和女儿的照片。女儿从小孩子长成大人,父亲从勃勃英姿的青年到成熟沉稳的中年,女儿长大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而父亲已经有了衰老的痕迹,这些照片记载了一家人生命的弧线。这个弧线,就是我们个体在社会发展变化中的一种生活状态。人们都会对以前的生活有所回忆,但是如果那一刻没有留下有心的东西,就只能靠着大脑的记忆了,所以很多人在和我交流的时候会说,我不怕老不怕死,就怕得一种病老年痴呆,我会忘掉我人生中那些美好的东西。这个真的是最可怕的,因为那些记忆的留存是我们今天生活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很多年龄稍长的阿姨叔叔会有这样一份经历,日常支出的记账。在青岛就有这样一位阿姨,80多岁了,她女儿找到了她大约持续了十多年的一个买菜的记录。因为家里的经济比较拮据,她要计算着花钱,她每一天买了什么菜,菜价是多少,买了多少,她都记了下来。这个记载是非常珍贵的,因为只要形成了连续记载,五年前韭菜的价钱和五年后韭菜的价钱,十年前家里一顿饭吃多少菜,十年后是多少,通过这份记录的对比就能看出一个家庭的变化,而这种家庭的变化折射着一个社会的变化。现在有很多家长,从孩子出世时的小脚印开始逐渐的记录,最后形成一个孩子成长过程的声像资料集,留给孩子一个特别好的成长记忆。还有一些妈妈,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开始记日记,一天一天记载孩子的变化,记载童年的顽皮,青春期的冲突,等到孩子成年的时候,结婚的时候,交给孩子,这也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记忆。这都是一些有心人,而这些记录就是档案,它折射着一个时代我们个体的生存状况。

三、档案的历史价值

(一)价值特点

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总感觉档案离我们特别远,查档案的时候会觉得程序太繁琐了。比如说查档的时候需要出具单位介绍信,介绍信就是一个历史性的东西,现在很多单位都没有了。档案馆为什么要介绍信才能查档呢,因为档案太珍贵了,一旦损毁灭失就不可能复原了,作为保存者是尤其担心这一点的。如果证明查档者是一个单位派来的,有这个单位作为保障的话,对档案的保护会更有利。档案如此珍贵,那么作为它的价值特点到底是什么呢?

1. 档案是关于人类活动的书面符号记录性经验,而不是普通的行为经验。

档案是一种符号的记录,并且这个符号的记录具有官方性,具有着对一个时代的书写性,它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行为。我2006年在中央电视台做百家讲坛《慈禧》的时候,因为有关慈禧的历史记载太少了,她不像皇帝会有很多的上谕、实录的东西记载着,皇后、皇太后的一些情况一般是不记载在档案里的,但是要讲她就要讲出她的真实,讲出她那个时代的东西,所以我就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了很长时间的资料。当时看到的第一个让我震撼的东西是一本医疗档案。慈禧在入宫不久得了非常严重的妇科疾病,太医给她调治了大约半年的时间,太医每一次诊治和开的药方就留在了一个医药档案里。在那个时候,没有今天的打印复印技术,太医手写的医药档案就这一本,从慈禧一开始生病的症状、用药的调制到她怀孕生子整个过程,你能感受到一个时代。所以这个价值不是一个私人档案所能保留的东西,这是一种不普通的政治行为。

很多人都看过《甄传》,这部清宫戏里有好多历史的演绎,其中有一个历史场景,雍正选秀。在那一场戏里,参加选秀的孩子们站在广场上,我们看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场景,女孩子们穿着极其漂亮的衣服,这个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大家到百度查一下选秀的照片就知道了,到了光绪年间,选秀的孩子都穿得非常质朴,没有那些艳丽的丝绸。而且那个时候能够进入选秀的女孩儿的年龄也不是电视剧里所说的年龄,实际年龄非常的小,从13岁到17岁。能够入选到选秀的都必须是旗人,当时的旗人有满族八旗、蒙古八旗和汉人八旗,有八旗资格的13到17岁的孩子都要来参加选秀,所以当时要知道女孩子的身份是看她们手里拿的排单,电视剧里说旁边一个太监来介绍某某是谁家的孩子,这也是不符合事实的。孩子们手里拿的排单上写着她的家世,是用红纸写的,第一行写着她的姓氏,然后是祖父父亲外祖父等等叫什么名字做什么官,现在家住哪儿。这个单具有唯一性,孩子们手里拿着它,如果被皇帝选中了单子就扣下来放在盘子里被太监端走,叫翻牌,女孩子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候着,然后进行第二次选,如果再次选中,就会给她一个信物,她就可以留在宫中了。当时慈禧的那张排单上写的是辟才胡同,镶蓝旗,但是这张排单的原件我们没有见到。

还有一张照片我没有找到,是慈禧手写的一个上谕,一个台湾学者找到了,我看到了那张照片。慈禧为什么能写这个上谕,还得从她的家世说起。慈禧的父亲是当时吏部的一个笔帖式,当时在清朝做官的,无论是满人还是汉人,都必须精通三种语言。一个是通行文字汉语,一个是被当时视之为国语的满语,还有一个是蒙语,慈禧的父亲作为笔贴士,这三种语言都精通。由于父亲的影响,慈禧从小就识得一点汉字,所以他能够给咸丰帝读汉族知识分子的奏折,这就是当时她和其他人相比所具有的一技之长。大约在同治四年,恭亲王奕的力量逐渐壮大,这让慈禧感觉到非常忧心,所以她采取了一个重大的政治举措。一个晚上,慈禧以她儿子的口气写了一个上谕,列举了所谓恭亲王奕的种种劣端,然后藉此将恭亲王免职。这个上谕二百多字中有二十多个错别字,汉字歪歪扭扭。我很遗憾没有找到这张照片,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档案的唯一性,这就是档案珍贵的地方,也是档案局为什么用那样一种非常约束性的方式来管理档案的原因。

2. 档案是具有原始记录性质的经验,是基于某种客观事实、由人类实践活动转化而来的历史经验。

档案是没有被各种各样的臆想篡改的客观存在,所以档案的价值特点还体现为它的客观性。我在前面介绍了很多图片,这些图片可能只是个人的一种收藏,但是它的一些细节却不经意间记录下了社会事物的客观变化。比如说姐弟俩在防洪纪念塔下的照片,我们看到在姐弟俩小时候的这张照片里,防洪纪念塔周边是平整的,而后来姐弟俩的照片里,防洪纪念塔旁边就有了一个水池,那是1998年修的,这张照片在记录姐弟俩成长的同时就记录了一个社会发展的客观变化。所以,档案很多时候都保留着这样一种客观性,而这样一种客观性为我们的查询求证提供了依据。

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给我提供了一份材料,在道里区有一个纪检委的干部,退休以后发现他的退休工资里应该加上一个市劳模的补助,因为在八九十年代,道里区纪检委曾经获得过一个哈尔滨市的优秀集体称号,他是其中的一员,如果加上市劳模这样一个荣誉的话,他每年的工资应该多6000块。但是因为这个奖不是颁发给个人的,他手里没有这个东西,于是他开始查找,到哈尔滨市档案馆查找那一年的颁奖文件,经过很长时间的查找,终于找到了当年道里区纪检委获得市先进的通知,带红头印章的文件,通过这个找回了他应得的待遇。我们说这个通知当时只是作为一个工作档案保留下来,但是它的客观性的印证为我们今天的查证提供了依据。

我的一个研究生在做哈尔滨公共空间历史研究的时候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三四十年代哈尔滨的电影院都是俄国人设立的,上映的绝大多数都是外国电影;而当时的戏院,所去的观众大多数是中国人,上演的剧目绝大多数是京剧、二人转、豫剧。我说为什么没有越剧,追寻原因,三四十年代在哈尔滨生活的人,绝大多数是闯关东过来的,闯关东的人大多是山东人、河南人、河北人或者是山西人,他们一定会听自己的地方戏,没有人听越剧,所以剧院也不会上映,这就是一个时代。但是要得出这个结论,不能靠判断,要找两方面的印证,一个是当时哈尔滨的外来人口来源,另一个是当时各个戏院上演的曲目记录。我们说这些剧目单就是档案的客观性的一种保存,它使得我们今天的人能够对那个时代做一个非常客观的了解,档案的价值在这里彰显的特别充分。

3. 档案是一种经过人们选择而具有先天价值优越性的经验记录。

档案是经过选择而留存下来的,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进入档案。比如说一个研究生入学,根据规定,他的入学考试试卷、成绩单、平时交的作业等等一系列内容都要存档,时限五年,五年之后就可以处理了,否则没有地方保存。但是有些东西会永久的留下,比如入学时登记的电子文本或纸质文本,所以很多档案是经过筛选的。档案馆的工作人员还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份材料,有一个哈药集团下边药店的女职工,她在涨工资的时候发现单位给她少记了工龄,她要补回工龄就要找到她参加工作之初的证明材料,她就到档案馆查找这个单位当年的档案,但是没有查到自己工作的信息。她当时很沮丧,这个时候档案馆的同志就问她什么时候结的婚,是否结婚当时已经在这个药店上班,她说就是结婚当年在药店开始上班的,档案馆的人说那我给你查婚姻档案。因为当时结婚登记不只是拿着户口本和身份证,当时是要单位开介绍信的,于是在她的结婚档案中就查找到了1992年这个药店给她开的介绍信,一下子客观地印证了她自己主张的工作时间,帮助她找回了三年的工龄。无论这三年是长还是短,我都觉得这样的经过选择留存下来的档案的珍贵。

(二)价值

1. 凭据作用———作为事实证据的经验

前面讲述了档案的价值特点,那么档案到底有什么价值。比如我们调转工作,档案都要封存调走,不能经个人手,不能私自改动,一切都有记载,所以我们说档案具有凭据价值。现在全省全国都在做事业单位职工的档案核查,我们学校整整核定了半年,把有些人年龄的谬误、毕业证书等的缺失,都做了订正和补充,这种大规模的档案整理,就是为了避免在我们人生过程中,由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失误给个人带来的损害,也杜绝由于主观原因对自己档案的篡改。在这次档案核查当中,高的查到了副部级领导,低的查到了一般科员,档案造假特别多,通过核查都改正过来,因为档案一旦造假它就失去了凭据作用。

大家都知道,在今天的道外有个中华巴洛克商业街,这个街上有个六和顺回民馆,这个饭店的牌匾上写着哈尔滨老字号。谁能有老字号呢,就是共和国建国前就存在的老店。这里面就有一个故事,在中华巴洛克商业街建成的时候,这个店的主人想挂老字号招牌的时候,哈尔滨市商业局不允许,因为店主自己一些重要材料丢失,无法证明他家是共和国成立前就设立的商铺。后来他到市档案馆查找当年的商业档案,在哈尔滨二三十年代工商登记名录里找到了他外祖父所开店铺的记载,当时的店铺叫李家酱汁馆,由这个线索演变成后来的六和顺回民馆,所以他们家责无旁贷也无可置疑的拥有了老字号。这样的一个传奇靠的是什么,是档案的凭据作用。

2. 参考作用———作为知识和案例的经验

档案还有参考作用,它可以作为一种知识和案例的经验的识别。有很多档案直接以内容呈现具体事件,比如前文所说的工商登记记录记载了李家酱汁馆,有具体时间地点开设人。但是有一些档案,只能在某些细节上为我们提供一些参考或者说旁证,比如说老照片中哈尔滨市街头的电线杆,这个电线杆的变化就是一种参考,这些电线杆证明当时的哈尔滨有电力业了,因为有了公共用电,哈尔滨非常繁华,是当时的国际大都市。再比如关于1932年大水的照片,在照片的中央大街上,我们没有看到中国人,我在百度上翻阅了能够看到的所有的1932年大水的照片,在那里都没有看到中国人。为什么没有中国人的身影,或许拍照的都是俄国人,他在照相的时候有所选择,但是如果当时满大街都是中国人的话,他还有选择吗,所以这种现象间接给了我们一个证明,当时能去中央大街的洋行、商店的都是外国人,这是一个以俄国人为主体占据的商业街道。

3. 情感作用———作为感觉对象的经验

档案还会给我们一种情感作用。也许有人会说,档案又不是电影,怎么给人一种情感作用?如果查过档案就会知道,看到档案,那种时代凝缩在一个瞬间的时代感,会使人无法从震撼中摆脱出来。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外侨的后代,她的曾外祖母曾经在哈尔滨生活过,中文译名玛丽耶尔·玛利亚,听名字是俄国人。在2014年的时候,这个人就想查一下自己是否具有这样一个外国血统,因为她的长相很具有外国人的一些基因传承,但是由于户口等方方面面的一些变化,她的出身已经无从查考了,只是听着外祖母和母亲的讲述他们家肯定有这样的血统,所以这位女士就开始查找一些资料。外国人的名字在没有翻译过来的时候是很好查的,但是音译过来之后查找起来就比较困难。这位女士在市档案馆查外侨档案查了整整一天,终于查到了关于她曾外祖母的信息。可想而知,在她看到她曾外祖母名字的时候,甚至见到她曾外祖母的签字的时候,她会是一种什么感觉,那就是一种时空穿越的感觉,一下子回到了一个世纪以前,那种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这就是档案给我们的情感作用。

光辉的记录 实践的指南 篇2

收藏是他们的业余爱好。多年来他们坚持以专题收藏为主,收藏了有关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传记、字画、邮品、票证等藏品两万多件(册)。这里展出的是他们的部分藏品,其中不乏历史珍品。展示这些珍贵的藏品,既表达了他们对人民领袖无限崇敬的真情挚爱,也表现了他们对事业的向往和追求。

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这一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经中央批准编辑出版的多版本的《毛泽东选集》和毛泽东文选、文集中。

《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出版工作,主要分为建国前、后两大阶段。我多年来坚持《毛泽东选集》版本的收藏,尤其专心收集建国前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目前已基本收齐,特别是有代表性的版本。现就这些代表性版本的出版情况及特点,向读者做些介绍。

由邓拓任社长兼总编辑的晋察冀日报社1944年5月编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是中共历史上最早编辑出版的比较系统的《毛泽东选集》。这部选集编入毛泽东著作29篇,约46万字,主要是毛泽东自抗战以来到1944年6月间的著作。开卷篇为1940年1月的《新民主主义论》,终卷篇是1942年5月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其中两篇名著《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作为附录收入。这部《毛选》所收著作,按内容分为5卷。第1卷带有总论性质,第2卷至第5卷是毛泽东从各个方面阐述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主张的著作。其中第2卷侧重毛泽东政治学说,第3卷侧重毛泽东军事学说,第4卷侧重毛泽东经济学说,第5卷侧重毛泽东建党学说和有关思想文化工作、思想方法方面的论述。这部《毛选》印有精装、平装两种,精装一册合订,平装分为5册装订,各印2000部。1944年9月出版发行后,几天内销售一空;1945年再版发行,也很快售罄。1947年又再次增订重印,增订工作仍由邓拓负责完成,杨献珍、萧三、丁玲、姚依林等参加了校勘工作。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大”,郑重地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1945年春,苏中区党委做出了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的决定。很快由时任苏中区党委宣传部部长的俞铭璜策划和主编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于1945年7月以苏中出版社名义正式出版发行。这卷《毛选》在卷首有一篇长达22000字的以言论辑录形式编的《论毛泽东思想》,作为代序。此代序共辑录了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和国际友人曼努意斯基(前苏联)、冈野进(日本)等18人对毛泽东思想的有关论述。第一卷正文编入毛泽东1937年至1939年期间的著作,其中《五四运动》等5篇是晋察冀日报社《毛选》中所没有的。苏中版《毛选》原计划出四卷,出版第一卷后因抗战即将胜利,时局发生很大变化,出版社人员有新调整,且后面各卷编选工作尚未就绪,因而只出了一卷后就停下来了,未继续出版。但这卷在芦苇荡附近印刷出版的《毛选》以其独有的风格和特点,在《毛选》出版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一页。这卷《毛选》,1946年7月胶东新华书店曾进行了重印。

抗战胜利以后,面对新的斗争形势和广大干部系统学习毛泽东著作的需要,晋察冀中央局对已出版的第一部《毛选》又进行了增订再版。作者收藏的由晋察冀中央局出版的《毛选》,还盖有当时毛泽东秘书田家英的印章,十分珍贵。

这部《毛选》有精装、平装两种,各印2000部。内容扩充为6卷,除原有29篇文章全部收入外,又增加了1944年6月以后至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前,毛泽东新发表的《论联合政府》等6篇著作,同时收录了毛泽东所写的《兴国调查》等3篇农村调查。共计38篇,约60万字,由新华书店晋察冀分店发行。这部选集出版以后,1947年12月,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又编辑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续编本,新收录了毛泽东著作5篇,使篇目达到了43篇,约70万字。平装分6册装订,共印1000部。这本续编本印出后,由于林彪不同意在毛泽东给他的信中(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公布他的姓名,因而这部续编本并没有公开发行。

1948年5月,中共中央东北局以东北书店的名义,在晋察冀中央局6卷续编本的基础上,又编印了一部《毛选》合订本。东北版的《毛选》共收入毛泽东1927年3月至1947年12月期间的著作50篇,分6卷,一册精装,约84万字。精装合订本初版共印制2万部。

这部《毛选》,是由当时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长的凯丰主持编辑,并经中共中央批准出版的。我收藏有这部《毛选》的两个版本的精装本。选集均为布面精装,封面颜色一套为红色,另一套封面为兰色。书的扉页上首次印上了“在毛泽东旗帜下前进”的红色字样。

由于时局的发展变化和出版印刷条件的改善,东北版的《毛选》是建国前装帧最好、发行量也最大的一部《毛选》。

在东北书店出版的《毛泽东选集》6卷合订本的时候,晋冀鲁豫中央局也出版了一部别具一格的《毛泽东选集》。我收藏的这部《毛选》同样也有两套,均为布面精装,一套封面为红色,另一套封面为蓝色,分上、下两册,16开本。选集共收入文章61篇,其中正文44篇,附录17篇,全书约95万字。这部《毛选》采用按时间顺序和党史分期的编排方法,全书按历史时期分为“大革命时期”、“内战时期”、“抗战以来”三段。各个时期收入的文章数为大革命时期1篇,内战时期14篇,抗战以来46篇。这部选集中有7篇正文和9篇附录,系首次编入《毛泽东选集》。

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会议记录 篇3

主持人: 2013年xx学院赴xx区教育局实践队负责人

出席人: xx区教育局人事科文老师

xx区教育局办室负责人

xx学院赴xx区实践队所有队员

会议记录:

一、档案室、人事科文老师对第一期、第二期的的实践成果作了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以及第三期的工作计划做了详细的安排。

1.档案室负责人强调,你们的到来为我们xx区教育局带来了活力、带来了生机,教育局非常感谢河西学院给教育局提供这样的条件、给你们提供了来教育局践习的机会。

2.作为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地立身与社会实践这个行列中来,首先要明确大学生的职务是学生,不是领导,义务工作者;其次大学生的职责是学习,而不是一味的浪费时间,大学生要从这次时间中学会一些步入社会的基本技能、基本素养。希望大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培养认真负责的态度,努力增强各方面的能力。

3.文老师强调:档案是很重要的文件以及个人信息的记录,我们一定要认真负责,我们都知道档案有些是保管期限为10年的短期档案,有些是保管期限为30年的长期档案,而有些是保管期限为永久的文件,如果不小心我们的行动将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本期我们将工作到人、二人一组、追的工作谁负责,一旦出了问题自己承担后果。

二、办公室负责人对所有队员的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

三、队长对一、二期的实践期间的队员考勤以及工作情况作了汇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队员对实践的态度不明确,混学分心里的滋生致使有些队员工作中的懒散,以及不负责任,心思走肉。

2、作为大学生应该以“促进供给来推动需求”为理念,积极的提高自身各种基本能力,如交际能力、最基本的办公软件的掌握与应用能力、最基本的简报新闻发言稿的撰写能力等潜在的能力,践习是我们发现缺陷的七点,是大学生认识社会需要的前提,是成功走向社会的良好的保证,是实践和理论结合的有力保证。

3、作为大学生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参加什么活动,只要用心用力去做,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大学生急需重视实践的机会、珍惜美好的时光、力求学有所获。

学生社会实践记录表 篇4

本书共有八章。前六章是津守真先生12年的教育实践的经历与思考, 按照时间的顺序, 每两年写成一章。第一章是教师入职的最初两年。津守真先生认为, 对于刚刚置身于教育实践的新教师, 既是“混乱”的一天, 也是教育全过程的一环。新教师在逐步适应幼儿园教育教学和对孩子不断认识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坚信, 无论事态看上去是多么的悲观, 每个孩子都具备建设性的自我实现的力量。

第二章是教师入职的第三、四年。工作了两年之后的教师逐步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在教育现场, 教师的工作看上去是为了满足孩子的要求而忙碌, 没有什么个人自由的工作, 所以教师有时会变得急躁。但是, 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孩子自我实现, 重新考虑自己内心的需要, 然后不仅发现孩子的需要, 也发现自己作为人的真正需要。教师的生活是广义上的自我实现的快乐。

第三章是教师入职的第五、六年。津守真先生主张教师之间应该相互合作, 只有教师之间相互理解和协作之后, 每一个教师才有了更多地和孩子一对一认真接触的时间。这样一边和孩子游戏, 和孩子共有同一个世界, 一边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 才是作为教师最大的乐趣。

第四章是教师入职的第七、八年。津守真指出很多教师在开始教育工作后都会感到身心疲惫, 但是他们往往又在教育现场中被治愈。这是因为教师通过教育行为体验到和孩子之间的“融入”关系, 也就是在与孩子的游戏中, 在协助孩子的过程中, 教师也成熟起来。教师应设身处地考虑孩子行为的意义, 成为孩子内心的回应者。

第五章是教师入职的第九、十年。津守真先生在从事了教育工作七八年之后, 提出了教育实践中最大的课题是产生出表现孩子心灵的游戏。在教育工作中感知孩子在作出某个行为时有着怎样的心情是比较容易的, 但是要把那些行为和孩子内心深处的疑问、愿望结合起来, 是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才有可能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孩子的行为作出回应, 并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行为的意义。

第六章是教师入职的第十一、十二年。津守真先生认为, 这个阶段的教师已经具备了作为教师应该有的“智慧”, 但是难免身体开始出现了惰性。教师应该深入接触孩子, 认识到孩子的本真状态。并且在接触孩子的时候, 重新审视自己, 以一个崭新的自己去面对孩子。即使不同于教师的期待和价值标准, 也要认可孩子, 和孩子互动, 让孩子有他自己的成长。

学生社会实践记录表 篇5

【关键词】成长记录袋;评价策略;操作方法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铸造民族精神为宗旨的带有开放性特征的综合课程,是此次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门崭新的课程,有许多尚未开发的领域。一线教师在实施该课程时感到难度很大,阻力也很大,这个阻力之一就是评价问题、评价制度、评价方法,如果滞后的话,会严重削弱课改的质量和效果。我校于2002年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在评价改革方面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其中—个新亮点就是仓犍和使用了成长记录袋,在原有的《思想政治》、《历史与社会》学科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的实践中,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进一步把成长记录袋评价运用到《历史与社会》学科之中。我现结合《历史与社会》的学科特点,就如何运用成长记录袋这种评价方式去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谈几点自己的操作方法。

一、运用评价策略

1、充分理解学生的策略。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更多是心理因素差异的反映。因此,要善于熟悉和了解学生,要读懂学生,要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用孩子的价值观去理解孩子,要把话说到孩子的心灵中去,不要把成人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强加给学生。

2、鼓励质疑和不断提高质疑水平的策略。正确地对待学生的发问是鼓励学生质疑的有效途径,其正确的做法是:或者提供线索,引导学生课后自己查找资料寻求答案,或者启发引导学生当堂探究问题的答案,或者提出可供选择的多种答案让学生去选择判断,或者引导学生评价答案并进行延深和发展。

3、合理评价学生应答的策略。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甚至是错误的答案,在采取宽容态度的前提下,或者延迟评价,或者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判,或者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

4、抓好分层次教学。即对尚未达标的学生实施成功教学,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延拓教学。

二、重视过程评价

1、课堂活动评价

课堂活动评价是对学生的课前准备、发言情况、课堂纪律、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是发展性评价的主渠道。这环节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观察学生(同学)的各种表现进行微观的观察,把握日常学习状态,并由自己、小组及老师做好每课时的评价,并在每周或每月进行小结。

2、主题探究活动评价

主题探究活动评价是通过主题探究活动对学生探究技能和实践能力、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及沟通与合作能力的评价。主题探究活动评价通常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在每单元或分阶段设计与本学科有联系的系列参考主题(主题也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针对学生围绕的主题,在设计研究方案一收集、整理资料一形成、呈现成果等过程进行评价。这里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评价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评价主体主要在定性基础上分优秀(A)、良好(B)、合格(c)、有待努力(D)四档进行评价。

我在上“石油宝库”这部分内容时,介绍了波斯湾沿岸国家的石油开采,做了一系列探究题尝试。第一部分:分五个小组探究:第一小组一波斯湾地区的自然环境;第二小组一波斯湾地区的石油资源及其输出;第三小组一波斯湾地区石油资源输出给本地带来的变化;第四小组一石油资源对波斯湾地区的意义;第五小组一一比较我国新疆地区与波斯湾地区的异同。

通过探究,请同学们对本堂课自己、自己小组或其他小组成员的表现作评价,填在表中,并提出其他问题,评价和探究,使学生阅读教材的同时,从不同侧面探究不同课题,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解决,这样才真正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

3、小组合作学习综合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主体是多元的,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评价内容是全面的,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评价方式是过程与结果并重,包括学习过程的积极表现、学业与情感的变化,也包括学习成果的大小。这种评价方式最突出的特点是综合评价能力强,几乎把评价生态系统中的各要素都考虑进去了,而且评价目的也很明确: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先进我们的社区”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采取了如下一些评价策略。

三、实行阶段性评价

1、基础知识与技能评价

基础知识、技能测试是继承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方面的评价,是学生阶段性的学习评价。这种方法通常采用开卷笔试的形式进行,每学期进行一次或两次,根据测试结果在定量基础上分优秀(A)、良好(B)、合格(c)、有待努力(D)四档进行评价。

2、作业评价

这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评价法。过去我们主要评价学生作业的质量,最后给一个分数了事。但现在我们除了对学生作业、作品完成质量进行评估外,还要从学生的作业质量中判断其相关水平和能力,以此客观地了解学生一段时期以来的成长轨迹,它也可以作为学生的成长档案保存起来。

3、学科学期综合素质评价

每个学期要对学生进行学科綜合素质评价,这是学生学科学习的阶段性的总结评价,它和其它学科在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报告单中呈现出来,包括习惯与态度、主题探究、知识技能等方面,主要是参考前三个方面的评价结果进行评价。

教师在活动评价过程中只起适当的组织引导作用,放手让学生参与自己和同学的学习评价的全程,并在总结、反思中不断地了解自己及他人的优缺点,调整自己、完善自己,同时在课堂中的运用后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加强学生对自己的自我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实施评价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令人困惑。

暑假社会实践记录表 篇6

篇一:暑期社会实践记录表

2014年江苏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览表

江 苏 科 技 大 学

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写实记录及考核登记表

团队:青春飞扬之梦之队 指导老师:王瑜 领队: 朱召贤 联系电话:*** 通讯员: 马钰鹏

单位: 迎江路中心社区

时间:2014.08 A 活动概况 B(1)

活动日志 B(2)

活动日志

篇二:暑假学生社会实践登记表

暑假学生社会实践登记表

篇三:暑期社会实践记录表

活 动

报 告

注:

1、此表学生必须如实填写,不得弄虚作假。

2、实践结束后,此表请交实践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3、暑假开学后一周内将此表上交学生事务部。

3、学生事务部将根据学生的社会实践情况在综合测评相关项目内加分。

社会实践记录表填写步骤 篇7

第一步:导师开题

第二步:组长填写《社会实践小组活动基本信息》

至少300字

点击此处提交记录表给老师审

保存后提交给导师审批,此时要及时与导师取得联系,请导师及时审批,然后组员才能填写《个人社会实践报告》。

第三步:导师对《个人社会实践报告》进行审阅。

第四步:每位组员点击进入《个人社会实践报告》填写并提交,然后对小组组员进行自评互评。

点击此处进入实践报告表

至少500字

点击此处提交记录表给老师审阅

学生社会实践记录表 篇8

【关键词】记录 鼓励 统筹

幼儿园每当在布置文案工作时,或多或少听到过教师“总也写不完”的嘟哝声。做园长的前几年,我们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随着自身专业素养、管理及指导水平的提高,近几年这种声音便越来越小了。我们的做法是:

一、鼓励记录,积累素材

幼儿教师的工作繁琐忙碌,那些寻常发生的教育故事或者某个精彩的教学案例,如果不去及时记录与存储,会像时光一样悄然从身边溜走。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标准》特别在“基本理念”和“专业能力”中均提出了对教师反思与自主发展的要求,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并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同时,应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不斷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从而为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以,日常记录习惯的养成对于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意义深远,教师平常可以用几句简单的话、一段简短的文字把每天在组织孩子们一日活动中发生的一些好玩、感人的故事,或者疑惑、沮丧的事情记录下来,这些记录,就是教育笔记、活动案例反思以及家园交流的最好素材。当我们把这些有趣的故事、精彩的案例用智慧之犁重新耕耘时,它会让我们的教育实践更加富有洞察力,我们的教育教学就不会再在比较低的层面上不断重复。也会让我们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更加专业。

二、分层要求,循序渐进

不同教师的水平和素养程度不一,园长应对不同教师制定不同的发展方案、提出不同要求,使每位教师在其原有水平上都得到提高。比如:我们要求入门适应层(工作一年以内)的教师每天记录一个教育片段,不要求字数,培养他们记录的习惯;对成长冲刺层(工作2-5年)的教师要求每天必读一篇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一周至少写出一篇500字以上的教育随笔(教学反思)、一个月读一部教育教学理论专著、一学年参与一个专题或课题研究;对成熟名师层(工作五年以上)的教师适当、适度、适量地给予压力和担子,要求她们从半日活动组织、教学计划的制定、家长工作的开展、班级教育环境的创设等方面对新教师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帮助和指导,同时至少在市、省级报刊上发表1-2篇学科研究文章(含获市级奖以上)。

这样合理的分层要求,有效地促进了教师记录、反思与实践的主动性,在不断记录、反思与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容易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及闪烁的智慧火花,能体验到自己潜心教育的心路历程,从而越来越热爱幼儿教育。

三、统筹安排,成果共享

一日工作中,教师往往容易把案例及论文等竞赛、专题教研、课题研究跟日常工作割裂开来。这样,工作量自然而然就多了很多,常常因此事倍功半,“总也写不完”也就会自然脱口而出。这时,园长的统筹安排便能扭转局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在制定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时便有意识地与教师自身制定的三年成长规划有机结合;我们还有意识地引导教师的观察、反思笔记、案例分析、论文、专题教研、课题研究等,紧紧围绕幼儿园的办园特色及中心工作并与教育部门的各类文案比赛的主题相结合。这样教师们在日常工作时的目标意识便强了许多,各种教学文案的主题更加明晰了。

四、控制班额,提高质量

社会在飞速发展,但优质幼儿园资源却严重不足,幼儿园班额过大的现象普遍存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们的工作量,心理压力及职业倦怠便随之而来。这样的环境下教师虽然有能力完成各种文案,但精力不足,情绪消极,谈何质量?专业化更是纸上谈兵!作为有专业精神的园长,在无力改变大气候的情况下,可以尽最大所能控制自己所在幼儿园的班额,为教师们的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成长提供更加有利于专业成长的平台。

让“总也写不完”从此消矣!让我们带着热爱孩子的心去倾听、去记录、去思考、去实践、去感悟,我们必将收获成熟与智慧,从而更加理性地思考和规划自己的幼教生涯,孩子们必将更加健康、幸福、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上一篇:旅游局乱象治理方案下一篇:观看同上一堂国家安全教育课有感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