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辉煌演讲稿

2024-09-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苦难辉煌演讲稿(精选11篇)

苦难辉煌演讲稿 篇1

——读《苦难辉煌》的感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历史铭记沧桑,苦难铸就辉煌”,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本好书,它就是机关组织观看过同名纪录片、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的《苦难辉煌》。下面,我围绕三句话汇报自己的读书感悟。

砥砺躬行出真知

——实践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脚下的路

历史是永不间断的时间长河,其前进的道路从来不是一马平川,而是时时有暗流涌动、处处有山川阻隔,需要我们披荆斩棘去奋斗、前仆后继去探索。回顾历史,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共产国际,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依附外力到独立自主,从命若悬丝到东山再起,不是“依葫芦画瓢”学出来的,而是脚踏实地走出来的、真刀实枪干出来的!立足当前,受过东欧剧变的冲击,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继续存在?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中国的经济社会为什么能够持续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共产党人宁愿摸着石头过河,也不愿委身于他人替我们打造的木舟,一种自力更生的精神已经在灵魂深处牢牢扎根,正是这种精神开启了三十年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产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前无古人的巨大创新,唤醒了昏睡百年的东方睡狮,使中国再次成为巍然挺立的世界巨人。

碧血丹心照汗青

——信仰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魂

信仰是根,信仰是魂,信仰是安身立命之根本、是开基立业之源泉;信仰是意志,信仰是担当,是信仰决定了忠诚与背叛,是信仰分清了崇高与低贱。你能够想象戎装革履的蒋军旅长王耀武,面对衣衫褴褛的红军师长胡天桃时,眼里的困惑么?你能够揣测武装到牙齿的中央军,大败于牙齿都成了武装的中央红军时,心里的惶恐么?“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是什么样的转变,让原本有如此豪气、蜚声国际的刺客汪精卫,沦落为众叛亲离的大汉奸?“大革命失败了,我们的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我还是要革命的,继续革命的跟我走!”——又是什么样的情怀,让这个从四川跑到上海、从法国追到德国才入党的旧军阀朱德,在南昌起义队伍溃散后,还能在三河坝上做出如此毅然决然的选择?——是信仰。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苦难之于弱者,是扭曲、是崩溃、是毁灭;苦难之于强者,却是历练、是力量、是重生!仅从个人的享乐出发,中华民族永远出不了孙中山、毛泽东;没有胸中的主义,红军永远爬不上雪山、走不过草地。只有信仰,能够在危难之际绝处逢生、挫败之时百折不挠、失误之后拨乱反正;惟有信仰,能够在慢慢两万五千里长征之后,保存中国革命的星星火种,留下中国共产党人最纯正的优质基因。

苦难不辞为苍生

——人民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头顶的天

上世纪二十年代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与生俱来的优势,共产国际看好的是孙中山,斯大林中意的是蒋介石,一方唱罢,一方登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都是革命的配角。天时地利比不了人和,书写历史的毕竟是人民。从苏区边境的十送红军,到长征路上的沿途补给,再到小轮车推出的淮海战役……人民用脚选择了共产党,共产党则用心拥抱了人民,用行动履行了诺言。试问,有哪个政治团体做出过抗日建国如此巨大的牺牲?通过土地革命如此广泛地解放了人民?真正实现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从根本上讲,只有根植于人民的中国共产党最英勇、最顽强、最能够捍卫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共产党员凭借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无私的爱国主义情怀、顽强的革命斗争精神,最终在苦难混沌中为中华民族杀出了一条血路,教日月换了新天。

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中组部刚刚下发了《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的通知》,国际局势错综复杂,无数苍蝇嗡嗡碰壁,当你在各种言论鼓噪下迷失方向、三个自信有所动摇或是面对挫折灰心失意时,不妨翻开这本叫做《苦难辉煌》的书,望望头顶的天,看看脚下的路,从“苦难”中积蓄力量,在“辉煌”里重拾信心!

我为何写《苦难辉煌》 篇2

国家最混乱,指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革命”。个人最狼狈,指从全优学生变成了“可以教育好的子女”。

1963年国庆节,我作为北京市优秀少先队员,参加在天安门广场前组成的方阵。游行结束,举着鲜花跑向天安门。事前老师一遍又一遍交代:如果鞋子被踩掉,一定不能弯腰去提,否则会被后面的人挤倒踩伤,而且还会弄乱前进队伍,让毛主席看见我们的队伍不整齐。大家互相叮嘱:哪怕就是光着脚跑,哪怕钉子扎进脚里,也一定不能停下来——其实天安门广场哪来的钉子?但当时这些少先队员的决心就是如此——不能让伟大领袖毛主席看见我们的队伍不整齐!

那是我一生中第一次见到毛主席。不知怎么回事,眼泪像泉水那样一下子涌出来,顺着脸颊无节制地往下流淌。那种敬仰,确实是发自内心的。我们并不迷信,知道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用烈士鲜血染成。少先队员是祖国的花朵,毛主席是天空的太阳。

万万没想到时间不到6年,这些神圣的东西在心中坍塌得所剩无几。

最初感受的冲击来自家庭变故——父亲和母亲双双被投入“牛棚”,整天挨批挨斗,自己也由优秀少先队员变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到处遭人白眼。

更大的冲击则来自于社会的震荡。那段时间我满脑子问号。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半夜睡不着时想,早晨醒来想,骑自行车去工厂上班的路上也想。我开始看书。不再像以前凭兴趣看《欧阳海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而是开始寻找能够回答脑中问题的书。

《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就是在那个时期,被我认认真真地看完。特别是一篇《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给我以至今思索不尽的启示。

我常常想:这个命题让我们来答,将会是怎样?很可能是:第一,马克思主义英明的指引;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第三,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第四,红军将士的英勇奋战。

毛泽东却不是这样回答的。他认为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第一条、也是首要的原因,是“白色政权之间的战争”,即军阀混战。其他四条完全围绕这一条展开。分析环环相扣,严密透彻。

结论让我吃惊。并非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了中国,中国的红色政权就必然存在。没有白色政权之间的战争,就很难有边区红色根据地,就很难有红军的发展;没有各个地方军阀与蒋介石的错综复杂的矛盾,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不知还要增加多少艰难险阻、还会承担多么重大的损失。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道难题,就这样在毛泽东面前变为一层窗户纸,一下子就捅破了。我与其说是被其中的冷静解剖和深刻分析所震惊,不如说被当年毛泽东那种实事求是、那种对中国社情和国情的洞悉所震惊。

我开始隐隐感觉到,这个党及其领袖,并非像当时我们想像的那样简单。

我带着不解的思索走向社会,满腹狐疑地打开《毛泽东选集》。合上《毛泽东选集》时,一种越来越清晰的东西在内心出现。我感觉似乎已经触到了这个党最具生命力的那些元素。1976年周恩来总理去世。在那段最让人压抑的日子里,我趴在连队的铺板上,写了有生以来第一篇长文:《我爱中国》。其中一些想法今天看来并不成熟,但对恢复我党光荣与力量的渴望,以及对这个国家的信心,可以说已经跃然纸上。

在动荡不定的当今世界,唯有历史能使我们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

我是在改革开放、国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开始写这本书的。

很多人问我:作为一名研究国家安全战略的学者,为什么出现这样大的思路变化,写了这本书?我也多次这样问过自己。简单说,最初出自一种感觉,随后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即中华民族正面临关键性的历史进程。我们取得了很大的建设成就,具有了很好的物质基础,但也面临着很多全新的矛盾和全新的问题。人们思维活跃,各种思潮相互激荡。

有人认为有没有信仰无所谓,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有人说过去的信仰和理想,今天看来都是谎言和欺骗。

有人说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来自机遇与偶然,利用了对手失误,利用了国际形势提供的一些机缘,执掌政权也没有经过投票选举。

面对这些思潮,我引用了法国年鉴学派史学大师吕西安·费弗尔的一句话:在动荡不定的当今世界,唯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

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的经历不可谓不丰富。要认识与对待我们自己这部千曲百折的历史,缺乏的不是思想,而是思想的力度。

没有思想的力度,无法穿透历史与现实的纷繁烟云。没有力度的思想,每经历巨变,都不由自主全盘否定过去,企图推倒重来。按照这种思维方式去认识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容易看成一部不断从这个极端跳向那个极端、不断自我否定、不断自我抛弃的历史,这种只见断层、不见积累的思维方式,印证的只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不成熟。对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来说,多一些“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向哪里去?”的设问,多一些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命运的追溯和探寻,有助于拓展人们的思维深度和思维宽度。尤其对大国来说,这一点更为珍贵。美国200多年国家史,开掘利用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20世纪90年代写了一本《力量转移》。他认为力量有三种基本形式:暴力、财富和知识。“其中知识最为重要,由于暴力和财富在惊人的程度上依靠知识,今天正在出现空前深刻的力量转移,从而使力量的性质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

托夫勒忘记了还有一种力量。甚至是一种贯穿所有现代力量的力量:信仰。

中国共产党的队伍历史上出现过两次大的考验。

第一次是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事变。

当时蒋介石与北方军阀“宁可错杀,不可错放”,共产党人横尸遍野、血流成河。李大钊、罗亦农、赵世炎、陈延年等多名领导人相继遇害。严酷的白色恐怖中,组织被打散,党员同党组织失去联系;彷徨动摇者纷纷脱党,有的公开在报纸上刊登反共启事,并带人捉拿搜捕自己的同志。

当时蒋介石几乎不加怀疑地认为:共产党垮了。随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黄麻起义等相继被镇压,他更认为共产党作为一支有组织的力量基本被消灭,剩下钻山为“匪”的小股队伍己不足为患了。历史给中国共产党人以最严峻的考验。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被迫长征后,这样的动摇再次出现。

中国革命太难投机了,所以才有如此触目惊心的嬗变和大浪淘沙的淘汰。

中国共产党从来不是命运的宠儿。历史给它的磨难,超过了给所有其他政治团体和党派的。在白色恐怖压力之下,共产党人的信仰一度变得多么廉价。坚守这一信仰又要以生命为代价,因而变得如此昂贵。

生命只有一次。生活多么美好。还有什么比生死考验更大的考验呢?

我们曾经拥有一大批像刘畴西、王开湘、胡天桃这样的革命者,他们没有活到胜利那一天,没有赶上评功、授勋、授衔,也没有机会返回故乡光宗耀祖。他们穿着褴褛的军装,随着战火硝烟消失在历史帷幕后面。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壮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这就是民族脊梁。

没有品尝过胜利美酒的民族,精神永远苦涩萎靡

一个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必具备物质、精神双重强大的条件。战略家克劳塞维兹把精神力量来源归结为两大要素:苦难和胜利。在苦难中积聚,用胜利来洗礼。没有品尝过胜利美酒的民族,精神永远苦涩萎靡。用拜金主义诠释历史不难,想挥动自己的手臂书写历史却决非那样容易。靠忍耐忍出一个优秀民族,人类历史上从无此例。所以曾经通过《阿Q正传》等著作强烈抨击国民劣根性的鲁迅,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要特意致电: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中国与人类的将来。

中华民族历尽苦难。苦难不会等于辉煌。唯有通过一批一批先驱者忘我奋斗、夺取胜利,才能如此。所以我将此书定名为《苦难辉煌》。

苦难辉煌演讲稿 篇3

区委办公室 徐啸

3月底,四川凉山森林火灾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这场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一群年轻的共产党员,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对党忠诚、竭诚为民的信仰。这让我不禁想起了《苦难辉煌》这本书,不同的年代,同样的信仰,同样舍生忘死的精神滋润着亿万中国人的心田。

翻开书本的前言,内心炙热的情感便被牵动。“我们曾经是奴隶。否则不会有从1840年到1949年中华民族的百年沉沦。我们也拥有英雄。否则不会有从1949年到2050年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这段话犹如回音壁上轰隆之声,跨越一个世纪依旧如雷贯耳。“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身处新时代中国当下的我跟随着《苦难辉煌》一书再次重温这段艰难曲折、惊心动魄的奋斗史,酣畅淋漓,一股信仰的力量深深萦绕心头,从书中我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在信仰力量的支撑下,在各种势力的夹缝中求存求发展求壮大,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历尽千难万险,从苦难走向辉煌,写下的一路长歌惊天地泣鬼神。

信仰之力是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正如书中所描述,中国创立之初的状态,是我们今天年轻人难以想象的,经历了长达百年**、战乱的中国,由原来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陷入一穷二白、军阀混战的境况。早期共产党成立之初也只有几十余人,是要在渔船上才能勉强召开会议的小团体,这场不被世界看好的革命和这个年轻的政党,在苦难面前没有退缩,怀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在各方势力的夹缝中成长,最终真的用星星之火造就了燎原之势。

信仰之力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而是来自千千万万人的英勇献身。信仰的光芒不是共产党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辉煌时刻中迸射出来的,而是在共产党人遭遇一个又一个失败的暗淡情况下展现出来的。是像无数个形同“胡天桃”这样的革命烈士,在面对敌人威逼利诱下宁死不屈,保持着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信仰,用自己的鲜血唤醒亿万中华人民的自尊自强,撑起中华民族打不垮,战不胜的脊梁,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朝着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目标不断前进。

读《苦难辉煌》有感 篇4

摘录:

“1935年1月,当长征队伍一步步深入西南腹地、逼近遵义的时候,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知道他们正在接近最终使他们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吗?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中央红军不得不放弃根据地突围西征,湘江一战又折损过半,已经积聚起了足够的量变,质变已势在必然。但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就在于,前者不能自然而然地实现必须经过人们不懈的努力、忘我的奋斗去争取。

在这方面,毛泽东的确不屈不挠。”(《苦难辉煌》第十章286页华艺出版社)

不知别人读了这些文字会怎样联想,我却是将它们与文革联系在一起了,且是觉得是那般的类同、贴切。

文革失败了。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被中止了。

文革的失败和资本主义主导地位的确立(尽管主流媒体称之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但难掩实质),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多像当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中央红军不得不放弃根据地突围西征,湘江一战又折损过半,已经积聚起了足够的量变,质变已势在必然。”可不要忘记“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就在于,前者不能自然而然地实现必须经过人们不懈的努力、忘我的奋斗去争取。”

恕我直言。尽管主流媒体还在宣称是在从事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可谁都知道,事物的性质是由它的主要方面的性质决定的。当这个社会的经济结构中75%以上都已是私有经济占有和支撑了的时候,它还可以被称为“社会主义”吗?在“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这点还没被公开抛弃吧?)里,工农已成为“弱势群体”时,它还可以被称为“社会主义”吗?如此的量变还没形成质变吗?邓的“不争论”是想连这样的事实也掩盖过去吧。指望社会的变革能够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而然地迈入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美国的经济最发达,但它不可能自然而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金将军说的对:“社会规律„„的实现必须经过人们不懈的努力,忘我的奋斗去争取。”社会主义是不会自然生成的,它必须是人们自觉、自为的社会实践与文化结果。

“改革精英们”将文革和文革前说成一团“黑”,另一些人又把它讲成一片光明。其实如此讲都难自圆其说。

说“黑”,中国怎么在二十几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发达国家一、二百年的工业化过程,成为世界第六大工业国?就是在被称为“浩劫”、“经济濒临崩溃”的十年,国民经济平均增长也保持在9%以上(这是可查当年的统计年鉴以证明的);人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长到65岁,农村的卫生医疗体系被联合国相关组织称为典范呢,而且基本消灭了文盲。“改革精英们”抹黑那个时代是为了要掠夺国有资产——人民的财产!

说一片光明,那为什么还要搞“三反”、“五反”、“社教”、“四清”和“文革”?为什么会有农业合作化的争论?会有“鞍钢宪法”和“马钢宪法”的对立等等?毛主席又为什么提出反修防修、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五项条件,又为什么在晚年下这样大的决心要搞文革。

真正要搞改革的是毛泽东!他是为人民的利益、为人民的权利、为人民的主人翁地位而改革。一句话:他是要建设一个全新的(不是仿苏模式的)社会主义社会结构,彻底打碎过去一切社会的“金字塔”结构模式(包括代民当家作主的政府)。所以他支持农村合作化运动,坚持农村队为基础的核算制度,反对一平二调,让农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所以他支持“鞍钢宪法”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道路,让工人直接参与企业的管理,监督干部,反对“马钢宪法”一长制(从刘少奇、邓××到“改革精英们”都推崇)的苏联模式。毛泽东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群众从参与身边的管理开始,逐步学会参与国家的管理,学会并同时创造新型的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创造无产阶级的文化。

这里我还要引用一段资料:“毛主席点点头,继续说:在井冈山时,我们摸索了一套好的制度、好作风,现在比较提倡的是艰苦奋斗,得到重视的是支部建在连上。忽视的是士兵委员会。支部建在连上,随着我们掌握政权,现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建有党的组织,成为领导机构。党的力量加强了。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政治民主,保证我们党不脱离群众,比井冈山时士兵委员会就要差多了。全国性的政治民主更没有形成一种制度,一种有效的方式。井冈山时期的士兵委员会是有很大作用的。(2001年7月28日王卓超口述)

士兵委员会的名称并不是井冈山的首创,在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军中就存在,但那些部队仅仅从经济上保护士兵的利益。三湾改编推行的士兵委员会,与其他部队以往的士兵委员会有根本区别,就是在部队基层以士兵委员会的方式实行了政治民主和经济民主。”(《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第174-175页)

“1965年5月25日下午,在井冈山宾馆115房,毛泽东将士兵委员会的作用提到很重要的地位,老人家重新讲到《井冈山斗争》一文中他写过的话:‘中国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义,军队也需要民主主义,军队的民主主义制度,将是破坏封建雇佣军队的一个重要武器。’说全国都要推行政治民主。

刘俊秀当时用请教的语气说:现在工厂不是有工会,农村有贫下中农协会,这和士兵委员会是不是差不多的组织?

毛主席说:两者不一样,士兵委员会可以监督连长、营长、团长的,它有很大的权利。现在工厂的工会真的可以监督厂长、书记吗?谁又来监督我们的市委书记、省委书记?谁来监督中央的领导,中央出修正主义怎么办?

我们的制度,我们的政治思想教育都有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在上层建筑领域。”(2001年9月2日孙玉衡口述)(《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第176-177页)

由此可见,毛泽东从五四运动就坚持的民主主张,并没有因为他领导的党取得了政权就改变,而依然是要给人民管理国家的政治、民主权利。也因此,他对党组织当时存在的“提倡的是„„,重视的是„„,忽视的是„„”这种偏废现状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不满与忧虑。或许,正是为了唤起群众的民主意识,为了使群众真正大规模地参与政治,毛泽东才发动了文革运动,并将它命名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吧。而相形之下,那些妄自评论毛泽东的“改革精英们”的嘴脸,在显见于现实社会物质繁荣下的种种社会矛盾中,早已将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真面目展现于世人面前了。

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真的需要一次新时代的“遵义会议”来引发“质”的转变,而不是修修补补的改良;更需要真正的共产党员都学习毛泽东坚持真理的不屈不挠,而不是争当“先富”。

读《苦难辉煌》有感

(二)摘录:

“1931年4月,„„(日本)第二师团调来东北换防,板垣征四郎在该师团大队长以上干部集会上,讲了一段我们中国人今天也应该牢牢记住的话:‘从中国民众的心理上来说,安居乐业是其理想,至于政治和军事,只不过是统治阶级的一种职业。在政治和军事上与民众有联系的,只是租税和维持治安。„„因此,它是一个与近代国家的情况大不相同的国家,归根到底,它不过是在这样一个拥有自治部落的地区上加上了国家这一名称而已。所以,从一般民众的真正的民族发展历史上来说,国家意识无疑是很淡薄的。无论是谁掌握政权,谁掌握军权,负责维持治安,这都无碍大局。’”(《苦难辉煌》第155页)由此我想起一段事:

数年前,单位的党委决定给每位员工发一本书,书名是《谁动了我的奶酪》。按党委书记在干部会上的介绍,这是本好书,发给大家学习的目的是配合单位的股改,促进员工思想认识的转变,要树立“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危机意识。那一阵,这书在社会上十分畅销,不少单位都出公款订购发给员工。

最初我真当是本多好的励志书呢,发下来我就很快的通读了一遍。读后有些发蒙,不信这是党委推荐的书。怀疑自己没读懂这书的本意,又读了一遍。当我确信自己看懂了的时候,真是怒从心中起!党办布置下来,让党员都写学习心得,要求支部委员要带头写。我拒绝写,直接告诉支部书记,要写我就写批判稿,顺手就把那本书给扔了。有同事劝我,干嘛那么较真,不就对付一篇字吗,从哪找不来呀。这种应景的文字我不愿写。

有同事私下和我说起这事,问我干嘛这么大火。我说:那是个为资本家说话的家伙写的。当年,共产党启发工人、农民、国民党投诚士兵的阶级觉悟时,有一个提问就是“到底谁养活了谁”。共产党告诉老百姓:“是你们养活了地主、资本家,而不是地主、资本家养活了你们!”现在,这本书把这个结论翻过来了。最不能让人接受的是,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也在翻这个案,在为资产阶级剥削有理做吹鼓手!这还是当年的共产党吗?同事对我讲的话表示认可,但又说:“你说的这些理对,但你个小小老百姓说话有什么用?不还得由着人家捏。识时务为俊杰。别说啦。”

看到板垣征四郎的这段话时,我一下就想起了上面的这一幕,真是觉得一种刺痛。几十年过去了,人们似乎还没改变旧文化的束缚,而且在西方文化的熏染下变得更“自我”了。只有文革时老百姓才敢讲话,因为有毛主席撑腰。

毛主席想要建立的是一个真正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而不是代人民当家作主的政府。因为被别人代表的权利是最容易被出卖的。这是毛主席与刘邓最大的分歧所在,也是与周总理处事不同之处。从上世纪50年代初支持农民办合作社、人民公社,到支持“鞍钢宪法”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反对苏式的工厂一长制管理,再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文革,毛主席都是鼓励普通人参加企业管理、社会事务,学做自己的主人。毛主席要建立的是一个平等的社会,套句现代的名词叫“扁平化”。他在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后,不愿又构建一座新的金字塔式的社会。这就是他为什么反对军衔制、反感工资制,被那群资改派小丑讥笑为“农民的平均主义”的原因。真是燕雀安知鲲鹏之志。

《苦难辉煌》学习心得 篇5

《苦难辉煌》学习心得

21世纪的世界东方,最为激动人心的,莫过于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改革开发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外部的围追堵截,内部的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以及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大量的叛变,中国共产党人正经历如此地狱之火,带领中华民族探测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中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中国革命由此成为一只火凤凰,从苦难走向辉煌。伟人其实也是凡人,没有神的智慧与力量,不会天生事事正确,难免也会犯下一些错误,难免也会打败仗,走弯路。

纵观整本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介绍,我不禁感慨:伟人又的的确确不平凡,无数历史场合的大浪淘沙留下的仅是具体钢铁意志和胆魄之人。我们细细品味,就不难发现伟人的过人之处,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能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对身处境域的清醒认识,耐心听取他人意见,并从中做出取舍做出最后的正确选择。每当看到书中对于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描述,仿佛将我带到了那个食不饱,穿不暖,日夜兼程的苦难岁月。我心中总是无比的崇敬他们,这本《苦难辉煌》是金教授积累一生只所学所做出的总结,其中独立的缜密思考让我受益匪浅,做人要作有心之人,做事要认认真真,不能半途而废,做事要脚踏实地,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自己的风格,人活着要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不可人云亦云,不能说的多做的少!

苦难辉煌有感 篇6

----《苦难辉煌》观后感

看了《苦难辉煌》纪录片后,我不能深刻感触过去,但也看过不少抗日战争的电视剧。那血雨腥风的历史,我们的人民军队在历史的重大关头,慨然承担了救国使命,最终夺取胜利的历史轨迹,历史艰难,重获新生,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我们那病货不堪的军队,正背负着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但是百折不挠却早已昭示了她们的光明前途和未来,才有了新中国扬眉屹立在世界。

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而是千千万万的人英勇献身,在共产党人最困难的时候,在前景最黑暗的这种情况下,共产党人还是坚守自己的信仰,他们汇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艰难困苦中唤醒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在一穷二白中支撑起一个历史悠久国度持续的繁荣发展,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还有什么能让我们感动?我们怎样在一脉相承的事业中与时俱进?中国的崛起已经举世公认,面临挑战也空前严峻,在这复杂的世界中实现我们的坚守和完成我们的责任。

《苦难辉煌》吹响了一声扬帆起航的前进号角。中国共产党人以其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1-

脚踏实地、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谋福祉,最终赢得了革命的胜利。革命战争年代凝结下来的一个个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不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奋勇向前,也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勇往直前创建美和家园。正如我们交通监控工作,承担着交通运输状况监控和辅助处理应急工作等重任,成立伊始,各项体系、工作还并不十分健全。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肩负着群众的殷勤期盼。我们也应该积极发扬《苦难辉煌》中总结的共产党人独特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群众路线,保持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不断汲取实现跨越发展的精神力量,努力实现交通事业的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作者金一南撰写这本书的精神更加为我所感动。从网上资料获知,金教授曾当过工人,被赞为“天生就是个好工人”,他曾当过兵,被誉为“天生就是个好战士”,他现在是大学教授,又被叹为“天生就是个教书的料”。金教授自己说,没有天生的事情,只是做什么就要用心、尽全力,热爱生活就要干好工作;创新贵在坚持,只是把别人打牌、看电视的时间用来搞研究了;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八小时以外。通过他的这些话,我明白了这本几十万字的巨著来源于他经年累月积累的二百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常年独立缜密的思考。因

而我想,做人要做个有心的人,做事要做出个结果,不能半途而废;做事要做出自己的风格,不能机械照搬。人活一辈子要有热情、有想法,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见异思迁,不要说的多,干的少,不要做批评家和空想家,要做实干家。

读《苦难辉煌》有感 篇7

历史是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中华文明的历史向前可追溯至5000年。然而对现代中国影响最为深刻的莫过于二十世纪那波澜壮阔的一百年。一百年的时间,最激动人心的又莫过于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起大落。

金一南教授将这一百年的中国历史写入了《苦难辉煌》一书中,而我在读完此书后深深的为那个年代的伟人感到震撼,也感受到人类的个人命运在历史这一条长河中是如此的渺小。所以我们在面对历史时,一定要保持一颗平静,沉稳,睿智的心。

我们要认真学习历史。瞿秋白说过:“人爱自己的历史,好比鸟儿爱自己的翅膀,请勿撕破我的翅膀!”然而如今幸福起来的人们却不愿意承认自己曾是奴隶,也不屑于承认曾经有过英雄。不知不觉中,自己去那部热血奔涌,震撼人心的历史被荒弃了,抽干了,弄成一部枯燥,干瘪的室内标本,放到哪里无人问津。我们不能丢掉自己的宝藏,更不能折断自己的翅膀。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如今日益幸福的生活之中,钱包鼓起来并不意味着中华民族就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复习的脚步也永远不会停止,作为当今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我们就更应该把这一份责任抗在肩上,续写伟人们用血肉换来的辉煌。

我们要敢于面对历史。永远不能忘记,我们曾是奴隶。中华民族有从1840到1949的百年沉沦。我们学习历史,并不是要从历史中采摘耀眼的花朵,而是应该去获取熔岩一般运行奔腾的地火。我们愿意去与人讨论曾经不可一世的大清帝国,却都不愿意提及清末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愿意去面对中日甲午战争的耻辱。殊不知,我们总结自己的历史,辉煌是财富,教训也是财富,甚至是更值得珍惜的财富。如果怕教训影响辉煌,我们便失掉了很多更珍贵的财富。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历史,它是荆棘,而不是花环。

我们要正确对待历史。作为身上穿着军装,肩上扛着责任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我们不能仅仅只是了解自己的党和国家的历史,更应该去学习历史,并且在历史中不断的总结教训和经验。我们的党是从无尽的苦难中走过来的,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不是一条两边鲜花盛开,中间铺上红地毯的道路。过去如此,今天如此,今后恐怕也是如此。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应该是从苦难中吸取教训,在辉煌里总结经验。而不是一度沉迷于耀眼的成绩,而甘于忘记那些我们不愿意提及的事情。

机缘,时运,窍门从来不属于我们的事业。只有依靠不屈不挠的坚韧,义无反顾的顽强,前赴后继的牺牲。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需要前赴后继的事业依然在继续。曾经的伟人历经苦难,现在由我们来继承辉煌。

熊浩成

苦难辉煌- 篇8

或许无法不陷入绝望,但我不会放弃希望;或许无法不面临倒退,但我不会放弃前进;或许无法不经历恐惧,但我不会放弃面对。我知道,苦难是人生的一种辉煌。最光辉的岁月不是后来闪耀的日子,而是那段默默无闻,独自面对苦难的日子。

当誓言化为乌有,当努力化为虚无,当汗水化为泪水,你还肯继续么?鲜红的数字,轻蔑的眼神,失望的叹息。这是每个普通学生都会遇见的场景,只是我的更为绝望。一切的努力都化为了虚无,就好像再怎么努力,丑小鸭终究是丑小鸭不会变成白天鹅。泪水混杂着啜泣,自己将自己封锁在了那一片黑暗,不想去听,不想去看,固执的筑起心墙,咬着牙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锋,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讥笑讪笑嘲笑不绝于耳,再一次辜负了父母的期望。或许会有人说,重头再来嘛,失败是成功之母。可是人生能有几度春,平凡的我又有多少青春可以挥霍,又有多少精力去看透友谊的真谛,又有多少时间回报父母的恩情呢。苦难,失望的天堂,希望的地狱,有时甚至看不见尽头。

我确实幻想过自己成功的样子,确实渴望过胜利的果实,也确实想要过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但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时间就好像涛涛洪水,成功只不过是它在一瞬的浪花而已,更多的是平静之下的暗流汹涌,只有强者才能不断向前。我要做强者,心灵上的强者,可是我又有什么资本,去面对那未知道路上的恐惧。

苦难,对就是苦难。平凡的我只有苦难,这无法逃避的厄运天使。无论我愿不愿意,她一直在我身旁。她将我从云端打落,让我感受失望的滋味,让我在孤独中挣扎,让我抛弃那可笑的`自负。是啊,我悲伤过,痛苦过,茫然过,徘徊过。我知道我并不是天赋很好的学生,我也知道自己只不过是一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人,所以我更加确信自己现在的平凡将会磨砺自己心智,也更加明确自己要走的路。可是你只不过是一个学生,你无法反抗命运,你没有能力。是,我无法反抗,但这又如何,苦难,这位厄运天使,她告诉我了我的不足,催促我去改正,一步一步将我推向未来。我无法改变世界,我能改变的只有我自己。苦难磨练人的利器,榨干人的潜力,催促着人奋勇向前。就像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过:“挫折就像是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苦难辉煌读书笔记 篇9

《苦难辉煌》字里行间讲的是历史,道的是真知,说的是过去,问的是未来。中共党人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独具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历经昔日无数的苦难,创造了今日瞩目的辉煌,用历史事实证明了小小红色政权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于全中国。最让我震撼的是书中精彩的再现了历史上的真人真事,纵然出身不同,纵然立场不同,纵然矛盾重重,但是上下同欲,一个主义,为了一致的信仰,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脚踏实地,百折不挠,一心一意为了人民群众,因此中国共产党必然能够成功,这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更是我们的幸运。

历史不会重演,但总是惊人的相似,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历史总是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我不由的联想到自身所处的工作环境,市场竞争,品牌运作,虽谈不上硝烟弥漫,却也是剑拔弩张。时值集团变革期间,为了在市场上保持海尔热水器持续第一的竞争力,面对内部诸多的问题以及外部竞品的压力,困难重重,也曾一度困惑该怎么办才能更好的过渡。读完《苦难辉煌》,不禁释然,回想起领导曾经问过的三个问题:我的职责是什么?我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不管公司如何变革,核心竞争力的目标是不会变的,无非是方式方法的改变,关键是我们具备不具备像中国共产党人那样的意志力和战斗力!这首先是信仰的力量,也就是我们锁定目标的能力,也是精神动力;其次,是面对市场机遇,我们团队能否抓住并转化为订单,以及如何转换,这方面总部给了很多的相关指导及样板,我们要根据我们工贸的情况,寻找当地化、差异化的方案,找到我们自己突破的路径,而不是别的工贸做什么我们就照搬做什么,避免资源和精力的浪费,这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再者,就是如何围绕用户及客户,做强黏度,解决出路,之前总是觉得襄樊工贸的客户情况过于复杂,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客户自主意识不高,等靠思想严重,我们经营的非常累,效果不甚理想,想想历史上的人民群众,又有多少老百姓素质非常高,一说就可以发展起来的?还不是中国共产党人实心实意的对待群众,发展群众,改造群众,最终依靠群众赢得了胜利,所以,同样,用户及客户就是促进我们市场发展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产品是否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使用者及见证者,那么,他们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课题;最后,目标有了,客户有了,方案有了,那能不能成功,还取决于我们是不是能不折不扣的推进我们制定的关键任务,真正的落地执行以及闭环优化提高,这也就是共产党人提倡的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任何时候,这种作风永不过时。这几点的有机结合,必然能促进我们团队的成功,也是我所领悟到的精神。作为团队的领头人,我更应该具备超强的意志力,面对困难,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寻找正确的快速增长的途径和方法,带领团队抓住机会,走向成功。

做事先做人,做人则要有所追求,有所信仰,在物欲横流的今日社会,凡人难免有所浮躁,有所狂妄。物质毕竟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必然因素,反而容易引起人精神空虚。无论国家还是企业,以及我们个人,虽然相比过去,有所成就,有所辉煌,但依然会面临许多危机和困境,更需要我们时刻认清形式,抓住趋势,提升优势,铸就辉煌。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不能忘了历史,更需要学习历史。《苦难辉煌》,不经苦难,怎得辉煌?这本书还需要我再细细品味。

读《苦难辉煌》,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看《海尔变革》,我骄傲我是海尔人;

愿我们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富国强民的道路上创造新的辉煌;

读《苦难辉煌》有感 篇10

作者:星火一班・王承丙

在北京市研究生党员骨干培训学校第十期培训班的经典研读月中,我阅读的是金一南先生的著作《苦难辉煌》。这不是我第一次阅读金一南先生的作品了,在此前我阅读过他的《心胜》,他在书中提出要在心中战胜对手。心胜并不是胜利的全部,却是迈向胜利的第一步。他犀利的文笔、磅礴的气势令我为之折服。书中处处充满正能量,激发人的内心,让我深受启发。而这一次又翻开了金先生的这一本讲述中华民族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历程的书,我更加了解了我们的党是历经血雨风霜,坚韧地为理想、为人民的。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义无反顾地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地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得来不易的美好生活。

跟随金先生记述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我仿佛又看到了革命前辈们在重大关头时,义无反顾承担起挽救国家、挽救民族的历史使命,他们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而这期间的千辛万苦、悲壮激烈、九死一生的场景一次次浮现在眼前,我不禁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而感叹。通读全书的十六个章节,四十万字的内容,让我真正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工作,我总结了以下的三点收获:

首先,金先生提出“这个党最英勇最顽强,最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忘我奋斗,最具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这个党付出了中国历史上所有政治集团从来没有付出过的重大代价和巨大牺牲,最终为中华民族杀出一条血路,趟出一条新路,使这个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对于我们学生而言,本职工作就是学习。但是我们在学习专业课文化课的同时,自然少不了积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且需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虽然我们现在处于和平年代,不需要我们去冲锋陷阵、流血牺牲,但是作为一名党员,我自然要从自己做起,履职尽责。我在中国传媒大学已经六年的时间了,从入校开始就在团学组织中工作,在学生会中从一名小小的干事做到办公室主任,再到如今的研究生会主席,我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学生干部。学生,就是要在学业上勤于钻研,干部,就是要在工作上尽职尽责。作为党员,只有首先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够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二,作为团学组织的“一把手”,在组织举办的各类活动中,就应该加入对同学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类活动中,我希望能做到既使同学们具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和法律观念,又能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书中,金先生的一段话对我启发很大:“那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年纪轻轻就丢性命的时代。无一人老态龙钟、无一人德高望重。无一人切磋长寿、研究养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老一代革命人用的是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为了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信仰而奋力拼搏。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常常想,我们总要在加强同学们思想政治教育上做些什么。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贯穿活动的全过程,这样才能使同学们们的心与党中央想到一起。在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辩与论公开课中,同学们不仅聆听各种专家、学者、政协委员的讲座,还会到社会基层进行实地调研。在零下20度的严寒中,他们深入张家口地区的农村,与当地村干部、村民交流,体察村民生活的不易。在他们真正亲身接触了与城市和校园迥然不同的农村和贫困县后,才真正理解了政府决策的思路和考虑,到如今他们听到相关的新闻,还会觉得这是“自己的.事儿”,而这样的效果是课堂的教学所远远达不到的。

最后,作为传媒行业的一份子,我深知我们是党的耳目喉舌,要积极进行宣传。习总书记去年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时就强调,“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党媒姓党”.回首九十多年的长期奋斗中,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善于做宣传思想工作是我们党的看家本领和政治优势。伴随着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目标任务的转换,宣传思想工作也就烙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两个月前,总书记在五四前夕,在中国政法大学又重提了焦裕禄,这个县委书记的榜样。而作为播音专业的我来说,对于焦裕禄可实在是再熟悉不过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一篇由人民日报记者穆青、冯健、周原采写的通讯,由我国人民广播事业的第一位著名男播音员齐越老师播送出来后,曾引发了国内上下的一片轰动,可见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党的宣传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整个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盛衰。

《苦难辉煌》读后感 篇11

接下来我就《苦难辉煌》一书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实事求是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思想根基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全部理论的思想精髓。书中写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了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那么,“武装割据”从哪里来?“农村包围城市”从哪里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从哪里来?不言自明,都是从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理论勇气和创新实践中来!对于开辟和领导正确革命道路的毛泽东同志,书中这样评价:“毛泽东不是先知先觉,却以最大的历史自觉来到转折点。没有句句是真理,只有步步实事求是。”

历史充分证明,前进和发展的道路从来不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而是处处有荆棘密布、时时有暗流涌动,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去追求、去创造、去改变。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因为走了“自己的路”,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是因为走了“自己的路”,把中国建设成富裕、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二、人民群众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力量源泉

历史给中国共产党人的磨难,超过了所有其他政治团体和党派。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不足百人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长征的疲弱不堪却斗志昂扬的队伍,背负起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正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雄厚的群众基础。长征史诗告诉我们:是沿途中群众不断的兵源补充,使战斗的火种能够传续二万五千里;是一路上人民不断的供给保障,使革命的洪流能够纵贯神州。有了群众的帮助,国民党反动派即便有飞机大炮也徒劳;有了人民的支持,国民党反动派纵有千军万马也枉然。

上一篇:初中生物教学案例下一篇:我学会了钓鱼的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