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魏书生一(推荐9篇)
如此平常心
观看魏老师的教育光碟,感受最深的是做老师和家长要有平常心。
事例一——不以同一水平去评价学生
魏老师讲到一个事例:一班差学生老师要求跑步,魏书生老师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排出五个等级,男快、男慢、女快、女慢、走队,即使分了这么多等级,结果还是有学生说走也走不动。这种事情换成一般老师肯定会愤怒,因为别的学生能跑,怎么还有学生连走也不行呢?但是魏老师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再生智慧,顺利解决问题。他是这样做的: 不能走总能爬吧,如果走也不行就爬,爬总算是没有学生做不到了。就这样最差的学生都能行动起来,以至整个团体都变得有力量。
事例二——方法总比办法多
还有一个事例,魏老师给一个班上作文课,学生基础很差,上作文课时大部分学生说不会写作文,魏老师要求学生学会写,学生只是消极地说学不会。面对如此情况,魏老师依然没有着急,既然学不会那老师就想办法教会,结果是教也教不会。最后魏书生老师要求学生实地观察,写出所感。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学生不会写字,魏老师引导这些学生用拼音代替字。虽然不会写字这个问题解决了,但是有些学生连拼音都不会,魏老师又想出办法,用圈代替拼音,然后再教会学生查字典,用字把圈还回来。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学生行动起来了,他们发现自己还能做点事,从而慢慢找到更强大的自我。
一、科学地借鉴“三段六步”教学模式,贯彻民主与科学教育的思想
魏书生创建的“三段六步”(定向自学、释疑探究、互测自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先进的教学观念,即教学中的民主与科学。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地借鉴了魏书生创建的“三段六步”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自学阶段——导学阶段——测评阶段。自学阶段:指课前预习和课上自学,学生按照教学目标和自学指导,快速阅读教材和尝试答题,并初步消化、理解、梳理知识。教师巡视,掌握“学情”。导学阶段:针对学生自学遇到的障碍、暴露的问题,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启发学生思维,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进行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提出不同见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测评阶段:围绕教学目标,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和作业,组织学生当堂互测自评、自结,用以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二、把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体现民主与科学教育的思想
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安排好操作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我“搭台”,学生“唱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万能的,它还应与其他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特别是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因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例如:我在教学《9加几》时,当“还有多少盒饮料?”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先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举起了一双双小手,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说:孩子们,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想出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点数法、接数法、凑十法……我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组织一些竞赛,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也可以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相互关爱的真挚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评比,小组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有了同学的帮助,成绩将会逐步得到提高。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有利于强化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从而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团体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表面上看,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压缩”了教师的空间,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而是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耐心地向学生说明;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时,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安排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学过的这几种形状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由于这个问题与生活接近,学生讨论得异常激烈。我也来到他们中间倾听。发现有几个小组在说到讲台桌上那个墨水盒时,都发生了争论,有的认为那是正方体的,有的则认为那是长方体的。我特意观察了一下那个墨水盒,原来,墨水盒的正面是正方形,侧面则是一个长方形,严格来讲它应是长方体。这个争论的出现,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能正确区别正方体和长方体。于是我立即决定将原定的下一个有趣的游戏环节取消,改为再一次深入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其间运用让学生观察、触摸、比较等形式。最后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这墨水瓶是一个长方体!”教师及时从学生的讨论中去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环节,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开学初,学校组织老师在焦王庄小学进行校本培训,观看了魏书生老师的讲座,组织我们向魏书生老师学习,通过学习我的心灵经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思想又一次净化,认识又一次提高,观念又一次转变。魏书生,一个当代了不起的教育改革家。当校长、当班主任每年外出开会四个月以上,然而,教学成绩遥遥领先,育人成果令人瞩目。网上曾流行这样一句话:一个当老师的,如果不知道魏书生,那真是太孤陋寡闻了。魏书生的成功,与其有着博大的胸怀和敬业的精神是分不开的。下面我谈几点有关我学习的一些感悟:
一、教师要有人格魅力。
我们知道现在的学生不好教,他们不再是从前的与外界世界隔绝的孩子,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媒体已进入我们平常人的家庭加之网络的现代化,现在的孩子对知识的渴求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了,他们需要的是更多,更全面的知识。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作为教师我们就要不断地学习,以充实自已的头脑,才能更好地与学生上课交流,以我们博览群书的阅历去赢得学生的欢迎。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个人素质和修养。魏老先生讲:“一个老师是干什么的?他是学生的助手,他帮助学生确定目标的,帮助学生生活的。”我还记得有这样一句话“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一潭活水。”作为教师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留一些课外的作业让学生从网上查找一些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在下一节课的评比课上我们会说谁做的好,谁找的不够具体,而我们教师是否可曾打开电脑上查找出来相关知识呢?我们是要向孩子们学习呢?要他们做到的我们是否应该做到,还要做到最好。从学习魏书生的身上我得到了这样的启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优秀的人格品质,那就是:有爱心讲诚信,尊重人坦诚宽容,勤俭朴素公正无私,虚心好学积极进取,有创造力和非凡的毅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待问题,处理问题“有方法”。这些品质正是我们所缺少的,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二、教师要做好自已分内的事,对工作要兢兢业业。
有句话说的好“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作为教师是一个良心活。我们要全心全意的把我们的心都在放在工作上,不应去追逐名利。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以平常心的心态,高兴情绪,做教育的有心人。在听魏书生的讲座时我们知道他与学生的关系相当的融洽,他几个月不在学校,学生的学习照样考得好,甚至学校组织的校体育会他们都可以自己组织。从他的讲座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如此的放心,也是如此相信学生可以做的很好,这得于他平时在工作所付出的劳动。我们要学习他,就要用学去学,学习他管理学生的真民主化,学习他用心服务于教育的思维模式。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抛开一切名利思想,从小事做起,勇于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我们的教育才会有希望。
三、教师要有务实的品德,把职业当事业。
教师的良好品德情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有很强的感召力。它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还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教师要务实,把师德规范内化为自身内心信念,化作行为品质并时时处处以此支配自己的行动。只有给予学生爱,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教师一个重要的劳动成果是收获真挚的感情。人是有感情的,特别是学生时代培养的感情尤为真挚。师生的心与心之间的呼应就像人们在群山之中得到的回声一样,教师对着学生心灵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理解你,关怀你„„”学生也会在心灵深处回应:“我尊重你,理解你,关怀你„„”
四、教师要用爱心激活学生进步的欲望
一、像魏老师那样教书。
十多年的语文教学,自己一直稳中求进,把好“预习-上课-练习-复习”环节中的每一关,事无巨细,但学生成绩依然飘忽不定、很多时候怯步不前。在教学中更是走入了“瓶颈”。在教材分析中重分析,重应试,缺朗读、少体会。在学习了魏老师的“四遍八步”读书法后,我启发很大。
“四遍八步”读书法大概是这样的:第一遍,跳读。完成两步:
1、识记作者及文章梗概;
2、识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达到每分钟读完1500字的速度;第二遍,速读。完成第三、四步任务:
3、复述内容;
4、理清结构层次。每分钟要读完1000字;第三遍,细读。完成第五、六、七步任务:
5、理解掌握字、词、句;
6、圈点摘要重要部分;
7、归纳中心思想。读的速度与朗诵相同,每分钟200字;第四遍,精读。完成八部分析文章写作特色的任务。速度根据需要确定。
“四遍八步”读书法是适用于经过训练的学生的方法,不是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方法;是适用于大部分文章的方法,不是适用于所有文章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训练,训练素读、跳读的能力,训练长了,学生的速记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就会提高。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常运用此法,在古文教学中尤其收效明显。在教授《小石潭记》时,我就本着把朗读、翻译与赏析品味结合的方法,相辅相成,循序渐进达到了“内外兼修”的极佳效果。学生在朗诵中感悟,在感悟中学会朗诵。
二、像魏老师那样教子。
女儿今年6岁了,之前一直感觉对孩子的教育颇有成绩,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不错,在学校经常受到表扬。可是,最近感觉孩子逆反心理明显,越来越难管教,经常跟我顶嘴,使我感到很困惑。魏老师曾被喻为天下第一班主任,教学二十多年,无论什么样的班级,经过他的点化,学生健康快乐,班风积极向上,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同时,他又是一个成功的家长,他的儿子全面发展,并于2001年高中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
魏老师提到:自立是孩子的需要,孩子在自立中增长自己的力量并由此获得自尊和价值感。但是这种需要长期被压抑就会萎缩。或许,有的父母会说“我发现自己的孩子并不喜欢自立,事事都依赖我。”这种说法是不对的,相反渴望独立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是父母们不恰当的帮助和给予促成了孩子依赖的习惯。
在生活中,家长做孩子的提供者和代劳者,往往是出于以下几种心理:1.想让孩子幸福,所以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2.为了给孩子争取时间学习,而代劳许多事;3.心疼孩子,怕孩子受苦从而代劳;4.嫌孩子不会做,还不如自己做省事;5.怕孩子有风险,禁止或者自己代劳。这样孩子就接受了父母强加给他们的依赖心理,但是父母却认为“我的孩子从小就喜欢依赖别人”。值得一提的是,对孩子寄予一定的期望值,也是对孩子自立精神的一种鼓励。总之,当我们在一种特有的爱心的冲动下为孩子提供什么或者代劳些什么时,也许我们正在为孩子将来的生活设置障碍。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不是为孩子提供或者代劳,我们最大的责任是教会他们学会自立和自助。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再仔细分析一下,就会越发感到培根的话确实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尤其是在学习问题上,几乎对于每一个人都适用。如果你渴望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如果你渴望有效地利用时间,如果你渴望在学术上有所建树,那么,就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
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我的生活过得像钟表的机器那样有规则,当我的生命告终时,我就会停在一处不动了。”达尔文所说的“规则”,便是指良好的习惯,当然也包括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习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个方面的好处是,可以通过生物钟、通过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你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比如每天早晨及时起床,自觉地为上学做好一切准备;上课铃声一响自觉跑回教----课的准备;放学回家,安排一段时间的学习,这些事情,对于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来说,几乎都是靠生物钟、靠条件反射来自动控制的。如果不是靠习惯,这许许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甚至丢三落四,以至于使你动辄被动,造成心烦意乱。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第二个方面好处是,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下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习惯的支配。一般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吃完早饭准备上学,刚一走近自行车便随手掏出钥匙,接着打开车锁,然后朝着学校的方向前进。这些动作几乎连想都没有去想。这是下意识在发挥作用。同样道理,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第三个好处是,可以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潜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人的情感和需要支配,受情景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心里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嘴上也在说:贪玩儿不利于学习,今后不再贪玩儿了,可是鬼使神差地又贪玩儿了。为什么会这样?这实际是潜意识在支配他,是他的潜意识中有一种强烈的玩儿的渴望。一个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对学习有一种亲合心理,他从心底里把学习当成了第一需要,当成了乐趣,不学习便难受。他的心思整天都在学习上,甚至连睡眠做梦的内容也都与学习相关。这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潜意识的作用非常大,一些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之所以能在休息的时候,甚至在睡眠的时候产生灵感,都是因为他的潜意识与外界剌激,与自己不懈寻觅、孜孜以求、长期探索的问题之间保持着必然联系。1865年,德国的化学家凯库莱坐在颠簸的马车上打瞌睡,梦中揭示了苯的分子结构之迷。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也是在梦中看见他日思夜想的元素周期表的。为什么两位化学家能够梦见苯环、元素周期表而普通的农民、商人却梦不到?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前者具有这方面的潜意识而后者没有。
二、应该着力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1.一心向学的习惯
一心向学的习惯,是所有学习习惯中最重要的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你就会自动自觉地甚至不由自主地把万事万物都与学习联系起来,你的感观便会成为知识信息的扫描仪和接收器,你的大脑便会成为容纳知识百川并且对其进行过滤、加工、再造的法宝。同时,你会感到生活到处都有乐趣。
具有一心向学习惯的人,能够充分地利用时间。这种人,在看书看报看电视乃至做一切事情时,都能把注意力的“光圈”调到与学习相关的“目标”上去;能够利用所有的闲暇时间直接或间接地做与学习相关的事。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曾经讲述过一段他亲身感受的故事:在机场候机室里,广播里传出了飞机因故迟飞两小时的消息。一般乘客心急如焚,怨声叠起;而魏老师则心静如水,同平时在办公室里一样,利用这两个小时构思文章。有一心向学习惯的人,通过这种日积月累,时间转化成了知识,知识转化成了智慧,逐渐形成了优势。
具有一心向学习惯的人,最能调动潜意识的作用。科学家巴斯德说:“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一心向学的头脑便是有准备的头脑。同样是水壶,普通人烧出的是开水,而瓦特却烧出了蒸汽机;同样是手被草叶子拉破了,普通人只会想到埋怨草的无情和自己的粗心,而鲁班却想到了发明锯;同样是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果农见了只感到心疼,而牛顿却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因为瓦特、鲁班、牛顿平时一心向学,所以,这些自然界的微弱刺激便激起他们灵感的火花。
2.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是学子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一般人不可能同时高质量地做好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事情。古语“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专心致志,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致力于主攻方向不分神。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紧紧围绕主攻方向,安排学习内容,除学校组织和提倡的健康活动外,一切与主攻方向相悖的乃至不相关的劳神费时的事情都尽量不要涉足。诸如打游戏机、早恋、过多地读课外书籍和过多地看电视、听随身听等等。二是全神贯注不溜号。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地听讲,做作业时聚精会神地思考。对于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能够做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以意封闭。有些同学上课时精神溜号,讲话或摆弄东西,甚至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课后做作业,一边听歌一边写文章、算题,这些做法都是与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背道而驰。
3.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
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是实现目标、克敌制胜的法宝。谁能根据奋斗目标制定出科学的计划,并且定时定量地完成计划,谁就能无往而不胜。一般说来,目标比较容易确定,计划也比较容易制定,难的是定时定量地完成学习计划。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知易行难”。定时学习是完成学习计划的前提。定时学习,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每天必须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二是到了该学习的时候马上学习。人脑也像机器一样,功率是一定的,不可能在极短时间内把大量的学习内容输入到大脑里去,因此,学习需要长流水不断线,需要安排足够的时间。一个人只要一日三餐,常年不断,虽粗茶淡饭,也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如果饥一顿饱一顿,虽吃山珍海味,也难有好体格。与此相似,知识必须日积月累,才能武装出聪明的头脑,如果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必然事倍功半。俗话说:“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不能一锹挖个井”,讲的都是这个道理。因此说,定时学习是完成学习计划的前提。
定量学习是完成学习计划的保证。学习计划是通向学习目标的道路,定量地完成学习计划,就等于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进,在计划的指导下,当知识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到达了目标。没有量的积累,便不会有质的飞跃。知识积累的总量是由每日、每时学习的分量累加起来的。假如,一天之内,最多可以学会100个汉字或100个外语单词,这个知识量即为日分量最大值。实现计划目标的知识总量是由日分量的累加而得出的,当日分量值全为0时,知识的总量也为0;当日分量值全为l时,知识的总量为最大值。由此可见,只有每一天都定量学习,才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因此说,定量学习是完成学习计划的保证。要想保持优异而稳定的学习成绩,就必须养成定量学习的习惯。
定量学习,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记忆先行,每天必须完成记忆任务,包括外语单词、语法,数理化定理、定义、公式,语文字、词、语法、修辞等等;二是必须完成作业,把所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包括例题和习题)弄懂弄通;三是复习领悟,使以前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在完成上述三项任务的情况下,可选择做一些课外的数理化习题,做一些外语的阅读与理解练习和听力练习,进行语文的作文写作训练。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四个层次不能颠倒。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许多学生学习缺乏应有的计划,既不定时,也不定量,从形式到内容全是被动式的,老师推一推,他就动一动。在学习的时间安排上,总是先松后紧;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喜欢搞临考突击。往往是老师留作业,就做一做,不留作业、不做要求的,就概不理睬。记忆内容欠帐,复习欠帐,导致知识的链条断档,老师讲课跟不上趟儿。这样学到的知识,不但数量少,而且质量差,往往是“水过地皮湿”,经不起严格的检验。也有的同学,在该记的没有记住、该懂的没有搞懂之前就忙于去做课外难题,题是勉强会作了,但没有掌握规律,没有抓住根本。
4.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能力。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是学子比较高级的修养。
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好处:
第一个方面的好处是,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认真思考,可以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找出所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散在的知识点连结成有机的整体,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体系。这种思考,在初学一章一节时,显得不是那么重要,随着学习的深入,随着相关知识量的增加,这种思考显得越来越重要。比如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就应该从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关系思考。思考的过程,便是一个归纳整理的过程,通过思考可以加深理解,有利于充分消化吸收。
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第二个方面好处是,有利于对书本知识批判地吸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所言之书,是专指《尚书》,今天可以理解为:对书本知识不可以全信,而应该批判地吸收。清代学者王夫之说:“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这都是在强调成认真思考习惯的重要性。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第三个方面好处是,通过思考可以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整个科学生涯中,始终信奉“怀疑一切”这句格言。正是凭这种“怀疑一切”的精神,爱因斯坦提出了划时代的“光量子”概念,创立了相对论。
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所学的新知识,通过思考找出它与以前所掌握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知识形成体系,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二是对于思考过程中发现的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及时向别人请教;三是请教仍然得不出正确答案的问题,暂时存于头脑中,日后再继续探索。
三、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第一步:耐心发动,逐渐加速。一开始先朝着理想目标动起来。一次行动的价值要超过一百句口号,一千次决心。一个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如果能说到做到,便很了不起。久而久之,便习惯成自然了。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为何常立志?原因是:很想好好做,就是做不好。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步就要说到做到,坚定不移。计划每天要记10个英语单词,就一天不落地去记;认识到写字潦草、做题马虎这些毛病,就在写字、做题时严加注意,确保字字工整,题题复查;意识到了不良学习习惯的危害,就自动自觉地克服;制订了学习计划,就定时定量地去完成;决心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在全班、全校的位次前移,就要千方百计地挖掘自己学习的潜能。
第二步:控制时空,约束自己。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还不十分强的情况下,应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时间上,从早上起床一直到晚上就寝,都安排满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内容,不让一日虚度,不让一时空耗。在空间上,严格控制自己的活动范围,录像厅、台球室等游乐场所,无论自己多么好奇,无论别人怎么引诱,也不要去。
第三步:偶有偏离,及时调整。中小学生多数自制力比较差,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或者在坏习惯克服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现象。这就要求自己要严格监督自己,发现偶有偏离,立即作出调整。培养习惯,就像走路一样,发现走的路线不对,及时调整到对的轨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条小路便踩出来了。
第四步:进入轨道,自由飞行。按照良好学习习惯的要求去努力,先是慢慢启动,继而逐渐加速,在行进中不断调整,最后进入轨道。这就像卫星一样,一旦进入轨道,就再也不会走走停停了,就会沿着轨道不停地飞行。进入轨道以后,你就仿佛进入了自由王国,你再不必着意约束自己,而是顺其自然,你是在做惯性运动。这时你还需要注意两件事:一是要消除外部干扰,二是要排除内部故障。外部干扰主要是那些可能使你偏离甚至脱离轨道的引力,内部故障主要是受挫折时情绪不佳而放纵自己。对付外部干扰有一种有效的办法,就是改变环境,转移注意力。当你的生活圈内有人向你施加不良引力时,你可以寻找理由暂时跳出这个圈子,消除不良引力,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排除内部故障的有效途径也是转移注意力。当你的内部发生故障时,如产生忧郁、悔恨、愤懑、迷恋、惋惜、忧伤等情绪波动时,你可以通过做具体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
魏书生虽然不是音乐教师,但他凭着非凡的智慧和对教育真谛的领悟,十分重视音乐尤其是歌唱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独特作用,他的一些见解,就连我们音乐教师也鲜有触及。比如他多次在讲学中提到这样一件事:
“我们班的教室很特别,后面有一百张空椅子,欢迎随时听课。我们班每天都唱歌。唱歌的时候大家站直了唱。听课的老师课后说,你们的学生没有一个回头看我们的,也太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了。我说,对不起,当初我没有设计回头的程序。因为我要求学生在唱歌时必须双眼看黑板中间的那个点。要求把这个点看作是彩电,边唱,边想像歌曲的内容。唱“大海啊!故乡”,这个点就是大海;唱“跨过高山,走过平原”这个点就是高山平原;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个点就是五星红旗……这是在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啊。要知道,很多后进生就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才成为后进生的。还有,这个唱歌呀,德、智、体都在里面了。
就像他的许多言语一样,朴实无华却蕴涵深刻的道理,这段话能带给我们三点启示。
一、唱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也许是应了“简单的才是有效的”这句话,魏老师教会学生锻炼想象力的方法确实太简单了。这些训练有素的学生,每天都“双眼看着黑板中间的那个点”唱歌,唱什么想什么,上文虽只提到想象歌词字面的内容,我想学生是做了更多更宽的联想的。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创造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想象力对于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之重要性自不必多说,单是作为一门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艺术,音乐缺乏想象就是不可思议的。但我们恰恰时不时忽略了这一点,在唱歌教学中一味地强调发声正确与否?声音洪亮与否?真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们也曾绞尽脑汁、挖空心思设计出许多比魏老师更“高明”的方法,但往往忽视了最本质的东西: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投入。对于音乐教学,如果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那再好的设计、再多的强制也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主动性从何而来?源于长期科学地训练养成的良好习惯,魏老师的学生坚持不懈、卓有成效地唱歌就是明证!
二、专注的演唱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黑板中间“那个点”,就让学生如此专注地歌唱,专注得回头看看陌生的听课教师的念头都没有,这自然又是良好习惯的功劳。有了这样专注的好习惯,参与其他活动必然也是专注的。就算有学生曾经因注意力不集中而致使学习落后,长期的专注训练应能使之注意力增强而迎头赶上。这样,唱歌也就成了锻炼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反观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师也许提出了类似的要求,却没能达到类似的效果,漫不经心的“闲唱”、摇头晃脑的“懒唱”、声嘶力竭、面红耳赤的“喊唱”等现象还是时有发生,这不仅无益于唱歌本身,而且使学生养成了涣散的习惯;不仅无益于改善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成为注意力不集中的根源。这样的歌不唱也罢!
三、唱歌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众所周知,音乐是美育的重要范畴,通过音乐的情和美感召学生,使之受到某种思想上的教益,这便是德育了。唱歌需要记忆和理解歌词,并使之与曲调有机结合,同时随着一定的节拍唱出声来,这自然是智育的贡献。如果“唱歌的时候大家站直了唱”,形体就得到了训练,“我们班每天都唱歌”,肺活量就会增大,呼吸功能也会增强,这正是体育应达到的目标之一。再加上上文提到的培养想象力、提高注意力,还有大家都清楚的集体歌唱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协调能力等等,唱歌对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性真是没人再怀疑了。
11月中旬的时候,我们一行6人有幸到杭州参加了为期三天的第十五届名师讲坛的学习,学习的内容涵盖了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班主任工作方面的内容。但是让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二天上午所聆听的三个小时魏书生老师的报告。所以我今天在此主要向大家汇报一下听完魏老师讲座的一些心得体会。魏书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相信很多老师都对他比较熟悉了。为了近距离的观察这位大师,我们特地早起去占了一二排的座位。
魏老师是一位非常朴素的人,走进来就像一位平凡干练的老头。三个小时的讲座,他基本没有用PPT,话题也拓得很开,看似不着边际的讨论宇宙的浩瀚,最后听他娓娓道来,才明白他其实是在传达他的人生信念。
首先他给我们带来了他那句标志性的“松、静、匀、乐”,我想,听过魏书生老师讲座的人,都不会忘记这四个字,更不会忘记,魏书生老师的那种人生心态。魏书生的松静匀乐,其实就是人的心态,人凡事要想得开、想得透,要乐观进取,要学会在工作中享受生活的快乐。这也是我现在工作中所追求的目标,在杭州的那几天,每天早晨我们6人见面时,都要默契的一起念一遍 松 静 匀 乐; 回来以后我也不时的提醒自己要会享受生活,享受学习,享受工作,不能白来这人世一遭。真是“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
在人生观上,魏老师向我们传达了它的 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态度
在报告中,魏书生老师说我们的心态应该摆正,要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反思自己,也曾有过许多不满的情绪,也曾抱怨过自己的收入不够高,也曾抱怨过工作累,也曾抱怨学生难教,听了魏老师对生活、对工作那恢谐幽默的态度,我不禁自问,一个人既然无法改变环境,何不先改变自己呢?就像他说的,我们教师要做的,不是等待条件好了再干,不是等待地位高了再干,不是等待学生爱学习了再干,而是要从实际出发,面对现实,从改变自己出发。我们应该摆正心态,用一种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学生不爱听课,那我们就想办法来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相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这样去对待生活和事业,那我们的生活岂不是快乐的吗?
课堂教学中,他是智慧的懒老师。
虽然他说自己懒,在我看来,其实他是有智慧,他能想办法在不累着自己,又快乐的前提下,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他其实用自己的懒来成就学生的勤。我觉得这种做法看似很冒险,但是也有必要试验一下,可以从一节课的一点内容开始,交给学生完成。学习借鉴魏书生老师好的做法,然后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来实践,相信可以有所收获。
在班级管理中,他主张“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把每件事情都实行“承包责任制”让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责任,都能为
班级出一份力魏老师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凡是学生能干的事,班干部不要干;凡是班干部能干的事,班长不要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从魏老师的这句话里,体现了他民主、科学的管理思想,他认为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的认识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我自从当了班主任以来,一直对培养班委感觉有些迷茫和困惑。其实反思一下,是我管得太多太细,剥夺了学生锻炼的机会。所以我告诉自己,在以后的班委培养中,尽量让他们都能发挥他们的才华,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是自己的助手,自己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魏老师呼吁我们教师要全方位去发展学生的人性、个性。的确,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背景,他们在学习智力、学习目标、学习途径和方法上都存在着差异,我们要尊重学生间的这种差异。同时让自己树立为班服务的思想,对学生管理尽量避免出现“我管你服”的现象,这样总觉得自己是管理他们,只有走进学生的心,才能让学生服从管理,要与他们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魏老师曾这样说教室是学室,教材是学材,把教师当作学习上的共同的探讨者和交流者。转变教室、教材、教师的观念,那学生对学习自然就感兴趣了。老师要把自己定位于耐心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服务员。这样,面对学生的各种举动,老师都能用平和的心态,去理解,去应对。
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才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在工作中只有讲科学、讲创新、讲艺术,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多学习先进经验,结合自己,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积极探索,善于总结,使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覃琼业
在本学年我校组织学习了魏书生事迹,魏书生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学生、家长和所有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魏老师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及对自己学生最深沉真挚的爱。
在我们的工作中总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如:学生课上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等.面对这些我抱怨过、呵斥过、灰心过。但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先进教育理念后,我清醒的认识了自身的不足。他说:“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是的,一味的斥责和抱怨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非但起不到促进的作用,反而让学生离自己越来越远。古人说过“亲其师、信其道”。试问如果学生面对的是一个牢骚满腹的教师,怎么会产生与其亲近的想法呢?我们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他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我们要教育出的可能是明天的科学家、建设者,不是一群没有思想的木偶。我想现在最需要改变的并不是学生,恰恰就是我们自己。
一、改变一成不变的教育方法。
当我们再次面对自己的学生时,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慈爱,多一份耐心。把大声的训斥变成和颜悦色的教导和善意的提示。把教育和转变学生当做工作中的一份责任的同时也作为生活中的一份快乐。让自己的快乐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把快乐传递给身边的。让我们的班级、校园成为一个快乐的家园。
二、追求精益求精的教学方法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同一种教学方法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适用。只有不断的追求自身教学艺术的提升,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保证四十分钟的教学质量。做为一名在全国都具有很高知名度的教师魏书生并未满足于自己的成绩,而是不断的提升自己。他在每一节课前都会反复推敲每一句话。力争让自己的语言有吸引力。每一次可后他都会对自己课进行剖析,把自己的不足和须改进的地方用写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多少年来从未间断过。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和追求完美的教学理念永远值得我们青年教师学习。
三、学会笑对人生的生活能力
【关键词】魏书生 “逆袭” 启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004-02
魏书生,教育界“逆袭”成功的典范,他用前后不到十年的时间,从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民办教师成长为全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可谓是教育界的“传奇”。研究魏书生的成长经历、教学特色,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当下仍然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一、成长之路的“逆袭”:一生与书为友
魏书生,一辈子与书相伴,一边读书,一边教书,一边写书,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是名副其实的“为书生”。
(一)爱读书
魏书生的家庭并非书香门第,可父母都爱读书,在良好家庭氛围的熏陶下,魏书生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在那个填不饱肚子的饥饿年代,父母的鼓励让魏书生懂得,精神生活的富足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食粮。
魏书生在青少年时期就养成了博览群书的好习惯,15岁的时候,他读到了两本影响他一生的书籍——《辩证唯物纲要》和《哲学讲义》。这一时期的阅读为他一生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不管是下乡做“知青”的艰苦时期,还是在电机厂当政工干事被批斗的时期,亦或是在公务繁忙的工作时期,他始终坚持读书,在阅读当中吸收的“养料”是支撑他前进的最强动力。
(二)爱教书
1969年,魏书生当上了小学民办教师,从此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1971年,魏书生被迫离开教师岗位,此后他一直申请继续教书。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教师职业地位不高、待遇不好,都无法阻止魏书生要回到学校教书的决心。此后的6年时光,他以平均半个月一次的频率,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领导申请了150多次,要求去当一名教师。
1978年,魏书生到盘山县第三中学当语文教师,当时的整个大环境都不如人意,学校简陋、设备不全、学生素质不高等,也没让他退缩。“人不能要求环境改变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先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基于这样的认识,不到半年的时间,他的教育教学工作便做得有声有色。1997年,在讲台上教了20年书的魏书生当上了盘锦市教育局的局长,可他始终没有离开讲台,仍然每天坚持到校上课。
(三)爱写书
魏书生善于用学习与写作结合的办法,将学到的理论用于指导实践。1972年,他写了一篇16万字的文章《改造世界观》,1973年又写了一篇18万字的文章《论工作方法》。尽管当时的形势用批判当作报酬给了他,但他边读边实践边写作的学习方式并没有改变。1978年,对魏书生来说是个崭新的开始,工作虽然很忙,但他仍坚持忙里偷闲写各种学术文章。从教以来,他发表了近200篇文章,主编或撰写出版了30多本书,撰写日记300余万字,他的著作总计数已近千万字。
二、教学之路的“逆袭”:教育改革的先锋
魏书生是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领军人物,在教改路上他才思敏捷,勇于创新,探索科学的教书育人之法,于是才有教学、育人、管理的累累硕果,成为人们眼中“完整的教育家”。
(一)创新课堂教学
魏书生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一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新途径,即以“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为基础的“六步课堂教学法”。“六步课堂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自学为主线,在课堂上真正做到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这对于当时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来说,确实是一种创新。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魏书生也做了别的老师不敢做的事。一个学期只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就将教材讲完,其余的时间给学生自学或讲课外内容,包括名篇时文、教育和心理方面的资料、学习方法、国内外科技动态等内容,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语文教学空间上也做出了大胆的革新,将语文教学的空间拓展到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在家庭、社会、大自然学习语文。例如,春天来了,魏书生带领学生去踏青,让学生亲近大自然;他还带领学生去开荒种地,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二)创新自我教育能力培养
魏书生非常注重育人工作,他到学校的首要目的也是育人。他将人的大脑分为动力部分和工作部分。动力部分由信念、理想、意志和性格组成,工作部分由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组成。只有“动力部分”不出故障,“工作部分”才能良好运行。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加上当时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普遍不高,他便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能在离开老师的情况下同样能受到教育。
他通过让学生写日记、犯错误写心理病历、写三部分的座右铭以及制订扶植新我的计划等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人具有了自我教育的能力,就有了自我调整的能力,使思想荧光屏的图像趋于清晰、真切”。
(三)创新自学能力培养
作为一个目光长远的教育改革家,无论是从魏书生当时的情况考虑,还是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势在必行的事。
首先,提高学生对培养自学能力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自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其次,让学生体验到自学的快乐;再次,引导学生一起画“语文知识树”,让学生清楚学习的内容,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例如,引导学生自学整册教材的方法、自学同类文章的方法、自学一篇文章的方法,等等。最后,让学生持之以恒,反复加深认识。学生自学能力的养成,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教师,而且更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学习。
(四)创新管理能力培养
1986年,魏书生被任命为校长兼书记,身兼数职的他仍然不愿意离开教学第一线。他意识到,深化改革是唯一的出路,便开始实行民主科学的管理模式,让学生管理学生,让学生自我管理。这对于传统的以教条式的制度来制约学生的管理模式来说,确实是一种进步。
所谓民主,就是通过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发展学生的个性与人性、决策过程多与学生商量的办法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所谓科学,就是从管理的角度组织语文教学,帮助每位学生成为管理者。魏书生通过建立计划系统、监督检查系统、反馈系统来提高管理自动化的程度。
民主与科学在魏书生的教学管理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他能在身兼数职的情况下依然能把班带好、把课上好,靠的就是民主科学的管理模式。
三、珍贵的启示
纵观魏书生的成长经历,我们可以用“低起点、短历程、全方位、高成就”十二个字来概括。他能以如此低的起点,如此短的历程,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这对于广大教师同行来说,确实是鼓舞人心的事。
(一)学习:教师事业的源泉
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是一个读书人,正如赖配根先生所说“教师身上的书生气,是会辐射到学生心灵深处的,因为这种‘气是对知识和学问一种纯粹的敬仰和热爱”。魏书生的经历给我们最直接的启示就是,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因为没有时间而放弃读书,放弃学习,这和当下我们提倡的终身学习理念是一致的。“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在持续学习和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学习是教师事业的源头活水,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做到与时俱进。魏书生没有受过专业的师范教育,却比专业的老师成长得快,靠的就是他能做到乐学、会学、时时学、事事学、终身学。
(二)研究:教师事业的支柱
善于钻研,是魏书生教育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支柱。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大胆选择教学内容、大量的学术文章、民主科学的管理模式都是魏书生研究历程的最好明证。魏书生认为,引导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积极进取,努力钻研是一切专业人士成功的共同特点,也是新手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的必然选择”。在这点上,魏书生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他在教学工作中,坚持写教学日记、教学反思。能坚持写教学反思的老师,才有可能成为行家。
(三)修身:教师事业的法宝
魏书生曾经多次强调,他能在教改中取得成功,主要原因在于他是“人师”而不是“经师”。中国历来有两条人师的标准,一是“学高”,二是“身正”。人们常说“身教重于言传”,魏书生始终把自强放在第一位,注重自身的修养。“魏书生的教书育人是修已及人的,是以身作则的”。他要求学生通过记日记进行“道德长跑”,他自己也不间断地进行“道德长跑”,不断地完善自我。“重视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培养学生的人格力量,这是魏书生教书育人成功的重要原因,也是魏书生教书育人内在的重要品质”。
(四)热爱:教师事业的动力
魏书生曾经说过:“工作可以是精神寄托,是精神生活的需要;也可以是谋生的手段,是物质生活的需要。”魏书生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就在于他把教育事业看做是自己的精神寄托,是自己精神生活的需要。他要通过这项事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最高理想,来完成自己最崇高的使命,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真诚、善良、美好心灵的人。“热爱教育事业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抵制许多的诱惑,安于清贫,能够奉献、永不放弃。”在这里,魏书生是我们的榜样。
富有传奇色彩的教育人生经历,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改革思想,魏书生,中国教育的传奇,我们前进路上的一盏明灯。
【参考文献】
[1]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魏书生与民主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龚传燕,冯有余.魏书生的教育特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赖配根.2006:新课程行进的坐标在哪里——以语文教学实践为例[J].人民教育,2006(23)
[5]中华人名共和国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S].2011
[6]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7]龚春燕,郎天燕.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第四卷)[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
【学习魏书生一】推荐阅读: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魏书生)10-10
魏书生课堂教学艺术07-10
魏书生班主任有感09-08
魏书生的教育特色09-27
魏书生的教学管理制度07-19
听魏书生讲座报告心得感悟10-06
魏书生工作漫谈读后感10-29
魏书生上《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06-08
听魏书生老师的专题讲座有感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