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组工作计划(精选8篇)
一、指导思想: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的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课程与教学的需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需要。根据科学、信息技术、英语、音乐等学科课程实施的要求,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加强课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课堂教学效能感,树立新的课程价值观,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及操作能力的发展,同时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与时俱进,争创本教研组的特色。
二、工作重点及要求:
1.加强组内教研,做好听课评课工作,使组内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得以提高。认真备课,学习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和各小学科《案例式解读》,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为上课做好准备。认真执行学校的上课、听课制度,并通过听课使本组教师在教学能力上有所提高。
2.公开课:讲课者交授课教案、说课稿和教学反思,教研组整理活动记录,听课教师要认真评课,对授课内容提出建设性意见。授课者要客观地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授课内容做好记录。
3.加强教育科研方面的工作力度,每学期每位教师必须上交一篇论文、一篇教育叙事、一篇教学设计、一篇案例。其中有两篇必须是县级以上发表的文章。
4.体育教师作好各项日常工作,积极训练,备战学校秋季田径运动会。
5.音乐教师要积极组织特长学生的培训及各班的教学工作,力争在春季学期的艺术节展示丰富多彩的节目。
6.美术教师在搞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着重培养特长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力争取得好成绩。
7.英语教师除了完成常规的教学任务外,要积极地配合学校完成艺术节的英语节目的排练;认真组织本校英语特长生参加各级的英语口语竞赛和朗读比赛;认真学习英语新课标和案例式解读,并在网上学习有关倾听、思考方面的理论,为县级课题“山区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学生倾听、思考能力培养研究”而服务,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积极撰写研究日记、论文、叙事等。
8.信息技术学科搞好正常教学外,让学生多上机,多动脑,体现学科特色,充分利用好教学软件,提高学生兴趣。并着重特长生的培养,积极参加各种比赛。
9.科学学科本学期纳入统考学科,在教育教学方面要加大力度,让学生不仅学会安全地做各种实验,还要熟练掌握书本上的知识。
10.积极参加校级“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活动,多学习、多研究、多探讨,不断学习,努力改进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具生命力。
三、综合学科生源及学情分析:
各年级学生来源主要是本校学生,少数学生从周边村小转进,整体素质还比较满意,学生对品德与生活、科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工作目标与任务:
1.端正教学思想,改变教育观念,上好每门课程,教好每一节课。
2.科任教师认真研读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与教材,联系学生实际,探索教法,编写好教案,上好每一节课。
3.课堂教学要体现开放性,鼓励创造性,强调实用性。
4.每门课程的教学要落实养成教育,把养成教育贯穿到每一节课。
五、加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各科任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本学科课程标准,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2.自我检查反省,明白自己知识技能的薄弱点,努力学习改进。
3.研读本学科系列教科书,了解本学科各年级知识点的纵向发展联系及向其他科目横向渗透情况。
4.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经常相互听课,评课,汲取新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六、实施办法:
1.期初订好双学计划,切实按计划开展自修和教学活动。
2.自学过程中,要认真写好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3.落实周查制度,重查课堂教学及方法。
4.在教导处和教科室的指导下,开展好各项教研活动。
七、本组具体活动内容与时间安排:
春季学期
三月:制定各科教学计划;各科教学大比武及听评课活动。
四月:常规教学检查;联片教研活动。
五月:学校艺术节的排练;六年级毕业复习备考。
六月:常规教学检查;六年级毕业复习备考。
七月:六年级毕业考试;期末总复习。
秋季学期
九月:制定各科教学计划。
十月:常规教学检查;小学英语口语比赛。
十一月:各科引领观摩课的开展及听评课活动。
十二月: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常规教学检查。
在开班仪式上,合肥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唐洁指出:“综合改革项目”的推进正值“国培计划”进入新一阶段,项目的实施具有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意义。希望通过项目实施过程中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通过课题研究、实践反思、交流研讨、 成果展示等活动,使中小学体育教师不仅会教,还要把自己会教善教的理论与方法传递给同伴,要把中小学教师的学习、教学、研究变成一种常态的生活方式。
“综合改革项目”培训采取高端研修 (集中面授每年不少于15天,网络研修每年不少于80学时)与教育科研(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分学段、分学科领域开展混合式培训。合肥师范学院为了切实保障“综合项目改革”的实施效益,制订了明确的培训目标,并对项目实施进行了具体定位。其中,总体目标为提升小学体育教师师德修养和体育有效教学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在体育课堂有效教学和教师培训中发挥示范作用;具体目标涵盖四个维度,即基于师德的学科素质养成、基于前沿的专业知识理解、基于经验的专业能力提升和基于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具体定位:破解小学体育有效课堂教学模式选择与实践设计中的难题,培养“种子”教师, 建立跨区域专业学习共同体。并且,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教改实验与课题研究及考核与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实施与保障。
培训内容:发展需求与目标定位相结合
小学体育教学改革难点在体育有效课堂教学模式选择与实践设计,有效教学设计与有效实施的问题在于体育教师的“三重三轻”:重形式轻实效,重应试轻研发,重理论设计轻实践运用。“综合项目改革”根据目标定位、培训经验及需求调查,提炼小学骨干教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师德修养与有效体育教学的分离问题;对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前沿知识的了解、掌握及对体育课程的深入理解问题;有效课堂教学理论设计与实践有效运用的能力提升问题;案例研究、行动研究与共同学习的方法与机制问题。据此,要求学员从实践层面、自我专业发展层面、“种子”教师层面,找到具体的途径和方法,破解小学体育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与实施设计中的“三重三轻”的难题。
培训方式: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集中面授以教学设计为培训核心,综合运用专家讲座、案例研讨、教学示范、任务驱动、问题研讨、观课、议课、教学反思、行动研究、团队合作、 论坛交流、网络互动等多种培训形式。具体来讲,在专业理念与师德部分,以榜样示范、专家讲座为主,辅以案例研讨,落实到学员的教学反思、问题研讨与论坛交流;针对专业知识部分,主要采用专家讲座方式, 辅以案例教学,落实到学员的自主学习、问题研讨与论坛交流;针对专业能力部分,从学员经验出发,以教学设计为主题,突出实践教学,综合运用“三自”模式,致力于经验提升和问题解决。并按照经验反思、专业引领、经验提升3个递进层级,专业引领嵌入学员经验反思与提升环节,名师引导嵌入学员自主实践过程,学科专家与一线名师引路嵌入学员自主研究和问题解决进程。
网络研修侧重于指导课题研究计划的实施、自我专业发展计划的落实、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和运行。主要手段:利用网络公共平台,将训后跟踪指导安排在平台上进行; 为学员配备跟踪指导教师,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向培训专家、指导教师和学员提供进入平台的密钥;安排专人进行平台维护和管理。具体方式和方法:在网络公共平台辟出资源区、通知栏、互动指导与问题讨论区等,同时向培训专家、指导教师和学员开放培训资源,包括专家讲座、学员研修视频、文字资料、培训简报等;制订跟踪指导计划,及时发布指导信息;凝练训后行动研究中带有共性的问题,在平台上组织培训专家、指导教师和学员共同参与集中讨论。
教改实验与课题研究:建章立制与学习研究相结合
整体上,以小学体育有效课堂教学模式选择与实践设计理念为指导,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促进小学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实施过程中,建立课题实验专题研讨制度和课题研究组教师示范制度予以保障。具体来讲, 课题实验专题研讨制度,要求课题组安排专门的时间,围绕课题开展以“总结、交流、反思研究情况,进行课例评析,思考、 研讨下次研究内容”为重点的研讨活动,针对实验中遇到的难点、疑点、突破点进行研讨,发挥集体智慧,提高课题实验的实施水平;课题研究组教师示范制度,要求课题组成员通过定期开放研讨课、示范课等方式带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参加实验的教师每人每学期上1次公开课,依托“典型引路”来提升课题研究的水平。
在具体工作中,要求教师一是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要求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争做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并大胆创新,努力在实际工作中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 富于创造性。二是要加强研究,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积极配合上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学科研讨、教学观摩、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比赛、论文撰写等各种教研活动,认真抓好校本教研工作,围绕新课程实验推广,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考核评价:学员考核与项目考核相结合
对学员的考核评估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并注重过程性考核。在定量考核中,要求学员在训前提交一份体育课教案、一个最想解决的教学设计问题、一份教学设计自我诊断报告,以摸清学员需求;在训中提交一本参与录、一份优化教学设计、 一份教学设计研讨心得,以促进学员切实参与研讨问题;在训后提交一份教学设计课题研究计划、一份自我专业发展计划、一份教学设计,促进学员进行行动研究。同时, 要求学员按照小组提交团队合作记录与成果;按照班级提交论坛交流记录与成果。而针对定性考核,则成立研修考核组,聘请校外专家任组长,对学员研修质量进行定性考核。考核依据:学员提交的一本参与录、一份优化教学设计、一份教学设计研讨心得。
此外,在项目实施前,由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牵头,组织以校外专家为主体的项目绩效考核组;在项目实施中和实施后, 通过现场看课、材料调阅、问卷调查、学员座谈、培训专家和管理人员座谈等方式,对项目实施质量监控和绩效考核。
一、“静下心”学习理论
对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我算是门外汉,但是怀着对这门学科的向往与期待,我热情高涨、兴致勃勃,力争不放过每一次集中学习的机会,力争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课上,认真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认真做好每一堂笔记。也许是觉得自己基础薄弱,也许是不想错过老师讲的每一句精彩的话语,所以,每一次学习我都把笔记记得满满的。为了尽快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我为自己制订了读书计划,认真阅读老师推荐的政策性文件、书籍,以及与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学科相关的著作、文献,如《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基础课程改革纲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策略》《给教师的建议》《语文综合性学习》等,充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认识和理解,从中获得最先进教学理念和最前沿信息,以增强对这门课程的领导力与执行力。
二、“走出去”开阔视野
十几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明白仅靠书本上的学习是很难把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真正经得起考验的还应该是来自反复实践总结出的经验。在刘老师的带领下,我和工作室的学员们一起走出去取经学习,开阔视野。我们参加了“重庆市2015年春季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工作会”“名师工作室建设经验及成果培训”“渝西片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工作会”等,不仅身临我区两所最有特色的实践活动基地学校,还听取了其他区县特色学校的经验分享,目睹了兄弟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显著成效,感受了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在渝西片区的发展前景,还聆听了德高望重的秦德林老师“如何成为名师”、钟志农老师“教育科研——名师成长之路”以及年轻有为的李秀伟名师“创造成长共同体”的讲座。名师们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一句句精彩绝伦的言语让我们看到了名师成长的历程,指引着我们每一个学员前行的方向。特别是今年5月参加了在安微合肥举办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第十三届研讨会”,与教育专家、教学名家零距离接触,聆听教育教学理论讲座,获取教改最新信息,经历课堂改革实战全过程,更让我备受鼓舞,既见识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举国上下掀起的课改浪潮,更叹服综合实践活动十年课改取得的辉煌成果。
三、“潜下心”实践研究
大足区2015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优质课竞赛,为我提供了实战的机会。为了检验自己近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检验自己是否能将所学理论運用到教育实践中去,我毅然报名参加了本次赛课。赛前,我找来了重庆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的地方教材,反复筛选授课主题,听取了刘老师的建议和意见后,结合我校特色校本课程和四年级下册《编织五彩的生活》,我选择执教了《趣味棕编》。通过纂写教案、上课、评课研讨、修改教案等磨课过程,我最终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同时,为了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我还执笔撰写了《以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方法引领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课题评审书,并召集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教师成功申报了大足区规划课题。
四、“沉下心”总结反思
诚然,短短几个月以来,在刘兴才老师孜孜不倦的指导、点拨下,在工作室学员们真挚诚恳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努力学习,收获不少,但是,作为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我也深知自己离名师工作室学员的培养目标还相差很远,自己身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例如,自己的新课程理解能力、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还不强;在读书学习方面用功不够,读的书篇不多,有些书研读得还不够透彻;在科研方面,缺少动笔撰写的能力和毅力,课题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还比较欠缺,等等。
今后,我首先要扩大阅读量,提升理论水平,提高个人修养;其次,我要勤动笔,及时总结反思,将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有价值的思考、读书心得等及时记录下来,提高写作能力和深入思考的能力;再次,我要扎扎实实开展课题研究,以科研促发展。
“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我坚信,只要自己能守住这份坚持,矢志不渝,并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的精神学习、研究和实践。路,就在自己的脚下,我将勇往直前!
作者简介:覃贤,女,出生于1979年1月,小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重庆市大足区西禅小学副校长、大足区刘兴才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名师工作室学员,主要从事学校管理、课程建设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综合科组在今学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任务,以教育办和学校工作计划为依据,更新教学观念,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综合科组教学质量而扎实开展工作。
二、工作目标
1、综合科组将着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以练内功、促提高为动力,促进全科组教师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
2、继续加强各学科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3、配合学校积极认真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早发动,早准备,讲合作,努力争创优秀教研组。
三、主要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定各科教学计划,备好课,认真开展教学工作。
2、组建学校训练队、兴趣小组,制定训练、比赛计划。三月份
1、新学期音乐教研工作布置,制定常态课教研方向。
2、组织音乐教师学习《音乐课程标准》,熟悉各年段目标和学段目标。思考音乐新课程学业评价方案。
3、小学音乐常态课教研活动。
4、美术教师书法培训
5、抓好体育常规教学工作,规范体育课堂教学和体育课外活动(大课间)。
6、进行“学生体能素质标准”测试的前期准备工作与训练。四月份
1、开展学校中国梦朗诵比赛。
2、开展音乐学科“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3、抓好体育常规教学工作,规范体育课堂教学和体育课外活动(大课间)。
4、进行“学生体能素质标准”测试的前期准备工作与训练。五月份
1、上交音乐教学论文及教学设计参加学科论文评选。
2、美术学科筹备 “六一”师生书画展览。
六月份
1、开展小学生体能素质测试抽查工作。
2、小学音乐常态课教研活动。
3、联校组织美术教师书画等级考试
4、在6月30日前完成《省中小学生体能素质评价标准》数据上报工作。
5、做好体育测试的数据分析以及整理工作。
8、认真完成学生的体育成绩考核评定工作。
6、做好体育工作的资料整理及归档。
七月份
一、增强理念及课程内容的学习,为教师奠定需要的理论根基
针对综合实践运动课程理念及课程内容的要求,本学期初,我们教研组运动时向全体综合实践教师明确提出,应用学校教研运动和上网等多种渠道搜集运动信息材料,增强理论学习和材料收集与整理。
开展综合实践运动理念及课程内容的学习,为我组教师有效地实施综合实践运动课奠定了理论根基。本学期我们教研组一起学习了《小学综合实践运动————课程实施指南》这些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文章,可以说使不少先生豁然豁达,对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运动充溢了信心,先生们还结合本身的教授教化实际实际环境,将综合实践与科学相联系,五年级胡聪聪先生的《蔬菜种植》与他们的科学课慎密联系。
二、取得学校领导的支持,为综合实践运动的开展保驾护航
综合实践是一门新生课程,这门课到底是怎样一门课程?到底如何去教这门课?由于没有现行可用的课本,更没有形的教授教化指导,面对诸多艰苦,要想在学校开展教研运动谈何容易。我们主动取得学校领导的支持,积极参加各级各种培训,在这每一次的培训运动中,除了要求组员认真参加培训运动以外,还要求能将学到的知识与本身的教授教化运动相结合,进行反思,取长补短,认真写好每一次的培训感想感染与劳绩,为本身更好地开展教授教化工作打下了扎实的根基。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鼎力支持下,每位组员的教授教化、理论程度都有很洪水平的进步。
三、创造性的运用教授教化资源,上好每一堂课
上好每一节课,这话好说,这事还真难做,由于综合实践运动没有固定的课本,更没有现成的教案,对付教师而言每一节课的开展都要费不少脑筋,这可能也是这类课程难推广的原因之一。
为了推进小学综合实践运动课的实施,办事于学生,目前我们综合实践运动课的教授教化资源采取由学校教师自主开拓与借鉴以前综合实践运动资源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在运用课本时我们提出要求:教师要善于创造性的使用课本。同时可依据自身特点及学生实际开展主题教授教化运动的开拓。如这学期胡先生的《蔬菜种植》、陈先生的《走进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研究性学习运动贴近学生实际,充分成长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搜集材料、参看访问、查询访问研究的才能,收到了很好的教授教化后果。
四、下学期教研运动的目标和尽力偏向
这学期期末,我们综合实践教研组组织全体教师在对本学期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放学期工作的教研运动内容征求人人的建议。通过人人攀谈,我们对放学期的教研组教研内容杀青了共识。我们教研组集中优势分年级段重点研究教授教化措施的开拓。另外,我们还要结合自身特点有目的的进行校本课程的开拓。
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内涵提升年”活动的实施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深入分析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大力开展有效教研,推进有效教学,探索多种途径,全面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与措施
1、强力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纳入学校考评体系,市、乡两级通过定期视导、调研、抽测等方式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监督与指导,确保完小以上学校按课程方案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积极开展网上交流,推广典型经验,实现信息共享,推动全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与进步。
2、提高任课教师业务素质和课程实施水平。定期组织举行课改论坛、教师培训、观摩研讨、优质课评选等业务活动,促使青年教师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引导青年教师不断反思教育、教学行为,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撰写“优秀教学案例”、“案例评析”、“课改故事”等,使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建立市乡两级学科中心教研组,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培育教师典型,有计划地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并通过定期研讨、交流、展示,加强培养与锻炼,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张扬个性,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3、开展有效教研,构建有效课堂。一是开展集体教研活动或联片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学习讨论与集体备课,使大家明确综合实践活动常态课的类型(课型分技能型、实践型、主题研究型:开题课、过程指导课、成果汇报课)及要求。通过对不同课型的研究,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二是充分发挥学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校统筹规划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主题,制定三类相互衔接的计划,即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三是抓好专题教学研究,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研究的进行,以教学研究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质量的提高。
4、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各校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性评价的研究与管理,力求使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动脑,融入自然和社会之中,不断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主要活动安排
20xx年八月:
制定学科教研工作计划
九月:
1、传达学科教研工作计划
2、组织学科备课会
3、开展联片教研活动
4、指导省级参评课
十月:
1、组织教学能手评比
2、下乡指导教学
3、培植创新教学课例
4、参加省优质课评选
十一月:
1、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调研
2、组织观摩教学活动
3、教学示范学校验收
十二月: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20xx年二月:
调整上半年教研工作计划
三月:深入乡镇听课指导
四月:培植创新教学课例
五月:召开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
通常情况下, 选题会受到学生智力因素、知识水平等共性问题的限制, 还会受到学生个别差异的影响。由于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家庭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 使得一些学生在选题时出现如下情况: 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不关注、不感兴趣;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师在课前布置的任务;不善于主动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与探讨;不能将感兴趣的问题表述清楚。这些情况容易减弱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 使选题的有效性降低, 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活动目标, 使课堂效率降低。
如何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选题的有效指导, 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实际总结了一些方法。
一、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体验生活
教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 对每一个事物提出“为什么”, 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 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方面, 帮助学生确立主题。学生问卷可设计如下一些问题:你对什么事物最感兴趣?你想研究这些事物的哪些方面?你打算怎样研究这些问题?你认为研究这个问题有哪些有利条件?研究这个问题时, 将会有哪些困难?你希望有哪些方面的帮助?你想自己独立研究还是与其他同学合作?通过调查问卷, 教师根据学生填写的内容分析学生所提的问题是否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是否切实可行, 从而帮助学生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二、创设有趣味性的综合实践活动 情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新课程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趣味性。综合实践活动更应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从学生生活中感 兴趣的事情出发, 大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在形式上不拘一格, 努力“放大”兴趣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再现一个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 使学生没有压力、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活动。并在“玩中学”“乐中学”中由被动变为主动, 深深感受成功的喜悦。
在关注生活类的活动中, 也可以采用故事、事例或关于生活中某一问题引发的讨论来创设情境。例如:《雾霾天气》一课由雾霾天气带给我们的感受入手, 引发了“为什么会有雾霾”“雾霾的危害”“雾霾的自我防护”等话题, 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三、选题时可对问题进行分析整理
引导学生将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 将相同或相近类型的问题进行整合。全班师生一起进行梳理, 归纳出全班学生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找出其内在的联系, 整理成一个个次主题。在分析归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所选的主题是学生感兴趣的, 符合学生意愿的, 学生就会有不断探究、积极参与的内在动力, 化“要我做”为“我要做”, 行动上会更主动, 责任感会更强, 更渴望成功。反之, 如果学生对主题不感兴趣, 漠然视之, 就不能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也不会在活动中倾注全部心血。
一般来说, 完全由学生在活动中自发提出的问题而形成的活动主题, 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但如果是教师提供的活动主题, 或是通过师生讨论协商后制定的活动主题, 有些就不一定符合学生兴趣。这时, 教师就需慎重考虑。当然, 兴趣毕竟只是一种热情, 变化快, 不太稳定, 因此, 不能作为确定主题时的唯一依据。
2.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在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前提下, 选择活动主题, 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 选择与学生能力水平相当的主题。如果所选的主题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超过了他们的知识经验水平, 那么, 在以后的实践中, 学生就会因为太难而失去活动兴趣, 难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3.要考虑现实可行性。
在确定活动主题时, 我们还要注意选择那些对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及所在地区具有实际意义的, 值得去研究的, 内容积极、对学生成长有利的活动主题。相反, 对于那些不现实, 或没有意义的主题, 教师就要引导帮助学生重新选择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 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经费, 有的主题虽然很有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但受到物质条件的限制不可行, 也不应该选择。
4.要考虑现实可操作性。
选题时应选择小而精、容易操作的主题, 切忌贪大求全。例如:有一个小组的学生对本市的环境污染问题产生了兴趣, 想以“××市的环境污染问题”为题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由于该问题涉及面广, 操作困难, 后来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以本区 (本村) 街道的污染来源和防范办法为题开展了活动。
四、引发思考, 确立课题
情境创设了, 学生的兴趣也有了, 接下来, 就要引导学生思考、确定活动围绕哪些小课题来搞。便于学生操作的小课题的产生很关键。是教师给学生列出来, 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按我们新课程的理念, 当然是学生自己提出来比较好。可是学生受自身知识储备的限制, 提出的问题有的比较浅显, 有的比较笼统, 还有的可能根本没有什么价值。指导教师不能本着“捡进筐里的都是菜”这种思想全盘接受, 要挑拣、选择、剔除, 把好的问题留下来, 进行疏理、分类, 产生新的适于活动的问题。例如:在《雾霾天气》这个题目中, 学生提出“为什么会产生雾霾”“我们要如何进行自我保护”“雾霾为什么会对我们产生影响”“为什么有的地方雾霾严重, 有的地方雾霾较轻”等问题, 教师帮助学生运用合并、归纳、筛选等方法提炼为“雾霾的成因”“雾霾的危害”“雾霾的防御”“城乡雾霾的差异”等课题, 这样不仅包容性强, 还比较有条理。所以不管学生怎么乱, 教师的思维一定要清晰、有条理, 要从乱中理出头绪, 将学生的思路梳理整齐。
五、合理分组, 角色轮换
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进行分组研究, 力求做到组内成员的合理搭配, 形成有效分工。我们一般采用的分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座位分小组。
2.自由结合分小组。
3.先产生组长, 再成立小组。把班里能力较强的几个学生先选出来, 委以组长重任, 然后由学生们自由选择。
4.根据需要来分组。比如要利用节假日搞活动, 我们会按学生的家庭住址来分小组, 这样利于学生联系, 方便活动开展。
其中第1、2种方法没有多少争议, 但是很难达到组内成员能力均衡的效果, 不利于形成有效的分工合作。第3、4种方法可操作性比较强,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优化组合, 提高活动的效率。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分工, 给每个小组成员都分配具体的工作, 使其担任一个具体的角色, 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中心发言人等。一定时间后, 再互换角色, 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体验、锻炼和提高。这样分工合作也有利于学生建立责任心, 增强合作意识, 在合理搭配的合作小组中, 小组成员相互帮助、坦诚相待、民主平等, 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心理品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小组长应由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 组织全组成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总结等活动。资料收集员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收集的资料整理好。汇报 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尽己所能地发挥。
如果学生活动角色相对固定, 缺乏动态机制, 将容易产生小组霸权主义, 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 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为了遏制此类现象的发生, 我在活动开展中着手培养学生的“四会”:一是学会倾听,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 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 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 听不懂时, 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收集, 能根据小组活动, 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 四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 能根据他人的观点, 作总结性发言。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可以在活动开展中进行小组角色轮换, 从而促进小组公平机制的形成, 也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能力的良好机会。
一、“综合性”要突出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一节中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的着眼点之一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我们就须紧密结合语文教材,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以训练学生对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运用能力。
比如《走进阳光菜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系列活动:了解蔬菜、开辟菜园、种植蔬菜、精心管理。在每阶段的活动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在这些丰富有趣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他们以多种形式进行着自己的语文及各科知识的学习,使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如在种植蔬菜和管理蔬菜的过程中他们通过查资料、看课外书籍、上网、问大人;课堂上又以多种方式交流汇报自己的收获。从展示课中可以看出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效果,学生能津津有味地讲述体验、种菜的过程,可谓头头是道。翻地时从他们生龙活虎的表现中,我们惊喜地看到,原来学生的潜能是如此巨大!如果我们的综合活动课重视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结合,就会发现,原来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就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一潭活水。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那一片海,那一方天。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等能力,在这节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确确实实地得到了综合提高。
二、“综合性”要体现语文学科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因此,综合性语文学习必然要和其他科目相结合,这也是新教材中反复提倡的跨学科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综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但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非语文学习活动都是为语文学习服务的。例如,这次走进菜园语文综合性活动,在种菜和管理中学生就遇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仅仅用一门学科知识是不能解决的,需要跨学科,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学生要去学习多方面的知识,有种植蔬菜的知识、管理蔬菜的知识、劳动技术方面的知识等,融劳动、科学、语文为一体, 做到了语文学科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三、“综合性”要展现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融合。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各地區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在儿童的社会生活中有丰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如我组织的《说民风 道民俗》的综合性学习,学生不但收集了各民族关于民风民俗的大量的知识资料,还发现了自己家乡、身边的民风民俗,如发现了腊月28贴对联、除夕放鞭炮、初一吃饺子、正月15玩龙灯、舞狮子等等,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融合。社会生活也为我们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小学综合组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小学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总结06-12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推广阶段工作计划05-29
小学继续教育工作总结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阶段总结09-14
贵州小学综合素质07-21
小学综合素质评价09-13
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教学工作总结09-10
小学综合素质教育06-17
小学综合五年级下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