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外汇风险管理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章外汇风险管理(精选7篇)

第章外汇风险管理 篇1

一、玩具企业存在的物流外汇风险

广东一家有代表性的,集开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玩具企业,各类玩具产品畅销国内及东南亚,欧美等国家与地区,同时还要进口原材料,因此公司有大量进出口物流业务,长期有大量应收外币账款和应付外币账款。这些外币账款从交易日到结汇日均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会因为汇率的变化而引起价值的增减,从而造成额外损失,产生很大的外汇风险。这种物流外汇风险表现在玩具出口交易中,就是在收取外币货款时,外币比出售产品时贬值了,公司就会收到更少的人民币货款;表现在原材料进口交易中,就是在支付外币货款时,外币比购买原材料时升值了,公司就会支付更多的人民币。下面我们考察该公司在2007年6月份的两笔业务,分析其外汇风险状况。

1. 出口产品的物流外汇风险

公司在2007年6月签订一份出口合同,约定在2007年6月8日向美国某公司出口30万只电动玩具熊,合同计价货币是美元,货款为105万美元,美国公司要在1个月后的7月8日交付这笔款项。在这笔出口业务中,公司在6月8日就知道在7月8日将有105万美元的外汇收入,并且这笔美元到账后要转换成人民币。而6月8日银行公布的美元即期汇率是7.6656,如果公司此时把这105万美元货款兑换成人民币,可得到804.89万元人民币的收入。然而公司要到7月8日才收到这笔款项,而7月8日的美元即期汇率是7.6085,这笔外币货款只兑换得798.89万元人民币,此时公司的销售收入比合同签订时减少了6万元人民币,公司因为美元贬值而遭受巨大的损失。

2. 进口原材料的物流外汇风险

公司在6月22日向美国进口一批自动机零部件,货款价值为40万美元,付款日期为7月22日。因为公司本身没有外汇储备,这笔外汇需要从银行购买,银行公布的6月22日美元即期汇率是7.6224,按此汇率公司需要支出304.9万元人民币。但是7月22日的美元即期汇率是7.5642,此时只需要支付302.57万元,比合同签订时减少了2.33万元的支出。公司在进口合同签订到支付货款这段时间由于美元贬值使公司的实际支付减少了2.33万元。这一外汇风险是偶然给公司带来收益的有利风险,公司目的是稳定产品的成本和收入,而不是赚取汇率差价,这种风险也要规避。

从这两笔业务看到,公司在进出口业务都是以外币作为结算货币,由于外币与本币的兑换比率可能发生较大变化,所以玩具企业在经营中存在很大的外汇风险。其实从2006年至2007年,由于人民币汇率波动给这家公司带来了100多万元人民币的损失,该损失的发生,都是因为公司没有采取有效的物流汇率风险防范措施而造成的。

二、外汇远期套期保值

外汇远期合约交易是指外汇买卖双方预先签订远期外汇买卖合同,规定买卖的币种、数额、汇率及未来交割的时间,在约定的到期日由买卖双方按约定的汇率办理交割的一种预约性外汇交易。

在进行外汇远期套期保值时,双方签订合同后,无须立即支付外汇或本国货币,而是延至将来某个时间,这一时期的履约信用靠客户来维持。对企业而言,成本较低,是最有效的一种避险工具,但对银行而言,企业的信用难以估计,风险较大,所以外汇远期交易的实质是进出口商把汇率波动的风险转嫁给银行。

三、外汇远期套期保值的应用

1. 出口产品的套期保值

公司在出售产品的同时,向银行卖出远期外汇合约,在合约到期时,按合约规定的汇率将其收到的外汇卖给银行,收回本币,从而防止由于外币贬值而遭受的损失,有效的锁定了外汇应收款项的人民币未来价值,规避了物流外汇风险。

上述玩具公司在2007年6月8日出口价值105万美元的产品,在7月8日收到货款,为了规避这一外汇风险,公司在6月8日作为空头方与银行交易一份美元远期合约,规定公司于7月8日以合同汇率7.655向银行卖出105万美元,交易情况如表1所示。公司在6月8日出售产品,在7月8日收入105万美元货款。如果不进行套期保值,则把105万美元货款兑换成人民币,7月8日比6月8日减少了6万元人民币的收入。如果进行套期保值,则7月8日比6月8日只减少了1.115万元人民币,起到了很好的保值作用(见表1)。

2. 进口原材料的套期保值

公司进口原材料,将来要用人民币买入外币以支付外汇货款,可用外汇远期多头套期保值规避外币升值风险。

公司在2007年6月22日购买原材料,于7月22日将要支付40万美元的外币货款。为规避这一外汇风险,公司在6月22日作为多头方与银行交易了一份美元远期合约,规定公司于7月22日以7.615的合同汇率向银行买入40万美元,交易情况如表2所示。公司在6月22日买入原材料,要在7月23日支付40美元货款,如果进行多头套期保值,则公司在7月22日按远期汇率7.615买入40万美元外币,与6月22日相比获利0.5万元人民币(见表2)。如果不保值,由于美元的贬值,公司在7月22日可按即期汇率7.5642买入40万美元外币,与6月22日相比获利2.33万元人民币。不保值的获利比保值的获利多,这是由于外汇远期套期保值是双向保值的原因,它只能保证把7月22日买入美元的价格锁定在远期汇率7.615上,对美元贬值给公司买入美元带来的好处是得不到的。

四、结束语

企业要在将来卖出外汇时,应用外汇远期空头套期保值策略,不管合约期内汇率怎样变化,公司都可以把卖出外币的价格锁定在合约汇率上,有效地规避外币贬值的风险。企业要在将来买入外汇时,应用外汇远期多头套期保值策略,可以把买入外币的价格锁定在合约汇率上,不论合约期内汇率如何变化,公司都可以有效地规避外币升值的风险。在汇率变幻无常的今天,要使公司实力不断壮大,应该加强抵抗风险的能力,应用远期外汇合约规避物流外汇风险,减少公司的损失,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

参考文献

论外汇科技风险管理 篇2

【关键词】外汇管理信息化;外汇科技风险;安全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442-02

一、加强外汇科技风险管理迫在眉睫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外汇管理工作在组织架构、运作方式和业务制度改革等方面,日益体现出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特征。外汇管理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必须以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支撑,不断进行创新,实现自身的信息化,从而逐步达到整个外汇管理工作的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外汇管理科技工作对提高外汇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加快外汇管理改革与发展步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需要从战略、运作和技术三个层面加快外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应对外汇管理的新挑战。

现代信息技术为外汇管理提供了新的管理工具和技术设施,大大强化了管理效率,扩大了管理范围,减少了管理层次,缩短了管理链条。随着外汇管理的发展和信息服务需求的改变,信息服务内涵和方式有了根本性转变,由于信息系统覆盖了外汇管理的所有核心业务流程,外汇管理的统计分析与监测预警等对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要求将更多地依赖信息系统提供的统计信息。随着外汇管理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如何保证外汇管理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一项十分关键的任务。

二、外汇科技风险分析

一是数据集中带来的安全运行风险。外汇局当前的信息化工作体制是总分局制,省以下基本没有独立的外汇科技队伍。随着外汇管理改革不断深化,系统逐渐转向全国大集中,系统规模越来越大,对系统开发的质量和进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系统运行安全的压力和风险也越来越大。

二是信息化管理水平急需提升。随着外汇管理改革的推进,对信息化的需求已经从原来建设开发系统,业务流程电子化,逐步将重点转为重视非现场监管,发展到跨业务、跨部门协同监管,综合分析与监测,这对系统的快速响应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三是业务更新带来大量新的系统需求。一项系统的建设需要经历需求分析、开发、调试、试运行阶段,然而在实践中,项目小组为缩短开发周期,往往放松了开发前的需求分析、充分论证和开发完毕后的调试和试运行,采用在推广中不断打补丁的方式,造成“边开发、边应用、边维护”的三边工程。另一方面,业务人员对计算机缺乏认识,难以提出清晰明确的需求,使得需求分析阶段周期拉长。

四是外汇科技安全风险。电子化外汇业务流程及大量风险控制工作均是由电脑程序和软件系统完成,所以,信息系统的技术性和管理性安全就成为外汇业务信息化最为重要的技术风险。这种风险既来自计算机系统停机、磁盘阵列破坏等不确定因素,也来自网络外部的数字攻击,以及计算机病毒破坏等因素。

五是外部技术支持风险。由于科技知识的高度知识化与专业性,同时又存在外汇管理科技工作任务重、事情杂、人员少的现状,在面对外汇管理改革和发展速度快,业务需求经常变动的时候,往往要依赖外部市场的服务支持来解决内部的技术或管理难题,如聘请外汇局之外的技术专家来实现支持和系统设计开发等任务。这种做法适应了外汇管理科技发展的需要,但也使自身暴露在可能出现的风险中。

三、外汇科技风险防范和管理

(一)树立外汇科技风险意识

外汇科技风险是外汇业务与技术结合的产物,外汇科技既给外汇业务创新和外汇管理改革带来强劲的动力,其中却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做好外汇科技风险管理,不是一两次会议或是一两笔资金投入便可以成就的,也不是依靠构建几套系统就可以一劳永逸的。科技风险管理的扎实与深入,需要外汇局工作者,从上至下的每一位管理人员,都必须正确认识科技风险带来的危害,牢固树立科技风险防范意识,将科技风险管理看做自己的必要职责,才能够构筑起坚固的防线。

(二)加强数据信息保护

外汇局积累了大量的外汇业务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外汇交易主体的基本特征、交易记录等情况,这些都是非常私密的企业和个人信息,同时也是非常有商业价值的。对这些信息的保护就非常重要,一旦外露、失窃,就会对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带来非常大的损失,说得大一点,也涉及了国家金融安全。

(三)建立健全科技安全管理制度

从外汇局内部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建设上防范和消除科技安全风险,建立专职管理和专门从事防范安全风险的技术队伍,落实相应的专职组织机构,明确风险管理职责,落实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要求,配合内外审计、监管检查、开展科技风险培训教育,组织认定关键岗位和不相容岗位,定期向上级外汇局报告本级科技风险状况,指导监督下级科技风险管理。组织对科技风险的实时监控,及早发现危害系统运行的隐患和威胁;组织内部操作行为监控,组织对敏感信息、数据保护和信息泄漏监控;定期组织对信息系统,以及信息科技规划、设计、开发、运行等管理流程进行评估,识别风险,提出改进措施,跟踪、督促问题整改;组织辖区内信息安全检查和计算机使用安全检查;定期审核关键岗位人员履职情况;组织辖内系统运行事件和问题分析,推动日常生产运行中发现风险和问题的解决;组织编制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负责组织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报告。

(四)加强信息系统运行和操作管理

一是建立符合标准的硬件运行环境,硬件系统配置上,应适当考虑多种接口方式,以便改进、增加新功能或新设备。设备设置环境和场所应考虑供电设备、不间断电源系统、防火水风电等自然灾害,抗电磁干扰方面的措施和施工要求。

二是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范力度,严格区分内外网,防范计算机病毒、黑客的侵入攻击。还应加强软件系统运行环境的安全管理,主要是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侵害,严格控制外来与业务无关软件在业务计算机上运行,与业务有关的外来软件一定要通过病毒检测后才能在业务计算机上运行。

三是加强应用系统的管理。指定不同人员对系统的操作权限,防止非法使用系统资源;对一切操作要有日志管理,以防误操作损坏软件系统或业务数据。系统管理员应定期及时审查系统日志和记录。重要岗位人员调离时进行注销,并随即更换业务系统的口令和密钥,移交相关全部技术资料。

四是数据库管理。严格规定访问数据库的各级权限,实现权限等级管理,严禁越权操作,密码强制定期修改,数据输入检查严密,涉及机密的数据信息首先要加密,然后再传输、存储;关注最新数据库安全的信息,及时增加数据库的安全补丁;对数据要进行多重备份,以便发生意外掉电这样不可预见性故障时能提供快速恢复手段,以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

五是对主机数据要实行双机备份,最好能实现异地双机备份,对双机备份的基本要求是主机型号必须相同,每套系统控制外设的能力要一致,通信控制设备最好能通过电子开关实现自动切换,以减少系统中断运行时间。

(五)加强全员科技配套管理

第章外汇风险管理 篇3

化, 为实现高效、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奠定基础。当前基层央行需要更多的岗位标兵、操作能手、调研能手。为此, 各级领导和人力资源部门要合理制定符合本单位的人力资源规划、开发策略和员工技能培训等方面工作, 在不同时期设定不同的目标, 促进员工为实现目标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 而这个过程正是工作业绩不断提升的过程。

针对基层央行人员普遍老化, 出的多进的少, 活力不足, 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不能应对较为复杂多变形势, 开拓创新能力有限的现状, 各级领导要在盘活员工“存量”上下功夫, 既不能全盘否定, 又不能盲目乐观。一是完善“选贤任能”的干部选用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选举聘任、竞争上岗、考核聘任等多种形式的干部选用机制, 根据不同的管理层次和特点确定目标责任和聘期, 将领导信任、员工拥戴、真正想干事、会谋事、能成事、干大事的能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给优秀人才以用武之地。二是完善“以效定资”的收入分配机制, 适度增加绩效工资份额。尽可能将各个岗位的工作进行量化, 按照工作量和工作成果, 综合制定每个岗位的工资标准, 逐步实现业务规模、工作量与人员配置相对应, 不断激发员工学业务、练硬功的积极性和靠本事竞岗、凭实绩取酬的竞争意识。三是完善“公正严明”的目标管理机制。加强干部的分类管理, 通过实施轮流上岗、竞争上岗和定岗、定员、定责等岗位责任制, 增强每一位员工的“危机感”。

(三) 增强“履职能力”,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精心打造“形象”工程

处于现代经济、金融核心地位的人民银行, 肩负着促进经济、金融发展, 服务经济建设的历史责任, 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认真履行央行职责才能实现自身的文明创建规划和提高社会公信力。为此, 基层央行必须根据履职的需要, 开拓新思路、树立新理念、研究新做法、提升新形象。一是要正确处理贯彻落实货币政策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进一步提高贯彻执行货币政策能力, 促进辖内经济健康发展, 是基层央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伴随着文明创建工作的开展, 强化“窗口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优势产业、自主创新产业、节能减排产业和有“绿色产业”之称的旅游产业各环节的金融支持, 加大对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的支持力度;要扩大扶持弱势群体, 大力推动下岗再就业小额担保助学贷款等信贷扶持模式, 确保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落实;通过“窗口指导”, 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保障经济健康增长。二是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功能, 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基层央行要树立服务型央行的理念, 组织辖区金融系统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和方式, 以高效、快捷、安全的服务来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要加强金融服务的基础建设, 在推进支付清算体系建设、强化人民币流通管理、加强外汇管理和服务、推进信贷征信工作、搭建银企信息平台等方面努力作为, 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现代化水平,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各层次需要。要加强调查分析和监

署,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从条款数目看, 新条例关于资本项目的内容与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以下简称“原条例”) 均为8条, 但内容

上有以下重大差别:第一、新条例增加了境外主体在境内从事证券及衍生产品交易、对外提供商业贷款等具体交易项目条款, 以及资本项目外汇支出、资本项目

测反馈, 及时掌握广大人民群众在金融服务方面的实际需求, 及时反馈国家经济金融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为上级行政策制定与调整提供参考。三是当好金融“卫士”, 切实维护辖区金融稳定。当前, 基层央行必须要高度重视维护金融稳定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要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工作, 积极开展辖区金融风险监测和稳定评估, 提高金融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前瞻性。同时, 健全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提高突发事件应变能力。针对辖区金融生态环境的薄弱环节, 以推动征信系统建设为重点, 联合地方有关部门, 在改善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规范金融秩序、惩治失信行为、维护金融债权等方面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环境。要加强沟通协调促进和谐金融建设, 建立与地方党政部门定期交流磋商、与新闻媒体定期沟通合作、对社会公众实行政务公开等长效机制, 不断增强基层央行的话语权。

(四) 加强团队建设, 提高全体干部职工思想政治素质, 筑牢“铸魂”工程

一个单位如果没有一支政治素质高、精神面貌好、主人翁意识强的干部职工队伍, 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就寸步难行, 为此, 要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径, 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干部职工、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干部职工、用先进的文化感染干部职工是基层央行实现四个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 也是铸魂的基石。一是强化引导,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有利于培育团结拼搏、奋发有为的精神力量, 对于积极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挑战、维护队伍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二是转变观念, 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思想问题是根源, 思想问题解决了, 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领导队伍, 关键是思想上的领导;管理队伍, 关键是管住队伍的思想。要自觉贯彻“思想领导”和“管理思想”理念, 用新的观念、新的眼光、新的思维来观察和分析思想政治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一岗双责”制度, 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 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真正实现“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三是与时俱进, 积极探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在改革的大趋势下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和主题, 坚持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 从政策上做好宣传解释, 从思想上做好说服教育, 帮助干部职工正确认识和理解金融改革发展中的问题, 明确前进的方向。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 广泛开展谈心活动, 注重人文关怀, 特别是对干部职工的实际困难和现实问题要经常过问、时时惦记。要大力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引导干部职工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 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 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心态。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连城县支行) 用途等原则性管理条款。第二、新条例明确或调整原有部分交易项目的管理原则, 如对外直接投资的, 取消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查;对内直接投资的, 明确外商投资外汇登记管理制度等。

一、结合新条例的内容及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实践, 基层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思想应从“重流出, 轻流入”转向“均衡管理思想”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外债逐年增加, 跨境证券投资从无到有, 实行了QFII和QDII制度。中国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外汇储备接近2万亿美元, 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从外汇短缺转变为外汇储备增长过快, 原条例从体制上不能满足国际收支调整需要。以外汇短缺、经济实力薄弱为背景的原条例所注重的“重流出, 轻流入”的管理思想和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已完全不相适应, 维护国际收支平衡, 实现经济稳步优质增长的“均衡管理”思想应成为基层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主导思想。从“均衡管理”出发, 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结构, 防止风险套利资金借道外债途径流入国内, 及时监测外国投资者已分配利润境内留滞情况, 维护国际收支平衡, 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二、加强业务学习, 做好新增项目的业务审批工作

新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境外机构、境外个人在境内从事有价证券或者衍生产品发行、交易, 应当遵守国家关于市场准入的规定, 并按照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的规定办理登记”;第二十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经批准的经营范围内可以直接向境外提供商业贷款。其他境内机构向境外提供商业贷款, 应当向外汇管理机关提出申请, 外汇管理机关根据申请人的资产负债等情况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国家规定其经营范围需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 应当在向外汇管理机关提出申请前办理批准手续。向境外提供商业贷款, 应当按照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的规定办理登记。”上述条款产生了QFII准入及金融机构对外提供商业贷款两项资本项下业务审批及服务。基层资本项目外汇业务管理人员应充分了解当前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交易规则及金融产品创新情况, 具有甄别相关交易及产品设计漏洞和陷阱的能力;掌握金融机构跨境放款操作流程及风险评价机制, 为金融机构境外放款提供服务。

三、梳理新条例与原条例的异同点, 避免业务实践中出现串用现象

新条例与原条例在对同一业务的表述上有个别词语的改动, 由于个别词语的改动导致对业务的要求产生了质的变化。关于对外直接投资, 原条例表述为“境内机构向境外投资, 在向审批主管部门申请前, 由外汇管理机关审查其外汇资金来源;经批准后, 按照国务院关于境外投资外汇管理的规定办理有关资金汇出手续。”, 新条例表述为“境内机构、境内个人向境外直接投资或者从事境外有价证券、衍生产品发行、交易, 应当按照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的规定办理登记。国家规定需要事先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或者备案的, 应当在外汇登记前办理批准或者备案手续。”该表述的变动不仅表明该业务审批的程序发生了变化, 同时, 境外投资的主体从以前的境内机构变成了境内机构和境内个人。原条例二十二条、二十三条、二十四条、二十五条对外债和对外担保的要求根据申请人的情况不同区分为金融机构、外商投资企业、企业, 新条例对外债和对外担保不再因申请人的不同而区别对待, 采用“国家对外债实行规模管理”的方法。基层资本项目外汇管理业务人员必须认真梳理新条例与原条例的异同点, 领会每个条款的内涵, 对照业务实践中的每个操作步骤, 避免出现新条例与原条例串用现象。

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研究 篇4

一、外汇风险的相关概念

(一)外汇风险的概念及种类

1.外汇风险的概念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牙买加协定》承认浮动汇率制的合法性,于是各国的货币汇率频繁变动,并且经常进行大幅变动。例如,从1980年到1985年,美元对西方十余种主要货币的实际汇率平均上升了60%,而在随后的两年里几乎又跌回到原值;日元在上世纪90年代曾多次对美元汇率产生大幅度的涨跌,使西方经济险象环生。正因如此,各国在国际经济交易中会产生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又称为外汇市场风险,是市场风险中一种重要的风险。它是由引发市场风险的因子——汇率出现不利的变动而使国家、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等的资产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外汇风险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外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的变化以及交易者到期违约和外国政府实行外汇管制等给外汇交易者和外汇持有者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狭义的外汇风险仅指由于汇率的变化而给外汇交易者和外汇持有者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2.外汇风险的种类

根据其主要表现可以分为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经济风险和储备风险。

(1)交易风险

即以外币计价的经济交易在到期结算时,由于汇率波动而导致该交易以本币衡量的价值发生变动的可能性。

(2)折算风险

折算风险也称会计风险、转换风险、评价风险,是指由于外汇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某些外汇资金项目金额变动的可能性。它是一种账面的损失和收益,并不是实际交割时的实际损益,但它却会影响企业资产负债的报告结果。

(3)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又称经济风险,是指由于意料之外的外汇汇率变化而导致企业产品成本、价格等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企业未来经营收益增减的不确定性。例如,我国某集团公司在美国有一子公司,利用当地资源和劳动力组织生产,产品以美元计价销售。突然美元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贬值,这就会给子公司的经济绩效带来潜在的风险。

(4)储备风险

储备风险是指外汇作为储备资产,因外汇汇率变动而引起价值下跌或上升的可能性。每个国家或企业为平衡国际收支或国际支付都有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外汇储备的构成尤为重要。对于由汇率变动所引起的外汇储备损失称为储备风险。在一般情况下,外汇储备中的货币品种应适当分散,保持多元化,根据汇率变动和支付需要随时调整结构,将风险减小到最低限度。

(二)外汇风险的构成和外汇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

1.外汇风险的基本构成因素

外汇风险的构成因素有三个——本币、外币和时间,这构成了时间风险和价值风险。在确定的时间内,本币和外币存在折算比率,因此会有风险。从一般意义上说,一笔应收外汇或应付外汇账款的时间对汇率风险的大小具有直接影响,时间越长,汇率波动的可能性就越大,汇率风险也就相对较大。

2.外汇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

(1)消除构成外汇风险的货币因素或时间因素。

(2)合理调整货币因素或时间因素的结构。

(3)套期保值操作:针对存在的外汇敞口,实行反向交易,构成一项方向相反的货币流动,可以全部或部分抵销外汇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3.外汇交易风险防范的主要目标

(1)短期收益最大化

力求短期收益最大而忽视长期的经营结果。

(2)外汇损失最小化

其着眼点在于尽量减少外汇损失。一般来说,这类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小,宁愿维持较低的收益率,也不愿冒可能产生损失的风险。

4.外汇交易风险防范的基本原则

在一定管理成本情况下,使汇率变动对本币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小化。只有从减少外汇风险损失中得到的收益大于为减少风险所采取措施的成本费用时,防范风险的措施才是有意义的、才是可行的。

二、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及管理现状

基于以上的理论分析,可将我国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管理现状和差距归结为:银行高层监控外汇风险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外汇风险的政策和程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外汇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控制能力有待提高,外汇风险的内控有待加强。

(一)我国外汇风险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人民币利率市场化与自由兑换进程的加快,2005年,我国外汇管理部门对外汇交易市场和汇率形成机制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5月,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启动;7月,汇率形成机制调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8月,远期结售汇范围扩大,允许银行对客户办理不涉及利率互换的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向灵活汇率制度的转变,外汇交易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必将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将更加日常化和显性化。

1.商业银行的资金账户和交易账户面临的外汇风险同时加大

新汇率机制下,商业银行的交易账户,即因交易目的而持有的以外币计价、结算的金融工具的(人民币)市值,会随着人民币对主要外币汇率的波动而变动。同时,银行账户中的外汇资产和负债,例如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同业外币拆借、投资性外币债券等,也会随着汇率的升值和贬值而产生盈亏。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的外汇风险加起来,便构成了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

2.商业银行的客户面临的外汇风险加大,增大了商业银行受损的可能性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仅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的资金头寸,还会通过影响其客户的外汇财务状况,间接地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汇率波动的频度和幅度提高后,从事国际贸易的客户经营账户的外汇风险增加,其财务状况将随着汇率波动而盈亏不定,从而影响客户的偿债能力,进而使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加大。

3.外汇衍生产品给银行带来的风险增加

外汇衍生产品交易要求银行有很好的定价能力,并且能够很好地管理衍生产品的风险,这对商业银行是非常大的挑战。随着远期结售汇业务的范围扩大,交易期限限制放开,同时允许银行自主报价,并允许银行对客户办理不涉及利率互换的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这些措施在促进银行外汇衍生品交易发展的同时,也使银行面临的相关风险增加。在提供远期、掉期等衍生产品时,银行的定价和风险管理水平直接决定其盈利能力,体现着银行的竞争力。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管理现状和差距

1.银行高层监控外汇风险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董事会承担着外汇风险的最终管理责任。负责审批外汇风险管理的战略、政策和程序,负责确定本行的外汇风险容忍度。为了有效履行这些职责,董事和高级管理层必须对外汇风险有充分了解。然而,目前不少商业银行的董事乃至高级管理人员缺乏外汇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甚至缺乏对外汇风险的基本了解。有些银行明明外币敞口为多头,竟然误认为人民币升值对本行有利。更普遍的问题是,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不掌握(也没有意识去掌握)本行的外汇风险敞口头寸,说不清本行的外汇风险水平和状况,在这种情况下,设定风险限额只能是一种奢谈。这样的董事会恐怕在外汇风险管理方面很难发挥出定调子的职能。

2.外汇风险的政策和程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大部分银行的外汇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程序离专业化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例如,从政策和程序覆盖的分支机构和产品条线看,我国很多银行的政策和程序并没有完全覆盖商业银行的各个分支机构、产品条线以及银行的表内、表外业务。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很多制度只是印在纸上,在实际中实施不力,甚至根本无人执行。

3.外汇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能力有待提高

外汇风险无法计量,就无法管理,更做不到有效管理。与国外同类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外汇风险计量上存在较大差距。例如,外汇风险敞口在国外是20世纪70-80年代所普遍使用的风险计量工具,而我国银行才刚刚开始尝试计算风险敞口,有些银行甚至至今都不能准确算出本行所承担的单一货币的敞口头寸和所有外币的总敞口头寸。很多银行尽管从国际上引入了Kendor+Panaroma等标准化的风险计量系统,能够计算VaR值,但致命的缺陷是VaR值并没有被整合到银行日常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如设置交易员限额和产品限额等。而且,风险的监测、控制能力比风险计量还要弱得多。

4.外汇风险的内控有待加强

有些银行尚未建立与外汇业务经营部门相互独立的外汇风险(或市场风险)管理和控制部门。内部审计对外汇风险管理体系的审计内容不够全面,没有合理、有效的审计方法。关键问题是,国内银行缺乏真正熟悉外汇业务和外汇风险的内审人员。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薪酬不具备竞争力,很多银行即使在交易前台也缺乏合格的外汇交易员,这些人很难被配置到内控部门;另一方面是由于外汇交易和外汇风险有较强的技术性,没有专业的内审人员,很难发现银行外汇业务中的潜在风险点。因此在现实中,内审部门几乎无人具备开展针对外汇风险审计的能力,而且,大多数银行都没有进行过针对外汇风险(市场风险)的外部审计。

三、加强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的建议

外汇体制特别是汇率制度的改革,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的外汇风险管理要求。笔者借鉴国际上商业银行的外汇管理经验,提出如下建议。

(一)银行高管层要加强外汇风险管理意识

除了作为我国外汇专业银行的中行以外,其他商业银行开办国际业务的时间最长不过20年左右,而且由于人民币长期以来盯住美元,中央银行吸收了全部汇率波动的风险,商业银行只是在理论上存在着外汇风险管理的需求,在现实中一直把信用风险管理作为风险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绝大部分还为国家或政府所有或控制,尚不明晰的产权制度为一些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内部控制提供了机会。他们会在利益和业绩的驱动下,不顾风险、超越制度从事外汇产品交易。因此,商业银行应从产权制度、监管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入手,强化高级管理人员和外汇从业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和外汇风险意识。

(二)完善外汇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

应制定自上而下的外汇风险管理的授权政策和自下而上的报告政策与程序,做到组织合理、权限清晰、责任明确;新产品、新业务的内部审批程序应当包括由相关部门,如业务经营部门、市场风险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结算部门等对其操作和风险管理程序的审核和认可;要尽快培养和建立一支具备专业知识、能够对包括外汇风险在内的市场风险进行审计的队伍,加强内部审计检查,确保各项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得到有效执行,及时防范和化解外汇风险。

(三)大力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

由于各种原因,国内银行风险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程度不高,即便涌现一些优秀人才,也会因激励不够或是工作环境不理想而大量流失。而人才资源是服务业的核心资源,商业银行要建立系统的培训制度、有竞争力的薪酬管理制度和升迁制度,把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放在战略的高度。

(四)完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由于风险管理所需大量的业务信息缺失,银行无法对风险进行准确的度量,这将直接影响到风险管理的实施。尽管近年来我国一些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建设有了很大的成效,但离优化的风险管理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还要大力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数据的准确、可靠、及时和安全,并根据需要对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改进和更新。管理信息系统应当能够支持对市场风险的计量及其所实施的事后检验和压力测试,并能监测市场风险限额的遵守情况和提供市场风险报告的有关内容。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相应的对账程序,确保不同部门和产品业务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并确保向市场风险计量系统输入准确的价格和业务数据。

如何规避巨额外汇贬值风险 篇5

最近,人民币对美元连创新高。自6月9日人民币汇率恢复浮动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已升值超过1.5%。估计中国外汇储备由于人民币的升值而损失高达600 亿美元。

从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开的数据来看,目前中国外汇储备中既有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也有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属于分散的货币结构组合。中国近期在减持美债的同时,大幅增持了日本和韩国债券,上半年共计增持1.73万亿日元(约合203亿美元),增持韩债亦至3.99万亿韩元(约合34亿美元)。

有专家认为,我国转增持非美元货币释放出了外储多元化的信号。在真正化解外储管理风险上,应多管齐下,应鼓励发展主权财富基金,将外汇储备的债券转化为全球配置的股权投资,令庞大的外储转化为中国的金融话语权,推动中国产业升级。同时,让外汇储备管理模式由“藏汇于国”向“藏汇于民”转变,令外储品种多元化。

其实,对于巨额的外储(2010年6月底达24542亿美元)如何管理(包括持有、分配、投资等活动),从2007年开始我国金融界就常有议论。多数人认为应购买更多的实物性资产(如黄金与石油等),要分散化投资、持有多种货币等。但这些主张都被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击得粉碎。在新的环境与条件下,传统思维已无法规避持有巨额外储的风险了。

按照传统智慧,外储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清算支付、偿还外债、保证本币稳定及对外汇市场进行一定的调节等。但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外储的功能其实主要是保证本国货币、经济及市场的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一国外汇储备的关键在于外储如何积累起来,以及如何有效管理。外汇储备传统功能和持有量已不是最应关注的问题。

近年,中国外储的积累大致有三个来源:贸易顺差、FDI(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前两项之外的跨国资本流动。特别是随着人民币升值,不少国外资本通过正式或非法渠道疯狂流入。最近,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连创新高,今年8月份外汇流入2400多亿美元,也创下了今年新高。因此,当外汇增长成为一种趋势时,我们不应过多地关注其增长,而更应关注其如何有效地加以管理。

很多人一直认为中国持有美国国债就是借钱给美国人用,是为华尔街的贪婪买单。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及美国经济持续低迷,我国政府管理层和市场都更关心中国外储贬值的风险,希望增持非美元货币,发展主权财富基金,将外汇储备的债券转化为全球配置的股权投资,来化解与分散这些风险,增加中国的金融话语权,推动中国产业升级。

其实,当前中国外储管理的最大风险是美国经济不确定的因素。这不仅在于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绝对支配地位(如果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比重过低,其所面临的国际金融市场震荡的风险更大),而且在于美国经济低迷会给世界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从2008年下半年金融海啸爆发的情况来看,只要是外汇资产,无论是否分散化投资,当全球快速流动的资金都进入避险时,持有非美元货币及非美元资产都会处于极高的风险中。

有人认为,如果发展主权财富基金,将外汇储备的债券转化为全球配置的股权投资,将是中国庞大外储有效管理的好出路。因为,利用股权投资全球布局能源、其他资源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可将外储转为中国核心竞争力。这个建议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实际上全球配置的股权投资所面临的风险会更高(它包括了市场风险及政治风险)。特别是在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及全球金融保护主义盛行的形势下,这样的风险会更高。

可以说,只要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不退出,如果美国经济复苏过于缓慢,那么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就将面临较大的贬值风险。如何来规避及分散这些风险?我们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外部,而应从中国经济本身入手。比如,如何加大中国经济建设所需要的能源、资源、先进的科学技术进口及人才引进;如何调整我们现行的进出口外贸政策,特别是在出口方面要从要素市场化入手,让土地、资源、劳动力等价格市场化;如何进一步加快中国金融体系改革开放步伐,通过这种改革开放让巨大的外储投资与持有风险分散给企业及居民。如果能够在这些方面入手,再加上非美元货币及全球股权投资多样化的合理配置,那么中国外储的多元化管理就有可能走出一条新路,从而减小其可能发生的损失和风险。 ■

易宪容

1958年出生,江西上高人,1989年获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后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98-2000年在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做合作研究。现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2007年辞去这一职务。代表作有《金融市场的震荡与发展》、《经济繁荣与权力运作》等。

我国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研究 篇6

2013年国外热钱涌入导致人民币不断升值, 累计至5月8日升值幅度已达到1.54%, 特别是4月17日易纲在IMF表示将考虑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以来, 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呈现震荡局势。

外管局在5月5日发布了《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人民币汇率市场发生了剧烈波动, 预计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呈现震荡局势, 全年人民币将升值2-3%。

二、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的影响

(一) 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当人名币升值幅度较小时, 我国出口商品在价格上仍然具有竞争优势;若人民币持续升值, 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这种风险在国内收缩银根的状况下将变得更加严重。

(二) 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的有利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进口业务多、外债规模大的行业而言是长期利好;对于收入项目以人民币定价, 成本项目以外币结算的公司而言, 人民币升值也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对于拥有技术优势并且试图通过进口技术的方式来改变企业生产的企业也是利好的。

三、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方法

(一) 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一般措施:

1. 规避交易风险的措施 (1) 搭配好计价货币

可以选择以下五个措施之一:本币计价、自由兑换货币计价、软硬货币搭配、选择有利的外币计价以及选用“一篮子”货币。

(2) 出口押汇

出口押汇是指出口企业先到银行办理出口押汇, 待银行审核后, 将与货款等额的外汇押给企业, 在此过程中企业便将风险全部转嫁给了银行。

(3) 贴现法

贴现法是指在国际贸易使用汇款结算时, 出口企业将收到的进口承兑汇票向外汇银行贴现, 将风险转嫁。

2. 规避会计风险的措施 (1) 资金调整

资金调整是指通过调整母、子公司的预计现金流量的币种和金额来减少公司会计风险。

(2) 风险对冲

风险对冲是指将一种货币的风险与同种货币的或是另一种货币的风险相抵消, 这样就使不同货币头寸所产生的收益或损失互抵, 以减少风险损失。

3. 规避经济风险的措施 (1) 营销管理

对于进口企业, 从货币坚挺的国家进口会降低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从货币疲软的国家进口则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对于出口企业而言, 则应选择向货币坚挺的国家出口, 而减少对货币疲软国家的出口。

(2) 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是指本币贬值时, 企业应将生产基地转移到货币疲软的国家, 通过从这些国家获取原材料和零部件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从而保持企业的价格竞争力。

(3) 融资管理

企业若进行营销管理和生产管理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 为了配合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营销管理, 企业还应该进行融资管理。当企业为创造出口利润的那部分公司资产筹措资金时, 由汇率变化造成的利润和现金流的增加或减少可以由债务的增加或减少来抵消。

(二) 企业外汇风险管理——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

1. 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

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是指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 在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和地区的货币离岸交易中运用。

2. 人民币无本金交割期权

由于期权买方在到期时既可以选择执行也可以选择放弃, 因此人民币无本金交割期权比远期和期货更加灵活, 当然也要相应支付更多的费用。人民币无本金交割期权是境外离岸市场上继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之后最活跃的人民币衍生产品。

3. 人民币无本金交割掉期

人民币无本金交割掉期是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的延伸, 其合约的内容与货币互换很相似, 唯一的区别在于人民币无本金掉期在无需进行货币的实际转换, 换言之, 人民币无本金交割掉期以流动性较强的货币进行交割。

四、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 加强外汇风险管理的核算

新会计准则的出台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利用套期保值的方式来进行规避外汇风险的积极性。因此, 必须通过加强会计核算的方式来提高我国企业外汇风险管理能力, 通过加强外汇风险防范措施执行过程中的确认、计量和记录, 来减少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利润或现金流量的影响。

(二) 充分利用现有金融工具

目前国际资本流动向自由化方向发展, 资本流动更加频繁, 范围更加广泛, 随之而来的汇率波动机率也大大的增加, 此时选择利用金融工具来减轻外汇风险是较好的方法。由于我国外汇市场仍不够完备, 国际企业则选择在海外金融市场上运用避险工具, 通过建立合适的外汇风险管理系统来规避风险。

(三) 培养复合型的金融、财会人才

若由财务部门人员代为执行外汇风险管理职能则缺乏专业性, 因此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亟待补充, 迫切需要加大此类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力度。通过培训, 使会计人员能够理解并运用套期会计, 并且能够在会计上反映套期保值防范风险的过程。同时, 套期会计的处理是要求相关人员必须熟知各种套期、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知识, 以此加强对套期工具的风险识别、度量和控制。

参考文献

[1]Sandy Wong.Foreign Exchange Prime Brokerage Adapts to Changed Landscape inPost-Crisis World[J].Global Finance, 2010:62-64.

[2]Alan C, Shapiro, Atulya Sari.Foundations of MultinationalFinancial Management[M].Wiley, 2008.

[3]张岷胜.浅议中国企业外汇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J].金融经济, 2010 (02) .

[4]李白, 谢明.论中国外汇管理改革[J].现代商业, 2010 (31) .

中国外汇储备风险探析 篇7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出现的持续巨额双顺差,使得我国外汇储备量增长迅速。2006 年2 月,我国外汇储备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同年10月,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迈上1 万亿美元的台阶。2009 年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突破2 万亿美元,2011 年年末突破3 万亿美元,达到31811 亿美元,截止到2013 年6 月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5 万亿美元,相当于德国的经济总量。如图1 所示,在2003—2008 年的五年间,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年均增速40%以上。时至今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连续七年稳居世界第一位。

一、高额外汇储备带来的风险

毋庸置疑,拥有适度的外汇储备有利于保证一国的国际清偿力和维持汇率的稳定,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作为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也有利于一国币值的稳定,是抵御外部金融危机风险冲击的坚强后盾。但如果形成相对于自身经济不相适应的高额的外汇储备,就会给一国经济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合理水平,截至2013年6 月,中国外汇储备存量达到3.5 万亿美元,已经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1、巨额外汇储备导致通货膨胀

从货币数量论的角度看,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也就是发行的货币多于经济体系运行所需要的货币,物价就会上涨,造成通货膨胀。外汇储备最终是由货币当局购买并持有的,央行大量购汇,在国内就形成了与外汇储备等量的外汇占款。近几年,外汇占款成为中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体部分。大量的商品和劳务输出到了国际市场,与其等量的外汇储备通过央行的收购,形成基础货币,又通过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乘数机制的放大,投放到了国内市场,这就形成了“过多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的局面。只要央行无法尽数对冲掉外汇占款,就会造成单位货币的贬值,导致国内流动性过剩和潜在的通胀压力不断增大。这就像17 世纪西方国家从殖民地把大量黄金运回本国,提高本国货币供给而引发大通胀一样。例如2011 年,中国增加了3848 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以当时的1 美元兑6.31 元人民币计算,就是24280.88 亿元的人民币基础货币投放(不考虑对冲因素)。

(注: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历年统计数据。 )

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为:巨额外汇形成→央行购汇→外汇占款→流动性过剩→物价上涨→通胀压力。

图2 给出了M2 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情况,红线是M2 的年增长率,绿线是CPI的年增长率,可以看出,2008 年之前货币供应量的同比增长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显著,2008 年后,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其他因素影响增强,通货膨胀率对于货币增长率的弹性小于历史水平。

2、降低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为了使整个市场的流动性保持在一个适度的水平,确保人民币币值稳定,央行不得不对冲大规模的外汇占款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且不得不发行央行票据进行对冲,以阻止基础货币投放过多所导致的通货膨胀的压力。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到2010 年底,为持有2.85 万亿美元的国家外汇储备,央行用了约20 万亿的人民币购汇,其中80%已被对冲。

为兼顾汇率稳定和人民币币值稳定,央行不遗余力地一边用基础货币购汇,一边又发行票据回收货币,但是尽管如此努力,但是终究还是不能达到货币调控的目标。究其原因,主要在调控上还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其一,新增基础货币没有100%对冲掉。上文提到对冲掉80%,而剩余的20%就是实实在在增加的流动性。截至2013 年3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达到34426.49 亿美元。2005—2012 年的7年间,外汇储备净增24927.57 亿美元,其中20%的转入商业银行,按照5 倍(经验值)的货币乘数,以2009 年底6.8282 的汇率计算,大概可投放给市场货币总量为17.021 万亿。2005 年底的货币供应量为298755.48 亿元,2012 年底M2 的值为974148.80亿元,这7 年间我国M2 增加67.54 万亿,外汇储备增加引起的货币投放对货币供给的贡献率达到25%以上。

(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整理得到。)

其二,调控的滞后性。众所周知,央行每天都在动用基础货币来购汇,商业银行只要有外汇卖给央行,就可以增加信贷投放。在央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回购这部分货币之前,商业银行早就开启了“创造货币”的程序。“时间就是金钱”,这也是历年来我国M2 的增速远高于基础货币增速的一个原因。

3、巨大的财务成本和机会成本

财务成本是指持有超量外汇储备的财务损失。这种财务损失既包括外汇储备资产的收益损失,同时也包括汇率变动可能带来的损失。

2008 年美国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收益率在33%左右,而中国对美国国债投资的名义收益率只有3%左右。目前,中国是美国的债权国,但中间巨大的收益差,使我国变成事实上的债务国。

我国外汇储备面临的汇率风险主要是由于美元汇率不稳定造成的我国储备资产受损。金融危机后,美国连续实施量化宽松的政策,导致全球美元流动性进一步泛滥,美元的购买力持续下降,人民币愈加面临持续升值的压力。2005 年以来,人民币已持续升值24.26%。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至2013 年3 月,人民币持续升值17.09%。尽管央行从未公布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等数据,但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数据,世界各国外汇储备的美元资产平均比重为65%左右,专家普遍认为我国外汇储备美元资产比重在70%以上。2013 年3 月我国外汇储备为34426.49 亿美元,若按70%的美元资产计算,2005 年汇改以来,仅汇率一项损失就高达5846 亿美元。另据外管局高管透漏,人民币每升值1 分钱,外汇储备损失将高达340 亿人民币,按现行汇率计算,2005 年以来我国储备资产损失高达1 万亿美元。

二、高额外汇储备的深层原因分析

1、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目前,美元是全球交易和储备货币,在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主导了世界分工格局。美国将自己打造成全世界的金融中心,为世界输送美元储备和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金融投资工具,同时还保留了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业,并使这些制造业在全球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注定了今天的国际分工的格局。美国处于国际分工的顶端位置,以大量的对外投资实现产业转移,将落后的产业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金融业,形成强大的金融优势,成为全球的“金融管家”。而以中国为首的新型工业化国家,通过外商的直接投资,成为世界工厂,向全球提供低附加值、高污染、高耗能的产品,为美国等高消费国家提供物美价廉的消费品以满足其消费需求,形成了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双顺差,赚回了大量以美元为主的外汇。为使巨额外汇储备保值增值,各国只能投资美国的国债等有价证券。美国用来支付购买产品的美元,再次流回到美国国内,维持他们的高消费、低储蓄。美国等发达国家再用流回到国内的美元对外投资,来获取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的高收益。中美之间形成了出口创汇—对美金融产品投资—美国对外投资的恶性循环机制。

以美元为主导的货币体系成就了美国主导的经济循环,对美国而言,百利而无一害:资源国、生产国输出资源和产品给美国,美国支付美元,资源国和生产国形成外汇储备,美国输出金融产品,资源国和生产国支出外汇储备。可以说每一次交换美国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全球商品供美国消费,全球资本供美国使用。

2、国内的高储蓄、高投资、低消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储蓄率持续上升,居高不下,尤其是2011 年,中国的国民储蓄率更是达到52.73%,如图3 所示。中国的高储蓄、高投资、低消费在一定的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下,对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原因,高储蓄不能转化为有效的消费,致使国内消费需求不足,我国居民消费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发展中国家。企业在出口导向性政策的引导下,大量产品出口,又形成大量贸易顺差,外汇储备势必增加。低消费导致高储蓄和高投资,高投资致使大量产品出口,外汇储备随之增加,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注: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三、化解中国外汇储备风险的思考

对于巨额的外汇储备,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关系到我国的金融安全,更关系到国计民生,对于面临的风险必须积极应对,及时化解,有效解决,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1、渐进式的调整,应对储备资产贬值

基于中国外汇储备的现状,我国处于“美元困境”中进退两难,如果大量抛售储备中的美元资产,可能没有开始抛售,就会引起其进一步下跌,使我国损失惨重;如果继续以高速增长的外汇储备持有美元资产,面对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的美元货币供给急剧增加,美元持续贬值,无异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面对严峻的形势,笔者认为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渐进式的调整不失为一条值得考虑的路径。

(1)实施增量调整。基于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和目前的国际形势,大规模的存量调整不是明智的选择。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率均在两位数以上,每年千亿规模的增长,因此需进行增量调整,停止购买美元资产,以其他形式的资产存放起来。在不改变存量的情况,改变我国美元资产一股独大的现状,调整我国不合理的币种结构,降低风险。

(2)增加战略物资储备。随着我国工业化进入中后期,我国对进口原材料的依赖性也日益凸显,尤其是铁矿石、原油等大宗物资的对外依存度超过50%,其价格也是一路上涨。动用每年新增的外汇储备进口我国经济发展急需的战略物资,并将其储备起来,一方面,可缓解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短缺的局面,规避巨额外汇储备带来的高风险,另一方面,更多地参与国际大宗物资交易,不仅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影响力,取得更多的定价权,还有利于我国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

2、通过金融改革减轻外汇占款的负面影响

(1)通过金融创新,加大对冲力度,减轻通货膨胀压力。目前,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仍然是对冲外汇占款的主渠道。由于持续正回购,央行所持有的可用债券数量不断减少,且面临着先前一部分正回购操作的债券将陆续到期的事实。因此,定期发行较长期限的央行票据将是不得已的选择,尽管这会加重央行的财务成本负担。由此,通过金融创新,开辟对冲外汇占款的另一条渠道就显得极为迫切。

(2)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在早期的改革开放过程中,金融机构主要是通过银行动员储蓄,然后通过贷款等手段配置到需要的企业项目中去。虽然当时很大程度上是靠行政指令向优先发展的产业、国有企业倾斜贷款,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但基本适应了当时的我国经济货币化的趋势,也解决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储蓄主体和投资主体逐渐分离的矛盾。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金融功能开始不断升级,从创造信用到转移风险、孵化财富的过程,创新“储蓄—投资”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成了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具有改革尝试性质的资本市场获得了迅速的发展,随之深刻影响了我国“储蓄—投资”机制的变迁。资本市场不仅可以为资金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牵线搭桥,而且还促进了资金由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把资金供需由间接交易变成了直接交易,大大提高了资金配置的效率,所以发展资本市场,形成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不仅是资本形成的重要渠道,也是降低储蓄率,让居民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重要途径。

3、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调整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的位置

外资企业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构成部分,这实际上相当于我国承担了投资国对其他国家的贸易顺差,因此,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调整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实现产业的转移,减少我国的贸易顺差。

(1)鼓励资本输出,支持央企国际化。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大型央企国际化,也是化解外汇储备过高风险的一条途径。考虑到我国目前人才、技术、制度环境,投资海外大型跨国公司比投资海外金融机构更符合我国的国情,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通过不断学习积累,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促使我国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2)调整经济结构,鼓励产业整体向外转移。我国经济过去30 多年的高速增长,部分得益于我国的成本优势以及由此承接的国际产业转移。近几年来,随着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成本的逐渐上升,国内市场的产品产能过剩,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根据雁行形态发展模式,我国部分产业已经可以整体转移到其他更有成本优势的国家,就地进行生产。

我国的过剩产业整体转移,就转入国而言,可以带动就业,创造税收和产值,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而对我国而言,对外投资进行产业转移,相当于把投入我国的部分外资直接转移到其他国家,既可缓解我国资源的压力,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又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的外汇储备额度。

4、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

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为解决外汇储备问题提供了渠道。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在试验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先行先试。在试验区内实现金融机构资产方价格实行市场化定价。探索面向国际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建立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全面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跨境融资自由化。上海自贸区将成为人民币离岸市场,内含的货币、债券、外汇、大宗商品及股权交易市场也都会得到全面的发展。相对于企业而言,外汇可以在自贸区内自由流通投资,相当于在外汇管理方面就打开了一扇与国际接轨的小窗户,无疑给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上一篇:做一个虚心学习的老师下一篇:物业保洁奖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