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企业构建浅论

2024-11-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和谐企业构建浅论(精选8篇)

和谐企业构建浅论 篇1

吕龙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和谐,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持续健康的发展,而且将为社会的和谐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虽然,企业发展的核心是效益,但要聚精会神搞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谐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必不可少。如何建立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和谐企业,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深刻认识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意义

1、构建和谐企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过渡的关键时期。从国际经验看,这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企业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中,新时期出现的各种新的矛盾必将对企业发展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企业只有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同步构建和谐企业,才能够既为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历史性的贡献,又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2、构建和谐企业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企业面临着国内和国外竞争的双重压力。企业只有实现企业内部职工与职工的和谐,资本与劳动的和谐,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才能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3、构建和谐企业是以人为本的现实要求

企业的改革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员工的切身利益及其人生价值实现程度。员工是企业的基石,员工和谐是企业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企业,从本质上讲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员工根本利益,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活力,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从而进一步推动企业的改革发展。

二、“和谐企业”构建的实现途径

那么,如何实现企业的“和谐”?个人认为,必须做到“四和”。即“政和”、“心和”、“人和”与“气和”。

所谓“政和”,就是要做到“班子团结、目标一致、措施得力、执行到位”。

每个企业都是社会的一个组织结构,而领导班子就是这个企业的大脑。“脑”不健,“人”何以安康?因此,企业要和谐,“政和”是首要的。良好的“政和”,可以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的发展战略,可以有条不紊地在战术上分阶段去实施,可以使企业自上而下地组织发挥各自的功能,高效率运转,确保政令畅通无阻。“政和”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而良好的经营状态是一个企业和谐的基础。只有每一个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才可以使国家实现可持续的和谐,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

所谓“心和”,就是要做到“沟通无界、百家争鸣、求同存异、发展求解。

俗话说,浇树浇根,交人交心。“心和”的前提是做到无边界沟通,无论是同级或者上下级之间都应如此。决策前要百家争鸣,决策后要求同存异,决策前要听进不同声音,决策后则要一个声音说话,对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则暂时搁置,通过企业的发展来寻求解决的办法。这一切都要经过畅通无阻地沟通和推心置腹地交流方能达到。“心”和了,“人”也就“活”了。

所谓“人和”,就是要“以人为本、协作互助、激励到位、不懈坚持”。

“人和”是企业和谐的关键。我们要从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利益出发去谋发展、促发展,力所能及地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为员工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以人为本。“人和”的营造是需要一定机制作保障的,而这一机制的建立必须是基于战略的、长远的考虑,要站在企业

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度来考虑,要给企业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传达出正确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任凭市场经济的风吹浪打,这一价值观都必须坚持不懈地倡导下去。“人和”需要关心和理解,“人和”同样需要激励和坚持。

所谓“气和”,就是要“营造氛围、文化引领、树立榜样、抗击邪气”。

“气和”是和谐的 “助推器”。为达到“和谐”的目标,首先要让人们感受到我们对和谐的不懈追求的氛围,而且这一追求是上下一心再付诸实践的重要事情。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地树立和维护和谐的榜样,宣传一切有利于和谐的人与事,坚决打击破坏和谐的一切行为,消除不和谐的杂音,让“和”与“谐”处处开花,让“邪”与“乱”如过街老鼠。其中,最要紧的就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现代的先进文化理念,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意识,用文化来引领,用文化来熏陶,用文化来改变,用文化来塑造。

三、和谐企业建设过程中应坚持的几个问题

1、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和谐统一

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大任务的关系。改革是发展稳定的动力。只有改革,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而不适应的生产关系,才能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只有改革,调整不相适应的利益关系,保证企业经济健康发展,才能为稳定创造更好的条件;发展是改革稳定的主题。只有发展,创造更好的效益,才能为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发展,奠定更坚强的实力,才能解决企业稳定中存在的问题;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只有稳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才能为改革的深入营造良好的环境。只有稳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政通人和,加快发展。

2、必须坚持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

企业的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一样,必须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一是要坚持企业发展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要通过自身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税收,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多的公益性支持;二是要坚持企业发展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理念。效益是企业发展的目的,也是企业和谐的归宿;三是要坚持企业发展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的观念,尤其要强化资源节约意识,努力提高资源产出率,降低环境污染,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企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3、必须坚持物质、精神、政治文明的和谐统一

和谐企业构建浅论 篇2

和谐企业环境的建设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诸如:企业与员工共同体的建设, 管理团队与员工群体关系的处理, 员工“成就感”、“归属感”、“自豪感”“责任感”和“凝聚力”的建设, “和谐融洽”、“团结友爱”、“安定有序”企业内部及外部关系的建立, 企业文化的建立,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 企业“管理、激励”等规章制度的完善, 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建立, 企业“科学发展观”的建立, 企业诚信机制的建立等等。只有处理好以上诸多的内部和外部关系, 才能使企业在自身的发展道路上做到真正的“和谐”。在本文中, 笔者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

一、作为支撑的企业文化的建设

和谐企业的建设必须要有与企业自身相映衬的文化建设作为支撑。企业文化建设既是和谐企业建立的重要方面, 也是和谐企业建设的精神支柱、舆论支持和基础铺垫。企业只有始终把文化建设作为一种长效机制, 作为企业提高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凝聚力的“核心动力”和“无形资产”来抓, 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 使企业文化内涵不断提升。本人认为, 企业在提升自身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 企业要大力弘扬“勇争第一”的企业文化精神

干事创业、争创一流的企业文化精神的树立和弘扬, 是企业激发员工积极向上、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勇攀第一的重要力量源泉, 是激发热情、鼓舞斗志、焕发活力的精神支柱。企业在弘扬“勇争第一”企业文化精神的过程中, 要不断地要求企业管理团队及职工始终坚持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奋斗目标, 始终保持奋发向上、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 在任务的受命、活动的参与、任务的完成、效率的提升、经验成果的转化等方面必须具有勇争第一的精神气概。

(二) 坚持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

人, 是企业发展的实体和企业文化构建的主体, 企业在构建和谐企业文化过程中要切实地把“人”核心价值体系和人本位体系放在首位, 为企业文化的建设铸魂、塑形、聚力。要尊重企业员工的人格和自身价值, 不断合理、充分地挖掘企业员工积极向上、有助于促进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潜质和资源。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 不断凝练具有鲜明特色、深刻内涵、集体认同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通过人为关怀、制度约束和人文精神活动, 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员工树立牢固的和谐价值观念、时代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另外要建立人力资源开发的科学团队, 使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充实, 为企业不断补充新鲜血液, 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

(三) 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密不可分、有机结合的, 它们之间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既可以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 又不能相互取代, 混为一谈。正确区分和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的关系, 对于强化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推动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 也是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先决条件;同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跟进与加强, 也必将对企业文化建设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企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企业自身发展的主题, 从解放员工的思想、转变员工的观念入手, 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中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 发挥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功用, 为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精神动力。

二、构建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产生的各种相互交往和交流的关系的统称。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实体, 其内部人员之间也存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主要有内部人际关系和外部人际关系两大块, 二者都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部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 被管理者之间;外部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企业与企业之间, 企业与社会大众之间的关系。

企业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 因此处理好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人际关系也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功的企业是建立在职工相互信任和人际关系和谐融洽的基础之上的。

(一) 影响企业人际关系的因素

经心理学家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对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调查统计, 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 企业员工距离感的远近。

员工与员工在工作距离上比较接近, 就容易产生交往, 建立一定的工作和个人关系, 同时能相互影响, 对工作方式、方法产生影响。

2. 员工之间交往的频率。

因为工作需要, 员工之间有的交往密切, 有的则比较生疏甚至陌生。员工之间交往的频率越高, 其产生密切关系的可能就越大。

3. 员工观念态度的相似性。

“人以类聚, 物以群分”, 思想意识心态相似的人则更容易相处到一起, 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也是如此, 如果认同感和利益关系一致, 关系就比较融洽。

4. 员工与员工之间需要的互补性。

这是因为员工与员工之间的需求不同、性别差异和动机不一样所致。在同一企业工作环境中, 有些人为了补充自己的性格和经验不足, 往往愿意同自己存在很大反差的人交往。比如性格内向的人为了改变自己寡言少语的习惯, 往往会主动跟性格比较外向的人交往。在企业中, 既有多谋善断的, 也有刻苦实干的;既有成熟老练的, 也有开拓创新的;既有少言寡语的, 也有爱说爱笑的。这些性格、阅历和技能各不相同的人结合在一起, 就可以相互影响, 相互学习。

除了以上四个方面外, 企业员工的权责是否对等、企业员工的收入分配是否公平、企业员工的素质结构是否良好等因素也会对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处理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 调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由于人际关系的微妙性和复杂性, 其处理、调适的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因人而异的, 哪个企业也没有一套成型的、固化的能适用于不同素质的职工和不同环境的通用处理方法和调适原则, 这就要求不同企业的管理团队要随机应变, 具体问题和具体的人和事要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和协调原则。

三、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

企业经营者必须认识到优秀的企业同时也是优秀的情感融洽的大家庭, 每个员工都是其中的一员。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包括住房、婚姻、医疗等方面予以帮助、关心。在日本, 企业实行终身雇佣制, 在社会保障这一块体现的尤为充分。其企业尽可能地采用复杂的支付方式, 给企业员工心理上造成“合理”的感觉, 日本本国企业员工可以领取到除工资以外多达十六类的各项补贴。比如:企业员工结婚后要承担妻子的生活费, 企业每月可以提供两万日元左右的家属补贴;企业员工生了孩子, 每月可以发放2000日元的子女生育补贴;企业员工要买房子, 可以提供比社会贷款利息低一半的低息贷款;企业员工参加培训, 可以领取义务教育培训补贴;甚至乘车上班也可以领到交通补贴等多福利种补贴。这种福利方式激发了企业员工的工作激情, 员工能在生活、工作中找到归属感, 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其实企业的福利也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 企业作为主体应当定期对其员工进行必要的体检, 对员工及其家属提供尽可能多的生活帮助和服务。在经营模式上, 企业可以考虑让工龄超过五年的职工按一定比例持有股份, 让员工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主体, 跟股东一样可共享红利, 这样不仅能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 也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让员工感觉到他不仅仅是在为公司服务, 而是在为自己的切身利益工作。特殊的国有小企业可效仿山东诸城改革小企业的作法, 先出售后改制, 内部职工持股。

虽然这种情感投资功利意识很强, 确是十分的必要。一个衣食住行受到影响的职工其情绪必然会波及到工作上。所以企业在自身管理中要做到:职工家庭有了困难, 要解决到家, 遇到天灾人祸, 送温暖到家, 有了缺点错误, 要帮助到家, 被评为先进, 送喜报到家, 家属丧葬病故, 要慰问到家, 职工新婚之喜, 要祝贺到家, 离退休, 要关心到家, 家庭发生矛盾, 要调解到家, 这就是公司服务的“八到家”制度。

参考文献

[1]傅永刚.如何激励员工[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2]李福海.管理学新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2.

[3]刘平青.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江汉大学学报, 2004, (6) .

和谐企业构建浅论 篇3

摘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和谐企业的对策和途径。通过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工会及职代会建设,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建立和谐的内外部环境,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关键词:和谐企业 党建 工会建设 途径

0 引言

和谐企业是指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妥善处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利益关系,避免人为的短期经济和社会行为,积极寻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构成企业系统中的各部分和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平衡发展状态,实现企业与员工、企业与自然、企业与社会、企业内人与人的和谐。和谐企业应该具有“依法治企、科学发展,公平公正、团结协调,诚信经营、安全效益,保护环境、服务社会”的基本特征,其核心是通过促进企业内外“和谐”,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最终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1 以加强企业党建工作促进和谐企业建设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对于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而言,加强企业党的建设,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要做到“四个加强”。

1.1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充分发挥政治保证作用 企业党组织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企业经济工作中心,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把思想政治建设纳入企业目标管理体系,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建设体制,创新工作机制,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行政管理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同步奖惩,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时效性,最大限度地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经济工作的融合,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牢固树立“诚信兴企”的思想意识,树立关心员工、理解员工、体贴员工的观念,对员工以诚相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切实了解员工的所思、所想、所需,关心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与根本利益,尽最大努力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将“职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落到实处,使每名职工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使职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为建设和谐企业创造宽松环境,营造和谐氛围。

1.2 加强班子建设,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企业发展,关键在人,核心在班子。增强班子和谐,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点环节。一个企业领导班子是否和谐,干部队伍是否和谐,决定了这个企业整体是否和谐。和谐出创造力、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只有领导班子团结和谐,才能为干部职工树立良好的榜样,并团结带领员工共同营造团结干事、和谐共事的良好氛围,始终保持一种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1.3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股份制、合作制已成为企业的主要形式,而且企业资本扩张、产业整合、资产重组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企业的改革改制,增加了一批下岗和流动党员,给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面对这种情况,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协调地方党组织,及时调整和完善基层党组织体系,对新建、重组、兼并的企业及时建立党的组织,保证企业经济建设到哪里,党组织体系就延伸到哪里,党组织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1.4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党风廉政建设,关系民心向背,关系党组织形象。企业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求,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与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决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八荣八耻”教育、党纪党风教育、典型示范教育、案件警示教育,促进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引导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坚决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蚀。

2 强化工会及职代会建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权益的代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民主权利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可以说,工会组织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工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必须不断创新工会维权工作机制,努力在推动建立健全职工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方面发挥工会维权作用,力争做到在促进发展中维权,在推动改革中维权,在积极参与中维权,在解困帮扶中维权。

2.1 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 工会要代表和组织职工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它形式,参加本单位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行使职代会各项职权。坚持做到凡涉及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案都提交职代会审议,凡企业重要的规章制度都提交职代会讨论通过,凡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提交职代会讨论决定。坚持和完善职代会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在企业党委的领导下,突出公司中层经营管理者思想和工作作风情况、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工作业绩情况、廉洁自律情况,在职代会上进行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充分保证职工群众对经营者履职情况和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2.2 强化职工素质教育,创设良好企业氛围 工会要鼓励支持职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岗位技能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着眼于企业生产和管理,大力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技术革新、新产品研发、提合理化建议活动,以及节能、节水、节约原材料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形式多样、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文化体育活动,并做好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的评选、表彰、培养和管理工作,调动和激发职工的进取心和工作热情,活跃企业内部氛围;同时增强学习和创新意识。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政治氛围;创设有利于激发职工创造性的氛围;创设“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氛围;创设健康向上,情趣盎然的文化生活氛围;创设充满关爱的人文氛围,提升企业凝聚力。

2.3 协调劳动关系和调解劳动争议 工会应协调企业与职工双方建立平等协商机制,由劳动关系双方依法平等协商、自主协调劳动关系,帮助和指导职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或其它协议,通过法律契约的形式把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加以具体化、规范化,从整体上实现对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建立健全劳动法律监督的组织体系和制度,通过工会法律监督网络和渠道,促进劳动法律法规的正确、有效实施,促进企业依法用工,并做好劳动保险、劳动保护、集体福利事业,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减少在劳动用工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

3 结论

在党建和工会建设方面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又具有操作性的构建和谐企业的途径,使企业在承担起基本的经济责任,为建设和谐社会创造巨大财富和价值的基础上,能够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快速发展,并建立和谐的企业与员工关系、员工与员工关系、企业与自然环境关系、企业与社会关系。对于我国改革发展全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解析[M].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6.10.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读本[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02.

[3]刘月森.思想政治工作与构建和谐企业[J].企业文明.2006.04.

建设企业文化构建和谐企业 篇4

摘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科学整合企业生产要素,引导企业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构建和谐企业,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企业作一论述。

关键词 文化建设 价值观 可持续发展 凝聚力 和谐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企业,必须科学地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并寻找出建设企业文化的措施和途径,建设好企业文化是构建好和谐企业的前提。

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是关系企业能否繁荣、昌盛并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如何更快地统一职工思想和行动,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建设企业文化,对内凝聚人心,对外展示形象,已成为铁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建设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科学管理,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对建设企业文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科学发展观,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辨证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从这方面来说,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当前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而且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们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员工的第一利益放在首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职工的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很多困难和问题都能得以解决,这是建设和谐企业的一个重要体现。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认识到建设企业文化的意义。那么,怎样建设好企业文化? 一是深化认识,形成共识。要缩短企业文化存在差异,沟通融合实现统一,这样才能发挥企业的凝聚力。当企业中两个或多个单位进行整合后,企业文化也必须要整合,职工价值理念也需要融合。长期以来,原来的单位已形成了各自独有的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文化又培育了不同的职工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对形成一个整体的企业文化,认同上存在差异,因而需要一个磨合期,求同存异,循序渐进地进行理念文化的更新。有效整合各种资源、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营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构建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和谐发展,并以此共同的价值追求来统一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按照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是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使干部职工情操得到升华。从不断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出发,以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为宗旨,开展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活动。(1)开展送温暖活动。关心职工疑点、难点及热点问题,积极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对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要进行分析解决,并进行答复,使每个人感到集体的温暖,激发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以上这些具体措施,要形成工作制度。(2)要建立职工贴心人服务队、开展“帮困助学活动”,定期服务职工家属、子女。(3)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以“学、演、展、赛、讲”等多种形式,结合重大节假日举办茶话会、演唱会、文艺晚会、歌咏比赛等活动,邀请家属参加,把欢歌笑语送给职工家属。(4)工会、团委要共同建设“三好书架、书屋”工作,把精神食粮送到生产一线,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篇5

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和谐社会”的思想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企业,和谐企业离不开和谐社会。天铁集团作为国有大型企业集团,肩负着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责任。因此,创建和谐天铁、提升企业文化,是天铁集团的立足之本、力量之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年初,在集团公司党委扩大会议上,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杨勇同志强调:“要坚持不懈惠民生促和谐保稳定”。并进一步重申了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创建和谐天铁、提升企业文化”就是要把天铁建设成为“循环发展、遵章守法、诚信至上、团结协作、关爱员工”的企业。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破坏自然环境平衡,不是和谐;职工住房、保险不落实,上访频繁,不是和谐;只顾眼前利益,在生产经营中违法违纪、偷税漏税、产品劣质、诚信缺失,更不是和谐。和谐是企业立足之本、发展之需、传世之必备条件。

创建和谐天铁,主要包括内部和谐、外部和谐两个方面。内部和谐关键是要协调企业内部各个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增强组织凝聚力,提升企业发展力,根本是解决企业发展的动力问题;外部和谐主要是协调好与客户、供应商、周边群体和地方政府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让更多的人和组织分享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赢得社会对企业更多的理解、关注和支持,根本是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因此,笔者认为“创建和谐天铁、提升企业文化”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完不断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促进企业上下级单位、职能部门之间的和谐。随着我公司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完善,已逐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们在管理过程中仍然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需要通过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来理顺企业上下级单位和企业职能部门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使下级能够积极主动地研究、分析和领会上级的各项战略部署和要求,并不折不扣在实际工作中予以贯彻落实;上级能够积极主动做好对下级各项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各职能部门之间能够本着“分工明确、职责明晰”的原则,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履行各自分工,落实各自职责,主动加强配合协作,避免推逶、扯皮现象,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逐步建立起目标一致、步调一致,上下配合、积极协作、和睦相处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促进企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创建“和谐企业”离不开法治,也离不开各项规章制度,一个制度不健全、不和谐的企业就不会实现和谐。我们应该把制度建设、制度创新贯穿于企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建立健全和谐的管理体制,用制度来规范协调各种关系,使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形成有效的创建“和谐企业”的工作机制。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现代企业的科学管理,离不开具有时代特征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体系为其作支撑。制度的时代特征,反映在其内容上,应与现代经济发展的状况和现代管理运作的实际需要相适应,相吻合。建

筑施工企业应该着力健全财务制度、核算制度、经营管理制度、质量控制制度、员工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等。其次,企业要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的和谐。员工既是和谐企业的主体,又是“和谐”的创造者,只有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和谐了,创建和谐企业才有了根基和依托。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加强工会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职代会、厂务公开等员工参政议政途径和形式,广泛听取员工的心声,征求员工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强化依法办企业和员工依法维权的意识,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二是要关爱职工,不断改善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通过改善员工办公环境、作业环境、居住环境,扎实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积极为职工排忧解难。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科学公正的用人机制和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大力推广“竞聘上岗”的范围和力度,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优胜劣汰用人机制。通过不断完善绩效管理和奖惩制度,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氛围,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文娱活动和文明小区创建活动,举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家属之间,以及邻里之间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融洽关系,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三,企业要努力构建互利共赢的市场竞争和发展环境,促进企业与相关产业的和谐。市场经济既是竞争经济,又是合作经济,钢铁行业如今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经济效益下滑,资金紧张等困难。这就决定了钢铁企业必须在大

力倡导大局观念与合作意识的前提下,通过自觉地用法律法规和不断完善的现代管理制度,来约束和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加强与相关企业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通过公平竞争、互利合作、共同发展,逐步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共赢机制,来实现企业与政府监管部门,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提供原料的企业、工程施工企业、设备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和协调发展。

第四,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的各个成员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企业环保意识。在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等思想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今天,钢铁企业急需提高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在这方面,企业不仅仅应该注意提高企业员工环境保护修养,更应该让环保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让员工和企业溶于一体,在各项经营生产活动中实践自己的环保责任。采用新技术与新设备。可以极大地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同时,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同时也意味着企业生产效率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这与企业的成长与可持续发展要求是一致的。因此,企业应该大胆运用新技术、采用新设备,让企业成为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环境友好型”企业,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

第五,不断推进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引领企业发展。要解决目前企业改革发展与员工认识发展的矛盾,关键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依靠先进文化的力量提高员工素质,增强组织凝聚力,提升企业发展力。从目前国有企业的现状看,在一些企业中,并没有完成好从传统管理、经验管理向现代管理、科学管理的转变。这种状况反映的是企业文化的落后、文化的冲突、文化的混乱,如不尽快改变,企业和员工最终将丧失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历史地、客观地、现实地、全面地审视企业,坚持对传统管理思想和方法在扬弃中继承,对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在学习中创新,把传统管理思想和方法中的精髓与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本质相融合,在继承与学习的过程中创新和发展,努力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

所谓先进文化,就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文化,是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是符合员工发展愿望的文化,是切合企业发展实际的文化,从本质上讲,必须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员工忠诚、敬业、勤奋、奉献的品质,引导员工追求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鼓励员工遵循共同的思想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激励员工把工作当作事业的追求、人生的乐趣,自觉主动地做好一切。依靠先进的文化提高员工素质,挖掘员工潜能,激发员工活力,就是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就是把企业发展建立在员工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就是为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构建和谐企业 篇6

瞄准“一强三优”目标落实“三抓一创”思路

构建和谐企业完成“创一流”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党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理所应当积极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落实到我们基层企业,就是要努力建设和谐的供电企业。

国网公司已经明确提出“一强三优”的发展目标和“三抓一创”的管理思路,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发展的供电企业的内在要求,我们应紧紧围绕这个目标,严格贯彻国网公司工作思路以及上级公司的部署,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业绩观,以坚强的电网为依托,以业绩考核为主线,以创一流为抓手,以人为本,强化管理,努力追求“安全、质量和效益”同业领先的目标,实现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所谓“和谐企业”,是指构成企业系统中的各部分和要素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这里的“和谐”涉及到企业系统中的方方面面,它包括企业的“内部和谐”和“外部和谐”。作为基层供电企业,我认为构建和谐企业主要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快打造坚强的电网,实现社会和企业发展和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既要为国家创造财富,又要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发挥保障作用,基层供电企业也承担着促进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当前电力供应阶段性紧张的时期,有责任有义务迎难而上,发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履行好供电企业的社会责任。为适应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必须要把发展电网作为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来抓,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同时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要加大资金投入,抓紧新建一批输变配电工程,尽快完善城乡电网的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同时积极与政府部门协商,将电力发展规划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战略,解决好电网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坚强可靠的电网,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其次,要以提供安全可靠的供电为基础,经营管理好电网,以优秀的业绩回报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二、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实现生产管理机制和谐

保证供电安全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职责明确、指挥有力、运转顺畅的管理体系,健全安全生产的制度保障体系,形成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方位全过程和谐有序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以此来规范、约束职工的安全作业行为;二是完善安全保证机制,突出以安全第一责任人为核心的安全保证作用;三是强化安全监督,严格实施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实行安全一票否决的奖惩机制;四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和激励机制、培育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责任感、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防护能力。电力企业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安全供电的责任越来越大,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企业的生产和效益,只有在充分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构建和谐企业,因此,安全工作无论何时都是重中之重。

三、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内部经营机制和谐

和谐企业体现在企业内部,应该表现为经营机制的和谐顺畅,这需要一系列完善的制度措施来支撑和保障。治本抓源头,应从抓制度建设入手,把制度建设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各项管理之中,不断修订、改进制度建设中不完善、不配套、不衔接的地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投资决策制度、财经管理纪律制度、人事任免制度、工程建设招标管理制度、大宗物资材料采购制度、资金管理、担保制度、工程承发包制度等,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

制度要发挥作用,关键是执行。要大力加强执行力建设,真正把规章制度落实下去,不折不扣地完成上级的各项工作部署。当前,应结合“创建四好班子”、“创一流”等工作,把创建活动融入生产经营的各项工作中,同时积极开展供电所“梯极晋阶”和“同业对标”创新管理工作,按照建设和谐企业的要求,真正建立起合理、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实现内部经营机制的和谐。

四、着力改善经营状况,实现效益与发展的和谐

浅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构建 篇7

关键词:社会主义平和谐文化,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始于十六届六中全会, 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国内外新情况、新问题的历史条件下, 提出的新战略任务, 是我们党在理论上的重大创新。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党在不断探索中的文化理论的创新, 是时代呼之欲出的重大命题。

一、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内涵

我国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科学内涵存在诸多看法。最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 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 它融合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 反映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 体现人们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安排、政策导向和实践基础,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内容

(一) 崇尚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核心理念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的文化, “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关键字眼, 也是区别以往其他文化的重要标志, 崇尚和谐, 追求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核心理念。和谐的思想无论在西方文明还是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中始终都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

(二)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被提到如此的高度有其历史性和现实性。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构建中把以人为本作为本源是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以人为本”中的“人”在当前我国具体指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 包括社会各个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集合。“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根基, 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十五字准确地概括了以人为本的内涵。

(三)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评价尺度

“公平正义”, 自古以来就是历代人追寻的理念, 在人类文化中, “公平正义”有着重要的地位。公平正义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 尤其在大力倡导和谐社会主义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可以通过公平正义的调节和整合作用, 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高度协调与统一。在增加物质财富总量的同时, 通过建立相对公平的分配机制, 合理地分配社会物质财富, 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 从而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和谐统一。

(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价值取向

任何一种文化, 其核心必定是某种价值观引导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作为和谐社会的灵魂, 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上进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趋向, 也必定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价值取向相结合才有意义。

(五) 社会主义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培养目标

党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指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四有公民”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

三、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构建的对策

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和”为着眼点, 分析面临的各种问题, 从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态、公民道德、舆论传播的角度来思考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构建, 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一) 坚定政治立场, 把握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汲取了人类的全部智慧和精华, 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与完善, 因此,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只有在多元价值观下加强和巩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才能更好地协调和整合多元文化与价值观, 才能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恶意渗透, 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构建提供坚定的政治立场。

(二) 把握全球化趋势, 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与时俱进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构建是一个连续性、不断积累的过程, 任何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都是建立在对已有文化成果的继承与扬弃的基础上。尤其在全球化趋势日益突出的情况下, 文化差异不再是难以跨越的鸿沟。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要想做到与时俱进, 除了汲取我国古代文明的精华, 还应该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 相互包容、相互融合, 这样才能在差异中发展自己, 最终达到新的“和谐”。

(三) 保护生态,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生存家园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既要尊崇与自然和谐的“顺物之情”的守成精神, 又要发挥参天役物的实践精神。我们要在保护中开发自然也要在开发中保护自然, 两者必须辩证统一, 相辅相成。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倡导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不是表面的和谐, 而是人类关心自然如关心自己的生命, 对待自然如对待家园, 在尊重自然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意识, 才能最终实现更高层次的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 提高公民思想道德水平, 培育和谐社会风尚

群己关系和谐与否关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否真正达到和谐,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如鱼得水还是水火不容取决于我们能否辩证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人为本的集体主义是重视以人为本, 脱离了传统狭隘的集体主义, 强调以人的生存、发展、幸福为目标, 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发展为宗旨, 以爱国主义、奉献精神为价值取向, 从“独善其身”到“兼善天下”的发展理念和模式。

(五) 加强传媒建设, 营造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良好舆论氛围

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构建中, 为了营造和谐文化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 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大众媒体担负着把握主旋律和开展舆论监督的责任。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责任就是让群众享有知情权和话语权, 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共同舆论场。这就要求媒体利用敏锐的社会触角和政治头脑, 正确把握时代主旋律, 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对社会生活开展舆论监督。

总之,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理论的科学之处在于能否指导实践, 能否与时俱进。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依据我国的国情, 使之在实践中不断修正, 不断丰富, 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千伦光.价值追求与和谐社会构建[M].杭州:浙江人学出版社, 2006.

[2]熊月之.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和谐社会[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6.

和谐企业构建浅论 篇8

【关键词】和谐; 公路; 环境高速公路作为社会交通公共产品设施,因其特殊的社会公益性质,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深入推进和拉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创造和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速公路事业的跨越进步让社会公众充分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因此,要始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大力构建和谐高速公路管理环境,深入推进高速公路行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下面笔者就如何构建和谐高速管理环境作一些粗浅地探讨,供大家参考:

1和谐高速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所谓和谐高速,就是能够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高速,能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得到满足的高速,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对高速服务感到满意的高速。和谐高速对行业内部层面来讲,就是充满活力、法治有序、各尽其能的高速;就行业外部与其他行业、社会公众层面来讲,就是“公平共享、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的高速;就高速公路与自然、环境层面来讲,就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高速。

具体地讲,“充满活力、法治有序、各尽其能”,要求我们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等途径,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全行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使所有高速公路参与者遵纪守法,保证高速公路有序畅通。

“公平共享、便捷高效、安全可靠”,通过提供让社会公众满意的服务,使各个群体都能充分享受到交通发展与改革的丰硕成果,取得社会各界对交通发展的认同和支持,保障货畅其流、人便于行;

2构建和谐高速公路管理环境的策略

2.1加强机制建设,构建和谐的法制环境。 构建和谐高速离不开法治,也离不开各项规章制度,一个制度不健全的企业就不会实现和谐。要坚持以“四五”普法工作为主线,始终把制度建设、制度创新贯穿于企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形成有效的構建和谐企业的工作机制。在内部管理上,对领导层可以建立领导干部约法三章,政务公开、民主管理、廉洁勤政等规章制度;对员工可以推广本行业的管理理念、行为理念、规章制度、员工手册等,规范职工行为,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树立企业积极向上的创业氛围、创新动力、创造活力,积极营造和谐有序的管理环境。在外部管理上,要严格规范执行国家有关高速公路管理的法律法规,切实加强通行费征收监管,保证通行费征收“应征不漏,应免不征”,为高速公路事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2.2加强民主管理,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 在构建和谐高速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重大事项集体讨论民主决策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不搞“一言堂”,定期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剖析民主管理的薄弱环节,切实增强班子整体的工作合力。要充分重视党组织的领导协调作用,坚持抓党建促和谐,全面履行领导、监督、维护、参与、建设、 教育 的六项职能。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和职代会等群团组织的纽带和推进作用、倡导和组织作用以及沟通和协商作用,不断充实和丰富 内容 ,逐步建立形成企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制度,充分代表和体现广大职工主人翁的地位。同时,还要积极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舆论导向,强调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敦促每个员工为建立起一个融洽、和谐、向上的人际关系而努力,形成一个“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创业氛围。

2.3加强安全生产,构建和谐的安全环境。 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与否,是高速公路作为社会公共产品质量好坏的重要判断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考查社会和谐的重要指针。加强安全生产,构建和谐的安全环境,对内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从严管理的原则,坚定不移地把确保人身安全,防止人身伤害事故放在安全工作的首位,落实安全生产职业卫生防护措施,改善劳动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条件,切实维护员工的健康权益;对外就是要切实保障高速公路运行畅通,提高对恶劣天气等特殊条件下突发交通安全事故的处理的速度,增强路网车情的预见能力和调度能力,清除道路病害,提高管养水平,为社会公众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道路出行环境。此外,还要加大高速公路犯罪的打击力度,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打造平安文明高速。

上一篇:高级工程师发论文下一篇:小学科学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