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楼建筑设计说明(文字)(精选7篇)
四川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
设计证书等级:综合资质甲级
证书编号:221047-sj
二 O一O 年 五 月
院 长
:
张光科 总工程师
: 张光科
项目负责人: 王家钊
设计负责人 : 张 鲲 技术负责人 : 李 伟
四川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
设计证书等级:综合资质甲级
证书编号:221047-sj
二 O一O 年 五月
目 录
目录
1.0 效果表现图 2.0 设计说明 3.0 总平面及分析图 4.0 建筑平、立、剖
附 图
总平面图 透 视 图 建筑平、立、剖面
参 加 设 计 人 员
项目负责人 王家钊 高级工程师 一级注册建筑师 设计负责人 张鲲 高级工程师
技术负责人 李伟 高级工程师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总 图 张鲲 高级工程师
张帆 工 程 师
建 筑 张帆 工 程 师
徐海燕 工 程 师
邓田礼 工 程 师
结 构 李伟 高级工程师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黄宗明 工 程 师
杨 远 工 程 师
给水排水 刘素兰 设备工程师
高礼忠 设备工程师
电 气 肖大维 设备工程师
马国峰 设备工程师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莲下街34# 邮政编码:610000
第一章
总
说
明
抗震设防烈度 基本烈度为7度 1.4 设计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1.5.1 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处理好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人与交通、人与空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统筹考虑建筑、道路、绿化之间的和谐。
1.5.2 坚持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推广新技术。一.项目编制依据:
1.乐山市沙湾区财政局文件(乐沙财政[2008]65号); 2.建设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JG37-87; 3.国家标准局建筑设计规范 GBJ11-89;
4.国家标准局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5.建设场地用地红线图
二.乐山市沙湾区财政局办公楼用地状况:
办公楼建设用地位于沙湾区龙腹街与徐碥街东段交汇处,场地西面临大钢厂宿舍用地,场地南面临徐扁街。总用地面积约3.9亩(2603M2)。1.3 自然条件(主要气象条件)
最热月平均温度 27.8(七月)℃ 最冷月平均温度 5.2(十二月)℃ 月平均相对湿度 69%平均年降雨量 1281.1mm 全年日照时数 1182.8小时 年雷暴日数 32.4天平均风速 1.2m/s 最大风速 18.3m/s 常年主导风向 NNE(东北风)
1.5.3 贯彻环保、安全卫生、绿化、消防、节能、节约用地的设计原则。
第二章 建 筑
5.通过办公楼入口环境设计为城市提供半开敞的富有景观特色的建筑前广场空间,充分表达城市与建筑共融的空间环境形象,强化该建筑对城市景观的标志作用。
一.设计依据
乐山市文件(乐沙 [2006]30号);
二.设计标准
乐山市办公楼方案设计主要依据国家与有关部门的建设要求,标准及指标:
四.建筑设计
(一)建筑总体布局
该项目建设场地位于大南街与西街东段交汇处。综合楼建筑总体包括主体
办公楼(局五个单位的办公用房),会议中心(200座)和商用营业房。在充分考虑用地地形状况及场地周边环境的前提下,将主体办公楼布置于道路交汇处;商用营业房作为附楼布置在场地西侧。在主楼与附楼之间设置车行出入口与龙腹街道直接相通,方便办公区人员出入,并满足消防通道的需要,同时内部设置出入口与宿舍区相连接。(1)建设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JG37-87;
(2)国家标准局建筑设计规范 GBJ11-89;
(3)国家标准局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三.设计原则
1.在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2.充分合理地利用场地进行功能与流线布局,相对独立地布置办公楼和商业用房区域,强调办公楼建筑的主体形象,创造一个良好的富有特色和标志性的建筑空间环境;
3.重视当地气候条件,在办公楼总平面布局中主体建筑南北朝向,最大限度地利用建筑的大面宽小进深来增进自然通风和扩大采光面,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舒适感;
4.合理配置办公楼所包含的各项功能与相关流线。
(二)建筑功能与流线设计
将主体办公楼布置于用地西南侧,临道路交汇处,通过大踏步上到主入口前庭,正面朝向办公楼门厅,东侧配置裙房(商业用房和大会议室),通过建筑组合,有力地突出了办公楼主体建筑的鲜明形象,并保证办公楼各项功能使用的合理性。
办公楼作为整个区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案设计尽可能谋求其自身功能使用的合理性与整体性,并与其它部分(商业用房)保持使用分离和造型上的统一。
综合以上的设计条件,方案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合理的建筑布局,主楼南北朝向,保证办公楼内部各项功能使用的独立性与完整性。
与基地的特征相适应,办公楼入口设于一层,保持办公楼出入口的独特性; 以庄重、明快、简洁、有力的建筑造型,表达主体办公楼的建筑形象的标志性,增强建筑在城市景观中的标志性和可识别性。
(3)主楼与附楼之间设置消防车道并兼作办公区的对外出入口通道,并配置门卫传达室。
(4)服务中心和大会议室均设置独立出入口,互不干扰,流线明确。3.造型设计——主体办公楼为七层,大会议讨论室位于裙房第三层(裙房一二层临街商业用房)。整个办公楼建筑体量高低变化,错落有致,同时突出主楼建筑的体量。主楼外墙面设计虚实结合,色彩白色与灰色的对比,简洁的外立面反映建筑形象的庄重感,并通过设置屋顶构架使主楼顶部空间和体量获得变化,避免单调感,体现该建筑独特的形象与现代特征。大会议室面向徐扁路方向,外墙局部设置实墙,在墙面上可设置以沫若文化为主题的壁画或浮雕,体现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整个建筑群造型有力、简洁、庄重、挺拔,完全能表达财政局办公楼建筑的标志特性。
造型方案:办公楼主楼整体以直角形态表达,整体感强,简洁有力,立面挺拔,能最好地表现办公楼的庄重形象;
(三)建筑空间环境设计
特定的建筑功能内涵和特殊的建造地段蕴含着建筑与城市外部空间环境的密切关系。将城市外部空间及景观引入建筑内部,软化建筑的边缘,在建筑总体空间体系中形成内与外的空间构成。主体建筑整体造型庄重明快,简洁大方,通过抬高的入口广场空间与商业环境保持一定距离,突出了该建筑的主体形象,又表达了城市特定地理位置建筑综合体的空间环境特色,通过植物与花卉配置建立了独特的办公楼建筑入口环境景观。 设计概述
功能布局:
(1)主体办公楼底层配置会计档案室,警卫值班室和室内机动车停车库,裙房临街面布置商业用房。办公楼主要出入口设在二层广场平台上,门厅为二三层贯通中庭。顶部玻璃顶采光,通光性好,同时二楼布置对外服务大厅。三楼至七楼为财政局办公室。每层均设置男女卫生间。
(2)附楼设置服务中心和会议中心。服务中心位于附楼一二层,配置休息大厅和办公室。会议中心位于附楼三层,配置可容纳近400人的会议大厅,设舞台(主席台)和侧台(服务空间)及放映室,并设置连廊连接主楼第三层的讨论室,功能完善,满足使用要求。
2.交通流线——合理布置不同使用要求的出入口和交通流线。
(1)主体办公楼出入口流线与商用房流线分开,大会议室设有对外专用出入口,同时有内部通道与主楼相联系。
(2)办公楼北面场地设有机动车停车场,主楼配置内部员工出入口。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 用地面积: 3603.0m² 建筑面积: 9199.8m² 其中:主体办公楼: 3249.93 m²
商业用房: 1258.39 m²
服务中心: 1454.77m²
大会议室: 1736.75m²
建筑层数:办公楼主楼7层 附楼
:3层
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五.技术经济指标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1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
2、各工种所提资料。
3、设计合理使用年限50年。
4、建设场地自然条件
基本风压:
0.30kN/m2 基本雪压:
0.20kN/m2 抗震设防烈度:
7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 设计地震分组:
第一组
二.结构设计
第三章
结构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设计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
《建筑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 50068-200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
GB 50009-2001
(一)设计参数
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丙级 本工程抗震设防分类: 丙类(二)结构布置
1、上部结构选型
本工程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 人大
会议中心屋顶采用钢结构球形网架。本工程分成三个结构块体,高宽比均满
3、施工图设计前须比较当地墙体材料价格及供货情况。足规范要求,建筑长度满足规范对钢筋混凝土建筑最大伸缩缝间距要求。
2、基础选型
框架结构基础暂定为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采用天然地基作为基础持力层。(三)主要材料
1、混凝土强度等级
基础垫层:C15素砼;基础:C25;
构造柱、圈梁、压顶、混凝土装饰构件:C25。框架结构: 各层框架柱、梁、板、楼梯:C30
2、钢筋级别 :直径<12采用HPB235,直径≥12采用HRB335
3、框架填充墙:外墙为200厚烧结页岩多孔砖,内墙为200厚 加气混凝土砌块,地面以下为烧结页岩实心砖。
第四章 给水排水
5.1 设计范围
本工程设计乐山市办公楼室内外给排水设计。5.2 给水系统
5.2.1 本工程水源由市政自来水管网供给。水压为≥0.35MPa。为满足本工程用水要求,室外生活、消防管道环状布置于建筑周围道路上,管径为DN150,建筑生活最高日用水量为82m3/d, 最大时用水量为12.38m3/h。5.2.2 建筑每层分别设置燃气开水器,以满足饮用水要求。5.3 排水系统
5.3.1 生活排水量近似于生活给水量。采用污、废水合流制。
5.3.2 屋面雨水经雨水斗汇集后排至室外雨水管道,再排到市政雨水管网。5.4 污水处理系统
污水经化粪污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5.5 消防专篇
本工程室外消防用水由市政供水管网保证。为满足本工程消防用水要求,在建筑周围道路上布置DN150环状供水管网。5.5.1室内消火栓系统
水源:由屋顶水箱、消防水池和消防气压给水设备供给。(四)对施工技术、施工设备、建筑材料的要求
考虑当地施工的特点,结合本工程的需要,本工程尽可能采用当地建材,降低施工难度。本工程未采用特殊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三.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1、基本风压及基本雪压按《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成都地区选用,施工图设计前须向当地气象部门核实。
2、施工图设计前调查当地钢材供应情况,尽可能采用高强热轧钢筋及冷轧带肋现浇板钢筋。
建筑为高层,建筑高度<50米;
建筑10分钟消防用水储于楼屋顶消防水箱,2小时消火栓用水储于消防水池。
建筑的消火栓用水量:
室外消火栓用水量:20L/s,火灾延续时间2h。室内消火栓用水量:20L/s,火灾延续时间2h。5.5.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水源:由屋顶水箱、消防水池和消防气压给水设备供给。
10分钟消防用水储于屋顶消防水箱,1小时自动喷水用水储于消防水池。建筑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危险等级按中危险I级(喷水强度为6L/min·m,作用面积为160m)设计,设计水量为26L/s。
22板。大房间用区域式变频式中央空调,便于管理。6.2 通风系统
公用卫生间均按12次/h设置机械排风。6.3 防排烟系统
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或有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面积超过300m2的无窗房间设置排烟系统。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楼梯前室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第六章 电气设计
7.1 设计依据
5.5.3 灭火器系统
7.1.1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7.1.2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
为扑灭初期火灾,建筑设置灭火器,灭火器按严重危险级设计。灭火器类型
7.1.3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及相关行业标准:
为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9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2000年版);
第五章 暖通空调、气体动力
6.1 空调系统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 7.2 设计范围
空调采用分体式空调,室内根据不同房间选用,外机置于建筑外专用空调
本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电力系统;--照明系统;
--防雷保护、安全措施及接地系统。7.3 负荷等级
本建筑电气负荷有消防负荷,普通负荷,消防负荷按二级负荷供电,其余负荷按三级负荷供电。7.4 低压配电系统
电力、照明电源采用交流50HZ、220/380V,接地形式为TN-S系统。电力、照明电源均由总图的变电站引来。
建筑电力、照明采用树干、放射混合配电形式。其中二级负荷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并在末端切换。7.5 应急电源系统
为确保供电的高可靠性,用电中的部分二级负荷除采用双电源供电外,还设有间断供电时间≤0.5秒的蓄电池式应急电源EPS。应急疏散照明采用蓄电池式应急电源为第二电源,应急时间为90分钟。7.6 照明系统 7.6.1 光源
房间内一般采用荧光灯或节能型光源,走廊,卫生间采用吸顶灯。荧光灯均就地补偿,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为0.9。7.6.2 应急照明
建筑在走廊、楼梯间内设置应急照明,应急照明采用了供电时间大于90
分钟的蓄电池式应急灯具,采用220V电源供电 7.6.3 疏散指示
在走廊、安全出口、楼梯间、主要出入口等场所设置疏散指示;诱导标志灯自带后备电池,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小于90min。采用220V电源供电。7.6.4 照明灯具
办公室、会议室采用高光效、高功率因数、高品质的嵌入式柔光荧光灯具。走道、楼梯间采用吸顶或嵌入式荧光灯具。7.6.5 照明配电系统
照明配电系统均为50HZ、380/220V、带电导体三相四线制,配电方式为树干式或放射式,接地型式TN--S系统。7.7 设备选型及安装
本工程各建筑均为正常环境,根据设备装设容量的不同采用动力配电箱、电源插座等形式进行。7.8 防雷与接地
7.8.1 高低压配电装置和线路过电压均采用避雷器和浪诵保护器作为大气和内部过电压保护的主要措施。7.8.2 建筑防雷
7.8.2.1 本工程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N在0.012与0.06之间,故按第三类防雷措施设防。
7.8.2.2 在建筑屋面设计女儿墙避雷带,并设计不大于20×20的避雷网格做为接闪器;屋面上所有高出女儿墙的高大设备和金属管道应和避雷带(网)可靠
焊接,并设计独立避雷针进行保护。充分利用钢筋砼柱内钢筋做为引下线(间距不大于24m);建筑内的基础结构钢筋做为接地装置,并在各砼柱之间设计不大于20mX20m纵横暗敷的的均压网格而组成综合接地系统。为保证特殊医疗设备接地之用,故其综合接地电阻按小于0.4欧姆的进行设计。
7.8.2.3 为防雷电波侵入,高低压进出本工程的电缆全部埋地暗敷,电缆外皮及金属管道等在入口处均应可靠接地。
7.9.3 计算机网络系统
统一设计一套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各办公室值班室等设计网络插座。7.9.4 电视系统
设计一套有线电视接收系统,有线电视信号来自城市有线电视网。
7.8.3 接地及安全
变电站的接地系统:该站的接地与综合接地装置共用,站内设计一40X
4镀锌扁钢接地网和综合接地系统焊连。变电站内的高、低压配电柜的金属外
壳、接地母线和变压器中性点及外壳等均应与该接地系统可靠焊接。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采用TN-S系统。建筑采用总等电位联结(MEB)的联合接地系统。
7.9 弱电部分
根据国家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消防设计等规范要求,设计以下内容: 7.9.1 消防系统
7.9.1.1 设计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7.9.1.2 设计消防广播系统 7.9.1.3设计消防对讲电话通讯系统
统一设计一个消防报警值班室。7.9.2 通讯系统
山东泰义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是滨州当地较有实力的单位, 在当地企业中有一定的影响力, 位于滨州市黄河十二渤海二十一向西路北, 主要生产铝棒、铝箔、铝板、铝合金建筑材料、铝合金门窗、铝木窗、钢化中空玻璃等产品, 是一家集生产、加工、施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 主要从事铝工业研发、节能环保铝业的开发、研究。地上12层, 建筑面积9 376 m2。
2 设计依据
(1) 业主对空调设计的要求。
(2)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 。
(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
(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
(5)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2002) 。
(6)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2002) 。
(7)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2005版) 。
(8) 其他现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
3 设计参数
3.1 室外空气设计参数
夏季室外空气设计参数如表1所示, 冬季室外空气设计参数如表2所示。
3.2 室内设计参数
室内设计参数如表3所示。
4 空调方案分析
4.1 空调冷热源设计
泰义科技办公楼共12层, 采用直流变频多联机系统作为冷热源, 共14套系统。1~6层空调室外机置于1楼地面, 7~12层空调室外机置于楼顶屋面上。
4.2 系统冷热负荷
本工程夏季空调设计冷负荷为874 k W, 建筑面积冷负荷指标为93.2 W/m2;冬季空调热负荷为960 k W, 建筑面积热负荷指标为102 W/m2。
4.3 室内空调系统设计
空调方式及气流组织:展厅及大空间办公室空调采用四面出风天花式室内机, 嵌入在室内吊顶空间内, 送风方式为上送上回。
休息室及狭长型办公室空调采用风管式室内机, 设备位于吊顶内, 通过风道做风口将冷风送到室内, 送风方式为上送上回。
无专门的新排风机组, 室内新风为渗透得风, 自然排风。
4.4 工程特色分析
本工程为中小型办公楼, 采用奥克斯直流变频多联机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 直流变频主机安装时将空调机组直接放置于地面基础及屋面基础上, 无需专用机房, 无水系统所需的冷却塔、冷却水泵、冷却水管等系统设备, 节省了大量的设备占用空间。同时, 系统结构简单, 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降低了后期的保养维修费用。
(2) 通过同等负荷需求的情况下进行运行费用分析, 采用直流变频机组在满负荷运转情况下耗电功率较水系统耗电功率略低, 且地方性办公楼同时使用率较低, 此种情况下采用直流变频机组可按需开机并控制开启设备的数量和运转模式, 使用更有效更节能。可单层独立控制。
(3) 室内机采用四出风及风管式室内机, 设备小噪音低, 不需空调机房, 且氟系统设备制冷制热快, 可使房间快速达到设定效果。通过最新的变频技术控制压缩机, 实现能量控制。
另外, 控制器类型有有线控制器, 无线控制器, 集中控制器, 远程集中监控器, 可选择性强;温度控制精度为±0.5℃左右, 具有故障自诊功能。
(4) 本项目中选用的直流变频多联机组采用独特模块式设计, 便于能量扩展, 可根据负荷需要灵活组合。单元模块单机体积小, 便于运输和安装;组合容量大以2 HP递增, 实现8~64 HP容量内最多120种并联组合方式, 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使用场所。
此款设备主要的性能技术特点概况如下:
(1) 直流变频技术, 效率更高:直流变频压缩机根据室内需求变化而调节运行频率, 无论是制冷或制热运行, 均能保持高综合能效比 (IPLV) , 达5.0以上, 远超国家一级能效标准;AUX拥有最先进的180º正弦波直流变频压缩机驱动技术, 直流压缩机电机采用强力钕磁体和最新的集中缠绕技术, 配以最先进的有源PFC技术, 比传统交流电机效率提高25%以上;采用涡旋式直流变频压缩机, 最核心的5个部件采用7道工序的高精度加工, 达到直流变频压缩机的低噪音、高效率、长寿命。最低噪音只有40 d B (A) , 测试工况的能效比高达3.85, 设计寿命长达30年。
(2) 过冷却技术:室外换热器过冷却回路设计, 实现机组最大11℃的一级过冷;室外机利用过冷器进行再次冷却, 实现高达8℃的二级过冷。
(3) 业内最先进的专利润滑油控制:压缩机的均油控制:压缩机高压油池和排气管之间安装一根油平衡管, 当压缩机油池内润滑油过多时, 根据伯努利原理, 润滑油通过油平衡管排到压缩机排气管, 实现压缩机内部油平衡;气液分离器回油:优化的回油孔设计, 保证压缩机的稳定回油;专利油气分离和回油技术:专利油气分离技术和高效油分离器, 油分离效率高达99%。正常运行过程中分离出来的润滑油通过回油毛细管重新回到压缩机, 在保证本模块中压缩机正常供油和恶劣工况供油需求的前提下, 多余的润滑油排到整改系统中需要润滑油的模块。
(4) 压缩机间的网状回油技术:每台压缩机配置1台油气分离器, 分离出来的油一部分用于自身回油, 另一部分用于压缩机之间回油, 使得各压缩机油位保持平衡。
(5) 模块之间的油平衡:采用专利油气分离器、回油技术以及油平衡技术, 从控制上实现模块之间的油平衡, 取消模块之间的均油配管, 效率更高, 安装更方便。
(6) 精确的冷媒控制技术:电子膨胀阀控制流量:采用500步调节的电子膨胀阀, 根据换热器过热度以及过热度变化趋势调节电子膨胀阀开度, 从而精确控制冷媒流量;冷媒防串技术:主供液管上的电磁阀以及总排气管上安装单向阀, 防止模块停机时, 其它运行模块冷媒倒流至停机的模块中;采用气管和液管电磁阀组合调节冷凝器换热面积, 调节低温低负荷制冷或高温制热时系统匹配, 确保系统运行更稳定、更高效。
吴良镛先生曾在一篇纪念中国营造学社成立60周年的文章中语重心长地指出: “现在传统文化面临着危机感。„„在西方建筑文化由于有了经济威力似乎显得光耀夺目的今天,如果不有意识地去研究,发展我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则我们的传统文化很有萎缩甚至断层的可能。特别是当少数发达国家文化被视为“中心”、具备强大的传播作用的形势下,东方文化的盟主地位不是可以自封的。来自各方面强烈的“挑战”是客观存在的。对此,中国学人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还必须看到创造新时代的中国文化不能没有对传统文化的继续发现、继承和创新。这样,应对中国建筑研究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说中国建筑研究经历了两代人的经营(按中国传统概念以30年为一代)的话,那么,第一代的先驱者的主要贡献在于吸收外国科学方法、收集资料、建立体系;第二代人则表现为展拓了第一代人的成果,并向纵深发展。对于第三代人说来,就我个人来看,除了继续展拓以外,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把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进一步上升到系统的理论高度。„„我们一定要提高对中国建筑的理论研究的自觉性。„„我们应该自信,重视对中国建筑研究的深入可以促进理论上的创造与提高”。(吴良镛:“发扬光大中国营造学社所开创的中国建筑研究事业”,《建筑学报》1990年第12期)。
多年以来,一个重要的问题始终困扰着设计师,那就是“传统”与“现代”问题,“形式”与“功能”的问题。常州大酒店公共区域的改造则不仅提出上述的问题,而且进一步提出“文化”的问题。我认为这对我们设计师来讲既是一个极好的机遇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背景
常州是江南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它位于江苏省的东南部,当北纬31°47′,东经119°58′左右,地处长江、太湖和滆湖之间,沪宁铁路的中心,著名的大运河由西而东穿越而过。全市面积达九十四平方公里。
常州的周围川泽沃衍,是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一般在五公尺左右,局部地区有小丘分布,比较著名的如西北的黄山,东南的陈湾山,东北的衡山等,它们的海拔都很低,最高的陈湾山也不过170公尺左右,但这给水乡的田园风光增色不少。常州地区的园林,历史悠久,数量众多,明清间曾盛极一时。
据刘敦桢教授说:“我国古代的园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帝王的苑囿,另一类是官僚、地主和富商的私园。前者与离宫相结合,位于郊外,„„私家园林一般建造在城市中,与住宅紧密相连。”在常州,既有帝王的园囿(离宫)又有私家园林。据志书记载,隋大业十三年(617),曾在城东南夏城桥为隋炀帝建造离宫。据《武阳合志》说:“今往府城东南,冈阜环列,地形高昂,即隋离宫故址也,一名毗陵宫。”这是常州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园林。隋朝末年,大官僚陈杲仁曾筑后圃。可见,常武地区的园林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常州的造园活动逐步兴起。明、清时期更加旺盛。一些官僚、地主、富商相继建造园林别墅。外地的一些官僚、地主也往往羡慕常州的风物,来此优游养老。还有些文人退隐故里,筑园读书。如唐荆川在得中进士,官庶吉士后,退居乡里,筑陈渡草堂(荆川读书处),闭门谢客,治学近二十年。据有关资料记载,常武地区先后有园林45所。其中,城南有绮丽奢华的毗陵宫,山明水秀的蒹葭庄。城东有“桃花千树绕,疑是武陵中”的桃园和钱振鍠讲学其间的寄园,还有明代太子太保大司寇白昂退休后筑的归乐园。城北有规模宏伟的青山庄。城内有林壑幽美的约园,幽敞明瑟的近园,以水石取胜的半园,种竹千枝的竹叶园,朱楼画槛的南有园,钜丽甲于一时的东皋园和古老的陈氏学圃(客园)。
乡间有收藏唐、宋、明、清时闺秀墨迹石刻的亦园,芳茂山麓的道源草堂,富有田园风光的青门草堂。此外还有散布城乡的陈渡草堂、菱溪草堂、洛原草堂、胡氏草堂、放园、邱家园、庆丰园、陶园、止园、嘉树园、王家园、来鹤园、南村、鹤园、钮园、罗浮坝等。
这些私家园林的园景处理,以小空间近距离观赏为主。园景构图摹仿自然,布局曲直自由,园主为了标榜清高、风雅,把诗情画意融贯于园林之中,创造一些他们所爱好的意境。如把园中山池,寓意为山居岩栖,高逸遁世;以石峰象征名山巨岳,以鸣雅逸;以松、竹、梅比孤高傲世的“岁寒三友”;喻荷花为“出污泥而不染”的君子等。而这些借景寓意,一般用题名、匾联、诗画和园记等加以表达。如约园的园主赵起将园中奇石题有十二峰名。
常州园林的命名,也别具一格,如近园、约园、意园、未园、寄园、半园、暂园、亦园、止园、聊园等。其实,这些园林并非近乎似园,约乎成园,意思似园,也不是一半像园,暂时算园,也还象园,更不是还未成园,实际上早已颇具园景,成为里中名胜。
但是,这兴盛一时的常州园林,目前大多已名存实亡,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现仅将约园、近园、意园、客园、青山庄、蒹葭庄、青门草堂、桃园以及近代的未园简介如下:
约园
园在古村,今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内。
约园原先是明朝官府的养鹿场所,植有花木,有园林风味。清乾隆初年,为谢中旻别业,经营成园,名叫谢园,后来买给了赵起。赵氏用了一年时间,“葺而新之以奉母”,取名约园。
当年的约园以奇石见长。赵起于每石题一峰,成为著名的约园十二峰,即灵岩,绉碧、玉芙蓉、独秀峰、巫峡、仙人掌、昆山片影、玉屏、朵云、舞袖、驼峰和飞来一角。并有梅坞风清、海棠春榭、小亭玩月、城角风帆等二十四景。赵起又为每景写一词,增添了约园的诗情画意。
近园(静园)
该园旧在娑罗巷,今在常州宾馆内。清康熙中,郡人杨兆鲁筑,后屡易其主。通知初,刘翊宸增筑。后归恽氏,改称静园。
昔日的近园具有山水自然之幽美。其中为西野草堂,其南是见一亭,前叠假山,后作小台,植牡丹数本。折而西,经竹溪深处前进,左有天香阁,右有安乐窝,临池哟得月轩。又折而北,是秋爽亭,回廊匝绕。又北,便是鉴湖一曲。迤俪而东,过虚舟入容滕居,渡小桥则三梧亭,亭下有垂纶洞,石蹬参差,古木葱郁。西南则四松轩,欲语阁,种菊圃。园中之木高下数百株,其花四时开落。
意园
园旧在白云溪向北转弯处,即今常州外贸大楼后面,唐家湾附近。约在百年前为史干圃所建。该园以空水明月取胜,因园林北对迎春桥,西望白云渡,长堤芳草,夹岸垂杨,画船往来,一派云水空明的天然风光。园内还围绕一墙垣,分内外两层。外园有一小池,墙外一曲溪流,四围水榭,花木掩映,修竹清雅。临河还有一楼,榜曰“望云水榭”。登楼一望,全溪在目,目前尚有遗址。
客园
该园在鸣河巷内,明永乐年间兵部尚书陈洽所建。
园内有天远堂。还有一楼,名百尺,有名百花楼。现在红碧弄附近的百花楼,可能是当年的遗迹。园内还有四老堂,这四老堂早在宋绍兴十二年(1142)由张守所建。
桃园
桃园在东门外会龙桥南旧名桃源,明李长祥建。园内桃树“延袤数里”,每到春天桃花盛开,游者四集。
青门草堂
这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邵长蘅所筑,地点在距城五十里的漳湟里。
青门草堂虽然规模不大,但颇具田园风光。
此堂今已湮没。
青山庄
青山庄是常州历史上除离宫外规模最大的园林。它坐落在青山门外五里的凤觜桥侧,据谢聘《春及草堂》载,古时青山庄“自庄门首三山在望第一重起,至烟雨横堂止,为基一百四十余亩。”内有三山在望、水镜轩、碧涵池、新月廊、藤花径、飞翠堂、桃园、智光塔、七星桥、烟雨横堂等四十二处胜景。
蒹葭庄
蒹葭庄即茶山草堂,在三桥头南。明代吴宗兖所筑。
蒹葭庄“割白荡之半入园”山明水秀,引人入胜。
未园
未园在天王堂弄,现市二十三中内。该园虽占地不多,但布局曲折入盛。原有四宜厅、滴翠轩、波玉亭、乐鱼榭、月洞、垂虹桥、长廊、挹爽亭、长春亭、花圃等,四季花卉奇葩有数百十种,现在遗迹较多。
概况及业主的要求
常州大酒店是常州地区首家四星级涉外旅游饭店,地处常州市中心。总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其中B楼17层,90年投入使用,A区28层,96年投入使用,中间有建筑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的公用大堂相连。酒店拥有500间(套)客房,另有餐饮、会议室、游泳池、健身房、桑拿、保龄球、棋牌、夜总会等服务设施。
酒店A、B楼建成时间间隔数年,B楼按三星级设计,A楼按四星级设计,因此其大堂区域的装修风格、用材差异较大,整体上不够协调。通过这次装修方案设计邀标,希望能得到高水准的装修方案,抹去历次装修档次差异的痕迹,增加文化氛围,提升酒店品味,达到五星级的要求。
大堂
大堂原是新老楼交接的公共区域,呈扇面体,前半部有一扇面的共享空间,层高较高;后半部分柱子多且乱,空间也较矮;两翼为A、B楼的电梯入口,其中A楼有一较大的中厅。介于这样的空间,我们首先将两楼之间衔接处的扇面体作为大堂的主要空间,入口的转门为中轴线,以此为轴,居中为双开的回形纹,并将开口对外,形成一个吸纳而又稳定的图形。跑马廊四角的柱式以灯柱的形式阶梯式向上延伸,有力地托住整个扇面的顶。入口的转门顶的上空形成一个弧形的实体直升至顶,且顶部也相应地成为阶梯状作为呼应,与门形成一个整体。弧形体的墙面绘制成传统图形,与对面的玻璃玄关形成一个对应,强化其轴线和视觉中心的关系。跑马廊因有反浇梁故而形成阶梯状斜体的侧实墙。正面正对入口,设置一处玻璃的照壁,形成一个玄关。其形采用变异的月亮门形式上赋苏轼著名诗句。共享空间形成一种向上的围合空间(由于二层的商场空间狭小,利用墙壁设置货架,故不宜于作通透墙壁,加之为呼应左翼的实墙,右翼也采用实墙)。而一层空间全部打开,采用传统的中性及软性隔断,使其通而不空,增加其渗透及丰富性。总台设在大堂后半部的右侧,后半部空间为单层高空间,同时也是通向大堂酒吧、自助餐厅的重要渠道。总台背景采用分段式的印刷玻璃并赋常州有关的历史文献记载。玻璃背后种植竹林,通过光影投射到玻璃上若隐若现的竹影,借以体现文人画的风范。总台台柜的造型采用分断式造型,结合其现有的空间既保证人流的通过又使顾客有充分停留的空间。大堂的右翼即原A楼的大厅,增设一部居中直跑的楼梯,并在楼梯平台接壤处设“U”字形两边跑,形成一个环抱的小空间,并在平台的正面设置一处照壁式的屏风,将A、B楼连接的扇面空间的大堂完全地围合,使其形成独立而
又完整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我们将照明上采用三种形式的结合,即顶部的直接照明。其次柱面照明、沿壁洗墙灯各类反射灯槽相结合的间接照明和地面各类陈设的灯饰及地灯产生的地面照明相结合,这样天、地、墙均有不同层次册照明,不仅能够丰富空间的层次,而且能够渲染我们所要强化的主题。在本次照明系统设计中我们将采用调光系统,以使我们有效支配、使用不同氛围下的照明效果,这是我们所要强调的一点。在大堂的后半部,即通往自助餐厅的侧翼,我们有意设计成为一个景观处,中心设置为典型的中式屏风,其屏风与整个景观成45度斜角,背后种植竹林,并利用原大小不一的柱子设计成为一个景观,陈设传统的艺术品。屏风前摆设典型的官帽椅,在官帽椅摆设传统的古筝,借以代替西洋的钢琴,使其古韵缭绕,增添儒雅的氛围。
自助餐厅
自助餐厅是一个多功能的空间,除早餐、正餐外,又为顾客提供咖啡、饮料等功能。整个空间处在大堂的后半部,与前厅半隔半透相呼应,南侧与东侧为落地白坡顶,充分享受庭院的自然景色,中部抬高45公分, 形成高低落差,丰富视觉空间,利用中央两个柱子,形成一个岛式的自助餐台,并形成整个餐厅的一个视觉中心。其顶部设计成人字形双,强化其视觉效果,为丰富整个空间的层次,抬高部分的角及边缘设计成分断式的玻璃,中间种植竹子,另在西南角的实墙部分也种植竹子,使室内的绿色与外部的景观相呼应,形成有机的室内空间。入口处设置一落地的屏风,起到一个玄关作用。空间上既起到一个围合的作用,又明确地表明其入口的特征。其设计风格在现代设计理念的基础上融入传统、融入吴文化。扶手与栏杆的灯饰采用与总台相同的“田”字形语汇进行设计,使整个自助餐厅平稳与凝重相结合,虚与实相并重,层层有围隔,却层层透景,因为我们所采用的是竹子、玻璃以及镂空式的窗花格进行围合,这也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另一种理解。
大堂酒吧
大堂酒吧所处的位置是在自助餐厅的右侧即原A楼的商场处,首先是在空间上进行局部的改造,将原南面的 玻璃窗向外拓宽2.5米,并形成一个两层高的狭长空间。向内则利用原来的通道,并设置吧台,其标高为±0.000,同时在拓宽原墙处抬高45公分,丰富室内空间,又可解决煤气管道的检修。柱子采用进口的洞石与100*100的砂岩相拼,体现出一种休闲的味道。两排柱廊之间采用乌木,进行传统式的藻井式设计。吧台背面也采用乌木镶嵌金箔,其形依然采用传统造型进行演绎。南面拓宽处采用落地点式连接玻璃,形成极好的通透性,充分将室外引入室内。沿玻璃墙的座位如同身置于庭院之中,其高空的空间正好形成“L”形,使顾客充分体味出空间的奇妙处。沿玻璃墙处不仅有顶部照明,而且还有地灯,台灯进行相结合,有效地达到多重照明,使空间具有了灵活性。
日本餐厅
日本餐厅采用典型的东瀛风格,将天花以网格状的形式进行不同方向的组合,局部暴露出风管的形式。整个天花采用较暗的灰色,借以体现和亮化墙面的色彩,突出人等高视线范围内的各类造型。墙体采用枯竹形式与鹅卵石的结合,强化软性垂挂物来分割和围合空间。地面采用深色的文化板岩和木地板相结合,局部点缀细白砂。重要的是本空间我们依然以东方情节作为我们设计的灵魂。
二层
二层主要为餐饮区,按照不同的功能要求分为三大区域:藤花厅、宴会厅和万寿厅。在流线布置上,每个区域都有各自出入口,避免了交叉。藤花厅交通主要由东面电梯和新建中
庭楼梯解决。万寿厅交通主要由西边电梯和大堂电梯解决。而宴会厅则处中心位置,可由各电梯、楼梯到达。藤花厅在设计时,把原来零点厅和包房分开的入口统一,将接待区域扩大,使空间的流线更加合理、畅通。由厨房至餐厅的通道也作了重新调整,增加了备餐间和点心间。万寿厅根据功能需要,取消了原来零点加包厢的格局,布置成六间大小不一的包间,其中一间为二十四人贵宾餐厅和一间十六人的贵宾餐厅。贵宾餐厅入口处作了一个圆形处理,扩大了空间,满足了它的特殊需要。原来透明的观光电梯部分作了隔断处理,增加和密性。入口接待处也与观光电梯入口分开,整个布置能很好满足政府接待的特定需要。中庭边走道布置为商场,由于只有一个入口,故将书店设置在最里端,中间为商场,结合一些旅游纪念品和工艺品摆设,塑造一定的文化氛围。鲜花店为方便设置在入口处。整个餐饮区环绕大堂中庭和东面中庭布置,结合内部天井、庭院,整个空间相互渗透,互为景观,构成了丰富的空间层次。在整个内部空间中追求一种传统精神、民族风格和现代感的结合。空间造型的变化、空间序列的组合都是中国传统空间的理论。室内用色多重色,既体现传统的黑、白、灰关系,传达吴地文化的韵味,又表现出酒店的高贵气质。深褐色的乌木板面、白色天花和屋梁架形成强烈对比。零点厅墙面局部以排竹处理,柱面饰以青砖,再饰以现代的云石挂灯,深与浅、虚与实、明与暗体现充分,达到了一个良好的用餐气氛。小包间也各有特色,围绕体现吴地文化气氛,充分应用现代材料、传统色彩,如金箔书法、艺术玻璃、砂岩等。现代灯具也充分应用,整个用餐环境的家具和艺术摆设更是配合室内的空间造型和色彩来制造效果。深色的现代家具大量被应用,辅以局部的古典家具,仿古瓷器、字画和古董摆设品,也是整个室内空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入口雨蓬
雨蓬入口利用原有钢网架形成,结合局部的铝板覆面,形成虚与实、点与面的结合。同时,主立面、女儿墙略微抬高,以浅色烧毛花岗岩同钢架结构的倾斜焗漆玻璃造型形成一体,成为醒目的、并与整体相融的景观。
结束语
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工程地点:…………………………………..招标人:安徽省公益性项目建设管理中心
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22953平方米,地上12层,建筑高度51.2米
2设计依据:
……………………………… 现场勘测记录
国家、省市颁布的现行有关建筑技术标准、规范及装饰材料绿色环保要求等
3招标项目概述:
安徽省地质资料库项目建设规模54913平方米,由5个单体组成。建成后将成为安徽省现代化的地质成果保存基地、国土资源及地质科学研究基地、地质科普展示教育基地、地质资料公共服务基地和安徽省国土资源信息制作加工基地;并奖成为安徽省国土资源及地质资料对国内和国外公共服务、学术交流的窗口。
科研综合楼是其中体量最大的建筑,总建筑面积22953平方米,地上12层,建筑高度51.2米。建筑造型庄重大方,富有时代气息。本着对安徽省地质资料库项目背景的了解,并结合对建筑设计思想的领会,我们对本次室内装饰方案做出如下阐述:
设计说明一
4室内装饰方案设计说明书:
作为政府公益性事业,其办公场所应当体现庄重典雅、现代大方的整体风格。应考虑在庄严中不失亲和力,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同时,在设计中应当尊重原始建筑设计的风格,充分运用光、色、质的构成规律营造一个现代、亲切并具人时代气息的新型办公空间。
空间布置:在平面布局中以功能为依据,综合考虑不同空间中人的行为因素,力求创造舒适高雅、清新安静的工作环境,并赋予空间以较高的艺术特色和文化氛围。
光的和谐:在墙面造型及天花上根据材料、造型的不同,充分种用光影效果,来分隔、丰富空间层次,创造一个别具一格的办公场所。
色彩与材质的协调:运用现代的装饰产品,配合精美品质的工艺加工手法,体现室内空间的精致黄雅,用不同的暖色系搭配,使整体空间即统一又和谐。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又降低了今后的运营维护成本。
4.1一层入口大厅:
一楼大厅为两层共享空间。大厅的主要功能分为正对主入口的形象墙、总服务台;在两侧设置休息等候区。大厅作为室内外空间的交汇面,在设计手法上应当是整体建筑设计风格的延续和升华,使得室内外空间形成有机协调的整体。
设计说明二
4.1.1大厅方案一:
大厅方案一的设计,布局开阔、造型简洁;充分种用了建筑空间留给装饰设计的有利条件,把门厅的恢弘气势表现的淋漓尽致。无论是开阔的平面布局,还是大分隔的顶部造型,都在着重营造室内空间的宏大气势。顶部大面积的发光软膜,与外墙通透的玻璃藏幕墙相互呼应,相得益彰,同时可以有效合格证大厅内侧的照明要求。利用幕墙的通透性,将自然的景观引入室内,结合室内种植的高大绿色植物,给门厅宏大的气势增添一抹绿色,使空间的气氛更为和谐。
主背景墙的设计简洁明快。大块面的毛面洞石背景,以古朴的质感凸显了安徽作为矿产大省所取得的光辉成就。不锈钢条带的点缀彰显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两侧的透光云石寓意安徽矿产事业的光辉未来。黑白对比的服务台造型与整体设计风格相一致。在材料的选用上主国以米黄色调石材主为主;吊顶材料采用乐斯铝蜂窝复合板,满足造型要求的同时凸显档次而又不显奢华。在灯光的选用上以直接照明为主以满足大空间对照度的要求,同时辅助以局部的间接光源丰富层次,自然光的充分进入不仅突出了节能的主题,更让大堂通透、自然。
4.1.2大厅方案二:
大厅方案二的设计主线以舒适实用为基础、以朴素、简明为原则,以绿色环保、人性化为。并有着经典的中式设计元素融入其中,精心打造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时代与传统文化向协调的空间。
大厅造型简约的圆柱、斜面顶部造型、仿木色铝合金背景墙,隐约能体会到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神韵,使得空间充满安详、典雅的氛围。
大厅地面运用机简洁的块面处理手法错落铺设灰白石材。主题文化墙顶地贯穿的线条造型,寓意安徽矿产人的拼搏、进取精神。
弧形服务台和大厅中央的圆柱相互呼应,触摸屏的设置体现出设计的人性化和时代特征。
设计说明三
4.2电梯厅:
电梯厅的设计以功能性为出发点,在坚持整体设计风格的基础上考虑空间的流动性。以简洁的块面造型突出空间的现代感,符合空间流动性的特色。楼层指示牌与端景台形成有机的整体,丰富了空间层次。拉丝不锈钢电梯间套出口强调了整体的简约设计风格。
4.3二层小会议室:
二层小会议室采用圆 形会议桌的布局形式。通过米黄石材、胡桃木饰面、烤漆玻璃在质感及色彩上的对比,塑造庄重面不失生动的会氛围。顶部的圆形不锈钢造型工艺灯具,彰显现代特色,同时可以有效保证会议桌的照明要求。
4.4二层接等室:
二层接待室的造型简洁、色彩轻快、光线柔和。方正的造型、暖色的石材造型、工艺画,共同营造庄重大方、温馨宜人的会谈空间。墙面的石材造型及顶部的柔性天花透光造型,既简洁又富有品位。利用灯光与材质的虚实变化赋予空间新的建筑语言,成功表达了具有文化内涵的独特空间。
4.5三层休息区:
三层休息区的处理上采用清新明快的线条和色调。以直线元素的重复使用,使得这一空间的过渡区,以一种简约而富有内涵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方便员工的使用。
设计说明四
4.6四层会议室:
四层会议室墙面采用木饰面和聚酯纤维吸音板相结合的造型,丰富了空间立面又满足了吸音、静噪的需求。以大块面体系空间的档次和大气感,营造简洁大方且不失内涵的会议空间。顶部的柔性天花采光顶突出了空间的特殊性。
4.7领导办公区:
经过精心的设计,我们将领导办公区的平面布局分成:南侧的念协公室、领导休息室、领导接待室,北侧的领导会议室及秘书室几个部会。通过对原建筑设计平面布局的合理调整,使领导办公区在使用功能上更加集中,整体布局严谨有序、富有内涵。
4.7.1领导办公室一:
领导办公室一在设计理念上首先突出空间的大气、高雅、庄重。整体布局新意迭出,空间组合大气合理。办公桌背北面南,拥有很好的视野。主背景墙以米黄石材套作为界定,内饰石材造型墙面。东侧面配以深色木饰面书柜,以暗门联通领导休息室。以工艺屏风将入口区和办公区相分隔,体现了空间的层次感。西侧则联通领导接待室。吊顶造型采用简洁的方形跌级,配合柔性天花采光顶,大方而不失现代感。设计元素根据各专属空间进行有差异的调整,既满足单独空间的效果氛围要求,同时体现领导办公室的大气氛围。
设计说明五
4.7.2领导接待室:
领导接待室的处理上,直线条的造型让整个空间显得稳重大方,浅色系石材和皮革的采用延续了灵动而清澈的风韵,大方庄重却内涵现代时尚。色调淡雅的地毯、中国传统水墨画背景,还突出了接待室亲切、和睦、宽松的氛围。大型水晶工艺灯具的采用彰显了空间的品位和档次。
4.7.3领导会议室:
整体设计风格以明亮、现代、实用为主基调。吊顶采用微孔氟碳铝板和射灯的结合,充分满足了室内的照明要求。处理手法简洁、新颖的墙面造型以深色木饰面为主,配以简洁的办公地毯,使整体空间庄严而又不缺乏现代气息。同时,为满足不同的功能使用要求,每个座位均配有现代化的电子设备。
4.7.4领导休息室:
此空间的设计以创造清新、柔和的氛围为主线,以暖色为设计主流,使得空间惬意舒适。而空间配置的各色灯光隐约的光泽散出,呼应着各种材质的内涵,创造出温馨舒适的休息空间。
4.8领导办公室二:
办公区通过顶造型对空间进行合理的划分,灯光的处理在办公桌上方做了重点考虑。将书柜设置在靠走道一侧墙面上。简洁的米黄石材背景墙配以两个端景台,通过材质和色彩的对比显得庄得大方。简洁的造型、高雅的色,干净利落的体块材质对比,体现高效、稳重、大方的设计理念产。
设计说明六
4.9普通办公室:
普通办公室的设计以功能性和以济性为主要的出发点。简约的石膏板吊顶、瓷砖地面、乳胶膝墙面,突出了现代办公空间高效率的特点。
4.10走廊方案一:
走廊方案一的处理,采用清新明快的线条和色调,同时考虑使用功能的有机融合。单边分段的暗藏光带,增强了空间的节奏感,同时为内走廊提供了柔和的照明;方形工艺灯具的采用
使得空间更加丰富多彩。
4.11走廊方案二:
走廊方案二考虑到内走廊采光差的特点,将原有建筑设计的实体墙改成玻璃隔墙,配以金属面叶帘,将室外光线引入,使得整个走廊空间显得通透、明亮。条状造型的顶、地造型增强空间的流动感和节奏感。
4.12卫生间:
通过灰白搭配的瓷砖墙面、局部烤漆玻璃墙面、白色光洁氟碳铝板天花、整体卫浴隔断与清新舒畅的白色洁具相互协调搭配,营造出素雅、洁净的卫生空间,体现了自然、舒适、明净、简洁、现代的设计语言。
虽然现在的城市,房屋的价格很高可是还是应当尽量为员工创造一个较为舒适的空间,设计也应当简洁而不简单,规划灯光,空调和选择办公家具的时候也应当充分的考虑家具的适用性和舒适性。
不管是什么样式的办公室,都应当注重公司的特点,让公司在员工和客户心中有着深刻的印象。
本设计谨遵以上要点经行设计,用这一理论来创造一种安静、平和与整洁环境。达到办公室设计中秩序的目的秩序感 在设计中的秩序是指形的反复、形的节奏、形的完整和形的简洁。让办公室给人一种明快感也是设计的 基本要求办公环境明快是指办公环境的 色调干净明亮灯光布置合理有充足的光线等这也是办公室的功能要求所决定 的。在装饰中明快的色调可给人一种愉快心情给人一种洁净之感同时明快的色 调也可在白天增加室内的采光度。目前有许多设计师将明度较高的绿 色引入办公室这类设计往往给人一种良 好的视觉效果从而创造一种春意这也是一种明快感在室内的创意手段。
微生物学检验课程设计文字说明06级检验班 徐良
尊敬的各位专家和评委
大家好!我是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课程团队负责人王纯伦,下面我向名位专家和评委介绍一下《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的整体设计。我的汇报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
一、课程设置
(一)课程定位: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具有必要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必备的检验技能,能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检验科从事医学检验技术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也是省级重点专业,《微生物学检验》是该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课程性质:
《微生物学检验》是将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技术密切结合的一门课程。它是利用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通过系统的检验方法,及时准确地对感染性疾病作出病原学诊断报告,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是医学检验专业必修的一门极其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微生物检验》的前期职业基础课程是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及分析化学)、医学基础课程(正常人体结构、病理学、分子生物学)、临床疾病概要等,在具备了一定基础知识和技能后,为《微生物学检验》课程中临床标本的采集、处理,微生物鉴定等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后续课程有:以临床微生物检验任务驱动型的综合实训、岗位专项实训及顶岗实习等。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微生物检验的完整工作过程,为今后从事微生物检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安排在第三、四学期开设,总课时160学时(不包括毕业实习6周240学时),理论与实践课教学比例为1:1。
该课程采取“校企合作”(主要是与医院检验科合作)的方法,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通过真实的临床环境实训,实现课堂与岗位的对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标准我们确定了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岗位综合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2.技能目标
正确进行各种临床标本微生物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全面掌握微生物检验的完整工作过程,具备从事微生物检验的综合职业技能。
3.素质目标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与病人的沟通协调能力;树立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生物安全意识。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今后从事微生物检验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依据
以教育部[2006]16号文件精神为蓝本
结合医学检验行业发展需要
及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选取教学内容。以任务为驱动、项目为导向、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强调操作技能的训练,理论以够用为度。实践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任务一致。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规律,按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单元。以微生物检验真实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为依据,把《微生物检验》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为四大模块。(1)基本技能模块: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技术(掌握病原性细菌等的培养、鉴定技术)(2)综合技能模块: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掌握培养基制备、临床标本未知细菌鉴定技术)(3)综合实训模块:微生物检验综合实训及个案分析(掌握常用微生物检验技术、特殊仪器分析技术)(4)临床实践模块:医院微生物室见习、实习(掌握医院微生物检验室常规操作技术)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融合到各主题教学单元中。教学实施中,充分体现“教、学、做”结合和理论实践一体化,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
1.课程标准的构建与运用
与行业专家、临床兼职教师等共同制定《微生物学检验》的课程标准,突出校企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2.教材的建设与使用
目前,本专业选用的教材是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及自编校本教材:
(1)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微生物学检验》第三版国家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2)依据行业特点及学生培养目标,编写了部分适合教学实际需要的综合实训教材《医学检验操作考核指南》、《微生物检验实训指导》等。
(3)其他自编的学习资料《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导读等供学生选择使用。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模式的设计
1、依靠检验行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改变以往由学校单向培养学生的模式、转向学校、医院(企业)共同参与培养,形成学校与临床实习基地一体化培养学生的新型教学模式。
聘请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副主任,核医学检验科主任等行业专家及临床一线的“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医院见习及顶岗实习教学、部分校内实践性教学。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建设课程、管理教学、编写教材;共建实训基地。行业专家的加盟使“双师”型结构师资队伍的质量得到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得到提高。
教学医院设有供学生上课和培训的教室,可以开展微生物检验教学;学校设有医院的实训场景,可以进行微生物检验的技能操作,真正做到了“教学与临床的深度融合”,使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
微生物学检验的“教、学、做”
一次课:如细菌接种教:
讲解:操作要领,注意事项
示教:演示细菌接种过程
学: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练习
做:在抽回示合格的基础上对临床真实标本进行细菌接种。
整个学习期间教:理论课上的教。学:实验实训课上的学。做:医院见习、实习的操作。
2.突出实践,强调“递进式”培养技能
制定了以 “早实践,多实践,课程实践不断线”的实践教学方案。从2006年开始,对微生
物检验课程标准进行了修定与完善实施“阶梯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将实践教学分为四个阶梯即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综合实训和岗位专项实训→顶岗实习,递进式完成,以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学生在校内实训室完成技能操作训练;第三阶段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综合实训和岗位专项实训;第四阶段分散到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完成顶岗实习。实习基地的综合见习贯穿前三个阶段。“阶梯式”的技能培养,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教学效果得到了医院检验科的广泛认可,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达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校内校外一体化。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根据《微生物学检验》课程内容和高职学生特点,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因材施教,实际教学中根据内容的特点选择性采用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案例分析法(PBL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以疾病为线索提出问题,明确目标,自我指导学习,让学生自己利用各种资源解决问题及小组讨论的教学形式。
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
通过实际病例分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启发引导法
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教学服务于实践,把与实训内容密切相关的理论课放到实训课讲授,教师通过临床病例,采用边讲、边看、边做、边讨论的方法,完成教学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理论、实践形成一个完整的模拟微生物检验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角色扮演教学法
理论课教学中采用师生角色互换式教学:让学生选择部分章节内容,进行备课(包括一节课的多媒体课件,教案等),上台讲课,其他学生和老师听课点评。这种教学形式,让学生体会了传授知识、掌握知识的技巧,有一个“教”与“学”近距离的接触。由于评教的每一位学生都作了备课准备,能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实验课教学中学生互相扮演病人静脉采集血液标本,相互采集咽拭标本,指导患者留取痰液、尿液及粪便等标本。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部分项目的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质量意识。
(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1、采用校企合作开发多媒体课件
充分发挥 “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的作用,与行业专家及兼职教师共同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课件内容精炼,形象生动,配合网络教学环境,受到学生的好评。如由于微生物个体微小,非肉眼所见,通过PPT、flash等手段,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抽象、复杂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教学形象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网络资源实施综合教学
利用现有网络学习资源,对学生开展随机自主学习。自编了习题集,教学案例、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并将逐步设立和完善学习答疑台,供学生课外学习和师生信息互动,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自学和交流。
利用学院阅览室、图书期刊等资源,向学生推荐课外参考书籍,布置思考题,充分利用检验
医学学习网站,如中华医学检验网、医学检验信息网等。鼓励学生浏览课程学习网站,拓展知识面。
这些灵活多样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潜能。
四、教学团队:
《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拥有一支专业学科带头人、副教授、主任检验师等组成的专兼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是一支基础理论功底扎实,专业技能娴熟,行业专家参与、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学团队。还拥有一支实践经验及教学经验丰富的临床教学师资队伍,指导和带教学生的临床见习与实习工作。他们是分散在省市37家实践教学基地的具有专科学历以上或主管技师以上职称的临床一线微生物检验人员。
五、教学资源:
(一)校内教学资源
1.配备有先进的显微数码互动多媒体教室。可以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供师生互动学习。
2.图书馆、阅览室有多种专业书籍及专业刊物,供师生随时使用。
3.计算机大厅可以方便学生上网查阅各种信息资料,对课堂起到了补充和拓展的作用。
(二)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学校拥有功能比较完善的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实验室面积22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500多万元。其中用于微生物实训室共4个,每个实训室能同时容纳50名学生实训。多媒体互动实训室1个,能满足40名学生上课,体现师生互动。实训室配备有恒温培养箱、厌氧培养箱、超低温冰箱、电视投影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多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PCR分析仪、Y-计数仪、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移动式消毒设备、高压灭菌器等,能完全满足微生物检验实训要求。
(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拥有37家校外实习基地,布点合理,均为二等甲级以上医院,装备精良、完全能够满足本课程顶岗实习的需求。
六、教学评价:
(一)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评价
1、安康市检验学会主任委员、安康市中医院院长刘玉泉教授: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的精品课程《微生物学检验》,有自己的特色与风格,课程的主题鲜明,栏目设计科学合理,结构完整。整个教学团队立足于学校生存与发展,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筛选、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学条件改善等诸多方面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课程建设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能充分体现学院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2、安康市检验学会副主任委员、安康市中心医院检验科主任荆成宝教授:
《微生物学检验》是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组的多位老师倾注了大量心血,做了大量的实实在在的工作,经过几代新老教师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该课程已经建设成为一门在同类高校同类专业中具有特色的精品课程。
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微生物学检验》课程师资力量雄厚,课程负责人在抓课程建设方面起步早、力度大。突出了实践教学环节。实现了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聘请行业专家和临床“能工巧匠”进课堂指导教学,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和职业教育理念。在培养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过程中,既体现了课程的定位,又突出了专业特色。督导组的听评课等综合测评,教学团队的成绩均名列前茅.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评价:
老师备课充分,教学态度认真,授课效果好。
1.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2008年:优
2009年:优
2010年:优
2.专家、校内督导组及学生评价均为优良。
(二)社会认可度:
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初次就业率均为100%、毕业生专业对口率90%、从近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都能通过用人单位的选拔考试,在较短时间内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就业单位主要分布在各级医疗机构、疾病控制中心、血站及各类相关企业等的检验检测部门,也有一部分进入生物试剂生产与营销机构从事医学检验和病理检验技术及相关工作。
对已毕业学生所在就业单位进行回访,同行对他们的工作能力给予较高评价。历届毕业生在行业就业岗位深受好评和重用,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医院检验科及相关实验室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
七、特色与创新点:三个结合1、校院交替,体现职业教育特点:(院校融合)
本课程教学分“四个阶段”进行,前三个阶段主要在校内完成,第四阶段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进行顶岗实习,从第一阶段开始学生都到校外实践基地进行课程见习。做到了教、学、做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学校教学活动与医院微生物检验实践活动的统一。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先进性和开放性的要求,顺应了高职教育对职业技能的强化要求。
2、工学结合,引入行业岗位标准:(工学融合)
聘请行业专家和兼职教师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材编写等全过程。注重产学结合,使课程设置职业化、课程内容模块化、能力训练岗位化、素质培养行业化、实践教学仿真化。按照微生物检验的行业标准,整合与改进微生物检验教学内容、实训项目和测评体系,制订校内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和具体实施方案。采取分阶段考核的方式,加强过程考核,并实行校内外专兼教师共同评价体制,客观评价学生岗位操作技能。
3.以人为本,素质教育融入课程:(课程教学与素质教育融合)
由于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岗位主要是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市(区)疾病控制中心,工作的对象是标本,服务对象是病人,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强化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职业道德观,并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技能实践中,突出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诚信、爱心、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职业道德与职业意识培养有机融合。
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中煤秦皇岛公司智能化综合办公楼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万里长城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龙头”入海处,就是秦皇岛。秦皇岛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已有百年历史的秦皇岛港水深港阔,以煤炭、石油等能源输出为主,是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大型现代化港口。中煤秦皇岛进出口有限公司就位于这美丽的海滨城市。
中煤秦皇岛进出口有限公司是中煤集团下属企业——中煤进出口公司在秦皇岛市的分公司,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现有办公楼已经远不能满足现有人员的办公要求。经集团公司批准,现拟在公司办公楼原址上新建一幢可以满足400人办公、学习、生活的高层综合办公楼,要求功能完备、造价合理、环保节能、新颖独特、成为突出中煤品牌、智能化办公、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中煤标志性形象的工程。
二、总平面设计
本工程建设地点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场址西临民族路,南临燕风路,东南方向3~4公里就是秦皇岛海岸线,民族路向南两公里为城市商业中心。建设用地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65米的长条形场地。现有办公区域位于用地南端,其北侧为是花园和职工运动场地,已经形成完善的环境绿化,设计予以保留。本次规划的重点是在现有办公区域范围内,重新规划布局新办公楼,解决新建办公楼和城市环境的新的对话关系,创造和谐、融合,具有开放的建筑形象。
本次规划,建筑退西侧和南侧围墙均20米,形成过渡空间,用于营造良好的临街环境。建筑高层主楼和裙楼沿场地南北向布局,主楼位于北侧,裙楼布置在南侧,建筑四周布置了6米宽的环行道路,道路两侧以绿地为主,外来车辆停车位安排在环道南段。地下停车库出入口设在裙楼内部东南角,位置隐蔽。在高层主体的北面留出开阔的场地,布置景观绿化广场和集中停车场,集中停车场兼顾办公停车和居住区私
家车停放,统一管理。北边依次是广场、花园、运动场地,形成一大片开阔地,在主体内透过窗户四处眺望,东向和南向可以看到大海和港口码头,北面是良好的人文景观,西面是繁华的市区景象,四周美景尽收眼底。
三、建筑平面设计
本工程为一类高层建筑,主体地上16层,地下1层,采用钢筋混凝土内筒外框架结构,建筑总高度69.9米,附建3层裙楼。主楼和裙楼之间利用三层通高的共享中庭作为联系纽带,两者在功能上既相对独立又联系方便。主楼部分主要是办公区域,公司内部各种办公室、会议室等用房按部门分类,每个部门集中在一个标准层内,相对独立,方便管理。裙楼部分包括为办公服务的附属用房和商业等用房。
主楼一层主要是入口和大堂、休息厅等,主入口位于主楼和裙楼之间,朝向民族路,中间为电动旋转门,两边对称布置无框玻璃平开门作为疏散门,设玻璃门斗。入口大厅为12X24米大空间,面积近300平方米,三层共享空间高13.6米,为大跨无柱空间,分别布置大堂、接待和休息等候三个区域。接待区位于正中,对面是宽敞的电梯厅;大厅东、西两边设回廊,联系主楼和裙楼。顶部设玻璃采光顶,在大厅内可以仰视主楼建筑,同时光线通过玻璃顶投射进大厅之内,阳光明媚,四季如春,明亮通透,成为建筑的亮点之一。另外,在主楼北面还设有内部出入口,主要是方便从北边居住区方向来的公司员工。公司员工健身房设在东面,有单独的出入口,下班及假期闲暇时间,其他入口关闭后,仍然可以方便员工健身活动。一层西面除主入口外,临城市道路用房都布置为商业用房,面积合计约800平方米。地下车库入口隐藏在裙楼背街面。
主楼二层主要是档案室,面积约300平方米,安排在核心筒北面,核心筒南面是3个大小不等的小餐厅,通过大厅两侧的回廊联系裙楼部分员工餐厅及厨房操作间。员工餐厅及厨房位于裙楼二层,大餐厅可以同时容纳250人就餐,有单独的楼梯。餐
厅和厨房如果取消,二层也可以和一层一起作为商业用房。
主楼三层是贵宾接待室和谈判间,分为大小不等4个贵宾接待室和3个谈判间,围绕核心筒布局。裙楼三层是可以容纳400人大型会议及多功能大厅,兼全员大会、员工培训、舞厅、小型演出等功能,面积500平方米,内部自带卫生间、会议服务、声光控制室及会议准备等用房,功能完善,设施一流,可以独立使用,同时又和主楼联系方便。
4~13层均为部门办公室,每层为一个部门单位,开敞式办公环境,每层有部门正、副职领导办公室,部门会议室,库房、资料室以及吸烟室等,也可以根据发展的需要重新灵活划分。
14~15层是公司领导办公区域,公司主要领导在15层办公,共设6套,其中两套带套间,满足临时休息、值班需要。在本层还设有公司领导会议室。14层另外有两套公司领导办公室,其他如公司办公室主任、文秘、资料、库房等在本层都有安排,同时还布置了一大一小两个会议室,大会议室可以容纳80人开会,带视频会议功能,可以和总公司直接召开远程会议。
16层为顶层,是公司调度中心,四面都是落地玻璃,360度视线无遮挡,成为建筑又一个独特之处,充分体现了现代调度中心的特点,明快的环形调度大厅,可以远眺港口码头。在核心筒东西两侧,分别是调度会议室和调度值班室。
另外,在8层和12层处,朝南方向设有空中花园,两层通高,布置绿化和休息区,方便在高处的部门员工可以不用下楼,就能享受到阳光和植物,同时在外立面上成为建筑独特的效果,透过大片落地玻璃幕墙,可以看到大楼内绿意融融,体现出生态建筑的特点。
16层屋顶为上人屋面,精心设计、布置绿化和小品,成为一个小的空中庭院,17、18两层为凸出的电梯机房和水箱间等设备用房,四周用钢柱钢梁等构件围和,既遮挡了设备用房,又成为巧妙的屋顶造型语言。
本工程设一层地下室,主楼下方是动力中心,高低压配电、空调制冷站、消防泵房等功能保证了大楼的正常运转。裙楼下方是小型车库,可以停放25辆小型车,车库和主楼间有通道连接,停车后可通过主楼电梯、楼梯到达各层。
四、建筑立面设计
考虑到建筑和城市道路以及建筑本身朝向的关系,主楼的4个方向立面都同样重要,没有主次之分。西面沿城市干道,北面有火车站,东南面朝向大海,每个面都应该仔细推敲,主体的平面形状就很关键,既要功能上合理,又要从各个角度看去有一定的变化,基于以上分析,标准层平面形状是由长方形和椭圆形组合演变而来。这种组合图形有直有曲,变化丰富。观察的角度不同,对建筑外型的认知也不同,富于变化。
根据同一个平面,本方案做了两种立面效果。
立面一:以格调高雅、稳重大气为主。外墙巧克力色石材干挂,局部采用银灰色铝板,稳重内敛,现代大气,裙楼处理以强烈的虚实对比为主,大面积的实墙只开了几个细长的竖向条窗,增加了建筑的厚重感,同入口处的大片点式玻璃幕墙形成强烈的对比。同时,南端刻意做成上部向外倾斜的处理手法,造成动态的感觉,给人印象深刻。主楼力求做到变化丰富,挺拔俊郎,在开窗的手法上根据平面的曲和直加以呼应,直面构图以竖向为主,开竖向长窗;利用8~9和12~13层处的空中花园是大面积玻璃幕墙作为建筑语言的活跃元素加以变化,避免过于单调的竖向长窗。曲面构图以横向构图为主,强化圆弧的特性。这样,除了平面上的曲直变化外,立面构图同样横向竖向结合,新颖独特,具有强烈的现代特征。顶部做虚处理,钢柱钢梁等构件轻巧通透,既增加了建筑高度,又体现出建筑现代感极强的特点。整个建筑主造型仿佛大海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巨轮,隐喻了秦皇岛进出口分公司港运业务的特点,更符
合了秦皇岛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的建筑特点。
立面二:以现代新颖、色调明快为主。外墙全部用铝板装饰,整个建筑色调以银灰色为主,主楼开窗方式基本同立面一,不同之处在东西两侧立面和顶部的处理上,增加了竖向的异型柱将东西两侧圆弧一分为二,到顶部自然过渡为金属标志杆丰富了东西立面。建筑顶部和方案一虚的手法相反,以大面积弧墙半围和,主要以实面为主,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1.74Ha
总建筑面积:14862m2(其中地下室1550m2)建筑占地率:9% 绿化率:50%
仅东西两侧虚处理,局部暴露出顶部设备用房,顶部变化更加丰富。此外,裙房处理停车位:以虚为主,玻璃面较多,仿佛一个玻璃盒子。5根巨大的柱子直接落地,顶天立地,和点式玻璃幕墙形成鲜明的虚实对比。在裙楼三层处设计了温暖的木色的水平百叶杆件,在功能上起到遮挡西晒的作用,同时避免铝板给人色彩单调冷冰的感觉。整体造型更为轻盈,代表着开放、高效、智能的现代化建筑特点。
五、建筑剖面设计
根据各层功能要求,各层层高如下:
地下室车库部分层高3.6米,设备用房4.2~4.5米;
主楼1~3层层高4.2米,裙房1~2层4.2米,三层多功能大厅层高6米; 4~15层为标准层,层高均为3.6米; 16层调度中心4.5米; 室内外高差0.6米; 建筑总高度69.9米
【办公楼建筑设计说明(文字)】推荐阅读:
办公室工作情况说明07-06
移动办公系统说明书07-17
办公室主任岗位说明书06-28
办公楼绿色建筑结构设计的论文11-29
办公空间设计概述10-14
办公空间设计规划12-04
电商办公室设计方案07-02
办公用品毕业设计10-16
办公大楼弱电设计方案10-11
金融办公室装修设计效果图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