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加法1习题(推荐11篇)
用心关注孩子的成长
1.3.1有理数的加法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若两数的和为负数,则这两个数一定()
A.两数同负 B.两数一正一负 C.两数中一个为0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2.两个有理数相加,若它们的和小于每一个加数,则这两个数()A.都是正数 B.都是负数 C.互为相反数 D.符号不同 3.如果两个有理数的和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数()
A.都是正数 B.都是负数 C.都是非负数 D.至少有一个正数 4.使等式6x6x成立的有理数x是()A.任意一个整数 B.任意一个非负数 C.任意一个非正数 D.任意一个有理数
5.对于任意的两个有理数,下列结论中成立的是()
A.若ab0,则ab B.若ab0,则a0,b0 C.若ab0,则ab0 D.若ab0,则a0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数之和大于每一个加数 B.两数之和一定大于两数绝对值的和 C.两数之和一定小于两数绝对值的和 D.两数之和一定不大于两数绝对值的和
二、判断
1.若某数比-5大3,则这个数的绝对值为3.()2.若a>0,b<0,则a+b>0.()
3.若a+b<0,则a,b两数可能有一个正数.()4.若x+y=0,则︱x︱=︱y︱.()5.有理数中所有的奇数之和大于0.()
三、填空
1.(+5)+(+7)=_______;(-3)+(-8)=________;
(+3)+(-8)=________;(-3)+(-15)=________; 0+(-5)=________;(-7)+(+7)=________.
广西师大附中双语实验学校
用心关注孩子的成长
2.一个数为-5,另一个数比它的相反数大4,这两数的和为________. 3.(-5)+______=-8; ______+(+4)=-9. _______+(+2)=+11;
______+(+2)=-11;
5.如果a2,b5,则ab ,ab
四、计算
111(1)(+21)+(-31)(2)(-3.125)+(+3)(3)(-)+(+)
832
197(4)(-3)+0.3(5)(-22)+0(6)│-7│+│-9│
31415
五、土星表面夜间的平均气温为-150℃,白天的平均气温比夜间高27℃,那么白天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六、一位同学在一条由东向西的跑道上,先向东走了20米,又向西走了30米,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的哪个方向,与原来位置相距多少米?
七、潜水员原来在水下15米处,后来上浮了8米,又下潜了20米,这时他在什么位置?要求用加法解答。
1. 通过实例,让学生来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 还要使学生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之所在,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
就是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如何进行加法运算。
四、教具准备
课件、小黑板等。
五、教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 一) 激情导入,引入新课
师: 同学们,我们的数学课就是来学算数的。过去我们学的都是正数的运算,可是在实际生活问题当中,做加法运算的书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比如说,在足球循环赛中,我们把踢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而把它们的和则叫做净胜球数。下面请大家一下章前言中,有红队进4个球,失了2个球; 蓝队进了1个球; 失了1个球。
于是乎红队的净胜球数是: 4 + ( - 2) 。
蓝队的净胜球数是: 1 + ( - 1) 。我们看一下,这里就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了。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有理数的加法》。( 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 二) 讲授新课,过程设计
师: ( 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来进行思考) 有理数如何进行加法运算,有理数加法有几种情况?
生: 参与学习,可小组讨论研究,发表见解。最后归结为三种情况: ( 1)同号两数相加; ( 2) 异号两数相加; ( 3) 一个数和0相加。
( 三) 师生互动,拓展新知
教师请同学按照老师指令进行表演,并且结合数周来说明两正数的加法。
( 教师设计意图) : 在一条直线上的两次运动的实例中,要说明以下几点: ( 1) 原点是第一次运动的起点; ( 2) 第二次运动的起点是第一次运动的终点; ( 3) 由第二次运动的终点与原点的相对位置得出两次运动的结果;( 4) 如果用正数表示向右运动,用负数表示向左运动,就可以用算式描述相应的运动问题。具体活动内容: 在黑板上挂上事先写好题的小黑板,请学生一起来看问题。
例题1: 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5m记作5m,向左运动5m记作 - 5m。
假如物体先向右运动5m,在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让学生充分观察后,进行判断回答: 学生争相发言。
归结统一答案: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是就是: 5 + 3 = 8。
接着请学生继续参与表演,并类比两正数的加法说明两负数的加法。
例题二: 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其结果为: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写成算是就是( - 5) +( - 3) = - 8.
补充说明: 这个运算也可以用数轴表示,这其中假设原点为运动起点( 见教科书图1. 3 - 1) 。
教师继续让学生进行表演,还要结合数轴进行诠释说明。通过学生的表演、结合数轴,我们的用意是让学生了解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的方法,从而为后面利用数轴探究其它情况做准备。
再次出示小黑板,展示例题三。
假如物体先向右运动5m,在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写成算是就是5 + ( - 3) = 2.
补充说明: 这个运算也可以用数轴表示,这其中假设原点为运动起点( 见教科书图1. 3 - 2) .
拓展探究: 利用数轴,求以下情况时物体两次运动的结果:
( 1) 先向右运动3m,在向左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___运动了___m;
( 2) 先向右运动5m,在向左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___运动了___m;
( 3) 先向左运动5m,在向右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___运动了___m;
让学生自己来完成填写计算。归结明确: 这三种情况运动的算式如下:
3 + ( - 5) = - 2.
5 + ( - 5) = ___0.
( - 5) + 5___ = ___0.
发挥主体作用,练习、巩固所学有理数加法知识
利用小黑板展示练习题: 在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 1,黄队胜蓝队1: 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且看: 三场比赛中,红队共进4个球,失2个球,净胜球数为:
( + 4) + ( - 2) = ___ + ( ___4___ - ___2___) = ___;
黄队共进2个球,失4个球,净胜球数为:
( + 2) + ( - 4) = ___ - ( ___4___ - ___2___) = ___2;
蓝队共进____球,失___球,净胜球数为___ = ___.
课堂练习: 教科书第22页练习第1、2题.
总结所学:
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 你能说说嘛? 生: 回答( 略)
布置作业:
那么,有没有这样的一处教学方法,可以避开晦涩(当然是相对于初学者而言)的加法法则,又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呢?答案是肯定的,从正负电荷互相“抵消”的简单常识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相加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这个方法的核心是一个正电荷记作+1,一个负电荷记作-1(在新人教版第五页的第六题有这方面的练习),一个正电荷和一个负电荷“抵消”。实际的教学可以这样展开:(一)引导学生们从这个事实中抽象出算式并得出结果:(+1)+(-1)=0,因为这样练习前面已有相当多,所以非常容易理解。(二)引导学生把正负数分别转换成正负电荷的个数。如:+2表示有2个正电荷,-3表示有3个负电荷。(三)引导学生计算电荷抵消之后剩下电荷的正负和个数。如:2个正电荷能中和2个负电荷,那么三个负电荷中还剩下一个负电荷。紧接着就可以引导学生从中抽象出算式并得出结果:(+2)+(-3)= -1。
经过这样的引导和学习后,学生对类似的问题基本上都会很容易回答:如-8表示有 个 电荷,+6表示有 个 电荷,抵消之后还剩下 个 电荷,所以(-8)+(+6)= 。此时学生就可以进行加法中“异号两数相加”的计算了,经过几分钟的练习,只要学生小学的减法过关,初中的“异号两数相加”和“互为相反数的和为0”也就可以过关了。
用这个方法,同号两数相加也很可以容易解决:如+2表示有2个正电荷,+3表示有3个正电荷,正电荷与正电荷不能抵消,所以它们的数量只能累加起来,最后共有5个正电荷,所以(+2)+(+3)= +5,两个负数相加也可以类似解决。
至此,有理数的加法计算问题就解决了。没有绝对值、相反数等概念,也没有历来让学生头痛的加法法则,但计算过程却又无不符合加法的法则。在计算当中,学生不知不觉就用上了加法法则、绝对值和相反数等知识。如:(+2)+(-3)的计算中,+2表示有2个正电荷,-3表示有3个负电荷,负电荷的个数多,所以最后剩下是一个负电荷。其中“正(负)电荷的个数”其实就是这个正(负)数的绝对值,“负电荷的个数多,最后剩下负电荷”的判断过程实质上就是“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作为和的符号”。整个学习的过程,基础好一点的学生需要30分钟左右,差一点在一节课内也可以基本掌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仔细分析,大概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在整个加法学习中不需要用到刚学的还没有熟练掌握的绝对值、相反数等概念,只从一个几乎是常识性的事实(一个正电荷与一个负电荷抵消)入手,自然而然地展开而已。第二,这个方法几乎与小学所学的加法或减法一样,学生可以非常轻松地过渡。如同号两数相加的例子“如+2表示有2个正电荷,+3表示有3个正电荷,正电荷与正电荷不能中和,所以它们的数量只能累加起来,最后共有5个正电荷,所以(+2)+(+3)= +5”与小学加法学习常用的例子“小明有3个糖果,爸爸又给了他2个,他一共有几个?”类似。异号两数相加的例子“+2表示有2个正电荷,-3表示有3个负电荷。2个正电荷能中和2个负电荷,那么三个负电荷中还剩下一个负电荷。从而得(+2)+(-3)= -1。”则与小学减法的例子“小明有3个糖果,吃掉了两个,还剩下几个?”类似。
事实上,在这样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是类比着小学的加减法来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加法的,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但这种方法也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一些需要灵活地运用加法法则来解决的问题。例如:(1)若a﹥0,b﹥0,则a + b 0。(2)若a﹥0,b﹥0,且a﹥ b,则a + b 0。因为学习加法时,回避了加法的法则,所以遇到这类问题时,学生觉得无从下手(其实就算学习了法则,很多学生也会感到困难)。这里既有学习方法的原因,也有对加法的理解掌握还不够火候的原因。但学习加法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熟练而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这类问题可以在学生以后学习当中逐渐理解。即使不理解,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不会产生什么影响,所以在有必要的时候提一下就行了,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功夫。
综上所述,利用课本的习题作为引入的素材,利用正负电荷相互“抵消”的简单常识作为切入点来引导学生学习有理数加法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学目标:1.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2.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
问题:某人在一条东西跑道上,先走了20米,又走了30米,他现在的位置在起点的哪个方向,与起点相距多少米? 提示:怎么走涉及方向的问题,会有哪些可能性?
2、探索归纳: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果)大前提:借助数轴,向东为正,向西为负.⑴若两次都是向东走,则一共向东走了50米,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东方50米处,写成算式就是(+20)+(+30)= +50. 这一运算在数轴上可表示为如下图:
⑵若两次都是向西走,则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50米处,写成算式就是(-20)+(-30)=-50.
⑶若第一次向东走20米,第二次向西走30米,在数轴上表示如下图:
写成算式是(+20)+(-30)=-10.
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同学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10米处.
3、同理探究:
利用数轴,求以下情况时物体两次运动的结果: 1.先向西运动20米,再向东运动30米,物体从起点向_____运动了 _____米;2.先向西运动20米,再向东运动20米,物体从起点向_____运动了 _____米;3.先向东运动30米,再向西运动30米,物体从起点向_____运动了 _____米;
4、分析发现:
(+ 20)+(+ 30)= + 50
(-20)+(-30)= 10
(-20)+(+ 30)= + 10 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20+(-20)=0;
(-30)+30=0;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0+0=30;
-30+0=(-30);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5、总结法则: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6、课堂练习:
1.课本18页的例1和例2 2.填空(并说出运用了什么法则)
①(-4)+(-7)= ⑤ 9+(-2)= ②(+4)+(-7)= ⑥(-9)+2= ③ 7+(-4)= ⑦(-9)+0= ④ 4+(-4)= ⑧ 0+(-3)= 3.课本18页的练习1和练习2 4.巩 固 练习: ⑴(+2)+(-11)
⑵(-20)+(-12)
(3)(-3.4)+ 4.3
(4)5 +(-5)
(5)0 +(-3)5.判断:
(1)两个有理数相加,和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2)一个正数与一个负数相加得正数。(3)两个正数相加和为正数。
(4)两个负数相加,只要把绝对值相加。(5)正数加负数,其和一定等于0。
7、课堂小结:(1)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正确地进行加法运算
(2)两个有理数相加,首先判断加法类型,再确定和的符号,最后确定和的绝对值。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实例,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数学思考
1、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由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解决问题 能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 通过师生活动、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难点 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如何进行加法运算.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问题与情境 活动1:
我们已经熟悉正数的运算,然而实际问题中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作净胜球数.章前言中,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球为4+(-2),黄队的净胜球数为1+(-1)。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活动2: 看下面的问题:
1、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5米记作5m,向左运动5米记作-5m.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 5+3=8
①
2、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8
②
这个运算也可以用数轴表示,其中假设原点为运动起点(见教科书图1.3-1).活动3:
1、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写成算式就是: 5+(-3)=2
③
这个运算也可以用数轴表示,其中假设原点为运动起点(见教科书图1.3-2)
2、探究:利用数轴,求以下情况时物体两次运动的结果:
⑴先向右运动3m,再向左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
运动了
m; ⑵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
运动了
m; ⑶先向左运动5m,再向右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
运动了
m.如果物体第1秒向右(或左)运动5m,第2秒原地不动,两秒后物体从起点向右(或左)运动了5m.活动4:
你能从算式①至⑦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 有理数加法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⑵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⑶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活动5:
1、例1 计算: ⑴(-3)+(-9); ⑵(-4.7)+3.9 解:⑴(-3)+(-9)=-(3+9)=-12; ⑵(-4.7)+3.9=-(4.7-3.9)=-0.8。
2、例2 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解:每个队的进球总数记为正数,失球总数记为负数,这两数的和为这队的净胜球数.三场比赛中,红队共进4球,失2球,净胜球数为:(+4)+(-2)=+(4-2)=2; 黄队共进2球,失4球,净胜球数为:(+2)+(-4)=-(4-2)=
; 蓝队共进
球,失
球,净胜球数为:
=
.1、练习:(1)(+2)+(-8)(2)(+7)+(-9)(3)(-7)+(-8)(4)(+1.5)+(+4.25)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回忆、交流。
教师和学生一起补充完善,使学生更加明晰所学知识.课后习题 1)(-3)+(-8)(2)(+18)+(-9)(3)(+12)+(+8)(4)(-1)+(-4.25)
板书
课题
有理数的加法(1)
1、法则
例2
2、例1
1.3 有理数的加法(更多资料请访问http://www.maths.name
16+(-25)+24+(-35)
解:原式:16+24+(-25)+(-35)+„„加法交换律
=(16+24)+[(-25)+(-35)]„„加法结合律
=40+(-60)
=-20 3222(6)(5)(4)(11)
53533222解:原式=(64)(51)
553
3=11+(-4)
=7 例2:书本例4 解法2说明把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结合起来相加,可以使运算简化,这种方法使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总结:在进行多个有理数相加时,在下列情况下一般可以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简化运算:①有些加数相加后可以得到整数时,可以先行相加;②有相反数可以互相消去,和为0,可以先行相加;③有许多正数和负数相加时,可以先把符号相同的数相加,即正数和正数相加,负数和负数相加,再把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加。
4、课堂练习: 10
书本
更多资料请访问http://www.maths.name
abba
(ab)ca(bc)
三、笔记与板书提纲
课 题
例例
2总结巩固
四、练习与拓展选题
1、书本32页计算2
2、“国庆黄金周”某天下午,出租车司机小徐营运全是在南北走向的人民路大街上进行的,如果规定向南为正,向北为负,他这天下午行车里程(单位:km)如下:
+3, +10 ,-5, +6,-4,-3, +12,-8,-6, +7,-21 ①求收工时小徐距离下午出车时的出发点多远?
②若汽车耗油量为0.2 l/km,这天下午小徐共耗油多少升?
更多资料请访问http://www.maths.name
铁小英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有理数加法的法则推导和计算,在此基础上,学生已经学过了正数和负数的认识及实际表示的意义和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授导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解决同号、异号两数相加的计算。
二、学习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其思维已经明显地具备了逻辑思维性,并且学生已经在我的要求下,学会了预习、初步养成了预习的习惯,逐渐养成了合作交流的习惯。只要我们教师通过具体的问题的指引、学生小组间的合作和交流,是可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深刻感受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3.让学生通过研讨、分类、比较等方法的学习,培养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四、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是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要求学生掌握并会运用,所以为了节省时间和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选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把所有的内容用电子的白板展示出来。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引入新知
通过对小学加法及数轴知识的应用的复习,让学生既巩固了原来所学的知识,又可以引出新课。
2、出示问题情境、解决新知
在解决新知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及题目提示,运用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并且由各个小组进行展示答案。
3、探索发现,归纳新知
利用学生展示的答案,学生分组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有理数运算法则。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在日常生活中和别人交流合作的好习惯。,通过展示成果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4、展示例题、应用新知
此环节巩固了所学知识,并且通过本环节让学生体会小组合作的乐趣,体会利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5、达标训练,巩固新知
本环节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在互动回答是采用哪个小组举手多、举得早,让哪个小组来回答;让学生养成一种竞争意识,合作交流意识。
6、规律总结,升华新知
本环节着重总结有关有理数加法法则,让学生进行小结,逐步养成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随时总结规律的习惯,并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加深和巩固。
7、作业和运用,拓展新知
通过作业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挑战自我来拓展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的认识。
授课时间:2017年9月11日 授课教师:铁小英 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深刻感受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3.让学生通过研讨、分类、比较等方法的学习,培养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重难点: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启发思维
展示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1)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么定义的?(3)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数的绝对值大? 7和4;-7和4; 7和-4;-7和-4 【设计意图】回顾与本节课有关的概念和性质,为新课引入进行铺垫。
2.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问题一: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答:正+正,负+负,正+负,正+0,负+0,0+0.【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分类讨论的意识,明确研究数学问题一般所应采取的具体步骤。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学习的信心,因为在六种不同的情况中,学生们四种都已经熟练掌握,仅剩两种需要攻克。
问题二:你能举出需要运用有理数加法的知识去解决的生活实例吗?
请同学们举自己熟悉的例子:①西安夜间平均气温为16 摄氏度,白天的平均温度比夜间高9摄氏度,那么白天的平均温度是多少?②土星表面的夜间平均气温为-150摄氏度,白天比夜间高27摄氏度,那么白天的平均温度是多少摄氏度?(多媒体展示题目)
师:同学们已经有了研究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准备知识了。今天同学们有信心和我一同当回‚研究生‛共同研究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吗?
(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体会学习有理数加法的必要性,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同时肯定学生的知识准备,树立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学生尽快参与到教学中来,进一步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二)分析问题探究新知
问题三:你能根据同学们所举的例子总结出正数+负数、负数+负数的运算规律吗?
学生们各抒己见,总结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 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老师总结口诀:‚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等距零正好,异号不等‘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
【设计意图】感受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各种情况。用表格的形式展示有理数加法的所有可能情况,使学生体会数学思维的规律性和严密性,感受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主动的获取知识和技能,直观感受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法则,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运用新知深入体会 例1计算(-3)+(-9).
分析:这是两个负数相加,属于同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加数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就是把绝对值相加(应为3+9=12)(强调相同、相加的特征).
解:(-3)+(-9)=-12.
分析:这是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等于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
解题时,先确定和的符号,后计算和的绝对值.
问题四:你能尝试着使用数学语言将有理数加法法则表示出来吗?
(1)如果a>0,b>0,那么a+b=+(|a|+|b|)(2)如果a<0,b<0,那么a+b=-(|a|-|b|)(3)如果a>0,b<0,|a|>|b|,那么a+b=+(|a|-|b|)(4)如果a<0,b>0, |a|<|b|,那么a+b=-(|b|-|a|)(5)a+0=a.【设计意图】有意识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表达的能力,将数学书写渗透到每一节课当中。
(四)延伸拓展敢于挑战
问题五:和一定大于加数吗?和与两个加数这三者之间的有什么大小关系?
问题六:小学学过的运算律是否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 【设计意图】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不仅为下节课做好了铺垫,也给学有余力的同学留下了无限的思考空间。
(五)归纳总结感受思想
(1)本节课所学的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在应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本节课你学习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设计意图】由学生总结,归纳反思,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及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授课时间:2017年9月14日 授课教师:铁小英 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深刻感受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3.让学生通过研讨、分类、比较等方法的学习,培养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重难点: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启发思维
展示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1)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么定义的?(3)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数的绝对值大? 7和4;-7和4; 7和-4;-7和-4
二、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问题一: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答:正+正,负+负,正+负,正+0,负+0,0+0.问题二:你能举出需要运用有理数加法的知识去解决的生活实例吗?
请同学们举自己熟悉的例子:①西安夜间平均气温为16 摄氏度,白天的平均温度比夜间高9摄氏度,那么白天的平均温度是多少?②土星表面的夜间平均气温为-150摄氏度,白天比夜间高27摄氏度,那么白天的平均温度是多少摄氏度?
三、分析问题探究新知
问题三:你能根据同学们所举的例子总结出正数+负数、负数+负数的运算规律吗? 学生们各抒己见,总结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 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老师总结口诀:‚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等距零正好,异号不等‘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
例1计算(-3)+(-9).
分析:这是两个负数相加,属于同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加数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就是把绝对值相加(应为3+9=12)(强调相同、相加的特征).
解:(-3)+(-9)=-12.
分析:这是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等于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
解题时,先确定和的符号,后计算和的绝对值. 课堂练习: 1.计算(口答)
(1)4+9;
(2)4+(-9);
(3)-4+9;
(4)(-4)+(-9);
(5)4+(-4);
(6)9+(-2);
(7)(-9)+2;
(8)-9+0;
2.计算
(1)5+(-22);
(2)(-1.3)+(-8)
(3)(-0.9)+1.5;
(4)2.7+(-3.5)3.用‚>‛或‚<‛填空:
(1)如果a>0,b>0,那么a+b____0;(2)如果a<0,b<0,那么a+b____0;(3)如果a>0,b<0,|a|>|b|,那么a+b____0;(4)如果a<0,b>0, |a|<|b|,那么a+b____0;问题四:你能尝试着使用数学语言将有理数加法法则表示出来吗?
(1)如果a>0,b>0,那么a+b=+(|a|+|b|)(2)如果a<0,b<0,那么a+b=-(|a|-|b|)(3)如果a>0,b<0,|a|>|b|,那么a+b=+(|a|-|b|)(4)如果a<0,b>0, |a|<|b|,那么a+b=-(|b|-|a|)(5)a+0=a.四、延伸拓展敢于挑战
问题五:和一定大于加数吗?和与两个加数这三者之间的有什么大小关系?
问题六:小学学过的运算律是否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
五、归纳总结感受思想
(1)本节课所学的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在应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本节课你学习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一、自主学习不动笔墨不读书!请拿出你的笔和你的激情,探究新知:
1.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有哪些?举例说明运用运算律有何好处?
2.加法的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xx的位置,和不变.用式子表示:a+b=。
3.加法的结合律:
《1.3.1有理数的加法》同步练习含答案
在进行两个异号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其计算步骤如下:
①将绝对值较大的有理数的符号作为结果的符号并记住;
②将记住的符号和绝对值的差一起作为最终的计算结果;
③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④求两个有理数的绝对值;⑤比较两个绝对值的大小.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B.④⑤③②①C.①⑤③④②D.④⑤①③②
《1.3.1有理数的加法》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10.小虫从某点A出发在一直线上来回爬行,假定向右爬行的路程记为正数,向左爬行的路程记为负数,爬行的各段路程依次为(单位:cm):+5,-3,+10,-8,-6,+12,-10。
(1)小虫最后是否回到出发点A?
(2)在爬行过程中,如果每爬行1cm奖励一粒芝麻,那么小虫一共得到多少粒芝麻?
解析(1)是.(+5)+(-3)+(+10)+(-8)+(-6)+(+12)+(-10)=[(+5)+(+10)+(+12)]+[(-3)+(-8)+(-6)+(-10)]=27-27=0,
所以小虫最后回到出发点A。
(2)小虫爬行的总路程为|+5|+|-3|+|+10|+|-8|+|-6|+|+12|+|-10|=5+3+10+8+6+12+10=54(cm)。
数师111
张超一
说课内容:人教版数学教材§1.3.1《有理数的加法》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有理数加法》的第一课时,《在黑板上写§1.3.1有理数的加法》我们知道,有理数是运算的工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模型,而本节课是有理数运算的起始课,是学好后续内容的重要前提。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向大家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说教材:
我从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教学大纲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学运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之一。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实数、代数式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有较强的生活价值,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就本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重点之一。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
从以上两点不难看出它的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性。
(二)课程目标
接下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
课程标准中规定,在有理数加法的第一课时,要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并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运算。因此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是⑴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⑵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3)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是(1)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2)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是(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与小学学习的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进行的加法运算的意义相同,让学生理解即可。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
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很难把握住事物主要特征:如同号异号、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和互为相反数之间的关系,这就对法则的理解造成困难。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尤其是理解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二、教材处理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很牢固地掌握了正数、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在黑板上写复习》因此我没有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习这些旧知识上,而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身边的实例,让学生和我一起参加探索发现加法的法则。在法则的得出过程直接地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并通过一些变式练习以及书本习题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老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下学习。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我将教学过程分为复习、引入、探索、归纳、巩固、总结、作业七个部分。
1、复习:本节课是在之前学习了有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牢固的掌握了正数、负数、数轴、绝对值,所以我没有把太多的时间放在复习旧知识上,只是选取了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绝对值部分的内容,即给出利用绝对值比较大小的题目,因为异号两数相加的情况关键在于比较两数绝对值的大小,我给出的是简单的:
利用绝对值定义比较大小
(1)|-2|与3(2)|-3|与3(3)|-5|与0
2、在课堂的引入上,我一开始想要直接用课本的例子,但是它过于直白,不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在例题的基础上填充体育课的背景,并用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小明做主角,把情境从书上搬到学生身边。《在黑板上写问题》
问题:在一天东西方向的跑道上,小明站在0点处,如果他第一次行走了5米,第二次行走了3米,问两次行走之后,小明处于什么位置?
3、第三部分就是对上面问题展开的探索,由于法则的得出是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首先借助模拟小人在坐标轴上来回的运动帮助理解问题,由题意可知小明的四种运动情况,即:两次都向东或者向西,一次向东一次向西以及一次向西一次向东。《在黑板上写分析讨论》
1、同向 ①先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5)+(+3)=+8 ②先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5)+(-3)=-8
2、异向 ③先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5)+(-3)=+2 ④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3米:(-5)+(+3)=-2 方向的不同得出同号异号两个大类,最后让学生试着写出由数轴转化为数学式子表达的形式。
4、归纳: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观察式子,思考讨论他们自己得出的结论。由于规律的得出建立在至少三个同类的形式上,而且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的情况又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我会多给出这类的形式,帮助学生思考。最后我在他们的基础上归纳结论,并补充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的情况以及与0相加的情况,得出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在黑板上写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结果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结果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将较大的绝对值减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4,一个数和0相加,仍得这个数。
5、巩固:在习题的配备上,我注意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练习部分我先采用基础的训练题。《在黑板上写练》 练:1,7+9= 8+(-3)= 2,-11+(-5)= 9+(-12)= 由学生自主完成,在讲解中强调解题的关键,一观察、二确定符号、三求和,并在黑板上写出详细的解答过程。紧接着通过两个例题提升对有理数加法的理解,《在黑板上写例》
1,用算是表示:温度从-3度上升7度之后的温度。
2,小红本来在底下二层楼,乘坐电梯上升五层后,她在第几层?
6、总结: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我通过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自主完成总结工作。
A, 本节课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B,本节课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C,本节课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说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会根据加数的符号正确确定和的符号与绝对值; 3.会熟练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准确运算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总结知识的思维能力。
3.通过有理数加法的教学,渗透化归、数形结合和分类的思想方法.三、情感目标:
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3.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依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难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知
1、正有理数及0的加法运算,小学已经学过,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如果,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球数为 4+(-2),蓝队的净胜球数为 1+(-1)。这里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那么,怎样计算4+(-2)呢
2、一艘潜艇在水下20米,过了一段时间又下潜了15米,现在潜艇在水下 米,你是怎么知道的?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又该怎样计算呢?下面我们一起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
(二)进行新课
例1 如图所示,某人从原点0出发,如果第一次走了5米,第二次接着又走了3米,求两次行走后某人在什么地方?
两次行走后距原点0为8米,应该用加法.
为区别向东还是向西走,这里规定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这两数相加有以下三种情况:
1.同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走了多少米?
这是求两次行走的路程的和.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正数加正数,其和仍是正数,和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2)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显然,两次一共向西走了8米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负数加负数,其和仍是负数,和的绝对值也是等于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总之,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例如,(-4)+(-5),……同号两数相加
(-4)+(-5)=-(),…取相同的符号
4+5=9……把绝对值相加
∴(-4)+(-5)=-9.
口答练习:
(1)举例说明算式7+9的实际意义?(2)(-20)+(-13)=?
2.异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又回到了原点,两次一共向东走了0米. 5+(-5)=0
可知,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零.
(2)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
就是 5+(-3)=2.
(3)某人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
就是 3+(-5)=-2.
请同学们想一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是怎么规定的?强调和的符号是如何确定的?和的绝对值如何确定?
最后归纳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例如(-8)+5……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8>5
(-8)+5=-()……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
8-5=3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8)+5=-3.
口答练习
用算式表示:温度由-4℃上升7℃,达到什么温度.(-4)+7=3(℃)
3.一个数和零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显然,5+0=5.结果向东走了5米.
(2)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容易得出:(-5)+0=-5.结果向东走了-5米,即向西走了5米.
请同学们把(1)、(2)画出图来
由(1),(2)得出: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总结有理数加法的三个法则.学生看书,引导他们看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情况.
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情况:P35页
特例:两个互为相反数相加;
(3)一个数和零相加.
每种运算的法则强调:(1)确定和的符号;(2)确定和的绝对值的方法.
(四)例题分析
(三)运用新知
1、范例讲解:
例1 计算下列各题: ①180+(-110); ②(-10)+(-18);③5+(-5); ④ 0+(-2).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符号特征,再教师示范写出过程。解:(1)180+(-110)(异号型)
=+(180-110)(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70 ②(-10)+(-18)(同号型)
=-(10+18)(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8 对于③④ 小题,可以让学生口答。
2、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刚才做题时的基本思路。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提炼为三句话: ①确定类型、②确定符号、③确定绝对值。
3、说一说
(口答)确定下列各题中的符号,并说明理由:
(1)(+5)+(+ 7);(2)(- 10)+(- 13)(3)(+ 6)+(-15)(4)(+ 3)+(-8)注:此题意在强化对有理数加法的符号判断,特别是异号的情形着重反馈矫正。
4、练一练
A、计算下列各式:(1)(-25)+(-7);(2)(-13)+5;(3)(-23)+0;(4)45+(-45)。
B、月亮表面的夜间平均温度为-150度,白天比夜间高27度,那么夜间的平均温度是多少?
注:此两题意在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巩固和引导学生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题教师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请四个学生演板。做完后小组交流。
5、想一想
请根据 式子(-4)+3,举出一个恰当的生活情境;(聪明的你能举出多少种新情境?)
(符合此式子的情境有很多,如:温度变化问题、足球净胜球问题、方向行走问题、收入支出问题、水位涨落问题等等)
(五)谈一谈 我学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
师生共同总结: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运算时的基本思路。
杨庙中学七年级备课组
教案编码:sxqs212 课 题:2.5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4)【教学目标】
1.会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理解省略加号和括号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并会计算. 【教学重点】
应用有理数的加法、减法及运算律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问题导学】
问题1.判断下面的式子是否正确:
(-8)-(-10)+(-6)-(+4)=(-8)+(+10)+(-6)+(-4).
你是如何判断的,请说出你的想法:
. 问题2.自学书本P32页例5,并计算:
(1)(-28)-(+12)-(-3)-(+6)
(2)(-25)+(-7)-(-15)-(-6)+(-11)-(-2)
问题3.自学书P32页例6,并计算:
(1)7-(-4)+
5(2)5.4-2.3+1.5-4.2
(3)1531 242
4【问题探究】 问题1.计算:
(1)(-4)+9-(-7)-13
(2)-26 + 43-24 +13-46
(3)11-39.5+10-2.5-4+19
(4)(7)(2)(4)(4)
成功源于勤奋与不断思考
27232713苏科版七(上)教案
杨庙中学七年级备课组
教案编码:sxqs212 问题2.“国庆黄金周”的某天下午,出租车司机小张的客运路线是在南北走向的建军路大街上,如果规定向南为正、向北为负,他这天下午行车里程(单位:千米)如下:
+
3、+
10、-
5、+
6、-
4、-
3、+
12、-
8、-
6、+
7、-21(1)求收工时小张距离下午出车时的出发点多远?
(2)若汽车耗油量为0.2L/km,这天下午小张共耗油多少升?
【问题评价】
1.把(+5)-(+3)-(-1)+(-5)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是()A.-5-3+1-5
B.5-3-1-
5C.5+3+1-5
D.5-3+1-5 2.算式8-7+3-6正确的读法是()A.8、7、3、6的和
B.正
8、负
7、正
3、负6的和 C.8减7加正
3、减负6
D.8减7加3减6的和 3.两个数相加,其和小于每个加数,那么这两个数()A.同为负数
B.异号
C.同为正数
D.零或负数 4.计算下列各题:(1)(+17)-(-32)-(+23)
(2)(+6)-(+12)+(+8.3)-(+7.4)
(3)1.2-2.5-3.6+4.5
(4)-7+6+9-8-5;
(5)73-(8-9+2-5)
(6)2.4()(3.1)354 5
5.巡道员沿东西向铁路巡视维护,从住地出发,他先向东巡视维护了7km,休息之后,继续向东巡视维护了3km;然后折返向西巡视了11.5km,此时他在住地的什么方向?与住地的距离是多少?
【有理数的加法1习题】推荐阅读:
《有理数的加法1》教学案例09-30
有理数加法运算练习题06-16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11-10
有理数加法简便运算练习06-02
有理数的意义习题05-23
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07-13
1.4.1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07-25
1.4 有理数的大小 教学设计 教案06-02
有理数混合运算习题09-30
初一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练习题及答案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