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论文 通用技术教学初探

2025-0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论文 通用技术教学初探(精选8篇)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论文 通用技术教学初探 篇1

题目:通用技术教学初探

摘 要:通用技术作为一门普通高中新开设的必修学科,对于该学科的理解和课程的实施需要任课教师更深入地认识和不断的探索、尝试。在这里笔者首先谈到了对这一学科的一些认识:要从通用技术学科教育的角度看教学;要充分认识、理解技术与技术素养之间的关系。进而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于课程教学的尝试方法。通用技术课应当给予学生更高层次的思维空间;学生在课堂上所从事的应该是更开放的内容,更加活跃的学习方式;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等能力,还要使学生学会交流合作,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

关键词:通用技术教学 技术 技术素养

通用技术教学初探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开设的必修课程。今年九月份,我市高中全面实行了这门新课程,作为新开设的“通用技术”这一课程该如何开展和实施?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自己的学习实践理解,我深感这门课程意义重大,它将是个较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更多的探索与不断地深入努力,因此我在这里想说一说自己尚且浅薄的一点认识。

一、要从通用技术学科教育的角度看教学。

由于很多通用技术教师都是其他学科转过来的,所以在通用技术课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我们这些教师很容易以本身的原专业的角度来看这一学科。物理教师从物理的角度来看;数学教师从数学角度来看;劳动技术课教师,从技能的角度来看……。结果就是在课堂中要么教会学生科学理论了事,要么教会学生技能就完成了任务。当然能够充分利用原学科的知识和教学经验是好事,但是当我们在对自己进行反思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能不能站在通用技术学科教育的角度来看一看自己的课程教学呢?通用技术课的内涵和外延都很丰富,它不仅涉及到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社会、艺术等学科,还要融进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知识,且技术特色的语言、概念、方法等都有它自身的特点。通用技术课培养的不是工程师,设计师,学生不可能人人去当工程师,设计师。但是,我们在从事某项工作、策划某项活动的时候,不是也在“设计”吗?其实,不是工程师、设计师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各类“设计”,通用技术课培养的是学生的技术设计意识。同样,通用技术课程也不是培养技术工人,不是单纯地培养劳动的技能而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而由于通用技术教师多是其他相近科目的教师转过来的,难免会有一定地偏向性,把通用技术课上成了“简化版”的物理课、信息技术课、劳技课,所以面对这一实践性、通用性很强的新课程,仅靠一两次培训或交流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是教师自身要勤学苦练,必须加强自身的技术修养,努力学习新的知识内容,以满足教学的需要。这样,就对教师的要求就比较高,教师知识要比较全面,眼界也要求开阔。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体验,情感和价值观,新课程标准,为教师提供了指导方向,不要过分注重教学的功利性,要更多地把注意点放在学生的发展上。

二、要充分认识、理解技术与技术素养之间的关系。

我们要用培养和提高学生技术素养这一目标指导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不要局限于技术方面,诚然学生关于技术方面的探究能够培养他们的能力,但是那不是根本。如果从学生参与技术活动、技术的管理、技术的使用以及对技术的理解等角度来考虑通用技术课程,那我们会发 1 现通用技术课程必须开设,而且课程的目标不在于给学习者讲授了多少的劳动技术,而是转移到学习者学会如何更好地参与到技术活动中来,如何使用恰当的技术解决生活中的技术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好自己的技术活动,如果有人还是局限于技术本体上,那这就是一个误区了,通用技术课程的未来发展方向必然是通用技术“教育”课程,不容质疑。而另一方面,我个人认为技术和素养也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关键是从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上,有没有把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放在中心指导地位上。素养的培养是离不开“技术”介质的。我们不可能把技术素养的培养完全脱离开技术,没有基本的技术操作技能,我们让学生去怎么管理技术、使用技术?特别是当前我国的学生整体普遍动手能力不强,技术技能水平不高。

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主要是一种观念和能力,其实它和教授具体的技能操作本身不冲突,主要看我们如何来组织教学而已,我们要在教授操作的过程中灌输技术素养和创新等观念。而学会如何应用技术和学用技术来做什么也不冲突,为什么我们以前的劳技操作课较为简单、单调,就主要在于我们以前没有充分地贯彻“学中做”和“做中学”的思想。我们要让学生知道通用技术课程的正确定位,那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极大地发展,他们才能乐意学习,所以有人讲,技术素养理论不符合中国国情,我觉得极端错误,我们既要让学生学习将来能够用到的通用技术技能,我们更要学习者在用的过程中来体现、提高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用技术课具有更高品质的教育,通用技术课应当是具有鲜活、生气勃勃而富有创造力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我认为我们的通用技术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首先,通用技术课应当给予学生更高层次的思维空间。因此在每轮教学活动中,我们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完成一些较基本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有创造性的学习。例如培养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等。由于通用技术教学摒弃了传统学科中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对学生来说极具新鲜感,学生的创造欲望得到极大地激发。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发挥主导作用,采用启发式教学,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如以联想、比喻等方式将通用技术知识与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和掌握。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多动脑子、想办法,拓宽思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引导学生亲历技术学习过程来落实教学目标,即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技术活动,每个学生都要经历技术活动的全过程。例如引导学生生成多个设计方案,并加强了设计中的过程评价。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使学生产生多样化的思维,形成规范的操作行为,实现情感、价值观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其次,学生在课堂上所从事的应该是更开放的内容,更加活跃的学习方式。例如在讲设计的一般原则中的创新原则的时候,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开启罐头来体验原始设计的和改进后设计的两种开瓶器,并引导学生找出身边类似的设计。另外,通用技术课更加具有融合现代教学模式和方式的能力与特点,例如建构主义就能很好地在通用技术课得到体现,研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现代理念的学习方式,更加能在通用技术中得到充分的张扬和发挥,这就是技术学习与能力培养、情感体验的较佳结合。信息技术是通用技术的重要工具之一,把信息技术引入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这既是有利于教师教学,也是学生学习实践的好途径。例如可以充分利用视频。教师可以展示一段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如:讲“技术的价值”时,首先给学生展示“影响人类的十大技术发明”的视频,然后接着提问:“同学们能从这个视频中得到什么启示?”,“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十大技术”进而归纳总结技术的价值。这样使学生们对学习本节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如教师可以制作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课件要围绕主题选资料,制作课件前要注意收集一些与课堂教学主题相关、相近的音像、文字资料,然后按照脚本的需要对资料的内容进行分 2 类、梳理、取舍,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选择素材。采用这一学习方法,可以降低技能学习的难度,提高了技术学习的效率。从根本改变了通用技术教学的呈现方式、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把通用技术较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具体形象化,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通过它特有的交互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一条学习实践途径。如在“设计图样的绘制”中,可以让学生利用专业的CAD制图工具来绘制设计产品图型,这样既能让学生体验设计本身也可以让学生形成规范绘图的意识。实践活动及研究性报告可以通过文档、幻灯片等工具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论文 通用技术教学初探 篇2

长期以来, 各学校、各学科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考试成绩, 尤其是高考科目, 这本无可厚非, 但是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往往靠的是疲劳战术、题海战术, 周测、月考、联考一考接一考, 学生觉得累, 教师负担重。说到底, 产生这一现象除了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外,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注重有效教学。许多学校高考科目的课时达到课程标准要求课时的2倍左右, 导致有部分教师认为:反正有的是时间, 教学的效率高低无所谓。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长期下去, 教师教的效率低, 学生学的效率同样低。

二、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详略得当

作为通用技术课的教师, 首先要吃透课程标准, 明确课程目标。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 还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运用, 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 注重学生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 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沟通能力的发展。明确了上述目标以后, 教师才能更好地驾驭教材, 对课本内容进行取舍。

三、加强同行交流, 实现资源共享

为了一节课, 有的教师要花上一两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备课、自制课件等, 工作效率低下。其实我们今天生活在网络时代, 作为通用技术教师的我们, 更应充分运用好技术带给我们的好处, 经常上网浏览各个通用技术的教学网站, 访问同行的博客, 上传下载一些有价值的资料、课件、视频等, 及时整理, 分类保存, 用时即可以“拿来主义”。利用电子邮件、论坛等与同行多沟通、交流, 互通有无, 实现资源共享。外出听课、参观学习时, 尽可能带上U盘、数码相机等, 随时随地收集教学资源, 这样一来, 到要用的时候才能不慌不忙, 信手拈来。

四、注意学科联系整合, 减少交叉内容的教学力度

技术具有综合性, 技术设计要用到多个学科的知识, 我们通用技术是要用其他学科的知识, 而不是去教其他学科的知识。对于通用技术课与其他课程都涉及的教学内容, 我们通用技术课只要讲清楚这个内容在技术上的应用、要求即可。例如三视图、流程框图的内容在数学课程上有, 有关传感器的内容在物理课程上有。

五、做好技术试验, 提高教学有效性

从教学角度看, 技术试验可以分为老师的演示试验和学生试验。课堂上教师一次成功的演示试验可以胜过千言万语, 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技术的力量。对于演示试验教师一定要精心准备, 课前要预演, 要注意操作的规范, 要注意安全, 要起到示范作用, 不能出现科学性或技术性的错误。通过试验, 要能让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有所领悟。

有条件的学校, 要能让学生走进技术试验室, 让学生亲手将自己的设计变成作品, 这样, 学生对技术的感悟, 对成功的体验, 是任何教学手段都难以达到的。从而, 教学的有效性也应该是比较高的。

六、及时介绍新技术, 补充新资讯

我们现在使用的“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为2005年的版本, 有些当时还新鲜的案例现在已不能吸引学生了,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 及时补充新技术、新资讯。例如在“发现问题”一节的教学中, 2006年我使用的案例是“蓝领专家孔祥瑞———15.8秒效益1600万”, 而在今年, 我使用的案例是“光纤之父高锟———玻璃代替铜线”, 不同的案例说明了同一个问题“发现问题的价值”。由于案例都能结合当时的新闻资讯, 学生感兴趣, 容易接受, 当然也就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七、积极组织各种活动, 让学生对技术的探究延伸到课外

通用技术教材中有许多讨论和辩论题材,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这些活动, 将学生对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理解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例如, 教师要在课堂上组织有关技术问题的辩论, 那学生在课前必然要查找大量的资料和案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从而提高学生在技术学习中的探究、体验与创造能力, 让学生对技术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发展。

八、教师要具备反思意识

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更有效的教学?”通过反思, 有效的方法、手段、案例下次可以继续使用, 觉得不满意的想办法改进,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敲打, 可以使自己对各种课型驾轻就熟, 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益显著提高。

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通用技术;教学方法;学习兴趣;教学模式

新课程倡导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平台,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突出学习的乐趣、思维的创造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下学习,更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下面将笔者的教学体会进行总结:

一、建立激趣式课堂

著名学者郭沫若曾经说过:“兴趣爱好也有助于天才的形成。爱好出勤奋,勤奋出天才。兴趣能使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使得人们能完善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掌握学生的爱好,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投其所好”。首先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包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特点,然后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其次,为了增强自身的教学魅力,教师应当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努力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严谨的工作态度,同时渊博的知识、风趣幽默的语言、亲切温暖的关心等等人格方面的力量也会让学生想要亲近你,增强自身的感召力;第三,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认真研究教材,在教学中尽量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又使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信息需求和求知欲。比如学习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 “揭开设计的面纱”一节时,我事先布置学生到网上查找“交换空间”节目中交换前和交换后的对比照片,就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建立新型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知识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真正处于课堂主体地位的是学生,教师要做的,就是要点燃学生心中的求知欲,然后关注课堂中信息的交流与反馈,注重学生对于课堂活动的参与性、参与广度与深度以及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建立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任务是传授知识,要研究透教材,学生主要要掌握好教材中的知识,而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其中过程与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建立也要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教学模式就由原来的单向传输变为双向互动。比如在讲授技术2中结构受力分析里圆拱结构的特点时,我准备了长短不一、宽度相同的硬板纸,每两人一组,进行实验:首先准备两摞同等高度的书,然后取两张纸板中较短的一条,先平放在两摞书上,这时的纸板成为梁,随便取一件东西(书或其他重物)放于成为梁的纸板上,测试该“梁”的承受力;然后把重物拿下,同一条纸板置于两摞书中间,形成拱结构,同样测试该“拱结构”的承受力。得出结论:同样条件下,拱结构的承载力比梁的要大。另一个实验测试的是相同宽度的拱结构,长度不同,承受力也不同。把另一条硬纸板形成拱结构加重物,测试其承受力,从而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课堂教学活动真正实现了师生的双向交流,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了拱结构的特点及优点,并能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二)个性化教学模式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道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一定不要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条件,利用分层次教学个个性化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进行自我完善。比如在讲授技术1中三视图一节时,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我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准备了在难度方面成阶梯式的三视图,为不同水平的学生练习使用。

(三)方法传授式课堂的建立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所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教师要教会学生把这些零散的知识进行分类和衔接,将他们掌握的旧知识进行梳理、重组和整合,构建知识网络,记住主要知识框架,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现过程与方法的价值。在这个知识梳理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素质。

三、总结

通用技术课程的新教材具有较大的弹性和开放性,需要教师自己懂得根据教学目标,查阅与教材相关的课外资料,这虽然给日常教学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是也为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契机,任课教师要把握住这一机会,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实际,确立教学目标、建立教学模式,准确定位,才能在通用技术教学这块试验田里种出累累的硕果。

[参考文献]

[1]吴金钗.新课程理念下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初探[J]. 教学仪器与实验,2010,(03).

[2]侯建平,连树强,马玲.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 教学仪器与实验,2010,(04).

[3]刘小政. 高中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快速通道--“课堂观察”[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03).

[4]侯建平,连树强,马玲.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 山西教育(管理),2010,(01).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论文 通用技术教学初探 篇4

教材分析:

《技术试验及其方法》是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第三节(苏教版)的内容。本章对本册教科书涉及的设计进行了界定,有选择的对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技术与设计的重要知识进行介绍。本章节对设计的最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了铺垫,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从技术试验的定义分析技术试验在设计中的作用,通过具体案例说明技术试验在技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介绍了几种技术试验的方法,阐述了技术试验报告的写作范例。技术试验可以验证技术方案是否可行,寻求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探究技术过程的内在规律。技术试验具有很丰富的教育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良好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材能正确把握技术试验教学的要求,对落实课程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情分析:

同学们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两节,对技术已有初步认识,但对技术试验很陌生,甚至将理、化、生中的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相混淆,他们不知道技术试验目的在于选择和优先,是一种很重要的技术方法,也不知道技术试验的实施方法以及试验报告的撰写和科学实验的区别,因此让学生将技术试验和科学实验两者很好的区别开来这成为本节内容上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能够对技术与设计的案例进行分析,理解涉及的丰富内涵,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2.能够从人机关系角度对日常生活事件进行思考,了解什么是人机关系,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以及如何合理的运用人机关系。

3.能够认真思考和分析技术试验的案例,了解技术试验的重要性。在技术试验的过程中,能认真观察和操作,能够完成简单的技术试验,写出规范的试验报告,培养认真严谨的态度、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节 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技术试验以及技术试验的方法。理解技术试验在技术发明、技术革新中的作用,能够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并写出试验报告。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试验、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明白技术试验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动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通过对技术试验的体验,提高学生学好通用技术课的信心,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技术试验的重要性,知道技术试验的方法。

2.教学难点:初步的技术试验分析设计能力,能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并写出试验报告。

教学方法与手段:

体验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师演示讲解,学生主动探究。

使用教材的构想:

力求以通过经典的“案例分析”、“阅读材料”和师生“讨论”为课堂主线,从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和知识经验中的实例出发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由浅简到深繁、由易到难地参与讨论和分析,去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概念,在完成教与学的过程中,适时地了解有关的概念与思想,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设置问题]“怎样拍掌拍得最响?”让学生不由自主的动手拍掌进行试验。[教师评析]

拍掌响与不响,同学们不能直接回答,所以同学们要亲自拍掌来试一下,这种尝试可以称为试验。但是怎样拍的最响,我们可以通过对本节的学习找到答案。引出课题:第五节 技术试验。

二、新课讲解

(一)什么是技术试验

[案例分析]

图片展示“神州5号载人飞船飞上太空以及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的情景。”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的载人航天成就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那么为什么只有神舟5号、6号、7号真正的载人上天,神舟1、2、3、4号我们很少听说呢?

[学生思考讨论]

提出的问题能够让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幻灯片演示让同学们了解神州1、2、3、4号飞天的情景同时了解什么是技术试验卫星。

技术试验卫星是进行新技术试验或为应用卫星进行试验的卫星,人造卫星在发射上天前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地面试验,以考验卫星的技术性能,但是地面试验毕竟不同于天上,在地面上试验完了还必须上天试一试,无论哪个国家在发射每一种应用卫星之前,都要发射一些技术试验卫星。

[教师评析]

一项新产品设计生产出来后,其设计是否合理,性能和质量是否符合要求,都需要通过技术试验来验证,同样的航天火箭发射也一样,我们开始不能保证我们的火箭能载人航天,所以我们分别进行了神舟1号到4号火箭的发射,这四枚火箭相对神舟5号6号7号而言都可以说是在进行技术试验。那么到底什么是技术试验呢?

1.技术试验的概念

我们通常将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称为技术试验(Technical Test)。

[设置问题]技术试验与科学实验是不是一样的呢?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评析]

我们在实验室熟悉的实验是指为了验证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的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而课本中的试验是为了查看某事物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的某种活动。科学实验的目的在于甄别真伪,而技术试验的目的在于选择和优化,大家要对比和区别。

2.为什么要进行技术试验

[案例分析]

技术试验卫星、阿什塔比拉河桥的垮塌、青梅素皮试试验、药品小白鼠试验、计算机性能测试、安全帽超载试验、苹果树嫁接移植试验、大桥通车试验、弹簧床垫弹性测试试验、青藏铁路通车试验、防弹背心击穿测试试验、橡皮筋弹性试验、各种疫苗测试试验、天气预报等。

[设置问题]这些案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评析]

技术试验是技术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它对技术应用的实现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通过技术试验,可以使设计得以改进和完善,将设计的风险和失误降到最低。

[马上行动]

李宁同学自己做了个小板凳,他要做两个小试验来检验小凳的承重力和稳定性,你认为他的试验合理吗?

(1)在小凳上逐步加重物,把重物将小凳压垮前的一次重力记录为小凳的承重力。

(2)在小凳上固定一个特制的挡风屏障用电风扇在一定距离之外吹风,电扇由远及近移动,风力由小变大,记录屏障连同小凳一同倒下时电风扇与小凳之间的距离以及电风扇的风力。

[教师评析]

凳子的承重力和稳定性主要决定于凳腿对地面的支撑力和角度、所以第一个试验应该做而第二个试验不必做。由此也可以看出,对不同用途的产品,其功能不同,用途不同,用来检验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3.技术试验的分类

对技术试验,我们可以根据应用范围不同进行分类,如农业试验、工业试验、国防试验、科学技术试验等;还可以根据目的的不同进行分类。如性能试验、优化实验、预测试验、信息试验等。

性能试验:通过改变所给的条件,测量试验对象的状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明确试验对象的性能或性能故障,如对产品的高(低)温试验、振动颠簸试验等。

优化试验:对试验对象进行条件优化或条件组合。如农业中不同的品种的对比试验。

预测试验:通过试验,预测被试对象状态的变化及产生的后果,如老化试验、天气预测—预测台风。

信息试验:通过测量、采集、识别和处理信息来影响试验效果。如航测。还可以根据试验的性质不同分类,如物理性能试验,如:材料机械性能试验。试验的内容主要是测量材料的强度、硬度、刚性、塑性和韧性等。机械性能试验可分为静力试验和动力试验两大类。静力试验包括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弯曲试验、扭转试验、硬度试验、应力松弛试验、断裂韧性试验等。动力试验包括冲击试验、疲劳试验等。展示教材P38图片。

[教师评析]

同学们应当注意到,对技术试验类型的划分不是绝对的,有时同样的试验,因为目的的不同,也可以从不同的类型来理解。

在技术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人们总结了许多技术试验的方法。这些方法有着各自的特点,同时也有着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作用。下面我们来对常用的方法进行学习。

(二)技术试验方法

1.优选试验法

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选定若干次典型意义的试验,逻辑地推出全部试验所达到的最佳效果,这种试验方法称为优选试验法。如:不同品种水稻的对比试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育种成功。在钢里加入某种元素以制造特种钢的时候,要用优选试验法测定加入某种元素的量。

2.模拟试验法

通过再现的形式来模拟现实发生情况的方法称为模拟试验法。如汽车的碰撞试验就可以选用模拟试验法进行试验,在专用的场所模拟现实中的撞车事故,以考察汽车的性能。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试验,可以减小风险,提高效率。模拟试验法还可以通过缩小(放大)比例来模拟所设计的现场效果。

[设置问题]在汽车碰撞试验中为什么要用模拟人试验呢?同学们还知道那些模拟实验的方法?

[小组讨论]回答:用模拟人试验可以检测在事故发生时撞击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从而总结经验,改善汽车安全性能设计,降低事故风险。如水利工程模拟试验、航空地面模拟实验、神舟三号模拟人试验等

3.虚拟试验法

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虚拟现实中的技术设计原型并进行试验的方法称为虚拟试验法。如用计算机模拟“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表面的场景效果。还有“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的模拟发射、变轨、奔月3D动画,[设置问题]采用虚拟试验方法比传统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回答]很多虚拟试验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大大缩短研制周期和节省研制经费。

4.强化试验法

通过扩大和强化试验对象的作用,以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称为强化试验法。如测定某一地板的耐磨性和抗压性,再比如检测钢铁的硬度、汽车道路强化腐蚀试验、高温高湿试验、强化坏路行驶试验等。

5.移植试验法

在相互有差异的事物之间,将某些共同相关的因素从一物移植到另一物进行试验的方法。例如农作物的嫁接或移植试验(如橘子从长江以南移植到长江以北的种植试验,这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移植试验)。

[设置问题]同学们还知道些什么样的移植试验法的应用?

[教师提示]西瓜移植试验、用小白鼠做药物试验。

[教师总结]

从以上的试验中我们知道,技术试验是从多方面多角度地检验材料,产品性能的技术手段,试验方法也不局限于上面提到的几种方法,除了我们刚才所学的以外还有创新转化试验法、中间试验法、工业试验法等。同学们以后也可以在自己的实践中学习和总结其他更多的试验方法。

(三)技术试验的实施与报告的写作

1.技术试验的实施包括:制定试验计划、抽取样本、进行试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几个步骤。在实施技术试验之前,必须对试验过程做周密的设计。

2.技术实验报告写作

技术试验报告是技术试验工作完成后应当形成的成果,其项目包括:试验目的、试验准备、试验步骤、试验记录、试验总结等。

3.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并纂写技术实验报告

参考题目:最佳的LED灯数量和灯头到桌面的距离的关系、瓦楞纸的强度。仿照教材P41[案例分析]中技术试验报告的格式或者自己设计格式,完成一份试验报告。

(五)技术试验在设计中的作用

在技术活动中,技术试验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试验可以发现问题、深化认识、推动技术设计的发展。特别是在设计的后期,对设计进行综合性的整体试验,可以为设计的评价提供准确、客观的数据。

[随堂练习]

1.水利大坝从理论、设计到开工建设进行了许多次实验。一般采取下列的什么方法(B)

A.优选实验法B.模拟实验法C.虚拟实验法D.强化实验法

2.汽车的碰撞实验是(B)

A.优选实验法 B.模拟实验法 C.移植实验法 D.强化实验法

3.对不同品种的水稻进行对比试验,这种试验方法是(B)

A.模拟试验法B.优选试验法C.移植试验法D.强化试验法

4.遭遇车祸的概率最高的是(A)

A.棕色车子B.银灰色车子C.白色车子D.绿色车子

[板书设计]

三、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⑴技术试验:(根据目的分类)性能试验、优化试验、预测试验、信息试验等。⑵技术实验法:优选试验法、模拟试验法、虚拟试验法、强化试验法、移植试验法等。

⑶技术试验报告的写作

⑷技术试验在设计中的作用

教学反思: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论文 通用技术教学初探 篇5

【关键词】高中通用技术教师技术素养 硬件环境学校重视程度

【论文摘要】通用技术课程是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新课程,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将从通用技术的发展现状出发就其存在的教师技术素养,办学硬件环境以及学校重视程度等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本人是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自2009年9月我省开始开设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学校出于整体考虑,安排我兼任学校高中通用技术课的教学,典型的赶鸭子上架。经了解县内周边学校,像我这样的教师还不少。经过几年的教学,发现通用技术课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如不妥之处,恳请指正,本人一定虚心接受。

一、教师技术素养不够 如何理解高中通用技术课的开设?从国家层面的角度我认为该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贯彻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培养学生基本的技术素养。从学生的发展、前途、未来的角度我认为通用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经过几年的现学现教发现该门课程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现阶段大学的专业设置里没有哪个专业是专门用来对付这门课程的。《普通高中/

4技术课程(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是对学科体系的超越,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要求通用技术教师具有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知识和文学、技术等人文知识。具备相当水平的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础知识,这也是通用技术教师正常教学和不断自我学习的基本前提。看看这个新课标所指出的高中通用技术教师的要求,自己实在是差强人意。现在很多通用技术的老师都是从其他的学科临时调过来的,大部分都是在学校担任化学、物理、生物、数学、信息技术、劳技教学工作的教师及近年从非师范类专业招进来工科类大学生等经过短期学科培训转型而来,很少从校外有一定的技术实践经历的人员中聘请的。这样任课教师本身对于通用技术课程里面的很多知识自己理解也不够,更不用说对技术课程中的教材教法深入掌握了。

举个简单的事实(我们用的教材是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在教材必修1第七章第二节工艺的教学中,本节涉及很多金属材料加工的工具及工艺,其中包括钢锯的认识及使用,钻孔工具(钻床)的认识及使用,锉刀的认识及使用等等,虽然之前我们经过仔细、认真地学习、查阅资料,也弄清了,看懂了,理解了,还准备了很多,似乎也可以进教室了,最终学生也认识了,记住了。但有谁知道我们教师在此之前也从来没干过这些,也没有这方面的情感体验。或许有人会说只要学生学到该学的就行了,教师没有这方面的体验无所谓。假如让一个在金属加工车间干了多年的工人师傅来给学生上这节课的内容,效果肯定不同,因为他在这个行业工作了些年头,对这些工艺,/

4工具比起我们有很多的情感,这些情感可以在他教学时不经意之间流露出来,并感染学生,对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非常有用。而我们只是为教而教,为教而学,也没有多高的技术素养,顶多把学生教会,对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情感无能为力,我们自己在这方面的情感都是一片空白。而教材里面还有很多这方面的知识,比如小板凳的制作,小台灯的制作,生活中的各种自动控制等等,我们大多数老师都没亲手摆弄过,虽然可以看懂,理解原理,可是何来情感体验,教学中如何能感染学生在技术世界的情感,大家也只能是为了应付而教和学罢了。修车师傅教学生汽车维修保养肯定比我们强;裁缝师傅教学生裁缝也肯定比我梦强;厨师教学生烹饪也一定比我们强……所以通用技术教师的现状是普遍技术素养不高甚至某些领域根本就没有,培养出来的学生离预定目标也差距甚远。

二、教学硬件环境差

这门课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操作比较多,可是很多学校根本就没有通用技术实验室(至少我们县三所高中都没有配备通用技术实验室),很多实践操作只能理论讲解,虽然可以说清道明,可是效率不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因少了实际动手的体验而导致培养技术情感的缺失。比如金属加工工具——钢锯的认识使用,如果有实验室,学生亲眼看看,摸摸钢锯,观察下就会知道锯片的锯齿如何,锯片断了如何换,如果再让他们动手锯一下,就更容易理解钢锯的使用要领等知识了,比起在普通教室对着书本学习效率高多了,同时还因实际动手操作而培养了学生在技术方面的情感,学生可能在以后的人生都不会忘/

4记在实验室的上课内容感受,在教学中学生也经常向我提起要是能去实践下多好,我只能无奈地向他们解释学校这方面的配备还没有。而这样的知识教材中比比皆是,如钻床,车床,焊接,铆接,榫卯结构,自行车系统,电饭煲控制系统,空调冰箱控制系统,自动门控制系统,厕所自动冲水水箱控制系统,小板凳的制作,小台灯的制作等等。

三、学校不够重视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论文 通用技术教学初探 篇6

2009年12月28日 16:29:29 来源:admin【字体:大 中 小】

为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推进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特制定《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通用技术)》。

一、课程目标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

通用技术课程立足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发展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通过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拓展技术学习的视野,学会或掌握一些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探究、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形成和保持对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愿望,具有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养成积极、负责、安全地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发展初步的技术能力和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为迎接未来社会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在实现以上目标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目标上的独特追求:技术的理解、使用、改进及决策能力;意念的表达与理念转化为操作方案的能力;知识的整合、应用及物化能力;创造性想象、批判性思维及问题解决的能力;技术文化的理解、评价及选择能力。

二、课程内容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课型,共设9个模块。其中必修模块2个,选修模块7个。每个模块2学分,教学时间为36课时。

必修模块是普通高中阶段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反映了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是学生未来生活必备、终身发展有用的基础内容。

选修模块则着眼于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要求,其内容是必修模块在不同具体技术领域的延伸和深化,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更为多样的技术实践的机会,拓展学生的技术经历,提高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必修1:技术与设计1

“技术与设计1”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技术有更为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初步掌握一个通用的、完整的设计过程,学会与设计有关的各种途径、方法,了解设计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办法。

本模块由4个主题组成:技术及其性质、设计过程、设计的交流、设计的评价。

必修2:技术与设计2

“技术与设计2”是在“技术与设计1”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专题性设计,集中体现了一些重要的技术思想和方法,它更关注设计过程中“结构”“流程”“系统”和“控制”的基本思想和设计的基本方法,注重学生对这些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本模块由4个主题组成: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

选修1:电子控制技术

“电子控制技术”介绍常用的电子控制的基本知识,重视这些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该模块适合各类学校开设,可供各类学生、特别是具有理工科发展倾向的学生选修。

本模块由4个主题组成:传感器、数字电路、电磁继电器、电子控制系统及其应用。

选修2:建筑及其设计 “建筑及其设计”着重建筑结构及构件的设计,并涉及到建筑的许多人文因素和社会因素。该模块既适合对理工科感兴趣的学生,也适合对文化、艺术感兴趣的学生;既适合城市学校,也适合农村学校。在课程实施中,还可以体现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本模块由4个主题组成:建筑与文化、建筑结构及其简单设计、建筑材料及其加工、建筑构造及其设计。

选修3:简易机器人制作

“简易机器人制作”相对于其他模块,开设条件要求较高,适合条件较好的学校和在这方面有一定兴趣的学生。

本模块由3个主题组成:单片机及其控制程序、单片机与控制电路、单片机与传动机械。

选修4:现代农业技术

“现代农业技术”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模块,它采用专题形式选择了6个方面的学习内容,每个专题18学时,选修两个专题即可获得该模块的学分,可供农、林、牧、副、渔等不同经济地区的学校开设。学校在选择所开设的模块时,不要狭隘地把它理解为只适合农村学生,它同样适用于对所列专题感兴趣的城市学生。

本模块由6个专题组成:绿色食品、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引进、无土栽培、营养与饲料、病虫害预测及综合治理、农副产品营销。

选修5:家政与生活技术

“家政与生活技术”从家政的角度介绍了一些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技术,这些技术是提高生活质量所必须学会的内容。该模块的开设没有特殊的条件要求,适合各类学校和所有学生。

本模块由4个主题组成:家政概述、家庭管理、家庭理财、家庭保健。选修6:服装及其设计

“服装及其设计”反映了新的服装观,介绍了服装及着装的设计常识,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有重要作用。该模块对设备要求不高,各地均可开设。更适合在这方面或相关领域有兴趣的学生。

本模块由4个主题组成:服装与材料、服装与文化、着装设计、服装设计。选修7:汽车驾驶与保养

“汽车驾驶与保养”不仅包括基本的技能训练,还包括汽车构造与原理、汽车文化、汽车带来的环境问题等内容,这些在现代社会中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可在有条件的学校中开设,供对此有兴趣的学生选择。

本模块由4个主题组成:汽车构造与工作原理、汽车驾驶有关法规、汽车驾驶技术、汽车例行保养。

三、实施建议

(一)教学安排建议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各地各校必须严格执行课程政策,认真落实必修课程,同时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具体条件,创造条件,积极开足选修课程。建议在高中一年级开设必修课程,高二或高三年级开设选修课程。学校亦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通用技术课程课堂上要求动手操作的时间较多,建议采用2学时(或以上)连排课的方式。

学生修完必修的2个模块并获得4个学分,是高中毕业的最低要求。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就业或升学的需要修学选修模块。建议具有工科、农科取向的学生在获得必修的4个学分之后至少再选修4个学分,即共获得8个学分。

农村高中的学生在修学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可以结合“绿色证书”教育或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城市普通中学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和学校的具体条件开设职业技术类校本课程,学生通过选学职业技术课程获得相应的学习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这些学习经历及所获得的相应证书,可作为高中毕业生就业或升学所需要的参考材料。

(二)改革教学方式,优化学习方式

改革旧的教育观念,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中十分重要的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育人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技术层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1、引导学生亲历设计过程

设计是解决技术问题的一种方式,又是技术的基础之一,也是通用技术各个模块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引导学生亲历设计过程的教学中对以下几个问题要引起充分的注意。

(1)提高学生对设计过程的参与程度

在技术教学活动中要特别强调学生的全员性和全程性参与,即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学习技术课程,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技术活动,每个学生都要经历技术活动的全过程。要做到“两全”,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对技术问题的强烈兴趣,吸引他们主动而积极地参与设计过程。

(2)引导学生生成多个设计方案

技术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在设计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用多种技术思想和方法去分析问题,生成解决问题的多个方案。在形成多个方案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真正经历设计方案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对设计过程获得比较完整的多角度体验。

(3)加强设计中的过程评价

设计过程是学生手脑并用的过程,过程评价可以促进这种互动的发展,鼓励学生注重对技术的探究,有利于形成规范的操作行为,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2、重视技术思想和方法学习的指导

(1)正确认识学习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加强技术思想和方法教育,是实现技术教学的通识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对历次改革中寻求技术通用性的重大突破。

(2)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技术思想和方法

技术思想和方法重在实践中应用,通过实践去领悟,要防止从理论到理论的做法。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挑选一些集中体现技术思想和方法的技术设计实例,引导学生使用技术思想和方法这把“钥匙”,去打开技术问题的“大门”,从而去体验、领悟技术思想和方法的真谛。

3、重视技术试验的教学

技术试验是技术设计过程中一种重要方法,是把科学知识和技术原理物化为技术成果的一条基本途径。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试验要求,选择和使用不同的试验方法。

技术试验往往会有失败,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分析失败原因,总结经验,让学生体验技术问题在解决过程的曲折和艰难,并结合历史上发明家百折不挠地进行试验研究的典型事例激励学生,培养他们自信、不怕失败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倡导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要结合技术自身的特点,将新课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应用于教学过程之中。改变以往的教学过于偏重接受学习的倾向,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技术探究能力。

5、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在技能操作方法教学和学生动手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注意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小组辅导、个别辅导和学生之间互帮互学等多种方式,及时给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在辅导过程中,更要重视对所出现的技术问题的分析和方法上的指导,防止出现教师代替学生操作的现象。

6、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

要积极创设条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仿真试验等现代技术在构思方案、绘图、模拟试验等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工具解决技术问题的意识和基本能力;要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技术合作与交互式技术学习,以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要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打破对新技术的神秘感、惧怕感,形成对新技术的亲近感。

7、加强教学研究

技术课教师要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技术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还要特别重视学校和校际技术教研组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分享经验,学校要为技术教师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

四、评价建议

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通过课程评价对课程的组织和实施进行适时监控,达到促进课程的发展与完善、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评价原则

1、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

教师要对学生技术学习中多方面收集到的评价信息进行分析,从而正确判断每个学生学习中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以便于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实行有效指导,同时,还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技术学习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他们提出适合其技术发展的有针对性的建议。评价要能及时反映每个学生在不同技术领域的学习水平,以正面鼓励为主。

2、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技术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在技术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和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及体验,应把学生在技术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参与水平和情感态度等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而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参与程度和考核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建立技术活动档案袋是一个很好手段。

3、全面评价与单项评价相结合

学生学业的评价要避免简单化的倾向,那种一学期结束或一个模块学完后,由教师笼统、含混地给每个学生打个分数的做法,缺乏具体的数据信息的支持,科学性规范性不够,难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情况,起不到激励鼓舞的作用。

在通用技术课程的9个模块中,不同模块的不同内容,均对应着一定的目标和内容侧重点,评价的项目和标准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技术与设计1”模块的“设计过程”主题,评价项目侧重于能否合理确定设计对象,能否根据要求确定设计方案,能否正确表达设计意图,能否对方案进行反思和改进等,而在“服装及其设计”模块的“服装与文化”主题中,评价的项目侧重于对服装的基本要素的了解和对服装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服装款式、服装色彩等等。对同一内容,还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技术活动的整体评价,也要关注各个环节和不同维度的评价。与此同时,还应根据不同的课程模块、不同的技术学习内容、不同的技术学习阶段确定不同的评价项目,以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见,技术活动中的评价标准不是千篇一律的,既要关注学生技术活动的整体评价,还要关注各个环节和不同维度的评价。

4、阶段性评价与日常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技术学习中的学习态度、知识技能、方法领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的评判,需要在技术设计与问题解决的特定情境下进行动态的、实时评价,要对学生技术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及时点评,及时了解他们在技术学习中的过程性表现,将这些日常技术活动中的各种学习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并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达到全面评价的目的。

(二)评价主体

通用技术课程的评价主体(评价者)主要有教师、学生、家长、实验基地人员、校外技术人员,以及校外考试机构等。要发挥不同评价主体在评价中的作用,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校外技术人员的参评等有机结合起来。教师是各类评价主体的组织者,应根据不同评价内容协调有关人员参与评价,切实发挥各类评价主体在评价中的作用。

(三)评价内容

评价要体现本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可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了解学生对技术的理解和运用状况,进行学生技术学习水平的评价。

1、知识与技能

对技术知识的评价,不是看其直接记忆了多少知识,而是应根据技术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等类别,对学生的技术学习进行评价。不同的知识类别评价的方法有所不同,对于陈述性知识通常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对于程序性知识则要求学生在技术的实践过程中融会贯通,在问题的解决和实际操作中正确运用。对技能学习的评价主要从学生使用工具和设备的技能、试验技能、交流技能、评价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应从某一技能本身的操作要点和规范出发,依据课程目标进行,倡导和鼓励有新意的技能、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对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评价还是技能的评价,评价问题的设计应具有真实性、情景性,便于学生形成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和创造能力,不应出现缺乏真实性的孤立的问题或测验的题目。

2、过程与方法

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重在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的决策能力和创造能力。

对于不同的技术学习内容,学生经历技术学习过程的感受也不同,要根据内容特点确定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评价重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应着重从学生参与技术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认真;在技术学习中,是否具有精益求精、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否具有不屈不挠、克服困难、解决难题的信心和意志,是否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技术作品能否体现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等积极向上的情感等方面进行。

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并记录学生在技术学习过程和作品中所表现的丰富的精神内涵、独特的美学视角和富有魅力的个性展示,以及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并及时给出描述性的评价意见。

(四)评价方式

技术课程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多元化的,要改变以往多以书面测试为主的评价,通过对学生设计方案及作品的评析、访谈评价、问卷评价、技术活动报告集等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在选择评价方式时,应该考虑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对象和评价现场等实际情况,选择运用或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式。

1、书面测试:对于通用技术课程的基础性技术原理和知识,利用书面测试进行评价是恰当的,能够较好地保证评价的覆盖面和深入程度。在书面测试的试题内容上应有所改变,应不同于刻板生硬的测试题,采用较为灵活的试题形式,结合生活和社会的实际问题,考查学生运用技术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书面测试的时间可放在学期末,评价可以采用百分制,也可以采用等级。

2、方案及作品的评析:对学生作业的分析和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体现。教师可在学期开始就提出提交创作作品的要求,完成截止时间为学期末,学生的创作过程贯穿整个学期。有的作业可以采取先由学生互评,给作业写出评语、评出等级,再交由教师评定,教师一是从作业本身的创意、合理性、简约性、适用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二是评价学生对他人作品的评价,从中了解学生对技术活动的目标、内容、标准等的把握程度,同时写出评语,确定等级。

3、访谈:教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面谈或书信交流或电话沟通或网上交谈,可以定期进行,也可以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和学生在技术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随机进行,这种教师和学生在充分放松的状态下多次讨论和对话,共同作好访谈内容的记录,可作为学生技术活动档案的重要信息之一。

4、技术活动报告:可由教师和学生分别记录。学生记录的内容可以有:作品产生过程的说明、作品的图片、解决疑难问题的独特方法、合作交流的体会、自我反思等等,记录的内容是开放的,学生的一点一滴的感受均可记入。教师记录的内容可以有:与某位学生交谈的记录,每一位学生每份作业的评定,学生在各阶段的评价成绩,教学过程中的反思等等。其他评价主体也可参与技术活动报告的记录,这些记录构成每个学生技术学习的活动性信息。

不论何种评价方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都是至关重要的,应根据评价的目的、内容和目标,选择和确定有效、可行的评价方式。

五、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和物质保证,也是普通高中重要的任务,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和许多条件较差的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各地、各校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通过各种途径把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及人、财、物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多方面、多渠道地组织实施。

(一)物质资源

教材是课程物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教科书和相配套的教师参考用书、音像资料、教学挂图、教学投影片、教学光盘、学生学习辅导资料等。教材是学科课程标准的体现,是学生完成学科学习任务和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因此,要充分利用好依据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以及教师技术培训或自学用书、学生学习技术参考资料、学生课外阅读技术类用书等文本资源。学校应该为教师和学生有计划地配置技术课程的相关文本资料,并使他们得到合理管理和充分利用。

各校应大力加强通用技术实验室的建设,按照相关标准,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工具设备、教具学具,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和功能;充分利用理、化、生实验室和科技活动中心等的设备和设施、改造原有劳技专用教室,配备专职管理员以适应通用技术教学需要;重视技术教育中心的建设;充分开发利用校外各种物质资源。

(二)人力资源

作为新开设的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亟需开发多方面的人力资源。相邻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技术师资可以打通使用。学校还可从其他学科教师、技术类科研人员和社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如工程师、建筑师、农业技术员、计算机专家和职业技师等)中聘用通用技术课程兼职教师或者请他们参与相关技术课程的培训及各类技术课程教学活动,从而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

(三)网络资源

谈高中通用技术的教学现状与对策 篇7

一、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虽然国家高度关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改革的实施,并且已经明确提出了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但从整个甘肃省的教学现状来看,教育行政部门及学生家长普遍忽视通用技术课程,因此,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可谓步履维艰。

1. 师资队伍不健全,教师自身的技术素养制约了通用技术教学的开展。

通用技术课程是由设计与技术1、设计与技术2两个必修模块与电子控制技术、建筑及其设计等七个选修模块构成,内容较为宽泛,几乎涉及了所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对授课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然而大多数任课教师对于通用技术课程的理解还不深,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有限,基本上依靠课程标准、教材开展教学。

2. 教学设施不完善,课时不足。

据笔者了解,在甘肃省兰州市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所需要的硬件设施都很缺乏,那么在办学条件艰苦的偏远地区则更加困难。而且配套的教学仪器、教学模型和演示教具等教学资源也处于积累阶段,加之通用技术不列入高考范围,许多学校的课时总量也被大大压缩,严重影响了通用技术教学的正常开展。

3. 教学评价体系滞后。

虽然学生普遍承认开设课程的必要性,但由于教学活动场所有限、教学方式单一、课时少,学生亲自设计和体验的活动不多。在课程评价方面,大部分教师是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兴趣态度以及少量作业进行评价的。显然,这与该课程所提倡的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发展性评价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改进对策

1.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技术素养。

通用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与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的联系尤其紧密。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师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从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法和学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深刻理解通用技术课程的要求和内涵,根据知识需要对教材进行选择和相应的处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 创造所需的软硬件条件。

一方面,学校要积极筹集资金购买器材设备,建好硬件设施。但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还要努力提高学校现有硬件设备的利用率,调整硬件设备的管理方式,合理规范硬件设备的利用,鼓励老师和学生自筹实验设备,为开展通用技术教学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此外,在课程资源还不丰富,学校软硬件设备配置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开展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及时了解现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运用的高新技术成果,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也可以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参与课程的建设。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学校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内的长廊、展柜、板报和专栏等对通用技术课程的意义、理念和目标等进行宣传,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通用技术课程。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社会现实和自身经验发现技术问题,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以激发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强烈兴趣,从而吸引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

4. 完善评价体系。

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评价是指对学生的技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定性、定量的描述。在教学中有必要改变单一的结果性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实施多元化评价。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收集某一项技术的发展情况。学生自己也可以通过浏览网络、看电视或阅读书籍等,扩充自己的学习成果。此外,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设计任务,让学生通过竞赛的方式分组完成,并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浅谈高中通用技术教学 篇8

在目前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很多的教学案例和课件,但是由于缺少实际的操作和实践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无法知道哪一种教学方法更加适宜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也就会让通用技术课堂陷入到沉闷的学习氛围之中,无法让学生有欢快、愉悦的学习感受,从而就无法培养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喜爱。这样也就阻碍了通用技术课程发挥自己的教学作用和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通用技术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通用技术的内容和精髓来设计出更加适宜和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这个综合性超强的授课课堂中充分地发展自己,全面的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一、摆正教学思想,要用通用技术课程的角度去审视教学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种新型学科,在学校教学中从事通用技术教学的教师大都是其他专业教师经过培训之后上岗从教的。这样在整个通用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受自己从前教学的专业所影响,从其他专业的角度来考虑通用技术的教学内容和作用。这样就会便会导致通用技术课堂中传授各个教师从前专业的学科知识,要么较单纯地认为只要教会学生技能就可以了。虽然教师在课堂中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反过头去从新审视一下上过的通用技术课程就不难发现这些课堂并没有体现出通用技术课程的特点,它似乎成为了某一个学科的附加课程,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从通用技术课程的角度去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

其实,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其他学科知识的一种外延,它不但包括我们现在所学各种学科的知识,还具有一些心理、伦理、法律等知识方面的补充,同时还具有一些技术技能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它并不是要把学生培育成某种知识的专业人员,也不是要把学生训练成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而是要让学生在这个很丰富多彩的学科学习中养成“设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不断创新的能力。为此,我们应该督促教师应该及时地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改善自己在通用技术课堂中的思维,不要通过单一的某种化学、数学或是物理等课程来简化通用技术的教学内容。因此,当我们面对具有较强实践性和通用性的新的教学课程时,一定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严格要求自己要加强自身的技术修养和能力,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观念,不断接受新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从而确保自己的教学活动能够满足学科教学的要求,促进学科教学的快速发展。

作为站在教育第一战线的教师,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眼界,便于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最新的技术成果展示给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正确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观。从而把课程教学内容和策略大部分都放在学生的发展上。

二、要正确看待通用技术的教学作用,理解和认识它与学生素养之间的密切联系

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高中教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的同时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在现实生活中加以灵活的运用。但是这又区别于单纯的技术培养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一些生活中的技术和技能,还有理解很多日常生活的理论知识,也就是说我们在看待通用技术课程的时候,一定要把提高学生素养放在教学目标的中心位置,通过技术这个介质来有效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让学生掌握了各种学科的深入理论知识的同时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服务于我们的现实生活。

首先,我们在通用技术课堂中应该给学生更多思考和发挥的空间。在每一堂通用技术教学课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自主地去完成一些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开展自主性的探索活动,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意识来获取更加具有价值的内容。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由于我们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模式,能够给学生眼前一亮的感觉,这样就会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将知识和技术与实际事物相联系,让学生通过形象化的事物来理解比较抽象的内容,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其次,我们在课堂中就要运用更加活跃的教学形式来让学生探究更加丰富的知识内容。例如,我们在学习“设计的一般原则”时,应该组织学生亲手去体验和感受传统技术和更新之后技术之间的区别,引导学生思考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如研究式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方法等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能够在通用技术的课堂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观念,让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建立一种融洽和谐的关系。

三、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来构建通用技术的课堂

通用技术课堂是用更加灵活的课堂形式来实现最终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多样多样的课堂形式如合作型、活动型、创造型等,教师利用学生自己的实践为载体来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的依据是通用技术的教学目标,如果教学目标都不明确我们就无法采取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最快速地实现教学效果,为此,我们一定要构建好通用技术课堂的教学目标。当拥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之后我们教师就需要选择多样化的实践项目来组织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当然在每一个教学项目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都要立足于技术实践,通过制造一些具体的模型来培养学生亲手操作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通用技术这样一门新兴的教学课程,需要在基础教的理念和方法上进一步的发展和拓宽才能够满足其教学的要求。我们在通用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技术实践,把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教育中心,这样才能够确保自己设计的课堂形式能够充分表现出这个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到最多的知识,掌握最好的技术,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上一篇:年轻干部的培养下一篇:晨会团队精神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