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作文兴趣培养(推荐10篇)
农村初中学生作文兴趣培养
——中学2012-2013年校本教研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提出该课题并进行研究,基于以下原因: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7-9年级学生写作时要求感情真挚,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点,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能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能合理地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这一系列的要求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是我们从事作文教学的标尺和准绳。从《课程标准》可以看出,学生作文在语文学习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是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作文的优劣,反映了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
然而,作文“教”与“学”的现状令人担忧:
从“教”的角度来看,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作文教学在观念和实践上都误入了歧途。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教学的重心都在讲读教学上,每节课字、词、句、篇,语法、修辞精讲细练,教师咬文嚼字,条分缕析,面面俱到,生怕遗漏,学生自然也在教师的指导下亦步亦趋。对于写作,师生仅限于每周的两节作文课,“指导——写作——评讲”,周而复始,却收效甚微,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作文教学观念滞后:从教师的角度看,虽然语文老师都知道作文的重要性,但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上花的心思并不多,我们钻研语文教材,研究如何上好每一篇课文,却很少用时间去研究作文教学。在作文教学中,只注重传输写作的技巧、经验,却忽视了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素材,丰富语言,忽视了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在作文的评价上也存在不足,普遍出现套话,缺乏针对性,而且批评语居多,没有及时肯定学生作文里的闪光点,这样的评价必然导致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
(2)、作文教学随意性大:一直以来,不少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把作文训练作为讲授课的缓冲带。虽然每学期都有作文教学计划,但一般都比较粗略,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要求、检验手段等,整体目标大都清楚,但各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训练目的,并不十分明了。往往是随着教师的兴趣随意命题,或者简单地把题目往黑板上一写,提几点要求,让学生苦思冥想,各显神通。这种走马观花式的作文训练,自然会使学生对写作产生畏难情绪,大大挫伤学生的写作信心,使之产生消极敷衍的心理。
(3)、方法单一,效率低下:作文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心智技能活动,学生本应是这项创造性活动的实践主体,然而,仔细反思一下我们的作文教学,却是这样一个过程:教师教读范文,学生学习范文——教师归结写法,学生效仿写法——教师命题指导,学生构思行文——教师批改讲评,学生领悟接受。学生的作文训练步步置于教师的指导之下,其结果是,学生常常手足被束缚着,绞尽脑汁勉强应付,获得的常常只是挫折、失败的体验。而且作文形式仍局限于封闭的、单向的、个体性的狭窄圈子;批改者、批改方式呈现单一性;作文教学仍以教师为主体,全权包办。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沟通。教师批改周期长,不利于及时反馈调控,导致作文教学效益低下。
从“学”的方面看,学生作文材料单一,内容简略,感情平淡,语言枯涩,缺乏个性,他们视作文为畏途。究其原因,则是对作文缺乏兴趣所致。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作文缺乏正确的认识:不少学生认为,学好作文很难,只要抄抄范文,勉强也能应付过关。语文考试时只要把基础知识完成了,再借助范文稍微拼凑一下就能应付了事,何况老师在改试卷时对学生作文看得不够仔细,只要保证书写工整、内容充实就行了。同时他们看不到作文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这自然也就没有了写作的动力。
(2)视野狭窄,素材枯竭:农村学生相对于城市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得多,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比。他们课外阅读量少,没有主动观察的习惯,视野自然狭窄。我校地处农村,不少学生连一本课外读物都没有。学校图书室藏书不多,也没有安排必要的课时让学生进行校内的课外阅读。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远离了文学读物。许多家长和老师把课外阅读当成是看闲书,真正支持的很少,甚至千方百计地严令禁止。这样,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听老师烦琐的课文分析,真正能起到文学熏陶的东西接触太少了,可以说成了文学的“贫血儿”。由于缺乏素材积累,也缺乏采撷灵思的契机,自然对作文兴趣索然,视为畏途,他们的作文总是索然无味。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农村初中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这一课题。我们把目光关注于最能体现教育理念和教育成效的兴趣培养,表明我们愿意在一个新的视野下来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教学,愿意进行有开创性的教改探索。
二.课题的界定
农村初中学生:是指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的学生。
作文兴趣培养: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人的个性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特点。换言之,兴趣有动力作用和定向作用。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学生的作文兴趣是其作文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生作文的“内部态度”。培养作文兴趣,就是解决学生作文的动机和“内部态度”。
培养农村初中学生作文兴趣是以素材积累为基础,以能力训练为核心,以作文评价为动力,通过构建素材积累体系使学生学会素材积累的方法,通过选材构思训练体系使学生合理组织材料,通过享受成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大胆自由地创作,从而培养作文兴趣。力求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上7―9年级学生作文要求和标准。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程标准》对写作概念的界定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情感态度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愿意写作,喜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我们确定的研究目标是:
1、探索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系列方法与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2、促进语文课程讲读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与语文素养。
具体研究以下内容:
(1)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现状调查研究
(2)通过积累素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研究
(3)命题方式与学生写作兴趣培养的研究
(4)写作指导与学生作文兴趣培养的研究
(5)作文评改方式与学生作文兴趣培养的研究
(6)加强阅读与学生作文兴趣培养的研究
(7)开展多种活动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研究
(8)体验生活与学生作文兴趣培养的研究
(9)实践应用与学生作文兴趣培养的研究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四.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计划研究期为一年,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辅之以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各种方法进行研究和实验。研究对象为全校初
一、初
二、初三各班学生。
我们认为,语文课文的学习是学生作文学习与训练的基础,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必须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立足课内,拓宽课外,以讲读教学为载体,以学生生活和课外实践活动为源泉,以有效激励为动力,提出“三结合”的作文教学及其作文兴趣培养的思路:
1.学生作文与导读教学相结合即在教学中通过课文讲读,并联系学生作文的实际,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点拨、指导、训练,引导学生积累素材,积淀语言,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导读教学要把握与作文兴趣培养的着力点,主要的教学措施是:
(1)以课文范文为载体,重视写作方法技能的指导
语文教材里选的多数是名家的作品,课文中的大量材料,使学生们无论从感性上,还是从理性上,都受到深刻的教育,这不但能激发学生去勤奋学习,而且还使他们掌握大量与写作有关的材料,包括各种写作技巧。教师如果能将讲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作文兴趣的一个有效的途径。结合课文着重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如何命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如何选材,怎样开头、怎样结尾,采用何种顺序,以及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方法等。
(2)重视语言的表达和积累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篇佳作, 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去欣赏它的美:从内容、表现手法、语言、修辞、艺术效果等方面去领悟,让学生把好的词语、句子、段落摘抄在笔记本上,经常看一看,背诵名篇佳句,注重自己的语言表达和积累。
(3)针对课文进行发散性思维写作
依托课文阐述新观点与认识,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写作。比如《桃花源记》可以就环保问题谈谈新思路,有人开发桃花源,造成环境污染等等,再如把《范进中举》与《孔乙己》中的主人翁的故事进行改编,让他们处在同一个时空,进行交集,从中揭示新主题。
当然,我们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要融合贯通,而不是机械的模仿,所以从课文教材中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是个培养作文兴趣的方法和途径。
2.学生作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这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方面指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另一方面是平时的作文训练,尽量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这样不仅解决了写作素材枯竭的问题,而且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自然也就能得心应手,兴趣也就能得以激发。
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一定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1)引领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为了激发对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力,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平等地和他们一起参与游戏活动和各种比赛,让他们从中领悟: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那样的富有情趣,只要积极投入,她就会给你以丰厚的回报。生活中蕴含了无数的“珍宝”,一件事、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演绎一段生动的故事,都可写出一篇精彩的文章,关键是要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2)要求学生善于写观察日记,记录生活,思考生活
生活即语文。从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通过各种活动,扩大学生的视野,积累写作的素材。学生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一切耳闻目睹,都十分感兴趣,很多同学都喜欢养花种树或养一些小动物,我们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写一些观察日记,把他们养花种树、和小动物交往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来。
(3)作文要多写生活中的人和事,运用生活,提炼生活
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拜生活为师,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尽量让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丰富阅历,写自己熟悉的生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笔写出生活中的真善美,抒写自已的真实感受,写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从而运用生活,提炼生活。
3、学生作文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就是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促进学生的写作活动,使作文同“用”结合起来。
(1)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作文训练
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要结合农村学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农村独特的环境来进行,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课外实践活动。课外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什么样的活动方式最能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细心体会万事万物丰富而细致的情感,启发学生善于站在一草一木、一鸟一石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受生活的真谛,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天资和禀赋,启迪学生的智慧,从而使学生形成能力,提高作文教学效果。
(2)开展学生写作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开展多种形式的写作竞赛活动,按不同的水平层次精心选择各类例文,打印出来发给全体学生阅读、评判、体味。并将优秀作品推荐给校级刊物,使每一个学生因努力而取得的进步都能得到公开展示和认可,他们就会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感到极大的满足与自信,为自己的成果而自豪,于是便会以更大的兴趣与冲动参与下一次的写作。
围绕课题研究目标,按照“三结合”思路,课题组教师必须遵循以下五个学生作文兴趣培养的教学原则:
(1)层次性原则:作文教学中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有差异的作文辅导,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写作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激励方式,让学生的作文在原有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和发展。
(2)开放性原则:作文教学立足课内,着眼课外,课内外结合、校内外兼顾,确立“大语文”教学观。教育模式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尊重学生的个性,采取自主写作,自由选择,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使学生的兴趣在和谐的教育氛围和积极主动的学习生活中获得健康发展。
(3)综合性原则:不孤立地就作文谈作文,也不要片面地认为作文就是作文课的任务,要确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方面,语文教学各个方面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观点,将作文教学与综合性学习整合起来,加强作文与生活、作文与阅读的联系,加强作文与做人的联系,尽可能在写作教育中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进而培养学生的健康兴趣。
(4)主体性原则: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尊重学生写作中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体;解除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倡导自由表达,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社会、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5)实践性原则: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写作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作文与生活的息息相关,使他们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产生写作的浓厚兴趣。
五、研究实施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1月
加强课题组和学生的理论学习、宣传,制定实验方案和工作计划。申报立项。成立课改实验班。
2、实施阶段:2010年2月-2010年5月
在专家指导下,依计划分工、合作、探索。并不断调控,验证结论,阶段反思,子课题总结,实验方案校正,收集研究实验资料。
3、反思再行动阶段:2010年6月-2010年7月
讨论整理研究结论:撰写总结,请专家评正。
4、总结阶段:2010年8月-2011年10月
重复、完善,推广实验,扩大加深新一轮研究。写经验论文,撰写报告,请专家作结题鉴定。
六.研究预期成果形式
1、有说服力的示范观摩课;
2、研究活动最终要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习作水平大面积提高
3、课题组酝酿系列资料:体会反思,经验论文,子课题小结,阶段总结,调查报告。对研究的过程及其经验的总结形成的研究报告;
4、研究活动使教师业务素质大面积提高;
5.成果形式①论文、学术资料、研究报告。②示范课。③学生成绩、能力提高的资料。
另一方面,由于研究经费和教师流动,有可能对课题研究造成不良影响。
七、经费保障
1.活动经费:课题研究、开展各项活动、添置图书资料和设备都需要一定经费,这些经费都由学校行政拨款,保证课题实验的正常进行。
2.激励:对于广大教师和课题组成员围绕本课题撰写的论文尤其是发表或获奖的论文给予一定的奖励。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
(1)组长职责:承担并参与课题的主要研究任务;协调课题组成员的力量,保证课题研究计划的顺利开展;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及资金的使用范围决定资金的开支项目,并报请单位负责人及财会人员审核;加强与各级管理部门的联系。
(2)副组长职责:承担并参与课题的主要研究任务;制订课题计划和实验方案;参与课题的日常管理工作,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成员职责:主动承担并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任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每学期至少完成两篇研究论文。
1 影响农村初中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
1 . 1 应试教育传统教育观念限制
一直以来,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了体育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体育学科作为一门“副科”,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被剥夺,使得体育教学不被重视。在很多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一周仅有一节课的体育课有时会被文化课教师抢占,而学生也将绝大部分时间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面,他们在体育课堂中想玩也不会玩,更不要说培养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了。对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具有功利化心理,也就大大地削弱了学生的运动兴趣。
1 . 2 受到场地、内容及器材的影响
农村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村初中学校没有足够的活动场地,体育器材也比较缺乏,这使得正常的体育教学带来了问题,使得一般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因此也影响了学生的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此外,因为场地、器材的限制,很多农村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只是一般的跳远、跑步、篮球、排球、足球教学,再加上一些要求比较死板的体育达标课,如跑800 m、1 000 m等,直接打击了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下降也是有原因的。
1 . 3 受到教师教学方法的限制
传统体育教学中的竞技运动化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死板,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教师的体育教学往往是遵循着程序化的教学过程,简单地让学生进行模仿、重复某些动作,一定要让学生达到某个标准,学生难免产生厌烦的情绪,这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学生健康发展。一些农村初中体育教师不注重了解学生的年龄、性格、特长,选择的教学方法呆板陈旧,一些教师常常以严厉的态度对待学生,常常讽刺、挖苦、谩骂、斥责、变相体罚学生,学生很容易产生反感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的形成,因此导致了师生公开对抗。
2 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体育兴趣
在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首先要知道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不是一天两天就出来的,也不是先天就有的,需要教师在后天的实践中引导形成。一方面,教师要关注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模式,要熟悉体育教材,选择适合学生学习和运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师要关心和爱护学生,要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和为人师表的师德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说来,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2.1 更新教学观念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严师的形象,要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要真正更新教学观念,与学生交朋友。一方面,在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学生的引导者而非管理者,在课堂教学中要关心和爱护学生,要倾听学生的要求,要真正关心学生的运动情况,而不是一味地硬性要求。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运动冠军,而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和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促进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中,教师要给予每一个学生平等的练习机会,要公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实施奖惩时要做到公平公开公正,要经常与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想法,随时反省自己是否做到了公平公正,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 2 开发体育课程资源
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等设施匮乏,经费不足,针对此情况,需要初中体育教师充分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拓宽体育锻炼形式,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匮乏、课程内容不足的问题,进而丰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发体育课程资源。因为农村学校占地面积较小,经费不足,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原则,设置适合学生运动的运动器材。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废钢材、旧轮胎设置成水车、钻山洞、爬网、爬墙等快乐运动园地,还可以用单杠、双杠、爬竿、爬绳、秋千等进行改装形成素质拓展园地等,拓展课堂资源。其次,教师可以充分挖掘传统的体育游戏开发课程资源。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拔河、接力赛、跳皮筋、踢毽子、跳绳、荡秋千、射箭、摔跤、爬竿等活动,选择性地将这些项目作为学校的体育教学资源,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 . 3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要选择适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体育课特点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还处于身心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强、爱竞争、爱表现自己等都是初中学生的主要表现,在体育课堂中,同一节课教师的注意力、意志力、情绪等心理变化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教学,有效安排教学的内容。例如,结合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前部分,情绪集中在课堂后半部分的特点,教师可以将新课内容放置在课堂的前半部分,在课堂的后半部分安排一些游戏性内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学生的好强、竞争力强的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比赛,也可以在快要下课时组织运动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为了满足每一个学生在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接受能力、身体素质方面的差异,教师应该为学生提出不同的运动目标,采取不同的鼓励措施,引导学生消除恐惧,大胆尝试,取得更好的成绩。例如,在学习跨越项目时,针对体质较差、胆量较小、相对胖不敢尝试的学生,教师要先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先引导他们上前跨越,再增加难度,以防止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2.4 实施科学评价
在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遵循这一原则就要在评价学生时采取科学评价的策略,确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评价,要结合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表和平时学生的运动表现进行评价,评价的主体应该是班主任教师、体育教师、家长、学生自我、其他同学等,评价不应该以分数作为衡量标准,而应该以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几个等级进行评价。需要注意的是,评价结果的确定不应该是由及体育教师一个人说了算,要综合班主任、家长、学生本人、其他学生体育教师的意见;不仅仅评价学生的运动成绩,还要评价学生在平时教学中的学习态度、意志力、参与度、学习方法、进步情况等,评价结果出来之后应该放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促进学生在之后的体育运动过程中做出对比,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2 . 5 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一些农村学生不是因为不会做,做不好,而是担心做得不好被别人耻笑或是被教师批评,在受到教师的批评之后,很多学生不愿意再进行练习,因而对体育课堂失去了兴趣。对于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对自己进行要求,要热情地鼓励学生进行锻炼,还要加上具体的指导,对于运动存在危险和学生害怕尝试的动作要注意保护和帮助学生,让学生有安全感,及时克服困难,增强运动信心。例如,在学习前滚翻动作的时候,针对一些学生团身不够紧影响了动作的质量,这时教师要用安慰的口吻告诉他:“下次练习的时候如果将身子团紧一点, 练习的效果会更好。”通过这样的鼓励, 学生不仅乐于接受,也愿意进行下一次练习,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
3 结语
笔者从非官方数字了解从孩子会用笔到幼儿园期间,孩子喜欢画画的占调查人数的99%;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三年级下降到90%;再到五年级下降到70%;到了初中出现严重的分化,有对美术有兴趣的只能达到60%;几年的义务教育,怎么使我们的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下降到如此地步呢?
经过笔者近10年的农村教学工作中了解,认为有如下因素。
一、家庭的误导因素
在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了。家庭构成社会,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二、学校内部因素
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在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现在虽然有很大转变,但许多学校的教育意识没有转变,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没改变,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学校外部因素是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其兴趣。
1.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应该给他们创作的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2.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因为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1.改革教学方法
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2.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
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美术课时,总不能天天“游戏”,长了也呆板,使美术课单一枯燥。要搞好课堂教学,我们还要利用现有设备,培养学生兴趣,上好美术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生硬的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课堂教学内容适中,训练有层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主要让学生多写生绘画,少临摹,要分层次训练,按高低年级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在简单的写生训练后可用默写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事物特征的记忆表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认真仔细,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田林县平塘中学
沈巧云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学习新教材大纲,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对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与学生兴趣培养的认识与做法。强调学生兴趣升华应在转变观念,推进教学创新,在新面孔、新气氛和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中注意培养。
关键词:农村初中 课堂改革 学习兴趣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主战场,因为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优秀的教材,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上,体现在老师的观念、方法的改变,推进教学创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我在农村十几年的初中英语教学中认为,一堂课是否上得成功,教学效果如何,和学生对这堂课的感觉很有关系。培养兴趣,树立自信是成功的先决条件。现结合设计课时和上课表现谈点我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与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一、充分认识新课程对培养学生兴趣的升华
新课程好在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发展,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上“显灵”。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教师观念转变,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主,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更新观念中,重新审视课堂中生命的律动,主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新课改下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转变,确立教师和学生是民主的、平等关系,从而达到改变旧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以及评价方式。英语教学应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教材牵动,全方位培 养兴趣,突出自身教学特色。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使我逐步形成了“培养兴趣、主体参与、分层教学、异步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现以初中英语课本第二册(下)第73课为例加以说明。这是一节对话实践课,主题是:Get ready for the trip to an island.我事先上网收集了一些风景图片,在开始上课时展示给学生,学生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说道:Oh,it’s so beautiful.I know it’s Jiuzhaigou / Lijiang / Yandanshan„„ I have been there.I have never been there.教师趁势问道:Where have you been? When did you go there? Who did you go with? How did you go there? Can you tell us something interesting there? 这时候学生已经沉浸在旅游所带来的乐趣中。我又追问道:Do you want to go out to have a picnic with your friends? If do,what will you take with you? 学生四人为一组热烈讨论,给出了许许多多的不同答案,有food,match,knife,stick,rope,pot,water,tent 等。每一组都希望给出比别组更多的不一样的东西,这时他们互相借鉴着,又互相竞争着。我再问道:Do you want to go to a new place you’ve never been to or the place you’ve ever been to? Why? 经过这场讨论,学生已经在脑海中勾画出了去野炊的情景,于是,我说道:Now you can have a picnic with your friends.How are you going to get ready for the trip to a new place? Try to make dialogues.学生感觉有话可说,四人一组说得很热闹,这时,我走入他们之间,给予一点指点或解惑。然后学生兴致勃勃地表演和欣赏。整堂课学生都是积极地参与,既有个体活动又有群体活动,享受着谈话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时要以新鲜的面孔示人,引生兴趣
“包装”一词在当今十分流行,有许多人主张英语教学也应该适当来一点儿“包装”,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以同一种面孔示人,采用的永远是单调、刻板的教学形式,时常机械地重复固有的教学程序,那么不要说是学生,恐怕就连教师自己也会产生一种厌恶感,这样的教学怎么能谈得上有明显的效果 呢?因此,结合教学内容的具体实际,不断引进新的教学信息、变换教学形式、更新教学手段,创设一种新的教学情境,营造“新鲜”的教学气氛围,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兴奋起来,也就显得很有必要了。习惯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网络手段,学生会没有新鲜感吗?让学生有一点儿新鲜感,要求教师要善于“吸引”学生的目光,有时甚至还要适当玩一点儿“花样”,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我在准备Mid-Autumn Festival这一课时,上网查找了许多相关的诗、歌、词的英语版本和精美的欣赏图片,当学生看到这些时,不由地来了兴致。Make your moon cake Moon poem appreciation Festival greeting card and music Mid-Autumn Festival
三、要营造课堂轻松的气氛感,引起学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单元才会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才会敏捷;而在压抑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就会受抑制。只有在轻松的环境下,学生才能加快学习的进程,所学知识才能得以巩固并快速转化为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营造一种相对宽松的教学氛围,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有时安安静静也许未必就是好事,因为它很可能是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压抑的标志。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一点儿轻松感,其手段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因课而异。我的基本做到有以下几种:
1、目标导向:根据每个教材的要求,点拨关键语
2、表情导向:运用手势、眼神、面部表情,传情达意,引发兴趣
3、走动指点:在考虑个别学生差异,面向全体、实行正确指导答疑解惑。
4、幽默话语:在课堂中运用师生互动关系,同学在交谈时喜欢听幽默的话语,促进快乐,沟通思想。
5、游戏和表演总之,根据不同的教学实际灵活采用,都可以使课堂充满生机。在一节课中,我有时会故意重复学生的某个错句,以期自我纠正和活跃气氛。有一次,A学生说:I’m short.B学生说:I’m shorter than her.C学生说:I’m the shortest of the three.其实C生最高,我登大吃惊的眼睛反问道:Are you the shortest of the three? 学生大笑,该生也忙笑着纠正道 I’m the tallest of the three.四、设计的话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引起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的效应在于备自己、备教材、备学生,设计的话题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特别要注意他的心理效应。因为每个学生,不管他表现如何,在课堂学习中总是有点积极向上的念头。所以,倡导任务型教学,应通过小组活动合作方式进行。在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的同时,遵守“活动-体验-表现”这一心理发展健康模式,使学生在贴近生活中,在情感体验中学习,产生对教材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在学习第二册(下)第18单元第三课时,我先出示一个胖男孩的图片问:Is he fat? Why are there so many fat children in our country now?学生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理由,有说 eat too much rich food,not take enough exercise,也有说do too much homework,parents have only one child„„等等。随后我提出问题How can we keep healthy? 学生就从自己的经验谈起,我又出了几个题目给他们:
(1)It is bad for your eyes if you watch TV for more than_____ a day.(2)What day is Nurses’ Day?
(3)What day is No Smoking Day?
(4)People in US can’t drink beer or wine before they reach _____.(5)Which(butter chocolate meat milk)can make you fat easiest?
(6)If you want to keep healthy,how many hours of sport do you have to do in a week?
然后要求学生讨论 Why should we keep healthy? 可以是为了有一个好的心情,也可以是为了能在恰当的时候帮助别人等等,从而认识健康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课堂教学要尽量给学生以成就感,学生学习的最大乐趣,莫过于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欣赏,当学生每取得一点儿成绩、每取得一点儿进步时,教师都要及时 加以肯定和鼓励,一声Great!一个惊喜的表情,一句Listen carefully,he is showing us his great idea.都能使他们在努力的同时产生一种成就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进而鼓起自信和进取的风帆。人在受到激励和赞许的时候,往往精神振奋、信心倍增,学生的学习亦然。此外还要有快节奏感。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学生不太喜欢缓慢的动作,而且慢节奏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涣散。快节奏使学生感觉稍许紧张,有一点点的压力,使他们能更加认真的参与教学活动。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自我的空间。”这里的“机会”和“空间”无疑是指学生学习的语言环境和兴趣。因为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英语作为一门全新的学科,到底该如何教?如何将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效能最大化有机结合一直是困扰我们小学英语教师的重大问题。很多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他们尽管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以游戏教学作为教学的载体和活动方式,但是具体该如何操作?如何改变现在英语教学中的机械操练,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等等弊端?成为我们小学英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教学中进一步推进的一大障碍。小学英语兴趣教学的研究,能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广大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借鉴。
鉴于以上的思考,我们开展了“如何培养农村小学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教学研究。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推动我校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从而形成特色有效的小学英语教学课堂模式,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二、研究目标:
小学英语兴趣教学研究,旨在通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以迎合农村小学生性格心理特征为起点,致力寻求适合农村小学生心理、思维特征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和模式。实现培养农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帮助农村学生掌握适合各自特点的主动学习方法的教学目标。分析和研究英语教学过程兴趣化的可行性和主要实施方法,以及兴趣化教学对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力求从根本上为提升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探索一条切实可行、效果明显的兴趣化教学道路。
三、研究意义
本课题是应用培养农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理论,针对我校实际开展的培养农村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活动进行实验研究,为我们丰富、完善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方法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在实践中,将学习英语兴趣培养的理念、方式等,进行科学、合理地移植应用,实现兴趣培养的本土化,从而构建科学、高效的教育方式,促进农村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培养。
1.兴趣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主要的一点就是摒弃传统教学中机械、呆板的单向教学模式,以情趣教学,乐感教学为发展方向。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小学英语兴趣教学的研究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这一总体要求,与素质教育发展的大方向是契合的。2.兴趣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有益尝试。小学英语教学在我国已有数十年的历史,随着社会国际化程度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种改革尝试几乎没有停止过。但小学英语教学大面积铺开还只是近几年的事。在教学模式上照搬中学乃至大学显然是行不通的,如何融合素质教育理念,把英语教学特点和小学生心理、性格特点相结合,探索富于情趣特点的教学新模式,对于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探索意义和现实必要性。
3.兴趣教学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因此,形式多样的情趣教学容易为小学生接受。同时小学生具有感性大于理性,情绪波动大,耐心不足,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情趣教学期望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不断调整和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应该说是因材施教教的正确方向,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实践前景。
四、研究内容
1、农村小学英语兴趣教学流程模式研究
农村小学生学习英语时,缺少像城市孩子一样的设备、环境。所以,要想让他们掌握和运用英语,有必要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帮助他们感知、理解、掌握、运用英语。通过创设客观真实的情境,介绍新语言、新语音、意义及书写,为今后的交际运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2、探究农村小学英语兴趣教学的具体化模式
探究农村小学英语兴趣教学的模式,即探究兴趣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兴趣教学途径的探究的导向应当是:以“美”为境界,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儿童主体学习为途径,以儿童学习活动为主线。情境教学的方法探究要贯彻以情境出问题、以情境激兴趣、以情境促互动、以情境导践行的思路,使方法能行之有效。
五、主要研究方法
根据上述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采取如下研究方法: 1.比较观察法。观察比较学生平时在课内外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反映和取得的教学效果,加以记录和分析,并得出结论。
2.实验分析法:选取小课题,有意识进行实验验证,记录过程并分析作出结论。
3.个案分析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个体作为长期观察对象,在不同阶段有计划运用不同教学手段,观察并分析其发展动态,进行科学比对,最终得出结论。
4.文献法:在课题研究中积极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掌握本课题发展动态,并积极吸取同行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己的研究。
六、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时间自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研究周期为一年。本课题分五个阶段进行。
(1)准备与反思阶段:(2016年9月—10月)
本阶段的任务是:查阅资料,反复酝踉,定出方案,成立课题组,确定实验人员,写出开题报告。(2)调查研究阶段(2016年11月)
组织教师通过多种方法对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3)深化研究阶段(2016年12月—2017年4月)
本阶段的任务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探索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新途径,建立以活动课为主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写出中期报告。
(4)总结与推广应用阶段(2017年5月--2017年7月)
1、整理资料,完成结题报告;
2、撰写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并对课外阅读作出了量的规定:“九年制义务教育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400 万字以上。 ”这些规定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课外阅读活动,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同时促进了课内教学活动。然而,目前小学尤其是广大农村小学的课外阅读现状,与这些规定相差甚远。 在农村小学开展阅读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容易。 比如,农村小学拥有的书量太少, 很多人不理解不懂得课外阅读的价值, 还有农村比较适合学生玩耍, 作业做完了, 基本上就没有时间阅读了。 这固然有我们农村经济和交通不发达,人口相对不集中,学校、社会、家庭的种种原因,但是从根本上说, 教师作为学生的阅读的启蒙者和引导者也承担着重大的责任。那么,如何加强和促进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 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阅读、就是最重要的。 下面我根据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做法。
一、营造出一个书香氛围
(一)制作书讯板报在学生容易看到的教室墙上或者楼道的墙上安排一个读书宣传栏,介绍一些新书、好书、受关注的书等等,这样不仅可以告诉学生该读什么书,还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果能贴出新书的封面或者书的简介效果会更好。 到了高年级(三年级及以上),这项工作也可以让学生自己, 比如, 每天的值日生等来做,可以促使学生了解更多的阅读资讯,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责任心。
(二)建立班级图书角1.捐书 。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 ,每个学生捐上一本书,图书角就会有几十本了。 为了激励学生的捐书热情,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捐书的数量和质量,分别给学生的借阅卡定为“会员卡 ”“银卡 ”“金卡 ”“白金卡 ”等,根据借阅卡的等级决定借阅时间的长短和能否带回家去读。2.设置图书管理员。 建议通过竞选决定,让真正爱书的学生担任, 负责图书的保管并协助教师完成其他管理事宜。 图书管理员接受全班学生的监督, 设定任期, 期满再次竞选, 做得好的可以连任。 建立班级图书登记簿,以方便管理。3.制定班级图书借阅制度。 比如,每周借阅一次,每次借阅不要超过 2 本;借阅时间为1 周 ,可 以续借 ,但不要超过一个月 (也可按借阅卡类型决定);周二、周四下午放学为借还书时间,由图书管理员做好借还登记;确保每人至少正在读一本书。
(三)教室布置教室板报中开辟类似 “我的推荐”“读书之星评比”这样的栏目。 (附“书墙”设计的.设想:每个教室中开辟“书墙”,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 选取那些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的书报, 展览学生的读书笔记、读书成长册,“书墙”上有学生的新书推荐,也有教师的“经典导读”,让教室默默的墙壁静静地说话,无形中引领学生读书)。
二、大声给学生读书爱听故事是学生的天性。
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一方面对故事中的情节感兴趣,另一方面又容易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所感染。因此, 我们常常利用阅读课或课堂中几分钟时间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讲故事, 同时告诉学生:“老师的故事都是从书上或上网阅读到的,你们也可以自己去看。 ”从而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听故事时,除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之外, 教师可以把包括字词所蕴含的情感通过语气表现出来,最后,他们会把这些词传输到大脑,并记忆下来,进而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对字词的理解力。除了自己大声给学生读书, 教师还可以让班里一些程度比较好的学生, 给其他学生读书。 也可以在全校范围内,让高年级的学生给低年级的学生读书、讲故事。
三、建立班级读书或写作小组
(一)选择组员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由选择阅读伙伴来组建阅读小组,给小组取一个(美丽)富有特色的名字,选出一个组长。
(二)读书每天的阅读课时间,学生就可以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阅读和交流, 并定时展开评比。 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比赛,不仅引发了学生间的良性竞争,还利于学生互相鼓励,维持对阅读的长久兴趣。 读书比赛,可以是朗读比赛,还可以是背诵大赛,甚至,还可以让学生拿自己的读后感来比较。 从读到写,全面锻炼。
(三)活动阅读小组还可以开展每日一诗、每日一文的评选等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些好的文章读给其他人听。 选择文章的过程,既会让他下工夫去读书,挑选优秀的内容,也是对学生鉴别和思考能力的一种检测。 当然,学生不仅需要阅读,也需要交流,那么,要如何交流呢?
四、定期召开班级读书会班级读书会是以班级为单位, 有计划地展开读书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讨论和交流。 它可以有多种活动形式。
(一)开展主题读书会比如,读书心得、美文诵读、背诵名文诗词和优秀摘记展评等。 另外,读书会的主题可以结合时令制定,可以让学生有更深的感触。
(二)书虫讲坛给学生一个展示、交流阅读成果的平台,或讲故事,或谈读书心得,或朗诵美文,或表演,或画画……
(三)阅读比赛我们还可以举行 “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辩论赛”“词语接龙大赛” 等等有益的活动, 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获得思想碰撞,理解到更多的知识。学生的争胜心很强烈。
五、巧设读书作业,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制作作业条, 每个纸条上的内容可以不同
比如,“在树荫下读诗集”“给奶奶读书”“参观好朋友家的家庭图书馆”“写上 5 本自己喜欢的书籍”“给自己最喜爱的作家写一封信”等等。 看到这些特色作业,学生会很乐意来完成。 如果再加上“写出父母需要读的书目”等类似作业内容的话,会有更好的效果,因为平时不读书的父母也会因此抓紧时间读书,这样更易营造学生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六、开展竞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一、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现状分析
1. 当前, 对于那些学习基础比较好、学习能力也比较强、
学习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 他们对数学充满着期望, 认为数学不像语文那么枯燥, 也不像英语那么难记难背, 因此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比较高的.但是, 对于那些学习数学能力较弱、学习基础、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而言, 数学学科本身就很难维持他们的学习兴趣了, 他们对数学的学习是被动大于主动, 外力远胜于内驱力.
2. 在《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现行的初中数学教材
删减了不少的内容, 有的章节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也作了适当调整, 这在某种程度下也确实减轻了学生的一些学习负担然而, 数学学习内容的抽象难懂、学习过程的枯燥乏味很难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3. 教学方式方法的相对陈旧与落后对农村初中学生数
学学习兴趣的影响也很大.因为教学条件的限制, 在农村中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机械的讲解与枯燥的练习很难适应爱说、爱动、自我约束与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的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想让他们自觉地对数学产生兴趣的难度是可想而知了.
4. 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 也应众多学生家长的期望, 更
多的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上都宣布了“铁”的纪律和“钢”的要求.这样做也必然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让学生觉得老师不再是和蔼可亲的了, 从而, 使师生的关系变得冷漠而不和谐.这对于向师性较强的初中学生来说, 也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的维持.
二、维持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的探索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数学感兴趣了, 才想学、乐学, 学习也才能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才能学好数学.培养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各科有各科的特点, 各人有各人的做法.
1. 激发学习动机, 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以满足学习需要的一种心理倾向, 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而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 是学习动机的初级形式.所以, 要培养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动机是前提, 有动机就会产生兴趣.农村初中数学老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首先, 要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使他们明白“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并不是只有将来考大学才有用, 才必须学好, 这是产生学习动机的源泉.这一点, 老师要结合数学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经常向学生灌输.其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巧设悬念,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时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赞赏, 要多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 使他们发生愉快的情绪, 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2. 讲究授课艺术, 培养学习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很注重授课时的艺术, 尤其是组织教学的艺术和语言教学的艺术, 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之中.为此, 教师不仅要在课前充分地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 开展有针对性的备课, 努力使课堂浅显易懂, 在遇到偶发事件时随机应变, 因势利导.而且更应经常充电, 加强各方面知识的学习, 力求博览群书, 不断积累知识, 做到有“一桶水”、“一井水”、甚至“自来水”的功底.只有这样, 才能在需要的时候信手拈来, 用诙谐而风趣的语言提高授课艺术,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3. 改善师生关系, 维持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 人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应有的聪明才智.“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 要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必须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因此,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前提.教师要走近学生 (空间上) , 更要走进学生 (心灵上) , 要经常与他们交流学习中遇到的困惑、生活中碰到的困难, 更应了解他们的心灵与情感的需求, 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师生之间形成情知交流, 在细腻的情感领域里与学生心灵相通, 会使学生产生信任感、亲近感.教师对学生持真诚、信任、积极的态度, 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受到感染, 得到鼓励, 也就敢于开口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良好的学习氛围就会产生,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变得更加持久.
4. 更新评价观念, 维持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水平, 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作为教师,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今天的教育不只是培养几个将来上大学的精英, 更重要的是培养大批合格的从事社会生产实践的劳动者.因此, 对学生评价的手段与形式应多样化, 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更应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及时地给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肯定的动作、一次颔首的微笑, 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从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得以长久保持.
【关键词】农村 初中 历史学习 兴趣培养
如今中学生所要学习的课程有十几门,每门课都有丰富的内容。但在初中,尤其在农村初中,家长都不重视历史等所谓的“副科”,认为只要把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学好就行了,因此历史学科在初中很容易被忽略。另外在歷史课上,学生们会接触到大量的时间、人物、事件信息,总是觉得内容难写难背,枯燥无味,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失去学习信心。这种情况,并不利于提高中学生历史教育质量和中华民族的素质,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由“老师要我学”转变为“我喜欢学”?笔者将通过教学中的实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借助课本图片,让学生“亲历历史”,引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对于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知者”,说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借助课本图片让学生有“亲历历史”之感,历史人物、事物及事实图片具有的直观性、形象性、真实性进一步刺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快摆脱传统教学中学生厌恶历史学科的状态,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起积极的情感,进而达到培养历史思维和科学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借助文字说明,让学生“感悟历史”,激发兴趣
文字说明的直观性、具体性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给学生以翔实清晰的感觉,变模糊的知识为清晰具体的知识,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一种参与的意向,因此是创设教学情境的一个有效方法,同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力手段。文字说明对于历史事件的描述尤为详尽,学生可以通过文字说明了解最真实、最详细的历史事件,就像是阅读一段故事,激发学生探寻历史的兴趣。
三、设置直观问题让学生“重演历史”,培养兴趣
历史教学中设置直观问题关键是教师能够紧密结合教材提出新颖的、需要积极思考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实践证明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思维活动,开启学生智慧之门,在思考中不断擦出火花,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距现实太远往往被认为是历史学科的劣势,然而历史学本身就具有鉴古知今的本质功能,历史和人类生活古今相连的客观规律,赋予了历史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历史学习的价值,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例如:在讲“玄奘西游”时,我们可以这样设置问题:“看过《西游记》的同学谁来说说《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其中唐僧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在中国历史上,唐僧玄奘确有其人,到西天取经也确有其事。那么历史上玄奘取经与小说电视中的情节有何不同呢?”设置此类直观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可以帮助理解当今世界发生的某些重大问题,以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价值感的认同,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历史教学中,可适当采用“讨论法”,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适当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讨论前教师应当先给学生创设一种能激发起兴趣的历史情景,使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思考,竞相发表各自的意见。当出现争执时,不要轻意否定任何一方,并鼓励求异思维,让各方面的观点都摆出来,然后和学生一起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尽情地发挥他们思维的潜力,广泛地进行交流,这既可以使学生感知历史的真实,激发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协作的精神。
总之,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先导和持续的驱动力,历史情境的创设自然而然地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升华为目标意识,让学生带着高涨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使学习的过程充满诱惑、新颖和回味。一旦学习摆脱了枯燥感,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创新精神便会进入新境界。这就要我们时时处处做有心人,不断创设新颖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愉悦中自主去实践、去创新,使新课改的精神真正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2011.
[2]陈旭麓. 中国近代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浅谈初中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
清新县浸潭镇第一初级中学刘燕红
【内容摘要】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任何一种能力都不容忽视,但写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现今的初中学生中,写作文是最头疼的事情,这便是由于他们对作文不感兴趣,本文简要阐述关于初中学生不喜欢作文的原因及培养他们作文兴趣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作文兴趣引导
【正文】
写作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我,倾诉情感的一种内在需要,是对自我、对生活、对世界的一种碰触、认知和对话,它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写作文一向是学生最头疼的事情,究其原因,便是因为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通过我一年以来与同事的探讨以及自我摸索,逐渐发现,学生不喜欢作文的原因不外乎是以下几点:
一、初中大部分是命题作文,学生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初中学生年龄都是在十四五岁左右,正处于反叛期,追求个性的时候,而初中作文常常都是命题作文,规定学生写什么,规定用什么体裁来写,规定要多少字数„„这多多少少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并激发了他们的反叛心理,于是就导致了老师布置的作文常常交不齐。
二、教师在作文前没有进行有效地指导。学生在拿起笔写作文时,常常会感觉到无从下手,没有内容可写。而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却忽视了作文教学这一块,只是单纯地布置学生写,说明要求,却没有进行有效地指导,这就导致了学生怕写作文。
三、教师的评语打击了学生作文的自信心。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而很多老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的时候,总是抓住学生作文的不足之处不放,而对于写的好的地方却没有进行赞赏,一次一次的这样下去,就会使学生丧失写作文的动力了。
四、学生课外知识狭窄,对于生活也不够留心,所以写出来的文章没有新意,难写出好文章。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其兴趣是最好的一条途径。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的时候,再来对其进行写作方法上的指导,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以上学生不喜欢作文的情况,我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让学生更多地自由写,没有体裁的限制,没有题目的限制,使学生能够天马行空的进行构思。在上学期的教学中,通过观察比较,我便发现到我教的班级,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周记的水平要远远高于作文的,于是这学期,我改变了以往作文的要求,让作文也没有那么多的限制,通过这一方法,学生作文的水平大幅提高,而且也让我能够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以及每个学生所擅长的文体,成效可谓显著。
二、在每次作文前,对学生进行一些指导及提示。比如,有一次的作文内容是要介绍自己的家乡,而很多学生都不知道要写些什么,这时,我就先向他们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再让他们畅所欲言,把自己家乡的民俗风情、旅游景区„„等等说出来,之后再让他们写作文,通过这样之后,学生们便不会感觉到没东西可写了,这次写出来的作文也比以往的要好很多。
三、对学生作文的评语,一定要褒过于贬。每个学生都会有他身上的闪光点,同样,他们所写的作文也一样。老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对他们的一点点进步也要大加赞赏表扬,而且评语不能千篇一律,要有新意,且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明白老师是很关注他、重视他的,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我教的一个学生叫小贝,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而且也很少做作业,和他谈心没用,责备他更没用,就当我素手无策的时候,看到了他写的一篇作文,题目是《对不起,奶奶》,写的是他的奶奶对他很好,可现在去世了,他奶奶最大的心愿就是他的学习能够进步,可他现在却无心向学,觉得很对不起奶奶。我灵机一动,就在他的作文评语栏里写上:小贝,其实你现在已经进步了,你看,这篇作文写得多棒啊,奶奶知道了肯定会很高兴的,但如果你上课时能够更专心地听老师讲,奶奶就会更开心了。并且在作文课上,我把小贝的这篇文章当成范文,把其中较好的一个片段念给了全班同学听,从这之后,我便感觉到小贝变了,变的爱学习,作业 也不拖拖拉拉了,这就说明了,评语一定要鼓励学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假设这篇作文的评语,我还是按照以前一样,说他字体不端正,错别字多,主次结构不合理,那结果肯定就会和现在相反了。
四、教师推荐几本好书给学生,并强调语文积累对于作文的重要性。俗话说:如果说一篇好的文章是房子的话,那好词好句便是砌房子的砖头。对于学生平时的积累,我从第一天上语文课的时候,就要求他们一定要准备一个积累本,把平时学到的,或者课外看到的好词好句积累下来,并且随时抽查。毕竟,初中生的自觉性还不够高,需要老师的指导及检查。通过这样以后,在学生的作文中,常常能找到几个好句子,或者几个好词语,也能够引用一些民俗、谚语、诗句之类的,文采性大大增强。
五、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并提升写作的兴趣,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辅助活动,如“读书小报”展评、生活故事演讲、想象故事比赛、编辑班级文刊等等。
其实,要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有很多方式,但只要教师能够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并使用恰当的方法,善于引导学生,学生就一定会爱上写作文,并且能把作文写得立意新颖、有声有色、生动有趣,甚至能写得形神兼备。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从目前的情况来说,有些学生对学习物理这科茫茫然,不知如何下手,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不浓。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强大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物理的综合素质。笔者认为,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充分利用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课文教学中,结合课本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物理史和古今中外物理学家的优秀事迹,如,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指南针、第一个发现磁偏角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论文范文、氢弹成功爆炸,火箭、卫星、飞船成功升天等。通过这些实例,学生明白了物理与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一名初中生,要向科学家学习,把“学习”这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当作必不可少的兴趣活动。
二、创设学习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般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对物理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学习情境,从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大气压强”这一节时,由于大气压强这个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教师可通过实验提出问题,用悬念来启发学生思考。将一只平口玻璃杯罐满水,用一张厚纸盖在杯口上把水杯倒过来,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仍用这只杯子,装满水后,用厚纸片盖上,用手按住,倒置成90°,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又惊讶不已。为什么它不落下来?这样引入新课,开成一种有趣的问题情境。
三、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实际,提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上“声音的特征”的时候,提出我们平时买西瓜为什么要先敲击一下来听声音判断西瓜是否熟了呢?如果我们以后成了百万富翁,要买瓷器了是否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呢?这时学生会兴趣盎然。
又如,讲授“光的折射”时,让学生自己观察,通过圆形金鱼缸看缸里的鱼会变大,通过装满水的杯子看插入的筷子发现筷子会在分界处折弯,这又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学生会进行更广泛的探索。
四、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的大多数结论、定理、定律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在课堂导入阶段,先进行实验,可以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精神高度集中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教师把粉笔盒压在一张纸上,让学生把文具盒压在一张纸上,教师快速抽出纸条后,粉笔盒仍在桌上,然后让学生也快速抽出纸条时,这时文具盒仍在课桌上,学生感到惊奇,这是操作兴趣的激发。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提出问题,为什么当纸条被快速抽出之后,粉笔盒和文具盒不会掉在地上呢?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兴趣。
五、借助多媒体技术,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鼠标逐步代替了教鞭,把它运用于初中物理教学,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可以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的过程和现象生动而形象地显示出来,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如,在教学“电流的方向判断及大小计算”时,这是一个教学重点,但电流在导体中是不可见的。虽然课本中有许多插图,但图片毕竟是静止的,很难理解。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微观粒子宏观化,用动画来演示导体正负电荷的流动,这样将原来枯燥无味的内容真实地显示出来,达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目的,兴趣自然增加,越学越想学了。
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觉得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理想因素。不是吗?有些某一学科的偏科生,总是和任课教师有密切的关系。而成绩差的学生见了教师往往是敬而远之。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应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对学困生不歧视,多接触。教师在课堂上讲课要做到生动、幽默、风趣、富于感染力,尽量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物理学是一个充满生机和魅力的学科,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复杂工程,单凭讲理不行,需要广大教师进行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不断创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各种途径,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真正爱上物理,在快乐中学习物理。
参考文献:
[1]王世权.浅谈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J].湖南农机,(01).
[2]周崇田.为有源头活水来:试论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护[J].科技信息,(02).
[3]贾火炬.培养初中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11).
[4]周印文.刍议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S1).
【农村初中学生作文兴趣培养】推荐阅读:
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兴趣调查报告10-03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09-14
农村中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10-14
简析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10-15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09-25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10-05
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2-05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学校教育管理研究专题11-03
关于农村初中生作文写作现状的思考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