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小组总结(精选9篇)
四年级语文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读书,尤其是读好书,是与先哲的一种对话,亦是涤荡心灵、塑造完美人格、提高文化品味的一个重要途径。乐读者,可嗅得墨香;善读者,可嚼出智慧。正如教育家霍姆林基所说的那样:“我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也如新教育实验的倡导者朱永新所言:“理想的教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实施有效的人文教育,一定要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可见阅读对于教育的作用之大了。
本着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的教学理念,为增强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努力加强课后管理,发展学生对大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根据我们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了以阅读和写作为主的兴趣教学活动。在学校领导的指挥和全年段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开展顺利,现将本学期活动总结如下:
一、兴趣小组活动安排
形成以语文教研组为“中枢”,全体语文教职员工为“神经”,每个参与活动的学生为“细胞”的兴趣小组活动体系。开展以阅读、写作为主线,具有形式多样的趣味性教学活动。学生自由选择主题各异的兴趣小组,根据教师的安排,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整个学期的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最重要的是整个教学体系能够安排的合理、到位。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能够以此为教学主线,完全符合语文兴趣小组的主题。由学生自主选择兴趣小组,并开展与之切合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更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
二、日常兴趣小组教学活动 1.抓出勤
有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开班前,首先对按时上课这个问题必须严肃提出。因为在有些学生的意识中,兴趣小组活动可有可无,没有重视的态度。学生出勤是兴趣小组展开最为基本的条件。
2.抓纪律
上课纪律是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因素。虽然为兴趣小组活动,但最为基本的纪律问题也要重视。要综合学生的上课风格,扬长避短,营造出活泼但不放肆、轻松但不随便的课堂氛围。
3.重备课
兴趣小组备课不需要陈词老套,但也丝毫不能疏忽。备课要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选择学生们感兴趣的,学习起来较容易的而又有必要的活动教案。
4.重上课
四十分钟时间,怎样抓住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思绪,是门学问。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奉行“活泼上课,轻松学习”的宗旨,给他们充分的时间,用于和别人一起质疑、探讨、释疑、感悟。正如新课标所述,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巧作点拨,而非灌输。给学生自己说的空间,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学生们学习兴趣一浓,再加教师巧妙引导,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具体教学内容安排 1.习作类
新课改倡导让学生“读好书,写好字,作好文,说清话”,简略一句话,涵盖了语文素养的各个方面。作文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功不可没,一个人的自我表达、社会交际都离不开作文。结合本学期作文兴趣小组活动的探究,对作文类兴趣教学方法,现进行简要概括:
(1)以兴趣为基点,乐于写作
(2)以训练为支柱,勤于写作(3)以积聚为法宝,善于写作
(4)以想象为翅膀,精于写作 在紧紧围绕新课标的基础之上,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兴趣小组活动,我校参与活动的同学在写作方面上有较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了; 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多变; 学生的写作内容丰盛了; 学生的欣赏程度上升了。
2.阅读类
经过一学期的阅读兴趣小组活动,现将较为可取的阅读类教学方法进行概括:
(1)以兴趣为基点,乐于知书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按照活动计划,先通过学校宣传、班级报送、师生互动等方式进行宣传及筛选,让学生在外界环境的刺激和熏陶下,对读书的兴趣有所提高,在思想上也能充分的认识读书的重要性,为后面活动的开展铺好路。通过前期强势宣传和营造读书氛围,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课外阅读计划的各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以品读为支柱,勤于阅书
授之以渔,指导阅读。小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仍比较薄弱,他们对书的好坏还不能很好把握,对好词好句好不能很好辨别,甚至疏于辨别。有些学生对文字类的经典不感兴趣,有些学生则对图画十分喜爱。因此,在活动中,我们始终关注学生的阅读动态。巧借绘本,快乐阅读。
(3)以笔记为翅膀,阅有所得
笔记,是每一位阅读者的必备品。活动要求学生要做好摘录笔记的好习惯,并在小组中展示较为优秀的读书笔记。通过展示,同学们互取所需,学到了更多读书知识和方法,加深了爱书、用书的思想认识,同时又促进了同学良好读书习惯的自觉形成。此外,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撰写阅读心得,将自己阅读所得以文字形式表达出来,真正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悟。
四、兴趣小组活动教学方法
为使兴趣小组能够达到最为理想的教学目标,语文教研组结合这个学期的实际教学工作,初步分析出兴趣小组教学值得参考的方法:
1.必须围绕“兴趣”这一主线。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方向,并进行科学的引导。2.多采取课堂互动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了解,而且可以将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来,活跃了课堂气氛。
3.教学过程以鼓励、表扬为主,批评教育为辅。
4.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探索的积极性。5.活动过程中依然要重视纪律问题。
6.定期与学生开展心理交流会,了解学生之所想。7.针对基础不同,对个别学生要有针对性的指导。
一、小组合作, 共同参与学习
以班级为单位, 总体落实本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可以分别落实所要达到目的的具体方法, 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意识并付诸行动, 进而调动其潜能, 激发其沉睡的细胞。在合作学习中要求他们积极预习, 配合教学, 主动参与。同时将激励机制引入课堂教学中, 对小组及学生个人进行奖励, 使其成为一种自然, 一种风尚, 一种习惯。
1. 分组时要考虑学生个体能力的参差不齐, 性格的差异, 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课堂。
2. 组与组之间的总体能量配备要均衡。
竞争在同一水平的“对峙”, 才能调动参与者的激情, 才能让学生有参与的兴趣。
3. 教师要作提纲挈领的引导。
教师要围绕主题做好中心发言,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答疑解惑, 与学生互动, 引领课堂。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学生作为求知主体的欲望得到进一步增强, 热情也会随之高涨, 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培养他们自信向上的情怀, 提升他们学习主人翁的自我意识。
二、在小组合作中, 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氛围
在以往的教学中, 我们总是以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来衡量一堂语文课的好坏。似乎课堂气氛活跃了, 教学目的就达到了。而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说的氛围, 是与主题相关的为学生特定设置的情境和状况, 是一种场景。这种氛围能够让学生阐发出一种内心的感动, 或是喜悦, 或是悲伤。如学习《月光曲》, 在制作课件时, 可利用与文中相关的图片和景象相同或相似的影像: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 海面上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 穿过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海面上刮起了大风, 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兄妹静听贝多芬弹奏的曲子, 他们好像面对着大海, 音乐使他们尤其是鞋匠妹妹, 这个从没有看到大海的盲人仿佛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这里皮鞋匠兄妹的联想是由身处洒满清幽月光的茅屋聆听音乐家贝多芬出神入化的钢琴演奏所引起的, 那是幽深的艺术意境和音乐语言将听者带入了关于大海、关于月光的联想。讲解时, 教师的语调应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而变化, 使学生为这清新梦幻的境界、优美和谐的曲调以及特设的氛围所感动。小组间围绕着这样的问题, 这样的“心动”, 进而彼此阐发出强烈的互动和心与心的交流, 自主合作学习的目标自然达成。
三、有效引导, 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指导小组分工, 时刻监督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 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交流;要根据课程的安排合理地调整教学计划, 根据课文资源组织学习情景, 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和平台;要及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帮助他们解决合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这样,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 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保证语文学习的质量。
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 其意义重大。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 更能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变化, 形成一种合作学习的精神和意识, 从而获得有效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 使之趋于完善。
关键词:语文课堂;小组合作;讨论;有效
中图分类号:B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7-131-01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讨论环节的重要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由于往往过分强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这种理念下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为了打破传统的局限,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讨论”环节更显重要。因为小组讨论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可以促使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在讨论活动中大胆地表达思想和观点,锻炼自身的表达能力,以及听取组员的想法。同时,小组讨论也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在语文课堂上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讨论的策略
1、学习小组合理的座位编排,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开展语文学习上的讨论。
学习小组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讨论的主要阵地,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成小组以及编排座位就显得格外重要。那么,怎样组成4人小组呢?
我们可以上次语文期末考试的班级名次作为依据,以40人为例,1-10名分别为各组的A组长,11-20名为各组的B组长,21-30名为C组员,30-40名为D组员,原则上每个小组都要包含各个层次的组员,最好是两个男同学及两个女同学组成,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与其他3个同学自愿组成4人学习小组。学生自己会根据彼此的性格、爱好、优缺点来组队。这样的组队方法,有利于小组成员间日后的分工合作,也鞭策了少部分不被”选中”的落伍学生要努力上进,争取“被选”。在小组座次安排上,语文老师可以作以下考虑:(ABCD为各组组员号)
这样的座次方式既有利于“一帮一,共同进步”的小组互助。A同学帮扶D同学,B同学与C同学互帮。又有利于优生的发展:两个小组的A号B号作为“邻居”,也可以合作解决层次较高的疑难問题,同时,这样的编排将相对差的D号学生隔开,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班级的课堂纪律,也为后进生的转化创设了有利条件。
2、设置恰当的讨论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求知欲。
语文课堂上的讨论,就是教师根据文章内容展示某个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议题中心进行发言,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积极发挥组织者、调节者的作用。小组讨论就是要让学生能有话可说,能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讨论,也并不是每节课都要讨论,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通过讨论来完成。所以讨论的问题必须是教学实际需要的,经过精心选择的,深思熟虑的,而不是顺手掂来,否则讨论就成为一种形式。所以语文老师应设置好适合讨论的内容。
3、开展多种讨论形式,打破语文课堂的沉闷局面。
在实施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教学场面:
a、各持己见型:有的学生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不善于作必要的妥协,讨论时各说各的。
b、人云亦云型:讨论时有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别的同学怎么说,自己跟着怎么说。
c、坐享其成型:有的学生不善于互相配合,基础好的学生说几句,基础差的学生托着下巴静听观看,汇报时把其他同学的意见当成自己的;学生讨论后,教师依次听取汇报,汇报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而往往教师听到的讨论结果只是少数人的意见,而并没有达到群策群力的目的。面对这样的场面,我们可以尝试用多种讨论形式来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目的需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适当运用各种类型的小组学习形式,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结束语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讨论”环节是新的课程标准赋予语文教学的特定要求,是语文科有效教学顺利实施的必经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备好课,设计好学案和教案,调动学生合作讨论的积极性,注重有效问题的提出,把握好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的尺度。同时注意小组讨论的内容和时间,就一定能发挥它的作用,为学生的自学打下夯实的基础。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快乐的学习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且能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寒亭区朱里街道于渠小学 孙洪涛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是,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为了使小组学习不至于流于形式,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小组成员的组成要合理。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潜能,分好小组是前提。只有具有良好交流意识的同学才能在小组间起到调节、组织的作用,并能维护小组间成员的相互信任,从而使全组同学进行有效的沟通。开始时要选择这样有责任心和组织能力的同学作为小组组长。另外要注意每个小组的成员组织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都要均衡。每次小组学习时,小组长要确定好每个成员的分工,当小组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也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报告员可以由每个成员轮流做。激发每个成员的积极性,真正使每个同学在小组学习中得到锻炼。
二、设计好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的任务。
我们在上课或听课时不难发现,有时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标,在很多比较简单的问题上设计了小组讨论的环节,不必要的合作学习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真正的让学生经历一个思考的过程,使合作学习流于一种形式。一般地说,在新知探求过程中,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的疑点处,都可以组织相应的小组讨论。新教材中的探索乐园、综合运用解决问题等课时,也非常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小组合作前,教师要用简明的语言讲清本次小组学习的任务。如需要进行什么操作,探究哪些问题等等。使学生的小组学习有明确的目的、步骤,提出的探究问题也应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小组的学习更高效。
三、在小组学习中重视独立思考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只有在独立思考的一定基础上展开讨论,才能够达到一点即通、互相交流的目的。因此在组织学生讨论和探索前,一定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学习,才能更有效的开发每个同学的潜力。
四、小组交流时教师加强指导。
我们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同时,往往又容易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课堂中,只有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协调发展才能促进课堂教学。在小组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同学们的小组学习中,了解每
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发现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帮助、引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发挥的越充分。
五、注意合作学习的评价总结。
虹桥学校 张敏
随着我校小组合作学习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在悄然发生变化。为了避免课堂教学中 “注重形式,缺乏实效”的现象,现根据自己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总结如下:
1、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有充分的理由。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课堂尽管采用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但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回答;有的所提的问题虽有思考性,但学生刚刚转过身,还未进入讨论状态,教师就宣布讨论结束;有的小组内的分工不明确,一开始讨论,学生就显得手忙脚乱,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惟命是从;要么一哄而起,使得小组讨论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摆设”,把小组合作学习简单化和庸俗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采用小组学习策略准备不足,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教师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等的深入和细致的分析,把问题情景、自主学习、协作环境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只有这样小组学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应让更多的人表现自我、体验成功。
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默默不语的学生,让他们在老师与同伴的帮助鼓励下,积极地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自我,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3、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仅仅只是座位方式的变革。
不少教师只要一提到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想到的就是座位方式的改变。如果问及为什么要改变座位方式,却说不出很充分的理由。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课,光有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几个人一组围座一起,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既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也未曾注意让小组学习中每个成员机会均等的参与。为了避免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地位的学习状况,我们就应该恰当的采用小组合作。
4、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要认真的做准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准备:(1)为什么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4)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如果这样做课前准备,小组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5、合作的方式和习惯需要长期培养。
(1)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2)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3)要让所有的人积极参与,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
6、融入竞争机制,优化合作学习。
精彩生成
——《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策略研究》
调控小组总结(胡明兰
执笔)
我校《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策略研究》课题于2006年9月启动,2008年9月结题,分三个阶段运作。研究的内容是预设策略和调控策略。其中课堂预设策略重点从“教学结构、问题设计、板块教学、语言设计”这四个方面加以研究;课堂调控策略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研究:(1)抓“精彩”,促生成。(2)抓“肤浅”,促生成。(3)抓“争论”,促生成。(4)抓“意外”,促生成。(5)抓“错误”,促生成。根据课题组长的安排,我担任调控小组的小组长,具体负责并参与课堂调控小组的研究,搜集、整理小组的资料。在这研究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勤奋探索,实践中有积累,努力中有收获。现将本过程中我们小组的所得总结如下:
一、课前预设,富有弹性 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同时这种预设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
记得在一次《小白兔与小灰兔》的观摩课上,当听完了小白兔与小灰兔的故事后,教师提问:你喜欢谁?大多数学生都说喜欢小白兔。教师又逼问了一句:有不同意见的吗?突然一个学生举手了,说“我也喜欢小灰兔,因为小灰兔能改正错误”。另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补充:“课文开头写小白兔和小灰兔来帮忙,表明小灰兔也是爱劳动的,所以我也喜欢小灰兔”。又一个小女孩站起来急着说:“我也喜欢小灰兔了,你们看,当老山羊送菜时,小灰兔说‘谢谢’,很有礼貌„„(边读句子边表演动作)。
教师的一个弹性预设赢来了一个充满个性的见解,课堂教学由此进入了高潮。我想这节课的成功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富有弹性,绝对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留下了足够的空间。有了这个空间,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带
有个性的对文本的理解与表达便“生成”了。
二、捕捉信息,精彩生成 叶澜教授曾说过:“新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及时筛选,为我所用。自新课改以来,我们试着从高一级层次来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线,创造性地使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真正的生命活力。
1、抓“精彩”,促生成
课堂上有很多细节性的问题在预先的设计中是没有的,而课堂中最亮的点却正是由临时生成的问题点燃的。因为那是学生们自主地积极参与,思维活跃起来的标志,那也是同学们内在深层次的发展需求。语文教学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难。只有鼓励学生超越课堂,超越文本,超越教师,反常规地思考,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叶汇琴老师在教学《称象》一文
时,有位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曹操这听边点头微笑,他在笑什么?”出乎意料,这是老师课前没有预设到的,而学生提到了。怎么办?叶老师敏锐地感到这是一个富有价值的问题。于是立即让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讨论一下。原本沉寂的课堂立即活跃起来了。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纷纷发表见解。有人说:“他在笑儿子这么聪明,竟想出了大家都没有想到的办法。”有人说:“他在嘲笑那些官员连一个孩子也不如。”也有人说:“他在笑自己,怎么就想不到这个办法呢?”„„看来,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该好好对待,不能轻易否定,要好好想想是否有可取之处。因为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灵丹妙药”。
张丽华老师在《威尼斯的小艇》的教学中,她在感悟课文后引导孩子们质疑,学生和老师一起提炼出了主干话题:作者写夜景与小艇有什么关系?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个孩子提出了跟讨论似乎毫无关系的问题:“课文前面说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而这里却说‘残破的桥梁横在水上’。这残破的桥梁破破烂烂的,不是有损威尼斯的美名吗?”张老师见学生普遍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便放弃原 2 来的计划,让学生讨论。经过讨论,学生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答案:
生:不是真的桥梁残破,而是桥的影子残破;
生:残破正好说明威尼斯的古老; 生:是威尼斯这个城市文物保护意识好的表现;
生: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因此桥不需要修;
生:残破也是一种美丽。从这个片段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很好地把握了即时教学资源,并将它整合到原先的教学计划中,生成了新的阅读话题,课堂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局面,碰撞出了精彩而独特的智慧火花。
2、抓“肤浅”,促生成
由于受年龄和学历的影响,学生在理解、感悟上,难免会有所肤浅。如果我们把这种状况视为一种教学资源,那么,我们可以以学生的“肤浅”作为教学起点,运用“调控——生成”策略,引导学生浅入深出。高芳老师在教学《林海》一文后写了一则教后感:
在对大兴安岭的“美”进行赏析时,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问:“大兴安岭在哪里?”我便示意一举手学生对这个肤浅的问题作了回答:在内蒙。正待我想接着讲课,这个学生又问:
内蒙是怎样一个地方?当时我想:这不是有意捣乱吗?就含糊着说:这个问题大家课后去讨论,找找资料。没想到第二天,学生一个个向我展示了他们学习的成果,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有特色的内蒙风景,有:青年赛马图、篝火晚会图、草原牧羊图、青年男女对歌图„„充分展现了内蒙的人文和风俗。看着他们一张张兴奋的脸,看着他们那种仿佛身临其境的感受,欣喜之余,不免有一丝悔意,后悔当初课堂上没有珍惜这份“好奇”,这对三次感悟“亲切、舒服”将是一剂多么宝贵的良药啊!
夏家发教授说:“在生成性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他把自己的智慧融进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并由此实现自己的学习愿望,表现自己多样化的学习成果,实现基于自由的成长意志。生成性教学可以让师生的思想活动从预设性教学中摆脱出来,让个性的思想在文本中自由驰骋,在交流中急剧碰撞,在诵读中尽情展示,在探究中不断享受,让每一个个性生命在语文课堂上展现出精彩”。
徐申喜老师在教学《养花》这一课时,也是由“肤浅”生成了精彩。(具体教学实录和反思见我校《语文课题 3 研究实验简报》第二期。)
所以说“实践出真知”。课堂是一个富于变化的时空,在这个随时都处于不断转换状态的课堂中,时而会出现一两处令人兴奋的妙举,时而会同一时难以把握,而含糊过去,事后令人叹惜。关键在于,我们必须注重品位得失,不断提升“课感”素养。
3、抓“争论”,促生成
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争论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融入课堂,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语文课堂上的争论,有其特殊的意义,即争论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教师在争论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争论能力,也就是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进行语文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文学作品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因而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对话,往往会有很多多元的感受和独特的体验。学生与文本交流后,每人所获得的信息丰富多彩,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也充满个性化。教师及时组织学生交流,在生生交流中使信息联系和信息反馈在多层面、多方面展开,产生互动效应,或唤起认同,或触动联想,或产生争议,或激发疑虑„„从而使交流的内容“增值”,更趋于丰富、生动、全面、准确和深刻,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价值。
杨秀兰老师在教学《父亲和鸟》这篇课文时,有个学生在读完课文后,发表了他的看法:“我认为父亲以前一定是个猎人,因为他对鸟太熟悉了,一定经常和鸟打交道。”话音刚落,教室里开始沸腾起来,有反对的,有赞同的。杨老师示意孩子们安静下来,追问:“你从哪儿看出父亲对鸟儿很熟悉?”没等他回答,许多孩子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来。杨老师让大家带着问题细读课文,边读边动手画一画,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很快地,学生们一句一句地找出了依据。杨老师接着说:“其实,父亲以前是不是猎人并不重要,他可能从小就爱树林、爱鸟,也可能曾是一个打猎迷,后来意识到自己错了,就不再打了。读这篇课文,最重要的是要感受到父亲对鸟的喜爱,并且将这份爱传递给了他的孩子,传递给了我们。”事后想想,如果没有这节外生枝,课堂将是平平淡淡,孩子们也不会这么自觉、这么主动、这么投入地与文本对话。
如学到《草地夜行》最后一段时,班里一位学生质疑:既然是“无边的黑暗”,又怎么能看见一条光明大道呢?这不是前后矛盾吗?一言即出,4 班里部分同学表露出疑惑的神情,于是,教师便抓住这一可贵的机遇,让学生讨论要不要写封信给出版社修改这处“错误”?学生再读课文,便展开了热烈的争论,持反对意见的同学道出了一个个理由:
“看见了一条光明大道前还有‘仿佛’这个词,就说明不是真的看到。”
“小战士的眼里没有看到‘一条光明大道’,草地上哪来‘大道’。课文说的意思是小战士心里看到的。”
“我觉得这‘光明大道’不是说一条路,而是指小战士看到长征的光明前途。”
„„
热烈的争论,使整个课堂沸腾起来,利用这一即时性课程资源,学生的“头脑风暴”般的思维在这里进行了互动,得到了激发,使问题解决的过程成为孩子得到发展、师生生命力得到共同焕发的过程。
曾记得有位教师在为小学语文《麻雀》一课作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描述中,我们感到了母爱的伟大。”这时,有位男生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母的还是公的。”老师听
后笑着说:“你读得很认真,看来老师的概括不太准确,那怎样说才确切呢?”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了,经过争论,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这堂课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因为教师当时那样做既保护了学生的独特见解,也激励了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内化了文章的思想。语文教学不正需要这样的教学行为吗?
学生各抒已见,思维在此碰撞,观点在此交汇,这些发自内心的表白说出了学生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以及对于展现自我和默默奉献等人生道理的自我感悟,与文本进行了一次平等的、多元的对话。
又如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在临近尾声的“拓展延伸”环节中,我出示了一个对话的问题:“文中的人与鸟是如此地和谐共处、互相依赖。读完课文后,你想说些什么呢?”思考讨论之后,有一名学生举手发言“我想对作者说:‘请放了这三只珍珠鸟吧,因为鸟儿长着翅膀,它们希望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不想被人关在笼子里受束缚当玩物,这是对鸟儿生命的不尊重。’”此言一出,我不由得一愣:这可不是我预设的结果啊!怎么办?可就在这一愣后,我突然又 5 感受到美丽的生成向我的课堂翩翩走来,于是我这样引导:“你的想法很好,很深刻,能从‘尊重生命’的高度来思考‘笼中养鸟’这个问题。那好下面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在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各执一词,不断撞碰出思维的火花,不断加深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认识与体验。在这里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多元对话中的有效生成,这种生成的平等对话使“教学相长”。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现况,解决问题,那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便会水到渠成,我们的课堂也会在“生疑——质疑——解疑”的必须马上作出积极反应,因时而变,因情而作,这样才能及时修正偏差或重新将课堂引向具有教育意义的方向上来。
对于课堂中突如其来的“惊人之语”,教师首先要判断这些语言可否为我所用,是否有利教学,然后再选择是及时转移、回归主题,还是顺学而导、升华主题。这些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教师要抓住它,放大它,让个别的创造成为全体的创造,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成”的智慧火花。曾看过于漪老师在讲《蜘蛛》一课时,一个学生突然问她:蜘蛛结网捕食蚊虫,为什么它自己却不会被蛛网粘住?备争论过程中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
课时并没有备到这个问题,怎么办?
4、抓“意外”,促生成
教师总是处于意想不到的课堂情境中,“也许某些先行的技巧学生尚未掌握得像教师事先所想的那样好;也许前一堂课激起了学生们某种程度的情绪波动或将其兴趣集中到某一点从而分散了他们当前的注意力;也许总的课堂气氛不像计划的那样有助于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也许孩子们对课程的概念和理解与教师的期望很不相同;也许某种突发因素急转直下地干扰了课堂;也许学生的心理背景、学习体验未能充分调动起来”„„教师
于漪老师没有置之不理,而是坦然承认自己暂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她鼓励学生课后去查找资料,走访专家。在课堂向课外延伸的研究性学习中,问题竟然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学生获得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发展。
还记得在学习《两小儿辩日》一课时,唐达君老师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三个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时,有个学生自告奋勇地说:“老师,让我们上台表演吧!”这可不是老师教案中预设的呀!再说学生能行吗?看 6 到学生充满期盼的眼神,唐老师告诉自己:让他们试试吧,或许这将成为这节课中最美、最具活力的高潮呢!于是她赞许地点点说:“老师最喜欢对学习具有挑战精神的同学了!请上台表演吧!”老师的话音刚落,三个同学已走到前面,两小儿在争辩太阳什么时候离地球近,知识渊博的孔子背着手,口中念念有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步三晃地走了过来„„他们把课文内容表演得淋漓尽致。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们在愉悦中获得了知识,还学会了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也由于学生的生成而事半功倍。这难道不是一个惊喜吗?
课堂与其它事物一样,也会出现突发因素,课堂上有时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与语文教学相关,是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产生的独特的阅读感悟。比如:石爱兰老师在教学《凡卡》时,一生质疑:“我感觉课文内容跟现实不相符,凡卡家里那么穷,小小年纪就给人家当学徒,他肯定没上过学,那么,为什么他却能写出这样一封字句优美、感人至深的信呢?”对这个问题,石老师一时难以给学生答案,于是坦诚相告:自己没有想过
这样的问题,真不知道答案。然后提议全班同学和自己课后一起去查找有关资料寻找答案。这样既有效捕捉了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又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待学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真态度!
课堂上有时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是与课堂教学内容不相关的,比如一只蝴蝶或蜜蜂飞进教室,顿时教室里大乱。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用教育机智及时作出反映和处理,变突发事件为教育良机,促成课堂教学的又一个精彩的生成。记得在今年雨季里的一天,我们正上着习作课,突然天色骤然变黑,接着电闪雷鸣,很快就下起了倾盆大雨。不少学生偷偷在看窗外,原本安静的课堂躁动起来了。此情此景我想继续上课已毫无意义,于是我让孩子们谈谈刚才见到天色骤黑和闪电的心情,以及听到雷雨声的感受;观察窗外的雨景并描述出来。这一下,学生可来了劲,纷纷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最后,我让学生以这场“雷雨”为主题把亲身的体验写下来,许多学生当堂完成了习作,并且出现了不少优秀之作。我想:之所以教学效果会这么好,是因为我抓住了一个良好的生成资源。学生心中涌动着现有的来源于生活体验的鲜活的写作素 7 材,笔端流溢出来的必然是能打动人的有真情实感的话语。这样的生成虽与课堂教学内容不相关,但它具有本来预设中所欠缺的实效性的价值,因而促使课堂达到高效,给予了我们又一个惊喜!
综上所述,我们欣喜地看到,有效的调控的确给课堂带来了精彩。当然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具有不确定性,不同的方向决定教育价值的大小,有的还可能产生负面效应。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教育机智把握好生成的方向,适时适度作出判断和调整。既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心灵的自由,又要潜移默化地渗透正确的价值观;既要有教师的宽容和学生的自主,又要有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在引导下开展的学习活动。这样才能达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实现课堂教学活而有序的最高境界,真正地让语文课堂因生成而精彩,从而走出一条通往高效语文课堂的道路。
5、抓“错误”,促生成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提到:要使学生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我们的课堂就是要引导学生去理解文章,感悟内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本理解无论正确与否都是正常的,出现错误
有时并不是坏事,关键是教师如何利用好这一“错误”所带来的契机,赋予它特有的价值,为我所用。当学生的思想与教师不一致,甚至偏离文本原意时,教师要有耐心,不要轻易打断它,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改正,把纠错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其生成正确的认识;或引发学生对问题的重新审视,激发学生的对话交流,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理解更趋于正确、深入、全面,以体现良好的、动态的生成式教学。
我在教学《酸的和甜的》一文时,有学生发表意见:“这狐狸可真坏,自己吃不到葡萄,还骗小兔、小松鼠,害他们也没得吃。”很显然,这是学生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我抓住这个问题,让学生再仔细读读课文,认真想想:“真的是狐狸骗了他们吗?”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后,明白了: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那是自己在安慰自己,根本没欺骗别人。而小兔、小松鼠不吃葡萄,是他们自作聪明,以为狐狸说的一定是对的,自己不动脑筋想想,完全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怪不得别人。
所以课堂上,只要教师理智地对待突发的课堂生成,灵活地调整教案,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列为学习内容,8 迎合学生的口味,学生就会充满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自然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相反,漠视学生的课堂反应则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跟小学阶段的学习具有明显的差异, 小学语文学习主要是识字、认字, 而初中语文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初中语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有利于培养初中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更好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进行, 对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初中语文课堂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和表达能力。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 通过这样不断地交流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从而更好地巩固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如今的社会中,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团结合作, 成为每个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减轻学生自我学习的孤独感, 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在小组成员间相互沟通、探讨, 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还能够对学生养成健全的性格起到重要的作用, 为学生今后升入高中、考入大学以及进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二、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虽然占据重要的优势,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却与其他的教学效果相差甚远, 究其原因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过于形式化,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改善, 难以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过程当中, 初中语文教师为了不影响课程进度, 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用于思考和讨论。有的语文教师即便给了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 然而也会因为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中的嘈杂无序而终止讨论。可以这样说, 小组合作学习受到学生自控能力的影响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的制约。在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当中, 语文教师如果没能很好地控制课堂环境, 没能有效地监督学生的学习进程, 那么学生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会降低。加上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 每节课的课时安排也相对紧张, 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 这与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又相违背, 因此, 小组合作学习难以真正实施。
三、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分析
(一) 转变教师观念, 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视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 合作意识已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初中学生的合作意识。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 很少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初中学生的合作精神普遍比较欠缺, 这对于学生今后进入社会是非常不利的。因此, 初中语文教师要注意到当今社会的形势, 要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 认识到合作对于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性, 重视小组合作学习, 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合作学习环境。教师要树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意识, 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师则改变过去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转变为指导学生辅助学生的角色, 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留出更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时间, 从而不断地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能力。
(二) 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制定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
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侧重点是基础的语言知识, 因此语文教学也必须在加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前提下,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一直占有主导性的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也必须坚持以基础知识为根本。教师在制定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时候, 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 设定的问题过于简单会降低课堂效率, 问题难度过大会影响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 并且给予及时的帮助。小组合作学习特有的集体性学习, 使学生之间既可以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也可以帮助教师掌握教学进度。
(三) 为小组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学校方面除了要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视, 还要为小组合作模式的完善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 为学生合作能力的养成提供强大的支持。最重要的就是改革学校的考评制度, 不能只是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 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对于教师的衡量制度也要相应地改变, 这样教师就没有了改革教学模式的后顾之忧,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会进一步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吕爱敏.如何让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高效化[J].新课程 (中旬) , 2013 (5) .
[2]黄玉中.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J].新课程 (下) , 2013 (5) .
[3]李海辰.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体会[J].吉林教育, 2011 (20) .
【关 键 词】 小组合作;实效性;解决途径
现在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只是为了完成一个必要的程序,并没有充分发挥它的实效性。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克服流于形式或作用不大等弊端,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落到实处呢?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具体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精心分组
我们班学生共有46人,男生25名,女生21名。分组时我费了一番工夫。尽量遵循了以下原则:学习强弱平均,男女搭配,高矮相当。为此,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了八个大组,七个6人组,一个4人组。把他们的桌凳围成一圈(背朝黑板的座位空着),让他们三面相围而坐。这样便于小组内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小组内学生的互补作用,而且也便于让各小组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每组设组长1名,组长采用每周轮流制,让小组里的每个人都有锻炼和体验成功的机会,增强责任感。各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明确自己的职责。合作小组的成功取决于小组内所有组员的努力,以突出每个学生的作用,明确每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使每个人认识到自己在小组中所分担的责任,变压力为动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助、互动、互勉、互进的局面。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学习目光会投向长远,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及重难点
我认为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才会有的放矢。如我引导学生學习《最后一课》一文时,牢牢把握了本节课合作学习的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初读课文后,了解了文章赞扬的是爱国主义精神,而要更好地理解这种精神便要从文中分析具有这一精神的主人公——韩麦尔先生,此时我顺势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刻画韩麦尔先生的语句并分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及这些语句能反映人物什么性格特征。这一目标明确后,学生紧紧抓住要解决的问题,合理分工,开动脑筋,畅所欲言,发挥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有效的时间内,各小组都成功地完成了读书质疑、合作释疑、自主获取知识的任务。
确立了学习目标之后,我们还需要认真考虑这次小组合作学习的重、难点。那么,哪些内容有必要开展小组交流、讨论呢?一是有关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在《老山界》一文中,按红军行军的时间地点来安排材料是本文学习的重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解决这一难点,我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讨论,帮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途中历经种种艰难险阻,顽强乐观地战胜困难,最终取得胜利。由此联系自身情况来谈收获感想,从而加深学生的认识。
(下转38页)
(上接36页)
三、训练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小组讨论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和决定合作学习效果的优劣。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好讨论的契机,选择好讨论的内容,使讨论成为深化课堂教学、促进合作交流、参与互动、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鼓励学生讨论
在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如果教师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学生记忆往往不会太深刻。这时宜采取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讨论,使学生积极地去发现,主动地去探求,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如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请同学们思考文末“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闲人”的含义,并结合自己身边的“闲人”谈谈与文中“闲人”的区别。在这个时候,如果要求学生单独思考,解决这几个问题,肯定是不能取得好的效果的,所以我就要求孩子们分小组讨论。有的小组成员合作读课文;有的几个读,几个评;有的还争得面红耳赤;有的读了议,议完再读。所以最后在检查汇报时,他们都能说得头头是道。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质疑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会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真正体现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这一基本理念。
(二)问题有争论时,引导学生讨论
当某一问题有多种思路或回答方式时,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会勇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如在教学《我的母亲》时,母亲见父亲打我直喊“打得好”,但又坐在旁边“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就这样的表现让学生讨论是否矛盾,一开始,他们虽然坚持己见,但是却都不能陈述出很好的理由,所以,我要求他们回家后继续思考,然后分小组整理好,再各自说理由。这一次,他们不但都立场坚定,而且都找到了充分的理由,最终得出“母亲其实是爱儿子的,只是用一种严格的方式在爱。”这一结论。我相信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不仅掌握了相关知识,还发散了思维。经常进行发散性训练,会使学生广开思路,萌发创造性思维。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更多交往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发挥了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与人交往的重要形式。
【参考文献】
[1] 傅永曙.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论[M].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 黄伟. 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意义、特征与实效[J]. 教育科学研究,2003(9).
对于初中语文科的教学,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中,小组长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小组建设中小组长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学会组织协调
1、要有个人责任感。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也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长在合作时要求学会倾听,懂得尊重别人,对别人的发言要能表示出赞同或提出不同的见解。
3、小组长要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小组长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
4、小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管理有方,组长与基础弱的同学结成对子,要有耐心帮助其进步,再次明确学习责任,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①每次的作业在上交前,组长要复查,不合格的要求其重做,错误的要向他们讲清楚,讲明白,直到他们弄懂为止。
②背诵任务,由组长督促背诵,要求本组每个成员都会背诵。组长由课代表督促背诵。③每次检测成绩,组长要了解每个成员的成绩,研究方法,教给组内成员如何学好语文,如何提高语文成绩的方法。
5、小组长应有高度的小组意识,你是领头雁,你领先了,你的小组就领先了,老师不在,你就是老师,你就是比老师更棒的小老师。小组长一定要学会当好小老师。
6、小组长要有竞争意识、不服输的意识。带领小组成员不断追求进步,争取把自己的小组建成最优秀的小组。
二、学会上传下达
1、熟悉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要有不同问题不同的合作交流的程序。精确的把握学习时间,确保小组成员在适当的时间干恰当的事,讨论与本课程有关的话,不说无关的话题。
2、及时组织本组成员展开讨论和结束讨论。必要时要阻止小组成员的不规范的动作和语言。
3、组长要正确、公正的作好本组成员的评价。小组长要公正、公平的对待小组成员。4.及时与老师联系,及时向老师、课代表正确的反馈小组成员对学习知识掌握情况,在组内解决不了的事情可以请老师帮助解决。
三、学会合理安排调度
1、小组长要自信心足,回答问题声音洪亮,起带头作用。
2、当学习任务较大,需要分工协作的时候要做好合理分工。
3、小组长要和本组成员制定本小组名字和学习口号,拟定符合本组实际的学习格言。
4、小组长在课堂上要清楚的知道小组成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生板演、回答提问、交流发言方面,小组长一定作好调控,要有针对性,不要只让优生参与。
四、学会团结组员,互帮互助
1、严于律己,以身示范,带头谦让,又要谦让他人。
2、带动其他组员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
3、小组长带头帮助学困生,中等生帮助学习较差的学生,在组内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
4、组长布置任务时,不要以命令的口气,要心平气和,不要盛气凌人,要平易近人。
五、各种记录表的落实
1.“采蜜集”每周日下午来校时检查,字数要求为至少500字,格式同书本的“读书文摘卡”。如组员能达到此要求,并且字迹工整,则在相应框内打“√”。
2.“测验本重测”必须在测验的当天完成,时间栏内写清测验的日期,如能补测通过,则在相应框内打“√”。重测的原则是:字词——至少默写当天测验的一半数量,并且必须包含补测者没过关的字词;古诗词——错一字,则整首诗词重默。重测在测验本的最后一页开始。重测者必须在组长前进行重测。
【语文课小组总结】推荐阅读:
“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体会10-03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课堂教学反思07-06
语文课组总结06-21
语文课标学习活动总结09-23
初二语文总结06-23
语文实践总结09-17
语文组总结10-06
小学语文教师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07-22
语文考试总结经典09-09
暑期语文培训总结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