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我的故事的情感散文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你和我的故事的情感散文

你和我的故事的情感散文 篇1

直到有一天,也是在贴票据的时候,无意间听到你和小Q通话,小Q我认识,而且很熟,于是大家仿佛找到共同点,这才一下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从此以后,你会经常来我办公室坐下来聊天,这时我才看到一个不同的你,有说有笑,活泼开朗,当每次你来的时候,拎着一串钥匙哗啦啦的响,欢蹦乱跳的走进来,我都会兴奋不已,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和你说话。而下班时,每次经过你的房间,我也总会看看你还在不在,和你打个招呼。没多久,我就多了一个关公司大门的任务,我心里犯嘀咕,我怎么就成了你不在时关门的第一人选了,以前是谁呢?在这段时间里,你讲了许多你的故事,我都非常认真的听着,想多了解一些你的事情,那是多么美好的一段时光啊。我们算是有缘吗,虽然也许我们都只是对方生命中的匆匆过客,这样我也已经很知足了!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直到春节快放假前,那天我想请你吃饭,可是我家里有事要回老家一趟,而你也更是走不开,忙着开会。本来,这一天也许就这么结束了,但是,当我看到你的那条微信时,我愣住了,你说的那么决绝,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让我不由担心起来,于是办完事后,以最快速度赶了回来。你断断续续说着当时的情况,你说老Z一直打压你,我默默的听着,老Z的为人我早有耳闻,只是没想到他却如此无理。而我其实也不会安慰人,只是觉得你要有一个倾诉的对象,发泄出来心情会好一点,于是,我就成为那个垃圾桶了!几天以后,当你得知那天是我生日时,立即就说请我吃饭,给我过了生日,虽然没有礼物,没有蛋糕,但有你的祝福,就已经足够了,心里真的非常感动!之后春节放假,各自回老家,虽然没有见面,但我们之间的联系却多了起来,彼此之间更多了一些了解。

节后上班再次见到你,心中说不出的高兴,仿佛我们已经一个世纪未见面了,每天上班看到你,都有好多话要对你说,工作上所有的不愉快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可是那一天,本来想和你一起吃饭,推门却看到你正在哭泣,一边擦着眼泪一边在打电话。在这寒冷的冬日,看着窗外的雨,你的心是不是也在流泪,比这冬雨还要冰凉。这肯定不是你第一次被气哭,那伤心的样子,深深印在了我心里!又是老Z这个无耻之徒欺负你,真不知道这几年,你还遭遇过什么,更不知道,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你说受够了,不想再这样下去。作为同事还是作为朋友,我只能劝慰你,我无法左右你的决定,无法改变你的生活。那天晚上,我陷入了痛苦之中,这是一种从来都没有过的感受。

那一天,我终生难忘!你来到我的办公室,我竟然没有听到那熟悉的钥匙碰撞的声音和那欢快的脚步声,心里不由一紧,你告诉我说你要走了,来向我告别。我一时竟无言以对,最后只轻声说出“再见”两个字。你冲我微微一笑,随即转身离去。事情发生太快,脑子里一片空白,呆呆的站在原地。几分钟后,我才回过神来,冲到楼下,四处寻找你的身影,在转头的瞬间,看到你正在上一辆出租车,我飞奔过去,车门却已然关上,那一刻,一切都已经晚了,我心里最想对你说的三个字始终没有勇气说出口。看着车子渐渐远去,我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和煦的阳光撒在身上,我却感受不到一丝一毫的温暖,我的心一下子凉到了冰点。

我的春天在哪里?

你和我的故事的情感散文 篇2

那么, 如何正确解读散文呢?

1. 品味语言, 把握情感。

一般的教学总以为思想最重要, 语言品味只是为理解作者情感服务的, 习惯把作品放到宏大的社会背景下分析。前些年, 甚至现在很多老师阅读课几个步骤:中心思想。僵化的教学模式丝毫体现不出散文的特点, 学生无法体会作者在文中所传达的生活感受。如果这样分析, 是否那一时期所有作品都表现苦闷, 都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呢?不要忘了, 语言是载体, 语文教学根本是透过语言文字看到作者的思维痕迹、表达出的个性情感。散文是一种充满感情色彩的主情文学, 常常被用来表达内心体验, 抒发内心情感。散文的教学内容, 重点在于语言的品味与感悟过程。事实上, 阅读教学的主要特点也在于此。“教读一篇文章, 必得有一个咬文嚼字的重要环节, 阅读课的教学设计, 必须有一个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重点环节, 引导学生品味一个段落的语言组织、一句话的遣词造句……”分析一篇散文还应从文本开始, 在具体的字词句中体验、感悟、品味。

本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 作者内心的主观色彩和故都的秋色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本文体现的郁达夫对故都的秋的热爱、眷恋之情一读就懂, 而作者深沉、落寞的情感常寄寓在细微的景物中, 需细细品味。例如: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 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 钓鱼台的柳影, 西山的虫唱, 玉泉的夜月, 潭柘寺的钟声。”

透过词句, 可以看出郁达夫眼中故都的美是宁静朴素的, 把北平作为一个美的对象来欣赏, 这里所表现出的是他独特的审美体验。像这样的关键语句一定要带领学生读、悟。

“最好, 还要在牵牛花底, 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 使作陪衬。”

这一句子中的定语使本文添了几分孤寂落寞的情调, 深刻地体现了作为知识分子的郁达夫的审美情趣。这就是散文作为“这一篇”的特性所在。

阅读教学中要教会学生一定的方法, 即注重语文教学过程化, 要认清语文的本质。很多学生不重视语文学习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课堂学习收效甚微。思想存在于词汇、字句、篇章、声调里。在引导学生品味的过程中教会学生一定的方法, 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不至于出现语文学不学一个样的心里。

2. 借助外力, 调动情感

这里所说的外力主要指教师备课时运用的相关资料, 从老师的角度谈解读散文。当然, 本人没有好的方法提供, 只是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点心得而已。

语文学习需要媒介导入。学生的审美情趣距离郁达夫的独特体验较远。教学中可结合写作背景及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挖掘散文的内涵, 感受散文的情感美。有的资料上说“当时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原因, 郁达夫思想苦闷。”很多老师没经过认真思考就照本宣科, 结果误导学生。孙绍振教授曾对本文做过深入的解读:“郁达夫在本文中主要表达对故都的秋的喜爱之情。但骨子里却透露出他独特的审美情趣———以悲凉为美。”“郁达夫显然有意把秋的悲凉作为美来系统地欣赏。”普通的一线教师要理解到这种程度是比较难的, 但是不能因为有难度就放弃尝试或是浅读文本, 这样长此以往我们很难在课堂上站得住脚, 你的学生很快就会把你忘记。

散文教学要抓住散文的特点, 教出散文的韵味。教学设计重点应是帮学生鉴赏, 去发现作品的好处, 传染语感给学生。教师首先被作品打动、感染, 才能带着学生在作品中走个来回, 才能让学生领悟散文的韵味。文学作品, 尤其是散文不同于实用文体, 艺术性、审美性是教学过程中应着重考虑的。

你和我的阿凡达 篇3

阿凡达(Avatar)有魅力,很神秘。

IBM和林登实验室一直为不同世界中的阿凡达能够合体而努力。2 0 0 8 年6月,它们宣布这一计划已经迈出了“阿凡达的一小步,虚拟世界的一大步”——第一次在两个不同的世界Secondlife和OpenSim中互相传输阿凡达。工程师们特地拍了一个视频,来庆祝这个进步。

其实,这里所指的阿凡达,并不是卡梅隆创造的那个“对潘多拉星有机生命体交流用人型界面”,而是早在这部炙手可热的电影问世前就通行在互联网上的一个代称。阿凡达(Avatar),梵语里的“化身”之意,网络社区中3D虚拟形象的通称。

所以,地球上的每个人,其实都可能拥有一个阿凡达。要么,你是Secondlife里的一个无名小辈,要么,你就是魔兽世界里的暗夜精灵。

这不是一场游戏

许晖有自己的阿凡达,他把这个形象存储在自己手机里,有时还会拿出来展示给记者看。名片正面写着他的正式身份:Hipihi公司首席执行官,背面则印着他的另一个身份:“3D虚拟世界的中国创建者”,暗示着他是中国3D互联网最坚定的推行者之一。

所谓3D互联网就是所有3D网络的集合。让互联网能够提供全息(见本期辞典)的信息,是许晖的梦想。“3 D互联网最终目的,是要将听觉、嗅觉、视觉、味觉、触觉五感和语言能力带入互联网。”他说。而现在的互联网,其实只能勉强满足视觉和听觉,就连视觉,也多数限于二维层面。

这种差距让许晖感觉到3D互联网其实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这应该是通往互联网终极形态的入口。

互联网的终极形态到底是什么?也许耶鲁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教授戴维•杰勒恩特会告诉你。1991年,杰勒恩特出了一本名字很长的书,叫《镜像世界:或者当软件将整个宇宙装到鞋盒里的那天,会发生什么?意味着什么?》,在这本书里杰勒恩特提出,随着计算能力的增强和无所不在的连接,人类将用数据流和算法创造出一个真实世界的微缩模型,这个世界就是物理世界的虚拟映射—“镜像世界”。

在杰勒恩特后来对媒体的解释中,他把镜像世界概括为“这个世界是我们亲手创造的,从一个空的地球开始,加入一层层的结构和组织。在镜像世界里,每个人一生中所有的信息都汇集到一个流中,每一封邮件、照片、音视频、日历、地址。世界在这里讲述自己的故事,它包括历史、记忆、现在、未来。”

这是个带有赛博朋克意味的预言,它的概念完美地体现在这一流派小说家尼尔•斯蒂芬逊1992年的《雪崩》中,里面的地球“镜像世界”只有柚子大小。这本小说直接启迪了Secondlife、Google Earth的诞生,当然,也许还要包括《少数派报告》、《黑客帝国》和《阿凡达》。

杰勒恩特教授对未来的阿凡达有更严肃的构想。他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提到,它会是一种信息聚合的工具,底层软件架构和高级搜索引擎一样, 只不过阿凡达是对信息“推出去”,而搜索引擎是“拉进来”。“你的阿凡达就像秘书一样,为你搜集、保存和处理信息,尤其是与官僚机构打交道,省去你很多时间。比如你要填写纳税申报表,或者更新驾照,都可以让阿凡达代替你去。”言下之意,阿凡达可以代替管理你的社会资料的官僚机构,由阿凡达构成的虚拟世界将纳入真实的社会体系。

这一点在技术上正在逐渐实现。2 0 0 6〜2 0 0 8年,让用户能够自定义生成仿真3 D形象阿凡达,并通过这个形象参与虚拟社区建设的Second Life在全球范围内大出风头,被很多人视为3D互联网即将成为现实的标志事件。

这些人中当然包括许晖,虽然许晖不愿承认自己公司开发的3D虚拟社区HiPiHi是林登实验室Second Life的中国版。头三个月近十万的用户注册让它成为中国最大的虚拟社区,世界500强企业也纷纷在这里开店设厂,将其当作一个营销渠道与平台。

“虽然看上去很像网络游戏,但3D互联网并不是一场游戏。其实我的HiPiHi就是一个虚拟经济体。”

在许晖的观念中,3D虚拟社区的应用呈一个倒锥形,无限发散,每一个细节都试图推进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无缝对接。比如里面的Nike网上服装专卖体验店,用宇恩科技3D互联网技术提供商的3D Frontpage建造,不仅可以设计专卖店大楼外形,还可以设计实现商品的3D模型并导入3D网页中。

遇到合适的衣服可以当场下单,然后到虚拟收银台结账,付款用“HI币”。“HI币”是HiPiHi推出的虚拟货币,需要通过人民币购买,HiPiHi的经济环境严苛,所有兴趣性和投资性的虚拟金融机构和设施必须关闭,包括ATM机,没有合法经营执照的任何机构都将不能在这里开展金融业务。后台立即将账户信息传入实体店,营业额的增加就让虚拟和现实世界实现了一次接轨。

实际上,以Second Life为代表的虚拟世界最令人兴奋的并不在虚拟经济上,而是人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尤其表现对真实世界的模拟和再创造上。据说,有人创造了虚拟的“风”—一种虚拟空气的运动,在Second Life的上空笼罩了一层真正的大气。

许晖则意识到这种创造力带来的经济效应。他曾经声称,接下来的生产力是按照互联网来分布,知识经济将通过互联网再次进行创造与分享。因此,虽然许晖也说不清楚3D到底能给人类带来什么,但有媒体形容“他相信虚拟世界有着重构人的信仰的现实意义。”

现实在虚轴的另一端

也许正是有这样的确信,许晖坚信虚拟世界仅仅与现实接轨还不够,甚至通过阿凡达创造出不同于现实的世界也不够,3D互联网要把虚拟变成真正的现实。

在许晖口中,3D互联网目前应用的最佳状况就是提供“虚拟实境”。虚拟实境分两种情况,让个人感受到,让生活感受到。“它向两个方向扩展,向左走,3D互联网向个人用户提供虚拟实境,之前说的虚拟社区等等都算;向右走的扩展趋势无法限量,就是让虚拟现实起来。”

举个例子,在虚拟世界中管理一个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在三维环境中通过触摸开关,开启或者关闭机器,这些指令在现实世界中被接收,机器响应指令。“这也就是‘物联网’,只不过,现在的‘物联网’还停留在现实世界,没有跟虚拟世界接轨。”

“向左走了,也向右走了,3 D互联网就跟《黑客帝国》里的情况差不多了。”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许晖甚至不愿意承认3D网络游戏属于3D互联网,这些都是因为它们与3D互联网擅长“无中生有”和“自定义”的本质南辕北辙。“3D网络游戏是一个事前被编辑好的程序,用户无法修改、更新,但3D互联网中的互动可以,比如今天在社区中盖一座楼,用户共同参与,规则可以被改变。”

然而,实际上商家更喜欢选择游戏作为进入3D互联网的切口,比如《魔兽世界》等一系列3D网游。在这种互联网模式下,游戏不过是一个润滑剂。娱乐性能够迎合绝大部分用户的需求,它可以成为3D虚拟社区、3D虚拟场馆中必不可少的黏性因素。

在中国,更多的人对许晖的3D互联网梦想投来的是疑惑重重的目光。尽管由于传统互联网造成的信息膨胀,使直观、全息、容易理解的“阿凡达”式信息形象模拟需求成为一股逐渐壮大的潮流,却仍有相当多的人对“3D互联网”、“虚拟世界”之类的概念表示质疑。

KESO就是其中之一。KESO,中文名洪波,作为资深的IT领域观察家,被称为中国的头号Blogger。他认为,3D互联网只在特殊的领域有所需求,“比如娱乐领域需求可能是最大的,魔兽世界、《阿凡达》给用户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又比如3D看房,可以向用户全面展示建筑的内部结构,但互联网上绝大部分的活动还不需要3D,比如浏览、阅读、写博客等等,在这些方面营造3D互联网的效果,徒增机器运行的负担。”

“宅”在未来

不管未来需不需要3D互联网,或者说,不管未来“镜像世界”会不会成为互联网的终极模式。至少制造一个真实的“阿凡达”,并在一个虚拟的“潘多拉”漫游已经越来越接近现实。

“现在就已经不要鼠标了。”体感游戏和麻省理工大学多媒体实验室开发的“第六感装置”已经让鼠标和键盘成了累赘,“《阿凡达》中,现实世界中人类的表情可以复制到潘多拉星球上的阿凡达身上,这种技术很快就会实现了。”

无独有偶,东京大学开发出了“触控全息术”。这种远程显示可以保证,用户在接触到投射在空气中的虚拟画面时会有触觉感受。这是一种声波辐射压力所致,一旦有物体打断了超声波的传输,压力场就会作用于身体部位上。这种全息触控方案能带给用户真实的触觉感受。

我的故乡情感散文 篇4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有人发现了温泉的商机,于是从二00八年开始,这个地方热闹起来,以温泉浴为主的休闲娱乐产业,在这里纷纷落户。建立了以三江温泉度假村为龙头的休闲娱乐业,带动了咸宁旅游城市的发展。

温泉人以宽阔的心怀迎接四方宾客,接待八面商贾。温泉产业带给我们的是一条绿色环保的经济发展模式。

我的家乡—温泉。一个美丽而有活力的城市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的发展要依托资源的优势,这是现代经济发展当中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城市的发展与资源的结合,才能产生后续的发展,这是我们这里的领导们在市场经济的摸爬滚打当中得出的经验。

我的家乡—温泉。一个美丽而有活力的城市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的发展可以反脯农村经济,由于温泉产业的发展,对绿色食品的需要增加,城市周围的农村靠种养业也赚了不少钱,渐渐地形成了农村的特色种养业,为农民致富提供了保障。

我的家乡—温泉。一个美丽而有活力的城市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的发展可以刺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同时也形成了地方的就业渠道。

散文:你和我都没有忘记 篇5

我不能够忘记,我晓得,那段时光,你和我都没有忘记,只是一直以来都是我一个人在思念,只是我一个人在反复回忆。

我离开这个城市的时候,看着你的身影离开我的视线,我才选择宁静离开。我晓得,我还会回来的,我哭着说,没关系,由于我还会再见你。

最后一次,陪在你的身旁。我晓得,这是最后一次,你陪在我的身旁。我回来的那天,有些难受,可是见到你的时候,我的内心,是那么的高兴。

你依然那么自豪,你自豪的面对我的时候我只能用无助的眼睛看着你。我问过我自己,是否为你放下我自己你就会喜欢我,就不会离开我。

只要你说的,我都会去做,只要你喜欢,我无话可说。只是后来我发现,他说的对,男人喜欢的,永远是自豪的女子,我很清楚,也很清楚,你对我甚至连一点点的喜欢都没有,也许有过,也只是卑微的。在你的眼睛里,我只是个你觉得高兴,就摆弄一下的玩偶。

只是一个你想丢弃就可以丢掉的玩具,只是一个玩具而已。我从来都没有奢求占据你的内心,由于我清楚,那不可能,由于我晓得,我不是那个能够占据你内心的人。

由于我从来都没有要求过你,假如你对我,有过一点点一心一意,我想,我不会那么难受。有那么一瞬间忽然发现,我好想你,是好想好想,只是单纯的思念,只是单纯的想要见到你,我晓得,我还有那么几次机会见到你。

我晓得我活得很傻,只是当我愿意为了你变得傻傻的时候,我才开始惊恐了,原来,在你心里,我一直都是个傻瓜。

我从来都不是你的什么,也从来都没有在你心里存在过,我只是一个自作多情,自以为你在乎过我的傻瓜。

我说过,你幸福的`时候,我不会祝福你的,你不幸福,我不会讥笑你。当你幸福的时候,也许我也幸福着,也许,我一个人还在等着什么,那已经不重要了。但我们再也不会有任何关系了,也不会再有任何的联系了。

我的父亲母亲的情感散文 篇6

婚后的父母是幸福的。像那个时代的所有年轻人一样,他(她)们沐浴着时代的阳光雨露,积极工作,努力生活,日子像拔了节的竹子一样节节高,几年后,家中相继添了我们姐弟几个,父亲和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呵护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温馨美满,欢歌笑语不绝于耳。

可天有不测风云。人生的风浪袭击了这温馨的一家。我八岁那年,母亲得了重病,原本欢声笑语的一家忽然间没了生气,乌云笼罩了这个家庭,医生说母亲的病很重,恐怕生命有虞。但父亲不相信,他一面无微不至的照顾母亲,给母亲开小灶,按摩,安慰母亲,给母亲信心,一面又带着母亲走遍了能去的大大小小的医院,看了无数的医生。几年下来,母亲的病是有了起色,但母亲再也不能出去工作了,一家子大大小小的生活重担,全部压在父亲的肩上。

父亲渐渐变得沉默了,但他并没有被生活压倒。为了养活我们一家大大小小七口人,他白天在单位努力工作,闲暇的时间便带我们一帮小喽啰砍柴、种菜、捞鱼摸虾,日子虽然清苦但却其乐无穷。在家的母亲也没有闲着,她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那时的父亲每次回到家里,总有自制的烟卷来抽,当然,这都是母亲的杰作。因为家中困难,父亲抽不起买的烟卷,只好自己做了个小小的卷烟机,自己做烟卷来抽。从卷烟机诞生的那一刻起,母亲就承包了这一工作,闲暇时我们常常看到母亲在默默地卷烟,宁静而专注,仿佛她卷的不是烟,而是很珍贵的东西;而父亲抽烟时的满足、惬意和幸福,也让我们终生难忘。

在清苦而不乏快乐的生活中,我们渐渐长大,先是大姐工作了,接着是我,家中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父亲和母亲渐渐露出了欣慰的微笑。然而,命运的狂风巨浪并没有怜惜我们。就在我工作的第一年,一向身强力壮的父亲却得了重症,一道道病危通知书雪片一样的飞来,让母亲和家中人惊慌失措,当时我和大姐都在外地,亲近的亲戚也都在千里之外,怎么办?没想到,在这危急时刻,柔弱的母亲却挺身而出,协助医生做出了果断而正确的治疗方案,父亲得救了,而母亲却因日夜的操劳,整日的痛哭,憔悴的不成样子。那年,当我和姐姐回到家中时,父亲已度过了危险期,正在慢慢的恢复,我们劝母亲不要去医院了,一切有我们代劳,但母亲哪里肯,执意拖着生病的身体来回奔波,不管我们怎样劝,就是不肯离开父亲一步,直到医生乐呵呵的告诉我们,父亲没事了,母亲才遽然倒下,并从此留下了高血压的病根。

随着时光的流失,父亲和母亲渐渐地老了,但老了的父亲和母亲却更恩爱了。清晨,他(她)们肩并肩的徜徉在大院里,时而悄悄私语,时而互相扶持,恩爱和睦的情景,羡煞了我们年轻人;上午,他(她)们一起去买菜,回来的路上,两人互相体谅,相互心疼,恩恩爱爱的情景让路人侧目;晚上,坐在大院的石凳上,两人总也唠不够,让年轻的我们频频猜疑,爸爸妈妈到底在说什么呢?

你和我的故事的情感散文 篇7

一、语言的疏密相间

文中写到的几种树都有其象征意义, 例如菩提树象征东方宗教的人本思想, 圣诞树象征着基督教的救赎, 棕榈树象征回教的坚韧等。本来, 某种树和其象征意义之间本来没有必然的联系, 必须通过对树的特征的突出描绘, 使读者自然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 从而领悟其象征意义。文章通过疏密相间的语言刻画树的形象, 达到以形传神的效果, 传达作者的情感。

“一对菩提树谦逊地生长在都市的盲点。”开头一个单句就言简而意丰, 简笔勾勒菩提树默默生长在都市不为人注意的角落, 外形普通, 不事张扬。文中更多的笔墨以繁密细致的笔触描绘菩提树, 如写树叶, 就从形状、边缘的曲线、叶梢、叶脉等角度细细描摹它的美。写树瘿“像老人手背上脆危而清晰的静脉瘤块”, 赋予了菩提树历经苦难磨砺而坚韧顽强的精神。

以下句子就是疏密结合的典范:

经历无数台风的袭击, 两株菩提树在维持一长段紧紧贴卧地面的姿态后, 树身猛然以一百五十度的弧线挺起, 直直地把千枝万叶如同伞般撑起。

撑起宇宙, 这菩提。

这不动的圣座。

先精细描摹, “紧紧贴卧地面”写菩提树在台风袭击下匍匐于地面的艰难姿态, “猛然”“挺起”, 是历经苦难之后的坚韧。树的形象描绘中就隐含后文的象征意义———“在充满煎熬的人生苦难中省思乃至透彻后的大觉悟”, 描写是意义揭示的基础, 后两个短句独立成段, 凸显菩提树坚韧而能撑起宇宙的形象。作者用疏密相间的语言, 生动传神地描摹树的形象, 然后再由菩提树写到树下彻悟的释迦摩尼。读者透过语言感受树的形象, 再由形象产生联想, 领悟东方宗教的人本思想。

再看这几个写圣诞树的句子:

在十八世纪初叶巴黎来往马车的市街上。

在十九世纪新大陆降雪的旷野中孤立的、清教徒的木造小筑里。

在廿世纪中期政变频频的南美午夜, 那显得特别温暖的公寓客厅中。

在一九八四年播放着重金属乐团蓝调歌曲的百货公司入口处。

四个概括、简练的句子, 一句一段顺序排列, 更形象地表达了基督教在几个世纪内, 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各地扩张的过程。句子显得疏朗空阔, 文义却凝练厚重。

接下来, 文章较为详细地叙写了圣诞树由实体到合成塑胶, 再到镭射束的变化过程, 这种“唯一不可能绝种的树”的宗教意义在“繁殖”中越来越淡薄, 渐渐异化为一种商业符号:

挂上各式各样锡箔和缎带的加工制品, 还有一些糖、一些保丽龙彩球, 以及一圈圈盘旋而上的电线, 氖灯规律地熄灭、亮醒, 刺麻我们的视觉, 有节奏地激昂我们的情绪, 使得大家已没有余地去考虑它们在我们文化土壤中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地位和影响。

这里, 作者用繁密的文字告诉我们, 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圣诞树迷失了树的本来意义, 但即使如此, 它对我们的本土文化的影响仍然存在, 被“刺麻”了视觉和神经的人们, 已没有余地考虑它的地位和影响。而且可能因为它的宗教意味不浓, 人们更容易忽视它带来的影响。围着圣诞树“狂舞”的年青一代, 也许不信教, 但他们对自己的文化也极有可能缺乏认同, 从而迷失自我, 这种集体的无意识, 使我们的传统文化渐渐失守, 这样的现实更令人忧心。

二、结构的疏密有致

林燿德的散文取材广泛, 文中的七种树来自不同的国度, 跨越几个世纪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 丰富的内容如安排得不好就可能是松散的, 作者靠什么把它们联成一个整体?这得益于文章思想脉络的缜密, 七种树分别象征宗教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现代都市文明, 共同表达作者对人类文明的哲理思考, 思索这些文化对人心灵的影响, 作者用深厚的思想内涵统摄材料。

文脉的缜密体现为结构的疏密有致, 首先是材料详略得当的安排。

菩提树、圣诞树和棕榈树, 分别代表三种宗教, 作者借写树表达对世界三大宗教的态度, 而许多读者不认识菩提树, 对圣诞树的认知止于节日的道具, 把棕榈当做景观树, 更不用说了解它们和三大宗教的关系, 熟悉相关史实了, 因此写得最详细。菩提树作为佛教的象征, 文章第一节刻画它的美丽、优雅、谦逊及苦难中坚忍不拔的形象, 描绘佛祖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顿悟的神圣场景, 从中透出崇敬赞美之情。圣诞树和棕榈树都是详写的对象, 却共同组成第二节, 似乎打破了文章各部分间的平衡, 作者意在对比, 形成两种情感的对立。基督教的扩张一直与殖民侵略相伴, 武装白人和神职人员共同征服殖民地, 作者在史实叙说中表达了排斥和抗拒, 甚至是批判与担忧;与之相对, 北非作为被侵略的国家, 坚守着自己的宗教文化, 也保留了愚昧与落后。作者敬仰这个民族的坚忍和随遇而安, 也对他们的悲惨遭遇和愚昧投注了同情。以入侵和坚守两种力量的较量, 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 从而打动读者。

桑树常被人们栽种于房前屋后, 用于饲蚕, 松树是高洁的象征, 作者用它们来代表中国传统的农耕和士族文化, 但它们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又因为是人们最熟悉的树之一, 第三节写得最略。作者写后院桑树叶片的鲜嫩清新, 树心散发的馨香, 更想象中原女子采桑的优美图景, 无不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怀念和向往。而“我的心智仿佛直接融入了那片郁绿的深处”, 只此一句, 足见作者对松树的“心向往之”。

文章第四节写道路树, 白千层被汽车尾气熏染, 被孩童撕去树皮;榕树被肆意修剪成各种形状。它们象征现代都市文明对人的异化, 使人失去了本来面目, 失去个性, 只能像道路树一样站在规定的位置, 保持统一的姿态, 作者表达了对都市文明的批判。

另外, 综观全文, 作为成长于都市的作家, 林燿德一直以都市人的眼光去审视、思考, 菩提树生长在都市的盲点, 塑胶的圣诞树站在百货公司门口, 泰顺街旧宅的前庭东北角曾有一棵棕榈树, 桑树和松树成了道路树, 它们被移植到都市里, 离开了曾经站立的土地, 都失去了原有的生机与活力, 孤独地挣扎在都市的建筑和人海中。看作者对那棵泰顺街的棕榈树的描写:

长得矮小茂密, 一头乱发, 像似乔治·卢卡斯在“星际大战”系列中所设计的智能生物:生存在低重力星球上, 用细短的身躯支持着大而结构脆弱松懈的脑袋。

一个比喻就把离开沙漠而难辨面目的棕榈描摹出来, 都市生活空间改变了树或人, 其中隐含了对都市的批评。

作者用思想集拢组合松散的材料, 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过渡句的连缀则使其更加天衣无缝。

请看文中的过渡句:

菩提树象征着东方宗教的人本思想;

相对的, 最能代表西方宗教态度的是三角锥体的圣诞树;

棕榈是另一个典型;

然而最怀念的是后院的桑;

相对于桑, 松是中国士族和仙逸的共同化身;

不过在都市里, 松、桑两者暂时都非树坛上领衔主演的要角;

道路树才是主角;

过渡句承上启下, 把松散的材料联成一个整体。从过渡句我们还可以看出行文的思路, 窥见作者思维的缜密细致。

你和我的三十年 篇8

我结婚的时候是去年八月。

那天我穿着白色的婚纱,婚宴的时候又换了一件红色的旗袍,旗袍很合身,是丝绒的,上面有鲜艳喜气的花。林桂花说你穿旗袍真好看,看到我幸福的样子她居然有一点脸红,眼睛还有一点湿了。我说你也结婚吧,你结婚了,我也给你做一件旗袍,红色的,一定也会很好看的。

那天林桂花很感叹。是啊,她是我的同居密友,单身,我们租住在小小的公寓房子里,现在我结婚了,就剩下她一个人了。

林桂花对我说,夏小练,你的脾气很暴躁,结婚了,要让着对方,不然总是吵架,很伤感情的。林桂花让我好好对待亲友,孝敬公婆,林桂花告诉我有不会烧的菜,就打电话问她。

那天晚上我和老公说起林桂花,睡觉的时候,还是想着林桂花,我想她现在不知道睡了没有;我们租的房子在六楼,六楼的阳台被改装成了小小的厨房,没有晾衣服的地方,林桂花每天洗的一些小物件,毛巾啊,换洗的衣服啊什么的,只能晾在卧室,在床头上飘啊飘的;我们用的是罐装的液化气,罐子很老旧了,开关不好拧紧,我的劲儿比林桂花大,林桂花总是让我帮她拧,不知道今天晚上,谁来帮林桂花拧?晚上,我睡觉前总是要看一会儿书的,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林桂花半夜醒来的时候,发现我的灯亮着,就会帮我关掉,现在我们不住在一起了,她半夜醒来的时候,不能帮我关灯,会不会不习惯呢?

2

半个月后,老公婚假结束,去了外地出差。我一个人住在作为新房的公司宿舍没什么意思,就去看林桂花。

我们一起租住过的小公寓里,我的东西已经搬走了,钥匙我还有。

林桂花在一户人家那儿当保姆,一般是一早去,收拾屋子,打扫卫生,做完了晚饭才回来。那天林桂花回来的时候,是晚上九点,她看的电视已经演了一半了,我奇怪她怎么回来得那么晚。她说反正现在我不和她一起住了,她回家也没事情做,不如就多加一会儿班。我问她加什么班。她笑,“特别轻松。主人家的女儿晚上要去英语补习班,主人问我有没有时间接送。愿意给我多加钱,每个月多加100元。”她就同意了。只是一个星期接送两次小孩,每个月就多赚100元。林桂花说。

林桂花和我商量,是不是不租这个屋子了,换一个小点的,她说我走了,她也不想和别人合租,不如换一个小点的,不要厨房,只要有公用的卫生间就可以了。我不同意,说那样不安全,你一个女的,怎么能住那儿啊?

“嘿,能有什么不安全的?我其实早就想搬了,就是舍不得,这个房子,虽然是租来的,但是我们一起住了很多年。”

那天吃完饭,林桂花不让我帮她洗碗,把我赶走了。车开走了,我向后看,她还站在那儿,笑着,挥着手,说到家了给我打电话啊。

我回到家的时候,先在楼下的超市买东西,耽误了半个小时,上楼的时候隔着门,听见电话响。直觉告诉我是林桂花。真的是她,她说她打了好久电话,没人接,很担心。要我以后一个人回家,别逛超市了,太晚了,独自上楼到底不安全。

她只惦记着我独自上楼不安全,却忘了每天工作到那么晚,她都是一个人上楼的。

放下林桂花的电话,不知道为什么,我哭了。

3

那天晚上,我给老公打了电话,他在天津出差。我说老公我今天去看林桂花了,我想她。

我和林桂花的事情,其实很久以前,我就反反复复对老公说过的,但是这一次,我又开始说了。

我说老公让林桂花和我们一起住吧,她太辛苦了。

我说林桂花是结过一次婚的,不过后来离了。林桂花结婚的时候,没有穿红旗袍的,只穿了一件蓝色的女式西装,和她结婚的男人刚开始对她很好,后来男人有了别的女人,就不愿意和林桂花一起过了。

其实男人并没有什么钱的,很普通的一个人,还不照顾家,更不照顾林桂花。我懂了一点事,就总是希望他们离婚,说我同学的妈妈,也有离了婚,还过得很不错的。

是啊,林桂花是我的同居密友,还是我的老妈,自我懂事起,就总是问林桂花,为什么不和老爸离婚呢?

小的时候,我每次这样问,林桂花都不说话;后来我念完高中,又问她,林桂花终于回答了,她说小练,都怪你妈没本事。你妈一直没有正式工作,赚不了几个钱。妈不是不想离婚,但是离了婚,妈舍不得不要你;要是要你,妈一个人又养不活你。你要妈怎么办啊?

我大学毕业了,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林桂花终于离了婚。

有人给林桂花介绍对象,他们说既然感情一早破裂了,你就该早离的,不该白白耽误自己,现在找对象,也不会那么难了。

林桂花只是笑,看起来傻傻的,说找不找也无所谓的,我和我女儿过就可以了。但是,她压根不想把我留在身边,一直鼓励我恋爱,鼓励我结婚,结果我结了婚,她变成了一个人。

4

我和老公给林桂花介绍对象。但是林桂花50岁了,很难找到合意的人。

我们要林桂花搬来和我们一起住。每次她都不同意。说我们也是住公司的宿舍,屋子太小,不方便,说年轻人都喜欢自己住,而且她还离过婚,不吉利。每一次,我和老公准备好一火车皮的话,总是失败着回来了。

林桂花到底是搬了家,瞒着我们,搬到一个大通廊的房间,没有卫生间,没有厨房,那间小小的屋子只有六个平方。除了当保姆,周末的时候,她又当上了另两家的钟点工。

2008年的春节,我终于知道了林桂花拼命打工,坚持不和我们住在一起的原因。那一晚,我让林桂花来家里吃年夜饭。一起吃年夜饭的还有老公的父母,老公的姐姐和姐夫。我做了很多菜,林桂花做完了两份钟点工,上午一份,下午一份,就急匆匆赶来了,帮我洗菜,煮饭。

那一顿饭我们吃得都很开心,后来大家准备离开的时候,林桂花故意走在了后面,她把我和老公叫到了卧室,从衣服的内兜里掏出一个布包,里三层外三层的一个布包,一层层打开,是很厚很厚的一沓钱,有100元的,50元的,20元的……100元的很少,多是50元的和20元的,林桂花说她本来想到银行换成100元的,但是她一个人,怕不安全。

她说这是她几年来打工,当保姆赚的钱,一直攒着的。一年前我结婚的时候,她就想给我的,作为我的嫁妆,但是那时候钱太少了,她不好意思给我们,一直很内疚,现在又打了一年工,钱多攒了一些,够两万元了,就可以给我们了。她还从衣服的侧兜里拿出200元钱,那是崭新的200元钱,是主人家看她一直很辛苦,今天给她过节的红包。“都给你们。”她说。

我和老公捧着那沓钱,还有那崭新的200元,说不出话来。我终于明白,原来妈妈不愿意和我们在一起,都是找借口。她常常说儿女和父母的缘分是30年,从儿女出世到30岁,父母要好好地照顾儿女。这就是她照顾我们的方式。

其实林桂花错了,她常常说儿女和父母的缘分是30年。其实儿女和父母的缘分,是两个30年。第一个30年,儿女慢慢长大,父母照顾他们;第二个30年,父母从中年渐渐老去,儿女来照顾父母。“妈,你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把欠你的,在第二个30年,慢慢偿还好吗?”

把所有的积蓄加起来,我和老公直接按揭了二手房,接林桂花搬过来的时候,我就是这样说的。

林桂花哭了。

我没有告诉林桂花的还有,我和老公已经为她准备好了红旗袍,要是有一天林桂花有喜欢的,愿意共度一生的人了,我们会尽全力,风风光光地嫁她,就像她尽全力,为我找到疼我爱我的人一样。

阳光温暖我的情感散文 篇9

关于‘冷’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种比喻:北方的冷是物理攻击,衣服穿厚点就可以了;而南方冷却是魔法攻击,穿再多衣服都没用,得有抗性!~我都很怕那种湿冷,到处都是水,冷得让人无处可逃。

所以我冬天里最喜欢出太阳的日子,把衣服床单和袜子通通都拿去晒一晒;把装满水的杯子清理好;在把对你的思绪转存到日记里,似乎写下这些文字可以让我的心情轻松些,思路也变清晰了一点。可以更加肆无忌惮的想念你,想你在干什么,想你和谁在一起,想你冷么,想你累么,想你有没有想我……

有时候发觉自己都好自私,似乎长大了都会被功利心所左右,这样很不好!在这个小区里也认识了几位老人家,有坚持每天练太极健身的蔡阿姨,有喜欢拉二胡的陈伯和门卫李叔,她们那种历经沧桑的平和与繁华看尽的眼神总能感染我。

也喜欢和小朋友玩,不是因为我多幼稚,只是偶尔想重温下儿时的天真浪漫。记得自助烧烤那个下午,你们在厨房加工蒜蓉,聊到关于为心爱的人做美食的话题,周周问我每天做菜是怎样一种心情,当时我没有回答,不是因为我不想说,只是我想对你说的话有太多太多。

我也算是个吃货吧,和大多数人一般,喜欢吃却并不愿意动手去做。是你给了我动力,让我想要学会各种美味菜肴,每次回忆起你说那句‘妈妈的味道’都会不自觉的微笑;每天你们吃饭前我都会去看看你碗里边的菜够不够,想添菜时却又担心哪个菜没有做好你会不喜欢。

会帮你盛好汤,怕你吃不到肉,虽然小芳已经说过几次你不吃肉。一个人在厨房时,偶尔会幻想,幻想自己每天都做各种你喜欢吃的美食,幻想着你开心的吃得一天天变胖。胖了好呀,你变胖了就不会有那么多人跟我抢,反正你在我眼里胖与不胖都是那么好看。

手机美团里一直收藏着几张乐馨唱券和一帆影院的`通兑券,我是那么喜欢听你唱歌,想在和你看电影时为你读荧屏下的字幕。但每天面对你却越加胆怯,仿佛你随时都会消失再也见不到,明明时刻都想见到你,可每次你出现时又假装它顾,似乎总感觉在你眼里的我会变渺小。

仙人掌说我不自信,连说话都不敢大声,我尝试练习在每次说话前延迟2秒后一字一顿说出来,效果并不好总感觉很怪异。疯子说你喜欢胖的男生,我鼓动阿飞教我一起健身,貌似现在也都搁置了,因为不确定变胖的我是否就能在留你身边。或许是害怕被拒绝,我开始关心你身边的人,尝试通过她们去了解你的喜好,你的生活,你每天工作的烦恼。

我给周周带早餐,因为担心你早上只吃点粗粮不饱,给疯子做宵夜,因为有时看你晚餐吃的少又晚睡不好;好羡慕小芳和你的亲密无间,也会妒忌那些和你煲电话粥的家伙。有一天,我感觉愧疚把周周叫到阳台正式的向她道歉,可她似乎并不在意没听完就走了,汗!

你是我的灰色记忆情感散文 篇10

——— 一曲独吟

许久,没有这般陈写自己了,季节开始更替,看着天边的微光,时常思索,时常茫然,心在荒原一遍遍地游离,无处循迹,依旧地零落无依,依旧地焦灼不安,站在春天的末梢,用力地嗅着属于这个季节的气息,然,升腾的炽热已经侵染了空气,身心越加地困倦,悠长的时间,躲在房间里,敲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冥念着故事的情节,惯常地沉默,继而在揪痛中结束,对于任何,也无动于衷,有时,只是一脸疲惫地躺在床上无法入睡,如今,故事已然完结,只是,那抖动的思维渐渐捣毁素日的沉寂,揉碎的人物,直面的情愫,始终无法稀释内里的苦楚,时常地,悲伤蜂拥而至,占去了我的大片时光,时至今日,一切都无可言传了,心终日地被莫可名状的忧伤淹没,有时,可以迅疾地就掀翻了面上的平静,我的佯装终究脆弱,平淡无华的日子,连微笑都无力了,只是漠然地生活着,看着日出,看着日落,如此循环无度,那些辨不明的疼痛,因此,无心诉说,我知道,我的倔强只是给自己看。

忘了日期,忘了节日,我努力地企图想要忘了所有,只是,力量是细小的,意识是顿重的,记忆那么厚,那么深,就如堆积的尘垢,该要如何才能洗去,在我不再陈述时,只是习惯了把它们都关闭了,闸门封存了所有,某些人事,时而会在荒凉的梦靥里涌现,那一点点的陌生感也翻覆了,熟悉的人,疏离的事,时远时近地侵占了一段回忆,缄口不提的人名,淡化在唇边,神色清冽地走在街边,一些回忆已被禁锢在这个小城里,曾无数次地想要逃开,陌地,于我是莫大的安然,只是,太多的牵念,太多的记挂,终是丢下了远走的心念,因而,只能拖沓徐缓地过着这薄薄的人生,或许麻木,或许厌倦,只是他们都说生活总归如此,不随人愿,不惊不扰地过完整段生活,便是安和了,我开始相信,生活只是一个个无能为力的过程,耗尽了青春,耗尽了爱,该老的容颜,苍老了,该流逝的岁月,流逝了,一切都在规律之中自然过渡,莫可追回的人,只能站在时光的罅隙里,想了一遍又一遍,渐而看着远去的消失了,看着剩下的腐烂了,如此岁月,如此人生。

过往的不能复原,伤词痛语凝结在心口,不能眠的时刻,黑暗也是沉郁的,我以为冻结了人面,就可以凝固了情感,只是,转身换不回纯净,只因,会习惯了不自觉地回头观看,眼眸把一切的记忆都放大了,那曾经的说爱,那曾经的守候,成为了泡沫,消散在镜湖中,自知,昔日不再,过多的往事该忘怀,这句说得漫不经心的话,却需要用去全部的力气来学习,蒋说,太多的事,是我把自己锁住了,我默默地认可了如此的答案,或许一直都只是自己的执着伤害了自己,把自己灌醉了,然后肆意地虐杀,看着自己的残忍,只是更加地用力,从来不想带给他人任何的痛苦,因此,当剧痛无比的时候,只是习惯了自伤,如若自虐是罪恶的,那么就让这罪恶只覆盖我一人吧,这人世煎熬,声色格律的疤痕,明目清晰地蜿蜒在心里,淡淡的,浅浅的,而我终究需要学会随遇,随生,随愿。

浸泡的思念不着痕迹,渐渐地,在好友前对某个人的所有事绝口不提,我不是谁的谁,因此,没有标签,日行前往,原来我只是被途经,如若是从此背向,为何又一再不经意地传来消息,反反复复地,让我淡了,深了,又淡了,又深了,看着一切一切,我不再迷信爱情的地久天长,只因,何等丰厚的情愫,也会在起起落落中被消磨,有时,我不知以何种姿态面向那么一个让我舍了天真离了心的人,因此,就在少言寡语中溺死了自己,三番四次,四次三番,不知厌倦地撕毁爱,弥合心,曾经与蒋说,我可笑吧,可笑到了极致,不自知,不自觉,不自量,那条不归路,从开始到终局,布满了我的脚印,当回过头细看才惊觉,自始至终只是我一人的路途,那么远,那么近,当一切仿佛就在眼前的时候,却远在天涯以外,看着一片狼藉,心生痛悲,人总喜欢欺骗自己,只是,所有都那么鲜明,我又该如何找借口来自欺了,因此,只能佯装低头无视某些的跌宕起伏,完结了吧,就这样,在的时候在,不在的时候,不在。

平落无恙的生活,上演着一场场的戏码,我找不到自己的戏份,站在场外旁观着别人的情节,时常看着看着就匆匆逃避,满目惊心,不知所措,大起大落的心绪时常缠绕,悲的顷刻,痛了全心,寂的刹那,心跳也似若停止了,会惯常地吃着冰箱里存放的布丁,只是在吞没后味蕾依旧麻木,他们问,甜吗,我茫然地说,不知道,或许吧,食不知味地填腹,时常会在吃着吃着的时候,一阵阵地反胃,那藏于心底的无助感开始被挖掘,如翻江倒海般颠覆了,木然地走在每个人的面前,只如一具浮尸,听不见,看不清,电话亮了,只是任期终结,看着好友发来的话语,心开始漫无边际地疼痛,任何的任何,始终无法温暖那透明的失落感,因此,面对询问,不再倾诉,或许,我只是习惯了自闭,把自己关在了囚牢,然后一个人孤独,一个人寂静,更多的时候,我的世界,就如从来没有人走进来过那般,寂然无声,纹丝不动,谁也不是我,因此,谁也无法心感太多,我说,我开始不想笑了,开始不想说话了,开始时而歇斯底里,时而静如处子,这一些些的微词,轻飘飘地,落地无声。

凌乱虚浮的心房,不着边际地漫游,看着身边的一切,我的怨悔,溢满了内心,纠结膨胀,渐渐,我不能原谅自己,那些悲,那些泪,覆没了曾经的信念,听见了希望,却看到了绝望,谁曾说的,谁曾供的,越来越渺茫,失落地站在高点,似若看尽了人间繁盛,触手之外,没有任何,看着友人大幅的信息,只是唤起了内里无尽的悲怜感,有时,温暖过多了,会轻易地侵染了泪腺,然,我的淡漠愈加的深重,删除了长长的内容后,没有任何的回复,某天,凤说,要好起来,知道吗,我们都觉得你离我们越来越远了,静默地看完,只记住了一句话,我们觉得你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心里顿时一丝丝的苍凉,原来,这久远的悲伤已经把我拖离在她们千里以外,我的躲藏,我的沉默,不知觉间已经铸就了冷漠,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潜伏姿态,只是谁也不知道,那日复日的怨悔经已催灭了内心的宁静,我的平然不惊,如今,只是一种面目全非的虚饰罢了。

来来回回的四月,折返于两城之间,短暂的停留,短暂的别离,疲惫而无奈,车程间断眩晕,空间里充斥着陌生的气息,依旧是那道门边,等候着汽车的准点抵达,有时,不知道可以去往何方,只因无处是归程,无处是终点,停了走,走了停,这停停走走的路途,一个人清静又孤独,遇见了谁也只当陌路人,背着沉沉的灰色包包,走在熟悉而又陌生的街头,那些路口,那条街道,都曾在青春洋溢的时刻走过,而,此时我只是一个旅人,没有方向,一度迷失在这个海滨之城,听到远处唤起我的名字,迷惘地回头,是朋友热情的寒暄,她说,我们真有缘,可以在如此午后时光遇见了,我忽而黯然,为这样一句话,千里的相会,也只为了彼时的缘分,然而,某时,与某个人却为何总一再地错过,杵在人头涌涌的公车站,我的神伤在朋友的笑声中抽离,车来了,人们以仓促的脚步前行,而我却总习惯了在拥挤的人群里任由他人上上落落,甘于最后缓慢地踏上公车,或许,我终是一个不适于争夺的女子。

一个倾城日光的早晨,走在海边,看着无边无际的大海,海风柔和吹拂着发丝,走在长长的情侣路上,他们说,如果一对情侣可以完整地走完情侣路,那么他们的爱情也会长长久久的,一个美好的愿望,有时只是为了满足各自的内心所需,爱情,并不需要形式化的维持,若有心,苦也是甜,若无心,再多的誓言,也只是一句句的谎言,走在连接海岛的石桥上,听着海水拍打岩石的声音,想起了童话故事《海的女儿》,那条美人鱼,为了爱情,最终化为了泡沫,消失在湛蓝的海上,从此我的童话也随着那条美人鱼消失在蓝色海洋里,孩提时仅剩的回忆里,我只记得,美人鱼死后,我却再也不看童话了,只因,任何的憧憬,就如那泡沫,随风消散了,那时,曾无数次地问大人们,为什么美人鱼死了,为什么童话里也有死亡,他们只是抚摸着我的短发微笑着说,这只是童话,我一脸茫然,或许,爱情,终只是泡沫与死亡的消逝,站在石桥中央,看着汹涌的海水,我想,此刻,如果石桥断裂,是否一切都可以消亡了,只是桥安在,脚下响起了高跟鞋清脆的声音,这真切的外界,让我不得不承认,我依然需要由着漫长的时间来过完着这整个人生。

步行在烈阳下,海水烁烁生辉,站在桥中央,看见了远方浩大的木船,举目而视,岛屿清晰可见了,这个有着繁多海岛的城市,吹着咸涩的海风,发丝在潮水冲涌而起的气息中飘散,此时此刻,想起了那一个人,记得他说,想来吹吹海风,只是某段时间后,他却消失在我的视线里,海风依旧每日每日地吹拂着,我依旧喜欢站在风中嗅着那股清清的咸味,带着想念默默无言,一个人的行走,清静而孤立,踏入了海岛,看见了灿然绽放的杜鹃花,一片的绿意之中,夹带着一瓣瓣的彤红,游人骑着单车微笑而过,我坐在石板椅子上,看着那些穿梭的笑脸定神,某个销售员靠近兜售着保险,无心地被安排填写一份调查报告,他热络地探问,只是微笑地沉默,言语间,他说,一个人出游不会孤单吗,瞬间的愕然,然后浅笑着说,习惯了就好,迅疾地告别,对于太多陌生的靠近,始终不适,时常不能言说地看着远处,听不见他人一次又一次的说话,而更多的时候,只是习惯地面带淡漠,拒绝所有,我想,一个人沉默,总是安全而放心的。

柔和的海风,安静的情侣路,路边灿烂的鲜花,青青的草坪,祥和的人声,倘若没有那一幕惨不忍睹的画面,一切都是那么的平静而宁和,紧促地,穿着高跟鞋小跑着逃开了那个丑陋的画面,没有太多的惊慌,只是顿觉一切都失色了,在市区热闹的街头,脚跟微痛地走着,人迹匆忙的城市,看着那一张张奔忙的脸孔,城市,藏着太多人的流离失所了,寂寞堆积,熙攘的人面,陌生与陌生的交织,原来只是一次次素不相识的擦肩而过,没有前生今世的回眸,所以,也不会有今生后世的期待,我想,我是不是不该堆叠那今生五百次的回眸,该无所盼望地来,也了无牵挂地走,佛说,五百次的回眸是为了下辈子的一次相遇,只是佛没有说,那五百次的回首只是为了一次次的挽留,倘若五百次的挽留却换不来一次的相望,再一辈子的相遇又有何真意了,他时,他再也不是他了,而我也不再是我了,再见,也只是一场陌路里的相逢,此后,彼此的人生都只在陌路后归于平寂。

你和我的故事的情感散文 篇11

一、透彻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五情发而为辞章”“文质附乎性情”“情者文之经”,散文是一个储满情感的仓库。

要想使文章所蕴含的情感显现出来感染学生,教师就要透彻理解教材,细心地体味字里行间的感情。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要把文章所表达的感情传达给学生,在备课时就要首先增强自身对课文的真切感受,用自己的丰富知识和饱满的思想感情,对散文作品进行感受、体验,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同时,教师自己的主观情感要真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用自己的一片真情、激情、深情,去感染学生。只要是真挚的情感宣泄,返璞归真,忘情一次又如何!以情唤情,可以使学生也进入角色,获得正确的、健康的情感,并使这种情感获得必要的表达。

二、根据文章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创设情境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进入文章的情感世界。

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加上知识也相对有限,教学中如果仅仅依靠文字叙述,很难将文章的意境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灵活多变、新颖独特的导入语,能引起学生精神活跃的问题,多媒体手段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气氛等,都可以将学生带入直观新鲜的情境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乃至全部心灵,悟出文章的真情、真意。

三、借助朗读,激发学生情感

许多优秀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优美而丰富的情感。郭沫若在《文艺论集》中描述道:“立在海边,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起吼来的时候,我们不禁要血跳腕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语文教师饱含感情色彩的朗读,可直接给学生一种优美而直观的输入。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再创造,以声传情,以情动人,声情并茂,“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让饱满的情感进入学生的心田,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的朗读。要想有效地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内涵,单单依靠他人朗读讲解和分析说明是不行的。只有自己朗读,才能真正自发自主地揣摩课文内在意蕴。

通过反复朗读,作品中的人物、情景便跃然纸上,作品的情感便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其情调,明确其情理,激扬其情怀,获得与作品、作者感情的共鸣。

可以说,正确、动情的朗读是连接教师、文章、学生三者感情的纽带,它会让散文教学由无声变得有声,情趣盎然。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学生不但能有美的享受,还能有爱的熏陶。

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情感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进发出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火花。可见,课堂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以真诚的情感去营造一种和谐、活跃、民主平等、互动交流的课堂氛围。

当面对一个问题,学生有自己的看法时,要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发表见解,冲破已有知识的禁锢。一旦发现学生思维中有知识创新时,促动他们向更深广的知识领域探求。

民主、平等、融洽、和谐是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交流的润滑剂。用商量的语气、亲切的微笑、信任的目光、肯定的手势,来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自豪感。散文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需要激励学生情感,增加感情投入,就更需要课堂弥漫着这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感氛围。

五、借助写作,升华学生情感

前面所论述的四个方面,都是注重学生的听、说、读,语文教育要注重读、写、听、说四个方面的均衡发展。因此,在品味、鉴赏的基础上,不能忽略了让学生进行写作。这种写作,不是平时所谓的“作文”,而是学生感情的自然流露。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所抒发的情感,让学生假设自己处于作者的位置,将自己情感的体验形成文字。或者,让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撷取生活片段进行写作,将课堂的所感所思凝聚在自己的笔端。这样一来,学生思于学后,虑于写前,会将散文的学习与体悟更推进一层。

那个关乎爱的故事情感散文 篇12

她的第一次恋爱,开始的应该很顺利,那是一个又酷又帅的男子,走到哪里都会特别吸引女孩子眼球的那种男子,光芒闪耀。她是爱他的,所以和他在一起,感受着身边那些女子们艳羡的目光,她自然很是得意,但是得意之余,心中还是不免会有些不安。

最终,那个男子还是把她搞丢了,虽然在离去的时候还找了一个让她不尴尬的理由,可是她是知道的,他所说的理由都是借口,其实真正的原因不说都能明白:他找到了比她更好的。爱情,从某个角度说,也是需要等值交换的。

这次的`打击,让她的内心很是受伤,她那高傲的强大内心被瞬间击碎了。她的内心中一下子把爱与被爱看清楚了,虽然她的内心还是想去寻找自己爱的人,但是这次她决定选择了一个爱她的人。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各方面不是很优秀的男子疯狂的追求她,略微的犹豫,她接受了他的追求。

其实,也许她的内心中也不知道什么样的男子适合自己,想当初,自己爱上的人,不一定就能够追到手,追到手了吧,还不一定能够守得住。那被人丢弃,总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她不希望这样的悲情故事再次上演,她怕承受那份痛彻心扉的伤。

那个男子很爱很爱她,对她是那种掏心窝子的爱,什么都是想着她,为她甘愿付出一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还是会觉得无聊。在她看来,这段恋情就像许茹芸的一首歌《独角戏》。许是他太爱她了,总是想围着她转,却没有发现他的平庸慢慢地无法填补她内心中的某些空虚。

满眼望去,自己身边的那些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好友却一个个都找到了要么形象气质俱佳的,要么就是傍上大款的,而她,却将自己一生的幸福托付给了这么一个碌碌无为、平庸的男子身上,总是在内心里会有一些失落。

她也是女孩,也喜欢那些浪漫、喜欢小小的虚荣心被满足,喜欢被人宠被人疼被人在意的那种感觉。可是她的这次选择,让她觉得自己当年的唐突,为什么会把自己的要求降到了尘埃这么低的程度,这样的她,是否就会这样一生平庸下去,直到被尘埃掩埋了内心。于是,她再一次地终止了这段情感,又一次地认为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

不久之后,她开始了她的又一段情感故事。这次,她选择了一个和自己门当户对,条件差不多的男子。她可以看出来那个男子对她是有好感的,而她对这个男子的感觉也不差。于是,看着双方的年龄都到了该结婚的年龄,而且她觉得这个人还是靠谱的,于是,两个人就步入了婚姻。

婚姻,围城,爱情的坟墓。步入了婚姻,才知道其实婚姻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美好,诸多的琐碎烦扰着她的内心。婚姻生活才到第三个年头,他们就分道扬镳了。这段情感仿佛也没有谁抛弃了谁,谁嫌弃了谁。给人的感觉就是生活索然无味,两个人在一起既没有了爱的激情,也没有什么可以一起聊的话题,生活的沉闷让彼此都不明白,当初怎么就糊里糊涂的结婚了。

你是我的巧克力情感散文 篇13

记得我上初中时就喜欢写点东西,到高中便成写情书的“圣手”了。让我引以为豪的是:能为人民服务了。美美能混到一瓶一角伍分钱的汽水,两支五分钱的冰棒。在我们年组也算小有名气了,预约的人时常跑到我家里。后来他们帮我家里干活,后来还搭了不少顿饭,后来洛阳纸贵了。心里有一种抬头狂妄,低头骄傲的架势。感觉甚好!甚好!最经典的是:帮人写了一篇十六页的情书,情书出手女孩看后满眼泪盈。有一种掬莲在手安暖此生,寂寞欢喜吻遍落花的感觉,反正是“投降”了。

少年时情窦初开,爱的词语写的很用心。可我的爱情却没有那么浪漫,但是我没有错过这道美丽的风景。盛年当兵在外,一封家书把父母、朋友心里写的暖暖的,连队的板报写的意浓浓的。激情时执笔抒情,沮丧时落墨心中,延续着当初给别人写情书的良好感觉。

如今举目已入中年,往事早已沉淀。回首人生,只能用思念丈量距离。心如雪花一样悄然飘落,落地后没有了形状。心里的自白较之最初,抖的是满腹五味杂陈。看着以往的日记,阅读这些文字,眼前浮现出人生的图景。总觉得“爱”应该向花儿一样,慢慢绽放绚丽无比。如海涛与岩石撞击间的共鸣,浑然成天籁。在把你我名字,刻在巍峨的巨石刻上,经的起风吹雨打经久不褪色。纵然你在天涯海角,洒下一片丹心伴君此生。

我喜欢爱的气息,向酒一样浓浓烈烈的。举杯时总是散发出醉人的.芬芳,月圆时唤起难言的惆怅。爱如花开只有蝶飞过才知晓。爱如青草,只有触摸的人才知她的温柔,心里酸楚只有携手后互相思念才知晓。此时我一直坚信着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家、父母朋友才是爱的唯一“避难所”。

或许你永远也不懂,爱对懦弱者是无法触及的奢侈品,而你不过是透过橱窗想要得到的人。想得到爱却没有勇气,一遍遍地路过橱窗想砸碎橱窗将爱带走,祈祷你不要遇上别人。然后完全无计可施傻傻地等待着,只能轻轻地说:“对来说我没有爱情”大概是我自作多情,感觉自己像一支周身被染成色的愚蠢的铅笔。被啪一声扔在了地上,外边是完好的笔芯里面却碎成了几节。月老抛下一丝红线为何不来牵,拥风吻雨揽月观花,若与你我前生有缘,你常回头多看我一眼,问君意在何年?爱的表白不伤耳朵,心中也不存丝毫惶惑。只不过两颗心又绕了一层情思,在增添几分烦恼而已。

以前觉得无知者无畏,现在明白了知者无畏方为知。面对难以超脱的生活,无法从各种无序的状态中拯救出来,找到自己的位置。关注那些发生在他人身上的欢笑、悲伤、痛苦与绝望。爱只有两条路:要么放弃信仰,一条路走到底,不问前程不顾是非,最终我将无所不能。要么寻找信仰,接受新的挑战,一路奔波,满是荆棘,最终我将无所不能。这芝麻大小的信仰,将决定着你的方向。有时觉得爱像个胆怯的孩子,小心翼翼地划着最后一根火柴,用手挡着寒风,让火光照亮黑暗,生怕被淹没其中。但火柴终究抵挡不了寒夜,不久就熄灭了,缓缓站起身来,猛然发现,那小小的火光已印在我的心里。你敢追爱,爱永远和你在一起的。清风中承载着那淡淡的飘渺的甜美,你一世的安暖是我一生的期盼。你的笑容是我心中的思恋,正所谓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你和我的故事的情感散文 篇14

朱自清散文创作的前期, 主要以写景叙事抒情性散文为主, 这些散文或叙述个人的经历和感受, 或写景状物抒发情怀。后期, 一方面, 他冷眼看待人生, 以日常生活用语和人间世情为议论对象, 从而抒写自己的人生;另一方面, 他为民族国家的新生而奔走呐喊, 多充满激进的爱国情感。

一、质朴、真挚而浓郁

作为一代散文大师和学者的朱自清, 其求“真”求“实”的创作态度使得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出自亲身经历的人和事, 亲身感受的景和物。因为是真人真事真情实感, 所以文章写得自然, 感情质朴、真挚而浓郁,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慑力, 使读者会因他喜而喜, 因他痛而痛, 因他忧郁而忧郁, 因他彷徨而彷徨, 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其强烈的情感脉搏。朱自清最初是诗人, 散文中也流溢出诗人的情怀, 每一篇散文都富有浓郁的情感, 不必说前期的借景抒情散文;写亲情、平凡琐事为主的叙事散文, 就是后期的议论性散文也饱含挚情。

《背影》是朱自清的成名作, 全文约1500字, 但字字含情, 句句有意, 没有华丽的词藻, 只用平白质朴的语言, 表现了质朴深沉的父子之情与父子之爱。文章以父亲的“背影”为行文线索。父亲的“背影”在文章中出现4次:开头“不能忘记”“背影”;站台买橘子的背影;走入人流的背影;结尾“泪光”中的“背影”。父亲胖胖的身躯,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步履艰难, 蹒跚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 定格在儿子的脑海中, 也定格在你我的脑海中, 成为父爱的象征。背影后儿子含泪的双眼也永驻在你我的心中, 它饱含着儿子对父亲深深的爱和无限的怀念, 父子互爱互怜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心里颇不宁静”为文眼, 用凝炼而又清丽的语言描写了荷塘月色下的美。在描写中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寂寞、迷惘彷徨, 追求美好厌恶黑暗现实的情感。“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是贯穿于全篇的情感基调。“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都可不理”使我们感受到作者心中的“不平静”而又想挣扎的心境。月下的荷塘, 荷塘里的荷花荷叶、流水月光、荷塘周围的树、蝉声蛙声、路灯光都成了作者抒发感情的对象, 通过赞美荷花表明不同流合污的心志。月光下的荷塘是美好的, “但热闹是它们的, 我什么也没有”使我们的心情又跟随作者回到黑暗的现实中, 感到美好只是一种期盼, 现实是黑暗的, 黑暗的现实怎能使“我”释怀?全文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是记叙作者与好友俞平伯夏夜同游“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经历。“足系人情思”的“‘七板子’”, “最能钩人”的“灯彩”, “在这薄霭和微漪里, 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枕着历史的沉淀, “被引入”秦淮河的“美梦”里去。我们跟着作者去追梦:船在“六朝金粉所凝”的“秦淮河的水”上行走, “等到灯火明时”“黯淡的水光, 像梦一般”。在梦一样的境况里, 过了利涉桥、东关头、大中桥便到了“灯月交辉, 笙歌彻夜的秦淮河”, 淡月、眩晕的灯光绿水、歌声胡琴声, 我们随作者沉醉其中, 而歌妓的出现, 使“我”的心情变得纠结, 想听歌, 又受道德律的束缚不敢听歌, 作者把当时的心理冲突细致而深刻地刻画出来, 并做了毫不留情的自我剖析, 使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 属于那个时代的, 追求美好、敢于正视人性的弱点、正直的知识分子形象。“我”沉醉在梦幻般的秦淮河中, 希望听到美妙的歌声, 增添其中的美好境界, 但想到歌妓都是由于生活所迫, 从事着不正当的生意, 不可能增添美好, 又受道德律的束缚, 是断然不能听歌的。同时, 使“我”感到人民生活的艰辛, 社会的黑暗, 不知不觉地“满载着怅惘”了。作者以“充满了幻灭的情思”结尾, 表达了当时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社会充满了黑暗, 祖国山河美好的景色只能给他沉郁的心情带来片刻的喜悦, 如梦幻一般短暂缥缈, 但对美好的追求和渴望是不可阻遏的。全文借景抒情, 真挚浓厚、沉郁委婉的情感贯彻始终。

《儿女》写父亲对儿女的爱, 《给亡妇》写夫妻之情, 《冬天》写家人和朋友间的温暖, 每篇都写得质朴却情真意切。

二、爱国主义情怀, 激愤呐喊

抗日战争爆发后, 残酷黑暗的现实社会使得朱自清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变得更加激进, 他不再迷惘, 不再彷徨, 他用手中的笔直抒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敌人残酷暴行的愤慨, 赞扬抗日的行为和热情, 发出激愤的呐喊, 爱国挚情使人感动给人以力量。

他在《这一天》里写到“这一天是我们新中国诞生的日子”“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 睡狮果然醒了。从前只是一大块沃土, 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 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发出了心灵的呐喊, 使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的热爱, 对祖国的明天充满希望, 对人民充满信心。

《北平沦陷那一天》写到“只要人心不死, 最后的胜利终究是咱们的!”对中国革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我们听到一个爱国者愤怒的呼喊。《蒙自杂记》文中多次提到抗战, 肯定了人们抗战的行为, 对胜利倾注了无比的期待。《论吃饭》肯定了吃大户的行为, 充满了革命的气息。

好的散文都很注重抒发情感, 朱自清的散文表现得尤为突出, 独特的情感特点使其散文具有了灵魂, 虽历经历史的长河依然熠熠生辉, 许多文章家喻户晓, 历久弥香。《春》《匆匆》被选入小学课本, 《背影》选入初中课本, 《荷塘月色》选入高中课本,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选入大学课本, 成为不可多得的文学遗产。

参考文献

[1]朱自清全集 (1-3卷)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8.

上一篇:程序表《主持词》下一篇:北京工商大学本科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