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年级寒假数学日记(共8篇)
傍晚,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一道难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3”棵苹果树和20棵梨树施肥。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棵梨树,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1.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大都接受过学前教育, 所以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因此, 在上第一节数学课《数一数》时, 我先让学生观察教室, 让他们寻找教室中能数出的数, 例如人数、桌子等。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 寻找校园中都有哪些数。还让学生说出一些和自己有关的数字, 看谁说得多、说得好。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永远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现在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练习题具有解法不唯一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 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刚开始, 当我提出还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时, 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对提出不同见解的学生给予表扬。受到表扬后, 大家的积极性就更高了。这样使学生以后敢于发言, 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 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充分意识到解决同一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 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课专心与否, 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 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 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 我就表扬;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 就用眼神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都很单纯, 都爱受表扬, 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 思维更具形象性。在教学中, 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 尽量利用教学挂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 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 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4. 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
发言时学生需要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 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 必须表达清楚, 使别人能听懂。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在课上尽量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言, 提高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但一节课上学生能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有的学生按捺不住, 提意见:“该到我了。”我向学生们解释:不可能全班同学都来回答问题, 只有敢于举手的老师才叫。这节课叫不到你, 下次一定有机会叫到。学生回答问题如果正确, 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学生回答错了, 说明他们对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透。而他们的错误回答往往能代表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能很好地引导, 就会有助学生掌握知识。
5. 主动参与, 善于合作。
教学中, 我注意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 同时精心组织每次合作, 使他们在有效、有序的共同学习中得到交流、受到启发。我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时, 不见得每个知识点、每个学习内容都必须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只有在某些地方意见发生分歧时或可多方面解决问题时, 才需要适时地采用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的方式, 这样可使学生在充分交流中吸收别人的想法, 扩大知识面, 又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在新课程的合作学习中, 要注意引导学生彼此相互倾听、思考、交流。老师穿针引线, 巧妙点拨, 适时评价。学生在这多元性、丰富性和生动性的学习交流中, 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并得到发展。
6. 打破常规, 乐于创新。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大课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首先要为学生营造和谐、活泼的学习氛围。只有在一个相对宽松、包容的环境中, 学生才敢于让自己的思想插上创新的翅膀, 也才乐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其次, 要善于开发资源, 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例如在学习了《认识图形》以后, 我布置的家庭作业就是要求他们应用学过的图形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样的家庭作业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经过他们的描绘, 一幅幅充满创意的图画出现在我眼前, 我不禁感叹他们的思维是如此的活跃。这样的家庭作业不仅巩固了知识,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了基础。
7. 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大都接受过学前教育,所以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数一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能数出的数,例如人数、桌子等。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參观,寻找校园中都有哪些数。还让学生说出一些和自己有关的数字,看谁说得多、说得好。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永远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现在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练习题具有解法不唯一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刚开始,当我提出还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时,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提出不同见解的学生给予表扬。受到表扬后,大家的积极性就更高了。这样使学生以后敢于发言,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充分意识到解决同一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课专心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表扬;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就用眼神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都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思维更具形象性。在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
发言时学生需要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在课上尽量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言,提高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但一节课上学生能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有的学生按捺不住,提意见:“该到我了。”我向学生们解释:不可能全班同学都来回答问题,只有敢于举手的老师才叫。这节课叫不到你,下次一定有机会叫到。学生回答问题如果正确,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说明他们对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透。而他们的错误回答往往能代表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能很好地引导,就会有助学生掌握知识。
5.主动参与,善于合作。
教学中,我注意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同时精心组织每次合作,使他们在有效、有序的共同学习中得到交流、受到启发。我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时,不见得每个知识点、每个学习内容都必须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只有在某些地方意见发生分歧时或可多方面解决问题时,才需要适时地采用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的方式,这样可使学生在充分交流中吸收别人的想法,扩大知识面,又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在新课程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彼此相互倾听、思考、交流。老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适时评价。学生在这多元性、丰富性和生动性的学习交流中,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并得到发展。
6.打破常规,乐于创新。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大课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营造和谐、活泼的学习氛围。只有在一个相对宽松、包容的环境中,学生才敢于让自己的思想插上创新的翅膀,也才乐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其次,要善于开发资源,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例如在学习了《认识图形》以后,我布置的家庭作业就是要求他们应用学过的图形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样的家庭作业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经过他们的描绘,一幅幅充满创意的图画出现在我眼前,我不禁感叹他们的思维是如此的活跃。这样的家庭作业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了基础。
7.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2016年4月3日 星期二 雨
清明节放假,我们全家去外公家做客。到家时看见外公正在挑茶叶,我很好奇地跑过去说:“外公,为什么要挑呢?”外公说:“把坏的茶叶挑出来,再把好的茶叶用开水一泡,一杯清香可口的绿茶就泡出来了。”我听得直流口水,连忙帮外公挑茶叶。这时,外婆也来了,夸我是个好孩子。
快乐马拉松
2016年4月17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我和爸爸去南北湖参加马拉松,我跑了12000步,厉害吧!我热得满头大汗,全身都湿透了。到了终点,我拿到了奖牌,心里乐开了花。回到家,我跟妈妈说了今天发生的事情。妈妈说:“你不怕累,坚持到底,真的很棒。”
快乐的春游
2016年4月19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我们班去绮园春游,我带了四样零食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同学们吃得真高兴啊!到了绮园,先是一位阿姨给我们介绍古代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听得可认真了,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些灶头、书桌……接下来,就是大哥哥、大姐姐给我们介绍一些古树名字、年龄大小等等,我们的耳朵竖得高高的,听得可认真了。天快黑了,我们依依不舍地回到了教室,背上了书包,排着队回家了。我今天好高兴呀!
美味的馒头三明治
2016年4月20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早上,妈妈很早就起床,给我和妹妹做早餐,做的是又美味又健康的三明治。今天的三明治是油煎馒头、生菜、香肠、鸡蛋,还有沙拉酱和着番茄酱做成的,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大口,真的像我想的那样,好吃得不得了。我一口气吃了两个三明治。
小妹和鸡蛋捉迷藏
2016年4月24日 星期天 阴有雨
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妈妈给小妹夹了一块鸡蛋,藏在了米饭里,叫小妹把鸡蛋找出来吃掉。小妹东找找西找找,还是找不到,急得团团转。最后,还是在妈妈的帮助下,找到了鸡蛋,一口吃掉。
忙碌的劳动节
2016年5月1日 星期日 晴
五一劳动节,我们全家去海景苑搬东西,我也帮忙搬了木板和柜子。从五楼搬到一楼,我累得满头大汗,可仍然不想休息。回到家,妈妈大大地表扬了我,说我不怕累,是个好孩子。这个劳动的节日,我在劳动中度过,真有意义啊!
Yesterdayweplayedhappily,buttherewereonlytenpeople.Irememberedlastyearthereweretwenty-twopeopleatall.Iheardsomemyfriendshadgoneabroad.Theywentabroadtostudy.MaybeIcouldn’tseetheminthefuture.Ithinknextyearwewon’tmakeaparty.Nextyearisaveryimportantyear.Weallwillprepareforthecollegeentranceexamination.Itisthemostimportantforusnow.
[
今天是初一,我们全家人一起去朱家尖。
我们一起去看沙雕,我还和沙雕合影了呢!我们走到了松树林,我和小米玩森林探险,忽然,我看到几个用沙子堆成的小矮人,他们正哭的很伤心,原来是白雪公主吃了有毒的苹果,小矮人们都哭了。我还看到用沙子堆成的国王的城堡,魔镜和那个坏王后。每个沙雕前面都有个带字的牌子,这些字是给我们介绍白雪公主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白雪公主的故事。我和喷嚏虫一起照相,小米和另外两个小矮人一起照相,我们都乐坏了。
绘画日记,就是让孩子把他们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事物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日记。它容易掌握,富有童趣,符合低年级学生爱画、爱想象、爱倾吐的性格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它对帮助低年级学生打好作文基础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为低年级学生搭建抒发感情的平台
学生学习语文,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学会表达,敢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年级的孩子刚进小学,对学校的生活充满好奇,他们喜欢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别人。然而,由于所学知识的局限,他们无法用文字表达,因此,绘画日记应运而生了。经过几年的实践,一幅幅反映生活的日记被学生画了出来。如一个孩子“画”了这样一幅画:“画上的小朋友有的在读书,有的在玩耍,脸上洋溢着可爱的笑容。”旁边还配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在学校里学习,我们在学校里游戏,我们爱学习,我们爱学校。”
总之,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都会成为孩子们日记的内容,因为有了“绘画”,孩子们消除了语言上的障碍,畅所欲言。
二、帮助孩子养成观察身边人和事的习惯
学生怕写作文,最主要的原因是感到没话可写。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他们没有养成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的好习惯。因此,有目的地让学生感受自然和社会,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绘画日记不仅要求学生关心周围让他们记忆深刻的大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关心包括小花、小草在内的一切小事,把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作为绘画日记的内容。同时,通过绘画,也让他们知道一切平凡的事物只要通过细心观察,发挥想象,大胆地表达,就能写出生动有趣的日记。
如一个孩子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月亮一会儿圆,一会儿弯,十分有趣而神秘,于是把月亮的变化过程画出来,还在旁边打了一个小问号:“为什么月亮有时弯有时圆?我长大了要到月亮上去探险。”孩子们通过真实的生活感受,有感而发,充分地接触、了解、感受大自然的可爱,细心地体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他们用五彩的笔,简短的话,在绘画日记本上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三、为学生的作文奠定基础
如果把学生作文训练的过程看做是植物的“发芽——生长——成熟”的过程,那么一年级的学习过程便是作文的“发芽”阶段,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积累生活、情感、思维和语言的机会。
孩子们在绘画日记中无拘无束,单幅图、多幅图,长句子、短句子,他们写的每一句话,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都是某种意义上的积累。这种积累可以是遣词造句上的,可以是语言组织上的,也可以是思维表达上的,写作兴趣上的。
孩子们喜欢上了绘画日记,随时都会把自己的所见所想写下来。如一篇日记里的小女孩手拿扫帚,从她微笑的脸上我感受到劳动带给她的快乐,正像她在旁边配的儿歌所写的一样:“小扫帚,刷刷刷,地板刷得光闪闪的,我的心里乐哈哈!”如果从一年级就开始注重类似的情感和写作内容的积累,到了正式作文的时候,就不会没素材写了。
四、发展独立的个性
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绘画日记就是培养孩子独立个性的有效途径。绘画日记本身就是较自由的文体,它没有固定的格式,写什么,画什么,用什么色彩,写多少字都没有限制。
从孩子的日记内容和表达方式来看,真是各式各样,有用彩笔“浓妆艳抹”的,有用铅笔淡淡素描的,有大手笔勾画轮廓的,有用心细细刻画的。这就是他们的个性,这就是他们的喜好。如有的孩子以漫画的形式画出自己一天外出活动的所见所闻,不同于普通单幅图,而且比单幅图的表达更完整,有情节,有内容,富有新意;有的孩子把童话书中描绘的童话世界用绘画日记的形式表现出来,既有童趣又新颖;还有的孩子对课堂上所学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显示出独特的思维能力。绘画日记带给孩子们充分的自由,使他们在想象的王国里尽情地驰骋,畅所欲言,张扬个性,让我看到了他们的另一面。
初次尝试绘画日记的形式,我觉得体会颇多,收益也不少。把每天看到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以及对某一件事的体会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画展现在大家面前,这比单纯的绘画更有吸引力,又比单调的文字多了一份情趣。尤其是在完成的过程中,绘画日记能给予孩子多方面的直观感受,这既符合孩子喜好新奇事物的个性,又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了想象力。
绘画日记满足了孩子爱画、爱想的性格特点,帮助他们大胆地抒发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在尝试的过程中,仍有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比如绘画和文字的比例要分清主次,因为图画毕竟是为文字服务的,不能完全代替文字;另外,要多给孩子创造语言积累的条件,使他们的绘画日记内容更丰富,更有特点。
昨天晚上,我,爷爷和弟弟一起去放烟花。爷爷买了好多啊!这会有眼福了哦。
爷爷放了很多烟花,可我最喜欢的还是“彩虹烟花”和“烟花宝宝”。我先说“烟花宝宝”吧!他就像一颗本来很平静的.心突然变成了狂欢的心情了!一开始是红色的,渐渐变成了粉红色,接着又变成了蓝色,正当我们沉醉这美丽的“景色”时,突然“砰”的一声,就喷出两米高的火花,我的心情也跟着激动起来了,但是,等我没看够,他没了,哎!
但是,“彩虹烟花”也不比“烟花宝宝”逊色。彩虹烟花也是喷出了两米高的烟花,但是,紧接着,他又给我们来了给“惊喜”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哇!像一朵花一样喷出了!我高兴地跳起来了!本来是橙色,慢慢地变成了白色。接着,一分钟过去了,放完了,我还是意犹未尽啊!
【关于一年级寒假数学日记】推荐阅读:
关于寒假的二年级日记02-17
关于一年级数学工作计划03-25
小学一年级寒假日记:热闹的大街01-18
关于七年级寒假随笔10-04
关于高中寒假日记06-09
关于初一寒假日记11-17
关于初中寒假日记02-05
飞镖游戏一年级数学日记11-03
关于古诗日记四年级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