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精选9篇)
一、我市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做法
(一)高度重视,高起点谋划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新格局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把人才培养开发作为根本大计摆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一是健全领导机构。从XX年开始,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xx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意见》(彭委发[XX]45号)、xx市委办公室、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XX—XX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规划的通知》,成立了组织、人事劳动、农业、财政、教育、妇联、团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二是提供经费保障。三是健全联系制度。建立了市级领导联系农村实用人才制度,定期走访慰问。同时要求各镇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本地实用人才,征求意见建议,为他们排忧解难。四是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将农村人才开发培养工作纳入全市组织工作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内容,形成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为我市农村实用人才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
(二)固本强基,高标准打造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系
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投入,完善培养体系。一是加强培训主阵地建设。先后投入330万元建立了各级培训基地。
(三)创新机制,高水平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如何打破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转变过去“灌输式”、“填鸭式”的培训方式,培养一支扎根基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用人才队伍?近年来,我们结合农业项目实施,采用农民田间学校,课堂教学与现场实践相结合,“人人都来讲一课”等形式,解决了过去学员培训“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积极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培养一群扎根农村的科技明白人。组织农技人员开展包村入户活动,办样板、抓示范,在20个镇建设示范基地19个,示范面积13万亩,培养科技示范户5000户,培育致富带头人2800人,这些示范园成为广大农民操作实践、交流实用技术的理想场所。大力开展“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今年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5.3万人次,培训新型农民2890人,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1590人,农民创业培训80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支持农民“立足本土找出路,围绕主业求发展”,积极倡导外出农民返乡创业,走出了一条以转移促创业,以就业带增收的农村发展道路。
(四)搭建平台,高效率发挥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
加快创业载体建设,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扶持龙头企业和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形式,为人才发挥用武之地搭建舞台。一是发挥人才在科技传播、技术推广上的作用。几年来通过各类人才在主导产业发展及农产品经营中发挥作用,带动蔬菜67万多亩,中药材5万亩,水果5万亩,创办农业生产加工企业60多个。二是发挥人才在引领创业、带动致富上的作用。两年来,通过培养的农村经营能手,向省内外输出有一技之长的各类农民XX多人。同时依托产业带头人,发挥实用人才技术优势,带动农民办厂创业。三是发挥人才在发展农业产业化上的作用。支持人才带头创办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全市已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43家,培育农村经纪人3000多人,带动农业产业化基地90万亩,规模养殖场23个。
(五)规范管理,高品位保证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对培训项目实行合同管理。项目领导小组与培训机构签定培训目标合同,坚持定期检查,及时纠正问题。二是对培训资金进行严格审计。在资金管理上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规范管理,严格审计,确保有限资金发挥最大作用。三是对培训人员实行分类登记,建立了实用人才数据库。
二、我市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效
(一)通过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加速了我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
一是农业实用技术得到了掌握。二是先进设施开始应用。三是高产优质品种得到广泛利用,高效种养模式得到普及推广。近几年来结合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市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农业环境污染监控、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等多方面广泛开展课题攻关,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技术性难题。
(二)通过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增强了我市农民依靠科教兴农的责任意识
通过培训,广大农民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了切身感受,增强了他们发展农业生产、依靠科技致富的信心与责任意识。
(三)通过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提高了我市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通过发展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吸引一大批农村能人、专业大户加入,共同规避风险,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得到提高。如九尺镇高林村党支部书记杨长福通过参加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业项目科技培训,带头成立了xx市九尺高林大棚蔬菜产销合作社,建立了xx市第一家农民田间学校,引领大家参加培训、参与市场,走共同富裕之路。
(四)通过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推动了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xx市xx镇xx村果业协会会长xx通过参加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业项目科技培训,组织大家开展技术培训,发展水果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推动了农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我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队伍现状令人堪忧
一是总量不足。我市农村现有实用人才xxxxx人,仅占农业总人口xx万人的x.xx%,占农村劳动力xx.x万人的x.00%,比例极不协调。从总体情况看,农业种养人才、农村生产生活性服务人才居多,分别占总数的xx.xx%和xx.xx%。其次为农村能工巧匠占xx.x%。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人才和农村创业人才严重不足,分别只占人才总数的x.xx%和x.x0%。
(二)培养机制尚需优化
现有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管理政策在科学性、优惠性、务实性、灵活性和配套性等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对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缺少相应优惠政策,用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在农民培训中,受人员技术水平、培训资金等因素的影响,组织的面还不够宽,培训的针对性还不强,培训手段还不够先进。
(三)管理服务有待加强
在制定人才保障制度、营造人才生存环境上措施还不到位。现行的农村人才使用制度、人才奖励制度、人才保障制度总体上缺乏系统性和激励性,难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约了人力资本作用的充分发挥。同时,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培训档案,追踪了解训后情况,注重人才素质的再提高问题。目前不少农村人才经过初次培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致富技能,但仍然不够精深和熟练,需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有些农民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技能之后,要扩大再生产,扩大经营规模,迫切需要我们在培养的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全面充实他们的市场营销知识,法律知识,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重点
一是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激活存量,扩大总量,完善机制为重点,进一步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完善教育培训网络,着力培养一大批高学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
二是以繁荣农村经济为重点,扩大规模,优化结构,使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大幅度增加,结构日趋合理,素质不断增强;实用人才的培养、服务、评价、激励机制更加健全,配套措施更加完善,基本建立与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和培养体系。
近年来, 宁国市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学技术, 一批有文化、懂技术的农民脱颖而出, 成为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的“土专家”、“田秀才”和技术能手。在他们的带动辐射下, 广大农民积极投身果林、养殖、农产品加工等特色行业。该市经济林面积有100余万亩, 元竹和山核桃经济林面积居全国榜首, 涌现出各类农业龙头企业548家, 10万农民走上了小康之路。那么, 宁国市是如何进行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呢?
大力实施教育培训。积极发挥农业、科技、职教等部门的作用, 大力实施“阳光培训”、“科技进山村”、“农机富民”等工程, 建立完善以农广校、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骨干, 农业、科技、卫生、教育等多部门相互配合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除传授各种实用科技知识外, 还专门开设市场经济、现代农业经营等方面课程, 不断提升农民积极应对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水平。近年来, 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250余人次, 举办蔬菜、果林、畜牧、企业管理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班343期, 培训各类乡土人才万余人次。
做好“典型引路”文章。该市采取实地走访和召开村干部、村民代表座谈会的形式, 对乡土实用人才情况进行专项调研, 总结“土专家”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勤劳致富的经验做法, 将那些在农村具有一技之长、贡献突出的农村“土专家”、“田秀才”、种养营销能手、各行业能工巧匠等挑选出来, 在全市宣传推广。并以乡镇、街道为单位, 按照乡土实用人才的不同特点, 分门别类建立乡土实用人才库, 将筛选出来的乡土人才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专业特长、经营收入等内容输入电脑, 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 为加强乡土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奠定基础。截至目前, 该市乡土人才共12大类近8000人。
充分利用境外载体培育农村“领头雁”。该市近年来, 一方面将农村闲置劳动力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苏浙沪等发达地区, 特别是鼓励让具有某种特长、拥有某些理想的“土专家”到发达地区对口的单位企业打工进修, 让他们在闯荡中接受市场经济的洗礼, 完成思想观念的更新、先进技术的掌握、原始创业资金的积累。另一方面, 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 通过制定一系列“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政策, 千方百计将他们重新吸引回家乡创业, 着力打造回乡创业“绿色通道”。
加大对金融部门的争取力度, 引导农村小额贷款向乡土人才倾斜。该市发挥市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担保中心的作用, 为乡土人才创办经济实体提供信贷担保, 帮助解决贷款难的问题。近年来, 宁国市共为各类乡土人才协调争取资金8895万元, 有力促进了乡土人才的发展壮大。截至目前, 各类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已有万余人, 创办企业200余家, 创造经济效益超6亿元。
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该市的《今日宁国》、宁国新闻网等宣传媒体, 宣传报道农村实用人才的先进事迹, 同时, 积极向上级相关媒体投稿, 扩大宣传面。
二、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体系
搞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加快新农村建设, 应着力建立健全六大体系。
完善网络管理体系。农村实用人才具有分布广、层次多、行业杂等特点, 必须建立起覆盖全面的网络化管理体系。要通过调查摸底、群众举荐、组织考核等办法, 对农村实用人才登记造册, 分别建立起县 (市) 、乡镇、村三级种养、经营、服务、科技、文化、民俗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库, 构成一个遍布城乡、上下衔接、滚动发展的庞大人才服务网络。针对农村交通不便、人才分散等特点, 建立实用人才联络员制度。在各乡镇中、各专业协会中及农村实用人才中选出一批有活动能量、群众信任的人作为联络员, 以各乡镇专业站所或区片站所为活动场所, 随时与县 (市) 级人才、人力资源市场保持联系。
完善典型示范体系。进行实用技术示范, 对于讲实惠的农民来说, 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形式。通过农民看得见、学得来、见效快的典型示范, 能对广大农民产生感染力、吸引力, 吸引更多农民加入到相应产业队伍中去, 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建立典型示范体系, 要由县 (市) 级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科技、农、林等有关部门牵头, 乡、村积极配合, 确定示范基地和示范人员,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带动。
完善人才配置体系。要打破乡镇、村域界限, 通过人才市场或人力资源市场牵线搭桥, 采取长短结合、人才扶持与智力扶持相结合等具体措施, 通过聘请顾问、定向借用、兼职指导、业务服务、技术咨询和协作以及专业技术转让等灵活多样的形式, 将县 (市) 、乡镇两级农村实用人才库中的实用人才调剂到乡镇、村企业、示范基地和示范户中去。
完善培训体系。针对实用人才文化基础较薄弱, 缺乏正规培训, 难以适应新技术、新要求, 技能储备不足的实际, 需要开辟多渠道、多方位、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体系。要建立县 (市) 、乡镇、村三级培训网络, 有条件的地方设置培训基地。明确县 (市) 直各业务部门重点搞好相应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负责培训乡镇、村科技干部和农民致富能手等。在培训地点、方式上因地制宜, 实行就地指导培训或定点培训等。
完善政策激励体系。坚持对农村实用人才高看一眼, 厚爱一层, 实行政策倾斜, 提高其政治待遇。对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管理、表彰作出具体规定, 对获得县 (市) 级以上的农村实用人才在聘用使用、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农村实用人才进行科研开发、咨询服务、技术推广, 支持他们兴办民办科研实体和开发型经济实体, 在创业培训、科技立项、税费优惠、信贷支持、金融服务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要改革和完善分配办法, 对农村实用人才在科技开发、科技承包和服务中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要给予重奖, 并保护其知识产权和服务收入。要完善农村实用人才评价办法, 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 对确有真才实学的农村实用人才, 要“破格”评定专业技术职称。
一、创新工作思路,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汇集大批农村实用人才
(一)围绕产业发展引导人才。2004年以来,我们围绕优势、新兴特色产业的发展,加强产业发展人才需求预测及分析,按年度定期编发产业人才开发目录,引荐乡土人才在专业协会、产业链条上担主力,促使乡土人才在特色产业壮大升级中“挑大梁”。
(二)出台产业政策鼓励人才。对发展主导产业的农户积极发放小额贷款;对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农户实行以奖代补;对有志发展主导产业的优秀农村青年,做到资金扶持优先、技术指导优先、参与培训优先。尤其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时出台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和发展规模种植项目认定标准等多个政策文件,鼓励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
(三)建立产业基地聚集人才。充分依托农业生产基地、示范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产业链上的节点,组建各类专业性协会,将一批农业生产中涌现出的种植能手、农产品贩销大户培养成为农业产业化带头人。2004年以来,先后成立了各类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4300个,聚集各类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近30万人。
二、突出工作重点,大力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技能培训工作
(一)创新培训方式,大规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业远程培训工程、千万农民大培训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用技术培训工程等。近年来,累计培训农民2134万人次。积极整合厅直8所农职院校的办学力量,采取“订单式”、“半工半读”等方式培养农民大学生和职校生。2006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2250万元支持“百万中专生培养计划”。
(二)注重示范引导,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我们与自治区扶贫办、基層办等单位联合,建设全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基地。依托培训基地,加大对致富带头人、科技带头人、经营带头人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每年培训4060个贫困村的“两委”干部和33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
(三)把握关键环节,侧重培养农业龙头企业家。每年组织开展评选广西农业产业化十大龙头企业,对在推动重点产业发展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给予大力扶持。开展政企银合作,积极协调争取到6家涉农银行的支农信贷支持达800多亿元。我们还依托区外培训机构优质资源,每年培训农业重点龙头企业负责人100名。
三、健全服务体系,激励农村实用人才在主导产业上发挥作用
(一)健全农村实用人才评价体系。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的类型、功能和岗位,制定完善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手段和评价方式,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工作。近5年,全区累计1900多人获得农民技术人员职称。
(二)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激励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给予物质和精神激励。定期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十佳农民专家”和“50个种粮大户”的评选表彰活动。
----111111
111111域面积108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总人口3.7万,其中农业人口3.65万,农村劳动力1.3万人。近几年来,在各级的关心、支持下,我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实施科教兴农和人才强镇战略,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全方位深层次加强农民培训工作,累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500人。其中种养人才400人、占80%;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人才30人、占6%;农村生产生活性服务人才30人,占6%;农村创业人才20人,占4%;农村能工巧匠20人,占4%。
一、我镇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做法
一是加强服务管理。镇党委、政府切实把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与其他人才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进一步健全镇、村两级管理网络,形成镇党委、政府牵头,镇直有关部门各司其职,村两委具体抓落实的管理模式。同时,建立了镇、村两级农村实用人才管理机制,完善建档造册、走访联系、交心座谈等制度,不断加强与实用人才的联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使管理工作迈上制度化轨道。
二是加大选育力度。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的不同类型,研究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选拔标准,建立农村实用人才选拔机制,同时通过政策吸引、事业凝聚、亲情感召等多种方式,鼓励农村外出人才回 1
乡创业。在产业链上选育实用人才,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基地+种养大户+农户”的产业发展链条,在产业链上成立专业协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协会的主体作用,培养一批种、养、加、销能力俱全的复合型农村实用人才;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真正为每村培养一名大学生,为农村培养储备一批实用人才作为后备干部,改善村级干部结构。
三是加强教育培训。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制定出详细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规划,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同时根据实际需要,经常性地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巡回辅导;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势,传授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传递致富信息;组织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到典型村参观学习考察,启迪思维,开阔视野;通过结对帮扶、以师带徒等方式进行传、帮、带,把实用人才的知识、技术、经验传授给周围群众,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四是健全激励机制。对那些年纪轻、素质较高、业绩突出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符合条件的优先列为党员发展对象、优先选配为村“两委”班子成员、优先推荐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业协会负责人,使其由个人带头致富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转变,提高村级班子带富的能力,为农村实用型人才发挥作用提供平台。同时把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工作作为人才选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定期表彰制度,特别对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群众共同致富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给予表彰奖励;逐步把实用人才纳入全镇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围,使昔日“土专家”、“田秀才”有名有份,并对
取得技术职称和高技能等级的实用人才优先提供培训机会。
截止目前,该镇共培养各类农村实用人才***余人,涌现出了***、***、***等一批现代农业建设领军人物,他们已日益成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与引导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我镇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效
(一)通过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加速了我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
一是农业实用技术得到了掌握。二是先进设施开始应用。三是高产优质品种得到广泛利用,高效种养模式得到普及推广。近几年来结合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入开展,我镇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等多方面展开工作,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技术性难题。
(二)通过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增强了我镇农民依靠科教兴农的责任意识
通过培训,广大农民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了切身感受,增强了他们发展农业生产、依靠科技致富的信心与责任意识。
(三)通过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提高了我镇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发展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吸引一大批农村能人、专业大户加入,共同规避风险,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得到提高。如%%%%等通过参加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业项目科技培训,带头成立了¥¥核桃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建立了全镇第一家农民田间学校,引领大家参加培训、参与
市场,走共同富裕之路。
(四)通过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推动了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庄村书记***通过参加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业项目科技培训,组织村民开展技术培训,发展核桃业,目前该村核桃面积已达1000多亩,结果树亩均效益5000元,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我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总量不足。我镇农村现有实用人才%%%人,仅占农业总人口***万人的%%%,占农村劳动力1.3万人的28%,比例极不协调。从总体情况看,农业种养人才占总数的80%、而农村生产生活性服务人才占6%。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人才6%,而农村能工巧匠和农村创业人才严重不足,分别只占人才总数的4%。拔尖人才、科技致富领军人才的数量少,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
(二)培养机制尚需优化
现有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管理政策在科学性、优惠性、务实性、灵活性和配套性等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对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缺少相应优惠政策,用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在农民培训中,受人员技术水平、培训资金等因素的影响,组织的面还不够宽,培训的针对性还不强,培训手段还不够先进。
(三)管理服务有待加强
在制定人才保障制度、营造人才生存环境上措施还不到位。现行的农村人才使用制度、人才奖励制度、人才保障制度总体上缺乏系统性和激励性,难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约了人力资本作用的充分发挥。同时,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培训档案,追踪了解训后情况,注重人才素质的再提高问题。目前不少农村人才经过初次培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致富技能,但仍然不够精深和熟练,需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有些农民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技能之后,要扩大再生产,扩大经营规模,迫切需要我们在培养的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全面充实他们的市场营销知识,法律知识,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四、今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重点
一是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激活存量,扩大总量,完善机制为重点,进一步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完善教育培训网络,着力培养一大批高学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
二是以繁荣农村经济为重点,扩大规模,优化结构,使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大幅度增加,结构日趋合理,素质不断增强;实用人才的培养、服务、评价、激励机制更加健全,配套措施更加完善,基本建立与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和培养体系。
2009年09月25日 09:
3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关键。抓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发展农业生产、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如何更好地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近日,我们结合有关课题研究,对吉林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队伍的现状
目前,吉林省各类农村实用人才有83万人左右,主要包括农村土专家、田秀才、种植和养殖能手;回乡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部分农民工;从事运输、营销、中介服务的农村经济能人;具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等。这支队伍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多样的身份构成以及不同的成长经历,发挥着引领广大农民群众创业致富的辐射效应、推广创新技能的倍增效应、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效应。
存在的问题
服务机构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吉林省县乡两级有不少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人员培训、鉴定、评比及组织劳动力转移等服务的机构,但这些机构大都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受自身体制和机制影响,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目前,绝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没有受过专业教育或系统培训,基本上是靠自己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摸索成长起来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不多,在扩大生产、带动群众致富方面后劲不足。
资金和政策扶持没有完全到位。首先是资金投入不足。经测算,吉林省每年需要培训约10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如果按100元/人计算,则需资金投入1000万元。目前吉林省开发办每年在农民“绿证”教育上的资金投入仅为200万元,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其次是发展环境欠佳。农村实用人才在创业和经营过程中难免存在不规范的做法,一些管理部门不是给予政策扶持和引导帮助,而是一罚了之,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组织管理明显滞后。一方面,许多部门在想方设法为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出力,但由于牵头部门不明确,导致谁都管,而谁都管得不深、管得不细,政出多门,难以形成合力;另一方面,现有的农村实用人才专业(行业)协会以及民间组织大多还不成熟,而且跨村屯、跨乡(镇)的较少,也没有得到认可和备案,多数处于“自发散打”状态。
解决的途径
整合培训机构。可以将现有的市(州)、县(市)农业培训机构建设成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心”,承担本级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对乡(镇)一级培训机构的人、财、物进行重组,将其建设成为集培训、鉴定、劳动力转移、政策咨询、信息服务于一体,与县(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相联系的“乡(镇)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中心”。依托大中专院校,有重点地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农村实用人才。
优化创业环境。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创业和经营活动,既要加以引导和规范,又要进行鼓励和支持。应在市场准入、税收、融资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取消不合理收费,提供多方面的有效服务;建立财政
投入、银行信贷、社会投资和民间自筹等多元化的投资体系,逐步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发展专项基金。
一、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
现状之一: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
全县农村实用人才8366人,占农业人口比例不足8%。其中水稻种植业技术人才1122人,大棚蔬菜大户1282人,北药种植大户167人,庭院立体栽培人才926人,香瓜种植大户603人,大鹅养殖大户899人,狐貉养殖大户79人,生猪养殖技术人才912人,养鱼大户57人,黄牛养殖大户112人,各类工匠649人(包括学徒),经营类人才132人,财务人才82人,教育人才372人,卫生人才203人,文艺人才67人,其他有一技之长的人才702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存在着总量较小,不能完全满足新农村建设需要的现状。
现状之二:农村实用人才素质不高,结构矛盾突出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1.65%,小学文化程度占26.39%,初中文化程度占55.11%,高中文化程度占9.4%,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7.45%。农村实用人才中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不足1%。人才年龄结构不尽合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老龄化,中青年人才严重短缺,农村实用人才青黄不接。人才层级结构不尽合理,初中级人才多,高级人才少,普通技能型人才多,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少。人才掌握的技术比较单一,专业深度不够,专业结构不合理,种植养殖人才多,中介组织领办人、经纪人人才少。新技能新知识接受不快,信息渠道不畅、信息意识不强等现象并存。大量的农村实用人才靠自己多年的亲身实践摸索总结,虽然技术熟练和经验丰富,但多属于传统的农村实用技术,由于接受系统的国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很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吸收,对现代科技知识的运用能力明显感到力不从心。
现状之三:农村实用人才生成的渠道窄且流动性大
种植业是我县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程度还不搞,产业链不够长,也就不可能形成更多专业村、专业户、专业合作组织。这对农村实用人才数量的扩张、集群的形成和技能的提高都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有的村由于产业发展原因,导致一些如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等农村实用人才学非所用,专业技能无用武之地。同时,农村产业效益比较低,导致农村实用人才的收入不高,外出谋生的比较普遍,流动性较大。农村实用人才的流失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大量高素质农村人才的流失,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力资源的结构失衡,导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匮乏,后继乏人。
现状之四:农村实用人才观念狭隘,引领作用不突出
农村实用人才大都是多年时间自然成长地“土秀才”,在思想上还存在小农意识,在带动群众中不积极、不主动,多数局限在“亲帮亲”上,真正起引领作用的实用人才还是占少数,不能形成燎原之势。有些实用人才观念狭隘,一项技术掌握到手就不想让别人学去,不愿意传播推广,致使有些新技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推广。有的虽然技术熟练但掌握的多属于过时的农村适用技术,由于视野不宽、观念落后,还抱着原有的技术不放,不去更新,也使得有些新技术不能够很好的得到及时推广。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农村实用人才上述状况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是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一)客观方面
1、传统的小农思想抑制了农民科学致富的行为。**县幅员辽阔,地处偏远,人均耕地面积大,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普通农户只要赶上年头好,就可以满足一般的生活需要,“小富则安”的思想,蒙蔽了农民进取意识,主动掌握技能走向成才致富的愿望不强。北方农业生产周期一年之中有大半年年闲,冬季漫长寒冷加之交通信息不便,农民有猫冬的习惯,也有的从事赌博等不良嗜好,致使部分农民把精力放在走街串巷、东家长西家短上,不思成才。
2、传统农业的思维方式影响着先进文化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很多农民固守田园,很少走出乡村接触外面的新事物。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了思想的落后,思想的落后导致了技术的落后。“学而优则仕”的老想法,促使农民把子女上大学作为“光宗耀祖”的唯一出路,认为与“三农”打交道没出息。据县教育部门调查统计,全县现有高中生中学习农业技术、励志发展农业的人不足3%,职业高中生中励志发展农业的不足10%。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后备力量明显不足。
3、缺少促使农民成为农村实用人才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农业发展缺乏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缺少形成专业村和专业户的必要条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少、规模小,可吸纳农民的能力有限。村级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不畅,学习培训场所有限,学习新技术资料不多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都限制了农民成长为农村实用人才。
(二)主观方面
1、重视程度不够,未形成强势推进的工作合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还没有真正摆上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首位,重视程度不高,推进力度不大。还没有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多方积极配合推进的态势。
2、政策机制不完善,未形成畅通的农村实用人才成长渠道。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各种体制机制不健全。在政策扶持上,说得多做得少,虚的多实的少,宏观的多具体的少,缺少实际管用的东西;在资金扶持上,力度不大,成效有限,覆盖面不广,仅限于零打碎敲,没有形成每年都有固定的渠道和一定比例的投入;在管理上,由于农村实用人才分布面广,多为普通农民,一家一户分散型作业,给人才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多数停留在宏观上的引导,提要求多,服务相对少,难以形成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模式。尤其在培训上,仅限于聘请上级教师临时辅导,涉农部门技术人员季节下乡辅导,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办班辅导等,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现有农村实用人才大多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靠的是实践积累,培训工作的分散性和不系统,终不能形成教育优势和技术提高的合力。且辅导培训对传统农业技术培训的多,对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少,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知识、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知识培训就更少,致使培训知识陈旧、技术落伍,最新的知识技术不能及时有效地传播和更新。
3、人才环境不够优化,未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还没有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还不能被社会所完全接受,没有形成人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同时,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突出典型和引领带动作用宣传得不够,农村实用人才缺少荣誉感、成就感、归属感,很难形成龙腾虎跃、竞相发展的局面。
三、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人才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和市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依托于县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人才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2006年全市人才工作现场会在**县召开,市委组织部授予**县“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xx年,**县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推进力度。以“**人才年”为牵总,通过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人才工作水平,全面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创新人才工作机构设置,实现人才工作宏观指导与微观管理相结合在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全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人才工作领导的基础上,在全县各部委办局、各乡镇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专职配备一名人才办公室主任,负责各单位的人才工作。通过单位推荐、组织部门考核等程序,全县有46位优秀年轻干部走上人才办主任岗位,为推进人才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工作中,要求各单位达到“四有”,即有专人负责人才工作、有工作制度、有活动场所、有专项资金。通过将人才工作机构向纵深方向设置,改变了过去只靠宏观宣传引导,缺乏有效职能部门和具体人员推进工作的局面,解决了人才工作政策与执行有断层的问题,使我县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各项政策在基层单位落得更准、着的更实、推进更有力度。
(二)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人才工作专项基金及相关激励制度
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基础,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力度是关键。我们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观念,采取社会筹资、财政投入等方式,建立“优秀人才专项奖励基金”,围绕吸引人才、资助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充分发挥“基金”保障促进作用,开展了**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走访调查活动,帮助解决生产经营方面的困难。累计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对农业技术人员及水稻种植、五味子种植和食用菌、大鹅、狐貉养殖等重点农业项目进行扶持;开展“千名干部进农家、服务农民促发展”活动,实施党政干部与农村实用人才“手牵手”工程,促进城乡人才交流,加快农村人才发展步伐;开展**杰出人才评选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关注人才、尊重人才、争做人才的社会氛围。
(三)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质量
通过政府投入、多方筹资,在基地建设、培训经费落实等方面切实加大了资金投入。每年都在财政预算中设立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累计投入1500多万元用于人才队伍建设,其中,投资1000万元建成太阳沟、桦树、高老庄等3个科技培训示范基地,每年投入培训专项经费120多万元。广开筹资渠道,协调县信用联社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贴息贷款累计4700多万元;把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列入扶贫开发项目,向上争取资金3900多万元;筹集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发展基金500万元,争取民间资金1300多万元,先后帮助7167名农村实用人才解决了资金困难,为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资金保证。
(四)创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方式,开展农村人才学历教育
为了满足广大农村实用人才增长技能、提高学历水平的要求,帮助农村有志青年走上成才道路,县委组织部协调县教育局,成立了**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心,协调省教育厅在培训中心开办农村实用人才学历教育中专班。目前开设了农学、养殖、农经管理和庭院经济四个专业,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37人,传授水稻、大豆、玉米、香瓜种植技术,生猪、狐貉、大鹅养殖技术,大棚育秧、食用菌栽培、立体栽培等58项农村实用技术。
(五)创新人才工作服务理念,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进程
为适应信息时代人才工作发展需要,实现人才工作更便捷、更准确、更全面、更科学、更快速的目标,开发了**县人才网建立了集人才就业、人才招聘、人才培训、人才论坛、人才考试、就业辅导、资料下载、新闻资讯等为一体的人才工作网络平台。通过互联网,人才工作走入了每个人的生活。人们可以搜索各类人才资讯信息,极大方便了农村实用人才求职就业,自我培训,社会援助咨询,政策法规学习,扩大了人才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六)搭建发展舞台,充分施展农村实用人才才华
引导全县32名有头脑、有实力的实用人才骨干领办企业、创办基地,以“能人效应”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产业规模,扶持2912户成为产业大户;组建各类协会34个,成员7958人,辐射带动农民5万多人,占农村人口的近46.7%。借助省、市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这一有利时机,把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列入扶贫开发项目,为782名有技术但无项目、无资金的农村实用人才落实了112个致富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800万元,带动了10462名农民脱贫致富,村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
(七)加大宣传力度,推动人才工作向纵深发展
以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制作农村实用人才宣传节目23期,各乡镇专门出动人才工作宣传车,派人定期在乡村巡回播放,在主要街口悬挂人才工作大型宣传牌,在县电视台开办了《金钥匙》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专栏,每周五、周六播出,让农村拔尖人才通过电视向广大农民朋友传授农业技术,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专题讲座。在黄金时段播放人才工作宣传标语110余条次。在县机关报开展“**人才年”专题宣传,组织了以“**人才年”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根据文章质量挑选10篇优秀论文组织了演讲赛,增强机关干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开展了“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大讨论活动。通过上述工作,社会对人才工作的关注进一步提高。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在完善制度健全机制上下功夫,积极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深入发展
一是完善促进农村实用人才脱颖而出的组织保障机制。实施“一把手”工程,把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开发工作提高到人才工作重中之重的工作日程上,加强党委和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并把这项工作情况作为检验和考核基层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促使乡镇在抓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发展,为农村实用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完善人才与科技相融合的育才机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实践和作用发挥的基地建设,以我县各类示范园区、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等作为载体,加大建设力度,完善孵化功能,发挥好基地育才作用;要整合各类农业技术和项目推广资金,重点扶持新农村建设贡献大、引领作用突出、带动能力强的农村优秀实用人才创业发展,更好的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完善农村实用人才资金专项投入和社会分担机制。在财政每年专项投入的基础上,多渠道、多元化的整合筹措资金,不断扩大“人才资金”容量,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快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四是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激励机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牵头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鼓励支持农村实用人才领办、创办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类经济实体,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五是完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管理机制。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数据库,实现对实用人才队伍的动态管理,为农村实用人才发展政策的制定、开发和使用提供依据。同时,以村党支部为阵地,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依托,设立村级信息联络点,负责信息收集和反馈,初步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人才工作信息网络。六是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整合、运用好各方面资源,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力度。
(二)在扩大总量上下功夫,积极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紧紧抓住培养、服务、评价、激励等环节,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为重点,依托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心、实践基地和远程电化教育站点及农民业校,加大农村各类实用人才的培养,实施千人计划,大力发展数以千计的新技术推广人才,数以千计的种养殖能手,数以千计的经营管理人才,数以千计的经济合作组织人才,着力打造素质技能强、结构优化、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各类农村经济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和民营企业,通过“协会+农户”、“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的模式,吸纳普通农民学科技、用科技,自觉成才,从而扩大农村人才总量,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在多渠道多形式培训实用人才上下功夫,积极推动农村实用人才素质全面提升
一是进一步加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办好农村实用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提升现有人才的素质技能和学历水平。二是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开通农村实用人才“短信课堂”,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解决农村人才分布分散、不宜集中培训的问题,对人才实施“时时培训”,进一步提高实用人才培训效果,降低行政成本。三是以**人才网为主要平台,进一步完善网络服务功能,丰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内容设置,建立农业供求服务、农业技术培训、资料下载等实用版块,建立各种涉农物资、人才等信息服务平台,加大对外信息传递和交流,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使村民准确掌握市场行情;加强农村实用人才中介服务,提供就业帮助,积极支持农村实用人才进入人才市场。四是充分发挥现代农村远程教育站点、党员活动室等阵地作用,采取长短结合,课堂与田间地头结合,培训内容与农民和社会需要结合,开展好农业技术辅导、职业技能辅导等,传送科技信息、实用技术和法律知识等,做到技术人才到户、技术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技术技能到手,不断增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发展意识,提高业务技能,增强致富、带富本领。五是采取学习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组织到农业发展水平好的地区异地学习考察,加强对农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开合作组织负责人的培养,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教育、卫生等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提升。六是深入实施“先锋工程”,加大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选拔力度,开展“创发展型村领导班子”等载体活动,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管理型人才成长。
(四)在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上下功夫,积极营造有利于农村人才成长发展和创业兴业的社会氛围
一、新疆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现状
根据2010年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抽样调查数据, 目前全区农村实用人才总数为213381人, 占农村人口 (10505251人) 的2.03%, 占农村劳动力 (4909909人) 的4.34%。其中女性20506人, 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9.62%;少数民族143609人, 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67.3%。
从行业分布上看:生产型人才82828人, 占人才总量的38.81%;经营型人才34617人, 占人才总量的16.22%;技能服务型人才69037人, 占人才总量的32.35%;技能带动型人才6613人, 占人才总量的3.09%;社会服务型人才20286人, 占人才总量的9.5%。
从教育程度上来看: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9950人, 占人才总量的4.66%;高中或中专学历36104人, 占人才总量的16.92%;初中文化程度112766人, 占人才总量的52.84%;小学文化程度52479人, 占人才总量的24.59%;未上过学的2082人, 占人才总量的0.98%。
从技术水平上来看:农民高级技师292人, 占人才总量的0.14%;农民技师546人, 占人才总量的0.25%;农民助理技师302人, 占人才总量的0.15%;农民技术员3147人, 占人才总量的1.47%;没有或未评定209094人, 占人才总量的97%。
二、新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几年来, 自治区在加快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为培养一批土生土长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为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经济科技含量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但从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来看, 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依然存在较低
从总量上看, 实用人才比重偏低。全区有农村人口1000万余人, 而农村实用人才213381人, 仅占农村人口的2.03%, 比重明显偏低, 辐射带动农户致富的作用十分有限, 与经济社会发展,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所需的人才数量和素质存在较大差距。在生产经营中, 农村实用人才往往只能唱独角戏, 后备人才匮乏, 出现新老断层, 难以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从整体素质上看, 高素质人才十分匮乏。现有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中, 大多没有受到过高等教育和专业培训, 具有高中或中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人才总量的21.58%;评定为技术员及以上专业技术等级的仅占人才总量的3%。
(二) 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均匀, 结构不尽合理
越往基层, 农业技术人员越少, 真正在农业第一线发挥作用的人员更少。从专业分布上看, 从事种养殖业人才较多, 面向流通、经营、技能领域的人才相对较少;有一技之长的人相对较多, 复合型人才相对较少, 大部分农村实用人才都是直接从事种养殖业生产的土专家, 田秀才。据统计, 全区生产型人才82828人, 占人才总量的38.81%;技能带动型人才6613人, 占人才总量的3.09%。从目前现状来看, 农业和农村实用人才结构的失衡, 存量与需求量供求矛盾日渐明显, 已经成为制约我区农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 农村实用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近年来, 有文化有技术的农村人员外出务工有增无减。城乡比较, 农村条件相对比较艰苦, 农村经济效益又比较低, 绝大多数大中专毕业生一般都不甘心留在农村, 竞相到城市发展, 致使农村青年实用人才越来越少。再加上一些农村实用人才学非所用, 专业技能无用武之地, 致使其不得不到城市去谋发展。农村青年实用人才的流失, 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力资源的结构失衡, 拉大了农业与非农业、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 导致土地资源浪费, 村级治理和村组发展管理者后继乏人等情况的出现。
三、加强新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对策
农村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人才。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 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具体表现, 而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素质, 是确保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解决“三农”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因此, 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既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根本要求。我们必须突破农村实用人才认识上的误区, 打破传统的人才开发理念, 紧紧抓住农村人才资源开发这个重点, 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具体而言, 加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建设应抓紧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 提高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农村实用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代表,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 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又好又快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进一步加大各级党委、政府对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切实把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全局中去谋划, 以更大的决心, 更有效的措施, 不断丰富人才资源总量, 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二) 强化培训, 进一步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整体素质
要实现农村人才总量和人才素质的同步提高, 培养教育是主要途径。要结合实际, 多措并举, 采取大面积培训人才的方法来改善农村人才培育环境。一是走出去培训, 可以采取与农业类高校联合开办农村实用人才学历培训班的方法, 培训骨干农村实用人才;针对部分龙头企业中高技术人才缺乏的现状, 可以有计划的选送一些有潜力的农村技术人员到农业院校进行深造。在送入院校培训的同时, 还可以组织农村人才专题赴外地参观学习栽培、滴灌、反季节蔬菜种植等高新农业技术, 通过参观学习使他们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二是请进来培训, 对于一些新引进的品种和项目, 要采取政府出资和企业出资相结合的办法, 有目的地引进国外专家进行现场指导, 手把手地传授技术;三是在产业链上培训。为进一步加强培训的针对性, 要把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新技术推广与产业化生产结合起来, 由农产品销售或加工龙头企业负责, 对原产品供应地的生产大户进行新技术应用培训, 再由生产大户对农户进行培训。通过“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递进式培训实现农村人才素质和农产品质量共同提高的“双赢”效果。
(三) 拓宽视野, 营造宽松的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环境
近年来,“三农”问题越来越引起各级的重视。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是农村实用技术的实践者、示范者,他们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桃源县位于湖南省常德市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辖40个乡镇、876个村(居)委会,人口100万,其中农业人口84万。加强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开发,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基层人才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在农村的作用明显
桃源县现有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21740人,占农村人口的2%~6%,他们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一是农民工成为农民致富的先行者。201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419元,而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家庭收入是全县人均纯收入的2倍多。他们中有的有一技之长,有的敢于使用新品种、新技术,有的在营销领域找准了路子,家庭收入普遍较高。
二是农民工成为产业发展的引领者。一位优秀的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能引领一个产业的发展。
三是农民工成为文明乡风的传播者。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标志。一大批乡土艺人用自己的知识和文化在农村传播文明新风,抵制陈规陋习。
四是农民工成为农村社会的管理者。一批优秀的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由于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在群众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有的还成为了村官。
二、当前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民工实用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桃源县21740名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的构成情况如下:按性别分,男性17099人,占79%,女性4641人,占21%;按年龄分,30岁以下1932人,占9%,30~50岁16286人,占75%,50岁以上3522人,占16%;按文化程度分,大学专科以上841人,占4%,中专及高中8885人,占41%,初中及以下12014人,占55%;按行业分布及专业分,种养业9331人,占43%,农产品加工业1916人,占9%,经营营销人才3312人,占15%,科技推广示范人才2805人,占13%,能工巧匠等4376人,占20%。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全县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首先是总量不足。全县农村实用人才仅占农村总人口的2.6%,远远不能满足桃源作为农业大县的需要。其次是整体素质不高。全县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比较多,占总量的一半以上,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仅占4%;传统种养业人才相对较多,经营加工人才相对较少;单一技能的人才相对较多,复合型人才相对较少;该县作为劳务输出大县,在务工人员中持有专业技术职称、技术等级的人员并不多,大多只能从事传统手工业及体力劳动。再次是分布不平衡。从地区分布看,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交通便利的城区、农业主导产业发达的地区,农村实用人才相对较多,其他地区农村实用人才相对较少;从年龄结构看,30岁以下的只占9%,后备力量不足;从性别结构看,女性实用人才仅占21%,数量太少;从行业分布看,生产型人才相对较多,经营型和技能带动型人才相对较少。
二是农民工实用人才政府扶植力度不够。首先是政策支持不够。目前,桃源虽然先后出台了两个关于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开发的实施意见,但对农民工实用人才在创业培训、科技立项、税费优惠、信贷支持、金融服务等方面没有出台明确的优惠扶持政策,他们想干事、想干成事,却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其次是经费投入不足,培训经费不足。同时,受传统小农思想意识的影响,农民工不愿意自己出钱参加实用技术和致富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学习。许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宁愿盲目外出务工,挣点辛苦钱,也不愿意自己拿钱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再次是扶持奖励资金不足。桃源作为中部地区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一直以来财政比较困难,对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进行扶持奖励的能力有限,发展壮大主要靠自身努力,所以起步低、步伐慢、发展不快。
三是农民工实用人才成长环境不优。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的开发还处在起步阶段,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可以说还处在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成长环境不优,主要是“三个缺乏”。缺乏一个好的观念。人才观念落后,受传统人才观念影响,认为只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才是人才,农村是有人无才,致使在培育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方面还没有形成健全的机制,政府相关部门也未能就农村实用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制定出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缺乏一套好的机制:没有建立起一个科学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和使用机制,致使农村实用人才得不到应有的待遇,人才成长慢,人才流失比较严重。缺乏一个好的平台:受市场经济发展影响,一方面大多数涉农的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回到农村或从事农业,即使是农村出来的也很少愿意再回到农村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中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业基础条件差,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在外创业成功的优秀人才“返巢”回流也不多。
三、加强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开发的建议
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使之健康发展,形成特色人力资源,为县域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抓好以下“四授”。
1.授技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的培训机制。培训是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手段,是促使农村劳动力成长的主要方法。结合桃源实际,目前可以采取以下多种方式和方法:一是举办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班或农业知识讲座,不断提高农民工的科技素质;二是组织优秀农民工实用人才外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三是兴办农业科技示范园,让农民工科技带头人引路示范;四是组织农民工科技人员下乡,进行科技推广、农业知识普及;五是选送青年农民工到高校进修深造等。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农业培训机构和其他职业培训机构的建设,改进培训条件,提高教育培训水平。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培养急需实用人才。要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培训方式上要由过去单一教学式培训向函授、电视教育、网络培训的方向发展;培训渠道上不仅要发挥公办培训机构的作用,还要充分发挥民办培训机构的作用,共同做好农民培训工作。要充分发挥人事部门专家管理职能,利用养猪养鸡协会、果联、花卉种植、茶叶协会等民间协会组织,大力开展送技术下乡活动。
2.授“衔”
自1995年开始,桃源县就开展了乡镇企业专技人员、民办企业专技人员及农民职称评审工作,大力提升县级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的层次水平。到目前为止,全县共为乡镇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申报评定高、中、初级职称3000多人次;为民办企业专技人员评定中、初级职称900多人;为1600多名优秀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评定了农民职称,其中3人评定了高级职称,30人评定了中级职称。当前,拔尖人才太少也是一个突出出问题,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大农民职称评审力度,侧重实用人才的工作能力和业绩,条件成熟一批就申报评审一批,真正选拔出拔尖人才,使他们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
3.授“官”
要把优秀的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吸收到村干部队伍中来,让村官和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二者合一。近年来,桃源县在村支两委换届中,有600多名农村实用人才被群众选入村支两委班子,成为名副其实的“村官”,受到农民的普遍拥护和欢迎;吸纳了400多名农村优秀年轻人才加入党组织;优先启用200多名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村青年担任村副支书、村长助理,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把实用人才的作用延升到更广阔的空间。
4.授惠
要给予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更多的优惠,营造一个尊重人才、人才辈出的良好氛围。首先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的激励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鉴定制度,对取得技术职称和高技能等级的实用人才应优先提供培训机会,并可作为申报评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条件之一。要建立并完善定期表彰制度。对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要给予大力表彰和奖励。同时,要积极适应形势,抓住有利时机,努力创造条件,大力吸收和引进各类人才,要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高生活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工作,切实壮大农村人才队伍,提高农村人才队伍素质。其次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的社会化管理和保障机制。要积极围绕农村实用人才的市场配置、职称、医疗和养老保险等,探索和建立农村乡土人才的社会化管理机制。要尽早研究制定出台诸如农村人才流动、农村实用人才的聘用、农村人才争议处理等办法,保护各类农村人才的合法权益,为农村人才发挥聪明才智、推动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才。农 村实用人才是农村实用科学技术的实践者、示范者、推动者。许多事 实都证明,他们在解决农产品卖难,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科技 含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结合三明市梅列区实际,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一、实践与探索 梅列区地处三明市政治、经济中心,农村人口少,经济总量较小,辖5 个乡(镇)、街道,23 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 万人,占全区人口 11.7%;农村党员894 人,占全区党员总数31.17%。农村自然资源少,耕地2.4 万亩,林业用地43 万亩,水域面积1 万亩。近年来,梅列区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人事部、农业部《关于加速农村人 才资源开发,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 源的观念,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培育力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 索,促进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全区拥有各类农村实用人 才224 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1.12%。其中党员62 人,占农村实用人 才总数的 27.68%;有初级职称的 35 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 15.63%;有中级职称的6 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2.68%;种养殖 大户117 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52.23%;其它未评上职称但拥有 一定技能并能发挥一定作用的烟技员、卫生员、防疫员等共 66 人,2 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29.46%。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转变观念,创设服务农村实用人才良好环境 一是打破传统观念。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对人才的认定,一直是依照 1982 年提出的标准,即“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有以 上职称的人员”,大量有才之士因为学历和职称这两道“硬门槛”,被 摒弃在人才大军之外。“梅列区突破传统观念,根据“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范围包括农村实用人才包括在农村从事种植、养殖、加工、营销、运输、农机、建筑等行业有技术专长的人才以及农村经 纪人、农村致富带头人、民间技术服务业绩突出的人才等。二是完善激励措施。鼓励各类农村实用人才领办、创办民营科技 实体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科技、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在审批、办证和贷款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政策给予优惠和扶持;优先为农村实 用人才安排科技推广项目、无偿提供科技信息和技术支持;优先评聘 专业技术职务等等。为了解决农村部分农村实用人才的资金问题,从 2004 年起,区委组织部与三明市城区农村信用联社联合开展了培育 “农村信用党员户”活动,首批共有74 名党员参评,为部分农村生 产营销大户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创业发展提供免担保贷款服务,共已发 放小额贷款20 多万元。三是提供服务保障。近年来,我区各级各部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式,扎扎实实地为农村实用人才办好事、办实事。区农业、人事、科技等部门开通“服务热线”,为广大农村实用人才免费提供 技术指导和服务。区人事局为农民评职称开设“绿色通道”,简化申 报手续,免收各种材料费等;各级农业服务部门在种子、技术和农用 物资等方面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并在费用上给予优惠,积极为他们 发挥作用、建功立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如 2006 年陈大镇为了 3 扶持烟农学科技、用科技,解决资金和燃煤等实际问题,共兑现烟农 补贴资金7.39 万元,并准备了烤烟用煤200 多吨,对全镇各烟农烤房 进行自控化烘烤技术改造,全镇740 亩烟叶喜获丰收。
(二)拓宽渠道,加强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
1、加强科普培训。以青年农民为主要对象,以农村富余劳动力 转移培训为重点,全方位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一是“农函大”培 训。从1991 到2006 年共15 届“农函大”教育中,梅列区参加人数逐 年上升,至今已有967 人参加,其中农村党员、基层干部105 人,占 15%,妇女192 人。各乡镇、村依托村党校、文技校,每年举办实用 技术培训班达3-5 期,全区每年参加人数在近5000 人次。二是专题 讲座。发挥城郊乡镇、村的地理位臵优势,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市农业、科技有关部门技术人员和科研院所专家到乡镇、村开设 讲座。如今年陈大镇碧溪村、渔溪村多次邀请了三明市拔尖人才、果 树界权威程建炎研究员为他们上“果树栽培与病虫防治”实用技术课,共吸引了160 多位村民听讲座。
2、开展实践指导。通过科技下乡、科技赶集、科技培训方式,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结合到各村农业基地进
行实践 指导,通过现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农户的科学种养水平。如渔溪村党支部在推广“成龄柑桔高产优质栽培综合改造”新技术中,多次请来农业专家到现场指导,手把手地教果农如何进行果树矮化 等,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3 年全村柑桔产量比上年增产10 万公斤,增收12 万元,仅柑桔一项人均增收170 元。同时,区农业局在梅列 市场和列西市场的农资供应点设立2 个农业咨询服务窗口,每周三、周日派出技术专家开展就诊服务,现场解答疑难问题;实行技术干部 与农户结对子方式,开展科技示范服务,有效地提高农户的种养水平。4
3、组织观摩学习。各乡镇结合各村经济条件和种养实际,积极 组织农村实用人才观摩学习。如为了推广成龄柑桔矮化开心修剪新技 术,区农业部门在试点村召开了果树新技术应用经验交流会,参会的 农技员和果农达 50 余人。通过现场观摩、代表经验介绍,使果农对 成龄柑桔矮化开心修剪技术有了较好的认识。徐碧乡的洋山村、后洋 村、廖源村组织果农到陈大镇渔溪等村参观学习柑桔综合管理技术,到长溪村学习沼气综合利用。洋溪乡的新街村、连茂村、岩兜村、饱 饭坑村及陈大镇的渔溪村、台溪村等村组织到三元、永安、沙县等区 参观学习柑橘、桃树的栽培技术,促进果农科学种果整体水平的提高,目前已种植天草、金柚、塔罗科血橙新系、大浦等品种 5000 亩,完 成果园综合改造3000 亩。
4、推广电化教育。为了适应电教和网络教育发展的要求,区委 组织部拓宽了党员电化教育的外延,配臵了一套电教片摄录编设备,积极开展“党员电教服务三农”的实践活动,在党员电教VCD 片库 专门建立了“农村实用技术片库”,下发了“农村实用技术VCD目录”,对农户需要的内容随时刻制,共有156 位农户征订了各类实用技术电 教片。区农业局在因特网上建立了“梅列农业网”,及时提供农业政 策法规、病虫害通报、市场行情和符合本地实际的新技术信息等,设 立了咨询信箱和联系电话,方便了农户的学习与查询。
(三)激活载体,注重发挥农村实用人才作用 一是树典型,发挥辐射作用。近年来,梅列区结合开展了创评农 村党员经营示范户活动,加大了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力度,也涌现出了 一批敢为人先、经营有方的先进典型。在全区5 个乡镇(街道)共树 立了 47 户种殖、养殖、加工、流通等经营类型的经营示范户典型。区委对其中表现突出的 10 户农村党员经营示范大户进行了表彰和奖 5 励,并通过会议、信息、报纸、网页等载体,宣传先进事迹和经验,树立了一批看得见、学得到的先进典型。二是建基地,发挥示范作用。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农村实 用人才领衔创业或开展科技承包,先后同华南农大、福建农大等高校 合作,引进、推广了38 个新优特农作物品种,在洋溪乡、陈大镇建设了 一批生态果园、珍稀食用菌、无公害蔬菜等优势农产品基地,全区共 有7 个农产品先后获得无公害标志使用权,3 个重点项目被列为省级 农业产业化项目。2004 年,区农业局与市龙头企业青松食品有限公司 签订了160 亩的超甜玉米订单合同,在陈大镇长溪村建立30 亩示范 片,有 19 户技术能力较强的农民示范种植,他们在催芽育苗、大田 种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方面等克服了新品种种植的不少困难,示范片玉米长势好,平均亩产达817.53 公斤,最高亩产达1107.4 公斤,平均亩纯收入625 元,最高亩纯收入927.4 元,打消了其它农户的顾 虑,充分发挥了农村实用人才的示范效应。三是办协会,发挥指导作用。以开展“支部+协会”和“村会协 作”活动为载体,推动农村能人牵头兴办种植、养殖、营销等各类专 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全区正式签订村会协作 对子7 对,场会协作有1 个,共有48 名有农业技术职称的农户参与 了协作活动,协作内容上涵盖了农作物栽培、果树种植、林木丰产、农产品加工等。如陈大镇渔溪村党员温永金带头建立柑桔协会,并积 极带动和指导果农推广柑桔矮化修剪技术,目前陈大镇已有近3000 亩的柑桔进行矮化修剪,渔溪村 20 万斤芦柑成功打入新加坡市场,并获得客商的好评,销往外省的柑桔数量比例由原来的30%提高到了 85%,成功通过了无公害果品质量认证,几年来该村仅柑桔一项增收 达40 多万元。6 四是结对子,发挥帮扶作用。通过大力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双带 双创”、妇女“双学双比”、培育农村青年“四个带头人”等专题活动,组织实用人才开展结对帮扶。全区共有600 名农村种养大户或党员参 加该项活动,有103 户的贫困户得到帮带。如新街村村民罗自细,因 田少人多,家庭生活困难,在种菜能手陈家勋的信息、资金帮助下,到市区经营蔬菜,现年收入达2 万元,并盖起了新房。
二、问题与不足 几年来,梅列区在加快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 的措施,初步培养出一批“土生土长”的科技人才,为乡村经济建设 和区域经济科技含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新时期农村 经济发展的要求来看,各地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比较普遍和集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视人才的氛围不够浓厚。在社会上已对“人才”形成普遍 共识的今天,对“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性却认识不足。管理机关把 其纳入“人才”范围却难以落实具体的管理措施,农村实用人才的待 遇不够落实;社会舆论把人才与高学历、高科技等相联系,把农村实 用人才与“泥腿子”、“田秀才”相挂钩,承认有一定实用技能,但未 形成“实用人才”的认同。二是管理人才的模式不够微观。实用人才分布面广,加上普通农 民多,一家一户分散型作业,给人才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虽然在管 理上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诸如“网络、分类、动态”管理等形式,但也只是停留在宏观上的引导,提要求多,服务相对少,难以形成具 体的、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模式,导致农村实用人才的归宿感、成就感 不够强。三是培育人才的机制不够完善。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实用人才 7 大多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靠的是十年、几十年 的实践积累,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比例不高,大多数为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水平。虽然在实用人才的培育上我们开 展了一些工作,但就整体情况看,由于人员分散,技术种类繁多,实 用人才从事专业杂乱,培训专业的设臵难以适应实用人才培训的需 要,致使对实用人才的培训工作举步维艰,只能停留在对种植、养殖 等带有共性专业的培训上,而对企业经营、农村经纪人、信息技术等 方面培训力度仍不够大。四是发挥人才的作用不够充分。受“卖田、卖地,不卖手艺”、“教大徒弟打师傅”等老思想的影响,在思想上存在小农经济的想法,影响着实用人才整体作用的发挥,部分实用人才在参加“帮扶致富” 结对等活动中不积极、不主动,处于被动接受的位臵,而在帮扶中也 只是局限在“亲帮亲”上,真正起作用的实用人才还只是占少部分,以致人才的潜力挖掘不足,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三、建议与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是新农村建设 的中坚力量。当前,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农村实用人才队 伍,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措施,是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 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关键,也是逐步破解农村“人才危机”的有 效途径。当前,我们认为重点要从“四项机制”入手:
1、完善管理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强化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关 键在管理。要成立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健全县(市、区)、乡、村三级管理网络,形成县(市、区)委组织部门牵头,人 事、农业、科协、教育等部门各司其职,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具 体抓落实的管理模式,形成工作合力。同时,要加强制度管理,由市 8 统一出台农村实用人才选拔的规定,实行动态管理。坚持和完善建档 造册、走访联系、交心座谈、领导挂点等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逐步走上制度化轨道。
2、完善培育机制,提高人才素质。实用人才土生土长,受各种 客观因素的制约,知识水平、技术水准、业务素质等都存在一定的差 距和不足,影响着实用人才的持续发展。因此,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以 提高实用人才整体素质为主的服务上,将实用人才的培育纳入农村党 员干部整体培训规划之中,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一方面,要充分发 挥乡(镇)党校、村文技校、电教网络等阵地作用,每年定期组织实 用人才集中培训,进行政策、实用科技知识的理论辅导,提高素养; 另一方面,要立足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实用人才 走出家门与外界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到发达地区和先进企业参观学习,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并根据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实 用人才专业技术发展的实际,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各类专 家上门服务,进行巡回辅导,适时传播新技术、新知识。
3、完善扶助机制,创设良好环境。一是政策上支持。对科技含 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研生产项目实施者,采取倾斜政策,重点扶持,为实用人才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二是技术上支持。充分发挥农业专 家、科技人才的技术优势,通过开展专家与实用人才结对活动,既及 时帮助实用人才解决在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又为专家、科技人 才提供实践场所,实现优势互补。三是资金上支持。对进行特色农业 开发、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积极争取城信社等金融部门的支持,使农
业小额贷款向实用人才倾斜,给予资金扶持。同时,建议设立实 用人才发展基金、成立实用人才互助会等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进 行互帮互助,逐步形成规模。9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推荐阅读:
农村实用人才汇报07-17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07-17
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07-12
农村公路建设情况汇报09-16
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情况汇报07-11
农村客运网络建设工作情况汇报09-07
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建设情况的汇报11-08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01-18
实用人才自查报告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