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培训体会(精选10篇)
------暑期师德培训体会
根据市局要求,桐浦镇中心小学暑期师德培训如期进行,与往年的师德培训相比,真的有些不一样,很接地气,很贴近老师实际,很受教育启发。
(一)践行师德,就在身边
在从身边人的故事教育身边的人---陶山教育学区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上,金洁老师讲述的班级家庭日活动,给学生集体过生日,与学生一起做美食等一个个别出心裁的德育小故事。感化了学生的心灵,感动了学生的家长,感受了金老师的一颗爱心。桐善校区的叶璐璐老师坚持任教于偏远山区的一所小学校,从语文老师到班主任,从大队辅导员到教导主任,干一行,爱一行,让我看到了叶老师多方面的才能。
四校联合师德培训,徐燕老师结合自己人生中遇到的3位好老师,进行了阅读分享《爱有八种习惯》,她讲得投入又动情,使我感受到做到慷慨在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许可老师介绍了自己从教来所取得的成绩,展现了努力争取的重要性。徐祥平老师分享自己接触航模一年来,辅导学生参加温州市、浙江省、全国航模比赛与学生同甘共苦、努力拼搏、放飞梦想、终究成梦的艰辛历程。讲到每天上午4点多就起床接学生去温州训练,带学生去桐庐、三亚比赛取得了好成绩,而学校没给他报销路费。我很佩服他的坚持,还好他自己也有收获,不经意间成为瑞安教育队伍中在航模方面有一点名气的老师。
本校5位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示自己的所获,去感动自己身边的人,这样的师德培训真得是接地气,有教育效果。
(二) 专家引领、感悟至深
张津老师《心有所向,才能不受制于当下》的主题讲座,引起全场听课老师的共鸣。她从陌路、探路到熟路三个时段讲述了自己从教4年来的成长历程,她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以坚强的毅力,敢于担当的精神,刻苦耕耘在教育教学的沃土里。在短短的4年间,取得了丰硕的成就,让人佩服。从徐燕老师、叶璐璐老师的听后感和老师们口中蹦出的“真了不起”、“真厉害”、“真好学”······可以看出这位90后教师给老师们带来的震撼。她特别讲到第一年被安排到湖岭穷山沟一所小学校,有一种怨恨和不公的思想波动,荒废了一年的学习时间而感到后悔时,我觉得真的好惭愧。这么年轻,从教这么短,成长这么快,取得这么多成绩的老师还在不断地反思自己,你说这样的老师不成功谁成功?正如她所说:时间是公平的,心在哪,时间就在哪,行动在哪,收获就在哪。
谢余清老师结合自己的实际列举了大量生动的事例,作了《阅读增添教育底蕴》的主题讲座,他从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三方面阐述了阅读能改变人的命运,改变民族的命运,甚至改变世界。是的,有时候静下心来想一想,读过书的人与没有读书的人真的有点不一样,读过书的人与经过高等教育的人相比又有点不一样,爱阅读的人与不爱阅读的人思想境界又会不一样。我们是教师,应该是阅读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正如谢老师所说:“教书要有底蕴,底蕴是书堆起来的”。
两位专家因为自己好读,就比同行人有了更多的收获和成就。周国平校长说,我们在坐的大部分可能不怎么喜欢阅读,但我们作为教师有义务使下一代成为喜欢阅读的人。所以为了做好榜样,从现在开始阅读还不晚。
(三)搭建平台、教师成长
沙岙小学的陈孝拉老师分享了自己的《与书为伴闲度日》,在我的印象中,陈孝拉老师也不是一个怎么会喜欢读书的人,听了他的故事后,我感觉他变了,变成熟了,变高大了,变美了。周校长后来评价时说:“孝拉老师今天特别帅”,我认为陈老师能坚持做到与书为伴,他就会越来越帅。
徐祥平老师几年来上台讲话都是从“啊、嗯”开始的,这次分享他的暑期航模比赛故事时,我觉的他讲话思路清晰,有魅力,台风也特别好。啊!变了,完全变了,是阅读和挑战15篇成长了他。
三位主持人,她们的开场白能集聚人心,她们的过程概括小结恰到好处,她们的过度语言自然优美,她们落落大方、娓娓动听的主持风格让人感觉到很有水平。是啊,年轻人了不起,成长了,成熟了。
别样的2017暑期师德培训已结束,但师德永远在路上。
郑长旺
2017.9.2
1. 爱生
要给学生一滴水, 首先教师有一桶水, 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 否则难以为师。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激烈的竞争和知识的大爆炸, 加速了科学文化知识的发展, 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 信息量大, 因而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 潜心钻研学问, 更新知识,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积极进取, 勇于创新, 让学生跟着你能增长智慧, 给他们以启迪, 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 是新时代教师必备的品质, 授业、解惑, 须倾心血。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面对的是广大的学生, 教师的心灵是由爱筑起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教师对学生的爱, 简称“师爱”, 它是师德的灵魂。在一定程度上, 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认为,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 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 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 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情感, 就会‘亲其师’, 从而‘信其道’,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 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师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 也会促进学生的成人和成才, 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敬业爱生两者紧密相联, 敬业是爱生的前提, 爱生是敬业的归宿, 它们共同统一于热爱教育事业的大前提, 成为师德建设的核心。
2. 勤学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 这种教育职业的性质客观要求自身要拥有美满人格。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面对的学生是实践着的有主体意识的人, 这就意味着学校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过程中肩负着双重任务:即不仅是通过教学传递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 教会学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本领, 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在改造自我中达到人格提升, 学校教育教学的双重任务的完美、和谐的统一, 是通过教书实现育人之根本目的而实现的。人们常说:“先学会做人, 然后再去做事”, 这是很哲理的。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教师就应该塑造好自己健全完美的人格。这样教师才能在工作中诱发、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让每个学生都能认识自身人格发展中的潜能, 才能在市场经济出现的各种道德“潮水”中, 成为“真、善、美”的舵手, 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导航泛舟。
教师完美人格的形成, 应该是在教育的基本实践活动中实现的。提高教师人格层次需要理性的支持, 发展教师的理性, 则需要人文因素的配合。因为教师完美人格塑造, 最终是一个达到人类文明发展所已达到水平的人格, 是拥有人类已拥有的精神文明财富的人格。是从一个孤立的个体向世界性个体转变的过程, 他不可能是脱离人类文明整体发展的一种单纯的个体经验、体验过程。在人文学科的学习中, 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与他人的一种心灵的交流, 是教师与书籍材料中的人物在精神上的对话与交流。通过这种对话与交流达到两者的融合, 既学到各门人文学科有价值的成果 (如, 对人的价值、人的信仰、人的认识意义) , 扩大学习者对人生悟觉的视野, 提高以人生感觉与体验的敏锐性与深刻性的把握并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能力, 据此得以超越自我, 获得普遍性的品质。又能使教师在接受人文学科知识的过程中, 不断扬弃旧我, 在不断改变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创造自我, 在人格上逐步达到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和谐与统一。
3. 敬业
敬业精神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 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所倡导的首要规范。它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干一行, 爱一行, 干好一行。而教师的“敬业”, 不仅是指热爱教育事业, 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为教育事业尽责尽职。从职业分工上来讲, 教师, 特别是当代教师, 肩负着为祖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解决“敬业”问题, 当务之急是要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职业责任问题。高尚的师德使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 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 唯恐误人子弟, 因而, 优秀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涯中, 一边不断探索, 忠诚为师, 一边潜心攻读, 老实做学生。教学的过程, 也是教师学习的过程, 教学相长也就足见一斑。一位“师德”高尚的教师, 一定是一位认真施教的“先生”, 也一定是一位严谨治学的“学者”, 且一定是一位具有专业知识水平的“专家”。很难想象“师德”低劣的教师能够有高质量的教学, 能够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
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 那些具有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努力奋斗的具有高尚情操的教师, 才具有崇高的理想, 由此产生巨大的努力。他们不为眼前利益所困惑, 呕心沥血, 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 乐于奉献, 甘为人梯, 甚至贡献出自己的全部。用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去感化学生的品质, 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育人环境。师德不是动听的言词, 而是切实的行动, 中国古典哲学倡导的“知行合一”, 强调的就是知识与行动的统一, 一定程度上说道德的实践比道德的理论更重要, 因为道德的本身就属于行动的, 属于实践的。我们常讲“教育无小事, 事事是教育”,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重要的道德影响力。“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教师不仅仅讲授道德的理论, 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提供一种道德的楷模。教师最起码的日常行为应该讲究文明, 以身作则。比如仪表整洁, 朴素大方, 举止表现出良好的教养和振奋精神;语言规范纯洁, 善于运用语言力量启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把知识、真理和美好的情感送进学生的心田;礼仪容貌有时代特征, 表现出教师自身应有的风度, 反映对他人应有的尊重。教师以这样的文明礼貌的风度仪表去感染学生的行为举止, 充分发挥道德的示范作用。
总之, 教师是神圣的职业, 师德建设更是永恒的课题。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 而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 关键在教师, 尤其是师德优良的教师。在21世纪的今天, 时代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将赋予师德建设更丰富的内涵。
摘要: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 而且要教学生怎样做人。教师只有严谨治学、从严执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学生才会刻苦努力、勤奋学习、遵纪守法, 这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
一是培训价值观的转向。在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尚未清晰确立、一定程度上还是“政治婢女”与“经济侍从”的现实境遇下,人们所欲的师德往往会呈现出一种政治主义服务价值观。教师被隐喻为“工程师”“春蚕”“蜡烛”等等物件供奉于高高的祭坛,却常常被忘却了他们也是存在合理欲求,需要常眼看待和人本关怀的凡人个体与凡人群体。因此,当前的师德培训首先要从服务于教育与政治的价值取向转向促进教师综合发展的关怀伦理取向,让教师走下祭坛、回归凡间,定位与着眼于教师作为一个“人”的自身发展与幸福。另一方面,正是基于政治主义的服务价值观,当前对师德的要求也往往从规范伦理的角度出发,认为讲师德、搞师德教育就是对教师划出种种道德条框、开出种种道德药方、提出种种硬性要求,却忽视了教师自身内心的道义与德性,忘记了德性可以被激活、从而照耀光辉的德行。诚然,在师德堕落、道德滑坡种种典型事件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对教师群体系统提出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无疑是必要的、及时的,但事实证明,这种降格以求并无益于问题的根本解决。再好的规范也只会促使牲口循规蹈矩,却注定难以唤起人内心的激越与崇高。倘若我们还认同雅斯贝尔斯的那句话“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为何在师德教育领域就不能努力寻求视角的改变,从外在冰冷的规范、律令、条框转向内在的唤醒、摇动与激活呢?“吾欲仁,斯仁至矣!”
二是培训内容体系的转向。的确,以往的师德培训,要么空谈应该如何的道德性理,要么大表如何自我牺牲的戚戚悲情,要么历数劳心苦志的艰苦岁月,要么描述飞蛾扑火的雷锋人生。这种服务于教育与政治的、意识形态倾向明显的师德培训,显得偏窄、狭隘而畸形。这样的教育内容,给教师群体带来的感受是“处处见人却无人”。教师参加培训,身体在场却心灵缺席,内心产生倦态、存在抵触就是非常自然的结果了。实现师德培训内容的转向,就要努力推动清规戒律、奉献牺牲、鞭笞挞伐型的“小师德”培训,走向综合关注教师生存境遇、专业发展、教育幸福的“大师德”培训。这种“大师德”培训的内容,立足于教师自身,以关怀教师、促进教师发展为本,层次丰富、结构系统,它引导着教师在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同侪、教师与社会、教师与世界乃至教师与自身交往的不同场景中,增进知识、扩展智慧、提升能力、陶冶情感与彰显德性,从而综合提升他们作为一个“凡人”在活色生香、色彩斑斓的教育世界中的生活韵味。
三是培训活动形式的转向。性格要靠性格来塑造,道德要以道德来完成。同理,以善才能致善,美好的教师人格不会通过一个病态的社会来实现,完善的教师道德也要靠完善的社会道德来完成。因此,美好的社会道德环境的营造,是促进师德培训有效性、提升师德境界的重要先决条件。而从具体的培训活动形式来看,当前必须实现从“规范”到“道义”与“德性”的转向。师德境界提升的根本路径,不是外在律令的规范、外部道德的灌输,而是内在德性的唤醒、内心世界的激活。正如北京奥运会口号“点燃激情,传递梦想”所说的那样,如果一次教育活动能够激活教师沉睡、倦怠的内心,唤醒教师心灵最深处存有的那份火热、责任、担当、使命,照亮教师的职业梦想与教育人生,它必定不失为一次成功的培训。这样的培训,显然不能靠空头理论家的格物修道,而是要引导教师在活生生的教育生活场境中,努力去体悟、苏醒、感染、践行。
责任编辑 颜雪梅
临开学前,园领导对我们全体教师进行了 一次师德培训,本次师德培训受到教办领导的 高度重视,会上教办主任,及分管幼教的 陈老师分别作了 师德报告,课后我们还进行了 交流,大家 深感颇有收获。
本次师德培训结合幼儿园实际,内容丰富,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教师在平凡岗位做出不平凡的 事。
(1)通过师德培训,使我们对教育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目标“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做人和学习生活。致力于每一个幼儿的发展,为儿童的发展学习奠定基础”。认识到幼儿教师是生活在“镜子”里的,时时刻刻都有孩子在注视并模仿着我们,我们是每个孩子的榜样,应该做一个有理有节的人。而且在新的教育时期,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但需要有幼儿教育方面的专长,更需要有自己的特长。同时作为幼儿园集体中的一份子,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职业规律,具有团队意识,维护幼儿园集体的荣誉。
(2)通过师德培训,使我们明确了在教育中,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应该根据各年龄段儿童在教育中存在的不同侧重点,实施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对幼儿园生成主题教学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主题的展开有:任务驱动式、团体讨论式和作品分析式三种形式。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儿童的生活与学习,从孩子的生活中、兴趣中去发现孩子,引导孩子,教育孩子。我们不但要学会“教”,更应学会“学”,学会反思、学会研究、学会做人。
(3)通过学习,使我们清楚了的体会十心的分量及 执教能力建设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它不仅包含老师的素养、教学能力、教学方式,还包含老师教书育人等多方面的能力。提高我们幼儿教师的执教能力不仅需要先进的理念,高超的技术,还需要对孩子全身心地热爱,无私的关怀与奉献。我们会更积极地去实践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迅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明确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职业道德思想、情感、态度、行为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家长服务。我们也明白了良好的师德是教师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内在动力,是挖掘教师潜能得不竭源泉。
通过师德师风文件和视频的学习,自己进一步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二、尊重学生。每一位幼儿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不侮辱、谩骂、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热爱学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新人。
三、努力进取。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
四、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幼儿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幼儿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教师要每天带着良好的心情与心态开始一天的工作,不要将自己的私人情绪带到教学工作中,要学会喜欢孩子喜欢我们的教育事业。
另外,林冲的“义”还表现在他的正义感和对妻子的“情义”上。林冲作为
一名教头,业务能力出众,没有野心,不与官场中大多数人同流合污,他在与陆
谦交谈中说:“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居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脏之气”表现了他对现实黑暗的不满和个人抱负得不到展示的苦恼,试想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何以发出如此牢骚!林冲与妻子相敬相爱十数年,没有一儿半女按照一般常理来说,林冲完全可以纳妾,但是林冲没有这样做,依然对妻子敬爱有加,“未曾面红耳赤,半点相争。”当高衙内看上自己的妻子时,林冲如果是一个无耻的小人和下流的想往上爬的官吏,一定会借此机会将妻子投他人怀抱,攀附权贵。林冲虽强压怒火,委曲求全,但是也竭力保护自己的妻子。在林冲发 配到沧州前,他深知妻子的生存处境,他写了一份修书给丈人,以便她改嫁,林冲这么做可谓用心良苦,他内心的痛苦也许比他妻子还要深切复杂,谁愿意将自 己心爱的妻子送入虎口,任人宰割呢?林冲对妻子说:“万望娘子休等小人,有好头脑,自行招嫁,莫为林冲误了贤妻。”看了这段文字,哪怕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为之动容。林冲在自己身陷囹圄的情况下首先考虑的是妻子的安危,这都源于他对妻子深切的情义。在得知妻子身亡的噩耗后,潸然泪下,以后也终身未娶,真所谓:“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一个重情重义,有血有肉的林冲 形象一下子就展现在我们面前。,
1 培训对象
本院272名护理人员, 其中本科49人, 专科207人, 中专16人;高级职称13人, 中级63人, 初级196人;50岁以上8人, 40岁~49岁50人, 30岁~39岁37人, 20岁~29岁177人。
2 方法
2.1 完善护士培训管理机制
①护理部重视新护士的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 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岗前培训由护理部专人负责, 在全院范围内抽操作技术能手对新护士进行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示范、指导、考核, 操作要求人人过关, 同时由护理部或护士长培训护士礼仪、护理安全、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护理文书书写等内容, 培训时间为3周, 下科室前要对培训内容进行考试, 考试合格方能到科室轮岗。②新护士到科室后继续岗位培训, 主要内容是专科操作和理论, 科室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 培训进度、考核结果记录在每人一本的《新护士培训记录手册》上。护士长安排技术过硬、具有良好教学素质的护师以上人员进行一对一带教, 轮岗时间为3个月, 便于新护士熟悉各班工作程序、职责, 学习和掌握专科知识和技能。护理部每月有专人到科室抽考, 检查培训效果。3个月到期时专科理论和操作考核不合格者, 不能进入下一个科室轮岗。护理部半年组织新护士考试1次, 考试成绩合格者除基本工资外可享受一定系数的奖金, 1年再进行1次考试, 考试成绩合格者办人事代理, 可享受同等护士待遇。③科室由专人负责本科教学培训工作。护理部下发了《护理教学总辅导管理规定》, 通过个人申请—科内筛选—报护理部备案程序确定教学总辅导人选, 让专业素质强、精于本专业知识体系、了解相关学科发展、有一定教学能力和教学热情的护士负责本科室教学工作, 并制订了教学总辅导的工作职责, 主要任务是负责本科室护士、实习生、进修护士培训计划的制订, 组织实施培训和考核等工作。护士长每月对培训结果进行检查, 并抽考护士, 了解学习效果。担任教学总辅导人员纳入医院绩效考核分配方案, 奖金系数高于同级别护士0.2。④护理部有专人负责全院护士培训、考试、教学工作。制定有全院护士培训考试计划、护士考核质量标准, 按计划组织全院护士业务学习、护理查房、护士考试, 定期按照护士考核质量标准对全院各科室进行护士考核, 考核结果与科室质量控制总分、绩效工资挂钩。⑤外出培训、进修护士所学知识共享。参加上级医院培训、进修人员学成回来后要在科室和护理部进行学习体会汇报, 上交书面汇报材料, 并在科室和全院进行新知识讲课。护理部组织召开进修护士座谈会, 护士长也参加会议, 让进修人员畅谈学习心得, 结合各科室实际情况, 提出工作改进意见和建议。
2.2 科室采用形式多样的培训方法
①合理制订科室培训计划。评估护士的学习需求, 包括护士对培训的认知、专业理论知识需求、临床技能需求、人文知识需求、教学科研知识需求等[2]。听取不同层次护士意见, 找出共性、个性问题, 制订切实可用、大家感兴趣的培训内容。学习内容要有新颖性, 要具体化, 题目越小效果越好。②保证培训质量。教学总辅导每月安排培训时间, 授课人员提前准备课件, 并把课件交于总辅导审核、把关。让全科护士提前熟悉课件内容, 做好功课, 以便讲课时大家互动, 提高学习质量。③开发网上学习、考试平台, 将护士必须掌握的系列专科知识和护理新知识、新动向的内容和考试题放于网上, 把护理文献阅读穿插于学习内容中, 方便护士自学, 利于知识掌握, 巩固学习成果。④培训因材施教, 护士长要善于引导年轻护士, 对接受能力差、自卑的护士, 由经验丰富的优秀老师带教, 每个班次都要上到, 让他能胜任各个班次;要循序渐进, 并适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帮助其建立自信心;给他讲课机会, 有针对性地培训薄弱知识点, 让他自己查阅资料, 准备课件, 变短处为长处。⑤培训形式多样化。根据培训内容, 可采用专题讲座、研讨会、现场示教、情景演练、护理查房、晨间交班提问等形式。合理利用资源, 可邀请本学科高级职称医师为大家讲授专科知识, 也可医护协作式培训。操作培训也可通过竞赛形式来完成, 取得好成绩的护士给予奖励。⑥改良导师培训制度。打破传统高年资护士带低年资护士惯例, 充分发挥各层次护士优势, 如高年资护士给低年资护士当专业老师, 年轻护士给年龄大的护士当网络老师, 互相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⑦根据科室发展需要, 选派骨干护士外出进修学习。进修期间待遇不变, 并作为后备人才培养和使用。
3 结果
自2011年改变培训方法以来, 全院护士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学习习惯自觉养成, 比学赶帮蔚然成风, 护士院内培训率达100%, 三基理论考试合格率由原来的85%上升到96%, 操作考试合格率由原来90%上升到98%, 护理质控中护士考核质量由原来的90%上升到95%, 新护士都顺利通过医院考核, 护士整体素质极大的提升。每月向住院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和对出院病人电话回访, 了解病人对护理质量、服务态度的满意度, 满意度达98%以上。
4 小结
通过对护士培训方法的不断改进, 明显提高了护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新护士能顺利走上临床工作岗位, 短期内适应工作需要, 临床护士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提升, 新知识、新技术得到了应用, 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服务水平、病人满意度, 适应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需求。总之, 护士培训是一项长期工程, 系统化在职培训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 培训方法没有最好, 只有最适合, 针对不同护士的需求, 采用不同的方法, 才会产生最佳培训效果[3,4,5,6]。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迅猛发展, 护士培训方法也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摘要:[目的]探索如何保证护士分层次培训效果, 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方法]从管理创新出发, 针对培训对象的不同, 结合各科室具体情况, 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法, 逐步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在职护士培训机制。[结果]本院护士综合素质和临床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结论]合适的培训方法可使不同层次护理人员得到充分培养, 促进了各类护士的成长。
关键词:护士培训,素质,临床服务
参考文献
[1]姜小鹰, 刘敦.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现状与需求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 2012, 2 (1) :50.
[2]王桂梅, 秦玉霞, 崔静萍, 等.护士分层次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21) :1-3.
[3]李红, 王小芳, 金爽, 等.建立临床与专业成长需要的系统化护理在职培训体系[J].中华护理教育, 2007, 4 (2) :65-67.
[4]李燕, 石云华.加强护士培训对降低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 2012, 26 (5C) :1433-1434.
[5]刘陈丽, 文华, 陈晨, 等.规范化护士培训指导教师现状与培养思路[J].护理研究, 2013, 27 (11B) :3624-3625.
关键词:师德教育;师德培训;教师立场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11-0008-04
当前,师德培训越来越受重视。《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 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要求,“将师德教育作为通识课程,列入培训必修模块”。但师德培训的质量堪忧:众多专家“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地“教育”教师,以简单报告的方式灌输“高大上”的内容,这不仅缺乏感染力,而且难以为参训教师接受,甚至引发抵触和反感;众多师德标兵“现身说法”,带给参训教师强大的感染力,但同时也带来了“悲情师德”“高不可攀”,参训教师现场感动、过后无动于衷……究其原因,这些培训大多呈现出“政府立场”“社会立场”“学校立场”:国家要求教师乐于奉献、为人师表,社会对教师道德期望很高,学校要求教师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家长则希望教师是“圣人”和“全人”。对教师而言,这些都是“外在的要求”,忽视了“教师立场”:师德不仅是国家、社会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而且是教师职业的本质特征,更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是好老师心甘情愿、自动自发的修炼内容。师德培训缺乏“教师立场”,外在于教师自身,自然难以诱发参训教师对师德的内心呼唤和价值认同,因而也难以转化成教师的内在信念和自觉行动。
笔者以为,参训教师是师德培训的主体,“教师立场”是师德培训的应然视角,师德培训应从教师立场出发,关注当前教师的生存状况、温暖教师的心灵,唤醒教师对师德的价值认同,点燃教师对师德修养的渴望,激励教师自觉践行新时期的师德规范,做党和人民满意、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这样才能真正把师德培训做到参训教师的心坎上。
一、关注教师的生存状况和需要,是师德培训的前提
经常听到参训教师抱怨:师德培训总是那么高尚、伟大,培训者谆谆教诲我们乐于奉献、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可是,有谁关注过教师真正的生存状况和生存需要?一味强调师德境界、教师义务,为何不关注教师的权利、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
教师们的抱怨不无道理。一个普遍的事实是:部分教师的待遇比不上农民工了。有老师戏言:拿着卖白菜的工资,操着卖“白粉”的心。如果培训者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站在参训教师角度,看看当今教师整体生存状况,就会同情和理解当今的教师,也就懂得了参训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对师德培训的反感态度。教师是人不是神,教师有众多角色,教师角色只是众多角色中的一个;教师有生存需要,会讲待遇,也会有“七情六欲”。只有真正关切参训教师的生存状况和需要,培训者才会与参训教师站在一起,真正的培训才会发生。
笔者曾对2000多名教师开展“您最关注的师德问题”问卷调查,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关注度最高的是:教师角色多、负担重、压力大,且待遇低、地位低,但为什么国家、社会和家长对教师的道德期待还那么高?培训者站在“教师立场”,感同身受参训教师遇到的“两难”问题,与参训教师一起讨论,为参训教师答疑解惑,引导他们理解现实状况与职业操守之间的平衡,师德培训也就慢慢地敲开了参训教师的心门。培训者可以这样引导参训教师:只有教师有尊严地生活,他们才能有尊严地从教,也才能培养出有尊严的学生,所以政府和社会要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从当前教师的待遇和地位看,确实存在不公正的现象,但教师不能因此看不起自己。“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中国要强盛、民族要复兴,必然会越来越重视教师,我们应对教师职业充满希望和期待。当前,国家启动实施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全面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等等,这些是国家改善教师待遇和提升教师地位的积极信号。在此基础上,培训者从教育的本质、教师职业特点、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当今时代的需要等角度,与参训教师分享“为什么要提升师德境界”,师德修养的必要性也就其义自见了。培训不是简单的教育知识、方法、技能的传递,而是有温度的幸福旅程,师德培训因关注参训教师的生存状况和需要而有了温度,培训的内容也就自然而然地为参训教师所接受。
幸福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根本目的,每个人都希望过幸福的生活,中小学教师也不例外。但一些师德培训非但没能让教师体会到职业的幸福,相反还体悟到众多的不幸,如专家讲座总会引用艰难困苦、身残志坚、舍己救人的优秀教师事迹,师德标兵多会谈及自己的不幸甚至牺牲。这样的培训多了,老师们新增了困惑:好师德榜样往往都扎根大山、家庭不顾、贫病交加、无私奉献、累倒讲台、惊天动地,做一个好老师怎么如此之难?好师德为什么带来如此不幸?对此,很多参训教师直言不讳:“我不想牺牲自己和家人。听师德报告时我会流泪,但之后不会当回事。”为什么会导致这个结果?归根结蒂,是人们把崇高师德与底线要求混为一谈了。这些师德标兵值得广大教师学习和敬仰,但不能将特定情境下的崇高师德当作广大教师的师德底线和普遍要求。如果师德培训一味关注高尚师德的感染力,尽力展现“高大上”的师德榜样和标准,却严重忽视了广大教师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的存在,就会导致参训教师“高不可攀”的感觉甚至抵触情绪。师德培训,要更多关注参训教师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的存在,广大教师一定要坚守道德底线,不误人子弟是教育的基本行规,同时广大教师要向师德标兵学习、尽力做一名师德崇高的教师;倡导教师良心做教育、大爱做小事,不管教师待遇如何,都要把人家的孩子当作自家的孩子来教育,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国家的希望;勉励教师做好自己该做的、做好自己能做的,不管教师待遇如何,都要把备课、上课、辅导、管理等教育教学常规做好,要对得住学生和家长;引导教师加强日常修养,把师德修养变成自己的一种习惯,慢慢积淀成为自己的精神,并自然而然地体现在课堂和日常细节之中。更重要的是,师德培训要让广大教师体悟“师德与幸福并行”,一个师德高尚的老师,是种福功德之人,既为学生及其家长播种幸福,也为自己及家人栽种福田;一个做功德的教师,肯定配享教育的幸福……当我们将师德与日常生活、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将师德与幸福相融合的时候,参训教师也就能领悟到“师德修养是幸福生活的源泉”的道理。
nlc202309041959
二、参训教师对师德价值的认同是师德培训的起点
师德培训,几乎是老师们每年的必修课,校长周周讲,教育局期期讲。搞讲座,搞比赛,签承诺书,啥花样都有,但老师们对师德培训的价值认同并不高。缺乏价值认同,是当前师德培训效果不佳的最主要原因。任何真正可信而有效的培训,首先来自培训者、参训教师的内心呼唤和价值认同。因此,价值引领是师德培训的核心任务和内容。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时期,在教师待遇不理想和师德受到社会质疑的时候,全体教师共同守望师德这片星空,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培训者,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参训教师进行价值引领。
第一,教师要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必须关注自身道德的修养和完善。师德不仅仅是政府、社会、学校等对教师的外在规范,更是教师职业和自身的内在需求;不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教师的约束,而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教师节的讲话,代表着党和国家、社会对“好老师”的呼唤。好老师应当有两个不可或缺、互为促进的世界:一个是由广博而精深的学科知识支撑的专业世界,一个是由热爱、善良、平等、公正、民主、关爱组成的健全的人格世界,而人格世界的健全大多是师德修养的内容。好老师的成长历程,不仅是学科专业世界发展的历程,而且是人格世界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二,师德是教育的根,是教师的魂。何谓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是群鱼的游戏,成人(如家长、教师)是领头鱼,成人世界怎么做,孩子就会怎么去效仿。在学校,教师是什么,学生就是什么;教师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如果把教育比作一棵参天大树的话,它有很多根扎在土壤之中,师德则是这棵树的主根。没有师德这一主根,教育这棵大树就会在风雨中倾倒。育人是教师的本份,教师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德育人,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一个教师没有美善的师德,他就丧失了作为教师的灵魂,也就不能称其为教师。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有德无才当不好老师,有才无德不能当老师。
第三,教师道德是中国社会道德的救赎。中国是礼仪之邦,但在当前社会转型期,道德滑坡较为明显。中国社会道德重建,需要每个国人参与。而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是中国社会道德救赎的主力军。一是从整个社会来看,教师这个群体依然是道德素质整体水平较高的群体,教师加强师德修养,能为社会树立标杆;二是教师是育人者,可以用自己的道德影响学生及家长的道德,从而挽救和提升中国国民道德素质。因为,师德对学生的影响力最为深刻,出色的人格魅力往往沉淀在学生的终生记忆里;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一生中要影响数千名学生的道德,这些学生又会以高尚的道德影响他们的父母、配偶和孩子及周围的人,“链式反应”就会带来中国国民道德素质的提升。因此,教师不仅是一所学校的教师,更是国家和人民的教师(因此教师的全称是“人民教师”),要自觉担当中国道德救赎的使命和责任。
三、以道德的、教师乐于接受的、多样化的方式实施培训,是师德培训取得实效的关键
当前,师德培训方式单一,说教、灌输特征明显,参训教师“被修养”“被高大”等现象严重。正确的内容要以好的形式来呈现,道德教育要以道德的方式来进行。在培训内容确定后,最重要的就是培训方式的选择和应用。师德培训,当然要以参训教师乐于接受、多样化的、道德的方式进行。
道德的师德培训,首先在于将参训教师视为平等的主体。师德培训并非“教育”与“被教育”,而是分享、点燃、激励和唤醒。雅斯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师德培训也是如此。培训者首先应是道德的表率,是对师德价值的深度认同者和对师德规范的自觉践行者。只有培训者能够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并将师德规范自觉践行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培训者才有资格说培训深入到参训教师的内心中。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师德培训就是“非道德的”或是虚伪的。培训者自身做到了,才能将自己的做法与参训教师交流;培训者自身做不到,就没必要牵强附会、故装高大。参训教师与培训者一样,是平等的主体。培训者并非布道者,不是居高临下的教育者,不仅自己没有资格,而且没有必要;而是行路人,不是将所有的“高大上”的东西汇聚起来“教”给参训教师,而是将自己想到的、做到的、看到的与参训教师交流分享。每次师德培训课,应是培训者与参训教师共同的经历和幸福的旅程。
道德的师德培训,体现在尊重不同的参训对象的不同培训需求。不同的参训对象,由于其教育经历和岗位特点,其对师德培训的需求是不一样的。面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者要认真分析参训对象的特点及其需求,然后确定培训主体内容和培训方式。如面对未来教育家、学科带头人、名师高研班,培训对象的专业成长目标是教育家型教师,培训者的授课主题可以是《教育家的师德情怀》;面对各学科教师培训班,培训对象的成长目标是优秀教师,培训者的授课主题可以是《守望道德星空——新时期师德规范与践行策略》;面对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因培训对象是学校管理者,他们经常与教职员工谈师德,需要掌握与教职员工谈师德的技巧,因此授课主题可以是《守望道德星空——校长如何与教职工谈师德》。充分考虑了参训对象的需求,培训的针对性就会强。同时,培训需求在不断变化,培训者的培训内容也要不断更新。一个培训内容或课件,培训者一成不变地用上好几年,这样的培训者不仅难以为参训教师接受,而且其行为本身就是师德不合格的表现,也就丧失了担任师德培训者的资格。
师德培训拒绝生硬灌输和空洞说教,而要充分发挥学员主体作用,采用参训教师乐于接受的、多样化的培训方式,让参训教师在参与中体悟、反思和提升。师德培训不能是空洞的理论课,而应该理论结合实际,恰当选用教育教学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员多思考、分析和交流。师德,这个看起来似乎很枯燥的话题,如果穿插了大量的案例,就会变得生动精彩。师德培训难以用培训者一个人的想法去同化全会场、满礼堂的头脑,因此不能采用单纯的专题报告方式,要更多地融合多种培训方式、尤其是现代化的培训方式,为受训教师提供互动的机会,让参训教师在碰撞中产生智慧、共同分享。2013年,笔者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华南师范大学师德培训者班,该项目充分尊重学员主体地位、发挥学员主体作用,在培训方式方面进行了广泛、有益的探索,对学员启发很大,现场观摩、锵锵三人行、世界咖啡、师德巡讲等方式至今记忆犹新,引领了众多学员改变和尝试多样的培训方式。
培训永远“在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也许这就是对师德培训的最好注解。让师德培训成为培训者与参训教师共同的幸福旅程,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责任编辑 戴双翔
8月22日至24日,我校组织了师德培训活动,在这几天的学习过程中,作为一个从事八年教学工作的我,认识又加深了一层,对教育教学又有了一个新境界。
默默从事教学多年来,一直以为“在其位,谋其职”就是把书教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育学生作一个品行端正的人。活动期间何春野校长、帅学华老师、林国峰老师作了深刻的讲座,我大受启发。他们所提到的,也正是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我正在思考和探究的一个很好的课题。
首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应该是作为一个老师的充要条件。老师上课的方式是否能被学生乐于接受,关键看这堂课是不是一堂好课。严谨的冶学态度,风趣幽默的话语,新颖的授课方式,化繁琐为简单、死板为生动的能力,必将使学生听起来轻松而易掌握。这是大多老师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种境界。本人虽然多次尝试向此方面改进教学方法,小有进步,但仍需更进一步努力。
其次,“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不能简单理解为传授道理讲授知识解答疑难问题,而是除此之外,更应注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传道授业解惑的问题是作为一个老师的根本,不具备这些能力的人当然不应该走上讲台的。关心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充分条件。按理说现在的学生在家里是小皇帝,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与其父母相比,我们再去关心他们的生活岂非多余,如果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生活在学校里的学生当然希望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爱护。时常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会让学生感觉到长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不关心学生的生理健康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记得有个我认为不错的学生手因为打篮球受伤了,我因为一时粗心没有去安慰他,结果这个学生不仅在背后骂了我,有次在课堂上差点和我闹起来了。现在犯罪低龄化,大多是因为其心理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而至。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教育得就得尊重、理解、贴近他们;还要建立正确的学生观,了解学生的需要,做一个服众的威而有信的老师;更应该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三、老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个心理有问题的老师我们怎么能寄希望他能教好学生。近年来的大量调查资料表明有相当多的老师有心理疾病。资料表明,老师把学生打成残废有之,让学生相互打耳光者有之,罚学生抄作业几十遍者有之,要学生吃屎者有之,等等,这些都是心理有疾病的表现。老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老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的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应该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上课,尽管我们在课前受了委屈,我们也应该把这些抛在脑后。不应该把丝毫对他人或领导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因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调整自己的心理,维护和提高心理健康,从而保持自身良好状态的心理健康去影响学生。
灵江中学周美纯
本次师德培训为期5天,经过这5天的培训,我感触颇多。结合本校的特点,我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而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剥夺学生个性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是不可取的。众所周知,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现在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联系。创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二、以身示范,情感育人。
搞教育不能搞形式主义。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如精心地准备了每一堂课,课堂上先与学生进行沟通,问问他们想听什么、怎样学、怎么讲才能调动兴趣,然后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每一个学生都对学习有了主动积极性。其次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真诚地鼓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
三、为人师表,身正为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将上一个新台阶,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高度。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四、教好书,育好人。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所以,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特别是在当前课改的前提下,教师的知识不但要渊博还要宽阔。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想探究个明白知道,并期待能从老师那里得到答案。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教师应循序渐进引导,而不能扼杀学生个性发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知识层面要学而精,精而广,广而深,指导学生探究神秘的世界。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 1
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五、善待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这个工程师我们要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把教好书、育好人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和完善学生健全的人格,把学生真正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对待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在学生发展的历程上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造就一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率先垂范,教书育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自身的办学目标。所以,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
【师德培训体会】推荐阅读:
师德专项培训心得体会11-16
暑假教师师德培训心得体会05-30
新教师培训师德心得体会11-04
小学老师师德师风培训心得体会07-22
师德培训心得体会全新摘选10-27
学校教师师德师风培训学习的心得体会07-28
XX年师德师风培训心得体会例文10-18
师德师风礼仪培训心得体会幼儿园11-14
师德培训总结07-22
师德培训考核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