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政务

2024-08-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阳光政务(共8篇)

阳光政务 篇1

为进一步深化我局政务民主、公开、透明、开放,促进国税建设事业科学发展、领先开展、和谐开展,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我局政务公开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执政为民的思想,拓展和延伸科学发展成果。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目标,紧紧围绕服从服务于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把长治久安工作搞扎实这个重大紧迫任务,有步骤、有重点地实施阳光政务建设,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增强各级党组织在人民群众中的执行力和公信度,进一步实现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在推动发展、维护稳定、促进和谐、凝聚民心、服务群众中努力塑造我城建系统公正、文明、清廉的形象。

二、工作原则和内容

工作原则:

(一)服务大局原则。坚持围绕全局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通过开展政务公开工作,努力营造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依法公开原则。坚持严格依法办事,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的范围和程序公开。

(三)真实公正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真实可信、客观公正地公开。

(四)接受监督原则。充分尊重和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五)方便群众原则。坚持及时便民,采用方便、快捷的方式及时公开。

(六)注重实效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循序渐进,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公开内容

(一)办事职责。包括:部门职责、内设机构职责、单位领导分工、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

(二)办事依据。包括:所遵循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决议、决定,行政许可和处罚种类及幅度标准,收费的项目、依据及标准等;

(三)办事条件。包括:办事对象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及必备的文书资料;

(四)办事程序。包括:办事的过程、顺序;

(五)办事时限。包括:办理某一事项所需的时间承诺;

(六)办事结果。包括:办理某一事项的最后结果,应达到的标准和对违章、违规行为的处理结果;

(七)办事纪律,即在办事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纪律规定和违章、违纪处罚办法等(内部公开);

(八)监督投诉。包括:监督机构、监督制度、监督渠道等;

(九)单位财务收支情况和公务开支情况(内部公开);

(十)干部职工和群众关心的其它重要事项;

三、几点规范

(一)规范政务公开内容。始终坚持为群众服务、请基层监督、让人民满意的宗旨,公开的内容着重突出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和重大决策,政策法规、行政审批、部门职能、岗位职责、收费项目、财务开支、工程建设、项目采购、廉政建设、社会服务等除法律、法规要求保密的事项外,全部向社会公开,努力做到群众需要了解什么,就公开什么。

(二)规范政务公开的阵地建设。通过局党建内外网和政务网站、党务政务公开栏公开党务政务动态,工作信息,设立“监督热线”电话、意见箱和领导信访接待日,接受群众对党务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建议和举报投诉。对于群众网上举报、提出疑问等情况要及时给予反馈,加大网络互动,群众随时可以上网查询。

(三)规范政务公开的程序。要按照政务公开的程序和步骤,指定专门人员全面采集需要公开的资料,在广泛征求

相关干部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予以调整和完善,最后在公开栏内予以正式公开,并将公开的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做到政务公开程序规范,保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进行公开,主动接受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

(四)规范政务公开的期限。要根据公开内容,对公开期限进行分类,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要做到“常务”长期公开,“要务”定时公开,“急务”及时公开。即把岗位职责、机构设置、办事权限、执法程序及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等情况长期公开,对工作目标、发展规划、财务收支等情况定期公开,对重大工作决策、建设工程招投标、项目采购、干部任免使用等情况及时公开,使政务公开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

五、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一要落实责任。各党支部要高度重视阳光政务工作,把党务政务公开与其它日常工作统筹研究部署,各党支部党政主要领导分别为本部门阳光党务政务第一责任人。二要深入调研。各党支部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工作开展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要强化监督。局党工委将通过抽查、明查、暗访等办法,随时对各党支部推行“阳光党务政务”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对工作进展不大,成效不明显的党支部期整改。

(二)注重实际实效。阳光政务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始终遵循严格依法、及时便民、全面真实、注重实效的原则,根据公开对象的不同在内容上要有所侧重;根据公开内容的不同,在形式上有所区别;根据公开形式的不同,在时效上有所分别。采取事前、事中、事后公开相结合,长期公开、定期公开和及时公开相结合,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三)依法有序推进。要妥善处理公开与保密的关系,所有公开的内容,都要由党工委进行事前预审,以便准确把握公开的重点、公开的范围和公开的时间。需在局网站,服务大厅公开的内容,要合理确定密级和保密时限,防止以

保密为借口,对该公开的事项不公开或公开不及时、不全面。同时,也要防止片面强调公开而发生泄密事件,要统筹考虑,依法办事,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四)形成党务政务公开综合效应。要把“阳光党务政务”与改进机关工作作风、与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行政许可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务员法》相结合,与提高党政效能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相结合,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相结合,一并开展监督检查,充分发挥监督检查的综合效应,以“阳光党务政务”为核心,带动源头治理各项工作的整体推进,把建设局党务政务公开工作推上新台阶。

新泰市国家税务局

阳光政务 篇2

1 找准栏目宗旨是关键

电视舆论监督类节目通过新闻媒体表达民意,反映民情,彰显良知,是其重要职责之一,深入调查,客观记录,真实反映,赢得各方的支持配合,促成问题的解决,是节目的指导思想,植根民生的现实土壤,聚焦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节目以“共享阳光、共建和谐”为主题,听民声、办民事、解民忧、分民难,发挥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

2 创新方式,零距离,多渠道倾听民心民意民愿

一般来说,政风行风热线类栏目采用的常规形式是将政府部门的领导请进直播间,与受众进行对话和沟通,但这一单一和模式化的节目形式,在一段时间后会让受众产生收视疲劳,栏目制作也会呈现疲态,因此,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节目更加丰富和新颖,让受众的参与更加直观,让各级各部门的工作更加贴近民众、落到实处。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是“走出去”,明察暗访齐上阵。开通《阳光政务》走进社区、乡镇、企业系列节目,将演播室搬入基层,搬到群众身边,面对面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一方面,在日常节目中,了解各级各部门的工作服务情况;另一方面,栏目主动出击,针对各职能部门办事窗口的服务态度、服务水平、工作效能等方面,通过跟随普通市民走进机关部门,亲身体验办事过程,随机采访百姓,询问满意度等方式,进一步强化舆论监督。比如栏目组曾在去年春节前做了一期有关“民工讨薪”的专题节目,记者跟随被欠薪民工一起踏上讨薪维权路,全程记录整个讨薪过程,虽历经曲折艰辛,但在节目播出后顺利帮民工讨回数十万元工资。

二是“请进来”。诚恳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知名律师、网民代表、媒体记者组成“问政代表团”,代表群众现场问政,栏目组还设置了“问政代表备用库”,每期节目随机抽选,尽量避免重复,真正实现“百姓监督政府,政府落实民愿”。很多时候,我们的“问政代表”通过各种渠道,将市民关注的难题、疑惑甚至牢骚带到节目现场的互动环节中,用尖锐泼辣的问题,轮番将被评议单位的负责人、责任人“问得冒汗”,真正让节目现场成为了暴露问题,解决问题,联系群众,推动工作,促进干部转变作风的平台。

三是开设焦点话题访谈。舆论监督类节目在实际运作中面临多重挑战,一些职能部门不作为、推诿、应付等,使舆论监督效果大打折扣。栏目及时调整思路,打破舆论监督中对职能部门单方面追问和问责的固有模式,结合新闻报道内容,开设访谈、专题等方式,一方面让相关部门进行政策权威解读,或发布与民生相关的政务信息,积极面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对涉及多部门、多行业的民生问题,比如食品安全、房价问题、校车问题、环境保护等,及时召集相关部门上线会商,以解决当下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电视问政直观、真实,老百姓坐在电视机前,就可以看到平时不太容易看到的局长、处长、主任正襟危坐,接受市民的“面试”,直面各种没有被提前告知的问题甚至问责,在解决老百姓的民生问题的同时,也通过公开访谈和公开执法的方式倒逼着执法机构执政理念的变革。

此外,栏目起着既是批评平台也是交流平台的作用,是观察者、协调者,而主持人作为报道者、协调者,不需要即兴判断孰是孰非,而应通过受众反映的个案诉求,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一个问题延伸到一类问题,洞察本质,推动问题的解决,并梳理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举一反三,由点及面,促进源头治理。栏目着眼于解决问题,在曝光的同时,对各部门改进工作的情况也进行报道,维护了政府形象,因此,报道不仅没有受到非议,反而得到党委政府的肯定。

四是表达方式不断创新。在节目录制环节上,增加了“上线嘉宾自我陈述”和“代表问政”两个环节,让上线嘉宾和问政代表之间沟通更流畅、聆听更直接,围绕他们的所思所想展开讨论。在节目现场还增加了按键表决器系统,让问政代表的现场监督、问政更直接,同时也更突显了节目特色。民众代表和上线嘉宾在代表问政一环中产生的一些矛盾冲突和话语对峙,在嘉宾的陈述和双方的换位思考中转化为体谅和理解。此外,一些原本大家都把矛头指向有关部门的不作为,通过栏目组的深入挖掘,真实呈现新闻背后的真相,还原新闻背景后,在让误会化解的同时,也为相关部门赢得了主动权。比如针对一段时间市民对“出租车拉组合、甩客、宰客、黑车猖獗”等问题反映强烈,对一些相关部门工作的质疑甚嚣尘上,栏目组专门策划了特别节目:《让出行更顺畅——我们在路上》,通过记者的亲身体验和对司机的暗访,包括对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几次执法的全程跟踪,真实呈现了“打车为何难?黑车为何有市场?”的根本原因,也让广大市民第一次看到并感受到了运管执法人员的“执法难、取证难”。让百姓了解到执政的困难,从而形成对执政者的理解和对政策的支持,更为百姓和政府间架起了良好的沟通和理解的桥梁,

五是预案高度保密。每期节目的内容、所涉及的问题,不管是对上线单位还是问政代表团,栏目组都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能否应对自如自然就和领导干部平日工作划上等号。我们深知,此时,相比起那些预先准备好的空洞的理论和数字,实际的案例和具体的剖析往往更能打动人,而某件具体案例的解析又可成为职能部门介绍行风建设情况的切入点,我们希望由这个点来引出职能部门的某项具体职能,让受众保持新鲜感,从而为栏目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我们也希望《阳光政务》能给老百姓一个真正解决问题的平台,这里不允许作秀,毕竟电视问政不是秀,问政的结果才是关键。

3 强化资源整合,扩大节目受众面

与民同在,服务同在,围绕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提高百姓对政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节目才能做到有角度、有广度、有深度,也才能扩大节目的受众面。

一是整合媒体资源。电视、广播、网络、报刊、微博等五位一体的《阳光政务》节目模式,实行广播电视直播、跟踪、报纸点评、网络互动的媒体联动机制,可随时收看节目和反映问题,各职能部门也会就民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回复,加大督办力度,促进突出问题的解决。还增加了QQ视频、网络聊天室、政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积极构建并在各县、市、区推行的广播有声、电视有形、报刊可读、网络可论、微博互动模式,为广大市民与述职行业部门对话提供多重渠道和平台,使不同媒介的受众都能成为评议活动的参与者,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

二是开发附属栏目。利用达州新闻网平台建立《阳光政务》专题网页,开辟了《节目介绍》《节目预告》《新闻动态》《节目回放》等热线板块,网民可随时查阅每期上线单位的详细内容。开办《阳光政务在行动》《阳光政务回音壁》等子栏目,详尽报道各部门认真办理群众诉求、真情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具体事例,增强群众对节目的信任度。尤其是网络上一些犀利问题的提出,反映了网友对问题的真实看法,体现了网络问政平台运用能够提高网民对电视舆论监督类节目的参与度和认知度。

4 强化追踪督查,确保问题诉求落到实处

电视问政将舆论监督的手段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督办机制是保证电视问政效果的关键。暴露问题、提出问题、揭示问题仅仅是这类节目内容的一个方面,其最终的落脚点是要解决问题。有来自领导的支持,群众的参与和制度化的保证后,节目不应该是一次性或阶段性的,它应该是制度化、连续性的一种模式,才能起到时时刻刻敦促相关部门改进工作作风,改正工作错误,改善对公形象的作用。为此《阳光政务》设置了《阳光政务追踪报道》板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逐一进行回访,了解群众满意度,对曝光问题由市纪委下文交办,形成交办件制度,责成相关部门现场督察督办,电视镜头全程记录,对节目现场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市纠风办向上线单位或其他部门发督办函、转办函,承办单位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予以解决,并及时回复群众。强化督查反馈,采用月度、季度、半年度跟踪回访,年度回头看等形式,推动投诉问题的彻底解决。

事实证明,有了规范的事后监督督办制度,大部分提出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或重视,电视问政才能够做到善始善终。

5 结语

强化民主监督 实施阳光政务 篇3

政策公开,阳光操作 把有关强农惠农政策、农业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通过预警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开。平台为政府相关监督部门、项目主管部门、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单位提供了一个互联网络系统,简称预警平台。2010年以来,通过网络预警平台向社会公开了省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粮油高产创建补助资金等5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信息12条,农产品质量检验体系等项目信息3条。同时,坚持将项目工程各种审批手续办理情况及工程进展情况录入上传至预警平台,向社会公开。

分工协作,形成合力为了加大对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采取了全过程、多渠道监督方式。变过去的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即项目开始运作之前,相关信息就已公开,有关监督就实施到位;变注重结果监督为程序监督,通过一事一调度,一步一检查,加强对项目运行每个环节的监督,不留死角;变单一部门监督为多部门联合监督,在发挥项目主管部门监督作用的同时,注重发挥其他监管部门的监督作用,所有项目建设相关部门都有监督职责,实行分兵把守,各负其责,逐步打造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的大监督格局。通过监督关口前移,加强程序监督,形成监督合力,使监督更加有力,从而有效地预防了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

明确责任,规范管理 网络预警系统的建立,为工作搭建了民主监督平台。为切实发挥好预警平台的民主监督作用,从规范管理入手,加强了对强农惠农政策和项目资金使用网络监督工作的领导。确立了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网络监督工作,定期调度,其他领导各负其责,直接参与网络监督,并确定专人负责,及时把强农惠农政策和项目建设有关信息收集整理上传至网络预警平台。同时,对哪些项目信息应上传、什么时候向社会公开,由谁负责,群众反映上来的意见如何办理,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从而保证了有农业项目,就有网络公开信息,农业项目运行到哪,网络监督就跟进到哪。

监控预警网络系统运用“机制+科技”的办法,实现了专项资金监管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常态化,可以随时接受财政、审计、纪检以及社会各界的查阅和监督,形成了对项目和资金多角度、全过程、实时化、动态性监管,让政府性投资项目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工作在陽光下开展,有效防范了相关人员在项目实施和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不作为、乱作为和其他违纪违法现象,确保了项目安全、专项资金安全、干部安全。

一是节约行政成本,提高监督效能。通过全程监控预警系统,避免了重复检查、交叉检查、多头检查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是监督关口前移,保证资金安全。通过全程监控预警系统,解决了项目和专项资金监管中事前监督不够、事中监督不准、事后监督乏力的现象,实现了对项目和资金运行情况全过程实时监控,使问题得到了早发现、早纠正、早解决,从而提高了资金和项目运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三是利用监督资源,实现信息共享。通过全程监控预警系统,加强了洮北区农业局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联系,实现了信息共享、责任分担、工作共同推进政策落实的新监管机制。

打造阳光政务 建设诚信政府 篇4

依法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打造公开、公正、为民、高效的阳光政务是社会管理的要求和保障,也是建设诚信政府的基础。几年来,我市以深化政务信息公开为主线,以建设综合服务平台为目标,坚持“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理念,不断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政务公开范围越来越广泛。我市各级行政机关已将《行政许可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的意见》规定公开的事项;涉及公共利益、群众切身利益以及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重大决策事项;关系地区、行业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事项;四是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涉及城乡建设及环境保护的各类规划调整的重大事项;政府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及招标投标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和评优评先、表彰、奖励事项和需要公示的其它事项向社会公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市各类公开主体共发信息3622条,其中市政府各部门发布信息3276条,占全市发布总量的90.4%;乡、镇政府发布信息346条,占总量的9.6%。申请公开的信息主要涉及政策咨询等方面问题,其中,已经公开的4条,占总数的100%。

二是政务公开内容越来越详细。我市编织发布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详细公开各级政府及各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机关的职责范围,行政许可事项、具体经办部门、联系人姓名、联系方式、办公地点等信息。其中行政许可事项中,还公开了每一项许可事项的设定依据、收费标准及依据、许可对象、办理时限以及办理程序,以及政务动态、法律法规及各“红头文件”和意见投诉及结果反馈等内容。

三是政务公开渠道越来越丰富。我市除在市政府门户网站上开辟政府信息公开专栏,集中发布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外。还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市档案馆、市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通过查阅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等处设置触摸屏、政府信息公开栏、政务公开板,丰富和拓展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并且建立了农村“信息公开查阅网点”,及时向乡村基层群众公开市政府相关信息。

四是政务公开体系越来越健全。我市加大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力度,全面提高电子政务水平,建成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构建比较完善的行政权力运行制度系统、公共资源交易系统、行政绩效管理系统、行政权力电子监察系统及民意诉求反馈系统等应用平台,在政府与群众之间营造了一个崭新的沟通平台,维护了广大群众对政府行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五是政务公开效果越来越好。我市采取网上、信函受理以及在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增设依申请公开受理点等措施,实现100%的要求公开的政务信息可在网上查询,100%的行政审批项目可在网上申请及查询结果,100%的政府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纳入电子监察范围,全部及时上网公开,受到群众好评。对于公众在政务信息数据库中查询不到的信息,可以在网站上提出询问,由政务信息热线联络员将其转到相关行政机关进行解答,得到群众好评。

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政务公开推行时间短,经验少,工作难度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目前仍是政府工作的“短板”,还不能完全满足公众的需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还有一些差距,主要表现为:

一是主动及时还不够。部分单位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重视程度还不够,有的由于人员变动较大,造成工作脱节,不能及时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和法规政策,特别是与公民有切身关联性的“红头文件”的公开存在滞后现象,有的还采取“不重要的选择性公开,重要的一律不公开”,真正群众想要知道、急于知道的内容却没有公开。实质内容不公开,对于该大项中的小项的具体要求则不公开,而是要求办事人员到其指定的窗口购买符合其要求的范本。有 1 的还推诿敷衍,“你们自己去看政策文件不就都清楚了”。某些行政部门还存在着需要领导签字后方能查阅的现象。能不公开的就不公开,能少公开的就少公开。各级政府网站更新不及时,许多过时废止的政府信息没有及时删除。

二是灵活方便还不够。目前政务公开的方式还不能做到使各阶层公民都能方便地查询。许多公民并不了解政务公开的方式方法,以及通过怎样的渠道可以查询按政府信息公开暂行规定应该公开的政务信息;部分单位公开不规范,程序不严格,机制不完善;部分窗口单位服务流程烦琐,服务质量不高;另外仍有一些政府规章及政策的颁布虽然在报纸上进行了报导,但并没有刊登规章及政策的全文,只有导读性报导及分析。

三是信息对称还不够。公众普遍关注的政府信息大致有三类:一是政府的行政管理成本和行政权力廉洁的问题,如财政预算、“三公消费”、腐败现象等;二是公共资源分配,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质量和公平问题,如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资源和公共产品分配的公平问题;三是社会公共安全问题,如环境污染、社会治安、食品药品质量安全、重大灾情等。有的对公众感兴趣的这些政府信息透明度不够,特别是公开的垄断行业信息、不是“雾里看花”,就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四是监督服务还不够。对政务是否公开缺乏监督机制。没有对违反规定的责任人的处罚规定具体的程序性规定,以及违反该规定的标准是什么,除了监察机关的监督以外,市民的监督权没有得以体现。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政府建立起一套开放透明、能够集中民智、代表民意的公众参与机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以上这些问题,做到政府部门的信息和政务真正公开,实行阳光政务,才能促进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与理解,才能为建设诚信政府打好基础。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全面客观。在公开的内容上求“真”。在公开的内容上做到“三个转变”:一是从结果公开向过程公开转变。凡是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如惠农政策的落实、土地审批等,要求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程序都要公开,全过程接受群众监督。二是从定时公开向实时公开转变。根据政务公开的不同内容来确定公开时间,对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规定长期有效的事项,实行长期公开;对经常性事项,如财务收支、收费等实行定期公开;对阶段性工作,分阶段进行公开;对临时性工作,实行临时公开,从而实现政务的实时公开。三是从随意公开向全面公开转变。明确规定除涉及党和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其他政务活动一律公开,并要求所有政务公开的情况要建立档案,保存公开的原件或照片。对涉及面广、时效长、内容较为固定的事项,通过政务公示栏、发放文件和明白卡、收费表、政务公开手册等形式公开;对临时性、阶段性的事项则通过召开政务通报会、广播电视播放、黑板报公示等形式随时公开。集中政府资源优势,节约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要在建立政府信息公开考核办法、保密审查办法和依申请公开办法的基础上,完善决策公开制度、社会评议制度、工作问责办法、信息发布协调办法、澄清虚伪或不完整信息办法等等。事前公开是静态的权力配置、权力运行规则和流程的公开;过程公开是决策和执法两大类行为的过程公开;类别行政行为的公开。如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政府采购、行政合同、行政指导、行政给付、行政救济等等,要依法依规公开;特殊行政环节的公开。如听证、会议、评估等等。纳入用人和绩效考核。

二要及时方便。做到规范与便利,“一栏一台一网一会”四种形式进行政务公开。“一栏”是指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固定的政务公开栏。县直单位的工作职能、服务承诺、办事程序、收费项目、收费依据、收费标准等全部进行公示,各乡镇也把政务公开栏办到了人流集中的街头路口。本着“群众想知道什么就公开什么、关心什么就公开什么”的原则,开展 “点题式”政务公开,群众可在“点题栏”中将自己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写在栏内,待下次政务公开时就“按题”公开解答。醒目位置设置政务公开栏,公布“办事流程图”、“机构 2 示意图”、“岗位职责图”,公开政府组织机构、办事指南,而且将政府文件、工作报告、人事任免、土地出让、征地拆迁、实事工程、常务会议纪要等在网站上全面公开,使之成为群众透视政府的窗口。

三要创新载体。目前,政府信息公开主要载体是互联网络形式。随着信息化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网络问政”已成为公众实现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主要途径。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网络这一新兴媒体,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受众由客体变为主体,每个网民都可以是即时性信息发布员。“大道闭塞,小道飞扬”,如果政府信息传递不及时,相关解释不充分,事态将被传言无限扩大,必将使政府处于被动尴尬位置。因此,一方面要强化政府网站互动功能,要在政务大厅、客服大厅、图书馆和大型公共场所、“农村书屋”等设立政府信息查阅点,特别是要解决贫困乡镇、街道办事处及社区的网络载体建设。要鼓励和提倡领导干部开微博和博客与群众沟通。另一方面要把政府机关网站建设管理落到实处。要完善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好信息发布审查制度、依申请公开制度、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制度等,妥善处理好公开与保密的关系,掌控好“第一时间”发布政府信息的权威性、实效性、预判性和规律性。

阳光政务 篇5

近年来,县水利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深入落实省、市、县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推行阳光政务。在加强制度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行政监督机制,不断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保障和促进全县水利事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推行阳光政务,打造法治水利工作现状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积极推行简政放权,制定权利清单。按照上级要求,我局根据行政执法机关的职能,重新梳理行政权力事项。通过梳理,行政权力事项由原来的5项调整为8项。为更好打造法治水利、阳光水利,我县在2013年和2014年相继出台了《**县河道采砂管理办法》和《**县人民政府禁渔令》,2014年召开的县十七届三次人代会上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议案的决议》,这对我局在水资源管理、河道管理、水生态系统保护、渔业资源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人民的期望,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法治宣传

一是在县电视台播放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宣传片;二是印制宣传单15000份在四大河流沿岸群众聚集区发放;三是在县域境内醒目位置制作悬挂宣传标语56幅;四是出动宣传车,在县城

和沿河乡镇的主要街道巡回宣讲;五是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宣传契机集中开展宣传活动。

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遵纪守法的意识,降低水事违法案件的发生率;同时也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和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增强了水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2.加强公示力度

为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效杜绝在水利系统出现“吃、拿、卡、要”等现象和贪污腐败的行为,我局大力推行阳光政务,把审批事项、行政许可、方案批复、项目招投标情况等通过网站、电视、公示栏等多种渠道进行公开、公示,将各项行政管理和服务工作置于社会和公众的监督之下。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为认真开展法治政府、阳光政府的实施工作,我局首先认真开展学习动员,及时传达了《**县行政效能督察办法》等文件精神,以及省、市、县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等相关会议精神。大力宣传建设法治政府,打造阳光政务的重要意义。将水利方面的法律法规汇编成学习资料发放到每一位干部职工,通过采取干部例会领学、干部自学、党小组学习等形式组织学习,使全局干部职工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增强贯彻落实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全面启动并认真扎实抓好推行法治政府、阳光政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4年全年,在水政资源监管方面下发整改通知40份,处罚无证采砂行为5起。在重点偷采地段投资3万元,安装电子监

控设备,禁采区偷采现象得到遏制。在规范渔业管理方面加强水政巡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渔业资源的违法行为,2014年共查处毒鱼案件6起,没收渔具15套。同时,在县内四大河流投放鱼苗100万尾,促进渔业资源的恢复。特别是安平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以来,面对河沙需求猛增的局面,我局采取多种手段,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做到了河沙资源有序开采,确保生态环境的健康、有序。

4.优化服务环境,方便服务群众

根据打造阳光政务的要求,本着强化行政责任,提高服务水平的原则,结合我局规范权力运行工作的开展,将局领导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照片、分管的工作,以及各股室对外办理的各项工作业务的办事流程、服务时限、服务指南,在我局的公示栏作了公开。并确定水政监察大队、业务股、水管站、水保站为本单位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针对排查出来的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采取前期预防、中期监督和后期补救的方式,制定工作措施,规范运行流程,完善监督制度。

5.制定相关配套制度

为深入贯彻落实建设法治政府,推行阳光政务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下发了《**县水利局关于全面贯彻落实行政问责办法等制度的实施意见》,《**县水利局关于印发首问负责制等三项制度施细则的通知》等文件,对建设法治政府,打造阳光政务进行安排布置,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工作要求。把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转变机关作风和行业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研究制定了《**县水利局重大决

策听证制度实施办法》、《**县水利局重要事项公示制度实施办法》、《**县水利局重点工作通报制度实施办法》等工作方案和实施办法,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推行阳光政务,打造法治水利工作面临的问题 1.执法力量严重不足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颁布实施以来,基层水政执法队伍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水政执法工作不断加强和规范,切实打击了一大批破坏水资源的违法者,有效地维护了正常的秩序,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但是就目前基层水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而言,在许多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依法治水的需要。具体从我县的水政执法队伍现状来看,水政执法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执法人员平均年龄超过50岁,大多数执法人员既不是法律专业,也不是水利专业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的较少,加之水行政执法由于没有直接的强制手段,因此,在查处水事违法案件过程中,执法人员体力上、脑力上都难以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

2.执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一是水行政执法管理相对人成分复杂、素质偏低,多数为农民群众,水法律意识淡薄,面对执法人员采取避而不见或不予理睬的态度拒不配合,更有甚者,态度蛮横、谩骂打击、围攻水政执法人员,一些旁证害怕报复,不敢做证,给水政执法人员调查取证带来相当大的困难;从而影响案件的查处;二是部分群众,以自身利益为中心,信访不信法,有法不依,非法上访,这也给水行政执法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3.群众水资源保护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

近几年来,人们对保护水资源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水污染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影响。就节约用水和有效保护水资源这两项工作而言,我们的任务还十分艰巨。部分群众还没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随意破坏自然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还要进一步提高,要通过法律的、行政的、技术的、经济的各种手段,大力加强节水治污工作,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多部门协作有待进一步增强

当辖区内发生违法案件时,经常会牵扯到多个主管单位。如果各单位相互协调不好,很容易出现矛盾,多头执法不仅使得执法力量削弱、执法威慑力降低、执法成本加大、执法效率不高、缺少统一协调和标准,难以有效维护良好有序的管理秩序,而且使得一些单位人浮于事,当遇到棘手的案件时互相推诿、等靠,致使一些违法案件不能及时得到查处,单位之间相互不支持配合,造成行业执法混乱和执法不到位等现象,从而使国家各项律法规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实施。

三、推行阳光政务,打造法治水利工作的建议 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

一是充实水行政执法人员,选派一些能力强、有一定执法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充实到执法队伍中来;二是加大投入,不断改

善水行政执法人员的装备水平。配备必要通讯工具,购置测量仪器、摄像机、照相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等等,三是加强在岗水行政执法人员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2.强化公民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执法环境

外部执法环境是执法部门的执法活动空间,外部执法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和成效。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执法环境,首先,应加大水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全社会宣传《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及相关配套法规,通过电台、电视台、报刊等传媒的作用,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水问题的严峻性和水利事业的重要性,使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水法意识,树立水法制观念,自觉地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爱护水环境,更多地关心和支持水利建设事业,为搞好水行政执法奠定牢固的社会群众基础。另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外部执法环境,对于一些无理取闹、非法上访的行为经多次劝说无效后应坚决予以打击,同时引导群众采取合理渠道反映合理诉求。

3.成立综合执法队伍

阳光政务 篇6

吉林省人民政府2006-12-19 11:43 来源: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我省政务公开工作自1999年开始实行省市县乡四级联动以来,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省政务公开工作仍然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我们要全面深化各项工作,使政务公开成为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将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一、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政务公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全面深化政务公开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政务公开,一方面可以增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增强实施行政行为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人民群众通过政务公开直接参与政务活动,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身价值,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二)全面深化政务公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全面深化和推行政务公开可以提高行政机关和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能力,按照法定权限、程序、方式和时限履行职责,不断提高效率;可以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创新管理方式,规范好政府行为;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使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可能,并提供有力保障。

(三)全面深化政务公开是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有效形式。全面深化和推行政务公开有利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利于扩大民主权利,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四)全面深化政务公开是防治腐败的重要途径。推行政务公开可以消除“暗箱操作”,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实行“阳光政务”,从源头防治腐败。

二、紧紧围绕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

一是突出公共服务职能,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深化政务公开。当前,我省实施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不断加快发展步伐是一切工作的当务之急,全年完成新增500亿元投资任务是重中之重。服务和服从于加快发展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对政务公开的基本要求。各地、各部门在深化政务公开过程中,要改革和完善政府决策机制,把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作为政府决策的基本准则,健全决策制度,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和评价制度。注意及时将关系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和措施向社会公开,通过听证制度、公示制度,体现民愿,集中民智,使人民群众了解和参与决策过程,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要强化对市场主体服务和营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许可审批项目,简化手续,减少环节,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通过管理权限、职能和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程序的公开,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赋予市场主体平等的权利,促进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

二是突出以人为本,围绕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深化政务公开。在深化政务公开工作中,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要求,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民群众尽可能地参与到行政工作中来。要真正将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注、最需要了解的事项公开,将人民群众表达意愿、了解信息、反馈意见的渠道公开,切实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三是突出施政行为法定化,围绕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深化政务公开。深化政务公开工作要认真贯

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行政、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突出对各级行政机关权力运行过程的公开,提高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避免不作为和行为不当,防止违法行政。预防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的发生。要突出行政机关办事时限的公开,保证经常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避免随意性。要突出行政机关办事结果的公开,以公开促公正,避免“暗箱操作”。要突出对违法违规行为投诉渠道的公开,使人民群众充分行使监督权,推动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规范行政行为,依法行使职权,坚持廉洁从政。

三、全面深化政务公开要着力解决好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一,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现在看,思想认识问题仍然是制约全面深化政务公开的一个突出问题。解决不好,不但可以滞缓政务公开的深入,而且可能导致政务公开工作的半途而废。比如在对待项目进大厅问题上,一些部门同志,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认为,项目进大厅是走形式,多增加环节,也给行政机关增加负担和麻烦。因此,态度不积极,甚至有的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找出诸多理由和借口,一拖再拖。究其原因,一是对权力没有形成正确的态度,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不知道在为谁掌权、为谁用权。二是部门利益至上,把着权力不放,见到利益就争,不愿意接受监督。如果说的严重一点,就是想利用手中的权力捞取好处。对此,各地、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同志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充分认识到公开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权利,规范行政行为,防治腐败,加快发展。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积极为企业、为基层、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从推进政务公开角度来讲,主动公开、及时公开、规范公开、依法公开就是服务。我们不允暗箱操作,人为增加条件,设置障碍。要研究如何扩大公开范围,增加公开内容,方便群众、方便企业、方便社会,促进加快发展。

第二,解决好深化政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个别部门和同志试图通过限定或减少公开内容,逃避公开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增多附加条件,增加公开的难度。国务院、中纪委召开的全国政务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指出,推行政务公开是政府施政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制度,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是例外。今后,我们在施政过程中,在公开的内容上,除涉及国家机密、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一切政务信息、政务活动、行为过程、程序和结果都要公开。这一点,请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同志一定要牢记。这里,我想着重强调两点:一是要从人民群众关心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和容易产生不正之风、滋生腐败的环节入手,围绕行政机关决策、执行、监督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工作结果等事项,不断丰富和拓展政务公开的内容。二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公开内容。应当让社会公众广泛知晓的事项,要及时向全社会公开;只涉及少部分人和事的事项,依照当事人的申请,按规定及时向申请人公开;机关和单位内部事务,需要公开的,要在机关和单位内部公开。在公开的形式上,坚持因地制宜,方便群众办事、便于群众知情、有利于群众行使监督权的原则,要不断创新和规范政务公开的形式。公开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实行公开的目的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提高行政效率,依法行政,防止腐败。政务公开要围绕这一目的,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推进公开。要积极探索和规范免费发放政府公报、政务信息资料和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进行公开,特别要注重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利用互联网推进政务公开。

第三,解决好集中审批和联合办理问题。去年,为切实解决好集中审批和联合办理问题,省政府出台了《吉林省集中统一联合办理行政许可事项暂行办法》,但从实际情况看,目前仍然存在分散审批、各自办理现象。解决好这一问题,要将所有行政审批(包括行政许可和非许可行政审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纳入大厅,在管理机构和监管部门的监督下集中公开办理,接受群众监督。一是加快项目清理,上半年完成进厅工作。这次会后,要立即成立项目审核工作组,对行政审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逐一审核,提出进厅公开意见。除极特殊情况外,省直所有审批项目一季度全部进省政务大厅,收费项目上半年全部进厅。同时,要下大气力推进行政审批管理权限下放,能下放市县的坚决放到市县,有些放不了的,可以依法委托办理。要提高即办件数量,今年即办件要达到95%以上。二是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行网上审批,解决前店后厂问题。大厅窗口受理,网上传送部门办理,结果由

大厅窗口统一送达。部门要指定法制处牵头,协调部门内设处室联合办理,在规定时限内提出办理意见,并通过网上传输大厅窗口。上半年,要完成省直部门与政务大厅全部联网。三是凡涉及2个以上部门审批的事项,在省政务大厅全部实行“首问负责制”、“首办责任制”和领办制、督办制,尽快建立联合审批机制。

第四,解决好政务公开制度建设问题。今年,我们要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切实抓出成效。一是实行告知承诺制。必须对办事条件一次性告知,对不符合办理条件的要出具书面说明;对具备条件的,要在规定时限办完。二是建立政务公开审核制度。今后,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决定任何事项,事先都要对能否公开、在什么时候、什么范围和以什么形式公开提出意见,进行审核,不能公开的要做出说明。各部门依申请不予公开的内容,要报本级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备案。三是实行推诿拖延办理责任追究制。对办理过程中推诿拖延的部门和人员要严格追究责任。

第五,解决好政务大厅建设问题。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大厅建设,支持大厅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大厅功能,不断向有效实现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方面延伸,拓宽政府服务领域。要加强大厅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效率,方便群众,服务群众。要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大厅工作规范化、法制化。提高窗口工作人员素质,提高行政行为能力。

第六,解决好政务公开综合效应问题。新时期、新阶段,全面深化政务公开,要克服就公开抓公开的倾向,讲求综合效应。要适应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需要,结合机构改革,职能转变,管理方式创新,结合财政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人事制度、招投标制度改革,结合扩大基层民主,统筹考虑,整体推进,形成政务公开综合效应。

第七,解决好政务公开评议考核问题。目前,我们还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没有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因此也没有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今年,我们要把评议考核工作作为重点,下决心抓好。要把政务公开纳入社会评议政风、行风范围,通过组织人民群众对政务公开的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全面,公开的时间是否及时,公开的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公开的制度措施是否得到落实等内容进行评议,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不断改进工作。各地、各部门还要制定政务公开工作考核办法,对各项工作进行系统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

四、切实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各级政府是实施政务公开的责任主体,要切实负起责任。各地区、各部门的行政首长是本地区、本部门政务公开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切实加强领导。要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亲自调查研究、安排部署,解决好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安排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人员,负责政务公开工作。各地各部门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第二,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行政务公开是各级行政机关应尽的义务,各行政机关在政府政务公开中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各部门要认真履行好有关政务公开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加强沟通协调,在政务公开活动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政府办公部门要切实负起综合协调、组织推进责任,法制部门要及时提供法律服务和支持,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其他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整体合力。

第三,要加强监督检查。要以形成健全有效监督机制为重点,把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接合起来,构建多主体、多渠道、多层次的监督体系。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定期报告政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人民群众对政务公开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群众评议。充分发挥举报或投诉中心的作用,认真受理群众举报,接受群众监督。与此同时,各地、各部门要结合执法检查和效能监察,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

和教训,改进工作。对工作效果不明显、群众不满意的,要查找原因,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对走形式、走过场的,要坚决纠正;对搞假公开、虚公开,欺上瞒下的,要追究责任。

阳光政务 篇7

关键词:《阳光政务》,记者,职业操守

一、《阳光政务》节目形态和线索来源

(一)节目形态

四川省绵阳广播电视台《阳光政务》栏目是由绵阳市纪委、市纠风办等部门联合绵阳广播电视台创办的政务监督类栏目。其主要节目形态是相关公职人员定期上线,和群众针对特定领域问题进行线上交流,促使公共职能部门更公开地接受群众监督,为群众服务。每周一至周四在特定的播出时段,绵阳广播、电视、网络同步直播,时长约1小时。该节目的看点在于每期上线的职能部门都不同,涉及业务范围更广,有效覆盖了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新闻线索来源

1.直播热线来电。定期上线《阳光政务》的相关公职人员,在直播中与广大市民通过热线电话、手机短信和网络留言等方式,就特定业务范围内的事项进行交流。在群众来电中,有些问题属于咨询类,直接在节目直播中予以解答,另一些则属于尚未解决的实际问题,这往往是记者线下跟进采访的主要方向。每期节目完成后,值班记者都会把直播中市民反映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挑选出一至两个进行跟踪报道。

2.线下观众留言。由于直播时间有限,那些在直播中未能打进电话的观众可以在线下时间拨打《阳光政务》的热线电话,或在其官方微博下留言等,通过这些方式告知有关情况,并留下联系方式,编辑或记者会在适当时间的进行反馈。

二、《阳光政务》中的记者

与宣传类新闻记者相比,《阳光政务》的记者在采访中面临的采访对象和难度都有所不同,这些困难对该栏目的记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另类”的采访对象

1.政府职能部门。《阳光政务》是以公共职能部门为对象的新闻监督栏目,它所报道的无一例外都是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作风、办事效率相关的。一般来讲,记者所采访的是近期上线《阳光政务》的职能部门。采访中的挑战在于某些政府及公共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习惯了宣传类记者的采访报道方式,面对监督类报道的记者,他们配合采访的意愿不强,谨言慎行,生怕被记者抓到丝毫“把柄”。

2.爆料市民。通过各种渠道向《阳光政务》爆料的观众,大多是生活中某方面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困难基本上已不是第一次向相关部门反映了,却迟迟未能得到妥善解决,走投无路了,才找到媒体碰碰“运气”。这些困难有的是群众自身由于对政策法规的无知造成的经济受损;有的是与政府机构发生纠纷,上诉未果;有的是公共设施不齐造成生活不便,要求整改……他们急切的心情、激动的言语都使每一位采访的记者如有所负,不敢怠慢。

(二)《阳光政务》记者的职业操守

在市县级广播电视台的记者中,《阳光政务》的记者所面临的压力可能是最大的。相对于时政和民生类新闻来说,他们的采访难度更大,周期更长,奔波更远,因此更能体现基层媒体新闻记者的职业操守。

1.不可预期的采前准备。《阳光政务》记者采取轮班制,不管哪个部门上线,轮到哪位记者值守,就由该记者负责跟踪报道。每年几乎所有与群众相关联的职能部门,如政府机构、医院、学校等会轮流做客《阳光政务》,与广大群众交流,群众所反映的问题也是各不相同。因此,记者在每次采访前所作的准备工作都不一样,有时碰到陌生领域,甚至需要临时“充电”,如突击相关政策法规、查询既往同类事件处理案例等。只有采访前做足准备,才能从容应对采访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突发状况,在采访中始终做到掌控自如,不至于被某些工作人员或当事群众“牵着鼻子走”,从而失去自己的判断力。

2.与有防备心理的采访对象“周旋”。《阳光政务》记者采访的难易取决于相关职能部门对所报道问题的敏感程度。通常,记者所采访的选题在之前政府部门下线时已经确定好,记者需要和相关工作人员一起前往现场调查和解决问题。这样,记者的一言一行都在陪同人员的注视下,要从他们口中得到实情和解决办法,绝非一问一答那么简单。出于某些顾虑,他们有时候会故意隐瞒事实真相,或是人为增加采访难度,使记者知难而退。在这种情况下,记者不但要掌握充分的事实和法理依据,切中要害,据理力争,而且要善于借助电视语言讲述已获知的事实真相。只有兼顾好两方面因素,才能顺利完成采访任务。

3.公开身份下的“孤军”作战。如果遇上记者独立寻找新闻线索,没有相关工作人员的陪同,采访必定要走更多弯路。有时工作人员拒绝接受采访,记者甚至直接吃了闭门羹。面对“来者不善”的记者,一些工作人员打擦边球,敷衍搪塞,这些情况对记者的专业素质和意志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4.电视媒体局限性对记者的要求更高。电视是由声音和画面构成的艺术,二者缺一不可。在采访过程中,有时候由于准备和采访时间仓促,记者可能会面临重要镜头捕捉不到、已获知信息无法通过画面展示、机器突然故障导致重要镜头没有拍到等情况,这些缺失的画面在纸媒尚且可以处理,但在电视转播中却成了致命硬伤,严重影响到了有效信息的传递。为了减少失误,在采访前,记者必须做到胸有成竹,检查机器设备;在采访中,理顺思路的同时要抓好重要镜头的拍摄,防止关键画面缺失;采访后,及时梳理有效信息,完稿定篇。

三、结语

市、县级媒体政务监督类记者在工作中面临的困难远不止这些,由于他们更多被定义为党的“喉舌”,突出宣传功能,造成了舆论监督“势微”,力度不够。同时,由于经营状况不佳,大多数基层媒体都面临经费紧张的问题,导致后勤保障不足、人手不够、设备老化等情况时有发生。这些客观局限性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政务监督类记者的日常工作,他们克服困难,坚守一方舆论阵地的职业精神值得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学习。

参考文献

[1]许艳春,曾云秀.躬行群众路线到一线把脉民生——以绵阳广播电视台《阳光政务》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4(11):104-106.

青岛电子政务转向政务驱动 篇8

“十一五”期间,青岛市电子政务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发展不平衡。一些部门和区(市)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技术引进轻政务创新、重建设轻应用、重监管信息化轻服务信息化、重机关信息化轻基层信息化的“四重四轻”倾向,影响电子政务均衡健康发展;二是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滞后;三是分散建设问题依然存在。

以政务驱动为主

“十二五”期间,青岛市电子政务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成并不断完善适应全市机关电子政务应用需要的共享技术支撑体系;加强统筹整合,基本解决部门分散建设信息化系统问题;推进跨部门信息交换共享,基本建成政府监管和服务所需基础信息共享数据库;推进跨部门业务协同,加快网络环境下一体化政府建设进程;大力拓展和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推动政务模式创新,进一步畅通民意渠道、深化政务公开、强化行政监督、规范行政行为、优化政务流程、提升政府服务,推动电子政务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要实现六个转变:

1.由技术驱动向政务驱动转变。将技术创新融入政务创新,用政务创新引领技术创新。

2.由以政府为中心向以人民群众为中心转变。更加关注社会服务需求,围绕方便企业和市民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

3.由以部门为中心向以流程为中心转变。发挥电子政务流程互通、信息共享的优势,推行跨部门、跨层级联合服务,推动网络环境下一体化政府建设。

4.由以信息服务为主向以办事服务为主转变。全面推进政府审批办事服务上网,真正实现企业、市民随时随地与政府连线办事的目标。

5.由信息分散独享向信息集中共享转变。通过制度、技术、服务等各种手段,推动信息资源集中共享,提高整体开发利用水平。

6.由单一集约化模式向复合集约化模式转变。不断扩大机房、主机、存储、网络、安全、基础软件、基础数据、应用组件等各层次的集中共享,形成复合集约化发展模式。

建立6大平台

1.建设云计算与灾备一体化服务平台。广泛推行基础设施共享服务、平台共享服务、应用共享服务,实现技术资源整合共享。

2.建设政务物联网数据中心。为部门基于物联网的应用系统集中提供网络通信、数据存储、信息处理及系统运行服务,避免各部门分散建设物联网数据中心。

3.整合完善政务网络平台。整合各部门延伸到区(市)、街道(镇)、社区(村)和基层企事业单位的纵向网络,实现全市电子政务网络的统建统管。

4.整合完善政务网站平台。整合部门网站服务资源,形成一体化的政府公共服务网站群,并逐步向统一网站过渡。

5.整合完善安全支撑平台。完善安全防护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全面发放“e证通”企业数字证书和“一卡通”市民数字证书,为企业和市民提供一次认证、一网通行的网上政务服务。

6.建设移动电子政务平台。规划建设移动政务安全接入平台和应用服务平台,形成有线无线互为补充、安全可靠、统建统管、充分共享的移动电子政务平台。

推进信息资源整合

建立健全重要政务信息资源采集、加工、管理、交换、共享、利用等相关制度和规范标准,建成八大基础信息数据库,促进信息交换和共享服务标准化,为政务管理和服务提供完整、准确、及时的基础信息支撑。

1.自然人基础信息数据库。整合人口信息资源,建立权责分明的更新维护机制,形成自然人基础信息数据库。

2.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整合涉及企业和组织机构的信息资源,形成企业、民办非企业和社团组织等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

3.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统一为基于空间地理信息的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服务,形成统一的空间地理信息共享数据库。

4.统计信息数据库。建设完整、准确、及时的统计信息数据库和统计信息查询、分析、展现服务平台。

5.执法信息数据库。建设行政执法基础信息数据库,形成统一资质信息和监管信息。

6.档案信息数据库。加快历史档案数字化进程,完善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形成完善的档案信息数据库。

7.社会信用信息数据库。整合涉及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建设全市信用信息数据库。

8.决策支持和办公信息数据库。整合各类基础信息和管理信息,建立政务主题数据库,提高机关信息管理和开发利用整体水平。

深化基础应用

1.推进市民一卡通、企业一证通应用。发放社会保障(市民)卡,实现市民就医、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事务一卡通。发放“e证通”企业数字证书,深化细化相关业务领域的应用,并使用数字证书进行电子签名认证,实行网上直接受理、办理和反馈。

2.整合资源,拓展网上公共服务。全面梳理各政务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事项并上网提供在线办理,打造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网上“市民服务e站通”和“企业服务e站通”,形成网上综合为民服务体系。

3.深化网上审批。全面实现市、区(市)两级行政许可和非许可审批事项网上流转。不断推进纵横联动审批,实现统一受理、一表填报、联合办理、一站式服务。

4.推行网上执法。编制行政执法权力目录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建立规范的执法流程并实现90%以上的行政执法事项网上登记、管理、运行、发布和监督,促进行政执法规范透明运行。

5.深化网上信息公开。完成存量信息梳理,严格新增信息补充更新机制,形成内容完整、分类准确、更新及时的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依法申请公开和不予公开的目录及数据库。

6.完善网络问政综合服务。建设统一的网络问政综合服务体系,形成功能完善、形式多样、方便畅通的公众知情、参与、表达、监督渠道,密切政民联系。

7.深化网上办公,开发金宏移动办公系统。推动网上办公拓展新的应用领域、覆盖更广的用户范围,市、区(市)两级90%以上的部门实现内部网上办公。推行网络会议,一般性工作部署类会议采用网络视频会议形式召开。

8.推进电子政务进社区(村)。全面推进宽带网络进社区(村)工程。整合部门面向社区(村)的业务系统,促进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与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推行社区(村)为民服务代理制,让政府的网上服务通过代理服务惠及千家万户。

9.推行网上学习培训。建立知识积累、管理、交流、利用机制;开展网上学习、培训和考核,促进学习型机关和知识型公务员队伍建设。

推进各领域建设

1.民生保障服务领域。建设完善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完善公共卫生、居民健康档案、基层卫生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监督管理系统,以及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区域医疗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集教育管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于一体的教育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围绕提升社会救助、救灾捐款、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管理水平,加快建设民政信息化系统。完善住房信息系统,提升住房保障管理服务水平。建设人口计生综合业务信息系统。完善残疾人管理服务信息化系统。建设以监管信息数据库为核心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网络,实现对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有效监管。

2.社会管理领域。加快推进政法、公安信息化系统建设,提升社会治安综合管理能力。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完善的应急监测监控、指挥调度和基础信息系统。完善人民来信来访三级信息网络体系,提高信访管理服务水平。推进人口、户籍、计划生育、社保、医疗、民政、房产、车辆等领域跨部门信息交换共享。完善文化市场监管信息系统。

3.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领域。建设和完善城市规划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地下管网基础数据库、地下综合管网系统和地下空间的数字化综合管理系统。完善扩展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加快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完善数字化城管系统功能,创新管理运行机制,扩大覆盖面。完善旅游公共服务系统,提高旅游应急调度、预警管理、突发事件协同、市场营销和旅游服务能力。推进“金土工程”,实现市、区(市)、镇三级土地一体化管理。建设空间地理共享信息平台,推动城市规划建设、资源管理、环境保护、设施管理、位置服务、应急指挥等信息化应用一体化。

4.综合管理和行政监督领域。整合财政信息化应用,实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一体化。深化财源信息共享,加强财源监控,促进财政增收。扩展电子监察领域,深化、细化监察内容和环节,真正实现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全程跟踪、实时监控、预警纠错和绩效评估。推进“金审工程”,形成以联网审计、动态审计监测、公共管理审计监管、经济安全审计评价、审计管理质量控制、审计决策支持为主要内容的审计信息化支撑体系。

链接

电子政务的6大趋势

“十二五”期间,电子政务发展必须积极适应以下六个方面的趋势和需求。

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强化。必须坚持不懈地探索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公众参与意识不断增强。电子政务作为网络时代政府转型的产物,必须自觉拓展公众网上参与渠道,及时回应公众关切。

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的要求更加迫切。电子政务应当在促进权力规范透明运行上发挥更大作用。

后台集中化、前端移动化成为信息化发展新趋势。信息化后台系统的集中化成为迫切需求和可行选择,网络应用将迅速由桌面终端向手持终端转移。电子政务系统的规划建设必须积极适应这两种趋势。

三网融合将使家庭上网加快普及。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互联网和信息化应用在家庭的普及,对电子政务发展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

物联网技术将开辟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应用新领域。电子政务应当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在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上发挥更大作用。

行业动态

陕西:建107个县级

电子政务平台

日前,《陕西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台。《规划》指出,未来5年,陕西省将建成11个市级信息化综合服务中心、107个县级电子政务统一平台,通过数据生产、交换和应用集成,为市、县级政府部门和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服务。陕西省还将建设完善覆盖省、市、县、乡(镇)、村五级统一的电子政务骨干传输网络,构建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同时,还将加强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推进“网上审批”和“网上办事”,提升服务市民的能力。

天津滨海新区:

争取90%的办理率

近日从天津滨海新区经信委获悉,“十二五”期间,滨海新区将建成一批重大电子政务系统,实现“智慧政府”服务透明高效,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率将达到90%以上。目前,滨海新区电子政务应用支撑平台正在搭建,该平台包括建设党政机关专用网络、党政机关视频会议系统、政府门户网站(群)平台、党政机关公用地理信息系统、政务信息交换平台。这些平台的建立将对各部门信息公开服务、网上办公情况进行即时监察、预警提醒和监察纠错;通过建立投资服务中心系统,面向国内外投资者宣传新区最新开发建设情况,引导项目落户。

湖北:开通移动电子政务

上一篇:销售部工作流程下一篇:关于积极向上的职场励志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