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对策

2024-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对策

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对策 篇1

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污染现状、原因及预防对策

近年来,我国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耕地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就我国目前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污染的现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治理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污染的对策措施.

作 者:朱方林 施金元 陈和平作者单位:江苏省农科院,南京,210014刊 名:农业科技管理英文刊名:MANAGEMENT OF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0(4)分类号:F3关键词:农业环境 农产品 污染 预防对策

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对策 篇2

1 房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房县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国土面积约5110km2,下辖12个镇,8个乡,拥有48.9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由于规模畜禽养殖业畜禽粪便的污染、农业化肥的过量使用、农村废弃物的随意丢弃等,导致农业面源污染有不断加剧,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目前水质恶化的一大威胁,同时也是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1.1 农肥、农药的污染

房县年化肥施用量超过了52826t,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其利用率过低,特别是氮肥施用量高,然而大部分肥料通过降雨和径流渗入水体,使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重。长期施用农肥不仅会造成肥料的浪费,同时也会使作物减产、土壤板结、大气污染,带来一系列危害。此外,房县每年施用的农药也超过了2700 t,由于农肥农药过低的利用率以及施药机器与方法的落后,致使大量农药残留在农作物中,对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产生了巨大威胁。同时,人们由于基本知识的缺乏,将农药瓶、袋随意丢弃,造成了田间水源的污染。

1.2 畜禽粪便污染

近年来由于大量养殖猪、鸡、鸭、鹅等畜禽,使畜禽粪便对房县的生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畜禽粪便排放量过大,没经过科学的处理就直接排放,使其污染了水体和空气。其次,由于缺乏管理人员和相应措施,以及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高,将病死的畜禽直接扔弃,导致了疾病的传播与蔓延。

1.3 农膜废弃物污染

如今,房县在种植棉花以及其它作物方面已大规模使用农膜,这种塑料地膜具有轻质、便捷、廉价等优点,但大多数人们都忽视了它不易降解的缺点,将大量农膜弃于田间。据统计,房县每年弃于田间的农膜就高达408t,这种农膜不经处理深入土壤,逐年累月,最终对房县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1.4 生活污水污染

根据调查统计,房县全县居民每年产生约1634.9t的生活垃圾。一方面原因是由于面源污染的问题在农村没有得到相应的普及,人们对面源污染的危害不太了解,村民环保意识不高。其次,由于农业面源污染范围广,不易监测,再加上其隐蔽性高,在管理上难以取得有效进展。因此,生活污染已严重影响了房县的环境安全。

2 房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的效果

2.1 着力推广科学使用化肥和农药

为了对肥料施用量不合理以及利用率低的情况作出改善,房县人民进行了一系列反思,并制订了科学措施。一是积极推广科学施肥。从2007年开始房县就实施农作物的测土配方“3414”实验,并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施药,成功解决了原先肥料利用率低、药物残留量高危害人们身体安全等问题,由于科学的施肥施药,房县全县的农作物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增产。二是努力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他们加大投入,购置了一批先进的病虫防控设备,如太阳能杀虫灯、诱虫器等,实行了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病虫防控设备的使用,不仅节省了农药的施用量,同时也对房县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2.2 积极推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深刻了解农业面源污染所带来的危害后,房县加强农机农艺等秸秆还田技术的创新,积极宣传秸秆焚烧的危害性,在村民中形成了相互监督相互宣传的效应,使人们在心中形成了一种环保理念。大大减轻了秸秆焚烧对环境的危害。

2.3 逐步推进标准化和规模养殖

近几年来,房县养殖业兴起,畜禽带来的粪便对农业面源的污染一直让房县人民头痛不已,为彻底解除畜禽粪便带来的污染,房县每年新建1~2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力争找到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使资源有效利用。通过实验,房县对规模不大、条件简陋的养殖场采用了如干湿分离法、化粪发酵法等治污措施,大大减轻了畜禽粪便和污水带来的污染。

2.4 切实加强生活垃圾的处理

在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方面,房县已采取了以下两项措施。首先,加大对环境卫生的重视。房县采取配备垃圾运输车和设立垃圾桶等方式将垃圾及时回收,减少了人们随意丢弃而引起污染传播的情况。其次,房县加大了对环境的管理措施。通过聘请保洁员对垃圾进行收集处理,建立农村环保机制,使生活垃圾和污水带来的污染大大减轻。

2.5 全力开展农资质量监督执法

为避免甲胺磷、瘦肉精、孔雀石绿等禁用药混入合格的肥料和农药中,房县农业管理局加大了产品质量监督执法力度,严查假冒证书和假冒产品,从源头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安全。

3 加强湖泊水体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

3.1 提高认识,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湖泊水体的污染对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均有影响,它还会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一是要确定目标,相互宣传,共同促进。二是要建立严格而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增强对湖泊水体农业面源污染的监察力度。三是建立和实施奖励机制,引导农民,形成良好风气。

3.2 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今,通过网络、报纸等方式对人民群众进行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这样不仅能使人们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使之积极参与环保,以减少或消除湖泊水体污染。

3.3 完善体系,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与监控

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完善监察与监测体制,创建县乡一体化的湖泊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体系,保证农产品进出口安全。同时,我们的治理也应落实到地方乡镇,并设立专门监控机构,配备专业人员进行监测与监控,形成一种安全监测的网络体系,还应聘请专业人员编写产品安全分析报告,并加大对市场上一些不合格肥料的管理,为我国农产品打上有机、绿色、无公害的标签。

3.4 加大投入,拓宽农业融资渠道

在湖泊水体污染治理上,政府应该松弛有度,不能一味加大监管力度,制定处罚措施,同时也要采用一些奖励措施,如资金扶持、财政补贴等加大对湖泊面源污染的治理。一是建立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对农业生态环境采取资金扶持的方法。二是在湖泊水体农业面源上设立专门的防治基金,通过政府资金投入来解决污染问题。三是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例如减少税收,津贴补助等调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四是要加大对农业环境的监测与控制,并形成对主要污染排放地区进行重点监测,从而保障对湖泊水体安全。

3.5 依靠科技,强化污染治理技术措施

利用科学技术手段,解决农业面源对湖泊水体的污染,加大环境友好型的建设是当下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人们一方面追求产品的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另一方面又希望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来对作物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即作物需要多少肥料就施多少肥料,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同时也减轻了农肥对环境产生的污染,从而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在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上,我们也可以采取房县人民所采取的办法,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如防虫网、诱虫灯等等措施来进行无公害的防治,必要时也可以采用化肥防治措施,通过给作物打农药与防虫设备相互结合来减轻农药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严厉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害农药,同时组建植保机防队,彻底改变一家一户的用药模式,以解决农药使用不合理问题;在地膜使用上,应该加强地膜的回收力度,并且尽力研制出可降解的塑料薄膜或者可替代品,以减少对环境产生的危害;在秸秆处理上,提倡秸秆直接还田,并且大力发展秸秆沼气;在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上,应加大对生活垃圾的管理,做到及时收集及时清理,使污染最小化;在进行畜禽生产时,要遵循“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原则,建立天然生态养殖场,将畜禽粪便当作肥料来进行养鱼和种植作物,以提高粪便资源化的综合利用率。同时还应积极争取资金,在农村大力推广沼气,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化。最后,通过科学技术使资源有机化,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并且及时对农民进行清洁生产培训,提高其环保意识,为治理湖泊水体污染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桂龙,等.泰兴市农业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02).

[2]高焕荣.平凉市农业污染及其治理状况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2(24).

[3]郑小燕.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控考核机制[J].前进论坛,2014(04).

[4]刘春连.治理农药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3(03).

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对策 篇3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原因;治理对策;研究

前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农村环境则是指农村居民为核心的乡村范围内,各种自然及人工改造的个各种因素的总体。其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如该区域内的土地、水资源、空气、动物、植被、交通道路、设施、建筑物等。对其进行保护则是针对农业或农村环境资源开展的一系列保护、管理、调节等措施。农村环境是是农业环境的核心,强化农村环境的保护则是为农村经济的提升、社会稳定、协调发展等提供良好的条件,且能够保障农村居民身心健康,能够有效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优化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

1.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

1.1生活污染:我国本身农村人口数量巨大,且在持续增长中,经济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升。人们在生活中产生的垃圾、生活污水等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农村人口的环保意识薄弱,未意识到该情况的严重性;且经济条件有限,各个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不理想,使得固体垃圾随意丢弃、生活污水肆意漫流,严重影响环境。另外由于资金有限、技术水平的限制等,村镇的生活垃圾处理厂的数量、规模、设施、技术等,均无法达到现在农村的发展要求,加剧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1]。

1.2生产活动造成的污染:农村的发展加快,其生产方式逐渐多样化,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包括以下三种:①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 现代农村禽畜养殖业由传统的分散养殖逐步转变为工业化集中养殖,禽畜粪便污染大幅度增加,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也造成了较大的污染,如养殖及养牛的过程中,其排出的废水量较大,且粪便的排放量也十分巨大,无法完全处理[2];②使用化学品不合理 为了追求高产,在农业生产中会使用大量的化学品,包括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化学品,但是化肥的利用率较低,平均利用率不到50%,浪费了大量资源及资金,且会对土壤、水资源、大气造成一定的污染。农药的使用也十分泛滥,农作物害虫抗药性不断提高,农药的使用量再也在上升,用药时真正接触到目标害虫的仅仅为1%左右,其他全部在残留于农作物、空气、土壤及水体中,不仅污染了环境,也会对人们及动物的身体带来伤害。另外我国农业生产中会使用到大量的塑料薄膜,而使用结束后,没有进行相应的回收工作,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③乡镇企业带来的污染 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乡镇企业发展较为迅猛,在数量及规模上均有较大的提升,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布局不合理、工艺落后、技术不足、设备较为落后等,对于能源的消耗较高,且并没有采取防污染措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1.3城市污染波及到农村:自然环境处于不断的变化中,空气流动、河流的运动、固体废物处理转移等,城市的污染情况也也会向其周边扩展、蔓延。农村环境也受到了城市污染的波及,包括三废污染等,已经造成了大量农田受到污染,而固体废物的堆放也使得大量农田被占用、损毁,大气污染也逐步扩散,水资源的污染更加严重,据调查显示全国利用污水灌溉的面积在全国总灌溉面积中的占比已经达到了7.4%,造成每年均有大量粮食减产,经济损失巨大。

2.治理措施

2.1强化乡镇企业的管理:对乡镇企业的管理,需要统一进行规划,合理布局,并进行各项治理措施,把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等和治理其造成的污染全面的结合起来,并执行到位,才能有效的改善其污染情况。首先应制定相关的标准,包括生产效率标准、污水排放标准、废气排放费标准、能源消耗标准等,对乡镇企业进行审核,达不到标准的企业需要将责令其限期整改,或者直接将其淘汰。达到相关标准的企业需要引导其集中于相应的工业园区,对其产生的污染进行集中控制,并结合环境保护的计划要求,对其进行设备优化改造及技术升级等,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及排放,也能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成本,强化企业的生产效率,使之综合实力更强,能够更好的发展,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另外还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强化城镇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理设施,做好绿化活动,美化乡镇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2强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完善的排污管网系统,并构建垃圾清运、处理系统,才能有效的控制污染情况,改善环境,逐渐成为了农村污染治理工作的首要目标。但是由于农村经济条件有限,在环境治理方面投入的资金不足,使得环境基础建设达不到相应的标准,环境污染治理效果也不理想。该情况下,政府的相关机构需要对环境治理事业予以高度的重视,将其作为经济及社会发展规划中的重要方面来抓,利用各种渠道及不同的途径,筹集资金,逐步提高环保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积极利用社会资源,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到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事业中,并可以将该项事业采用BOT等特许权方式进行运营,遵循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制定合理的价格征收标准,收取一定的生活污水费及生活垃圾处理费,充分利用各个方面的资源,强化环保基础社会设施的建设,为农村环境的治理提供有利的条件[3]。

2.3倡导生态农业、开发绿色环保有机肥:生态农业是指利用各种学科的知识技术等,包括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将传统的农业与现代科学技术完美的结合起来,在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兼顾农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治理、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等,使之形成一个生态合理、功能全面、经济效益良好的综合性农业系统,达到农业的高产、高效、优质,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优化农村的各项环境。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大力倡导生态农业,引进生态农业的项目、技术、设备等,为发展该项新型农业提供良好的条件,且需要做好农户的思想工作,使之能够真正认识到生态农业的优势及先进性,积极配合,达到良好的效益[积极开展绿色环保有机菌种、肥料的研究,利用畜禽产生的废物进行处理酵素、环保植物源农药、生物菌种的研制,取代传统化学农药及肥料的使用,实现农业污染综合防治与生态农业发展的紧密结合,保护环境,达到农业的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

3.总结

农村的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且工业化逐步渗透至农村,使得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限制了农村生产活动的开展,使得经济发展受到阻碍,且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予以高度的重视,进行有效的治理。本文仅从一般的角度分析了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治理措施,在实际的环境污染治理活动中,还需要治理人员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全面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综合把握,制定出有效的治理方案,以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优化农村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唐旭斌.新中国成立30年来农村环境的污染与治理[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64-69.

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对策 篇4

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作者:赵继芳

摘 要: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上生物存在的根本。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就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特别是水资源。水资源污染的日益加重,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制约作用,甚至严重地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所以说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改变水资源污染问题,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我国水资源污染问题进行探讨,分别是水资源污染现状、造成污染的原因以及相关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提供借鉴,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污染;现状;原因

在众多资源中,水资源是最具活力的资源,也是一种被我们广泛利用的一种资源。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可知,我国当前已经探明的水资源储量已经达到了二点八亿万立方米,整个国家的年总用水量在五千五百亿立方米,居民的生活用水基本可以得到满足。但是我国人口数量逐年增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就越来越低,我国水资源丰富也无法改变当前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为了能够更好地选择合适的保护方法,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当前水资源污染情况,特别是工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均匀的水资源和水污染问题更加严峻,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所以,如果能够正确地认识当前我国水污染情况并找到水污染的原因,进而能够探明我国水污染的解决措施,这已经成为了当前相关部门需要考虑并解决的问题,国家也应该重视对水资源污染问题,提出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尽可能地从源头上杜绝水资源污染情况。下面我们就对水资源污染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关注。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分析

首先,我国拥有很多的江河湖海,随着经济的发展,它们整体污染情况比较严重,而且重度污染地区范围在不断扩大,直接影响到周围居民的日常饮水安全,大约百分之九十的湖泊出现了富营养化,严重影响到生态平衡;其次,随着水污染情况的日趋严重,我国城乡饮水安全问题受到威胁,现阶段全国范围内已经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城镇饮用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接近百分之四十的水源已经无法使用,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最后,我国东部海域污染也十分严重,各种工业废物和放射性物质都直接被倒入海中,造成了严重的近海污染,造成海洋资源的日益减少。我国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分析

2.1 污水排放量大且处理率低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为了能够发展经济使我国步入发达国家行列,已经相当长时期内实行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也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注重环境的保护,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也不重视节能降耗。为了提高企业的利润,降低对设备的投入成本,不重视对生产废弃物的过滤和处理就直接排放到附近江河湖海中,给水资源的带来污染,严重威胁到周围居民的饮水安全。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污水的科学处理,过滤达标之后在进行排放。

2.2 农业面临污染问题严重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情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农业面临的水资源污染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当前农民为了提高农作物产出量,就使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不能被作物吸收的农药就附着在作物的表面,有一部分会随着被吸收土壤当中,并通过地表径流而进入到自然水体当中,特别是农业生产当中使用的氮肥,一旦进入水体不仅造成水污染还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加重,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很大。

2.3 国家政策导向存在一定的偏差性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核算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过程中主要是看城镇居民收入程度,对于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消耗问题并不是很重视,而且政府导向性在这方面存在着偏差,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偏差逐渐增大。一方面,当前不合理的产业布局导致高污染的企业在水源上游设厂,不断加重附近水源的水污染情况;另一方面,城市基础建设的薄弱,导致废水得不到相应的过滤和处理,进而加重了当地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我们必须对此问题重视。

2.4 社会大众环境保护意识存在一定问题

受到宣传力度不到位与国家政策导向偏差性问题的影响,社会大众对于水资源保护与水资源污染防治工作的关注力度不够。生活垃圾随意的倾倒使得城市水体在雨水冲刷下更为严重,进而导致城市水资源污染源多样,最终使得水资源污染防治难度加大。我国水资源污染的对策分析

3.1 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问题

企业,特别是高污染企业应当以工业废水处理及再利用循环系统的技术改造为途径合理控制废水排放。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将地方财政资金按一定比例投入到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管线以及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项目当中。整个地方污水一定要做到集中排放,集中处理。

3.2 加大生态产业推进力度

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发展结构应当有所调整,明确节水型、清洁型产业的中心地位。政府需要加大对生态工业的扶持力度,尽可能的清除存在于工业污水中的二氧化碳以及生化需氧量,以此种方式最大限度的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与此同时,农业产业应当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力度,在不影响农作物生产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毒性低且残留期短的化肥与农药,制造业产业应当推行生态化的营销方式,控制商品包装过度,并加大包装物的回收再利用力度。

3.3 重视绿色GDP核算纳入政绩考核的工作力度

就我国而言,现阶段所推行的GDP核算方式并没有针对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加以考量,七所反映的社会大众生活质量的提升水平并不全面与真实。要想防治水资源污染问题,就应当推行绿色的GDP核算方式,将水质污染因素、环境恶化因素以及财富报废损失项目从原GDP核算结果当中予以剔除,以此获取政府相关部门对水资源污染问题的重视力度。与之相对应的是:政绩考核中绿色GDP核算的中心地位。政府应当构建相应的负责制度与问责制度,从地方各级管理部门入手,极大对水资源的管理工作力度。

3.4 增强水资源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媒体在宣传水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中的重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社会大众作为水资源保护的直接践行者与受益人,应当具备水资源保护的行为意识。地方政府可授权媒体以日报、周报、月报以及年报的方式将地区水质变化状态公布在各种信息媒介之上,并倡导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到水资源污染的综合治理工作当中,实现水资源保护的全民动员。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面临的水资源污染问题是十分严峻的,但是水资源保护工作的进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我们必须综合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不同地区水资源污染程度的不同选择最佳的防治措施,这样才能够起到应有的治理作用,构建节约型社会、资源型社会。文章主要通过对我国当前水资源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和阐述,提出了造成污染原因,接着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为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总之,我们只要齐心协力才能够建立可持续发展社会。

参考文献

[1]吴小刚,尹定轩,宋洁人,等.我国突发性水资源污染事故应急机制的若干问题评述

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对策 篇5

安阳市洹河水环境污染原因及综合治理对策

摘要:对安阳市洹河水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洹河水污染的`原因.针对水环境污染的原因,结合当地的自然状况及社会经济条件,提出了持续改善洹河水环境质量的综合治理对策,并利用均匀混合模式和综合削减模式预测了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后的洹河水质改善情况,预测结果显示,洹河水质能够达到安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划定的Ⅲ类水质目标要求.作 者:郭希红 刘晓涛 庞志涛 杨卫忠 闫韶娟 GUO Xi-hong LIU Xiao-tao PANG Zhi-tao YANG Wei-zhong YAN Shao-juan 作者单位:安阳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河南,安阳,455000期 刊:安阳工学院学报 Journal:JOURNAL OF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年,卷(期):,9(2)分类号:X522关键词:洹河 水环境 治理对策

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对策 篇6

苏州河道水污染原因及其治理对策分析

目前苏州河道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不仅危及苏州城市的水乡形象,而且还严重影响苏州人民的生活居住环境和经济发展.文章不仅介绍了苏州水环境,而且认为造成苏州河道受到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污染物的.大量排入和河道水体缺乏运动而引起的淤积停滞.并由此提出加强河道长效管理:消减排污总量、改变管理方式;加强河道持续整治:转变整治思路、建泵开闸、整治河床等治理对策,从而得出让水流动起来,恢复原本水清流畅的苏州河的结论.

作 者:张媛媛 张维佳 Zhang Yuanyuan Zhang Weijia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江苏,苏州,215011 刊 名:环境科学与管理 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 32(12) 分类号:X522 关键词:河道污染   流动   清淤   治理对策  

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对策 篇7

关键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供给,需求,对策

一、从供给角度分析环责险存在问题

(一)保险产品设计存在缺陷,产品定价经验数据不足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保险公司经营时间较短,缺乏相应的经验积累,对于相关产品的经营技术比较落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相较之其他险种的产品设计难度更高,技术更加复杂,需考虑的因素更多。导致保险产品设计难度较高。加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在保险公司中开展时间较短,缺乏事故发生的历史数据,精算师产品定价难度较高。此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本身也有着保险可保性不足,保险责任风险差别较大等内在缺陷。

(二)保险公司承保意愿薄弱,缺乏政府财政资金支持

环境污染责任险自身具有公益性的特征,保险公司在产品经营过程中,其提供的社会成本会高于给保险公司带来的经济成本。此外,在我国进行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对于绿色经济的关注力度不断加大,对于绿色经济的投入不断加大,但是对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关注力度较为欠缺,缺乏相应的财政政策的支持。

(三)风险赔偿责任较大,缺少完善再保险支持

再保险对于保险公司进行风险分散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这样具有巨额赔偿责任的保险产品,只有通过再保险的合理风险分散,分担巨额赔偿责任,才能维持保险公司的持续稳健经营。而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经营仍处于起步阶段,再保险市场不完善,因此,导致原保险公司自身风险较大,导致对于风险的承保意愿较小。

(四)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多方面沟通机制

环境污染责任事件的评定涉及多方面的沟通协调,环保部门对于环境污染责任事件的处理,保监会对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监管评定,保险公司对于环境污染事件的理赔处理,以及对污染事件的评定,需要涉及较多机构与企业。但与此同时,缺乏相应的多方沟通机制,多方对于相应的责任评定沟通不畅,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开展带来了相应的困难。

二、从需求角度分析环责险存在问题

(一)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推广缺乏法律基础

我国现有法律分布较为分散,以倡导性条款为主,缺乏严格的法律赔偿的规定,缺乏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的专门性立法。新《环境保护法》涉及到环责险的仅有第52条的鼓励性投保条款,另外,过多使用行政手段强制投保不是长久之计,推动环责险还需运用市场机制形成内在动力。

(二)宣传力度不足,企业投保意识薄弱

推动企业积极主动投保形成内在激励是环责险长效发展之关键。就我国环责险试点开展情况来看,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约束力与宣传力度,部分企业存在侥幸心理尚未形成“污染者承担”的意识。而一些支付能力欠缺的企业更愿意压缩包括保费在内的经营成本而放弃投保。面对较窄的承保范围、较高保费、严苛的条款、以及未推行强制投保模式,致使企业主动投保意愿较低。

(三)公民损失追偿意识淡薄,法律观念缺失

西方发达国家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必要基础是有完善的经济追偿制度,而我国长期以来由于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公民对环境污染问题习以为常,当受到环境污染侵害时,很少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正是公民维护环境权意识淡薄,对于环境污染企业难以形成环境治理压力,排污企业免于承担经济赔偿与环境恢复责任,因而环责险需求不足。

三、环责险发展对策分析

(一)规范相应法律体系,完善强制投保法律基础

我国应尽快建立相对完善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体系,使制度运行有法可依。第一,可参考国外立法先进经验,增加明确细致的规定条款,以列举方式明确涉及到各方的权利与义务。第二,完善强制投保法律基础,政府提供环境污染企业强制投保名录与相应处罚规定,增强法律约束力。第三,以《环保法》为基础,逐步完善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在内的配套法律设置。在时机成熟时,可另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专门法律,以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

(二)健全政策扶持制度,帮扶环责险市场成长

对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开展过程中,对于产品自身公益性的特点,应对保险公司进行一定程度的补贴,以提高保险公司对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意愿。对承保的保险公司进行财政补贴,从供给端提高产品的提供。当保险公司在产品经营稳定时,相应的政策扶持可以逐步退出,从而起到对于整个保险承保产业线的扶持,促进保险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三)完善产品设计,进行差别化费率定价机制

在当前对于被保险企业统一定价,有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既降低了投保企业的投保积极性,也降低了保险公司的承保意愿。因此,需要对产品设计进行逐步完善,对于投保企业进行风险差异化定价。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面对不同企业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确定相应的保险费率与保险保额,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产品设计更加合理可靠,提高产品整体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四)提倡绿色经济,提高企业投保意识

在调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向的背景下,提倡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成为国家倡导的重点。2015 年下半年出台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方案中,强调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因此,需要加大对于相关企业绿色经济的宣传力度,从需求端提高企业的投保意愿。

参考文献

[1]李华友,冯东方.“绿色保险”的国际经验及发展趋势[J].Environ-mental Economy,2008,(9)

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对策 篇8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242-1

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逐渐突出,尤其以农业面源污染为代表。我国目前共有60多万个行政村、250多万个自然村,居住着2亿多农户、近8亿农民[1]。由于国家对农村环境保护立法的不健全,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农村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农业面源污染物的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农业面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进行归纳总结并且提出控制对策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1 农业面源污染的概念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指农业生产活动中,在降雨或灌溉时,农田中的土粒、氮素、磷、农药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大量污染物质进入水体,造成的污染[2]。农业面源污染受着自然条件的突发性,偶然性和随机性的影响,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因素密切相关,湿的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污染发生时间的随机性与间歇性、空间分布上的广泛性与差异性、污染物组成和负荷的不确定性、发生机理的复杂性、污染的滞后性及潜在威胁性。

2 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

2.1 化肥污染现状

我国是一个化肥大国,化肥大量的投入施用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经调查在过去10多年间,我国化肥的施用量从1990年的2590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4766万t,占世界平均四分之一的消费量,基本上300kg/hm2,早已超出了国际上为防止水体污染所设置的225kg/hm2的安全上线[3]。我国化肥中氮、磷、钾比例约为100:45:17。不合理的配料比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部分。因此,增加化肥的投入强度及密度,只会增加农业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

2.2 农药污染现状

我国农药的生产、施用位居世界首位。长期大量不合理的使用农药,尤其有些被禁止的农药依然存在,例如高毒农药,不仅会随着降雨或灌溉水进入水体污染地下水,还会导致在食品中的有害残留,对生态环境带来了负效应。

2.3 畜禽粪便污染现状

一些农村地区的畜禽养殖在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由于环境意识单薄,相关技术知识的缺乏,或建场之初资金缺乏等原因,畜禽粪便治理设施配套的建设缺乏,导致大量畜禽粪便的污水随意的流失,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4],为将来的污染治理也加大了难度。

2.4 农用薄膜

农用薄膜引发的面源污染,主要体现为使用量增加迅猛的农用地膜上。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实施“农业白色工程”的国家,1999年地膜覆盖率已占实际“白色工程”实施面积的70%以上[5],2005年农膜使用量是1990年的四倍。我国地膜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由于降解苦难,回收困难,长期残留土壤中,对作物根系的生长及土壤中水分、空气等的正常运行进行了阻碍。

2.5 农业水土流失加剧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在生产力不发达时期,对山地不合理开发及掠夺性开垦,以至于树木锐减、土地贫垦、地表裸露、严重加重了农业水土流失[6]。据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5.55万km2,其中水蚀面积为164.88万km2,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我国每年流失的表土至少50亿吨,其中75%来自农田及林地,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随着降雨及农田灌溉进入湖泊、水库、河流等水体中,成为面源污染系统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探讨

3.1 政策法规

由于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法的不健全,建议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制定一些法律法规,控制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流失、肥料的施用、调整肥料中元素的比例。在水土保持方面制定法律法规控制植被资源;做好农村农业发展规划,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及安排好农业产业结构及布局。

3.2 合理施肥措施

因地制宜的控制施肥量、调整肥料结构、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不仅可以促进“精准农业”的发展,还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通过有机肥与化肥的配合使用,改善了土壤养分,满足了植物生長中需要的养分。

3.3 强化宣传教育

我国农村教育水平比较落后,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农村。可以通过广播、发传单等形式提高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让村民了解到环境保护的总要性。尤其是一些流域的源头区,农业面源污染直接影响到饮用水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潘茉兰,赵欢蕊.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应用及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9):119-120.

[2] 张鑫,史奕,等.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研究现状及控制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

[3] 孟长伊.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吉林省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体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16.

[4] 武汉红,刘玲.农业面源污染污染[J].环境整治.

[5] 陈岩,孟凡朋,等.浅谈面源污染的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J].污染防治,2002,1(107).

[6] 陈火君.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0,9:205-207.

[7]王建英,邢鹏远,等.浅谈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原因[J].现代农业科学,2009,16(2):135-137.

监理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和对策 篇9

(一)工作地点变动较大,现场工作环境恶劣。监理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其工作人员必须随施工工点的变动而变动,工作人员常年累月生活、工作在施工工点,这对于留恋稳定工作单位和环境的人才是一个挑战;监理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企业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施工地点可能远离城市,甚至地处偏远的农村、山区,生活极不方便;施工现场艰苦,噪音污染、环境污染比较常见,使人才产生厌倦、畏惧心理。

(二)分配方式不合理,人才的劳动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高素质人才不把物质利益放在第一位,但他们得到的报酬应与工作业绩和贡献相对应,与市场的价格和价值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人才的价值。当前,监理企业分配机制改革进展较慢,职工工资分配与市场劳动力价值相距较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与一般职工收入相差不大,而与民营、外资同类人员相比差距较大。同时,市场竞争造成监理酬金不高、企业管理粗放或太细,成本大,效益低,职工收入偏低,更是造成人才流失的直接原因。

(三)不注重感性和资本投资,缺乏人才成长的氛围。高素质人才都希望得到单位和领导的尊重、理解、信任,而部分企业缺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氛围,甚至极个别监理部存在妒贤嫉能的不良风气。比如,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满足不了各类人才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要求,即便有学习培训机会,一些领导也以工作繁忙为由,将骨干排除在外。此外,企业领导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缺乏科学认识,对人才的后顾之忧关注较少,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较少、缺乏褒奖,对他们的实际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等诸多因素,也容易导致人才与企业离心离德。

(四)缺乏科学的人才管理办法。企业仍在沿用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缺乏一套先进的科学的人才管理办法,从人才进入到人才退出,没有很好的人才管理机制作保障,在人才选拔时掺杂了其他因素。人才考核机制多流于形式,缺乏简捷有效的硬性指标约束,考核不够合理、不够科学的现象时有发生,人才薪资、晋升不能与考核挂钩、兑现, 客观上不能发挥考核的真正作用,更从而伤害了优秀人才的积极性。个别素质差、绩效低的总监能上不能下,损害了企业、挫伤了先进、留不住人才,企业管理增加内耗。

(五)观念相对落后,对人才关键作用认识不足。虽然近年来企业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与过去相比有所提高,但企业对人才关键作用的认识仍然不足。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本是第一资本的观念并

1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在人才使用和人才管理上观念同样需要提高,如何发展、提升企业人才资本,如

(六)制度需要改革,人才吸引力不强。

传统的管理体制较为呆板、封闭,缺少开放性,对市场大环境变化感受性弱,这使社会上先进的管理经验、知识在企业内部得不到及时传播和渗透。

缺少开放性还表现在企业人才管理上,人才招聘失察或培养不足,或流出人才流进庸才,使企业缺乏新鲜血液的补充,大量庸才沉淀下来;此外,个别素质差、绩效低的总监能上不能下,损害了企业、挫伤了先进、留不住人才,企业管理增加内耗。

三、监理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观念创新,充分营造企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人才是企业的未来,监理企业是技术型的咨询服务企业,必须增强对人才关键作用的认识,要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关心人才、爱护人才、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使各级领导班子成员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才培养投入是最具经济和企业综合效益的生产性投入的观念、人才资源浪费是最大浪费的观念,切实把实施人才战略放到首要位置。

(二)改革完备体制,努力形成人才资源健康运营的良好态势。首先,要加快人力资源制度改革的步伐,健全和完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其次,要建立规范的公司内部“人才市场”的运作体系,把人才的考核、测评、培训、录用、流动等环节纳入规范的体系之中,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再次,与国际要求接轨。结合监理企业技术服务为主的行业特点,建立起与国际接轨,与知识经济、人才经济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制。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一是经济利益激励。除一般工资、福利, 对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有突出管理绩效和有贡献的总监、部门负责人可实行技术入股。推行激励奖金,也是积极而有力的措施,但还处于试行阶段,还没有达到奖勤罚懒的目的。

二是事业激励。主要就是创造机会和条件保证他们能够施展才华。要给人才以适当的岗位,做到提供人尽其才的舞台,实现岗位留才,事业留人。

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对策 篇10

关键词:石家庄市 大气污染 原因分析 政府行为对策

一、概述

二十一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回首二十世纪,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但是,传统模式下的生产力的提高在驱动经济增长和为企业带来的利润的同时,却使我们的地球家园变得千疮百孔,不堪重负。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够成危害的发展”。这个定义鲜明的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

人类要发展,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发展;

发展要有限度,他不应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石家庄市我国华北地区新型的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是河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总面积15848平方千米,总人口845万。其交通发达,京广、石太、石德铁路和京深、石港、石太高速公路交汇于此。近年来,石家庄市工业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他一跃成为全国著名的环境污染大市。而其中,尤以大气污染最为突出:尤其是在风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尘土满天飞舞,纵横肆虐,有些区域垃圾泛滥成灾。

二、石家庄大气污染现状及原因分析

1.1 石家庄大气污染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河北省环境监测总站4月11日队本周空气质量检测表明,石家庄的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由于它们直径很小,且夹杂着细菌,可以被人体吸入体内,引起疾病。同时,由于它们很轻,不宜沉降,总是漂浮在空中,阳光照射在这些微尘上,被吸收或散射,致使天空显得灰蒙蒙的,能见度明显下降。扬尘污染也比较严重,特别是雨后就更显得直观,汽车挡风玻璃上全是泥水,就连眼镜片上也满是泥水。由于少数地区垃圾处理不善,成堆的垃圾在地面上腐烂,随风一锤,一股恶臭扑鼻而来,让人倍觉恶心。工厂排出的废水、废气,也使大气污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给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的不便。

1.2 石家庄大气污染原因分析

1.2.1 地形和气候因素是影响石家庄市大气质量的基本原因

石家庄位于河北省中南部,西依太行山脉,东、南、北均为辽阔的华北大平原。而与此同时,石家庄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具有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凉爽等特征。这些特定的地理和气候因素,是石家庄的大气污染面临严峻的挑战。由于东南风的作用,石家庄上空的可吸入颗粒物和其他污染物质随风西移,当遇太行山脉的阻挡后,又转向东移,返回原地。而与此类似,当刮西北风的时候,由于太行山脉这一巨大的屏障,使西北风被拦截在山西境内,一些污染物质也无法被刮走,而只能继续停留在石家庄的上空。

1.2.2 城市建设是影响石家庄大气质量的重要原因

石家庄气体状态大气污染源调查表

根据对主要大气污染的分类统计分析,其主要来源可概括为三大方面:(1)燃料燃烧(2)工业生产过程(3)交通运输等。根据统计资料,以上三方面产生的大气污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0%、20%和10%。在直接燃料的燃烧中,燃烧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数量约占燃料燃烧排放总量的96%,其中燃煤排放的烟尘、SO2、NOX和CO的数量占燃料燃烧排放比例分别为99%、93%、81%和97%。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排放量虽仅占大气污染总排放量的1/5左右,但由于排放点比较集中。浓度较高,所以对工矿区或局部的大气污染较为严重。机动车等流动源在交通比较繁忙的街道,如裕华路、中山路等,可能造成CO、NOX和HC的严重污染。

(一)燃料燃烧。在石家庄,天然气在居民的生活中还没有普及,煤仍然是人们的首选燃料。而在燃煤市场上,高硫煤仍占主导地位。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不可能放弃廉价的高硫煤而去购买环保型的低硫煤。这就造成SO2的大量排放。同时,由于石家庄地处华北,冬季寒冷,需要供暖,而一些单位为了省钱,实行自给自足的供暖制度,这就增加了煤的燃烧量,使大气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二)工业生产过程。近些年来,石家庄纺织工业发展迅速,是我国棉纺织工业基地之一,化学工业也是重点发展部门,有规模较大的华北制药厂和石家庄化肥厂,煤炭工业亦占有重要地位。这些性质的工矿企业即使石家庄的重点发展部门,也是污染最为严重的企业。而且这些工矿企业大多数集中在市区,如具有相当规模的华北制药厂和石家庄化肥厂等。此外,还有一些粉末冶金厂、印染厂也是石家庄大气污染的主力军。

(三)交通运输。近些年来,石家庄经济发展迅速,交通运输也随之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私人轿车的数量急遽增多。但是,交通运输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汽车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CO,对人体的危害极大,特别是一些柴油大货车和冒烟车辆,排放的尾气中夹杂着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据中国科学院王玮博士介绍,一辆柴油车排放的尾气中,夹杂的可吸入颗粒物,几乎是100辆汽油差夹带的总和,是更严重的污染源。而石家庄却允许柴油车进城,促使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急剧上升。

(四)市政建设。石家庄的马路普遍存在道路斜坡问题,即马路两侧的人行板道明显高于路面而且与路面垂直,呈“凹”字型。致使马路上的灰尘不能吹走,而且越积越多,这也是因发扬陈天气的直接原因。据资料统计,城区扬尘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占总量的40%左右,人们却对裸露地面,建筑工地,拆迁工地以及砂石料场造成的扬尘姑息迁就,始终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从根本加以治理。此外,工业废水中的化学成分也极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五)工业布局。石家庄的一些工矿企业大多数集中在城区的东北部,还有一些分布在市区的不同区域。这些工矿企业的分散性是整个城区的大气污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六)绿化。石家庄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绿化还没有跟上工业发展的步伐。只有政府、一些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内部绿化已基本达标,而整个城区的绿化却远远达不到要求。南二环只是近两年来才栽了几批树,其他地方也还是光秃秃的。

1.2.3 市场失灵。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存在不完整性(例如:垄断实力的存在,生产要素缺乏流动性,巨大外部型的存在,缺乏知识和信息等)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削弱的现象。也就是使市场经济不能实现其理论上的好处的情况。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重要因素。外部性是指个人或一个经济单位所承受的收益和成本是另外的个人和经济单位行为的直接结果,而没有得到任何补偿的情况。如一个化肥厂对大气造成污染但老百姓去被迫承受大气污染所造成的损害。由此可见,市场失灵也导致了大气污染。

1.2.4 政府政策失灵。政府并不是万能的,政府决策失灵同样会产生环境问题。例如:河北省政府打算把石家庄建设成为闻名全国“药都”,而制药厂是污染极为严重的企业,这个政策导向势必会对石家庄的大气污染造成不良的影响。

1.2.5 全民对环境的认识不够

目前,人们对环境保护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如对环境问题的潜伏性、长期性、紧迫性和艰难性认识不足,对政府的环境保护政策不理解,由于市民认识上的不足和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他们行为上的不够积极,不够配合。如在石市东南部的尖岭村,本身道路坑洼不平,尘土飞扬,再加上村民自身素质不高,垃圾随处可见。特别是每逢集市过后,更是满地狼藉,叫村民和过路人苦不堪

三 政府行为对策

在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经济发展靠市场,环境保护靠政府”的说法已被广为接受。环境资源配置的失灵,要求政府加大环境保护行政监督力度,采取有效的行政、经济、法律、教育等手段,发挥其在解决环境问题上的重要作用。入世后,我们的环境管理方式将会受到冲击,因此,必须更新观念,提高认识,适应新的形势和环境。

1、完善政府机构职能,使宏观与微观有机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求几乎所以政策领域的变革,改变过去各个部门封闭的、分割地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环境政策的做法,把环境保护与其他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结合起来,这样做既有利于环境本身,又可以提高其他政策的效能,这就要求石家庄市政府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其绩效分布如顶图:

政府要依照此体系,完善机构设置。实行环境质量行政领导负责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对政府及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环保法规的各项具体行为进行界定。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或贯彻不力导致辖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部门、机关给予相应处分,使领导的“乌纱帽”和其所负责的区域环保是否达标挂上钩。此外,还要给环保部门下放实权,权责明确,才能贯彻有力。

2、搞好监督调查工作,统一布局,分类管理。治理环境污染,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现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2.1 政府环保部门应切实做好环境的监测调查工作。近日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针对日益严重的室内环境污染监督检疫站。今后,对于类似的机构要进一步完善,以加强对空气污染原的监控;实施城市空气质量周报或日报预报,使社会有关各方及时了解可能出现的空气污染情况。使一些污染物排放较大的单位和对空气污染物敏感的人群能预做准备。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并可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环境质量信息。同时,政府可以投资兴建以监控、信息、检测等三大系统为核心的环境指挥中心,配备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车,加强环境监理标准化建设。

2.2 立足现有规律、规章和制度,制定和完善地方性法规,加强环境执法监督。为使环境保护工作根深蒂固的开展起来,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环境法律体系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可制定一系列相应政策法规完善这一体系(注意既要有综合性法规,又要对各方面进行明确规定,而且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修改。)在此基础上实行环境执法监督,以国家环境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为依据,围绕国家环保工作重心,结合石家庄环保工作重点,运用国家法律赋予的权利和石家庄市政府授予的行政管理权限,以石家庄市环保局为主体,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对一切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经济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动。

3、针对石家庄市大气污染的几个主要方面原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强化管理。

3.1 政府应利用经济手段来治理工矿企业。企业是各种污染物的主要产生者和排放者,这就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采取切实措施以削减排污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使企业改变观念,拚弃环境保护部经济的成见,树立起重视环境更益于经济的观念。宣传和执行“污染者付费、利用这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对破坏环境和随意排放污染物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单位,按照污染种类,数量和程度进行罚款或征收排污费;对排放污染物损坏群众健康或造成财产损失的排污单位,责令向受害者赔偿损失;对利用废弃物生产的产品给以减免税收或其他经济上的优惠;实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予以征税收费等制度。

3.2 制定严格的标准,控制扬尘和废气污染。关闭不合格的砂石料场,对于建筑工地拆迁工地要求工程承包商在工地周围加高护屏,并在四周的临时交通道路上铺盖沥青;对一些非回镇土要随时运出市区。要求运货车加盖遮篷,以免建筑材料散落街头。各公司要采用现代化的电子过滤塔等先进设备来净化含油脂灰及有害的二氧化硫的废气。化工厂应利用管道将生

产过剩中产生的废煤气及其他含有臭味的气体,经过管道输送到煤站燃烧,变成无害的碳酸气体和水蒸气,然后经过高大的烟囱排向高空。制药厂应建立有害气体的回收循环装置,利用回收利用可制成石膏。对工厂和服务性行业制定和执行新的氮氧化合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量标准和燃料的质量鉴定标准。除此之外,政府应加快无燃煤区的建设,将石家庄市中心区(和平路、体育大街、槐南路和仓安路;维明街围和区域)基本建成无燃煤区,并逐步将整个市区建成无燃煤区。同时,政府应下令,对一些具备集中供热条件的单位,必须集中供热。

3.3 利用行政手段削减机动车污染。政府应执行严格的地方规章制度,禁止销售未达国家尾气排放标准的汽车,淘汰尾气超标车;安装电喷和三元催化装置;加快机动车燃料改造,使用天然及电力等清洁能源;同时,可以开设电车等无污染车辆。对一些新增公共汽车要购置以天然气为燃料的清洁型车型,建设天然气加油站。禁止拖拉机、机动三轮车及非市区牌号的摩托车进入市区。

3.4 政府应严格规划解决石家庄的道路斜坡问题。一方面,在新建道路工程中,尽量避免道路斜坡问题。同时,对一些已形成道路斜坡问题的主干道,政府可以责令有关部门用花坛取代栅栏,并在道路两侧种上树,以达到防止尘沙和净化空气的双重功效。另一方面,可以增设洒水车的数量,用洒水车把一些处理过的污水洒在马路上,一日几次。

3.5 调整工业布局实现工业布局园区化。政府要加大力度,逐步改变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在城区实施“优二兴三”的产业政策,把工业重心移向开发区,发展工业园区,严格执行产业发展导向政策和“三同时”规定。限制一些敏感区域兴办有污染的工业项目,对一些重污染企业要实行搬迁、停产、转产或限期整改等政策。扩大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规模。

4.对城市交通和公共设施警醒合理的规划管理。

4.1 政府要加大投入。

4.1.1 增加对公共设施的投入。政府可对一些公共设施增加资金投入,如在一些公园、广场兴建喷泉、消防水池等。在适当的地点开设无车区和商业步行街,以减少汽车的流动量。

4.1.2 政府应增加资金投入来治理城市垃圾。政府可以投资在一个小区设置几个垃圾投放点,每天定时投放垃圾,同时政府可以投资开发垃圾产业。当然,出路垃圾也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政府可以让企业在生产时就考虑到为减少垃圾创造条件,如减少包装,或改一次性包装为重复使用的包装。对一些自然无法分解的垃圾,可以进行焚烧,但一定要严格限制焚烧厂的粉尘和废气排放,烟囱要价高,而且要安装废气过滤装置,把排入大气的有毒物质减少到最低限度。

4.2 加强城市绿化工作,建立城市立体绿化体系。在石家庄范围内大规模植树种草,在搞好垂直绿化的基础上,实行立体绿化。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迁,使内绿化已显得十分重要因为许多新建住宅和办公楼都有很多污染物质,其中有些会释放有害气体或尘粒

污染空气,它们包括许多种燃料、木材、建材、办公设备、家具、地毯及化工清洗剂等。另外,植物、宠物或房间空调系统也会带有细菌,这些细菌会破坏室内的空气质量。立体绿化就是事室内、地面、楼顶、墙体形成一个立体的绿化网,以阻止细菌霉菌的生长。此外,化学制品应受到限制,如油漆燃料及杀虫剂等。

5.广泛利用宣传、教育等手段提高公民的素质和环保意识。环境保护关系到全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保护环境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各地区各部门都要进一步提高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广泛普及和宣传环境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切实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其保护环境的自觉性。(1)各地区各部门必须把环境保护法律知识作为干部职工培训的重要内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各级政府应把环保业绩作为考核政府官员政绩的主要指标,让各级政府把环保提上日程。(2)大中小学要积极开展环境教育。(3)建立公众才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检举和揭发各种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

(4)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应当及时报道和表彰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公开揭发和批评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对严重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单位的个人予以曝光,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5)各级政府可以在居民小区设置宣传栏,宣传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充分调动群众的自觉性。

6.大力发展环保科技,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

6.1 积极发展科技兴环保企业。我国已经加入WTO,国内所有企业都要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和考验,那种仅凭人力资源、劳动力价格低廉去打开国际市场的办法是缺乏远见的,以民众的低收入额为代价的竞争,其出发点就不对,其可持续性等更值得怀疑。大量增强企业的科技内涵才是做根本的出路。面对环保领域企业数量小多、规模小的特性,大力发展科技型环保企业更是当务之急。政府应加强对环保企业科技化的支持和政策引导。(1)在财政税收政策上向企业的科技开发行为倾斜,如果通过相应的监督监察机制确证企业投资与技术开发,那么这种投资的税收可以减免;如果经过相应的论证,企业投资与某项技术研究可以促进整个地区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那么可以取得政府的优惠贷款甚至贴息贷款。(2)在环境领域,面向环保企业设立技术研发课题,并有配套的资金保障。(3)选择有规模、有丰富实践经验、具有技术研究基础的环保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有的放矢发挥最佳作用。

6.2 鼓励支持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方面的科技研究和科技发明并力求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成果。

上一篇:国旗下讲话 勤奋励志下一篇:年终述职会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