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

2024-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

高中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 篇1

xxxx小学:xxx 我教的是小学四、五、六年级英语,通过读教材我深切感悟到教师必须学习“英语新课标”才能适应教材改革的需要,才能适应新教材新教法的需要。能适应当今素质的需要,才能把握新知识体系和学生实际,提高课堂效益达到“英语新课标”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一句话,顺应教育改革发展潮流,当一名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这个寒假教育局组织学习了新课程标准理念,深刻领会英语课程的要求。我们要学习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小学英语教学属于英语启蒙教育,学生通过听、说、动唱、玩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并获得初步的听说能力和一定的语感。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学应该以提高兴趣为主。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愿意学,要让学生有兴趣,我们首先得让学生感到英语易学,其次让学生乐学,最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方式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新教材的教学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采用听、说、唱、玩、演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使学生从动脑、动口、积极思维参与教学活动。如低年级学生可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将其编成儿歌、童谣。课堂中多采用游戏教学法,加上教师灵活亲切的身体语言,使得课堂丰富多彩、轻松活跃。培养学生能在图片、手势的帮助下,听懂语速较慢的话语或录音材料。

三、创设情景

用自己充满激情的表情和动作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设情景,相互交流,启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直观情景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之中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技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来创设情景,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旅游、问路等。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高中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 篇2

一、新课标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

(一) 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 要求教师转变 “ 应试教育” 的教学理念, 树立“三维知识目标”。

1. 知识目标。 教师要传授学生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基本操作方法。

2. 能力目标。 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查询、编辑、储存、传输等专业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构建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目标。 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教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 提升专业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专业知识。 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专业知识, 是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师对于数据库管理、 多媒体技术、 信息处理、 信息技术应用等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 是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2. 通用知识。 信息技术是一门内容包罗万象、形式异彩纷呈的多元化学科, 要求教师对于自然科学、社会热点、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都有所了解, 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旁征博引、融会贯通, 满足新课标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需求。

3. 教学知识。 高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教师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宽容愉悦的课堂氛围, 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熟悉基础教学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学实践能力,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体系的构建

(一) 合理选择培训内容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既要充分考虑到高中阶段教学特点、信息技术教学需求以及信息技术与高中教学的整合, 又要考虑到不同地区、 不同学校的办学实际及教师需求, 合理选择培训内容, 制定培训目标, 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 例如, 对办学条件较为落后的农村高中, 应该侧重于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基本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等内容, 满足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需求;对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基础设施建设也比较完备的重点高中, 则应该侧重于信息技术前沿文化与技能、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优化与创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与发展等内容, 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二) 科学制定培训计划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应该有科学的组织规划, 分阶段、分层次、分区域地针对教师的信息素养、职业操守、教学能力、学生管理、科研能力等方面内容进行培训, 避免出现“大杂烩”的局面。 例如, 针对某一区域的高中, 以学年为时间单位拟定总体培训计划, 每学年一个培训主题, 并在此基础上拟定阶段性培训计划, 确定每个月乃至每次课的培训内容, 体现信息技术培训的体系性和规划性。

(三) 大胆创新培训模式

新课标要求高中教师不断改革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因此,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也要本着创新性的原则, 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而变换培训模式, 使教师培训起到推动教师职业发展、促进教师职业创新的目的。 目前,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创新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选修模式。 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及客观情况, 自主选择参与培训的时间、内容及考核方式, 满足不同教师的不同培训需求。 例如, 个别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过硬, 但是课堂管理能力和教学技术水平较弱, 就可以选择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学理论课程进行学习, 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2. 互助模式。 为了节省培训资源、 促进教师合作发展, 安排不同区域的教师分别接受不同内容及领域的培训, 然后再组建互助小组, 鼓励教师内部之间相互学习、交流沟通, 共同进步。例如, 参与教学理论培训的教师与参与信息技术学科理论培训的教师组成互助小组, 大家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成果, 实现合作发展。

3. 分层模式。 新课标对课程提出了 “ 国家、地方及校本”三级体系, 对学生提出了分层次教学理念。 因此, 在教师培训中, 也应该响应新课标的号召, 采用分层模式, 实现国家级、地方级及校内分层培训, 尊重各个层次学校的教学实际及培训需求, 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 例如, 一线城市的重点学校应以国家级培训为主, 二三线城市的重点学校应以地方级培训为主, 其他学校应以校内培训为主。 并在此基础上, 实现“层级滚动”制度, 定期邀请参与上一层级培训的教师到较低层级的区域召开讲座, 实现教学理念、技术知识及教研成果的共享与流通。

4. 教研一体。 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也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因此, 教学培训机构可以考虑采用教研一体的培训模式, 将教学研讨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 促使信息技术教师对于新的学科领域及教学领域不断学习、研究与实践, 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 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四) 努力完善培训机制

为了提高培训效率、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教师培训组织机构应该不断完善培训机制, 从考勤、培训表现、结业考试、 业绩评价等方面规范教师的培训行为。 在对教师的培训成果给予客观评价的同时, 促使教师在信息技术培训中真正有所学、有所悟、有所得。

综上所述, 构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体系, 在提高高中生信息素养、培养高中教师职业能力、推动新课标顺利实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希望通过教育机构、教研机构及一线教师的持续关注和不懈努力, 能够不断完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体系, 拓宽培训途径, 创新培训形式, 提高培训效率, 确保高中新课标的顺利实施与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摘要:高中新课标的提出和新课改的推进, 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素质、满足新教改的需求, 成为一线教师、教研机构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为例, 探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培训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高中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 篇3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信息技术 教师 培训体系 构建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010

本文在分析新课标背景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的基础上,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体系的构建,力求能够完善教师培训工作、提升教师职业素养、推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顺利发展。

一、新课标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

(一)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要求教师转变“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树立“三维知识目标”。

1.知识目标。教师要传授学生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基本操作方法。

2.能力目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查询、编辑、储存、传输等专业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构建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提升专业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是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对于数据库管理、多媒体技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应用等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是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2.通用知识。信息技术是一门内容包罗万象、形式异彩纷呈的多元化学科,要求教师对于自然科学、社会热点、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都有所了解,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旁征博引、融会贯通,满足新课标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需求。

3.教学知识。高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宽容愉悦的课堂氛围,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熟悉基础教学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学实践能力,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体系的构建

(一)合理选择培训内容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既要充分考虑到高中阶段教学特点、信息技术教学需求以及信息技术与高中教学的整合,又要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办学实际及教师需求,合理选择培训内容,制定培训目标,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例如,对办学条件较为落后的农村高中,应该侧重于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基本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等内容,满足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需求;对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基础设施建设也比较完备的重点高中,则应该侧重于信息技术前沿文化与技能、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优化与创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与发展等内容,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二)科学制定培训计划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应该有科学的组织规划,分阶段、分层次、分区域地针对教师的信息素养、职业操守、教学能力、学生管理、科研能力等方面内容进行培训,避免出现“大杂烩”的局面。例如,针对某一区域的高中,以学年为时间单位拟定总体培训计划,每学年一个培训主题,并在此基础上拟定阶段性培训计划,确定每个月乃至每次课的培训内容,体现信息技术培训的体系性和规划性。

(三)大胆创新培训模式

新课标要求高中教师不断改革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也要本着创新性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而变换培训模式,使教师培训起到推动教师职业发展、促进教师职业创新的目的。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创新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选修模式。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及客观情况,自主选择参与培训的时间、内容及考核方式,满足不同教师的不同培训需求。例如,个别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过硬,但是课堂管理能力和教学技术水平较弱,就可以选择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学理论课程进行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2.互助模式。为了节省培训资源、促进教师合作发展,安排不同区域的教师分别接受不同内容及领域的培训,然后再组建互助小组,鼓励教师内部之间相互学习、交流沟通,共同进步。例如,参与教学理论培训的教师与参与信息技术学科理论培训的教师组成互助小组,大家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成果,实现合作发展。

3.分层模式。新课标对课程提出了“国家、地方及校本”三级体系,对学生提出了分层次教学理念。因此,在教师培训中,也应该响应新课标的号召,采用分层模式,实现国家级、地方级及校内分层培训,尊重各个层次学校的教学实际及培训需求,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例如,一线城市的重点学校应以国家级培训为主,二三线城市的重点学校应以地方级培训为主,其他学校应以校内培训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层级滚动”制度,定期邀请参与上一层级培训的教师到较低层级的区域召开讲座,实现教学理念、技术知识及教研成果的共享与流通。

4.教研一体。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也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因此,教学培训机构可以考虑采用教研一体的培训模式,将教学研讨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促使信息技术教师对于新的学科领域及教学领域不断学习、研究与实践,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四)努力完善培训机制

为了提高培训效率、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培训组织机构应该不断完善培训机制,从考勤、培训表现、结业考试、业绩评价等方面规范教师的培训行为。在对教师的培训成果给予客观评价的同时,促使教师在信息技术培训中真正有所学、有所悟、有所得。

综上所述,构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体系,在提高高中生信息素养、培养高中教师职业能力、推动新课标顺利实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希望通过教育机构、教研机构及一线教师的持续关注和不懈努力,能够不断完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体系,拓宽培训途径,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率,确保高中新课标的顺利实施与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申一顿.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4).

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4

一、这次培训使我感受到新教材对学科理念进行了新的调整,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注重运用活动课程,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专家们通过精准准备和深入挖掘新课程标准,使我认识到要想教好新教材必须认真体会和把握新课程标准,认真揣摩和研究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进行认真精心备课,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通过教学,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进行铸魂育人。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培育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本次培训感受深刻的就是专家们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传授,也有操作性实用性强的案例讲解,尤其是针对新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结构安排,编写思路,教材重点难点分析,以及综合探究等的讲述,使我对必修一模块四课及两个综合探究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使我能清晰名白新课程的编写意图、编写体例和特点、体系脉络以及教材使用建议,同时认识到作为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教材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还有高老师《新教材使用中的.行与思——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例的精彩讲座。高老师首先厘清新教材必修一教学中的困惑和思考:如何避免“方向偏差”、必修一如何教、怎样讲的深入人心,提醒老师们要把必修一上出政治味道,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接着高老师以山东省20xx年高考真题和冬季学业水平测试真题为例,指出要关注教学与评价方式的统一,重视课程标准的研读,明确课程标准的导向,做到理例结合有骨肉、辩证思维有角度、思路清晰有逻辑、三观端正有温度,建议大家高度重视“综合探究”,要设计真情境、真议题。最后高老师结合自己设计的精彩课例,对新教材的教学实施提出对策和建议,建议大家阅读经典、抓住主线、巧设议题、创设情境,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走向深度教学。增强了我用好新教材的信心,讲到了我们一线老师的心坎上。讲座有血有肉,有理论有实践,有情境有素养,不仅体现了高水平的专家素养,而且消除了我们对以后新教材的教学的一些恐慌。

三、本次培训让我意识到要重视教材中的辅助文和综合探究在教材中的作用,辅助文原则上不属于教师教学的内容,但是设置辅助文的本意是开拓和加深学生对正文基本理论的理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综合探究和前面的正文内容一样,同样属于课堂教学的内容,综合探究是教材每一个单元学习的重要内容,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它是教师实施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步骤,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借助辅助文和综合探究来激发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教学环节。

四、本次培训使我进一步的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以及自身的使命,培养认同自己的国家、认同自己的文化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责任感,也让我更深入把握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与基本理念,明确思政课的地位使命和属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紧扣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帮助同学们将知识结构语言化,最终掌握科学方法,帮助同学们将成熟性的知识,最终转化为课程性的知识,将所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用于判断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科问题意识,了解每一个知识点和学科基本问题间的关系。

五、通过这次新教材培训也使我深入透彻的了解到应该如何把握课堂教学,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等等,使得我认识到对于教材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也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也有助于我在面对新教材新内容时候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时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

高中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 篇5

织金县第一小学刘 梅

2012年7月,我被派去毕节市参加培训,说实话,心里觉得很勉强:放假在家是多好的事,再说天气又不好,人懒懒的不愿意出门。当接到通知的时候我就不太乐意。那天,我以一种应付的心情,走进毕节一中小会议室参加了由地区教研室组织举办的人教版小学英语新课程培训。在专家们的讲解下,我渐渐地有了很浓厚的学习兴趣。等到下午培训结束的时候,我觉得好可惜,只培训一天,要是培训的时间能够再长些那该多好!

此次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对人教版小学英语新教材第一次有了很深刻的了解。下面我谈谈我的感受:

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灵活地、有创造性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对教材建议的教学方法做适当的调整,能够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一、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

我们的PEP教材C部分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对里面的内容进行人性化的选择。但是我们在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时,不能盲目删减。一般来说,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教师不能根据主观臆断或个人偏爱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B.对教材内容的删减不应该影响教材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C.删减内容的比例不宜太大,否则应该重新选择教材。D.不能一味为了考试的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E.如有可能,尽量与学生一起协商删减哪些内容。F.对教材进行删减的同时,要考虑如何进行补充。

二、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

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即我们的课堂中经常呈现的拓展(extension)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既有最基本的的知识技能,又拥有广博的视野,既有共同的基础,又有发展自己个性特长的不同基础。

如PEP Book 3第六单元A部分Let’s learn。教学内容颇简单。主要要求学生能够听说、认读单词:family, parent, uncle, aunt, baby brother,会用英语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在设计课的过程中,我们可

以补充新的句型:What’s she like?/ What’s he like?引导学生用第四单元所学知识描述家庭成员。

对教材内容的补充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补充的内容不宜过多,否则可能造成喧宾夺主的结果;B补充的内容不能过多地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C.不能单纯为了考试的目的而补充内容,尤其是不能补充大量的复习题和模拟考试题;D.补充的内容最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关;E.一般情况下,补充的内容不宜作为阶段性或期中考试的考察内容。

三、调整教学方法

由于客观条件的差异、学生现有水平的差异以及具体教材实际情况的差异,有时教材推荐或建议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实际教学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注意调整教学方法。

新课标培训心得 篇6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英语新课标的培训,通过培训学习,我不但收获了知识而且通过研修,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基本素养和业务综合能力,对于个人今后的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这次研修,我对英语教学有了新的认识。首先,新课程标准认为,课程不是教材,教学也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或是“知识移植”的过程。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学生是学习主体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进而达到教学的目标。我们又必须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是产生高效益的必要保证。而教师又在这中间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明确目标

我们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学目的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课程标准要求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英语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同时,提倡教学中要以“口语交际”为主,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口说英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上好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此外,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朋友和榜样。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要建立合理的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的师生伦理关系,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师生伦理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应面向新时代,努力创建民、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真正使师生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这将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高亮丽的风景线。

师生情感关系,从整体上说,目前的状况仍难以另人满意,师生之间的情感冷漠缺乏沟通的现象比比皆是,师生之间缺乏积极的情感关系,不仅使得一直为人们所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使教学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的源泉。优化师生关系,重建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新型的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教师需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第二,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第三,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要利用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高中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 篇7

一、教师职后培训的现状

教师职后培训是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学校师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新课标实施以来,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 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支持和倾斜, 但教师职后培训后驾驭新课程教学的实践能力却难以提升, 效果不明显。

1. 教师职后培训缺乏系统规划。

教师职后培训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是学校提高教师顺应新课程教学, 促进教师综合施教能力的必由之路。目前, 教师职后培训主要还是以行政部门为主导, 培训只对上级负责, 培训计划由上级部门说了算, 主观随意性较大, 缺乏对新形势下教师职后培训的深入研究, 加上相关的教师职后培训政策和制度不健全、不配套, 培训的有效性总体较差。另外, 行政主导下的教师职后培训热衷于搞形象、面子工程, 忽视了培训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系统的教师职后培训规划, 使教师职后培训往往处于“断层”状态。

2. 教师职后培训形式单一, 手段滞后。

新课程实施以来, 各地大多采取的教师培训模式仍然是专家讲座、专题培训和导师指导等, 这一传统的职后培训模式一般采用人海战术、满堂灌、整体推进的教学方法, 追求的是整齐划一, 忽视了教师的个体特征和需求, 无法吸引和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特点一是专家本位。从专家出发, 站在专家的位置上考虑问题, 很少考虑教师身处的条件和实际环境, 是典型的专家本位模式。二是话语霸权。决定职后培训内容, 很少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呼声。教师职后培训往往脱离实际, 不符合目前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3. 教师职后培训目标定位不明, 需求脱节。

教师的职后培训应与教师的实际工作紧密联系。目前的教师职后培训仍沿袭传统的教材梳理、教学重点难点的解读、中高考释疑等目标定位, 注重的是教师所任学科方面的发展和提高, 且培训课程的设置大多依据进修学校自身资源的能力水平, 所开设的课程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存在一定差距, 且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际、不能有效地促进职后教师全面发展、重视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不能满足教师特别是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这一定位往往以固定的教材、固定的课程和固定的方式进行, 学校和教师对培训的内容没有自主选择权, 是一种肤浅的“眼前”培训。新课程实施后, 教师不应是简单的“知识搬运工”和“传道授业解惑者”, 职后培训应有针对性, 给教师发言权。

4. 教师职后培训与职前教育相对隔离, 衔接不通。

负责职能教育的师范院校不能及时获取教师上岗后信息的反馈, 没有形成专业教育的优势, 大多数师范院校仍旧用“学科专业”来代替“教师专业”, 能够体现师范性的课程依旧是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这三门传统课程, 内容陈旧、狭窄和空洞, 不注重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 实践性较少, 学员根本就没有转化成自己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技巧。所以他们接受的教育科学知识往往学过就忘, 完全与中小学教学实际脱节;而负责职后培训的教师进修学校又摆脱不了职前教育的办学模式, 致使培训内容重复或缺乏连续性, 教学方式陈旧, 教师职后培训的课程内容不能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 职后教育的模式基本上还是传统的“教师讲”和“学生听”, 其作用只是满足了教师的晋级和职称评定等个人利益的需要, 教师职后教育的目的性与提高和改进自身专业素质的联系不密切, 未能真正服务于学校的实际需要。

5. 教师职后培训设置不合理, 渠道不畅。

一方面, 从培训方法、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上看, “老师讲, 学员听, 考试测”、“理论多, 实践少, 效果差”、“灌输多, 注入多, 启发少”仍占较大比例, 缺乏“案例分析, 情景模拟互动, 教学启发”的科学培训设置。另一方面, 从培训渠道、主体看, 除行政部门定期举办的大规模自上而下的教师培训外, 还存在着名目繁多的各类培训机构, 这些培训机构主要为应试教育服务, 满足一些学校、一些教师急功近利的需求。这些培训活动很难带来教师未来发展真正需要的, 能开阔眼界、更新观念的“营养成分”。另外, 基教、人事、教研、电教、继教、政教等部门都在进行教师职后培训, 由于缺乏对培训活动的有效整合, 这些培训活动看似各有所指, 但其实质大多是低水平的重复培训。还有很多培训内容即使与教师发展关系不大, 但由于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关, 教师也必须参与其中。

6. 教师职后培训体系缺乏, 运转受限。

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能力有限, 仅靠教研员或校本研修来高质量完成教师职后培训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在教师职后培训体系上, 我们要打破目前部门之间、城乡之间、校校之间的独立性、封闭性, 建立一个高效透明的教师培训体系。长期以来, 由于教师职后培训工作缺乏系统整合和总体规划, 部门之间普遍存在重复培训现象。另外, 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校之间由于没有建立统一协调的培训体系, 加上互相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始终难以共享优质培训资源, 导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二、新课标下教师职后培训的应对策略

新课程高度关注“以人为本”的理念, 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要求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做人,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新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开放、民主、科学的探索过程, 要靠广大教师去实践、去探索。因此, 要做好新课标下教师的职后培训, 必须转变理念, 不断调整教师职后培训要求和优化教师职后培训模式。

1.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职后培训的要求。

(1) 课程的综合性。

新课程改革不仅开设了与分科课程相对应的综合课程, 适当增加了探究性课程、研究性课程、综合社会实践性课程, 还加强了学科之间的综合性。就不同学科而言, 提倡和追求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把社会、个体与自然三者进行有机结合。新课程通过这种综合化取向, 加强了学科的统整性, 确立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均衡发展, 需要教师能够在更加宽泛的视野上进行教学, 并进行课程内容的整体规划, 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2) 课程的层次性。

新课程按照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适应社会发展和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 合理安排课程, 发挥课程整体教育功能, 既有统一的基本要求又有较大的灵活性。在新课程改革中, 各学科分层次、分类别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选择的、灵活多样的选修课程, 改变了以往课程的单一性和局限性, 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课程的层次多样性要求教师必须有能力胜任不同内容的课程, 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 积极拓展课程资源, 从而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3) 课程的开放性。

新课程改革了原有的封闭的僵死的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上要求揭示当代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 要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 增强课程内容与时代发展的联系。现代化科学技术内容的增加, 政治思想教育内容的充实, 人文科学知识的增加, 艺术体育等审美课程的开设, 使课程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紧贴时代的脉搏, 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 不断地充实新知识和新技能, 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4) 课程的实用性。

新课程改革了过去过于重视学科课程的学科体系问题, 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增加了社会实用性内容, 比如, 外语学科课程增加了听力课程;选修课程适当增加任意选修课程、微型课程、短期课程;社区服务课程的增设, 地方性与校本课程的设置;等等。课程的实用性特点为师生构建了开放的教育环境, 让学生有了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加以综合应用、亲身参与体验的机会。这对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 课程的实践性。

新课程适当地增加了综合社会实践课程, 更加注重了技能性课程和实验、试验以及训练动手能力的课程。地方性课程、校本课程中教育资源的开发, 社区服务性课程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活动内容的设置, 探究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区域性专题的研究都体现了对课程实践性特点的关注。

2.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职后培训模式优化的要求。

(1) 案例研究培训模式。

这种模式以课堂实践中某一教育教学事例为基点, 采用讨论交流、专家评析等互动形式。一是由教研员精心选择有代表性的若干案例, 呈现给教师培训班学员, 通过分组讨论, 统一意见上台交流, 经指导教师点评后, 学员形成统一的认识, 这为学员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帮助。二是通过讲述书写案例的格式, 让各学员明确书写教育教学案例的要求。三是要求学员根据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确定案例的主题,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案例的撰写。

(2) 课题研究培训模式。

这种模式以课题研究为中心, 激发学员学习教育理论和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一是教育理论学习。组织学员集中学习有关教育科研的理论知识, 包括研究课题确定、课题设计、课题实施、课题开题和结题报告等。二是撰写开题报告。指导教师组织学员从当前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研究的课题, 要求课题的切入口不要太大, 并有研究的价值。经过相互交流, 学员制定好课题的开题报告。三是组织学员与指导教师定期交流研讨, 及时总结经验, 并培训学员进行推广, 以此指导他们的教学实践, 提高他们课堂教学的质量。

(3) 远程教育培训模式。

这种模式是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 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学员与指导教师利用博客, 将各自的学习心得体会、观点, 通过网上交流, 从而产生智慧的火花。组织网上研讨活动, 以开放、互动、共享、共进的活力, 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 在研修博客网上申请教师研修博客群组, 然后让所有学员加入。其次, 要求学员将每次学习后的感想、体会以及专题研讨的内容通过网络博客平台实现交流互动。这种培训模式解决了教师参与教研时间与空间上的不足, 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发表意见。更重要的是, 有利于引发大家对教研内容的深入思考, 真正起到研讨、反思、互助的作用。

(4) 专题教育培训模式。

这种模式是把理论知识学习、专题讲座、学术研讨、课堂实践、撰写单元计划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提高培训学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一是理论知识学习。邀请有关教育学、心理学专家对学员进行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知识的辅导。二是专题讲座。三是专题性研讨活动。教研员选取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问题作为研讨的主题, 要求学员写好发言稿, 集中研讨交流, 专家点评, 营造和谐的学术研究氛围。四是课堂教学展示。这种培训模式改变了以往培训混日子的念头, 不全身心投入是不可能完成培训任务的。

(5) 导师指导培训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导师带徒的形式, 采用“一带二”的方法, 以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一是确定指导教师。二是确定师徒对象。尽可能将与指导教师学校距离近的学员组成师徒结对对象, 这样便于课堂教学实践的指导。三是签订师徒带教关系, 明确相互的职责并制定带教方案。带教方案的内容包括带教的目标、时间、内容、形式与方法等, 这些内容以协议书的形式固定下来, 并在研修班结束之际进行考核验收。“一带二”师徒带教培训模式改变了以往培训“过过场”的局面。通过传、帮、带的实践中, 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能力与水平, 从而构筑“导师—教师—青年教师”的辐射形式。

(6) 学术沙龙培训模式。

这种模式以教育教学改革中人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为主题, 通过指导教师与学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研讨, 甚至展开针锋相对的学术争鸣, 从而培养学员的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研讨氛围。首先, 确立学术沙龙的主题, 主题由指导教师或学员就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中确定。其次, 让学员就该主题广泛收集相关资料或情报, 并在学术研讨中各自发表意见。这种学术沙龙式的研讨, 不要求统一答案, 其目的在于实现多种不同思想火花的碰撞, 开阔学员的学术视野, 发展学员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

(7) 外出观摩交流培训模式。

观摩交流已成为教师喜欢的并认为最有效的培训模式之一。通过外出观摩展示课或研讨课, 可以开阔学员的视野, 提升专业素养。

(8) 考核评价体系的强化。

有效的评价是培训的保障体系。教师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每位教师能主动地发现自我的不足, 主动地自我学习, 提高水平, 弥补不足, 所以, 如何巧做文章, 促进教师“自我培训”意识的提高, 是教师培训工作能否良性循环展开的关键。

总之, 教师培训要体现出实用性、层次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要制定多样性、针对性强的职后培训模式, 这样既可激励教师产生不断奋进的学习动力, 又可使之长久维持, 从而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编写组.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16-17.

[2]鲁子问.任务型教学的课堂教学程序探讨[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2, (5) :20-21.

[3]陈琳, Simon Greenall.新标准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28-29.

[4]Peter Jarvis.Global Trends in Lifelong Learning andtheResponse of Universities[J].Comparative Education, 1999, 35 (2) , 35-38.

[5]Mireia Montane.Professionalisation of Teaching:TheOut-comes of an ATEE Seminar[J].Europe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1994, 17 (1/2) , 42-45.

[6]连仕玉.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反思与感悟[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8, (8) :22-23.

[7]杜小静, 周先进.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培训[J].现代教育科学, 2008, (3) :27-28.

高中新课标英语阅读教学初探 篇8

一、重视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真正实现整体教学。

在现代英语阅读教学过程当中,我们不妨通过把泛读和精读结合起来的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一开始,先引导学生认识并熟悉单词,而后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快速阅读课文,做课后的阅读理解题或者做老师提前根据文章所设置的问答题,老师引导学生当堂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实现泛读教学。精读课是老师抽出两至四个课时,让学生们先仔细阅读课文,提出疑点、难点,可以让他们先讨论,老师最后总结语言点。这样既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又加深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收到了很好的阅读理解的效果。

二、推荐读物,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

在现在的英语教学过程当中,要满足高考和学生的阅读需要,仅靠高中课本中的课文以及后面的阅读材料是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的,也是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阅读欲望的,必须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应该向他们推荐一些课外读物作为泛读的材料。在推荐的读物中可以有经过改写的外国故事、小说、童話、故事等,这些读物文字浅显,故事情节生动,可读性很强,对学生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三、鼓励学生多读多背,扩大词汇量,掌握猜词技巧。

由于当今的阅读文章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经常出现一词多义,甚至出现没学过的词汇。许多学生感到生词特别集中,困扰很大,有的甚至烦躁得难以坚持阅读下去。要解决阅读中的生词问题,一要扩大英语词汇量,二要学习并掌握一些猜测生词词义的方法。如:利用同义、反义、上义、下义、词的集合、词的搭配等关系;利用照应、替代、省略、定义、举例等情境关系;利用词缀、转化、合成等构词法;利用后置定语或同位语等语法结构;利用前后对比或因果推理法等来推测词义。其实,这也是扩大学生词汇量的好方法。

四、理清句子结构层次,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近年来在高考阅读理解中长句、难句增多,句型多变,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心理素质都是严峻的考验。长句是一些并列句、复合句、或者有多种形式的定语、状语、插入语复合而成。但再长的句子,只要能抓住结构关键词,即分句、意群的引导词或起始词,找到引导词就能明确主、谓语,从而理清各个层次,用化整为零的办法各个击破。如:When reports came into London Zoo that a wild puma had been spotted forty-five miles south of London, they were not taken seriously, but , as the evidence began to accumulate, experts from the Zoo felt obliged to investigate, for the descriptions given by people who claimed to have seen the puma were extraordinarily similar. 此句并列与从属过程同时并用,句型更加复杂。 but 引导前后两个并列句,前一句中有when 引导化的时间状语从句,that 引导的同位语从句,后一句中有as 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for 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who引导的定语从句。这样分解后整个句子就化难为易了。

新课标培训的心得 篇9

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讲授新课程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学科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一样教学资料,创造性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整体提高。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供给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供给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到达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

在实践工作中,应不断总结反思,经常撰写教学案例、教育随笔、教学心得等;并和同事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进取探讨,总结经验。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更深切领会到作为先生,我们应当以学生发展为本,指点学生公道抉择课程、制订学习打算;

辅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意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利用意识,注重数学常识与实际的接洽,注重数学的文明价值,增进学生的迷信观的造成。通过这些天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在应试教育眼前,我们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疏忽“学困生”的现象,这即不合乎素质教导的请求,也重大影响着整体数学素养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必定要面向全部学生,重心下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才干做到“水涨船高”,学生智力存在着差别这是客观的,咱们要分层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本上进步,取得胜利。

学习数学的终极目标是运用。数学起源于生涯,又服务出产实际,所以在教学中联系生活背景讲授数学;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这样,一方面学生会自动联系身边的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另一方面也能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的适用性。

学生在做题时,往往会呈现套路,不能详细问题详细剖析,这是很大水平上的归纳和模拟训练造成的。特殊是综合温习阶段,老师习惯把一些问题分类收拾、演绎已先容解题的个别方式,实际上这样学生是欢送的,由于办法便于接收。后果也比拟显明,但这样做轻易发生思维定势,再加上常常性的模仿训练,对一些问题的解法构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一旦题型变了,就一筹莫展。在教养中要防止这种景象的产生,要选遍一些因思维定势而犯错的标题,以引起学生的留神,还要在平时的教学进程中逐渐浸透存在开放性跟摸索性的问题,使学生都能给出本人对问题的懂得、解答。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品德和敢于探索的精力。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婆合畅家赵婷婷

我有幸参加了由我校组织的新课标研读。专家们的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严谨治学的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他们所讲的内容深刻细致、旁征博引、通俗易懂、别开生面、发人深思。通过聆听和反思,我获益匪浅。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首先,通过研读,我站在了更高的层面上去把握现代先进教育理论,进一步刷新新课程的理念。我明晰了新课标的编写,审定等工作程序,也从整体上把握新课标内容及要 从而提升了我的理论水平,为我今后更有效的进行语文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尤其是语文课标的研修使我更是收获不少从改革思路和基本理念、修订的大致情况、修改与调整的重要内容以及当前语文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和环节几个方面为我们作了高瞻远瞩的讲解。专家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语文课程中的有机渗透;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要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创新;要根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特点,进一步增强课程目标的综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要针对语文教学和社会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突出问题,采取一些新的措施,增强改革的力度。内容详实,案例精采,真正让我们学有所得。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成效与问题反思》提出首先做好一个教书匠,这是技术的问题,然后花五到十年的时间实现由“匠”到

“师”的脱变,要打通高中,初中语文教材,树立品牌教育;再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努力成为一个“家”,“家”是关于“道”的问题,是在思想、哲学层面来思考问题,是品味教育。我想,要实现这样的质的变化,不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上下功夫是不行的,美国教师专业化标准被定义为:具有相应的实际教学能力;具有教学设计的独创性,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总结和开展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化意味着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教师专业化意味着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一种认识过程,更是一个奋斗的过程,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教师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逐步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也意味着教师对自己新的责任和自律。

在今天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专业化进程应该和新课程改革紧密结合,激发自我超越的愿望,并发挥学生和家长的参与配合作用。“只有专业化才赢得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才能实现曹主任所说的脱变。曹主任的讲座为我指明了奋斗的途径和最终的目标,我将用我毕生的精力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各位专家学者给我们做的讲座,都以PPT的形式向我们做了多样的展示,这实际上是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现代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不断推进,当前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正猛烈地冲击着各学科的教学。在网络理论下知识突破了原有书本的限制,不再以点的形式出现,而

是以流的形式传递,使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都发生根本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靠二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传统观念下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闻道有先后”的观点,也将被基于新课程教学提出来的“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中学语文教与学的改革深化。

谈谈对高中英语新课标的认识 篇11

一、对于教师自己来说,教师的角色要转变,要“新”,而且要提高自身的综合性素质与能力

传统的教学体制中,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转,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发挥主动性。而新课标则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思想,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适应现代社会对英语课程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师的要求是,英语教学的关键不是教师如何教,而是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因此,教师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演讲者,而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参与者。教师要在教学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帮助学生发展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还要在教学的合个方面做好示范,与学生一起投身于感知、体验和各作探究的活动之中。

二、对于英语课堂,教师的授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往,我们是一根粉笔走天下。现代技术在不断发展,使得传统“黑板+粉笔”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随着录音机、幻灯机,投影仪、电脑等设备的普及,课堂教学已出现了多种媒体的组合模式,这无疑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

多媒体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模拟现实环境,利用视觉、听觉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多感官的刺激,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用实物投影机呈现一些事物的效果远比用简单的图片效果好,因为它的真实性可提起学生更多的兴趣。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它具有速度快、储存量大、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它省去了一堆图片或实物的繁锁,同时它能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语言实际的情景。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呈现课文内容,新奇而有趣的事物会吸引学生的注意,使他们提起兴趣,集中注意,认真上好课。我们还可以将声音去掉让学生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来给动画配音。这样,不仅可以让所学的内容得到操练,同时也可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会体会语言在真实环境中的运用,以达到巩固对话,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积极性,激发创造性和自我表现的能力。

三、新课标更要求学生学习一定要有兴趣,而不是死学

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教师要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完成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任务呢?兴趣必须以理解为前提,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形象、生动和有趣,如果学生听不懂或是听得吃力,那么所谓的教学效果便无从谈起,用母语夹外语的教学方式来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利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对于初学者来说,母语不能一刀割断。因此,像“三明治”教学那样互相夹杂着来使用语言无疑是过渡阶段的一个好办法。我们可以从一句中夹一两个字起步,到六七个再到完整一句话。再以一句话作为起步,慢慢地进步到基本上全英文上课。如对于刚拿起英语书本的学生来说,他们中绝大部分人的英语知识是零,那就只能从一个字一个字地熟悉开始,我们用这样的一句课堂用语来打个比方:Boys and girls, let’s read again.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式逐步渗透:Boys and girls,让我们再读一次。然后过渡到Boys and girls,让我们再一次 read.然后是Boys and girls,让我们 read again.最后就可以达到Boys and girls, let’s read again的教学目的。

四、对阅读的要求

新课标对中学各阶段英语阅读技能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阅读量也大幅增加。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各项任务,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组活动来合作完成。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合作、互动、创新的过程。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让他们知道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去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合作学习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对方的观点,而且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讨论问题的要领和方法。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小组讨论可以有以下一些主要内容:1.对课文标题、插图等展开讨论。2.对课文段落、细节、佳句、体裁、写作特点等进行讨论。3.对课文难句、长句、某些词语展开讨论。4.对课文时代背景、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展开讨论。

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讨论这一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做出正确的推论和合理的推断能力,以及在真实环境中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综上,新课标要求我们英语教师要转变思想,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重新认识英语课堂,不能再以单纯提高学生成绩为目标,而要以切实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与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与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有多重的人文与社会意义。”所以,新课标背景下要求我们的课堂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塑造创造性人格,促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从这里可以看出,新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与创新精神为目标,共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课标英语阅读教学初探 篇12

关键词:新课标,体验参与,兴趣,拓展

一、目前英语阅读教学的特点

笔者在长期调查、听课过程中发现目前英语阅读教学存在以下特点。

(一) 教学目的不明确。

许多老师在阅读教学中, 将阅读只作为精读, 强调讲解生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 句子结构、语法等, 而忽略了阅读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提高他们的分析、思考能力, 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重要意义。

(二) 教学方法单一。

许多教师缺乏在阅读教学中没有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只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对阅读课文缺乏兴趣, 阅读速度慢, 阅读效果不佳。

(三) 学生阅读量不够, 阅读材料不够鲜活。

阅读仅仅是课堂教学中的课文理解和课后的简单阅读作业, 有些材料内容比较陈旧, 从而降低来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建立新课标阅读教学模式

(一) 突出学生为阅读主体, 激发阅读兴趣

在新课标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 应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氛围。在课文教学中, 教师也应多运用一些图片、照片、幻灯、投影、录像/电影、歌曲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阅读的顺利进行作好铺垫。如在课文a jazz king的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先放一段爵士乐, 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 然后学生就会满怀兴趣地去阅读文章, 从而就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又如Britain and Ireland的课文教学中, 教师可先在网上下载一些关于Britain and Ireland的图片, 制成PowerPoint放给学生看, 就会使学生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 远远胜过课文注释中的文字介绍。

当代中学生已不满足于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 他们大多希望教师采用注入和启发并用的教学方式, 希望参与教学, 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 教师要在课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 适当引导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使学生能学有所获。总之, 阅读课的课堂教学方式要多样化, 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教学中来, 从面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 拓展阅读途径, 倡导体验参与

新课标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 实现任务的目标, 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 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促进语言实践运用能力的提高。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前要注意导读, 阅读中要培养技能, 阅读后需发展能力。英语阅读课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把学生引导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 使学生对所读材料产生心理预期, 为进一步阅读做好铺垫。阅读教学应以激发阅读兴趣, 培养阅读习惯为目标。所以首先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建立兴趣。其次要注重阅读材料的选择, 讲求形式的多样化和内容的趣味性。选文的知识点覆盖面要大, 有阅读训练的价值。 (3) 阅读中要注意培养阅读技能, 例如, 猜词和快速阅读。在阅读后注意发展能力, 针对一篇阅读材料可以进行各种题型的训练, 让学生运用所获得的阅读信息和积累的基础知识答题。

(三) 健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阅读体系

精读实质上是综合的训练, 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知识点的传授、复习、掌握和课堂老师所安排的听、说、写的操练上, 阅读的专门训练不足。然而课堂教学所担负的使学生掌握词汇, 语法等基础知识的任务又是十分重要的。因此, 我们应建立一个包括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阅读教学体系, 使两者相互补充, 相互促进。要做好这一点, 就应该改进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明确阅读任务的基础上进行精读、泛读的分工, 并使泛读课程化。在精度课程中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学生应该尽快的阅读文章并弄懂其主要意思, 学生再转向解决与词汇和句法结构相关的问题。教师要多鼓励他们培养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词的能力。

2. 问题回答完毕, 学生就应该紧接着阅读下一段, 默读, 找出中心思想, 并要求他们靠自己来解决文中的问题。如果特殊的段落或选材确实太困难, 那么就需要进行广泛的讨论解决。

3. 一旦教师觉得该班学生对所选材料的阅读理解进步很快, 就可以允许学生独立地或分组进行学习。

(四) 科学设计练习, 提高阅读技巧

在英语阅读课文教学中, 语言知识的教学应与阅读技巧训练相结合。教师传授语言知识要从阅读的策略与技巧的角度着眼, 如根据上下文确定语义、分析句法结构、语段过渡标记等, 帮助学生促进这些知识在阅读实践中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 如略读、跳读、细读、推读和概读。

要想发展学生的阅读速度, 就要对他们的阅读速度和能力进行测试, 通常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 封闭式完型填空:

这种测试通常要求学生在一篇选材或段落里用单词填空, 它可以检测学生的猜测能力以及对所给材料的句意、语意、上下文线索的理解能力。

2. 判断正误:

这种测试要求学生根据全篇文章给出的信息来判断题目的是非。全篇文章的生词量通常控制在2-3%的范围之内, 学生应该在没有任何注释的情况下获得文章内容的主要信息。

3. 测试理解能力:

给出一些短小的故事文章或其他方面的选材, 这些选材附有多项选择, 例如文章的条理, 标题或副标题, 段落的大意或者别的东西。这种测试可以检查学生的理解和归纳总结能力。

4. 阅读速度检测:

目前流行的阅读速度测试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在限定时间内让学生阅读一定字数的文章, 进行口头回答。另一种方式是在限定时间内, 读完一篇控制词数的文章, 然后根据文章内容笔头作多项选择题, 这种方法最适合中学生阅读速度训练。

体育新课标培训心得 篇13

“教会”——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教会”其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教学要摒弃以往“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要根据各水平段学生的特点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运动。例如:体型偏胖、体质较为薄弱的学生学习耐久跑时产生厌跑、跑不动、走路的现象,教师可通过引导调整其呼吸节奏、控制跑步速度、适当减少距离、利用优生带领跑、言语激励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练信心,激发学习驱动力。通过游戏化、趣味化的练习方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享受奔跑所带来的快乐,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意识。

“勤练”——游戏设计,寓教于乐

“勤练”其目的是让学生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增强素质。如何让“勤练”持续有效,在体育课堂上或是课外活动中,可采用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练,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例如:“追逐超越”发展速度耐力;“木头人追拍”发展灵敏、速度及反应能力;“纵跳摸高”发展爆发力和跳跃能力;“投篮比准”发展专注力和手脚的协调性等方法。通过游戏化的“勤练”既能让学生掌握技能,又能会让学生更加投入学练,从而更加热爱体育运动。

“常赛”——鼓励成长,赛在日常

“常赛”不全是指各级各类的正式比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把竞赛活动与体育课堂相融合。比赛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新颖多变、灵活多样,例如:两人赛、男女赛、小组赛、班级赛、年段赛等形式开展跳绳比赛、拔河比赛、接力比赛、小篮球比赛、韵律操比赛等竞赛活动。在多样化的比赛模式下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比赛中,在比赛中感悟所学技术动作的重要性、感受体育竞赛的魅力。在享受比赛乐趣的同时增强体质健康。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 篇14

★ 高中英语新课标

★ 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

★ 高中英语教师的培训心得

★ 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 高中新课标培训工作总结

★ 高中英语教师工作心得

★ 培训心得

★ 培训心得范文

★ 怎么培训心得

上一篇:财税金融工作县长讲话下一篇:大讨论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