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服务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共卫生服务

公共卫生服务 篇1

搭建精神家园创建特色载体,促进创建工作向纵深开展。整理全区29个社区精神家园创建工作基本信息库,建立精神家园创建工作QQ群,畅通与29个社区负责精神家园创建工作的社区工作者的沟通和联系。同时结合建党90周年、庆祝建国62周年,“我为建设特大型城市作贡献”主题实践活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和全省城区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等工作,全力开展“学习家园”、“阳光家园”、“爱心家园”创建。

加强社区防控体系建设,推动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效果。深化“三调联动”体制机制作用,不断完善大调解体系,发挥区、街、社区三级联动平台作用,深入推进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充分发挥近2000多人的三保治安员和保洁员公益岗位作用,今年又将区直部门、重要企事业单位共35家、497余个探头全部接入到平台,公安视频社会面覆盖率达到98%以上,有效提升了快速反应能力和打击精准水平。

以居民家庭服务信息中心建设为亮点,推进社区服务业工程创建。今年以来,围绕居民家庭服务信息中心建设,先后组织6人两次赴宁波进行软件专业培训学习,下发2000份家政服务业调查表,确定、整合、管理、规范600家企业、个体工商户、中介

1组织和个人家政服务用户(共安置就业1800人),并确定11户具有一定服务规模、品牌效应和带动作用重点企业进入信息服务平台。10月末,居民家庭服务信息中心将正式启动运行。今年新建社区服务业项目11个(两年共87个),培育创业带头人11人,带动就业350人。

深入开展社区工作者队伍创建,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走向专业化。巩固和谐社区成果,提升社区品质,在职级化管理和社区换届方面制定亮点工程,继续抓好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社工节”的各项活动。4月19日,白塔区第二届“社工节”隆重开幕,社工节”期间,各街道、社区进行为期一周的宣传活动及形式多样的娱乐竞技活动。举行了白塔区第八届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29个社区全部一次性选举成功。6月初,又组织部分社区工作者到重庆进行了为期5天的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学习考察。9月份,辽宁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现场会在白塔区召开,我区和跃进街道爱民社区、站前街道六一社区社会工作师代表做了经验介绍。

深入开展大社区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卫生监督工作全面开展。建立辖区居民纸质健康档案52510户,157532人,完成辖区常住人口的78.7%;建立电子健康档案30875户、92626人,完成辖区常住人口的46.3%;建立婴儿保健手册718册,为儿童体检1243人次。检查餐饮单位220家,公共场所155家。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及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124个。发放、办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及卫生培训合格证547人。对辖区12所小学传染病卫生管

公共卫生服务 篇2

一、中医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基本情况

(一)市辖区中医区标准化基本达标

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始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措施落实”的工作原则,连续多年将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列入为人民兴办的“十件实事”之一。

(二)中医特色网络化建设基本形成

为保证中医药工作的顺利进行,一般加强以市级中医院为龙头、区级中医院为辅助、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民营个体中医为网点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员”,组织推广员参加有关专项培训。以大医院的技术优势为依托,进行“传、帮、带”,让百姓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简、便、廉、验”医疗保健服务,中医特色网络化建设基本形成。

(三)基层中医医疗服务水平有效提升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针灸、按摩、推拿、拔罐、刮痧、热敷、食疗、药膳、保健运动等中医医疗保健技术,普遍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起来,中医药技术设备简单、方便易行、成本低、价格不高,疗效迅速,深受社区居民欢迎,基层中医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二、中医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存在问题

(一)各地发展水平不平衡

在资源分布上,东中部地区医疗机构分布丰富且质量高,西部地区稀少且质量偏低。城区卫生资源过多,农村卫生资源少。医疗资源“倒三角”分布,导致各地区发展水平不平衡,制约医疗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对自身认识不足,参与意识不强

一方面是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运行理念落后,尚未对中医药在维护居民健康,担当居民健康“守门人”的重要作用有充分认识,普遍存在“重医轻防”的倾向。另一方面是缺少行之有效的中医药卫生服务评价和评估标准和机制。再者是群众对中医药惠民卫生服务内容了解不清,对中医药服务的认同感还有差距,医护人员的技术服务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国传统的“有病才就医”观念和对中医药卫生服务了解较少影响,对中医药服务,发挥中医药优势带来一定阻力。

(三)中医药服务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与居民的健康需求还有距离

中医药服务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维护居民健康的优势和特长尚未充分发挥,居民应用中医药知识与方法维护健康的意识尚且薄弱,是当下亟需深入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三、中医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对策

当前,全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形势逼迫中医药服务必须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融为一体,调动国家、机构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健全卫生管理体制,促进中医药服务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是各级卫生行政和医疗部门积极推进的首要工作。

(一)统一规划,相互协调,使中医药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在实效

一是加强对中医药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规划工作。认真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把中医药工作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进一步推动大型中医医院与社区卫生组织建立定点协作关系,发挥中医药院校和中医药学术团体的协调和指导作用。三是落实中医药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配套经费。在基层医疗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条件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为中医药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和宽松的外部环境,真正做到“政府搭台,中医唱戏”。

(二)改变模式,转变职能,建立中医药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部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

中医药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依托现有基础中医医疗机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基层综合医院、民营医疗机构联合参与,引入竞争机制。其中,关键在于是否进行了内部运行机制的结构和功能的双重改造,使中医药理论体系和诊疗特点,顺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变化和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趋势,将中医药知识与技术应用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各个环节中。

(三)优势互补,医源共享,拓展中医药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功能

各级基层医疗机构积极参与所辖区域社区卫生服务,在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总体规划下,更大程度满足辖区内居民不同层次的卫生服务需求。一是重点围绕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充实内容,开展中医药综合服务;二是对所辖社区开展人群健康管理调查和疾病筛选,特别是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体质辨识、建立动态健康档案、实施分类干预,将中医诊疗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化管理,对居民的健康实施全方位的管理;三是以社区老年人、糖尿病人、高血压患者为重点,走出去、深入街道,深入家庭,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系列保健服务。

(四)突出特色,科技创新,提高中医药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水平

中医药科研在突出基础服务特点,加大创新的同时,重视成本低廉、简便易行、疗效迅速的中医适宜技术研究,促进中医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的全方位运用,汲取现代科技的先进性,在诊断、医疗、康复、预防几个环节上打出自己的品牌,完善特色医疗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现状研究 篇3

公共卫生是指依靠社会力量不断改善环境卫生。如传授健康科技,预防并监控传染疾病,增强身体功能,保持公民身心健康,以实现延年益寿的目的[1]。公共卫生服务是构成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公民享受健康保障的最底线。当前我国公务卫生服务正逐步走向均等化,它不仅体现了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同时还集中体现了我国大力发展公益医疗服务的决心。自2003年的SARS暴发后,人们对公共卫生的重视也逐步升级,2009年的H1N1流感又一次刺激了人们的健康神经。随之人们也更加积极的面对公共卫生及服务存在的问题,以期找到解决办法。基于此背景,笔者进行了相关探索和研究,从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现状出发,针对现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现状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应对全国性突发传染病和应急事件中的表现也存在着不足。因此,笔者对我国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进行了总结。

人力、物力资源的配置不合理:随着基层公共服务内容的不断增加,工作人员的任务量和工作强度也不断增加。但我国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机构所占的比例仅为14%[2],基层人力资源已跟不上基层医疗事业发展的速度,也成为了制约公共服务事业进步的阻力之一。而大量专业人才都积聚在我国省市的各大医院,这种地域与人员的不合理配置格局不利于公共卫生均等化的顺利进行。同时我国公共物资在空间分配上也存在弊端,东中西物资分配存在严重的差距,这一硬件差异也直接导致了我国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非均等化。

“等级”服务:医院对不同户籍的就医人员采取不同的服务态度,使就医人员在情感上得不到平等对待。如对隶属于本辖区户口的居民给予免费接种疫苗、老年保健等公共服务[3],但针对外来户口的居民只给予免费疫苗接种的待遇,这不仅不利于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的实现,也不利于人口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还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基层人员能力欠缺:从基层人力资源不合理的配置中可以看出,我国医学精英都集中在医疗条件较好的省级或市级医院,只有少数人会热情的投入到基层工作中,这就严重影响了我国基层公共服务人员的质量。在全党全国全力建设公共卫生的重要时刻,必然会加大对基层人员的要求,而基层人员具备相关公共知识的并不多,致使基层公共卫生及服务力量达不到党和政府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发展均等化公共卫生的人员配备要求。此外,医疗机构职能在分配时也存在偏差。同时,政府下设的卫生行政部门及一些医疗机构制定的相关体制,也不利于当地基层公共服务工作的开展,而且政府的相关政策也没有发挥作用,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也不能满足这项惠民工程。

对 策

采用激励机制,提高基层人员积极性:增加基层公共服务专业医生的数量,这样既能提高基层公共卫生的服务质量,又能提高整体医疗事业的服务质量。政府如何把全科医务人员引入基层服务,这是发展公共卫生的关键。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建立激励机制,在原有服务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基层公共服务,并给予相关服务奖励,从而提高基层医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建设重大项目:重大服务项目主要涉及慢性病、传染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的相关项目。因为传染病需要进行提前预防[4],在确诊后还需要及时上报治疗。而对慢性病需要进行指导,宣传正确的健康理念,督促進行健康的锻炼等。此外,还要制定应对基层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案,进而减小公共事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提高医务人员服务能力:培养公共卫生服务及管理人才,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在培训中,应注重公共卫生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养,并提高服务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专业人员需进行定期的实地实践,开展基层公共卫生讲座,传授公共卫生知识。此外,还要对公共卫生进行监测和实时评价,在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优化人事管理制度:实行竞争上岗,定编定岗,并推行绩效考核制度,以推进基层分配制度的改革,并实现多劳多得,从而调动基层服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在制定考核标准时应把服务质量、数量和社会的满意度纳入其中,并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同时,还要建立监督机制,进行跟踪调查评定,并进行月度汇报,以促进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科学有效的进行。此外,还可用绩效考核的措施,以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进入基层服务领域。

讨 论

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深化医改的过程,同时还是实现人们共享医疗服务的重要手段。因此,笔者建议不断改善我国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科学合理的分配人力、物力资源,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便尽早实现更高水平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参考文献

1 徐立伟.半数死亡漏报折射基层公共卫生困境[J].中国社区医师,2011(23):26.

2 黄春广,刘风琴,张金生,等.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探索[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6):590-591.

3 何建军,谢聪,孙明惠,等.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实践与思考[J].科学咨询,2012(4):138-139.

公共卫生服务 篇4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任务。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我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落实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制度安排。珠海市通过对城乡居民健康问题进行干预,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利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慢性病的蔓延,有利于提高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逐步缩小城乡、地区和人群之间的差距,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卫生服务中心是我市公共卫生体系的网底,承担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2007年底,全市共有8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6间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香洲区73间,斗门区5间,金湾区16间。2006年,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我市启动了“四位一体“的农村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由市财政投入5000万元,各区配套3820万元,用3年时间建设约159个集卫生、计生、残疾人康复和食药协管四项功能为一体的农村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夯实公共卫生服务网底。到目前为止,已有114个立项建设,竣工46个,投入使用26个。镇卫生院承担辖区卫生管理和公共卫生职能,在公共卫生体系中发挥枢纽作用。2007年,我市加快了农村薄弱卫生院的改造步伐,开展“卫生强镇”百万人行募捐活动,共募集资金3000多万元用于镇卫生院的改造。目前金湾区三灶镇卫生院和斗门区白蕉镇卫生院改造工程已奠基。

经过对海澄村的实地调查,我们了解到海澄村在卫生医疗方面村下设有7个卫生站,级别都是同等的,8个自然村基本上每个都拥有一个卫生站。在7个卫生站当中,有一个卫生服务中心,主要是由三灶镇政府直接拨款建设的,其余在自然村的6个卫生站都是人民公社期间留下来的,是属集体性质的。海澄村的卫生站大都以治理小病为主,所以医疗设施很少,甚至连检查类的机器设备也没有,所以居民一般打吊针都会到三灶镇的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海澄村的卫生服务站由海澄村委书记统一管理,即七个卫生站的总负责人,主要负责卫生站的日常事物正常运行,了解村民的疾病、预防状况以及登记居民的健康档案。而卫生站日常值班的都是一个医生和一个护士,但是工作量并不大。在医生的选拔方面,不讲求学历,有经验即可,所以大多卫生站的医护人员都是由政府统一组织集体安排到正规医院进行培训实习,然后在颁发任职资格证。而在任职期间,所有薪金都有三灶医院统一支付给医护人员,政府方面也有相应的补贴资助,而海澄村委这里只要负责平时的水电费即可,因此资金方面的压力并不是很大。在医保方面,海澄村基本全民医保,全面覆盖,且政府统一购买保健设施,外来人员也可参加社保,但得不到政府的补贴。

通过对海澄村的调查,我们发现珠海市的公共卫生服务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一、真正投入到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例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金还不够。上级给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投入的钱,首先会被各大医院、疾控中心、血液中心等瓜分掉一大部分,然后分配到各区县吃掉一部分,然后再分下去每个街道又吃掉一部分,所以真正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钱根本就没有多少。

二、设备设施建设跟不上。没钱怎么建设?没有设备设施怎么服务?部分卫生站基础设施还十分落后,还没有改造完成,无法满足当地群众的卫生需求。在实地考察当中,我们发现卫生站只有简单的卫生设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而且农村卫生人员素质不高。从全市来看,虽然

卫生人才队伍呈现出年轻化、专业化、高学历等特点,但从分布来看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香洲区。2007年全市卫生技术人员中本科以上的61.9%,中级职称以上73.89%都集中在香洲区,而全市282名乡村医生和卫生员中有执业(助理)医师的仅102人

三、吸引不了优秀的人才到基层。上面没投入,下面没收入,待遇不好很难吸引人才过来。

四、居民的健康档案基本上都是由医务人员手写完成的,欠缺规范性和内容不全面,而且流动性与使用性不强。

五、服务能力有限。

1、市级不够强大:根据2003年国家发改委、卫生部下发的《省、地、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市级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的建筑面积应达到12000平方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现状规模与国家规范的要求差距较大。硬件建设的限制,直接导致了软件建设无法提升。另外,市卫生监督所的人员编制45人,与每万人口配备1名卫生监督员的标准相差甚远。

2、区级不够完善:目前三个行政区和三个功能区只有斗门区和金湾区设有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且斗门区疾控中心大楼由于资金问题在2005年开工建设后至今没有投入使用。金湾区疾控中心还没有自己的办公用房,且金湾区卫生监督所还没有相关人员编制。香洲区和其它几个功能区根本就没有相应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的职能只能由市级机构代为执行。

3、村镇职能较弱:多年来,由于医疗体制改革不到位及部分医院领导重医轻防等问题,我市部分卫生院面临生存问题,公共卫生服务被弱化,卫生站无法承担公共卫生基本职能。

对策:

一、是加大人才引进。进一步完善人才招聘办法,拓宽人才渠道,采取招聘、培养、双向挂职锻炼、城市支援农村等办法,实现人才工作的新突破。

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开展培训和交流。卫生部应举办政策培训班培训各级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纳入现有基层医务人员培训计划,加强基层卫生人员技术培训。召开专题会议,交流工作经验,针对重点任务和主要问题,研究部署工作。

三、是添置必需的仪器设备。应继续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范管理。继续加大软硬件建设,采购基本的必备器材,进一步强化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优化就医环境、就医流程,努力创造便捷化、亲情化的卫生服务。

四、是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不断完善应急体系,建立了预测预警、信息报送、医疗应急救治机制。调整充实卫生应急专家队伍,举办应急队员实践技能培训,参加反恐、突发化学中毒事故、卫生应急等多项演练,卫生应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五、加强各社区间的协调,建立点-线-面的公共卫生服务格局。

建立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卫生、教育、交通、口岸、检验检疫等部门间配合,及时通报相关信息,明确各自职责,开展联防联控。同时建立公共卫生工作自愿者组织,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支持的公共卫生新格局。

六、是加强宣传。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免费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手册等健康教育资料,并组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健康咨询等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健康知识,为居民提供健康指导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也将逐步开展。

公共卫生服务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延伸管理触角,健全组织体系,增强重点人群参与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扎实推进11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构筑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城乡统筹建设相一致、与人民群众健康相适应的基层卫生服务体制机制,努力实现卫生事业的“北抬头”。

二、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一)建立县、镇、村、组四级网格管理体系

一级网格为县级(卫生局),二级网格为镇级(卫生院),三级网格为村级(卫生室),四级网格为组级(自然组)。在第四级网格内选聘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心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或离岗的老村医担任网格长,作为县级医院、镇区卫生院健康管理团队及村卫生室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补充力量。

(二)明确网格长职责

1、健康信息员。

及时向网格成员传达卫生政策和信息,定期报送网格成员的健康状况,做好活动信息记录,协助村卫生室采集居民健康档案有关信息。

2、健康宣讲员。

对网格成员进行健康防病知识培训指导,协助村卫生室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板块,通过村级广播向居民宣讲健康知识,协助乡村医生入户宣讲健康知识。

3、健康督导员。

督促网格内成员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督促慢性病人按时服药,协助健康管理团队开展巡诊和随访工作。

4、健康帮办员。

帮助网格内成员联系县级专家和健康管理团队人员,帮助重点人群查阅个人健康档案,帮助网格成员购买药品。

(三)落实活动场所和时间

在每一网格内选择具备一定条件的用房,配备桌椅、黑(白)板、挂图、体重秤、血压计等基本设施,作为网格内健康重点管理人群的活动地点。原则上每月活动一次。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20xx年12月10日前)。

县卫生局制订方案,召开动员会议;镇区卫生院要通过“三位一体”和签约服务健康管理团队、乡村医生要通过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画廊橱窗、媒体等多种形式,向辖区居民宣传健康自我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向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等发放“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格成员邀请信”,同时有意识地选聘网格长。竞聘人员较多的地方,可采取公开竞聘的方式,选聘网格长。

(二)组织培训(20xx年12月20日前)。

镇区卫生院负责对网格长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老年人自我保健、养生康复、慢性病自我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自我管理活动形式等,明确网格长职责和责任,指导网格长制订网格活动计划。

(三)活动启动(20xx年12月21日起)。

自我管理活动由网格长召集,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活动要有计划、签到、书面记录、照片或影像资料等。县级专家、镇区健康管理团队、乡村医生要定期参加网格活动,协助网格长做好课前动员、授课支持、课间鼓励及课后总结等工作,每次活动有记录。

(四)阶段评估(20xx年3月下旬)。

对活动进行阶段性评估,总结经验,排查存在问题和困难,并形成阶段性报告。

(五)巩固推广(20xx年4月起)。

总结交流并推广试点经验,在全县全面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

局成立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各实施单位要成立相应组织,结合“三位一体”、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明确专人负责,制订工作方案和计划,全力做好试点工作。

(二)落实责任。

局公卫科负责做好组织协调、宣传发动、督查指导等;县疾控中心负责具体业务指导,针对不同人群做好技术培训、活动指导和质控评估等;镇区卫生院负责组织实施,村卫生室具体操作;镇区健康管理团队要不定期参加网格活动,为网格成员答疑解惑;网格长具体承担“四员”职责。

(三)强化投入。

镇区卫生院要将健康网格化管理作为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活动场所建设,添置必要的设施,设立明显的标志牌,保证活动场所设施齐全,环境整洁。要配齐网格活动相关的资料、用品,为网格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

(四)严格督查。

年终,对各网格开展活动进行评比,优秀网格长将给予一定的经费奖励。对网格长适当安排活动经费,活动经费额度由卫生院自行确定,可按月或季度发放,也可年终一次性发放,所需经费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劳务费用中列支。

(五)注重总结。

公共卫生服务 篇6

生服务工作总结

2011年,我站在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认真贯彻落实《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方案》以及卫生局各类文件精神,加强内部管理,严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我站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落实情况

(一)、居民健康档案工作

根据《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项目工作方案》的要求,在卫生局统一部署下,我院领导紧抓落实,让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同志各负其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极大地展示了个人才能。

一是争取领导重视,搞好综合协调。为迅速落实建档工作,我院多次向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管理组织单位进行协调与沟通,亲自安排部署,使居委会对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十分重视,每个小区都安排专人负责协助建档工作。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我站专门成立了由站长任组长的居民健康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整个街道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组织领导,制定了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成立专门建档工作小组和居民健康体检小组相互积极配合采取进入户调查统一体检服务的方式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建档工作。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主动建档意识。为提高我辖区居民主动参与建档意识,我站大力宣传发放各类宣传材料让每一名社区居民了解居民健康档案,积极主动配合我院建档工作小组顺利完成居民建档工作。

四、加强人员培训,强化服务意识。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保质保量完成,我站对每一名参与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业务培训,让每一名工作人员熟悉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熟练掌握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建档程序。

截止2011年11月底,我站共为社区居民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纸质档案4325份,并把纸质居民健康档案完善合格,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二)、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

根据《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工作方案》及卫生局要求,我院开展了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

一、结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我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并对所有登记管理的老年人免费进行一次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及健康体检(肝、胆脾、双肾B超、心电图、空腹血糖测试),并提供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二、开展老年人健康干预。对发现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478人和2型糖尿病患者160人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对存在危险因素且未纳入其他疾病管理的老年居民进行定期随访,并告知他们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随时为他们进行健康指导。

截止2011年11月,我院共登记管理65岁及以上老年375人。并按要求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三)、慢性病管理工作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根据《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项目工作方案》及卫生局要求,我院对我社区居民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建立健康档案,开展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随访管理、康复指导工作,掌握我社区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死亡和现患情况。

1、高血压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开展35岁及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血压;健康体检测血压;和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高血压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询问病情、测量血压,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将进行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含一般体格检查和随机血糖测试)。

截止2011年11月,我站共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高血压患者为478人。并按要求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2、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健康体检和高危人群筛查检测血糖;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空腹血糖和血压测量等检查,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含一般体格检查和空腹血糖测试)。

截止2011年11月,我站共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的糖尿病患者为160人。并按要求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四)、健康教育工作

一是严格按照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局及上级部门的各项健康教育项目工作。采取了发放宣传材料、开展健康宣教、设置宣传栏的各种方式,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我社区主要卫生问题和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今年共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和健康咨询活动15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500余份,更换宣传栏内容8次。

(五)、传染病报告与处理工作

一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以及传染病报告与处理规范要求,建立健全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二是定期对本单位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对我社区居民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了社区居民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三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

(六)、孕产妇及儿童保健工作 由于条件限制,孕产妇保健工作只做了定期随访及健康指导;儿童保健工作只做了常规登记和一般检查。孕产妇 人,0-6岁儿童103人。

(七)预防接种工作

我站积极配合疾控中心做好各项强化免疫工作,发放脊髓灰质炎疫苗1950余人次,认真开展常规疫苗接种及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八)重性精神病管理

我社区有此类患者1人。并向居民宣传精神病的有关知识。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如下困难:

(一)、人才缺乏,尤其是全科医师以及电脑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影响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项工作的进展进度。

(二)、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得不到提高。

(三)、居民对基本卫生服务认识存在差距,上门建档和随访主动配合存在一定困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通过宣传—吸引—再宣传,以逐步改变社区居民的陈旧观念,促使其自愿参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来。

(二)、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三)、配套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四)、落实各项服务规范、强化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可持续健康发展。

在卫生局和上级各部门的督促和指导下,我站全部员工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积极、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不断的创新思维,精心组织力争将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广场路社区卫生服务站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实践与思考 篇7

1 工作实践

1.1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本辖区常住人口34127人, 建立健康档案31586人, 建档率92.6%。健康档案信息录入沙坪坝区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 纸质健康档案装入档案袋, 按出生日期排序, 存放于专用档案柜。居民只需提供姓名和出生日期, 便可迅速查找到档案。居民再次接受建档单位服务后, 工作人员对健康档案进行补充或更新。

1.2 重点人群管理

管理高血压患者2215人, 管理率47.6%, 规范管理率96.1%, 血压控制率71.1%。管理糖尿病患者683人, 管理率59.6%, 规范管理率96.5%, 血糖控制率70.8%。管理60岁以上老年人3481人, 建档率80.8%。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根据病情, 每半月或一季度随访一次, 对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及用药、生活方式、心理调整等进行评估, 与患者共同制定生活方式改进计划。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每年全面体检一次, 及时发现、干预危险因素。

严格执行35岁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制度, 2011年开始, 对高血压和糖尿病高危人群开展干预, 现管理309人, 每半年随访, 并结合发放宣传手册、举办针对高危人群的讲座等, 指导高危人群采取正确生活方式。

持续强化妇女保健。设置生殖健康咨询室, 免费提供生殖健康咨询、避孕药具发放等服务。开展“幸福家庭生育全程关怀行动”, 提供免费婚前咨询、孕前保健、孕期检查随访、产后访视等服务,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5%。积极开展乳腺癌、宫颈癌筛查, 早防早治威胁妇女健康的严重疾病。

1.3 健康教育

在中心候诊厅, 每天8小时播放健康知识宣传片, 并常备健康教育处方及宣传资料30余种, 居民随意取阅。针对不同人群和季节, 选择适宜的健康教育内容, 每月定时举办健康教育讲座, 更换宣传栏内容。在各重大卫生宣传日, 进入社区开展宣传活动, 营造全社会关注健康的氛围。组织患者开展自我管理小组活动, 使患者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正确的健康理念等, 依靠自己解决各种躯体和情绪方面的问题。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健康教育, 提高了居民的健康素养。

1.4 传染病防控

接种门诊创建成为重庆市预防接种示范化门诊, 严格按示范化门诊设置各功能区。配置有红外线额温仪、气管插管、便携式氧气筒等设备。规范开展接种预检、安全注射、疫苗出入库管理、冷链管理等。在保证接种率方面, 采取了产科预约、登录沙坪坝区出生信息网络收集儿童信息, 按不同年龄段定期检查接种情况、每季度开展一次覆盖全辖区的儿童搜索等方式, 取得了儿童建证率100%, 免疫规划内疫苗接种率99.7%的成绩。对二类疫苗解释、使用进行了规范, 使家长对一类疫苗、二类疫苗有较清楚的认识, 深受居民好评。

制定了完善的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严格考核, 奖惩分明, 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意识持续提高。传染病报告率100%。设专人负责传染病防控工作, 对辖区内学校、托幼机构等单位的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指导, 以定期督导结合发生病例实时督导, 有效预防了传染病发生及疫情扩散。认真开展手足口病、血吸虫病、AFP等疾病监测工作, 结核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多次受上级表彰。

2 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2.1 保存纸质健康档案造成浪费

居民健康档案同时保存着完全相同的电子版及纸质版, 纸质版随着健康档案不断更新而增多, 仅重点人群纸质档案数量每年就增加一倍, 我中心年增健康档案用纸近10万张, 保存这些档案占用大量档案袋、文件柜、房间。另外, 以我中心管理重点人群7000人, 每份纸质档案填写用时3分钟计, 每月填写纸质档案用时108小时, 约14个工作日。因此, 在目前信息技术已能妥善保存档案的情况下, 如能取消纸质档案, 既节约能源又节约人力。

2.2 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居民在建档单位建档后, 其信息录入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 如居民在建档单位外的其它医疗机构接受服务, 其健康档案诊疗单位不可调阅, 诊疗信息建档单位也不能调阅, 健康档案不能充分使用及更新。因此, 在一定区域内实现信息共享, 才能最大化体现建立健康档案的意义。

2.3 公共卫生管理科学性待提高

上级主管部门在下达工作指标时, 重视达到一定管理率, 对目前人力财力能否承担相应工作量考虑不足, 导致执行者忙于应付工作量, 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同时, 项目补偿标准较低, 比如高血压随访, 每次要测血压血糖, 进行健康指导, 补偿标准为5元/次。较低的补偿标准迫使基层领导将工作重心转向医疗, 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减少。基层工作人员只能做大工作量, 才能有较合理的经费, 导致降低质量甚至弄虚作假。而绩效考核时, 重工作数量考核, 质量考核则相对欠规范, 不够严格, 对工作质量的促进力度不够。

2.4 疾病预防力度需加大

通过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 有效提高了患者控制血压血糖, 避免并发症的意识和对医生建议的依从性, 促进了患者的健康。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2011年版) 》, 未将高血压和糖尿病高危人群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目前本辖区对高危人群管理也没有明确的补偿标准, 高危人群管理工作相对滞后, 不利于控制发病。在健康教育方面, 注重考核留底的资料, 未对健康教育作现场考查及效果评估, 健教人员培训也不足, 导致健康教育质量不高。呈现出重治轻防的模式。

2.5 技术力量薄弱

在基层卫生单位, 因待遇、地理条件、自我价值实现度等因素, 难以留住人才。我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从事公共卫生工作12人, 无一人是全日制大专毕业, 小学文化程度1人, 转岗2人。基层人力状况可见一斑。技术力量薄弱, 导致居民认可度低, 增加了工作开展的难度。

2.6 免费服务项目与居民需求有较大差距

在目前我国卫生资源有限、卫生经费不足的情况下, 政府为居民提供了部分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但距居民的健康需求还有差距。如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年检, 辅助检查项目为心电图和尿常规, 不足以监测病情及危险因素。免费项目过低于居民期望, 居民利用公共卫生服务的主动性下降。

3 小结

公共卫生服务 篇8

关键词 新公共服务理论 公共图书馆 免费开放服务

分类号 G252

On the Strategies of the Free and Open Services of Public Library based on the New Public Service Theory

Zheng Beiyi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cept of the new public service theory, believes that this theory can be applied to solve the troubles after the operation of free and open services of public library,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fter analyzing the problems in free and open public library services, it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perfecting our country's free and open public library services based on the new public service theory.

Keywords New public service theory. Public library. Free and open services.

1 新公共服务理论与公共图书馆服务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的就在于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满足公民在文化生产与服务方面的各项需求[1]。公共图书馆属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容的一部分,承担着智囊职能体现的重要支持地位,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需要更加突出其主导作用,核心地位,以反映出文化活动的繁荣[2]。新公共服务是以公民为中心应运而生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公共利益不是单一个体利益的叠加,而是一种有共同利益价值观的整合。管理者应把建立有整合力、回应力的公共机构作为工作重点,转变掌舵为划桨的职能,强调具体实施中为公民服务与放权。新公共服务理论是一种政府改变管理方式的理论,笔者认为这一理论应该同样适用于公共图书馆事业当中,为公共图书馆注入新的服务型价值理念,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并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同时,从战略角度看,未来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质量将引起各界的关注。如何在新公共服务理论指导下进一步突破现有的困境,对公共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而言都将有长远的影响[3]。

2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的现状

自2006年杭州图书馆“无权拒绝乞丐拾荒者入馆”的做法让图书馆的免费开放成为社会热点后,全国各地图书馆先后逐步实现了免费开放,浙江图书馆更是率先免去借阅证工本费等费用,成为国内省级图书馆实行“零门槛”服务“第一人”。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强调图书馆为科研工作服务为重,到21世纪全国公共图书馆的陆续免费开放,这一路艰辛而又漫长,我们坚信未来图书馆全面免费开放步伐也会越来越快[4]。加快步伐首要任务应是认清当下,因而笔者将各地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现状总结如下:一是将免费开放等同于优质服务。认为“免费”服务只是图书馆转型发展“打开大门”的第一步。多数馆只是形式上的免费,而并不优质。二是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还存在,截至2009年底,全国两千多个县级公共图书馆中,无运行经费、无购书经费的比例仍然相当大。许多公共图书馆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存在资金严重不足,缺乏资源,同时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国际图联推荐标准是每50 000人应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不超过4公里的辐射半径。然而,中国目前的3368平方公里平均46 180 000人才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5]。

2.2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存在的问题

首先,经费不足直接影响免费服务。2011年1月26日,财政部和文化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就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归口管理的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进一步向社会免费开放提出要求。《意见》中指出,“应按‘增加投入、转换机、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原则,建立免费开放经费保障机制,以确保中央提供给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能到位,尤其是对中西部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要给予相应的补助,对东部较发达地区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6]。免费开放之前原有的收费项目,常用于解决工作人员的津贴收入等,免费开放之后这类费用被免除,再加之随免费开放后增多的到馆读者人数,图书借阅量急剧加大,水电费、物业费、办公费、购书经费、读者活动经费也随之增长,目前以国家财政为主要来源的经费保障制度已力不从心。

其次,区域发展差异大,城乡二元对立。一方面地级市、县和乡镇基层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图书馆的整体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差,或多或少存在馆舍布局不合理,所处环境差,设施陈旧等问题,这势必会影响到基本服务项目与阵地活动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多数公共图书馆都处于城市里,乡村地区则很少。乡村居民很难甚至不可能在当地看到公共图书馆,使用图书馆无从谈起。最后,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落后及服务水平滞后。免费开放后增加的读者量和扩大的公共服务管理区域,对图书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制定相关制度,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以保证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nlc202309042241

3 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完善我国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的对策

3.1 以“公共利益”为主要目标,明确服务职能内容

公共服务理论强调公民的利益、职业的标准、政府的行为准则。政府应该带头建立起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财政制度,以一种服务责任人的态度行事[7]。

3.1.1 建立相关法律法规,提供法律保障

图书馆专门法在图书馆法律保障体系中位于核心地位,与专门法配套的其他规章制度要以专门法为前提,地方性或系统性图书馆法规要以它为准绳,与图书馆相关的法律法规也都要以它为参考。图书馆专门法要能具体分解各方面权利和义务,并严格规定各方面工作权限及其标准。图书馆专门法就其法律内容来说,其内容要清楚明晰、和谐统一、具体可行,应确立基本原则,阐释基本观念,建设基本制度和规范基本环节。但这并不是说图书馆专门法就是含混的规定和空洞的理论。图书馆专门法出台后,相应配套的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都需要参照制定[8]。任何一部法律的实施,除了它本身以外,都或多或少需要通过制定相应的下位法或者法律解释来实现它的法律规范、具体落实。这就要求图书馆立法中进一步明确法律责任。缺乏法律责任的图书馆法,也就失去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图书馆专门法的制定,图书馆专门法的制定也将是我国图书馆迈入世界优秀图书馆行列的前提。

3.1.2 公共财政与民间资本投入结合,提供资金保障

在图书馆资金保险方面,首先要明确公共财政保障的主体地位。公共图书馆的免费开放服务,毫无疑问显露出公共图书馆社会公益性文化机构这一性质,因此国家财政的保障尤为重要。国家财政的保障标准应与时俱进,一方面要根据各馆地域与业务需求情况,另一方面要根据各级财政的财力可能,不断调整与完善。实行免费开放服务以后,公共图书馆自身藏书规模、藏书数量、图书更新速度等都受到了新的挑战,想要保质保量地实现免费开放优质服务,国家财政投入给予经济支撑必不可少。如何使国家财政投入适度,可从以下三点加以实施:首先对经费补助机制严格执行;其次完善中央、地方共同承担的经费保障机制;最后则是严加规范公共图书馆需经费补助的服务项目。

另外,鼓励民间资本的投入。国家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是有限的,因而单靠国家财政投入来支撑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后馆舍的正常运行着实有点困难,这里我们完全可以借鉴英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模式,让社会资金的注入成为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以往公共图书馆因为其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被大家认为属政府的管辖范畴,其实公共图书馆也需要社会的帮助,扩宽公共图书馆的资金来源,保证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后服务的提供[9]。

3.2 图书馆应重视人本精神

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管理的目的是服务,对公共图书馆进行管理的目的就是在尊重民主的基础上提供丰富优质的文化知识服务,本质就是为了公共利益而负责任地服务[10]。

3.2.1 结合服务现状,完善规章制度

首先,应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有操作性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制订,要兼具程序性和原则性,兼具微观措施和宏观架构。它的制定必须要了解馆员工作的特点和读者的阅读需求,同时也必须与国家法律,相关规定保持高度一致。规章制度要有助读者阅读权的行使,有助于公共图书馆各项业务的开展。其次,必须严格准确地执行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过程中要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坚持始终如一地执行制度,对执行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做好记录,为规章制度的修改完善提供事实材料。最后,实行责任追究机制。制定追究机制是为了有效预防对规章制度的违反,确保规章制度的畅通执行。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后,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包括图书馆馆员自身都遇到了新的难题,因而在适时修改完善规章制度的同时,还应重视人本精神,让每一位员工都对图书馆事业充满信心,自觉带头执行,以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11]。

3.2.2 提升职业素养,打造优质服务

首先,应该完善图书馆员的职业资格制度。我国至今在这方面仍没有具体完善的规定,因为对此职业资格的制定完善必将对图书馆馆员队伍素质水平的保障,以及工作人员未来职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其次,进一步加强馆员的服务意识。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客观事实的一种概念,意识会对人行为规范、观点的形成起着突发性的支配作用[12]。因而馆员积极主动的意识和消极怠工的意识会直接影响服务质量。平时要求馆员在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以读者为本”的理念,以自身主观能动性来影响服务行为,力争为到馆的每一位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与此同时,工作人员也应具备主动创新的服务意思,不断探索新的、好的服务方式,以适应不断提升的服务要求。最后,建设学习型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面对智能化数字资源、传输网络的发展趋势、个性化服务、知识管理的应用等诸多新知识、新技能,需要公共图书馆通过引进人才和培养来加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努力营造公共图书馆内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学术奖励机制,并鼓励图书馆员主动学习,激励员工的自我学习,提升完善人员管理机制。

3.2.3 完善资源共享体系,建立资源共享平台

首先,需加快馆际间联合目录数据库建设。所有被授权的成员馆只要将本馆的书刊编目上传到这样一个共享的目录库平台上,就可以免费查询其他成员馆中的书刊目录,这样既可以实现书刊目录资源的共享,又能方便来馆读者对文献信息的查询检索。其次,建立完善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因为每个合作成员馆间存在文献资源结构、数量以及读者数量、经济来源不同等多方面差异,需要成立一个权威、稳定的协调组织,即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协调机构来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国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料,对全国各地区的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进行统筹规划。最后,各成员馆合作过程中,相互间的资源平衡和权益平衡尤为重要,需要从管理层面、人员及技术以及法律等诸多方面不断完善。各成员馆须对服务方式、合作共享的策略、人员及资源建设等问题达成一致。在资源建设方面,可建立联合采购机制,构建网上文献采访业务交流平台。

nlc202309042241

参考文献:

[ 1 ] 曹爱军.民生的逻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23-28.

[ 2 ] 许子媛.图书馆联盟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共建研

究[J].图书馆,2013(4):31-33.

[ 3 ] 珍妮特·V·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8-30.

[ 4 ] 郭晓敏.我国公民图书馆权利普及现状:从“乞丐入馆案”说起[J].图书馆建设,2011(8):20-25.

[ 5 ] 余胜,吴晞.免费开放:理论追寻、历史回顾与现实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10-17.

[ 6 ] 文化部.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EB/OL].(2011-02-10)[2015-02-28].http://www.ccnt.gov.cn/sjzz/sh-whs/whgsy/201102/t2.0110210

-86869.Html.

[ 7 ] 钱再见.现代公共政策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7-30.

[ 8 ] 李国新.日本图书馆法律体系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16-17.

[ 9 ] 吴建中.浅谈21世纪图书馆发展趋势[J].图书馆杂志,1997(1):35-37,26.

[10] 张治忠,廖小平.解读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价值维度: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6):39-42.

[11] 尹美馥.公共图书馆全面免费开放后出现的问题及对

策[J].新世纪图书馆,2011(3):57-58.

[12] 柯平.图书馆服务提升与图书馆服务的知识化专业化[J].江西图书学刊,2007(4):3-6.

郑蓓怡 南京图书馆馆员。江苏南京,20018。

(收稿日期:2014-08-04 编校:刘 明)

上一篇:网络学习指导在线作业下一篇: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年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