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沟镇财政所财务管理制度(精选8篇)
负责全乡的财政工资,关切执行财务制度,按照政策,保证财政支出,管好用好各类财政资金,促进我乡生产发展和各项事业发展;提高科学理财的素质和财务管理水平;严肃财经纪侓,提高经济效益;为兴地方经济业务。其主要职责:
(1)编制乡财政预决算草案并组织执行;受乡政府委托,向乡人大主席团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2)加强乡镇财政支出管理。关切“厉行节约,量入为出”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证乡工资支出,政府组织正常运转支出和社会公共需要支出的资金需要,确保本乡财政收支平衡。
(3)实行综合财政预算,加强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一管理,监督各项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管理和指导乡属单位会计工作,监督执行《会计法》,行政和使用单位的会计制度,组织乡会计人员业务培训;组织本乡财政干部培训,加强队伍建设,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机关效能建设;负责财政信息,财政法制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5)承办乡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6)本制度从2010年1月1日起执行。
水沟镇财政所
一、主要问题
(一) 乡镇财政管理机构建设滞后
财政管理机构设立单一化, 当前乡镇财政管理队伍还有人员配置不合理等突出问题, 存在年龄结构偏大、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等问题, 与当前高水平、高要求的财政管理工作不相适应。
(二) 乡镇财政债务控制难
“上面千条线, 下面一根针”, 最终基层乡镇是各项新政策实施和落实的落脚点。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 医疗、教育、卫生、养老等民生方面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在新农村建设、惠农补贴、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不断加大的过程中, 乡镇财政支出压力日益突出, 乡镇财政债务很难受到控制, 影响和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 乡镇政策预算约束力弱
虽然乡镇财政预算不断规范, 但整体的综合质量不高, 大多流于形式。在执行预算过程中, 大部分乡镇都没有严格按照年初的预算目标要求, 预算执行未严格按照预算项目、资金用途和账务处理的要求使用资金, 导致预算运行脱轨, 财政调配财力、缓解经济压力的作用难以得到发挥, 致使部分乡镇当年财政收支预算失去控制, 乡镇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隐性赤字有增无减。
二、原因分析
(一) 内部控制不健全
乡镇一级没有配备专职监督机构和人员, 导致乡镇财政监督“缺位”。同时内部管理制度化不够规范, 职责分工十分不明确。有些岗位未严格按照要求设置岗位规则标准, 再加上人员短缺、执行不力等不同原因, 很难做到管理与监督职权分离。有些乡镇即使进行了基础工作的内部相互捡查, 但总是充当“老好人”, 碍于情面, 也只是走过场, 没有真正起到实质的、有效的监督作用。
(二) 外部监督不到位
对非财政渠道下发的各种资金很难监管。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乡镇财政所对这些资金的监管不力。对非税收入的征收监管困难。由于乡镇中的行政执法权大多掌握在上级相关的职能部门手中, 乡镇财政所无法对非税收入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管理。对乡镇单位的国有资产部分监管难。有的基层乡镇单位购置资产是不是采取经政府采购手段, 处置资产往往也只是履行销账程序。对预算单位的资金使用监管难, 乡镇财政所对预算单位开支的的真实性无法真正掌握, 仅通过审查票据是否违规是不能全面了解基层单位的真实情况。对乡镇财政的监督和审计也主要是采收抽查和访问等方式, 属于事后监督, 缺乏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这两方面监督, 对整体的、宏观的财政监督则显得鞭长莫及, 不能考虑到方方面面。并且由于现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使得有些检查事项无法可依, 缺乏执法权, 种种原因, 都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
(三) 财政队伍不匹配
作为财政系统最基层的乡镇财政, 工作覆盖面广, 服务事项多, 而对工作程序和标准又要求较高, 致使基层财政工作人员的工作十分繁忙、任务十分繁重。虽然最近几年财政人员队伍不断壮大, 高学历的人才不断补充, 但是也存在着经验不足、能力不够、浮躁不实的现象, 财政业务工作质量整体不高, 与建立规范化财政所和标准化业务操作流程还有一定的距离。
三、对策和建议
(一) 强化乡镇财政机构建设
按照国家对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标准要求, 逐渐适应乡镇财政职能调整的新形势和方向, 不断建立完善乡镇财政机构, 配齐配强乡镇财政管理人员, 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同时, 建立健全乡镇财政干部激励和培训机制, 提升乡镇财政干部队伍和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 完善乡镇财政体制
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组织收入, 着力于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完善乡镇财政转移支付办法, 财力分配向乡镇倾斜, 为乡镇政府履行职能提供必要的财力基础保障。按照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原则, 通过优化和再造内部运行流程, 切实加强财政内部控制建设, 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建立预算编制风险、信息系统管理风险、岗位利益冲突风险等专项风险管理办法, 健全内部控制的制度体系。抓住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环节, 实施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 将内控制度嵌入业务流程。对财政业务运行流程进行持续的监督、评价和优化, 实现指标流、资金流、业务流的流程统一, 形成顺向相互支撑、有效制衡, 逆向真实反馈、有效监督的完整体系。规范非税收入管理, 严格实行分类管理制度, 推进政府会计改革, 大力培育和发展管理会计, 加强行业监管。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 建立大数据平台, 最大限度减少财政业务和内部控制的人为操纵因素, 构建运行高效的资金管理机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在乡镇层面构筑财政管理的“安全网”。
(三) 建立健全预决算管理、资金分配、收支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建设, 严格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 以制度建设促进管理规范化
主动配合上级检查, 科学合理对待和利用检查、审计结果, 对年度经费预算、重大开支项目的执行情况、经费收支情况、内部稽查情况应定期进行通报, 使权利在阳光下运行, 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乡镇人大要加大对本级财政预决算的审查力度, 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管理职能, 逐步探索建立新型乡镇财政管理机制, 定期开展检查, 全面提高乡镇财政管理效能。
四、结语
近几年来,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地方乡镇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 地方财力不断壮大, 各地财务管理工作流程也呈现规范化发展。发展的同时也导致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少问题, 乡镇的收支矛盾突出, 财政增收乏力, 财政平衡问题非常困难, 严重影响了乡镇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各种问题亟需采取措施一步步加以解决。要做好乡镇财政管理工作, 必须充分发挥乡镇在经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积极作为, 不断优化乡镇财政管理工作, 促进基层财政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康, 白景明.县乡财政解困与财政体制创新[J].经济研究, 2002 (2) .
[2]夏月龙.进一步深化乡镇财政体制管理改革的建议[J].浙江财税与会计, 2014 (11) .
一、农村财政财务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队伍建设逐步加强。乡镇财政所管理体制彻底理顺,乡镇财政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纳入各地财政部门的议事日程。
二是“乡财县管”改革不断深化,乡镇财政保障能力逐步增强。切实加强乡镇部门预算管理,建立缓解乡镇财政困难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断规范乡镇财政供养人员经费管理。严格乡镇账户设置,规范乡镇票据管理。
三是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建设强力推进,专管员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实现专管员全覆盖,建立健全专管员信息管理制度,扎实开展专管员培训,积极落实专管员下乡补助政策。
四是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体系基本建立,监管成效显著。
各县(市、区)乃至各个乡镇都成立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注重落实领导专班的运转效能,充分发挥农村财政管理局履行日常监管工作的职能作用,加强财政内部科(股)室的协调沟通机制,从根本上理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体制。
建立监管机制,通过统一监管台账、统一监管档案、统一监管流程、统一监管制度,加强票据管理、印鉴管理、资金拨款审批、资金盘库等各项基础管理,确保监管工作有序进行。
创新监管方法,突出抓好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实效性。
五是规范化财政所创建工作全面启动,财政所面貌焕然一新。
明确创建目标,统一创建内容;落实创建措施,加大创建投入;严格申报程序,把握创建质量;统一使用标识,提升创建水平。
六是村级财务和“三资”监管代理程序规范,服务指导到位。
各地在财政所设立了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和“三资”监管代理服务中心,打造“一条龙、一站式”服务窗口,实现了服务代理工作的全覆盖。
出台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和“三资”监管办法,全面推行村级财务会计电算化,对村级财务软件进行全面升级,做到“三资”监管代理与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同核算、共软件,并实行县乡联网。
规范财务管理,维护基层稳定,提高保障水平。
二、农村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尚存问题
一是乡镇财政所履职条件差。
可概括为“五多五少”:工作职能多,人员编制少。目前乡镇财政所承担工作任务有20多项,其中仅惠农补贴就达30多个项目,而绝大部分财政所在职人员数与编制要求相差甚远,有些偏远地区财政所甚至只有3至5人;工作成本多,经费安排少。据测算,一个管辖3万农户的乡镇财政所,要保证工作正常运转和专管员切实履行农村财政监督、管理、服务职能,一年约需日常公用经费25万元左右。目前,除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等惠农补贴省里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外,市级以上财政部门对财政所几乎没有经费安排,而县市区本级预算安排的经费又太少,财政所普遍存在经费缺口;贯彻落实的政策任务多,年轻化、知识化和技能型的专管员少。全市基层财政所平均人数只有11人,35岁以上的占总人数的61%,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总人数的39%,有的财政所平均年龄51岁,最年轻的也有48岁;旧房危房多,必要的办公用房和办公设施少。全市乡镇财政所现有办公用房中,使用年限20年以上的所45个,有19个财政所办公用房属危房,28个财政所无单独办公用房,财政所建设资金需求大,而上级财政部门安排的资金数额太小;工作任务多,待遇报酬少。目前,乡镇财政所的工作职能越来越多,专管员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责任越来越大,但工资待遇却不高。虽然乡镇财政所履行的是行政职能,但财政所定性为事业单位,也未实行参公管理,以至于乡镇财政专管员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无法落实,与乡镇同类单位相比差别较大,影响了基层财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手段不强。表现在:资金信息难掌握,乡镇财政主要掌握经过财政所直接发放的补贴资金以及财政部门下拨的有关资金信息,而没有经过乡镇或是直接由主管部门下拨的资金,很多乡镇难以掌握其信息,导致资金监管存在盲区;审核把关难到位,由于专管员力量不足,加上监管条件和监管手段落后,对补助资金和项目资金的事前审核难度较大;专管员权责不对等。基层的同志普遍反映,制度规定专管员职责多,但赋予的手段少、事权小。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财政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是以专管员制度建设为抓手,着力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
要进一步充实专管员力量,按照定人、定岗、定村、定责的“四定”办法,落实财政所人员编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公开招考录用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并建立专管员轮岗、交流制度,合理调配人员,充实基层力量,逐步建立一支搭配合理、业务熟练、扎根基层的乡镇财政干部队伍。要进一步加强专管员宣传教育,加强专管员服务于民、廉洁自律的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要进一步强化专管员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县、乡三级培训计划,努力提升专管员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要进一步完善专管员创先争优和奖惩激励机制,大力开展专管员“学标兵,创业绩”活动,积极推行痕迹工作法、专管与协管同步工作法、盲区清除法、流动红旗法、星级评定法,创新活动内容和方式方法。
二是以资金监管为主线,不断强化“两基”建设。
要完善管理制度。要按照“目标清晰、受益直接、类型多样、操作简便”的要求,整合现行惠农补贴项目,简化工作流程,实行统一发放,高效率、低成本地将补贴资金发放到农民手中。
要进一步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做到信息畅通,彻底解决“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问题。
要创新管理办法,建议按乡镇成立“乡村财务代理服务中心”,专门负责农村公益事业“以钱养事”和村级财务代理服务工作。
要加大惩戒力度,将信息通达、公开公示、抽查巡查制度化、常态化、网络化,强化村级财务常规性审计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增强村干部责任意识和守法意识。
三是以规范化创建为重点,切实改善乡镇财政工作条件和资金监管手段。
要进一步加大制度建设力度,从基础资料、基本信息、基本流程、业务管理等方面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使创建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要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乡镇财政所配备必要的办公、文体设施和交通工具。要加大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实行信息通达和反馈的网络化,提高资金监管效率和水平。
(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xx镇举办农村财务人员财政支农政策暨村
报账员业务培训班
2010年7月8日,我镇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暨村报账员业务培训班在镇政府五楼会议室开课。培训班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县财政局函授站xxx站长、湘财局xxx副局长、县农经局xxx股长亲自来镇讲课,镇政府领导出席开班仪式,副镇长xxx讲话,培训班由经管站长xxx主持。
xxx副镇长指出,近几年,在“中央一号”文件的指引下,财政支持“三农”的许多重大政策相继出台,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对农民的补贴不断增加。举行财政支农政策、业务培训,掌握和了解财政支农政策及村级理财知识,是宣传、贯彻、落实好财政支农政策,管理好财政补贴农民资金,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重要渠道;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农村财会人员业务能力和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次培训班培训对象主要为行政村财务审批人和报账员、镇经管站和财政所业务人员。培训内容包括财政支农政策和村级报账员业务、理财知识。通过培训,将进一步提升农村财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使村级财务人员了解并熟悉相关财政支农惠农政策的意义、内容及要求,熟悉相关财政支农惠农政策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掌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的相关规范和操作,熟悉农村集体民主理财的形式、程序和职责。
xx镇经管站
在完善县镇财政管理体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完善县镇财政管理体制工作会议。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年初以来,围绕完善县镇财政管理体制,县财政局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调研,全面分析情况,多方听取意见,反复进行测算,形成了方案初稿。尔后在征求县人大、县政协意见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修改;最后,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今天以县政府91号文件形式呈现在各位面前。这个方案,可谓是十月酝酿,十易其稿;十月怀胎,一旦分娩。会前,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徐纪平同志对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通过今天的会议,达到统一思想、解释政策、组织实施的目的。刚才,县财政局宋天平同志就新一轮财政管理体制的有关问题作了说明。下面,我再谈三点想法。 第一点想法,不断完善财政体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放眼全球,纵览古今,财政体制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财政体制与国家相伴而行。有了国家,也就有了税收;有了税收,也就有了财政体制。历史上的许多革新变法,往往与财政体制改革联系在一起。北宋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变法,都跟税务体制、财政体制的改革有关。新中国成立后,财政体制就经历了统收统支、分级管理、分级包干和分税制等多轮改革。就浙江省而言,“省管县”的财政体制也有一个逐步调整完善的过程。1995年是“两保两挂”,后来同时实行“两保两联”,去年又作了进一步的完善,综合实行“两保两挂,两保一挂”的政策。 我县从1985年建立乡镇一级财政至今,也经历了6次财政体制的调整完善。现在,第六轮财政体制即将到期,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总结前六轮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对现有体制作进一步的调整完善。应该说,这次县镇财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完善,不是一两个人的意见,也不是匆忙仓促的决策,而是在全面分析全县财政运行情况的基础上,着眼**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而作出的慎重决策。新一轮财政体制有三个特点。 一是较好地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总体而言,新一轮财政体制是一次微调,是一次完善,是一个温和的方案,较好地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所谓继承,就是新体制充分考虑到了政策的延续性和可接受性,充分吸纳继承了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成功的、有效的做法。譬如,财政体制大的框架,就没有作“伤筋动骨”的.变动;再如,对镇街类别的划分,还是山区镇、平原一般镇和强镇三大类,还是那么几个镇街。所谓创新,就是新体制根据新的情况、新的形势,作了相应的完善,使这个方案更加具有时代的烙印。譬如,根据中央出口退税政策作出重大调整这样一个新的情况,我们建立了出口转型县镇联动机制,通过县镇财政体制上利益的调整,来更好促进出口转型。 二是较好地体现了事权和财权的统一。县镇作为两级政府,事权不同,财权相应也有所不同。前六轮财政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其实也是县镇两级政府事权与财权不断相统一的过程。新体制更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譬如,对镇街事权的划分,新体制在原来比较原则的基础上,现在作出了更加具体的规定。与此相适应,将镇街的财权大体上划分为三类:一是“吃饭”资金,就是确保“吃饭”需要;二是基本发展资金,就是确保每个镇街都有相应的资金用于建设、发展;三是统筹资金,根据三类镇街的不同情况,确定了不同的统筹比例,以更好地统筹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文教卫事权与财权的划分上,县委、县政府经过研究后认为,为有利于调动镇街的积极性,还是继续实行“以县为主”、避免“由县包办”的政策,因此也就继续把相关的事权和财权留在镇街。 三是较好地体现了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的原则。所谓效率优先,就是谁贡献大,谁就分享得多;谁超收得多,谁就享受得多。所谓兼顾公平,就是兼顾平原与山区,兼顾农村与城市,兼顾经济与社会等各个方面。新体制实行镇街多超多分,多贡献多分享,就体现了效率优先的原则;对山区继续实行扶持政策,就体现了兼顾公平的原则。对山区的支持扶持,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镇街类型的划分没有变;二是利益分配格局基本没有变,调整幅度非常小;三是继续把平水列为山区镇。应该说,平水镇这几年发展很快,财力增长也比较快,财政收入情况可能比平原地区个别镇街要好些。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还继续把平水列入山区镇?因为根据县域城市化的规划,平水镇承担着承接市区辐射、集聚山区要素的功能,在影响辐射带动南部山区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这一点希望大家能够予以理解。 新一轮财政体制,这三个方面的特点非常鲜明。可以说,它也是新体制的基本内容和实质精神。各镇街要从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正确理解新体制的内容和实质,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 第二点想法,加快发展税源经济是实现县镇共赢的根本要求 财政的基础是经济。调整完善县镇财政体制,不是对现有“蛋糕”的重新分割,而是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把“蛋糕”分割得更好,从而达到发挥县镇积极因素,合力建设强力财政的目的。建设强力财政,要求我们必须加快经济发展。从财政收入角度而言,发展经济,必须发展税源经济;加快发展经济,必须加快发展税源经济。 发展税源经济,必须致力提高经济效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经济能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质量与效益;财政收入能不能更快地增长,归根结底,也取决于经济质量与效益。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没有效益,就没有财政收入的更快增长。没有质量效益的发展,就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最终经济发展就持续不了,社会进步就实现不了。中央实行宏观调控,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求我们立足中国的国情,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质量效益意识,把经济增长从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产出的粗放模式,切实转到能耗小、污染少、产出高的集约发展道路上来。我们要不厌其烦地宣传这些观点,使全县上下牢固树立起全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意识。要向资源节约要效益,向科技进步要效益,向技改投入要效益,向加强管理要效益,向产品研发要效益,向市场拓展要效益,从而不断提高经济质量,增加经济效益,实现财政收入的不断增长。离开经济效益的提高,来谈财政收入的增长,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离开了财政收入的增长,来谈财政体制的调整,同样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发展税源经济,必须切实优化经济结构。如何优化经济结构,这里我集中谈两条。 第一条,要坚定不移地优化工业内部结构。围绕巩固提升纺织产业,积极调整纺织业内部结构,印染减量,织造控量,化纤稳量,服饰增量,使纺织业整体质量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围绕加快发展非纺产业,将之作为招商引资、要素供给、政策扶持的重点,使非纺产业占工业总量的比重有一个明显的提高,成为我县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的税收来源。从今年1-9月的情况来看,非纺产业利润增幅达27.4%,建筑建材、塑料薄膜等七大重点非纺产业的利润增幅更是高达57.6%,高出全县平均水平42.3个百分点。虽然非纺产业的销售只占全县工业销售的22.9%,利润却占全县工业利润的 39.3%。因此,非纺产业对财政贡献很大,我们要把加快发展非纺业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头等大事来抓。我在各类会议、各种场合上,反复强调、反复宣传这一观点。为什么?一方面,世界工业经济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产业梯度转移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产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产业梯度转移也首先出现在英国。当时英国为了发展纺织业,还爆发了史称“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但是现在英国的工业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一样,都不是以纺织为主,而是以重化产业、高科技产业为主。目前**的纺织业正面临着产业梯度转移的挑战。另一方面,纺织作为劳动密集、资源消耗非常严重的产业,随着宏观调控的实施,土地、电力等要素供给紧张,环境容量压力增大,劳力短缺渐趋突出,并且这些问题今后仍将长期持续,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所以,作为纺织大县的**,如果现在再不重视,再不抓紧进行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持续发展就会遇到一系列问题。上个月13日,我和孟柏干副县长到滨海进行了调研。在谈到招商引资工作时,我对滨海工业区提了四点要求:一是真外资。通过不断引进真正的外商、真正的外资,使滨海工业区成为外商投资的密集区。二是非纺项目。通过更加重视引进非纺项目,使滨海工业区成为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示范区。三是大项目。通过引进大体量的项目,使滨海工业区成为重点企业的集中区。四是好项目。通过引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使滨海工业区成为科技进步的样板区。这四点要求,同样适合全县各镇街、其他开发区。希望大家抓好落实。 第二条,要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县城为重点,年内做好“三个一”的工作:一是编制一个发展规划;二是研究一个扶持政策;三是组织实施一批重点项目。通过这“三个一”,通过若干年时间的努力,使商贸服务业占全县经济总量的比重有一个明显的提高。现在全县一二三产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分别是,农业6%,工业64%,三产30%,三产占比偏低。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与地区经济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越是发达的国家与地区,三产的比重越高。历史地看,经济总量中三大产业的构成比例也有个变化的过程。第一阶段是“一二三”,农业最发达,工业次之,商贸服务业居末位;接着进入到第二阶段,成了“二三一”,工业最发达,三产次之,农业居末位;然后是第三阶段,也就是西方发达国家那个阶段,成了“三二一”,三产最发达,其次是工业,最后是农业。所以,我们要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努力使其成为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新的重要的税收增长点。因为商贸服务业发展得越快,税收特别是地税收入增长就越快。现在,我县的财政形势不容乐观。我们那么大的财政收入,但真正属于地方的并不多。去年全县
阵, 同一笔账务随意记账, 随意使用科目调整收入级次和类型等, 十分混乱。
其四, 基础建设相当滞后。首先, 机制制度建设相当滞后, 主要表现在:“乡财县管乡用”仍游刃有余, 基本上是由原来基础性管理和基数调控在推进“乡财县管”改革, 处于原始起步状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流于形式;部分地方机构合并混乱未理顺而导致管理难规范。其次, 财务管理基础相当薄弱。由于乡镇财政实行定编减员, 部运行。
第二, 推进改革, 优化管理。大力推进“乡财县管乡用”大改革。推行以县乡利益分配不变、预算分配权、财力所有和使用权、财务审批权、独立核算主体、债权债务关系“六个不变”的原则, 全力推进乡镇财政财务管理方式的改革, 以把乡镇财政财务统一监管在县级国库集中收付新机制运行轨道上, 增强对乡镇财政财务运行监督的直接性和安全性, 这既是构建农村公共财政新要求的需要, 也是财政本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更是新农村建设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共财政投入的重要着力点。公共财政覆盖的领域无一不与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密切相关, 这些工作也要求乡镇财政财务尽快适应和规范起来, 实行更好的管理模式, 采取更为集中、更为直接的“乡财县管”办法, 以确保公共财政支出管理优化规范到位。
第三, 严肃纲纪, 照章办事。紧紧围绕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加大乡镇改革力度, 统一整合乡镇预算收支运行管理。笔者认为, 要严格实行“有收入必报、没预算不用”和“按进度收支、超前超额不办”的硬性原则, 严格按年度预算办事, 按进度 (月或结算期) 拨款, 按程序办理财政业务, 把乡镇收支全部纳入县级国库收付监管运行轨道。凡是县级分成或拨付的预算收支, 必须正确使用对应科目进行规范核算, 不准随意串户收付核算。同时, 加大推进乡镇所有单位的部门预算改革力度, 使乡镇整个部门财政预算管理、所有运行到乡镇的资金都在正确、科学、公开的财务体系和核算账目上一目了然。
第四, 加强培训, 提升素质。调整充实好所有财经所内勤财务人员、达到所用必有用, 上岗必有证的基础上, 狠抓素质培训, 除上级主管部门要进行必要的大型后续教育之外, 县级财政每年至少要进行两次以上的政策、业务培训, 各镇也必须坚持经常性的财务政策和业务学习活动, 通过开展多种培训、相互交流等形式, 以不断提升和保持基层财政财会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上级财政要切实搞好包抓和督导, 同时要定期邀请有关部门进行职业道德和法规法纪教育, 全面提升在岗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注重会计人员配备和建设, 凡任用财务会计, 一律先由财经所呈报、县农村财政管理局审查、报局党组批准, 需要调整的必须报经县局批准, 基层所不得随意自行调换;调换双方要办理财务移交的, 基层所必须请示县局派员监交, 不得久拖不决财务手续和遗留问题, 影响正常运转。
第五, 完善制度, 科学管理。做好三个方面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对现有制度要进行健全、完善和细化, 对不适应、不全面、不严谨的规章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 或以县财政或县政府名义, 重新出台乡镇财政财务管理新规章。二是要结合“乡财县管”和“村财镇管”改革的推进实际所需, 进一步制定完善相互衔接性的财务运行程序和手续, 尤其是使用现代化管理设备和手续方面的程序, 有机融合, 严密相符, 以把乡镇财政财务乃至村级财务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和台阶。三是要搞好与金融尤其是农村金融部门的财务管理衔接性的制度健全和完善。特别是更多的涉农资金拨付, 都要通过乡镇财政与这些部门通力配合和监督, 才能保证财务管理走向规范, 资金安全直达到位。
第六, 严查重惩, 推进规范。深入贯彻落实《预算法》、《会计法》、《国库管理条例》、《财政监督条例》等一系列财经法规, 推行以财政政策落实和财务健全规范为核心的依法理财, 促进乡镇财政财务规范管理。对违纪违规要严查重处, 尤其对屡查屡犯且愈加严重的问题, 特别是政策和财务处理方面的错误, 要严肃追究责任, 坚决按照相关的党规法纪予以重惩, 并将处理情况下发通报文件, 实现规范目标。
为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精神, 搞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工作, 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 财政部制定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 该制度明确规定了农村财务会计核算科目, 但在实际工作中, 仍需进一步完善与改进。
第一, 应增加三个会计科目。一是增加“备用金”科目。目前, 绝大多数地方均对农村财务实行委托“双代管”的财务管理体制。农村会计报务中心先核定各村备用金定额并拨付现金, 使用后会计服务中心根据报销数用现金补足备用金定额。拨付定额备用金时, 借记“备用金”科目, 贷记“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报销日常支出时, 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 贷记“现金”或“银行存款”等科目。二是应增加“转移支付”科目。税费改革以后, 确保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实行转移支付进行补贴。增设“转移支付”科目进行专项核算, 为确保基层组织政权正常运转提供保障。“转移支付”科目为负债类科目, 用来核算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到财政部门拨入的转移支付资金及使用情况。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到财政部门拨入的转移支付资金时, 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贷记“转移支付”科目。支付村干部工资和村集体日常办公开支时, 借记“管理费用”科目, 贷记“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 借记“转移支付”科目, 贷记“公积公益金”科目。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结余的转移支付资金。期末借方余额, 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正常运转费用的不足部分。年终无论是贷方余额还是借方余额, 均应转入“本年收益”科目的贷方或借方。三是应增加“拨入专款”科目。随着新农村建设与公共财政的建立, 各级政府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政投入也逐年增加。为加强资金的管理, 保证专款专用, 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就需要增设“拨入专款”科目, 核算国家各级政府及相关单位拨入的各专项资金。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到相关单位拨入的专款时, 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贷记“拨入专款”科目。村集体经济组织按规定使用专款, 若购入不需安装的固定资产时, 借记“固定资产”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同时, 借记“拨入专款”科目, 贷记“公积公益金”科目。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专款购入需要安装或建造固定资产时, 借记“在建工程”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固定资产完工后, 借记“固定资产”科目, 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同时, 借记“拨入款项”科目, 贷记“公积公益金”科目。村集体经济组织对于使用专项资金而没有形成固定资产的项目, 在项目支出发生时, 借记“在建工程”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项目完成后, 按使用专款资金, 借记“管理费用”、“其他支出”等科目, 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同时, 借记“拨入专款”科目, 贷记“公积公益金”科目。本科目应按项目设置明细科目, 进行明细核算。其期末贷方余额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用于专项工程建设的资金, 期末借方余额反映村集体经济专项工程建设的超支数。
【关键词】标准化会计核算;财政财务管理;运行成本
伴随着会计市场的逐渐发展,各种会计系统以及管理系统的不断更新,使得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因此对标准化会计核算进行科学分析,结合其特点,总结其对财政财务管理的影响意义深远。
一、会计标准化核算的意义
标准化会计核算属于一个单位全面坚持推进财务集约化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相关部门对管理模式进行转变,并且提升运行质效的必经之路。相关单位实施标准化会计核算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可以使会计信息的标准性得到提升。会计标准化属于将财政部门的会计工作进行集中管理,从而使工作程序得到简化,降低会计工作实施过程中的错误率,并且使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得到显著提升。
其次,财政部门运行管理的需要,因为相关部门在财务配置上不是十分均匀,并且相关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风险意识,导致相关部门会计基础和核算的正确性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标准化会计核算可以提升单位财务监控能力,并且使地区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使财务风险被降低。伴随着近几年内外部检查和监督的力度不断加强,对财政部门的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相对比较高的要求,财务核算标准有待规范和统一。
二、主要成效
1.规范了会计核算管理
在单机版核算试验模式下,相应的预算单位均存在着一套财务操作系统,这就导致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各自为政或者随意增减账套,修改科目等现象。建立了标准化会计网络核算平台,一是使预算单位的账务建设以及科目设置等工作得到统一,从而使单位的会计工作能够整齐划一,并且能够让所提出的会计信息精准度更高。二是利用网络平台对信息进行获取,具备信息集中的优势,并且可以对每个单位财务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将财务运行的情况进行科学汇总。三是对国家新的会计准则以及相应制度的贯彻和落实具有一定的帮助,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作为例子,对业务培训、系统的升级以及科目的设置等工作进行科学统一。同时,进行财务衔接、指导检查等工作的统一,使全部行政以及事业单位的相关新新会计制度落实并执行。
2.降低了财务运行成本
建立标准化核算平台,完全借助网络的力量和支付网络共同使用一个平台、电脑以及打印机等相关设备,可以大大提升网络利用率。与此同时,还要对这些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维护。因为财政统一通过政府采购进行,和一个单位利用一套软件一套设备,进行分散采购的方式进行比较,可以使软件和硬件采购以及维护成本等大大降低,财政和相关职能部门需要通过相应的核算平台实施集中性的查询,并且对财务信息进行获取,以防止通过单位对信息进行分散、收集和传送等过程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以及资金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极大的降低单位财务运行费用,并使财务资金被有效降低。
三、完善建议
1.加强大平台“核算功能模块”的开发
当下,各个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所使用的会计核算方式、会计软件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会计信息和财政预算以及部门决算等信息均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对财政的预算以及决算等工作均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上级财政部门可以进行大平台“核算功能模块”的大力开发,将会计核算功能向大平台中嵌入,对各地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管理模式进行统一,最终使财政资金预算管理以及支付管理等平台等得以实现,并且使财政预算、会计预算以及部门之间的决算等管理信息等得到相应的保障。
2.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内控制度建设
当下,每个地区的基层单位中存在的会计队伍还不是十分的稳定,同时会计们的专业素质比较低,会计人员在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因此,相关部门可以建立并完善会计人员培训制度和相应的激励制度。同时,将财政部门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进行认真的贯彻和执行,并可对相关的政策进行大力宣传。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力度,使对专业人才的培训、制度的建设以及制度的贯彻和执行等工作在各个单位落地生根。
3.进一步提高单位会计信息的利用价值
建立规范化核算以及网络平台可以使单位中分散的会计处理以及会计信息进行有效集中,相关财政职能部门可以将这一优势进行积极利用,建立相应的信息决策机制,利用单位的会计处理和会计信息等,对单位财政预算执行以及资金收入等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处理,进而使财政财务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四、结束语
总之,标准化会计核算对财政财务管理存在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在实施过程中,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制度,从而提升财政以及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江蒙喜,李卫平. 县级医院科室成本核算标准化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4:94-96.
[2]白显朝,隆飞. 打造标准化会计核算平台 提升财政财务管理水平[J].中国财政,2015:66-67.
在我国,事业单位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如何对其财务进行有效管理是规范这一群体的关键。国家的财政体制在不断的改革,这就需要不断的更新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理念,以便更好的适应其需求。但从实际的财务理念的转变看,现在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还是传统、老旧化,在面对国家经济与世界经济相结合的情况下,其存在了诸多实质性的问题。而且,在今后的财务管理改革中,需要不断的创新,以便适应整体的经济模式。
二、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诸多问题
(一)财务预算报表的编制不合理。我国很多的事业单位在预算中忽视了财务预算的编制。实际的财务预算编制是要基于自身的经营情况,科学合理的规划和预计未来资金的流动情况,然后形成财务报告的形式进行系统的数据分析。然而,事业单位在编制的流程上不规范,没有把握好数据的科学合理性。在形成报表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做到上下结合的模式进行,往往忽视单位自身的经营情况,盲目的对未来资金流动的预算,使得报表失去了其实际的价值,不能体现预算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而且从我国的预算从业人员看,其往往缺乏一定的专业素养,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不能合理、全面的把握整个单位的经济情况,造成编制的预算报表不够完善,这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很大的盲目性,很能对预算报表的数据作出合理的财务调整。
(二)财务管理的执行不规范。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动具有多元化渠道。基于其流通的复杂性,进而造成了财务管理的不合理性。事业单位的预算标准往往以支出、科研经费作为基准,在财务管理上缺乏诸如奖金、补贴的专项预算。一些单位甚至在预算时不纳入补贴、奖金等的预算,造成了财务监管的不规范性。而且,管理的不规范化也造成了严重腐败现象的发生。在财务预算上的条款不规范,造成了很多的不明账目的出现,很多诸如奖金、补贴的钱没有落实到实处,但报表又可以不加以预算,这就造成很多资金流入了个人腐败分子之中。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事业单位的支出超过预算,造成盲目的集资,而使得单位的资金无法正常运转。这些都是因为财务预算的不规范造成报表数据与实际存在差距。
(三)事业单位固有资产的管理和预算的不规范。我国的事业单位多为国营,这也滋生了很多的不规范。单位自身对固有资产的评估预算不够具体,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就造成资产预算的报表与实际存在较大的差距,领导在调整运营模式时,往往是基于固有資产的报表进行的。由于报表的不规范,使得领导在决策和经营上遇到巨大的压力,而且也使得国有资产的极大浪费。
三、基于上述问题的几点措施
(一)预算报表编制的合理化、规范化。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报表的编织时,应该按照其上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做到科学、合理。事业单位的预算往往比较的复杂,需要预算的项目比较的多,这就要求预算的全面性、效率性。在编制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各个部门间的合作,因为在进行编制时,预算的资金数据需要来源于多个部门。于是。单位领导要合理的组织和分配好各单位的预算职能,避免工作的重复交叉,极大地提高各部门的办事效率。面对编制过程中的不规范的问题,在编制时,应该要合理的抓住编制的主线,合理的规范好预算的标准,尽量的避免糊涂预算、不明预算情况的出现。同时,编制的合理化还需要事业单位加强该领域的监管,做到责任到人的监督模式,进而加强预算报表的审核和复核,避免编制的不规范性,使得报表的数据更加的具有分析利用的价值。
(二)加强事业单位固有资产的管理和预算机制。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应该日常的管理,合理的分配管理人员,规范管理的流程。在资产被使用时,需要严格的申请、批准、复查等环节,进而避免不必要的财产损失。而对于当前固定资产预算不合理的问题时,领导阶层首先得有一定的制度规范。一般情况下的国有固定资产比较的庞大和复杂,这就需要有一定的评定机制。诸如在对于资产的评估时采用专家评审机制,这样可以很好的避免评误差造成的预算不合理。同时在对资产的核算上,应该建立好一套健全的清查机制,全面直观的了解单位的固定资产,避免在资产的审核时被遗漏。当资产的具体项目清晰的情况下,更加利于预算人员对资产的准确预算。
(三)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领导监管。在财务管理上的诸多问题往往源于其领导层疏于严格的监管。在管理当中,领导应该设置好检查、审核的机制,避免监管不到位造成的管理不当。在资产的管理上,要做到责任到人的方式,加强其日常的管理,领导在管理当中要能够做到以报表的形式监管整个单位的资金流动情况,即自己要对单位的各个项目尽量的有足够认识和了解。
四、结语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的一个庞大的群体,其在财务管理上的优化、改革是势在必行。加之,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如何更加规范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完善的关键。事业单位在对资产管理、核算上还需要更加健全的机制去迎合制度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宋秀芹.浅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进措施.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9).
[2]刘冬梅.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经营管理者.2011(17).
【水沟镇财政所财务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水沟镇财政所档案管理工作制度07-26
镇财政所票据管理检查情况的通报12-11
排水沟混凝土施工工艺10-13
那拉提镇财政所财政工作汇报材料06-10
镇财政所工作总结及打算06-09
财政部关于加强企业对外捐赠财务管理的通知10-23
镇财政收入和预算执行情况半年总结10-10
财政所制度-考勤10-14
区财政局年度财政管理工作总结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