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优秀传统文化

2025-01-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江西优秀传统文化

江西优秀传统文化 篇1

壬田初中 李健

摘要: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继承、发扬优秀的民俗文化,这是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从江西优秀的民俗文化入手,从四个方面分析优秀民俗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江西民俗文化;和谐;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全国人民正在积极行动起来,投人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是其主要内容之一。认识民俗文化的特色,研究民俗文化的范型和规律,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对于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即以江西民俗文化为例,讨论民俗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

一、传承民俗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民俗文化形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本民族的色彩。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民俗文化方面表现得最为鲜明,例民族节俗、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民间传唱、忠孝观念之类等。

民俗文化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对各民族整体文化的形成都起过积极作用。自古存在过的、曾经是合理的民俗,对社会习俗、地理环境都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自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

民俗文化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必然包含有积极和消极成分,汲取民俗文化中对社会有用的、积极的成分,扬弃消极的、落后的习俗,也是民俗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必要。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这一点显得尤其突出。

江西千百年来形成了独特的赣鄱文化母体,在这个母体文化的大系统下还包含具有地域性的子文化系统,如:浔阳文化、豫章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袁州文化、赣南客家文化等。从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的角度看,还包括有:江西的铜文化、瓷文化、书院文化、禅道文化、苏区文化等,各自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系统。传承、保护民俗文化恰恰是寓发展于保护之中,寓保护于发展之中,而且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

二、传承优秀民俗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不仅需要完善的法规和制度,还应该利用传统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作为人类文化意识形态结构中最底层的文化,本身就带有稳定及和谐的特质,一直是维持社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民俗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民俗是文化与生活的结合体。它从人类社会生活中产生,又与现实生活混合一体,并逐渐成为一种具有传统意义的社会生活方式,群体生活习惯的一个组成部分。民俗要求其所影响下的人们行为一致,统一,让同一民俗区内人们的社会生活变得有规律,有秩序。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民俗生活就是和谐生活,祥和的生活,安全的生活。因此,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传承优秀的民俗文化,优秀的民俗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挖掘优秀民俗文化精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资源保障

民俗文化作为社会生活现象,是由族群成员共同认可的心愿凝聚而成的,群体心愿的一致,形成了民俗特有的凝聚力,这凝聚力使民俗具有向心功能。民俗流传越深广,群体凝聚组合力就越强,民俗向心力也越大。

赣文化当中有着最积极意义的儒家文化,对江西人精神世界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学为核心,而两宋创立理学的代表者朱熹、陆九渊都是江西人。由于江西受儒学、道家张天师、理学的影响更直接、更深远,使得江西人具有独特的人文精神: 1.文节高昂的爱国情操。几千年来,江西的爱国主义志士层出不穷,徐孺子、陶渊明、胡铨、洪皓、江万里、文天祥,这一系列的历史人物,以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感染、激励着后人。

2.尊师重教、喜文好学。六朝以来,江西就有倡学敬教的风气。此后数千年,办学之风愈盛,蔚然成为赣文化的一大景观。据统计,宋、明两代,江西书院就有528所,著名书院数十余家。江西历来出人才,两宋、明朝是江西人才出现的鼎盛时期。直到今天,临川、吉安仍是著名的才子之乡,每年培养出大量的优秀人才。

3.敦厚质朴、崇实达理,是江西人普遍的性格特征,埋头苦干,已成为江西人的基本民俗。陶渊明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王安石性情耿直、居官清廉正直、为扭转国家积贫积弱而锐意执行的改革;汤显祖执守人生高义、高举理想的人性追求的大旗,这些先贤的事迹都已经深深影响着江西人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必将为江西人提供开拓进取、大胆创新的精神源泉。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是集千百年农村形态的最高理想、反映农村形态的最美好愿望,它应该是几千年农村文明、民俗文化优秀成果基础上开出的绚丽之花。

四、发挥优秀民俗文化中消解矛盾的功能,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有效手段

民俗是一种带有规范力量的文化,其力量不可小视,在今天社会生活中人们依然尊崇传统民俗,就是民俗文化正在依旧释放的能量。在一定的民俗区内,民俗文化会使得人群互相监督民俗的实施情况,人人都处在别人的监视之下,无形之中人们便都在民俗的轨道上进行活动。

民俗文化中还有许多的禁忌,也能起到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这些民俗禁忌就起到了约束人们行为道德的作用,对于维护社会的安定、祥和、有序都是不可或缺的。再比如民俗中要求人们节约粮食,对于暴殄天物的行为,民俗禁忌说,雷公会用雷电劈人,这种禁忌也是约束人们看重食物,要求人们尊重劳动成果。

乡约,作为民俗文化形式,处于家与国之间,也是为着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的理想,乡约则是解决人们自愿结合,自我规范,以确保乡里和睦安全的良好办法。

江西优秀传统文化 篇2

一、江西傩音乐的历史渊源

江西傩音乐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据记载,商周时期居住在鄱阳湖和赣江流域的后代们,在江西青铜文化发展上面取了不错的成绩。据调查表明: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共出土文物1500余件。其中铜器480件,玉器1072件,陶器356件[没有瓷器],骨器5件。其中出土了青铜双角神人面具,反映了人们对傩文化的崇拜。《南丰县志》曰“吾乡信鬼而好坐”;《金砂余氏族谱·傩神辨记》记载:为避“刀兵之灾,传傩以靖妖氛”。唐代《开元礼》对州县傩礼进行了统一规定,推动了江西八州三十七县“乡傩”的传播,萍乡、南丰、修水等地都有供奉傩神的神话传说、唐代兴建的傩庙。

赣傩在两宋时期较为盛行,当时江西经济发达,南丰《金砂余氏族谱》记载:遗其制曰“驱傩”。南丰刘镗作《观傩》有云“:鼓声渊渊管声脆,鬼神变化供剧戏。”全诗主要反映了南宋时南丰傩舞剧的表演情况,为中国早期傩戏提供了研究的史料。南丰是“中国民间艺术(傩舞艺术)之乡”,更是江西的“傩舞之乡”,是中国傩文化的典型代表,南丰“跳傩”所包括的丰富内容和遗存形态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丰“跳傩”综合了傩面、傩乐、傩舞,是一种艺术综合体,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萍乡县志》记载“:先春三月,乡人乃傩,魅面朱衣,执戈扬盾,驱疫疠,以达阳气”“;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庙)”标志着傩进入了鼎盛时期,呈现出一片繁华景象。至今萍乡拥有“傩文化之乡”美誉,傩舞、傩庙、傩面具“三宝”俱全。明清时期赣傩繁荣,现在仍然保留了“跳傩”“、跳和合”“、跳八仙”“、跳竹马”等傩班。江西三十多个县市有乡傩记载或遗存:赣东以南丰为最,清末至今有180多个村庄组建过傩班。

二、傩的起源与江西傩音乐

江西,古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因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境内主要河流赣江而得简称。自古以来物产富饶、人文荟萃,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

傩的本意是一种祈求农业增产以及人类自身增殖的祭祀活动。外国学者也称它作“最生动的民间活动”。在传统的祭祀活动中,人们通过“傩”来祭祀稻神、田神,以求得来年阴阳调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寿年丰、国富民强和天下太平。南丰傩神西川灌口二郎,傩神庙中都塑有土地神像,神像有象征的意义,比如说衣袍腹前画有“白兔衔桃枝”图案,兔能多产,桃可避邪,这种象征符号表达了乡民对谷物丰收和人丁繁衍的祈祷。

傩祈丰年还表现在立春日举行的迎春礼中。清《建昌府志》记载:迎春行耕祭礼后,“复有竹马、大傩、、狮子之戏,衣彩衣,戴面具而舞”。又比如说,建昌府所辖的南丰至今留存上述各类傩舞,而且首跳的“竹马”舞蹈具有跳跃的思想,商羊舞便是一只足跳跃的祈雨之舞。《獭捉鲤鱼精》是根据《礼记·月令》春天物候“獭祭鱼”编创的傩舞,艺人将鲤鱼精面具画满麻点,强调它的性别是雄性,寓意为乡民春天能有保护母畜的良好道德。

神词赞诗中记载“:一愿家家庆吉,二愿夫妇均安,三愿田禾大熟,四愿猪牛兴旺,五愿五谷丰登,六愿大众千秋”“;读书者,聪明智慧,求功名早登金榜;农耕者,一籽落泥,万籽收成;做技艺者,上家相请,下家相迎;做生意者,一钱为本,万钱为利”,等。这些反映了赣傩的驱鬼逐疫、求子祈丰的仪式后来又扩展到祈福、纳吉、求财、兴旺等多种内容。

三、江西傩音乐的表现形式

江西的傩音乐的表现形式形态各异,种类繁多。一般一年有数次,通常由巫觋戴上面具,在傩坛仪式敲起傩鼓,跳起傩舞,唱起傩歌,以求农业丰收和驱疫平安。傩坛本身是一种民间巫觋组织,傩仪至今仍以驱鬼酬神为主要目的。音乐始终追求一种热烈、隆盛的气氛。每当仪式开始,都要鸣锣三阵、擂鼓三通,并吹起牛角、妖气师刀,展歌会舞、鞭炮连天。这些歌声、锣鼓声、牛角声、师刀声,构成气势恢宏的交响。

1.江西傩歌。傩师所唱的歌称为傩歌。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十五,德安县吴山乡、爱民乡都要开展一宗《潘太公游春》的民俗表演活动,当地称为太公戏,随着历史的演变,形成了后来的布帐傩。它源于唐末宋初,最大的特点是搭棚作戏,演员头戴傩面又跳又唱,唱段为当地原生态的民歌。乐器只有锣、鼓、笛三种,表演器具有木偶,面具则是樟木雕刻的各种人物头像。布帐傩表演有严格的程序和仪式,既有人物故事、场次安排,又有歌舞以及唱、念、做、打、杂技等综合性表演手段,所唱段子的音韵都是傩歌《柳七娘子游春》的旋律。因此傩歌是傩祭祀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2.江西的傩舞。傩舞是指傩师所跳的舞蹈,俗称“跳鬼脸”或“鬼戏”,又叫“大傩”或“跳傩”。它渊源于原始氏族社会中的图腾信仰,表演时间一般在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六期间,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民间舞,也是傩仪中的舞蹈组成的一部分。江西省各地的傩舞称名如下:萍乡傩舞俗称“仰傩神”,舞名以面具神名而定,如戴太子面具所跳之舞称《太子舞》等。萍乡傩舞的舞蹈风格各有异同,有的激烈奔放,有的古朴庄重,有的典雅文静,有的风趣诙谐。万载的傩舞称为“跳魈”或“搬案”,其中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开口傩”,二是“闭口傩”,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流派;宜春也有“开口傩”“、闭口傩”和“旁白傩”的区别概念;遂川的傩舞称为“斗牛舞”;南昌和新建的傩舞称为“大傩”;彭泽称为“赶花猫”。

傩舞是赣傩的主要表演形式,素有中国舞蹈“活化石”之称。赣傩舞蹈数萍乡最多,以舞为主,形成了“花旋绕着自身转,道具贴步身轻盈。躬身换位亮面壳,摇罢上身脚要稳。双手胸前膝前舞,脚迈半步两膝前舞,脚迈半步两膝平”。三拍节奏的强弱关系本应强、弱、弱,而傩乐节奏变化为强、弱、强的独特风格。其傩舞节目丰富,如《小鬼戏判官》、《头阵》、《关公》、《钟馗捉鬼》、《太子》、《三将军》等。

江西傩舞现有二百多个传统节目,其中南丰保留九十多个。南丰傩舞有“大傩舞”和“竹马”“、和合”“、八仙”等杂傩舞。从傩舞的仪式上看,大致分为起傩、演傩、驱傩、圆傩四段仪式。每段仪式有规定的礼仪和套数,傩乐、傩服、傩具、傩歌丰富多彩,神词、赞诗、符咒内容丰富。南丰傩仪中的舞蹈包括多人舞《跳判》、《对刀》、《财神》、《钟馗》、《哪吒》,技巧舞《演罗汉》、《观音坐莲》、《普贤骑象》及舞剧节目《西游记》等。

3.江西傩戏。江西傩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对赣剧传统剧目与演出风格具有重要影响。如广昌的孟戏演唱孟姜女的传奇故事,具有南戏印迹,原戴面具表演,又有傩戏特征。婺源的舞剧《舞花》,表演秦二世胡亥为争皇位毒死兄长扶苏的历史故事,由《夜叉打旗》、《元帅操兵》、《丞相送酒》、《太子归天》等几部分巧妙地构成,场面壮观,气势宏大。万载的开口傩《花关索与鲍三娘》,与明成化本《说唱词话》中的《花关索传》大体差不多,表演花鲍对阵相爱的民间故事,二人对唱内容。江西修水宁河戏传统剧目中《采石矶》、《文公走雪》、《铜桥渡》即由傩戏发展而来。

傩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已经形成了程式化的表演。由于受到江西地理环境与宗法观念的影响,在傩坛所应用的音乐素材,既保存了江西民间音乐的特色,又吸收了当地民间音乐素材的精华,充满了世俗性和民间性,在表演上追求热闹和音色响亮,充满了原始、粗犷、古朴的特征,具有强烈的生命力。

四、江西傩音乐推动新农村经济建设快速发展

萍乡湘东傩面具和南丰跳傩都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从静态保护拓展到动态保护,由于傩依托于民间,扎根于地方,对地方的农村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傩音乐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是极其必要的。可以鼓励民间剧团加入,多多开展傩班、傩戏演出、傩面具的加工制作等,比如可以采取这些措施:把恢复文化名镇、名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传承历史文化相结合赋予新的时代元素,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供更多的载体。

2.傩音乐活动推动农村旅游资源开发。农村旅游除了具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外,还具有一定程度的娱乐性,通过农村旅游吸引大量的游客。娱乐性主要体现在观光、农业体验、民俗活动和自然探险等富有农村农业和自然风光特色的游乐活动中。傩音乐表演是最具特色的文化表演,除欣赏表演形式之外,还能起到文化教育作用,充满了地域性特点,因此傩音乐活动从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而言之,在漫长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傩具有多元文化的特点,涉及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吸附了中国的民俗文化,不仅包含了社会学、历史学、舞蹈学、宗教学,还包括了人类学、民俗学、美学、戏剧学等学科内容。江西傩音乐与农业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傩乐的发展与传承对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对傩乐及傩艺人的保护扶持,为江西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奠定了基础。

摘要:傩音乐是古代驱疫降福、祈福禳灾、消难纳吉等祭礼仪式所用之乐,傩祭仪式中一个重要目的是祈祷农业丰收。江西是中国傩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江西傩乐既保存了民间音乐的特色,又吸收了当地民间音乐的精华。

2007年江西卷高考优秀作文 篇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天,我们都和语文打交道,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在你记忆的深处,或许留有语文学习的难忘印象,或许有关于语文的诸多感慨。

请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2) 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要求:(1)不得另拟题目。(2)不得透露个人的相关信息。(3)立意自定。(4)文体自定。(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或套作。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乐语文赋

□江西考生

挈竹榼以逸致兮,披鹤氅而登台。揽清风以盈袖兮,乐语文而开怀。

乐语文也,胜景每览,好怀常开。

若夫春也,初雷数声,残冰几块;近郊紫红,远山青黛;飞絮竞逐,游丝相赛;粉蝶恋花,黄蛱绕菜;帘外燕舞堪怜,柳底莺穿可爱;鸟鸣春眠不觉,花落未扫犹在。

夏也,朝雨迷蒙,暮云叆叇;叶浮飘萍,波翻细麦;浅涧水灵,深林天籁;东海涛惊,北泽浪骇;芰荷覆水景致,牛鹭留人风采;西园草盛径迷,南岭藤多路窄。

秋也,落日榴赤,流云梨白;薄雾可织,明霞堪裁;山前秋草,庭下凉槐;静菊独傲,过雁相排;丹枫烂漫之极,白鹤野闲之太;碧落爽朗无云,银河澄莹如带。

冬也,巷陌流光,亭榭溢彩;苏幕密遮,红樱轻摆;寒烛影煌,暖日杳霭;丝竹叮咚,舟桡欸乃;翠竹环绕地阁,腊梅暗发山脉;凉风遍地骤驰,瑞雪漫天扑盖。

语文者,信有醉人之姿,更有养人之态。

语文者,如桑前之所,泉后之宅;高朋座满,雅客常来;美韵众和,佳酿频酾;歌阑箸落,宴罢冠歪。

语文者,如同窗旧交,忘机少艾;垂虹胸襟,捉月气概;可与登楚岫,渡秦淮;游阆苑,醉蓬莱;攀绝壁之青松,抚穷乡之古柏;指杏酒以约沽,临陂路而议买。

语文者,如绮阁绿眉,雕楼青睐;雾寰杏眼,云鬓桃腮;可与之泛舟江南,系马河外;尽历三湘,遍游九派;高歌土家,低吟苗寨;品笛中原,吹笳边塞。

无语文也,则竟夜无眠,终宵多心。

苔痕侵壁隐忧,蛛网挂檐叵耐;尽怀低落之情,更无高驰之态;若抑郁于前失,如唏嘘于新败;顾瘦影以自怜,遣愁怀而无赖。

以至伤途穷而路末,怨时蹇而命乖;向墙隅以流涕,闻画角而生哀。

嗟乎!草木一秋,人生几载?每登高临远,观云望海,必曰:“不登象牙之塔,何爱鸡肋之才?不付此生语文,何惜数尺病骸?”

故出师访友,夜坐书斋;遗策常求,古书每猜;阅文沉醉,读诗尽呆;眼涩流血,骨瘦如柴;朝兢夕惕未休,口诵心唯不怠。

语文者,洵为一泓清泉也,可逸致,可遣怀;语文者,洵为一泓清泉也,可逸致,可开怀。

点评

历年江西卷高考英语满分作文优秀 篇4

【作文题目】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星光中学(Xing Guang High School)近期举行了一次登山活动。假定你是学校英语报记者,请写一篇短文,报道此次活动。内容包括:

1. 时间与地点:4月10日,大青山(Daqing Mountain);

2. 活动的过程;

3. 你对于这次活动的`评论。

注意: 1. 词数120左右。

2. 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满分作文】

In order t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take outdoor exercise, our school organized a mountain-climbing on April 10. Hundreds of us took part in it。

It was a nice day. At 8:00 am, we gathered at the foot of Daqing Moutain and set out for the top in high spirits. All the way we were chatting, singing and laughing, enjoying the fresh air and the beautiful scenery. When some fell behind, others would come and offer help. About 2 hours later, we all reached the top. Bathed in sunshine, we jumped and cheered with joy。

The activity benefited us a lot. Not only did it get us close to nature and give us relaxation from heavy school work, it also promoted the friendship among us. What a wonderful time!

【参考译文】

为了鼓励学生户外运动,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爬山4月10日。数百人参加了它。

这是一个美好的一天。的脚,早上8点,我们聚集在大庆的山顶,开始兴高采烈。我们聊天,唱歌和笑,享受新鲜的空气和美丽的风景。当一些落后,其他人会来提供帮助。约2小时后,我们到达山顶。沐浴在阳光下,我们跳和欢呼快乐。

江西优秀传统文化 篇5

沥血为教育丹心谱新篇

——记瑞金三中校长钟起平

钟起平,一位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敬业实干,锐意创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诠释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树立了一位党员干部的崭新形象。他带领着三中人,用青春和汗水,智慧和毅力,追求和奉献的精神支柱和人生境界,实现了历史性的超越与嬗变:把狭小的空间打造成广阔的天地,凭普通的师资锻造成一流的质量。钟起平同志,用他的忠诚和敬业支撑着一片蔚蓝的天空,把瑞金三中这艘昔日一度深陷淤泥的驳船,变成了今天瑞金教育的一艘“快艇”。自从1997年钟起平调任瑞金三中校长以来,瑞金三中迅速发展壮大,文明创建独树一帜: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文明单位标兵、两届赣州市文明单位。2003年被评为江西省第九届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瑞金教育系统唯一),2005年被评为江西省第十届文明单位;学校发展神速迅猛:目前在校生数达4018人,教工数达257人;教学质量频频登高。在这期间,钟起平也频频被评为瑞金市“十佳校长”、“优秀党员”、“优秀

教育工作者”、赣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和省“勤工俭学先进工作者”。

一、谋发展之策 勇于开拓天地宽

十年前的瑞金三中,校舍面积少,教学设施陈旧简陋,教师办公、学生住宿条件差,教师厌教,学生厌学。钟起平上任伊始,学校硬件设施亟待改善和增加。为了更新旧貌,振兴三中,他带领三中人,克服了等、靠、要的思想,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发展路子。他身先士卒,拿出自家的房产证、工资作抵押,向银行贷款。教工们也访亲求友,为学校分忧解难。在政府拨款40多万元的情况下,学校自筹资金200多万元,新建了一栋3057m2的综合楼,两幢2074m2的公寓式学生宿舍楼;同时积极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引进社会资金70多万元,新建厨房和瑞金市唯一的校园超市及相关配套设施;又开源节流,新建了一座雄伟壮观、富含创意的校门;还修缮了围墙,开辟了一条长30米、高3.2米的宣传长廊。

尽管经费捉襟见肘,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钟起平多方筹资,又投资80多万元装备了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室,充实了图书馆,重新装备了理、化、生标准实验室2个,综合楼的每间教室都装备了多媒体,每间教师办公室都配备了电脑,建立了简易校园网,引进了清华远程教育网、中国远程教育网和宽带网。

瑞金三中现在的运动场,原为学校的勤工俭学基地,被附近老表蚕食鲸吞。为防止国有土地流失,还学生运动场,学校据理

力争。钟起平置家庭和个人安危于不顾,面对辱骂和诽谤无所畏惧。在市委、市政府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学校终于收回失地。为节省开支,钟起平带领全校师生,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肩挑车拉,硬是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平整出8000平方米的运动场。

办法总比困难多,年年都有新举措。瑞金三中在钟起平的带领下,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不断更新基础设施,拓宽育人环境。如今说起瑞金三中,市人刮目相看。

二、扬质量之帆 质量与特色齐飞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钟起平崇尚人本管理。他认为,必须建章立制,用制度来管理人、激励人、约束人。通过开大会,定计划,作分析,仔细摸底,调查研究,深思熟虑。一个“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有利于调动教工积极性,有利于创建优良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校发展”的管理制度在他心中酝酿成形了。随后,经过全校教工反复讨论研究,学校相继出台了师生员工持证入校制、教师竞争上岗随班升级末位淘汰制、瑞金三中奖教奖学制、瑞金三中教师专业知识“充电”考试制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考核办法。同时还提出: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今日不爱岗,明日就下岗。对不兢兢业业、不适合岗位要求的教职工进行调离、换岗或培训。这些制度已合成了《瑞金三中素质教育管理制度汇编》,教工人手一册,成为学校的管理大全、教书育人的工具书和创建文明校园的土教材。由于制度配套,措施得力,指导科学,重教奖学,兑现及时,自1997年以来,瑞

金三中教学质量连年登高:1997年,一年起步见成效,学校被评为瑞金市教育质量先进单位;1998年,二年大步争上游,学校又评为瑞金市教育质量先进单位;1999年,三年飞跃创一流,被评为瑞金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先进单位;2000年,摸石过河,走向辉煌,学校评为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2001年,外吸内积,蓄势待发,学校评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高考一炮打响,再创辉煌,学校被瑞金市高考质量达标单位;2003年,高考二炮惊人,创收百万,学校评为高考质量先进单位,初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2004年再结硕果,重大突破,学校又评为高考质量先进单位,初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2005年,九春报喜,同庆佳绩,学校再评为高中教学质量达标单位,初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瑞金三中的办学业绩和经验引起各级媒体的极大关注。《21世纪中国》画报、《求实》、《江西教育》、《老区建设》、《大江周刊》、《赣南日报》及省、地、市电视台纷纷报道瑞金三中近年来取得的辉煌成绩。目前,学校在校生数是1997年的13倍还要多。

三、铸一身正气 率先垂范堪为师

人要有追求,更要有正气。这是钟起平同志常说的一句话。他相信,有才无德会办坏事,有德无才办好事,德才兼备会办大事。钟起平同志满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坚持以自己的言行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表率作用,廉洁奉公,以身作则。2002年,一位教工的儿子身患重病,钟起平慷慨解囊,带头捐资160元。

全校教工在他的感召下,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其度过难关。2004年评中高职称时,先人后己的钟起平硬是把本该属于自己的指标让给一位也符合条件、家境清苦的教工;而对自己的亲戚朋友,钟起平则铁面无私。一位亲属的子女要求到瑞金三中借读,想通过钟校长免收借读费,被他断然拒绝。他坦言:要把工作做好,就必须抛开情面,不怕得罪人。的确,因为工作,因为事业,他经受了不少常人难以想象的精神压力:亲友的误解、责难,同行的批评,社会上他人的诽谤„„但他全然不顾,依旧认准自己的“理”,矢志不渝地担负起自己的职责。

身为一校之长,钟起平从不搞特殊,从不乱花滥用,始终凭一身正气影响和感染全体教工。他以校为家,一心扑在工作上,通宵达旦。由于劳累过度,他的“脊椎病”又患着了。学校的领导,老师力劝他到医院诊疗,他强忍疼痛说:“不碍事,我还能顶着,还有很多工作要处理,我不能因为个人的身体耽误了学校的发展!”是啊,学校离不开他,但我们更需要他有健康的体魄。

在对教师人性化管理中,钟起平从不以权压人,以势凌人,而是以德服人,以情感人,从而赢得了广大师生和社会的信任和好评,赢得了领导学校工作的主动权。他事必躬亲,把教职工的情绪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教职工的成就和荣誉作为工作的第一动力,把教职工的满意程度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校每学年都要开展学生评价老师,老师评价行政干部,教工民主评议校长等活动。学校管理渐进地由守业管理向创业管理转变,由

传统经验管理向现代科学管理转变,由权力管理向能力管理转变。

江西文化的特点 篇6

江西文化的特点

系 别:地球科学与资源系 班 级:10级土管(6)班 姓 名:刘强 学 号:03310625

中的前三名者,称为状元、榜眼、探花。秀才、举人、进士考试,原则上三年一轮,所以民俗有“状元三年一个”的说法。考中进士者,一般可获得知县的职务,也即有七品官衔。通过文化考试,出任封建社会的官职,比由官员乡绅推荐出任官职,显然是一种进步。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下诏,从光绪三十二年起停止科举考试,改由学校教育代替科举制度。由隋至清,历代全国进士计98689人,江西进士10506人,占10.7%。全国状元724人,江西状元41人,占5.6%。江西另有武状元6人。进士最多的县是吉安县,有500余名,拥有400名进士以上的县有南昌、吉水、丰城、安福、婺源等县。这些县在全国一直都是享有盛名的文化县。

(三)作家成派

在历代读书成风的基础上,江西的诗人、词人、作家、戏剧家、文章家众多。如《全宋词》收入江西词家174人,占全书作者的12%,居全国第二位,略少于浙江。在众多的作家中,开基立派的有:以陶潜为代表的田园诗派和隐逸诗派,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江西词派,由欧阳修、王安石奠基的主张以理入诗的宋诗派;由黄庭坚开创的倡导言必有据的江西诗派,由杨万里首创的致力清新自然的诚斋诗体,由文天祥、刘辰翁等兴起的爱国诗体,由汤显祖开创的以情代道的临川剧派,由杨士奇等兴起的整洁端正的馆阁书体,由陈三立等兴起的不推崇盛唐诗而模仿江西诗派的同光体等。这些文学方面的派别,各有优劣长短,但在历史上影响很大,都有不同的作用和价值。

(四)陶瓷文化

景德镇是以盛产瓷器而闻名于世的,有着瓷都的美誉。

“新平冶陶,始于汉世”,从汉代起,景德镇就开始了制瓷历史,据文献记载已有近17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制瓷历史进程中,它集各地名窑之大成,汇聚制瓷技艺之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景德镇瓷器,并以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造型优美,制作精良而著称于世。

景德镇古称新平镇,唐天宝元年改称昌南镇,景德镇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宋以来,历经千年风雨保持瓷器产销经久不衰。景德镇瓷器是一个有着一千七百多年悠久历史和蕴含着浓郁陶瓷文化氛围的产品,世界因瓷器而认识中国,英语中的CHINA是代表中国,也是瓷器的称呼。景德镇又是因瓷而名。公元1004年宋景德元年,宋真宗命进御瓷器的底部要写上“景德年制”四字,据《宋会要辑》(卷一百九十•方域十二载)记载“江东路饶州浮梁县景德镇,(宋)景德元年置。”明确记载景德镇的置镇时间是景德元年即公元1004年。

自宋代起,景德镇瓷器就成了皇家宫廷的御用瓷器。元朝统治后进一步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专门监造供朝廷使用的御用瓷器,并为官府机构枢密院定烧印有“枢府”铭文的卵白釉瓷。元代时期的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这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首先是制胎原料的进步,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提高了烧成温度,减少了器物的变形,因而能烧造颇有气势的大型器皿,并采用了还原焰烧成,使景德镇瓷器的特色充分显示出来了,使中国画技巧和制瓷工艺的结合更加成熟。具有强烈中国气派与风格的釉下彩瓷器的出现,使景德镇的制瓷工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高温烧成的卵白釉、红釉和兰釉等等颜色釉瓷的烧制成功,它标志着景德镇已经能熟练掌握各种呈色剂,从而结束了元代前瓷器的釉色,主要是仿玉类的局面。明代景德镇所产的瓷器,数量大,品种多,质量好,销路广,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在叙述当时

哭城》等;青阳腔戏《双拜月》、《百花赠剑》;弹腔戏《梁祝姻缘》、《借女冲喜》、《白蛇传》、《装疯骂殿》、《孟姜女》等;昆腔戏《悟空借扇》、《相梁刺梁》等。弋阳腔戏尚有根据史籍改编的《西域行》,根据汤显祖《牡丹亭》改编的《还魂记》;青阳腔戏有改编的《西厢记》上、下集等等。创作的现代戏有《一群穆桂英》、《红色宣传员》、《奇袭边平》、《盗种》、《铁肩红心》、《祭碑出征》等等。其中《珍珠记》、《还魂记》拍成舞台艺术片;《借女冲喜》摄为连环画。石凌鹤董解元、王实甫改编的《西厢记》被誉为“石西厢”。

剧的口白以中州韵为基础。表演行当分老生、正生、小生、老旦、正旦、小旦、大花、二花、三花,称为“九角头”。

江西优秀传统文化 篇7

一、评选范围及表彰名额

(一) 评选范围

江西省内从事科研、教学、生产、管理、技术推广等畜牧兽医工作者。

(二) 表彰名额

1.江西省畜牧兽医行业杰出人物:10名。

2.江西省优秀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20名。

3.江西省三十年爱岗敬业畜牧兽医工作者:名额不限。

二、评选标准

(一) 江西省畜牧兽医行业杰出人物

1.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 热爱畜牧兽医工作, 恪守职业道德;

2.截止2014年6月30日从事畜牧兽医工作10年以上;

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勇于开拓, 为推动全省畜牧兽医行业发展做出了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

(2) 在畜牧兽医行业发展中获得创新、发明, 且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在动物疫病防控、科技推广等工作中成绩突出、事迹感人;

(4) 在畜牧兽医或相关行业获得省级或国家肯定性荣誉的, 其中省级一等奖或国家级二等奖以上荣誉的。

(二) 江西省优秀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

1.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乡村兽医;

2.遵规守纪, 作风文明, 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敬业奉献精神, 工作踏实, 积极肯干;

3.具有开拓创新精神, 有较强的学习和专业能力, 在本职工作和专业领域成绩突出;

4.荣获市级及以上技术奖励或工作先进表彰;

5.截止2014年6月30日从事畜牧兽医工作10年以上。

(三) 江西省三十年爱岗敬业畜牧兽医工作者

1.畜牧兽医系统在编在岗、退休人员和江西省畜牧兽医工作者协会会员单位人员;

2.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 遵守职业道德, 忠于职守、坚持原则、诚实守信、敬业奉献;

3.没有发生违法违纪行为, 未受到行政处理、处罚及刑事处罚;

4.截止2014年6月30日在我省区域内从事畜牧兽医工作30年以上 (持续或累计) 。

三、评选程序和时间

第一阶段:申报与推荐 (2014年7月15日-8月15日)

1.各地畜牧兽医行业优秀工作者候选人由各设区市会员单位 (市畜牧兽医局) 推荐产生, 省直各单位及科研院校可自主推荐, 具体推荐名额:

(1) 畜牧兽医行业杰出人物:南昌市、赣州、吉安、上饶、抚州、九江、宜春推荐2名;萍乡、新余、景德镇、鹰潭推荐1名, 省直各单位及科研院校每单位最多推荐1名。

(2) 优秀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赣州、吉安、上饶、抚州、九江、宜春、南昌推荐3名;萍乡、新余、景德镇、鹰潭推荐2名。

(3) 三十年爱岗敬业畜牧兽医工作者名额不限。

2.推荐畜牧兽医行业优秀工作者候选人, 需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1) 推荐单位公函或推荐报告1份;

(2) 候选人推荐表1份 (按要求填写, 签署工作单位及推荐单位意见并加盖公章) , 畜牧兽医行业杰出人物和优秀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需附1000字左右的优秀事迹 (详见附表) ;

(3) 有效的身份证, 学历、学位证书, 专业技术证书等复印件;

(4) 在科研、教学、生产、管理、技术推广等方面贡献的证明材料;

(5) 所获得的主要成果、奖励和荣誉、发表专业文章或出版专业著作等各类证书 (证明) 复印件;

(6) 近期免冠、正面彩色2寸照片2张。

第二阶段:评选 (2014年8月15日至2014年10月31日)

1.初审。江西省畜牧兽医工作者协会秘书处收到推荐材料后, 对推荐材料进行初审。

2.网络展示和评选。初审合格的人员名单及典型事迹将在江西省内知名行业网站和杂志进行宣传和展示, 并开展公众投票和民意调查, 10月底前组织评委会进行评审并初步确定优秀畜牧兽医工作者名单。

第三阶段:公示 (2014年11月1至11月20日)

最终确定的优秀畜牧兽医工作者名单将在江西省畜牧兽医工作者协会网站公示, 接受公众监督。如有虚假, 取消其资格。

第四阶段:表彰 (2014年11月20日至12月30日)

评选活动以精神奖励为主, 江西省畜牧兽医工作者协会将适时召开颁奖典礼, 为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 同时在江西省内行业杂志进行宣传。

四、有关要求

1.加强领导, 精心组织实施。各相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全省畜牧兽医行业优秀工作者评选活动的重要意义,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策划、严格把关, 按照时间节点将相关推荐材料发送至江西省畜牧兽医工作者协会秘书处。

2.广泛宣传, 增强影响力。各相关单位要加大活动的宣传力度, 大力宣传畜牧兽医工作的快速发展和优秀经验, 大力宣传优秀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先进事迹, 努力扩大活动影响, 为全省畜牧兽医行业的健康、有序、和谐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尝小吃 品文化——江西篇 篇8

清汤泡糕

“清汤泡糕”是江西景德镇特有的美食点心。在江西,当地人称“清汤”为“扁食”,而“扁食”也就是北方人所称的“馄饨”;“泡糕”则指的是当地特制的桂花糯米糕。所谓的“清汤泡糕”,就是把桂花糯米糕泡在清汤里同食。清汤是咸鲜的,而糕是甜的,汤鲜味美,清香甘甜,两者同食,别有一番滋味。

最早经营这种小吃的是景德镇的“金春馆”,这家店的老板叫李锦春,是个落魄的读书人,虽说读书破万卷,能诗善画,但就是中不了举。又逢双亲一故家道没落,无钱请佣人为他烧饭,只得自己动手。好在他生性聪慧,研究出来的米面小吃受到邻居朋友的不断称赞。“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李锦春身兼老板、伙计数职,用朋友借他的银子在景德镇的码头处开了家小面馆。由于他做的面食味道甚好,光顾者不仅仅是当地人,还有更多从外地来往于景德镇经商的商人。这一来二去,生意渐渐好了起来。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到过景德镇,并品尝了李锦春的清汤泡糕,频频赞赏,还亲笔题写了“金春”二字。这块“金春”御笔匾牌,该店一直沿用到新中国建立,尽管字迹剥落,也从不换新,以示其尊贵。

虽说是馄饨配桂花糯米糕,但做法也颇为讲究。清汤是用精白面粉手工和面,制成面皮,馅用精选鲜猪肉及多种调料调制而成,包成馄饨后煮熟。制作桂花糯米糕要先将干糯米粉铺在特制的框架中,用手抹平,撒上拌匀的白糖、熟芝麻和糖桂花,再抹平,并盖上薄薄一层糯米粉,上笼蒸熟。蒸好后,用刀切成方块或菱形块,吃的时候把两块糕放入刚煮熟的清汤碗中即可。

清汤皮薄馅香,汤鲜味美,泡糕外形美观,软糯爽口,咸、甜、香三味兼具,清香甘甜,味美宜人。清汤泡糕中的桂花糯米糕以糯米为主料制成,由于糯米极其柔黏,所含淀粉为支链淀粉,不易消化,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老人、小孩或病人也要尽量少食。

铅山烫粉

铅山烫粉是江西一道极富地区特点的著名小吃,铅山烫粉是用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境内产的大米,加工成米粉后经煨烫后加入汤料而成的米粉。铅山烫粉的历史非常悠久,据考证,铅山烫粉的原产地是铅山县的永平镇。现如今,在上饶铅山县一带,铅山烫粉店比比皆是,它已经成了当地人不可或缺的早餐之一,如果带外地客人去上饶一带游玩,吃烫粉已经也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习惯和规矩,并且客人品尝后都啧啧赞不绝口。

一道美食能流传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岁月,想必一定有它的诱人之处,铅山烫粉从米粉的制作工艺、汤头和品种花样上无不体现着上饶地区人们对当地小吃的制作严谨的态度和发自内心的喜爱。铅山烫粉之所以有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制作米粉所用到的大米是只产自当地以质量出名的鹅湖大米。除了优质的原料,制作工艺也是相当严谨的,把大米制作成米粉,要经过浸米、磨浆、滤干、采浆等多道工序,每个步骤都不能怠慢,这样制作出来的米粉很有韧性,也很有嚼头。把米粉放入沸腾的开水中进行烫涮,然后捞出,放上作料、香菜和小葱,最后再浇上肉汤,这其中的作料和肉汤也需要下一番功夫。作料有肉丝、香菜、香菇丝、海带丝、萝卜丁、辣椒油等,关键是肉丝和香菇丝做得特别嫩,口感也特别好。另外,铅山烫粉美味的关键在它的汤头上,据说每家店都有用骨头和鸡架熬制的老汤,每天加入新鲜优质的大骨头,加上佐料,店家很早就起来熬制,待到开业的时候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汤早已熬好,等着客人光顾。

随着人们口味的不断提高,对口感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随即铅山烫粉便衍生了很多新品种,如雪菜肉丝烫粉、羊肉烫粉、猪肝烫粉、三鲜烫等等。其中,这猪肝汤粉对制作的要求最高。首先,选取新鲜猪肝,顺着纹理切成肝尖状,用酱油、料酒和淀粉进行腌制,有客人点猪肝烫粉时,把腌好的猪肝放在老汤里进行烫氽,待猪肝变色成熟后淋上老汤和少许调料,放在烫好的米粉上,就是既美味又营养的猪肝烫粉了。铅山烫粉爽滑、筋道且香而不腻,集鲜、香、辣于一身,受到人们的喜爱并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小吃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米粉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还有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矿物质和维生素,都是我们身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铅山烫粉中老汤的使用和其它材料的搭配,使得营养更加全面,适合所有人群食用。

九江茶饼

九江人喜好品茶,品茶时常以精致美味的茶点佐之,九江茶饼就是人们饮茶是常伴手边的茶点。九江茶饼,又名浔阳楼茶饼,起源于宋朝庐山区姑塘镇,繁荣于明清时期的九江,昌盛至今。诗人苏东城曾赋诗赞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九江茶饼色泽金黄,小巧精致,具有薄而脆,酥而甜,香而美的特点。散发着茶油的清香、丹桂的芳香及纯碱、苏打的奇香,故被人们称为“四香合一”的茶食精品。

自清末至解放前,九江市只有“源茂”一店制作九江茶饼。店家将此饼视为镇店之品,一般一次只卖5块,且对制作方法严加保密,直到解放后,茶饼的生产规模才逐渐扩大。九江茶饼选用当地优质茶油、麦面、坡面黑芝麻、百年桂花和绵白糖为主要原材料,经过制皮、拌馅、成形、焙烘、复烘多道工序制成。做好的茶饼色泽金黄,直径约5厘米,厚约2厘米,中间鼓起,皮薄如纸。

九江茶饼的品种也很丰富,有原味(桂花)、云雾茶、奶香、椰香、椒盐、麻辣、果味、生姜、酒香、蜂蜜、菊花、玫瑰、葱油、桔香、茉莉花等十八种口味。泡一壶上好的龙井,拿上一块小巧的茶饼,看似月亮的小饼咬上一口,酥松的馅心,满口的芝麻和桂花香,配上清茶更是回味有余香,确实别有一番风味。九江茶饼的营养丰富,容易消化,是老少皆宜的美味,也是旅游于此的人们不可不买的伴手礼。

除了以上那几道小吃之外,江西的美味小吃远不于此,还有南昌米粉、鄱阳湖狮子头、伊府面、景德镇冷粉等等,无论哪一道都令尝过的人赞不绝口,而且它们都有着悠久历史并传承至今天。在江西的每一个地区,都有讲究、地道的美味小吃,“看风景、追历史、品美食”,作为来江西旅游的主打词一点都不为过。如果您有空来江西旅游,在欣赏雄壮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千万不要错过那些拥有历史韵味、极富当地乡情的特色小吃!

江西优秀传统文化 篇9

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护理系党总支 江西省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工作制度”材料

2012年3月5日

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是党中央向党员发出的号召,也是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护理系党建工作的重点。为了确保创先争优活动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顺利开展,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护理系党总支坚持从实际出发,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加强组织和领导,实现党总支工作制度化管理、规范化操作,创新活动机制,把握一个宗旨三个注重四大制度,即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注重机制建设,注重学习领引,注重服务群众,建立主题教育制度、学习交流制度、党员负责寝室制度、志愿服务制度。这些制度制定、实施以来,取了显著成效。

一、注重机制建设,为创先争优提供制度保障

护理系党总支成立了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检查护理系各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在制定《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实施办法》、《关于民主评议党员实施办法》、《关于党组织生活实施办法》、《关于党组织“三会一课”实施办法》、《关于做好联系和服务学生工作的意见》等基础上,又完善了《关于党员负责学生寝室实施办法》和《关于学生班级党章学习小组实施办法》。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创先争优活动提供了保障。同时坚持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及时传达上级会议精神,通报前一段时间工作,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强化检查指导,对护理系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创建了《创先争优活动月报》,对创先争优活动及时的进行宣传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营造了良好的创先争优氛围。

二、注重学习领引,为创先争优提供思想基础

思想建设是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前提。护理系党总支把进一步抓好党员的思想建设,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理论素养,作为实施“四大制度”的保证。

快捷的特点和优势,筹划先进典型宣传专栏,注重党员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党员负责寝室制度。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必须以广大群众的参与作依托。护理系党总支要求党员不但要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以身作则,而自觉接受组织和师生的监督。建立党员负责寝室制度,制作“责任表”,规定了党员负责寝室的责任和义务,签订“创先争优承诺书”,同时公开活动的内容、要求。通过明确“党员责任区”,鞭策党员提高自律意识,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定期召开党员负责学生寝室经验交流会,检验创先争优实际成效。对党员负责寝室的经验和作法进行交流,坚持把党员负责学生寝室作为创先争优抓手,通过党员帮扶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求持之以恒,不走过场,要求党员经常深入到所负责的寝室,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及时给予帮助,不断提升党员素质,树立党员形象,实现党员全覆盖,工作全覆盖,以进一步加强党员的组织意识、责任心和上进心。

——志愿服务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护理系党总支要求党员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树立奉献精神,针对社会的需求,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身体力行,有爱心,有行动。规范党员志愿者工作制度和流程,围绕学院中心工作,确定服务主题为:敬老爱老,倡导文明,立足学校,服务社会。积极参加“国际志愿者日大型义诊活动”,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社区支援护理活动,“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等等,使党员志愿者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激发他们勇于实践,参与社会的能力。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关心他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四、制度激励,成效明显

江西优秀传统文化 篇10

1江西省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评选实施细则

根据江西省社联《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实施办法》(赣社联字

[2005]43号)的规定,2009年将开展江西省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活动。经省社联主席办公会研究,提出以下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贯彻党和政府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方针、政策,坚持科学、民主、公平、公正评选原则,以鼓励和调动我省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促进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更好地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推动江西科学发展、加速崛起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参评时限

在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出版或发表的符合本《实施细则》评奖条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均可申报参加评奖。

三、评奖范围

凡本省作者在规定参评时限内发表的(一)学术著作类;

(二)论文类;

(三)应用对策研究类;

(四)科普、译著、古籍整理、工具书类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符合下列条件的,均可申报参评:

1.由出版社公开出版和公开发行的报刊发表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

2.经省级以上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批准(赣内资字号)连续出版的内部资料上发表的应用对策研究成果,或被设区市(厅、局)以上党政领导部门采纳、被省级以上领导给予肯定批示的应用对策研究成果,同时需出具相关证明或批示原件。

3.同省外作者合作的专著、编著、译著,必须由我省作者担任主编并 1

由我省作者独立完成二分之一以上篇幅;同省外作者合作的论文、对策研究成果,必须是以我省作者为第一作者;同国外作者合作研究我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成果,必须是由我省作者担任主持人,且独立完成二分之一以上篇幅,并经我省作者所在单位出具证明材料。本省多人合作的成果,必须由第一作者申报参评。

4.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内容偏重于社会科学的,可申报参评。获各级学会、协会、研究会或获其它非政府奖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可申报参评。

5.多卷本的科研成果必须各卷(册)出齐后,以整体成果申报参评,其阶段性成果不予参评。丛书可以整套申报,整套申报的由主编具名申报,此时单本则不能重复申报。如丛书中各作品的内容体系相对独立,可单独申报,但必须得到丛书主编的书面认可,此时丛书则不能再重复申报。

凡属以下情况的,不列入参评范围:

1.教材、文艺作品、新闻报道、工作总结、年鉴、辑集的人物传略、大事记,以及整理、剪辑转抄的资料。

2.已获中央或省部级别奖励的成果;第一作者为副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成果;凡著作权有争议尚未妥善解决的成果;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有关规定,属于国家机密的研究成果。

3.商业运作出版的论文集、增刊。

四、评奖标准

参评成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研究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有独到见解或新的科学结论。

1.基础理论研究成果:选题有重要意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创造性地揭示本学科领域的规律,提出了新材料、新观点、新结论,填补了本专业内的空白;或进入前沿学科,开拓了新的领域;或对原有的研究作了新的补充、完善和更正;或在方法上有新的突破,对学科建设有较大贡献。

2.应用对策研究成果:选题有现实意义,理论联系实际,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对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社会评价好,被有关党政领导部门采纳

或获省级以上领导肯定批示,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科普读物:观点正确,科学性强,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集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获得广大读者好评,对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或普及社会科学知识,促进改革开放与和谐社会建设,起着良好的启迪与导向作用。

4.译著:翻译的原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译文准确、通达、雅致,符合原著风貌,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产生良好影响,获得社会好评。

5.工具书:适应社会科学研究和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内容丰富,数据、资料准确,编排科学,差错率极小,检索方便,给社会和思维领域提供了新资料新知识,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6.古籍整理和注释:准确可靠,缜密周到,有补正残缺、钩沉补漏的作用,注释简明、通达、富有创造,受到学术界和读者的好评。

在评审中,对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和应用对策研究成果,掌握标准应有所侧重。前者主要考察其学术水平与理论价值;后者主要注重其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五、奖项设置及比例

1.总获奖数控制在总有效申报数的30%以内。其中一等奖占总获奖数的10%,二等奖占总获奖数的40%,三等奖占总获奖数的50%。

2.为鼓励、扶持青年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市及县基层理论工作者,特设立佳作奖(相当于三等奖)。佳作奖设臵比例不超过三等奖的20%。佳作奖授予青年作者(40周岁以下)和市、县基层作者(含市、县党校,专科学校作者)。其获奖证书上注明“佳作奖(三等奖)”字样。

六、成果申报

1.由作者本人按照评奖范围、参评时限和评奖标准的规定,自行选定所申报的学科和成果形式。设区市作者向设区市社联申报,设有社联的企业作者向企业社联申报;省直单位的作者分别向省属各学会、高等院校、省委党校、省社科院科研处和省直部、委、办、厅、局的研究室(所、处)申报。作者及相关受理单位在规定时间内(邮寄以邮戳日期为准)向省社联学会部(或相关受理申报单位)申报。填写省社联统一印制的《江西省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评审表》,同时报送成果原件和社会反响材料,并交纳申报费。各受理单位将申报材料和申报费在规定时间内报送省社联学会

部。

2.确定成果是否在评奖时限的依据是:由出版社出版的,以第一次出版的时间为准,即不计转载和摘登的日期。内部发表的应用对策研究成果,根据其被有关决策部门或者领导机关批示、采用的时间来确定,但须附相关证明材料。

3.每位申报者只能以第一作者身份申报一项成果。

4.以单位或课题组署名的集体成果,每个单位或课题组只能以主持人申报一项。

5.公开出版的论文集不参加评奖,但其中单篇论文可以个人成果形式申报参评。

6.调离本省的作者,如果是申报后离开的,其成果可参加评奖;在申报期内调入我省的作者,其成果可申报参加评奖;已故的本省作者,可由作者所在单位或家属代为申报。

七、评奖程序

1.资格审查:由省社联学会部根据申报条件对申报项目进行资格审查,合格者提交各学科组评审。

2.学科评审组评审:分为初评、复评(综合评审)。

初评:初评实行匿名评审。评委在个人审读基础上,按量化评分表的要求评出分数送省社联学会部。省社联学会部对分数进行统计,按得分高低顺序选取45%成果提交专家评委会。专家评委会根据相关规定将对初评结果进行复议,确定进入复评的成果名单。

复评(综合评审):评委对入选的成果进行审读,各学科评审组根据所规定的各奖项等级名额控制数,按照本《实施细则》所列评奖标准,严格评审,写出评语,提出获奖成果项目和获奖等级的建议名单;评审后,所有评审表、成果原件及有关材料全部收回,经评审组工作人员清查、整理,交省社联学会部验收留存。学会部将获奖项目和等级的建议名单提交省社联主席办公会议审定。

3.举行省社联主席办公会议,审定各学科评审组建议的获奖项目和等级。

4.举行省社联常务理事会,审议批准通过以上程序提交的获奖成果。

5.在江西社科网等新闻媒体上公示一等奖、二等奖获奖名单。对评奖

结果有异议者,可在结果公示之日起一个月内,向省社联学会部提出申诉。对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当事人,一经查实,根据情节轻重,予以严肃处理。

八、评审原则和纪律

1.各级评审组织均应坚持标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民主评议,按质取优,不徇私情,严禁作弊,宁缺勿滥,确保获奖成果的质量。

2.各级评审组织的成员及工作人员,均应自觉地按章办事,严格遵守各项纪律。

九、奖励办法

1.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设一、二、三等奖(含佳作奖)。在必要时,增设特等奖和荣誉奖。特等奖和荣誉奖评审程序为:由学科组评审为一等奖并向省社联主席办公会议推荐,省社联主席办公会议研究确定并经省社联常务理事会通过。

2.成果经评审后,召开全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表彰大会,由省社联向获奖者颁发江西省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证书和奖金。

3.合作的获奖成果,只向第一署名者或主编授予写有包括合作者姓名的证书1份。奖金只发1份,由获奖者协商分配。

十、组织领导

1.评奖工作在省委宣传部领导下由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实施。

2.省社联学会部负责评奖日常工作。

3.专家委员会及学科评审组成员,由专家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实行回避原则,凡申报评奖者不得担任所申报学科的评审组成员。

十一、附则

上一篇:学校开学初自查报告下一篇:美丽的滨海的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