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规则(精选8篇)
1、端球过平衡木(彭琼,阳小兰)
游戏规则:两个小朋友各端一球,同时站在相应的位置,通过相应形状的平衡木,看看谁最快。评判标准:先到者得两枚印章,后到者得一枚印章。2、3、跳圈(魏妍,田玲玲)
游戏规则:老师拿4-6个 圈按照一个圈两个圈依次排列摆好,然后请幼儿跳圈(一个圈双脚一起跳进去,两个圈两只脚分开跳到两个圈里)跳完所有的圈极为胜利。评判标准:跳完得一枚印章 4、5、抖乒乓球(蔡晞,徐华辉)
游戏规则:三个幼儿每个幼儿身上绑着装有乒乓球的箱子,三组同时进行,每个幼儿使劲扭屁股,把乒乓球抖出来,注意只能扭屁股不能用手去摇,看看谁抖的最快。评判标准:第一名三枚印章、第二名两枚印章、第三名一枚印章。
6、击鼓跳圈(肖欢欢 唐荣华)
游戏规则:有六对,每对要有一个家长和一个幼儿,老师击鼓,家长要带着幼儿圈外跑,老师鼓声停时,家长和小朋友要同时站在圈里面,每个圈站一对,每玩一轮,圈圈就要减少一个,如果哪组鼓声停时没有站在圈里面则淘汰,坚持到最后的为胜利者。评判标准:坚持到最后的印章一枚。
7、盲人击鼓(李青菊,母晓妮)
游戏规则:小朋友在家长的语言引导下独立蒙上眼睛转三圈然后去敲鼓,凡是敲到鼓的获得一枚印章。评判标准:敲到鼓的获得一枚印章。
8、投沙包(李燕,张熙熙)
游戏规则:分为三组,三组同时进行,每组一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把沙包拿起来扔进桶里,必须要站在指定位置,看看谁扔的最多。评判标准:第一名三个印章、第二名两个印章、第三名一个印章。
9、打保龄球(张宴,刘晓庆)
游戏规则:每个小朋友用球去打到保龄球,看看能打到几个。评判标准:1~4一个印章,4~6两个印章,6~8三个印章,8~10四个印章。
就算无人注视,也要遵守“游戏规则”
我的住家在一片乡村版的美式住宅区,贯穿整个居民区的只有千篇一律的连公路都算不上的水泥街道。平日里四下不见人影,偶尔几辆私家车经过,或者友好的邻居出来修剪庭院花草,跟你打声招呼,才让人觉得周围有点生气。
有几次我与住家美国妈妈或是朋友开车出去,不管赶不赶时间,他们必定小心翼翼,在每个连红绿灯也没有的十字路口前,一定要停上三四秒。有时候,赶时间的我望着四下无车、连人影都不见的十字路口,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在这种连个摄像头也没有的荒郊野外,直接冲过去,又省时间又无伤害,来个双赢多好呢?美国妈妈摇摇头:“这是规则,不能说违反就违反的。”听完这样的话,我为自己有些自私的想法感到羞愧。自己的
美国家庭也不是什么高级知识分子之家,但他们对社会规则的遵守却是如此严苛谨慎,敬佩之情从我心底油然而生。
在小孩的世界,大人就是“游戏规则”
美国爸爸总是称我为“小孩子”或者“小毛头”,对此我表示非常不满。有时候我向他抱怨道:“我都这么大了,别把我当小孩看,好吧?”他却一本正经地跟我说:“你没成年之前就是小孩,小孩是没有权利和大人平起平坐的。”说完又开玩笑似的搬出他的座右铭:“I never trust teenagers(我从不信任青少年)!”
的确,美国成人对青少年的信任度是很低的,这和从小爸妈信任我、让我自己负责自己的所有事情截然相反。有一次,美国爸爸买了一罐调料放在厨房里,对我和同住的韩国妹妹千叮咛万嘱咐:“你们两个离那个调料远一点,不要碰啊。”我们当时以为他开玩笑呢,等他一走,好奇心驱使着我们立刻上前研究那罐调料。不料美国爸爸转身又回来了,他一看,立马大怒:“不是跟你们说过不要碰的嘛?”我们俩对望了一眼,然后抱怨道:“不就一罐调料嘛,我们又没碰翻,干嘛那么凶啊?”他很无奈地看着我们:“我就是怕你们碰翻,以后我定的规矩不要多问,你们只管遵守,I never trust teenagers!ℽ
不仅是父母,老师们也笃信“never trust teenagers”这一条定律。有一次上化学课,我把书忘在锁柜里了,只好上前对跟我关系超好的化学老师说:“不好意思,我可以出去拿一下书么?我忘记带了,我的锁柜就在门旁边。”她摇摇头说道:“我怎么知道你是去拿书还是要逃课?或者是补作业呢?”我回到座位和友人抱怨:“拜托!我的出勤记录是模范,好吧,她又不是不知道,怎么就是不让我出去呢?”友人安慰道:“这是课堂规则,老师肯定要一视同仁的啊。”
过着这样不被人信任的日子确实觉得很郁闷,但这也教会了我们去尊重规则。因为只有按规则办事,才能赢取百分百的信任。
不是很笨,只是做事循规蹈矩
传闻说美国人的智商都很低,大部分人都很笨。也许有一点是懒惰的关系,但是我觉得更多的是因为他们对规则的极度遵守。
有一次同学聚会,每个人都要带一点食品或是甜点,我想做一个刚来时学的甜品———草莓惊奇。因为之前做过,所以我自信满满地去找美国爸爸,请他开车带我到超市采购。美国爸爸问:“你知道要买什么?”我说:“知道啊。”他又问:“你有食谱么?”我答:“没有,但我之前做过,放心,没问题!”美国爸爸却不依不饶:“不行,你去给我找一份食谱来,不然我不会带你去买。”听到这,我觉得有些失落,我之前都已经做过很多遍了,食物配料什么的早就铭记于心,为什么还要找食谱呢?美国爸爸又搬出了“I never trust teenagers”的座右铭来给我施压,我只好硬着头皮,上网找食谱。我要做草莓惊奇,但是找到的食谱上却要求放菠萝,我跟美国爸爸说:“我能把菠萝换成草莓么?以前做根本没有用菠萝的嘛。”美国爸爸却很认真地说:“一切必须按食谱上说的,食谱上怎么说你就怎么做,不要有疑问。”
事后想起来,我总觉得美国爸爸的做法有点夸张,甚至可以说是笨拙。但是对于做菜的人来说,食谱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游戏规则”,唯一能够做出成功菜品的方法就是遵守这个“游戏规则”。
三套职业装和一天的关系
虽然西风东渐已经很多年了,但是如果不是真正设身处地地生活在外企中,还真的就不知道其中会有这样那样的事情发生呢,先不说在外企里如何快速成长,最开始的适应过程已变成了真正的当务之急。试用期才刚刚开始,秦远就遇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麻烦。
秦远每一天都提前来到办公室打扫室内的卫生,而陆续来到办公室里的外国同事上下打量秦远的眼神都是怪怪的。不久,秦远明显感到同事在她的背后指指点点,那个高高的美国同事John经常会用一种暧昧的眼神盯着秦远不放,而秦远的电子信箱里经常会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网址和一些成人笑话。渐渐地,秦远在大家的眼里成了那种很随便的女孩子。有一次,为了一个项目的设计,整个部门的人员都加班到晚上11点多了,才终于得以通过,部门经理提议大家一起到附近的酒吧庆祝一下。秦远推脱,“太晚了,回家会不方便的!”听罢以后,John冲秦远打了一个响指,轻浮地说道:“你还用回家啊?”顿时大家都哄笑起来了。
当时的秦远是强忍着眼睛里的泪水,才没有让它们夺眶而出。秦远一直都是很稳重的女孩子,但是没想到竟然在外企的同事眼里,竟然留下如此轻薄的印象,更重要的是,秦远连问题出在哪里都一无所知。
倔强的秦远有点忍无可忍,以致于萌生出想要放弃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的想法。但是秦远觉得即使是“死”,也要做一个明白鬼。于是秦远就把自己的遭遇和想法用邮件的方式给本公司人力资源部的中方经理,与此同时秦远也知道了事情的原由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此以后,秦远知道,哪怕自己仅仅有三套衣服,也要不停地轮换着穿。年底的圣诞节,公司在四星级的酒店举行大型的庆祝活动,脱掉职业装,一袭宝石蓝的晚礼服,配上欧莱雅粉色彩妆的秦远当即给大家留下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赢得大家掌声的同时,也为秦远塑立了新的形象。
规则一:在西方人眼里,一个人如果连续多天穿同样的一件衣服,就会被人视为是夜未归宿的人,而这样的女人在他们的眼里无疑就是随便的人。
Question和Problem
秦远的外籍上司Bob的工作方式很让秦远不适应。Bob推崇的是芬兰的透明化办公方式,Bob办公室的大门一直都是敞开着的,在工作的时间里,Bob每隔一个小时都要到各个员工那里巡视一圈,询问员工有没有问题,这些让秦远感到的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和外国同事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相反的是,中国员工对Bob的回答要么是沉默要么回答“No problem”。一直认为工作是干出来的秦远,忽视了与上司沟通的重要性。一直到秦远独立设计的四个方案全部被Bob给拿掉,而且更糟糕的是,其他中国员工设计的方案也全军覆没。在Bob的办公室里,那个年龄与自己差不多的Bob对秦远大发雷霆,并且言辞激烈地把这样的事情迁怒于中国人的无能。
长达半个小时的如暴风骤雨般的训斥完毕之后,秦远还是忍不住跑到卫生间里,大哭了一场,没想到表面风风光光的外企,其实更让人体会到哑巴吃黄连的滋味。难道来到别人艳羡的外企就是为了让你忍受大鼻子对自己的雷霆万钧吗?这个就是自己想要的在外企里的成长吗?
茫然失落的秦远一个人来到了公司一楼的咖啡厅里。不知道什么时候,Bob坐到了秦远的对面,首先Bob对今天上午的失礼表示道歉,Bob接下来的话语,又让秦远重新燃起了在外企成长的期望。让秦远没想到的是,作为部门经理的Bob其实一直以来都为中国员工的士气低落而苦恼,“作为外籍的部门经理,我希望能够主动与本地的员工保持良性的沟通,能够知道你们在工作中最为真实的想法,以及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或者麻烦。然而令我惊讶的是,我来到这里已经有三个月的时间了,可是我没有听到任何中国员工的抱怨,来自你们的回答差不多都是‘No problem’,但是你们的工作绩效却很不理想,这让我很失望。我觉得你们能从近千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足以证明了你们的优秀,但是我不明白的就是你们在工作之前为什么不能主动与上司沟通一下呢?难道,你们是觉得我这个上司不合格吗?”
经过Bob的解释,秦远才真真正正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规则二:上司不仅要看到你的工作,更需要听到下属的声音,也就是说与上司的沟通是融合到外企里的一个重要技巧。
外企的游戏规则
秦远来到这家德国知名的电子公司做市场营销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日渐成熟的秦远也已经脱掉学生的青涩,愈发干练和成熟了。原本以为经过了试用期的锤炼,水土不服的适应,自己也差不多是多年媳妇快要熬成婆了,可是哪里知道关于在外企的生存和考验其实才刚刚开始啊!
这家外资企业在员工的福利待遇上很优厚。以秦远的级别可以享受到公司的公务专车,中型健身房,带薪休假等特殊的条件。根据公司的规定,员工在加班时间的餐费可以按照30元/餐的标准来报销,而加班的时间则由自己来填报。于是有很多人就投机取巧,加班的时候不吃的太多,将正常工作日的午餐也拿来报销,浑水摸鱼的多填报加班时间等。秦远发现了这一点,心中暗暗佩服他们的算计,本来也想效仿。
但和男朋友提及此事时,男朋友连连摆手,表示反对,并且一再叮嘱秦远,不要那样去做。男朋友不同意,秦远也打消了这个念头,再说这点钱也不值得在意。意想不到的是在当年的年终大会,有人举报了这件事情,凡是有上述劣迹之人,全部落马,其中虽然有很多优秀人才,但董事长依然挥泪斩马谡,事后董事长意味深长的说:“诚信,是我们更加看重的品质。”
秦远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好险啊!
规则三:与福利待遇提高相对应的是,诱惑也在与之一样的水涨船高。因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失去来之不易的职位,真的是得不偿失,要知道,芝麻再大也比西瓜小哦。别以为别人不知道,就可以做一些小动作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在外企不仅要学会生存,而且还要学会遵守行为规则,组织规则,游戏规则。诚信,是做人与做事的首要前提。
面对着身边周围的这些老外同事,让秦远接触到并认识了很多全新的东西,美国人的高效率,德国人的务实,英国人的稳妥,日本人的团队精神……太多太多的东西值得秦远学习。秦远每天就这样穿梭在各色皮肤的人群里,快乐而又茁壮地成长着!
(责编/张俊林)
详细规则、胜负判定方法 基本介绍
桥牌所使用普通扑克牌去掉大小王后的52张扑克牌,共分梅花、方片、红桃、黑桃四种花色。四种花色有高低之分,按照英文各自开头一个字母的顺序排列而成,即梅花(Clubs)为C,方片(Diamonds)为D,红桃(Hearts)为H,黑桃(Spades)为S。其中梅花和方片为低级花色(Minor suit),每墩20分;红桃和黑桃为高级花色(Major suit),每墩30分。每一种花
色有十三张牌,顺序如下:A(最大)、K、Q、J、10、9、8、7、6、5、4、3、2(最小)。52张牌平均分配,每人13张;打牌时,一方出牌,另外三方跟着出一张,牌放在胜者这里,称为一墩。定约以6墩为本底墩数,6墩以上的牌方可算作赢墩。如果用户做4H定约,就是红桃为将牌,取到10墩牌以上才算完成。如果没有达到足够的墩数,则称为宕了,会被罚分。离定约差几墩就称为宕几。比如南北方做5NT定约,最后拿了8墩牌,则称为宕3。成局奖分
桥牌规则规定,定约基本分达100分以上者方算成局,否则为未成局。未成局只奖50分。成局奖在无局时是300分,有局时是500分。也就是说,要想成局,在双方没有加倍的情况下,梅花和方片必须定约到5阶以上,即拿足11墩牌;红桃和黑桃只需定约到4阶,即拿到10墩就行了。除了有将定约以外,桥牌中还有无将定约(No Trump),即打无主牌,这种定约第一墩为40分,第二墩以后均为30分,也就是说,无将定约达3级时,即拿到9墩牌时便成局了。
满贯:叫到并打成6阶定约称为小满贯(Small(Little)Slam),无局奖励500分,有局奖励750分。叫到并打成7阶定约称为大满贯(Grand Slam),无局时奖励1000分,有局时奖励1500分。
叫牌
发牌之后出牌之前要进行叫牌。叫牌要用特定的符号和用语来进行。按规定由发牌者首先叫牌(通常是北,以后轮换),根据牌点的高低,发牌者可叫也可不叫,此后,再由他的下家(左方)叫牌,依次顺时针轮流进行。如果四家全都不叫,这副牌就宣告作废,由下家重新发牌
桥牌比赛(16张)当一家开叫后,任何一家可以根据花色类别的次序在更高水平上争叫,只要在前一家同类墩数上叫更高一个数或在更高一类(花色或无将)上叫同一墩数均可。类别的排列如下,无将(最高)、黑桃、红桃、方片、梅花(最低),所以叫一个黑桃比叫一个红桃高,叫二个梅花比叫一个无将高。直到三家不叫表示承认为止。叫得最高的那个花色就是将牌花色(或无将),而该级别的数字就是定约的水平,两者合称定约。叫牌的目的是使同伴之间互通牌情,以便找到最佳定约,或者干扰对方选择出最有利的定约,以此达到战胜敌方的目的。在叫牌过程中,后一位叫牌者所叫的内容必须在花色或数量上超过前一位叫牌者所叫的内容。例如北开叫1NT,东争叫2H,南持梅花套,必须应 3C;西支持同伴,叫3H即可。局况:为了给游戏的双方创造较为复杂的形势,从而让牌手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桥牌活动特意设置了“局况”这一关目。有局的一方胜则多得分,败则多输分,而无局的一方则又可以利用败了输分少这一条件与对方竞争。有局方和无局方的不同奖分和罚分将在下面论述。桥牌的有局和无局是人为规定的,不可变更。通常,人们用EW代表东西有局,NS代表南北有局,B代表双方有局,“-”代表双方无局。定约:所谓定约,是指经过叫牌最后由一方确定经另一方同意的一个叫牌级数协定。确定定约的一方称定约方,其宗旨是要完成定约;同意的一方称防守方,其目标是击垮敌方的定约。定约分有将定约和无将定约两种。有将定约是确定某一花色为将牌。将牌除可以在本花色中赢墩外,还可以将吃其他三门花色(假如没有这门花色的话)。无将定约就是没有将牌的定约,其输赢只根据同一花色中每一
本文来源http:///
张牌的大小来确定(假如用户没有这门花色,只好出其他花色,这称为垫牌,不论大小,都不能赢墩)。
加倍
加倍是叫牌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名词,它的原意为防守方的一家认为定约方的定约肯定会被己方击败,他就叫“加倍”以示惩罚。现在加倍的含义已经被引申为各种意义,不再单独作为惩罚而用。如定约方对防守方所叫的“加倍”不以为然,相信己方仍有把握完成定约时,可叫“再加倍”来惩罚加倍方。再加倍定约,定约方的得失分均按四倍(基本分乘以4)计算。加倍的符号用“x”表示,再加倍的符号用“xx”表示。综上所述,加倍和再加倍与定约人的定约得失分密切相关,尤其是本来不够成局(基本分不足100分)的定约,加倍或再加倍后而达到成局时,得分相差会超过500分,失分相差一倍。因此使用加倍及再加倍都要特别慎重。庄家
当定约确定以后,由定约方首先叫出定约花色的人主打,他被称为庄家。他的同伴称为明手。打牌 一个定约(无将或有将)在叫牌时被确定之后,防守方位于庄家左手的一家称为首攻人,也就是由他打出第一张牌。首攻人的下家在首攻实现后将自己的牌全部摊开,按同花色摆成四列,此家称为明手。明手的对家是庄家(又称定约人、暗手),他负责打明、暗两手的牌。明手出牌后,就轮到首攻人的同伴出牌,最后轮到定约人出牌。至此,桌上共有四张出过的牌,每家一张,称为一墩牌。每家必须随出牌者出同花色的牌,如手中已无这门花色,则可用将牌(任何一张将牌都大于其他花色的牌)将吃或垫掉一张闲牌。在一墩牌里,如果有将牌,则最大的将牌是赢牌。第二轮的出牌由赢得第一墩的那家先出,其它仍依顺时针方向出牌,直至十三张牌全部出完。
上手基本简单玩法
1.摆放玩具的顺序是由事先的抽签或猜拳来决定的,尽量保证团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有做“第一”的机会。
2.每人每次只允许做一件事情,如放一个或一组玩具,挖一条河,或堆一座山等。3.整个制作过程都不允许成员之间说话,以免相互了解意图,但成员可以与治疗者之间有互动。
4.不能将他人或自己已摆上的玩具拿走或放回玩具架,但允许移动自己或他人所摆放的玩具,并算作一次,移动完后在这一轮中就不能再摆任何玩具。5.制作过程中,团体成员可以选择在某一轮放弃,什么东西都不摆放。
6.整个制作过程最后一轮中的最后一个人在摆完后还可以有一次修饰的机会,对整个作品进行一些调整,但不能再添加玩具。
制作过程:
触摸沙子——按规则进行——咨询师不能参与——每轮结束时拍照
讨论及共感:
谈自己摆放次序和意图——自己喜欢的不喜欢的是哪些——是否受到影响或影响别人——对他人摆放玩具的感受,或者他人东西及沙具的感受——想想自己的现实生活以及感受和反思——每个人对作品主题命名---一起拆除和清理场面
团体沙游的治疗阶段
1、各自为政,冲突阶段。各摆各的,不顾他人 彼此界限分明
玩具多,杂乱,区域分割,主题分散 团体成员由陌生感
对别人动自己的沙具由强烈的心理冲突
2、察言观色阶段
冲突-反思-制作步调减慢
开始谨慎小心,考虑整体布局和别人的感受 每一轮制作的时间延长,成员犹豫的情况增多
3、调整沟通阶段
成员在制作完成后的交流加深,开诚布公的谈感受、困惑、期待 争论激烈却很舒服
4、协调、共感阶段
团体成员间出现默契,整个团体达到共感 大家彼此感悟心声,对彼此摆放比较关注 作品协调性增强,主题更明确,玩具减少。
5、整合阶段
整合是少有发展到最后阶段的特点,此时作品主题明确、流畅整合 对于这一阶段的作品,成员们珍惜,欣赏,欢乐。
治疗师本身的情感处理:
防止自己的情绪投射到沙盘中来
对沙盘介入过多,影响对全体成员的共感 对规则把握不准,成员感受受到伤害或影响
对团体中某一个体不能接纳,期内心的排斥感被成员觉察。
可能出现的问题:
团体成员阻抗
对中途退出者去者不追,但要求把理由说清
注意事项:
操作期间不拍照、不讨论、不打扰、不说话 讨论注意事项 我看到„„
在融汇现代高科技手段的电视中得以发扬光大。运用线、形、色、光线等造型元素拍摄出优美的固定画面, 应该是电视摄像人员的立身之本之一。特别是在一些风光片、纪录片中, 在对山川风物、人文景观、名胜古迹等静态物体的表现上, 构图精美的固定画面往往能令观众赏心悦目、历久难忘。比如纪录片《龙脊》中拍摄山村外貌和雨后山坡梯田的固定画面, 均属光影炫目、构图雅致的上乘之作, 表现出摄制人员较高的艺术鉴赏水平。
6固定画面便于通过静态造型引发
趋向于“静”的心理反应
固定画面静的形式能够强化“静”的内容, 给观众以庄重、宁静、肃穆、压抑、郁闷等画面感受。因此, 我们在实践中, 可以抓住固定画面在心理感受上与运动画面偏向于“动”的心态的不同之处, 来为所表现的内容和主题服务。比如, 在拍摄图书馆时, 为表现其特有的宁静, 就可以用多组固定画面加以反映, 如同学们伏案读书的全景、中例》等香港法例, 制订了清晰而明确的“游戏规则”, 那就是《电视通用业务守则——节目标准》, 又称《电视节目守则》。
其中, 第9章讲到“准确、持平及公正”。并且具体阐述如下:“新闻节目应就所报道的题材向观众提供理智而详尽的阐述, 令他们可以得出自己的意见。持牌人 (持有当局牌照的播出机构——笔者注) 应确保新闻的报道准确
景画面, 单个同学凝神静思的脸部特写画面等, 这种固定画面的形式上的处理, 是与画面内容和现场氛围相统一的, 因而观众能够比较切实地通过画面获得现场情境中的心理感受。再比如, 在记录片《沙与海》结束时, 镜头长时间对准主人公刘泽远的小儿子和大女儿的谈话, 长时间的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沉默不语的神态以及对周围事态的反映等非语言信息在镜头前从容地展现出来, 让观众自己去领悟他们的内心世界。拍摄运动会上射击选手举枪瞄靶、子弹待发的动作时, 通常也是以中、近景别的固定画面作处理, 比较好地表现出了现场比赛的环境和气氛中选手们屏息静心、全神贯注的动态和射击过程。通过画面来记录形象、传递信息是浅层次的、基础的要求, 通过画面来引发感情、表达思想是深层次的、有一定难度的要求。如果能够根据内容和主题选择适合其表现的画面形态, 就比较容易获取观众的沟通和认可。固定画面在造型和形式上的心理意味, 正适合于相应内而且恰当地持平。所谓持平, 并不表示编辑人员需要摒弃查究精神, 亦非要求以相同篇幅报道新闻事件的每一方面, 而是要公平客观地报道每段新闻”。
那么如何做到“持平”, 这份业务守则又做出更具体的描述, 比如“一般原则”中, 就进一步细分, 包括:“持牌人必须确保新闻节目, 或有关香港公共政策或备受香港公众关注而又具争议的真实题材节目或有关前述议题的
容和主题的画面形象表现。因此, 在需要表现宁静、严肃、深沉等感情倾向和现场氛围时, 常常以固定画面来构图和造型, 诸如病房中缓缓流注的输液瓶、围棋盘边托腮思考的棋手、电影院内全神贯注观看电影的观众, 等等。
此外, 固定画面与运动画面相比较少主观因素, 推拉摇移等运动画面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观众有时不得不跟着拍摄者的主观创作意图观看画面, 而固定画面却能更客观地记录和表现被摄对象, 这种情况在记录片中比较多见;固定画面还与运动画面所表现的时间感觉不同。从画面所表现的时间感觉来说, 运动画面有一种“近”的感觉, 即正在发生、正在进行的时间感, 讲“未来”;而固定画面则易于表现出“远”的感觉, 如时间上的过去感、往事感等, 讲“历史”。
(安徽省舒城县广播电视台, 安徽舒城231300)
真实题材节目环节, 能够恰当地持平 (个人意见节目除外, 此等节目另有规定。——笔者注) 。真实题材节目是指根据真实资料制作的非虚构节目, 例如新闻、时事节目、个人意见节目、纪录片及采用调查手法报道的节目。”
“所谓恰当地持平, 是指节目或节目环节在报道不同的言论时, 必须以公正不偏的态度处理。讨论备受公众关注的问题时, 节目应尽量反映所有主要而又关乎宏旨的观点, 以便求取平衡。有关节目或节目环节不应隐瞒事实而有所偏倚, 或轻重倒置而误导观众。”
“恰当地持平, 其中所谓「恰当」是指因应不同的题材和节目或节目环节的类别, 作恰当或适当的处理。恰当地持平, 并非指每一方的意见要占用相等的节目或节目环节时间, 或每一方的意见长短相等, 亦非要求节目或节目环节对每个富争议的问题保持绝对中立。作决定时, 持牌人应以专业判断为考虑标准。”
“节目主持人应尽量鼓励各方表达意见。在直播节目中, 主持人应提防参与讨论者发表没有事实根据的言论。有需要时, 节目主持人应尽量据其所知, 纠正资料的谬误。”
以上是“一般原则”, 对于可能的特殊情况, 业务守则也想到了, 这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做到持平”, 具体内容为:“在单一个节目或节目环节内反映主要的对立意见, 是理想的做法, 但不一定可行。有时由一系列多集组成的节目或节目环节可视作一个完整的节目。有些情况, 在个别节目或节目环节内只报道较片面的意见亦可能是合适的做法。持牌人需要按个别情况运用编辑判断力, 要在一段时间内做到持平, 并不一定要在单一个节目或节目环节内令各方都有机会表达意见。”
综上所述, 仅仅就“持平”这点, 业务守则就对电视报道给出了针对性极强且具备可操作性的“游戏规则”。
再比如, 去年8月, 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规范使用情景再现和故事演绎等手法的通知》, 其中提到, 规范使用情景再现和故事演绎等手法。新闻消息类栏目不得使用“情景再现”。新闻专题类确有需要使用者, 必须标注“模拟场景”。而在《电视节目守则》中, 对此早有明确规定:“在真实题材节目内播出的「事件重演」应该标明是真实事件重演, 使观众不会误把虚构的事物当作事实。”
对于新闻报道, 这份业务守则做了如下很具体的规定。
“报道新闻时, 应遵守下列规定: (a) 恐怖突兀、骇人听闻或令人惊恐的细节, 如与所报道事实无重要关系, 应予略去。报道新闻应避免引起虚惊。 (b) 新闻报告所用的图片, 应该小心选择, 以确保公正, 不应误导观众, 或骇人听闻。 (c) 评论与剖析, 应与新闻报道清楚区分。 (d) 电视摄影队的出现若激发某些人借意生事, 新闻编辑和节目制作人应尽一切努力, 删去该刻意「制造」的事件, 又或把实况原原本本报道。 (e) 报道如与事实不符, 应尽快在发觉后更正, 或在该节目完结时或在下一节目开始时加以纠正。在某些情况下, 可用字幕作出更正声明。 (f) 凡报道本地或国际新闻的真正新闻节日, 不得接受赞助。不得把广告材料当作新闻播送, 也不得把该等材料加入新闻报告或新闻片内。”
由于这些规则详尽和具体, 处罚也很有“杀伤力”, 所以香港当地媒体报道一般都不太敢违规, 通讯事务管理局 (今年4月前为广播事务管理局——笔者注, 以下分别简称“通讯局”和“广管局”) 收到的投诉并不算多。那对新闻报道违规行为, 主管部门如何查处?笔者试举两例。
案例一:去年3月29日和3月30日, 无线电视翡翠台多档新闻播出了“有专家指只要五克的钚, 即大约一粒方糖, 就足以令全球人类死亡”的消息。随即, 广管局收到投诉, 介入调查。在去年9月, 广管局做出决定, 认为“无线电视的陈述未有提供足够证据, 证明它已尽了合理努力确保有关报道准确。此外, 无线电视的陈述并没有交代它曾向英国广播公司查证有关言论。考虑到公众对核能安全的关注和有关言论对观众可能造成的影响, 无线电视在查证报道的准确性上只依赖两个网上报道的做法, 并未符合对一个负责任的免费电视节目服务持牌机构的要求, 故广管局认为无线电视已违反《电视节目守则》第9章第1A段有关新闻内容准确性的规定。”以及“自日本福岛核电站出现幅射泄漏后, 公众对核能安全高度关注, 因此, 有关报道的方式令观众惊恐, 无线电视因而违反《电视节目守则》第9章第7 (a) 段有关避免引起虚惊的规定。”最后, 违规的无线电视被广管局处以警告。
案例二:亚洲电视在去年7月6日误报前国家领导人逝世。亚视错误消息发出后, 广管局接到45宗投诉。广管局调查后认为:“亚洲电视未能证明该台已尽一切合理努力去核实新闻内容的准确性, 广管局认为它违反了《电视节目守则》第9章第1A段的规定。”以及“亚洲电视在新华社作出有关澄清超过四小时后, 才撤回其失实的新闻报道, 广管局认为这绝非尽快作出更正。因此, 亚洲电视违反了《电视节目守则》第9章第7 (e) 段的规定。有关条文订明报道如与事实不符, 应尽快在发觉后更正。”最后, 广管局认为就亚洲电视不准确报道新闻及延迟更正错误报道方面的投诉成立。广管局对于亚洲电视在回应其查询时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 表示遗憾, 广管局决定向亚洲电视施加罚款港币三十万元。
此外, 对广告、节目设置、言词运用、性与裸露等方面, 香港相关业务守则中都有详细而具体的规定。仅这份《电视节目守则》就长达45页。香港电视人, 对这份“游戏规则”相当敬畏, 没有人敢为了“万恶的收视率”而用低俗、出位的节目来吸引“眼球”。
香港通讯局不限娱, 不管“穿越剧”、“小三剧”, 更不会管电视剧中间如何穿插广告。其比较重要的职能范围, 就是回应市民对电视节目的投诉, 包括对色情、暴力等内容的投诉。
笔者认为:对内地的采编人员来说, 香港媒体“游戏规则”中相当一部分也具有指导意义。至少在新闻从业人员培训时, 我们可以为客观、全面找一个合适的注解。
闲话少说,就在大都会晚宴的第二天,全球艺术市场的风向标——纽约春拍夜场也拉开了帷幕。虽然没有碧昂丝的透视装与蕾哈娜的比萨饼裙,今年纽约的春拍夜场与大都会晚宴的明星着装一样,充满了话题和看点。
循规蹈矩的苏富比
2015年春拍,苏富比一如既往、老老实实地在5月的前两周内奉上了两场夜拍:印象派与现代艺术夜场和当代艺术夜场,这也是苏记近几年的一贯作风,虽然换了掌舵人,却在组织拍卖上以不变应万变,任佳士得花样百出,我自岿然不动——这一做法也确实让许多具有传统情怀的客户和媒体感到安心。
但是,虽然在遵循拍卖传统上赢得了人们的尊敬,苏富比的拍卖结果却不尽如人意。5月5日晚的“印象派与现代艺术”夜场,也是这一季纽约春拍的第一个夜场就落得个冷清开场。第一件作品是现代主义艺术之父塞尚的纸本铅笔淡彩作品,仅以高出最低估价区区两万美元的价格——32万美元落槌。第二件俄罗斯艺术家夏加尔的纸本作品在还没有叫到最低估价70万之际就宣告流拍。第三件德加的色粉画浴女不战而退,委托方在临开拍前决定撤拍。尽管头三板斧没有砍好,所幸第四件拍品、超现实主义大师勒内·马格利特的纸本水粉作品迎来了场内第一个小小的高潮,以最低估价90万美元起拍,几番竞价之后迅速蹿到 130万美元,最后以140万落槌,对于一件八开杂志般大的纸本作品来说,这个价格足以让人惊喜了。接下来有两件重头戏:第七件拍品贾科梅蒂的一座雕塑胸像,估价在600万到800万之间,拍卖师从450万起拍,价格一眨眼就攀升到了850万,最终在1120万时落槌;贾氏近年来的几件大型雕塑频频拍出天价,这件小一点的胸像也就搭了顺风车,拍出这个价格也是意料之中的事。第八件拍品是意大利未来派画家莱热的油画,苏富比给出的估价是800万到1200万之间,可见对其寄予厚望,可惜的是场内买家的反响不甚热烈,700万起拍好不容易才叫到850万,经过拍卖师耐心撩拨,最终在920万落槌,不能不说令人失望,但基于最近几年莱热的作品几次三番地出现在两大拍卖行的卖场上,苏富比当晚就有四件(其中一件也在开拍前撤拍),物不稀不贵,看来卖家要好好耐心地把手上的莱热留存几年再出手了。
接下来整场拍卖进行到近三分之一处的是一张荷兰艺术家梵高的风景画《阿里斯坎普的小路》(L’Allée des Alyscamps),也是当晚苏富比主推的明星拍品之一。这件梵高成熟时期的作品在行家眼里不过是二流之作,然而最高估价4000万美元的画作在现场与电话竞拍的五位买家之间盘旋上升,最终以5900万落槌,加上佣金后以6633万的价格被一位现场的神秘亚洲买家拿下。联想到去年秋拍王中军在苏富比以6180万拍下的梵高《静物,瓶中的雏菊与罂粟花》(Still life, Vase with Daisies and Poppies),人们不禁猜测这件风景画是否也要远渡重洋去往中国。事实上当晚成交价前五位中的三件作品都由亚洲买家拍下。
除了梵高,拍品第21号、毕加索的《盘发髻女子坐像》(Femme au Chignon dans Un Fauteuil)在苏富比亚洲区主席黄林诗韵和一位现场买家之间展开拉锯站,双方不屈不挠地每次加价50万美元,最终由黄以2650万的落槌价格(加上佣金之后2993万)为代号006的买家拍下。而事后我们知道,这个代号006的买家正是上一季买下梵高的王中军。
亚洲买家对印象派画家可谓情有独钟,第29号雷诺阿的静物就由一位编号为1234的场内日本买家以55万的落槌价拍下;尽管不是艺术家著名的人物画,这个价格还是几近于捡漏的。黄林诗韵在第30号再度出击,几轮竞价下来终不敌一位纽约本地的客户代表,让其以4800万的落槌价把一幅莫奈的《睡莲》拍走。而第40号莫奈上拍之际,黄林诗韵仍然在电话上喋喋不休,却没有参与竞拍。直到第47号莫奈的《睡莲池与玫瑰》(Bassin aux Nymphéas, les Rosiers)出现,黄终于力排其他竞价者,以1850万落槌价(加佣金后2041万)为中国首富、大连万达集团的王健林夺得一幅莫奈。我私下以为这幅莫奈并不如前面两幅好看,但是对于富豪来说,莫奈的品牌显然就足够夸耀了,至于作品质量到底如何,只不过是一个次要问题。
苏富比当晚的好运似乎就此终结了,接下来的十件拍品中有七件流拍,尽管其中一件莫奈后来又被重新拍过,成交价格也不甚理想。场内的观众逐渐离去,直至终场冷清的气氛也没有能够再度回暖。64件拍品有五分之一的作品流拍,本季第一场夜拍的总成交额为3.68亿美元,这个数字足以让苏富比骄傲,因为佳士得一周后上演的同类拍卖成交额仅为2亿多美元。然而,纵向比较一下,去年秋拍苏富比的同类夜拍的总成交额为4.22亿美元,今年的价格就不那么令人兴奋了。当晚的大赢家显然要算莫奈,共有四件作品荣列成交价前十位,位列亚军的《睡莲》(Nymphéas)成交价5401万,比起最高估价来整整高出1000万,实至名归。
nlc202309021001
今年的苏富比当代艺术夜拍仍由我喜爱的拍卖师奥利佛·巴克(Oliver Barker)担纲,比起过去托芭亚斯·梅耶咄咄逼人的风格,巴克就显得一派英国绅士的儒雅风度。如果说上一周的印象派夜场表现平平,今年苏富比的当代艺术夜场却是一个小小的惊喜。
当晚7点在东河畔苏富比总部准时开场后,买家们一路反响热烈,前十件作品都以高于最低估价的落槌价售出。第6号是最具当代艺术市场票房号召力之一的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布面丙烯与丝网印刷作品《超人》(Superman),估价在600万到800万之间,巴克从550万起拍,价格立刻超过了1000万,最终由场内一位没有竞拍牌的买家以1260万拍下。第7号是1955年出生于芝加哥的美国艺术家克利斯朵夫·沃尔(Christopher Wool)的极简主义、观念主义作品《无题(骚乱)》(Untitled (RIOT)),刷成白色的铝板上仅仅是四个黑色的字母“RIOT”(意为骚乱),挂在拍卖场的前方冷冷地盯着观众。沃尔继2013年底在古根海姆美术馆举办个展以来,名气如日中天,作品在艺术市场上也大受追捧,这件作品估价在1200万到1800万之间,甚至超过了不少过世艺术家的价位,然而当晚的买家显然十分买账,几番竞价下来竟以2650万落槌(加佣金之后2993万),成为当晚成交榜的季军,也是当晚第一个破了拍卖纪录的艺术家,令业内人士与媒体都大跌眼镜。紧接着的第8号是我个人十分喜爱的德国艺术家西格玛·波尔克(SigmarPolke)的综合材料布面绘画《丛林》(Dschungel(Jungle)),不负重望地以2400万落槌,成为当晚第二个破了拍卖纪录的艺术家(波尔克此前的拍卖纪录不过924万美元)。前十件作品就有三件挤入当晚成交价的前十位,两件破纪录价格,可谓开场大吉。
然而好戏还在后头,苏富比当代夜场的头牌由第11号美国战后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的布面油画《无题(黄与蓝)》(Untitled (Yellow and Blue))以4645万的成交价夺得。黄林诗韵在这件作品叫到3700万时加入到竞价者的行列,在4100万时仍然没有放弃,却没有坚持到最后。有趣的是,这幅罗斯科油画曾为佳士得老板弗朗索瓦·皮诺所有,两年前(2013年)通过苏富比卖给了目前的委托人,谁知这么快就又回到了市场上。好在第15号美国波普艺术家利希滕斯坦的布面油画《戒指(订婚)》(The Ring (Engagement))和第22号德国艺术家里希特的《抽象的图像》(AbstraktesBild)都被黄为电话上的亚洲客户拍下,成交价分别为4169万和2825万美元。
苏富比这一晚63件上拍作品中仅7件流拍,成交率高达88%,总成交额3.7967美元,超过预先估计的3.2亿美元,也比去年春拍同类夜拍高出1500万。鉴于苏富比在当代艺术领域总是稍逊佳士得一筹,这样的结果便很令人满意了。苏富比当代夜场中还有一幅巴掌大的德库宁油画以550万落槌,恐怕破了小幅油画的拍卖纪录(尽管不知道有没有人统计过油画的尺寸单位价格)。无论如何,在经历了劳资纠纷、更换掌舵人等危机之后,苏富比似乎稳扎稳打地走上了恢复元气之路,这一季春拍的成绩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改变游戏规则的佳士得
因为佳士得未能在苏富比印象派夜场的第二天搬上同类夜拍,纽约本地媒体发文戏问“佳士得是否放弃了在印象派与现代艺术领域的竞争?”对此佳士得作出的解释是,他们的很多客户正在威尼斯参加双年展的开幕活动,无法及时赶来纽约,故此推迟一周。实际情况是,在连续几季被苏富比压过一头的劣势下,佳士得避其锋芒,将印象派与现代艺术夜场调整到5月的第二周。这样佳记在同一周内就要上演三场拍卖,如此做法实有改变游戏规则之嫌,好在佳士得一贯喜欢独出心裁,人们也习惯了它的多变。
与前几季相同,佳士得都在惯例的两场夜拍之外增加一场夜拍,美其名曰“经过策展(策划)的拍卖”(curated sale),今年则是以精挑细选的35件印象主义、现代、当代艺术品混合构成了佳记的第一场夜拍《展望过去》(Looking Forward to the Past);这场拍卖的焦点是一幅估价在1.4亿的毕加索油画。自从2012年5月苏富比将挪威艺术家蒙克的色粉画《尖叫》卖出1.2亿美元,成为拍卖史上最贵的艺术品之后,两大拍卖行就爱上了争夺这个“史上最贵艺术品”勋章的游戏。今年早些时候,佳士得放出风来要上拍这幅天价毕加索,人人都为之捏了一把汗,谁知道5月11日晚上,在经过了11分30秒的争夺之后,这幅毕加索作于1955年的布面油画《阿尔及尔的女人(O版本)》(Les Femmes D’Alger (Version O))拍出了1.79亿多的“天价”,稳坐世界最贵艺术品的交椅。佳士得发言人在拍卖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预展期间来纽约佳士得总部“瞻仰”这件作品的访客就达到1.5万多人。
然而惊喜还不止于此,当晚佳士得成交榜的亚军——贾科梅蒂的青铜雕塑《手指上的男子》(L’homme au Doigt)也打破了艺术家的拍卖纪录并成为史上最贵的雕塑作品,以1.4亿多万美元成交。《展望过去》夜场提供的35件拍品仅1件流拍,总成交额超过7亿美元,创下8位艺术家的拍卖纪录,这样的耀眼成绩着实令人眩晕。
nlc202309021001
中国买家在这一场也没有示弱,佳士得亚洲区副主席李昕在电话上流连不已,参与了乌尔斯·费舍尔(Urs Fischer)、马丁·奇本博格(Martin Kippenberger)等几件拍品的竞价。拍卖师也时不时地点名向她兜售拍品,期待电话那头的中国买家给出更高的价格。而中国买家也相当挑剔,当晚唯一一件流拍的亚历山大考尔德雕塑就由拍卖师向李昕兜售不果。在拍卖贾科梅蒂雕塑的时候,拍卖师也不断向李昕抛橄榄枝,却最终没有成功。不过李昕也不是没有斩获,当晚拿下了巴斯奎亚特的一件纸本作品和一幅毕加索肖像。
战后与当代艺术一直是佳士得的强项,这一季也没有悬念地大大胜出苏富比。周二晚上苏富比铆足了劲才冲刺到3.7亿多美元的高度,佳士得却在第二天晚上轻松地取得了6.58亿多美元的成绩,并与周一晚上的成交额加在一起,号称实现了第一个“十亿成交额周(billion week)”,看来离拍卖行野心勃勃的“十亿成交额之夜”也不远了。当晚夺冠的仍然是前一晚在苏记拔得头筹的美国艺术家马克·罗斯科,凭借巨幅油画《作品10号》(No. 10)吸引了来自中国、南美洲等地的买家,以4000万起拍,最终以8192万美元成交,仅比艺术家的拍卖纪录低500万美元。当晚的明星拍品还有吕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的《休息中的福利主管》(Benefits Supervisor Resting)、安迪·沃霍尔的《着色的蒙娜丽莎》(Colored Mona Lisa)、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亨利耶塔·莫赖斯的肖像》(Portrait of Henrietta Moraes) 等等。
有了周一的毕加索“天价”先声夺人,周三的当代艺术夜场压倒苏富比前一晚的胜利,佳士得最后一晚的印象派夜场压力就小多了。但是按照惯例这一晚也是菲利普拍卖行的当代艺术夜场,佳士得算是体贴,特意把这一场提前到下午5点半开场,让买家们可以赶赴7点的菲利普夜场。好在两家卖的不是同一类艺术品,还不至于产生恶性竞争,让人诟病大拍卖行对小拍卖行的倾轧。
这一晚的结果不出所料,佳士得以2亿多美元收官,虽然远远低于一周前苏富比的同类拍卖,却比起自家上一季的印象派夜场已有了不小的进步。佳士得印象派与现代艺术夜场当晚成交榜的“状元”是荷兰抽象艺术家蒙德里安的一幅尺寸见方的布面油画《构图三号,红,蓝,黄与黑》,估价不过在1500万与2500万之间,竟一直叫到4500万才落槌(加佣金后5056万);李昕在2000万的当口加入进来,但是很快就放弃了,她当晚代表中国买家拍下的是一张高更的纸本扇面作品《市场》(Ta-Matete),也许是艺术家笔下表现出来的东方情调打动了买家,65万的落槌价也让人完全没有压力。此外,佳士得当晚还有两张莫迪利阿尼上拍,分别以755万与1606万成交,苏富比只好望尘莫及。
这一季佳士得对游戏规则的改变似乎十分成功,我在苏富比最后一场夜场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问巴克,面对佳士得的变数,苏富比是否会出招应对。他说这显然要经过详细的分析之后,他们才会作出决策,目前不会轻举妄动。这也预示着未来一季的纽约拍卖战火将更加激烈。
中国买家步日本收藏家后尘
1980年代末,日本收藏家对莫奈、雷诺阿、梵高等艺术家的狂热追捧一手托起了印象派与现代艺术的市场。1990年日本造纸业巨头斋藤了英(Ryoei Saito)以8250万美元天价在佳士得拍卖上竞得的梵高《加歇医生肖像》(Portrait of Dr. Gachet)的佳话至今仍为艺术市场课上的师生们津津乐道。此后的20多年里,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日本经济的低迷、金砖四国“新兴市场”(Emerging Markets)的崛起,将中国买家逐步推上了世界艺术市场的舞台。
华谊兄弟老板王中军自去年秋拍拿下一幅梵高的静物之后,再度出手,将毕加索的《盘发髻女子坐像》纳入囊中。新晋为中国首富的王健林也不甘示弱,派出顾问团队搜罗艺术品准备建立私人美术馆,继2013年拍下毕加索的《两个小孩》之后,这一季购入了莫奈的《睡莲池与玫瑰》。
在中国这个一年里首富都换了好几任的国家,富豪们无一例外地具有危机感,害怕财富如建筑在流沙上一夜之间不复存在,好歹换成毕加索、梵高、莫奈之类的艺术市场“硬通货”比较放心一点。再加上这几年国内私人美术馆热得如火如荼,老中青富豪们都有涉足,拍卖行们也使出浑身解数来推销,终见成效。
但是中国富豪收藏家们的品位仍然有待提升,不要光会买毕加索啊,这一季拍场上的好作品如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独特的“克莱因蓝”雕塑、威莱姆·德库宁的抽象油画也不贵尽可以出手的啊!艺术品收藏也难免交学费,中国人学得快,期待不久就会把眼光放远,不再盯着那几个有限的名字了。但是话又说回来,不管怎样,国际顶尖艺术品流向中国,不论在私人还是公立美术馆里对国人开放,总归是一件好事。
至于中国经济会否如日本经济一样走入低谷、中国买家们在国际市场上还能持续多久,就不是那么容易预测的了,且让时间来给出答案吧。
双年展、艺博会与拍卖的各种八卦
2015年的春拍正值隔年一次的威尼斯双年展开幕之际,纽约本地的弗瑞兹艺博会与其他卫星艺博会也如期而来,艺术记者们调侃收藏家在双年展上看艺术,来艺博会、拍卖场买艺术。要知道在世艺术家的拍卖记录对画廊销售的影响不容忽视,虽然全球艺术市场一级市场(画廊销售)仍然唱主角,但因其信息不透明而无法进行数据的分析,而价格相对公开的二级市场(主要为拍卖销售)虽然占市场份额不大,却是重要的数据采集、分析指标。
小一点的拍卖行菲利普无法与两巨头抗衡,用其负责人的话来说,我们不与别人比,只跟自己比,5月14日晚当代艺术夜场9200多万美元的总成交额虽然抵不上佳士得拍卖一件作品的价格,却超越了菲利普去年秋拍的5600万美元。让我唯一感到遗憾的是菲利普今年的前来捧场的客户中包括了我年轻时的偶像利奥纳多·迪卡普里奥,而本人因为身处佳士得新闻发布会而分身乏术,没能赶上看明星,实属一大憾事。
今年的拍卖夜场上,再也看不见原《纽约时报》的卡罗尔·沃格尔(Carol Vogel)神气活现地背着相机满场跑,原来她因为去年夏天在一篇艺术家报道中“借鉴”了一段维基百科上的话却没加引用,最终引咎离职了。想起过去几季我一直追踪她的爆料,获取买家秘闻,而今却没处可寻了,也不胜唏嘘。
一、评委会组成
评委会由律管处处长和律师协会正副会长组成等组成。
二、时间、地点
比赛时间定于2011年10月16日上午9:00。地点:市司法局5楼会议室。
三、比赛程序
参赛选手须是我市律师界现职执业律师。比赛采用三对三的团体对抗论辩形式。每支参赛队由3名选手组成。每场比赛由2队选手参加,出场顺序、控辩方均由选手现场抽签决定。
论辩题事先确定。
四、比赛规则
1、比赛共分三个阶段:一是双方一辩发表公诉意见或辩护意见阶段,由控方先行发言。二是自由辩论阶段,双方每名选手发言次数不得少于2次,由控方先行发言。三是双方三辩总结陈词阶段,由辩方先行发言。
2、比赛时间每方为12分钟,其中:发表公诉意见和发表辩护意见,时间各为3分钟;双方自由辩论,每方累计不得超过6分钟;双方总结发言,时间各为3分钟。
3、限时发言在用时余30秒时,计时员以一次短促铃声提醒;用时满时,计时员以两次短促铃声终止发言。
4、终止铃声响,发言人必须停止发言,否则由主持人予以制止。
5、计时从主持人宣布“请某方选手发言”后开始起算,自由辩论阶段,控辩双方自动轮流发言,一方发言选手落座为对方发言开始的计时标志。若有间断,累计计时照常进行。
6、自由辩论时,如果一方时间已经用完,另一方可以继续发言,也可以向主持人示意放弃发言。
7、参赛选手发言应起立,且须讲普通话。
8、控辩双方着装需统一整齐。
9、比赛程序由主持人依本规则进行,控辩双方应在主持人指挥下严格按照本规则的要求进行辩论发言,放弃发言应向主持人示意。
10、控辩双方不得就案件管辖、侦查程序等问题进行辩论。
11、控方只能将案例规定的“被告人”列为本案被告人,不能将案例涉及的其他人(包括另案处理的其他人)列为本案被告人。
12、场上论辩证言应规范、文明。选手应自觉维护司法机关的形象,不能将诱供、刑讯逼供等作为辩论理由,也不能将冤案、假案、错案等作为辩论结论。双方要相互尊重,不得使用讽刺、挖苦对方的语言和动作。
13、场上使用“主持人”、“各位评委”、“控方”、“辩方”、“对方辩友”等称谓,不使用“审判长”、“公诉人”、“辩护人”等法庭用语。
14、选手在比赛过程中发现对方违规,不得在场上指出,可以在辩论结束后评委打分前立即向评委会提出,由评委会处理。
15、所有得分,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其余得分的平均分为参赛团体和个人的最后得分,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五、评分说明
1、每场比赛结束后,评委根据辩论能力、综合印象和执行规则 2
情况当场评分。
2、本比赛不对团体评分,仅对个人评分。每场比赛评委需为双方一、二、三辩分别打分。
六、选拔名额设置
本次选拔比赛选拔参加衢州市第一届控辩对抗赛律师队选手20名(主力15名,替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