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外科副主任工作总结
一、全年外科完成手术2053例。
二、在省级三甲医院医生支持开展手术61台,提高了医生的技术水平,学习了新经验。为患者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
三、为骨科手术引进了C型臂设备。
四、专科向高精尖发展,积极引进和运用新技术、新项目,2011年加大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推广和运用,全年完成手术22例。一年来,通过全科同志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科室各项工作任务,但工作标准和工作质量与领导的要求还有差距,思路还需要更加宽阔。在新的一年里,要加大业务学习力度,提高工作质量,团结一致,扎实工作,高标准完成本科的工作任务和院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2012年计划:
一、医疗技术和设备的革新方面希望医院能给与大力支持,比如进显微外科器械。外科床头血糖检测。
二、加强医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病例讨论,是以后要注意抓的问题。
三、人才的培养情况:2012年拟派2人到省城三甲医院进修学习,同时努力做好继续教育工作,鼓励专业人员参加培训。
2014年5月26日, 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全军血管外科中心主任郭伟教授在该院举办的“主动脉开窗技术国际培训班”上则指出:“腔内修复技术已经成为合适解剖的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的常规治疗手段。但依然要发展开窗术和分支支架型血管, 原因是腔内修复技术从原理上要求病变有充分的近端和远端锚定区, 而很多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的病变却紧邻内脏动脉或者累及内脏动脉, 这种病变是常规腔内修复技术的禁忌。发展开窗和分支支架型血管是为了腔内重建内脏动脉, 从而解决复杂病变的锚定问题。”
这次培训班的培训工作结束后, 围绕郭伟教授谈到的上述观点, 本刊记者对他作了深入采访。
国内唯一, 领先“开窗”学科发展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 刚刚结束的这次“开窗支架国际培训班”的学员, 主要来自泰国的曼谷和宋卡。对此, 郭伟教授介绍说, 尽管在全球范围内常规开展腹主动脉瘤 (AAA) 开窗术的医疗中心并不多, 但亚洲各个国家医生的学习热情却非常高涨, 其原因在于: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血管性疾病都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 也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居民死亡原因。
郭伟教授认为, 动脉瘤作为血管疾病的代表性病种, 其中67%为腹主动脉瘤。数据显示, 对腹主动脉瘤患病人群进行必要的超声检查监测, 可使10年内腹主动脉瘤的相关死亡风险至少降低50%, 人群全因死亡率减少0.5%。继欧洲和北美大陆广泛推广对于65岁以下男性人群的腹主动脉瘤筛查和临床干预工作之后, 亚洲国家的血管外科医师也在积极呼吁政府的关注。
郭伟教授还介绍说, 世界上第一例开窗技术修复腹主动脉瘤的学者, 就是亚洲地区的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学院Jae Hyung Park教授。1996年他的文章发表在J Vasc Interv Radiol杂志上。在Jae Hyung Park教授首次报道的两个病例中, 第一例在直筒支架型血管上做一个开窗, 用来保留粗大的肠系膜下动脉, 而第二例在一分支支架型血管上做一开窗, 用来保留一条低位的右肾动脉。此后, 学界便相继有多篇文献发表, 病例也越来越复杂。目前已经有了成熟的商业化器材, 即Zenith开窗支架型血管。
郭伟教授说, 常规的开窗支架型血管的设计, 一般包括开槽和开窗两种形式, 而开窗又分“小开窗”和“大开窗”两种。大开窗主要用于保留粗大或变异的内脏动脉, 由于支架金属丝横跨大开窗窗口, 因此不能通过大开窗植入支架。
据了解, 解放军总医院 (三〇一医院) 血管外科在国内最早、也是国内目前唯一一个常规应用Zenith开窗支架型血管治疗近肾腹主动脉瘤的医疗机构。对此, 郭伟教授说, 目前, 该院血管外科中心已经完成了14例患者;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8.8岁, 多数伴随有冠心病、高血压、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等多种疾病。在这些病例中, 该科室最常用的方式是肠系膜上动脉开槽和两个肾动脉开窗的设计, 其技术成功率达到100%, Ⅰ型内漏率3个月3.6%。
从以上资料和介绍可以看出, 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在常规应用Zenith开窗支架型血管治疗近肾腹主动脉瘤领域, 无疑是站在了学科的国内最前沿位置。“因此,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此项技术在国内、国际上普及开来, 让更多的患者收益。这也是我们举办此类培训班的初衷。”郭伟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
掌握先进技术, 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难
在采访中, 郭伟教授进一步阐述说:“事实上, 临床科研中还有非常规开窗支架型血管的设计, 其按照不同解剖要求, 可以同时以四个开窗来保留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双肾动脉。目前的非常规开窗支架型血管甚至可以用来处理一些罕见变异的血管, 比如马蹄肾的变异肾动脉也可以通过开窗的技术得到重建。”
郭伟教授接着介绍说, 迄今为止, 全球应用Zenith开窗技术治疗的腹主动脉瘤应在4000例左右。他认为, “可以说这是Zenith开窗支架型血管在全世界的总体临床应用结果。”
“那么, 我们为什么需要发展分支支架型血管呢?”郭伟教授指出, “因为胸腹主动脉瘤累及到了内脏动脉, 而这些内脏动脉的开口起源于瘤腔, 用开窗支架型血管不能重建这些内脏动脉。”
郭伟教授详细介绍说:“多分支技术的原理是在支架型血管的主体上缝合多个分支, 植入瘤体后, 再将分支与内脏动脉桥接起来, 从而实现胸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世界上第一例单分支支架型血管由Kanji Inoue教授于1996年首次报道, 并用于重建左锁骨下动脉。1997年, Kanji Inoue教授再次发表了用单分支支架来重建腹腔干分支的报道。之后Chuter教授发明了多分支支架型血管用来同时重建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肾动脉并取得了成功。截至目前, 已有多分支支架型血管的商业化产品并在临床应用。虽然这种支架型血管结构复杂, 但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内脏动脉的血流一直得到灌注, 因此操作过程中安全性得到了保障。分支支架型血管也用来重建髂内动脉, 并同样存在商业化的产品。”
梳理分支支架型血管的资料时, 郭伟教授说, 截止到2012年7月, 共有234篇关于胸腹主动脉瘤腔内重建内脏动脉和髂动脉瘤腔内重建髂内动脉的研究文献。临床研究在10例以上的文章9篇, 共387例;少于10例的病例报道21篇, 共38例。总体手术成功率在94%至100%之间;30天内死亡率在为0;30天后死亡率在4%至7.17%之间;内漏比率为4%到12.5%;分支血管通畅率在89%至98.4%;内脏动脉缺血从零到10.6%;二次干预率为0%;且随访时间均在一年以上。
谈及腹主动脉瘤开窗术和分支支架型血管在国内的推广普及问题, 郭伟教授强调:“首先, 单纯地从技术上而言, 尽管这一领域尚存在一定的学习曲线, 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其次, 在现实中该技术的主要推广障碍是开窗支架需要到澳大利亚去定制, 定制周期大约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很多患者因为不了解远期的临床获益或风险, 而选择了短平快的其他方案和术式;第三, 开展应用开窗支架型血管治疗近肾腹主动脉瘤的医疗中心, 也需要在相关设备上予以保障, 不能因为手术量还没有达到一定规模而因陋就简……”
郭伟教授归结说:“事实上, 就总体而言, 当前国内外的开窗和分支技术仍处于临床初步阶段, 临床病例数还不够多, 时间也不够长, 产品还需进一步改进, 并发症也需严格控制。站在为患者谋求长期获益的角度讲, 套用一句比较流行的话来说, 我们都需要‘且行且珍惜’。但是, 开窗技术和分支技术可以通过完全腔内技术来重建内脏动脉和和髂内动脉。因此, 将这种技术誉为主动脉腔内修复技术的又一次革命, 是不算过分的。”
学科建设, “军地两用”的五大发展理念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 在我国血管外科举足轻重的郭伟教授, 其主要研究方向为血管疾病的微创腔内治疗技术。他在临床研究方面有着诸多令国内外同行瞩目的贡献:他自1997年以来率先在国内开展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内脏动脉瘤、颈动脉和四肢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率先开展复杂主动脉瘤与夹层的杂交手术;颈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肾动脉狭窄、内脏动脉狭窄、四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腔内和杂交手术治疗等。连续6年作为中国唯一团队成为国际著名LINC大会 (德国) 手术直播单位。多次成为Veith、VIVA、LINC、Charing Cross、SVS等大会的主持、讲者和协调人;除此之外, 郭伟教授还多次组织和参与多项国际、国内大型流行病和临床多中心研究。其重点的科研领域是:主动脉瘤与夹层的病因与病理学研究、主动脉病变的流体力学研究、动脉硬化的基础研究、血管腔内器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和动脉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记者提及郭伟教授的学科贡献时, 郭伟教授却谦逊地表示, “你应该多介绍一下我们的团队, 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
此后, 通过郭伟教授如数家珍般的介绍, 记者了解到, 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是全军血管外科中心, 属于北京市重点学科, 还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上世纪50年代起, 该科在解放军总医院外科陆维善教授、温赞名教授、张国华教授、顾卓云教授、周礼明教授、梁法启教授等的带领下, 建立了血管外科手术规范, 为血管外科的成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现在的血管外科于2005年6月正式成立, 2008年在医院里拥有了独立病区, 目前设有两个病区, 56张床位。科室人员均为硕士以上学历, 学科目前拥有先进的一站式杂交手术室、无创血管检查室和专业实验室。
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以主动脉疾病的微创腔内治疗作为学科临床发展的主攻方向。1994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微创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瘤的实验研究工作;1997年率先在国内成功开展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 并逐渐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主动脉腔内治疗方案;2011年率先在国内成功开展开窗技术治疗腹主动脉瘤, 2012年率先在国际上开展腔内转流辅助主动脉弓原位开窗重建主动脉弓。至2012年年底, 该学科已完成超过1500例主动脉瘤和B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 治疗例数位居国际单中心的前列。主动脉及周围血管的腔内治疗工作获得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6年北京市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 2010年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近年来, 该院血管外科承担了科技部和原卫生部行业大型临床科研项目立项工作, 获得了包括国家级课题在内的各级基金项目19项;近5年来, 该科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单位发表论文80余篇, 其中SCI论文20篇, 单篇最高影响因子3.37分, 累计影响因子36分, 主编专著2部, 主译了包括被誉为国际血管外科“圣经”的卢瑟福血管外科学在内的译著2部, 参编专著7部,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新型专利10余项。
该院血管外科还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 提升学科的学术地位, 郭伟教授也被国际著名血管外科会议 (VIVA、Charing Cross、Vieth、LINC) 邀请为大会主席团成员。“由于我学科在血管腔内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 自2009年起每年被LINC大会指定为中国现场手术直播单位。“2008年, 我们学科发起主办的‘中国血管论坛’, 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学术盛会, 参会人数突破1400人;创办国际‘主动脉腔内修复高级课程’, 已培训南美5个国家100余名高级血管外科医生;创办‘下肢动脉沙龙’和‘下肢静脉沙龙’, 目前已成为国内下肢血管疾病集规范化治疗培训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专业平台。”
在采访中郭伟教授强调说:“我学科始终坚持‘国际视角·中国特色·军地两用·平战结合·服务临床”的五大发展思想, 在国际上, 与美国麻省总医院、哈佛医学院、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加州大学戴维斯医学中心、马萨诸塞州牛顿-维尔利兹医院、阿尔巴尼医学院等国际著名血管中心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在国内, 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生理系、清华大学化工系、北京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形成了创新战略伙伴关系。我们学科的最终目标, 是建立起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血管外科临床和研究中心, 在医疗、科研、教学、保健等方面做出更高水平的工作!”
专家简介
作为外科主任的两年期间,本人当真实行主任职责,较好地实现了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现从三方面述职如下:
一、增强学习,一直进步本人的政治水温和业务素质。
二、求真求实,不断首创工作新局势。
三、打造良好团队精神。
外科的工作就是“无法则”、“情不自禁”,一年到头都忙繁忙碌,加班加点连轴转,没有兢兢业业的风格,不忘我奉献的精力,真是难以胜任工作。甘于贡献、老实敬业是外科工作的必备人格素质。两年来,自己脚踏实地地做好上级引导交给的各项义务,不靠一时的热
忱和激动,保持天天从零开端,以踊跃热情地立场投入工作,只有工作须要,从不计较个人得失,xx年年被评为“进步个人跟行风标兵”声誉名称。
翻从前的一页已成为历史,成绩只能为未来医院发展奠基。假如说做了一些工作,能顺利完成各项任务,这重要与每位院领导的支撑和认可分不开的,与在座的每位同事的关怀辅助分不开,与科室全部职员的团结合作分不开。但自己深知离各位领导的要乞降共事们的冀望还有很大的差距,做好医务科的管理工作,我决议做到以下多少点:
1、遵从医院领导,完成病院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按期在院内组织政治学习,抓好职工的政治思维教导。
2、进一步完美医院的发展及加大业务管理力度,重点抓好专科建设、科技兴医,以进一步提高我院的品牌效应与著名度。
3、进一步抓好医疗惯例及规章轨制的落实,帮助医疗纠纷的考察处置、教养治理工作。
4、侧重加强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加强业务学习,加快医务人员常识的更新,提高医务人员的竞争意识,以扎实的业务程度和技巧上风来面对当前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以发明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来带动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5、组织新明珠和岗头两个医疗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落实,保障上级相干检讨达标。
一、政治思想方面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重要理论思想以及十八大会议精神,政治思想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进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廉政警示教育。加强行风建设,贯彻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体系。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视病人如亲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树立廉洁行医、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全科同志自觉抵制不正之风,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按时召开科务会,强化职工民主参与科室管理工作。
1、有效解决看病贵的问题,降低医疗费用,减少病人经济负担,合理用药是每一位医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加强科室管理,药品比例已大幅下降,在我院产生了较大影响,使病人切实得到实惠,减轻了病人经济负担。药物比例较去年继续下降,现已达37.8%低于医院40%的比例规定。严格执行“一日清”制度,增加了医药费的透明度。
2、强化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做到这一点,要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上下功夫,诚恳认真的工作方式、细致耐心的思想交流,与病人交朋友,用病人的口为我们做正面宣传,采取病人信息反馈制度,及时与出院病人进行沟通,使慕名而来的病人逐渐增加。在当前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要加强对科室成员的形势教育,增强职工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面向社会、面向患者,主动找市场、找病人的新观念,把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到科室的各项工作的全过程。激发科室成员积极向上的精神,增强科室的凝聚力,培育科室精神、树立医务工作者整体形象。即服务一流,技术精湛,爱岗敬业,文明服务的白衣天使形象。
3、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切实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合理用药不仅表现在对症用药,还表现在药物的合理应用方面。不仅要加强对药品各种知识的学习,特别是毒副作用的学习,还要经常与药剂科专家进行沟通,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在不影响病人治疗效果的前提下,精打细算,用最少的费用进行最好的医疗服务,这也是我们普外科努力的方向。严格执行一日清制度,耐心细致的解释病人提出的问题,让病人明明白白看病,明明白白消费。
4、全科人员能够自觉遵守院内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做到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工作中互相支持,互相理解。科工作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务实,克服人手少、任务重、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保证正常医疗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按照“三级甲等”中医院的`要求完成各项临床工作,认真学习岗位职责、核心制度,并严格按照职责、制度的要求工作,认真学习“三基”并开展岗位练兵,做到严格要求、严谨作风、严密组织。严格执行“三合理”规范,做到合理用药、合理收费、服务到人。科室奖金发放不与经济挂钩,较好地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以全体科务会的形式,加强科室管理,用各种制度来管理科室,加强三级查房制度的落实,所有制度的落实均记录在案,在《科主任手册》评比中获得好成绩。使病人来院前已经对科室和自己的疾病有所了解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5、在宣传工作上,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结合我院实际,深入广泛宣传我院整体功能、医疗范围、专科专病、名医、名药、大型医疗设备以及开展的新项目、新业务等,增强了医院整体知名度和部分专家名医以及专科专病知名度,为医院业务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一年来ㄍü全科同志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科室各项工作任务,但工作标准和工作质量与领导的要求还有差距思路还需要更加宽阔。在新的一年里ㄒ加大政治学习力度,提高工作质量,团结一致,扎实工作,高标准完成本科的工作任务和领导交办的各项临时指令性工作任务。
二、业务方面
普外科急症多,周转快,病床使用率为110.72%较去年平中略升,出院人数与去年相比明显增加,今年1570人,去年1356人。业务收入与去年持平,毛收入在全院排名前茅。基本完成医院下达的各项指标。积极开展业务学习,在三基培训考核中合格率达100%,病人对医务人员服务满意率96%,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95%,积极开展单病种质量与费用控制工作。成分输血使用率为100%,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新技术、新业务是科室发展的源泉,也是科室生存的根本所在。一年来主要作了以下工作。
1、积极扩展腹腔镜在普外科的应用范围ǜ骨痪凳墙年来兴起的新技术ň哂写瓷诵 ⒒指纯臁⒚拦鄣奶氐恪N铱聘骨痪档挠τ糜薪洗蠓展空间。20xx年,我科成员经过深思熟虑,选择病人,积极与厂家联络,免费使用电子腹腔镜、超声刀,自主独立开展了腹腔镜结肠癌手术切除1例,此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院腹腔镜技术大先进行列,拓展了腹腔镜的应用范围,我院争得荣誉。
2、我科与介入中心合作开展各种晚期癌的介入治疗,如肝癌、胃癌等,取得良好的效益,这项工作还要积极开展。为肿瘤介入治疗提供术后各种治疗、床位以及临床观察的保障。并开展术中对不能切除的晚期肿瘤所供动脉区域化疗。3、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更利于病人接受的美观手术,得到了病人好评。如保留乳头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微创曲张大隐静脉剥脱手术、结肠癌CME手术等。 4积极与省级医院专家合作,拓展普外科治疗领域,开展肝脏手术5例,其中规则性半肝切除4例,其余均获成功。开展全胃切除、低位直肠癌TME保肛手术等,大力促进我院普外科的发
三、科研教学方面
激发科室成员学习的积极性。医学理论、医学技术的更新极快,不站在一个领域前沿就不会有发展,更谈不上创新。科室要从这一角度鼓励科室成员积极学习,培养学习兴趣,采取查房讲课、上网学习、外出开学术会学习以及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料学习等方式,使科室成员的理论水平有较大提高,鼓励科室成员多写学术论文,参与与国内外同行之间的交流,扩大我科的知名度。普外科全体同志积极参与,切实落实各项具体任务,对资料整理、基本技能操作、核心制度落实、教学查房以及课堂教学方面均取得好成绩,为医院争得荣誉。坚持每周教学查房,临床讲座以及病例讨论均有记录,教学工作有专人负责。
四、出勤方面
一年来,全科大部分同志能出全勤,甚至加班加点。有急重症病人时能随时出现在病人身旁,积极配合卫生局卫生支农工作。
五、不足之处
1、规章制度落实欠缺,表现在三级查房制度未能完全落实,重大手术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2、工作积极性下降可能的原因为激励机制力度欠缺。①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导致大量病人留滞于乡镇医院,周围医院截流。②自我宣传力度不够。③尚欠缺与上级医院的广泛联系。
实习地点:渭南市中医院神经外科
实习时间:7月5日至9月5日
带教老师:杨老师、孟老师、庞老师。
我所学习到的东西:
1、住院病人入院及处理流程;
2、各种检查单及处方的书写格式;
3、外科换药;
4、中药涂擦;
5、拆线;
6、外科打结;
7、病历书写;
8、进手术室(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1、住院病人入院流程:
(1)病人前来就诊,首先要对病人进行全面的问诊(问病史和病情)及体格检查并详细说明大概治疗花费和报销情况,做好病人知情工作,以免事后发生医疗纠纷;
(2)开住院证,并协助病人办好入院手续;
(3)护士安排好病房床位;
(4)完善各种相关检查;
(5)下长期医嘱,做好入院记录;
(6)对症治疗或手术;
(7)时刻严观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病程记录;
2、处方书写格式:
(1)写好姓名、年龄、科别、日期等项目;
(2)在空白区R下写药品名(全称)间隔一段距离写上药品的规格和用量,然后在下一行这上用法;
(3)在下面打一斜杠,最后最后在医师签名处打一斜杠写上名字。
注意:青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应注明皮试符号;每张处方最多只能开五种药。
3、外科换药:
(1)原则:无菌原则;
(2)目的:a、观察伤口;b、去除坏死组织;c、清洁创面;d、引流通畅;e、促进组织生长。
(3)准备物品:两个换药碗、两个镊子、碘伏棉球若干(具情况而定)、敷料、敷贴、纱布带(伤口在四肢者);
(4)操作步骤:
a。先用盐水浸裎拮橹有黏连的敷料(无黏连则可省略此步);
b。揭开并去除敷料;
c。两手持镊子,左手镊子起传递作用,右手镊子给伤口消毒,两镊子不可相互接触,更不可混用,而且镊子前端应向下不可倒立过来,先用碘伏棉球消毒三遍,消毒面积应达到伤口周围5cm,然后在伤口上铺一层酒精纱布,最后盖上敷料贴上敷贴或纱布带缠绕(四肢)胶布固定,这就搞定了。
4、中药涂擦:
这就更简单了,先将我院特制膏药均匀涂在绵纸上,然后贴在患者疼痛部位,以纱布带缠绕固定即可。
5、拆线:
(1)揭除敷料,用碘伏绵球先消毒两便;
(2)用镊子将线头提起,轻轻将埋在皮肤内的线段拉出针眼外少于,在该处用剪刀剪断,用镊子向剪线侧拉出缝线;
(3)再用碘伏棉球消毒一遍后覆盖敷料,胶布固定。
6、外科打结:器械打结、双手打结
7、病历书写:
(1)门诊病历:a主诉;b现病史;c查体;d辅助检查;e处理;f初步诊断。
(2)住院病历:a项目(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等);b主诉:主要症状及发病多长时间;c现病史:发病到入院期间的整个过程刻下症;d既往史:以往身体情况;e个人史、家族史、婚育史;f体格检查;g专科情况:现下临床相应症状;h辅助检查:检查单所示情况;i初步诊断:中西医各自的诊断病名。
8、进手术室:
(1)取一双无菌拖鞋,放入无菌去,在有菌区脱下脏鞋后在跨入无菌区,再将脏鞋从空中拿进无菌区放入指定的柜子里;
(2)拿上手术室专用衣服衣、帽子、口罩到更衣室更换衣服,戴好帽子口罩;
(3)在手术室外面的洗手区进行洗手(七步洗手法),用无菌巾擦干手后再用消毒液揉搓双手到肘部;
(4)保持拱手位,进去手术室;
航空总医院脑血管神经外科的诊疗特色主要有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重建以及高血压脑出血、偏头痛和小儿脑瘫的微创治疗。科室主任金永健是一位留日医学博士, 擅长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 偏头痛的外科治疗。在留学期间, 他曾拜著名脑血管手术、介入外科专家永田泉 (Nagata) 、森贵久 (Mori) 为师, 共同参与动脉瘤夹闭术、动静脉畸形切除术、烟雾病血管搭桥术、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脑积水分流术等的手术治疗近300余例, 参与动脉瘤破裂弹簧圈栓塞术、动静脉畸形栓塞术、动静脉瘘栓塞术、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术等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达200余例。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专业功底。
在金主任的带领下, 该科室拥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设备和医疗技术, 主要承担出血或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微创神经外科手术、神经介入手术以及保守治疗等多学科治疗融为一体的个性化诊疗工作。他们依据不同病人的身体状况以及患病程度来安排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尽最大努力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科室内设有门诊绿色通道、网络会诊系统、疑难病例远程专家会诊中心以及急诊绿色通道等, 可为患者提供最全面的诊断和最佳的治疗方案。
多年来, 金永健主任不断挑战尖端技术, 他掌握的脑血管病的神经介入治疗技术含量非常高, 在北京, 只有天坛、宣武等几家大型三甲医院能够独立开展。而在金主任上任仅一年时间内, 他的团队就独立完成脑血管介入手术100多例, 其中包括疑难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椎动脉及颅内血管的支架置入等, 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另外, 脑血管重建手术是近几年刚兴起的针对脑缺血、脑梗塞缺血部位血流再建的治疗方法, 金主任经过潜心研究并掌握了核心技术。如今, 他已经带领团队完成上百例手术, 有效率达80%以上, 处于国内同领域的领先地位。
顽固性偏头痛一直是困扰很多患者与医疗界的一个难题, 传统的内科药物治疗治标不治本, 收效甚微, 且容易复发。金永健认为偏头痛在我国发病率如此之高的原因, 除了跟我国公民的饮食结构有关之外, 还跟我国的医疗习惯分不开, 过分依赖内科, 对于外科手术的不信任。
金永健团队通过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顽固性偏头痛, 即在局麻下在颅骨外面的头皮上进行, 切口仅3厘米左右, 手术时间一般为1小时左右, 彻底治愈率为85%, 显效率为94%。他的团队自组建以来, 已经完成100余例顽固性偏头痛手术, 而他本人已经累计完成了300余例。该项手术是目前唯一能彻底治愈偏头痛的技术, 他也因此获得了北京市颁发的医疗特别贡献奖, 引起了国外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一年转眼即逝,2005年就要过去了,**外科的工作也基本步入正轨。现总结如下。
思想上。在这一年中**外科最少只有八名护士,最多有十二名护士,每位护士都很热爱这个年轻的集体,不管工作有多忙多累,大家没有怨言,经常加班加点努力把工作做好。为了维护集
体荣誉,关键时候,同志们能够牺牲个人利益顾全大局。同志们还能发扬团结友爱精神,互相关
心、互相帮助。
工作上。按照年初的计划:
1.大家认真开展了“百日无缺陷活动”,执行科室防范护理缺陷的方案,增强护理人员参与意识,共同提高护理质量;
2.组织护理人员共同学习《细节决定成败》、《没有任何借口》两本书,落实科室的护理细节质控措施;
3.建立了外科手术备皮的细节质控管理制度,每位护士都能够按此执行,达到了有效提高备皮质量、控制感染的目的;
4.规范了科室的入院指导、住院指导、围术期指导,并装订成小宣传册,方便住院患者查阅与护士的指导,切实提高护理质量;
5.全员参与护理部组织的礼仪培训,并积极参与展示风采的礼仪情景剧的评比,努力为科室争得荣誉;
6.按照护理部的要求,规范执行“床旁交接”礼仪和“接待礼仪”;
7.全年基本做到了对化验单的细节管理,确保每位患者住院期间能够及时留取所需化验,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管理上。紧密跟随医院、护理部的各项改革:
1.学习并推广使用HIS系统。组织全员进行学习,教会每位同志进行查帐核对,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查找原因后及时与大家沟通。
2.护理质量管理逐步提高。配合护理部的取消季度检查、改为随机的日查,每位护士都各司其职,努力管理好自己的病人,做好本职工
作。
3.根据工作岗位的变化,及时调整了岗位职责,在普通病房增加了辅班,并重新制定了各个班的每日重点工作,使重点工作内容更加突
出、同志们工作更加明确。
4.设立了“记事本”,记录需每位护理人员应知晓及注意的事情,固定放在护士站,并阅者签字,确保有效传达。
5.设立了出院患者登记本、会诊登记本,保证出院证明能够准确及时送到出院处、会诊但能够及时送到会诊医生手中。
学习上。
1.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在鼓励大家自学的同时,每日晨交班提问一个专业知识的小问题,共同学习。
2.每天学习一个医学英文单词、一句英语,记录在本上,固定放在护士站,并于次日晨交班提问进行检查,但是没有坚持到底。
3.每位护士能够利用业余时间自觉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续专、续本,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在这过去的一年中,有成功、有失败、有快乐、有辛酸,**外科全体护士在科主任科护士长的带领下共同走过来了。在新年里还有很多事情需
要大家共同努力:建立具有科室特色的量化的有效的护理人员绩效考评表,并据此客观地评价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培养同志们的科研能力,争取多发表有意义的论文;坚持每日英语的学习等等。
让我们大家每个人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共同建设好**外科这个年轻的科室吧。
包括组建新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设立各科室兼职医院感染管理医生和护士,充实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人员等措施,按照规范要求,搭起了医院感染管理的主体框架,随后先从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始,改变工作方式和思路,争取通过感染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逐步影响各临床科室,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建立每日调查制度,及时获取一手资料。要求工作人员每日深入临床科室进行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设计并确定调查路线进行调查员质控防止出工不出力,到科室却不认真工作。改变原来的等医务人员报告病例送表到感染管理科的模式为派工作人员到科室收报告表模式。此措施方便了医务人员报告病例,做到了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强化了与临床科室的信息交流。在了解本科室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同时,可以针对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相关指导。初步建立了“沟通---反馈---沟通---反辣循环机制。
2.明确感染管理科科室内部分工,注入服务临床理念。感染管理工作人员作为监督者,往往被临床工作人员认为是“扣钱的”,敌对情绪很明显,感染管理工作停留在应付的层面上。为扭转这一局面,首先在感染管理科细化各工作人员的工作分工,做到每个人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同时建立临床科室投诉机制,对感染管理科工作人员工作进行监督,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注入了服务意识,积极改善与临床科室的关系,努力消除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误解和敌对情绪。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深入掌握业务知识,变监督处罚为监督指导。指导临床工作人员更好的配合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基本运行正常并得到医院上下的认可,医院感染管理科在医院的工作地位得到初步确立,临床医护人员对感染管理工作由敌对到初步认可,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矗
二、第二年,进一步扩大医院感染管理科的影响,完善管理制度
对一些符合实际得到临床医务人员认可的管理考核指标进行变革,进一步贴近实际,取得医护人员的认同,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改进管理考核制度,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取消过去依据医院感染发病率(数值)对科室进行考核的管理条款,改为要求医院感染发病率低于10%,超过10%方进行考核扣罚。而对医院感染漏报进行考核,当出现漏报对当事人进行处理(扣款)才对科室扣考核分(影响科室评级)。使考核制度进一步合理化。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对医院职工进行医院感染在职教育,将医院感染管理培训纳入继续教育项目之中。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将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纳入医疗、护理“三基”训练与考核之中。通过培训与考核,提高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和知识水平,促进了医院感染管理的良性发展。
2.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引入“一票否决”制度。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对医院感染管理实施“一票否决”制度,即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差的科室取消年终参评“三甲”科室及优秀、先进的资格。进一步强化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和权限。
3.建立日报告制度,做到医院感染发病率即时监控。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趋势和事件,建立了医院感染病例日报告制度,要求工作人员每日进行医院感染发病率计算并描点,画出变动曲线,通过曲线变动趋势分析是否可能有医院感染事件发生可能,及时作出反应,监控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初步做到了能够在24小时内对医院感染事件做出反应。
三、第三年,在吸取前两年经验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力度
尤其是针对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的内容,另外在医院感染管理方法、技巧以及协调工作上进一步深化,使得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1.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和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在教学办公室、医务处、护理部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下,确定为医院感染管理和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年,进一步强化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同时加强与北京等地专家的联系,外派专职人员参加全国性专业知识培训班,并采取现代化手段将培训班内容录像,带回对专职人员进行培训,收到良好效果。
2.加强部门合作,变“单兵作战”为“集团军作战”。加强与护理部、质控办、医务处、教学办公室、总务处、设备科及临床医技科室的协作,将医院感染管理完全融入医院质量管理之中,多部门协作带来的最大收益是信息及时沟通,一些过去工作中的死角被清除,一些过去很难得到的数据及时获取(消毒液使用量等数据获取就必须依靠多部门协作),通过部门协作获得了医院感染相关物资的量化数据,经过统计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例如,根据各科住院病人数的多少和相关消毒用品数量比较,可以发现哪些科室消毒用品数量明显低于估算量,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监督管理。此举极大地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效率,有力的促进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3.缩短反馈周期,及时发现、解决出现的问题。改变以往每月、每季度反馈的模式,变为每周、每月、每季度反溃在医院质控部门的统一协调下试行每周、每月、每季度监督反馈机制,感染管理科主任每周一次深入临床科室进行监督、指导、培训,及时将发现的问题以周总结的形式反馈质控办,由质控办汇总,在每周一的领导班子晨会中反馈院领导。在下一周深入临床时反馈相关科室,监督改进情况,初步形成“沟通---反馈---改进---沟通---反馈---改进”的持续改进良性循环管理模式。
4.强化学习,积极参加国内、区内各类医院感染相关培训班,搜集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资料,在充实医院感染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搜集、借鉴学习医院管理甚至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消化、改进后运用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了管理和协调水平、能力,为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上台阶做好准备。
5.加强交流,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科内制定了不成文的交流制度,即要求科内工作人员对所有来我院参观、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经验的兄弟单位工作人员要热情接待,相关经验、知识要毫无保留,目的是加强联系,共同进步。此一举措的实施,不仅为我市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也使我们自己受益匪浅,在交流过程中,也学到了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同时,他们的宝贵教训也使我们的工作少走了许多弯路,真正做到了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与此同时,也激励了我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者——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唯有不断进取创新才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6.针对高发病率的医院感染疾病进行目标性检测。20共开展了包括呼吸机相关肺炎、手术切口、留置导尿相关感染等多项目标性检测,手术切口感染得目标性检测使得外科病人的医院感染总体发病率明显下降。目标性监测的开展,进一步有效地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索和反复的实践,终于在我院基本形成了具有本院现实特点和符合实际规律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模式。经过全院上下不懈的努力,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病例的发生。
2014年10月29日 , 是世界卒中日。当天下午,陈国强教授在多次相约后终于接受了记者采访。
深秋的阳光,带着成熟的韵味洒进办公室,投射在陈国强教授身上,在他的发际闪着光芒。在此之前,记者已从多个渠道耳闻他两度“创业”,将众多的老牌三甲医院神经外科抛在身后,让国内同行刮目相看、并由此奠定自己在业内地位的往事了……
也是在这一天,航空总医院正式开辟了北京东北部地区第一条“脑血管病急救绿色通道”,抢救时间由卒中中心提出的“控制在60分钟内”缩至37分钟,远超行业要求;而打造北京北部最大的神经外科中心,立足北京,辐射全国,让更多的患者受益,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诊疗服务,则是陈国强教授更为宏大的目标。
偶然选择,成就“中国脑室软镜第一人”
陈国强涉足神经外科,缘于他当年考入湖南医科大学时的一次偶然的选择。之所以说“偶然”,是因为陈国强最初填报的专业并非神经外科, 而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尚不被重视的精神科。入学后,一个偶然的机缘,他被调剂到与精神科“关系较近”的神经外科。但许多年后回望这次偶然的选择,他发现这次“偶然”,却成就了他在这一领域的丰硕事业。
顺利完成本科学业后,陈国强被分配到北京一家非常出名的涉外医院。在那里,他渐渐领略了医生职责的庄严和国家对先进医学技术、设备的渴求。CT机1971年才被英美科学家发明,而当时核磁共振还没有出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神经外科也才刚刚起步, 缺少这些高科技的诊断技术,人们对大脑的认识极其有限。陈国强回忆说,当时做手术基本靠医生的推测,觉得哪里有问题,就在脑袋的哪个部位打个洞,手术过程中全凭肉眼观察,甚至要把手伸到脑袋里去掏出肿瘤,手术中病人死亡非常正常,如果能救活一个,反倒成了非常了不起的事。
由于那家涉外医院和国外同行交流比较多,较早在神外手术中引进了显微镜, 手术精细程度提高, 需要在脑袋上开的口子小了,病人的死亡率也有所下降。此后不久的1997年, 陈国强被派驻日本医科大学学习,师从日本著名神经内镜专家上川秀夫教授和著名垂体瘤治疗专家寺本教授。陈国强被日本先进的手术设备与技术震撼,并渐渐意识到,在神经外科的手术中,病人头上的口子还可以开得再小一点,病人的死亡率可以下降得更多———这是陈国强教授最早接触到的“微创”理念。
从日本学成归国后,陈国强不仅承担了卫生部科研课题(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还将内窥镜下微创手术应用到了神经外科, 开展了神经内镜下各种脑室疾病的治疗、经单鼻孔切除垂体瘤、内窥镜辅助下锁孔微创切除听神经瘤、胆脂瘤及鞍区肿瘤等,并将内窥镜应用于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颅神经减压手术中;他还在国际首创神经内镜下钻孔冲洗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术后不放置引流),使该病的一次治愈率大幅度提高, 手术并发症较低。
事实上一直到今天,“功能微创”这个医学名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是比较陌生的,但对陈国强来说却再熟悉不过了。由于功能神经外科疾病有自身的特点,诊疗方法也有别于一般的神经外科;甚至截至目前,中国有功能神经外科医生的医院仍为数不多,而陈国强则是功能神经外科的顶级专家。在中国,掌握这项最先进的“脑室软镜技术”的医生不超过5人,其中有两人还是陈国强的学生。在神经外科,基本上和脑神经有关的所有手术陈国强都有研究, 但为了追求“精”和 “专”, 他选择了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疾病的治疗以及脑室内窥镜手术作为自己的钻研方向。
据记者了解,脑室内窥镜有软硬之分, 软镜比硬镜更难控制,但灵活自如,对脑的创伤更小,治疗范围更加广泛。很多患有疑难性脑积水、脑出血等脑室疾病的病人,用传统疗法就要挣扎在死亡线上,但陈国强却能用一根黑色软管将他们解救出来,并由此成为“中国脑室软镜第一人”。
再度创业,倾力打造北京北部最大神经外科中心
10年之前的2004年 ,刚届不惑之年的陈国强教授抱着“创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神经外科”的梦想, 离开了那家工作了近20年的涉外三甲医院, 来到刚刚成立的清华大学玉泉医院, 白手起家, 开始第一次创业———组建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功能及微创神经外科”。在当时,同事、朋友都劝他不要去冒险, 因为那时的玉泉医院,无论规模还是知名度,远不能与他曾工作的医院相媲美。但短短3年后,陈国强组建的“功能及微创神经外科”年手术量就超过了1000台, 科室也成为了北京市领先的5大神经外科中心之一,这令国内同行刮目相看,他也因此奠定了地位; 更令人钦佩的是,此后10年期间,他创造了手术量逾万例的纪录。
有梦想的人总是在人生行进的路途中不断寻求新的突破。随着科室的发展,陈国强教授逐渐意识到玉泉医院有限的规模对神经外科团队发展的禁锢。此时,中国科学院在神经科学及认知科学研究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而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则是中科院正式成立的三大“转化医学研究院”之一。陈国强深知这个研究平台的重大作用,深知“转化医学”在推动世界医学发展中的重大价值,深知“转化医学研究”是将众多优秀基础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医疗的“媒介”,是世界医学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与他一直以来努力探索与追求的方向不谋而合, 他心动了。自2011年起, 陈国强便先后派遣3名神经外科专家来到航空总医院创建新的神经外科,很快成立了3个神经外科科室 ; 两年后 , 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手术量也超过了1000台, 为提高北京市北部地区民众的健康服务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后,陈国强教授考虑到航空总医院的综合实力、强劲的发展势头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心中有了一个更宏大的目标———“打造一个北京北部最大的神经外科中心”, 继而立足北京,辐射全国,让更多的患者受益。这一目标得到了航空总医院高国兰院长的高度肯定与大力支持,于是,2014年年初,陈国强教授带领团队移师航空总医院。
“给我一个平台 ,再造一次辉煌! ”已是知天命之年的陈国强教授,依然怀揣雄心壮志,开始“二度创业”, 倾力打造北京北部最大的神经外科中心。
从严要求,建设一支一流的医学团队
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中心按照一流标准配备了现代化的仪器设备,硬件方面达到了国内外领先水平, 但要实现“组建北京北部最大的神经外科中心”的梦想,陈国强深知培养高水平人才队伍的重要性。为此,他从严要求,带领团队努力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素质, 为打造一支一流的医学团队夜以继日地拼搏。
“我已经与陈主任共事十多年了,我们这个团队里很多人都跟我一样。当初得知陈主任要来航空总医院,便毅然辞掉了原来的工作,跟着陈主任一起来到了这里。”谈起神经外科中心这个团队, 陈国强教授的助理王晓松医生深有感触地说,“这么多年,他不仅工作上对我们要求极为严格, 还从不允许我们收病人一个红包。跟着他干,心里踏实。他是一个真正想干事业的人。”
事实上,历经10余年的磨练,当年追随陈国强教授“创业”的许多医生已成长为独挡一面、具有鲜明技术特色的医学专家和学科带头人,而且随着病人群体的稳定持续增长,更多具有高学历、深厚医学背景的优秀人才不断加盟神外中心,由此,陈国强麾下的团队规模持续扩大。
2014年6月,“航空总医院神经医学中心”正式挂牌,陈国强出任中心主任后精选了具有博士学位、有国外学习和培训经历的高级医学人才担任各科室主任。中心目前拥有强大的专业人才队伍,有临床医生28名,其中博士7名,硕士13名 ;正高职称7名 ,副高职称6名;同时具有教授职称2名,副教授3名。学科带头人均具有在国外学习及国内大型医院的工作经历,在国内各专业领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有了精兵强将,团队的战斗力和服务水平逐步提升,目前,中心已拥有6个科室。陈国强说:“当病人的手术涉及不同领域时,我们通常采取团队作战的办法,所以我们经常几个专家联合起来做一台手术。多学科协作,才能保证手术的效果。”就这样,他带领团队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在神经外科领域辛勤耕耘近30年的陈国强,从未懈怠过。“做一名好医生”是他奋斗的最大动力,也是他始终不渝的坚持。“在是否对患者进行手术这件事情上,医生具有的是责任,而不是权力。”陈国强经常这样提醒医护人员。在他眼中,一名医生不仅要有过硬的医疗技术,还要有担当、有情义。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不能为了规避责任和麻烦, 就轻易把患者推出去。因此,整个团队不仅敢于接受医学挑战,还对病人十分关爱。“从医30年,最让我们欣慰的不是自己获得了多少荣誉, 攻克了多少难题,而是看到患者康复之后幸福生活的感动。”在介绍一位几年前团队治愈的18岁面肌痉挛女孩时, 陈国强动情地说“不能想象如果她当时没有治好的话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她现在找了一个又高又帅的男朋友,每天生活得特别开心。”他边说边翻出了女孩的微信给记者看。
陈国强教授对患者的慈爱,感染着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在中心的一个“病区墙”上张贴着许多患者来信,每一封书信,都蕴含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康复之后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另一个“科室文化”专栏里,醒目地张贴着一篇篇医护人员学习《弟子规》后的心得体会。“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或许就是陈国强所带领的神经外科中心团队的文化内涵。通过诵读和学习《弟子规》,不仅提高了团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更在大家心中牢牢树立了孝亲尊师、敦厚存诚、尽责求精的行为准则。
这样潜移默化的教育熏陶,让整个中心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气息,所有医护人员对患者充满真诚的关爱情怀。一个个在这里治疗的患者, 不仅得到了优良的医疗服务,还感受到了神经外科中心的医者们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
多措并举,助推学科医教研新发展
长期在高校附属医院工作的陈国强,充分意识到科研教学对提升学科水平的重要作用。他注重营造学术氛围,积极开展科研、教学和学术交流活动。多年来,陈国强先后获中国内镜医师协会颁发的“恩德思”医学科学技术奖、杰出成就奖;2012年,《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对近5年相关专业论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陈国强个人发表的论文在国内排名第7位、科室总论文数排名第20位, 每篇都是高质量、实用 价值极强 的论著 ;2013年,软性神经内镜在脑室脑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技术,获得教育部科技成果登记。
在航空总医院院长高国兰教授的大力支持下,围绕目前医学热点、难点问题,陈国强着手成立了“颅神经疾病转化医学研究室”、“Meige综合征转化医学研究室”、“烟雾病转化医学研究室”、 以及“脑脊液障碍转化医学研究室”。2014年, 陈国强教授又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对此他坦率地表示,学科的发展一定要有科研的资助才能有后劲。
如今,神经外科中心已发展成为航空总医院的重点学科群,下设创伤脑血管神经外科, 拥有床位150余张 ,开展的手术基本囊括了神经外科的所有手术,多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多项手术为国内首创。根据目前中心手术量的增长,预计2015年,该中心的手术量将达到2千余台,真正成为北京市5大神经外科中心之一。
“在未来 ,我希望把整栋楼做成神经外科中心的独立楼,就像一个小医院,我们的神经外科中心就是一个‘院中院’。”采访到最后,陈国强教授信心满满地勾画着他的理想未来……
专家简介
以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思想为工作指南,在医院领导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医院工作方针和工作计划,认真履行职能,外科护理将认真搞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护理质量提高 人事制度改革是方向、是出路,改革要面临许多困难,以“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思想为工作指南,在医院领导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医院工作方针和工作计划,认真履行职能,外科护理将认真搞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护理质量提高
人事制度改革是方向、是出路,改革要面临许多困难,但不改革,将会有更大的困难出现。外科护理首先要明确这一观点,找准合理的定位,“跳出护理看护理”,以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参与改革。应当好领导的参谋,为领导提出可行性的参考意见,取得领导的理解,信任与支持。利用多渠道形式向护理人员讲解有关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思路及发展趋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消除不满情绪和抵触心理。以改革为契机,使全院护理人员既有紧迫感,又有危机感;既树立竞争意识,又增强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优化护理队伍,促进护理质量提高。
二、抓好护理队伍建设,提升护理队伍素质
外科护理人员要认识到“先天不足”已成为我们不断求学的动力而非阻力,树立自强、上进、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的精神,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来积累知识,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逐步把目前
以中专学历为主体转变为以专科、本科为主体的护理队伍。外科护理将采取多种渠道,为护理人员提供学习机会。坚持每月在科室举办护理知识,新业务新技术,专业技术培训。每月科内业务学习1-2次,护理查房1次,操作培训等。外科护理重点要规范护理查房,提升查房质量,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
三、护理质量管理是核心,加大质量控制力度
1、护理单元推广护理工作量化考核。外科护理拟定护理工作量化考核方案及实施细则,采用工作量,工作质量和质量缺陷相结合综合考核。各护理单元认真组织实施,进行考核,通过工作量化考核促使护理人员观念转变,增强奉献意识,主动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从而促使护理质量提高。
2、以过细、过精、过实、过严的严谨态度抓好每项护理工作的全程质量管理,即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其中环节质量是重点。外科护理将深入科室规范各环节管理。
3、严格遵守消毒隔离执行,作好病区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结果应达标。同时,作好随时消毒、疫源地消毒、终末消毒、日常消毒工作。使用后的物品按处理原则进行消毒,一次性物品按要求管理、使用、处理。
四、护理安全则是护理管理的重点
护理安全工作长抓不懈,应做到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充分利用三级护理管理体系,各司其职,层层把关,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隐患,保障病人就医安全。
1、外科护理做好宏观管理,补充完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抓好各层护理人员岗前培训工作,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安全工作,继续坚持护士长夜查房和节前安全检查和节中巡查。
2、护士长做好微观管理。坚持毒麻药品、抢救药品、用物班班交接,抢救仪器保持功能状态,保持抢救物品良好率达100%。抓好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病人的环节监控,时间的环节监控和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
(1)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对新调入、新毕业、实习护士以及有思想情绪或家庭发生不幸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交待、重点跟班,重点查房。
(2)病人的环节监控:新入院、新转入,危重、大手术后病人、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要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
(3)时间的环节监控: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易疲劳时间、夜班交班时均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外科护理组织护士长进形不定时查房。
(4)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输液、输血、各种过敏试验,手术前准备等。虽然是日常工作,但如果一旦发生问题,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应作为护理管理中监控的重点。
五、转变护理观念,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通过学习,培养护理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把病人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病人的需要作为第一需要,把病人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病人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树立整体护理观念,纠正和克服过去的病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护理做法,应全盘考虑,综合计划,集医院、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对病室实施全身心、全方位,全过程、多渠道的系统护理。
2、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礼仪培训。
3、5.12国际护士节举办“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方便病人”为主题进行演讲比赛,转变护理人员思想观念,变病人要我服务为我要为病人服务,更好的提供优质服务。
4、在全院开展评选服务明星活动。
六、加强护理管理,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1、全院各护理单元实行弹性排班。外科护理制定弹性排班实施办法,护士长应根据科室病人情况和护理工作量合理分配人力资源,以达到保质保量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减少人力资源浪费,避免人浮于事的局面。全院护理人员做到工作需要时,随叫随到,无需要时即休假。
2、护理管理者应增强经营管理意识,护士长应与科主任一道共同动脑筋,想办法,改变科室收入构成结构。实行科室成本核算,护士长既是决策者,也是参与者,应对科室物资成本核算工作,进行认真、准确的统计,做到计划与控制,核算与分析并存,逐步摸索出科室成本消耗的规律性,使科室的医疗成本既合理又科学既低耗又有效;既减少病人负担,又增加社会效益,又能提高经济效益,增加个人收入。
七、护理各项指标完成1、基础护理合格率100%(合格标准85分)。
2、特、一级护理合格率≥85%(合格标准为80分)。
3、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
4、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0%(合格标准为80分)。
5、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达100%(合格标准为80分)。
6、一人一针一管一用灭菌合格率达100%。
7、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8、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血)器用后毁形率达100%。
光阴荏苒,时光飞逝,转眼间 2012在紧张忙碌中过去了。回首这一年是紧张的一年也是充实的一年,展望新岁,在新的一年里我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付出更大的努力,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工作中去。
自踏入药房这个工作以来,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始终信奉“和谐、创先、节约、务实、高效廉洁”的院训以此规范自己行为,以当一名合格的药学技术员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这期间,深刻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药学技术人员,就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并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修养,诚信工作,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将今几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时了解和关心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路线,认真深入的学习马列主义的理论知识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先进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真参加政治学习,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工作之余学习党的十八的全会精神,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我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努力,时刻牢记党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自己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二、在工作方面
1、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无迟到早退现象,能在搞好卫生、做好水电门窗的安全工作之后才下班。
2、积极熟悉并掌握各种药品的功效及构成,保证病人能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好的服务。
3、认真学习药师岗位职责,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4、坚持参加药房的各项学习和会议,更好更全面掌握药房各项工作流程,结合药房工作实际,制定出适合自己相关岗位的规章制度;
5调配处方做到四查十对,对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拒绝调配。
6对调配好的处方进行认真核对,核对药品的数量,规格,是否符合要求。
7按时请领药品,对从库房请领来的药品按规定摆放和保管。8按规定发放精神药品,能按时登机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处方。
8、保持衣着整齐,仪表端庄,举止稳重,礼貌待人,朴素大方;
9、作风正派,对工作严肃认真。三在业务学习方面
积极参加本专业的各项活动,加强药学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了解和掌握药学界的学术新动向,熟练掌握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利用药学专业知识指导实践 随着医药改革的不断深入,药学事业的迅速发展,药师职能的转变,现代药学服务已经从以“药品为中心”的保障型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技术服务型模式,服务的主体由药品向药品转移。因此不断吸收应用国内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同时现代药学的发展使药学工作领域不断扩展,这对医院药师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也给医院药师提供了机遇和空间,医院药师走向临床要承担起新时期医院药学发展和医院用药的合理、安全、有效、经济的职责。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本人还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不足,自己一定会认真反思,取长补短,争取更上一层楼,把药房工作做得更好。
在此,我感谢领导给予我的关心与支持,本人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
据记者了解,“华北地区血管外科专题研讨会”的宗旨,是“为了建立华北地区血管疾病防治体系,规范血管疾病诊疗措施,降低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提高和推动华北地区血管外科事业的发展。”因此,在这届会议闭幕后,本刊记者就上述问题,独家专访了大会主席郝斌教授。
华北是血管疾病的高发区
采访一开始,郝斌教授就开门见山地说:“今年召开的会议,已经是第二届了。去年举行的第一届会议是由陈剑秋教授出任大会主席、由天津市医学会主办的。在首届会议上,我们组织山西省的二十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收获良多,获益匪浅。第二届华北地区专题研讨会在山西省举办,既展示了山西的学科力量,也拉近了我们山西与全国领先血管外科团队的距离。这是山西省血管外科诊疗水平迈上新的台阶的重要契机……”
郝斌教授继续回顾说:“在今年的9月份,山西省卫生厅副厅长王峻、山西大医院副院长赵浩亮、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教授吴庆华、山西省血管外科奠基人刘增庆等领导、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大会。‘第二届华北地区血管外科专题研讨会’注重普及血管疾病知识,在增强相关学科医护人员对血管疾病的认知程度、促进血管外科医师交流的基础上,同样坚守了‘建立华北地区血管疾病防治体系,规范血管疾病诊疗措施,降低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的会议宗旨。”
据记者了解,在第二届大会上,郝斌教授指出:“华北地区是血管疾病的高发区域,山西省每年发病人数超过300万。尽管山西省从事血管外科专业的医务工作者的队伍在不断地壮大,但是,省内的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与国内领先的血管外科团队仍存在一定差距。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血管疾病诊疗的进一步规范等等,离不开医务工作者的不断开拓创新与不懈努力,更离不开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
谈及第二届华北地区血管外科专题研讨会的详细情况,郝斌教授回顾说:“现在血管外科会议很多,如何将会议办的有特色,也是会务组很纠结的问题。本次会议针对山西省血管外科具体现状,紧跟学术前沿,重视普及与培训,共设立了名家论坛、区域论坛、护理论坛及社区论坛四大论坛、八个专场;还针对血管外科常见疾病的识别、常见症状的分析、紧急处理的要点、常见手术的操作、日常护理等方面与相关学科医护人员、基层医生、社区医生进行互动与交流。会上,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景在平教授、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主任陈忠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张小明教授、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刘昌伟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符伟国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及山西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管强、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董红霖、山西大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曹文东、杨涛等省内血管外科专家针对血管外科领域的前沿及热点问题、血管疾病的预防策略、诊疗规范、院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讲座和交流。此外,专家们还针对血管外科常见疾病的识别、常见症状的分析、紧急处理的要点、常见手术的操作、日常护理等方面与相关学科医护人员、基层医生、社区医生现场进行了互动与交流,会场气氛浓厚,反响热烈。”
山西血管外科团队正逐渐壮大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郝斌教授担任着山西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长。因此,在采访中,他还谈到了山西血管外科治疗工作所取得的进展以及对于山西地区未来血管外科工作的规划。
展开这一话题时,郝斌教授首先介绍说,血管疾病(除心血管及脑血管外)包括动脉疾病、静脉疾病、血栓性疾病。山西省是血管疾病高发地区,每年发病人数超过300万,该类疾病涉及全身各个脏器,病情复杂,具有发病隐匿、高龄、高危、高死亡率的特点,与相关学科疾病症状相似。
针对这类疾病的地域发病情况,郝斌教授坦陈:“山西省血管外科在国内起步较早,上世纪80年代,山西省人民医院刘增庆教授便开始从事血管疾病的诊疗工作,为我省血管疾病知识的普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世纪之交,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相继正式开设独立的血管外科。2011年山西大医院成立后,血管外科也是首批开诊科室之一。近年来,随着腔内技术在血管外科领域的应用,山西省血管外科团队也逐渐壮大起来,能够独立开展血管外科诊疗工作的科室越来越多,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谈到这里,郝斌教授话锋一转说:“但是,我们山西省血管外科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凸显出许多问题。比如血管外科专业化程度参差不齐,区域发展不平衡;而且大多数血管外科医生由普外科医生转型而来,缺少对血管外科疾病的系统化认识和把握。尤其是基层医生,受医院自身条件的限制,他们接触血管外科疾病的机会较少,即使遇到也浑然不知或无从下手,容易造成漏诊、误诊,延误治疗。另外,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和社会的关注程度还远远不够,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血管疾病的危害性,不少医院还没有成立专业学科,这些都制约了我省血管外科的进一步发展。为此,进一步开展对血管外科从业医生的专业系统化、规范化培训;建立实施血管疾病筛查防治体系及诊疗网络、重视社区基层医生的血管疾病知识的普及,全面提高山西省血管外科诊疗水平将是学组今后几年的努力方向……”
如今,山西省的血管外科水平可以说居全国前列,但郝斌教授仍不满足,除了临床上的工作外,他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了血管外科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中。他认为:“血管外科可以说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牵扯大量的内容,同时血管外科疾病近年来的发病情况越来越多,但大家普遍认识不足,我的目标就是让山西的医务界和老百姓加深对血管疾病的认识,更好地造福百姓。”
数个“第一”撑起的“山西现代血管外科开创者”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作为山西省血管外科学术带头人,郝斌教授开创了数个“山西第一”,比如: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胸腹主动脉瘤手术、肿瘤侵犯血管术、大的血管损伤术等等。
谈及这些话题,郝斌教授回顾说,1986年他从白求恩医科大学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山医大二院,成了一名外科医生。1995年,他参加了“全国首届血管外科疾病论坛”。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参加这次会议后所做出的的一个决定,使他后来成为了山西省现代血管外科的开创者。郝斌教授说,当时的血管外科只能算是大外科的一个分支,不论是人员还是设备,规模都非常小,并且基本没有专人对其进行研究。正是通过这次会议,郝斌加深了对血管外科专业的印象,同时也看到了它的发展前景。
1998年,山医大二院引进了省内第一台血管造影仪器,郝斌很有幸成为了省内使用这一仪器的“第一人”,通过血管造影技术的不断运用,他对血管外科疾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5年的时间内,就开展了30多项原来省内从来没有进行过的手术。此后,郝斌教授通过对国内外血管外科新理论、新技术的研究和总结,将微创理念应用到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对血管疾病的治疗进行了大量革新,走出了一条以微创血管腔内治疗与传统手术相结合为特色的学科路线。在郝斌教授的带领下,省内的血管外科实现了10年间的3个小飞跃,始终跟随着国内最新的潮流。
郝斌教授回顾说,2004年医院组织成立血管外科,本着着眼于先进性、立足于实用性的创新宗旨,他们将微创理念应用到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去,对血管疾病的治疗进行了大量革新,他率领全科走出了一条以微创血管腔内治疗与传统手术相结合为特色的学科路线。
郝斌教授继续介绍说,血管外科是山西大医院首批开诊科室之一,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拥有专业床位50张,配备DSA机、血管分析工作站、下肢静脉激光治疗仪、下肢静脉刨刀系统、多普勒彩超等先进的诊疗设备;拥有能够胜任医疗、护理、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各型人才,具备诊治周围血管疾病领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急、危、重症的实力。目前科室设4个亚专业:动脉扩张性疾病组、动脉闭塞性疾病组、静脉返流性疾病组、血栓栓塞性疾病组。经过多年的努力,该科走出了一条复合微创治疗血管疾病的学科发展之路。目前开展有复杂胸腹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支架植入术,布加综合征的根治术及腔内治疗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旁路术、内膜剥脱术、取栓术及腔内成形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综合治疗,糖尿病足腔内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传统大隐静脉剥脱+曲张浅静脉钩剥术、泡沫硬化剂注射术、激光消融术及刨刀旋切术;下肢深静脉血栓规范抗凝治疗、导管溶栓术、取栓术及射频消融术、大面积肺栓塞导管溶栓术、血栓后综合征的腔内治疗、门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血管瘤的切除术及硬化剂注射术,肿瘤侵犯大血管及各种血管损伤的处理等科目。
同时,在从事血管外科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16年中,郝斌教授逐步树立了血管疾病综合治疗的理论体系,建立了一支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专业团队。他突破常规学科人才结构单一的构建模式,将各型人才引进血管介入外科团队,使人才结构日趋完善。为使科室快速发展,做到专人有专长,他们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动脉疾病、静脉疾病、血栓栓塞性疾病三个亚专业的划分;作为山西省血管外科的领军人物,建立并在全省推广血管疾病的诊疗规范,为山西省血管外科诊治水平的整体提高做出了贡献。
发现隐匿疾病,免费筛查腹主动脉瘤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郝斌教授此前曾从事过9年时间的医院管理工作。在那9年间,他曾在山西全省率先建立并完善了院、科两级质控管理网络及多因素质控考核体系;建立了运行病历及出院病历的评审标准;负责医院抗生素专项治理的管理工作,业绩居全国前列,受到原卫生部检查专家组的良好赞誉;组织并参与包括“汶川地震”、“3.28矿难”等重大应急事件的救治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认可;他还曾负责医患纠纷的协调及处理,站在公正公平的立场上,既维护医院的利益,又保护患者的权益,为医患和谐付出了诸多心血和汗水,为医院的医疗安全保驾护航。
而在此前不久,山西大医院继北京、上海之后,还随之开展了腹主动脉瘤免费筛查活动。对此话题,郝斌教授坦率地说:“在山西省,腹主动脉动脉瘤的发病率并不低,但由于这种疾病发病隐匿,早期往往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而广大患者对这种疾病的警惕性不高,导致很多患者因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治,死于瘤体破裂。通过2012年的腹主动脉瘤免费筛查活动,我们增强了老年患者对这种疾病的认知程度,扩大了医院及科室的影响力,随后的门诊及住院腹主动脉瘤患者较以往明显增多。”
郝斌教授进一步介绍说,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微创手术方式,其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基本与开放手术相同,其特点是创伤小,避免了传统手术所带来的巨大创伤和痛苦,降低了病人心、肺等重要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尤其对于一些有严重合并症、预期不能耐受传统开腹手术或手术后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高危病例提供了治疗的机会。随着“开窗技术”、“烟囱技术”等的成熟和带分支支架及多层支架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原本需要行开腹手术治疗的复杂腹主动脉瘤倾向于腔内治疗。另外,对于某些累及内脏动脉而不适合行腔内治疗,且合并其他严重疾病不能行开放手术治疗的患者,为了减少手术创伤,为微创腔内修复手术创造条件,可应用联合开放手术和腔内修复术的杂交技术来治疗。
采访即将结束时,郝斌教授强调说:“血管外科是一门新兴学科,还很年轻,出现一些问题也很正常。任何新事物在成立之初都是不完善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事物发展共有的‘三部曲’。任何新事物的成长壮大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血管外科也是如此。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虽然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建立华北地区血管疾病防治体系,规范血管疾病诊疗措施,降低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提高和推动华北地区血管外科事业的发展’的会议宗旨,一定能够成为现实!”
专家简介
【医院外科副主任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医院外科支部工作总结06-07
医院外科医生工作总结10-09
医院外科护理工作年终总结07-15
医院外科医生离职报告06-13
外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2-11
中医院外科五年规划06-18
医院外科护士长竞聘演讲稿11-07
脑外科主任工作总结12-09
外科主任带教计划07-28
内科 外科 总结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