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资企业案例

2024-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独资企业案例

独资企业案例 篇1

1.个人独资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也无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但个人独资企业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可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

举例:甲投资设立A个人独资企业,A企业以自己的名义与B企业签订买卖合同,B向A发货,A向B支付10万元货款,A是债务人,B是债权人。

如果A企业的资金够支付货款,那么该个人独资企业是可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

如果A企业的资金不够支付货款,全部财产只有4万元。企业不能支付的6万元,应该由投资人甲来承担,也就是说,甲对6万元承担无限责任。

无限责任:这是个人独资企业法的重点内容。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以投资人个人财产出资设立的,由投资人的个人财产承担无限责任;在申请企业设立登记时明确以其家庭共有财产作为个人出资的,应当依法以家庭共有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强调的就是“谁出资谁负责”。

P14【例题•单选题】

甲以夫妻共有的写字楼作为出资设立个人独资企业。企业设立后,其妻乙购体育彩票中奖100万元,后提出与甲离婚。离婚诉讼期间,甲的独资企业宣告解散,尚欠银行债务120万元。该项债务的清偿责任应如何确定?

a.甲以其在家庭共有财产中应占的份额对银行承担无限责任

b.甲以家庭共有财产承担无限责任,但乙中奖的100万元除外

c.甲以全部家庭共有财产承担无限责任,包括乙中奖的100万元在内

d.甲仅以写字楼对银行承担责任

答案:c2、事务管理

投资人甲设立个人独资企业A,可以自行管理企业事务,也可以委托或者聘用他人负责企业的事务管理。甲委托乙管理事务,内部限制规定签合同时不能超过100元,乙代表A与善意的三人B签订250元的买卖合同。该合同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所以该合同有效 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对受托人或者被聘用的人员职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受托人或者被聘用的人员超出投资人的限制与善意第三人的有关业务交往应当有效

3、清算

第27条规定,个人独资企业解散,由投资人自行清算或者由债权人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进行清算。投资人自行清算的,应当在清算前十五日内书面通知债权人,无法通知的,应当予以公告。债权人应当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的应当在公告之日起六十日内,向投资人申报其债权。

具有特殊性的是,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原投资人对个人独资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仍应承担偿还责任,但债权人在五年内未向债务人提出偿债请求的,该责任消灭。

甲以个人财产设立一独资企业,后甲病故,其妻和其子女(均已满18岁)都明确表示不愿继承该企业,该企业只得解散。该企业解散时,应由谁进行清算?D

a.应由其子女进行清算b.应由其妻进行清算

c.应由其妻和其子女共同进行清算

独资企业案例 篇2

笔者于2007年10月—2008年4月参与一家智利外商独资企业的企业运作和商务工作, 工作期间对该外资企业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记录, 针对企业的语言管理对企业的决策人进行访谈, 从中总结双语或多语制企业语言管理和语言成本假设。本文基于真实的语言资料和信息, 部分涉及保密的商业信息未影响本文的研究主题和结论。该外资企业中使用的语言包括西班牙语、英语和汉语, 工作人员中62.5%母语为汉语外语为英语, 25%母语为西班牙语外语为英语, 12.5%母语为汉语外语为英语和西班牙语。本文主要针对工作人员日常沟通的语言使用情况和出现的问题, 以及在不同原语言背景下沟通的策略和统一的语言管理方法与政策进行探讨。

2 研究意义

语言有其经济效用, 从语用的角度看, 语言的经济效用在于人们如何利用语言来取得预期的经济效应 (何自然, 1999:112) 。在用语言来进行商务沟通时, 能做到以言悦人, 以言感人, 及时有效的达到沟通目的时, 语言的经济效用就高。

语言具有其复杂性, 是不同语言背景的人在商务沟通中传情达意以及维持社会关系, 保证商务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众所周知, 商务活动的根本宗旨是追求最大经济效益, 使用恰当的语言来达到双方的统一, 对实现这一目标起着很大作用 (杨晓, 2005) 。语言使用是反映商务行为的重要指标, 语言使用中的问题也反映了企业的语言能力, 恰当的语言管理使语言使用更加清晰、明确。本文运用“企业中的语言管理”相关理论, 研究语言作为一个组织行为, 语言作为企业信息资源重要部分所起到的作用 (Anne Daniels & Pam Garfoot, 2004) , 同时运用外企实例分析, 达到总结并指导语言使用和管理的目的。

3 语言使用情况案例分析

WCIL (公司名称缩写) 由位于南美洲的智利外商投资, 2007年于北京成立, 作为沟通南美洲和中国的分支服务机构, 目前由2名智利籍工作者和6名中国籍员工组成, 属于外资企业的中小型企业, 工作语言包括:英语 (主要工作用语) , 西班牙语 (第二工作用语) 和汉语 (中国籍员工用语) 。公司主要书面文件 (包括市场调查报告、表格、商业和法律文件、合同、商业往来邮件) 、中国籍员工同外籍工作者之间的口头沟通和集体会议使用英语, 外籍工作者之间的口头沟通使用西班牙语, 中国籍员工之间沟通使用汉语。

案例分析一:WCIL的商务董事, 一名智利商人来华投资, 遇到了许多文化、习惯和商业问题, 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 不论是差旅、出行、会见生意伙伴, 都存在语言不通所带来的不便和造成的距离感, 学习汉语成了他必需的投入。他在工作日内每天花费一个半小时学习汉语, 费用为人民币100元;语言障碍的问题表现在:①差旅安排需要翻译或陪同, 增加企业成本;②同中国合作伙伴会见需要翻译, 使沟通产生距离感;③出行和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上述看做对语言的投入和成本, 我们得到该名外商投资者的语言成本等式:

语言成本=学习新语言的投入+差旅陪同人员成本+国内客户沟通和翻译成本+日常生活解决语言问题的支出成本

案例分析二:WCIL的中国籍员工, 和外商老板沟通需要用英语, 虽然都掌握了英语技能, 但是由于并非母语的缘故, 在表达含义上必定存在不能完全表达的问题, 于是就出现了重复的沟通, 也增加了语言成本。由于这部分语言成本不易量化, 笔者将其总结为下面的等式:

语言成本=英语沟通中的误解+不完全表义+增加的重复沟通

案例分析三:WCIL的出口部经理, 在国内读完大学之后就职于阿根廷一家贸易公司, 在阿根廷工作6年, 自学西班牙语, 回国后参加WCIL。目前掌握汉语, 英语, 西班牙语三种语言, 并能够和外资老板流利地使用西班牙语交流, 增加了和外籍老板之间的信任与亲切感, 对于他语言收益大于成本, 现将语言收益归结为以下等式:

语言收益=使用外资老板母语交流带来的信任和亲切感

上述的三个等式基于同外资老板沟通的角度得出, 是在绝对理想化的条件下成立,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语言使用问题, 不具有任何数学运算功能。

4 语言管理政策分析

由于该企业的语言复杂性特点, 使用中难免产生混乱, 例如, 中国员工之间习惯于使用母语汉语交流, 甚至在外籍老板在场的情况下, 就会引起老板的不满和疑惑。因此, 公司制定了语言政策, 即在工作的场合所有员工都使用英语, 在个别沟通的场合可以使用各自习惯的语言。这一政策, 使得不必要的疑惑和心理上的距离感大大减少, 有利于营造信息共享的良好工作氛围。

5 结论

本文使用语言管理中的“收益和成本”概念, 对WCIL多语制外资企业的工作语言展开分析和研究, 并对其针对不同语言和文化沟通下的语言政策进行分析, 使得语言管理和语言使用情况清晰明确。有利于指导其他外资企业的语言政策, 鼓励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商务人员采取各种策略积极解决各种沟通问题。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2]杨晓.委婉语在商务英语沟通中的语用功能.Mar.2005, Volume 2, No.3 (Serial No.15)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ISSN1539-8072, USA.

[3]J.V.Neustupn.Post-Structural Approaches to Language:Language Theory in a Japanese Context[M].University of TokyoPress, 1978.

[4]J.V.Neustupn&Jiφ姫Nekvapil.Language Management in theCzech Republic[J].Current Issues In Language Planning, 2003, 4.www.multilingual-matters.net/cilp/004/0181/cilp0040181.pdf.

浅谈个人独资企业的法律问题 篇3

关键词:个人独资企业;法律;继承

从2000年后,国家就出台了与个人独资企业相关的法律,填补了我国在市场主体中的法律体系的缺漏,更是为相关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法律上的保证,实现规范化的企业组织形态。但是,在个人独资企业的法律中,还存在一些像个人独资企业是否应该确立起第三民事主体,奠定非法人团体地位的问题。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个人独资企业的法律问题,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

效果。

一、在个人独资企业中,要确立民事主体地位

在民事法律制度中,民事主体制度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传统的民事主体模式是由两大主体组成的,一是自然人,二是法人。除了这两个主体以外,在相关制度中没有其他的民事主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市场的主体也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而且还有许多个人独资企业和国家等主体不包括在自然人和法人这两大主体中。为了具备成为民事主体的资格,个人独资企业该怎么做呢?从目前的社会经济情况看,个人独资企业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所以在法律上,对于民事主体地位,个人独资企业也要有一个明显的界定。

个人独资这种经营方式,并没有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衰落,不论是发达或是发展中国家,最为常见的一种经营方式就是个人独资。而随着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许多发达国家对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愈来愈重视,也加快了个人独资企业的发展速度。

二、在形式上,个人独资企业有着法人组织形式所没有具备的优点

1.个人独资企业能够在小规模的企业中发挥出它的全部作用,而法人组织在社会市场经济中无法对其作出有效的补充。

2.法人在设立和解散企业时,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法定程序,在严格的关卡下设立或是解散的时间将会成倍的拉长,但是个人独资企业就不会有这样的困扰,不需要经过严格的法定程序关卡,灵活的聚散经营方式帮助它提高了竞争力和应变力。

3.个人独资企业的出资人在企业出现负债情况的时候,需要承担无限的责任,因此个人独资企业的商业信誉较强。在快速发展的新经济时代,作为单独经营的自然人在社会中的作用仍然没有降低,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具有特殊的存在价值。因此,我国要肯定个人独资企业在民事主体中的经营实体地位。

从法律上来说,我国的个人独资企业具有非法人团体的属性,与自然人和法人不同,其表现为以下四点:一是个人独资企业在人格上,具有相对独立性;二是个人独资企业在财产上,具有相对独立性;三是个人独资企业在利益上,具有相对独立性;四是个人独资企业在责任上,具有相对独立性。[1]首先,个人独资企业可以运用自身独立的名义来进行活动,而个人独资企业只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来实现的;其次,一个企业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就需要依靠稳定的物质基础,而企业的财产具有相对独立性就说明了企业投资人在企业的财产方面享有所有权;再次,在人格和财产方面,个人独资企业都有了相对独立性,也就说明企业在产生效益后,也拥有了相对独立的利益;最后,在承担债务方面,根据上述三点的独立人格、财产和利益,也应独立的以自身的财产承担无限的责任,不能将承担方模糊化,也能够有效的保证企业的信誉。[2]

三、人们对个人独资企业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一般人都认为社会组织是否能够取得民事主体的资格,主要看是否能够承担民事责任,但是这种认知在根本上是错误的。根据权威学者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法人具备民事主体资格的关键就是它能够独立的承担民事责任,而个人独资企业不能获得法律上的认可,成为民事的主体的原因则与其相反。并且,个人独资企业的优势也在于它的市场信誉较强,能够在企业债务中承担责任。法人之所以能够取得民事主体的资格并不是因为上述的原因,它只是作为一个重要的法律特征,而不是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条件。从法人的本质上进行分析,是否承认法人的民事主体资格并不是由于法人能否独立的承担民事责任而决定的,而是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的,一是促成交易,二是保护交易,都是由法律来规定的。[3]

个人独资企业在所有权的支配上具有极强的独立性,作为一个特殊的市场主体,它在人格、财产、利益和责任上有独立性的特点,但是这不能作为否定其拥有民事主体资格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法律制度上,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在观念上不能守旧,法律若是想最大化的发挥出它的作用,就要用开放的精神来确立个人独资企业的民事主体,有利于实现国家立法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艺灵.个人独资企业的转让和继承[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01)

[2]吴秋萍.浅析个人独资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应对措施[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3)

独资企业案例 篇4

21、分析台商独资企业发生火灾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

深圳市宝安区胜立圣诞饰品有限公司是生产沙滩椅的台商独资企业。该厂将简易仓库改成材料库、成品库和宿舍三位一体,彼此相连。1000米3的宿舍里要住500人,上下铺拥挤不堪,过道需要侧身才能勉强通过。1996年1月1日0时多,到同乡那里过除夕回到宿舍的打工仔刘永明点燃床头的蜡烛照明,上床睡觉时,忘了吹灭蜡烛便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凌晨2点多,蜡烛的火苗点燃了他床铺四周用于遮挡的纸壳和塑料布,进而烧着了棉被。由于床铺密度大,火势迅速蔓延,狭窄的过道使许多人无法逃命,最终导致20人死亡,30人重伤,79人轻伤的特大火灾事故。

请分析该事故的可能原因以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参考答案:

这是一起企业违反国家有关消防法规所导致的特大火灾事故。

厂房、仓库和宿舍在同一建筑内的“三合一”生产生活形式是国家严令禁止的。在这起事故发生之前,1994年1月至1995年11月,当地消防大队和安委会曾6次对该厂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多次发出隐患整改通知书,并责令将住在仓库内的人员全部搬出。老板曾按要求搬出人员,但租或建宿舍都要花钱,为了省钱,搬出没多久,又让工人搬回库房居住,从而埋下了事故隐患。几十个工人的生命,在企业老板明知有危险,但赚钱第一的思想下葬送了。

胜立圣诞饰品有限公司“三合一”的生产生活设施和工人居住密集、可燃材料多、宿舍管理混乱、安全疏散通道严重不足、工厂区域没有消防水源等是造成这起火灾事故的原因,该企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个人独资企业设立 篇5

来源:重庆商裕工商时间:2008-11-21 12:43:15浏览(1672)大中小 个人独资企业设立登记

设立登记应提交的文件:

1、投资人签署的《个人独资企业设立登记申请书》;

2、投资人身份证明;

3、企业住所证明;

4、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提交的其他文件。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报经有关部门审批的业务的有关批准文件。

个人独资企业变更登记

变更登记应提交的文件:

1、投资人签署的《个人独资企业变更登记申请书》;

2、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提交的其他文件。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报经有关部门审批的业务的有关批准文件。

个人独资企业注销登记

注销登记应提交的文件:

1、投资人或者清算人签署的《个人独资企业注销登记申请书》;

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 篇6

一、选择题

1、甲投资设立乙个人独资企业,委托丙管理企业事务,授权丙可以决定10万元以下的交易。丙以乙企业的名义向丁购买15万元的商品。丁不知甲对丙的授权限制,依约供货。乙企业未按期付款,由此发生争议。下列表述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A)。

A、乙企业向丁购买商品的行为有效

B、丙仅对10万元以下的交易有决定权,乙企业向丁购买商品的行为无效

C、甲向丁出示给丙的授权委托书后,可不履行付款义务

D、甲向丁出示给丙的授权委托书后,付款10万元,其余款项丁只能要求丙支付

2、张先生在谈论个人独资企业法的有关规定时讲到以下内容,其中正确的有A、B、C、D)。

A.设立个人独资企业时,投资人可以个人财产出资,也可以家庭其他成员的财产作为个人出资

B.个人独资企业可以设立分支机构

C.个人独资企业解散时,可由投资人自行清算,也可由债权人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进行清算

D.个人独资企业解散清偿债务时,所欠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应作为第一顺序清偿

3、根据合伙企业法律制度的规定,合伙企业出现亏损时,须由合伙人分担责任。下列有关亏损分担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

A.合伙协议有约定比例的,按约定比例分担

B.合伙协议没有约定比例的,按出资比例分担

C.合伙协议没有约定比例的,由各合伙人平均分担

D.合伙协议约定由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承担亏损的,依照约定执行

4、甲向乙借款4万元作为出资与他人合伙设立了一家普通合伙企业。借款到期后,乙要求甲偿还借款,甲个人财产不足以清偿。下列有关偿还借款的方式中,正确的有(AD)。

A.甲用从食品厂分取的收益偿还借款

B.甲自行将自己在食品厂的财产份额转让给乙,以抵偿借款

C.甲自行将自己在食品厂的财产份额出质取得贷款用于偿还借软

D.乙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甲在食品厂的财产份额用于清偿借款

5、下列关于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出资数额的表述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D)。

A.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3万元

B.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万元

C.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00万元

D.没有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的限制

6、根据《个人独资企业法》的有关规定,下列表述中(AB)是正确的。

A.投资人只能是自然人B.投资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C.必须有企业的章程D.有符合法律规定的最低注册资金

7、《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投资人对企业的债务承担(C)责任。

A.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B.以企业财产为限承担

C.以个人财产承担无限D.以个人财产承担无限连带

8、个人独资企业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个月未开业的,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个月以上的,吊销营业执照(A)

A、B、6个月6个月B、3个月3个月6个月3个月D、3个月6个月

9、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原投资人对个人独资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仍应承担偿还责任,但债权人在(D)年内未向债务人提出清偿请求的,该责任消灭。

A、1年B、2年C、4年D、5年

10、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财产应按下列顺序清偿(A)a、所欠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b、所欠税款c、其他债务(难易:一般;知识点:破产)

A、abcB、bacC、cbaD、acb11、个人独资企业法下列有关个人独资企业设立条件的表述中,符合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规定的有

(B、C)。

A.投资人可以是中国公民,也可以是外国公民

B.投资人可以家庭共有财产作为个人出资

C.企业名称中不得使用“公司”字样

D.企业必须有符合规定的最低注册资本

12、下列关于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C)。

A.投资人只能以个人财产出资

B.投资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C.投资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D.投资人不得以土地使用权出资

13、下列关于个人独资企业事务管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B、C)。

A.投资人不能聘用他人管理企业事务

B.投资人可以聘用他人管理企业事务

C.投资人对受托人职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D.投资人对受托人职权的限制不得对抗恶意第三人

二、简答题

1、比较个人独资企业与公司企业、合伙企业的区别。

独资企业案例 篇7

一、某外资独资企业概况

某某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于2002年成立于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因应亚洲,特别是中国地区市场的高速增长的需求,延续德国高标准的要求以及训练有素的员工,为本区客户提供全方位、高标准的软板、硬板、LCD制程设备及自动化整合系统,产品成功运行于中国、亚太、欧洲及其他海外市场。近年来,某某公司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进行了以一体化改革为主的经营体制改革,实现了业务垂直、职责明晰、流程合理、执行到位的专业化管理模式。在税收改革方面,积极参与纳税筹划,极大地提高了资金的运作效率,并为在全国实现“扁平化管理”奠定了基础,但是在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方面的税收问题还存在不足。

二、某外资独资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情况

(一)企业所得税

2004年企业所得税实行按月度报表实现利润在当地申报并预缴。自2008年起新所得税法实施时,按月度就地申报但不纳税,并接受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监督管理。企业所得税的计算过程中,主要涉及到扣除项目的确定。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其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在工资、薪金总额增长幅度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幅度,职工平均工资、薪金增长幅度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以内的,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企业按批准的工效挂钩方法提取的工资、薪金额超过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额部分,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超过部分用于建立工资储备基金,在以后年度实际发放时,在实际发放年度企业所得税前据实扣除。提取的效益工资改变用途的不得在税前扣除。另外,纳税人的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分别按计税工资总额的2%、14%和1.5%计算扣除。目前,某某公司在全国的部分市分公司存在大量在建工程,已符合使用条件并已投入使用,但仍挂“在建工程”未转入固定资产。这使得固定资产没有按时计提折旧,从而造成企业所得税多缴。因此,企业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二)个人所得税

某某公司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主要是工资薪金所得减去扣除额后形成的个人所得税,主要适用5%、10%两档税率。目前,对于个人所得税存在较大争议和认识误区的问题主要是由于销售政策多样化引起的。其中客户经理多为企业内部员工,从事直销批发业务,面向大宗购买客户。手续费收入由税务机关代开发票,扣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5.5%。对于这部分手续费支出,由于客户经理大部分是公司职工,因此该部分支出应视同对职工发放的工资并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而不是目前各公司认为的营业税。对于不属于各公司职工的人员,则应在交纳营业税的同时按劳务报酬的标准计算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在具体执行时,我们建议某某公司可在与当地税务机关沟通的前提下适用国家有关政策法规。

三、某外资独资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方案

本部分针对某某公司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根据税法和相关政策规定,指出其中存在的可进行税收筹划、优化税负的地方,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若干方案。

(一)调整年终奖发放范围

根据最新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规定,从2005年1月1日起,对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该《通知》规定,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但在计征时应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如果在发放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还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二)提高福利

可以采用非货币支付办法,提高职工公共福利支出,例如免费为职工提供宿舍;免费提供交通便利;提供职工免费用餐等。企业替员工个人支付这些支出,企业可以把这些支出作为费用减少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个人在实际工资水平未下降的情况下,减少了应由个人负担的税款,可谓一举两得。但要注意的是,在提高职工福利待遇时,要尽量避免以培训班、研讨会、工作考察等形式来奖励员工。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以免费旅游方式提供对营销人员奖励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对商品营销活动中,企业和单位对营销业绩突出人员以培训班、研讨会、工作考察等名义组织旅游活动,通过免收差旅费、旅游费对个人实行的营销业绩奖励,应根据所发生费用全额计入营销人员应税所得,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并由提供上述费用的企业和单位代扣代缴。其中,对企业雇员享受的此类奖励,应与当期的工资薪金合并,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其他人员享受的此类奖励,应作为当期的劳务收入,按照“劳务报酬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三)合理扣除资产损失

资产损失的认定和扣除一直是税企争议较大的问题,也是税法和会计制度存在差异的重要内容。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该规定明确了税前扣除原则:企业的各项资产当有确凿证据证明已发生永久或实质性损害时,扣除变价收入、可收回的金额以及责任和保险赔偿后,应确认为财产损失。企业须及时申报扣除财产损失,需要相关税务机关审核的,应及时报核,不得在不同纳税年度人为调剂。企业非因计算错误或其他客观原因,而有意未及时申报的财产损失,逾期不得扣除。确因税务机关原因未能按期扣除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必须调整所属年度的申报表,并相应抵退税款,不得改变财产损失所属纳税年度。而比如某某公司2008年全国系统发生的未经审批的资产损失为2255万元,对当年企业所得税的影响额为2255×25%=563.75万元。因此,某某公司发生的资产损失额应及时向地方税务局报批。

(四)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很多,不同的折旧方法对纳税企业会产生不同的税收影响。首先,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于固定资产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时间会造成早晚不同。其次,不同折旧方法导致的年折旧额提取直接影响到企业利润额受冲减的程度,因而造成比例税制下纳税义务承担时间的差异。企业可以利用这些差异来比较和分析,选择最优折旧方法,达到最佳税收效益。

独资企业案例 篇8

我和丈夫从老家四川来到上海打拼,如今共同经营一家房产中介公司。然而,随着我们事业逐步走向正轨,婚姻却开始脱轨。近一年多来,丈夫总是以工作应酬为由,直到凌晨才回家。但公司是我和他共同经营的,我问他是和谁应酬,他却说不上来。今年五一,丈夫居然整整“失踪”了四天,事后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五一她在杭州看到我丈夫和一个女人在一起。一切都明白了。

我现在的顾虑是:离婚后我能取得中介公司的经营权吗?因为这个公司是以丈夫名义在工商局注册的个人独资企业。

另外,对于丈夫的出轨行为,我只是听朋友说起,还没有确切证据,是否有必要弄到“捉奸”证据在法庭上出示,以支持我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呢?

读者:杨林青

杨林青读者:

首先,对于您关心的企业经营权问题,现行法律上是有明确“说法”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婚姻法的司法解释规定:夫妻以一方名义投资设立独资企业的,人民法院分割夫妻在该独资企业中的共同财产时,应当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一)一方主张经营该企业的,对企业资产进行评估后,由取得企业一方给予另一方相应的补偿;(二)双方均主张经营该企业的,在双方竞价基础上,由取得企业的一方给予另一方相应的补偿。

因此,尽管企业是以你丈夫名义设立的,但在离婚时,你有权主张企业经营权。如果你丈夫也希望获得经营权,应由双方竞价,竞价高的一方取得经营权,并给予另一方相应的补偿;如果你丈夫不愿意经营,则你可直接取得企业,但此时应当对企业资产进行评估,从而确定你应当给予对方相应的补偿数额。

至于你提到的获取“捉奸”证据的问题,要区分情况慎重对待。从目前司法实践来看,如果是在自家屋内或公共场所捉奸,只要不存在殴打或大肆宣扬等过激行为,作为证据被法庭采纳的可能性较大;如果是在他人住处或者旅店客房等私密性场所进行“捉奸”,则获得的照片不但无法作为证据被采纳,该捉奸行为本身倒极有可能被认定为侵权行为,导致不利后果的产生。

法人独资企业股东决定 篇9

股东决定书

根据《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规定,股东XXXXXXXXXXXXXXXXX公司作出如下决定:

议题:

一、股东决定对公司住所进行变更。原公司住所:XXXXXXXX 变更后公司住所: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二、股东决定解聘XXXXXXXXXXXXXXX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职务。

三、股东决定解聘XXXXXXXXXXXXXXXXX监事职务。

四、股东决定聘任XXX(身份证号:)担任XXXXXXX公司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

五、股东决定聘任XX(身份证号:)担任XXXXXXXXX监事。

六、股东决定制定新的公司章程,原公司章程作废。

七、本决定一式三份,股东盖章后即生法律效益,并执一份,报公司登记主管部门一份,公司存档一份。

股东盖章: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公司

个人独资企业法教案 篇10

个人独资企业法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个人独资企业的概念、设立的条件;熟悉个人独资企业的出资及事务执行的有关规定;了解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和清算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结合经济建设和改革实际采取案例教学导入,引导启发式方法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演示个人独资企业法的概念及原理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

# 难点

?疑点):

个人独资企业法

案例:小王认为,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独资企业都是由自然人出资设立的,那么个体工商户其实就是个人独资企业。请分析小王的观点是否正确。

一、个人独资企业法概述

(一)个人独资企业的概念和特征

个人独资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个人独资企业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企业的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2)企业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即投资人对本企业的财产依法享有所有权,其有关权利可以依法进行转让或继承:(3)企业须依法设立,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的条件与程序设立;(4)投资人以其个人全部财产对企业似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二)个人独资企业法的概念

个人独资企业法是指调整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关于个人独资企业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个人独资企业在中国数量众多,而且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以下简称《个人独资企业法》于1999年8月30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并于2000年1月1日起施行。《个人独资企业法》对于促进个人独资企业规范经营、健康发展,吸纳社会劳动力,创造社会财富,具有重要意义,应该依法鼓励和正确引导个人独资企业的发展。

二、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变更和解散

(一)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

1、设立的条件

根据《个人独资企业法》的规定,在中国境内设立个人独资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2)有合法的企业名称;(3)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4)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5)有必要的从业人员。

2、设立的程序

申请设立个人独资企业,应当有投资人或者委托的代理人向个人独资企业所在地的登记机关提交设立申请书、投资人身份证明、生产经营场所使用证明等文件。委托代理人申请设立登记时,应当出具投资人的委托书和代理人的合法证明。

个人独资企业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的业务。从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报经有关部门审批的业务,应当在申请设立登记时提交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登记机关应在收到设立申请文件15日内,对符合《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条件的,予以登记,发给营业执照。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的签发日期为个人独资企业成立日期。

个人独资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应由投资人或其委托的代理人向分支机构所在地的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分支机构的民事责任以由设立该分支机构的个人独资企业承担。

(二)个人独资企业的变更和解散

1、个人独资企业的变更

个人独资企业存续期间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在作出变更决定之日起15日内依法向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2、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

个人独资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当解散:(1)投资人决定解散;(2)投资人死亡或者宣告死亡,无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决定放弃继承;(3)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3、个人独资企业的清算 个人独资企业解散,由投资人自行清算或者由债权人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进行清算。投资人自行清算的,应当在清算前15日内书面通知债权人,无法通知的,应当予以公告。债权人应当在接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未接到通知的应当在公告之日起60日内,向投资人申报期债权。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原投资人对个人独资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人应承担偿还责任。但债权人在5年内未向债务人提出偿债请求的,该责任消灭。个人独资企业解散的,财产应当按照下列顺序清偿:(1)所欠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2)所欠税款;(3)其它债务。

清算期间,个人独资企业不得开展与清算目的无关的经营活动。清算结束后,投资人或者人民法院指定的清算人应当编制清算报告,并于15日内到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例2—3】李强为在校研究生,经济上独立于其家庭。在校期间李强就做起了修理计算机生意并注册了个人企业,注册资本1000元。后生意兴隆,先后雇佣员工8人,但未给员工办理社会保险。后因经营不善,负债3万元。李强决定将企业自行解散。请分析:(1)李强设立的个人独资企业负债,债权人是否可以要求李强的父母代为清偿。(2)该个人独资企业的注册资本是否合法。(3)该个人独资企业是否应给员工办理社会保险。(4)李强将该独资企业自行解散的行为是否有效。【解析】(1)由于李强在经济上独立于其家庭,应依法以李强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因此,债权人无权向起家庭求偿。(2)《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应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但没有规定最低注册资金,因此,该个人独资企业的注册资本合法。(3)该个人独资企业应当按照《个人独资企业法》的规定,为企业员工办理社会保险。(4)李强解散个人独资企业的行为符合《个人独资企业法》的规定,行为有效。

三、个人独资企业的事务管理及权利和义务

(一)个人独资企业的事务管理 依照法律的规定,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可以自行管理企业事务,也可以委托或者聘用其他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负责企业的事务管理。

投资人委托或者聘用他人管理个人独资企业事务,应当与受托人或者被聘用的人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委托的具体内容和授予的权力范围。受托人或者被聘用的人员应当履行诚信、勤勉义务,按照与投资人签订的合同负责个人独资企业的事务管理,不得有违反《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的10项行为。

(二)个人独资企业的权利和义务

1、个人独资企业的权利

国家依法保护个人独资企业的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个人独资企业依法享有经营自主权,可以依法申请贷款,可以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并享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2、个人独资企业的义务

个人独资企业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以下义务:(1)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城市信用原则,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2)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3)应当依法设置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4)招用职工,应当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保障职工的劳动安全,按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5)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

独资企业案例 篇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从1986年的22.4亿美元发展到2011年的1 24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FDI流入国。在我国FDI流入总量不断攀升的同时,外商进入我国内地的的“准入模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如图1所示:1983—1985年,外商准入模式以“中外合作”为主,中外合资及外商独资企业的比重非常小;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我国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市场经济发展不足,招商引资政策相对谨慎;到1986—1999年,随着经济环境的进一步开放,外商投资企业更多地是以“中外合资”的方式进入中国,中外合资企业占外商投资企业的比重急剧增加,一跃成为该时期外商投资的最主要方式;到2000—2008年,随着经济与政策环境的进一步放宽,“外商独资”经营模式备受国外投资者的青睐,并逐渐成为外资进入中国的最主要模式。截至2008年底,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独资的经营规模达到723.15亿美元,占三资企业比重的79%,与之对应的是合资经营与合作经营的比重分别下降至18.92%和2.08%。

随着外资准入模式从“合作”到“合资”再到“独资”的结构变迁,外资企业在技术溢出效应上的发挥会产生哪些变化?这是我国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所必须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在“独资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当代背景中。按照企业组织理论,相比外商独资经营,合资、合作经营模式下的“干中学效应”及上下游企业间的“联系效应”更加明显,从而更有利于外资企业的技术、管理经验等先进要素在中国的传播与扩散。鉴于此,很多国内学者对中国当前的外商“独资化”表示担忧,认为这种独资化趋势将大大削弱FDI在我国的技术外溢效应,甚至还对内资企业的产生“品牌挤占”、“成长抑制”(王允贵等,1996)等负面影响。实际情况是否如此?这还待做出更加科学的论证。本文将从“外资准入模式”的角度分析外资独资化趋势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并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检验并比较了三种准入模式(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条件下的技术外溢效应,从而帮助我们更科学地认识独资化趋势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并为我国外资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文献综述

FDI技术溢出效应是指外国投资者在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的同时,其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营理念、管理经验等通过一些非自愿的扩散途径,渗透到当地企业,从而带动东道国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而外国投资者却无法获取其中全部收益的一种外部效应。Kokko(1966)认为这里的FDI是包含了资金、人力资本、技术专利、管理经验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对东道国的影响也是多渠道、多方面的。关于这种影响渠道,桑百川(2006)将其归结为四类:一是模仿效应(Demonstration and Imitation Effects),指跨国公司的新产品及技术会加大内资企业的生存压力,使得他们不得不通过学习和模仿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经营模式来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二是竞争效应(Demonstration and Imitation Effects),指外资企业对国内市场的抢占必然会增强内资企业的危机意识。为保住原有的市场份额并夺取发展机会,他们必须更加有效地配置资源,改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三是联系效应(Linkage Effect)指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的业务交往中,会以供应商、顾客、合作伙伴等角色与其建立向前或者向后的联系,从而带动国内产业的上、下游的发展,形成良好的经济效应。四是人员流动效应(Labor Turnover),指东道国员工在外资企业接受培训或通过“干中学”得到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然后再通过“跳槽”或“自创企业”的方式实现技术从外资企业向内资企业的转移。

对我国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研究非常之多,何洁(2000)利用生产函数建立回归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外国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我国内资企业的技术外溢作用就提高2.3个百分点。沈坤荣(2001)利用1996年29个省市自治区的横截面数据做相关分析,得出FDI占GDP的比重每增加一个单位,全要素生产率就可以提高0.37个单位的结论。赖明勇(2002)运用误差修正模型证明了FDI对国内技术进步具有较大的技术外溢效应。但也有部分学者持反对意见,如王允贵(1996)、林康(1997)、童书兴(1997)、陈炳才(1998)等人分别从外资名牌对国产名牌的挤占效应、引资的行业结构效应、技术引进效应和成长压制效应几个不同的方面,表达了对FDI技术溢出效果的怀疑;张海洋(2005)也通过实证检验的方法证明我国外资技术扩散效应并不显著,市场换技术的外资策略存在问题。另外,还有部分学者从FDI来源、地域分布、行业分布、技术差距等不同的视角对我国FDI技术外溢效应做出了分析,在此不做一一介绍。

从外资准入模式的视角展开技术外溢效应研究的并不多。Blomstrom(1999)利用印尼16494家企业的数据用计量模型方法对不同所有权下的技术溢出效果进行了回归统计分析,说明了不同的所有权所发挥的技术溢出效果存在差异。我国学者田存志和熊性美(2001)应用不完全信息下的契约理论,考察了直接投资和契约投资这两种进入模式的技术溢出效应,但并没有进一步对不同形态的FDI技术溢出效应进行比较分析。华民和蒋舒(2002)侧重于对FDI进入中国后的独资化倾向研究,并提到了独资化趋势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但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卢昌崇、李仲广、郑文全(2003)认为外资进入我国的方式经历了“合资—控股—独资”的变迁路径,并指出独资化趋势不利于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辛枫冬(2004)认为中国尚可在合资经营方式中获得国外先进技术的溢出效应和联动效应,但独资化趋势的增强将彻底弱化这方面的效应。张宇(2006)选择股权结构作为关键变量考察它对东道国企业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并得出著名的“U形曲线”结论:当跨国公司在外资企业的股权比例达到一定临界值之前,FDI的技术外溢效应会随着跨国公司控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然而当跨国公司的股权比例超过这一临界值之后,继续增加跨国公司在外资企业中的股权会导致FDI技术外溢效应的下降。

综上所述,关于FDI技术外溢效应的研究非常之多,且研究视角也是多种多样,但从“外资准入模式”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并不多。相关文献要么集中于独资化趋势的利弊分析,要么偏向于三种准入模型在企业形态方面的比较,并未客观反映出外资准入模式结构变迁影响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内在机理。基于以上文献的研究成果,本文将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考察外资准入模式对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影响进而对我国当前的独资化趋势提供政策建议。

三、实证分析

根据图1显示,我们依照外资准入模式的演变路径将我国FDI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阶段Ⅰ:1983—1985年,FDI以中外合作为主;阶段Ⅱ:1986—1999年,FDI以中外合资为主;阶段Ⅲ:2000—2008年,FDI以外商独资为主。在此基础上,本文的实证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从总量上检验三个阶段上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大小,并做出比较分析;第二部分是直接按照外资准入模式的不同,分别检验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及外商独资模式下技术外溢效应的大小并做出比较。基于这两部分的分析,本文给出最后结论。

(一)三阶段的总量分析——阶段Ⅰ、阶段Ⅱ、阶段Ⅲ

FDI的技术外溢效应是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技术进步的间接影响,这种外部效应的传播渠道多样,作用机制复杂,因此,很难利用特定的指标直接量化这种外溢效应的大小。本文借鉴Feder模型(1)的处理方法,在将我国经济区分为“外资”和“内资”两部门的情况下,将“FDI资本”作为外部资本引入到内资企业的生产函数,然后通过考察FDI资本对内资企业生产率的弹性系数来考察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大小。由于FDI对内资企业技术进步的外部影响最终会反映到内资企业产出上,因此,将FDI直接引入到Feder模型中考察技术外溢效应的处理方法在张宇(2006)等文献中均得到了应用。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引进两个系统变量(2)——资本投入Kd和劳动投入Ld,得到本文的基本模型:

其中,FDI为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为了反映FDI总量不同时间段上技术溢出的效果,我们选择的样本区间从1983年到2008年,涵盖了三资企业发展的Ⅰ、Ⅱ、Ⅲ阶段;Yd为内资企业总产值:由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按当年价格计算的总产值减去外商投资企业总产值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总产值得出;Ld为内资企业劳动投入:由当年经济活动总人口减去外商投资单位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从业人员数得出;Kd为内资企业资本投入:由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总资产减去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总资产额得出。各变量的样本区间均为1983—2008年,数据来源于《中经网数据库》。考虑到某些阶段的样本数量过少,在阶段性分析的时候我们选用各变量的季度数据进行分析,阶段Ⅰ的样本容量为12;阶段Ⅱ的样本容量为56;阶段Ⅲ的样本容量为36(3)。另外,考虑到季度数据的周期波动性,笔者利用Census X12的方法对各变量的季度时间序列进行了季节调整。

笔者主要采用ADF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在检验变量平稳性和协整关系的前提下,进一步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考察三个子样本区间上FDI资本存量与内资企业产出Yd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通过分段回归的方法比较各区间段上FDI资本存量对内资企业产出的弹性系数。

1.ADF单位根检验。笔者首先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法判断各变量的平稳性。结果如表1所示,变量Yd,FDI,Kd,Ld的水平时间序列均为非平稳,而他们的一阶差分序列都是平稳的,即Yd,FDI,Kd,Ld都是I(1)。

注:检验形式(C、T、K)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方程包括常数项、时间趋势和滞后项的阶数。滞后阶数的选择根据AIC准则。**表示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代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

2.协整检验。由于Yd,FDI,Kd,Ld变量都是I(1),那么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Johansen检验是一种基于VAR系统来检验变量之间协整关系的方法,其分析结果对滞后期长度的选择十分敏感。因此,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必须先确定最佳滞后阶数。一般的方法是从较大的滞后阶数开始,依据LR统计量(似然比检验)、FPE(最终预测误差)、AIC信息准则、SC信息准则与HQ信息准则5个常用指标来进行判断。从表2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最佳的滞后阶数为2。

注:**表示被该值所对应的滞后阶数即为该数值所在列的检验标准推荐的最佳滞后阶数。

为了避免在之后的三阶段回归中出现“伪回归”现象,本文在对总样本进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三阶段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协整检验,结果见表3。由表3的检验结果可知,无论是整体时间段上还是在细分的三阶段内,内资企业产出与FDI、资本投入、劳动投入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3.格兰杰因果检验。本文进一步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验证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FDI)是否是内资企业产出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不同阶段FDI与Yd的因果联动关系,我们进行分段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见表4)表明,不同的样本区间上,FDI资本均是我国内资企业产出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值得注意的是,在(Ⅰ)1983—1985年区间上,其P值只有在1阶滞后的检验中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而在其他的滞后项中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在(Ⅱ)1986—1999年区间上,P值在三种滞后阶数上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阶段Ⅱ上FDI与内资企业产出之间的因果联动关系最为强烈,阶段Ⅰ最弱,阶段Ⅲ居中。

注:**表示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代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

注:滞后阶数的选择是根据SC指标判断。**表示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代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

4.回归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表明,三阶段FDI与内资企业产出之间的因果联动性存在差异。在各变量均通过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有必要继续再对三阶段样本进行回归分析。以内资企业产出Yd为因变量,以Kd,Ld,FDI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5:第一次回归结果显示,在整个样本区间上(1983—2008年),FDI总量在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是显著存在。而三个区间样本的回归结果显示,不同样本区间上技术溢出的效果存在差异。其中,(Ⅱ)1986—1999年区间上FDI的回归系数最为显著,为正的0.275 1,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此阶段引进的FDI每增加一个单位,内资企业的产出就相应增加0.275 1个单位。其次是(Ⅲ)2000—2008年阶段,为正的0.1816,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最后是(Ⅰ)1983—1985年阶段,FDI回归系数仅为0.091 2,且勉强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这与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相吻合。Granger因果检验曾指出在(Ⅰ)1983—1985年阶段,FDI与内资企业产出之间的因果联动性是最微弱的,关联性最强的为第二阶段。

注:每栏上面的数据为回归系数的取值,括号内为各系数对应的t统计量,代表显著性水平。***、**、*分别表示1%、5%、10%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

由此可见,技术外溢效应在第二阶段表现最为明显,而1986—1999年阶段正是合资经营高速增长,位居三资之首的时期。那么,能否由此推断合资经营的技术外溢效应最大呢?为了回答此问题,还待进一步验证。因为合资经营的大量兴起只是第二阶段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否还存在其他显著特征影响着回归结果,我们不敢肯定。但是,本部分的结论可以初步断定,伴随着外资进入模式“合作—合资—独资”的变迁,我国FDI整体表现出的技术外溢效应是“最弱—较强—较弱”。

(二)三部分的结构分析——合资经营、独资经营、合作经营

在上面模型思想的基础之上,此部分在总体样本区间上(1983—2008年),按照外资企业形态结构将FDI总量细分为“外商独资F1”、“中外合资F2”、“中外合作F3”三部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Granger因果检验证实,在细分的三个阶段,FDI的进入均是内资企业产出增长的格兰杰原因,那么将FDI总量分解成三个独立的变量来考察它们与内资企业产出之间的关系是恰当的。我们采用较常见的全要素生产模型,建立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采用对数形式有两个好处:一是消除模型中变量之间的异方差现象;二是很好地体现“弹性”的概念。各变量前面的系数为其弹性系数,用来度量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因变量对解释变量变化的敏感度,或者说是解释变量对因变量变化的影响度,其大小为

其中,α、β、γ1、γ2、γ3为各要素投入的弹性系数,它们的正负性反映了各种要素投入量的增长率对内资企业产出增长率的影响方向,大小则反映的是各要素对内资企业产出的影响力度。C为常数项,μ为随机干扰项,它体现了Yd的变化中没有被所选用的变量所解释的部分。利用Eviws5.0对模型进行回归,结果如表6:

注:每栏上面的数据为回归系数的取值,括号内为各系数对应的t统计量,代表显著性水平。***、**、*分别表示1%、5%、10%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

四次回归的拟合效果都不错,调整后的R2均在90%以上。第一次回归中,Ld的回归系数为负数,且没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这可能是因为我国经济尚未走上“内涵式”的增长道路,劳动投入对产出的促进作用还未显现出来。第二次回归,我们剔除不显著变量Ld,合作经营的系数γ3没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主要是因为合作经营只是一种“契约”形式,没有股权的约束,其存续期不长,并不能发挥较好的技术外溢效应。再次剔除变量F3进行回归,各变量系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γ1=-0.120 5,表明独资企业数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内资企业的产出就会下降-0.120 5单位。γ1=0.460 2,表示合资企业资本积累每增加一个单位,内资企业的产出就会增加0.460 2个单位。最后剔除F1的回归结果也证实中外合资模式下的技术外溢效应较显著。通过这一系列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三种外资进入模式中,中外合资最有利于技术外溢效应的发挥,其次是外商独资,最后才是中外合作。

四、启示及政策建议

鉴于本文的研究结论,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启示:首先,FDI在我国各阶段所表现出的正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我国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正确性:外资的进入不仅可以弥补国内的“资金缺口”、“外汇缺口”,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国内的“技术缺口”。这与何洁(2000)、许罗丹(1999)、赖明勇(2000)、沈坤荣(2001、2002)等学者的研究结论一致。其次,在三种外资进入模式中,中外合资最有利于技术外溢效应的发挥。这从侧面指出了中国当前的外商“独资化”趋势不利于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这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相比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抢占市场”、“掠夺利润”的动机更加强烈。他们进入中国后,往往利用母公司最先进的技术及强大的资本优势逐步打败我国本土企业,进而实现行业垄断。在本土企业受到生存危机及成长压制的情况下,所谓的FDI“良性竞争效应”早已变味,更谈不上FDI对本土企业技术进步的正面影响了。第二,相比中外合资与中外合作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对核心技术及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更加强烈,因此,外商独资企业中的“干中学效应”及上下游企业的“联系效应”十分微弱,技术外溢的渠道逐渐被封锁。第三,在雄厚的资本支撑下,跨国公司往往会利用优厚的工资待遇及良好的科研条件吸引我国的高素质人才的加入,这样将导致内资企业人才的外流,甚至还可能造成内资企业核心技术的“逆向溢出”。

上一篇:高一关于春天的作文下一篇:维修公司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