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村务监督机制(精选8篇)
刘洪军
刘家中
刘远敬
郭庄
主任:苏成立 成员:汤成立
葛照永
苏爱中
屈秀敏
汤庙
主任:王恩中 成员:苏家安
席方启
王廷收
张守敬
董庄
主任:徐世俭 成员:花广州
张伟忠
张继换
张继良
马头
主任:张原强 成员:张
永
张厚鹏
张厚彬
袁其彬
完善村民自治机制 推行村务监督制度
1、村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名单 主任: 成员:
2、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职责 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独立行使监督权,对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其主要职责:
一、对村委会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惠民强农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二、对村民会议、村民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三、对村委日常工作及村民自治章程、村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四、监督检查村务、财务公开情况,对村务、财务公开情况进行审核。对村级财务实行重点监督,督促村委会以明细方式进行财务公开:
五、监督检查村集体经济合同的执行情况,参与和监督村集体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及验收,集体土地出让、转让及使用,村集体资源、资产处置等工作:
六、对村干部履职和廉洁情况进行监督:
七、积极听取、收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两委会”转达,并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八、当村委会的违反法律、法规、政策和村民自治章程,损害村民根本利益时,要求予以纠正:
九、有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授权的其他职责。
3、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权力
一、监委会主任列席镇召开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参加的会议:监委会成员根据村党支部安排,列席村支部召开的会议:列席村委会会议,了解掌握上级政策以及村务决策、执行情况。
二、根据工作需要,可查阅、复制相关文件资料,核实有关情况,并要求村委会对监督事项做出详细说明。
三、对村级村务进行监督,对不合理开支予以否决,对财务公开进行审核和监督。
四、发现村委会有违反法律、法规、政策及村民自治章程,损害村民根本利益的行为,可要求村委会予以纠正。
五、根据多数村民的意见向村委会提出合理要求,村委会无正当理由不予采纳,经村党组织同意,可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六、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对本村村务管理和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调查。
4、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义务
一、协助村党组织向村民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引导村民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二、配合和支持村委会正确履行职责,落实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做出的有关规定。
三、正确履行监督职能,定期不定期向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报告村务监督工作情况。
四、主动联系村民,广泛听取并收集、整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反映意见建议。
五、模范遵守村规民约,发挥表率示范作用。
5、村务监督委员会管理与议事制度
一、村务监督委员会内部实行民主管理。
二、村务监督委员会由主任负责召集和主持,监委会主任不能履行职责时,由村党组织指定一名成员代为召集和主持。
三、村务监督委员会讨论、决定事项采取民主协商、民主表决的方式进行,一人一票,原则上过半数委员会同意即可通过讨论事项。
四、村务监督委员会定期召开例会,也可根据需要临时召开会议,商讨村民关心的热点、疑点问题的落实情况,评议村委会的工作情况,村务、财务公开及财务管理的情况等。
五、村务监督委员会每半年进行一次工作总结,并以书面形式报村党组织和镇村务监督工作领导组。
六、村务监督委员会每年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一次工作,并接受会议的信任度测评,凡测评信任票达不到一半以上的,其职务自行免除。
6、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务监督制度
一、对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定事项的执行情况,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村委会的三年任期目标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督促村委会定期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进展情况。
二、参与村级集体项目的立项、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工程建设,重点监督建设资金的使用,项目的招标和工程质量以及验收等,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纠正意见。
三、参与村级集体资产、资源及债权、债务的处置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防止集体资产、资源的流失。
四、对惠民强农政策的落实,扶贫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农民筹资酬劳、宅基地划分、水电费收缴以及村民普遍关注和要求解决的其他事项进行监督,及时纠正损害村民利益的做法。
五、督促委员会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公开村务并对公开的内容、时间、形式及程序进行审核。
六、根据村民的意见,建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不断完善村级管理的各项制度,督促村委会落实村务管理各项制度。
7、村务监督委员会财务监督制度
一、对村级财务预决算、财务收支情况,村集体所有的财产、资源的成包、租赁、转让、征用以及其他处置形式是所得收益分配情况,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公共基建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村级财务账务审批情况和其他需要监督的财务事项进行监督。
二、审核收支的财务和凭证,对违反有关财务管理的行为提出改正的意见,对不符合规定的支出提出否定意见。
三、督促村委会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公开村级账务,并对公开的内容、时间、形式以及程序进行审核,制止假公开、不公开等现象。
四、参与农村经管部门对本村财务的审计工作,以及对村干部的任用、任期届满和离任的审计工作,负责将村民反映的财务问题提交审计人员。
五、六、督促村委会按照有关规定加强财务管理,不断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对严重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行为,向村党组织或上级有关部门反映。
8、村务监督委员会征询村民意见和建议制度
一、监委会征询村民意见和建议实行监委会成员联系户代表制度。根据村上实际,每个监委会成员联系户若干户代表。
二、监督委员会征询村民意见和建议采取定期或不定期两种形式。对于日常村务事项,每季度征询一次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对涉及村级重大事项的,随时征询村民意见和建议。
三、监督委员会征询村民意见和建议以书面形式进行。每次征询和建议时,要填写征询意见卡,并加盖监委会印章后发放户代表,由村民自己填写,也可由村民指定他人代填意见卡,可以签名,也可匿名。
四、监督委员会征询意见和建议完结后,召开监委会议,对意见和建议卡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填写书面建议书,并加盖监委会印章,经监委会主任签字后提交村委会。
五、监委会对村委会接到监委会书面建议书后的整改过程进行监督,对被采纳的及时反馈给村民;对因客观原因不能采纳或推后采纳的,要给村民做好解释工作;对无正当理由30日内不予采纳的,监委会要对村委会予以督促,督促仍无结果的,应向党组织或镇纪委反映。
六、长岗镇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领导组 组长:刘兰花(镇党委书记)副组长:袁其永(镇纪委书记)
孟涛(镇党委副书记)成员:任景运(镇财政所长)
汪金岭(镇民政所长)
张健康(镇纪委副书记)
朱占成(镇纪委委员)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袁其永兼任办公室主任。
长岗镇党风廉政建设领导组名单 组长:刘兰花(镇党委书记)副组长:袁其永(镇纪委书记)
孟涛(镇党委副书记)成员:任景运(镇财政所长)
汪金岭(镇民政所长)
张
辉(镇党政办主任)
张健康(镇纪委副书记)
朱占成(镇纪委委员)
监委会征询群众意见和建议要“一事一结”。每次发放征询意见和建议卡到村委会整改完结,要整理形成档案及资料,以备查阅。
鼻病大型会诊通知;
睢县卫校附属医院特聘山东中山大学鼻病研究所专家组来院长期坐诊、采用纯中药制剂 鼻部围清新技术、专业治疗急慢性、过敏性、萎缩性鼻炎、鼻窦炎上颌窦炎、额窦炎、筛窦炎、蝶窦炎鼻息肉、鼻甲肥大、鼻囊肿、鼻出血、及引起的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头痛、头晕、头蒙胀、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耳鸣鼻腔干燥、痛、痒等症
本疗法不手术、不穿刺、不激光、安全、速效、无痛苦、随治随走、不影响工作学习、望久治不愈的患者前来咨询就诊、治疗建档、跟踪治疗、确保疗效
地址、睢县袁山市场西大门向南200米路东2楼鼻炎专科 手机;***
8、居安思危固国防,富国强兵奔小康
9、强国必先强民,强民必先强心
10、太平盛世要居安思危,和平岁月须警钟长鸣
11、开放不忘警钟长鸣,发展更须强边固防
12、兵者,国之大事
13、能战方能言和,自强才能自立
14、富国强军科学发展 军民融合共建小康
15、常怀报国之志为民为中华,坚持依法征兵强军强国家
16、经济发展不忘国防建设,安居乐业不失国防观念
17、致富不忘国防,和平不忘忧患
18、牢记历史教训,不忘警钟长鸣
19、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20、莫忘历史屈辱,铸就现代国防
21、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22、国防连着你我他,安宁维系千万家
23、国防关系人人,人人心系国防
24、国防关系千万家,安全责任重如山
25、国防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26、没有国防固金汤,哪能致富奔小康
27、没有稳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安宁
28、国防责任重,祖国在心中
29、家事国事天下事,国防建设是大事
30、国防建设要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31、改革开放不忘固国防,科学发展不忘兴武装
32、关心国防就是关心自己,建设国防就是建设家园
33、全党同心人民江山千秋固,举国合力华夏儿女系国防
34、党政军民思国防,陆海空天筑长城
35、军民同心奔小康,举国合力铸国防
36、筑钢铁长城,保华夏平安
37、没有强大的国防,便没有民族的尊严
38、维护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9、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40、开放不忘固国防,发展不忘兴武装
41、爱国拥军固我长城,双拥共建振兴中华
42、拥军就是筑长城,爱军就是爱国防
43、与时俱进振兴中华,科技强军固我长城
44、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
45、人民武装人民建,建好武装为人民
46、与时俱进铸钢铁长城,开拓创新建全面小康
47、战士守边关,人民是靠山
48、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49、搞好拥军优属,加强军民团结
50、落实科学发展观,国防建设重如山
51、官兵情似海,国防重如山
52、为国防添彩,让青春出彩,展男儿风采
53、少小立志报国,长大踊跃从军
54、有为青年立志从军固国防,热血男儿精诚报国铸长城
55、保家卫国守国门,一生从军终不悔
56、老前辈打江山功垂史册,当代人卫祖国继往开来
57、保家卫国终不悔,驰骋疆场献青春
58、祖国挑选你,人民信任你,我们支持你
59、国强民富新时期,正是男儿报国时 60、保卫祖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61、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寓兵于民
62、保卫祖国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63、响应祖国召唤,献身国防大业 64、响应祖国号召,接受祖国挑选 65、征兵固防,安国兴邦 66、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67、一人参军,全家光荣
68、输送优质兵员,建设强大国防 69、参军尽义务,戍边卫国防
70、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圆满完成今冬征兵任务 71、莱城青年志气高,投身军旅献青春
72、携笔从戎锤炼男儿本色,建功军营忠诚报效祖国 73、优秀青年立志从军,热血男儿精诚报国 74、莘莘学子携笔从戎,参军报国建功立业 75、祖国需要你们,参军无尚光荣 76、保家卫国终不悔,绿色军营献青春
77、依法服兵役是每个公民的光荣义务和神圣职责 78、增强民族忧患意识,维护祖国和平统一
79、太平盛世确需居安思危,和平岁月更要警钟长鸣 80、当兵吃苦凝聚报国心血,保家卫国守护钢铁长城 81、一人参军,全家光荣
82、依法服兵役是每个公民的光荣义务 83、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84、确保把文化程度高、综合素质好的青年送到军营 85、国家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86、国强方可御敌,常备方能无患 87、凝聚民族精神,铸造钢铁长城 88、千重要,万重要,国防强大最重要 89、军民筑长城,共铸大国防 90、增强国防观念,保卫美丽家园 91、拥军就是筑长城,爱军就是爱国防 92、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93、经济发展不忘国防建设,安居乐业不忘报效祖国 94、居安思危巩固国防,富国强兵共奔小康 95、依法服兵役光荣,逃避服兵役可耻 96、少时立志尚武,长大报国从军 97、自觉接受祖国挑选,奔赴军营锻炼成才 98、军营是所大学校,参军即是进课堂 99、响应祖国号召,踊跃报名参军 100、军民团结筑国防,齐心协力建家园
睢县城市规划区内建房公示牌 建房人姓名 建房位置 工作单位 建筑面积 联系方式 土地证编号 批准机关 睢县住建局 批准理由
核发证件名称及编号 监管人及联系方式 注:
1、此公示牌要悬挂于施工现场醒目位置,直到工程竣工后方可摘掉。
2、工程竣工验收后提交齐全相关资料将公示牌交由发放单位后换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1 目前我国会计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1.1 我国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 会计造假产生严重的偷税漏税问题。由于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 致使会计账目不清, 数字不实, 其中尤以隐瞒实际利润达到偷漏税目的问题最为突出。
(2) 国有资产管理混乱, 导致大量资产的流失。2004年, 有关部门对169家中央企业清产核资, 清出各类资产损失共计3521.2亿元。
(3)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有增无减, 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难点和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
1.2 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
(1) 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健全, 难以产生严明有效的执法效果, 造成“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 违法不究”的结果。
(2) 监督脱节。国家监督中存在部门多头监督的问题, 再加上分散管理未能形成监督合力, 不能形成有效的外部制约作用。
(3) 受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和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影响,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使会计监督长期在低层次水平上徘徊。
2 会计监督弱化案例分析
针对现阶段会计监督存在的缺陷, 诸多举措可以用来弥补不足, 虽然执行起来会有许多困难, 但从实际来看, 会计监督弱化所带来的教训是惨痛的, 损失是巨大的, 广东信托投资公司破产事件就是典型案例之一。
2.1 广东信托投资公司破产事件背景
从1994年开始国家就下大决心整顿金融秩序和金融机构, 此后随着整顿工作的深入, 发现相当一部分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证券公司、信托公司都有严重违规经营的行为, 存在着大量不良资产, 资不抵债, 无法支付到期债务, 挤提风险一触即发。仅1998年在广东信托投资公司 (以下简称“广信投”) 倒闭之前中国人民银行就先后关闭了海南发展银行、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和广西的一批信用社。在这种情况下, 严重资不抵债的“广信投”成为第一家破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绝非偶然, 同时它的破产是中国首家金融机构破产案, 也是最大的国有企业和首次涉外债务破产案。
2.2 “广信投”反映的会计问题
(1) “广信投”是我国第二大信托投资公司, 更是多年来在国际资本市场最为活跃的重量级地方金融机构, 从20世纪80年代到破产时止共参与投资了3000多个项目, 进入了几十个领域, 尤其在房地产开发行业倾入巨资, 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盲目的多元化投资, 但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有效的管理, 结果导致投资没有产生效益, 而且在房地产上的巨额投资使公司承受了巨大的经营风险。
(2) “广信投”的会计制度和操作极不规范, 账务处理随意性大, 往来账目残缺。公司的管理层连“广信投”有多少家子公司都不清楚, 而且其下属公司账外有账, 隐藏债务现象严重, “广信投”单凭自己的账目根本无法了解其自身的资产负债情况:关闭之初, 公司管理层根据账面掌握情况, 称公司净资产为17.6亿元, 公司资产负债比例是95%, 似乎资不抵债仅因流动性不足。但经清算组3个月清查并经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核查, 发现该公司资不抵债7147亿元, 资产负债比例高达168%。
(3) 存在大量的账外经营、高息揽存、乱拆借、乱投资等严重违法、违规的经营现象。“广信投”的债务中有几个亿是私人集资款, 这些高息揽存的集资款没有多少是从正路上来的。
3 改革我国会计监督机制对策
3.1 资产管理的对策
针对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的现象, 应采取有力措施及时遏制:
(1) 确定资产管理部门, 明确相关责任。
(2) 建立资产总量控制制度。
(3) 建立激励和责任追究机制。
3.2 税收征管对策
(1) 思想上树立“依法治税, 应收尽收, 堵塞漏洞, 清缴欠税”的观念, 顶住各种压力, 杜绝虚假税收现象的发生, 并加强征收管理, 严格违规处罚。
(2) 税务部门改革服务模式和税收考核办法, 进一步完善现行分级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健全转移支付制度, 积极培植税源, 提高税收计划的科学性。
(3) 严格税务会计制度, 强化税收基础核算管理和税收信息化管理, 同时加强税务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学习, 建立税务信用体系建设。
3.3 媒体舆论监督对策
(1) 进一步加强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并加大执行力度, 严格执法, 加大各项会计法律法规的宣传, 使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真正做到有法必依, 与此同时, 要提高企业负责人的监督意识, 明确其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
(2) 改善会计监督的外部环境, 从健全会计监督体系的要求来说, 亟待改进的外部环境就是地区部门和国有单位的干部考核制度, 完善对有关单位领导人的考核监管制度, 定期审计其任期内财务情况。
(3) 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 由于媒体是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具有导向作用, 所以能够对企业形成强有力的约束。
(4) 要从制度上解决社会公众监督的法律规定, 切实解决财务会计信息对群众保密和泄露检举人秘密的问题, 建立健全以财务会计信息公开为重要内容的办事公开制度。
4 关于完善会计监督制度的进一步思考
完善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为制度是保持正常经济秩序的根本有效的措施。必须有严格的制度, 有从根本上制约个人权力的制度设计, 但更重要的是制度必须被严格并完整地执行, 再好的、再科学的制度, 不认真执行, 也会形同虚设。尤其是最近以来, 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国内发生的财务丑闻、公司破产等一系列事件都与制度不完善或执行制度不严格, 监管不到位有关, 但制度被空搁是重要原因。因此, 解决问题要从对制度执行的严格的监管入手, 要形成对第一管理者权力的制约。
综上所述, 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 进一步深刻理解会计监督的含义, 认真对待和分析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建立有效的会计监督机制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地加以执行, 更好地发挥会计监督职能, 对于保证正常的经济运行秩序, 使国家的财产不受损失, 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摘要:本文从目前我国会计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以广东信托投资公司破产事件为例, 借以研究会计监督弱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资产管理、税收征管、会计信息质量管理、媒体舆论监督对策等方面阐述改革我国会计监督机制的对策。
摘要:新疆油建公司HSE监督检查工作通过建立监督计划、隐患问题分析、问题整改销项和隐患问题通报等工作制度,为建设HSE监督检查工作机制,为HSE监督检查工作运行程序化、执法标准规范化和工作模式标准化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监督 机制 管理体系 隐患和问题
CPE新疆石油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疆油建公司”)是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1956年4月9日,主要从事国内外油气田地面建设、管道(GA1甲级、GB类、GC1级)、炼化、公路、电力、压力容器制造、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城市园林绿化等工程施工及EPC总承包。
伴随着克拉玛依市及新疆油田半个多世纪的成长与发展,新疆油建公司充分发挥油气田地面建设、管道与储罐工程建设主力军优势,转战天山南北,征战戈壁沙漠,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闯出了艰苦卓绝的创业和发展进步之路,在国内外建造了一项项优质工程,刷新了一个个施工奇迹。
石油工程建设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工程建设施工现场事故频发,始终是困扰企业各级管理者的问题。完善HSE监督机制、强化现场监督检查,为新疆油建公司安全环保生产形势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新疆油建公司HSE监督检查工作通过建立监督计划、隐患问题分析、问题整改销项和隐患问题通报等工作制度,为建设HSE监督检查工作机制,为HSE监督检查工作运行程序化、执法标准规范化和工作模式标准化打下坚实基础。
1 完善“三级”监控管理体系,确保HSE监督检查全面覆盖
公司设立HSE监督中心,分公司设立HSE办公室,项目部设立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完善“三级”监督网络,实现公司、分公司、项目部一级对一级监督,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公司HSE监督管理体系。通过“三级”监控管理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效地实施HSE过程控制管理。
2 建立监督工作计划制度,确保生产场所监督检查 全覆盖
工作计划是实现工作目标的前提和重要保證。公司HSE监督中心为确保实现监督检查覆盖率的工作要求,将工作计划细化到月、分解到周,按半年、月、周编制监督检查运行大表,严格按照监督检查运行大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确保监督检查场所无盲点。
在开展日常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公司HSE监督中心加密对重点要害部位监督检查的频次,强化对重点要害部位监督检查的力度,及时跟踪、复查隐患问题的整改情况,确保各类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保证生产全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通过建立HSE监督工作计划制度,确保现场监督检查能够根据生产特点、季节、气候变化因素和上级工作要求,有计划地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高监督工作的计划性和不同时期的方向性,实现公司提出的生产场所监督检查覆盖率100%的工作要求。
3 建立隐患和问题分析制度,为制定对策和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针对HSE监督检查发现的隐患、问题,分析隐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整改建议,为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掌握施工现场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决策、措施提供第一手现场资料。按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危害因素辨识、风险消减及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设备设施及防护缺陷、特殊危险作业、施工现场危害、环境保护与职业健康危害等方面分类汇总,详细分析隐患、问题产生的根源,根据分析的结果,有预见性地做好安全提示和防范工作,抓住重点,超前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事故隐患。
HSE监督中心每月召开一次隐患、问题分析会,认真分析各专业系统、各单位、各施工现场存在的隐患、问题。通过分析查找基层单位在危害因素辨识、风险控制、教育培训、操作规程中的共性问题,对照相关标准、规范深入剖析隐患、问题产生的根源,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通过对施工现场存在的隐患、问题进行分析,准确把握存在的主要隐患、问题,抓住一个时期的监督方向和工作重点,使HSE监督工作更具有目标性和方向性,也为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决策、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4 建立隐患和问题通报制度,警示和引导基层单位做好HSE工作
为强化隐患、问题整改的及时性和信息反馈的时效性,建立与基层单位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渠道,开展隐患分析、沟通交流和情况通报等工作,使基层单位领导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单位存在的隐患、问题,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及时整改事故隐患和制定防范措施,确保事故隐患得到有效控制。
建立隐患、问题通报制度,既能够督促存在隐患、问题的基层单位加强安全管理,规范岗位员工的行为,加速隐患、问题的整改,又对全公司员工起到警示、教育作用。
5 建立隐患和问题销项制度,实现隐患和问题的闭环管理
公司HSE监督中心对现场检查发现的隐患、问题下发整改通知单和处罚通知单,双方签字确认。由被监督单位落实整改部门、整改责任人,对能够现场立即整改的现场监督整改,对现场不能立即整改的监督受检单位制定预防措施、上报整改计划。HSE监督中心监督整改计划的实施情况和整改期间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逐项消除事故隐患、问题,实现隐患、问题的闭环管理。
建立隐患、问题的销项制度,解决整改责任不清、整改效果不明和整改无记录的问题。通过明确隐患、问题整改部门、整改期限、整改责任人和验收人,保证隐患、问题整改一个,销项一个,做到隐患、问题整改有记录,责任追查有依据。
6 加强监督培训,确保监督素质
加强监督队伍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监督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是做好新疆油建公司安全环保工作的重要前提。为把公司HSE监督队伍建设成专家型队伍,把监督人员培养成复合型专家人才,健全业务学习制度,制定学习计划。通过专家授课、集体学习、个人自学和相互请教等多种形式,学习国家及上级有关健康、安全和环境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典型事故案例等。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组织HSE监督人员深入施工一线调研,虚心请教岗位员工,既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整体工作能力,又使HSE现场检查更贴近实际,便于操作。
在监督队伍中建立自我约束和考核机制。HSE监督人员履职考核每月组织一次,从工作纪律、监督检查和资料整理等几个方面进行量化打分,考核一次不合格者给予警告,一年内两次不合格者诫勉谈话。通过考核综合评定监督级别,工资待遇与监督级别挂钩,对工作责任心不强,监督不力,违章行为制止不及时或发生事故,以及出现违规、违纪现象的HSE监督员,按照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给予严肃查处,充分调动HSE监督员工作的积极性,且增强HSE监督员工作的责任心。
通过履职考核制度,规范监督人员工作行为,树立监督队伍的整体工作形象。
通过加强队伍自身建设,树立良好的监督队伍形象,提高监督队伍的综合工作能力,为实现建设复合型监督人员,打造专家型监督队伍进行知识储备。
参考文献:
[1]宋伟胜.加强现场施工作业的安全管理[J].石油化工安全技术,2001(05).
[2]王双喜,李景山.浅论“五员合一”的安全管理模式[J].煤炭企业管理,1995(03).
○竹
峰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以保证廉洁从政为目标,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把党内监督与各方面监督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实效。因此,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必须完善反腐倡廉机制,形成监督合力。
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权力运行机制。近几年来,围绕加强监督机制建设,集团公司党委和纪委作了大量的工作,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惩防体系建设,形成了有效的纵向监督体系和惩处措施,但从全局来看,还缺乏与集团公司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完善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缺乏行之有效的跨部门的横向监督协调机制和措施,致使制约权力的机制较“软”、较“虚”,致使一部分掌握实权的权力机关和权力行使者,没有得到更加有效的监管,导致了个人或集体违纪案件的发生。因此,为了确保集团公司跨越式发展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权力运行机制,加强对权力决策机构(个人)及权力执行者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以监促廉,从而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权力运行机制,塑造勤俭、廉洁、高效的企业形象。
我们可以通过划分各种监督机制的功能和责任,重视监督系统的层次性和明确划分不同层次监督机制的职责权限,加强监督的总体规划和避免各种监督机制的相互碰撞,进而使各种监督机制既能发挥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能发挥监督系统的整体功能,形成监督系统的合力。重视和依靠广大职工群众的民主监督,使“举报箱”、“举报电话”、“领导接待制度”等监督措施真正发挥作用;强化职能部门的监督,使对同级党委及其成员的监督检查名副其实,切实解决一些广大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防止“一言堂”和个人专断;全面推广和落实“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把群体监督的威力性与舆论监督的曝光性有机结合起来。总之,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的,在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要切实加强各级党组织和纪律检查机关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加强人民群众、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对我们党的监督,建立健全党内和党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监督制度”,从而形成强有力的监督网络,发挥监督的整体效能。
强化以权力互相制约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监控机制。从反腐败斗争中揭露出来的大量违法违纪案件看,许多腐败分子作案手段并不高明,但却为所欲为,畅通无阻,屡屡得手,一个突出的原因就是有些单位和部门疏于防范和管理,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监督不到位,制约不得力。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核心是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关键是不能把具有相互制约的职责和权力集中于某个部门或某个人,权力应进行适度分解和有效的制约,改变“一言堂”的专权结构。对掌管“人、财、物”等容易产生腐败、滋生不正之风的重要岗位、环节和部位,在定期进行岗位轮换的同时,还要加强岗位内部的制约机制建设,强化业务和分工的制约,制订必要的权力运行程序,不经过有关权力运行的制约程序,权力就不能生效,形成互相制约的权力格局,即以权制权。通过在个人、群体和不同机构中合理配置权力,达到权力的相互启动与适度分散及平衡。当一种权力的行使超过其合法限度时,就会引起相关权力的自行制约与限制,这样一种权力制衡机制应包括规定权力实施的程序和标准、权力行使各个环节上的互相制衡、厂务公开、个人重大事项申报、离职审计和岗位交流等制度。
加强专职监督力量,建立具有相对独立性、高度权威性的监督机构。从现行的体制来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实行的是双重领导体制,受上一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同级党委的双重领导,起主要作用的是同级党委。由于种种现实因素,便出现了监督客体领导监督主体,监督主体依附于监督客体的状况,这在客观上使监督者难以履行监督职能,缺乏执纪的自主性、独立性,使纪检监察工作容易受到权力的干扰和关系网的阻挠,尤其是涉及到同级党委个别领导者的权益时更为突出。这便大大削弱了职能监督本身的力度。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可以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具有集团公司特色的做法。一是考虑到目前改革的可行性,可以采用“分散宣教,集中惩处”手段,即各基层纪委在行使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方面,只对同级党委进行宣教工作、效能监察工作和党风廉政日常考核等工作,而查办案件工作要由集团公司纪委、监察处集中管理,纪委不办本单位的违纪案件,而是由集团公司纪委监察处统一从其它单位协调办案人员和力量进行案件调查核实。其经费及物资设备由集团公司纪委监察处报请集团公司专门渠道审批拨付,各基层纪委干部的任免及福利待遇由集团公司负责。二是赋予更大的权限,增强监督手段。也就是说,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监督实践的新特点、新动向的要求,不论所建什么样的监督主体机构,都必须充分协调以纪检、监察、审计、保卫四个部门的职能和手段,赋予一定的纪检监察权、侦查权、审计权。从而形成案件调查和惩处四位一体的高度集中的调查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合力,发挥综合监督效能。
而官员们的态度、感染者的命运、疾病导致的鳏寡孤独们的现状和未来,也都被持续不断地记录着。这个被疾病改变的村庄,某种程度上也被传媒改变着。不管是文楼本身的独特性使然,还是新闻的职业惯性使然,它变成了一个农村艾滋病医疗的试验田,一个艾滋病政策的试验田,也变成了中国艾滋病报道的试验田。最终,它也检验着民间力量、政府作为和媒体在灾难面前可能达到的效率,以及这种效率的实现方式。
事实上,新闻发源地的形成,不仅三农问题和艾滋病问题如此,也不仅湖北、安徽、河南如此。2003年的一篇新闻学的论文曾对一家报纸自1998年到2003年5月5年中所谓“批评报道”所涉及的省份进行定量分析,涉及出现频率最高的5个省份的报道,占该报“批评报道”总数量44.6%,而湖南、湖北、河南3省均居其中,各占8.5%。当然,它们都属于国家“中部崛起”战略中所指的中部。
“中部”的新闻事件频发和中国媒体记者的“心理惯性”相辅相成,共同把“中部”塑造成了中国新闻传播的地理中心之一。诸多全国性的政策、话题、社会现象,都在这个地理中心里变成细节翔实的新闻事件。
多数情况下,这样的新闻事件及其揭示的社会问题,对观察者而言,像是公众传媒上的伤口,从中可以窥测中国时代转型的错位和落差,以及它们带来的伤痛。
从这一点来说,中国的新闻本无所谓地域的分别。“中部”作为传媒观察的关键出现,是因为“中部”新闻事件的高密度使公众传媒的伤口变成了舆论的溃疡,不仅触目惊心,而且经久难愈。新闻发生的密度也成了新闻。
监督传播效率
阜阳假奶粉和大头娃娃一事天下大白后,本地媒体在全国瞩目前已有报道;嘉禾拆迁事件轰动一时,引起全国关注的报道却最早见于北京《新京报》。
许多年轻的记者在采访中常常遇到年长的采访对象突然跪倒在地,声泪俱下。属于“上层建筑”的来自远方的新闻媒体,常常被含冤受屈者视作冤情获得转机的可能性之一。
地方性的新闻个案受到全国媒体的一致关注,并且很快形成某种倾向性的舆论,过程十分复杂。市场化媒体的机动性近年已有增强,但覆盖范围还很难做到无远弗届。网络新闻的普及,以及同行间的竞争,一方面对媒体快速有效地采集新闻提出了高要求,另一方面缩短了媒体的触角所及,或者说操作半径。中部6省地处北京、广州和上海之间,乘坐飞机或汽车等快速交通工具,基本上一日可至。这使它天然地处于几个媒体集中而且影响力大的媒体重镇的操作半径之中。中部事件成了本地新闻而外的全国性新闻竞争的第一落点。中部的事件动辄惊动全国,与此不无关系。
这些跨地区的新闻操作,一般被读者也被报道涉及的地方政府归之于所谓“负面新闻”或“批评报道”。地方官员常常认为,媒体的“批评报道”有损本地区在全国舆论乃至社会心理中的“形象”,因此转而从动机上指责具体报道的记者和媒体。中国新闻媒体一线的记者常常遭到某些重大新闻事件当事人的质疑:
全国都有这样的事情,为什么单单要报道我们?
那些象征性的新闻事件,比如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2004年的“阜阳假奶粉事件”和“嘉禾非法拆迁事件”,背后指涉的收容遣送制度、农村食品安全和城市化中的拆迁问题,不独广东、安徽或湖北才有,而是全国大范围长时期普遍存在。媒体对各地相关事件的舆论监督也一直不断。然而只有上述事件最终惊动高层,社会呼声强烈,指向鲜明。政府也正是借这些个案,因势利导,出台了相关政策,使类似事件朝着可以解决的方向迈一大步。
实际上,这些并不鲜见的新闻能够被广泛报道、转载和评论,促成经年积久的社会现象发生实质性的改变,究其原因,只能说那些看似孤立的事件,充当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问题普遍存在和媒体的关注旷日持久,使矛盾充分显露,舆论背后集聚的社会力量才能形成明确的改革诉求,这种诉求将寻找个案作为突破口,从而得以表达。新的政策在民意的支持下,迅速出台推行。
有人将“中部”各省的高曝光率,归之于中部与中国几个媒体密集的城市的距离,以及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改革难度大,暴露问题相对较多之故。
“中部”的新闻事件之所以易于形成全国性的舆论合力,与中国新闻的“地缘格局”的确有关。中部作为重要的资源和劳动力输出地,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这种资源输出的经济位置,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被再三强化。中部“发展慢,改革难,问题多”,背后实有更深远的历史结构在发挥作用。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部”的媒体形象是一个象征符号,从更长远和更大范围内来说,传媒对“中部”的观察,是将其视作中国历史格局--尤其是“现代化”过程中的切片和标本。中部的水灾和矿难,三农问题和河流污染和艾滋村,这些与中国发展未来走势高度相关的议题,急需媒体形成接近的价值判断,形成舆论的合力,集体发挥社会功能。
新闻的惯性与惰性
艾滋病防治志愿者乌辛堃给本刊记者发来邮件说,他刚刚经历了一次Journey to the heart of china(中国心脏地带的旅行),途经山西、河南和安徽3省。他解释说:用“Journey to the heart of china”来形容这次旅行,首先是因为This land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red earth supposed to be the birthplac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power and wealth.(这块有黄河和红土的土地被看作中国文明、权力和财富的源头),而如果不是用“心”体验,不是共同生活的经验,很难对这块土地上的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他委婉地说,媒体对艾滋病的报道,使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国艾滋病和艾滋病人的现状。然而,媒体有一种“渲染悲伤”和“报忧不报喜”的倾向。当跟他一起到艾滋村的大学生看到感染者仍然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之前,很多人一直以为,一旦感染艾滋病,就会气息奄奄。
在2005年春节前安徽、江苏等地发生流脑的时候,传染病专家姚文虎略带不满地表示,很多采访他的媒体,连“暴发、散发、流行、大流行”这些流行病学的术语的区别尚还一无所知,新闻标题用语有误。“这绝对不利于人们判断形势、不利于传染病医生开展工作。(未完)
为舆论监督提供制度保障--知情权与表达权对舆论监督的意义 关键词: 舆论监督 知情权 表达权 法制保障 [摘要]:
近年来,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一再强调”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本文认为,知情权与表达权的确立,为舆论监督提供了法制化的制度保障,具有重要的法制意义。
2007年春天以来,我国新闻媒体掀起了此前少有的舆论监督浪潮:”重庆钉子户“,”厦门PX项目“,”无锡太湖蓝藻“、”山西黑奴工“,”陕西华南虎“......无不激起巨大的社会反响,推动有关问题的解决,令人刮目相看。新闻界一向感叹舆论监督难,为什么如今能够突破某些条条框框的限制,大刀阔斧地开展舆论监督?原因自然多种多样,而党和国家有关舆论监督的新理念、新政策以及相应法规在十七大前后的出台,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同年10月,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在政治报告中庄严承诺:”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如此一再强调”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而且”四权“并举,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深化民主法制建设的决心与信心。
字面上,上述”四权“并没有明确讲到”舆论监督“。但是,”监督权“已包含了”舆论监督“的内容。我国宪法第27 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第41 条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这就意味着,公民监督权具有宪法依据。”从概念上看,公民监督权指公民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以及运用舆论工具进行监督的权利。“[1]而公民运用舆论工具进行监督,就是舆论监督。所以十七大报告讲到监督时很明确地讲到了舆论监督:”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早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就明确提出:”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加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群众批评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反对官僚主义,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从此,”舆论监督“就成为此后历次党代会政治报告以及其他中央文件的一个重要内容。经过多年的建设,舆论监督已经与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一起,构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监督体系。作为民主政治的产物,舆论监督是公民通过新闻媒体依法对国家机关、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和个人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的了解和评论,是实现言论自由权利的重要手段,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一种形式,更是实现民主权利的有效手段。[2]随着现代传媒业的迅猛发展,舆论监督的作用日益突出。在许多国家,舆论监督已经成为一种跨地区、跨空间、无处不在的有效监督手段,成为反映民情民意的”晴雨表“,监控公共权力运作过程的”电子眼“,捍卫公共利益的”守望者“,预警社会腐败现象的”警报器“,对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发挥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代中国的舆论监督总体上还处于比较艰难的境地。曾有人把舆论监督难概括为”四难“:一是采访难,二是取材难,三是获得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难,四是解决问题难。[3]当然,千难万难,主要难在被监督者往往从地方和本位的利益出发,处处设置障碍,甚至殴打记者,非法拘禁记者。2008年初的”西丰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1月1日,法制日报社主办的《法人》杂志刊登了记者朱文娜采写的《辽宁西丰:一场官商较量》,报道西丰县商人赵俊萍遭遇的”短信诽谤“案,其中涉及西丰县委书记张志国。三天后,西丰公安局和政法委工作人员携带立案文书和拘传文书,到北京《法人》杂志编辑部,以涉嫌诽谤,要求拘传记者,令舆论一片哗然。
为什么我国的舆论监督一方面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支持,一方面又困难重重、步履维艰呢?从根本上说,主要是缺乏相应的制度支持。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共中央曾决定:”在一切公开的场合,在人民群众中,特别在报纸刊物上展开对于我们工作中的一切错误和缺点的批评与自我批评“[4],并且领导我国新闻媒体在50年代初开展过有声有色的舆论监督。遗憾的是,这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并没有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也没有成为新闻媒体的内在需求。相反,长期以来奉行”正面宣传为主“的 方针政策,不仅弱化了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的内在冲动,而且为不少人压制舆论监督提供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于是,”报喜不报忧“成了新闻宣传的一种”常态“,”捂盖子“成了不少人对付舆论监督的家常便饭。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王国庆在做客央视《新闻会客厅》时说,地方的新闻发言人有这样的说法:现在发生在一些地方的所谓不好的事情,90%都能”捂住“,只有10%倒霉的给披露出来了[5]。试想,90%都能”捂住“,这难道不正是最生动的注解吗? 我们知道,舆论监督是一个过程:首先是新闻媒体把被监督对象的情况传递给作为监督者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从而对被监督对象的所作所为进行判断与评价,形成舆论,再通过新闻媒体传播出来,形成舆论压力,达到监督目的。由此可见,舆论监督要顺利进行,必须首先向公民全面、及时、客观地提供各种信息。只有公民知情,并且能够自由表达,才谈得上舆论监督。在民主法制的意义上,要有效开展舆论监督,必须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与表达权。知情权(The Right to Know)是由美国新闻记者肯特?库柏(Kent Cooper)1945年首先提出的概念,本意是指民众享有通过新闻媒介了解政府工作情况的法定权利。20世纪50年代以来,知情权逐渐被理解为一种广泛的社会权利和个人权利,即公民有了解社会活动的权利,包括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其他事务的了解。
就舆论监督而言,保障知情权是顺利开展舆论监督的前提,公民不知情,舆论监督就成为一句空话。但是,舆论监督仅有公民的知情又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舆论监督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正是因为”舆论“是一种无形的社会力量,而舆论的形成,则是公民自由表达的结果。厦门PX项目、山西黑奴工等重大问题的妥善处理,离不开公民的自由表达。因此,保障公民的表达权,让公民自由地发表意见、提出批评,就成为舆论监督的内在要求。
所谓表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以各种形式发表、传递自己的意见、主张、观点,参政议政,而不受他人或组织的非法干涉、限制以及侵犯的基本权利。[6]在宪政意义上,表达权属于精神自由权范畴。因此,表达权也就是表达自由。其中,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是最重要的表达自由。我国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是宪法关于表达自由的规定。从权利内容和特点上看,知情权与表达权具有明显的差异:知情权本质上表现为公民对多种信息来源的诉求,而表达权本质上则表现为公民对表达意见的自由的诉求。但是,两者又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当代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在《论民主》中精辟地指出,”多种信息来源“(即知情权)与”表达意见的自由“(即表达权)是民主政治的两项必要条件。[7]事实上,知情权与表达权何尝又不是舆论监督的两项必要条件呢?对于舆论监督来说,知情权与表达权缺一不可。只有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与表达权,才能为舆论监督提供法制化的制度保障。尽管我国1982年宪法已从根本大法上确立了表达权,但保障的有效性仍然不足。譬如,缺乏政治性重视,缺乏法律的刚性保障,整个社会也缺乏基本的表达权意识[8]。好在历史终究是要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1987年,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领导机关活动的开放程度,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这是党的文件最早涉及知情权与表达权的内涵。可以这样说,十七大前后党和国家的几个重要文件一再强调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就是一种政治性重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过程中,这种政治性重视必将逐渐转化为法制性规范。
今年来,为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高新路街道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方面积极开拓创新,结合工作实际,推行村级干部廉政档案制度,将廉政档案建设延伸到社区(村),建立以社区(村)干部廉政档案为依托、以廉政鉴定为手段的监督管理机制,规范社区、村干部廉政档案,进一步规范干部权力的运行,对街道5个社区、3个村104名社区、村的两委干部,各村民组党小组长、村民组长全部建立了廉政档案。
一、加强廉政档案管理
建立廉政档案是加强廉政鉴定的前提和保障。为使廉政鉴定有据可依、高效优质运作,街道纪工委负责建立和管理社区(村)干部的廉政档案,配备了兼职档案管理人员。为确保廉政档案客观祥实、整齐规范,对建档材料实行了“四统一”。一是统一填表内容。廉政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社区(村)干部的基本情况、家庭成员情况、宅基地使用情况、计划生育情况、个人及家属经商办企业情况等内容;二是统一案卷式样。统一规定了廉政档案案卷内容、格式和标准,统一印制了《高新路街道社区(村)干部党风廉政档案登记表》,下一步将把廉政档案内容输入电脑,对廉政档案实行微机管理;三是统一来源渠道。明确规定入档材料必须由本人亲笔如实填写,有关事项报告要做到及时、准确、规范,社区、村党支部审核,最后经街道纪工委和有关职能站所审查,确认无误方可入档;四是统一管理。从档案的存放、档案的保密及档案的登记都作了明确规定。严把廉政档案使用关,加强对廉政档案的动态管理,廉政档案将随着建档对象的变动而调整。
二、充分发挥廉政档案鉴定作用
发挥廉政档案提拔任用干部进行廉政鉴定的作用,凡是拟提拔任用的干部,拟列为后备干部的对象,发展党员,党工委、办事处表彰和推荐上级表彰的人选、因公出国(境)的干部等,由纪工委会同派出所、信访、计生、重点办等部门,分别对其廉洁自律和遵纪守法、执行纪律要求、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被举报控告等情况进行审查核实,提出书面审核意见,然后经纪工委综合各方面情况提出廉政鉴定意见;未经纪工委提供廉政鉴定意见的,不得提交党工委会讨论决定。组织人事等部门在拟定上述对象进行考察之前,将对象名单函告纪工委进行廉政鉴定,纪工委一般在一周内向组织人事等有关部门提供廉政鉴定意见。
三、真正发挥廉政档案监督把关作用
一是强化事前事中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醒。注意掌握干部配偶经商的情况,子女出国读书、就业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对干部有关事项报告,如购房、建房、购车、婚丧嫁娶、子女升学、乔迁宴请等情况,做到了事前打招呼、事中加强监督,注意防范。二是加
办法和途径的调研报告
摘要: 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企改革的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中的监督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较好地对国有企业权力运行进行制约,但从当前国有企业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来看,国企权力运行监督体系的功能还没有得到较好发挥,存在着“弱监”、“虚监”、“失监”、“漏监”等问题。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个别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企业内部权力架构失衡、监督主体受制于监督客体;企业外部监督主体较远,监督效力受制于监督距离;监督力量分散,缺乏监督合力。
解决上述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教育工作,这是监督机制建设的基础。二是明确细化监督内容,这是监督机制建设的重要因素。三是改进与完善工作机制,这是监督机制建设的重要条件。四是拓宽监督渠道,这是监督机制建设的有效措施。五是完善干部管理,这是监督机制建设的有力保证。六是加强打击力度,这是监督机制建设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完善 国有企业 权力运行监督机制 办法和途径 调研报告
关于完善国有企业权力运行监督机制
办法和途径的调研报告
一、导言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越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一具体部署,充分表明党中央对权力运行规则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执政理念。改革开放后,政企分开的逐步实施,为国有企业发展增添了无限的活力和生机,但在发展的同时,国有企业也成为腐败行为的高发地带,如何加强对国有企业权力运行的监督,遏制腐败行为的产生,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成为一项紧迫的工作。
二、调研对象与方法
根据市纪委监察局第四纪检组监察室的安排和部署,2009年12月8日至2010年2月12日,我们就如何健全和完善国有企业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对6户市管企业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座谈来了解国企干部职工对企业权力运行机制的建议和意见,同时还通过查看现场,查阅资料来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共有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中层管理人员和职工代表近500人参加了问卷调查和座谈活动。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
从调查问卷、座谈及查看现场、查阅资料了解的情况看,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企改革的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中的监督体系已基本形成,较好地对国有企业权力运行进行制约,就国企内部而言,形成了以国企党组织、法人组织、纪检监察机构、审计机构和工会为监督主体的监督系统;就国企外部而言,形成了以上级党组织、纪检监察机关、外派监事会、审计部门等为主体的出资人监督系统。但是,从当前一些国企权力失控、行为失范、腐败滋生、国资流失等问题看,国企权力运行监督体系的功能还没有得到较好发挥,存在着“弱监”、“虚监”、“失监”、“漏监”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个别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在国企权力运行中为个人谋私利、捞好处。如有些企业的权力部门在业务往来中存在着吃、拿、卡、要的不正之风。二是企业内部权力架构失衡,监督主体受制于监督客体。从国企内部权力运行看,企业的各项活动往往只按照经营决策系统的意志运行,监控系统对企业经营决策者的监督制约往往显得软弱无力。具体表现为同级监督难、专门监督弱、民主监督虚。如大多企业设立的纪委、审计、督察等部门,都要服从于企业党政主要负责的管理。三是企业外部监督主体较远,监督效力受制于监督距离。来自国企外部的监督特别是出资人监督,本来是打破“内部人控制”,形成权力制衡的强大力量。但是,由于外部监督主体远离国企内部权力运作,“失监”、“漏监”也就难以避免。具体表现为监督国企权力运行缺乏适时性、连续性、深入性。如有些监督执法部门的驻企小组,其本身也担负着其他的工作任务,很难将精力全部投入到所驻企业的监督工作中去,也有些上级监督监察机关将一些年龄大的同志安排到企业派驻,工作干劲明显不足,而且由于外部监督主体的监督由于受到时间和接触面的限制,所能了解到的问题一般都是已经表面化的,很难发现国企深层隐藏的风险。四是监督力量分散,缺乏监督合力。国企内外监督部门虽然很多,但监督力量分散,监督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各监督主体往往针对不同对象和环节分别开展单项的、分散的监督,不能将对事权、财权、人权、物权的监督有机整合起来,既分散了监督力量,又分割了监督信息,还增加了监督成本,难以形成监督合力。如审计部门往往只针对财务、纪检部门只针对党员干部等等。综上所述,在现行国有企业管理监督体制下,无论是内部的监督还是外部的监督,多为事后监督,都不足以对国企运行中的权力进行有效制约。“看得到的监督不了,监督得了的又看不到”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国企内部仍然隐藏着较大的决策风险和道德风险。在现实中,国企发展是否健康发展,往往取决于主要负责人能力水平和道德素质,所以,解决对国有企业权力运行的监督问题,是预防国企腐败现象发生,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之道。
四、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健全和完善国企权力运行监督体制,不仅要解决监督主体是否缺失的问题,更要解决各监督主体是否有机结合,监督的方式方法、手段措施能否实现监督到位的问题,既保证决策(董事会)、执行(经理层)、监督(监事会)三大体系之间的制衡,又保证现行体制下监督体系在权力运行中的监督效力。为此,应该从以下几个途径入手:
(一)加强教育工作,是监督机制建设的基础。一是提高国有企业公职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对监督工作的认识,正确认识权力、义务和责任的关系,正确处理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积极支持监督工作,主动接受监督,勇于开展自我监督。二是牢固筑起抵制腐朽思想侵蚀的坚强防线,强化政策观念、是非观念,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时刻把国家的利益、企业发展、职工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坚持依靠法规纪律办事,坚决制止违法违纪问题在自己身上和身边发生。三是增强监督工作的业务能力,提高工作艺术水平。要加强宣传,善于协调,提高对监督的接受能力,努力使监督工作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融入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之中。
(二)明确细化监督内容,是监督机制建设的重要因素。一是决策权的监督。决策监督是一种高层次的、重要的关口监督。对决策监督,主要是对决策权先进行合理界定,防止决策权力向个人过分集中,严格程序,决策规范,提高决策透明度,确保决策机制的公开化。建立决策预告制度和重大事项调研论证制度,使决策更合理、更科学。二是执行权的监督。执行、实施是决策延续。整个过程应以决策既定的原则、标准、要求、目标为尺度,监督执行方案、方法、步骤、措施、结果等,主要是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即事前监督实施方案,事中监督运行过程,事后监督实际效果,以确保执行权的实施。三是按照民主、科学、透明的原则,对权力进行科学配置,合理分解,细化权力运作程序,使之便于开展监督,便于落实责任追究。
(三)改进与完善工作机制,是监督机制建设的重要条件。要以打破“内部人控制”为关键,依托产权授予关系,着力健全国企出资人监督制约机制。当前,国企监督难,难在“内部人控制”严重。打破“内部人控制”,需要依靠出资人建立一种“来自于外、长驻于内”监督机制。为此,要强化“三个派驻”:一是要普遍推行外派监事会制度。2000年国务院开始向国有重点大型企业派出监事会,这种外派监事会因为具有外在性、专业性、权威性,较好地解决了“看得见”和“管得住”的问题,对企业经营者发挥了重要监督作用,但是目前主要还只在中央大型国有企业中实施,有必要在省市管辖的国有控股或独资公司中进行推广。二是要探索实行纪检监察机构派驻制度。基于国有企业的资产性质(国有)、股权结构(一元化)和人员身份(国家工作人员)特征,纪检监察机关(机构)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监督力量。但是由于国企内设的纪检监察机构“监督难”,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对国企权力运行又“难看见”,纪检监察的监督作用发挥还不充分。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依托出资人监督,由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向国企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对派驻机构的领导任免、业务工作、工资福利实行统一管理。这种派驻垂直管理体制,既有利于纪检监察工作在国企的开展,也有利于强化出资人监督。同时,派驻纪检监察机构领导还可与外派监事会领导交叉任职,进一步增强监督的合力。如可由上级派驻企业领导担任企业监事会的职务,以便更好地参与企业事务,便监察监督。三是要坚持实行特派财务总监制度。由国资部门向国企派出财务总监,对国企财务管理中的问题进行监督检查,是出资人监督的重要方式,对于从资金方面强化对国企领导人员的监督具有重要作用。这一制度应当继续坚持,并逐步实行一个国企特派一名财务总监的办法。这样可以进一步改善企业监督的领导体制,使监督工作更加有力、有效。
(四)拓宽监督渠道,是监督机制建设的有效措施。要以增强“党组织权威”为重点,依托党的组织关系,着力健全国企党内监督制约机制。国有企业是国家出资的企业,是属于全体人民的企业,我们党是代表人民执掌国家政权的党,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权,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面对国企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健全国企党内监督制约机制,强化党在国企的核心地位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积极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由党的领导担任企业法人组织的负责人,实现国企党组织和法人组织的有机结合。事实上,在国企改制之前,企业党组织所起到的作用同现代企业制度中董事会的作用,具有某种相似性:都具有决策和监督的职能。在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办法,使部分党委委员进入公司董事会,党委书记担任企业董事长。这样的办法,可以使党组织通过董事会这一载体,促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国企的贯彻执行,更好地发挥党委对企业重要人事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重大决策的监督作用。二是要健全完善对国企的巡视制度。上级党组织要针对国企法人治理结构短时间内难以完善、自我约束能力还不强的现实,组织巡视组深入国企特别是国有独资企业开展巡视工作,了解国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情况,了解国有企业领导人正确行使权力、保持清正廉洁的情况,并认真听取和研究巡视组报告的问题,通过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处置,强化对国企领导人员的党内监督。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对企业合理合法运行有力支持、宣传,对违法、违纪的行为予以毫不留情地揭露和抨击。还要推进群众监督的不断深入,继续通过厂务公开、职工代表大会、“恳谈会”、“诤言会”等形式,就企业发展的大政方针,企业发展规划,重大投资、重大事项,以及职工关心的热点及企业发展中的难点等方面,征求企业员工,企业客户以及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让广大职工群众对企业的事权、财权、物权、人权进行评议和监督。
(五)完善干部管理,是监督机制建设的有力保证。一是要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建立良好选人用人机制,用好的机制选人用人,在用人上,强调德才兼备的同时,增加“廉”的内容,建立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的要求,尽快制定统一的适合国有企业特点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国有企业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检查办法》,增加干部任用的透明度,加大监督广度及力度,既重组织考察结果,也重群众口碑和职工评价,真正让组织信任,群众信服的干部来领导企业。二是要建立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度。目前,许多企业存在着干部变动过快,任期没有明确目标,临时思想、短期行为突出的问题,往往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建立以任期目标为主要内容的干部任用管理办法,硬性确定任期年限、任务目标、调动的条件等,保持干部的稳定性和发展的连续性、长远性。三是严格干部责任考核。继续完善企业干部考核制度,加大考核力度。在考核方法上,应支持定期考核与随时考核相结合,综合考核与专项考核相结合,一般考核与针对存在有关问题考核相结合,区别不同情况,适时组织考核。在考核内容上,应注意考核内容的全面性、实际性,既要考核企业发展的方向性、战略性等宏观发展决策方面情况,又要考核企业现实的经营管理状况以及经济效益、资产保值增值等情况;既要考核企业领导者的个人能力、理论水平、工作成绩,又要考核个人的政治素质、思想和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情况等;在处理方法上,把上级的评价与群众的反映相结合。作为对干部的最终考核结论,以此作为干部个人变动、升降、奖惩的重要依据,实现客观全面评价干部,奖惩严格分明,增强对干部的激励作用和约束力,促进干部管理的健康发展。
(六)加强惩治力度,是监督机制建设的有效手段。要以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为手段,依托纪检监察组织,着力健全国企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纪检监察机关的执纪办案工作,对国企权力运行是一种强有力的监督。健全国企权力运行监督体系,这一手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抓得紧而又紧。一是要以查办案件为手段,坚决惩处违纪违法行为。要把国企权力运行中发生的商业贿赂案件,企业重组改制、产权交易、资本营运等过程中侵占、转移国有资产的案件,企业领导人以权谋私侵害国家、企业利益和职工合法权益的案件,以及国有企业人员与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相互勾结攫取私利的案件作为办案工作的重点。为此,要建立由纪检机构牵头,由监察、审计、组织、人事、财务、监事会、工会等企业内部监督主体参加的联席会议,强化案件发现机制;要加强组织协调,同司法机关建立协同办案机制,加大查案的力度。二是要以查办案件为手段,促进国企预防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方面,要注重发案原因的剖析,找出机制制度上的漏洞,提出治理对策建议,把反腐倡廉的要求融入到企业管理制度之中;另一方面,通过案件开展警示教育,发挥“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作用,通过办案工作促进国企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建立完善。
这次调研,虽然发现了一些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很难深入内部了解一些实质性的东西,同时伴随着国企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有效地监督国有企业的权力运行,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实践,但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纪检监察部门一定会不负使命,以科学有效的方式,堵塞国有企业权力运行中的漏洞,确保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公司监督机制,内部制衡,监事机关,独立董事,完善措施
公司这一组织形态在当今社会得到了最广泛和最大程度的发展利用, 作为现代市场的主要参与主体, 公司对商业活动的开展、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公司法主要对公司的主体资格及活动进行规范, 是现代立法的标志性法律之一。我国修改后的公司法从多角度体现了现代公司的发展方向, 许多制度也得到了很大的完善。公司法中有关监督制度的规定, 除了有对监事机关的较为详尽规定外, 还在我国确立了独立董事制度, 这都是建立在公司这种组织本身的特殊性及需要基础上的, 公司的本质决定了建立制衡机制的必要性。
一、公司监督机制建立的理论依据
公司内部的利益格局决定了公司决策层和管理层的权力需要受到制约和监督, 同时, 公司不仅仅是与公司内部人员利益相关的独立个体,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 公司更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发展经济的中坚力量。效率、安全可以说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原则, 这些原则也贯穿于公司的价值目标之中。
二、我国公司的治理结构以及各机关内在关系
公司的内部结构设置反映了三权分立的理念, 即权力机关、执行机关、监督机关相互独立的同时也相互制约, 反映在具体的机构设置上就是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各自履行职能, 同时三个机关的职能也形成对彼此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三、公司监督机制
公司的监督机制, 除了公司的内部监督机制外, 还有公司的外部监督机制, 其间, 最为“有形”的则是内部监督体制的“公司监督机关”。公司监督机关是公司的三大重要机关之一, 监督机关是公司不良状况出现的预防者, 但是监督机关的活动不代表所有对公司的监督行为, 公司的监督机制不仅包括监督机关的内部监督, 还包括公司内部各部门相互制约关系中形成的监督, 以及外部力量对公司的监督。总之, 此处之监督机制即指各利害关系人 ( 主要指股东) 对侵害股东以及公司利益的不当行为进行监督以及纠正的机制。[1]
( 一) 上市公司的特殊监督机制
上市公司与普通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在于其涉及范围广, 影响较大, 不仅关系到众多股民利益, 并且关系股市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因此, 上市公司的监督机制与普通股份有限公司的监督机制略有区别。较为突出的不同之处是, 为了强化董事会权力设置中的制衡机制、加强对经理层的监督、保护全体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 我国在监事会为主的监督模式上又引入独立董事制度。[2]当然, 除了独立董事制度以外, 其它监督方式也有一些差别。
四、我国公司监督机制的运行现状及漏洞
笔者认为, 即使公司法对我国公司的监督机制有很大的完善和提高, 然而比较各国公司的监督机制的特点来说, 我们仍能发现我国现有监督机制存有一些问题。
( 一) 设立公司监督机关的规定在我国没有得到广泛和切实执行
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必须设立监事会, 有限责任公司可视其规模等状况设监事而不必设立监事会, 无论是监事会抑或是监事, 本质上均是公司的监督机关。可见, 对公司监督机关的设立法律所作出的是强制性的要求。但在实务中, 许多公司尤其是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通常都只是碍于法律的此项强制性规定而设立公司监督机关, 但却有名无实, 成为了应付法律规制的摆设。如在设置的具体细节上敷衍塞责, 也不具备履行职能的客观物质条件和设施。
( 二) 监事会及监事的职能行使无法有效实现
1. 监事会及监事在公司事务中的角色被边缘化
由于公司事务执行上的特殊性, 公司的主要事务由执行机关负责, 即使有着多方面的制约但长久也可能造成公司执行机关独大的局面, 加之我国公司的特殊性, 即许多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 公司内部的力量较不平衡, 执行机关权力大, 对公司的事务更为熟悉, 可以说掌握了公司实权。执行机关的权力膨胀必然会压缩监督机关的空间, 力量的悬殊致使监督机关无力监督, 监督机关的决定也难以形成影响力。监督机关的地位处于尴尬境地, 在公司内部也不再可能充当重要角色了。
2. 监事会及监事行使权利多方面受到制约
( 1) 财务上受到制约。监事会及监事行使监督权需要进行调查取证及其它活动, 而监督机关履行职权的费用问题在现实中直接制约其是否能实际履行职权, 因此财务上给予监督机关支持是监督实现的重要条件。但是监督机关并不直接掌管公司财务, 也无为履行监督职能设立的专项资金, 如此一来, 监督机关执行监督职能所需财务上的支持就受制于人, 或者会由于财务问题在监督的及时性和效率上受到影响。
( 2) 监督权受到侵害时难以救济。监事会及监事行使监督权往往通过查阅公司的账簿和公司的其它记载公司经营状况的资料而得以实现, 但如若现实中监事会或监事的工作得不到支持配合, 无法获知公司的真实情况, 那么其监督权又如何得以实现。监督权受到侵害无异于没有监督的存在, 监督权受到侵害时如何恢复和救济, 也是公司运行中待解决的问题。
( 三) 独立董事制度未落到实处
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本意在于对上市公司建立起更严格的监督机制和相对独立有效的监督力量, 但我国目前的独立董事制度并未发挥法律所预设的功效。我国目前独立董事往往由聘任而产生, 独立董事除了职务上与公司有着密切联系外, 本身并无直接的利益关系, 并且独立董事受到他人支配的可能性较大, 因而独立董事更易不履行职责进而损害公司利益。独立董事制度就违背了其设立的本意, 监督作用并未切实发挥。
( 四) 股东及股东大会的监督权利难以实现且行使成本高
股东才是公司的直接利害关系人, 可以说公司的兴衰成败直接关系股东的股东权益, 虽然公司存在专门的监督机关, 但是监督的有效性应当是建立在层层的制约和监督之上的, 仅单向的监督难以达成力量对比的平衡。在监督机关之外, 股东也应有权对公司的各个机关进行监督, 包括监督机关本身的活动也应纳入股东的视野。但是在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资合公司, 公司股东之间并无紧密联系, 对公司的投资通过证券市场进行, 通常难以知晓公司的详细状况, 小股东之间也难以联合起来行使股东权利, 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权利行使高昂的成本, 不仅是金钱物质上的, 同样也有时间上的成本, 造成资源的浪费。
五、我国公司监督机制的完善
尽管我国公司法和其它法律法规在公司监督机制的构建上均有贡献, 但是目前我国公司监督机制仍有许多不尽合理之处。要建起起符合我国国情的有效的公司监督机制还需要从若干方面完善相应的具体制度。
( 一) 强调股东在监事会中的地位和主导作用
由于股东及股东大会并不是公司的常设机构, 其召集和主持可能会耗费时间延迟效率, 因此, 可能出现股东这一与公司利益联系最紧密人却无法及时行使权利监督公司经营状况的情形。而作为公司常设机关的监事会, 往往可以较及时有效地行使法律或公司章程所赋予的监督权, 在监事会中加强股东的地位和主导作用就尤为必要。
( 二) 保障监事会和监事的监督权利实现
公司监督机关是公司最有力的监督者, 通过公司内部机关的监督, 可将公司决策或执行错误的负面影响从源头上减轻或免除。此外, 出于对公司自治的考虑, 也有加强其内部机关监督的必要性。
1. 在财务上保障其职权的顺畅行使
我国《公司法》第一百一十九条对公司行使职权所需费用只作了笼统规定, 即监事会行使职权所必需的费用, 由公司承担。这一规定的突破在于明确了监事会职权行使的费用承担问题, 但不足的是只就此作了原则性规定, 而并未清楚说明如何操作, 导致有此项权利而无落实权利的实际保障。公司应在简化监事会行使职权的程序, 提高其监督效率和及时性上提供条件。如公司为监事会行使职权设立专项资金, 与公司的日常事务所需资金分离, 在监事会需动用资金展开监督工作时, 只需监事会内部达成一致意见即可, 但事后监事会应当说明职权的形式状况和该笔款项的具体使用情况及细节。如果监事会有滥用职权的故意或明显过错, 由此给公司造成损失的, 股东会或董事会可展开调查, 并要求负有责任的监事承担赔偿责任。
2. 监督权受到侵害时可得有效救济
无救济的权利无异于没有权利, 《公司法》给予了股东权利受侵害时的救济权利, 而监督权受到侵害时如何救济却无明文规定。如果监事会或监事行使职权需要查阅公司资料或需要其它部门配合但得不到支持, 致使监督工作停滞, 就可能严重影响监督机关的工作开展危及公司重要利益。法律应当赋予监督机关相应的救济权, 如在必要和紧急时候提起诉讼的权利, 或在法律中明确规定阻碍监督机关行使职权可能承担的责任。
( 三) 发挥独立董事职能并加强独立董事责任
独立董事如果受制于公司某些力量, 不能真正独立发挥作用, 那么独立董事制度不仅丧失了其创设的本意, 而且成为了公司制度的败笔, 加大了公司负担的同时也会阻碍监督工作的落实。目前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实现情况并不理想, 一方面是由于制度的设计问题, 另一方也由于我国国情的制约。为弥补独立董事制度的缺陷, 法律需要明晰独立董事的具体职责, 使其对股东大会负责, 定期述职。另外, 加强独立董事的责任, 有了责任的承担后独立董事的利益才会与公司休戚相关, 进而主动积极地履行职责。
( 四) 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密不可分
首先应树立权力制衡的治理理念, 要看到对权力最好的监督就是在实际力量上可以形成对权力的有效制约, 即各个团体力量对比平衡, 没有哪一方可以依仗自己的强势地位肆意作为。在公司的结构上也是如此, 公司制的确立以及现实中公司的建立之初都应树立这样的治理理念, 并将其贯彻到公司各个机关的构建上, 形成制度性规范。从一开始就为权力的平衡做好铺垫, 这是从根本上形成较完善监督机制的措施。其次, 要限制执行机关权力滥用, 对公司董事会及董事的职权进行严格划分, 避免执行机关的权力过度膨胀给监督工作带来障碍。同时, 还应平衡公司内部各机关的权力分配以实现权力的制衡, 加强监督机关的权力对改变公司的力量格局尤为重要。
六、结语
公司监督机制是保障公司正常运行, 保护第三人利益乃至与维持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机体, 但我国由于制度设立以及现实国情等多方面原因, 虽引进了公司制度, 但公司的监督机制尚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监督机制的完善, 除了从公司成立之时确立起各机关之间较为平衡的力量对比, 形成层层制约和监督外, 还要从具体制度的构建上确定有利于监督的各项规范, 并赋予监督权受侵害时的救济权。此外, 针对上市公司的特殊性, 还要弥补目前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缺陷。要在我国建立起完善的公司监督机制, 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彭插三.公司监督机制及其完善[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59.
[关键词]刑罚执行;监督;对策
对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下称“减假保”)等刑罚变更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它在保障刑事判决得以切实执行,确保刑罚功能的有效发挥,促进罪犯的教育改造和维护司法公正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当前立法、行政执法执法和检察机关自身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刑罚执行监督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为完善和健全刑罚执行监督机制,实现刑罚目的,很有必要找出现行刑罚执行及法律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解决对策,从根本上加强刑罚执行监督工作。
一、当前刑罚执行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立法上存在缺陷和不足,导致了监督乏力
目前法律关于刑罚执行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刑事诉讼法》、《刑法》和《监狱法》,虽然公安司法机关曾出台过一些司法解释,但有关刑罚执行的规定过于原则、简单和分散,可操作性不强,仍然不够完善,某些方面规定甚至出现冲突现象。立法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给刑罚执行和法律监督工作带来了很多困扰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导致了检察监督乏力。
1.立法规定存在冲突、不完善和滞后。表现为:(1)法律上存在冲突现象。主要是《刑事诉讼法》、《监狱法》和《罪犯保外就医执行办法》之间某些规定不一致,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暂予监外执行的适用对象规定不相同,监狱法规定适用于被判处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的罪犯,而新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明确将无期徒刑罪犯排除在适用范围之外;二是对保外就医的疾病鉴定机关要求不一样,《监狱法》规定由监狱医院或县级以上医院进行检查鉴定,《刑事诉讼法》规定须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作出鉴定;三是对检察机关刑罚执行监督的方式规定不一致,《监狱法》规定检察院认为法院的减刑、假释裁定不当的,可以提出抗诉,刑诉法则规定检察院只可以提出纠正意见。(2)法律规定不完善。第一,现行的《刑事诉讼法》、《监狱法》对刑罚的执行及监督规定比较原则和简单。如对“减假保”只是规定了基本的法定条件和办理程序,对何为“确有悔改表现或立功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等没作具体说明,虽然最高法院作出了一些司法解释,但并没有细化和量化,对减刑的起始时间、减刑幅度、间隔期和“减假保”的具体办案程序也没作明确规定,缺乏可操作性,造成执法上出现很多不规范的地方。第二,暂予监外执行制度存在缺陷。如交付执行和监外监管机制不健全,法律文书、人犯遣送脱节,日常监管不到位,致使保外就医罪犯出现脱管失控现象;收监制度未建立,收监执行的条件、程序和职责分工等规定不够明确,执法部门之间的认识存在偏差,造成了执法推诿,使一些符合收监执行条件的罪犯逍遥监外。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执法工作带来很多影响,既有损执法严肃性,又加大了监督的难度,急需通过立法来完善和规范。
2.法律对刑罚执行监督的规定存在先天不足,导致监督功能弱化。现行法律对检察机关的职责权限、监督范围、监督方式、监督程序及监督的法律保障等都没有明确详细规定,导致了监督功能弱化。(1)监督方式的改变,制约了监督权的发挥。检察机关对减刑、假释的监督方式由抗诉改变为提出纠正意见后,直接影响了监督的力度和效果。抗诉可以启动再审,为纠错提供了更多的法律程序,而提出纠正意见虽然也可使法院另行组成合议庭审理,若法院维持原裁定,检察机关也无可奈何,因为法院作出的是生效的最终裁定。(2)监督权缺乏法律保障,使检察监督显失权威。现行法律虽然规定检察机关有权对刑罚执行活动进行监督,但检察机关提出监督意见后,被监督者必须于何时做出何种作为并没有详细规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违法执行所应承担的责任后果,另一方面是检察监督权缺乏法律上的保障措施,对被监督者不产生实质性的影响。(3)事后监督的定位,使监督权受到约束而导致监督不力。从现行立法来看,检察监督的定位实际上是一种事后监督,相对同步监督而言,事后监督会导致监督时机错失,措施滞后,效率降低,监督的力度和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事实上,即使检察机关及时提出了纠正意见,但有的罪犯因已经减去余刑、假释或者保外就医已经出监,一时无法找回,客观上给监督和纠错带来了难题。
(二)司法实践中存在很多实际问题,造成了监督困难
1.减刑、假释的裁定程序过于简单,检察监督作用难以有效发挥。法院目前办理减刑、假释案件是以书面审理为主,一般是依据执行机关呈报的书面材料去认定罪犯是否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很少主动去调查核实罪犯的改造表现和奖惩等情况,法院的审理只不过是程序性审查而已,而且使检察机关对法院裁定的监督也同样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2.办理“减假保”的程序运行相对封闭,罪犯没有主动性和参与性。现行“减假保”的审批模式是先监所呈报,后法院或公安、监狱管理机关裁决,这一做法的弊端有三:一是审批程序的运行比较封闭,公开性和透明度不高,缺乏来自外部的监督制约;二是裁决机关的通常做法是书面审查为主,容易使裁定或者审批流于形式;三是将“减假保”的对象——罪犯完全排除在程序之外,罪犯在启动程序上没有主动性与参与性,在法律上并没有诉讼权利和司法救济的渠道。
3.执行机关与法院在执法上出现分歧,检察机关难以监督协调。分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目前监所关押的罪犯普遍爆满,警力不足,经费紧张,监管压力很大,为解决以上问题,执行机关就充分利用减刑、假释机制来激发、调动罪犯接受教育改造和参加生产劳动的积极性,呈报减假的案件就越来越多,给法院的工作增添很大压力。第二,近年来,法院系统加大了对罚金刑的执行力度,使一些罪犯因为无钱交纳罚金而得不到减刑或者假释,这一措施对罪犯产生强烈影响,有的因“减假”无望而消极或抗拒改造,给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不及时解决法院和执行机关之间的分歧,必将对监管改造工作和刑罚执行及监督工作产生不良影响。检察机关如何去协调和监督?监所检察工作已经遇到新的课题和挑战。
(三)检察机关自身存在着困难和问题,制约了监督效果
1.对监所检察工作重视不够,监督工作受到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员配备少,有的基层单位监所部门普遍只有两三人,而且多为年龄大、学历低,存在量少质弱现象,造成工作被动;二是派驻检察室的办公装备差,软硬件建设有待加强,影响了工作的开展;三是有的领导对监所检察工作重视不够,未能有效调动监所检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案多人少任务重,监督工作难以到位。由于当前在监管场所服刑的罪犯激增,“减假保”的案件数量也随之水涨船高,一般基层院常年驻监检察人员才两三人,还要开展安全防范、教育转化罪犯、打击再犯罪活动、监管执法监督、办理控告申诉、侦查和预防职务犯罪等工作,监所业务点多线长,工作开展起来难免顾此失彼,使监督难以到位。
二、完善刑罚执行监督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修改完善法律,保障刑罚执行和监督有法可依
1.制定统一的罪犯保外就医制度。对现行法律关于罪犯保外就医的规定进行修改完善,制定统一规范的罪犯保外就医制度,以解决执法上的困扰。立法上要明确规定保外就医的适用范围、法定条件、办理程序、疾病伤残范围、病残鉴定的机构和责任、保外就医的期限、交付执行、监管考察、撤销收监和检察监督等内容。
2.在程序上增强减刑、假释的透明度。第一,推行公示制度。为打破“暗箱操作”嫌疑,执行机关应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利于监督的原则,将符合资格、推荐评审、呈报和裁定减刑、假释的罪犯名单在监所内外张榜公示,让罪犯和社会公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申诉权,在程序上增强减刑、假释工作的透明度,实现阳光执法。第二,给予罪犯一定的参与权。如享有申请权、辩解权、申诉权和司法救济渠道等,使罪犯摆脱被人操纵的命运,维持法律关系平衡,体现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调动罪犯的改造积极性。
3.考虑设立新的刑罚执行制度。刑罚执行是刑事诉讼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为解决刑罚执行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可以借鉴现行刑诉法关于审理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的规定和外国司法制度的一些做法,可以考虑设立如“减假保”暂缓执行制度、撤销制度、收监执行制度等,这些制度的设立,一是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当或违法“减假保”问题,完善纠错机制;二是有利于警示和教育罪犯要遵规守法,积极改造;三是有利于破解当前刑罚执行和法律监督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4.完善检察机关的刑罚执行监督权。具体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立法上要赋予检察法律监督保障权,明确被监督者应负的法律义务和后果,强化检察机关纠正违法的功能,树立监督权威;二是要确立检察机关随时加入的同步监督机制,使罪犯的改造奖励情况、执行机关的呈报和法院的审理活动全程受到检察监督,使违法行为得到及时发现和纠正,增强执法监督的时效性和节约司法成本;三是要健全法律监督方式,第一,将抗诉与提出纠正违法意见确定为检察监督的两种法定方式,在“减假保”裁决前发现不当或违法的以提出纠正意见的方式进行监督,裁决后发现不当或违法的使用抗诉方式进行监督,另外,对于过了法定期限发现裁定不当的,根据有错必纠的司法原则,应当规定检察机关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第二,赋予检察机关减刑、假释建议权,对于有重大立功、悔改或立功表现特别突出、或者有特殊贡献的罪犯,检察机关可以建议执行机关报请法院裁定减刑或假释,其好处在于有利保护罪犯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检察自身建设,提高法律监督能力和水平
1.加强对监所检察工作的领导。刑罚执行监督是检察机关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进行法律监督的最后环节,它为刑罚的正确执行和目的的实现起到保障作用,刑罚执行监督工作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一要加强领导,为监所检察部门配备足额的高素质检察人员,改善工作条件和加强业务培训;二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健全工作制度,突出工作重点,加大监督力度;三要加强派驻检察室的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检察室在监督第一线的优势作用;四是监所检察人员要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大胆、依法开展执法监督工作;五是监所检察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法律监督能力。
2.建立重点罪犯监管制度。要突出工作重点,对涉毒、涉黑、涉恶犯罪、职务犯罪、侵财性犯罪和留所服刑的罪犯、多次获得减刑的罪犯,要逐人建立监管档案并重点进行监督,掌握他们的改造表现情况,注意发现其刑罚执行变更背后可能隐藏的司法腐败行为。
3.强化检察侦查职务犯罪职能。当前重点要通过检务公开、设立检察信箱、公开举报电话、谈话教育、出入监问卷调查、接访、约见和办理控告申诉等方法和渠道,主动发现线索和查办职务犯罪,以办案促监督,以监督保公正,树立检察机关刑罚执行监督的威信。
【完善村务监督机制】推荐阅读:
2024村务公开完善的档案资料12-03
论人大监督机制的完善09-18
村务监督工作典型材料09-24
村务监督委员会测试题10-01
村务监督委员会实施方案12-27
某村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总结06-11
我区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宣传工作总结07-15
完善追逃工作机制06-12
完善网络 创新机制11-26
完善宗教事务工作机制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