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大爆炸》分析幽默字幕的翻译
《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资产阶级特征 商务英语交流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
浅析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中的极权统治手段 通往真正的人性之路:《紫色》中西丽的转变 浅析《睡谷传奇》中的浪漫主义
美国品牌中国本土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从功能对等视角看董乐山《》的翻译 论《简爱》中的女性意识
谈《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女性主体意识 中英网络词汇语用特征对比
A Study of Humor in Films and TV Series Subtitles and Its Translation 18 从《喧哗与骚动》中凯蒂的悲剧看世纪初女性的社会地位 19 Sexism in English Language 20 A Study of Pragmatic Functions of Vague Language and Its Implications to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跨文化交际下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研究
合作原则视角下对《老友记》中台词的幽默研究 中西方饮酒礼仪的比较
扭曲的“美国梦”--简析“鸡蛋的胜利”的主题
女性主义家园乌托邦思想的构建--论夏洛特•吉尔曼在《戴安莎的作为》 商务谈判中话语的顺应性研究
战争留下的伤痛--《太阳照常升起》主要人物对比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障碍及策略研究 A Cultural Analysis of Love in The Joy Luck Club 澳大利亚英语词汇和澳大利亚文化
Application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Top Talk 试析英汉颜色习语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异同 钱钟书翻译研究
美国牛仔形象演变和西部电影发展的研究 从目的论看汽车广告的翻译策略
An Interpretation to The Characters in Nella Larsen’s Novel—Passing The Growth Topic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下的《奥兰多》 《魔戒》中的生态元素
从《厄舍古屋的倒塌》看爱伦坡写作的哥特式风格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语境及其在提高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中的应用 中式英语的潜在价值
论《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 英语谚语的民族性及其艺术特色
从女性主义角度探讨《呼啸山庄》女主人公命运的悲剧性 论《白鲸》的象征主义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
On Beautiful Women’s Death in Poe’s Fictions
朱维之《复乐园》译本研究
Hawthorne’s Feminism Consciousness in The Scarlet Letter
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Cosmetic Instruc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52 动画片《花木兰》对中国传统道德的解构和重构 53 浅谈英语科技文献汉译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54 《荒原》中的神话溯源
分析奥利弗退斯特悲剧生活的原因 56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之死的必然性
佛罗多与亚拉冈:悲剧虚构型模式中的低模仿英雄与喜剧虚构型模式中的高模仿英雄 58 An Analysi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Spoken English in China 59 双关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超越和世俗——对《月亮和六便士》中Strickland和Stroeve的对比分析
Difference in Chinese and Western modes of Thinking and Its Influence on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从《嘉莉妹妹》分析西奥多•莱塞对人性欲望的理解 《红字》中替罪羊形象的分析
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因素分析
《金色笔记》与多丽丝•莱辛的女性主义思想 浅谈英语“根据”表达法 《七宗罪》的人性解剖
《一件小事》三种英译本对比研究 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论《愤怒的葡萄》中斯坦贝克的生态观
以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的视角看《喜福会》里中美婚姻观念差异 浅析如何通过英语原版电影学习英语
A Paralysed Wilderness—The Appreciation and Analysis of Symbols in Araby 《卖花女》中莉莎人物形象分析
试析与地理环境有关的英语成语及其文化内涵 《小妇人》中四姐妹的命运
论有效开展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策略 中外汽车文化对比研究
从《大象的眼泪》看人与动物的关系 汉英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82 中西社交礼仪差异的历史文化原因探析 83 McDonald’s Success
On the Translation of Advertisement Sloga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85 浅析奥斯卡•王尔德童话作品中的唯美主义思想 86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87 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 88 《雾都孤儿》中的童话模式解读 89 《荆棘鸟》的女性主义解读 90 《荆棘鸟》的女性主义解读 91 小学英语课堂导入活动研究
象征主义手法在《白鲸》中的运用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Approach in the Lead-in of 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es 94 95 96 97 英汉白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 中西文化对红颜色的理解及翻译 英汉品牌名的文化差异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m to Task-based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98 浅谈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与课堂互动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纯真年代》中两位女主人公的不同爱情观 100 Analysis of American Culture in Friends 101 浅析中美婚礼习俗差异
论电影《傲慢与偏见》对小说的二次创作
跨国企业广告语在中国本土化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差异 104 不同国家的商务谈判风格及其对策
英语课堂教学—教师主宰还是学生为中心
分析《傲慢与偏见》与《简爱》中觉醒的女性意识 107 跨文化交际下汉语四字成语的英译研究
女性主义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情态意义解读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from a German Functionalist Approach 110 从《唐顿庄园》看一战对英国庄园经济文化的影响 111 中美面子观比较及其对商务谈判策略的启示 112 浅谈大学英语教育的文化融入 113 汉英“眼”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114 信用证中英语语言特点及应用研究
How to Avoid Chinglish on English Writ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116 论英文电影名翻译
初中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分析 118 英汉状语语序修辞对比与翻译 119 On the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20 浅析新闻英语中模糊语言的运用 121 从“死亡”委婉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22 《喜福会》体现的中美家庭观念冲突解析 123 中国菜单的英译
从劳伦斯及其作品《儿子与情人》看恋母情结 125 从功能翻译理论浅谈公示语翻译
礼貌原则视角下萧伯纳《卖花女》人物性格探析 127 论科技英语翻译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12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29 从《培根论人生》分析弗朗西斯•培根的人生观 130 由中国的圣诞节“热”来看中美文化的冲突及融合 131 论英语新闻中的模糊语言 132 试析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 133 英语政治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The Influence of Westward Movement on American National Character 135 非言语交际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 136 中美企业广告文化对比研究
英汉化妆品说明书对比及汉译策略 138 从文化角度谈商标的中英互译 139 A Preliminary Study on Christianity 140 汉英称赞语的对比研究
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特点研究 142 忠实与变通策略在科技翻译中的运用
从英语中性别歧视词看西方女性社会地位之变化 144 浅析英汉语言中颜色词的运用
Two Trapped Roses—A Comparative Study on Emily and Miss Havisham 146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课堂活动设计
美国犹太文化与传统犹太文化的冲突——浅析《再见吧,哥伦布》 148 论《围城》中的语码转换
论《蝇王》中戈尔丁对人性之恶的解析 150 英汉称呼语的对比研究
151 《月下独酌》两种英文译本之对比研究
152 从精神分析法研究托妮·莫里森《宠儿》中塞斯的母爱
153 The Elementary Stage Translation Teaching Design for Undergraduate English Majors 154 交际翻译视角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
155 从女权主义视角分析《红字》中海斯特白兰的形象 156 论色彩在《红字》中的运用与艺术效果
157 唐诗中比喻修辞格的翻译——以许渊冲英译本为例 158 双重人格——《化身博士》的启示
159 《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白之语用学分析 160 《喜福会》中隐喻的使用
161 从语域和博客语篇角度解读博客传播 162 《白象似的群山》隐含意义解读 163 浅论国产小米手机的营销策略
164 美国电影与文化霸权—以好莱坞大片《阿凡达》为例 165 论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创作及其特点
166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ing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 167 英语广告语中双关语的运用及翻译
168 A Study of Adaptation Theory i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169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 Title 170 从《宠儿》的人物形象中分析莫里森的种族观 171 浅谈《竞选州长》中的幽默与讽刺 172 中美商务交往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173 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74 视听说结合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效果之设想
175 野性的回归--试析《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生存斗争 176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Education 177 从动物习语分析、比较中美文化 178 语篇分析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179 英汉亲属称谓对比研究及其文化内涵分析
180 An Analysi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through Idioms 181 《布罗迪小姐的青春》中的人物冲突分析
182 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奥巴马推定总统候选人演讲 183 英语语音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
184 从《篡夺》中看辛西娅奥兹克作品中的反偶像崇拜精神 185 《喜宴》中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186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消费文化
187 The Analysis of Promotion Strategy of L’Oréal in China
188 论文学翻译中“原作之隐形”存在的必然性 189 互联网时代的语言帝国主义
190 现代小说《到灯塔去》的解读:从时间蒙太奇和多视角叙述角度 191 The Name Translation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19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乔丹•贝克的人物分析 193 从《生活大爆炸》分析幽默字幕的翻译
194 《人人都爱雷蒙德》中幽默对话所反映的人物性格特征和人物关系的研究 195 论《织工马南》中的象征意义
196 《女勇士》中美国华裔身份危机的探寻
197 Humor and Viol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198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
电视剧作为一种日益流行的文化形式,是文化传播的有效渠道,字幕翻译在传播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在字幕翻译的过程中,语言的精炼与简洁,易于为观众所接受,这是一部影视剧为国外观众所接受和喜爱的前提与关键。在字幕翻译过程中,我们要以观众为中心,以最大观赏性为宗旨,以读者能否接受为标准。本文以《生活大爆炸》的字幕翻译为研究,旨在揭示电影字幕翻译中的交际翻译特征。
1、交际翻译理论
交际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Peter Newmark。他认为 “交际翻译指翻译时注重原文内容在具体语境中所传递的交际功能和意义,并尽量用译入语读者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语言方式来表达。”他认为交际翻译的目的是“努力是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要达到这一交际的目的,这就要求在译文要打破原文的限制,更多地使用通用词汇,使译文通俗易懂。
2、交际翻译理论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字幕翻译的服务对象是观众,它的被接受和被接受的程度受到观众和观众所处的环境的制约。而交际翻译理论本身是以译文读者的接受为中心,因此该理论在字幕翻译中常常被使用。在翻译的过程中,灵活多变,而不是逐字逐句,旨在使读者轻松而愉快地理解外国的文化。美剧《生活大爆炸》 自在中国播出以来,就受到中国观众的广泛好评和欢迎。而优质的字幕翻译在其中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2.1对白翻译大量使用当下流行词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科技的使用和各种新生事物的涌现,越来越多的流行词汇涌现。这些词汇被人们所熟悉, 并被广泛地使用。本部电视剧的字幕翻译就大量地使用了中国当下流行词汇,一方面使译文通俗易懂,易被观众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也让中国的观众觉得耳目一新。这点在下表可以看出:
影视作品是一种大众娱乐,它的接受者是观众。因此字幕翻译应该和观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翻译的过程中,大量使用当下的流行词汇,让观众感觉新鲜,生动,容易理解, 有趣。例如,“Sheldon ,take it easy .”译为“谢尔顿, 淡定嘛。”来代替“谢尔顿,放松点。”就显得地道和生动得多。 把“gold diggers”译为“拜金女”就比“物质女”来得更为精准和简洁。
2.2意象转化尽显中国文化特色
创造意向是语言最基本的功能之一,也是使语言生动, 形象,具体,使形式简洁,意义深刻的手段之一。意象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使作品熠熠生辉。表2展示了美剧《生活大爆炸》中英汉意象的转换。这点在下表可以看出:
在以上译例中,译语没有再现原语的语言表达形式,而是根据原文在具体语境中的交际功能和含义,选用译语读者比较熟悉的方式来表达。例如,“Here comes my joke”这一一向对中国观众来说十分陌生,译者使用中文中“轮到我抖包袱了”这一意象进行替换,不仅避免了直译可能造成的意思上的缺失,而且很好地传递了剧中想表达的信息。与此相似的还有例2与例3中的意象转换。这样用相对应的意象进行替换,可以使译语与原语达到功能上对等,甚至形式上的对应。
3、结语
《生活大爆炸》这部电视剧在字幕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本着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对字幕进行的大胆而准确,生动的处理,用中国的文化和元素来解释外国的文化,容易让观众接受,并觉得生动,风趣,耳目一新。因此本部影视剧的字幕翻译不愧是一部成功的佳作。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越来越繁荣,影视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电视剧的迅速发展,它们的字幕翻译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影视剧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字幕翻译要以观众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为导向,准确地传达剧情的信息,因此交际翻译理论在字幕翻译被广泛使用。本篇就以美剧《生活大爆炸》的字幕翻译为例,揭示字幕翻译中的交际翻译特征。
关键词: 目的论 生活大爆炸 情景喜剧 幽默翻译
一、功能主义目的论
功能主义目的论是当今颇有影响力的翻译理论之一。其代表人物赖斯、弗米尔等学者认为翻译是一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效果的语言转换行为。因此,翻译行为应当遵从三个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翻译目的包括译者的翻译目的、译文的交际目的和使用某种翻译策略所要达到的目的。连贯法则强调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使读者或观众顺利理解原文意义。忠实法则强调翻译对原文的忠实,译者要保证译文和原文的连贯性,实现语际间的连贯。
二、情景喜剧的幽默翻译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国外情景喜剧通过网络大量涌入我国音像市场。然而,网络上的影视音频多数是由字幕翻译爱好者自发翻译的,由于部分译者对西方历史、文化、传统、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知识的不足,译文中常常会出现翻译不当甚至翻译失败的现象。情景喜剧翻译的主要目的是让目的语观众理解并认同原文的语言幽默,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本着娱乐和幽默的目的,综合考虑文字和情景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翻译。本文将以《生活大爆炸》为例,分析功能目的论的三个法则在情景喜剧幽默翻译过程中的运用。
三、目的论在《生活大爆炸》字幕翻译中的体现
《生活大爆炸》是一部广受观众追捧的美剧。该剧以科学天才Sheldon、Leonard和他们的朋友,以及女邻居Penny为主角,向观众展示了这些对高深物理知识倒背如流,对日常琐事和人际交往一窍不通的科学家的搞笑生活。要想将这样一部既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又有大量的生活常识、文化习俗笑料的喜剧片成功译制出来,就要求译者仔细揣摩原剧的语言意图,在保证译文连贯性和忠实性的前提下,以幽默为主要目的进行译制,这样才能使观众真正体会到该剧的幽默。以下例子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
例1:Penny:Hey,Leonard.嘿,Leonard。
Leonard:Hi.嗨。
Penny:So ... how’s it going?那么……如何呀?
Leonard:Pretty good.还行。
Penny:Justpretty good?只是还行?
Penny:I’d think you were doing very good.我觉得是超赞的吧。
Leonard:Why do you ask?你为什么这么问?
Penny:Well,a little bird told me that you and Leslie hooked up last night.小鸟告诉我昨晚你跟Leslie勾搭上了。
Leonard:Sheldon!姓谢的!
Leonard对美女Penny很有好感,尚未追求成功,却和同事Leslie有了一夜情。事后,Leonard想要隐瞒此事,却被Penny戳穿,因而出现了上段对话。译文的处理非常恰当,体现了翻译的目的性、流程性和忠实性。比如把“Prettygood”译为“还行”,恰当地体现了Leonard意欲隐瞒的目的,配合剧情任务表情,“还行”二字听起来无可奈何,凸显了幽默效果。同时,和后文的“超赞”形成了鲜明对比。
此外,译者对“Sheldon”一词的翻译也可谓神来之笔。Leonard猜出是Sheldon告密之后,非常生气,大呼Sheldon的名字,想要找Sheldon算账。在中国,如果一个人特别仇视对方,则往往仅称呼此人姓氏,以表达内心的愤怒。因此,将Sheldon翻译成“姓谢的”,既表达了剧中人物的心情,又符合中国人的理解方式。结合Leonard的表情和动作,使观众切实体会到了Leonard隐瞒不成,被心上人拆穿时恼羞成怒的心情,引得观众一阵大笑,成功地达到了幽默翻译的目的。
“a little bird told me”被译者翻译为“一只小鸟告诉我”,体现了忠实原文的法则。然而,笔者认为考虑到目的法则和连贯法则,这种译法不是非常恰当。在英语中,“a little bird told me”是“有人偷偷告诉我”的意思,在中文里“小鸟”没有这种隐含意义,所以中国观众很难领会这里所指的是告密的意思。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该处可以为更幽默的形式,以体现Penny对Leonard的调侃。考虑到中国人的日常表达习惯,可以译为“那个谁谁谁告诉我说你和Leslie有情况”,既表达了“a little bird”字面的含义,又和后文Leonard直接叫出Sheldon名字的情节紧密呼应,使得目的、连贯和忠实都得到了统一。
例2:Mrs.Cooper:Leonard called.And he said that you were pining for a young lady.
Leonard打电话给我,说你正在为伊消得人憔悴。
Sheldon和女朋友Amy分手了,心情低落,养一群猫以解忧愁。Leonard不胜其扰,叫来了Sheldon的妈妈,Sheldon妈妈的到来,让Sheldon很意外,因此问她为什么来,Cooper太太的回答如上。英语中“pining for ...”意为苦苦思念,译者巧妙地运用了我国观众耳熟能详的《蝶恋花》中的名句“为伊消得人憔悴”来引起观众的广泛遐想,不仅翻译出字面意思,还让观众更深刻地认识到剧集中Sheldon“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落魄样子。译文成功唤起我国观众文化认识,从而实现了原文意义的正确传递。另外,此种译法借用古典诗文,更好地体现了Sheldon妈妈调侃他的意图,很好地达到了幽默的目的。
四、结语
情景喜剧是一种特殊的幽默艺术形式,其语言具有幽默诙谐、生动形象的特点。在情景喜剧字幕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尽量使目的语观众对剧集的理解和欣赏,以及其观看后的感受和反应与原语言观众达到一致,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目的论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强调翻译的目的性、连贯性和忠实性。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生活大爆炸》的字幕翻译正是充分理解和运用了目的论的三个法则,才使剧集幽默最大限度地切近我国观众的生活认知和情感体验,得到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参考文献:
[1]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王晓辉.目的论视角下的幽默语翻译[J].东北大学学报,2006(6).
[3]段自力.翻译目的论介评[J].渝州大学学报,2000(2):1.
[4]金敏,熊丽娟.英语幽默的汉译困难[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5):1.
在中国, 越来越多的人喜爱欧美影视作品。早些年, 情景喜剧《六人行》一度成为最受欢迎的美剧, 至今仍有经久不衰之势。如今, 热播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秉承其个性的人物, 幽默的话语, 于2009年8月或得了电视评论协会最佳喜剧系列奖, 并已更新至第七季。然而, 由于外语文化了解的局限性, 并不是所有观众都能够顺利体会其中幽默, 因此, 字幕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优秀的字幕翻译既要保留原著的真实性, 还要符合中国观众的欣赏角度。从模因论的角度来看, 字幕翻译不仅需要翻译语言的字面意思, 而且还要传播文化元素。所以, 研究《生活大爆炸》字幕翻译中的模因现象具有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 关于模因论的研究主要有几个方面:meme一词的翻译;翻译模因论的理论介绍和研究以及模因论在翻译中的应用研究。谢朝群, 林大津 (2008) 介绍了meme的历史溯源和核心本质, 从而阐明了meme一词翻译为模因最为恰当。杨光明、杨淑华 (2007) 系统地介绍与评论了切斯特曼的著作《翻译模因论》, 并提出翻译者要以此为理论指导, 才能更准确地翻译语言中的文化因素。赵湘 (2008) 指出, 翻译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 提高自身素质, 准确地传播语言中的模因。在模因论的应用方面, 曹淑萍 (2011) 分析了汉语公示语英译中的模因论;杨静 (2011) 阐述了典籍《道德经》翻译中的模因的变异, 选择和遗传;黄慧 (2012) 研究了模因论在广告翻译过程中的解释力;此外, 另有学者分别研究了模因论视角下网络文化语、新闻标题、电影片名等翻译 (陈姣姣、刘著妍, 2012; 陈晓莉、文军, 2011; 王丽萍、顾维勇, 2011) 。
三、理论背景
模因 (meme) 最早出现在Richard Dawkins在1976年出版的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它是由基因 (gene) 一词仿造而来, 基因通过遗传而繁衍, 而模因通过模仿而传播, 它是文化的基本单位, 其中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何自然 (2005) 提出, “语言模因信息的复制和传播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内容不变但以不同形式进行复制, 或者形式不改却以不同的内容加以扩展。前者称为模因的基因型, 后者则为模因的表现型。”其中基因型包括相同信息的直接传递和相同信息的异型传递;表现型则包括同音异义传递、同形联想传递以及同构异义传递。
四、《生活大爆炸》字幕中模因现象分析
例一:What’s life without whimsy? 不为无益之事, 何以遣有涯之生?
“whimsy”原意为“异想天开”, 此句直译为“不异想天开, 生活会是什么样呢?”翻译中引用了清代项莲生的一句名言, 准确地将源信息转化成符合汉语的相同信息, 这种转化方法叫做相同信息的异形传递。将“No guts, noglory, man.”译为“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同样也属于相同信息的异性传递, 此句的翻译比英语原文更富有幽默色彩。
例二:Penny is cuckoo for cocoa puffs.佩妮亲你的次数就跟脑白金广告一样多。
此句出自谢尔顿对佩妮的讽刺, 字面意思是佩妮亲你就像布谷鸟索要可可泡芙一样不停地张嘴。对中国人来说, 直译的版本没有一丝幽默感, 并且很难理解, 因为在汉语文化中, 可可泡芙这一元素颇为陌生。而将此句翻译成“佩妮亲你的次数就跟脑白金广告一样多”非常具有汉语特色并且十分有趣, 众所周知在中国, 电视中播放脑白金广告非常频繁, 有时甚至重复几遍连播, 这样翻译更加体现了谢尔顿对佩妮的讥讽和嘲笑。类似的翻译还有将“You may actuallybelieve you’re in a comedy club.”译成“你都会觉得自己是在德云社听相声。”
例三:Oh, and don’t cheap out on the tip.We all knowyou’re loaded now.消费可不准少给了啊, 我们都知道你是阔少。
此处将“you’re loaded”翻译成“阔少”, “阔少”是中文中常用来指有钱人家的子弟的词语, 用在这个译句中, 容易被中国人所理解。剧中字幕将“For all those girls outthere looking for the Indian Monopoly man?译为“给外面那些满脑子想钓印度钻石王老五一个明确的目标吗?”“钻石王老五”在汉语中指有钱的单身男人, 使译文更具中文色彩并且幽默诙谐。
例四:The simple fact is, because I am much smarter thanyou, and able to anticipate your actions, it is highly unlikelythat you two rubes could ever surprise me.而事实是在能未卜先知的我面前, 你们两个臭皮匠的烂招, 只是笑话, 想吓到我诸葛亮, 门都没有。
此句出自谢尔顿, 通过引用中国典故来将英语模因转变成汉语模因, 不仅具有中文色彩, 而且自称诸葛亮十分符合谢尔顿骄傲的性格。
其他例子:Don’t I look silly, sitting here wearing this?那我坐在这还戴着这东西岂不是弱爆了?
Take it easy.淡定点。
That is one tough bird.这只小鸟真霸气。
“弱爆了”、“淡定”、“霸气”均是近年来红遍中国的新兴网络词语, 这些例句中巧妙地运用了诙谐的网络词语, 使观众感觉到翻译的既具有中国特色又有很强的时代感。
五、结论
一部优秀的情景喜剧能够在中国受到热烈的欢迎, 不仅仅是因为这部剧本身, 字幕的翻译也功不可没。因此, 译者应该重视影视剧字幕的翻译, 尤其对于喜剧, 译者要善于采用语言模因的转换用谚语、流行语等将源语言中幽默的成分转化成被中国观众所接受的幽默元素, 准确又生动地传达原文的意义, 以赋予外来引进影视剧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谢超群, 林大津.meme的翻译[J].外语学刊.2008 (1) .
[2]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7 (11) .
[3]杨光明, 杨淑华.评切斯特曼的《翻译模因论》[J].中国科技翻译.2007 (11) .
[4]赵湘.语言模因与汉英翻译[J].外语教学.2008 (3) .
[5]曹淑萍.汉语公示语英译中的模因论分析.学术论坛.2011.
[6]杨静.模因论视域下的典籍英译研究——以《道德经》为例.广西社会科学.2011 (4) .
[7]黄慧.模因论之于广告翻译过程的解释力[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 (3) .
[8]陈姣姣, 刘著妍.模因论下基因型网络文化用语的翻译[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2 (6) .
[9]陈晓莉, 文军.新闻标题翻译中的模因现象[J].上海翻译.2011.
【从《生活大爆炸》分析幽默字幕的翻译】推荐阅读:
生活大爆炸观后感500字09-29
英国油库爆炸案例分析07-22
案例分析——青岛输油管爆炸12-26
山东德州化工厂爆炸事故案例分析06-29
制粉系统爆炸和煤尘爆炸事故的预防07-10
爆炸11-04
民用爆炸物品运输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10-30
爆炸物品演练总结07-23
爆炸应急处理预案01-22
火灾爆炸应急预案02-28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