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数据库教学大纲

2024-1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空间数据库教学大纲(通用8篇)

空间数据库教学大纲 篇1

浅谈初一数学空间与图形的入门教学

摘要:初中阶段要求学生探索基本图形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欣赏、体验几何图形在现实中的广泛应用,在探索图形与他人合作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然而很多学生都感觉不适应,觉得几何难学,具体体现为:一是由数到形、由计算到推理的转变,学生一时难以适应;二是入门概念多,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掌握;三是思维方式的变化,学生困惑几何到底是什么;四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应或者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有限。

关键词:培养兴趣;结构整理

初中平面几何入门难历来是初二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几何提前到初一,同样的问题依然存在。平面几何入门难难在图形复杂、语言抽象、推理深奥等方面。一是由数到形、由计算到推理的转变,学生一时难以适应;二是入门概念多,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掌握;三是思维方式的变化,学生困惑几何到底学什么;四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应或者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有限。新的课程标准将以往“几何”拓展为“空间与图形”,初中三年螺旋式上升,相应的教学要求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如新的教材大量展现图案的欣赏与设计,很

多教学内容需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等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几何入门教学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学生学习过程有两类心理因素:一类是直接与智力活动相关的智力因素,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另一类是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关的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在后一类因素中,兴趣是最活跃的,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能成为动机”,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是保证学生几何入门的前提之一。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重视引言课。

(1)由动手操作引入。比如折纸、拼图或运用学具、教具操作等。

(2)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引入。

(3)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比如,学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公理时,笔者就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图,一个长方形草坪四周都有路,草坪的斜对角被人踩出了一条小路,要求学生观察想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条路,从而引出公理,同时又给出了另一个用此公理解决的实际问题,自然引起了学生探索的兴致。

(4)做实验探索引入。

(5)趣味式提问引入。

(6)讲数学家的故事或数学发展史引入,等等。

总之,要让引言课有趣味性,要能引起学生参与学习、研究的愿望与兴趣。

2.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传统的数学教学一直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强调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与获得,过分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认为掌握知识就是具备了能力,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体验,导致部分学生厌学,甚至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数学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它要求教师充分挖掘几何教材实质,联系生活原型,设置具体形象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去探求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强调学习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强调学生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与灵活性,而不是大搞题海战术,以达到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3.重视学生的好奇及疑问。在数学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质疑,一定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学生的每一个疑问都是思维的火花,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笔者尝试过多次,如有的学生喜欢提问题,就大加赞扬一番:哎!你怎么想得出这么好的问

题!只有肯动脑筋的学生才会提出如此精彩的问题!这对他是一种鼓励,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鼓舞,因此,更多的学生会积极动脑,渴望得到教师的赞许。其实,提问题是思考的一种表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提问题后还要鼓励学生解决它。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才敢站起来讲,大部分学生都只是“陪客”,因此,笔者从不批评讲错的或回答不出的学生,而是引导、鼓励中等及以下同学积极发言,并给予肯定、表扬,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概念、图形、语言、推理等方面的困难

概念是反映各种对象、现象共同的、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只有正确理解和运用概念,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几何概念与图形、语言是紧密相连的,正确理解几何概念,不仅要会叙述概念的定义,而且还要能正确画出表示概念的图形,掌握图形的标注法和读法,并运用概念进行正确的判断。

1.在初一几何入门阶段,“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章中概念多而集中,学生因一时不能形成概念的系统,就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此外,由于学生学习几何概念的方法多是机械记忆,以为背得出就是学会了,弄懂了,结果不仅不能很好地掌握几何概念,还会给以后的推理教学带来障碍。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各个概念对后续教学影响的大小,突出重要概念的教学,而不必求全。比如,对于一些

描述性的概念或术语,如平面图形、点、直线等名称,以及连结、截取、延长、相交等画图术语,还有相邻、同旁、重合等表示图形位置关系的词语,教学中就可结合实例或图形让学生多“意会”,而不必过多描述。此外,端点、边、顶点等术语也不必过多强调,但对于基本、常用的重要概念,如线段的中点、角平分线、互余(补)、对顶角、垂线、点到直线的距离、两点间距离等,都是教学中的重点概念,则必须使学生理解、掌握并会应用。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直观感知,可以利用实物、模型、媒体甚至动手或者进行户外数学活动等,让学生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二是强化概念的理解,多进行图形的变式辨认,多进行阅读,多进行概念内涵与外延的语言辨析,这样有助于概念的准确理解;三是加强概念的语言叙述与图形的互译训练,把概念具体化,在运用中实现牢固掌握;四是适时对概念进行分类、比较,使之系统化。

比如角的教学,在学生小学已掌握了角的部分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先给出几个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以巩固角的形象,然后对这些感性认识进行加工,抽象概括出角的实质,形成角的概念;其次,可以给出几个变式图,介绍角的表示方法,给出复杂图形让学生寻找角并学会表示角;再次,把角与角度建立联系,介绍平角、周角、直角、锐角、钝角等。角的内容学完之后,就可以帮助学生总结:按角的大小分类;按两个角和为直角、平角分类;按

角的位置分类,等等,让学生在头脑中对角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的认识,以便于记忆与运用,从而将这些概念融会贯通。

2.几何推理是数学思维的一种形式,也是初一学生感到最陌生的一块地方,因此,教师要及早重视基本的推理思维训练,开始时进行一步推理训练,放慢进度,分散难点,逐渐进行到多步推理的训练。比如:∵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C=BC;∵∠AOB=90°,∴AC⊥BD,等等,让学生知道每个推理都必须有书上定义、公理、定理等作依据,多步推理也是由一步一步的推理构成的,学生刚接触多步几何推理时,可以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多练习,使之逐步了解几何的证题模式,并且能够模仿,形成推理思维。比如,∠B=60°,∠C=120°(已知),∴∠B+∠C

=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到初一下学期学习三角形,特别是等腰三角形这块内容时,几何推理过程要求规范了,而学生头脑里还没有形成逻辑推理思维,为此,教师应多进行简单的几何说理训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之后再进行逻辑思维的培养,证题时必须对照图形,加强分析,弄清题目的已知条件,根据什么定义、定理或公理可以推导出什么样的结论,开始时,教师一定要板书详细证明过程,让学生模仿,逐渐形成逻辑思维能力。总之,几何推

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最重要的是掌握分析、证明的方法。

三、指导学生及时进行知识结构的整理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教学中应及时把各单元所包含的知识排成一个有层次的相互关联的结构系统,即单元知识结构图,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和概括化,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提高认知能力,即观察注意力、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等。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再加工,而是一个复杂的再创造过程,有位荷兰数学家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实现“再创造”。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再创造所要学的知识,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为什么有的学生学不好几何呢?他们很用功啊!原因就在于他们常把数学知识理解为一些零散的定义、性质、定理、法则、方法,认为结果记住了,反复练习会做了就行,但是一旦遇到新问题他又不会了,这就是因为头脑中还没有形成知识系统,不能融会贯通,不能灵活运用,没有形成数学能力。因此,形成知识系统结构与发展思维能力是密切相关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建构每一节、每一单元、每一章直至整个学科的知识系统大树。

参考文献:

空间数据库教学大纲 篇2

一、空间数据库课程在高校中的现状

近年来, 国际上成立了许多专门制定空间数据标准的联盟, 商业数据库公司推出了针对空间数据库管理的系统, 一些大学陆续开设了空间数据库方面的课程。并且近二十年以来空间数据库的研究已经产生了大量的空间数据模型、空间操作、空间查询方面的技术[1]。在空间数据库教学过程中选择什么, 以及如何更好地在大学课堂教授空间数据库的知识成为高等教育所关注的一个问题。目前, 我国开设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有超过170所高校, 加上一些科研机构, 全国约有200多个教育单位, 每年培养GIS毕业生近万人[2]。各高校开设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科背景不同, 数据库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和教授方法会形成差异, 下面列举几门我国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开设的与数据库相关课程, 如数据库应用与技术、数据库原理、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空间数据库原理、空间数据库技术等, 从课程名称上可以得出自教学内容中有些高校偏重原理, 有些高校偏重技术实践。从数据流的角度来看, 数据作为GIS的基础, 在采集、编辑、存储、管理、查询、分析、制图输出等各个GIS的应用环节中都要涉及到。空间数据的组织与管理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时空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时空数据结构与数据模型、空间数据管理等方向, 无一不是现今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因此, 可以说空间数据库是GIS的核心, 由上述可知, 《空间数据库》课程是一门较新的GIS专业课, 同时也是GIS专业的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清楚空间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掌握关系数据库与空间数据库系统的应用, 并能完成合理的数据库设计;同时掌握Geodatabase相关理论, 能够应用Geodatabase实现数据库, 对部分学生要求具备地理信息专业领域中数据库的设计开发能力。因此针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空间数据库》的教学中布置教学内容, 如何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 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要求。

二、空间数据库课程相关问题

1.学科体系不同对教学内容的影响。在我国涉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学科有工学、理学和管理学等, 工科学校注重学生的工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能力, 理科学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思考和分析能力, 但GIS领域人才培养的专业体系应不同于学科体系的划分, 而是要针对人才培养的目的来确定。本科专业划分强调GIS领域各行各业人才的需求, 即为就业教育, 而不强调专业教育[3]。

2.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根据《2009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及《2010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 招聘单位认为毕业生自身能力上的不足及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这两个原因, 已经连续两年成为地理信息系统方向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用人单位关注求职者的特点中, “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保证短期内上岗”这一要求也在近两年的调查中处于首要位置。在具体的行业应用中, 空间数据库的应用十分广泛, 现在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城镇社会信息管理、国土资源管理等诸多方面都会使用空间数据库技术。但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毕业生在这些行业中能做什么, 用人单位面向本科毕业生提供的岗位是什么性质, 这些问题, 对实际的教学工作提出了要求。

3.根据本专业教学计划制定课程内容。在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当中, 空间数据库课程的先导课程地理系统原理, 在该门课程中空间数据模型、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索引技术等内容会作为重点讲述内容, 那么, 在空间数据库课程中如何更好地承接之前学习过的知识, 如何布置教学计划。同时, 空间数据库能够对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有什么作用, 也是空间数据库课程要注意的问题。

三、空间数据库教学内容探讨

1.合理组织空间数据库内容。在针对于本科生的教学中, 要重视基本概念的讲解, 为学生将来的自我学习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 因此空间数据库课程中应该涵盖空间数据模型、空间数据结构、空间数据管理、空间查询语言 (SQL基础及空间查询) 、空间数据行业规范等内容。同时, 在原理部分要对应一定的上机实习,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遇到过学生对Arcgis中的数据模型不理解, 创建数据集的时候不知道属性到底是什么, 那么在讲授地理数据模型时既要讲清楚相关概念, 可以以Arc GIS应用平台中的Geodatabase模型为例, 由教师首先在文件地理数据库中创建一整套的北京市的数据, 包含行政区划、主干道、轨道交通、餐饮、住宿、文化设施等内容, 通过实际的例子告诉学生地理数据模型到底是什么, 怎么建立模型, 怎么通过数据库、数据集、要素类来逐层地组织数据, 数据表中的每一行代表一个现实中的对象, 每一列是对象特征的抽象, 怎么表现数据, 建立好的模型适用于什么应用, 这样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来较为抽象的概念。在原理内容的讲解中还要尽量避免和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等前导或后继课程的内容重复。

2.围绕空间数据库建模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要让学生从初始就注重空间数据库建模流程。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和创建与关系数据库建库流程相仿, 也需要经过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这样三个步骤。这样, 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讲解数据库的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环节, 使学生掌握通过对具体问题进行需求分析进行概念模型设计, 并掌握概念模型向逻辑模型的转换方法。在这一环节中可以引入一个贯穿于整门课中的案例, 要求学生按照扩展ER模型来抽象实体, 描绘实体属性, 并构建实体之间的联系;通过规则将扩展ER模型中的实体和属性合理地转换到地理数据库中的要素类和数据集中, 并按实体之间的联系建立相关规则;最后向建立好的数据集导入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同时, 这类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以分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此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SQL语言及其扩展。SQL语言对于所有数据库的学习来说都是最为核心的部分, 因此在空间数据库教学中, 也应该要求学生掌握SQL相关内容。在Arc GIS等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中, 对于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查询都是封装好的, 查询工作主要通过点选按钮以及列表选择为主, 这样使得学生对于创建及查询数据只能看到表面现象, 没有办法去了解软件的底层到底做了哪些工作,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组织及应用, 我们在课程中就要让学生使用SQL来对数据进行操作。在这一教学内容中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 掌握标准SQL语言, 包括数据表的创建, 数据的查询, 在这一阶段主要用标准SQL语言对非空间数据进行操作。第二, 利用Oracle Spatial学习扩展SQL语言, 包括创建具有SDO_GEOMETRY数据类型的表、创建控件索引、创建空间索引、插入空间数据、利用空间计算函数实现空间查询等。

4.教学平台的选择。教学中紧贴现有技术的发展, 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相关知识数据库的管理, 例如数据库中事务的管理及版本控制等。在授课中选取Geodatabase、Oracle及数据存储中间件Arc SDE这样三个空间数据组织管理比较成熟的产品来进行练习, 实践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部分:Oracle中属性查询和空间查询相关方法、通过空间算子进行查询、如何在Oracle中进行事务管理;Arc SDE的安装及其与Oracle的连接配置, Arc SDE的版本管理机制;在Geodatabase文件地理数据库中进行数据加载, 规则创建以及数据组织。

四、集中实践环节教学方法

在完成《空间数据库》的学期末, 会有一周的集中实践环节, 主要目的是以实践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用实践来为学生解决《空间数据库》课程中的疑难问题。在此期间, 教师会对学生进行分组, 以多人协作的方式完成所布置的题目, 题目以贴近现实应用为主。在实践环节中, 让学生能够快速直观地看到成果是非常重要的, 在以往的教学中, 有些实验练习一方面是数据不贴合实际, 学生看了没兴趣, 更多的时候是学生做完以后没有后续的应用支撑, 以至于缺乏进行的动力, 我们利用Esri公司的Portal for Arc GIS产品搭建了校内的云GIS门户, 通过portal能够实时地将学生每个阶段的成果作为地图发布出来, 在学生完成题目以后, 可以将学生的作品作为Web应用发布, 快速地让学生完成空间数据的管理与制图、成果的发布与共享。这样的话, 学生既可以在后期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工作, 另一方面也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展示给其他人, 更加具有成就感。

综上所述, 对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空间数据库教学, 要培养学生的广泛的知识面并贴近实际应用, 应做好以下环节: (1) 为学生打好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的知识基础, 进一步夯实空间数据库中的基础概念。 (2) 设计课程紧跟就业需求, 在讲课过程中, 以成熟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为案例, 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再讲解相关的数据模型、数据结构等内容。 (3) 结合现实中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例如百度LBS云或者Arcgisonline中的中国地图集, 演示其中的地图数据和功能, 让学生先有直观认识和体会, 再结合课程中的原理, 让学生有的放矢, 学习目的性更加明确。 (4) 在优化空间数据库课程内容结构的同时, 从上机实习和集中实践2个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体现专业特色, 提高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摘要:空间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对学生掌握空间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等相关知识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学科角度和就业市场需要两方面, 分析了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总结, 进一步梳理空间数据库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教学内容,实践

参考文献

[1]Shashi Shekhar, Siva Ravada, Xuan Liu.Spatial Databases Accomplishments and Research Needs[G].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JANUARY/FEBRUARY 1999, VOL 11:45-55.

[2]汤国安.我国GIS专业高等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 2013, (6) :26-31.

[3]史培军, 李京, 潘耀忠, 陈军, 刘慧平, 王平.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探讨[G].首届全国“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研讨会, 北京, 2003.

空间数据库教学大纲 篇3

【关键词】潜力评价;大地构造相图;空间数据库;GeoMAG;数据项

1、前言

大地构造相图空间是对大地构造环境中的不同阶段进行空间表达的方式,通过大地构造相图空间能够对大地构造环境中的不同尺度、不同岩石构造等进行表达,从而对构造的形成进行分析,为矿藏开发提供指导。大地构造相图空间的中的构造相底图,通过对沉积岩、火山岩、变质岩、侵入岩、大型变形构造等五要素进行分析,并且依据五张专图构建矿产结构,从而展现矿产构造的形成过程与存在状态,对于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以及资源预测提供数据支持。本文对于大地构造相图空间的特性进行分析,结合实例探讨大地构造相图空间数据库的建设方式,在建设中依照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要求,由GeoMAG軟件自动生成专业图层并自带有属性结构。大地构造相图空间数据库建设难点是大地构造相图空间数据库中的质量处理与属性填写,为了确保大地构造相图空间数据库的建设质量,需要采用有效的数据库建设数据,确保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无缝对接,从而对空间信息进行有效管理。

2、图层文件组织与建库流程

2.1 图层文件组织

采用GeoMAG软件作为图层数据库建设的软件,主要是对大地构造相单元、大地构造相单元边界、沉积岩建造组合、火山岩岩石构造组合、侵入岩岩石构造组合、变质岩岩石构造组合、岩石构造组合边界、大型变形构造共八个专业图层,每个图层都对应相应的专业属性数据,为了确保数据库建设质量,需要根据图面表达生成地理图层与辅助图层。在数据库的设计中,地理图层包括相关的地理要去,需要将构图表达至相应的地理图层中;辅助图层主要包括比例尺、插图、标题、柱状图、示意图等图层,在大地构造相图空间数据库的建设中,需要依照图层表达内容,对于图面花纹、地质引线等,在辅助图中需要对应到相应的土层中。根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要求,构造的相图需要对要素以及属性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建立高效、统一的数据平台,为构建数据库提供基础。

2.2 数据库构建

在大地构造相图空间数据库的建设中,需要依照《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工作指南》进行数据质量处理,将该指南作为数据库建设的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为了确保数据库的数据质量,需要对数据进行拓扑处理,主要对于地质界线的节点、Z字线、自相交等进行消除,并且对拓扑错误进行检查并及时修改。在拓扑线处理检查完成后,声场总去面图层,并且进行图元上色,对于图层中的地质数据进行标示。总去面图层分层完成后,将图层合并生成大地构造相单元面图层,对于其中的火山岩、侵入岩、沉积岩、变质岩等构造组合图层,参照1:50万的底图进行拓扑处理,并且生成单元边界图层,确保图层分层的正确性与套合适一致性。

3、文件名与图层属性填写

大地构造相图空间数据库的专业图层的属性内容,需要按照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办下发的数据模型规定要求进行填写。大地构造相图空间数据库的图层属性填写是一项复杂、繁琐的数据库建设内容,在属性数据的填写中,需要按照规范进行填写,确保图层属性满足规范要求。GeoMAG是全国项目办开发的软件,基于GeoMAG的大地构造相图空间数据库的每个要素都有格斯的描述,主要是通过文件名以及属性进行描述。

3.1 文件名

在大地构造相图中,需要将底图中提取的六大要素文件添加到相图工程中,并且采用GeoMAG进行规范处理,选择“规范图件结构”,对参数的准确性进行测试,执行“规范图层名与属性结构”功能,对于其中的构造组合进行执行,并且赋予树形结构,规范图层名称与树形结构相匹配,确保图层说明准确。在图层的文件名中,GeoMAG能够自动更改文件名,并且增加相关文字,对图层进行说明,确保名称符合《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的规定。

3.2 填写图层属性

所有的属性数据填写,都必须按照《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规定进行填写,在该规定中,采集相应的属性数据,填制各类属性表格,与对应的图元进行挂接。在报告中具有疑问的属性数据,需要征求编制人员的意见,并且参照《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数据项下属词规定分册》中的“属性值代码表”来填写属性数据,确保数据的统一性与完整性。确保属性准确够,可以采用GeoMAG“图件辅助工具”中执行“批改图元属性”功能挂接属性,在属性值与代码之间进行切换,对每个图层进行编号,保持每个图元属性的一一对应,各图层需要对应相应的ID号,按照ID号进行排序管理,将图层中的IF号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对图层进行有效的标识。在GeoMAG中,直接执行“规范图元编号”和“更新特征代码”功能进行赋值,对于属性数据进行检查,及时修改其中的错误。

4、结语

大地构造相图空间数据库是评价矿产资源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空间数据库对于数据质量的要求很高,因此在数据库的建设中,需要确保图层数据的准确性,并且采用空间拓扑检查软件GeoTOK软件对图层数据进行空间拓扑检查,确保数据库中的文字与属性完整。大地构造相图空间数据库的建设需要由专业人士完成,数据库建设时强调各组成图层的拓扑关系,因为大地构造相图层与五要素底图图层之间时叠加覆盖的关系,因此需要在拓扑检查中找好其关系,建立数据库对于数据的查询、检索以及对矿产资源预测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洪奎,于学峰.山东省大地构造相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2

[2]王海芹.基于GIS的矿产资源评价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J].山东国土资源,2008,24(3):50-52.

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数据库 篇4

一、概念内涵

数据库通俗的讲就是存储数据的仓库,那么空间规划数据库就是在计算机、服务器等硬件上存储的相关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我们建立空间规划数据库就是为了将各类规划数据、图纸、地理信息等数据转化为计算机语言后,合理的、有顺序的存放在相关硬件介质上。就好比在仓库内分门别类的将物品存放。这样的好处是数据库调取内容方便、快捷,并且具有较高的易扩展性和独立性。空间规划数据库是后续建设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的核心,因此空间规划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的使用需要以空间规划数据库为基础,数据库是信息平台的内容支撑,信息平台的使用要以数据库的调用为前提。因此空间规划数据库的建设是搭建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的一项基础性也是一项核心工作,是连接空间规划成果与信息平台的纽带。

二、提出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总体战略。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八项措施,其中明确提出要构建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201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了《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开展9个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总体要求是编制统一的省级空间规划,为实现“多规合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推进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

已成为党和国家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并放在突出位置加紧安排部署并持续推进。

《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明确六项主要任务,其中之一是要搭建基础数据、目标指标、空间坐标、技术规范统一衔接共享的空间规划信息管理平台。《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要着力增强国家信息化发展能力,着力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着力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建设“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各试点城市要在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同步完成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的建设。

三、建设流程

空间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包括资料收集、数据转换、数据编辑、数据质检、数据入库,如下图所示。

资料收集各种图形、图像、文本数据,规划成果数据。数据转换针对各部门规划数据、各种类型的数据、不同坐标系的数据,进行必要的数据转换工作,统一坐标系统并尽量保持原始数据的信息量。数据编辑对空间数据进行数据的编辑和数据属性表的录入。数据质检针对在数据转换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属性表字段问题,空间实体的拓扑问题,进行修改和修正。数据入库在进行完上述工作后,把满足 多规合一 一张图标准数据库的数据导入数据库。

空间规划数据库建库过程图

本文内容观点来源于中研智业集团编著出版的《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百问百答》和《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综合解决方案》。关于“多规合一”更多的内容,请参阅出版专著或咨询中研智业。

空间数据库教学大纲 篇5

我在测试更换空间的过程中呢,也碰到了一些错误提示,所以大家要根据我写的步骤来更换空间。

第一:用phpmyadmin备份你博客所在数据库,【高手可以用命令备份或者空间商提供的其他备份数据库工具】,导出.sql格式的数据。

第二:从需要备份原来的wordpress博客根目录所有文件,比如,从原来的网站上打包,拷贝到本地,并解压,备用。

第三:在你的新空间创建新的数据库,并且将刚刚备份的导入到该数据库。 【不会导入的话,本博客可以再写篇mysql数据导入文章】

第四:修改wordpress的配置文件wp-config.php

主要是修改DB_NAME,DB_USER,DB_PASS,DB_HOST四个字段

将上面四个字段按照新的数据库配置进行修改

如果不会修改,干脆直接把该文件删除,然后直接重新配置【此处重新配置是连接数据库的文件,不是重新配置网站设置,

删除之后就会想刚安装wordpress界面一样。

数据库名:填写你刚刚创建的数据库名

用户名、密码:新数据库的帐号密码

数据库主机:一般默认是localhost,除非你的数据库和空间不在同一主机上。

表名前缀:【原来的前缀】

填写完后提交,安装。然后就会出现以下界面了。提示你安装过了,这就说明数据库中的内容没有被覆盖。

点击登录,进入后台就可以了!

我在更换完空间之后,访问首页出现这样的提示【Fatal error: Call to undefined function mb_convert_encoding in..文件路径】

这是因为php配置问题,打开php配置文件,开通extension=php_mbstring.dll。然后重启apache就可以了!

空间数据库教学大纲 篇6

空间数据线要素综合数据整体处理系统设计

总结线要素综合数据整体处理的`处理流程与方法,设计各种数据结构、数据处理模块的数据接口,给出线要素综合数据整体处理系统的总体设计,并且实现原型系统.

作 者:雷伟刚 童小华 刘大杰 LEI Wei-gang TONG Xiao-hua LIU Da-jie  作者单位:雷伟刚,LEI Wei-gang(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勘测部,广东,广州,510600)

童小华,刘大杰,TONG Xiao-hua,LIU Da-jie(同济大学,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上海,200092)

刊 名:测绘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年,卷(期):2006 “”(7) 分类号:P2 关键词:线要素综合   数据处理   条件方程   原型系统  

智慧矿山空间数据库建设研究 篇7

关键词:智慧矿山,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基准,空间数据分类编码标准,元数据标准

0 引言

我国矿山信息化建设经过30年发展, 在相关技术、理论等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信息技术的应用多停留在管理方面, 数据资源共享困难。目前, 矿山信息化建设主要面临着空间数据资源不足、“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等问题。智慧矿山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就目前我国矿山智能化水平而言, 智慧矿山正处于初级建设阶段[1], 即建立矿山空间数据库阶段。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统一的时空数据框架下, 全面收集、整理我国矿山基础地质、测绘数据和生产数据, 集中存储, 并按统一的分类编码标准进行数据组织、管理, 形成智慧矿山的“血液”, 为下一步构建智慧矿山基础平台, 进而实现智慧矿山可视化系统提供保障。我国许多学者对数字矿山建设[2,3,4]、矿山管理信息系统[5,6,7,8]及矿山空间数据库[9,10,11]建设进行了探讨。其中涉及矿山空间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主要有毛善君等[8]阐述了基于ODBC开发矿山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原理;张申等[9]提出建立数字矿山数据仓库平台的重要性, 并对数据仓库软硬件的建设方案进行了阐述;孔凡敏等[6]开发了基于Oracle数据库的数字矿山管理信息系统, 并对矿山数据表进行了详细设计和研究;南燕明等[7]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混合模式的矿山测量数据库系统;刘馨蕊等[10]在分析了金属矿山信息特征基础上构建了基于金属矿山的生产数据库;徐世聪等[11]对空间数据模型、数据表、数据字典等方面进行了设计, 并建立了数字矿山空间数据库。这些学者在矿山空间数据库的软硬件平台、空间数据库建库方法、空间数据表的设计方法、空间数据模型的设计等方面为我国智慧矿山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鉴于我国目前还没有矿山空间数据标准、格式转换标准、元数据标准等的支撑, 多数研究还是基于具体矿山的, 缺少普遍性和实用性。针对以上问题, 本文在深入研究矿山空间数据的特征、矿山空间数据库建库方式的基础上建设矿山空间数据框架, 为我国智慧矿山空间数据库的建设提供参考。

由于不同矿山企业提供的数据内容、数据格式和数据质量千差万别, 因而给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带来了极大困难, 严重地阻碍了数据在各部门和各软件系统中的流动与共享。为了建立矿山空间数据库进而进行信息共享, 就要按照矿山空间数据的相关标准和规则, 建立最基础、最具有权威性的矿山空间数据资源, 即矿山空间数据框架。矿山空间数据框架是智慧矿山建设的核心内容, 是智慧矿山的支撑平台, 它为智慧矿山提供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没有矿山空间数据框架, 任何智慧矿山的建设都无从谈起。智慧矿山空间数据框架就是在统一的地理信息平台上对矿山数据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实现资源共享, 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 使矿山各部门和企业突破地理空间的限制, 紧密结合在一起, 提高矿山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智慧矿山空间数据框架的建设对提升矿山的信息化水平、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矿山空间数据的组成和特征

根据矿山空间数据的生产周期、成本和数据质量的特点分析矿山企业组织机构, 梳理业务流程, 进行需求分析, 确定矿山空间数据的内容、形式和尺度[12], 只有这样才能使矿山空间数据框架的建设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矿山空间数据的建设应遵循相应的国家标准、矿山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一般而言, 矿山空间数据由矿山基础数据、矿山主题数据和元数据组成。

矿山具有空间广泛、动态变化等特征, 矿山信息量巨大, 数据源类型多样, 包括地质、采矿、测绘、生产、建设、机器设备、人员、财务等多方面数据。数据类型包括影像、图形、文字、表格等静态数据源和矿山开采过程中不断增加的动态数据。这就造成了矿山数据除具备一般数据的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复杂性、可复制和共享性之外, 还具有矿山本身的基础性、综合性、系统性、三维空间特性、动态性、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现势性和滞后性等特征[13]。

2 智慧矿山空间数据库建设模式

智慧矿山空间数据库的建设存在很多模式, 参考借鉴现有“智慧城市”和“数字矿山”建设模式, 设计智慧矿山建设模式。根据智慧矿山建设所需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与各矿山系统之间的关系, 智慧矿山空间数据库建设模式有自底向上模式、自顶向下模式[1]和云服务模式[14]。无论智慧矿山空间数据库建设采用哪一种模式, 最终目标是实现绿色矿山、无人矿山。

2.1 自底向上模式

自底向上模式是指各个矿山企业先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矿山空间数据库的建设, 进而自下而上推动智慧矿山建设, 如图1所示。这种模式是以各矿山企业、部门的各自需求为出发点, 随时更新数据, 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一致性。但是由于目前没有统一的智慧矿山空间数据标准等原因, 智慧矿山难以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与集成。

2.2 自顶向下模式

自顶向下模式是指以一个统一的空间地理框架为基础开展数据共享平台建设, 各个矿山都可以在这个共享平台上增加各类矿山主题信息, 如图2所示。这个空间数据共享平台具有统一的空间数据基准、内容基准、格式转换标准和元数据标准, 各部门在这个智慧矿山信息共享平台上进行空间数据库建设, 最后进行系统应用。自顶向下的矿山空间数据库建设模式首先需要建立国家统一的矿山数据基准, 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各部门矿山空间数据库。

2.3 云服务模式

云服务模式是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服务模式, 以云服务为核心的智慧矿山空间数据建设模式, 如图3所示。智慧矿山是面向应用和服务的, 充分利用网络上的计算资源, 提供云服务 (资源、数据、应用) 给各矿山企业用户[15,16,17]。云服务模式能够动态添加应用系统, 不断满足智慧矿山建设的新需求。

3 矿山空间数据框架构建

智慧矿山空间数据框架是指在同一区域内抽象和定义的、使用频率最高、最基础、最具有权威性的矿山空间数据资源[18]。框架为各类矿山增加自己的数据内容、编辑其他数据集提供了模板。矿山空间数据框架是智慧矿山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 其中首要任务是建设矿山空间数据标准, 重点在于建设数据标准之上的智慧矿山空间数据库。智慧矿山空间数据库建设流程如图4所示。

3.1 矿山空间数据基准建设

矿山空间数据标准是智慧矿山空间数据框架建设的基础工作。目前, 我国还没有统一的矿山行业空间数据标准, 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智慧矿山建设的实施和进展。智慧矿山空间数据标准应该参考已有的国际、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9]。矿山空间数据标准主要包括统一的空间数据基准、空间数据分类编码标准、元数据标准等。

3.1.1 统一的空间数据基准

矿山空间数据基准是空间数据框架的骨架, 是基础的基础。智慧矿山空间数据基准包括大地平面基准、高程基准和矿山三维动态基准。

大地平面基准和高程基准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与国家和省统一的地心的、三维的、高精度的动态基准, 为矿山提供空间定位服务, 实现多源地理信息数据的无缝连接和集成, 保证矿山空间数据坐标的一致性和可转换性。随着国家新一代地心、三维、动态大地测量基准的规划和建立, 智慧矿山空间数据基准也朝着三维、动态方向发展, 取代平高分离的、静态的传统控制基准。

3.1.2 空间数据分类编码标准

矿山空间信息涉及领域众多, 数据类型多样, 内容丰富。面对如此海量的信息, 只有将矿山空间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编码, 才能对它们进行存储、管理、检索、分析、交换和共享。因此, 智慧矿山空间数据的分类与编码是建设智慧矿山空间数据库的前提, 是智慧矿山健康发展的保障。矿山信息空间数据分类编码包括信息分类和信息编码2个阶段, 信息分类是将不同属性和特征的矿业信息分开, 是编码的基础;信息编码是将信息分类的结果用一种易于被人和计算机识别的符号体系表现出来的过程。分类编码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统一性、灵活性、完整性和扩展性等原则, 既要考虑数据本身的属性又要考虑数据之间的联系, 保证分类代码的稳定性和唯一性。矿山空间数据分类编码以矿山空间数据分类为基础, 针对图形信息、矿图符号、空间信息分别进行编码。

针对矿山空间数据的编码由4组共20位的数字或字母组成[20], 为了提高分类和编码的可读性, 可以用“·”分割每个组, 如图5所示。

例如:01·010203·00245789·0901表示为01 (地理测量数据) , 01 (遥感数据) , 02 (栅格数据) , 03 (多边形数据) , 00245789 (平面数据) , 0901 (时间数据) 。

3.1.3 元数据标准

矿山地理信息元数据应该是关于矿山地理信息数据的数据 (the Data About Mine Data) , 即描述矿山数据的内容、数据质量、数据结构、特征等信息, 也可称为矿山地理信息数据的描述性数据或解释数据[21]。为了存储、管理和应用海量的矿山数据资源, 矿山地理信息元数据的研究在智慧矿山建设中是迫切需要的。矿山地理信息元数据不仅能够描述矿山数据, 还可以规范矿山数据结构。目前国内外尚未制定出相应的矿山行业元数据标准, 因此, 开展矿山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研究, 建立矿山地理信息元数据库, 为矿山相关部门和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信息共享是非常紧迫的工作。

3.2 矿山空间数据库建设

矿山空间数据库建设是矿山空间数据框架建设的核心内容, 包括矿山基础数据库和矿山主题数据库的建设, 还涉及对这2种数据库进行描述的元数据库的建设 (图6) 。矿山空间数据库的建设应采用统一的坐标系统、统一的存储格式及命名规则, 使用合理的数据分类编码标准, 保证元数据的质量, 实现元数据库与矿山空间数据库之间的连接, 并保持数据库的现势性。矿山空间数据库的数据组织应遵循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规范性与兼容性相结合、安全性与可维护性相结合、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兼容矢量数据、栅格数据、多媒体数据等多源数据格式。它们是智慧矿山空间数据框架建设的核心和主要任务。

3.2.1 矿山基础数据库

矿山基础信息是矿山最基本的地质、地理、测绘信息, 反映矿山的基本地貌和形态。矿山基础信息数据源包括地形图、地貌图、测量图、地籍图等, 具有时空特性、精确性和基础性等特点。矿山基础数据主要分为矿山地质数据和矿山测量数据。

(1) 矿山地质数据库。矿山地质数据反映矿山各种地质体在不断运动和演变过程中的形态和属性特征, 所涵盖的信息量巨大, 随着矿山开采和生产, 数据量也将不断增加, 数据更新频繁。根据矿山地质数据的特点和矿山实际建设情况, 矿山地质数据库主要包括以下9类信息 (表1) :地形地貌信息、矿区地质信息、矿产资源信息、矿山工程信息、矿区地质灾害信息、勘探信息、矿产资源储量信息、工程设计信息、矿山成果信息。数据结构信息见表2 (以地层信息为例) 。

(2) 矿山测量数据库。矿山测量数据是在矿山勘查、设计、建设、生产和经营各阶段, 通过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三维激光扫描仪、摄影测量等手段获得的矿区地面和地下的空间信息。原始测量数据主要包括区域地形图、平面图、采掘工程图、巷道平面图等图形资料以及文档数据和表格数据, 经过数字化、编辑、整理, 形成矿山测量数据库。矿山测量数据库包括地测站信息库、基础数据库、台账资料库、测量安全库、测量图纸资料库。其中基础数据库包括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巷道剖面、综采面、贯通数据、陀螺定向数据等。

3.2.2 矿山主题数据库

矿山主题数据库分别针对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各流程的主题信息, 可根据矿山建设的实际需要随时进行扩展。根据目前收集到的矿产资源开发数据, 设计矿山主题数据库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的内容:采掘数据库、生产数据库、运输数据库、设备数据库、人员数据库、机电数据库、开采计划数据库和安全监测数据库。它们可以在矿山生产过程中, 由相关部门通过采集、整理、数字化分别建库, 为矿山开采应用提供实时数据和服务。

3.2.3 元数据库

由于矿山行业的数据种类多, 数据量大, 所以制定矿山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就需要在完成需求分析之后对收集到的各数据集进行详细分析、细化再进行综合。首先, 根据矿山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的功能和内容进行需求分析, 收集各种类型和格式的数据, 元数据也随之产生;其次, 在考虑矿山数据涉及的所有学科基础上对这些元数据的内容进行合并、修改和调整;最终结合国内外各类元数据标准形成矿山行业的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矿山地理信息元数据主要包括7个部分内容:元数据信息、标志信息、数据质量信息、空间参照信息、数据集内容信息、分发信息、负责单位联系信息。

4 结语

空间数据库教学大纲 篇8

关键字 基于工作过程 空间课程 学生团队

中图分类号: TP311 文献标识码:A

《SQL Server数据库基础》是本系的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包括:软件、网络、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应的岗位群有软件开发、MIS/ERP开发、WEB设计。《SQL Server数据库基础》的课程目标为:能够从事数据库系统的管理、应用和辅助开发工作,学生掌握数据库基本技术及应用常识,数据库开发基本技术。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本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的空间课程。现将课程的开发实施总结如下:

1 课程开发

我们的课程开发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具体做法是这样的:首先是调查行业背景,就是组织教师去企业一线调研,主要是依据职业资格标准对企业岗位职责进行调研。我们主要采用了问卷,访谈,研讨的方式。通过调研,然后由企业技术人员,教育专家,课程开发的老师分析研讨,我们得到了针对我们这们课程的职业岗位群,分别是操作员、设计员、管理员、监测员、程序员、测试员、开发员。并且提煉出了企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再根据典型任务归纳出行动领域,也就是说每个职业,对应哪些典型工作任务。然后,细化出行动领域,行动领域进一步确定完成这些工作任务需要哪些技能要求,知识要求,态度要求,行动领域的内容和要求还是企业的职业岗位内容和要求,这还不能直接作为教学内容,我们要需要进一步整合,序化把它转化为教学内容,从而形成学习领域,在学习领域里,就有该课程的教材、学时、学分、前导学习领域,后序学习领域,技能目标、知识目标、态度目标、学习情景的粗略设计、教学条件的确定、学习效果评价的粗略设计。

通过学习领域,我们制定这们课程的重要的基石,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比学习领域更细致详尽,对课程的课程概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于要求、参考课时、教学方法建议、教学实施建议、课程考核、课程教学设计、课程评价、督导与改进做了详细的定位。有了课程标准,就可以编写一系列的教学资源。我们团队形成的教学资源有课程文件,教学课件,教学教案,校本教材,教学视频库,习题库,试题库 。

我们按照这样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形成了以下特点:学习内容于工作岗位融通,体现职业性;学校、行业与企业深度融合,凸显实践性;教学改革与技术服务互融,保证开放性。

本课程以真实企业项目的“学生管理系统”为基础,以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日常教学过程就是围绕这一项目的实际开发过程,由浅入深,有简单到复杂,从枯燥的理论教学转变为直观的实践操作,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本课程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在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时选取了工作过程中典型的、使用率高的工作任务作为学习任务项目,并根据工作任务的完成规律和完成的不同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和整合,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基本一致,做到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2 课程实施

在课程实施之前我先对学情进行分析然后再确定教学方法。我们高职的学生的特点是专业基础比较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弱 、自信心不够 、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新事物。针对这些特点我的教学对策是:在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引导学生自学; 引导学生在课程中展示自己的长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提高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利用网络语言与网络平台和学生的交流,走近学生。

针对这样的学情我采用了在世界大学城上进行教学实施,我具体教学方法是:建立以学生为主导的空间学习环境,空间资源整合法,空间群组讨论法,学生团队排行法 ,团队进度控制法 ,情境导入法,私信交流法 ,空间留言法 。

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怎样建立以学生为主导的空间学习环境,我们的流程是这样的,首先点击接收空间任务单,任务单也就是这次课的任务是什么,这里有具体的子任务的描述。 然后是咨询环节,有了明确的任务,我们该如何完成呢,在这里咨询环节会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接下来是点选任务,是给学生设计的平行任务,教学管理系统贯穿在6个空间任务的教学中,平行任务贯穿在6个空间任务的实践操作中,6个学习团队,6个空间任务,每个团队,有不同的平行任务。平行任务完成了,效果怎样,点选测试案例,这里设计了3个案例的练习是因为学生只有反复操作,才能融汇贯通,把知识真正转变成为自己的能力。接下来的流程是上传任务,空间作品展示 ,最后是空间任务考核。

群组讨论法,在群组中那些内向的学生也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了。学生可以在群组里面讨论学习,讨论作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发言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要增强学生的兴趣,就是要充分的表扬和鼓励他们,学生团队排行是个不错的方法,根据每个团队学习情况进行排名,使学生在学习上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局面。要使学生很好的学习,进度控制不可少,进度控制能够增加各个团队实施情况的透明度,在学习上各个团队互相促进。为提高学生的兴趣,情景导入法是个不错的方法。 私信交流法也是我经常用到的,比如,我会模仿淘宝体,给学生发私信,亲,新的课件已火热上架了,快来看啦!空间留言,我经常会针对学生的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他在空间上留言。

基于工作过程的《SQL Server数据库基础》空间课程,在课程设计上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开发,在实施上以“世界大学城”为依托,能很好的结合90后学生特点,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余滢. 工学结合的空间课程包的开发——基于云平台的高职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2.(05).

[2] 谢泉峰. 核爆式空间课程设计——一种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的突破性尝试[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2.(15).

上一篇:早上搞笑幽默的问候语下一篇:中小学德育工作总结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