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市场

2024-06-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技术市场(精选8篇)

技术市场 篇1

一、总体思路

按照“市场引导、政策激励、交易自由、管理规范”的原则,采取政府推动与市场导向相结合、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专业化分工与网络化协作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技术交易载体,完善技术交易制度和税收政策,促进技术市场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二、重点工作

(一)进一步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1.鼓励技术交易。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2.支持技术开发。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150%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以技术转让方式将职务科技成果提供给他人实施的,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份形式,给予科技人员个人的奖励,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打造区域网上技术服务平台。运用信息技术,发挥网络优势,依托市协同创新服务联盟网,建设市网上技术市场,吸引成果、技术、中介、资本、人才等关键要素集聚。建立完善的技术市场管理信息系统和交易成果信息库,实现信息发布、洽谈交易、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形成服务于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科技人员的技术交易网络,为技术转移和交易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

(三)加强技术市场服务机构建设。

1.大力发展技术交易机构。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科研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科技企业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联合成立市技术交易机构,面向全市科技人员、科研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科技企业,提供交易咨询、技术评价、信息发布、技术合同登记等技术产权交易服务。

2.培育和发展技术转移机构。支持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围绕我市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产业集群发展等,举办一系列专业性技术洽谈、项目对接活动,推动市内外重大技术成果、专利技术与本地企业对接,促进我市与国内、国际间的技术转移、辐射及交易。

(四)规范技术合同登记管理。对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实行分类管理。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类技术合同,实行“定点受理登记、集中审核把关、统一上报认定”三级管理,即以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为主要内容的技术交易由符合条件的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受理登记,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把关,统一上报省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认定。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类技术合同,本着方便企业、方便科技人员的原则,由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技术交易量,在各县区和胜利油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合理设置合同登记点。从事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关资质,需要获得国家科技部统一颁发的全国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员证书,并经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备案。

(五)培育技术经纪人队伍。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从事技术经纪活动。研究制定技术经纪人的资质认证标准,加强对技术经纪人的培训,逐步形成初、中、高级技术经纪人队伍。加强技术经纪人行业自律,提高技术经纪人的职业道德,促进技术经纪活动健康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机构监管职能。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技术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市工商、财政、税务、审计、统计、物价、质监等部门加强协同配合,切实履行职责,齐抓共管,共同促进技术市场健康快速发展。由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做好技术市场相关信息的汇集、发布工作,及时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技术交易的情况和特点进行专项统计分析,了解技术转移流向与动态,为技术市场管理协调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技术市场中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整治以非法手段侵害知识产权、科技成果权和制造、销售假冒伪劣技术的行为,切实维护技术交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技术市场 篇2

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是中国科学院最大的分院, 负责管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地区的41个研究机构, 在高技术研究与发展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其下属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是国家科技部认定的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专门从事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高科技服务机构, 其核心工作就是通过产学研合作模式推进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技成果向地方转移, 实现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推动区域技术创新和地方经济发展。

2012年, 我刊将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及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长期合作开设专栏, 全面介绍其近年来的优秀科技成果, 内容涉及节能环保、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农药、食品安全、新材料等领域。广大读者如对本栏目介绍的技术转移成果感兴趣, 请联系本编辑部, 联系电话:010-82610092。

技术市场 篇3

自然的奇观固然令人感喟,但现实生活中犹如黄河、长江一样的经济“奇观”——为了给社会提供优质产品而在市场中搏击的一个个优秀企业,则更让人惊羡和叹服。

如今,在中国的建材行业中,一个引人瞩目的企业如璀璨之星发出耀眼的光芒。山西惠丰塑业以其无与伦比的精良产品,在潮起潮落、风起云涌的市场中独树一帜。惠丰塑业乘风破浪,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中屡试不爽,成为走向市场、占领市场、扩大市场的优胜者。

任何产品的“王子”地位,都是有条件的。“王子”、“平民”、“乞丐”,都不是永恒不变的。因此,超前意识、果敢的决策、不断超越自我,就为拥有“王子”地位铺就了基石。

不得不承认,当我们的建筑业在上个世纪80年代前,还在自我陶醉般地用毁掉的大片森林购建我们的房屋所不能缺少的门窗时,国外已将替代木头门窗的产品塑料型材极为成熟地运用在了建筑物上。

其实,我们怕的常常不是比别人慢几拍,而是那种唯唯诺诺、缺乏勇气、缺乏敢想敢干的探索精神。

于是,惠丰人怀着强烈的责任感,迈着大无畏的步伐走过来了。他们果断地决定:要冒一下这个风险。因为,冒此风险于国家、于企业、于我们森林的生存,于人民生活的大大改观有百利而无一害。这在当时,是一个大胆而极为前瞻的决策。

惠丰人是自信的。他们靠着本企业强大的科技源泉,靠着本企业众多的塑料门窗型材生产设备、工艺和技术,高起点、高水平切入中国塑料型材行业,建成了配套齐全、国际领先的塑料型材生产线,开了国内生产塑材、塑钢门窗的先河,成为全国最早从事塑料型材的专业性厂家。

骄傲的“王子”就这样降落在了上党,栖息在了长治这个新型的工业城市,扎根在了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惠丰集团。

惠丰人的希冀随着塑料型材这个产品而升腾激荡,惠丰人沉浸在自信和振奋之中。因为从那时起,惠丰人就决心以一流的设备、一流的信誉、虎踞三晋,环视华夏,让惠丰塑业成为山西、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塑料型材生产基地。

20年来的拼搏和探索,惠丰塑业走过曲折,经受了市场的严峻考验。惠丰人以“爱我惠塑,以其为家,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的精神支柱,集结于惠丰集团公司这面旗帜下,手挽手,肩并肩,肩负振兴惠丰塑业的艰巨使命,向着既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面对惠丰塑业20年来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惠丰塑料型材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世钦感慨道:“2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产品同步于市场,技术领先于市场,开发超前于市场。我们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最好的。惠丰塑业在创立之初就确立了名牌理念,名牌目标,这肯定会有很多的付出,但是只要持之以恒地去努力,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像许多成功的企业一样,惠丰塑业在创立之初就拟定了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这就是:争做行业排头兵,生产出中国最优质的塑料型材产品,让惠丰塑业誉满华夏。这个战略方向的确立,决定了惠丰塑业的战略规划、产品定位、人才结构、企业管理模式等一系列服务企业接轨的先进的生产经营模式。

正是有了这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开阔视野,才铸造了惠丰人高起点的目标和追求,惠丰塑业才有了让人赞叹不已的伟大成就。今天,在中国大地东、南、西、北、中的市场上,在中国塑料型材排行榜上,惠丰塑业的名字赫然在目,惠丰这个品牌闪闪发光。20年光阴,惠丰这个品牌从起步时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的奋斗,到今天成了中国塑料型材行业最杰出的代表,真正体现了惠丰人不甘落后的雄心壮志。惠丰人用汗水和智慧,牢牢地在同行业中、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确立了令人羡慕的“王子”地位。

今年元月8日,每一个惠丰人都不会忘记这个充满喜悦的日子。在山西省“名牌产品”颁证仪式上,惠丰塑料型材销售有限公司杨世钦总经理和着雷鸣般的掌声走上舞台,接过了沉甸甸的奖牌。惠丰型材成为山西省塑料型材行业首家省级名牌产品。

稳健、睿智、处事果断的总经理杨世钦面对荣誉,既充满着激动和喜悦,又不乏冷静的思考:“我们获得山西省名牌产品,但我们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如一场球赛,虽然比赛结果赢了,但不意味着下一场比赛也会赢。我们要反复地思考,如何不断战胜自我,每天塑造一个新的自我,保持旺盛的超越自我的能力。”

企业围墙之内无名牌。名牌无界限,走出工厂大门就是市场。名牌地位是在市场检验中确立的。一个没有品牌的企业,恐怕只能是别的企业的加工基地。

这是一个与狼共舞的年代,谁不想成为狼,谁就会丧失先机,萎缩自身的市场。但惠丰塑业不想成为狼,而是想做一头狮子。为此,惠丰塑业把走品牌之路作为抢占第一生产力制高点的战略主题,牢牢把握着自己提升的速度。

以品牌优势去赢得市场,扩大市场,步步升级,与日俱进。惠丰塑业在做大做强做优做快的跑道上,论证的恰恰就是科学的发展观。

据资料统计,塑料门窗作为建筑门窗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如今的新建住宅中已稳定占有了80%左右的市场份额。而在相当一部分工程中,选择塑料门窗时,价格已不是首先考虑的因素,而是讲品牌。在一些大中城市,原来推拉窗占绝对优势,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工程选用了各方面性能更好的平开窗或平开下悬窗等。

正是由于塑料门窗行业有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惠丰塑业才把追求卓越做为自己的名牌之魂。该公司专门请来了德国专家现场指导,对进出口设备、工艺流程和配方进行了不断改造和完善,使塑料型材的生产技术及工艺紧紧跟上世界同行业水平;特别是近年来,惠丰塑业不惜重金更新改造了24条生产线,组建了国际一流的检测中心。2002年,该公司又投资180万元,对产品起关键作用的冷却系统进行改造,对德国原配方进行升级改造,从而形成了适合中国地域特色的性能优越、绿色环保、先进独特的配方。惠丰塑料型材在产品生产技术的先进性和产品技术含量上都走在全国的前列。山西惠丰塑业已经成为中国大地的惠丰塑业。惠丰塑业的创业之路浓缩了一个名牌产品的发展历史。

在这样一个成熟的市场中,企业的产品如何脱颖而出?惠丰塑料型材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世钦说:“‘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现在的市场发展与变化太快了,搞企业如果不能先谋几着棋,赢的可能性就不大了。我们只有紧随市场,不断开发适合市场的新产品,能拥有稳定的用户群,把‘使我们的名牌不倒’这篇文章做好。”

在惠丰塑业采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惠丰人的名牌意识已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了从观念到实践上那种绝不能坐失良机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之中。

杨世钦总经理说:“打造名牌产品,固然离不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但把用户的需求当作我们企业研发的课题,并使产品在市场上得到检验,这才是我们名牌产品的价值所在。基于这一点,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惠丰塑业的发展和进步,最终要靠用户来驱动。只要你开发出一个用户满意的产品,你就能创造一个全新的市场。”

以品牌优势打造华夏塑业航母,使惠丰人对市场的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市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谁把握了市场,谁就会拥有了财富,谁就会拥有了发言权。

当我们把名牌与市场这样联系起来时,我们就不难找到这样一个答案:20年来的拼搏之路,惠丰人创造名牌,实则是在不断地创造需求。惠丰塑业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节约资源的成就和这类产品的巨大潜力。作为中国塑料型材行业的排头兵,惠丰塑业取得今天的辉煌业绩,也让我们领略了他们的一种理念:以用户为本,用户的需要就是市场。惠丰人就是从用户的需要出发来调整自己的市场理念,而不是用自己的市场理念来要求用户。

伟大的成就永远属于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人,这也是惠丰型材当之无愧地被评为山西省塑料型材行业首家省级名牌产品的全部奥秘。惠丰人不仅成功地把自己的产品推向了“中国四面八方的市场”,而且,已经成为山西省塑料型材优质产品的代名词。

质量的精髓就是生产最好的产品。让有缺陷的产品走进市场,这个产品就不会有生命力。而真诚的、良好的服务在企业建立起崇高的信誉的过程中也使品牌效应得以延伸。

一个名牌产品,包含着功能、质量、外观、色彩、包装、服务等丰富的信息,是产品整体形象的高度集中反映,也是企业形象的突出反映。

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拥有一张王牌,惠丰塑业也不例外。它手里拿的是一张双面王牌:一面是质量,一面是诚信。质量与管理连接,诚信与服务相依。

纵观一些企业,曾出现过昙花一现的短效品牌、短命品牌,其败就败在不重视质量和诚信上。

惠丰的“名牌战略”核心是名牌产品,而名牌产品的基础在于质量,质量的关键又在于管理。在惠丰塑业,有一套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体系。该公司在全省率先推出对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最终产品出厂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该公司把质量管理目标层层分解到人,将产品生产中的各个工序分解为大小不同的各项责任,一一进行价值量化,一旦发现问题均可找到原因。该公司还根据质量管理标准,每日将实施结果与质量要求相对照,并随时分析、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在惠丰塑业,每一个员工在质量上都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干,按什么标准干,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为确保产品零缺陷,惠丰塑业严格执行“五级检验制”,使产品的合格率达到100%。

作为企业之间竞争的武器,产品的质量是最关键的因素。因为利润的多少由成本的高低和销售量的多少来决定,而在市场竞争中能销售多少,主要是由质量来决定的。

在以质量为突破口的严格管理中,惠丰塑业的广大职工真正读懂了“质量是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这句话的含义。惠丰塑业有一个信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服务是信誉的源泉。

我们的眼前不是总在演绎着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品牌竞争、人才竞争吗?其实在企业竞争的战场上,买方市场越来越看重良好的服务。惠丰塑业的服务理念不是只注重销售的某个环节,而是将服务附着于全过程,产品到哪里,服务就跟踪到哪里。免费技术咨询,现场技术指导,定期回访用户等无不体现了惠丰塑业以人为本,诚信取材的理念。

杨世钦说:“用户—服务—生产,这一结构已成为当今世界先进经营秩序的框架。在这一结构框架中,服务起着沟通、疏导消费与生产的中介作用。服务的主体地位是根本不容忽视和无法动摇的。不建立和采取完善的服务体系和服务手段,就无法让用户满意,占领市场就会成为一个苍白的目标,企业也就无法良性经营和持续发展……”

服务机制是否完善,直接代表着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经营机制;服务环节是否完善,直接反映着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营运能力。

惠丰塑业的服务大体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售前服务,实实在在地介绍产品的特性,通过热情的讲解,解答用户提出的各种问题;售中服务,向购买惠丰型材的用户提供免费技术咨询,现场技术指导等;售后服务,通过微机等先进手段与用户保持联系,定期回访用户,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以百分之百的热情弥补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万分之一的失误。

“留下惠塑的真诚,带走用户的烦恼。”惠丰塑业的良好服务在创名牌中不断得到扩充。杨世钦说:“我们服务的目标就是让用户在使用惠丰塑业的产品时毫无怨言。”以及“快捷、周到、热情”的服务,不仅形成了惠丰塑业服务特色的企业文化,而且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将为惠丰塑业开启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

结束语

惠丰塑业是山西省塑料型材行业当之无愧的一面旗帜,这面旗帜正插在一艘巨舰上劈波斩浪、潇洒前行。前面说过,惠丰塑业想做一头狮子,因为这是惠丰塑业面对市场的选择。而今,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惠丰塑业在掀起第二次创业热潮之际,正在以一跃之强势崛起,就像一头雄狮,自信地迎着市场的八面来风。

1990年,惠丰塑业首家通过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和国家建材测试中心检测,并先后荣获“质量信得过单位”、“明星企业”、“山西省优质产品”等称号;

1995年,该公司生产的50、58平开系列异型材被国家建设部评为科技成果产品;

1996年首批通过国家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2001年、2002年、2003年再次通过复评;

1997年至2003年,该公司连续成为国家建设部金属结构协会塑料门窗委员会在山西的塑料型材、门窗定点生产企业及常务理事单位;

1999年,该公司在全国型材行业首批获得全国工业产品许可证,同年11月荣获“全国建材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1年,该公司通过国家建材局门窗建材五金产品质量监督站检测、通过国家化学建筑材料中心耐侯性测试,是国家建设部金属结构协会塑料门窗委员会设在山西唯一的塑料型材、门窗定点生产企业及常务理事单位;

2003年,该公司荣获国家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称号;

2004年,该公司的塑料型材产品被评为“山西省名牌产品”。

预应力智能技术市场乱象调查 篇4

唯有事实才能树立标准

——谁才是预应力智能技术领头羊?

预应力智能技术是桥梁工程建设领域的新宠,其中智能张拉技术已经为交通建设行业人所熟知,智能压浆技术也得到了很多关注。目前国内在预应力智能技术领域拥有独立知识产品和产品体系的厂家为数不多,但是由于标准的缺失,在预应力市场上却呈现出无序竞争的局面,市面上的企业都在宣传自己拥有预应力智能技术,智能张拉与智能压浆设备的市场上,呈现出了无数山寨企业低价冲击市场的疯狂局面,让业主、监理、施工单位难以选择。

厂家可以宣称产品的品质达标,但是实体工程不能拿来做试验,究竟预应力智能张拉与压浆技术的成熟品牌和可靠品质在哪里?什么品牌才是这项技术的标准?谁才是这项技术的领头羊?7月30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特别组织的全省桥梁预应力智能施工技术交流会,就得到了解答。

预应力智能技术的华山论剑

在邳州市京杭运河张楼京特大桥梁场,江苏省交通厅公路局邀请自称国内拥有预应力智能张拉与压浆技术的企业前来现场演示,其中包括湖南联智桥隧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同禾科技、开封齐力和长沙惠科科技四家企业。

江苏省公路局相关人士介绍:为了贯彻《关于加快推进江苏省干线公路建设工程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江苏省在公路桥梁建设中一直积极吸收新技术,但是市面上预应力智能张拉与智能压浆呈现出来的是纷杂无序的乱象,桥梁工程百年大计,质量不能出任何问题,因此只有拥有最可靠的品质,才能够在桥梁工程中实际应用。

实际演示证实了江苏省公路局的期望,用事实终结预应力智能技术市场的乱象。参会的预应力设备供应商均在同样的梁型上进行张拉和压浆施工试验,并由现场来自江苏全省的60多位业内专家进行工效、稳定性、施工效果、品质等多方面的评判。

在这场相当于预应力技术行业的一次华山论剑中,赢家属于老牌正宗——国内最早发明预应力智能张拉技术和循环智能压浆技术的湖南联智桥隧技术有限公司。凭借最新研发的“张拉大师”和“压浆大师”设备,联智桥隧的智能张拉与智能压浆技术在工效上拥有近50%的优势,在产品工业制作工艺上具备非常明显的优势,现场演示张拉与压浆施工的工程质量也保证了优质品质。

先行者:胸有成竹的赢家

实实在在的数据和效果,不仅得到了60多位参会人员的认可,同时也得到了梁场专门从事张拉与压浆施工的师傅认可,联智桥隧的产品较其他厂家的产品,不管是从产品的工业设计、集成化程度、系统的稳定性、操作性、数据的自动智能化处理等方面都明显处于领先。在随后举行的预应力智能施工技术交流会上,江苏省交通厅公路局周进副局长充分肯定了联智公司的智能张拉与智能压浆技术作为工法申报认证。

“这个结果其实并不令人意外”,联智桥隧市场总监李君在现场见证了自己企业的产品赢得了与竞争对手的直接比试,他对于结果显得胸有成竹:“在湖北麻武高速公路上我们也经历过与竞争对手的正面比拼,我们的循环智能压浆技术接受了业主要求的切梁试验,竞争对手压浆施工在管道内留下了明显空洞,而循环智能压浆则完全保证了梁体饱满密实”。

在一份《某高速公路预应力孔道压浆试验对比报告》中,业主在结论出指出:在采用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的过程,要辨别真伪,对于施工质量不好的“智能”设备不予采用,不做即花本钱又不能提高工程质量的亏本买卖。证实了李君所说的对比试验。

在联智桥隧客户服务中心主任凌永庆记忆里,对工程实体的对比试验,联智公司的智能张拉与智能压浆设备已经经历过不知多少次了:“从前是公司在国内刚刚发明这项新技术,技术本身的成熟度和可靠度还不为客户接受,许多业主单位要求做对比试验,看看到底比传统张拉和压浆技术好在哪里;现在预应力智能技术相较于传统技术的优势太明显,早已被客户接受,而随之而来的竞争对手、山寨产品就成为了对比试验的主要对象”

新市场的无序竞争

预应力智能技术从研发成功后,就得到了交通报媒体的强烈关注,在调查国内预应力智能市场无序竞争中,记者发现,绝大多数预应力智能张拉或压浆设备的供应商都是2012年集中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当年联智桥隧智能设备在经过湖南地区所有高速公路工程实体验证后,通过了交通运输部的科技成果鉴定,并且在全国市场全面铺开。一块令人垂涎欲滴的新市场在培育出来后,毫无意外的迎来了各种各样趋利的淘金者。

在许多宣称拥有预应力智能技术的厂家网站上,很容易看到雷同、抄袭的宣传内容,有几家企业的产品样式甚至都一模一样,可以说基本没有做任何工业设计,还有一家企业的媒体报道栏目中,赫然将本报曾经报道过湖南省推广预应力智能技术的新闻改成了湖南省推广其生产的某系统产品,而2011年湖南省在全国最早应用智能张拉技术时,该企业还只是做振动器的专业工厂。

无疑联智桥隧始终保持着高品质的路线,也一直在努力将自己与新来者区分开来。近期联智桥隧推出了更加高端的张拉大师和压浆大师系列,和当前市场上无序的低价竞争趋势呈现了截然不同的风格。

联智桥隧市场总监李君解释道:预应力工程关乎桥梁的生命,当前市场上80%的企业都是看到利益才临时加入智能技术行业,从研发、生产到售后保障上,均没有任何实力可言,唯一的优势就是因为没有任何投入而能够向客户提供破坏性的低价,这种劣质设备又如何能保证施工质量呢?我们始终坚持为桥梁安全负责,坚持进口零配件和12小时现场必达的售后服务,用高成本保证高质量,这是联智桥隧作为智能张拉与压浆技术发明者,应当肩负的社会责任。

用事实确认出行业标准

无序的市场就像混浊的池塘,需要净化器滤掉污泥,才能看到真正的金鱼。由于国家尚未制定出预应力智能技术的行业标准,这个空白显然成为了许多小企业浑水摸鱼的机遇。但是智能施工的性质决定了对设备可靠性的极高要求,作为社会公众、项目建设者,都应当要求预应力智能施工设备能够保证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否则将会给桥梁结构留下难以估量的安全隐患。

从交通建设领域来看,寻找可以依据的行业标准是可行的,而且也是能够用事实和数据支撑的,因此,记者罗列出行业内具备权威作用的验证标准,唯有符合这些标准的,才值得社会公众和桥梁建设者们信任,才是真正可靠的预应力智能技术。

1、国家发明专利。发明专利代表了专业领域知识产权的拥有和支持,可靠的预应力智能技术必须拥有发明专利的认证。

2、交通运输部科技成果权威鉴定。在科技成果鉴定上通过业内专家的专业认证和实际施工考核,是预应力智能技术能够得到实际应用的基本前提,而获得相关的科技奖项同样也是有力证明。

3、软件评测。智能化产品依托控制软件的全程控制,软件的可操作性、稳定性、安全性直接决定了智能设备的可靠性,获得国家软件评测中心控制软件测评是软件最权威的验证。

4、编入主管部门技术类目。交通运输部推广新技术是非常谨慎的,只有已获得证明的成熟技术,才会被纳入技术类目予以推广,如交通部《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和《交通运输建设科技成果推广目录》

5、成为工艺工法。入选《公路工程工法汇编》的工艺工法是一项技术真正能够成熟运用于工程实践的指导和证明,如果没有形成可操作的工法,新技术也只能是花瓶。

从目前市场现状分析,全部符合以上标准的只有老牌单位联智桥隧一家,更多企业一项标准都无法符合,这也是为什么这家预应力智能技术发明单位能够占领全国90%的市场,拥有1800家用户预应力工程实践检验的原因。

从预应力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智能张拉与智能压浆技术终将取代传统张拉压浆工艺,其创造的市场将非常巨大,而目前行业领头羊的市场业绩也还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只有用事实说话,规范智能张拉市场,抓紧制定出行业标准,引导积极有序的品质竞争,推动真正具备实力和责任感的企业发展,这项关乎桥梁安全耐久的重要技术才能创造真正的社会效益,而不是沦为投机者浑水摸鱼的烂泥塘。

参会人员边听取张拉大师产品介绍边拍照

蔬菜施肥管理技术技术 篇5

在蔬菜种植过程中,施肥是保证蔬菜成长的关键。蔬菜品种不同,对肥料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那么你知道如何施肥才能既满足蔬菜自身养分需求,又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浪费,现将蔬菜施肥中的技术要点阐述如下:

一、看蔬菜类型施肥

菠菜、油菜、白菜等叶菜类蔬菜主要以食用叶片为主,应尽量选用尿素、碳酸氢铵、人粪尿等速效性氮肥;马铃薯、土豆、萝卜等块根块茎类蔬菜主要以食用块根或块茎为主,要重施硫酸钾或氯化钾、草木灰等含钾量较高的肥料;西红薯、黄瓜、辣椒等果菜类蔬菜主要以果实供应市场,除需氮肥外,对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的需求量也很大,要获得优质高产,就需要大量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建议种植户可以应用金宝贝肥料发酵剂腐熟发酵),如果是多年种植经济作物的地块或重茬地,在大量施用有机肥的同时,还应配合微生物菌肥。金宝贝微生物菌肥主要含芽孢杆菌,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趋根性,在合适的土壤环境中,不断的进行繁殖,而且基本上是围着根际周围,繁殖后的有益菌密密麻麻的分布在根部,形成优势菌群,形成屏障,阻止寄生性病源微生物的侵染,且其代谢产物中含有多种酶可促进作物营养输导及营养合成,将无机养分源源不断的从下向上运输。另外。芽孢杆菌在大量繁殖和呼吸过程中会产生琥珀酸,这种琥珀酸可以破坏土壤晶体结构,并将晶体结构中的氮、磷、钙等元素释放出来,很容易被作物根系吸收,补充了作物所需的养分,有效的预防和防治重茬病害的发生。常年施用金宝贝微生物菌肥,还能将经济田土壤中吸附固定的磷钾等元素释放出来,提高肥料利用率并降低施肥成本。

二、看天气变化施肥

气温较高时,蔬菜生长旺盛,需肥量也大,同时温度高有利于肥料的分解和转化。所以在温度适宜的生长季节,可以适当多施肥料;而在低温天气与寒冷季节应少施或不施肥料。另外,土壤水分充足时施肥效果好,在土壤干旱时不宜施肥,若需要施肥时应结合浇水进行。

三、看肥料种类施肥

对于一些易挥发的肥料,如尿素、硝酸铵、碳酸氢铵等氮素化肥,最好开沟施于土壤深层,这样不仅能减少氮肥挥发淋湿对空气和地下水的污染,还能有效的提高氮肥利用率。磷、钾肥在土壤中向下移动应较为缓慢,均匀地施入耕作层即可。对于易溶于水的化肥,随灌水施入田间效果较好。磷酸二氢钾、钙肥、硼砂、锌肥、微肥等可采取根外追肥的方式进行叶面喷施,但要掌握好最佳喷施时期及喷施浓度。

四、看栽培方式施肥

绿色技术推动市场回暖 篇6

绿色技术推动市场回暖

绿色概念其实早几年就已经是电子产业关注的话题,除了制造环节的.材料和工艺环保升级外,上游芯片设计公司也纷纷推出各自的绿色产品,籍由各自不同的技术,“降低功耗”成了大家共同的目标.在遭遇寒流的,绿色概念承担了更多的期待,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有望成为推动市场回暖的主力.

作 者:陆楠 作者单位:刊 名:电子设计技术英文刊名:EDN CHINA年,卷(期):16(4)分类号:关键词:电源技术 绿色 AC/DC 放大器 LED 汽车

宁夏技术市场发展研究 篇7

宁夏技术市场出现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 (从1984 年开始起步) , 在近30 年的发展中, 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对促进我区技术转移, 推动全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宁夏技术市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1 起步阶段 (1984—1987 年)

宁夏技术市场起步较晚, 产生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为贯彻国家科委《加强技术转移和技术服务工作的通知》精神, 1984 年, 我区科技开发中心成立, 预示着技术市场的建立。1985-03-13, 《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颁布促进了我区技术市场的启动。1986-12-18, 全国技术市场协调指导小组发布了《技术市场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各省、市、自治区可以根据实情况组织建立相应的技术市场协调指导小组, 接受技术市场协调指导机构的监督和指导。1987-10, 为了适应我区技术市场的发展, 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我区成立了“宁夏技术市场协调指导小组”。该小组下设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 (设在原科委) , 负责处理日常工作。1987 年,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名义举办了首届技术交易会。这次交易会的举办促进了我区技术市场的发展, 增强了各级领导及企业管理人员的科技意识和市场观念, 加强了与各兄弟省区的协作联系。

1.2 形成和发展阶段 (1988—2006 年)

经过前期的启动, 自1988 年起, 宁夏从多个方面推进了相关体系的建设, 促进了技术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2.1 技术市场法制建设

随着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 相关政策法规也相继出台并逐步完善。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的相关政策, 我区技术市场管理工作也开始走上了法制管理的轨道, 出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技术市场管理暂行规定》《宁夏回族自治区技术合同登记暂行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技术市场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1.2.2 技术市场管理体系的形成

根据国家科委《关于加强技术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 为加强宁夏技术市场管理工作, 1989-04, 我区成立了“宁夏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1990-04, 自治区科委发布了《关于实行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 规定宁夏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区技术合同的认定和登记工作, 全区共设立宁夏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 宁夏专利中心, 银川市、石嘴山市、银南地区和固原地区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6 个技术合同登记点。

1995-10, 自治区七届人大十五次会议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技术市场管理条例》, 进一步明确县以上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委员会是技术市场的主管部门,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技术市场的管理工作。各市县科委也都相应成立了机构或配备专兼职技术市场管理人员。至此, 我区技术市场管理体系初步形成。

1.2.3 技术贸易机构不断扩大

宁夏的技术贸易机构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区经各级技术市场管理部门审核、取得技术贸易许可证书, 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的技术贸易机构有121 家, 从业人员5 000 多人。1998 年, 宁夏技术交易市场与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信息系统联网。同年, 银川技术市场也正式挂牌营运。区市二级常设技术市场的运行对我区技术交易活动起到了推动作用。2000-06, 由自治区人民政府牵线搭桥, 促成宁夏生产力促进中心与上海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和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建立了“上海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宁夏分中心”和“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宁夏交易信息部”, 与深圳国际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签署了合作协议, 还与深圳市南方国际技术交易市场、天津北方技术交易市场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这些合作的开展实现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极大地促进了自治区技术交易活动的发展。

1.2.4 技术交易活动活跃

1986—2005 年, 全区累计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23 万份, 合同成交金额8.53 亿元。1998—2005 年, 自治区科委 (科技厅) 帮助企业引进的国内外先进设备、成果和技术50 多项。由自治区科委 (科技厅) 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十余次组团参加“广州双新会”“北京国际周”“杨凌农高会”“深圳高新会”等全国大型技术交易会, 收集传递信息万余条, 签订各类合同近百项, 金额近10 亿元。2000-10 , 组团参加第二届“深圳高交会”和“高交会WORLD CN2000 世界证券市场峰会”, 在深圳组织宁夏新闻发布会, 宣传宁夏。高交会期间, 签订合作协议9 项, 协议交易额达2.8 亿元。宁夏展团获得“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成交奖”。

1.2.5 技术市场宣传

《技术合同法》是我区技术市场管理工作的根本和依据。为了更好地宣传、贯彻和落实《技术合同法》, 我区先后于1991年组织参加了由国家科委技术市场办、政策法规司和《中国技术市场报》联合组织的“米思奇杯”技术市场知识竞赛, 于1997-10 由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司、国家科委组织的全国技术市场法律法规知识竞赛, 各有关厅局、各级科委、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企业有近千人参加了答题活动,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3 快速发展阶段 (2006 年发展至今)

这一阶段, 在国家科技部《关于加快发展技术市场的意见》精神指导下, 宁夏技术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2006-06, 全国技术合同网上登记系统正式开通后, 我区已有的6 个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点也开始实行技术合同网上认定登记, 同时要求区内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按照科技部的要求签订技术合同, 使用统一的合同文本, 规范了我区技术合同登记工作。2010 年, 宁夏新瑞长城机床有限公司与江苏常迁电机有限公司签订了铝转子铁芯模具、工装设计及加工技术开发合同, 交易额达到1 200 万元, 突破了1 000 万元以上的重大技术合同, 改变了我区往年无重大技术合同的历史, 同时也说明我区先进制造技术有了较大的突破, 已逐渐成为我区的支柱产业, 开始由外地引进、吸收技术转变为自主创新开发、对外输出技术。

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 2008-08, 我区推荐的宁夏石膏技术转移中心被国家批准为首批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为加强技术转移工作, 2010 年, 我区联合西北五省区 (甘肃、陕西、宁夏、青海、新疆) 成立了西北技术转移联盟, 以技术转移推动区域科技合作, 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区域性技术转移联盟的建立, 加快了我区技术市场的发展, 促进了区域间技术商品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流, 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为加强技术市场管理工作, 2013 年, 宁夏科技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全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 并会同宁夏国税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免征增值税等有关事宜的通知》, 对进行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或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活动的企业免征增值税, 确保技术合同税收优惠政策在我区落地实施。2014 年, 自治区科技厅启动了《宁夏技术市场管理条例》修订工作, 形成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促进技术转移条例 (修订草案) 》 (送审稿) 。2015 年, 完成了宁夏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该平台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区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开展。

2 宁夏技术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区技术市场从建立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我区的技术市场目前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与外省市相比, 在市场发展程度、市场运作机制、从业人员的素质标准、实现技术转移及促进成果转化速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目前, 我区技术市场在自治区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尚未完全发挥, 还不能满足自主创新的需要。因此, 必须探讨新形势下的创新发展之路, 使技术市场充满生机和活力, 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2.1 研发和创新针对性差, 不能满足需求

企业的研发能力差、积极性不高。长期以来, 高校和科研机构一直是我区技术创新的主体, 与企业交易的技术产品也以初级阶段的技术为主。我区企业很少从事自主研发, 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技术承接力相对低下, 表现更为突出,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为:①企业自主研发经费投入不足。根据国际经验, 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5%的企业才具有较强的企业技术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2014 年, 宁夏R&D经费投入23.9 亿元, R&D经费投入强度 (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为0.87%,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8%.企业自主研发经费投入不足, 投入强度较低, 导致多数企业无力进行核心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战略研究, 技术研发活动普遍维持在一些低端技术的研发上。②企业自主研发人才缺乏。宁夏企业中自主研发活动的领军人物奇缺, 具有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的优秀团队更少, 不能满足企业自主研发的需要。③企业自主研发基础薄弱。自主研发必须以企业为主体, 即企业必须成为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利益主体和研发主体。但宁夏大多数企业尚不具备自主研发所必需的资金、人才、技术、设备等条件, 缺乏形成研发主体的物质基础。④企业产品的自主研发具有风险性。企业的研发投资 (包括资金投资、时间投资等) 很有可能换不来任何成果, 投入成本大, 产生的利润少, 有些企业甚至亏损, 研发投入与产出成反比, 影响了企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因此, 很多企业, 特别是中小企业都不愿意去走自主研发这条路。

科研院所部分科技成果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或理论阶段, 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少, 造成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长期以来, 宁夏的科研院所一直是科技产品的提供者, 但是近年来, 其主导性明显降低, 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①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一些科技成果或专利技术大多数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没有做过中试或工业生产规模的实验, 不能生产出合格产品;技术成果的非直观性、简单的文字说明不足以引起投资者 (企业) 的兴趣, 更难以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影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②科研成果不适应市场需求。由于科研院所是以科研为主导方向, 目的是占领学术制高点, 不直接面对市场, 只是根据科研发展制订相应的研究规划, 并在国家相关部门进行立项, 在研究之前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需求, 缺乏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 因此许多科研成果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即便有些科研成果有市场需求, 且技术也先进, 但由于生产条件苛刻或生产成本过高, 难于实现产业化, 导致技术转移比较难实现。③有些科研单位的成果侧重理论性, 缺乏应用价值。这主要与目前高校评职称、科研任务等方面的政策导向有关。高校科研人员在科研方面往往为了赶进度、凑指标, 不得不把按时通过鉴定、多发论文、多出书作为头等大事, 而对于科研为生产服务的职能, 则被搁置一旁。由于没有将出发点真正放到为生产服务上, 研究成果不满足市场需求, 相当一部分成果在应用价值上存在欠缺, 从而影响了成果的转化。

2.2 技术市场交易数量少、频度不高

我区技术市场中“买技术难, 卖技术难”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大量的科研成果积压而得不到转化, 这与我区的技术市场建设中信息渠道建设滞后有直接关系, 制约了交易的进行, 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

缺乏权威的技术信息发布渠道, 制约了技术需求方和提供方之间的信息对接。宁夏技术市场发展近30 年, 一直没有专门用于技术成果交易转化的网络服务平台, 大多依赖于分散的实体平台, 比如信息发布会、洽谈会、招商会等, 技术供需双方的信息不能及时沟通, 不能最大限度地整合创新资源, 更谈不上整合之后的对接、转化。正是由于技术信息渠道的不畅通, 技术信息的平台无法支撑潜在的市场需求, 造成了技术需求方 (买方) 不知道技术提供方 (卖方) 在哪里, 技术提供方更不知去哪里找技术需求方 (买方) 。由于最根本的信息渠道问题尚未解决, 市场供需双方信息长期不对等, 技术信息的传播受阻, 一些资金充裕的企业和个人难以发现和寻找到好的投资项目。

科研机构对技术的推广重视不够。由于科研机构是以科研为主导方向, 大部分科研院所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实验室科研项目的研发上, 而对其研发成果的孵化、推广不够重视。不少科研院所申请到一个科技项目后, 通常是集中一段时间完成, 然后按照项目课题要求在很小范围内试验。一旦项目通过有关科技主管部门的验收就宣告该项目结题完成。纵然该项目成果的推广前景会非常好, 但因为没有后续资金的支持, 科研部门也不得不终止其推广, 造成很多项目成果的浪费。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 一方面是目前科研机制、体制方面的客观原因, 另一方面也有科研机构本身的主观原因, 他们担心项目成果孵化推广时间太长、过程太复杂、耗费精力太多等。

2.3 技术市场缺乏有效的法律规范

市场经济说到底就是法制经济,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在法律的规范下进行, 任何超越法律的活动都是禁止的。技术市场的活动也必须在法律的规范下进行。现有技术市场的法律法规, 对于规范技术市场的活动远远不够, 而必须在“十三五”期间花大力气来完善它, 使之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

至今, 我区技术市场运行所依据的法律主要有国家颁布的《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合同法》, 以及自治区出台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技术市场管理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以上法律规定均较宏观, 在规范技术市场运作方面还缺少比较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法律规范的支持, 致使许多技术市场规范与交易行为缺乏法律依据, 影响了技术市场的发展。另外, 技术市场所享有的政策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还不能完全落实。

2.4 中介服务机构的力量薄弱、形式单一

以咨询和服务为主的中介体系尚未建立。目前, 政策咨询中介是宁夏技术市场中介组织的主要类型, 很多企业从会计师事务所或生产力促进中心来获悉企业能享受到的国家有关技术优惠政策和免税信息, 其他中介很难生存。我区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的技术市场专门人才, 技术经纪人工作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因此, 技术中介对商品流向缺乏调控与引导。

目前, 很多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不高, 还停留在组织信息发布会和一般技术交易会层面, 满足不了企业或投资者的需要。技术服务机构服务形式单一、特色不明显, 提供的服务产品不符合企业的现实需求。

2.5 技术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技术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低、服务手段落后, 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仍属于初级市场阶段, 没有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的作用, 社会认同程度低。通过调研发现, 除了少数几家技术服务机构的业务来源以用户自动上门为主外, 其他的机构都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去联系业务。这说明, 目前我区的技术服务机构还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2.6 技术交易公共服务平台不够建全

我国技术市场自诞生以来, 技术交易活动主要以信息发布会、推介会为主。这些交易手段在现代信息社会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 我国的技术市场还不是一个有效的市场, 相关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 技术商品的交易活动缺乏有效的规范和规则加以约束、指导, 技术商品的交易运行机制不完善。

2.7 地区间缺乏技术合作与交流机制

目前, 我区自治区级的技术市场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 但各市县技术市场发展滞后, 全区各市县均未建立较规范的交流机制, 限制了先进、实用的技术通过市场机制向当地转移和扩散, 成为制约当地科技、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 加快宁夏技术市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 出台扶持政策, 鼓励技术创新

加快完善技术市场政策体系, 逐步建立完善引导、规范和激励技术转移的政策, 关注创新价值链上最薄弱的环节, 引导和激励各类主体开展创新合作和技术转移, 研究制订鼓励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吸纳、技术扩散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及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的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 健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人员开展技术转移的评价、奖励和激励制度。

加快设立区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 推动重大、共性技术成果的转化, 引导社会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认真贯彻国家对技术市场实行的“放开、搞活、扶植、引导”的方针下, 由财政设立专项基金, 形成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渠道, 为技术市场的发展提供稳定支持。基金的使用应以提高公共财政投入的回报率为出发点, 灵活使用, 按年度解决技术市场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基金的支撑作用应重点体现在对技术市场的建设维护、对有发展前景且具有规模和经济效益的技术开发项目的支持、对中介机构的扶持和对技术市场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上。

3.2 修订和完善技术市场政策法规

建立和完善技术市场法律保障体系,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建立系统、配套的全国性技术市场法律法规体系, 为技术要素市场本身的运作和司法运作提供依据, 为建立公平、竞争、有序的技术要素市场进一步提供法律保障, 规范技术交易行为。同时, 通过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来促进技术交流和推动规模扩大, 进一步加大科技投资的力度, 加强基础研究和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项目研究;进一步降低或者彻底减免科技成果转让的所得税, 鼓励科技开发和成果转让;在金融方面, 对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项目研究开发提供政策性融资支持。

创造有利于技术市场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在继续深入贯彻《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根据我区的发展实际和现实需要, 尽快修订《宁夏回族自治区促进技术转移条例》, 研究制订完善技术市场管理机构、规范技术交易行为、保护技术交易者权益的相关配套实施细则。

3.3 推动技术市场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

加快完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 疏通技术要素供求渠道, 战略性整合、创新服务资源, 对技术市场服务体系进行有针对性的顶层设计, 重点扶持研发服务业、各类专业化和市场化运作的技术转移机构、技术 (产权) 交易市场、科研生产联合组织、企业 (行业、产业) 技术联盟和跨区域技术转移联盟等;加强技术成果评估体系和技术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建设, 建立并完善技术经纪人机制和体系。

加强区域化、合作化技术市场的发展, 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和高新技术孵化器, 促进各地各类技术中介机构, 比如行业协会、知识产权评估中心、技术交易市场的横向联动, 整合本地的科技资源, 促进技术市场的区域网络化发展。

3.4 完善技术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加强技术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发挥网络优势,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宁夏网上技术交易服务平台”的功能, 加强公共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与更新, 整合政府部门、科研单位的信息资源, 建立区域性公共信息网络, 实施科技资源共享制度, 形成与各市县相联的技术市场信息网络体系, 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 创造技术市场主体平等获得信息的条件, 有效降低技术交易成本, 提升整体水平。同时, 建立技术市场实体交易服务大厅, 吸引成果、技术、中介、资本、人才等关键要素集聚, 实现互联互通, 形成服务于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科技人员的技术交易网络。

建立完善技术市场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信息发布、洽谈交易、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 为技术转移和交易提供快捷的公共服务, 降低技术交易成本。

3.5 建立技术市场与其他市场的互动机制

促进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互动, 完善风险投融资机制。首先, 进一步拓宽风险资金来源, 除了要加大风险基金外投入, 还要积极吸引国外风险资本和国内民间闲置资金加入;其次, 完善风险投资资金的退出机制, 建立技术产权交易组织, 加强对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立法与监督, 为创业风险资本提供进入与退出的通道;再次, 在发展商业性创业基金的同时, 建立政府风险投资基金, 以协助商业性创业基金对企业的投资;最后, 政府要采取税收优惠、资金担保、财政补贴等措施引导资金流动, 通过建立专项技术项目资金、产业发展基金等, 调动投资者从事风险投资的积极性。

促进技术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互动, 吸纳高素质人才。技术商品的转移利用要辅之以劳动力的流动。劳动力的流动要与各种形式的专业人才流动相结合, 因此, 技术市场的发展必须以人才, 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流动为保证。这就需要劳动力市场的支持与配合。

推动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人才市场协调发展, 促进技术商品尽快产业化。技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 最终目的是实现技术的转化。科技成果的转化要经过三个环节, 即研发、中试和产业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需要其他生产要素的介入和其他要素市场的互动。技术与资本的结合将会促进风险投资、技术入股、新兴企业的发展;技术与人才的结合将会加速智力的流动, 使更多的科技人才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三个要素市场渗透、融合的速度和程度直接影响着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速率和效果。因此, 宁夏要推进三个要素市场的相互结合和渗透, 促进技术商品尽快产业化。

3.6 发展多种形式的技术中介服务机构

鼓励社会兴办多种形式的技术交易中介服务机构, 为技术交易提供场所、技术信息、技术论证、技术评估、技术经纪、技术产权交易、技术招标代理等服务。科技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引导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大力推进技术中介组织的独立性与社会化转制进程, 鼓励发展股份制、合伙制的专业中介组织、技术交易所、科技咨询公司等, 尤其是要建立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技术中介机构 (比如生产力促进中心) , 要把技术中介机构建成科技成果的吸纳、增值、扩散和转移中心。

大力培养高素质的技术经纪人队伍。技术经纪人是在技术市场中, 以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为目的, 为促成他人技术交易而从事中介或代理等, 并取得合理佣金的经纪业务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经济组织。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是科技转化的关键环节。鉴于目前宁夏高素质的技术经纪人才不足, 对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应予以足够重视, 造就一支懂技术、懂法律、懂管理、懂经营的复合型高素质的技术经纪人队伍;加强对技术经纪人资质制度的研究, 逐步建立和完善技术经纪人认证制度。

参考文献

[1]陈晴.我国技术市场发展历程与展望[J].科技与法律, 2009 (1) .

[2]高雷.我国技术市场对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与影响[J].产业与市场, 2011, 8 (26) .

[3]李柏渊, 孙立梅.我国技术市场运行效率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 (10) .

[4]张江雪.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状况及其经济效应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12) .

[5]潭开明, 魏世红.中国技术市场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0, 31 (1) .

[6]潭开明.促进技术创新的中国技术市场发展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08.

北京技术市场20周年盘点 篇8

1981年4月,中共中央转发国家科委党组《关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方针的汇报提纲》,首次提出对科技成果实行有偿转让,从而推动了科技成果作为商品开始进入流通领域的进程。同年12月,刚刚成立的北京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第一届北京地区科技成果交流交易会”,这是最早使用“双交会”名称举办的首次以技术作为商品进行交流和交易活动的盛会。这最初的几个第一,为北京技术市场的兴起奏响了前进的序曲,使北京成为全国技术市场起步最早的地区之一。

从1982年起,为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国家和北京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鼓励发展技术市场的优惠政策。20年来,北京技术市场在国家八字方针指引下,通过深入宣传贯彻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市人大1994年10月颁布的《北京市技术市场管理条例》和2002年7月颁布的《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扎扎实实地落实国家和北京市有关促进技术市场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企业和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从1990年以来,北京技术市场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年年在全国遥遥领先。2000年,北京技术市场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在全国率先突破100亿元,达到140.29亿元;2002年又率先突破200亿元,达到221. 17亿元;2003年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65.36亿元,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四分之一。仅2003年,千万元以上的重大技术合同,占北京技术市场合同成交总额的三分之一,达到94.74亿元,平均每份合同成交额超过3000万元。这表明,北京承担国家重大工程技术项目的能力显著增强。如长江三峡建设工程、神舟五号飞船、秦山核电站、绿色奥运等国家重点工程中,北京的技术商品都做出了重要贡献。2003年,北京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占北京市GDP的比重达到7.35%。所有这些标志着北京技术市场的发展规模和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规模大、技术新、后劲足、管理规范,成为北京技术市场的显著特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最大卖方群体2000年以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始终是北京技术市场最大卖方。从2000年以来,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一区五园)为代表的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异军突起,合同成交额连续三年超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成为北京技术市场新兴的最大卖方群体。一大批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千万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北京技术市场的主力军。中关村科技园区成为北京技术交易最活跃的地区。

高新技术成果成为技术交易的主流从2001年以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五大高新技术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北京技术合同成交总额一半以上。2003年达到146.47亿元,占成交总额的55.20%。其中,信息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11.72亿元,占五大高新技术领域成交额的75.72%,反映出信息技术渗透社会各领域的时代特征。

具有原创性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交易额大幅度增长2003年专利技术合同额达到2.74亿元,比上年增长44.97%。其中,发明专利转让合同增长显著,占专利合同成交总量的三分之二左右。发明专利转让平均合同额达到200万元以上,高出北京技术市场合同平均成交额两倍多。这表明,发明专利在北京技术市场专利技术转让中占有明显的主导地位,是专利技术转让的主流。

北京正在成为全国最大的技术商品集散地10多年来,北京的技术商品流向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包括港澳台),其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2003年,从北京技术市场购买技术超过亿元的省市达到29个,创造了历史的最好记录。其中,上海吸纳北京技术的成交额达到21.26亿元,居全国之首。有11个省市成交额超过4亿元。这充分说明,北京技术市场正在成为全国最大的技术商品和技术信息的集散地,通过北京技术市场转化的技术成果为首都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北京技术市场正在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20年来,北京的技术进出口大幅度增加,国际技术转移加快发展。北京拥有全国最密集的人才资源和科技资源,正在成为一个新的国际技术转移和国际跨国公司在北京设立研发机构的热点地区。目前,在北京设立的外资研发机构有188家。2003年北京技术市场技术进出口合同总额达到18.2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1.17亿元)。其中,软件出口首次突破1亿美元,达到1.38亿美元,占全国软件出口的37%。技术进出口合同的大幅增长和外资研发机构的迅速增加,不仅表明北京技术研发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增长强劲,也意味着北京技术市场正在向着国际化方向发展。

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运行有序的市场体系。这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核心的由技术卖方4300多家、技术买方19000多家形成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交易区域体系;二是由130多家技术中介机构、2000多名技术经纪人和6000多名技术市场经营管理人员组成的技术交易服务体系和以北京技术市场网站为平台的信息网络服务体系;三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等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以及北京技术市场行政执法队伍形成的政策法规保障体系;四是由市财政、税务、工商等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工作联席会成员单位、市、区县科技行政部门及行业组织和35家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形成的北京技术市场管理监督服务体系。

上一篇:名思教研听课心得下一篇:副主任竞聘演讲稿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