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2024-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怎样让英语课堂活起来(推荐9篇)

怎样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篇1

(本文原创已经发表) 江苏省 陈寿红

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学到了英语知识,得到了交际的技能,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他们会乐于参与到英语学习活动中去,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时刻应该具有这样的观念: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让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所收获,有所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得到快乐,获得成功的喜悦。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推进素质教育要从课堂教学着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应只是让学生听讲和做笔记的过程,而应让学生积极参与,运用英语来实现目标、达成愿望、体验成功、感受快乐的交际活动过程。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课堂教学“活”起来。那么,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呢?

第一、改进教学方法,让教法“新颖”起来

教师在备课、对学科教材知识的分析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探索、研究等一系列教学的创造性活动,将英语学科的知识激活起来,再依照教师的自身的认知特点和风格,对学科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创新氛围,要想方设法,利用电教器材如TV、VCD、电脑、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让“活”的教科书震撼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讲7B Unit3 Finding your way时,播放出一段问路的场景,启发学生造句: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Take the second turning on the left. Cross the road and you’ll see the museum. Walk past.../ Go straight on.A is north/south/west/east/northwest/northeast/ southwest/southeast of...等结构和句式,让学生很快学到了几个方向名词。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革新必须体现在教学手段上,以前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再精彩的讲解也会大打折扣。我们如果运用电脑多媒体教学的讲解演示,既突破了教学难点,效果明显,又提高了教学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活动”起来

英语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的,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从何而来呢?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艺术,要靠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去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如设置悬念、创设情景等,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参与课堂语言交际活动的机会,组织丰富多彩的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英语课外活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手段,教学活动化,活动交际化。例如组织课前活动,我通常以听说训练为重点,利用课前几分钟,开展听说训练活动,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迎来即将开始的英语课。这种做法是很有利的:

1.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英语科的教学特色是充分发挥其语言功能,讲究对话的艺术,这就要求全体主动参与,克服羞于开口的毛病,积极开展语言交际活动。我常常使用表扬和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每一课,都尽量创设大量情景并提供广泛的语言材料,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如Dialogue的教学,我让学生看图听录音跟读到口述、表演整个故事,再自编自演对话。这样一来,本来只有几句话的内容,经过学生的处理,就成为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了。长期的训练,学生由胆怯别扭到自然大方而且不时有精彩的表演。

2.发扬民主,营造和谐气氛,让学生动起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将“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使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及动表情,全员参与,交替互动,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一边教新单词、一边让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或动作,学生学得意趣盎然,教师也教得轻松自如。

第三、改革教学模式,让方法 “更新”起来

单一而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21世纪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快节奏的、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而不是“黑白”无声的`。教师上课节奏要快,以训练学生的反应、思维与速度。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大部分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大多数不超过20分钟,注意力易分散,一旦教学方法呆板、节奏慢,就会出现学生做小动作或小声讲话等不良习惯。为避免这一点,教师应抓住注意力集中的短暂时刻,用学生能接受的节奏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如游戏、唱歌、做动作、抢答竞赛等,使学生既紧张又活泼,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不会感到厌倦,学到的知识记忆得特别牢固,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

第四、转变教师角色,让关系“和谐”起来

在英语教学中师生的良好关系特别重要,而良好的关系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关爱,命令、训斥和歧视的教学必须杜绝,我们教师既是师长又是朋友。我们应该以饱满的热情激发、鼓舞和感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微笑”应是我们贯穿始终的表情。自然地使用肢体语言来辅助教学,适时通过面部表情去吸引学生,用点头或幽默动作给学生以鼓励、信心或提示。教师在指出学生的缺陷时,应该积极的评价,找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高度的肯定,一声“Great”,一个惊喜的表情,都能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进而鼓起自信和进取的风帆。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到你是他的良师益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最佳发挥,学生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怎样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篇2

一、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激活教科书,让学生更易理解接受

在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利用电教器材如TV、VCD、电脑、收音机等,让教科书活起来、动起来、形象起来、发出声来,让活的教科书震撼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我在教学小学英语第三册Unit 4“Shopping”这一课时,就利用共享中的教学软件,将各种商品的图片展现在电脑上,让学生充当购物者,运用所学过的句型进行现场模拟练习,使课堂变得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学生则充满激情,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教学内容,并能模仿自编自演对话,达到了活学活用的效果。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和谐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1. 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的,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他们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从何而来呢?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艺术,要靠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去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如设置悬念、创设情境等,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如在组织课前活动时,我通常以听说训练为重点,利用课前的几分钟,开展Free talk活动,其中内容包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问候句型、自我介绍句型,以及日期、天气的正确表达方法,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迎来即将开始的英语课。

2.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英语学科的教学特色是充分发挥其语言功能,讲究对话的艺术。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全体主动参与,使其克服羞于开口的毛病,积极参与语言交际活动。在英语教学中,我常常用表扬和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每一课都尽量创设大量情境并提供广泛的语言材料,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如Unit 3“My Family”和Unit 4“A Birthday Party”的教学,我先让学生看图听录音跟读,然后口述,并运用句型进行家庭及人物的介绍,再自编自演对话。这样,本来只有几句话的内容,经过处理,就成为一个生动有趣的说话练习了。长期的训练,使学生由克服了说英语的胆怯心理变得自然大方,而且不时有出色的表现。

3. 发扬民主,营造和谐气氛,让学生动起来。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将“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使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如在教学Unit 3“In my Schoolbag”时,我一边教学新单词,一边让学生运用句型猜测老师的提包和笔盒中分别有什么。这样,学生学得趣味盎然,教师也教得轻松自如。

三、教师转变观念,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活起来

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应是快节奏的、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而不是黑白无声的。教师上课节奏要快,以训练学生的反应、思维。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大多不超过20分钟,注意力易分散,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短暂时刻,用学生能接受的节奏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如游戏、唱歌、做动作、抢答竞赛等,使学生既紧张又活泼,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不会感到厌倦,对知识记忆得也特别牢固,教学效果自然较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在英语课堂的教学当中,注重师生集体互动、生生互动

1. 在英语教学中师生集体的互动。

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仅仅是英语知识的交流,更是心灵和心灵的交流,所以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互动的基础。当我在教室里上课的时候,总会抛给学生们很多的问题。“仍给”集体的也有,“扔给”学生个体的也有。然后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展示自己,这样我可以充分地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达到热身的目的。当然每个问题都是根据学生的情况而定,比如学生们都很累了,我就会问一些“How are you today?Do you feel tired?Do you want to play the computer game?”等,唤起他们学习英语的那份热情,同时也唤起了他们活泼开朗的个性,以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2. 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其实就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就是在英语课进行的期间开展学生们之间的讨论,有同桌之间的讨论,也有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学会集思广益,学会讨论,学会相互之间进行沟通,学会团结合作,同时也给学生们一个“发泄的舞台”。当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在生生互动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他们对英语的学习更有兴趣也更有信心。

五、尊重个体,使作业活起来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难免有小部分学生处于学习的困境中,缺少学习的动力、方法、良好习惯和学习环境,不达标的成绩使他们产生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和自卑感,使学习呈恶性循环状态。由此导致了英语学习中两极分化的现象。针对这样的状况,我对作业做了这样的处理,作业不是教学内容的翻版,而是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作业可分为必做和选做等形式。必做的作业一定要少而精,并及时反馈;选做的可按不同层次的学生水平提供相关的作业;作业形式有书面的、口头的,与partner讨论完成的。可以是几个同学一起排练对话、讲英语故事,编英语课本剧、办英语小报、举办脱口秀,等等。实践证明学生非常乐意完成这些作业。

怎样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篇3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具有生命力的、开放的、发展着的活的系统。如何运用合乎语言的性质、合乎人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使外语课堂“活”起来,是外语教育工作者理应探讨的问题。

1师本化教材,使教学内容活起来面对英语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式,为了使英语教育与国际接轨,真正面向世界、面向来来、面向现代化,从而树立与时惧进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寻求最佳方法。现行的英语教学中确实有些不协调的现象。好些教师就根据教材的内容,教材有什么就教什么,有时往往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不能将最新的、有用的、教科书中没有的内容教给学生,导致教学缺乏弹性和选择性,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一方面选择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剖新精神,有时代特色的新教材;一方面重新审视现行教材,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补充和整合,使之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1.1相关内容的补充。由于学生中存在着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学习能力不同的情况,结学生以自主选择的机会,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复习内容各不相同,对于一些后进的学生由刚开始时的抄写,逐步会归纳,到会简单的运用,会对所学的内容提出问题,老师抓住时机进行鼓励和表扬。一旦当学生有了发现问题、录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切身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对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和能力基础。

1.2相关内容的整合。冀教版九年级Student Book5 Lesson26,内容比较简单,没有老师的帮助,学生也能理解。这时可以抓住时机,补充相关的内容。

2精心准备,使课堂教学活起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我们提出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绝不只是简单的一个教学方法的改变,一个教学手段的变化,因为单因素的改革效果是有限的。优化课堂教学,需要多种因素共同考虑,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优化效果,产生更理想的教育功能。

2.1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拘一格,综合学生、教材,方法及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自信,培养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潜能。教师要充分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方法,要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创新性,永葆英语课的新鲜、有趣,切忌“为法所缚”、“照本宣科”。在教学中要本着善意心、热心、耐心、同情心,求新、求活的原则,不光要教语言,还要教方法、教做人,要体现出教学的灵活性。

2.2以活教带活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改变死记硬背的机械式学习为合乎语言学习规律和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的自主性学习及“自我导向、自我激励、处克监控”的学习,使眼、耳、鼻、舌、身、意全员参与,交替互动;开发听、说、读、写、做、想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若能使学生“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教师就能化被动为主动,变乏味为有趣,为学生拓展潜创设良好的心境和氛围。学生对英语有兴趣,就会越学越想学,学生的潜能就能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的状态下得到最有效的释放和开发,否则就会因某些困难而畏惧,甚至气馁。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常向学生推荐健康的外国英语歌曲,英语幽默故事等,并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另外更重要更大量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录音、投影、多媒体课件等,创设生动、活泼的情景,让学生在设定的情景中产生交际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从而在课堂的实践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断提高英语水平。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轮流值日制的办法用英语向全班演绎一段英语,可以讲一个英语小故事(讲完故事后有问题要同学们回答,当然是由值日生同学提问)或表演一段对话,也可以用英语向老师或同学提问,开始时有老师进行点评,逐渐过渡到师生一起点评。由于人人有参与的机会,有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更有出人意料的发挥,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3注重过程。使评价活起来通过评价激励学生,让他们从评价中看到成绩,看到光明,增强信心,使他们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成就感”,并进而产生“动力感”,形成良好循环。同时让学生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总结“学法”的经验和规律,提高学习效果。我注意每次表扬有进步的同学(那怕是某方面的点滴进步),这比表扬好的同学更重要,使学生从怕到不怕。因此,评价的设计,特别是难易程度的控制与拓潜息息相关。教师必须认真设计评价的目标、内容、方法、时机,并让学生掌握评估标准,这将有助于拓潜的发展。

4交际活动。使語言活起来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参与课堂语言交际活动的机会,组织丰富多彩的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英语课外活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手段,教学活动化,活动交际化。师生之间,特点是生生之间的合作尤为重要。在活动型教学中,我们把教学目标定位在:

①培养学生对使用英语进行活动和交流的乐趣和兴趣;

②形成正确标准的语音语调;

③掌握一定量的词汇;

④能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⑤初步了解中英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英语文化的特点;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扎实的基础。 (Oh.It’s dead.I don’t want to eat it.)使很多不了解熊还有这一习性的同学又增加知识。每每有这样的操练。总觉时间不够,因为想说、想表演的学生太多。在单元整理时,围绕动物这一中心,引导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电视上看到的、生活中见到的,进行归纳,让学生对动物这一方面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生本课堂让英语教学活起来 篇4

崔艳

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随着生本教育课题在我校的不断深入,我对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我认为,若将生本教育更好的融入到我校的英语教学模式中,相信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大放异彩。

自我校开展“生本教育”实验以来,我主动学习,同时也听了不少生本实验课。生本教育带给我惊喜、欢乐与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胜过这期间的困惑。通过学习生本教育理念,我豁然开朗。我们原来的教学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学模式,只考虑到了自己的教,未考虑到学生的学,这是以教定学,学生的思维和表现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受到局限。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仍然不高,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仍未改变。

而生本教育指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要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我认识到师生关系并不是单纯的主客体关系,而应是一种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在课外都应该彼此尊重、信任。同时,我校的一些同事正在开展生本教育实验,取得不错的效果。为此我也“蠢蠢欲动”,开始在我的课堂中进行生本实验。以下是我在英语课堂中对生本教育的点滴实践。

在生本教育中,“前置预习”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开头一炮,所以我非常注重学生的预习指导。只有做到以任务为导向,明确方向,预习才有效。尤其是英语课,“前置预习“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我通常在课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明确预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成立“英语学习小组”。生本教育认为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具有学习的天性,他们喜爱讨论,也能够通过讨论深化对知识深度的认识。因此,“生本英语”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讨论的生本化。我一般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的原则灵活分组,合理分配小组成员,让每个组员明确各自职责。由于每个学生各司其职,少了盲目性与争吵,小组合作变得快乐而有效果。但要注意的是,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固定不变的,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的工作都有所了解、都会做,并且明白这四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过去,在学生接触一种新时态时,我们总是先把这种时态的定义、结构等滴水不漏的讲给学生,然后再举几个例句让学生理解。通过生本教育的学习,我认识到学生内在潜能的无可限量。于是,前不久在进行过去进行时的教学时,我尝试了一节生本教育的英语语法课。在学生前置预习十分充足的基础上,我在黑板上先例举了五个过去进行时的典型例句。然后由小组讨论过去进行时的含义、结构和时间指示词。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小组派代表发言,小组间相互补充,最后得出了结论。更令我吃惊的是,有个小组还指出了要引起注意的地方。正因为学生自身主动的学,学生学得轻松,是“水到渠成”的感觉。

怎样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篇5

2011年7月11日,中国教育报头版文章《老传统焕发新魅力》,专题报道了正在荆楚大地轰轰烈烈开展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比教学”就是比教师的专业素养,比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本功,通过“比教学”,继续探索和推进“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纲要》提出的“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学期,我校围绕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贯彻上级“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指示精神,把“两比”作为一种工作常态,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在“课内比教学”的活动中,我观察评议了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老师20节课,收获颇丰,感慨良多。同行们在“课堂大比武”中,各具风采、各显神通:有的儒雅翩翩,气定神闲,解读文本游刃有余;有的激情飞扬,启发引导妙语连珠,激活思维,浪花涟裢„„

有两节课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六年级两位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同课异构,更能彰显教师的特色、神韵和风采。这两节课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这样的课堂,真正让教与学相得益彰地活起来了,让学生主体意识显现出来了,学生的大脑高效地动起来了。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与我们的生活用语和交际用语是两码事。小学生第一次接触,颇感陌生。因此,教师教起来很困难:一是怕“牵着牛鼻子,牛不走”;二是怕“对牛弹琴,牛不理会”。怎么办?凉拌呗!生吞活剥地给学生罐呗!一罐,以后学生见着文言文就“望儿生畏”、“望风而逃”了。但是,在L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没有看到学生“望而却步”,也没有发生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曲高和寡”“鸦雀无声”罐的现象,反而给人一种生动活泼、其乐融融,跃跃欲试的感觉。L老师课前在黑板左侧画出了小组竞赛表格。这就暗示同学:“比赛即将开始,准备好发言哦!”课中,多次展开小组讨论,在学生激烈的讨论后,各组之间“明争暗斗”,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将自己小脑瓜子灵光一闪的东西亮出来。其中,有一个环节让我记忆犹新,L老师让学生自己结合注解翻译全文,然后学生互相质疑解疑。对于文言文的教学而言,疏通文本、落实重点字词一直以来都是难点,因为它难,所以我们不敢放手,大多的时候,都是老师一人包场,逐字逐句地翻译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对重点字词做笔记。当时。L老师的“放手”让我很是替他捏了一把汗。我在心里嘀咕着:“学生能翻译得好吗?能抓住重点字词吗?”结果,学生大胆的质疑,有根有据的解答,让我十分吃惊,十分感佩。原来,每个学生都是很棒的,只是我们不敢放手,没有让他们真正的动起来而已。

学生“学”的思维是水,老师“教”的思维是渠。活的课堂,要导渠引水,也只有引活水,才能是语文滋养学生的情感和生活。

L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让我受益匪浅。遇到精彩的回答时,她会说“我很纳闷,你怎么思考的那么有深度?”“你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能想到这一点,是很了不起的!”人都有表现欲,都渴望成功。年幼的学生更是如此。这就是教育,教育要高效,必定要有高效的双边心理环境!

原来,文言文也可以上得这么有滋有味啊!

S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更令我心生感佩。更准确的说,不是S老师让我感动,而是S老师班上的学生竟敢走上讲台执教让我感佩。

整堂课都是由学生主宰,教师在一旁,成了倾听者和参与者。其实,在听课前,就听说这个班“学生自己给自己上新课”,而我是怀着“将信将疑”“冷眼旁观”的心态走进教室的。学生真的能给自己上新课吗?课堂上,我看到了一个个学习小组虔诚的学习态度。在组长的精心安排下,组员一个接一个的走上讲台,有条不紊讲解着课文。有讲解“课文字词”的,有“翻译课文”的,有“探究文章主题”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一个讲解字词的学生,在依次点拨每个字词的读音后,还根据这个字,让同学们回忆在哪一课学过,将所学课文中相近的字、词提出来比较,和全班同学互动„„虽然,这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但即使是老师自己讲授,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啊!我感佩于S老师敢于放手的勇气,我感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后,S老师在备课组会上说:“我也教了几十年书了,不能再紧闭大门,要打开大门,让学生自己学!”并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们年轻教师说,“要解放思想啊!”是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这里我不得不补充一句“乐之者不如主动求索者!”

何不放手,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动起来呢?

下课后。S老师告诉我,学生在上课前都进行了集体备课,小组同学在一起讨论、研究,最后达成共识,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前向老师询问。让S老师最得意的地方,是学生满满的笔记。“如果是我上,也许他们还不会记这么多笔记,可是要他们自己上,他们必须群策群力,要做充分的准备啊!”„„听完S老师的话,心里有一个声音越来越清晰:放手让学生去学吧!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自信自尊,让他们在自主合作的活动中,真正地“动”起来。

后来,我悄悄采访S老师班上的一个同学,他说:“老师一直让我们自己给自己上课,同学门在小组学习、探究讨论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大胆主动了。课堂气氛也变得越来越活跃融洽。于是,老师讲得少了,但讲得精彩了,给我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却多了,我们参与多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明显提高。我们很喜欢!”

让课堂活起来 篇6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点搬家”时,充分利用“农远”资源,将“小数点搬家”这个艰涩枯燥的数学概念,制作成卡通动画课件,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缩小到原来的1/10;移动两位,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移动三位,就缩小到原来1/1000;……一直这样下去,无止无尽。反之,就是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移动两位,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移动三位,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同学们学得轻松,领会得深刻,掌握得就牢固。

二、适时动手操作,让人人想学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他要求教师树立强烈的学生意识,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设计活动方案,安排学习程序,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思考、讨论、验证等多种活动,在研学中获取知识,同时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刻苦钻研精神。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教材探索与发现(二)中的“三角形边的关系”时,首先在屏幕上呈现摆一摆,将3cm、4cm、5cm;3cm、3cm、5cm;3cm、2cm、5cm;3cm、1cm、5cm。这些小棒摆一摆,看结果怎么样,能否摆成一个三角形。而我们农村小学规模小,每校只有一部电脑,就是让同学们操作,每节课也只能满足几位同学。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布置预习时,要求同学们按教材规定的长度准备12根小稻草棒,作为学具带到课堂上,在部分同学已在电脑上拼摆一遍后,取得初步的感官上的认识,再让同学们每四人一组,摆一摆,看能否摆成一个三角形。

然后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选择三根小草棒摆一摆,看看结果怎么样?接着组织同学们交流讨论,介绍自己的心得体会,最后分组选出1人汇报本组在摆一摆的过程中,出现的几种不同情况。结果,同学们都兴趣很高,情绪十分高涨,人人都有表现的机会。通过摆一摆的操作活动,既使学生练习熟练了操作方法,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又使同学们了解了整个操作过程,更使学生注意到了结果:“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否则就拼不成三角形,从而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收效甚好。《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而,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就应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三、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善学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将会终生受用不尽。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还应将自己的长期累积的学习经验与方法传授给学生,交给他们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让他们自己去学着发现问题,注重过程,解决问题。有人曾说:一个有修养的老师的一句话、一个不经意的行动,在一定的时机、一定的场合,会影响一个学生的一辈子,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在教学中,首先指导学生如何预习,如何去估算、猜测、推断、计算与验算,同时指导他们去分析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移多补少应用题”的操作中,不暗示学生操作方式、途径,仅提出实验目标:“你能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移一移,说说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吗?”将实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实践、交流,多角度地探究出问题的解决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又如在教学解应用题时,我总是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提出预习要求与目标。上课时首先组织学生讨论从何想起?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让学生从讨论中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操作、观察、思考、质疑、讨论、练习、评价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怎样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篇7

一 预习环节

没有预习, 后面的两个环节就不能进行, 坚决不上没有预习的课。预习过程可根据上课时间放到课堂上预习, 也可放到课后预习。最好是放到课堂上进行, 这样可以保证预习的质量和人人都进行预习, 较为简单的内容放到课后预习, 对于比较难的内容不要怕浪费时间, 一定要给学生较为充分的时间思考, 哪怕最终做不出来, 学生也能了解大致意思, 在后面的展示交流部分就有可能解决。

在预习中, 首先要写出预习要求、预习范围、预习重难点、预习提纲等, 要求学生做好预习笔记。预习材料的使用—以课本为主, 资料为辅, 利用教师发放的导学案等。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通过自主的初步预习, 与同伴交流预习, 或合作预习, 再加上教师的指导, 从而获得初步知识, 甚至对教学的重难点达到适当或完全的突破。预习时可以形成个人问题或组内问题。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对各组的预习情况可随时进行反馈, 及时点评。可从情感态度、知识形成、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点评, 让各组了解自己组的预习情况, 纠正学生在做题中的一些错误习惯, 从而引起各组之间的竞争。

二 展示交流环节

可以是组内的展示交流, 解决或形成本组的问题, 也可以是全班范围内进行展示交流。展示交流可以根据时间情况进行, 可以进行全面展示, 也可以针对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展示或就问题进行展示讲解。展示时一定要让学生先讲解问题的思路, 再动手解决问题。展示交流时最好是分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讲, 一般尽量让中下等学生进行讲解。教师根据情况进行精讲, 在讲解时针对全班学生要基本做到“三讲、三不讲”的原则, 即重难点要讲, 易错点、易混点要讲, 易漏点要讲;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的不讲, 通过合作学习学不会的不讲, 教师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但是针对尖子生要进行辅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由教师或学生向各小组分配任务, 各小组可以将解决的问题在课前板书到黑板上, 这既有利于其他不会的同学提前了解或课后理解记忆, 又为上课节约了时间。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个过程中要尽量发挥学生的个人能力。为引起学生的重视, 在展示交流过程中要合理应用彩色粉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 反馈巩固环节

在学生展示交流时可边展示交流边反馈巩固, 也可展示交流以后统一进行反馈巩固。采取教师或学生统一进行反馈巩固, 也可以让学生在下面进行交叉反馈巩固。可以是学生组内的, 组与组之间的, 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最后,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巩固情况进行点评或精讲 (好的做题方法提出表扬) , 这时对归纳总结出来的有些知识要做好笔记, 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大有帮助。例如, 在八年级学习正比例函数进行性质归纳总结时, 有两个学生做了记录, 在以后的几次解题中都运用到了, 还有几次也是如此, 学生因此也敢大胆发言了, 做笔记也就慢慢成习惯了。

四 用好“四宝”

所谓“四宝”, 即活页夹 (导学案) 、双色笔、学习笔记和订错本。

1. 活页夹 (导学案)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载体之一, 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 因此教师一定要用好它。不管用多少时间都要将导学案上的问题解决完。笔者目前所用的导学案从本学期开始是全县教师统一编制的, 各位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参考一些资料后进行适当的调整, 使之更适合自己的学生。使用后再进行修改形成新的导学案, 以便于以后再使用。使用导学案时, 千万不能丢了书本, 正所谓“书本是学习之主源”, 首先要将书本上的问题解决掉。导学案是每周网上集体备课后, 任课教师自己再修订形成的, 时间比较紧。导学案都是一页一页发给学生的, 因此要求每个学生准备几个活页夹将导学案夹好, 以备后期使用。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 不要为了完成任务而出现吃“夹生饭”的现象。

2. 双色笔

大家都知道颜色形成的对比容易吸引人的眼球, 引起人们的注意。教材上的一些重点的定义定理, 不都是用彩色打印的吗?有时学生订正错误时, 师生到黑板上进行展示交流反馈时, 都可以采用双色笔, 这样不容易让眼睛疲劳。

3. 学习笔记

俗话说得好, “再好的记性也抵不过一个烂笔头”。记学习笔记, 一是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 二是为了收集整理一些重要知识, 三是以备后期整理章节知识和复习使用, 四是可以检查学生是否预习了, 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情况。笔记在预习、展示交流、反馈巩固阶段都可以记录, 可以是自己归纳总结出来的知识, 也可以是别的同学归纳总结的知识点。一定要学生坚持下去并加以保留。通过一些学习和知识的运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笔记的重要性, 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主动记笔记了。

教师还要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并给予批注, 要提出一些要求。如需要图文并茂的一定要图文并茂, 需要用几何语言的就得用几何语言。例如, 三角形中的几个特殊点在证题过程中的运用, 课本中并未讲而是在课堂教学中归纳出来的, 三角形边上的中点、三条中线的交点的知识对后期学生做作业有很大的帮助, 这些都要求学生做笔记, 包括在七八年级时学的“○+○=○”型的题也是如此, 教材中并没有而是在一些资料中经常出现, 于是, 笔者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做了笔记, 在后期作业时加以提醒, 让学生感觉到做笔记的重要性。学生整理出来的东西, 不仅要写到笔记本上, 更要记到心里。

4. 订错本

教师批阅完作业后, 要求同学对错题进行订正, 但由于种种原因, 往往是大部分学生没有订正, 而教师也常常因工作繁忙而忽略了这方面的工作, 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欠账”的现象。因此, 为了让学生学得扎实, 以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笔者要求每名学生准备订错本, 要求学生将错题订正在这个作业本上, 笔者每天批阅, 这样就可以减少翻册子的麻烦, 也会杜绝“欠账”现象的出现。以前每次批阅完作业以后都要求学生进行订正, 但只有个别的学生订正, 当问到一些没有订正错题的学生时, 往往都是用欺骗的手段来敷衍老师, 有时还引起师生关系的不和。要求每名学生都订正到订错本上, 这样每天都能见到订错本, 时间长了就形成了学生的自觉行为。

怎样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篇8

怎样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一、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参与活动的场所

学生主体参与是这种多边活动得以进行的重要保证。而师生间民主、合作的和谐关系,则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教学氛围不宽松,要想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求异、敢于创新,都是不可能的。这种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的形成,要靠教师,需要教师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需要教师废除“师道尊严”的思想,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伙伴式”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架子,主动亲近学生,把外在的权威转化为内在的权威,注意塑造以渊博知识和高尚的师德为核心的、内在的、具有亲和力的人格形象。教师要从知识传播者过渡到教学活动的指导者,进而成为学生活动的激励者。教师的角色功能不是舞台上的 “演员”,而是一曲戏的“导演”。

二、学生主体参与——课堂气氛活跃的关键

需要教师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一旦他们的表现欲、求知欲、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被调动起来,课堂就会充满活力。如果学生主体没有参与教学或者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再好的教学设计也是徒劳的。所以说,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是课堂气氛活跃的前提,要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工作。首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参与时间。许多教师担心多给学生参与时间,会影响教学进度,浪费了课堂时间。对此,我认为:一是给学生活动时间,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精心策划下,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有能力支配自己的时间;二是给学生活动时间,不仅不会影响教学进度,相反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明白,越是会讲课的教师,课堂上讲得越少;越是不会讲课的教师,课堂上讲得越多。会讲课的教师突出重点,适当点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会讲课的教师什么都讲总是担心知识遗漏,在他眼里,什么都是重点,并且喜欢甚至习惯“满堂灌”,什么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唯恐学生不明白,唯恐学生说自己没水平,不给学生参与时间,学生能力自然不会得到提高。由此看来,担心把时间留给学生影响教学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是错误的,实际上是保守教育观念在课堂上的反映,对学生来说,它只有百害而无一利。其次,要给学生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机会,为各类学生表现自我“铺路”、“搭台”。我们知道,学生有他们的表现欲,只要教师点拨得当,对那些敢于提出质疑的学生,加以肯定,表扬,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激活学生思维——课堂气氛活跃的根本

(一)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设计,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师生活动 的进行和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要善于围绕学生思维的发展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例如:鲁迅先生的《孔乙已》一文,从酒店喝酒人的谈论作为切入点,通过问题设计,体现教学过程和学生探求问题过程。整节课,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1)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2)作者写孔乙己耐心教“我”写字的真正目的是什么?(3)有人说孔乙己是喜剧人物,也有人说孔乙己是悲剧人物,请你分别说说是从什么角度而说的?(4)文中孔乙己读书读到没有饭吃,请你就“读书与生存”这个话题广开言路,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第一个问题涉及文学形象问题,第二个问题着重讨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第三个问题是从多角度去探究人物,第四个问题则是表现主题及结合现实,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广开言路,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不断发现并捕捉教学契机,灵活设计铺垫性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维,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二)优化教学手段。目前,多媒体技术,远距离传输,网络化模式等高新技术为人们 实现教育理想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变革。教学手段的优化,无疑为学生思维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如果一个教师对现代化技术一无所知,他的学生就失去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发展思维的机会。相反,如果教师能运用现代先进教学手段,那么学生的思维如虎添翼。例如:学了〈〈黎明的通知〉〉后,让学生上网查看作者艾青关于表达“光明”主题的其他诗作,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一定要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 主体的观念。通过教师的恰当引导,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在生活中自觉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一句话:语文课堂要“活”起来,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篇9

梧州市藤县朝阳小学

梁杰兰

[内容摘要]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老师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

激活

气氛

[正文]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这些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理念、精神相违背。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而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是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下面就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带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放西沙群岛美丽的图片,有五光十色的海水,各式各样的珊瑚,海参,大龙虾,成群结队的鱼,有趣的海龟,栖息在茂密的树林中的各式各样的鸟,配以悠扬的古铮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都有美的感受。把学生带进一个如诗如画的境地。然后,我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们想去看看吗?”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乘飞机去看一看,好不好?“ 在美丽的风光图片和柔和的音乐声中,学生很快进入课文的学习中。

二、依托文本,拓展教学空间,激活课堂。

教师要研究教材的编写思路,明确教学目标,围绕教材想点子、做文章。每课的教学目标 应不求全而求精,集中一点打攻坚战。对不同的文体应依据其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程序;对篇幅长短不一的文章,可运用长文短教、短文长教的方法。一句话,要始终抓住文本,灵活运用教材。

(一)以文本为中心,学会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魅力。

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这一媒介来实现其审美功能的。阅读教学也同样应当从语言切入,进而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因此,对作品语言的揣摩,应当是语文教学首先关注的问题。

如《伟大的悲剧》是一篇极具抒情色彩、内涵丰富的文章,但对于文中“悲”之所在,不能只停留在贴标签似的分析上,而应引导学生沉浸到文本中去,找出作品中人物一一离去时最悲痛的描述,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人物语言的特色,进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

(二)以文本为基础,寻找作品中意义的空白点,拓展想像空间。

教学中,教师在深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应努力寻找作品中意义的空白点,不断拓展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想像空间,培养他们的想像能力。接受美学认为,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的空白点,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主旨,从而赋予读者参与作品再创作的权利。引发思考,激起联想,是文学欣赏得以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而对作品中意义的空白点的发现,正是达到此目的的有效途径。文学作品中意义的空白点,大到故事情节的推进、人物命运的发展,小到人物对话的神情、细节产生的缘由等。

如欣赏小说,要善于抓住情节的多元发展态势,通过猜测、构想来丰富作品的内涵,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最后一课》的故事是在高潮中戛然而止的,人物命运的未来发展有着许许多多的不确定性,可充分利用这些空白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以读为本,产生情感共鸣。

语文课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多读、读好。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不读熟不开讲;要切准可读处让学生读出感情;要精心选择读的形式和方法,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引读等应根据读的内容和时机灵活运用,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极兴奋的读书状态。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要求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学生读书上。

例如《丰碑》这篇课文,语言描述十分生动逼真,情感丰富,读了催人泪下。教学时,可以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初读知大意,理思路。让学生反复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感受,理清文章的思路,建立起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2、细读品词句,动情感。在初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细细品味这些句子。这样,学生就会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升华,军需处长舍身为革命的高大形象也就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中。

3、在初读、细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让学生经历一个“自由读——学读——练读¬——美读”的提高过程。学生自然进入作者和课文的情感世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中体会到军需处长为他人,为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境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着力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其间纵横千里,任意驰骋。

四、激发欲望,提供讨论机会。

为了让学生以课堂主人的形象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满足学生参与教学的欲望,教师要多提供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而组织课堂讨论,能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真正使学生动起来。因此,将“课堂讨论”有机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在语文课中,我们应提倡“咬文嚼字、议论纷纷”,特别是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句段,更应让学生从书中找到根据,各抒己见,标新立异。

例如《草原》这篇课文,描写了内蒙古草原的美丽景色及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客人的情景。在教学时,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的时候,大家把自己的见解说一说,互相交流,互相启发,阅读的收获就更大了。让学生在议论品评活动中自己去尝试语言,鉴别语言,理解语言和学会运用语言。对于学生的见解,无论是否正确,是否完整,只要在思考,只要敢说,就应表扬、鼓励,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乐趣。

五、精心设计,优化课堂练习。

我们要改变以往上课只是老师讲、学生听,练习常常被搁至课尾、拖至课外,加重学生负担的做法。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优化课堂练习设计。如在教完《赤壁之战》一课时可以设计练习:

1、东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上“虽然„„但是„„,不但„„而且„„最后”回答)

2、用书中人物身份讲故事,看谁是故事大王?”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走出课堂,拓宽学习内容。

课堂教学是语文学习的主渠道,但我们也要充分运用课外的学习资源,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增长才干,学会做人。例如:我在教《宇宙生命之谜》这一课时,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上网去查阅有关天文知识,让学生通过上网了解自己感兴趣内容,和解决课文中的疑惑。再让学生在班上把上网后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汇报,各小组互相交流讨论。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同时也大大激发对天文知识的浓厚兴趣,课外我还让学生组织一个天文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再上网或到图书室借阅课外书及观测天体,进一步让学生去认识、探索宇宙的奥秘。这样,既使学生学到了课本上根本学不到的知识,也让学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其参与学习、自主学习,就能使其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以期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确实把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合作、探索中得到真正的发展,获得真实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师大版转

2、文涛《论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2

3、《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2010年

4、《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

上一篇:高校毕业晚会策划方案下一篇:移动互联网营销:App成移动互联网重要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