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精选6篇)
一、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过错是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关
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尚
未构成犯罪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坚持实事求是、有
错必纠、及时、公开、公正、过错与责任相当,教育与处
理 相结合的原则,在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过程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造成过错依法从重处理。
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过
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究责任:
1、经人民法院终审判决,具体行政行为被裁定撤消或
变更的。
2、经上级主管部门或本级政府审查、复议、行政执法
行为被撤消或纠正的。
3、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越权管辖的。
4、违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征收权限作出违法行政行
为的。
5、利用职务之便,擅自制作、提供虚假文书造成不良
影响的。
6、利用职务之便,涂改、隐匿、销毁证据或指使他人作伪证的。
7、依法应当作为而不作为的。
8、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使案件不能得到公正处理的。
9、违法行政侵犯公民人身权。
10、因故意或过失导致行政赔偿的。
11、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有关规定,应当追究执法过错责任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追究责任
1,以权谋私、徇私枉法、打击报复、索贿受贿而导致
行政执法过错的。
2,发生两次以上同样过错的。
3,故意违法实施行政行为或明知有过错而不采取补救
措施的,造成不良影响后果的。-
4,由于行政执法过错导致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作出的处理决定存在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过程中被撤消
或被改判的。
5,对上级纠正其行政执法过错拒不服从的。
6,行政执法后果或造成恶劣影响的。
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减轻追究责任
1、主动消除或减轻过错后果的。
2、由于过失造成过错危害不大的。
3、积极配合组织处理有立功表现的。
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政执法过错责任按下列原则划分
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违法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造成过错,该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承担主要责任,案件承办人承担次要责任。
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擅自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出现过错的,机关行为人承担责任。
3、经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出现过错的,审核、批准人承担责任。
4、案件承办人隐匿证据,提供虚假情况,导致主要负责人决策失误造成过错的,案件承办人承担全部责任。
5、经过行政复议的案件,复议机构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造成过错的,行政复议机构承担改变部分的责任。
七、对过错责任人应当视情节给予以下处理
1、批评教育。
2、责成写出书面检讨、通报批评。
3、限期改正。
4、取消当评先资格。
5、给予行政处分。
6、因行政执法人员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给当事人造成损失引起赔偿的,视情节令其部分或全部支付赔偿费用。
7、触犯刑律的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被追究过错责任的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理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理决定的机关或有关机关提出申诉,申诉期间处理决定不停止执行。
目录
一、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主体依据
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依据
三、行政执法项目
四、岗位责任制度
五、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评议考核
六、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附:通榆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名
《条列》实施以来, 我院各执法办案部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强化学习:
一、加强执法理念的转变。为保障执法办案工作的顺利进行, 注重加强执法理念的转变, 通过组织学习, 大家思想觉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认识到检察人员不仅是法律监督者, 同时应成为被监督者, 各执法办案部门自觉配合纪检监察部门的活动, 并对监督意见认真查找落实, 扎实有效地开展执法行为规范化活动。
二、强化对重点、关键环节的执法内部监督。执法办案活动内部监督的主要内容是检察机关及检察人员在执法办案活动中遵守法律规定的情况, 遵守检察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情况, 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况。
三、加强案件审核把关, 强化事前监督, 提高办案质量, 避免过错的发生。检察机关大量的执法活动都离不开办案, 办案实际上是检察机关最直接、最具体的执法活动, 强化案件审核, 确保办案质量, 是规范执法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从根本上避免过错发生的有效途径, 加强案件审核既能“防患于未然”, 又能做到有错必纠, 从而达到对人民负责, 对法律负责的目的。为此, 我院充分发挥案管中心管理和监督的职能作用, 做到:一是把好案件基础关, 重点针对收送案环节的管辖和期限的审查, 做到依法、及时、准确;二是抓好程序关, 通过发送口头预警提示和发送流程监控通知书等监督形式, 及时纠正办案中程序不合法的案件, 规范执法行为, 通过案件质量评查的形式, 从实体和程序上实现对案件的事后监督与纠错, 促进公正执法;三是把好追责关, 对于发现过错的人员, 要依照《条例》有关规定, 追究责任, 决不迁就姑息。
各执法办案部门对照《条例》认真查找问题, 发现并无执法过错情况发生。一些执法办案部门立足于本部门业务特征及基本内容, 贯彻《条例》过程中, 在遵守基本规定的基础上, 将落实和思考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条例》第七条规定检察人员在执法办案活动中, 应当追究执法过错责任的十类行为 (故意实施) , 其中第一项是“包庇、放纵被举报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或者使无罪的人受到刑事追究的”。控申部门在接收群众举报线索后, 无论举报人采取何种举报形式, 一律依照程序进行审查, 秉公处理, 线索的受理、流转均记录入册, 既严格保密, 亦方便分管领导及上级机关检阅、监督, 至今本院控申干警未出现任何包庇、放纵被举报人等的执法过错行为。针对此项规定, 控申人员依法贯彻的同时, 存在一定疑惑:例如本条中包庇、放纵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行为导致的实际后果, 与刑法约束范围内的“包庇罪”以及相关职务犯罪之间区分的界限和标准, 执法过错与职务犯罪之间的关系等, 有待进一步明确。
二、《条例》第八条第八项规定检察人员在执法办案活动中不履行、不正确履行或放弃履行职责, 造成“矛盾激化, 引起涉检信访人多次上访、越级上访的”后果, 应当追究执法过错责任。控告申诉部门是检察机关的一线窗口, 直面群众, 需随时面对、处理各类性质的矛盾纠纷。息诉罢访、化解矛盾纠纷是控申人员的主要职责和目标, 控申人员始终在不断自我完善, 增加法律知识储备, 提高业务技能, 确保群众来访时, 能够有效、及时地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或给予正确的建议和指引, 以达到息诉罢访之功效。本条中规定的前提是“检察人员在执法办案活动中不履行、不正确履行或放弃履行职责”, 但没有具体表现形式的规定, 在实际工作中, 各类情况、关系较为复杂, 难免出现极个别棘手信访事件信访人难以沟通, 矛盾纠纷在短期内无法及时化解, 导致信访人多次上访、越级上访的情况。因此, 若不能明确“不履行、不正确履行或放弃履行职责”的形式, 尤其是“不正确履行”这一点, 就可能会因为不同人员理解、认知的差异, 而在界定过错上产生分歧, 这也会造成责任追究的困难。
三、关于执法过错的界定问题。实行对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 必须要解决执法过错的界定问题, 而执法过错界定又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在司法实践中很难把握, 由于在认定执法过错时把握不准, 有的偏宽, 有的偏严, 因而出现了追究处分责任人过多或出现错案也无人受到追究的情况。因此, 如何界定执法过错就成为落实这一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正确界定执法过错。首先, 所谓执法过错是指检察机关在办结的案件中, 或认定事实错误, 或罪行定性不准, 或适用法律不当, 或违反法定程序, 影响了对案件的公正处理, 应依法纠正的案件。第二应把握执法过错的特点。一是执法过错的责任主体是具有执法资格的检察人员;二是主观故意或因过失造成执法过错;三是所办的案件或执法行为具有违法性, 或者违反实体法, 或者违反程序法;四是执法过错的责任人的违法行为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 具有承担法律责任的后果。
四、该《条例》于2007年颁布实施, 当时的检察机关尚未成立案件管理中心, 条例中应当追究责任的范围, 许多是在办案过程中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 案管中心作为一个新成立的部门, 许多执法和服务行为超过《条例》界定的执法过错责任的范围, 诸如收送案件、律师与当事人接待、流程监控、赃证款物的保管、案件评查等相关执法监督活动等, 建议在《条例》中予以明确界定。
摘要:本文就某区检察院对照《检察人员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条例》规定的内容, 针对检察人员在执法办案中易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认真开展自查自纠, 提高了执法办案规范性, 增强了检察干警的责任意识, 自觉维护司法公正。
关键词: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关键词】程序;法治化;行政决策责任
正当程序是任何一项健全的制度所必备的要素,也正是程序决定了法治和人治之间的基本区别。规范化、可操作性强的责任追究程序将有利于责任追究的顺利进行。因此,完善行政决策的责任追究程序法法治化,是责任追究顺利进行的保障。
一、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启动程序
良好的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设计初衷最终能否取得实际效果,关键还要看能否打破传统意识与格局的桎梏,能否实行真正的责任追究。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至今还仍然处于探索推进的阶段,其实施核心之艰,在于责任追究的启动程序。现行各地各部门的相关责任追究法律文件在决策责任追究启动程序上可粗疏,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明确。
1.明确行政决策责任追究程序启动的标准。目前学界,对行政决策是否构成失误以及责任追究到何种程度衡量依据为行政决策依据标准和社会评价标准,两个标准的本质在于均是实现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其根本目的也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多元行政决策责任追究主体参与行政决策责任追究程序的启动。行政决策失误责任追究程追究主体的多样性决定了决策失误责任追究的启动应是多方的,具体操作为:一是立法机关对公共决策行为的合法性审查的制度,通过立法机关的责任追究程序进行责任追究。二是司法机关司法机关对行政决策机关或决策人员因决策失误造成的违法行为进行审判的制度,通过司法机关的责任追究程序进行启动对行政决策责任追究。三是建立行政决策失误举报制度,允许人们对行政决策失误行为进行举报。
二、行政决策责任调查处理程序
行政决策失误不能仅从行政决策失误的后果所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并受到举报从而认定行政决策失误。这样的做法是有失轻率的。为保障行政决策责任调查处理程序顺利开展,我们需做好以下几点:
1.明确责任调查主体。虽然,在我国行政决策失误责任追究的权力主体有行政机关、人大、党组织、司法机关等,但行政决策的事项一般是重大事项,应把行政决策失误的主要调查职责交给专门的审计机关,这样可以保证决策调查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及时对掌握的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形成全面而综合的问题报告。但各个行政决策失误责任追究的权力主体适当的补充调查还是必要的。
2.确定决策失误,实施责任评估程序。行政决策的失误与否是依据一定评价机制而得出结论。鉴于此,可建立一个行政决策后续评估制度。通过启动责任评估程序,我们可根据决策失误的原因、类型及影响程度,确定相关决策失误的性质、责任的来源、责任的大小、责任人以及责任内容,为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做好基础。
3.明确决策失误责任者陈述与申辩程序。陈述权和申辩权是法律赋予决策失误责任者的一种程序权利,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决策失误责任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决策责任追究的公平性与合法性。在对行政决策失误责任追究的过程中,决策责任人有权就其决策行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以及对自己有利证据或者线索,并对责任追究主体的责任认定进行辩解,表明自己的主张。
三、行政决策责任追究执行决定程序
行政决策责任追究的决定程序,是整个行政决策责任追究程序的关键环节,是保障正确施行行政决策责任追究的基础。为此,我们有必要将政决策失误责任的相关执行决定的信息的公开。决策失误责任追究的最终结果应该通过有效的平台对社会公开,使决策责任追究方案的执行置于于公众的视野中,增加责任追究的透明度,进而在执行责任追究时,充分发挥外部监督的效用,以确保最终处理结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四、规范行政决策责任追究的法律救济程序
目前,由于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仍处于完善在实施过程中,实施效果难免不理想。因此,对责任追究的行政救济十分必要,这也是我国依法行政原则的必然要求。从法治角度看“有行政必有责任,有法律必有救济”是现代社会所奉行的基本准则。我们可通过《行政诉讼法》赋予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行政机关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唯有如此,行政决策失误者的法律救济权利才能得到全面保护。
【参考文献】
[1]赵敏.论行政决策失误的领导责任追究机制[D].吉林大学:吉林大学,2006.
[2]邹爱华.行政问责制到底能问住谁?[N].潇湘晨报,2006-06-20.
[3]潘井亚.公共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制度探析[D].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2012.
[4]胡学兰.论我国行政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D].湖南大学:湖南大学,2012.
[5]徐加喜.论行政问责对象的权利保障和救济[J].政治与法律,2009,(10):49-5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本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全面、正确地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防止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和执法水平,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街道办事处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是指本街道办
事处及其基层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因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的监督措施。
第三条本街道办事处行政执法人员必须坚持严格执法,秉公办案,为政清廉,公开公正,不徇私情,保证执法质量。
第四条本街道办事处在行政执法中广开监督渠道,自觉接受镇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通过接受人民群众的控告、来信、来访等方式全面倾听社会各界的反映,及时发现和揭露错案。
第五条追究错案责任应遵循实事求是,有错必究、责任分明、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徇私枉法、打击报复、索贿受贿造成错案的,从重惩罚。一切与错案有关的人员,不论职位高低,均应分清责任,予以追究。
第二章错案认定
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错案:
(一)行政执法主体不合法,或不具备执法资格的人员执法的;
(二)受委托组织不在委托范围和权限内依法实施行政
(三)事实调查不清、证据不确凿,或者执法人员故意违背事实,断章取义,枉作裁定的;
(四)执法人员超越职权、滥用职权、行贿受贿、包庇纵容、徇私舞弊、打击报复、玩忽职守的;
(五)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不当,或定性不准的;
(六)案件的办理不符合法定程序的;
(七)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不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的;
(八)经行政复议决定撤销具体行政行为或者责令履行行政-职责的;
(九)经人民法院终审判决撤销具体行政行为或者责令履行法定职责的;
(十)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或者县人民政府组织的行政执法检查中发现并认定有错误的;
(十一).县人民政府在行政行为(处罚)备案审查中发现并认定有错误的;
(十二)经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诉、检举和控告,受理机关发现并认定有错误的;
(十三)通过其他途径发现并认定有错误的。
第三章追究责任的机关
第七条本街道办事处是错案责任追究机关,本街道办事处党政办公室具体负责本制度的实施,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投诉,办理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案件。履行下列职责:
(一)受理案件举报,对符合立案条件的,提出立案审查;
(二)负责过错责任案件的查处工作;
(三)向有关当事人调查取证;
(四)拟定过错责任处理意见;
(五)负责过错责任追究工作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和组织、协调;
(六)错案责任追究机关确定的其他职责。
第八条依照本制度规定,应当给予有关人员行政处分的,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本街道办事处作出处理或向人事、监察机关提出处理建议。错案责任单位可对本机关的错案自查自究,自查自究结束后__日内,将结果报上一级错案责任追究机关备案。
第四章过错行为与责任确认
第九条在行政执法活动中,执法人员故意或过失执法违法造成后果的,按下列规定区分责任并确定责任人:
(一)行政执法人员独立行使职权造成的错案,由行使职权的行政执法人员承担责任;两人以上共同行使职权造成的错案,由主办人员承担主要责任,不能区分主从的,共同承担责任;
(二)经审核、批准作出的行为,审核人、批准人承担至要责任,具体承办人承担次要责任;由于行政执法人员提出错误意见而审核或者批准人员没有鉴别出来并予以纠正造成的,由审核或者批准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共同承担责任,但由于具体承办人隐瞒真实情况致使审核人、批准人失误造成的行为,具体承办人承担主要责任,审核人、批准人承担次要责任;
(三)因有关负责人直接干预所作的行为,该负责人承担主要责任,其他有关人员承担次要责任,但有关人员对该负责人的错误提出抵制意见的,不承担责任;
(四)对应当提请本街道办事处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的重大案件而不提请研究,并造成执法违法的,由承办人或有关负责人承担责任;
(五).经过本街道办事处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作出的行为,主持讨论的负责人承担主要责任,未提出抵制意见的其他有关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六)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本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承担目应领导
第五章追究方式与程序
第十条根据错案的事实、情节及其危害后果,应当对错案责任人员分别作出如下处理:
(一)情节较轻、危害不大的,应当予以批评教育;
崇川计生发[2009] 18号
关于印发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的通知
区属各街道、本委各科室:
为了进一步规范本委工作人员管理,明确个人岗位责任,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增强廉政建设和遵纪守法意识,特制定我委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责任制。
一、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
行政过错,是指因本委工作人员因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规定的职责,造成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或有关制度的事实,以致影响行政效率和行政秩序,给行政相对人或者国家、公共利益造成不良后果的行为。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就是对工作过错责任人依据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和经济处罚的制度。
二、行政过错的主要情形
本委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视为过错:
(一)首问责任人不履行首问责任,贻误办事者办事的;
(二)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应予受理、许可而不予受理、许可的;
(三)未执行一次性告知制,造成办事者多次往返的;
(四)服务态度不热情,与办事者顶撞争吵的;
(五)私自进行有偿咨询或服务,违规收取押金、保证金和其他费用的;
(六)超越规定权限实施许可,或者擅自提高、降低许可条件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七)未履行办事承诺制度,无特殊原因和理由,在规定时限内未完成许可事项或告知办理结果的;
(八)对明显虚假的材料,应当发现而没有发现的;
(九)故意制造虚假材料或谎报事实的;
(十)办理业务明显违反法律、法规或其它有关规定的;
(十一)其他应该追究工作过错的行为。
三、行政过错责任追究
(一)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方式分为:
1、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2、通报批评;
3、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4、扣发绩效工资或年终奖金;
5、轮岗或停职离岗培训;
6、引咎辞职或者责令辞职;
7、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
以上追究方式可以单处或并处。
(二)工作过错行为如是由数个行政环节过错造成的,相关的工作人员分别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
(三)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造成本委赔偿,有过错的工作人员应承担—定的赔偿责任。
(四)工作人员过错行为性质特别严重,触犯刑法的,依法移交司法部门追究责任。
(五)有过错工作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从重追究过错责任:
1、在被调查过程中拒不说清过错事实的;
2、有索贿受贿、敲诈勒索、以权谋私、徇私枉法和吃、拿、卡、要等行为的;
3、对投诉人、检举人、控告人打击、报复、陷害的;
4、其他经行政过错追究机构认定,应从重追究过错责任的。
(六)有过错工作人员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从轻追究过错责任:
1、主动承认过错行为并及时纠正的;
2、其过错行为没有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3、其他可从轻或免予追究过错责任的。
四、工作过错责任追究主体
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由委机关行政效能建设领导小组认定,过错责任追究的处理决定由主任办公会议研究作出。
五、本规定从发文之日起执行。
南通市崇川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大举措之一就是通过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本文主要针对目前该制度的现状,指出当前制度实施的困境,并提出路径选择。做好顶层设计,统一法律依据,明确权力—责任清单建设,明确责任主体和追责主体,最后做好重大行政决策档案记录制。
关键词:重大行政决策;决策;终身责任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59-0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的重要决定。该决定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完善我国监督体系的重要体现,是发展社会民主的有效手段。
一、涵义
行政首长、担负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其他涉及责任的人员是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中的主体对象;“重大决策”是指重大行政决策。重大行政决策是该制度的主体要件、前提要件,制度的关键在于“终身”二字。简单的来讲就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其自身做出的行政决策要永远负责没有期限,不管何时出现问题都应该承担相应责任。
二、实施意义
首先,“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决策者之所以敢滥用权力,谋取私利,是因为权力监督的缺失,造成决策者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没有“后顾之忧”。实行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意味着决策主体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要对自己的权力所为负责任,而且责任期限是一辈子。
其次,对程序机制的导向性作用。程序机制及责任追究制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追责机制,决策者很可能让程序设置流于形式,而为避免决策失误而引发日后的责任追究,决策者主观上也希冀做出没有差错的决策,这样就突出了决策程序机制的必要性。专家论证等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决策,有利于提高程序制度在实践中的需要度和适用度。
三、困境
1.范围的界定和追究标准。把哪些行政决策事项纳入重大行政决策范围,是构建该制度的前提和起点。重大决策失误是追究决策者终身责任的最主要依据,但究竟何种情形才属于重大决策失误,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这种标准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到终身追责制度的可实践性。
2.依据缺失。进行责任追究,需要准确的事实依据和统一的法律依据。首先,在追究责任时,要以决策时的现实条件为事实依据,而当下我国缺乏必要的事实依据记录。其次,在相关立法上没有形成统一的法律体系。在一些规章制度中的相关规定中,往往比较模糊和泛化,一些规定只是一种纸面和口头上的规定,对于重大行政决策责任终身追究的规定更是少有提及。
3.主体不明确。这里的主体主要包括两类:责任追究主体和责任承担主体。首先,追究主体的权威、公正,直接关系到责任追究能否真实到位、追究效果的合理性。其次,在我国,党政、行政系统职责部门权限划分不清。在实践中,行政部门更是抓住制度的漏洞,在公布一项文件时联合署名,通过“集体不负责”的心理联合规避法律责任,这种现象将直接导致责任追究落不到实处,甚至影响追究的公正。
4.权力和责任不明确。当前,我国党政之间、各行政部门之间的职责交叉现象泛滥存在。一方面,一些行政领导也同时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成员,多个政治身份的职能交叉,严重影响到相关部门对责任范围以及追责对象的准确界定,同时,职能重叠现象存在于各职能部门内以及上下级之间,这直接影响在出现问题后责任界定的大小。[1]
四、路径选择
1.建立重大行政决策档案记录制。为保证追究时有完备真实的事实根据,我们有必要建立重大行政决策档案记录。对决策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详细记录,以此来将决策的整个过程置于监督之下,每一个参与者都必须要各尽其职,不能敷衍了事,加强参与者的责任意识。档案记录制连同行政决策过程制度,都从程序上为保证决策的科学、民主做出努力,体现着程序正义。
2.做好顶层设计,统一法律依据。该制度的建立必须要有法律依据的保障。要努力构建系统的,追究界限分明,具有实践操作性的法律制度。通过完备的立法体系,来保证进行责任追究时,依照法律、有据可循,从而使这项制度更加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
3.明确两个清单建设。
(1)权力和责任的清单。在实施这项制度的过程中,推行行政决策权力清单制度是必要的。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以清单形式明确列示出来,这样当造成决策失误时,可以更明确地找到相应的决策主体。
(2)重大行政决策的清单。我们足以以某一项决策失误不属于重大决策的范围为理由而对责任主体从轻追究或不予追究。但长此以往的后果,则是造成社会大众的不满,从而降低政府的公信力。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决策事项范围进行明确而又具体的界定。
4.明确责任主体和追责主体。首先,上述重大行政决策档案记录制的实施,有利于我们明确责任主体;权力责任清单制度的推行,将为明确责任主体打好基础。其次,设立处理追责事务的专职机构。当出现需要追责的问题后,由该机构审查是否符合受理范围,一旦符合,则开始展开一系列的追责程序。
参考文献:
[1]聂帅钧.构建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政府与法治,2014.
作者简介:
1.兰路晓,1991年11月,女,汉族,河北邢台,研究生,河北大学,政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推荐阅读:
办事处安全生产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12-12
生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办法10-07
安全生产奖惩及责任追究制度10-29
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10-13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11-04
篱笆中学安全责任追究制度07-0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11-14
高楼小学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10-05
化作乡中心幼儿园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10-03
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行政办公室)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