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

2024-1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推荐8篇)

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 篇1

在新课改新理念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本领。一直以来我对这个问题也比较困惑,认真读完此书,让我的思维有了些清晰,让我更懂得高效课堂的魅力所在。我们一直在讲高效课堂,可是很多时候只停留在“讲”,实际的教学环节或是课堂并不高效。我认为高效课堂不单单是将课堂预设完成生成,而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人本教育主张。

在高效课堂的研究与探讨中,我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高效的课堂,不仅是学生学有所获,更是投入和产出比较合理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乐学: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增长了能力;老师乐教:不再声嘶力竭,而是师生互动,适时点拨。然而,高效课堂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材的精心提炼,在于从学生角度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让学生能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提升,该讲的时侯讲,不该讲的一句也不讲。理论都清楚,可实际课堂中有时却往往事与愿违,如:课上我们也主张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可同学围成小组,有些同学还没弄清问题怎样就开始你说我说,老师这时也无力对每个小组作有针对性的指导,课堂上自然有些失控,使得“合作”教学在课堂上仅仅是让学生讨论讨论走走形式过场而已。“自主”变成了放羊式的学习,全然没有了教师的指导„„有些问题是否有必要讨论?期望在课堂上看到的真正的心灵的碰撞,思维的交织,创新思辩的火花却很少甚至没有,一节课学生自主下来,收获显然不大。李炳亭在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问题解决方案”,如课堂流程设计要找准切入点,在课堂学习中如何真正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就让我思考良多。

教师引导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提出本小组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教师对各小组表现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组织整理并结合自己已准备好的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提出的疑点和相关的新发现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此间尽可能地让学生回答,教师尽量减少完全不涉及教材内容的陈述,并及时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同学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同时,在具体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也使教师的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通过因材施教,课内课外互补,师生教育方式更加多元,为师生共同成长创造了环境和条件,实现了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双赢。

站在高效课堂构建的角度,好课的6个标准:学生的课堂:独学、对学、群学;动静结合的课堂:三动即身、心、神俱动;展示的课堂:大展示与小展示;符合流程需要的课堂:自学、展示、反馈;师生相生的课堂:兵教兵、兵教官;快乐的课堂:N个45分钟=生命。一言以蔽之“只要是围绕学习和学生的课便是好课”。

无论课改如何进行,高效课堂很关键的一点是“一切的学习都是‘自学’,要让教师成为‘同学’。”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要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在课堂上教师思想要解放,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要充分相信学生、依赖学生、挖掘学生、发展学生,甘当学生的配角、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只有这样做,高效课堂教学才能实现其真正意义。

学习《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学习了《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我的收获很多。现将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从教学目标入手,重视课前的备课。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高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的进程与发展。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的,它不仅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课堂教学高效的实质就是学生获得发展。因此,要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之中,这正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内涵。为整体落实三维目标,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具体、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二、从教材内容入手,灵活使用教材。

我们可以对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高效性

⑴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⑵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⑶在课堂中要善于倾听。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

四、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进行课后反思。

一方面是反思教师的“教”。它包括:⑴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水平大大提高。⑵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对应策略。不是每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更应该及时查找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另一方面是反思学生的“学”,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总之,通过这次的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放开手脚,大胆探索,不断体会、不断反思、不断感悟,让自己的课堂充满“自主、互助、优质、高效”的旋律,努力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

读《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心得体会

暑假期间,按照学校的要求每个教师都要读一些和教育教学相关的书籍,并写出自己的读书心得。我认真地读了李炳亭先生的《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的著作后,有很大的收获。在新课改新理念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本领。一直以来我对这个问题也比较困惑,认真读完此书,让我的思维有了些清晰,让我更懂得高效课堂的魅力所在。

该书系统梳理了高效课堂教育实验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心得,是对高效课堂教育体系的集成总结与全面展望。本书被誉为“高效课堂立派之作”,“一部注定影响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作品”。该书从廓清“什么是好学校”“什么是好课堂”“什么是好教师”“什么是好学生”四个基本的教育概念出发,提出“新学校”“新课堂”“新教师”“新学生”标准,尝试建构“高效课堂教育教学体系”。这些文字是李炳亭先生和他的团队行动研究的记录,不仅是针对课程改革问题的有目的的表达,也是对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完善。

在高效课堂的研究与探讨中,我们一直在讲高效课堂,可是很多时候只停留在“讲”,实际的教学环节或是课堂并不高效。我认为高效课堂不单单是将课堂预设完成生成,而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人本教育主张。我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高效的课堂不仅是学生学有所获,更是投入和产出比较合理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乐学: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增长了能力;老师乐教:不再声嘶力竭,而是师生互动,适时点拨。然而,高效课堂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材的精心提炼,在于从学生角度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让学生能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提升,该讲时要讲透彻,不该讲的一句也不要讲。理论都清楚,可实际课堂中有时却往往事与愿违,如:课上我们也主张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可是同学围成小组以后,有些同学还没弄清问题怎样就开始你说我说,老师这时也无力对每个小组作有针对性的指导,课堂上自然有些失控,使得“合作”教学在课堂上仅仅是让学生讨论讨论走走形式过场而已。“自主”变成了放羊式的学习,全然没有了教师的指导„„有些问题是否有必要讨论?期望在课堂上看到的真正的心灵的碰撞,思维的交织,创新思维的火花却很少甚至没有,一节课学生自主下来,收获显然不大。李炳亭在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问题解决方案”,如课堂流程设计要找准切入点,在我们英语课堂中切入的途径有很多。例如:抓住兴趣,激发思维。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一种兴奋,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讲故事、猜谜语、念儿歌、开展游戏等形式,与生动实际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需求。在课堂学习中如何真正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就让我思考良多。如在课堂上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提出本小组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教师对各小组表现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组织整理并结合自己已准备好的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提出的疑点和相关的新发现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此间尽可能地让学生回答,教师尽量减少完全不涉及教材内容的陈述,并及时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同学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同时,在具体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也使教师的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通过因材施教,课内课外互补,师生教育方式更加多 元,为师生共同成长创造了环境和条件,实现了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双赢。

“课改就是从油锅里捞孩子!”这话折射出一个教育人的良知和信仰。传统教育教学的弊端有目共睹,改革是大势所趋。但课程改革不是简单的教学方法升级,正如书中所言:“课改不仅仅是改课,也不仅仅是重写教学关系,而且是在书写全新的人本‘教育学’。我一直认为,支撑‘新教育学’的其实就是四个基本概念,即‘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新学生’,而基础概念是新教师„„新教师‘族群’的多寡决定了教育最终的成败。”立足这个角度,这部书的价值便不仅仅在于系统阐释和解读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而在于为越来越多“新教师”的成长提供人本“教育学”的引领。

只有观念转变了,课程改革才能顺利进行。课程改革其实很简单,解决了观念问题,其他问题只不过是技术问题而已。我曾经自诩是一个善讲、负责任的教师,我每节课都不肯浪费掉一分一秒,下课铃声响了,还要嘱咐学生几句,生怕有所遗漏。我讲得很辛苦,学生成绩却一直平平。相反,有的教师很少滔滔不绝地讲,但学生的成绩却很好。我曾经固执地认为,那些人并不是好教师,他们那样的做法对学生是不负责任的。然而一到中考,这些“不负责任”的教师的学生成绩却是出奇地好。对此,我只认为“他们就是命好”,能一直教那些素质好,教师不讲也能学会的学生。但拜读李炳亭的著作《高效课堂22条》之后,我才彻底改变了之前的看法。尤其是读了《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后,我对“观念决定行动,认识的局限性必然导致行动的迟缓或者谬差”的观点更是深信不疑。原来,不是他们不负责任,而是我落伍了。于是,我如饥似渴地拜读《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圈点批注,做摘抄笔记,写体会文章,并对照“好课堂的共性”标准重新设计“课堂流程”。真是“观念不变课难改,观念一变一重天”。在众多无眠之日的冥思苦想和实践后,学生的成绩提高了,我也不再教得那么辛苦了。我真正理解了“课堂必须是基于学生和服务于学生的课堂”的含义。

读过此书我深刻地领悟到:一个好教师虽然能告知他的学生关于许多问题的良好答案。但是最好的教师能够不说话,而切帮助他的学生自己去思考出答案。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都是“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然而教学中,每个老师设计教学时预设的都非常好,每个问题如何提出,都经过了充分的思考。但是,学生不是一个回答问题的机器,不是你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就能立即给我们呈现出想要的答案。因此,要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让大脑的思维活动静悄悄的进行。可是,我们的老师就是急于求成,迫不及待的想要答案,以便进行下一个环节。课堂上,没有一丝的尴尬和怠慢,学生认知中没有出现任何的困难,这样的课堂是不真实的,学生的思维就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对答如流的课堂,只是一种假象,抑或是表演。所以,我们的老师不要怕学生回答不出来,在等待之后,如果仍旧是鸦雀无声,此时正是开启智慧的最好时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学生不悱不发之时。一个好的教师力求使他的班上学生在他的控制下。但是最好的教师知道首先必须能控制他自己。我们不仅是个自然的人,还是社会的人,不能保证天天都心情舒畅,但是如何克制自己,那才是自己成熟的标志,我每天上课前,都会调整自己的心态,首先抛除一切杂乱的思想和琐事,静下心来沉浸到英语课堂的意境中,这样能够很好的带动课堂,使课堂更高效,也能更好的带动学生的情绪。

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 篇2

我认为“和谐高效”课堂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追求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和谐、高效发展。力求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思考是积极的, 行为是主动的, 思维品质是优化的, 我认为只有这样, 教学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和谐首先是人际关系的和谐, 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师生关系的和谐, 二是生生关系的和谐, 这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一个课堂, 师生关系和谐了, 学生的心情自然就很愉悦, 不用担心这担心那, 不用想着教师是不是突然会批评自己, 不用想着自己做的事教师是不是喜欢, 也就是说学生感到有安全感, 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试想, 有多少学生是因为不喜欢这个教师, 不喜欢这个教师的方法而讨厌这个教师所教授的学科, 进而在课堂上一蹶不振, 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再试想一下, 学生在刚入学的时候是这个不喜欢那个也不喜欢吗, 也许我们可以说出这样的原因或那样的原因, 但是你想过没有, 学生是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来到学校, 我们一句话就可以置学生的状态于不顾吗?学生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 我们不能期望所有的学生都按我们的要求去做, 也不能期望一遍两遍甚至于很多遍学生就应该会, 想一想我们自己小时候, 那时的我们期望老师是什么样的呢?

教师会用一个字爱来概括这一切, 他们会说对学生要爱, 但我们是真的爱过学生吗?我们爱的又是什么样的学生呢?也许我们也有自己的孩子, 扪心自问, 我们对孩子的爱是怎样的呢?当然, 这要求有点过分, 但仅仅千万分之一对所有的学生这就足够了。这能做到吗?以上是我自己的思考。

其次是生生关系的和谐。学生是生活在集体中的, 这个集体是由许多个学生个体组成的, 所有的学生都是其中的一个份子。如果一个学生总在这个集体中处于孤立的地位, 长此以往, 他失去的就是对集体的不认同, 对生活的信念。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 也许正是由于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造成了这个学生的孤独, 也许是我们对这个学生的经常性态度造成这个学生被其他学生孤立。谨言慎行是教师常有的态度, 因为学生在时刻关注着我们的言行。如果在课堂上, 一个学生老是在想着如何去处理和另一个学生之间的关系, 那他还有什么心思去学习你所要求他去学习的内容呢?如果这个时候你还用这样那样的要求去要求他, 那只能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要达到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还必须有学生思维的和谐。该丛书指导我们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教师在提完问题之后, 往往是希望学生能马上做出回答, 但往往学生能马上做出回答的问题是学生已经会的问题, 也是无效的问题, 是不经过思考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是课堂所需要的, 因为它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 起一个开路的作用, 但这样的问题不宜过多, 过多会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 长期得不到发展的思维会让课堂失去生气。课堂上需要有深度思考的问题, 如果我们在提出一个问题后, 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那太好了, 请不要打破这种安静, 请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这也是最考验教师的时候, 我们有时候会追求课堂教学的热热闹闹而对这种表面上的安静很不适应。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这种静而坐立不安, 但我要说的是, 这个时候, 安静是表面的, 学生的内心是极不平静的, 他们正经历思维的风暴。我们教学需要这种思索。

思维的和谐还体现在我们要给予学生宽松的学习环境, 当提出问题时, 或是我们正在说话时, 有时候有的学生会有脱口而出的现象, 当然这不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但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对待呢?我想之所以能脱口而出有两种原因, 一是不经过大脑思考随便说, 另一种是由于深度的思考而忘了举手。对于第一种情况, 我要说的是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是有的, 如果我们一味地打压, 那么打压的就不仅仅是学生的发言了, 而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是学生能够积极有序思考的心理, 是学生快乐学习的一种情绪。正是由于我们的可亲近性才能使学生有这样的表现, 试想, 如果在课堂上, 我们总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情, 课堂上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吗?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如果有了思考这类学生的脱口而出的现象就会减少, 他们将是课堂回答问题的主力。而对于第二种脱口而出, 我们尽可以放心让他们大胆去说, 可以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思考过程想好之后说给大家听一听。

思维的和谐还体现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思维的引领, 课堂教学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结果, 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过程, 这里的过程其实就是引领学生的思维, 这也是新课改所提倡的。通过对两本书的学习, 我更加坚定, 教师应该记住:过程比结果重要, 方法比结论重要, 学会思考比什么都重要。

特别是书中对英语课复习课的研究分析, 让从事英语教学的我真正感觉并了解到复习课的作用。课堂上应不断复习旧知识, 并以不同形式让学生反复操练, 在操练过程中配以适当的练习, 让学生从学习到复习, 再到巩固, 顺利而轻松地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教师上课时要对教材的处理做到收放自如, 课堂既有对课本知识的回顾, 又有对课本知识的扩宽与延伸, 充分说明教师对学生状况了如指掌。课堂设计由易到难。每个环节中设置不同程度的练习, 能调动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忽视任何一名学生, 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课堂。其次, 课堂以多媒体为主要载体, 生动形象地开展教学和实际活动, 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并增加课堂容量。老师在制作课件过程中, 运用的画面要生动、逼真, 创造出了较好的视听效果。真正为学生创设听、说、读、写的不同环境,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 真正让学生做到“乐中学”“学中乐”。

另外, 课堂从游戏开始, 以比赛结束, 给每位学生提供较多的参与竞争机会。老师注意在活动中及时予以评价, 以激发学生自我完善的积极性。在活动中, 老师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只对学生予以相应的帮助, 尽力确保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一个个任务, 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课堂上要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双边活动。

该书让我更深刻地理解我所从教的英语学科, 和谐的英语课堂, 是老师挥洒知识与爱心的课堂;是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和谐, 愉快学习的课堂;是引发学生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我将从沟通师生情感, 提高教师素质,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开展教学评价等方面谈谈构建和谐英语课堂的一些看法和尝试。

现在, 人们都在谈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一词很富有亲和力, 它使人联想到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英语课堂也在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构建新的课堂结构和秩序。新课改要求英语课堂应该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 是教和学双向作用的过程。教师应该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舒适的课堂学习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可见, 课堂的和谐气氛何其重要。

通过对两本书的学习, 今后在实践中, 我将围绕“教学理念、课堂设计、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培养能力、学习效果”等六个方面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和谐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之一就是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 教师讲授、启发、点拔和组织教学的时间限制在20分钟以内。

我认为一堂课即使准备得再充分, 到了课堂上实施的时候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所以教师在授课后要总结上一次备课的经验教训, 写出反思性的个人评价, 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反思。

教学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 而且是师生共同协作, 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学校,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是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 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 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 师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 才能构建和谐英语课堂, 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位教育名师曾说:“如果你不从心的深处热爱着你的学生, 你便教不好你的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会使学生生发一种幸福感、满足感和愉悦感, 这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情感基础, 是老师与学生情感沟通的一条纽带, 是学生成功的推动力。教师要“将心比心”, 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学生的需要, 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信赖, 让自己的课深受学生欢迎, 就要与他们交朋友, 不搞“师道尊严”;要关心、爱护和帮助他们,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 英语教师要以热爱学生的情感来影响学生。我们常常看到, 有些英语成绩中等甚至偏差的学生, 因为老师的关心、鼓励和帮助, 增强了学好英语的信心, 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成绩也有明显的提高。情感是教学的催化剂, 爱是教育的原动力。实践证明, 只有师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才会对自己所教的课, 对自己所教的学生, 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应担任的角色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其结果就是学生回报以同样的热情, 而正是师生间的这种共同热情使英语课堂充满和谐, 使教学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

理论和实践中的高效课堂 篇3

关键字:高效课堂;理论;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10-01

一、理论中的高效课堂

在实行高效课堂之前,很重要的问题是何谓高效课堂?高在何处?所谓的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具有高效率的高课堂,即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和师生精力,最终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简单描述:从投入上讲,高效课堂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从过程来讲,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从结果来讲,高效课堂最终要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其中教学效果是最关键的,具体来说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关于这一点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以上对高效课堂的描述是基于高效课堂的三要素,即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和教学效果进行的。以下对高校课堂的具体措施进行详细说明。首先要明确高效课堂的特点,这些特点被一些专家总结为“三高”、“三动”、“三量”“三特点”和“三学”。“三高”指高效率、高效益和高效果。“三动”指身动、心动和神动。“三量”指思维量、信息量和训练量。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和大容量。三学:肯学、想学和会学。最终达到减负: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其次,需要注意的是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这不仅是指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角,而是要求教育要有除应试以外更长远的目标,事实上就是倡导多年的素质教育。由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关注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由传统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教育到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由注重课堂环节、程序的编制到更加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

再次,高效课堂的策略是实施措施中最关键的部分,一般的策略是:预习先行,先学后教,实现两个前置“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这一点对学生要求很高,因为是让学生先自学,找出自己的问题,这样在课堂上他会十分关注自己欠缺的部分;教学从“学情”调查开始,根据“学情”做出决策,设置环节;这一点对教师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教师要时刻准备应付各种“疑难杂症”,要做到对症下药;到注重对抗质疑,落实小组评价;注重当堂纠错,及时矫正反馈;课后尽可能实现“零作业”,如需布置,只布置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提升学生能力的拓展作业,对于这些作业也要安排适当的时间查看讲解。

最后是高效课堂的基本元素——导学案,导学案被称作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导学案关键在于“导”,就是要有针对想的引导学生,要善于抓住主要问题,并且将本节的主要问题置于整个知识框架中进行解读。不仅教师要制定适合自己学生的导学案,也应该鼓励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导学案。

二、实践中的高效课堂

现在我就高效课堂的实施过程及感受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在高校课堂的实施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分组,要如何分组才会让大家的能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特别是英语课堂是十分重视小组合作的,根据自己的实践,我常用的分组标准有学习优良、性格的差异、个头的高低,一般综合考虑这四个标准四人一组,而在此过程中,同学之间因为各种各样的矛盾而彼此不合,则需要调整,最后的他们学会了互相尊重,并愿意交流合作。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高效课堂实施之初尽管大家都在大张旗鼓的实行高效课堂的同时,我们的主角----学生---却是无动于衷,因为他们认为老师口中的高效课改和之前的教学没有什么大的变换,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一些教师主张将课桌的摆置进行了变换,大家面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一措施必须建立在成功的分组之上。因为用这种方法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同时会让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有所分散,这个矛盾需要进一步尝试解决。

安排好学生以后,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来了——导学案,如何编制一份适合我们学生的导学案,成了下一个新难题。我自己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首先对班里的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仔细的了解,将重点放在英语语法和词汇上,对优等生、优良生和后进生的人数有了了解,特别对后进生所欠缺的知识点进行补充,这样就将看似不相干的知识点串起来了。

三、结语

高效课堂从表面看起来似乎让学习变得很轻松,但事实上,学生要做的工作变得更多,尤其预习环节变得尤为重要,因此有人认为高效课堂最重要也是最致命的难题是学生本身。一些学校的部分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不浓,而且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再加上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自主性差,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一些学生不能坚持并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特别是不能完成预习工作。在这种情况下高效课堂的负面影响就会暴露,即一直引起热论的两极分化。这也是我们发现在高效课堂的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最大的差距,就是我们在理论上倡导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也就是我们假设所有的同学都认真预习了课程,并且针对自身情况已经准备了课堂上要讨论的问题,但事实上这一点是很难实现的,一部分同学不会认真预习,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会预习,导学案上的练习题也有抄袭的现象,一旦高效课堂的第一个环节出此案问题,后面的一切努力必将毁于一旦。在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大家对所谓的高效课堂也是仁者见人,智者见智,有人认为高效课堂非常的受用,而有人则认为它并不是适合所有地区的学生,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事实上任何一套理论都有好有坏,就看大家如何去选择,我们的高效课堂一定是优点大于缺点的,好处多与坏处的。当然我们的高效课堂是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合作。让他们结成学习对子“一帮一”、“一促一”,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 篇4

最近,我有幸拿起这本《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

进行了仔细地阅读,使我获益匪浅。

这本书是结合教育情境展开、陈述应用理论的实践教育学。为理性的教育活动提供规范,提供教育行为的有效准则;告诉教育者在特定教育情景中的教育任务和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手段。通过从“境”入手,以“理”入心,教理与教例一体化,从具体至抽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教育的境界中,以“物”激“情”,以“情”发“辞”,以“辞”发“思”,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这本书中几乎每一章是一个诱惑,引领我们进入一个神奇的风景线,通过探测教育深处隐匿的最美好的宝藏,促使我们成为怎样的一位教师,去怎样把学生培养为一个有理性精神、有教养且有独立人格的人。

其中有这几点最让我深思:

一个好教师能告知他的学生关于许多问题的良好答案。但是最好的教师能够不说话,而帮助他的学生自己去思考出答案。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都是“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然而教学中我们常常因为教学任务的繁重、琐事的牵累而无法真正做到引导,就像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情境,如果二十分钟还没能让学生感悟出来,我常常就急不可耐的的进一步引导,甚而给出答案,让学生摸索的时间较短,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一个好教师是热情亲切的谈论家。但是最好的教师知道,当他的学生争取用自己的语言形成他们的思想时,如何保持镇定和忍耐。年轻一代的发展使我们社会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思想,让他们即使是可笑的结论我们也要鼓励他们说出来。作为聋生,他们的阅读量较为狭窄,有时候提的问题都很可笑,但我从来都以最认真的态度和他们交流,我相信他们心底里纯真的思想一定会有奇迹的火花。

一个好的教师是谦恭的,他很自然地感到他积累的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智慧,远比他自己更为重要。但是最好的教师甚至是更谦恭的,因为他尊重年轻人的感情,比对待一位朴素的老人自然更为重要。这个作者一定是个智者,像泰戈尔那样的一个智者,只有智者才体会到谦恭的可贵。

一个好的教师得到比他的工薪高几倍的酬劳。但是最好的教师还得到深刻的内心的愉快:这种愉快是无法用言语形容,也不是拿金钱来折算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你要是完全脱离这个“钱”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现在的社会舆论与老师很不利,我觉得很大方面的原因是现在的老师队伍中一些同志玷污了我们作为教师的形象,一个好的教师力求使他的班上学生在他的控制下。但是最好的教师知道首先必须能控制他自己。我们不仅是个自然的人,还是社会的人,不能保证天天都心情舒畅,但是如何克制自己,那才是自己成熟的标志,我每天上课前,都会调整自己的心态,首先抛除一切杂乱的思想和琐事,静下心来沉浸到课文的意境中,这样能够很好的带动课堂,使课堂更高效,也能更好的带动学生的情绪。

读了这本书,使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精深的修养、深厚的功力、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密切相关。

我乡高效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篇5

团山子乡中心校

杜文胜

我乡高效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题记:

如今的教育工作,绝不能固步自封。只有跳出教育,才能真正看清楚教育!搞好教改,需要我们具有大视野、大胸怀!凡事只要认识达到一定的高度,都是相通的,在低水平、窄视野上,才会有盲人摸象之争。

以往我们参加的培训多是教育理论内容,这是必要的。可是,这又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学习教育理论,但如果只是在这个层面徘徊复徘徊,就会使我们的教学改革永远只停留在虚无漂渺的想象中,如同海市蜃楼般的美景,能看得见却难以触及。

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既不能为了理想不顾一切,也不能为了现实不顾理想,前者只能昙花一现空留许多遗憾,后者的教育则是功利的,对民族有害,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害,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我们要在从理想与现实、长远与眼前、局部与整体的利益冲突中寻求到一个恰当的结合点,教育家要像政治家一样,能够兼顾理想和现实,脚踏大地又仰望星空。这是我们进行高效课堂实践的认识前提。

任何一种教育理念只有落实到实践中才有意义。今天的课改,不缺少理念,缺少的是落实理念的策略与方法。对于团山子乡中心校高效课堂的构建而言,如何使其倡导的思想有效落地,其方法与途径是什么,高效课堂技术的核心是什么,需要哪些保障措施,这是我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需要认真解决并且正在努力解决的关键问题。经过专家领导的引领和我们不懈的思索,我们认为要落实高效课堂的研究探索就要首先,要对传统课堂真正驾轻就熟。顶不到天怎么能“破”天?其次,对传统课堂要进行理性而深刻的反思。当你真正看懂传统课堂的问题,你才会产生对课堂现状的焦虑,进而投身到改革中。第三,必须对传统课堂弊端产生的原因作出理性、科学的分析,找到传统课堂弊端产生的“七寸”。第四,要整体设计,系统推进。整体设计,最关键的是顶层设计,有四个关键字:师、生、教、学。这四个字构成了两对关系,即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这两对关系是决定课堂“生产力”水平高低的“生产关系”。新课改要求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就是课堂变革的顶层设计。整体设计,既包括教师“教”的流程和学生“学”的流程,还包括学习组织的建设、管理制度、评价反馈等。系统推进,是由教学改革的特点决定的。所有教学改革必须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原则。第五,要把改革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建立在对校情、教情、学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在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反思和调整的基础上。

我校在今年暑期以来,就是按以上所述的实施策略进行针对我乡课堂教学现状的高效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的。我们力争用最小的实践成本换取最大的实践成果。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做以具体谰述:

一、我乡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对照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结合今年暑期以来各级历次高效课堂培训活动的学习,梳理我乡高效课堂实践的成果,反观我乡课堂教学的现状,我认为我乡进行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有着自己的基础与优势,也存在着缺陷和弊端,有着制约着发展的因素,现具体分析如下:

(一)我乡高效课堂实践的基础与优势

自2005年在我乡全面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乡全体小学教师在团山子乡中心校的正确领导和依兰县教师进修学校的专业引领下,取得了许多喜人的课改成果。这些成果是我乡继续深化课程改革,推行高效课堂实践探索的基础,它可以归结于以下两个方面:

1、经过几年来的对教师的培训和教学研讨活动的开展,使得新课程改革的先进教学理念已经深入到每一个一线教师的心里了。全乡的教师对“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时间还给学生”等基本教学理念已不再陌生。

2、经过在中心校领导下,全乡教师几年来对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尝试,尤其是对团山子乡小学以往课堂教学的传承发扬和反思改进,使我乡小学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全乡广大教师也开始更加关注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始积极主动从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并已经初步掌握了研究课堂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另外,我乡还有其它学校无法比拟的开展高效课堂实践研究的优势: 首先,我乡有一套年龄结构、知识能力结构近乎完美组合的中心校领导班子。以郑亚飞同志为首的中心校领导班子是一个充满创新精神的班子,一个有着强大感召力、凝聚力的班子,一个在课改中想为、敢为并且对学校发展有长远战略眼光的班子。这样的领导班子是在我乡开展高效课堂实践研究的强大的组织保障。因为这样的班子必能团结带领全乡广大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研究之中去,这一点可以概括为“人和”方面的优势。

其次,我乡在班级的学额方面有着县城学校比不起的优势。我乡中心小学每班的学额在30人到50人不等,村屯小学每班的学额均不足30人。这样的学额使得我们能真正意义上地进行小班化教学,教师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能尽可能地为每一个孩子“量身定做”适合他们自己的课堂,使教学设计能得以瞄准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一点可以概括为“地利”方面的优势。

再次,随着我乡教师身边的可用资源的增多,曾经制约我乡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资源因素正逐步消失。我们可以看到,网络资源正逐渐走进教师的课堂教学,农远培训、县进修学校努力进行着的“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机会开始日渐普及到全体老师。目前,全县各兄弟学校也在积极进行着各自不同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也在为我乡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这一点可以概括为“天时”方面的优势。

(二)我乡课堂教学的缺陷与弊端

第一,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脱节。许多教师不是不知道先进的教学理念,而是不会把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口头上高唱着先进教学

理念的口号,手头上却做着“填鸭注入式教学”、“题海战术”等应试教育的事情。

第二,教师的日常工作程式化、形式化,缺少创造。在老师眼中,备课等同于了写教案,甚至是抄教案、补教案;上研讨课变成了师生一起按预定的环节演戏;教研活动中的发言成了相互“拜年”,不去剖析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或对问题的分析浅尝辄止,使原本“纯学术”范围的教研活动参杂了太多的“权术”成分;业务学习简单地停留在抄写学习笔记和拼凑心得体会上,多数教师对学习的内容没有深入地思考,更别说批判性地吸取了。

第三,教师之间缺少有效合作。所有老师都是在课改征程上孤军作战,彼此之间没有配合,没有交流,难以形成发展合力。老师没有合作的意识,缺乏合作的精神。

(三)制约我乡课堂教学发展的因素

一些地域上的、历史上的原因使得我乡课堂教学发展举步维艰。如:教学点分布过于分散,师资等资源难以有效整合;教师年龄结构严重老化,知识结构过于陈旧,老师对新方法一时难以接受,应试教育的遗毒短期内难以革除等。

二、高效课堂实践以来,我乡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本学期,在中心校的领导下,经过几个月来的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我乡的高效课堂实践研究克服了重重困难,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在充分考虑我乡学校的校情、师情、学情的基础上,本着高效而低耗的原则,初步形成了数学学科新授类型课高效课堂教学的教学流程模式。即:课前带学习目标预习——问题情境引入——复习相关旧知——类比猜想——实践验证——归纳运用——总结评价。

2、实验班的学生在学习的方式上有了很大的改变。课堂上学生变得敢发言了,会发言了,能做到“不唯书,敢于向文本质疑;不唯师,敢于向权威挑战;不唯众,敢于表达个人观点;不唯一,敢于另辟蹊径”。这一切说明学生已经开始进入“学生”的角色。

3、学生对实验学科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了。开展实验以来,实验班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在学习兴趣上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非常高,这一点连实验的教师预先都没有想到。

三、关于在我乡积极全面推行高效课堂实践探究的几点设想

(一)完善各种制度与保障机制,为课堂教学达到高效提供可能。

完善集智备课制度,使集智备课真正为课堂教学发挥作用;完善教学评价制度,使我们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更加及时有效;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使课堂教学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环境。同时,加大各种制度的执行力度,使制度不成为一纸空文,真正为课堂教学的高效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创新对教师的培训方式,落实高效的教育科研,为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创设条件。

教师培训的内容选择上,要更加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最近发展区”,要关注教师需要什么内容的培训。教师培训的方式上,要做到多样化,注重实效性,培训中注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要落实好高效的教育科研工作,使教育科研工作的成果切实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服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

(三)完善现有的教研工作,革除教研中的不利因素,为高效课堂实践创设氛围。

记得一次关于高效课堂实践活动的研讨中,我校的校长在对我的一节课进行剖析过程中,不下五次地强调:“我只是以这节课为例谈高效课堂,并不是对你的课进行评定。”希望我不要有别的想法。一位校长在对自己下属的一节课进行剖析、研讨时,都不得不做得这样谨小慎微,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我们现在的教学研讨活动已经“病入膏肓”了。长期以来,教研活动中参杂了过多“权术”的成分,学术味越来越淡了。很多人在教研会上变得不愿说,不敢说,不会说了。而要实现高效课堂,真正做到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又必须要求我们还教研工作以本来面貌。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

(四)积极利用各种可能利用的条件,加大全乡各学校间的合作交流,以期解决我乡各校在地域上过于分散的困境。

首先,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资源,在中心校的教研群中设立高效课堂实践讨论组,让各学校在网上进行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交流探讨。其次,将全乡各校进行合理分组,一个学校为一个实践小组,由各分校负责人担任组长,组长负责组织本校的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心校定期召开各实践小组组长会议,组织各组长进行高效课堂教学论谈,听取各小组在实践中的新方法、新思路,并对各组共同存在的困惑给予解答指导。最后,中心校可以将具有类似情况的学校进行分区域教研,让其自主探索出适合他们这一类学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五)加大高效课堂实践力度,及时总结高效课堂实践成果,形成高效低耗的教学方法策略(即“成模”)。

由点成线,由线带面,面动成体,逐步地、有序地全面推进高效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要经常性地开展教师之间的专题研究,及时反思、总结实践成果,完善实践方法,尽快拿出具有很强可操作性的、适合我乡特点的高效教学方法策略。

(六)把课堂教学模式加以理论提升,在全乡推广,使全乡教师均形成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即“破模”)。

这是本次实践活动的终极目标,使我乡教师成为具有独特教学风格的研究型教师。从概念上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实践在一线的教师对各式道理已不陌生,对教育教学应遵循的规范、规则已了然于胸,而对于如何化理念为方法、化规则为秩序、化规定为智慧却不甚了了。故而这里强调“模式”探索,并不是为了“模式”而“模式”,更不是搞成“模式化”或者固化了的“模子”。而是说

使用某一种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必经的一个阶段,唯有先“走入模式”才能“走出模式”、“脱离超越模式”,走向真正的教学艺术。

总之,我们应该站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上,把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认真贯彻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用我们每天的课堂教学实践来不断检验、不断丰富、不断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站在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点上,把对理想中课堂教学的追求贯穿于我们每一节现实的课堂教学工作中,用我们每天的现实的教学工作去一点点、一步步地实现理想中的课堂教学。

团山子乡中心校

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 篇6

今天上午第二节在学校集体办公室召开了全组第三次教研活动。全组成员发言积极踊跃、针对性强。现对老师们的发言做一个概括和总结。

我校强调课堂有效、有趣,老师们非常同意“注重课堂在有趣的基础上有效”。要灵活运用“学、探、测”三步六环节教学模式。第一:采取多种手段。应经常采用媒体资源。这样可以改变学生单方面的听,视觉感官的刺激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我们的教室比较单调,移动多媒体也少,这让老师们无法发挥多媒体的功能,给教学带来了很大不便。第二:关于导学稿。

大家一致肯定了导学稿的好处:1.设置的预习填空题,上面的基本观点或价值,学生可以通过对基本知识的预习,便于他们在课堂活动中发言更有价值。设置了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思辨性的问题,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可以及时检查、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处理导学稿应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和班级的情况作适当的变化和灵活的调整。可以规定一两个环节,其他的自己去操作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备课。同时老师们也提出:1.不一定是一课一案。2.导学稿的编写,如果长时间一个模式,就会扼杀教师的个性,课堂活动形式应该多种多样。

第三:关于小组合作。

大家也肯定了小组合作的好处。但同时老师们也提出了一些问题:

1.小组合作时,每个组员是否都在参加? 2.是不是要贯穿课堂的始终,有没有必要性? 3.如何对小组合作进行评价? 4.怎样让更多的人展示?

5.一味强调小组合作,也容易形成一种枯燥的模式,怎么办? 6.怎样的位置编排更好、更有利于小组合作? 第四.应与生活多联系。

初三应该多培养学生学科素养,要多与生活相联系,应在拓展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扩大他们的视野上多下功夫。

同时大家也有困惑。比如赵老师说:“有趣应有一定的条件”。初三的教材里思辨性的问题多,专业性强,该如何突破需要探索。总之,不管怎样,一定要让学生实现自主探究学习,高要求培养学生,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其展示是教育学生的最好手段。在实践”高效课堂”的过程中不要太着急,要静下心来多思考、多想办法,这样总会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高效课堂”的阳光大道。

二中理化生教研组

年 月

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 篇7

长寿区进修校提出提出“双主六步”教学模式, “双主”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明确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职责, “六步”是教学环节, 分别是:导学、自学、互学、展学、结学、固学。这是有效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校是怎样以“双主六步”教学模式为主, 推进学校的高效课堂的呢?

1 不断完善推进高效课堂的措施。

1.1 加强学习, 提高认识

我校利用教师大会广泛宣传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双主六步”教学模式。各教研组利用教研活动结合本教研组实际, 学习高效课堂“双主六步”教学模式。

1.2 建设学习小组, 搭建高效课堂平台

为了建设学习小组, 搭建高效课堂平台。我校专门召开班主任会, 落实学习小组的建立。小组的组成应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 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和交际能力等。每个小组的人数应适当, 每学期调整一次。每组四或六人。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 组长也可以由组员轮流担任。

组内设置组长、纪律员、记录员、发言人等, 每周或者每月轮流担任。

1.3 更新评价机制, 调动师生参与高效课堂的积极性

更新对教师的评价, 我们把教师是否利用高效课堂模式进行教学纳入年度考核。凡是课堂采用高效课堂模式进行教学的予以加分。

更新对教研组的评价。把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工作纳入教研活动的重点进行考核。教研课须采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

更新对学生的评价。对在小组中表现优异的以及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表现优异的记“优”, 记入成长档案。

2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下面以我校一堂初一思品课《感悟青春》为例, 来阐明我校推进高效课堂的实践情况。

2.1导学, 包括导标、导法、导趣

老师在上课伊始, 展示:

1) 该不该谈论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2) 穿奇装异服意味着长大吗?怎样才算真正的长大?

3) 怎样认识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

这是以问题的形式展示本课目标。然后老师问:“你对哪个问题最感兴趣?”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2.2 自学, 包括学知、学法、学疑

自学先要提供自学的材料与场景。

如在教学初一思品课《感悟青春》时, 老师在导学之后就引导学生进入自学。

多媒体出示学习材料:

A:我发现我们班快要变成动物园了。

B:为什么这样说?

A:我们班很多同学被人起了绰号。小明长的胖一点, 他们叫他“大象”;小李长出了体毛, 他们叫他“猩猩”。还有, 我都不想说了。

B:那你长的那么高, 他们应该很羡慕吧?

A:我原来也这么认为。但现在他们叫我“长颈鹿”。我只好弯着腰走路, 他们又叫我“鸵鸟”。我原来也跟着喊别人的绰号, 现在知道这样做很不好。

请两个同学角色表演。然后出示问题:

该不该谈论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呢?

拿别人的生理发育特点开玩笑是否合适?如果你被人取笑, 你会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主思考, 可以试着回答这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的内容。

2.3 互学, 包括组织、合作、整理

互学主要体现在小组内互学。当小组间交流时, 又体现全班同学的互学。在教师引导时, 又体现了师生的互学。

在思品课《感悟青春》的教学时, 互学部分学生讨论积极。教师在互学环节巡视, 对没有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予以警示、提醒。对个别求教的同学予以指导。

2.4 展学, 包括展示、质疑、引导

小组学习后, 就是展学环节了。小组发言人代表本组展示学习成果。组内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质疑, 教师可以适当引导。

在思品课《感悟青春》的教学时, 展学环节学生分组展示。如甲组发言人展示:我们认为不应当谈论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因为谈论生理变化让人很难堪。

2.5 结学, 包括结知、结法、结网

及时总结知识、方法, 梳理知识体系与脉络, 对于学习非常重要。

在思品课《感悟青春》的教学时, 在学生小组汇报学习, 即展学环节之后, 老师是这样结学的:

同学们, 你们通过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 以及全班同学的交流, 知道了青春期的误读之一:以别人的生理变化取乐是不对的。我们可以谈论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但要以尊重为前提。请大家记笔记, 标注在书上。

自学、互学、展学、结学这几个环节可以是个小循环, 即一个问题的学习环节;也可以是一堂课的大循环, 就是一堂课的学习环节。

在思品课《感悟青春》的教学时, 老师为每一个知识点都设置了一个学习情景, 每一个学习情景都有自学、互学、展学、结学环节。这就是小循环。

在这一节课结束前, 结学环节老师小结本堂课的知识。

通过对一堂课的结学, 明确了知识点, 梳理了知识体系, 有利于学生全面回顾整堂课的学习内容及学习要点。

2.6 固学, 包括固知、固法、固能

此环节是对知识的巩固, 对方法的巩固。

在思品课《感悟青春》的教学时, 这位老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谈一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的收获有哪些?

通过学生谈收获, 让学生回味、反思本节课的学习, 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实践证明, 合理分组是合作式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教师担当好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是合作式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高效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能促使学生善于动脑、乐于合作, 从而活跃了课堂、提高了效率。

摘要:打造初中高效课堂, 采用导学、自学、互学、展学、结学、固学模式。应注重自主学习,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让课堂高效互动。

政治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篇8

关键词:导学案 教学模式 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169-01

在传统课堂上,政治在许多学生的心目中是一门十分枯燥无味的学科,学生对政治知识的摄取只是被动的接受,对政治学习缺乏兴趣,作为备课组长我也曾经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方面做过研究,虽然有所起色,但是收效甚微。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繁琐的教学理论,花样翻新的教法,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充斥着我们的课堂,许多教师时常在思考:“为什么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辛苦,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我的一个侄子刚刚初中毕业,却怎么也不想读书了,他告诉我他这九年的读书生涯就像坐牢一样,我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何以说出如此的话来,里面又包含着对我们国家教育的何等期望和仇怨呢?

素质教育强烈呼唤高效课堂的生成,高效课堂上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高效课堂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教师,教育即解放,教师即开发,学生即创造,教室即成长;传统课堂是教师抱着学生走,高效课堂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教学是什么?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就是自主、合作、探究。

基于这份理念,我们学校在新的高一实行了高效课堂,我们高一政治备课组自然也不例外,看完了学校发给我们的高效课堂的具体操作办法,我们心里依然有许多疑惑,在操作的过程中毕竟是头一次,每个教师心里却并没有底,我们充分发挥了集体备课的功能,通过集体讨论,老师们各抒己见,经过权衡统一意见之后我们政治备课组便着手实施了。

首先,编写导学案。我们确立了教学目标,制定了教学计划并分配了编写导学案的任务,毎份导学案编完之后我们备课组要经过讨论,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进行修改后再定稿并打印出来,每份导学案都包含了政治组的每位老师的心血,我们的每份导学案都有学生专用和教师专用两份,老师们的确很辛苦,虽然辛苦却并无怨言,因为我们都看到了课堂解放、学生解放的希望,看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那份积极和热情,也看到了课堂上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快乐,课堂活了起来,学生动了起来,再也看不到学生打瞌睡的现象,也看不到学生做小动作甚至看小说的现象了,当然这些离不开我们的评价的约束。

其次,确立课堂模式。我们把学生的学习分成课前、课中、课后三段,课中分六步进行。即(1)学情调查,通过抽查导学案的预习情况,学生的板书和站立交流进行三次学情的调查。(2)重申学习目标,学生朗读或者由老师重申或者由学生展示,方式可以灵活。(3)学生展示,学生在这个阶段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我要求学生在展示的时候必须说的有三句话,那就是请同学们看到这里来,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请老师点拨。(4)教师精讲点拨,教师根据学生展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不必要步步都讲,是要站在学生之内在关键时刻点关键问题。(5)当堂检测,检测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6)课堂小结,教师必须进行小结,否则学生只能捧着散乱的珍珠离开。小结过后我一般要求学生必须课后巩固,而且要落实基础梳理部分。

再次,建立评价机制。学生有天生的好奇心理,如果这份新鲜过后学生是否依然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呢?为了能够保持长久地学习氛围必须有配套的评价方案,不同学科也有有不同的评价方案,结合我们学科特点,我们决定了如下方案:(1)课堂即时性、激励性评价。从课堂板书、站立交流、展示质量和对抗质疑等方面及时给予课堂过程性评价。由课代表统计分数。(2)评价小组与评价个人相结合,教师评价到学习小组,由组长与教师共同评价小组成员。(3)量化赋分,各学习小组内的政治学科组长负责收缴学案,如果一个成员扣分,那么整个组负连带责任同时扣分,这样以来,每个学科组长必须督促各成员认真完成学案,对同学们的板书、交流、质疑对抗和展示都有赋分,对于板书有疑问的我就打上问号,板书既清晰又完整而且还正确的就打上感叹号,对正确但没有特色的就打上句号,分别赋予1分、3分和2分。对于站立交流基本上都是给予1分记载,对于展示的精彩和难易程度分为2分和1分。有的时候根据学生的情况还给予鼓励分数等。

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存在着许多的疑惑,比如怎样去落实学生的知识?如何去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如何去克服旧教材和新教材衔接中的矛盾?如何处理好内容与时间上的矛盾?等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高一政治备课组将在如何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上做好研究,真正做到解放学生,相信学生和发展学生。

参考文献

[1]曾辉玉.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3).

[2]丁为照.高中思想政治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12).

上一篇:公司简介网络变压器下一篇:驾驶员的情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