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共8篇)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两部音乐作品《草原小姐妹》(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欣赏,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和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1、《草原小姐妹》(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2、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三、重点和难点
《草原放牧》第一主题、《第四乐章》第一主题的曲调,体验不同的情感,理解音乐是如何通过要素来表达情感的。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聆听背景音乐,营造课堂气氛。
2、问题探究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四页散文,让学生思考: 从这段散文的阅读中,你怎样看待音乐与人生的关系?(2)分组讨论:音乐与人生的关系。(3)请1-2名学生作重点发言。(4)教师评价与点评。
?音乐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人类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因此,作为一个人应该学会用音乐的认知方式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改造世界。
?音乐智能和语言智能、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一样,都是人们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基本素质。作为21世纪的一带新人,应该具有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必需的音乐文化水平。?高质量的人生,应该具有高质量的生活,应该充满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追求高质量生活的人,应该热爱音乐,对音乐完全倾倒,用音乐丰富自己的生活,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
3、作品鉴赏
(一)《草原小姐妹》之《草原放牧》
1、作品介绍
教师: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作于1972年春,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是:尝试使用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琵琶作为主奏乐器与西洋管弦乐队结合,来表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现实题材。但是,当时正当“四人帮”横行之时。针对这部作品,“四人帮”的亲信制造种种借口,对其进行刁难和诋毁,以致这部作品被搁置五年。“四人帮” 粉碎后,这部优秀的作品终于在1977年初春公演。作品是根据蒙族少年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中保护公社羊群的真实故事写成的,表现了她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本人去内蒙古草原旅游的图片,介绍草原风情、地方特色等,调动学生欣赏的兴趣。
3、局部欣赏 “引子”
(1)提问:什么主奏乐器?为何要用这种乐器表现小姐妹的形象?(2)学生:圆号,小姐妹的主导动机,能很好的塑造英雄形象。(3)复听:要求学生注意圆号的音色。“第一主题”
(1)听、思考:音乐刻画小姐妹怎样的形象?说明理由。
(2)学生: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少年形象以及她们勤劳放牧的生活情景。(3)教师点评:根据吴应炬作曲的电影动画片《草原小姐妹》的主题歌改写的。也是本协奏曲的主要主题。速度小快板,节奏轻快,对形象的塑造恰如其分。(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旋律视唱及节奏练习。(5)教授蒙古舞,师生共跳。“第二主题”
(1)听并思考:用了怎样的音色、速度、节奏?音乐的形象特征是怎样的?(2)学生:抒情等。(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9页的有关内容,请他们谈谈其他要素在这里所起到的作用?(4)教师点评:缓慢的速度、宽广的节奏、起伏的旋律、柔和的音色和力度,表现了草原美丽的景色和主人公对大草原的热爱之情。琵琶“唱”着气息宽广而悠长的歌,它形象地模仿了蒙古族民歌手的歌唱方法和马头琴的演奏方法,突现了鲜明的蒙古民族的音乐风格。
4、整体欣赏 要求:聆听中积极展开想象。
5、请一名学生作中心发言。
6、教师点评:通过音乐要素,非常好地塑造了音乐形象,包括人物、情景、风景等。音乐张弛结合,有起有伏,动静相宜。下面的欣赏,今后的欣赏请同学们要注意运用“抓住音乐要素欣赏音乐作品”的方法。
7、音乐家介绍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浏览,使其了解三位音乐家。
(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简介作品、作者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投影文字、图片,要求在阅读后能作信息整合、评价。
《第六(悲怆)交响曲》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他最钟爱的一部作品。柴可夫斯基的晚年生活,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血腥统治的时期,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社会黑暗、动荡不安,这使他感到苦闷、彷徨、悲观。这部交响曲,悲剧性的形象和气氛贯彻始终,特别是第四乐章。柴科夫斯基(1840-1893)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一向以旋律优美,通俗易懂而著称,又不乏深刻性,他的音乐是社会的真实写照。透过他的艺术珍品,人们不难发现他不仅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而且是一位擅长以音乐描绘心理活动的大师,探索着人生的奥秘。(2)教师点评:从作曲家创作风格和本部作品的风格作讲解。
2、局部欣赏 “第一主题”
(1)聆听并思考:这段音乐中主要有哪些音乐要素在发挥作用?音乐的基本形象和情绪是怎样的?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简要点评:这是悲剧性的体验和不可幸免的死亡,其中含有抗议的激情,从而使这个主题增添了巨大而紧张的悲剧性力量。下行的悲戚旋律、极不稳定的和声、弦乐器暗淡的音色以及缓慢的速度,使这个主题的音乐情绪显得悲壮、激情。(3)旋律模唱 要求:划拍跟着音乐轻唱。“第二主题”
(1)聆听并思考:跟第一主题的异同。
(2)教师点评:展示了一段较为明朗的、抒情的旋律。这段旋律好象带有明显的安抚色彩,圆号则用变化了的三连音为其提供节奏背景。
3、整体欣赏
4、教师小结:在体验《第六(悲怆)交响曲》强烈的悲剧性意境中,我们还能感受什么?为克服苦难命运、争取美好幸福生活,就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斗争,即或是在死神面前已经不存在任何幻想了,但对生活中经历过、感受过的一切,依然心存感激。第四乐章,也还是可以使人感到肯定生活的意志和力量。
(三)对比作品主题并填表
四、问题探究
1、阅读教材第10页“怎样鉴赏音乐”。
2、思考和讨论怎样鉴赏音乐?
3、教师点评。
从音乐欣赏的心理上说,可分四个方面:一是音响感知,认识音乐要素和音乐的形式要素等。二是情感体验,“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包括感性直接体验和从音乐以外的文字因素找依据体验。三是联想与想象,非常自由的思想活动过程,有很大的随意性。四是理解认识,认识音乐所要表达的深刻哲理思想。
五、拓展探究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音乐与我》的散文。(请两人作中心发言交流)
2、深入了解柴可夫斯基,知晓他的代表作2-3部。课后反思:
1、结合聆听音乐作品的分析认识活动,学习、探究音乐要素的内涵及其所发挥的艺术作用。教师要尽量避免或减少语言性的讲解和传授,要引导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2、鼓励学生自主性地、探究性地参与学习。
3、教法和学法的安排上,适当用了比较法,教学的效果较好。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内容
1、《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
2、音乐知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三、重点和难点
《上去高山望平川》。理解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
(二)问题探究
1、引导学生阅读屏幕文字,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情况。
流行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其中以“花儿”、“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2、提问:你说一说你了解哪些西北民歌?
3、教师评价,顺势导入本课。
(三)作品鉴赏
1、《上去高山望平川》
(1)引导学生阅读书上第19页4自然段文字,了解花儿。
“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2)模唱假声。
(3)聆听歌曲,思考风格、特点。(4)请1-2人谈谈,教师给以点评。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大气、磅礴,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上句由高而低,再由低而高,下句由低而高,再由高而低,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使奔放高亢的气势和沉郁顿挫的情怀融为一体,也使高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精神在流动的旋律中一览无余、直泻千里。(5)跟着教师学唱歌曲。
(6)问题讨论:歌词意在抒情,其意蕴含、富有哲理,是什么哲理?(7)请1-2名同学谈观点,教师做好评价。
表面上看,是述说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受阻,而实质上是揭露旧社会的封建势力及其旧礼教迫使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难以实现。隐含的哲理就是: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就要勇敢地去追求、去实现。
(8)提问:大家注意到没有?歌曲的演绎过程中和平时听过的一些歌曲有什么不同?(9)没有乐队伴奏,民间的风味更醇厚,似乎更能把人带上高原,俯视大地,极目远眺,一览众山小。另外,这首歌是由著名的“花儿王”朱仲禄演唱,他用的方言和真假声结合的唱法,地道朴实。(10)复听歌曲。
2、《刨洋芋》(1)简介。
这首歌生动地表现了农民的劳动生活。歌词风趣、生动,旋律朴实、起伏。(2)聆听独唱版的歌曲,思考歌词创作的特点。(3)教师点评。歌词采用比兴的手法,先用“土溜溜的蚂蚱”作起兴,而后进入真正要表现的主题“刨洋芋”。在表现主题时采用叙事的口吻,现叙述刨洋芋的过程,最后再抒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整首歌词在写实的基础上含蓄地表露了劳动者的内心世界,可说是借景抒情的一首佳作。(4)复听歌曲并请2名同学上台作表演,表现劳动的情景和收获的心情。(5)试分析曲调的特点。用了四个短句构成,其中第一乐句是整个歌曲旋律发展的基础,有的重复它,有的变化它。在变化中用了民间音乐创作手法:合头换尾或是换头合尾。这种创作手法给人以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的艺术美感。(6)听无伴奏女声合唱版的歌曲。
3、《脚夫调》(1)引导学生阅读书本第19页第5自然段文字,了解信天游的知识。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另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2)聆听并说说这首歌是哪种类型的信天游。
(3)教师点评。又名《拉骆驼》,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它主要流行在陕北的绥德、米脂一带。信天游常常可以用同一个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所以在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九无法解忧愁”的说法。(4)复听歌曲。
(四)问题探究
1、阅读教材第19页1、2两个自然段文字,结合前面的欣赏,讨论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2、教师点评。
西北地区高原纵横,山石峥嵘,蓝天下一望无际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人们为了生存必须向大自然作斗争,所以民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
(五)拓展探究
1、欣赏几首西北风味的创作歌曲。(1)《一无所有》。(2)《黄土高坡》(3)《信天游》
2、课后完成书本第20页第3条题目。
六、小结。课后反思:
聆听民间歌手的演唱,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的学生认为:民间民歌手的演唱很土。教师要做及时地引导,让学识明白,恰恰是这些民间歌手对生活有着最深切的感受和最深刻的理解,所以他们的演唱大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真善美艺术的一种具体体现。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民族风格。
2、认识长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
3、初步懂得民歌与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语言语音等因素有紧密关系,也是形成起民族风格的重要原因。教学内容
1、《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
2、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特征。重点和难点
《宗巴朗松》。理解这三首民歌的民族风格。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
二、问题探究
1、请学生列举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概况及民歌。
2、教师点评。
三、作品鉴赏
(一)《辽阔的草原》
1、引导学生阅读屏幕文字,了解蒙古族民歌基本知识。
蒙古族民歌的体裁众多,其中以长调和短调最具代表性。长调的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短调的结构规整,节奏整齐,句幅短窄,字多腔少,具有叙述性的特征。
2、完整地聆听歌曲。
3、请同学谈谈感受。
4、教师点评。
自古以来,蒙古族人民在中国北方的草原地带,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这种生活条件、经济形态决定了蒙古族音乐属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草原音乐文化的范畴。这首歌表现了蒙古族年轻牧民对爱情生活的珍视和追求。从旋律上看,开阔悠长,延绵起伏,给人以气息宽广、颇具草原特色的印象。
5、学唱歌曲的片段
(二)《宗巴朗松》
1、引导学生阅读屏幕文字,了解藏族音乐的知识。
藏族音乐可分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民间音乐中又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五类。在民歌中,山歌的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旋律欺负较大且悠长高亢;劳动歌的节奏鲜明,与劳动动作紧密配合,有的则节奏较自由。爱情歌中有的神情,有的开阔自由。
2、提问:藏族民歌知多少?请1-2名学生谈谈。
3、聆听歌曲。
4、囊玛介绍
是藏族的一种传统歌舞,主要流传于拉萨、日喀则、江孜等地。音乐基本由三个部分组成:
中速的引子、慢板的歌曲、快板的舞曲。歌曲的歌词基本上是六字句,中间夹有较多的衬字。歌曲的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典雅,本歌就是囊玛中的歌曲。
5、复听歌曲。
6、请学生分析歌词,谈谈其中的丰富内涵。
7、表面上看,歌词是在写景、写实,但其深层内容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需要用高尚的道德修养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只要道德高尚的人,才有众多的朋友和他接近。藏族同胞在演唱歌曲时,常伴有礼让、鞠躬之类的简单动作呢。
8、学习藏族舞的动作。
9、边听边舞。
10、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听藏族歌曲的感受。
(三)《牡丹汗》
1、引导学生看屏幕文字,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的基本知识。
维吾尔族音乐继承了古代西域地区的传统,吸收了中原音乐、印度音乐、波斯阿拉伯音乐的有益营养。其歌词寓意深刻;衬词有长有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旋律生动活泼、热情奔放。
2、聆听歌曲。
3、教师简介“爱情歌曲”。
维吾尔族民歌可分为爱情歌曲、劳动歌曲、历史歌曲、习俗性歌曲。爱情歌曲多反映青年男女的坚贞爱情和反抗旧社会封建婚姻制度的内容。本歌是属于爱情歌曲,它劝人们要选择好人交朋友,对爱情要专一。
4、复听歌曲并留意伴奏的鼓声,说说它的节奏。
5、教师点评,把歌曲伴奏中的节奏型抽出作练习。
6、欣赏一些相关的图片。
四、拓展探究
讨论题:结合前面的欣赏,思考民族音乐的产生与发展,与该民族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文化交流等因素有什么关系?
五、课堂小结
请一名学生小结本课主要收获。课后反思:
1、对少数民族的民歌,重在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认识、理解其音乐风格,因此安排了必要的音乐实践活动。例如:聆听、模唱、舞蹈、拍节奏等。
2、注意引导学生梳理、归纳本课的一些音乐知识。
3、教学过程中不要忽略培养学生的音乐分析和探究能力。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 教学目标
1、聆听《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民歌变异性特征。
2、在感受、体验中原民歌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认识民歌的地方风格与语言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3、了解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教学内容
1、《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
2、有关民歌的音乐知识。重点和难点
《沂蒙山小调》。理解这三首民歌的地方风格。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
二、问题探究
1、请学生说说我国中原地区的几个省份,知道哪些民歌。
2、教师点评。
中原地区主要有山东、河南、河北等省。这里民歌丰富,地方风格相当浓郁。
三、作品鉴赏
(一)《沂蒙山小调》
1、引导学生阅读书本28页有关文字,教师适当补充。
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在山东临沂地区出现了一个反动的武装组织—黄沙会。为揭露黄沙会的反动面目,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文工团的音乐工作者,选用传统的民歌《十二月调》的旋律,填上了《打黄沙会》的歌词,很快在鲁南地区传播开来。后来,有人将歌词做改动,删去了揭露黄沙会反动本质的内容,保留了歌颂共产党的内容,增补了赞美沂蒙风光的内容。于是,《沂蒙山小调》这首民歌终于定型。
2、聆听歌曲。
两个版本,王世慧、彭丽媛的演唱。让学生比较各自的风格和特点。
3、请同学谈谈感受。
4、教师点评。
王世慧的演唱采用了方言、按原来的小调44拍,在风格上表现得高亢嘹亮、粗犷豪放,乡土味颇浓。彭丽媛唱的是这首歌的一个变体34拍。演唱时不仅在速度上有所变化,处理得也比较细腻,在风格上显得轻快活泼、热情洋溢。
5、学唱歌曲。
6、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结构、旋律特点。
四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两小节,除第四句外,前三句的节奏基本相同,而第四句的变化也是为了歌曲最终的稳定需要。因此,其结构形式工整、严谨,具有方整性的特征。从音乐的逻辑上看,每个乐句的尾部都有一个依势下行的拖腔。这种运行方式,不仅加强了绚丽的歌唱性,更确立了旋律发展中“起承转合”的功能地位。每句的结束音是下句的开始音,这叫鱼咬尾。
7、复听歌曲。
(二)《王大娘钉缸》
1、聆听歌曲,想一想这首歌的风格是否似曾相识?
2、请1-2名学生谈谈。
3、听《好汉歌》。
4、引导学生分析歌曲。
采用了上下句的结构形式写成,上下整体平衡。但每句从唱词和衬词的关系看,一短一长,表现出一种不平衡。这一长一短,一呼一应,明显增强了歌曲的明快、轻松、诙谐的色彩。
5、复听,要求学生注意语言风格。
(三)《孟姜女哭长城》
1、让学生讲《孟姜女》故事。
2、聆听歌曲。
3、聆听江苏民歌,听后讨论两首歌曲曲调、风格。
4、教师点评。
这首歌源头本在江苏,歌词采用四季体的写法,内容概括简练,旋律流畅,情绪压抑而悲伤。流传到河北后,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歌词以十二体写,旋律在江苏民歌的基础上加花装饰。演唱上,体现了南北风格上的差异,一刚一柔,粗犷与细腻形成了鲜明对比。
5、引导学生分析江苏民歌结构、旋律特点。
此歌也是起承转合的四句式结构,并采用了鱼咬尾的创作技法。
四、归纳概括
1、阅读书本31页文字,谈谈民歌的主要音乐特点?(1)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2)与本民族本地区的语言紧密结合。
(3)各地民歌在调式、节拍等方面有其自身特点。(4)结构一般短小。
2、请学生谈谈今天了解到的民歌的创作手法。
五、课堂小结
请一名学生小结本课主要收获。课后反思:
1、本课聆听中重视比较聆听。
2、学习音乐知识,一方面要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探究,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教学目标
1、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2、深入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等问题。教学内容
1、《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
2、有关民歌的音乐知识。重点和难点
《弥渡山歌》。理解这三首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
二、问题导入
1、请学生看地图,说说是我国的哪个省,知道哪些景点和民歌。
2、教师点评。
云南。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少数民族云集。民歌特别丰富并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三、作品鉴赏
(一)《弥渡山歌》
1、教师给学生介绍云南弥渡,欣赏云南风景图片。
弥渡地处滇西高原。北部有云岭和怒山,南部有哀牢山和无量山,加上相距不远的大理石林和洱海,可谓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正因为这里山清水秀,所以也是蕴藏民歌的大好地方。南诏铁柱
南诏铁柱置于弥渡县城西约6公里的铁柱庙内,欲称天尊柱,现存大殿建于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悬挂“威镇昆弥”金匾。大殿达三阁五殿,建筑规模巨大,是弥渡县至今保存较好的古建筑群。五台大寺
五台大寺位于弥渡县城东南40公里左右的五台山上,明初开山建殿,清壅正年间增建,光绪3年(公元1877年)重修。大殿达三阁五殿,建筑规模巨大,是弥渡县至今保存较好的古建筑群。
2、聆听歌曲,说说歌曲的哪一句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3、请2-3名同学谈。
4、教师点评。是一首赞美爱情的山歌。歌词用了比兴的手法,暗示着爱情的道路上的艰难曲折。旋律由三部分组成:起-平-落。起即引腔,这种长音在南方民歌中常见。如《小河淌水》。
5、学唱歌曲。
6、聆听《小河淌水》
(二)《对鸟》
1、聆听歌曲,学学其中的方言。
2、请1-2名学生学方言。
3、简介歌曲。
在我国,以对花为题材的民歌到处都有,而以对鸟为题材的民歌,全国仅此一首。音乐上分两部分,四个乐句,按起承转合的方式运转。音乐清新爽朗、真切自然,颇具有纯真的色彩。
4、复听,要求学生轻声跟唱。
5、欣赏有关图片。
6、聆听《采茶舞曲》。
(三)《幸福歌》
1、介绍湖北天门。
天门历史悠久,曾有灿烂的石江河文化,是全国最大的棉乡,天门是全国内地最大的侨乡,天门是全国久负盛名的文化之乡,如楚国令尹子文,世界文化名人“茶圣”陆羽,明代竟陵派文学创始人钟惺,谭元春,清朝状元蒋立镛等人物。
2、聆听歌曲。
3、讨论歌曲的风味。
4、教师点评。
歌曲的旋律吸取了湖北农民劳动时所唱“媷草歌”的音调,以天门民歌的音乐素材为骨架,糅进荆东地区的两种特征性音调5 1 2 1 5和3 5 6 5 3。演唱上一领众和,情绪热烈欢快,充满乐观向上的激情。
5、引导学生注意衬词部分进行复听。
6、唱衬词部分。
7、聆听《龙船调》。
8、引导学生阅读课本37页第二段文字,了解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南方就已经广泛流行着“楚声”和“吴声”,楚声是长江中下游两湖一带的民歌;吴声则是长江下游江浙一带的民歌。它们的风格与北方民歌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南方民歌的歌词都比较含蓄、内在,善用比、兴;其旋律多表现得婉转、流畅、细腻、抒情。
四、归纳概括
1、阅读书本37页第一段文字,讨论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等问题? 因为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民歌,在其内容、音调、结构、音乐特点、演唱形式等方面,会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征,这种特征就是某个民族或某个地区的民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歌会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2、教师点评。
(1)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歌词内容、节奏、旋律、调式、结构、演唱形式、伴奏乐器等因素上。
(2)影响民歌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原因,多为人们生活的地域环境、经济发展、生活条件、风俗习惯、语言特点、文化传统、文化交流、审美观念等因素。
(3)同一民族的民歌,由于分布地区的不同,在音乐风格上也会有明显的差异。因为该民族的民歌会受到当地音乐文化的影响,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相交融,最终造成音乐风格发生变化的结果。
五、课堂小结
让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谈本课主要收获。
六、课外拓展完成表格。
课后反思:
1、本课聆听中要引导学生关注音乐风格的问题。
2、教师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初步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概念性的认识”,要安排课外的拓展探究作业。第六节鼓乐铿锵 教学目标
1、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2、在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的音乐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有关的音乐知识。
教学内容
1、《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
2、打溜子、鼓吹乐、吹歌方面的音乐知识。重点和难点
《锦鸡出山》、《童谣》。理解作品的生活内容。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
二、阅读材料,欣赏图片,了解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长阳和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土家族的民族称谓始于十至十三世纪,民族语言称作“毕兹卡”而汉语叫作“土家”,其含义都为“本地人”。土家族的族源,众说不一。有“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后,土家族为巴人后裔”说;也有“认为是八、九世纪左右,来自贵州的某部乌蛮的后裔”说;还有“认为是湘西土著与巴人、汉人融合”说。但从土家族在丧葬、祈雨、以虎为图腾等习俗和围篝火歌舞的方式来看,土家族与羌族和与羌族有着密切血缘关系的彝族,都有着若干共同之处。由此可见,土家族与古羌部族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宗教信仰方面,也以信奉道教、佛教为主,有着浓厚的“天人合一”的生命意识。
三、作品鉴赏
(一)《锦鸡出山》
1、聆听乐曲,说说有哪些乐器?
2、教师点评。
依据湖南土家族打溜子改编的一首器乐曲。乐曲表现了人们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又叫打路牌子,打小家伙,是流行在湖南西部、湖北恩施一带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常用四种乐器:溜子鼓、头钹、二钹、马锣。乐曲内容多描绘动物形象及表现劳动的生活情景。多用于丰收、节日、喜庆活动
3、引导学生练习其中的节奏。
4、复听,根据提示,形象音乐情景,完成表格问题。
山间春色:表现山清水秀、春暖花开、美丽怡人的春天景色。乐曲采用上下句对偶及螺蛳结顶的手法陈述音乐内容。
结队出山:揭示锦鸡由少而多,由静而动的结队出山的情景。溪间戏游:表现锦鸡嬉戏的欢乐情景。
众御顽敌:表现发现敌情、与敌对峙、向敌进攻、群起而攻、敌人退却逃跑等形象。
5、教师点评。
(二)《滚核桃》
1、聆听乐曲,想一想,在鼓的哪些部位发音。
2、教师点评。
根据山西绛州鼓乐改编的一首作品。乐曲包括了头、身、尾三个组成部分。它采用了多种演奏技法,表现了农民秋收时节在房顶晾晒核桃的情景以及他们丰收时的喜悦心情。又叫鼓乐,是一种在中国农村流传最广的,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民间器乐合奏。起源于我国少数民族的马上之乐,汉、魏时期,分为四类:黄门鼓吹(宫廷)、骑吹(帝王、贵族的马上演奏)、短萧铙歌(祭祀)、横吹(随军演奏)。
演奏手法:十名鼓手合奏,技法包括:桥击鼓梆、乔击鼓面、闷击鼓面、双手交叉桥击鼓梆、交替敲击鼓槌和鼓梆、单手滚奏、闷击向前推奏、闷击向后退奏等。
3、练习节奏。
4、教师介绍有关背景材料。
(1)山西绛县,自古以来就是三晋一块文化宝地,位于山西南部。“唐为畿内地,有大夏之墟”,曾是晋国都城之一。今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西是鼓乐的故乡,绛县更是鼓乐之乡。相传,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率领唐军大破刘武周,收复并州、汾州两地,为了庆祝胜利,当地百姓用民间锣鼓奏出了《破阵乐》,后来,这首民间鼓乐得到整理和发展。到了贞观元年正月,唐太宗李世民大宴群臣,在大殿上演奏了经过加工整理并重排练的《秦王破阵乐》。
(2)绛州醪糟的由来。
5、复听,想象劳动情景。
(三)《童谣》
1、简介。
根据北京儿歌转化而来的民间器乐曲。它以吹歌的形式出现,管子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乐曲表现了一种欢快、活泼、诙谐的音乐情绪。以吹管乐器为主,辅以打击乐器。因演奏曲目多采用民歌或戏曲唱腔,所以有吹歌的名称。
2、聆听乐曲。
3、讨论乐曲的风味,模仿北京方言口语。
4、朗诵“口噙子数板”。
5、复听乐曲。
6、请2-3名学生上台表演。
四、归纳概括
1、请学生归纳本节课的音乐知识。
2、教师点评。打溜子、鼓吹乐、吹歌。
五、课堂小结 让一名学生谈本课主要收获。
六、课外拓展
收集有关当地鼓吹乐的文字、音响资料,将其记录下来。课后反思:
1、尽量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去理解作品的生活内容。
2、教师课外的准备工作很重要,比如:收集一些风土人情、地方习俗等方面信息。第七节丝竹相和 教学目标
1、聆听《中花六板》、《娱乐升平》,激发学生对民间丝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风格。
2、在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的音乐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有关的音乐知识。教学内容
1、《中花六板》、《娱乐升平》。
2、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方面的音乐知识。重点和难点
《中花六板》、《娱乐升平》。比较作品的音乐风格。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
二、了解古城苏州。(1)教师以曾在苏州学习3年的经历给同学们介绍苏州。
(2)引导学生围绕苏州历史名人、有关名诗、著名景点等方面谈;阅读文字材料。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吴文化。千百年来,苏州人文荟萃。在古代产生了以孙武、范仲淹、沈括、唐寅、顾炎武、蒯祥等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古典园林60余处,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藕园、退思园等9座园林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听苏州评弹片断,感受其优雅、娇嗔之风味。
三、作品鉴赏
(一)《中花六板》
1、聆听乐曲,说说有哪些乐器?
2、教师点评。
江南丝竹。其旋律清新悠扬,优美抒情,典雅细腻,富有浓郁的江南色彩,抒发了人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情绪。“胡琴一条线,笛子打点点,洞箫进又出,琵琶筛筛边,双清当板压,扬琴一蓬烟。”
3、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了解江南丝竹。
流行于上海以及江苏南部、浙江西部的民间器乐。通常有二胡、小三弦、琵琶、扬琴、笛、萧、笙、鼓、板、木鱼、铃等。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以轻巧、明朗、欢快、活泼为主,有时也表现的较为粗犷。
4、引导学生学说苏州话。
5、复听,结合苏州话的特点,体验音乐风格。
(二)《娱乐升平》
1、简介。是广东音乐中流行较广的一首,乐曲既保持、发扬了广东音乐的传统特色,又借鉴了一些欧洲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技巧,从而在风格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乐曲表现了一种清新活泼、乐观向上的音乐情绪。
2、聆听,和江南丝竹比较一下,风格的差异以及所含乐器。
3、学生交流后阅读书本50页第二段文字。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点。
流行于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民间器乐。高胡、扬琴是主奏乐器。乐曲一般短小精悍。风格多轻快活泼,缠绵,流畅动听。名家有严老烈、丘鹤寿等。
5、观看粤剧片断,感受广东音乐和粤剧的一脉相承的关系。
(三)丝竹鉴赏活动
1、播放4首乐曲,请同学们区分类型。(1)《三六》江南丝竹(2)《旱天雷》广东音乐(3)《行街》江南丝竹(4)《步步高》广东音乐
2、讨论,回答类型并说明理由。
四、归纳概括
1、请学生归纳两种丝竹的音乐风格。
2、请学生归纳有关音乐知识。
五、课堂小结
让一名学生谈本课主要收获。
六、课外拓展
收集有关当地丝竹音乐的文字、音响资料,将其记录下来。课后反思:
1、为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教师不妨跟大家谈谈苏州的概况,拓展欣赏苏州评弹以及广东的粤剧。
2、要引导学生阅读材料,积极思考,加深体验,做到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第八、九节国之瑰宝 教学目标
1、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雄心壮志冲云天》、《家住安源》,感受、体验京剧。
2、认识京剧方面的知识。教学内容
1、《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雄心壮志冲云天》、《家住安源》。
2、京剧知识。重点和难点
《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体验梅派的神韵。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
二、以谈话法引导学生谈京剧。
1、京剧的历史 1790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进京,至今200多年。
2、京剧的行当生旦净丑。
3、京剧的声腔唱腔以西皮和二黄为主,伴奏乐器包括京胡、京二胡、月琴、鼓、板、锣等。
4、京剧名家 “老生三杰”: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三、作品鉴赏
(一)阅读材料,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
梅兰芳(1894—1961),江苏泰州人,出身京剧世家,9岁学戏,11岁登台。1913年就以精湛的表演和柔美的唱腔享誉全球,他是将我国京剧艺术引向世界的第一人。梅兰芳在其一生的舞台生活中,塑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剧目,发展、提高了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梅派表演风格。”
(二)《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1、教师简介。
选自《霸王别姬》。垓下之战,项羽四面楚歌,无可奈何之际,虞姬劝项羽等候救兵。此时,项羽困乏,虞姬又劝其休息。等项羽睡着后,虞姬步出帐外,以期驱散愁情的情况下演唱的。
2、聆听。
3、学唱片断,感受梅派唱腔的神韵。
4、请学生谈感受。
5、教师点评。
梅派艺术“既博大精深,又平易近人”,梅兰芳被誉为“伟大的演员、美的化身”。他的嗓音圆润、甜美、嘹亮,韵味纯正醇厚,质朴中见俏丽,妩媚中显大方。在这个唱段中,他寓动于静,节奏平稳,速度较慢,色彩清丽悲凉,抒发了角色内心的忧虑和悲怆,渲染了激战前夜难耐的寂静与凄凉。(教师插入生动的语言调动学生欣赏的积极性,比如欣赏京剧好比茶道文化,注重品茗、细嚼,应作出资深票友摇头、击拍状,一则健身,二来投入。)
6、复听。
7、阅读材料,了解有关知识。
南梆子,属于西皮类的唱腔,这种唱腔细致优美,旋律性强,擅长于表现细腻,欢悦的心情。
(二)《海岛冰轮初转腾》
1、简介。
这是《贵妃醉酒》中的一个唱段。其剧情是: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一天,相约在百花亭饮宴赏花。贵妃在亭中久候,而不见玄宗驾临。后太监禀告:玄宗已转驾西宫去约会梅妃。杨贵妃哀怨自伤,就在亭中独饮,沉醉而归。
2、聆听,唱腔上的差异。
3、学生讨论,交流。
4、教师点评。
这段唱腔音乐华丽委婉,体现了京剧四平腔的典型特征,也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杨贵妃自怨自艾德惆怅心情。
5、复听。
6、阅读材料,了解相关知识。
句容的民间艺人们以余姚腔为基础,吸收弋阳腔的唱法,形成了独特的四平高腔。它与二黄很相似,擅长表现委婉缠绵,哀怨凄凉,激越愤怒的情绪。
(三)现代京剧
1、阅读材料,了解现代京剧。
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通过戏曲改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创作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新京剧。
2、《雄心壮志冲云天》
(1)聆听,跟上面的京剧比较一下差异。(2)教师点评。
声腔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乐队上,引进西洋管弦乐队,富有气势。(3)教师简介剧情。
选自《红灯记》。一九三九年,以铁路工人李玉和为代表的地下党在惨烈的白色恐怖之下,为钳制日军、配合抗战进行着一系列灵活机智、艰苦卓绝的斗争,李玉和、李奶奶、李铁梅原本不同姓的三代人更是在共同革命信仰的感召下,演绎着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生发出来的缕缕浓情。北满省委在得到游击队电台被毁的消息之后,及时派出交通员计划与当地地下党接头,将密电码送到游击队。没成想同时得到这一消息的日军对沿线铁路进行了严密封锁,交通员被捕,而李玉和对于密电码的下落却全然不知,只是一心想方设法寻找密电码的线索,并联络游击队希望能够顺利地营救出交通员。王连举的叛变使李玉和成为鸠山截获密电码乃至摧毁地下党的关键性人物。老谋深算的鸠山为了达到摧毁龙潭地下党的目的,对李玉和实施了离间计。为此,李玉和不仅在组织内部受到怀疑,在同事、邻里街坊乃至自己的母亲和女儿之间都陷入百口莫辩的境地。李玉和以宽厚的胸怀和革命者的睿智,忍辱负重,在极度艰难的情况下,坚持完成革命工作,最终在敌人的枪口下英勇就义,李奶奶也被日寇残酷地杀害。失去了父亲和奶奶的李铁梅,在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下,毅然承担起父亲未尽的革命工作,将密电码成功地送到了游击队。李铁梅在斗争的风雨中逐渐长大成熟,最终成为一名坚毅、勇敢的共产党员,并由此开始了新的革命历程。(4)复听。
3、《家住安源》(1)简介。
1927年秋,农民英雄雷刚带领本地农民在湘赣边界揭竿而起,反上了杜鹃山。由于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三起三落,濒于覆灭,急盼找到中国共产党。党知道后,于1928年春派代表 柯湘前来,不幸中途被捕。雷刚闻讯后率众劫法场,将党代表抢回山上。柯湘上山后,担任了自卫军的党代表,努力贯彻毛主席的建军路线,以无产阶级思想对这支农民军队进行改造。在党的领导下,自卫军发动群众,扩大武装,上山整训,蓬勃发展。“毒蛇胆”率设伏于山下,抓住雷刚的义母杜妈妈为“钓饵”,勾结叛徒温其久,欲诱雷刚下山,消灭自卫军。柯湘识破敌人的毒计,要转移出山,会合主力来粉碎敌人。雷刚复仇心切,加上内奸温其久从中挑拨,不听柯湘劝阻贸然下山,结果被捕入监。紧急关头,柯湘命李石坚带队守山,率队营救雷刚。回山途中又遭遇敌人,她断后阻敌,掩护雷刚和战士,乡亲们上山。激战中田大江英勇牺牲。内奸温其久趁柯湘未回之际,借口转移,欲带队投敌。李石坚与之斗争时,柯湘回山,揭露其阴谋,清除叛徒雷刚。血的教训,使雷刚认清了自己的错误,亲手击毙叛徒温其久,消灭了当地的地主武装,同柯湘一起,率领部队,奔向革命圣地--井冈山。(2)聆听。
四、拓展探究
1、欣赏刘欢的《情怨》。
2、讨论题:你认为京剧应该如何发展,才能使更多的青年朋友喜爱?(如时间不够,就作为作业,课后完成)。
五、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1、教学中最好能让学生看看视频资料。
2、相关的京剧知识有的可结合唱段学习,有的是阅读材料,或是教师讲解,这样效果会好点。
第十节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教学目标
1、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2、初步了解亚洲音乐的概况,以及一些民间乐器。教学内容
亚洲传统音乐 印度的电影歌曲 教学重点 印度音乐。教学难点
体验并参与音乐活动。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简要回顾复习。
用谈话法跟学生回顾上节课有关京剧的艺术、梅兰芳表演艺术。
三、新曲目欣赏。
1、提问:亚洲的几个区域?学生回答后引导观看投影文字,了解亚洲五个音乐区域的基本情况。
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东亚音乐
旋律十分丰富,多采用五声音阶,乐器种类繁多,并有多种多样的民歌、戏曲、说唱和舞蹈等。如日本的雅乐、琴、筝、三味弦音乐,朝鲜的唐乐和乡乐,中国的民族音乐。南亚音乐
主要包括印度古典音乐,音乐之邦孟加拉国音乐。东南亚音乐
最早受中国和印度文化的影响,后来受伊斯兰和欧洲文化的影响。如泰国、印尼的古典音乐,大型的敲击乐队是东南亚音乐的特点之一。中亚和西亚音乐
属于伊斯兰文化,主要有阿拉伯古典音乐,其风格柔和、持重。阿拉伯古典音乐也曾对印度和我国西部的音乐产生影响。
2、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
(1)设置悬念:一种神奇的唱法,一个人唱出两种声音?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
呼麦一种由一个人同时唱两个声部的歌唱艺术,是蒙古国人民和我国蒙古族人民中特有的一种民间唱法。呼麦蒙古语原意是喉,所以也叫喉音唱法。(2)听完后请学生谈谈感受。(3)教师点评
表现了蒙古人对自己亲密的伴侣——马的热爱。体现了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和交融,歌声使人的心灵得以纯化和升华,令人进入一种新的境界。
3、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
(1)请学生观看几幅图片,猜一猜是哪个国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教师对印尼作简要介绍,针对苏门答腊岛请学生谈谈去年的海啸,切入爱心教育,引
出曲目《星星索》简介并聆听。
优美的情歌,表达对心爱姑娘的深切的思念。星星索是划船时伴随桨起落节奏的哼声。歌曲以固定音型“啊,星星索”作为伴唱。(3)学唱与学划船。
(4)引导学生进行“划船”律动。
4、印度民间乐曲《欢迎》。(1)抛出话题:印度知道多少?
(2)学生谈过后,分别请历史嘉宾和地理嘉宾参与互动。(3)教师引导学生浏览屏幕文字
印度音乐绚丽多彩,特色鲜明。那带有鼻音色彩的歌声,那各式各样的滑音、装饰音,那如怨如诉、绵延不断的旋律,那波浪形、曲线式的音乐进行,那余音缭绕、婉转曲折的琴声,那呜咽哀伤、令人断肠的笛声,那始终伴随着乐曲的持续音,以及变化多端的即兴演唱和演奏,构成了一幅幅宁静、和谐的印度风光。
(4)介绍并欣赏乐曲后进行适当的教学拓展(印度歌曲欣赏)。
这是印度拉贾斯坦的一首著名民间乐曲,用萨朗吉演奏,伴以鼓和笛子等乐器。萨朗吉是一种印度民间乐器,被称为印度的小提琴,音色柔美、抒情,善于模仿人声。
(5)请舞蹈嘉宾教印度舞蹈,引导学生跳舞律动。
5、阿塞拜疆音乐《巴雅提木卡姆》。(1)简介(引导学生快速浏览屏幕文字)
木卡姆是波斯、阿拉伯、突厥各民族的共同文化遗产,是一种由多首乐曲组成的组曲。这首木卡姆用卡曼贾演奏,卡曼贾是伊朗和高加索等国的民间乐器,在埃及、土耳其和中亚地区也有流行。(2)欣赏时请学生注意伴奏的节奏。
(3)引导学生进行“演奏”活动。(用身边各种物体做打击乐器,拍出各种音色的节奏)
四、反馈与小结。
1、今天我们欣赏了一种神奇的演唱方法,它叫什么?
2、今天欣赏的两种外国民间乐器的名称是什么?
3、木卡姆是什么意思? 教学反思
一、本课注重活动,在欣赏中间不断穿插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兴奋的欣赏状态,取得了效益。
二、请嘉宾参与互动也大大提高了学生欣赏的情趣,激活了课堂气氛,产生了令人振奋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了教学语言的幽默、风趣,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课件的作用,真正是恰到好处。课后调查表明,学生称本节课非常有新意,很喜欢这节课,对本节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十一节非洲音乐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接触非洲几个地区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使学生体会非洲民族音乐所具有的与西洋音乐、及其它地区音乐明显不同的艺术魅力。
二、初步了解几首非洲民族音乐的主要特点,进而体会非洲区音乐作品鲜明的民族风格。
三、了解非洲民族音乐的基础知识。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非洲音乐简介
非洲音乐通常是指撒哈拉以南(黑非洲源于非洲本土的各种黑人传统音乐。由于众多繁杂的部族和各种外来的影响,非洲各部族的音乐千差万别。非洲音乐的主要特点是节奏复杂多变。鼓在非洲音乐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非洲音乐对世界音乐,主要是美洲音乐有巨大的影响。
(二)非洲音乐欣赏
1、欣赏博茨瓦纳民间音乐姆比拉弹唱《孩子》
a、组织学生讨论听音乐后的感受,引导学生从旋律、鼓点、节奏、乐器等方面分析作品。b、介绍、欣赏非洲乐器“姆比拉”(看课件)。
“姆比拉”是一种用手指拨动弹奏的簧片乐器,也称“散扎”、“薄片琴”。其结构是将一系列长短不一的细长簧片(木制或铁制),分1-3排绑在一块木板上,并在其下面装有一个木盒或干葫芦作为共鸣体。各地“姆比拉”的簧片数量不一,每根簧片发一音,可演奏各种旋律。如同时拨动两根簧片,还可以发出和声。
2、欣赏加纳民间音乐《非洲木琴独奏》 a、欣赏音乐(课件)
b、介绍、欣赏非洲乐器“马林巴”(看课件)。
流行于分周各地的木琴称为“马林巴”。非洲木琴有数百种,有的仅有1-4键,但10-22键的更为多见,还有2-6人一起演奏的木琴。
(三)非洲鼓与歌舞
1、非洲鼓与歌舞介绍
非洲黑人歌舞的节奏强烈,动作粗犷,伴奏的乐器是以鼓为主的各种打击乐器。故是黑人舞蹈音乐的灵魂,各式各样的鼓用木棒、竹棍和手掌击出各种不同的音色和音调,并交织成各种复杂而鲜明的节奏,它控制着整个舞蹈情绪的发展和变化。其它的伴奏乐器还有葫芦、木子、金属铃之类的各种响木琴以及简单的木管等。
歌唱是非洲黑人舞蹈音乐的另一个特点,最常见的形式是先由一名歌手即兴朗诵或领唱,众人合唱叠句部分,或者与之呼应并与鼓声和乐器的演奏有机地组成鲜明的旋律。在舞蹈过程中还时常伴有呼叫,以抒发感情,增加舞蹈的气氛。
歌舞在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不可缺少的地位。在酋长宫廷中,传统音乐更占有重要地位,一些礼仪音乐还要在酋长或国王的监督下进行,有时某种乐器就是王权或神权的象征。例如东非和南非的鼓。
非洲人从小就在日常的音乐舞蹈活动中学习,进入成年之前,还要参加一种启蒙训练,接受多种技能训练,合格之后才被接纳为正式的部落成员进入社会。
(1)欣赏科特迪瓦民间音乐歌舞曲《古诺人的尤勒舞》。(2)欣赏却比人的舞蹈音乐《恩歌多舞》。
2、习拍打课本后面的非洲节奏。(课件)
(四)非洲音乐的主要特征:
非洲音乐的主要特点是高度发达的节奏,包括复变的节奏线条和节奏层次。西方通俗音乐和部分音乐作品都从非洲音乐节奏中获得丰富的营养和启示。非洲音乐的音阶有多种类型。非洲音乐旋律的音域往往比较窄,乐器比较小。
三、小结 课后反思:
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 ——风笛、排箫、歌声 教学内容:
1、风笛音乐《优雅》
2、罗马尼亚排箫《森林的多依那和妇女的舞蹈》
3、保加利亚女声重唱
4、瑞士约德尔民歌 教学目标:
1、通过鉴赏欧洲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了解风笛、排箫的音色特点及演奏方式;
2、通过比较聆听、组合演唱等多样的实践活动,认识并体会欧洲典型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3、通过文化与音乐结合讲述的方式,使学生开阔视野,感受到欧洲民间音乐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学会尊重多元文化,明白欧洲艺术音乐和欧洲民间音乐的关系。教材分析:
苏格兰风笛音乐原属于战争音乐,用于行军、召集高地人、哀悼亡灵。风笛音乐也属于和平的音乐,用来跳斯特拉斯佩舞、与小提琴、手风琴和奏,用来庆祝、也用来表达爱意。爱尔兰的风笛演奏方法与苏格兰有所不同;罗马尼亚一直保持用排箫奏乐的悠久历史,并将排箫的演奏艺术提升到高超的水平,整个排箫有点向外拱弯,一般定成D或G大调音阶。排箫音色圆润柔美,抒情,略带气息。排箫音乐:空灵、优美,舒展,使人放松心情,常在茶室、咖啡厅等休闲场所作为背景音乐使用。保加利亚女声重唱:采用自然、直接、开放的唱法,音色清沏、透明,在多声部的重唱中常出现不谐和音程(如二度),旋律音域不宽,却富有表现力,各种各样的装饰音、滑音层出不穷,十分丰富,给音乐增加了特殊的色彩;约德尔唱法:用真假声迅速地交替演唱,并采用一些无意义的字音来演唱。如“依”“哦”“莱”“咿呀”等。音域宽,旋律起伏较大。教学重点及难点:
1、风笛音乐;2、民间音乐、相关文化与生活的融合学习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教师提问:请说出你所知道的著名的外国音乐家有哪些? 教师小结: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显然,欧洲是西方古典音乐的摇篮,在这里孕育了无数举世闻名的音乐家,也诞生了数之不尽的经典音乐作品。再次设问:为什么在欧洲会产生这么多著名的音乐家?欧洲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家们创作的源泉。
三、欧洲民间器乐
1、请学生谈谈所了解的本国的民间乐器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唢呐、二胡等是我们中国的民间乐器,在民间婚丧、嫁娶等活动中使用广泛,同样,在欧洲也流传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民间乐器,演奏时,人们穿着传统的民族服饰,表达着最朴素的情感。如:如西班牙响板、意大利曼陀林、俄罗斯巴扬、巴拉莱卡等
(一)罗马尼亚排箫
1、聆听《茉莉花》(排箫)片段
思考交流:(1)请说出该作品的曲名?(2)主奏的是欧洲哪种民间乐器?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茉莉花》主奏乐器——排箫
2、介绍排箫“排箫”(panpipes)——一种吹管乐器,也是欧洲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由长短不等的管子,按音高顺序排列,固定在一起。每管只能发出一个音,下端有封闭和不封闭两种。古老的欧洲民间乐器希腊神话传说为牧神“潘”(pan)所创,潘神下半身为羊身,上半身为头上长一对羊角的人身。他遇到山林水泽女神绪任克斯(syrinx),便爱上了她。女神见他就逃跑,被保护神把她隐入水中变成芦苇。潘神无奈,便用芦苇做成排箫吹奏自慰。古罗马人把排箫传往各地。排箫在欧洲各地普遍为放牧人所用。
3、介绍排箫的演奏方法:(播放VCD)用手摇来演奏颤音;可以演奏华丽的音阶式的经过句
4、赏析罗马尼亚排箫曲《森林的多依那和妇女的舞蹈》
(1)聆听音乐片断,思考:音乐描绘了怎样的画面?(音调、速度、节奏、情绪)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第一段速度较慢,节奏自由舒缓;第二段速度变快,节奏紧凑,情绪也变得热烈,人们想通过音乐来表现森林中鸟儿自由歌唱和妇女们欢快热烈舞蹈的场景。
5、师生讨论交流:我们可以在什么场合欣赏排箫音乐?排箫音色圆润柔美,抒情,略带气息。排箫音乐:空灵、优美,舒展,使人放松心情,常在茶室、咖啡厅等休闲场所作为背景音乐使用。
(二)风笛音乐 导语:不同的地域、人文造就了不同的音乐文化,在西欧岛国的高地,人们喜欢演奏一种古老的乐器,是什么呢?
1、探索(出示乐器图片)请学生思考并演示该乐器的演奏方法
2、介绍风笛(播放VCD)风笛又名风袋管
形制:皮制风袋吹管有按音孔的曲调管(1~2支):演奏旋律无按音孔的持续音管(1~3 支):发出持续的单个低音
发音原理:演奏者通过夹击腋下的风袋,将气流压送到旋律管和持续音管发音。因此风笛能演奏出多声部的音乐。
3、赏析风笛音乐《优雅》
导入:风笛在欧洲民间流传广泛,尤其是在西欧的岛国——苏格兰爱尔兰等地十分流行
(1)聆听音乐片段,请用线条来表现你听到的音乐
(2)教师小结:多声部的音乐,主题旋律在高声部,低声部的持续音作为伴奏,就像连绵不断的群山。在平静优雅的风格中,又不失恢弘的气势。3)学唱主题旋律
4)分组合作四组轮流演唱高声部旋律,其他组演唱低声部。
4、小结:风笛是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乐器,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样,“他”也获得了音乐家的青睐,创作了无数的《风笛舞曲》,有些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曲。除了在古典音乐领域大放异彩,在现代通俗音乐的舞台上,我们也不难发现他的踪迹。
5、拓展:(1)聆听电影《我心永恒》主题曲的前奏音乐思考交流:音乐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教师小结:深情,怀念
(2)欣赏风笛伴奏的《大河之舞》片段爱尔兰的踢踏舞热情、洒脱,而风笛的加入,又不乏优雅和柔情。
四、欧洲多彩的民歌导语:我们中国有这着多姿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民歌,也有柔美的江南小调,同样在欧洲也因为地域人文的不同,流传着风格迥异的民间歌曲。1、聆听《鸟儿在歌唱》(保加利亚女声重唱)片段思考交流:音色上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保加利亚女声重唱音色清澈,基本为真声,旋律起伏不大,为多声部的重唱。2、聆听瑞士民歌片段讨论交流:请为这段音乐取个恰当的标题
3、介绍约德尔唱法这是在阿尔卑斯山区域流传的特殊唱法。在这里牧人常常用号角和叫喊声来召唤他们的牛群、羊群,内容及表达方式上和我们中国的山野民歌也有相似的地方。用真假声迅速地交替演唱,并采用一些无意义的字音来演唱。如“依”、“哦”、“莱”、“咿呀”等。音域宽,旋律起伏较大。如:《孤独的牧羊人》就是根据该唱法创作的歌曲。
五、总结:
(1)思考交流:谈谈你如何看待纯朴的欧洲民间音乐?
(2)教师总结:欧洲的民间音乐虽然植根于本民族的特有文化,却与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相融合,为古典及现代音乐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无数的音乐家,在民间音乐这块肥沃的土壤中汲取丰富的养料,创作出一批又一批的传世之作。同时战争、迁徙、文化交流??促使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不断融合。欧洲民间音乐既有其独特的风格,又与其他各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调式、乐器、歌声)
六、拓展我们不仅可以在古典音乐中听到欧洲民间音乐之声,而且在当代的流行音乐领域,我们同样不难发现他们的踪迹。比如:爱尔兰歌手恩雅和爱尔兰乐队——神秘园的音乐,他们在继承欧洲民间音乐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开创了新的纪元——“新世界音乐”在“神秘园“的音乐中结束。课后反思:
本次课从学生熟悉的话题导入,自然亲切,层递式的设问,引入课题,激发学生探索欧洲民间音乐的兴趣。以本国熟悉的民间乐器引入到欧洲的民间乐器,使学生有亲切感,易于接受。以耳熟能详的音乐导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排箫的音色及音乐风格。拓展、介绍相关音乐文
化,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排箫音乐的特点。使学生能发挥想像力,用语言来描绘听到的音乐,尊重学生对音乐的多元理解,拓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音乐与生活相结合。以探索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视听结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风笛的构造及演奏方式。学生运用多样方式来表现对音乐的感觉,通过学唱及合作演唱更好地体会该作品的风格特点。风笛音乐不仅受到普通人民的喜爱,也能登上“古典音乐”的大雅之堂。结合电影配乐和欧洲民间舞蹈做适当的拓展,感受风笛音乐的多样风格,以本国的民歌导入,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外国的民歌相同的音乐文化,并能进行恰当的比较分析,通过比较聆听、探索,使学生了解欧洲代表性的民歌特点。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激发学生去思考相关的文化,通过总结,使学生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对欧洲音乐文化的理性认识上。对课堂内容作拓展,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课外继续学习音乐的兴趣。
第十三节拉丁美洲 音乐
——安第斯高原探戈 音乐文化的交融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动让学生感受到拉丁美洲音乐独特的风格和其多元的音乐文化。
2、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认识拉丁美洲民间器乐、歌舞和探戈音乐的特点。
3、能够让学生通过听、唱、动等不同形式,加深对拉美音乐的理解并会用简单的肢体语言表现拉美歌舞。
二、教学内容:
1、秘鲁民间器乐合奏曲《告别》
2、墨西哥民间歌曲《美丽的小天使》
3、乌拉圭探戈舞曲《小伙伴》
三、教材分析:
1、《告别》是一首安底斯高原印第安人的民间器乐合奏曲。旋律优美、气势雄浑,表现了印第安人在集会之后,临行前告别时的情景。乐曲为G大调,4/4子,采用五声调式音阶,乐句悠长且多下行。
2、《美丽的小天使》是一首有着浓郁的拉丁美洲音乐风格的歌曲,是一首极具墨西哥民族个性,被称为“松”的歌舞曲,歌曲表达了男女青年间的爱情,旋律缠绵、优美、动人。歌曲为A大调,3/4拍子,采用七声音阶。
3、《小伙伴》是一首阿根廷探戈舞曲。乐曲既有平稳持重的情调,又有紧张、激越的情绪,节奏强烈,乐曲为g小调,2/4拍子。
四、教学重点:
1、感受了解拉丁美洲歌舞音乐文化和民族风情。
2、对探戈节奏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欣赏活动,积极投入创作活动。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播放拉美歌手瑞奇。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歌曲,渲染气氛,学生走进教室。
(一)设问与回答方式导入
1、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节奏强烈、热情奔放、富有感染力)
2、你们喜欢这首歌吗?这首歌曲和我们平时听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啊?具有哪种音乐的风格特征?(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具有拉美音乐风格特征)
(二)引出课题:拉丁美洲音乐
1、让学生讨论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环境、历史、社会等印象。(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拉丁美洲是指以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海和南美洲,包括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墨西哥乌拉圭等国家。师言:在广阔的拉丁美洲,风土,人种极其多样,因此,在音乐方面也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式,除了在人种方面,原住外,从地球上各个地方迁移过来的人种都在这里互相混,所以可以说多元混合型文化是这一地区文化的最大特点,音乐文化非常丰富,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印第安人音乐,拉丁美洲民间音乐和黑人音乐。
设问:拉丁美洲这种混合性音乐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查阅的资 料讨论回答)
师归纳:混合性音乐是指印第安人(本土文化,欧洲和非洲)三种音乐文化的相混合,主要的原因是欧洲入侵和黑人的贩卖带来了各自音乐文化的融合,那么他们的音乐文化到底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拉丁美洲,感受他们混合性音乐的风格特点。
二、感受与体验
(一)赏析〈告别〉器乐合奏曲,秘鲁民间乐曲。思考:1,这首乐曲情绪特点怎么样?(优美,气势雄浑)
1、主要有哪些乐器演奏?(排萧、盖那琴、恰朗戈)
2、教师介绍各种乐器的特点,学生观赏乐器的图片。
3、听音乐,学生随音乐双手轻拍节奏,感受音乐的节奏变化。
(二)赏析《美丽的天使》墨西哥民间音乐。
1、歌曲是怎样的情绪?(旋律平稳圆滑,缠绵美妙,优美动人,略带淡淡的乡愁。)
2、请学生唱旋律,手拍节奏,感受歌曲节奏有何特点?(采用3/4拍子,节奏平稳一致,连续采用切分节奏)
3、歌曲演唱形式是怎样的?(前部分是领唱,后面是合唱,中间间奏还伴有热情的的呼叫声)
4、教师简介歌曲的特点:
这首歌曲是具有浓郁的拉丁美洲民间音乐风格的歌曲,采用七声大调式音阶,前部分是领唱,后部分为合唱,歌词用西班牙语,被称为“松”的歌舞曲。墨西哥民族歌曲被称为“松”,与西班牙民间音乐有着不要可分的关系,“松”通常是大调式,节奏明快,旋律动听,气氛欢乐。西班牙对墨西哥进行了统治,因此,墨西哥的文化,社会和政治关系深深地带有西班牙文化的影响,而墨西哥是古代印第安文化重要发原地之一,又是西班牙殖民统治后的中心之一,这包括音乐在内的各种文化是具有十分典型的相互交融的特征。这首歌曲就是典型的相互交融的特点之一。
3、教师伴奏,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再次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创造与活动
(一)播放探戈舞录像片段。
1、提问:这种舞蹈叫什么舞蹈?节奏有何特点?(学生根据录象舞蹈动作和课前收集的资料相互交流)
归纳:这是探戈舞蹈,采用连续的切分音节奏。
2、教师展示一些探戈舞蹈的图片,介绍探戈舞蹈特点。
探戈是阿根廷的一种舞蹈,它是一种音乐、唱和舞蹈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探戈已固的格式,即兴花样翻新等,现代探戈的舞蹈风格是有深沉、含蓄、洒脱是特点。运用节奏变化多样,但切分节奏运用是最多的。师言:拉美的舞曲音乐更为丰富,它以独特音乐风格和变化多样的节奏,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欢。它已经很好的融入了现代音乐和国际标准体育舞蹈之中。
3、教师简要说明国际标准体育舞蹈。
(1)拉丁舞(桑巴、伦巴、恰恰)学生观看录像,随录像模仿舞蹈动作。(2)摩登舞(探戈、狐步舞、华尔兹)a、观看国标华尔兹舞蹈片段。b、学生随音乐表演华尔兹舞。
(3)教师列举几种典型探戈风格的节奏,学生用拍手或身体动作分组做探戈节奏练习。a、首先进行单声部的节奏练习。b、逐步增加声部,从二声部到三声部。x.x x x∣x x x x x∣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x x x x x ∣ x.x∣ 哒哒哒哒哒哒哒 x x x ∣x x x x∣ 哒哒哒哒哒哒哒
教师简要小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鼓励。
(二)欣赏乐曲〈小伙伴〉
1、思考:A:舞曲节奏是怎么样的?(连续使用切分节奏,探戈舞曲风格)B:越的情绪,表现出一种矛盾的情绪)
2、教师出示乐谱,简要的介绍乐曲,学生轻声唱谱,教师伴奏。
3、教师板书〈小伙伴〉乐曲的节奏。
4、学生随录音带运用课前准备好的易拉罐、沙袋,矿泉水瓶,教师提供部分打击乐器:手鼓、沙铃、铃鼓等随音乐模仿乐曲节奏。
5、学生根据《小伙伴》音乐节奏,即兴填词或教师提供歌词,教师击鼓敲节奏,学生有节奏的地朗读。
2/4 x x x x ︱o x x x x x ︱x x x x ︱o x x x x x︱ 大家跟着我的节拍走, 跳起一段轻松的舞蹈, x x x x ︱o x x x x x ︱x x x x ︱o x x x x x︱ 即使我们慢了一小拍, 我们也会无尽的快乐.6、请个别同学讲述或演绎探戈舞,教师指导。
四、评价与总结
1、师生共同回顾和交流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及其感受。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主要通过拉丁美洲三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感受、理解、体验了拉丁美洲音乐的地域特色和风格特征。虽然拉丁美洲离我们很遥远,但生活中随时都可以感受得到它的存在,更高兴的是拉丁美洲音乐已走进了国际,已经很好的融入了现代音乐和国际体育舞蹈之中,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深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色彩。
3、再次播放歌曲《生命之杯》,学生跟随歌曲演唱,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舞曲情绪怎么样的?(既有平稳、持重的情调,又有紧张、激 第十四节巴赫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巴罗克音乐——巴赫的《马太受难曲》的音乐风格特征。
2、初步知道“巴罗克音乐”“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和音乐家巴赫。
二、教学重点:
巴洛克音乐、复调和主调音乐,分析《马太受难曲》
三、教学难点: 复调和主调音乐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大家先看一下目录,第七到第九单元这几个单元有什么特点呢?生:师:这三个单元正是按照先后介绍音乐史上的三大重要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和重要的代表人物——巴赫。
2、巴洛克音乐 师:首先,我们先来说一下这个巴洛克(baroque)。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在意大利语中又是指冲动、夸张、任性、幻想等意义。最初泛指流行于17世纪的一种神奇的、怪异的建筑风格,后来逐渐用来称呼西方艺术风格历史上的一个时期。那人们通常将1600年至1750年这一个半世纪左右的时间,称作西方专业音乐发展史上的“巴洛克时期”。师:接下来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巴洛克时期的著名音乐作品——《哈利路亚》,同学们思考:这首音乐作品是哪个作曲家的作品?这首音乐作品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作品?它跟什么宗教有关系? [播放音乐《哈利路亚》] 师:听完了这首曲子,现在我请同学们来回答我刚刚提的问题。这首音乐作品是哪个作曲家的作品?生:
师:刚刚我们欣赏的这首《哈利路亚》是巴洛克时期著名的德国作曲家亨德尔的作品。在巴洛克时期,还有两位重要的音乐人物,一位就是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巴赫,还有一位叫斯卡拉蒂。接下来我们来回答第二个问题,这首音乐作品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作品?生:师:好,我们看一下这两个题目,我们注意一下第二个问题,我问大家它跟什么宗教有关系?那其实这里就已经告诉了大家了,这是一首什么音乐——?生:宗教音乐
师:对,这就是一首宗教音乐,那第一个问题我们知道了,第二个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它跟什么宗教有关系?生;基督教
3、巴赫《马太受难曲》(1)、背景简介
师:很好,这是一首基督教音乐,巴洛克时期是一个科学和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基督教十分兴盛的时期。西方宗教音乐又称“圣乐”。宗教音乐有多种体裁,象受难乐、弥撒、经文歌、康塔塔等。著名的德国作曲家巴赫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信仰者,他的创作中,约有75%是宗教作品,因此人们常把他视为最伟大的宗教作曲家。《马太受难曲》是巴赫最伟大的宗教音乐作品。这部作品被誉为“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最受欢迎的古典音乐作品”之 一。“受难曲”是为纪念耶苏被钉十字架而写的大型套曲。现在大家打开书本,用一点时间看一下104面的第二段文字。[阅读] 师:《马太受难曲》共有七十八曲,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1、72、78曲,接下来我们联系故事先来分别欣赏一下。
(2)、对比欣赏1、72曲
师:首先我们先来欣赏第一分曲,然后再听72曲,然后你们完成以下的表格。
师:同学们,首先我们来看一下104面和105面的这两行乐谱,分别是1和72曲的乐谱片段,然后给你们两分钟完成表格。生:做题
师:第一分曲是G大调,12/8拍的进行曲式,72曲是C大调4/4拍的圣咏旋律。大家看104面第三段的介绍,这是一个悲剧的序幕,展现了耶苏临刑前被游街示众的场景。在管弦乐队的伴奏下,气势磅礴的双合唱队把人们引入一种悲哀的气氛中。72分曲是一首著名的圣咏旋律,是在耶苏死去之后出现的,将这部宗教悲剧推向了高潮。悲沉的音调营造了耶苏死去
(3)、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
师:现在我们来看音乐特点,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两种不同的音乐。复调音乐(polyphony)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曲调以对位法则结合在一起的多声部音乐,主要特点在于各声部都有独
立性。而主调音乐(homophony)虽也是多声部音乐,却仅以一个声部为主,其他声部只起陪衬作用。好,接下来我们再分别听这两段音乐的小片段,你们感受一下。看能不能分出各个声部来。[音乐] 注:在听的过程中教师边引导,模唱听到的各声部,加深学生印象和对复调和主调音乐概念的理解。
师:好,同学们,为了知道你是不是已经理解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接下来,我们来做个小测试,老师会弹两到三个钢琴小片段,然后你们来分辨是复调音乐还是主调音乐,我们现在开始,你们注意听。[教师弹片段](4)、78曲作品
师:好,那关于复调和主调我们就先了解到这里,接下来我们要把《马太受难曲》的最后一部分:“在你的墓前、我在哭泣”欣赏一下。[音乐] 师:同学们,这段音乐和第一分曲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你们先思考两分钟。[思考]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看书本105面第二段文字,然后总结一下。生:最后的终曲和第一分曲同样是一首双合唱曲,形成首尾呼应。不同的是,原来那悲哀的情绪已不再强烈,一切痛苦皆花作平静的祈祷:“安息吧!安息吧,你那疲惫的圣体!”
4、总结
师:很好,那这一节课我们所有的内容都顺利完成了,接下来,我们了爱看一下书本106面的知识栏,第一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我们已经基本掌握,第二是十二平均律,十二平均律是将八度音程平均分为12个相等音程的律制,那还想更深入了解的同学回去后可以自己去找一些相关资料,或者课后可以来找我一起探讨。还有课后的练习大家要花点时间去完成,这一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第十五节贝多芬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贝多芬音乐作品的兴趣,参与了解、认识、评价贝多芬的学习活动。
2、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贝多芬的各种资料,在感受、体验、理解、评价的过程中能,逐步提高其音乐审美判断能力。教学内容: 《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教材分析: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他的全部作品中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这是他在交响乐领域中伟大成就的总结;它集中地体现了他创作的思想境界、革命热情和艺术理想。
《第九交响曲》是在法国革命的理想和成果被彻底摧毁的那一段反动时期写成的。在那艰难黑暗的日子里,这位日渐衰老的伟大作曲家,仍然忠于革命的信念,始终以自己的音乐作为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号角。因此,在《第九交响曲》中,他最后一次又回到英雄斗争的主题上来;而且为了使尽可能多的听众更明确地理解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他在最后乐章中用人声歌唱席勒的《欢乐颂》中的部分诗句。
这部作品又称《合唱交响曲》完成于1824年2月,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当时贝多芬失聪无法考虑担任指挥,他坐在乐队中,演出结束时,掌声雷动,他都没有知觉。教学重点:
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的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命运交响曲》,请同学们说出其作者是谁,引入课题——《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以《命运交响曲》为背景音乐,并用课件出示贝多芬图片,介绍贝多芬一生的曲折经历:路德维希·冯·贝多芬出生在莱茵河畔波恩城的一个音乐世家里,是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思想意识给他许多启发,奠定了他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他曾说:“一年的自由比一百年的专制主义对人类有用得多”。贝多芬一生的作品虽然不太多,但他却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所以赢得如此高的声誉,关键在于他集卓越的音乐天赋和热情奔放的性格于一身,有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毅力。
二、新课教学:
1、相关音乐知识介绍——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
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常简称为“古典乐派”。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20年代,在奥地利维也纳形成这个重要的音乐流派。其代表人物是“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2、欣赏《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1)作品简介(见教材分析)
(2)出示乐曲内容示意图并对其几个重点做分析(听赏片段): 引子可怖的号角合奏
宣叙调(大提琴及低音提琴)前三个乐章主题片断及宣叙调《欢乐颂》主题 可怖的号角合奏
欢乐壮丽宣叙调(男中音独唱)的颂歌欢乐主题(男中音、合唱、四重唱、合唱)第一次变奏(四重唱、合唱)
第二次变奏(器乐、男高音独唱、男声合唱)英雄凯歌器乐发展段欢乐主题(合唱)
团结主题(男声合唱、混声合唱)亿万人两个主题的赋格(合唱)民团结对比段(男低、男高、女中个一句,合唱)变奏(四重唱、合唱、四重唱)团结欢乐主题(合唱)团结欢乐尾声
①可怖的号角合奏声:像怒潮的冲击一般,令人联想到第一乐章那惊心动魄的第一主题。但一开始就被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的宣叙调打断
②宣叙调:三个乐章的主题依次出现,并依次被宣叙调打断,展现了作者寻求真理的曲折的心灵历程。主题音乐与宣叙调之间形成一个对话,经过几次对话之后,远远传来《欢乐颂》的旋律,这就是作者所理想的目标。③欢乐主题:(出示旋律与歌词)1=D 4 4 3 — 4 5 ︱ 5 4 3 2 ︱1 — 2 3 ︱ 3 · 2 2 —︱ — 4 5 ︱ 5 4 3 2 ︱1 — 2 3 ︱ 2 · 1 1 —︱歌词:
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我们心中充满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你的威力能把人类重新团结在一起,在你温暖的翅膀之下,一切人类成弟兄。a、钢琴伴奏,请同学们集体演唱《欢乐颂》
b、谈谈对《欢乐颂》的感受和认识(学生阐述自己的感受)c、聆听《欢乐颂》主题音乐,对比自己歌唱和聆听录音的不同感受
d、教师小结:《欢乐颂》主题接近于威武和战斗的风格,具有胜利进行曲的特征。
一、准确解读音乐作品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吃透”教材, 准确解读音乐作品是鉴赏教学的前提。在备课时, 教师要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 充分剖析、理解音乐作品, 要准确地理解、表达教材设计者的意图, 还应该从音乐作品产生的社会环境、创作意图、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解和研究, 最终准确把握乐曲情感的内涵, “吃透”教材, 挖掘更深更广的作品内涵, 才能更有利于提高学生 的鉴赏效 率及鉴赏 能力。如鉴赏 谭盾的《1997天地人交响曲》, 假如教师自己也不了解曲作家谭盾的文化背景, 很难理解他的作品意图。在鉴赏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内容、情绪和不同的教学对象等, 设计和营造不同的情景氛围, 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写出教学设计。
二、合理设定教学目标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 合理设定鉴赏教学目标是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条件。学生文化素质的高低和音乐知识的多少与音乐鉴赏的深浅度是成正比的, 所以鉴赏教学设定的教学目标难易程度要恰当。既要向他们提出具体的、可行的要求, 又不能奢望太高, 要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如在常态课教学中, 部分教师每每鉴赏完一个作品, 提问的大致都是音乐作品的情绪怎样?学生能反馈的往往是作品旋律好听或不好听, 节奏快或慢, 给人以喜、怒、哀、乐中的哪一种情绪, 成绩稍好些的学生会告诉你, 该作品的演奏使用了什么乐器。这些问题已经完全不能满足高中生的求知欲了, 他们通常不能解释为什么这样的旋律会好听, 一些特殊的节奏型是怎样在作品中制造情绪的, 为什么不同的配器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 还有, 怎样进行正确的联想与想象而不是漫无目的的遐想。
三、创新鉴赏教学方法
1.结合各学科整合教学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 可以通过学科整合来进行教学, 如音乐与美术的整合。在《伏尔加船夫曲》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美术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油画所描绘的内容、色彩、人物的面部表情及劳动状态, 以及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进行辅助教学。音乐鉴赏与语文学科也可以整合, 如《阳关三叠》, 可以让学生来读一读, 再配上旋律唱一唱, 令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的内涵, 给学生以美的感受、美的教育,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 让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把虚幻的形象变得具体。这能有效地将视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使学生受到作品美的感染, 激发学生的兴趣, 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随着音乐边听边动, 能帮助学生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 营造良好效果和课堂美感, 使学生更能投入音乐所展现的情景中。
3.结合舞蹈进行教学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 可以将音乐教育与舞蹈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 转化成生动立体的舞蹈教育, 使之形象化、具体化。把学生从座位上解放出来, 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 也要动脑, 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 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如在《保卫黄河》的鉴赏教学中, 就可以借助大型的舞蹈《黄河》让学生吹响号角后, 大家凝聚在一起, 无数双手臂伸向空中, 以此为无声的誓言激发战斗的豪情。让学生感受视听感观的震撼, 这是光鉴赏歌曲不能达到的。
4.结合学生的想象进行教学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 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的联想进行有效的切入教学, 想象和联想是音乐鉴赏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 也是鉴赏作品不可缺少的环节。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任何音乐美都蕴涵在艺术化的声音组合中, 这和其他门类的艺术很不相同。如贝多芬的《命运》主导动机, 使人联想到命运急促的敲门声;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让学生一边倾听一边想象画面, 通过听觉器官, 引起人的视觉联想, 从而产生某种空间意象,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曹理.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2]景霞.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创新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7) .
【关键词】高中音乐 鉴赏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023-01
单就音乐而言,其鉴赏可以认为是赏析与鉴别、感受与体验的一种综合性的精神活动,对于高中生来讲,音乐的鉴赏既是一项基本的学习技能,又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积极向上,不断进步,例如学生在上课之前高唱斗志昂扬的歌曲,品鉴歌曲所带有的情感,将之化为自己的内在动力,激励自己前行。此外,还能够通过音乐扩宽学生的知识面,用音乐感受异域风情等等。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使用最优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下面笔者介绍几种常用的音乐鉴赏教学策略。
一、准确解读音乐作品
在音乐的鉴赏中,首要的就是给音乐作品进行定位,并对音乐作品进行精准的解读,这就要求我们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之前“吃透”教材,对音乐座屏进行精准的解读。在音乐教师备课的过程中,认真分析目标教学作品,理解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教师还要利用互联网等查阅作品的创作背景,对整个音乐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只有“吃透”作品,把握整体,才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准确的解读,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正确的品析。例如,在鉴赏谭盾的《1997天地人交响曲》时,教师就需要查阅谭盾的人生经历以及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并参照教材去理解谭盾的设计意图,教师将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备课,在课堂上根据这些背景材料进行作品的品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气氛的渲染,例如,在进行抗日音乐作品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音乐作品的背景转变成抗日的图文,渲染气氛。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设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设定的合理与否也影响到了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质量,在进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目标的设定时,最先要考虑到的是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其次要考虑的就是音乐作品的深度与鉴赏难度。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包括学生的文化素质,即对作品创作中事件发生背景的理解,还包括学生的音乐技能;音乐作品的深度与鉴赏难度包括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个人经历以及音乐特色和音乐包含的情感,有的音乐作品表达感情直白,直抒胸臆,有的作品借景抒情,有的作品表达委婉,前后存在着较大的起伏,学生不容易把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的设定教学的目标,保证目标可行、具体,略微高于学生的能力,还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与身心发展的需要。例如,在音乐鉴赏课堂教学中,赏析《1997天地人交响曲》时,因为学生基本了解这段历史,教师也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准确的解读,那么,教师就可以将教学的目标设定为:(1)指出作品中使用的乐器;(2)确定作品的感情基调;(3)根据自己的想象描述音乐所描述场景;(4)准确描述整个作品的情感变化。对于较容易的作品,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提升,对于较难的作品,教师要由浅入深,步步引导,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三、使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将音乐鉴赏教学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
在音乐作品中,很多作品可以与艺术、文学作品联系起来,高中音乐作品也不例外,因此,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科之间的整合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伏尔加船夫曲》的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歌曲和美术经典《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相结合,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船夫的表情、神态、动作,推测船夫的心理活动。除此之外,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的联系也较为密切,并且中国的古诗词本来就可以配乐进行演唱,例如,《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就可以配乐演唱,教师给予学生特定的旋律,让学生把优美的诗词唱出来,在演唱的过程中体味其中的情感,联想其中的画面。
(二)结合舞蹈进行教学
音乐鉴赏与舞蹈相结合也不是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音乐作品与舞蹈的结合,可以将枯燥的音乐鉴赏理论与枯燥的答题技巧训练转变为生动、形象的舞蹈。音乐鉴赏与舞蹈相结合既可以使学生动脑,又可以使学生动手、动脚,活动起来,在浓郁的气氛中走进音乐世界,准确的把握作品的情感。例如在进行《保卫黄河》的音乐作品鉴赏中,教师可以借助《黄河》的舞蹈,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伴随着作品的旋律而动,感觉其中的震撼。
(三)结合想象进行教学
音乐与想象是密不可分的,通过音乐作品,鉴赏者走入到预设的情境中感受环境和情感,对整个作品进行准确的定位。课堂的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在进行某些音乐作品的鉴赏时,可以引导学生跟着音乐想象相应的画面,将自己置身其中。例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一个人一生将要经历的无常的命运;又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双眼跟随《二泉映月》独奏联想画面,定位情感。
四、结语
城东中学
柯江鸿
教学地点:城东中学艺术楼一楼多媒体(3)班
级:高一年(12)
时
间:2007年9月14日星期五下午第7节 课
题: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 课
时: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对学习音乐鉴赏产生兴趣,并能够主动思考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及音乐对人产生的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对音乐与人生的分析和讲授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与人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人生相结合产生的美感和魅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的能力。二 教学重点 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2 掌握部分音乐形式要素发挥的作用。三
教学难点
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基本作用。四
教学方法
设疑法、聆听法、讲授法、对比法、讨论法。五
教学过程 1 导入
讨论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引发学生热爱生活,学习音乐的热情。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知识。
A、集体读导言。B 请一位学生解释孔子的格言。3 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回忆所学的知识,唤起学生对音乐的探究心理。
4、聆听《草原放牧》——完整聆听 A 提问:(1)有哪些音乐要素在发生作用?
(2)独奏乐器是什么?什么是协奏曲?
(3)音乐情绪怎样?联想和想像到了什么?
(4)节奏等形式要素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5 对比、聆听《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和第二主题音乐。对比听、唱两个主题音乐。
6 再次完整聆听《草原放牧》,思考“拓展与研究”中有关《草原放牧》的项目。
六、课堂总结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声乐套曲,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作品共有八个乐章,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激励人民起来反抗外来的侵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作品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它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后来的大合唱及其他体裁的音乐创作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聆听鉴赏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了解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能简述大合唱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欣赏《黄河大合唱》选曲,小组间合作探究、互动演唱等环节感受作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作品和掌握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感受《黄河大合唱》的情感内涵,激发和培养学生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
赏析四、七乐章理解作品的精神和艺术内涵。
教学难点:
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好!刚刚我们欣赏的这首歌曲大家熟悉吗?…… 对了,这首歌曲是《保卫黄河》,体现了积昂奋进的情绪。是《黄河大合唱》的一个乐章。很多音乐家都以黄河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到我们的母亲河边,去目睹感受一下诞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伟大巨作《黄河大合唱》(板书)自主学习环节:请各小组代表发言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1、学生展示了解的黄河的地理位置及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抗战时期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事迹。
3、洗星海介绍
师点评:刚才这3个小组代表展示的材料很具体全面,还有要补充的吗?希望课上其他小组也积极参与进来。授课环节:、过渡语:那么大家知道冼星海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吗?(教师像讲故事般讲述创作背景)课件展示歌曲创作的背景。
简要介绍《黄河大合唱》8个乐章
从这8个乐章名我们就能体会到整部作品是极具情绪变化的。
一、《黄水谣》的学习痛斥日本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1)问题设计:看看这首歌曲可以划分为几段?每一段的情绪有什么不同之处?(放视频中间不做讲解)出示《黄水谣》歌词
【解答】《黄水谣》是歌谣式的三段体,演唱形式:女声二部合唱、混声合唱。采用对比手法写成,第一段曲调亲切自然,旋律抒情。结尾:喜洋洋~~(笑)描绘了黄河两岸沃土千里,人民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
第二段转入低沉的诉说,曲调沉重,情绪悲愤。控诉了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和对日本侵略者燃烧起来的民族恨的怒火。
第三段旋律是第一段的再现,曲调深沉压抑。黄河依然如故,然而物在人去,天各一方。结尾:妻离子散。。(大哭。上气不接下气)。是一种悲凉凄惨的情绪。
(设计意图:专心欣赏、自由朗诵,初步品味歌词中的内容,深层次地理解歌曲表现的艺术形象)
(2)自由诵读,酝酿感情,朗诵歌曲前的朗诵词,请学生自告奋勇上台朗诵,相互作出评价。
(设计意图: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交流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看法)(3)教师小结:《黄水谣》
《黄水谣》是一首“民谣体”的歌曲,“民谣体”是指一些流传民间带诉说性的民歌,而《黄水谣》则是一首新型的民谣体歌曲。它描绘黄河两岸沃土千里,千百年来勤劳的人民在黄河两岸劳动、生活;它借黄水的日夜奔流,倾诉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在敌寇的铁蹄践踏下,人民群众悲愤填膺,燃烧起阶级仇、民族恨的怒火,发出了悲愤有力的控诉。《黄水谣》的曲调写得十分成功,它深厚宽大,把作者对劳动生活的热爱,对祖国大地的神情都尽情地歌唱出来。主部的音乐是波浪起伏的,显示出黄河奔腾叫啸的威力,象征着中国人民处在革命战争中的严酷考验中,人们的思想感情犹如黄河波涛一样汹涌起伏、沸腾激荡。主部的第二乐段,曲调亲切、明朗,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副人民勤劳生活的画面来,表现得深切动人。接着音乐转入由低沉而逐步推向悲愤的控诉,这是一个4/4拍子的副部乐段,表现了敌寇入侵的铁蹄践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敌占区的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乐段结束在两个连续的四度下行,感人甚深。《黄水谣》最后是主部的再现,深沉地诉说着这空前的灾难。
【巧妙过渡、感性导入】
刚才同学们欣赏了《黄河大合唱》的第四乐章《黄水谣》。当音乐进行到“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奸淫烧杀一片凄凉……”时,我们看到了日本人残害中国百姓的各种画面,那么最后人们进行反抗了吗?
下面我们来欣赏第七乐章《保卫黄河》,一起感受下当时人民奋起斗争的情景。
二、欣赏《保卫黄河》 2 欣赏《保卫黄河》
首先聆听第一部分 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 生:欣赏并跟唱。
师:这首歌曲大家在初中的时候都学唱过这首歌,刚才大家也唱的很不错。现在我们来听歌曲的第二部分,大家看看这里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播放歌曲的第二部分)。
生:演唱形式是轮唱。
师:为什么在第一段大合唱之后又要用轮唱这种形式呢?我们现在也来轮唱一下,各位同学看老师的手势每个小组进入。
进行轮唱训练。
师:好,刚才我们进行了轮唱练习。大家体会到轮唱这种演唱形式有什么特殊的表现意义?
生:一轮接一轮的,就像波浪一样一层一层涌来。
师:很好!那在这首《保卫黄河》里,作者用到了轮唱这种形式就是要表现出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抗日,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抗日决心和斗争精神,把敌人淹没在抗日洪流中。(设计意图从分析演唱形式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情节与演唱的关联关系,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中演唱形式与情感传达的结合有一定的认知。)
[以上几个环节重在体现了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的能力。
a、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欣赏后的真实感觉(学生自由发言)b、整首合唱曲的情绪如何?(学生自由发言)c、指出歌曲的演唱形式(齐唱、轮唱)
d、试着看老师的指挥手势练唱《保卫黄河》,唱歌要求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给予肯定与鼓励)
保卫黄河采用轮唱的形式,表现了人们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乐曲采用轮唱的形式,表现了此起彼伏,一呼百应的一种力量。
《保卫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他们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从四面八方掀起复仇的巨浪,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大海汪洋之中。
歌曲采用了齐唱及轮唱的演唱形式,轮唱的声音像此起彼伏的波浪,表现了抗日浪潮此起彼伏,波涛汹涌,一呼百应的一种力量。随着人们声音不断加入不断增强,也意味着抗日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情绪坚决而振奋。最后齐唱歌曲在高亢而激越的情绪中结束。【知识点】
轮唱:轮唱是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属于多声部音乐,各声部既演唱同一个旋律,而又形成互相对比、交叉的效果。我国现代群众歌曲中常用轮唱这种形式。复调音乐中称之为“卡农曲”。
三、拓展与延伸
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扩宽视野,对比出同一首作品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不同的风格)
师:现在大家对声乐曲《保卫黄河》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来欣赏下由著名钢琴家朗朗和管弦乐队合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第四乐章《保卫黄河》,大家来对比下钢琴演奏的《保卫黄河》与声乐曲《保卫黄河》,说说看你们喜欢哪个版本。分别有什么不同?
不同点:
一个是器乐曲,无歌词,较难理解,需要发挥想象
一个是声乐合唱曲,有歌词,通俗易懂,可根据歌词想象情景 相同点:都运用多种音乐要素把主题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黄河大合唱的几个乐章,这首作品的意图是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鼓舞人们的斗志,热爱我们的国家、热爱我们的民族。
在战争年代,我们的革命前辈们,吃不饱穿不暖,就是用一种必胜的信念,相互激励,最后取得了胜利
在当今时代,现在在座的各位同学,我们更应该抓住现在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为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做一名无愧的炎黄子孙!我们要听一些什么样的歌曲来激励我们自己奋斗呢?(可以提问,个人的理想追求。)
好,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同学们的合作,下课!(将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向实际行动,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教学后记】
增强课堂活力是上好音乐课的首要条件,要使课堂气氛活跃,就要深入挖掘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每一首乐曲都包涵了丰富的情感和人文精神以及深刻的感悟,教师应帮助学生把这种资源挖掘出来。在进行《黄河大合唱》教学时,我要求学生查找了许多关于黄河的地理知识,悠久历史及文化精神方面的资料,在课前交流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教与学双向交流互动,针对学生的实际,我加以因势利导,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交往”的空间,引导他们进行良好的交往与合作,营造平等、民主、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
资料分析:第四乐章《黄水谣》
归纳总结
《黄水谣》是一首女声合唱及混声合唱曲是一首民谣体的歌曲。全曲共分三段,第一段曲调比较自然,情绪喜悦。描绘了黄河两岸沃土千里,人民辛勤劳动,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第二段曲调沉重,情绪悲愤。控诉了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和对日本侵略者燃烧起来的民族恨的怒火。第三段旋律是第一段的再现,曲调深沉缓慢,表现了一种悲凉凄惨的情绪。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这一乐章就是咱们开始上课时听到的歌曲。它是一首进行曲体的轮唱曲,是整部《黄河大合唱》的主题。以跃动的、生机勃勃的战斗精神构成乐曲的音调特征,艺术形象鲜明、生动有力。描绘了不论是在抗日的前线,在敌人后方,还是在万山丛中、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掀起了民族解放斗争的巨浪,表现出革命队伍在斗争中发展壮大、势不可挡,像黄河的滚滚洪流,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下面,我们来完整听一下这一乐章。听完以后,请大家跟我一起唱一遍。
欣赏《保卫黄河》
师:很好!现在我们就来聆听《保卫黄河》!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播放歌曲的第一部分)。生:欣赏并跟唱。
师:这首歌曲大家在初中的时候都学唱过这首歌,刚才大家也唱的很不错。现在我们来听歌曲的第二部分,大家看看这里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播放歌曲的第二部分)。
生:演唱形式是轮唱。
师:为什么在第一段大合唱之后又要用轮唱这种形式呢?我们现在也来轮唱一下,各位同学看老师的手势每个小组进入。生:进行轮唱训练。
师:好,刚才我们进行了轮唱练习。大家体会到轮唱这种演唱形式有什么特殊的表现意义?
师:在这首《保卫黄河》里,作者用到了轮唱这种形式就是要表现出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抗日,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抗日决心和斗争精神,把敌人淹没在抗日洪流中。
2、“大合唱”的概念 师:《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欣赏到这里,现在我们一起以这部作品为例来归纳下什么是大合唱。
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归纳。(多乐章的声乐套曲;演唱形式包括领唱、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有时穿插朗诵;用来表现重大的历史或现实题材,内容富于史诗性和戏剧性;乐队伴奏
学科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1、演唱《猜谜谣》
2、听赏《山里来了售货员》
第二周1、《小乌鸦爱妈妈》、《送“音符”回家》
2、演唱《老师呀请你别生气》 第三周1、听赏《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2、听赏跟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第四周1、听赏《苗岭早晨》
2、演唱《乃哟乃》 第五周1、演唱《多年以前》
2、听赏《森林的歌声》 第六周1、2表演《小猫钓鱼》 第七周1、《读书郎》
第八周《小河边长的花朵不要摘》 第九周《打秋千》、《赛马》
第十周 音乐游戏、听赏与跟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第十一周《卖报歌》、《金蛇狂舞》
第十二周《在卡吉德洛森林里》、《微笑波尔卡》 第十三周 演唱《采贝歌》、听赏《种海菜》
第十四周《蒙古小夜曲》、《银色的桦树林》听赏《牧场上的家》 第十五周 演唱《如今的家乡山连山》、听赏《喜洋洋》 第十六周 音乐七巧板
第十七周 听赏选用《大树桩你有几岁》演唱选用《小乌鸦爱妈妈》 第十八周 演唱选用《丰收之歌》 第十九周 综合活动 第二十周 期末测评
课题: 第一课
《猜谜谣》
教学内容:歌曲《猜谜谣》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
2、通过对《猜谜谣》歌曲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3、通过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模仿动作、问答对唱等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 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教学重难点: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歌曲《猜谜谣》中相似乐句的演唱。
课前准备:琴、教学光盘等 教学时间:
第(1)课时(总第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光盘播放《猜谜谣》的伴奏音乐学生进教室入座。
2、师生问好。
二、猜谜导入
1、导入。
师:今天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 两个角,抱着头。上树顶,爬村头。扁扁嘴,细长的脖。坐着高,站着低。在这个谜面中,每一句都可以猜一种动物。
2、生根据谜面猜谜底。
3、师:同学们到底猜得对不对呢?听听人家是怎样回答的。
三、学习歌曲
1、听范唱,整体感受歌曲。(光盘播放歌曲范唱)师:哦,原来每句谜面都有几种答案呢。
2、把歌词以儿歌的形式来朗读。(光盘出示歌谱)(1)、按歌曲的节奏齐读歌词。(2)、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朗读歌词。
3、学唱歌曲。
(1)、跟着范唱反复学唱乐曲,并用动作模仿该种动物。(光盘播放歌曲范唱)(2)、学生分成两组,一组问一组答,后两句齐唱,并交换演唱内容。
4、解决难点:
(1)请学生认真听一听、看一看,找出前两小节相同和不同的地方。(2)师边唱边做动作提示学生衬词中相同和相似的部分。(3)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衬词中相同和相似的部分。(4)师小结:原来这两句衬词中“哟
一、哟
三、哟四”是相同的,“哟二”是不相同的。为了方便大家记忆,我们给这个地方设计一些夸张的动作,请大家跟老师学一学。(5)学习用动作提示乐句的相同和相似部分。(6)教唱歌谱(边划拍线边试着唱歌谱。)
(7)师生接唱(生唱衬词部分,师唱后半部分,之后交换。)(8)播放范唱,让学生拍手伴奏,并在衬词部分加上动作跟唱。
5、展示交流
请学生上台表演,请两人一组进行对唱,并让学生评价,如认为有不足的地方,就用自己的表演来纠正。
四、总结。
1、谈话总结:学了《猜谜谣》这首歌曲,我们知道谜语有用说的,还有用唱的,而且一个 谜语还有多种答案,这需要我们仔细观察,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让我们踏着音乐轻快的步伐去观察、探索吧。
2、再次播放音乐,学生随音乐律动出教室。(光盘播放歌曲)板书设计:
1、猜谜谣
第(2)课时(总第 2 课时)教学内容:听赏《山村来了售货员》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进一步熟悉我国民族吹管乐器中,唢呐的音色及其表现特征,感受音乐,并通过音乐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2、激发学生对音乐再创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展开自主的想象和表达。课前准备:琴、教学光盘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光盘播放音乐,学生听音乐自由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猜谜谣》
全班随伴奏音乐边唱边表演歌曲!(光盘播放歌曲伴奏)
三、听赏《山村来了售货员》
(一)听赏《山村来了售货员》(光盘播放音乐)
1、导入:中国是一个山地较多的国家,在我国的山区生活着很多人,但是由于地理环境以及一些因素影响,那些村民们买东西要走很远很远的路,因此很不方便,而今天却来了一个人令这些山区的人们高兴的唱起了歌来,你们听。(听赏全曲)是谁来了?你听出了吗?(出示课题《山村来了售货员》
2、读课题、仔细听音乐。
你们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音乐中唢呐与乐队的对答,使你联想到怎样的场面?
4、哪一段音乐描绘售货员挑担上山的情景?你能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现出来吗?
5、听赏了这首乐曲后你想到了什么?
6、吹奏这首乐曲的唢呐,你们认识它吗?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唢呐又俗称喇叭,音色高亢明亮,除用于合奏、独奏外,也用于戏曲歌舞伴 奏。在民间,每逢喜庆节日,吹吹打打,大多都要用到它。
(二)分段聆听音乐(光盘分段播放)
1、导入:
(1)A段音乐是描写谁的形象?
(2)这个山村小道自行车都没法骑,售货员是用什么方法把货 运到山村的?
(3)你们学学挑担子的样子。(老师弹主题音乐,学生有节奏的模仿挑担子动作律动,鼓励不同的动作,请个别学生表演)
2、哼唱主题音乐(教师弹琴,学生哼唱)。
3、B段音乐
(1)你听到了什么声音?(2)你能学学叫卖声吗?(3)山谷还出现了什么声音?
(4)听到了叫卖声音,会出现什么样的场景?(5)这时会出现一些什么事情呢?
4、第三段音乐是A段的再现。山民们买完东西了,售货员会怎 样呢?
(1)这段音乐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乐观而又风趣的售货员。(2)这个山村的交通很不发达,路肯定是坑坑洼洼的,自行车 没法骑,那肯定是用担子挑。
(3)学生学挑担子动作,相互观摩研究,掌握方法(4)音乐声中有节奏的律动(5)哼唱主题音乐。(6)边哼唱边律动。
(7)这段音乐我好象听到售货员到了村头,摆下了摊子,开始叫卖了。(9)学生学叫卖声。山谷还有回音呢。(10)山民们听到吆喝声,纷纷涌来买东西。
(11)售货员和山民们对话,有问价钱的、有讨价还价的、有买到东西高兴的、也有买不到东西失望的,总之山民们非常欢迎售货员的到来,有谢谢的,有叫他明天再来的等等。
(12)山民们买完东西纷纷散去,这时售货员收起摊子一边挑着 担子一边又吆喝着走向另一个山村。情绪始终是那么欢快。
(三)完整的听音乐、并能在音乐声中做相应的动作。(光盘播放音乐)
1、听完音乐你能叙述这个乐曲的基本情节吗?
2、同学们自己组合编排音乐剧。
3、小组汇报演出,评奖。(1)学生在音乐声中做动作。(2)学生叙述音乐情节。
(3)学生自己组合,一人扮售货员,数人扮山民编排音乐剧。(4)学生汇报演出。(5)学生评出最佳表演者。
四、课堂总结
1、师生谈话总结。
2、再次播放音乐,学生随着小音乐走出教室。板书设计:
山村来了售货员
第(3)课时(总第 3 课时)教学内容:《小乌鸦爱妈妈》、《送“音符”回家》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音乐游戏《小乌鸦爱妈妈》并通过划拍唱谱和跑、走、踏的三种步态熟悉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2、引导学生学习创编情景与动作进行表演,学习在情景中用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
3、通过本课的学习,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学重难点:熟悉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课前准备:琴、教学光盘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自由律动进教室。(光盘播放音乐)
2、师生问好。
二、送“音符”回家。
1、师边唱第一局旋律边进行律动,让学生观察老师是怎样做的。
2、尝试自己边背歌谱边做动作。
3、尝试分组按乐句接龙背唱歌谱,边唱边律动,进行动作的传递。
4、让学生回忆在空格中的几个音符。
5、师介绍这几个音符以及它们之间的时值关系。
6、引导学生在“跷跷板”的白色方框内填上相应的音符。
三、导入
1、师: 同学们想去绿色的大森林吗?我们伴着(郊游)这首歌老师带你们去绿色的大森林,那里有许多的鸟儿等着我我们(播放《郊游》随音乐做律动)
2、出示森林画面喜鹊、鹦鹉、布谷鸟、小乌鸦
3、师:很多鸟站在枝头等着我们。喜鹊是吉祥的象征,每当它站在你家门前的枝头是报喜时,你家最近会传来好消息,你们喜欢他吗? 生:......4、师:鹦鹉的羽毛很漂亮,而且会唱歌,你们喜欢他吗? 生:......5、师:布谷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每到春天播谷时节,它会布谷布 谷叫催促农民伯伯赶快播谷,你们喜欢他吗? 生:......师:看谁飞来了? 生:乌鸦
师:乌鸦和它们相比没有漂亮的羽毛,没有动听的歌喉,但小乌鸦有一种美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告诉老师是什么美德?(播放视频)生:回答(爱妈妈的美德)
四、出示课题(小乌鸦爱妈妈)
1、悠扬的音乐声给我们讲述一个小乌鸦爱妈妈的动人故事,去看看吧!
2、播放多媒体光盘。
3、老师讲故事(乌鸦反哺)
4、感情深化
师:其实天下的妈妈都一样,想一想我们自己的妈妈,正是她们的爱,使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要怎样回报妈妈的爱? 生:自由回答
师:那小乌鸦又是怎样来回报妈妈的爱呢?小朋友又是怎样来赞杨小乌鸦的行为呢?一齐来听一听,用歌声讲述的小乌鸦爱妈妈的故事。
五、学唱旋律
1、师弹奏音乐,生随琴划拍熟悉旋律。
2、分成四个小组,每个组自主学唱分到的旋律。
3、请个别代表教唱其他组的同学唱自己的这一句旋律。
4、师将四张旋律卡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一起完整地随琴划拍唱谱。
5、唱谱游戏。分组唱谱接龙,边唱边律动。
六、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赶快行动起来吧,希望你们和小乌鸦一样,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去尊敬你身边每一位可亲可敬的人!板书设计:
小乌鸦爱妈妈 宝宝小----妈妈爱,妈妈老----爱妈妈
教学反思(亮点、不足、整改措施):
课题:
第二课
《老师呀请你别生气》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老师呀请你别生气》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老师呀请你别生气》,让学生深切感受在老师精心培育下他 们茁壮成长,从而培养他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初步掌握休止符以及附点,切分等节奏型。
教学重点:学唱《老师呀请你别生气》 教学难点:歌曲后半部分的多声部体验。
教学准备:琴、教学光盘等
教学过程:
第(1)课时(总第 4 课时)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自由律动进教室。(光盘播放音乐)
2、师生问好。
一、节奏游戏。
1、游戏提示。用纸杯代表不同的节奏。绿色代表四分音符,黄色代表八分音乐,红色代表 四分休止符。游戏时,请同学们根据制备的摆放顺序读出节奏。
2、游戏过程
(1)第一条节奏:黄杯 黄杯 绿杯 红杯 红杯
(2)第二条节奏:黄杯 黄杯 黄杯 黄杯 黄杯 黄杯 绿杯
(3)第三条节奏:黄杯 绿杯 黄杯 绿杯 绿杯
二、学习歌曲
1、学习歌曲的念白部分
2、学习歌曲第二乐段
(1)创设情境,导入学习
这位同学因为这些调皮事可没少让老师生气,为了请求老师的原谅,他用音乐的方式给老师写了一封信,让我们一起听听他是怎么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吧!(2)初听歌曲。思考:这位同学是如何表达歉意的?(光盘播放歌曲范唱)
(3)复听歌曲,用声势动作参与表现,为这位同学加油鼓励吧!(4)随乐边唱边用声势动作参与表现,学会演唱歌曲的第二乐段。(5)指导学生唱好第二乐段。
3、学唱歌曲第一乐段
(1)采用听唱法学唱歌曲第一乐段。(2)指导学生唱好歌曲第一乐段。
4、整体表现歌曲。
(1)集体整体演唱表现歌曲,(2)将全班分为三组,第一组演唱第一乐段,第二组变现念白部分,第三组表现第二乐段。
三、编创表现
1、创设情境。
这位同学用他的真诚打动了老师,老师给他回了一封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亲爱的同学:老师听了你的歌曲非常感动,相信你一定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改掉那些坏习惯,这样我们彼此都会非常高兴。我根据你的歌曲改编了一首新歌《老师呀见你真高 兴》。请你想想中间的歌词要怎么填,这首歌曲才完整呢?老师期待你的来信,也期待着你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你的长大。
2、小组合作编创歌词。
3、小组演唱新编歌曲《老师呀见你真高兴》。
四、课堂总结
师:我希望以后,同学们以后要是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勇敢面对,如果你们愿意,也可以照我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好吗?今天的音乐课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同学的配合。最后我们一起演唱一边老师教给你们的这首好听的《老师呀,请你别生气》走出教室好吗? 板书设计:
2、老师呀请你别生气
第(2)课时(总第 5 课时)教学内容:听赏《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感受歌曲的风格,体会老师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和托起下一代新人的崇高责任感。
2、分析歌曲的乐句乐段
3、了解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演唱形式,知道这首歌是歌 唱家宋祖英的成名曲。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歌曲的风格。
教学准备:琴、教学光盘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自由律动进教室。(光盘播放音乐)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谈话:长大了你想做和谁一样的人?
2、当老师好不好?有人从小就有这样的愿望,让我们来听听!
三、歌曲欣赏。(光盘播放歌曲)
1、演唱形式
这首歌曲是用怎样的演唱形式来表现的?
2、歌词讨论。
导:歌曲中表达了对老师怎样的感情?从哪些歌词中感受出来 的?(配乐朗诵)
(1)“守巢的总是你”一句是什么意思? 师:“守巢”就是守着窝的意思时,老师守着窝干什么呀? 这个窝就是指我们的教室。老师送走了你们这个班,还要接下一个班,等你们长大了去了不同的地方,这时老师在哪儿呢?
(2)“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怎么理解?引导学生明白老师们在默默地教书无私地奉献着。师:“等你们六年级毕业后,知道那时候你们班主任的心情吗?她会难过很长的时间,因为她总想着你们。”
3、歌曲风格
1、我们将这首歌词作者的用心都加以深入的分析了,现在让我们用心来完整聆听。
2、歌曲是什么风格的?民族?通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旋律,唱法„„)
3、乐句分析(光盘分段播放歌曲范唱)(1)聆听第一段
师:从这首词我们体会到作词者对教师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和托起下一代新人的崇高责任感的无比崇敬。那么曲作者又是怎样为这个词谱曲的呢?(出示曲谱)(2)可以分成几个乐段?
(3)分析第一乐段(师弹奏)
师:有几个乐句?乐句与乐句之间有什么关联?(划旋律线:第一乐句从高音盘旋下行,第二乐句作平稳的进行,第三、四乐句各与第一、二句相似。(4)分析第二乐段(师弹奏)
A、有几个乐句?
一、三两个乐句相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表现怎样的情感? B、跟琴学唱一、三乐句。
C、与教师合作接唱完成第二乐段的演唱。(5)分析尾声
A、聆听第二段与尾声
我们刚才听的与刚才听的第一段在音乐上有什么区别?引出尾声。B、聆听尾声。
尾声由个乐段的哪个乐句引申而来的?
尾声重复出现“我就成了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6)再次完整聆听
4、小结:
歌曲的音调富有民族风格,采用山东琴书的音调为素材创 作而成,旋律乡土气息浓郁。
5、关于宋祖英
这首歌是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成名曲,观看两个版本视 频,看第二个视频时跟着一起唱。
三、拓展延伸
师:宋祖英之所以在唱了这首歌后一举成名,是因为她美妙的歌声中蕴含着对老师深深的情谊,表达出成为老师的崇高理想得到实现后的强烈的自豪感。这样的歌声才是可以打动人的。此刻你们想唱一首什么歌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情呢
四、课堂总结
1、师谈话小结。
2、再次播放音乐,学生随音乐走出教室。板书设计: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第(3)课时(总第 6 课时)教学内容:听赏与跟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让学生深切感受在老师精心培育下他们茁壮成长,从而培养他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进行简单编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从内心体会对老师的尊敬及爱戴之情。
2、歌曲高潮部分的演唱及附点音符的演唱。
教学准备:琴、教学光盘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光盘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伴奏,学生听音乐自由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
1、师生跟着音乐共同朗诵《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要求声情并茂。
2、教师表演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3、揭示课题《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三、学习歌曲
1、学生初步聆听,感受歌曲情绪。(光盘播放歌曲范唱)
聆听范唱回答问题:歌曲情绪是怎样的?力度怎样?歌曲可分几部分?
2、教师范唱。
3、师:刚才在同学们演唱歌曲时,老师看到了你们的脸上充满了爱意,那么谁能给大家说说在演唱歌曲时你想到了什么呢?
4、随音乐伴奏,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听了都很感动,刚才你们演唱的时候,情不自禁的想到老师对你们的关爱,想到了老师是那么辛苦,眼神里都充满了感激之情,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再来深情地演唱一遍。
5、请三名同学朗读歌词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四、创造表现
1、学生分角色即兴表演,交流情感。
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表演这首歌曲的情境,边唱边表演。师: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时候,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跃跃欲试,那么让老师也加入你们中间和你们一起表演。(全体再表演一遍)
2、提出问题:老师加入你们中间和你们一起表演,感到非常的激动,我为有这样一群理解、热爱老师的学生而感到高兴和心慰。
3、学生分小组,自由选择表现形式。
(1)你能用舞蹈形式表现出对老师的敬爱吗?(2)请给我们敬爱的老师画一张画吧。(3)请你给老师写一封信吧。
(4)请和你的老师说一句心里话或朗诵一首小诗,好吗?(5)我们一起来编创一个师生之间发生的小故事演一演,好吗?
4、分组讨论,进行编创。
五、拓展。
1、想对老师说的悄悄话。把想对老师说的话写下来,教师选几名学生上来,把秘密悄悄的告诉老师。
2、播放背景音乐《甜甜的秘密》,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纸条。
六、小结。
1、谈话总结 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小秘密之后,感到非常的甜蜜和感动,你们爱老师,老师 也爱你们,最后,请大家一边唱歌,一边把写着秘密的纸条一个一个交给老师,然后走出教室。
2、播放音乐。板书设计: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教学反思(亮点、不足、整改措施):
课题:
第三课
《苗岭的早晨》
教学内容:欣赏《苗岭的早晨》
教学目标:
1、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
2、了解作曲家俞逊发,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感受乐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与表达的不同的情绪。
2、学生感受民族音乐,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琴、教学光盘等 教学过程:
第(1)课时(总第 7 课时)
一、组织教学
1、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学生走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引入
师:知道我们刚才听的歌曲吗?“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走进一个神秘的地方,去听听那里的音乐。
三、欣赏《苗岭的早晨》第一乐章(光盘播放音乐)
1、听的时候请你仔细思考,你想到了什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多媒体展示苗岭风景画面(播放第一乐章音乐)。
2、谁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听了这段音乐之后的感受。(很美„„鸟叫„„仿佛来到„„)鼓励多种见解。是啊,我们有一个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珍惜。
3、这么美的音乐它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一遍在听的时候,看老师的手有什么变化吗?学生随教师一起用右手走旋律。感觉到什么了吗?(音拖的长„„很优美抒情„„)(节奏自由、宽松)。
4、谁知道这么美的音乐是来自哪个民族吗?(苗族)这首乐曲就叫《苗岭的早晨》。知道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鼓励学生随意说出自己知道的乐器)。教师小结并用课件展示,进行简单介绍。
5、现在让我们伴着《苗岭的早晨》第二乐章的音乐走进苗族。多媒体放映有关苗族服饰、居住、歌舞图片。
6、匆匆走了一趟苗族,谁来说说你对苗族的印象?你还知道哪些呢?(个别交流)
7、看来同学们对苗族的了解还真不少,让我们再欣赏一遍用口笛演奏的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第一乐章。演示文稿展示乐器口笛,向学生简单介绍乐器口笛。拓展有关乐器的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四、欣赏《苗岭的早晨》第二乐章(光盘播放音乐)
1、听赏第二乐章。
你感觉第二乐章音乐和第一乐章音乐有什么不同吗?(节奏快、欢快、热闹)是啊,第二乐章的音乐甚至使我们有点想动起来的感觉。
2、在第二乐章的伴奏下,师生同舞,也可拍手表示感受。
五、听全曲
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苗族,领略了苗族的风光,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由小提琴演奏的《苗岭的早晨》。(播放光盘)
六、课堂结束。
1、师生谈话总结课堂。请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再次播放音乐,学生随音乐走出教室。板书设计:
苗岭的早晨
第(2)课时(总第 8 课时)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乃哟乃》
教学目标:
1、能初步听辨高低不同的音,在听辩 1、3、5 三个音基础上,能模唱歌曲唱名。
2、学会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乃哟乃》 并学会加上摆手舞动作。
3、通过学唱和表演《乃哟乃》,初步感受土家族儿歌的特点,体验土家族民歌 的风格和韵味。通过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来丰富音乐体验,感受音乐带来的 快乐。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乃哟乃》 教学准备:琴、教学光盘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学生走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1)同学们知道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你知道共有多少个民族吗?(2)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是属于哪个民族的?(3)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呢?
2、介绍土家族。土家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那里的人 们能歌善舞。
三、认识 do、mi、sol。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土家族的三位小朋友,他们特别喜欢音乐,连他们的名字都是用音符起的,让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谁呢。
1、认识 do、mi、sol
2、复习do、mi、sol 手势
3、学生一边演唱第一句一边做手势配合。
四、新课教学。
(一)初听歌曲,感受语言风格。(光盘播放歌曲范唱)
1、师:聪明的土家族小朋友用 do、mi、sol 这三个音给我们唱了首非常好听的歌,让我们听听吧。这首歌是用土家语言演唱的,你们记住了其中的哪一句?
2、讲解土家语中“乃哟乃” “乃哟呵”
3、看图片,记歌词。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土家人们一直没有自己的文字,但他们非常聪明,会用图画来记载歌词,老师这有四幅图,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它的歌词。
4、看图片,完整读歌词。
5、完整聆听老师演唱歌曲。
(二)学唱歌曲
1、师弹唱一乐句,生跟唱一乐句。同学们,土家族的小朋友非常的热情,听说我们要去做客,早早地就在山的 那头唱起了歌,他们唱:乃哟乃,这时山谷的回音也在唱“乃哟乃”声音怎么样,声音特别的轻。接下来,老师来唱土家族小朋友的歌,你们就来唱山谷的回音。
2、分组学唱歌曲:一组做原声,一组做回声。一遍后互换。
3、分角色演唱。
4、唱山歌形式演唱歌曲,一组唱一组喝。
(三)处理歌曲: 处理歌曲五度大跳难点
加赛歌会,大家有没有信心去参加赛歌会一起去跟 土家族小朋友去比比呢?
五、学跳摆手舞。
1、土家族人们能歌善舞,不仅歌唱的好,舞也跳的不错,老师刚跟土家族小朋友 学了几个土家族舞蹈摆手舞动作,大家想不想跟老师一起来学一学?
2、师教基本动作,学生模仿。
3、师生随音乐,边唱边跳摆手舞。
六、课堂总结。
1、师生谈话:今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走进土家族,感受了古老而质朴的土家文化,如 果以后有机会到土家族做客,肯定会感受到他们的热情招待。今天快乐的土家之旅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再次唱起《乃哟乃》跳起摆手舞和土家族小朋友说再见吧!
2、再次播放音乐。板书设计:
乃哟乃
教学反思(亮点、不足、整改措施):
课题: 第四课 多年以前 教学内容:《多年以前》
教学目标:
1、用亲切、自然的声音学会唱歌曲《多年以前》。
2、认识四分休止符,并在歌曲学唱中体会。
3、通过歌曲《多年以前》的学唱,让学生体会歌曲的基本情绪,加强“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能用自然、亲切的声音学会唱《多年以前》,能体会歌曲的基本情绪和其中蕴含的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琴、教学光盘、小鸟头饰等 教学时间:
第(1)课时(总第 9 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歌。
2、二声部发声练习。1=D 4/4 5 4 3 2 ︱1--‖ Lu lu lu lu lu
二、参与游戏,导入新知识。
1、师:下面我们就用小鸟的叫声一起做个小游戏好不好? 游戏:跳方格,学习“O”四分休止符。(出示光盘“跳方格”)
2、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O”思考同学们把它读成什么? 学生思考
3、师:我们把它想象成一块饼干,如果嘴里含着饼干还能出声吗? 学生回答
4、师:对了,所以遇到这个符号的时候我们就不出声,它是“四分休止符”,遇到它时别出声引导学生发现有的格子没有声音,5、请同学们尝试用手指“跳方格”以此加深对四分休止符的认识,并强调它和四分音符一样都是一拍的时值。
三、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你们游戏玩得真不错!那老师就奖励你们一首小诗,听我朗诵!师朗读:这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成群的鸟儿飞来飞去,欢乐的歌唱森林是它们可爱的家园 蓝天任它们自由飞翔,它们的歌声让人们久久留恋。
2、参与活动、学唱歌曲
师:留恋的歌声定是一种美丽的语言。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鸟动听的歌声。
四、情境引导,学习歌曲。
1、初听音乐,感受音乐情绪。(光盘播放音乐)
2、复听(让学生注意四分休止符)
3、随琴轻声视唱旋律。
4、学习第一段歌词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下第一段的歌词。(学生朗读)
师:读了第一段歌词,我们看一下小鸟的家园有森林有蓝天,美不美啊? 学生回答
5、齐唱歌曲第一段
师: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可别忘了我们的新朋友——“0”(四分休止符),一定要把“ 0”表现出来。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段,知道小鸟的家园非常的美,但是我们看看歌曲中所唱的美丽家园是什么时候呢?“多年以前”
师:对了,那么多年以前还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听一下我们的朋友小鸟有什么烦恼好不好?哪位同学来扮演一次小鸟朋友呢?
6、学生模仿小鸟朗读:同学们地歌声真美,我们地家园漂亮吗?可是在多年以前,我们几乎失去了家园,由于你们人类砍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森林,我们飞翔的天地越来越小,不仅我们鸟类无处容身,就连森林里其它的动物也快 无家可归了。
7、同学们,鸟儿们可怜不可怜啊?为什么可怜呢?(我们人类砍伐了森林,使得他们无家可归了)那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来形容小鸟的心情呢?(悲伤、痛苦)
8、请一位同学带着鸟儿失去家园的悲伤心情把第二段歌词读一下。
9、学唱歌曲第二段
(1)师:小鸟本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因为人们肆意地砍伐树木,大片森林遭到了破坏,小鸟的家园也渐渐消失了。
思考1:我们应该怎样帮助鸟儿呢?2:到春天又将来临的时候,一定会是绿树成荫、花开满园的美好景象,到那个时候,你想对鸟儿说些什么呢? 师:老师也有话对鸟儿,大家听!(2)师范唱歌曲第二段
(3)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表达期盼鸟儿早日回家的心声?(4)用亲切的声音齐唱歌曲第二段。
五、歌曲处理
1、学唱结束,再次播放音乐,学生小声跟唱,并感受两段歌词表达的不同情绪。师:好,同学们学习完第二遍,看看这两段的情绪有什么差别? 学生思考并回答
2、师:对了,第一段的描述是非常的幸福,第二段是非常的悲伤,现在我们请两个小组的代表上台完整的表演唱,看哪位同学的感情处理的好。
3、选择两个小组的代表,教师引导用不同的感情演唱,4、演唱结束老师做评价。
六、主题升华
1、小组活动:
师: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共有家园。小组讨论: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
2、出示课题——多年以前
师:刚才我们所学唱的歌曲,你能猜出它的歌名吗?
七、课堂总结:
师:让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正如歌名一样,“小鸟无家可归”永远成为多年以前的事,让小鸟在美丽的森林里、蓝天下自由自在地飞翔!板书设计:
多年以前 “0”四分休止符
教学内容:听赏《森林的歌声》
教学目标:
1、聆听乐曲《森林的歌声》,感受由大自然音响与音乐交织而成 的交响曲所带来的愉悦与清新;
2、能在乐曲声中展开想象,尝试用不同的手法参与表现不同乐段 的音乐主题,提高音乐记忆力;
3、积极参与《音乐与我同行》二部轮唱,能与同学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合作演唱《音乐与我同行》。
教学重难点:能在乐曲声中展开想象,尝试用不同的手法参与表现不同乐段的音乐主题 课前准备:琴、教学光盘、头饰等
教学时间:第(2)课时(总第 10 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光盘播放音乐学生进教室入座。
2、师生问好。二、二部轮唱《音乐与我同行》
1、练习拍击节奏 X X X │X.X X │
2、填入音符尝试唱出旋律。
3、师生接龙演唱旋律。
4、随琴演唱歌词。
5、学生尝试背唱歌词。
6、进行二声部轮唱练习。
三、欣赏《森林的歌声》。
1、师:“森林是大自然的资源,有森林就有各种小动物,森林里除了有小鸟 们嘻戏逗乐的声音,森林里还有美妙的歌声呢?你们听„„” 光盘播放《森林的歌声》 引子部分。
2、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3、今天我们还要欣赏一首新的乐曲,你能猜到乐曲叫什么名字吗?这首乐曲是由大自然真实的声音与乐器演奏的美妙的乐音交织而成,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非常热闹、欢乐的大森林,曲子的名字叫《森林的歌声》。
4、师介绍《森林的歌声》的创作背景。选自组曲《森林狂想曲》,今天我们欣赏的就是其中的一首,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完说说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5、完整初听乐曲:说说自己的感受。
6、请打开书,看看书上有几个音乐主题?
7、师介绍三种乐器:笛子、小提琴、吉他。
8、分段聆听这三段主题音乐,说说乐曲的情绪,并模唱。
9、听辨三段主题曲,并说说是用什么叫乐曲演奏。(点击光盘的三条旋律)
10、完整聆听乐曲,分析乐曲结构,请学生边聆听边指出哪个音乐主题及各主题的主要演奏乐器。
11、创作自己的森林音乐:今天我们从乐曲中感受到了森林美妙的歌声,音乐与自然界的声音糅合在一起是多么美妙啊!同学们,请想想看,你能模仿哪些动物的声音和大自然中的声音呢?
12、师生评价!
四、课堂总结:
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欣赏了自然音乐《森林的歌声》,还创作了自己的森林音乐,其实音乐就在我们身边,音乐也更在我们心里,希望 同学们热爱音乐,热爱大自然,用你的音乐之耳倾听周围的一切!
2、再次播放音乐,学生随音乐律动出教室。板书设计:
《音乐与我同行》 《森林的歌声》
教学反思(亮点、不足、整改措施):
课题: 第五课 《小猫钓鱼》 教学内容:《小猫钓鱼》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以轻松、诙谐的歌声表现小猫钓鱼的有趣情景,并使他们懂得做 事必须“一心一意”的道理。
2、通过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参与音乐活动,并在 学习中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情绪表现,感知音乐要素。教学重难点:启发学生如何根据歌词内容来处理并表演歌曲。课前准备:教学光盘,琴等 教学时间:
第(1)课时(总第 11 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光盘播放音乐学生进教室入座。
2、唱师生问好歌。
二、创设情境,感受不同动物的音乐形象。
1、师:同学们,今天是小猫家请客,一大早就来了许多小动物,听,这是谁的的脚步声?
2、放录音,请学生表演并说出音乐所表现的动物或说明理由。①分别放三拍子、二拍子的节奏。②请学生说出两种不同拍子的节奏规律。③出示练习:
3、教师组织学生评价自己拍击的节奏与老师有没有不同?
4、引入课题《小猫钓鱼》(出示课题)
三、欣赏歌曲
1、初次聆听歌曲《小猫钓鱼》。
谁能告诉老师,喵喵钓鱼的时候发生什么事了?
2、学生读歌词,编故事。
师:“猫是我们大家都喜欢的小动物,谁能说一说,你都知道关于猫的哪些故事?” 师: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一讲《小猫钓鱼》的故事?(学生讲述)师: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生:做事要专心;做事要一心一意;做事不要三心二意„„
师小结:我们大家在生活和学习中无论做任何事都要专心,不要三心二意。
四、新歌教学:
1、再次聆听歌曲《小猫钓鱼》,光盘出示《小猫钓鱼》歌曲谱例并进行强弱教学。
2、师:你认为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分组讨论并汇报结果)
生:(情绪活泼幽默、歌曲为与相结合的混合拍子、歌曲中的八休止符运用比较多、歌曲的二段词表现了小猫不同的态度和心情)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歌曲特点
5、学唱歌曲:
1、学习第一段:
(1)、随琴轻声划拍唱歌谱。(2)、合着音乐轻声唱。(3)、师:你觉得哪句最难唱呢?(4)、指导难句的演唱。
(5)小结:你觉得这只小花猫是一只怎样的小花猫?(6)完整演唱第一段。
2、学习第二段:
(1)随琴视唱歌谱。光盘出示第二段音乐的歌谱。(2)分成两组自由唱谱。(3)再跟琴唱谱。
(4)师:这只小花猫做事情三心二意,它会钓到鱼吗?我们来听听歌曲中是怎么说的?(光盘播放第二段音乐)(5)跟着音乐唱一唱。
(6)指导唱“唉”叹气的声音!想一想为什么呢?再唱一唱!(7)完整唱第二段。
3、学习第三段:
(1)师:鱼没钓到,又挨了批评,小花猫会怎么办?(光盘播放第三段音乐)(2)师:和我们唱过的哪段音乐相同?(第一段)
(3)师:这次飞来一只蝴蝶,小猫是怎么做的?请用歌声来回答我!(小猫,小猫,小猫它只当没看到)
(4)请学生跟着音乐自信地演唱一遍!
4、学习第四段:
(1)它到底钓着鱼了吗?(光盘播放第四段音乐)
(2)歌曲中的“嘿”体现了小花猫的什么心情?(唱这一乐句)(3)它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心情会怎样?会说什么呢?(4)跟着音乐唱一唱第四段。
5、完整演唱歌曲。
(1)师:小花猫虽然犯了错误,但最终还是在大家的帮助下和自己的努力下,改正了错误。知错能改的小花猫,我们仍然喜欢他,对吗?
(2)师:我们来吧这首《小猫钓鱼》完整演唱一遍,分角色唱好吗?(3)师生评价!
五、课堂总结
1、师:说一说你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收获了什么?
2、再次播放音乐,学生随音乐拍手出教室。板书设计:
《小猫钓鱼》
第(2)课时(总第 12 课时)教学内容:《小猫钓鱼》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光盘播放音乐学生进教室入座。
2、唱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歌曲。
1、光盘播放音乐,学生随音乐演唱。
2、师生评价。
三、讨论创造,参与表现。
师:唱得这么好了,接下来,我们把这个银行余额童话故事演一演吧!
1、分组讨论创编。
自由分配角色,分发头饰,讨论,师参与指导。
2、合作表现。
(1)第一组上台展示表现。佩戴头饰,富有表情地、投入地进行表演。
(2)师生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故事情节、动作达到共识,给他们轻松自由的表现空间。(3)再请一组上台展示表现。(4)评价小结。
四、课堂总结。
1、师:同学们,这一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小猫钓鱼》这首歌,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学习和表演,把这首歌演绎的淋漓尽致。并从中得出“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相信通过这一课你们学到不仅是知识,还有很多!
2、再次播放音乐,学生出教室。板书设计:
《小猫钓鱼》
教学反思(亮点、不足、整改措施):
课题: 第六课 读书郎 教学内容:歌曲《读书郎》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读书郎》,指导学生用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意境,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2、培养自身勤奋学习的精神,明确学习目的。
3、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用轻松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读书郎》。课前准备:教学光盘,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时间:
第(1)课时(总第 13 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光盘播放音乐学生进教室入座。
2、唱师生问好歌。
二、导入。
1、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
2、同学们,每天清晨,我们背着书包,迎着朝阳,来到美丽的校园里上学,学知识,同学们,你们读书是为了什么?
3、今天少年儿童幸福地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但是在旧社会,孩子的生活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穿的破烂,经常吃不饱,他们用短小的铅笔写字,买不起纸,甚至在地上书写。(多媒体出示图片)
4、师:看了旧社会的孩子们的生活,你有什么感想吗?
5、生欣赏《读书郎》,感受音乐。
三、学唱歌曲。
1、师:他们真有志气,今天,我们就来唱唱读书郎。
2、出示歌谱,随琴轻声唱谱。
师:你对歌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歌谱中有向下的箭头,有小小的音符。)
3、师讲解下滑音和前倚音的知识和示范唱。生学唱“小嘛小儿郎”,“进学堂”。
4、师范唱第一段歌词。
5、学生跟琴唱第二段歌词。歌曲末的朗里格朗里呀朗格里格朗是什么? 这些衬词在歌曲可以让歌曲情绪怎样?
6、师:是的,虽然小儿郎的生活很苦,但是他仍然热爱读书,他仍乐观开朗,仍然对未来,对自己满怀理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情绪、什么声音演唱这首歌?
7、生随琴完整演唱歌曲
8、师:让我们完整地唱这首歌曲,唱出小儿郎的活泼向上的精神。
四、展示与拓展。
1、师:我们学了歌曲《读书郎》,下面请大家寻找伙伴结成小组,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练自演自唱《读书郎》。
2、选择乐器,按照声势谱为歌曲加入打击乐伴奏。
3、分组排练。
4、分组展示。
5、集体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6、学生欣赏合唱版的《读书郎》。
五、课堂总结:
1、师:让我们为了我们的祖国更强大,为了自己的理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再次播放音乐,学生随音乐边唱边律动出教室。板书设计:
读书郎
教学内容:“练一练”、《小河边长的花朵不要摘》
教学目标:
1、能以稳定的节拍速度读谱,并能加词演唱《小河边长的花朵不要摘》。二拍子和三拍子节拍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强弱规律。
2、通过体验和实践充分感受四二拍子的特点,理解拍号的意义。
3、能在强拍下的圆圈里涂上颜色并击拍视唱;能按拍号填节奏,并分别于中间的节奏连起来拍读。
教学重难点:体验和表现二拍子节拍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强弱规律 课前准备:琴、教学光盘等 教学时间:
第(2)课时(总第 14 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光盘播放音乐学生进教室入座。
2、唱师生问好歌。
二、“练一练”
1、师弹琴,学生练习在强拍下的圆圈里涂颜色,并击拍视唱。
2、分组练习按拍号填节奏,并分别于中间的节奏连起来拍读。
3、师小结四二拍子特点,学生理解四二拍子含义。
4、结合生活,让学生创编二拍子的词语或短句,如:打夯吆喝声:嘿哟!嘿哟!让学生边说边做律动,体验语言中的强弱规律。
三、《小河边长的花朵不要摘》
1、感受歌曲
2、听教师范唱,划分乐句,为视唱做准备。
3、讨论乐句的划分。
4、听录音范唱,用动作表现各个乐句。
5、视谱,找寻各个乐句尾音的规律。
四、学会歌曲
1、教师弹琴,学生视谱慢速划拍唱谱。
2、随琴练习唱。
3、师生接龙视唱
五、唱好歌曲
1、教师范唱,唱出断与连的对比以及力度变化。
2、学生随琴模仿视唱。
3、加词演唱。
4、讨论宁夏民歌的特点。
六、课堂总结。
1、师生谈话总结本课内容。
2、生随音乐拍手出教室。板书设计:
小河边长的花朵不要摘
教学内容:吹竖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练习,认识竖笛,了解竖笛结构。
2、通过聆听、模仿与对照,学会运用正确的演奏姿势吹奏F调的 DOREMi,并能完整吹奏由这三个音组成的小练习曲。
教学重难点:学会运用正确的演奏姿势吹奏F调的 DOREMi 课前准备:琴、教学光盘、竖笛等 教学时间:
第(3)课时(总第 15 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光盘播放音乐学生拍手进教室入座。
2、师生问好。
二、认识竖笛。
1、师示范演奏竖笛。
2、简单认识竖笛,了解其结构。
三、学吹1、2、3
1、师示范吹奏F调的 1、2、3,学生模仿吹奏F调1、2、3的指法。
2、师指导吹奏姿势。
3、师讲解指法注意事项:用指法肚按住音孔等。
四、学吹练习曲。
1、师手击拍节奏,师生一起视唱教材上的练习曲。
2、师示范演奏练习曲。
3、生练习演奏,同桌同学互练。
4、演奏乐曲,教室用琴或打击乐器伴奏。
五、吹好练习曲。
1、师提出新的要求:在较为熟练的基础上,对气息要有控制。慢速练习时一小节换一次气,快速时两小节换一次气。
2、练习每小节的第一拍略加强力度,吹出强拍。
3、师小结:坚持练习,仔细体会手指与气息的配合。
六、课堂总结。
1、师生谈话总结。
师:说说你这节课掌握得怎么样?
2、光盘播放音乐,学生随音乐律动出教室。板书设计:
吹竖笛
教学反思(亮点、不足、整改措施):
课题:
第七课 打秋千
教学内容:歌曲《读书郎》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打秋千》,指导学生听辨歌曲的情绪和意思,用自然、真诚的声音演唱歌曲。
2、初步感知二声部,为学唱二声部做准备。教学重难点:两声部的音准。课前准备:教学光盘,琴等 教学时间:
第(1)课时(总第 16 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光盘播放音乐学生进教室入座。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谁玩过秋千呀?好玩吗?怎么玩?谁来给大家做一下荡秋千的动作?让我们伴着音乐的节拍表演表演好吗?
三、熟悉歌曲。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听一首《打秋千》的歌好吗?请仔细听,歌曲中都有谁在打秋千?
2、教师出示图片1、2,问:谁来猜一猜他们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兄弟和姐妹呀?他们是仡佬族的兄弟姐妹。这首歌就是仡佬族儿歌。打秋千是仡佬族人民在过春节时进行的一项有趣的体育比赛活动。他们有很多种打秋千的方式,你们想了解吗?
3、这是拜秋,这是扁担秋,这是西洋秋。是不是很好玩?
4、下面,我们来听一听,歌曲中的小伙伴是在用什么样的方式打秋千呢?
5、感知二声部。教师示范,学生选择。学生练习。大家也来试一试好吗?学习慢的,再快!我们跟着音乐试一试。
6、在这场打秋千的比赛中,你觉得他们用什么规则来评判胜负呢?请认真读一读,从歌词中找一找线索,再开动脑筋猜想一下。
规则:人们在比赛过程中看谁晃得高,晃得快,谁碰到秋千最上方的铜铃的次数最多谁就胜利了!
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学生听音乐做动作。
三、学唱歌曲。
(一)整体感受。
1、老师想唱一唱这首歌,好吗?请你从老师的歌声中预测一下,这场比赛谁会胜利?教师慢唱一二段,学生看书整体感受歌曲,然后说一说。
2、请你再读一读歌词,你觉得你认为的这个队,为什么会胜利?
(二)分段学习。
1、重点学唱第一段。
生:我觉得男队会赢。因为他们打到了响铃。
师:我也认为兄弟队会赢!因为他们在比赛时,很自信!各个都是勇士。唱“来来去去响叮当”。
师:我认为姐妹队也很棒,因为他们秋千晃得很高,而且很美。不管怎样,他们谁也没有放弃,对不对!
师:我就是打秋千中的第一位勇士,请听我来唱一唱当时的歌的心情好吗? 还有不一样的一点心情吗?快乐、自信,勇敢、坚韧„„
师:你觉得这三句中,唱哪一句时,我们更要表现的打秋千时紧张而用力的心情?
2、乐句指导。
①我手中的是一个神奇的魔法棒。在它的指挥下,我的歌声会更动听。请听。
②魔法又出现了,请注意听老师的声音!老师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动作。学生看指挥唱一唱。我们来合作着唱一唱:老师唱第一句,你们唱第二句的这一句。第三句我们一起唱!一直到结束句
3、分组练习。
师:体验比赛与成长中苦与乐,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我们分成男女声组唱一唱比一比,好吗?
师:在正式比赛之前,我先采访一下同学们,你打算用什么的心情,对待这场比赛?在这次比赛中,我们都是朋友,如果对方赢了,你会对他说什么?
四、学唱第二声部
1、你们的快乐心情感染到了老师,老师忍不住想用歌声来为他们加油,请你们边做刚才的动作边仔细听。师范唱低声部。
2、学生唱不准的地方用柯尔文手势带唱。五、二声部合唱
1、师:你们唱高声部,老师演唱低声部来为你们加油。
2、分男女声进行二声部合唱。
3、分小组进行二声部合唱。
六、课堂总结。
1、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合唱歌曲《打秋千》,聆听着同学们的歌声,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感受到自己小时候打秋千的快乐心情。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聆听更多美妙的音乐。
2、再次播放音乐,学生边唱边拍手离开教室。板书设计:
打秋千
教学内容:听赏《赛马》
教学目标:
1、认识民族乐器二胡,并了解二胡的形状、音色极其演奏特点。
2、通过欣赏《赛马》进一步了解二胡的音色及表现手段,能分辨各段所表达的音乐情绪。
3、能用打击乐器简单的表现乐曲。
教学重难点:分段聆听二胡独奏曲《赛马》,了解乐曲结构,感受音乐情绪。课前准备:教学光盘,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时间:
第(2)课时(总第 17 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光盘播放音乐学生进教室入座。
2、唱师生问好歌。
二、配乐导入,创设学习情境。
1、草原风情,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多少年来这首美丽动听的蒙古牧歌不知将多少人的心带到了辽阔的大草原上。迷人的草原风光和充满诗情画意的牧民生活会让你流连忘返„„
2、指导学生从图上认识蒙古族及其生活的地方。
3、师:你对蒙古有多少了解?
三、初听乐曲,感知音乐形象。
1、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听一听,看一看“那达慕”大会上正在进行什么比赛项目。知道是哪一项比赛吗?
2、让我们再听一遍,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从你的表情看到了„„为什么会这样?从音乐中你感受到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3、作曲家黄海怀带给我们的《赛马》。
4、你听出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简介二胡。
我国民族乐器拉弦乐器中的代表乐器,它音色柔美,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擅于表现细腻的抒情乐段,还可以模拟各种声音,广泛使用于独奏、重奏、合奏和伴奏中。代表作有:《二泉映月》、《良宵》《喜送公粮》。
三、细听乐曲,为《赛马》分段。
(一)细听第一部分,感受音乐节奏。根据同学们描绘的场景,我们把乐曲分成了3部分。
1、聆听第一部分,感受音乐情绪怎么样?
2、跟着音乐用“en”哼唱一遍这个主题,感受节奏紧密的地方用了几分音符?
3、请孩子们用铃鼓来烘托赛马紧张热闹的场面。坚定有力的强音拍铃鼓表现,急促的16分音符摇铃鼓表现。
(二)细听第二部分,把握音乐的变化。
1、现在我们来听下面这段音乐——旋律
(二),与第一段比较,这段音乐旋律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2、指导学生跟着音乐哼唱一遍这个主题。
要求:听时,请孩子们在心中哼唱,旋律
(二)出现了几次?第二次出现时,增加了哪种节奏?听,什么声音?
3、让我们再来完整地听一遍第二部分音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随音乐律动。想想比赛到了什么环节?
(三)细听第三部分旋律,体会“冲刺”。
1、听,结尾的音乐和哪一部分相似?哪一部分情绪更激烈?为什么?赛马比赛已经进行到了冲刺阶段。
2、认真体验这种情绪,请孩子们跟着音乐在心中哼唱一遍。
3、既然它和第一部分相似,请孩子们用打击乐表现。
(四)乐曲小结。
现在,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一起再听一次乐曲,想一想乐曲的结构?
四、扩展活动,学生表演节目。
1、欣赏了这么优美、欢快的音乐,我们仿佛来到了在美丽的蒙古草原,来到了 “那达慕”盛会上,此时此刻老师忍不住想要为蒙古朋友献上一支蒙古舞了„„你还学过或知道哪些蒙古舞蹈的动作?
2、你不想给蒙古朋友留下你多才多艺的一面吗?
五、小结
1、师: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蒙古族,你还知道哪些民族?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对!56个民族56支花,更有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等待着我们继承和发扬,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音乐小天使都能将我们的民族音乐发扬广大,传播到世界各地。好吗?
2、再次播放音乐,学生边唱边拍手离开教室。板书设计:
赛马
教学内容:唱唱拍拍,学吹竖笛
教学目标:
1、能与他人合作参与音乐游戏《唱唱拍拍》,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2、能用竖笛吹奏出5、6、7三个音,并能吹奏简单的旋律。教学重难点:节奏的准确性。课前准备:教学光盘,琴、头饰等 教学时间:
第(3)课时(总第 18 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光盘播放音乐学生进教室入座。
2、唱师生问好歌。
二、唱唱拍拍
1、光盘播放儿歌《夏》,体验、感受音乐。
2、说说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3、再听音乐,随乐律动。
4、拍一拍第1-4小节的节奏,激发体验兴趣。
5、随琴划拍唱歌谱。
6、师指导准确唱出旋律。
7、边背唱歌谱,边做柯尔文手势。
8、分组开始音乐游戏。
学生分别戴上自己扮演的唱名的头饰。
9、齐声唱谱,在唱到自己扮演的唱名时就拍手。
10、轮流扮演不同的唱名。
11、师生评价。
三、学吹竖笛。
1、复习“1、2、3”三个音的吹奏。
2、试吹“5、6、7”三个音。
3、交流自学情况。
4、师指导一起吹奏这三个音。
5、随琴划拍视唱练习曲旋律。
6、教师示范演奏练习曲
7、分小组(8-10人),分组练习吹奏练习曲。
8、师逐组指导。
9、小组展示交流并竞赛。(1)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2)各小组齐奏,进行竞赛。教师用琴伴奏.10、师生评价。
四、课堂总结。
1、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鼓励学生坚持练习,体会手指与气息的配合。
2、生随音乐拍手出教室。板书设计:
唱唱拍拍 学吹竖笛
教学反思(亮点、不足、整改措施):
课题: 第八课 《卖报歌》 教学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卖报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国歌》,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
2、学生能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卖报歌》。
教学重难点:
1、能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理解其音乐形象。
2、情绪的启发,歌曲的处理。课前准备:教学光盘,琴等 教学时间:
第(1)课时(总第 19 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光盘播放音乐《歌唱祖国》,学生在老师富于激情的引导下,进教室入座。
2、师生问好。
二、谈话导入,激发体验:
1、中国的国旗是什么?中国的国歌是什么?(播放课件)
2、谁能告诉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国旗、奏响《国歌》呢? 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揭示课题
三、听赏与跟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初听范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课件,体会音乐情绪。
2、你知道国歌的词作者是谁?曲作者是谁呢?演唱时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听完后回答。
3、师边弹琴边用铿锵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4、师根据学生了解的情况介绍国歌的故事。
5、分析曲调结构,生随琴学唱旋律。
5、教师指出学生在唱曲调中不准确的乐句,在教师指导下把它唱准。
6、学唱歌词: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读歌词。(2)教师重点指导节奏没唱准的部分。
7、光盘播放音乐,学生有感情完整地跟唱《国歌》。
8、师及时做出相应的评价。
四、小毛头与“卖报歌”
1、师:聂耳不仅创作了举世文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他还为小朋友写了一首歌曲,你们的爸爸妈妈也曾唱过,你们知道是什么歌曲吗?
2、师:老师这有一个关于聂耳叔叔的故事想给大家听。(播放小毛头与“卖报歌”的故事)
五、学唱《卖报歌》
1、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描写旧社会报童生活的《卖报歌》,听一听歌曲运用了哪些演唱形式?
2、师范唱
3、师:让我们一起把这首歌的曲谱演唱一遍。
4、生进行歌词学唱
学唱第一段。
A、请同学观察一下,这首歌曲共有多少段?乐曲共有多少小节? B、我们就先来学唱第一段。先听老师范唱一遍,请你们轻声模仿。C、学生跟琴小声的模唱。D、把歌词带进去唱。
E、现在请思考:你觉得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表现了怎样的心情?该用什么样的速度演唱?
F、教唱几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
5、巩固歌曲:
①分组唱,把学生分为甲、乙两组。②分男女生唱。③齐唱。
6、随琴自主唱第二、三段歌词。
7、师指导没唱好的乐句。
8、随伴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光盘播放伴奏音乐)
五、自主创编
师:今天老师也想让你们来体会一下当小报童的感觉!
1、分小组,讨论交流,创编动作。
2、生随音乐,边唱边进行表演。
3、师评价,小结。
六、课堂总结
1、师: 今天的音乐课同学们都有些什么收获呢?可以对比下小毛头的生活和我们现 在的生活。(生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通过学习明快的《卖报歌》,让我们共 同感受了聂耳叔叔音乐作品的风格,也让我们懂得了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 学习,有机会老师将带大家欣赏更多更好聂耳叔叔的作品,让我们就在歌曲中离 开教室吧!下课!
2、光盘再次播放音乐,学生随音乐律动出教室。
板书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卖报歌》
教学内容:音乐家小档案、《金蛇狂舞》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
2、能说出民乐合奏《金蛇狂舞》所表现的基本情境,积极参与乐曲的表现活动并从中体验到快乐。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民乐合奏《金蛇狂舞》所表现的基本情境 课前准备:教学光盘,琴等 教学时间:
第(2)课时(总第 20 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光盘播放音乐《卖报歌》,进教室入座。
2、师生问好。
二、学习“音乐家小档案”
1、师引出聂耳的生平介绍。(光盘出示)聂耳是我国著名的人民音乐家,他自幼喜爱民间音乐,从小就学会了许多的民间乐器,如:笛子,二胡等,他一生创作了四十一件作品,我们最熟悉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卖报歌》等。
2、接下来我们将要欣赏的民乐合奏《金蛇狂舞》就是其中一首。
三、导入新课:简介作品。
1、整体初听:要求学生带着几个问题初听全曲。(1)你觉得全曲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 A 优美抒情 B 欢快热烈 C 悲伤沉痛
(2)聆听这首乐曲之后,你认为乐曲的速度是:
中速 快速 慢速
(3)通过欣赏,你联想到了什么样的音乐场景? A 锣鼓喧天,人们竞相观看的热闹场面 B 活泼欢快的歌舞场面 C 祖国山河的美丽景色
2、学生边聆听边思考(欣赏后,解决问题)出示课件
3、分段赏析
(1)第一乐段: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进行欣赏
在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锣鼓敲打声音请思考,你认为,这段锣鼓齐奏,在你头脑中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它衬托在这段音乐中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2)师归纳:乐曲一开始就传出时远时近的锣鼓声,然后欢快的音乐接踵而来,仿佛让我们看到了锣鼓喧天,人们争先恐后,兴高采烈的赶来观看的情景。乐曲中出现的锣鼓声运用的是什么节奏呢?我们再来听一听第一乐段(欣赏后出示课件——节奏型)(3)、师用筷子示范,然后要求学生拿出筷子来敲节奏。(光盘出示)要求学生随钢琴演唱第一乐段主旋律。
师弹奏第一乐段的音乐,要求学生加入节奏敲击,带着喜悦的心情再来视唱乐曲。(4)、师归纳:欢快的旋律,喜庆的锣鼓声把我们带进了江南龙舟赛的热烈现场,拥挤的人群,欢腾的场景,一幅紧张,热闹的景象即将展现在我们眼前。接下来我们继续欣赏乐曲的第二乐段。(5)第二乐段:(出示课件)请大家默看下列思考题,边动脑边认真欣赏音乐,要求用分组讨论,再选代表回答问题:
通过欣赏第二乐段,你感到乐曲的基本情绪是: A 热烈欢快 B 活泼跳跃 C 优美抒情
根据欣赏的感受以及个人的想象,你觉得第二乐段表现的基本情境是: A 祖国的大好河山 B 你追我赶的紧张场面
这一段音乐中运用了哪些打击乐器:
A 铃鼓 B 堂鼓 C 锣 D 碰铃 E 木鱼 F 舞板(6)学生评价:哪一组的答案正确?(7)第三乐段: 欣赏后思考:
A 音乐的情境是什么? B 与第一乐段是否相似?
(8)师归纳:A:随着赛场气氛越来越激烈,人民的情绪越来越高涨,激动的心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于是锣鼓声更强了,乐曲声更欢快了。
B:为什么和第二乐段相似呢?因为乐曲的结构是;A+B+A` 三段体结构。师:为什么这首乐曲聂耳要取名为《金蛇狂舞》?
四、复听全曲,参与表现
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并用身体动作,打击乐器表现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创作力。(全班学生集体随乐表演)
五、课堂总结: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欣赏就到这儿,其实我国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音乐表现性强,今天我们欣赏的《金蛇狂舞》就是典型的代表,今后我们还要欣赏更多更好的民族音乐作品,下课!
2、光盘再次播放音乐,学生随音乐拍手出教室。板书设计:
金蛇狂舞
教学反思(亮点、不足、整改措施):
课题: 第九课 在卡吉德洛森林里
教学内容:《在卡吉德洛森林里》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在卡吉德洛森林里》,能用柔和轻快的歌声,叙说一个绿色环保的故事。
2、能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本课歌曲伴奏,能用节奏卡片组合多种不同的节奏短句。教学重难点:体会歌曲的情绪,表现歌曲的意境。课前准备:教学光盘,琴等 教学时间:
第(1)课时(总第 21 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光盘播放音乐,学生进教室入座。
2、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
1、第一次聆听歌曲旋律
师:我们一起来听音乐。听后大家有怎样的感受?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可以和着音乐的节拍动起来(光盘播放《在卡吉德洛森林里》的伴奏)师:这段音乐的旋律给大家怎样的感受?(舒服、优美、安静)师:你们都听到了哪些声音?(小鸟、流水)师:音乐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哪里?(森林、草原)师:在森林里都有哪些景物呢?(树、花、草、泉水)
2、第二次聆听歌曲旋律
师:我们一起走人音乐中的森林,随着音乐的旋律表现你们想到的景物(光盘播放歌曲旋律)
三、学唱歌谱
1、师:刚才花、草都随音乐的旋律舞动了起来。我们就一起来听听这段音乐的旋律有什么样的变化(有的地方连,有的地方跳„„)师:大家来试试
师:看,这就是这段旋律的简谱。大家听,我在什么地方演唱了两次,重复的地方音高有什么样的变化?可以用动作提示我旋律的变化。(清唱)师:我为什么唱两次呢?结尾处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生:反复记号、跳房子、跳音记号 师:我们一起来唱唱
2、分组视唱合唱二声部部分的旋律。
四、学唱歌曲.1、聆听、接唱歌曲
师:大家唱得可真美呀!这么动听的旋律讲述了森林里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歌曲里有没出现二声部的合唱?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请大家记住故事的内容(教师范唱〕第一次自己唱,第二次接唱师: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什么事? 生:清水泉、小姑娘
2、随琴演唱歌曲
师:看得出来大家很喜欢这首歌,我们就一起来唱唱。师:通过演唱,我们知道了这首歌曲一共有几段歌词?生:4段
师:我们刚才使用齐唱、接唱的方式演唱了这首歌曲,你们还想用什么样的演唱方式来唱这首歌曲呢?(师生共同讨论)
3、分组唱二声部的歌词。
各组各自唱好每一个声部后,每次两小节进行尝试合唱。
4、师:大家觉得在演唱的过程中还有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五、创编表演
1、师:还记得我们刚刚随音乐旋律表演的森林景色么.能加到我们的表演中么?我们一起来试试。
2、师:大家觉得表演得怎么样?(分为表演清泉、小鸟、树木、小姑娘等)师: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呢?
3、师:我们就再次用我们出色的表演来展现歌曲的内容吧!(师生一起听音乐进行表演)
六、课堂总结
1、师:今天的音乐之旅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唱起我们动听的歌,结束我们这节音乐课。
2、光盘再次播放音乐,学生随音乐律动出教室。板书设计:
在卡吉德洛森林里
教学内容:《快乐小舞曲》《微笑波尔卡》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快乐小舞曲》,能背唱歌曲曲谱。能随音乐进行简单的集体舞,动作整齐有韵律感。
2、了解波尔卡乐曲的特点,感受波尔卡的节拍和情绪。
2、结合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结合歌曲演唱认识“升记 号”;学会二拍子指挥图式。
教学重难点:背唱歌曲曲谱。能进行简单地集体舞表演。课前准备:教学光盘,琴等 教学时间:
第(2)课时(总第 22 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光盘播放音乐,学生进教室入座。
2、师生问好。
二、欣赏视频导入
1、光盘播放视频,学生欣赏视频。
2、教师:小朋友们的舞蹈好看吗?今天我们就来跟小朋友们一起跳这个舞蹈。
三、歌曲学习
1、师:我们再来听一听这个舞蹈的音乐,听听歌曲中唱了什么? 学生听音乐并说出歌曲的歌词。教师总结并出示歌曲谱例。
2、师分句节奏法带学生读歌词。学生分句学习读歌词。
多次练习后,教师弹奏旋律,学生跟琴完整读歌词。
教师总结评价后学生再次集体按节奏跟琴读。
3、师:你们观察一下这首歌曲的乐谱有什么特点? 学生说出乐谱特点。
教师总结:第一、三句相同,第二、四句只有最后一个音不同,其它也都相 同。
4、教师教唱第一、三句乐谱。
学生唱会后进行师生接唱,学生唱一、三句乐谱,教师唱二、四句乐谱。教师总结后教唱第二、四句乐谱。
学生唱会后进行师生接唱,教师唱一、三句乐谱,学生唱二、四句乐谱。教师总结评价。
5、学生集体背唱整首歌曲乐谱。
6、教师完整演唱歌曲乐谱,学生轻声跟教师唱。学生集体完整演唱全曲乐谱。教师评价。
7、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演唱乐谱,另一组读歌词,歌曲第二段时交换。教师评价总结后带领学生完整演唱歌词。
8、学生跟教师轻声完整演唱歌曲。
四、学习“快乐小舞曲”
1、播放视频。学生边看边演唱歌曲。
提问:你从视频中学会了什么动作?
2、学生模仿舞蹈片段中的动作。
3、教师总结并教授舞蹈动作。
4、师:我们随音乐完整地跳一遍。
5、学生跟随视频跳集体舞。
五、表演集体舞
1、播放集体舞学生随音乐分组表演,一组学生表演舞蹈,一组学生演唱歌曲。
2、教师评价总结。集体舞是一个大家一起进行的锻炼活动,我们还可以把这个集体舞带到课余时间去跳。下课的时候大家围在一起边歌边舞多好呀!
六、欣赏《微笑波尔卡》
1、师播放《微笑波尔卡》手风琴曲
师:刚才我们听了手风琴版的《微笑波尔卡》,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 下管弦乐版的《微笑波尔卡》(请学生讨论一下两种版本的波尔卡的 不同风格)
2、师介绍波尔卡的有关知识 师:这是一种轻快活泼的舞蹈,舞者面对面站立,男伴的右手抱着女 伴的腰部,左手向旁伸开握住女伴的右手,按这种姿势,成对的沿着 舞厅周围逆时针方向旋转行进。是 19 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 2/4 拍的 对舞。(师教学生简单的波尔卡舞步)
3、再次欣赏 让学生分辨两个主题的不同情绪。生讨论。
4、师总结:乐曲第一主题轻快、跳跃;第二主题,流畅、舒展。
5、师生共同讨论,说说还有哪些比较有名的波尔卡乐曲,师播放《闲 聊波尔卡》片段,让学生加深印象。
七、课堂总结。
1、师:今天我们学了集体舞,还欣赏了波尔卡 乐曲。请同学们回去,再找一找适合跳集体舞的歌曲或一些波尔卡乐曲,给他们配上合适的舞蹈,下次有机会一起分享。
2、光盘再次播放音乐,学生随音乐律动出教室。板书设计:
快乐小舞曲 微笑波尔卡
教学反思(亮点、不足、整改措施):
课题:第十课 《采贝歌》
教学内容:《银色的桦树林》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用正确的歌唱姿势有感情的演唱。
2、培养学生的演唱水平、表演水平、用打击乐器伴奏的能力。
3、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型和后十六节奏型,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课前准备:教学光盘,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时间:
第(1)课时(总第 23 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光盘播放音乐,学生进教室入座。
2、师生问好。
二、导入课题
1、听赏音乐《森林狂想曲》,随音乐律动。
2、师生交流探讨,导入课题。
师:在森林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发言,导入课题。
3、边聆听《银色的桦树林》录音边看图片,观察美丽的桦树林。
三、发声练习
1、演唱发声曲
要求:轻柔、有弹性,唱准切分节奏。
2、解决切分节奏的难点,通过肢体语言,将“啦”“噜”用动作进行区分,帮助学生掌握好切分节奏的唱法。
3、移调练习,用不同的速度练习。边做动作边演唱。
四、节奏练习
1、师示范拍击节奏。(多媒体出示节奏练习)
2、学生模仿拍击节奏。
3、按节奏读出歌词。
4、师用渐强的节奏模仿,启发学生想象动物们由远及近的画面,学生模仿念读。
5、学生尝试用渐强的声音演唱表现。
6、用打击乐器为这句伴奏。
五、学唱歌曲
1、第一次聆听范唱,感受音乐。
2、就歌曲中出现了哪些动物的话题,师生讨论交流。
3、第二次聆听范唱。
引导学生感受桦树、蓝天、白云,湖水青青以及童年的美好回忆,构成美丽的画面。
4、简介歌曲并导入歌曲学唱。
5、第三次聆听范唱,用沙锤和串铃为歌曲伴奏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用沙锤伴奏前半部分优美的旋律,另一组用串铃伴奏最后一个乐句,表现驯鹿的活泼。
6、随乐演唱歌曲。分组演唱、接龙演唱歌曲。
7、学习结束句,用渐弱和很弱的力度演唱,表现渐渐远去的画面。
8、整体演唱表现歌曲,加上打击乐器伴奏。
师:老师带来了一些打击乐器,就在一部分同学的凳子下面,我们来试一试,一起来表现这 首歌,没有乐器的同学,请认真的歌唱,我们就像一个乐队,每个队员要相互合作,共同演 绎我们的歌曲。请跟着伴奏音乐,一起来演唱这首《银色的桦树林》,全体起立。(指挥)同学们唱得真棒!虽然有的同学使用打击乐器还不是那么熟练,但老师发现他们都在努 力地配合歌曲演奏。
六、小结下课。
1、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学唱了加拿大民歌《银色的桦树林》,关于白桦树的歌曲还有很多,加拿大也 还有很多好听的民歌,我们的祖国也有很多好听的民歌,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以上网查找收 听。你可以搜索关键词“白桦树”“加拿大民歌”“中国民歌”,就能找到很多答案,找到后 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与老师进行交流。今天的音乐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2、再次播放音乐,学生在童声齐唱《银色的桦树林》的音乐声中离开教室。板书设计:
银色的桦树林
教学内容:《种海菜》《采贝歌》
教学目标:
1、能用连贯,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采贝歌》,表达海边京族儿童采 贝时愉快的心情。
2、听赏乐曲《种海菜》,感受音乐的美,了解电声乐队这种体裁。教学重难点:体会歌曲的情绪,表现歌曲的意境。课前准备:教学光盘,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时间: 第(2)课时(总第 24 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光盘播放音乐,学生进教室入座。
2、师生问好。
二、复习演唱《银色的桦树林》
1、分组演唱,部分同学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2、用连贯,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听赏《种海菜》
1、同学们,你们在家做过什么农活吗?海边的孩子生活很丰富,他们要和父母一起种海菜,拾贝壳。我们一同去感受一下吧。
2、初次听赏《种海菜》,感受电声乐队的表现力。
3、再次听赏《种海菜》,想一想劳动时的心情如何,小声哼唱旋律,熟悉旋律。
4、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5、整体感受,体会劳动的欢欣,体会电声乐队的魅力。学生随乐参与表现,感受旋律特点。
四、学唱《采贝歌》
1、聆听《采贝歌》,感受音乐情绪。
2、再听一次,介绍歌曲出处,这是首短小的京族民歌,由三个乐句组成,其中第一,二句节奏相同,音高不同。
3、随琴划拍视唱旋律。
4、随琴填词跟唱《采贝歌》
5、创设声势动作,表现歌曲。第一,二句可以用同样的声势动作,第三句则用另一种声势动作表现。
6、集体随伴奏音乐演唱歌曲。(光盘播放音乐)
7、分组演唱表现歌曲。
五、小结,结束课时。
1、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采贝歌,听赏了种海菜,大家开心吗?音乐从生活中来,我们在劳动时同样有节奏有音乐,希望同学们能多多发现身边的音乐,并且敢于表现。
2、再次播放音乐,学生边唱边在音乐声中离开教室。板书设计:
种海菜 采贝歌
教学内容:《蒙古小夜曲》《牧场上的家》
教学目标:
1、能用连贯的气息较熟练的吹奏《蒙古小夜曲》
2、听赏童声合唱《牧场上的家.》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情境和童声的音色特点。教学重难点:体会歌曲的情绪,表现歌曲的意境。课前准备:教学光盘,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时间:
第(3)课时(总第 25 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光盘播放音乐,学生进教室入座。
2、师生问好。
二、吹竖笛
1、复习吹奏“sol la si do re mi”
2、教师示范吹奏《蒙古小夜曲》
3、指导学生吹奏时气息的把握。尤其是吹奏长乐句时。
4、一起感受《蒙古小夜曲》,5、和老师一起随琴视唱曲谱。
6、练习吹奏乐曲,注意各个乐句的节奏变化。
全曲由6 1 2 3 四个音符组成,节奏的多次改变合成一曲。在吹奏la时,一定注意按空用指腹按实,先慢慢视奏,熟练后再加快一些即可。
7、各小组随琴齐奏歌曲。
8、师生评价!
三、听赏童声合唱《牧场上的家》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港湾,是我们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温暖的家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
师:在美国的乡村有个同样温暖的家庭,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这个美国小朋友家做客,老师也不知道他们家在哪儿?那我们就顺着导游去①看他们家到底在哪里?②他们家有什么美景?
2、整体聆听,感受轻音乐《牧场上的家》 请问你听出来这是()的歌曲。女声独唱 童声合唱 男声齐唱
3、听听,歌声中唱了哪些小动物? 水牛 小鹿 羚羊......歌词表达了美国小朋友对自己家的怎样的感情?(对家的无限热爱之情)
4、再次聆听,随乐哼唱。
说说你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轻柔 温馨 美好
5、随乐轻轻律动,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带来的律动感。对比听赏轻音乐《牧场上的家》
6、请学生说说感受有什么不同!
四、课堂总结。
1、师生谈话总结。
2、在音乐声中结束课时。板书设计:
蒙古小夜曲 牧场上的家
教学反思(亮点、不足、整改措施):
课题:第十一课 《如今家乡山连山》
教学内容:《如今家乡山连山》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启发学生热爱家乡,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2、学唱歌曲的合唱部分,养成良好的合唱习惯,学会在合唱中聆听另一 声部的声音。
教学重难点:启发、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创造性地参与体验音乐,培养他们的创编和创新能力。
课前准备:教学光盘,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时间:
第(1)课时(总第 26 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光盘播放音乐,学生进教室入座。
2、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音乐书55页第2条
1、随琴跟老师唱乐谱。
2、练习发声,在唱歌时吐字清晰,轻松。
三、学唱《如今家乡山连山》
1、听光盘中《如今家乡山连山》,说一说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什么速度演唱的。出示选择:悠扬 中速 欢快 中速 轻柔 慢速
2、再听音乐,说说有没有听到第二声部的声音。
3、练习歌曲合唱部分的旋律片段。
4、全班分成两组,分别唱两个声部的旋律片段。注意演唱时音量不能过大,同时注意聆听对方声部的演唱。
5、分声部演唱合唱部分。
6、学唱全曲,注意指导附点四分音符的唱法和切分音的唱法。
7、师:演唱这首歌曲时,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 生:活泼、欢快。
师:对,那就请大家带着欢快的情绪演唱整首歌曲。
四、拓展、表演
1、表演歌曲
分小组表演唱:每一组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妈妈”和“我”进行表演并默唱,其余同学分声部演唱歌曲。
2、知识拓展练习:
a.请同学们谈谈会不会唱自己家乡的民歌、童谣等并表演。
b.请同学们课后回家问一问父母亲戚或上网查找、收集资料,写一段自己家乡的音乐文化名人事迹、民歌、童谣、艺术等短文,下一节课讨论。
五、练一练
1、听一听,唱一唱
2、朗读歌词,为歌词选择合适的节奏。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车开啦。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敲起锣打起鼓,吹起小喇叭。完成书上49页内容。
六、总结,结束课时。板书设计:
如今家乡山连山
教学内容:《喜洋洋》
教学目标:
1、听赏民乐合奏曲《喜洋洋》,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
2、在听赏乐曲时,能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能听出主奏乐器的变化,并能用图形表现出来。
教学重难点:乐曲结构的感受。听赏乐曲结构,记住乐曲主题。课前准备:教学光盘,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时间:
第(2)课时(总第 27 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光盘播放音乐,学生进教室入座。
2、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1、在老师的带领下,边听音乐边愉快的进场。2.复习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歌曲的情绪与那些音乐要素有关系?(力度、速度)接下来我们一起听一首乐曲,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呢?
三、听赏《喜洋洋》
1、导入听赏
歌曲的情绪既可以通过旋律来表现,又可以借助歌词来传递,那么乐曲有是怎样来表现某种音乐情绪呢?听情绪(感受音乐速度与力度)
2、整体听赏
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并初步认识笛子、二胡、木鱼。
(1)听第一主题,思考: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喜庆、欢快)(2)听第二主题,思考:第二段音乐的情绪呢?表达了内心的愉悦。(3)对比听赏:
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的速度发生变化了吗?(4)引导学生随乐画图谱。(5)小结
3、听情境 感受节奏(1)听第一主题
听到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能用一个动作来表现吗?(2)教师带着学生一起随着音乐做动作。(3)听第二主题,设计动作。(4)教师带领学生用声势动作参与音乐。(5)完整表现乐曲。
4、细听第二主题及主奏乐器。(1)听主题、选乐器。
你在乐曲《喜洋洋》第一主题中听到了几种乐器?请在下面的图片中选出来。(2)听乐器,设计图案(3)听音乐,画图案(4)小结。
5、听结构 感受乐句,乐段
(1)请学生完整地欣赏乐曲,并讨论有几个乐段。(2)学生边听音乐边用出示积木的方式表示段落。
学生欣赏音乐,听到相同的乐段就出示相同颜色的积木,不同的乐段就出示不同颜色的积木。
(3)教师小结乐曲的结构和性质.(4)师将三个乐段用故事的形式穿起来,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听故事,通过视觉、听觉来理解整段音乐的意境。
6、参与表现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四、拓展
请同学拿红黄纸各一张,启发学生在红纸上画热烈欢快的画面,在黄纸上画柔和抒情的画面。
五、课堂总结。
1、师:同学们这节课学得开心吗?什么时候让你最开心?(生:„„)
师:老师今天和同学们一起渡过了快乐的40分钟,在喜气洋洋的音乐中回味了幸福快乐的时光,还学习了好听的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勇敢地进行了合唱的尝试。希望快乐永远与我们相伴!让我们高高兴兴地回到教室继续今天快乐的学习吧!
2、再次播放音乐,学生边唱边在音乐声中离开教室。板书设计:
喜洋洋
教学反思(亮点、不足、整改措施):
课题:第十二课 《音乐七巧板》
教学内容:《音乐七巧板》
教学目标:
1、能在活动中准确听辩本册歌曲,并大胆自信地演唱。
2、能随琴划拍视唱本册的乐谱。
3、能按本册的教学要求选奏两首作品或选择表演一首作品。
4、能选择或编创声势动作为音乐主题伴奏。
教学重难点:
1、能在活动中准确听辩本册歌曲,并大胆自信地演唱。
2、能随琴划拍视唱本册的乐谱。
课前准备:提前将学生4-8人分为一组,选好组长,负责排练,组织。教学时间:
第(1)课时(总第 28 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光盘播放音乐,学生进教室入座。
2、师生问好。
二、对密码,哼旋律。
今天我们将举行一个特别的聚会,不过只有掌握了旋律密码的人,才有机会参与到我们的聚会当中来。劳斯哼唱一句,你跟唱一句,看看哪一组的同学能最先把它完整的记住。(不出示旋律谱。)
三、猜歌曲、听歌声
1、竞猜好歌曲,备选歌曲《打秋千》《如今家乡山连山》。出示关键词:仡佬族歌曲、四四拍子、稍快、欢乐
请A组同学展示《打秋千》 B组同学展示《如今家乡山连山 观众组委支持的组举牌。
2、竞猜好歌曲,备选歌曲:《老师呀请你别生气》《多年以前》 出示关键词:美国歌曲、四四拍子、中速 请C组同学展示《老师呀请你别生气》 请D组同学展示《多年以前》
3、竞猜好歌曲,备选歌曲《猜谜谣》《乃呦乃》
出示关键词:土家族歌曲,四二拍子、欢乐、全曲由“1 3 5”三个音组成。聆听好声音:请E组同学展示《猜谜谣》 请F组同学展示《乃呦乃》 观众组为支持的组举牌。
四、译密码,唱旋律。
识谱击拍演唱“读一读”板块的旋律。
四、小结与颁奖
1、由各组亮积分牌,比一比哪一组的积分最多。
2、颁发最佳表演组,最佳创意组,最佳合作组,最佳音色组,最佳和声组,最佳道具组奖下节课我们将期待大家精彩的;演奏以及集体舞、童话剧表演、期待你们继续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更多的精彩。板书设计:
音乐七巧板
第(2)课时(总第 29 课时)
一、组织教学:
1、光盘播放音乐,学生进教室入座。
2、师生问好。
二、快乐的舞蹈
复习《摆手舞》动作。随音乐跳舞,教师选出5-8名跳得好的到台上展示。教师指导细节,给予鼓励和评价。随音乐一起跳起集体舞《摆手舞》
三、童话剧《小猫钓鱼》
请A B C D 分别展示《小猫钓鱼》的第1、2、3、4段落。观众组评选出最佳表演组,为他们举牌。换组表演,评选出最佳合作奖,最佳造型奖
四、自编舞展示:
这个学期我们还学了很多歌曲,同学们都喜欢跳舞,各个组都为歌曲编排了舞蹈,或者在合唱时有一些造型,表现或表演,请同学们大胆上台展现,为自己组赢得荣誉。观众组为表演组评分。
五、小结与颁奖
1、由各组亮积分牌,比一比哪一组的积分最多。
2、颁发最佳表演组,最佳合作组,最佳造型奖。板书设计:
音乐七巧板
第(3)课时(总第 30 课时)
一、组织教学:
1、光盘播放音乐,学生进教室入座。
2、师生问好。
二、测评要求。
1、师说明测评要求。
2、做好测评准备。
三、学生准备。
1、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进行测评准备。
2、小组抽签决定测评顺序。
3、学生练习。
四、期末测评。
1、按照抽签顺序上台前进行测评。
2、自主选择参加测评歌曲。
3、进行期末测评。
4、师生评价小结。
五、课堂总结。
1、师生谈话,总结本学期学习情况。
2、师播放音乐,学生随音乐拍手出教室。
1.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形象。 在音乐鉴赏课中, 恰当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良好情境,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对于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情感, 理解音乐内涵具有重要作用。 音乐是抽象的艺术, 作曲家用音乐的语言抒发内心情感, 而聆听者未必能读懂作曲家的意愿。 根据乐曲创设情境, 使抽象的音乐形象化, 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从而让生硬的书本知识变为生动的教材, 弥补过去音乐教学中看不见、摸不着的缺陷, 使枯燥的音乐教学富有趣味性。 学生在情境中聆听和学习, 犹如身临其境, 鉴赏音乐不再只是单纯地从声音中寻找作曲家的内心世界, 而是给乐曲赋予了更贴切、更真实的场景, 使学生更容易读懂作品, 读懂作者心声。
2.培养学生敏锐聆听和感知音乐的兴趣。 音乐鉴赏一般都是从音响感知入手, 而后进入情感体验、认知理解与想象联想, 直至完全领悟音乐思想和意境。 音响感知是指通过听觉获得的对音乐音响及其结构形式的完整印象和总体知觉。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更是听觉的艺术。 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 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音乐教学全过程。 因此, 在音乐学习中, 聆听是最初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作为欣赏者, 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 我们首先要有辨别音高、音色、节奏、力度等音乐基本要素的能力, 把这些要素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音乐的主题、旋律、乐段及整个乐章的音乐结构, 进而聆听一首完整的乐曲。 当我们聆听这首完整的乐曲时, 并不是把听到的音响当做一些互不相关的、孤立而没有什么意义的单纯音响, 而是要把它作为具有某种表现意义的艺术综合体加以感知。 只有这样, 欣赏者才真正感知动听的音乐音响, 这样的聆听和感知是整个音乐欣赏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我们可以从旋律入手, 引导学生全面聆听音乐音响内容。 旋律是表现音乐的主体, 音乐艺术的表现主要是通过旋律实现的, 旋律的抑扬顿挫和起伏跌宕, 有效地传达音乐艺术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 学生在聆听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时, 旋律会带领他们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大概印象, 这是由他们已经具备的音乐素养和先天的审美能力决定的。 在初次聆听之后, 要感知旋律中的真情实感, 则需要教师作进一步引导。 例如在上悲剧美这一节课时, 笔者选用了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作为鉴赏曲目。 由于很多学生对这首音乐作品比较熟悉, 再加上它的旋律非常优美动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并没有在聆听之前对乐曲作任何介绍, 但当乐曲旋律一出现, 很快就有许多学生能够说出曲名及作曲者, 即使不知道曲名的同学, 在听完一遍旋律之后也能够判断出乐曲的感情基调。 面对这样一现状, 教师在鉴赏时只需简略介绍一下乐曲的相关知识, 教学的重点则是引导学生分析旋律中的情感与内涵。
3.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整合。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 对教材进行调整、补充、删减, 对同类题材或是同类题材不同体裁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采用比较式音乐教学方法, 使学生增加对音乐的积累, 加深对音乐的印象。比如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可以进行适当整合, 通过南方民歌和北方民歌的对比, 以引起学生对南北方音乐文化方面的风格、特色的关注, 学生对民歌的理解和把握也会更深入。对于补充的教学素材, 可以立足于本地区的音乐资源, 如当地的民歌、戏曲。 作品难度较大的教学素材, 可以通过分层教学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适当浅化、拓展。 适当选取一些学生喜爱的教材外的其他曲目 (健康积极的流行音乐) , 有机整合到教学内容之中。 针对教师和学生反映的比较偏、难、不典型、和学生生活实践相脱离的内容, 在教学活动中应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具有时代特征的音乐新作品及时补充, 灵活调整部分教学效果不太好的活动设计, 使教材的内容与活动形式更能适应教学需求。
4.做好高中音乐鉴赏课堂的导入。 学生对音乐鉴赏普遍存在很高兴趣, 但是教师也不能忽视课堂导入。 有的音乐作品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 导致学生兴趣降低, 教师做好音乐导入可以降低学生的心理接受难度, 更顺利地进行音乐鉴赏。图像导入法是经常使用的方法。 借助MTV、VCD、图片等影像资料, 选择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音乐作品, 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师在上课之前, 对音乐作品进行认真分析, 寻找相关图像资料, 给学生做好良好的课堂导入。 游戏导入法可以让学生动起来, 让思维和身体在活跃的状态中进行音乐鉴赏。 教师可以选择音乐作品, 采用合适的游戏方法, 让学生迅速进入游戏学习中, 过渡到音乐鉴赏中。 很多音乐作品都有深厚的历史背景, 利用历史故事做好音乐作品的导入, 可以提高学生兴趣, 吸引学生注意力。 《水调歌头》这首乐曲有优美的旋律、华丽的辞藻与细致的描述, 在进行歌曲导入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将《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及人物形象特点, 给学生讲述出来, 这样学生就会跟随教师的引导进入水调歌头的氛围中, 一边演唱音乐歌曲, 一边进行心灵的洗涤, 完成音乐鉴赏。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课;情感激发
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开设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调动起来,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会得到一定的启迪,精神也会得到升华,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真正地重视高中音乐鉴赏课,保证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体验能力必须良好
首先,音乐本身是一门人文科学,其内容表达的时候,范围非常的广泛,所以,要想确保音乐鉴赏课上得好,教师自身的知识应该广博,这也给教师知识结构方面提出了一些要求。不同民族的音乐自身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都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这便要求教师应该了解世界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和社会环境,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思想文化方面的修养,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其次,教师还应该确保音乐内涵把握的正确性,真正地了解其精神真谛,了解作品的社会价值以及审美价值。这样在进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时候,教师才可能真正地上好课。
二、培养学生对音乐鉴赏的兴趣
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的时候动力往往是兴趣,若是学生的兴趣不浓厚,那么教学效果便很难得到保证。
教师可以利用讲述音乐故事的办法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在进行音乐鉴赏教学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学生走神的情况。而这种情况出现的最主要原因便是在于,学生不了解音乐,不懂其旋律,根本感受不到音乐形象。而故事往往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比如,在欣赏《流水》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这样学生的兴趣便会被激发出来,在鉴赏的时候,也会更加仔细认真,进入状态也会更快。
三、进行课堂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获得愉悦感
在进行音乐鉴赏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内容进行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音乐鉴赏中来。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般会使用投影、绘画或者多媒体等方式让音乐作品更加的生动,利用画面来让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比如,在讲到生旦净丑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戏剧院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体验的同时进行知识的学习,这样学生更加容易获得心理上的愉悦感。
四、进行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确保教学氛围的融洽
师生关系想要和谐,最为重要的便是互相尊重。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真正地尊重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发挥出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进行交流,保证教学氛围的和谐和民主,给学生足够的机会,让学生进行情感的表达,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愿意和老师交流,学习的积极性才会真正地提高。
五、重视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实行新课改之后,愈加重视不同学科的综合,在进行音乐鉴赏的时候也应该让学生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来进行问题的思考。音乐本身便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艺术,其和诗歌、舞蹈、美术、歌剧等艺术形式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并且还能够和这些艺术形式互相补充,其结合和补充在一定程度上使音乐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所以,想要更好地做好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提高学生本身的音乐鉴赏能力,老师还应该在音乐的基础上,加强其和其他科目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在进行作品艺术风格把握的时候才会更加全面,自身的文化视野也会得到拓宽。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地位也愈加的重要,老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应该重视和学生的交流,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出来,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积极地进行音乐鉴赏,教学的质量才会真正地提高。此外,老师还应该重视研究和创新,进行新型音乐教学模式的建立,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确保优化教学的实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张婷婷.浅析如何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J].新课程学习:下,2014(3).
王晓兰.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之我见[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7).
【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推荐阅读:
高中音乐 舞蹈音乐教案11-17
1.音乐与人生高中音乐教案07-25
高中音乐优质课教案06-12
高中音乐花城版教案12-31
高中音乐环境保护教案06-05
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06-22
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11-29
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的教案设计09-26
高中政治教案全册10-22
高中音乐研修日志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