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小学音乐教育》有感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中小学音乐教育》有感(精选8篇)

读《中小学音乐教育》有感 篇1

在我认真阅读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后,使我对教学反思有了深刻的认识,书中详细阐述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如果没有反思,教师的教学就会仅仅是一种重复单调的工作,教师像工人,学生像产品千篇一律地生产出毫无创新的产品。所以创新型的教师就应该主动反思、勤于反思,并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长处,修改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

我从事的是音乐教学,我认为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等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读《中小学音乐教育》有感 篇2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 期间流了不少的泪, 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 吸引我的, 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 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 师生之情, 朋友之谊, 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情感力量, 深深感染着我。

爱是最为真诚的。虽然, 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 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 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爱”像空气, 每天在我们身边, 因为它无影无形, 所以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 它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 我们往往会忽略周围的, 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爱, 加以体会, 你则会感觉到:人生, 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如果人生是一场戏, 我觉得应该给这些平凡而又难忘的瞬间一个特写, 这些瞬间也许只会成为我们心中无足轻重的片段, 被时间剪掉, 那些瞬间犹如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中的一朵小小的花, 但我仍愿意用自己的心去迎接幸福, 尽管幸福那么短暂。

爱比珍珠更宝贵, 比糖果更甜蜜, 比群星更璀璨;爱是一种感觉, 是一种令人快乐, 人人都想要而又用金钱买不到的感觉。爱能够将心中的恨化为勇气, 它使你微笑地面对生活, 使你倔强地反抗命运;它是还魂的仙草, 给罪人新生;它是慈爱的母亲, 唤浪子回头;它既是一种获得, 又是一种牺牲。这就是人间最珍贵的爱。就如亲子之爱, 如此平凡, 但很多人都无法感觉到。

有时候,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 常常会怨天尤人, 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一样, 甚至抱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已, 这多可悲呀!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就是坚信有人爱我们。”其实, 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 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 一定会发现, 在这个世界上, 居然有那么多人爱我、帮助我的人, 我多幸福呀!当你能够感受那份极为普通的爱的时候, 相信你一定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心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是不是?送人玫瑰, 手有余香, 不是吗?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甚至“消失”, 但这一切, 都是值得珍惜的。

对世界而言, 善良、正义, 勇敢正是现在的人们所缺少的, 也正是这个世界需要的。善良编织爱, 正义升华爱, 勇敢创造爱。只有爱才能使世界美丽, 只有爱才能改变人性, 只有爱才能维持生命。在洒满爱的世界, 每个人都是幸福的, 而我们需要这样的世界, 用我们的双手创造这样的世界, 让贫苦的人们拥有幸福, 让流浪的小孩拥有幸福, 让孤单的老人拥有幸福, 让世界不再有黑暗, 不再有饥饿, 不再有欺凌, 不再有孤单, 不再有压迫, 只有爱。我们可以做到, 让心回到最初, “人之初, 性本善”回到最初的善良之际, 并维持, 那么世界便不再有邪恶。

原点是最初的美好, 善良能够创造爱。爱是最美丽的东西, 我们需要它。我相信, 善良无处不在, 我相信, 爱无处不在。爱是什么?我解答不出来, 但我知道, 就连时间也无法带走它, 它是一个永远都在脉动的生命, 它让我们感受美好, 谁都离不开它。

读教育名著有感 篇3

关键词:书籍 历史 现代 融合

一、书籍的演化史

自人类第一本图书著作《管子》诞生至今,人生有图书的历史就被追溯到春秋初期,至今已有大约3000年。图书的产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孔子《论语·宪问》对管子的功绩曾给予高度的评价,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由此可见,书籍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管子·戒》说:“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书本产生的第一要务是将所知道的事情,陈述成牍,其中更多的是记录圣贤的言论,以便彰显其思想的宏大和警戒后人。其后,便有了孔子的《左氏春秋》,及弟子们整理成著的《论语》。由此,后人可由书牍中感悟圣贤的教诲,体悟前人的阅历。

那时候,书籍的形式还比较单一,内容也比较狭窄,文字生涩,显现了智慧的高深,却缺乏了这一经验累积品的平易近人。书籍发展到现代,历经数度改革,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在此期间,书籍,这一人类的精神食粮进行了细致的分门别类,迈入了专业化的进程中。

二、专业化书籍的应用和发展

术业有专攻。人类科学发展至今,要求一切工作,一切事物的发展遵循精细化分工的要求。由此,人类社会也产生了更加细腻的职业化的倾向。上层的高科技研发人员,中层次的管理协调人员,基础层次的社会服务人员。社会分工的细化,就必然要求图书也达到同步的水平。由此,科学专刊著作,管理体系方法,社会科学等等都有了自己的相应内容。对此,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多读可医愚”。只是读书也须如药,对症才好。比如,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文人作文,农人掘锄,本书平平常常的”。读书,正像专业化的方向前进。

三、教育书籍的专业性

从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爱弥儿》,到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现代教育著作越来越专业化,在注重学校的社会化职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儿童的个性心理和身心健康。而这一切的著作,一切的教育思维的最终落脚点,都在职业化的教育施加者——教师的身上。这就要求面临不断发展的教育理论和教育侧重点的教师的整体素质进行全面、专业的提升。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身处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无止境的教育教学要求,教师需要承接的东西太多了。单单中国,就有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在这涛涛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如尘埃的名师大儒给出后人无穷的启示和教导。这些包含了社会性、知识性和文艺性的思想结晶转化成了不断变迁的教材,源源不断地注入一代又一代新生命体的心中,使“学生”一词,不再只是知识的“受体”,还让他们变成了强大的知识的传播者。他们的身上承载的东西越来越多,而身为这所有前人经验的传播者的教师的压力可想而知。

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作为能够“斗转星移”的知识的转化、发酵、传播者,教师首先要发展的必然是身为教师这一职业的专业素养,即教育教学理论。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就要求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具有比较专业的理论知识,并将此付诸于实践。于我个人而言,十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先后涉猎了《陶行知教育名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颗灵魂献孩子》、杜威的《儿童与课程》、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等教育教学名著,对专业知识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五、教育理论的实践性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育教学理论的提出和研讨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美国著名作家、活动家、教师帕克·帕尔默说:“与导师和学科的相遇,可以唤起自我意识,获得一些我们是谁的启示,但是教学的呼唤还不单是来自外部的融合——没有我灵魂的首肯,任何外部的导师和学科都不会对我产生影响”。人类知识在经年累月的积累过程中,总是有意无意地被进行着重新的融合和发展,以至于在经验本身又衍生出许多的不同的意义,这就是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他的内心思想和理论方向直接决定孩子的思想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将持有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时代进行有效地融合、再创造,进行有效的权衡,给孩子们正确的引导,真正实现教育的时代性和有效性。

总之,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教育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教育教学理论起到基石的作用;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书籍起到记录、融合、生发的作用。在教师的专业技能的发展过程中,书又是媒介。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书是前人经验的累积。对于后来者而言,我们听“百家之言”,生本我思想。最后,引莎士比亚的一句话:“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在过去的十年里,各种教育名著给我启示,催我上进,在未来的十年里,我将乘教育东风,以书籍为基石,成就自己的教育教学天地!

参考文献:

[1]图书馆说基础.

[2]陶行知教育名篇.

读《中小学音乐教育》有感 篇4

汪亦正妈妈

每天工作繁忙,不是开会,就是出差,平时在家也仅围着孩子的成绩与作业。今天孩子的家庭作业其中一项是“家长读《智慧课堂》、《国际理解》的读后感。真新鲜,学校给家长们布置了家庭作业。

翻开第一页便是石少波校长为本书作的序言,《我从这里走向世界》,从文中感受到一位教育者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对孩子们的殷切期盼。他希望每一位外小的孩子能健康成长,树立全球概念,拓展视野。

是呀!如今飞机、高铁、网络把地球缩小了,拉近了地球人之间距离,可是我们这些大人们忙于工作,平时只过问孩子的作业与成绩,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陷于培优教育,忽略了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书面知识,更重要有一颗健康的、积极乐观向上的心。学校真地是体贴入微,为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精心编写了一套《国际理解教育》读本。

翻动每一页书,都折射了编者的尽心。书中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的插图、简洁明了的解释,中间或插的提问,带着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

读《中小学音乐教育》有感 篇5

说起吃,我想首推咱们中国。先有古语“民以食为天”,又有老话“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可见中国人对吃的重视。然后再看各种菜,且不说各地域特色鲜明,做法博大精深,甚至连菜的名字都五彩缤纷,或用绝句妙语,或用生动传说,或用历史典故,总之让人回味无穷。未见其菜,先“声”夺人,由此产生的“吃文化”也恐怕属中国最悠久了。尤其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逐渐步入富足,社会也在飞速地进步着,人们不再只是追求吃饱,更要求吃好,于是乎菜是越做越精致,越做越美味,不仅国内百姓乐于享受,而且中国菜走出了国门,连老外都啧啧称道“Chinese food,good!”。可是:

2006年河北省个别地区一些养殖户使用含有苏丹红Ⅳ号的饲料喂养蛋鸭而产出所谓的“红心”鸭蛋(苏丹红IV号是一种工业用油溶性偶氮染料,是具有潜在致癌危险的物质。经常摄入含苏丹红的食品会增加人致癌的危险,而“苏丹红”并非食品添加剂,而是一种化学染色剂。)

2008年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据家长们反映,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所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由此引发了对三聚氰胺问题的思考。(卫生部专家指出,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

2011年央视“3·15”特别节目爆出“双汇”品牌部分肉制品中涉嫌含有“瘦肉精”这一消息经。(“瘦肉精”属于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饲料中添加“瘦肉精”,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相关科学研究表明,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是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长期食用则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会诱发恶性肿瘤。)

还有地沟油流入饭店、单位食堂、小吃摊贩处;反季水果果蔬用化学药物催熟;大排档夜宵摊上加了各种添加剂的所谓“羊肉串”„„

层出不穷的问题的出现,不仅让我们思考:这,能吃吗?这,你敢吃吗?吃越来越成为了人们谈虎色变的话题。

那么,是什么让我们对这个曾经是幸福的美事——“吃”担心恐惧了呢?答案只有一个:利益熏心。

如果把食品安全视为一个“木桶”的话,企业自我把关不严、政府部门监管不力无疑是一块明显的“短板”。但更严重的是,作为整个“木桶”基础的“桶底”——分散的小生产从一开始就漏洞百出,隐患重重。而这些小漏洞、短板的存在,归根结底是利益的因素。为了利益,商家可以不顾消费者生死;

为了利益,管理部门可以置正义、职责于不顾,昧着良心办坏事;为了利益,人们可以不考虑国家集体,只考虑个人私自,可以不考虑将来,只考虑眼前。人品,食品,品品相照,苍生,民生,生生相连。食品问题,也正是人品问题,民生问题。吃不好,何来健康体魄?吃不好,何来和谐生活?吃不好,何来中国未来?吃,关乎生命,关乎和谐,关乎民生,关乎未来。

请那些在金钱欲望黑暗中的人啊,醒醒吧!难道你们没有想过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亲人朋友,甚至是自己吃到自己制造的“带毒食品”会怎么样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希望越来越多的商家流的是道德的血液。

读幼儿教育读有感300字 篇6

读了《幼儿园教育》中关于环境布置的一些板块,我深有同样的感触,孩子生活在幼儿园里,环境就是影响孩子的一个重要因素,看了人家的环境装饰之后令我更加深刻感受到环境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同的年龄阶段就应该有不同的环境伴随着孩子们度过,让孩子们在绿色环境下健康成长。

在欣赏的过程中,其实我发现,书上有不少的环境布置在我们幼儿园也都有类似的装饰,看上去令人有种亲切感,当然也有不少装饰是我们没有见过的,创意的确不错。但这也并不能就否定我们自己的装饰,因为我们也有很多不错的装饰是她们所没有的,也称得上是新颖的设计了。例如:走廊上利用不同颜色的纸板制做的星星还面带笑容,像和小朋友们眨眼似的,这种装饰起来,视觉效果也很不错;还有用绿色彩纸制作的柳树条还挥动着柳叶,为孩子们开辟了绿色的童话世界;还有儿童的热门话题《喜洋洋与灰太狼》的动画片,经过教师们的精心设计也伴随着孩子们的喜爱走进了幼儿园,室外两面墙体的喜洋洋、老村长、还有灰太狼、红太狼,每天孩子们都聚在一起谈论它们。在我们园里的每个班级又都是教师和孩子们精心营造的天地,中班的动画世界是贺老师和孩子最喜欢的;大一班的冬天的雪景,还有白雪公主是高老师和孩子们每天议论的话题;大二班的丰收景色是邹老师和孩子们的共同创艺,表达了教师和孩子们的喜悦心情。无论是教室、走廊、还是室外这些画面也间接地激发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具有教育意义。但是在总结优点的同时我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环境创设存在着一个重大的问题,操作性不强,不少装饰也只是“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看”,这应该算是我们的一个弱点了,今后我们应该在考虑美观的同时更应注重其操作性,一切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前提,特别是在班级的区角环境布置中,既要有创新意识,更要能让幼儿动起来,不是只满足于简单的为幼儿提供环境,而应该更加注重为幼儿提供有利于他们参与的环境,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体现环境的趣味性和操作性。

通过看书欣赏学习,在总结自身的同时我也深刻地体会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环境装饰应该让幼儿充分感知、自主参与、共同合作。因此,在创设环境时,我们在考虑幼儿兴趣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幼儿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力求让每个幼儿都能动起来,从而发挥出环境对幼儿的影响,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发展。

读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有感 篇7

首先,要明白经验在活动中的定位与作用,就不得不先搞清楚活动的意义。所以杜威开篇便明确了活动的意义:“一个活动所具有的意义是否无止境,一切取决于我们看得见多少与活动相关的联系,并且在现实联系方面想象力的范围是无止境的。”[1]为了证明这一点,接下来杜威进一步通过知识与活动的关系揭示出了经验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意义。因而他有了这样的表述:“当知识信息进入活动中,成为活动的一个因素,为了知识本身而追求知识时,无论这种知识是作为手段还是拓宽目标和内容,都会有启发作用。直接的洞见与被告知的知识就会融汇贯通起来。”[2]杜威这样确切的话语使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我初中时代的生物课,那时肥胖的生物老师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便搬来了一个成人实体大小的人体骨骼模型,并把它放在教室最前面,并配有相应的图解说明,虽然这与上课和考试的内容关系不大,但这却引起了我们不少的兴趣,每当下课包括我在内的一些同学都会驻足观察,大家都感到这十分有趣。以至于当多年以后,初中生物课本上那些需要考试的死记硬背的名词几乎全都忘记了,而我仍然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身体的一些骨骼的名称及相应的位置。从杜威的这一点上看,这着实切重了我国应试教育的弊病,为了就应对考试,多死记硬背,唯理论而理论,与现实生活与学生自身的经验严重脱节。

由此,杜威便得出了经验在活动中的定义:“随着把自己的所作所为在时间和空间上联系起来的能力的增强,我们的所作所为就获得了有意义的内容。因此,我们的日常经验不再是瞬间之物,它获得了永恒的实质。”[3]对于杜威的这一论述,让我想起了叔本华在他的著述《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所表述的一段话:“存在这一形态在时间上就是各个形态的先后继起,在空间上就是互为规定至于无穷的空间部分。“继起”是根据律在时间上的形态,“继起”就是时间的全部本质。”[4]这是多么天才而又直切本质的表述啊。个体经验正是在连续的活动的选后“继起”中实现了永恒的实质。在时间段上,经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虽然杜威与叔本华所表述的概念不同,但就这一点上来说,却道出了多么的异趣同工的妙处,同时也进一步地关注到了经验在时间与空间中的重要意义。而在现实的环境中,人们对这种动态的经验的重大意义的发掘总是误入歧图,这也正如印度上古的智者说:“这是摩耶,是欺骗之神的纱幔,蒙蔽着凡人的眼睛而使他们看见这样一个世界,既不能说它存在,也不能说它不存在,因为它像梦一样,像沙粒上闪烁的阳光,行人从远处看来还以为是水,像随便抛在地上的绳子一样,人们却将它看作一条蛇。”[5]

二.以经验为中介,历史与地理之间的互补关系

在阐明经验与历史、经验与地理之间的关系之前,有必要先再次厘清历史与地理的互补关系。杜威的表述是这样的:“除非‘在教育中存在一个统一的社会方向’这个观念只是一个荒谬可笑的借口,否则,作为课程的历史和地理中的绝大部分内容,就必须在发展真正的社会性和理智性的经验中发挥普遍作用。”[6]而结合现实来看,我综合大多数当下教育工作者的观点后得出事实却是:地理和历史应该作为现成的两门独立学科来教授。而在这样的事实之下,很容易发生这种情况,即学生所学习的大量内容都是与日常经验无关的东西。这样一来,日常经验也不会通过获得各方面的联系来扩充它的意义,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没有生机活力也没有真实感,因为它与目前的活动没有关系。非常不幸的是,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这种学科内容与学生经验脱节的现象是非常常普遍的。就好比历史的意义好比就是记录在书本上的某个时间点,和某句史学家的结论性的定性,然后学生需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便是原文照背下来再复写在试卷上。佛朗西斯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我国的智者也说要“以史为鉴”,但这绝不是这种以应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所能达到的。真正的教育就是要使学生知道,这些活动可以用什么方式、在什么条件下进行,并使学生尽可能的认识到这些联系。历史和地理学科内容的作用在于通过提供前后联系、背景和观点,来丰富和解放比较直接的个人生活接触面。虽然地理多强调物质方面,历史多强调社会方面,但这都只是对一个共同的主题,即人类共处生活的强调而已。

三.经验与地理(空间)的联系

“在自然界的事实与社会事件及其后果相关联的方面,地理具有教育性影响。地理的经典定义就是,地理即地球这个人类家园的纪事。”[7]杜威认为,这个定义表达出了教育现实。杜威坚信,地理原本是一个可以唤起人的想象力的主题,甚至可以唤起浪漫主义的想象,地理分享着所有奇迹和荣誉,它们与人类的冒险、旅行和探险紧密相关。但要把具体的地理学科内容与人类的重要联系表达出来,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这让我联想到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看风水”这一传统。大到一个国家的大型建筑工程的动工,或是房地产新楼盘的开发,小到一栋民房的修建,都或多或少会请人来“看风水”。这是否具有科学性暂且不论,却不得不承认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地理知识,如地质结构,房屋建筑的方向方位,采光性等。从这方面来说,具体的地理学科内容确实表达出了与人类的重大联系。但这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在一个更广大的空间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不仅是为了应试的需要,把所学的地理学科知识在试卷上复述出来,这没有用,因为这些东西无法与学生生活经验与周围环境联系起来,这正如卡西尔所说的,这些都是没有经过内化的没有意义的符号,是死的东西。所以杜威便明确的表达出:“追寻他们的前进路径就是扩充心智,这种扩充心智的方法不是通过把额外的知识塞进头脑,而是通过对从前视为理所当然的东西的意义进行重塑。”[8]

四.经验与历史(时间)的联系

在这段的开头,我不得不引用杜威的话来表达,因为杜威完全表达出了我内心深处的看法。杜威说:“扼杀历史的生命活力的隔离现象,就是把历史与当前社会生活的种种模式及相关事实割裂开来。”[9]有人说,过去的事件已经过去,不再与我们相干。但谁都知道的事实却是,过去的知识是了解现在的关键。历史应对的是过去,是在过去的时间里的一种存在,而这个过去的时间里的存在却成了现在的由来。也正如列宁所说的,遗忘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当然杜威的本意并不是要我们去沉浸在一些过去的事件不能自拔,而是强调过去的历史事件不能与活生生的现在隔离,否则将失去其意义。杜威同时强调了,在生活经验的形成过程中,要真正了解智力在经验中所起的作用,除了学习历史之外没有更好的方法,因为历史会说明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整个进步。这也形象的解释了当人们回望过去,反省历史中的错误时,人们也开始采取更多的实际行动来展望更美好的未来。比中在二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而我国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也正是有此用意,铭记过去,反省历史悲剧,而其结果是指向现在,指向未来的,共同维护人类和平才是最终的意义。

五.总结

“任何经验,不管第一眼看起来是多么的不起眼,通过拓展其被察觉到的各种联系的范围,都能估计出他的无限的丰富的意义。”[10]正如上文中所描述的那样,各种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向外延伸,与自然和人两方面都有关联。而地理和历史作为学校课程中的两大资源,它们的主要教育价值在于在时间与空间的双向维度上,去提供一个最直接最有趣的路径,最终让学生进入到历史和地理所讲述的广阔的世界意义中去。

参考文献

[1][2][3][6][7][8][9][10]杜威著,陶志琼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210-216

读《当代小学生》有感 篇8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读《当代小学生》成了我的习惯,每当空闲时,每天的入睡前,总习惯拿起她,读一两篇好文章,就像学习忙里偷闲时享受一杯咖啡,既舒服又放松。因为每次读她,那优美的文字、诗篇,总让我体会到深刻、回味无穷的淡淡书香。

以散文、随笔为主的美文小天地是我的最爱,听林清玄、冰心娓娓道来,似聆听哲人的教诲,启迪心智,震撼心灵。而阅读里的“美文小天地”则是这些故事和情感的载体,品读美文,犹如品尝淡淡的香茗,清澈华美的文字似一拘清泉,缓缓流入心间。其中《非走不可的弯路》是最打动我的文章。在青春的路口,母亲极力阻止作者走那条弯路,但作者没有听从母亲的劝告,尽管碰壁,摔跟头,甚至头破血流,依然咬紧牙关走了过来。由此作者体会到: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弯路非走不可,只有这样,才能练出钢筋铁骨,才能长大。这篇文章对我的触动很大,我深深领悟了逆境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往往我们认为只要不走弯路,就会拥有一帆风顺的人生,但却忘记了,不经过风雨的洗礼,在一次次失败中顽强拼搏,又怎能克服困难,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呢?这让我想到了蛾的蜕变过程,必须用尽全身的力气靠自己的努力突破旧壳,使翅膀中血液畅通,才能真正地翱翔于天空。有人却非要帮助它剪破旧壳,或是帮它拿出来,但是被“解救”出来的蛾再也飞不起来,因为它没有经受本应经受的挑战。

《当代小学生》有一种神奇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只有与她交往久了,才能深刻体会到“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精神力量,她像一朵清丽脱俗的花儿,悄悄地绽放在我的心底。

上一篇:结对共建方案下一篇:期货业务模拟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