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通用10篇)
我市自2003年开始探索生活污水治理以来,全市累计有69个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有13个自然村实施了生活污水治理,占自然村总数的一半;在无法纳入市域污水处理厂的农村,有15个村建有集中式治理设施,34个村建有分散式治理设施,7个村建有雨污分流工程;已建农村公厕粪便集中处理中心18座,总规模达395吨/日,为实现全市公厕粪便零排放创造了条件。通过治理,试点村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一、明确方案,出台补助政策。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鼓励城乡污水治理设施投入的若干意见(试行)》(慈政发[2006]71号)和《转发市环保局等部门关于慈溪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方案的通知》(慈政办发[2006]122号)文件,制定了《慈溪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实施细则》。自2007年起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列入全市生态建设任务书考核内容,鼓励各镇(街道)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结合全国环境优美镇、省级生态镇和宁波市级生态镇(村)的创建工作,按照“先重后轻、先易后难”(即:先治理直接影响饮用水源水质的地区、后治理一般地区;先治理农村住宅集聚点、后治理分散居住户)和因地制宜原则,逐步推开各种试点。同时,进一步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对一般村的补助额度为工程直接费的60%、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补助额度为工程直接费的90%,还根据有关政策积极向宁波、省和国家争取项目补助、奖励资金。考核制度和补助政策的完善,加大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步伐。
二、因地制宜,分步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工作,1 按照农村生活污水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思路,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第一阶段是试点示范阶段,积极试点多种生活污水处理模式,选择工艺成熟、适合农村实际的模式向全市推广;第二阶段是重点突破阶段,以饮用水源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为重点,梯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第三步是全面推进阶段,到2015年,争取有一半以上行政村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我市于2005年开始建设总投资11.3亿元的市域污水治理工程,市域污水治理一期工程总投资为10.4亿元,建设内容包括东北部污水处理厂2座和配套收集、输送管网泵站(干管133公里、支干管193公里、泵站56座),建成了规模分别为10万吨/日、5万吨/日北部污水处理厂和东部污水处理厂。
市域污水治理工程的实施,为农村生活污水注入了生机和活力,避免工程的重复性投资,我市目前只对无法接管的村庄和规划保留的自然村生活污水进行治理,并提出了“六项基本要求”,即一次性投入少、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操作简便易行、维护管理方便、处理现场美观,采用适合农村实际的高效、低耗、经济和实用性强的处理技术进行治理。从试点示范工程看,此举实现了家家户户“污浊变清流”,深受当地农民欢迎。三、六种模式,实行分类治理。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从改造或更换漏底化粪池开始,将家庭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厨房、沐浴、洗涮及卫生厕所等产生的污水纳入收集范围,彻底解决了家庭生活污水无序排放和渗漏排放。目前已形成六种治理模式:一是农村公厕粪便集中处理模式,采取粪便等污染物经厌氧发酵后作为有机肥,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充分显示出社会效益、经济效 益和生态效益的最佳统一,使排错了方向的污水资源变成了农田灌溉的优质原料,为避免二次污染,农田消纳不了的废水再进一步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然后再排放,解决了农村公厕粪便处理难的问题;二是生活污水相对集中处理模式,主要采用厌氧后生态湿地或利用附近河沟池塘进行阿科蔓塘处理,处理后污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用作村级公园景观用水或内河的补充水,既治理了污水和附近已被污染的河沟池塘,又美化了周围环境,适合于住宅布局相对密集、人口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的农村;三是生活污水联户或单户处理模式,主要采用小型生态湿地,无余留地农户采用地下五格厌氧处理,此模式具有布局灵活、施工简单、管网投资省、管理方便等的优点,适合于农村分散型的住宅;四是实行雨污分流后接管模式,适合于能接入市域污水治理工程的村庄;五是公厕生态化治理模式,采用循环水冲式污水处理系统,每天节水率可达80%,并达到污染物的零排放,适合于饮用水源保护区公厕和村内交同不便及环境敏感不便抽粪的公厕;六是受污染地表水体修复模式,通过村庄环境整治工程控制污染源头,再经下游人工湿地进行末端治理净化地表水体,适合于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污水管网收集难度大、卫生环境差的山区。
1.1 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农村人口的普遍特点是:人口分散, 数量多, 大部分没有任何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设施, 这使农村生活污染源成为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据测算, 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80多亿吨, 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 农村大部分地区河、湖等水体普遍受到污染, 饮用水水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直接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 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 极易导致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改革开放以来来, 我国农业生产能力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畜禽散养户的不断增多, 大量畜禽粪便没有处理就直接排放, 粪便污染逐年加重。有资料显示, 养殖一头猪所产生的废水是一个人的7倍, 而养殖一头牛则是22倍。这些有机物未经处理, 渗入地下或进入地表水, 使水环境中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 严重威胁着居民饮用水的安全。
1.2 农村污水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厨房炊事用水、沐浴、洗涤用水和冲洗厕所用水, 这些用水分散, 农村没有任何收集的设施, 随着雨水的冲刷, 随着地表流入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 其中有机物含量大是其主要的特点。
1.2.1 水质特点
(1) 农村村镇人口较少, 分布广泛且分散, 大部分没有污水排放管网; (2) 农村生活污水浓度低, 变化大; (3) 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的性质相差不大; (4) 厕所排放的污水水质较差, 但可进入化粪池用作肥料。
1.2.2 水量特征
(1) 一般农村的生活污水量都比较小, 除小城镇外, 农村人口居住分散, 水量相对较少, 相应地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也较小; (2) 变化系数大, 居民生活规律相近, 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早晚比白天大, 夜间排水量小, 甚至可能断流, 水量变化明显, 即无水排放呈不连续状态, 具有变化幅度大的特点。
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
2.1 污水处理技术路线
建议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优先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达标排放或回用;二是注重经济适用, 运行成本低, 管理维护简单。
目前国内外应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处理技术比较多, 名称也多种多样, 但从工艺原理上通常可归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然处理系统。利用土壤过滤、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 又称为生态处理系统, 常用的有: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等;第二类是生物处理系统, 又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是通过动力给污水充氧, 培养微生物菌种, 利用微生物菌种分解、消耗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 常用的有:普通活性污泥法、AO法、生物转盘和SBR法等。厌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 在无需提供氧气的情况下把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 常用的有:厌氧接触法、厌氧滤池、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等。
2.2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污水湿地处理系统分自然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自然湿地就是自然的沼泽地,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 使污水处理达到工程化、实用化的新技术。
污水湿地处理系统工艺设备简单、运转维护管理方便、能耗低、工程基建低、运行费用低、对进水负荷的适应性强, 能耐受冲击负荷, 净化出水水质良好、稳定。缺点占地面积大, 易受气候影响, 表面径流的臭味比较大。
2.3 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分散的几户或十几户人家适合采用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 予以工程化、实用化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型小规模污水净化工艺技术, 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经一定构造、距地面约50cm深和具有良好扩散性能的土层中。由于负荷低, 停留时间长, 水质净化效果非常好, 而且稳定。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建设容易、维护管理简单, 基建投资少, 运行费用低。整个处理装置放在地下, 不损害景观, 不产生臭气。
2.4 好氧生物处理系统
好氧生物处理系统是新农村污水处理中最常用的一种处理技术。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众多, 各有优缺点, 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仔细论证和比选, 注重经济适用。
生物处理法就是通过风机等设备给污水输氧, 培养生物菌种和微生物, 通过菌种和微生物把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分解为无污染的二氧化碳、水等物质, 少部分合成为细胞物质, 促使微生物增长, 并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 使污水得以净化排放。生物处理法和自然处理系统比较, 地面积小, 抗气候等外界影响的能力强, 建设的地点选择范围大, 处理稳定, 处理效率高。但基建投资、运行成本要高于自然处理系统。■
摘要:本文从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和特点出发, 介绍污水处理技术路线, 包括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及好氧生物处理系统等措施。
【关键词】生态文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政府职责
金华市2008年开始在全市全面启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因村制宜采用纳入城镇管网、建设沼气池、分户式、联户式的分散式处理方法,选择多种技术工艺,通过政府的大力推动,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了68%,环境改善效果明显。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过程中,市、县两级政府成立了组织机构、出台了扶持政策,编制了专项规划、落实了建设资金、建立了考核督查制度、提供了技术指导、后续管理等各项服务,同时,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和农户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村民自治组织和农户积极性,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村、农户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政府之所以发挥了主导作用,源于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历史
我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比较晚,“十一五”规划推动农村污水处理建设,要求农村无公害排放,但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才刚起步。截至2005年底,全国县城及乡、镇中,已有933个县(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级单位)建有污水处理厂,约占县城总数的52.1%;县城及乡、镇建有污水处理厂1008座,处理能力达1826万立方米/日。虽然由于国家和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污水处理行业正在快速增长,污水处理总量逐年增加,但目前我国农村污水治理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一是设施建成率的总体水平很低,建成率比较高的主要是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经济状况比较好的地区,二是已建成设施的有效运行率低,也就是说投资效果差,这一问题非常严峻,污水处理比较特殊,如果已建设施不能获得正常的运行与维护,两三年后就可能报废。整体说来,中国的污水处理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且处理设施的负荷率低。
二、政府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采取的系列行动
政府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主要起着财政支持,政策引导,技术指导,监督管理等作用,体现在采取了一系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行动,并建立配套专项资金,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水污染专项技术研究,以及加强污水治理宣传等工作。
(1)采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行动
近些年,中央部委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村镇垃圾污水治理的项目和行动。
建设部采取了“村庄整治”、“污水管网以奖代补”、“绿色重点镇示范”等行动,整治内容包括污水、垃圾、道路、消防等10项,重点镇污水管网以奖代补,垃圾、污水、建筑节能、道路等内容,至09年底,共整治了136402个村,正在制定配套政策。在2005年9月,建设部出台了《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村庄整治工作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建设部的重要战略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工程”、全面小康的“基础工程”,造福农民的“德政工程”。加强村庄整治工作,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有利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2)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相关法律法规
2002年10月,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该法是为了促进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法规。之后,针对解决水污染问题,又专门制定了《中国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通过这些法律的制定,还有一些配套法规的建设,我们逐步的使中国的水资源管理走上了依法管理、依法治水的轨道。
(3)农村污水处理专项技术研究
在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研究方面,我国在太湖、滇池的污染治理等项目的研究中曾对农村污染治理技术进行了开发和工程示范,近期实施的“十一五”国家水污染重大科技专项工程等也对农村污染治理进行重点研究和工程示范。“十一五”水专项主要在5个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为我国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其中,重大成果之一是突破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深度脱氮除磷关键技术,为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了支撑。
三、政府推动职责建议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环境整治建设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一项工程,也是农村各项公共基础设施中建设难度最大的一项工程,它的推广普及涉及方方面面,面临困难很多。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刚刚处于规划、起步、初期发展阶段,因此,当前最关键的是要借鉴国外污水处理工作先进国家做法经验,总结这项工作开展较早、治理面较大、效果较好的江浙地区的政策意见,着力调研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法规条例、政策措施,颁布出台一整套规范的法律法规,构建比较完善的科学合理的政策意见、技术标准和服务体系。
随着国家各部门对农村综合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以及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投入的不断增加,农村的综合生态环境水平和生活污水排放情况已经有明显的改善,生活污水的治理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也占据一定的重要位置,但现阶段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乡镇及村庄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农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的现象依旧存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和农业养殖所产生的大量污水严重影响了周围河流的水质,并且对地下水水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些分布位置较浅的地下水已经受到污染,不能继续作为农村生产生活的饮用水使用,大大减少了农村进行生产生活的饮用水源,为今后的用水问题带来威胁。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许多城镇及村庄更多致力于农村的经济建设,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比较淡薄。相关政府部门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缺乏重视,各地用于污水治理的经济投入普遍不足,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不符合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相关的运行和维护也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大多数城镇还停留对整体生态环境和水污染问题进行专项治理的层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排放、治理等问题。关于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方面没有足够完整的机构设置,导致污水治理工程存在重复建设和严重的资金浪费情况,给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同时严重影响了农村污水治理事业的发展进程。
目前在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方面还没有形成相关标准和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污水治理的难度。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有效收集可以预防生活污水直接进入河流引起严重的水源污染问题,然而目前大部分农村对于生活污水治理普遍存在重视建设、忽视收集的情况,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网建设从污水源头收集污水,而是对原有沟渠加以改建用以收集生活污水,这些情况的普遍存在导致了污水处理系统的基础设施无法发挥其有效作用,生活污水治理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在农村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方面,相关工程没有系统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设计,对具体施工也没有明确要求和技术规范,上述情况的普遍存在直接导致污水治理系统无法满足实际的处理需要,成了应付上级工作的形象工程。农村生活污水特点分析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农村居民生活以及进行农业生产和农业养殖所产生的污水,污水的排放没有规律且相对分散,这给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带来一定难度。农村居民的人口分布比较广泛,而且大部分村镇缺少污水排放管网的建设和完善,导致污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流,加剧了水污染和水质恶化的情况。农村生活污水的水质不存在明显差异,但不同时段的水质会有所不同,普遍含有氮、磷等化学成分,水质的波动较大,可生化能力较强。一般情况下,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较小,变化幅度较大,居民白天的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明显大于夜间,而且在每天的上午、中午、下午都会出现污水排放的高峰。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方法分析
由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活污水治理的发展进程。相关污水处理设备由于得不到长效的管理和有效运营使得污水治理事业停滞不前,这与国家大量的经期投入和政策支持不成正比。切实应用有效的治污方式、促进农村污水治理事业的长效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和巨大挑战。根据我国国情和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现状,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措施具体总结如下:
3.1 因地制宜,科学的选择污水治理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一定要根据农村自身的情况,从地势地貌、地方经济实力、农民配合程度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拟定科学、规范的实施方案,制定合理、完善的建设规划,切实保障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力争使投入建设的污水处理工程能够发挥其良好的治污作用,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事业的发展。所选择的污水处理措施一定要满足农村实际的治污需求,并且注重相关财力投入、运行成本以及管理维护适应农村的发展现状。
3.2 应用自然处理系统进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目前世界范围内关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的研究很多,农村污水治理在处理技术的选择上应该立足农村自身的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选用相对成熟、操作简单适合农村自身特点的治污技术。自然处理系统是指通过利用植物吸收、土壤过滤、微生物分解等科学原理进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常见的实施方式包括人工湿地的建设以及土壤渗滤系统等。人工湿地是指充分利用农村的环境资源,将农村的荒地、洼地、沼泽、废弃池塘等作为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地,利用土壤对污水的有效过滤功能、植物根茎对污水吸收、排污地点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达到净化污水和改善水质的目的。应用人工湿地进行污水处理具有运行操作简单、经济投入较少、工程能耗较低、经处理的水质比较稳定等特点,是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原理的实用化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引起自身所具有的诸多优良特性在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建立长效的管理和维护机制,使污水处理系统能够发挥持续的治污作用,并且注意有效规避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缺点,保证农民的生活质量。
3.3 应用生物处理系统进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一、总体思路
以减量化、资源化、生态化为原则,突出重点区域,坚持“应治尽治、就地就近”,选择适宜模式,着力解决乡镇所在地、中心村、乡村振兴示范区等重点区域以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和白洋淀、大运河、潮白河流域沿线等环境敏感区域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问题和群众日常生活问题。人口密集、经济条件较好、乡村产业振兴的村庄,采取管网集中归集、终端无害化处置等集中治理模式;规模较小、居住分散的平原村庄,采取户收集、村转运、乡镇集中处理的治理模式;不具备集中收集处理、水量小的村庄,采取户用化粪池、沼气池等分散治理模式;同步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最终基本解决农村生活污水问题,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切实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这一突出短板,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在20xx年底完成1200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1863个村庄污水乱排乱倒得到有效管控的基础上,到20xx年,环境敏感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全覆盖,农村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全面建立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运维管理机制,全市新增473个、累计1673个村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有基础有条件的经济相对发达县、人口密集区及环境敏感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全覆盖;其他村庄实现无害化化粪池或粪污处理站基本全覆盖,农村厕所粪污处理率达到100%。
三、主要任务
(一)探索实施集中式污水处理
1.人口密集度高、经济发展好的村庄推行集中处理。乡镇所在地、中心村结合以批准的市县国土空间规划或县域农村布局规划统筹建设排水管网基础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制定分年度实施计划。逐步建立健全排水系统,根据村庄地形地貌,可采用相对集中加分散处理的模式,因地制宜选择重力流管道、真空收集管道,有条件有计划地逐步推行雨污分流。地域上相近的村庄可采取区域统筹、联合共建的方式建设污水处理站,实现生活污水相对集中处理。到20xx年,新增51个,累计97个乡镇所在地村庄完成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设施建设;新增184个,累计404个中心村;新增43个,累计130个省级乡村振兴发展示范村庄完成污水治理任务。
2.对人口规模较小、居住分散的平原村庄,实施分散收集、集中处理模式。鼓励采取邱县粪污一体化治理模式、吴桥“1个中心加X个村庄统一治理”模式、武邑以镇带村治理模式或枣强、深州的粪污干湿分离车治理模式等,建设集中粪污处理站,或购买玻璃钢储存罐、固液分离车等集中处理设施,建立户收集、村转运、乡镇处理的清运处置模式,结合农业化肥减量增效、水肥一体化推广等项目,推进粪污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确保粪污(黑水)全部得到有效治理。
(二)鼓励城镇近郊村庄污水纳入城镇、园区污水处理厂
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建立城镇、园区周边城乡污水一体化收集处理机制。城镇、园区周边的村庄可以申请将生活污水纳入城镇、园区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统一处理,并加快农村污水收集管网和连接管网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运营单位对厂区处理能力和农村污水水质、水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后出具纳管意见。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短期内覆盖不到的村庄,通过建设小型人工湿地、氧化塘、无(微)动力等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设施,或通过建设粪污收集处理体系(大三格化粪池)处理村庄厕所粪污并做好资源化利用,确保解决污水乱排乱倒现象。20xx年底前,按《河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计划》(冀水领办【20xx】5号)附件3中要求,需新增152个村庄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
(三)统筹推进村庄污水分散治理和资源化利用
1.不具备集中收集处理、水量小的村庄,采取分户无害化化粪池、净化沼气池等无害化处理设施。杜绝化粪池出水直排,建立厕所粪污出水就近还田机制,通过购买抽粪车转运还田,或浇灌房前屋后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等方式,实现污水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
2.探索农村生活杂排水(灰水)收集、处理及循环利用治理。积极探索完善户内污水收集、处理及回用系统建设,实施厨房废水、洗浴废水等生活杂排水户内有效收集,建立洗米、洗菜废水收集—冲厕等回用系统。鼓励参照武邑县、故城县等治理生活杂排水的模式,将杂排水通过有效收集+过滤沉淀池、小型人工湿地、土壤渗滤等生态化处理,尾水回用于庭院绿化、景观及农田灌溉等模式。
(四)全面推进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
充分利用国家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奖补政策,按照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先规划后实施、先建机制后建项目的原则,依据目标任务,分区域分年度安排工作任务,在总结推广试点示范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农村厕所粪污处理利用工作。20xx年底前,全市农村厕所粪污处理设施基本覆盖到已改厕村庄,厕所粪污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五)持续整治农村黑臭水体和坑塘纳污问题
1.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加快推进黑臭水体综合治理,组织排查并进行核查识别和污染源调查分析,制定治理方案,明确治理措施。对单一污染源造成的黑臭水体,纳入地方黑臭水体治理名单,通过控源截污、生态修复尽快完成治理修复;对成因复杂、污染严重的黑臭水体,纳入国家和省黑臭水体治理名单,运用综合性的治污措施,确定完成期限。20xx年底前基本消除水体黑臭现象,建立黑臭水体治理长效管护机制。
2.持续开展坑塘纳污整治。重点整治村庄周边1000米范围内非公共区域坑塘纳污问题。废弃坑塘有条件的合理改造为稳定塘,鼓励通过栽植水生植物和建设植物隔离带,对坑塘沟渠等灌排系统及生态景观进行生态化改造,重点实施岸坡整治、水系沟通、生态修复等措施,恢复坑塘沟渠水生态。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政府、廊坊市开发区管委会要充分认识加快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这一突出短板的重要意义,将污水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好主体责任,成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住房和城乡建设、卫生健康、水利等相关部门职责分工,统筹协调各部门力量,整合资源,压实乡镇政府属地管理职责,明确产权归属,建立完善的设施建设、运行维护、清理及检查等管理制度。
(二)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各县(市、区)政府、廊坊市开发区管委会要参照《河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导则(试行)》,结合不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做好投资估算,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污水治理设施建设、运维管护费用,以中央、省和地方财政投资为引导,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吸引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积极参与。同时,要做好中央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中央支持农村改厕整村推进项目财政奖补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省级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等资金的政策衔接,立足农村厕所与生活污水同步治理,协同项目布局、资金安排、功能衔接,加强统筹配合,形成资金政策合力,要按规定使用政府专项债券,积极申请信贷支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落实捐赠减免税政策和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探索治理设施灾毁保险。
(三)建立健全农村生活污水建设和管护机制。各县(市、区)政府、廊坊市开发区管委会要探索建立健全农村污水建设和管护机制。在前期长效管护机制初步建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管护制度、资金保障、队伍建设,形成规范化、可持续的运行管护机制。通过城乡污水治理统一运行、统一管理实行农村污水治理市场化、专业化。积极推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建设和运维模式,解决建管分割问题。鼓励探索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付费制度,提高农户自觉参与的积极性。
(四)强化监督考核。强化污水治理进展和设施运行的日常检查、调度,将治理和运行情况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完善监测体系。建立群众和社会监督机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开展实地调查、分析原因、督促整改。探索以整村为单元的考核奖惩机制,严惩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周边坑塘或水环境的行为。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基础设施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按省要求将建设管护主体和使用者履约情况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营造诚实守信的农村污水治理市场环境。
一、工作完成情况
全市22个行政村,共完成灰水治理户数14100户,其中南大膳镇五个村(华胜村、华丰垸村、三新村、义南村和灵官嘴村)完成2640个;黄茅洲镇四个村(新河口村、肖家坝村、新丰村和洞庭滨村)完成3752个;阳罗洲镇六个村(东新村、胜利村、富民村、富安村和俩仪村)完成3236个;草尾镇七个村(大福村、双东村、东红村、胜天村、熙和村和熙福村)4472个。
二、加强领导,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便于领导全市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成立了生态委主任任组长,常务副主任为副组长,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三、加快进度,成立调度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整体的迅猛发展, 农村经济也随之快速发展, 生态问题、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农村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目前, 农村生产水平低, 为了农业增产仍依靠农药、化肥等, 造成农村水体大面积污染, 由于农药毒性高, 而吸收率低, 大部分进入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 威胁村民健康。我国有250多万个自然村, 有8.88亿村民居住, 约占全国总人数的70.1%, 96%的村庄污水随意排放。据调查, 我国每年有2500万吨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虽然农村污水处理示范工程效果显著, 但未实现全国普及的程度, 主要原因是技术水平不成熟、资金投入不足。水环境污染不但影响百姓身体健康, 同时也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农村地区污水基本上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江河湖泊, 严重影响我国水环境。农村污水治理是我国环境综合治理的一部分。
1 农村污水的特点
目前在我国农村有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和污水处理系统, 污水随意排放。农村各村地理分布分散, 污水难集中收集。随着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生活污水不断增加。农村污水的主要特点为有机物含量大COD浓度200 mg/L~300mg/L, 氮、磷浓度较高, 比较容易生化降解。农村污水主要含有各种有机污染物以及病原菌等污染物, 再生水主要用于各类作 (植) 物的灌溉用水、景观或环境用水等方面。
农村厨房炊事用水、洗涤用水、沐浴、冲洗厕所用水, 由于农村各户居住不集中, 用水分散, 没有统一收集污水的设施。污水随着雨水的冲刷, 通过地表流入河流、湖沼、池塘、沟渠、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
2 农村污水的收集
农村与城市相比人口少、分散, 污水排放不集中, 不适宜采用污水集中的收集方式。
根据农村实际状况, 采用适合农村污水现状的收集方法。目前, 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方式分为镇村集中收集、市政统一收集、住户分散收集。集中收集法适用于密集村庄, 有较好的经济实力。分散收集法适合比较分散的村庄, 地形较复杂, 规模小, 不适宜集中收集法的村庄。
由于地域的原因, 农村采用传统的重力排水方法, 但由于我国南方农村地区河网比较发达, 采用重力排水方法局限性特强。借鉴于国外的研发技术, 真空和压力排水系统比较适宜。目前, 我国处于示范研究阶段。
3 农村污水治理技术
农村污水处理方式: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未处理后循环利用、净化处理后循环利用。
(1) 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包括随意泼洒、地沟或排水沟、排到附近水体。
(2) 微处理后循环利用包括容器收集, 以备养殖或还田等、进入化粪池、粪坑、倒入垃圾堆。
(3) 净化处理后循环利用:渗水井或污水井, 倒入沼气池, 通过水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农村污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大量的病原微生物 (寄生虫卵、肠道传染疾病) 。农村生活污水在排放前, 需要进行处理。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从工艺原理上分为两类:
3.1 第一类是自然处理系统
自然处理系统也可称为生态处理系统, 包括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等, 是利用微生物分解、植物吸收、土壤过滤的原理。
3.1.1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根据农村污水的污染特征, 应选择对氮、磷、有机物污染物处理效果好的植物构建人工湿地植物系统。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使污水处理达到工程化、实用化的新技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工艺设备简单、能耗低、运转维护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精华出水水质良好、稳定。目前, 湿地淡水水生植物有宽叶香蒲、苦草、茭白、灯芯草、狐尾藻、芦苇、软水草。
一般我国北方四季分明, 而芦苇的生长期为3~7月份, 比较适宜北方农村人工湿地植物系统的种植。芦苇属禾本科, 地下根茎发达, 生命力强, 高大挺水, 有较强的输氧能力。
3.1.2 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农村分散的几户、几十户采用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是新型小规模污水净化工艺技术。其特点: (1) 系统位于地面以下, 臭气不会散发, 不影响景观的观赏;系统运行稳定, 抗冲击能力强; (2) 能高效同时去除BOD、氮、磷, 外界气温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小; (3) 由于此系统是利用大自然的净化能力, 所以建设比较容易, 运行费用低, 维护简便。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对COD、总磷、总氮、氨氮的去除率分别是84.7%、98%、77.7%和70.0%。
3.2 第二类是生物处理系统
生物处理系统分为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
(1) 好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菌种分解、消耗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包括 (1) 普通活性污泥法、 (2) AO法、 (3) 生物转盘、 (4) SBR法等。其中SBR法COD去除率达75%~85%、BOD85%~95%、ss85%~95%, 处理后出水满足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2) 厌氧生物处理包括厌氧接触法、厌氧滤池、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等, 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 在无需提供氧气的情况下把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
(3) 好氧生物处理系统
通过污水输氧, 培养生物菌种、微生物, 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污染二氧化碳、水。如集曝气、沉淀、SBR法、排水于一体, 大大降低建设费用。生物处理法占地面积小外界环境对它影响小, 建设地点一般不受限制, 处理效率高而且稳定, 基础设施、运行成本比自然处理系统高。
(4) 厌氧生物处理系统
厌氧生物处理系统包括无动力、微动力低能耗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无需专人管理, 不耗能, 全部埋于地下。采用无动力厌氧生物膜技术, 工艺流程简单, 但技术设备的基建投资略高于好氧处理。没有日常运行费用支出。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 地大物博, 农村经济, 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富强的关键, 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某种程度上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污水的无序排放, 直接影响村民的居住环境, 农村污水的治理需持续开展。
关键词:农村污水治理,农村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张克强.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模式与进展.中国农学报道, 2008年11月.
[2]朱亮.农村水污染成因及其治理对策研究.水资源保护, 2002年.
[3]潘晶.分散式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及应用.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7年.
[4]农村污水治理工程案例分析与难题破解.宁波大学学报, 2010年.
关键词:公共治理;视野;农村环境
中图分类号: X32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2.044
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处于一种共同合作的管理体系。在公共治理视野下政府与农民是合作关系,这种管理体系将构建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型关系,有利于实现公共治理环境环保工程的实施。
1 农村环境污染情况现状及原因分析
农村环境的污染程度日益加重,工业开始逐渐向廣阔的农村进行转移,化工污染及化肥农药的使用过度已经严重影响到农村的环境可持续发展。一是农村环境的管理缺乏科学的规划。在农村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一些乡(镇)政府没具有长远的规划目标,一昧的追求发展,导致农村环境污染严重;二是农村环保意识的缺乏。目前对于农村环境方面相关的法律十分的不健全,缺乏法律保护环境意识;三是农民的环保意识薄弱是造成环境问题恶劣的关键,传统的作业方式,落后的思维是导致环境污染的根本,只是一昧的追求眼前的利益,不考虑生态环境是否平衡。生产化工农药的滥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污染。
2 农村环境在公共治理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及分析
2.1 治理主体过于单一
目前我国环境的治理主体是由政府担任的,由于地域具有局限性,农村具有地域辽阔、分散广以及污染情况复杂等特点,政府无法对农村环境进行集中管理,这就导致了行政力度不够的情况出现。
2.2 缺乏治理创新理念
村民的自主意识尚未发展全面,环保意识相对薄弱,如何治理好环境成为首要问题。这就要求做好城镇乡村的建设,抓住重点,做好村镇的环保建设,改善重点实施建设。
2.3 治理手段比较传统
政府是治理的主体,其他的公共组织参与较少,因此治理手段相对比较传统。在解决实际问题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缺少各方面的自愿和平等合作。与之对应的就是传统企业的运行方式也相对比较传统,缺点是在应对政府的检查时,存在侥幸心理,使用的设备老化,不能实时对废水进行排放。
2.4 责任落实不到位
在现今的农村环境管理中,常会出现公众监督力不足的现象,这就直接导致了政府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于环境的保护是致命的。政府的责任不能实行,实施部门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制定出科学的公共政策,所以只能依靠某一理性的程序来减少公共政策所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和复杂问题,这样就锐减对农村环境管理的力度。
3 公共治理视角下农村环境发展的对策
3.1 治理主体多元化
在公共治理视角下要使治理主体多元化,就要实行建立机制投入多元化,才能确保农村环保建设顺利实行。同样进行农村环保工程就要有资金投入,中央财政和各级财政都要加大对其工程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要加大重污染地区污染的治理,强化环境保护制度,并将这些问题分担于各种产生污染的企业解决。将环保工程交于各个阶层共同完成,这样才能领导和监督各级企业和财政共同实施治理主体多元化。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环境的保护,进行建立多元化体系,才能真正意义推动环境保护的重要实施。
3.2 治理手段多样化
设立完善的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实行治理手段多样化,坚持运行以城带乡,以镇帮村,使城乡的建设工程加入农村环境的建设。从基本出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确定服务内容和配套标准,使城市各项环保基础设施向广大农村延伸。运用多样化的手段进行管理,从各个方面开展环保工程建设,并将理念和创新相结合,实际运行,找出环境管理上的不足,并加以解决。
3.3 强化监督,建立污染监测体系
为保证农村农业环境污染减少,各级政府应加强设施建设和严格管理机制,并将重要任务交于行政主管部门。对容易被污染的水质、农产品、土质进行实时检测,防止再次污染。作为管理者要有带动群众共同建设的理念,对农民进行环保宣传,深化农民环保意识。只有引导农民主动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只有让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紧密的联系起来,才能彻底改善农村的环境问题,让建设落实到实处,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全民环保运动。
4 结语
建设新农村要实施科学合理的政策,才能有效帮助于农村环境的发展。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来用于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各级政府应该建立“政府补助、部门协助、社会支助、农民自助”的多样化资金投入方式,帮助解决重点问题。在财政安排、资金补助用采取适宜的方式,只有这样农村生活环境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贾凤姿,杨驭越.中国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透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8(03):16-21.
[2]李宾,张象枢.基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农村环境问题成因研究[J].生态经济,2012(04):172-174.
3月29日下午接政府办《关于做好2013年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附件中第16号提案《关于加强我市农村污水治理的建议》后,我办领导很重视,迅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落实提案有关问题,并制定专人负责调查处理,现提出办理意见如下:
一、农村污水治理措施不力
提案提到随着我市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这一问题,在我市多地都存在,而且越来越明显。存在的主要原因除了提案提到的4点外,还有就是农村普遍没有污水处理意识和污水处理设施;再者是谁去管,谁去建,怎么管,怎么建,治理措施由谁来办等等。归结一点,农村的污水治理措施不力。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我市农村污水治理问题要真正得到根本解决,除了各级政府统一领导,搞好协调外,必须明确各个部门的具体责任,比如住建部门的村镇规划、建设;环保部门的各类检测与环境污染的监管;农业部门农药化肥使用监管和禽畜饲养指导;以及卫生部门的健康教育文化宣传、媒介的环保意识宣传等,形成部门配合,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
三、完善设施,科学治理
去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央农办等国家10部门在全国启动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今年4月至6月,国家10部门将对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施验收。根据省、市、县会议精神,我乡将在6月份接受国家10部门的抽样验收,为确保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县委、县政府“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进一步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策,以全乡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和长效治理为目标,切实做到“五个确保”,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户清扫、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模式,力争在今年6月份国家10部门的检查验收中过关。为全面改善全乡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奠定基础。
二、工作重点:
围绕“五个确保”(确保有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确保有清扫保洁队伍,确保有再生资源回收点,确保有村规民约,确保有资金投入机制)认真开展工作。
(一)完善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引导广大农户利用旧筐、旧桶、旧袋等自备户用收集容器,实施生活垃圾源头集中和减量,每社要因地制宜,配建垃圾收集池(点)1处,每个村建垃圾分类减量池1处,在村级活动阵地设果皮箱1个,政府机关大院、卫生院及学校各设置果皮箱1个,租配垃圾收集运输车1辆,对公路沿线,特别是学校、政府机关、卫生院的原有垃圾箱(池)进行逐个改造和修缮,以达到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功能。同时,进一步加大垃圾收集设施的管护力度,确保垃圾收运设施的整洁完好。其它村社可采用就近就地进行卫生填埋等符合环保要求的方式处理生活垃圾,严禁垃圾暴露和露天焚烧。
(二)配齐充实清扫保洁队伍:各村由村委会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推选2名责任心强、热衷环保的群众担任村庄保洁员,对农户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再分类和有序堆放,负责垃圾的清运工作。各支部、村委要完善保洁考核制度,加强对清扫保洁队伍的管理,建立完善保洁员花名册和台账,保持队伍相对稳定,确保村域范围内无陈年垃圾,无垃圾乱堆乱放。
(三)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全体村民会议,制订村规民约,明确各农户对自家居室、院落和村委会规划的公共卫生责任区的保洁责任,并对所产生的垃圾进行初步分类。村委会与农户在月底前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签订率达90%以上。发动村民参与生活垃圾治理,正确引导在参与中增强保护环境卫生意识,提高乡内文明程度,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综合效果。
(四)完善资金投入机制:根据实际,制定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资金投入管理办法,建立起农村垃圾常态化治理的资金保障机制,落实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的日常运行经费及其维护修缮经费,积极引导群众适当交纳保洁费,确保建立起“村民适度缴费、村集体补贴、财政补助”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费保障长效机制。
三、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4月25日—4月30日),召开乡村动员会,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内容,标准和完成时限,部署安排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相关工作,并广泛宣传,按照验收工作内容及目标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建立工作平台,快速开展工作。
(二)集中治理阶段(5月1日—5月30日),全面启动整治活动,清理积存陈年垃圾和其它有碍观瞻的杂物以及污水,重点围绕修缮购置垃圾收运处理设施,配备充实村级清扫清运人员,设置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完善治理工作资金投入机制,收集完善治理工作软件资料等工作,确保有效治理面达到90%。
(三)接受验收阶段(6月—?),查漏补缺,巩固垃圾收运设施、清扫保洁队伍、村规民约、再生资源回收点,资金投入机制的“五个确保”成效,接受国家验收。
(四)巩固成果阶段:(验收完成),梳理集中治理阶段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和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户清扫分类,村收集整理,乡运输,县处理”的长期保洁机制和垃圾收运体系,确保我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态化。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乡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专题会、动员推进会,安排部署全乡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并成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对照目标任务,定目标,定任务,定进度,定人员,定效果的办法,分解落实责任。同时,加大治理工作的推进力度和检查督查力度,发现问题立即整改。领导小组成员和全体驻村干部要沉下去,帮助村社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制定计划,强力推进。各单位和村社要结合乡上具体要求,制定本单位,本村社的具体实施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倒排进度,强力推进。同时乡上要整理完善补充近年来“加强组织领导”、“制定规划(计划)”、“强化经费保障”、“建立责任考核机制”、“建立保洁队伍和保洁制度”等方面的文件资料,形成专门卷宗迎接验收现场查阅。所有迎检工作务必于5月15日前完成。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荐阅读: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调研报告07-08
农村污水治理技术方案06-18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案10-29
农村基层党组织生活06-05
召开组织生活会农村09-23
体验农村生活的作文400字07-08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调查专题05-24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调查报告07-12
某区农村留守儿童暑期生活状况调研报告05-27
农村小学党支部组织生活会简讯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