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澳大利亚养老基金改革

2024-07-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析新形势下澳大利亚养老基金改革(共8篇)

浅析新形势下澳大利亚养老基金改革 篇1

摘要: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现代职业教育形势下,中职学校应如何加强实验教育教学改革,以不断适应形势、在改革创新中求发展?本文主要从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和加强实验课的教学改革等方面略谈浅见。

关键词:

实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上对实用型、技能、操作型的劳动者和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日趋增加,因此,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满足社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在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的形势下.如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操作型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是中等职业学校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实验教学作为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职学校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应如何加强实验教育教学改革?本文主要从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和加强实验课的教学改革等方面略谈浅见。

1中职学校加强实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加强实验教育教学改革,是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基本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继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中等职业学校要以学生能力为本位,实践是关键。在《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很显然,校内外实习基地对中职学校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是加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而校内实验室是实践教学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验证知识和培养基本操作能力的主要场所。加强实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中职学校继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突出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目标的主要措施之一。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形势下,如何继续努力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给学生提供实践发展的空间,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仍是中职学校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题之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是中职学校适应形势、改革发展的目的。因此,加强对作为校内实践教学场所之一的实验室的教育教学改革,对确保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尤为重要。

2中职学校加强实验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2.1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能适应形势发展的实验教师队伍。

众所周知,教师队伍对学校生存和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只有建立一支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努力开拓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使学校不断适应形势,在不断地创新中获得生存与发展。而实验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思想观念、知识素质、实践能力水平等对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深刻的影响。

2.1.1要促使实验教师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危机感,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增强敬业意识和奉献精神。

(1)组织实验教师学习国家当前有关发展职业教育改革的文件精神,了解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发展势态,促使实验教师自觉树立起现代职业教育的教育观、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终身学习观,自觉地增强危机感。

(2)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新时期关于师德建设的有关精神,并通过测评等方式,对实验教师进行师德考核,切实加强实验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从而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3)不断修订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如实验教师的工作岗位职责、工作质量考核评定办法等.促使实验教师增强责任感以及“按质取酬”的意识,同时让实验教师感受到市场经济的挑战,增强危机感,从而推进实验教育教学改革,最终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服务。

2.1.2通过多形式、多渠道,提高实验教师的专业素质。

学校应创设各种条件,促使实验教师专业素质提高:

(1)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实验教师提升学历。

针对部分实验教师学历偏低的现状,出台一些支持和鼓励实验教师提升学历的政策,如在时间上给予适当的自由度,在经费上给予有力地支撑,以鼓励学历未达标的教师尽快提升学历、学历已达标的教师考取第二学历,提高他们的知识素质。

(2)鼓励实验教师参加各种对口专业或相近专业的“资格证书”等级考试,努力打造“双师型”、“一专多能”的实验教师队伍。

在当前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下,很多实验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往往是跨学科、综合性的知识.单一知识型的实验教师已不能适应以能力为核心、多样化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对实验教师实行“双证制”、“多证制”成为必然趋势。

(3)有计划地组织实验教师到区内外各地考察、培训。

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实验教师到区内外各地考察培训,既可以开拓视野,借鉴他人经验,为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和实验教学的创新奠定基础。

(4)转变实验教师角色。

使实验教师由专业教师的“助手”向能在实验课堂上独当一面的“能手”,提高实验教师的专业素质。

2.1.3建立激励机制

鼓励实验教师参加生产实践和科研项目研究,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

(1)鼓励实验教师积极到校内外实习基地锻炼,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如:学校应提倡让实验教师“走出去”的做法.让实验教师到相关的企业、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去学习生产前沿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鼓励实验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并将实验教师到校内外实训基地锻炼的质量作为实验教师工作质量考评的依据之一;组织实验教师每年举行1~2次的实践技能竞赛活动,促使实验教师专业技能提高。

(2)鼓励实验教师参加“产学研”相关课题和各级专业科研活动。目前,参加课题和科研项目研究工作的教师大部分是专业教师,实验教师当中参加课题研究工作的人数相对较少,这不利于实验教师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提高,因为教师在参加课题研究和科研工作中,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经验积累,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

(3)充分发挥学校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积极作用。通过“以老带新”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应拓展到对年青的实验教师的培养中。目前,学校对教师的培养比较注重专业教师这一块,而很容易忽略了实验教师这一队伍,而学生基本操作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往往离不开实验教师的指导。因此,中职学校应注意实验教师与专业教师并重.两手一起抓,重视青年实验教师各方面尤其是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

2.2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

完善实验设施,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实验设施的好坏,对保证实验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中职学校应创造各种条件,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完善实验设备设施。

2.2.1以学校的专业为导向以及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学校实验窒的设置结构。

(1)对于新开的专业或比较热门(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如计算机应用、汽车、模具、电子等专业,要及时增设专业实验室,以保证有充足的实验场所供给学生进行实验,为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提供基础条件。

(2)根据生产实际和教学 的需要 ,增设新 的实验室 ,使实验室细化、专门化、实用化,如将家电维修实验室分解细化、增设牧医解剖实验室、组织培养实验室以及一些选修课实验室等。

(3)对招生人数明显减少的专业.可通过整合,相应减少其实验室的设置,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教学资源,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2.2不断完善实验设备,提高实验设备性能,确保实验教学质量。

(1)要加大资金投入,购置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这是增加实验设备的首选途径,只有配备有与专业设置相适应的实验设备,实验教学质量才能得以保证。

(2)根据一些专业实验室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方法,充实实验设备。如对家电维修、汽车与摩托车维修等专业实验室.通过号召师生员工向学校捐赠废旧家用电器、摩托车等,或向社会上一些单位或个人购进旧摩托车、汽车等途径,增加这些专业的实验设备,既能满足实验教学需要.又能达到经济实用的目的。

(3)通过鼓励师生动手制作实物标本、或利用现成的实践教学素材进行拍摄录制成音像教学资料。以增加实验设备。

2.2-3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为目的.

创设创新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生实践技能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学校应在保护学生刨新思维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应有目的地创设仓新实验室,如为学校的各专业社团提供实验室,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探索新知识、新方法,并安排实验教师进行指导,增强为学生服务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提高。

2.3加强实验课的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3.1切实加强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随着职业教育由以学科为中心向以能力为中心的转变,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也发生相应的变革:

(1)及时调整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过时或复杂的理论性太强的验证基本原理的实验知识大胆删除,确定各专业、学科的重点技能,强化重点技能的训练与考核;

(2)引进一些反映生产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实验内容,提高实用性实验课的比例,让学生学有所用;

(3)教师根据需要,自编有本地区特色的、实用性强的实验指导书.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3.2加强实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在提倡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形势下。在实验课中教师应注意树立“学生本位”观念,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改革实验课教学方法。以往的实验课显得“公式化”:教师根据实验指导书写出实验步骤,并讲解、演示一遍,然后学生按步骤“重演”,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实验课变得枯燥乏味,教学效果较差。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课前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课中多采用启发、讨论等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并注意精讲多练,让学生在轻松中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2)注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实验课也变得精彩。教师应通过积极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实验教学录像或CD光盘的演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3_3完善学生技能考核制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要切实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离不开一套完善的考核制度。

(1)加重平时实验课成绩在技能成绩中的比例,可将平时实验课的成绩占技能成绩的60%以上,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

(2)采用灵活多变的考核方法,实行技能考试、考查与平时的实验结果验收相结合,将对学生的技能考核贯穿于平时的实验课中。

(3)改变技能考核的方式。在对学生的技能考核过程中,考核内容采用临场抽签,实际操作与简要的口试与笔试相结合,此外,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技能考核要逐步实施分层次考核。

3结束语

浅析新形势下澳大利亚养老基金改革 篇2

关键词:超级年金改革,未来基金,澳大利亚养老保障

澳大利亚的养老保障制度是建立在基本养老金、超级年金、个人自愿储蓄养老金三大支柱上的多层次的综合性体系。它一直是世界银行推崇的一种养老保障模式。这种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征缴和投资路径多样化的大规模的养老保障基金,这些基金从根本上保证了这种多层次模式的完善性和高抗风险能力。然而,在人口老龄化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下,澳大利亚的养老保障基金也面临着预期资金不足的巨大挑战。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澳大利亚政府从超级年金改革和未来基金的建立两个方面着手,进一步丰富养老保障体系,巩固养老保障基金的运行和长远发展。

一、老龄化的严峻挑战

澳大利亚政府近期颁布的代际报告中指出,由于持续降低的死亡率和较低人口出生率,未来人口将会继续老龄化。到2047年,0~14岁居民人口数量将会有少量增长,传统工作年龄居民即15~64岁的人口将增长1/5,65~84岁的老年人口将为现在的2倍多,85岁以上人口将为现在的4倍多(见表1)。人口的老龄化给社会保障制度提出的挑战是未来养老保障支付金的巨大压力、预期劳动参与率的下降以及老年人口的特殊服务项目缺乏等等。

在这些问题中,未来养老金的支付缺口压力是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澳政府从其首个代际报告(1)中就开始特别强调,如果政府一直持续执行当前的养老保障和税收政策,而不对其作出任何有意义的调整或补充的话,为了维持相当水平的生活质量,目前这一代的纳税人将要迫使下一代纳税人承担更高的税务责任来保证政府有足够的能力向人民提供重要的国民服务,如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除了这些之外,如果现在政府不作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革新或创建,在不久的将来,政府预算也将面临来自超级年金偌大的资金缺口的压力,它也是目前政府资产负债表上最大的一项可计量的预期负债,2020年超级年金资金缺口将增长到1 480亿美元。

各年度6月30日时人口数量,单位:百万

资料来源:The Treasury of Australian Government.Australia Intergenerational Report 2007.2007/April http://www.treasury.gov.au/igr/IGR2007.ASP。

二、超级年金制度的改革

在澳大利亚引以为豪的养老保障三大支柱中的第二支柱———超级年金制度中,政府扮演了两种角色,一种是以雇主的身份为政府公共服务部门的雇员缴纳税率为工资总额的9%的超级年金税;另一种是以鼓励人们参与超级年金制度的身份为自愿缴费者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在这两项中,第一项的数额非常大,使得政府承担了巨大的超级年金支付压力。当前澳政府超级年金受益金支付的缺口部分是由政府预算支付的,每年需支付约45亿美元,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预算将会完全面临支付养老金的压力。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政府陆续颁布了超级年金制度的改革方案,开始逐步实施一系列新的举措来提高超级年金的吸引力,使其变得更加时尚,更加安全,更加方便。2002年推出的新举措主要分为四个方面。(2)

1. 新制度提供更多激励,扩大劳动者对超级年金自愿缴费的积极性。

政府为低收入者的政府超级年金合作缴费;降低超级年金附加税,2010年降为10.5%;参与超级年金的自雇者可以申请一定额度的抵税;降低合法终止支付的税率。

2. 增强超级年金的可用性、可获得性。

延长个人缴费年龄,使得老年人缴费的年限能够更长,70~75岁之间的老人若每周至少工作10小时,可以继续向其超级年金账户缴费;儿童也可以有超级年金账户,由其父母、祖父母向账户缴费,而其他亲戚或朋友可以每3年向儿童超级年金账户缴纳3 000澳元以下的费用;婴儿红利将能够允许转入超级年金账户。

3. 新的超级年金更灵活,更多选择。

一方面,增强基金和基金受益可转移性的选择。2004年7月1日开始,政府给雇员机会来选择他们的基金,并允许雇员将积累基金中的现存收益转移到另一个基金中去,这可以消除退休储蓄不必要的花费。另一方面,新的方案规定可以分享超级年金。

4. 增强超级年金的保障性。

政府出台一系列提高谨慎管理的细则和条例,而且规定要求雇主每季度代表雇员进行缴费。

继2002年改革之后,2006年5月澳政府又通过一项简化、流线化超级年金的计划,它包括一系列的目的:消除退休者面对的复杂的现行税务规则;增加退休收入;增加对就业和储蓄的激励;提高超级年金储蓄取出的灵活性。这些目的体现了这十几年来澳大利亚超级年金系统最重要最显著的改革,而且政府将提供超过60亿澳元预算在未来4年内完成这些目标。

在新的计划下,从2007年7月1日开始,60岁及以上的已经缴纳超级年金税和收入税者,无需再缴纳超级年金受益税。由于超级年金受益不再被计入总收入,将激励已经领取了超级年金的劳动者继续工作,因为他们缴纳的收入税已经减少了。计划同样消除“最高支付受益限制”,此前的合理收益限制制度对按年给付和一次性给付养老金的额度设置了上限,新规定确保了60岁以上人群能够从年金账户中免税取款。此举旨在通过放宽条款的限定来增加年金计划的灵活度,从而吸引更为广泛的人群参与。引进新的流线型缴费规则,在何时何地领取超级年金方面给与参与者更多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在此计划下,退休收入将提高,1 000万以上的有超级年金账户加上未来账户的澳居民和家人将会更加容易地得到更好的受益。超过10万的60岁以上的人将于2009年退休,而且这个数字将会逐渐增加。

三、未来基金的建立

除了对已有的超级年金制度进行灵活化的改革之外,政府还提供资金建立了一个公共养老储蓄基金———未来基金(The Future Fund)。2009年3月底,未来基金的资金总额已经达到了580.9亿美元的规模,迅速跻身世界主权财富基金十强。(3)这项基金是通过转移政府预算盈余和转让国有股份积累足够的种子基金,建立专业的独立的基金监管和管理机构把基金放入金融市场进行积累性投资,产生相当数量的投资回报以保证有足够的财富来填补2020年面临的巨大的超级年金支付缺口。

未来基金所属于的主权养老储蓄基金由政府所有,与本国的社会保障系统相独立。根据澳大利亚的未来基金的资金来源,它又属于储蓄型主权养老储蓄基金。储蓄型主权养老储蓄基金是指一种政府直接建立的,基金的种子资产完全由政府提供且融资渠道主要来自转移支付,而不是来自于纳税人的缴税,与社会保障制度相分离,只在独立部门的操作下进行积累性投资的公共养老基金。这种主权养老储蓄基金是为了应付养老保障未来的支付压力而建立,所以一般来说短时间内并不支付,只进行长期的积累性投资,以达到填补预期未来某一年度的养老金支付缺口的目标。

未来基金法案中规定建立未来基金监管委员会,由这个独立团体负责投资决策的制定并向政府承担未来基金保值增值目标的重大责任。除此之外,政府还组建了未来基金管理局,它主要负责未来基金的行政工作和具体运作,特别是执行监管委员会的投资决定。这两个管理机构分别作为未来基金的投资决策者和执行者,在未来基金法案及与澳大利亚政府签署的投资委托书的指导下开展基金的投资运营工作(4)。

基金接受供款后开始向金融市场各个领域展开投资,未来基金法案中明确规定,未来基金投资所得的收益将直接作为资本进入资本市场,在2020年之前,未来基金中的任何资金除了支付监管委员会和基金管理局的日常工作开支之外都不允许被提取出来挪为它用;但是,若在2020年之前基金的总财富已经满足现在的超级年金缺口,则仅可以提前提取基金用于超级年金受益金的支付。这样的规定和承诺无疑是从另一个层次上对未来基金的确切性质的肯定,也是未来基金能否真正完成支付2020年超级年金缺口任务的保障。

除了未来基金法案之外,澳政府与未来基金监管委员会签署了由财政部长和负责财政、行政管理的内阁大臣制定的一份投资委托书,委托书中陈述了基金投资的宗旨:保证基金投资的长期回报率最大化,当前的目标是基金投资回报率达到超过CPI指数以上4.5%~5.5%的标准。基金监管委员会在此基础上自己制定的投资目标为在未来的10年中实现基金投资回报率超过CPI指数以上5%。针对如此的监管和投资指导,有学者就明确地提出是市场而不是政府能更好地决定怎样的国民储蓄和投资水平才是合适的,所以由政府决定如何进行投资是不可能达到让市场来选择投资的高效率和高收益的;另外,澳大利亚超级年金协会的政策与研究主任也指出,政府对于投资战略和预期目标的制定过于细化,这样的过度限定会使未来基金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主权型养老基金天生所具有的灵活性。

不过,也有一些国家的公共养老储蓄基金也制定了比较明确的投资回报率目标。如加拿大为了实现到2025年使总的投资率从8%提高到25%,制定的实际投资回报率为4.2%;日本制定的实际投资回报率为2.2%;新西兰制定实际投资回报率为利率加上2.5%。

四、评价与借鉴

席卷全球的老龄化危机和金融风暴,对各国的养老保障制度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虽然澳大利亚养老保障制度拥有三支柱型的综合保障体系,但其仍然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养老保障基金的支付能力。政府对于超级年金的改革无疑提高了基金对民众和企业的吸引力,从而增加了基金在老龄化和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抵御风险的能力,为巩固澳大利亚养老保障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未来基金这个新兴的主权财富基金的建立也值得其他国家借鉴和学习。

建立未来基金的最显著的好处就是解决了政府面临的未来巨大的超级年金缺口的压力。虽然未来基金的管理和运作完全独立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但是从它的养老保障作用角度来看,未来基金无疑是给面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三层支柱型养老保障体系加上了一道牢牢的保险。其次,未来基金进行有效的市场投资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再次,未来基金解决了政府如何处理预算盈余的重要问题。对于政府来说,这为其转移预算盈余提供了一条新的渠道,同样也可以作为对庞大的外汇储备进行再次分流的新方式。这样还可以避免因预算盈余和外汇储备过多而造成不好的国际影响。另外,未来基金区别于缴费型主权养老储蓄基金的是,它纯粹只是一个投资基金,既没有由于提高当前缴费而形成的积累余额的显性债务,也没有现收现付制下尚未需偿还的养老金的价值与缴费余额累计储备之后的隐性债务。所以它会更大程度地减小政府面临的养老金支付压力,但这也要求政府对基金有着强大的财政支持。

当然,未来基金除了拥有一系列的优势之外,对于它的怀疑声音也一直没有消失过。如有学者指出,未来基金的建立并不能大量减少将来面临的老龄人口,更没有大幅度降低需要填补的养老金的数额。虽然基金的投资收益确实增加了政府应付未来养老金缺口的能力,但是这些投资收益也包含对现在不使用这部分资金的机会成本的补偿。这些资金到底是现在使用还是封存仅用于投资,两种实际效益的差别到底有多大。有一些学者指出,把原本应该现在就用在人民身上的钱放进未来基金中就等于减少当前的服务和提高了当前的税收,但是政府却没有在任何场合以任何形式承认过这一事实。在这些讨论中,他们认为能够解决未来预算压力的唯一途径就是改革现行的税务和消费政策。

澳大利亚的这些改革措施是否能够战胜新形势下的挑战,满足人民养老保障资金的需求,还需要拭目以待。各个国家也需要抓紧时间调整或完善本国养老保障基金制度以抵御各种危机。不仅如此,各国要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合适的途径来解决养老保障资金的问题,不能一味地仿效。

参考文献

[1]Juan Yermo.Governance and Investment of Public Pension Reserve Funds in Selected OECD Countries[M].2008.

[2]Ross Gittins.Future Fund is just to hide the budgetsurplus[J].BUSINESS.2006.5.16,pp32-46.

[3]Stephen Kirchner.Future fund or future eater?-Theopportunity cost of commonwealth revenue hoarding[J].POLICY.2006.3,pp.28-31.

浅析新形势下澳大利亚养老基金改革 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方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27-01

历史作为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综合性,其鲜明的过去性还使得历史学科的内容纷繁复杂而丰富多彩。但是,过去始终是无法改变的,更是无法重现在人们眼前的,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方法,将会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阻碍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发挥。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采取有效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对此作了几点分析:

一、融入真情实感,以历史事实打动学生

历史科学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中的人和物也是鲜活生动的,但是因为历史教材的篇幅限制,原来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很难被呈现出来,因此形成了枯燥无味的历史学科概念,要想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学生掌握基础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思想情感教育,注重语调、节奏、语音、表情等的变化,在课堂内容的讲解过程中融入真情实感,以鲜活的历史事实打动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来。例如,在讲解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为了突出思维航海家探索新航路的艰辛与成就,教师可以针对四位航海家的航海历程进行注重渲染和描述,如在讲述哥伦布的航海经历后,教师可以充分按返回哥伦布的航行日记和其他相关资料进行绘声绘色地挖掘,当讲到各种艰辛和绝望之后的发现新大陆时,教师要注重发现的喜悦之情的转变,调动学生的听觉神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程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来。

二、利用图片图表,直观展示历史事实

历史是以事实为依据的,在面对一些历史事实的课堂讲解时,应该尊重现实,用图片图表说话,直接展现历史事实,帮助学生更准确地进行理解与记忆。初中阶段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处于发展过程中,而图片图表的直观性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理解与记忆,也强化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的理解,防止学生对历史事实发生歪曲性理解,这在历史战争中显得比较有用。例如,在讲解卑斯麦发动的三次对外战争时,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绘制一张地图,通过边介绍内容边指示的形式,将学生带到了战争行程中,学生就会产生新奇心理,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不断地掌握历史基本知识,强化了一大串历史知识的记忆,在趣味性的内容中强化了学习效果,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当然,图片、图表在我国近代史战争中也具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渐渐了解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行程。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平台上汇集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当然也包括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将学生学习的方式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在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显得十分有必要。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一方面要充分结合网络平台中的有效资源,拓展教学内容,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学到更多更有意义的信息和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资源,积极探索自己感兴趣和有探讨价值的话题和课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终身学习的正确思想和习惯。例如,在学习长征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搜集关于长征的诗篇、小故事或者是一则信息,然后在课堂中分享学生的搜索结果,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得到提高了,在久而久之的搜集资料、分析归类、加工处理、自主思考、形成结论过程中也就会不断积累学习方法和经验了。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历史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教材内容的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通过综合运用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如情境法、谈话法、启发法、提问法、讨论法、竞赛法、辩论法、联系生活法等等。随着时代的不断进度,新颖的教学方法越来越被运用到初中历史课堂中来,并在促进教学有效性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首先,虚拟历史情境法指的是运用虚拟历史情境,让学生思考历史情境中的某些现象和生活方式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校效果。例如,在学习唐朝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虚拟学生乘着时光隧道到了唐朝,设想作为一种具体的社会角色的生活情境,然后进行讨论,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提高了。其次,模拟辩论法是指通过模拟历史情境中的某一个话题和事件展开讨论,让学生融入到具体的利益关系中来,合理分析历史事实。例如,在学习赤壁之战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战争前曹操营内的各位大臣,针对是否能打赢这张战役发表意见,让学生合理分析战争利弊关系,学生可以深入体验到探究和辩论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罗建荣. 对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J]. 新课程学习(中). 2011(04)

[2]王超,金勇. 从加强史实教育的角度探讨初中历史教学[J]. 文理导航(下旬). 2010(10)

[3]韩万春. 如何在历史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 学周刊. 2011(15)

浅析新形势下澳大利亚养老基金改革 篇4

电企业作为电网末端的基层供电单位,所处的供电环境是经济文化相对滞后的农村,服务的对象是“三农”的主体。中央连续多年以“一号”文件形式,就“三农”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和部署,并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的战略决策。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农民问题的深切关注。同时,也给我们农电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适应形势发展,探索农电企业改革发展之路。

一、从“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谈对农电供电环境的再认识

“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体现了南方电网公司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和新的服务理念,表达了发展的紧迫感和潜在的危机意识。这说明我们的供电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国家经济体制来看,已经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过渡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电力体制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由过去“一统天下”的格局,发展到了百花齐放,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这势必要引起我们对供电环境的重新认识。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农电企业的管理与决策者对企业本身的状况达不到如数家珍的熟悉程度,就犹如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甚至找不到企业发展的动力所在。对企业外部环境缺乏必要的分析和研判,企业发展目标就会迷茫。那么我们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供电环境呢?

从人员来看,农电企业普遍存在人员结构复杂的问题,基本上是由正式工、集体工和农电工三部分人员组成。由于用工形式的不同,决定了员工报酬不同程度地存在差异,缺乏统一的规划,影响企业的和谐发展。与此同时,还由于用工形式的不同,造成了员工进入企业门槛的高低不同,致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出现了人多,但人才不多的状况,人力资源这一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从资产来看,大部分农电企业资产都是由体制改革前的水电单位当中供电所资产与由政府控制部分的小水电资产,以及农改后农网资产等组成。资产的构成复杂,所有权属不同的投资主体。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农网改造后形成的资产均系主网公司所有,真正属于农电企业的资产少之又少,而电网的维护职责又属于农电企业。众所周知,农村电网点多面广,对于县局来说,运行维护庞大的农网相当困难,资产的保值增值得不到保障。加之,地方政府对小水电资产有处置权,这对一些依赖小水电比重较大的农电企业,潜伏着经营的危机,职工队伍的稳定性存在变数。从电网来看,尽管经过一、二期农网工程的建设与改造,农村电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供电能力有所提高。但由于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现有的农村电网显得与形势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电网架构不尽合理、设备相对落后、科技含量少等方面。大部分县局的电网还是以35千伏为主网架,10千伏线路送至各乡镇,线径小,供电半径大,而且没有形成闭环电网,致使一些地区电压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供电负荷匹配性不强,一些地区出现了“小马拉大车”的现象,给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有的地区则出现了“大马拉小车”的现象,造成经济运行效果不明显。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入不敷出,投入了几百万元的农网改造资金,而收取的电费连对线路的运行维护都不够,更无经济效益可言。可以说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薄弱的电网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现有的与潜在的电力市场的开拓。从电量来看,普遍农电企业由于缺乏工业负荷的支撑,电量都比较小。加之近年来,国家对高耗能企业的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突显以来,大部分厂矿纷纷停产。一些依靠高耗能负荷发展的农电企业电量转眼之间陡滑下来。离开了电量的支撑,农电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

从管理来看,尽管这些年来,农电体制逐步理顺,主管单位给了农电企业大力帮扶指导,使农电企业的管理有了较大起色。特别是南方电网公司开展农村供电所规范化服务、示范窗口达标,以及“安全管理、营销与优质服务、经营管理、电压质量与可靠性管理、节能降耗”五项基础达标等一系列旨在提高农电企业管理水平活动以来,农电企业的管理水平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高。但由于大部分企业基础的薄弱,管理效果离要求差距甚远,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些单位仍然是粗放式的管理,对企业的扩大再生产,缺乏足够的认识,以至于管理小打小闹,不成体系。从农电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形势不容乐观。目前,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不被外界完全理解。此外,外界对这些年来电力系统抓行风建设,树企业形象工作的认同不一,把电力部门当作“电老虎、电衙门”的大有人在,这在县级供电范围表现尤为突出。这些因素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综上分析,农电企业的供电环境表现出了内忧外患的状况,如何在危机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已经不容我们太多的去思考与探索。

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电企业的改革发展

邓小平同志曾谆谆教导我们,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是唯一的出路。我们农电企业势必也要在改革的大潮中接受洗礼,方能获得发展的动力。

——改革首先要解决农电队伍问题。而解决队伍问题的关键是要解决好领导班子问题,具体就是要解决领导班子的观念与思路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要通过教育培训与交流学习,促进领导干部观念的转变与思路的更新,提高科学的决策能力和驾驭企业的能力,确保企业的前进不至于南辕北辙,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充分发挥好领导班子“火车头”的作用。同时要建立农电企业领导班子的定期交流机制,通过领导干部的交流互动,激活管理。同时要培养领导干部正确的人才观,树立要素有用理念,即每一位员工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只是研究好如何把人员要素有序组合,协调运转的问题,并以教育培训为手段,培养员工业务技能与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员工的职业生涯与企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灌输强本意识。“强本”就是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辩证阐述。农电企业要以“十一五”规划为指导,牢牢抓住农网城网建设改造,以及新农村电网建设的历史机遇,努力改善电网结构,使之更加趋于合理化,如建设110千伏的主网架,并且形成环网,满足“N-1”原则,由此提高电网供电能力,为电力市场的发展提供有效载体,实现硬件上的“强本”。同时,要想尽一切办法发展好电力负荷,千方百计增加电量,这是卖电企业效益的根本所在。稳住居民负荷,扩大厂矿负荷,配合发展招商引资负荷,努力把电力“蛋糕”做大做强,形成规模,获取边际效益。

——解决农电企业管理问题。农电企业作为地区供电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地区局的管理质量。农电企业由于形成的历史背景不同,决定对其管理要区别与地区局车间式的管理模式。既要放开搞活,也不能放任自流。所谓放开搞活,是指农电企业具有相对独立法人的经营实体,对其经营活动承担法律责任。要充分调动其管理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守土有责”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去。与此同时要加大对农电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特别是要实现对生产经营和安全管理在线监测。而农电企业本身则要加强对基层供电所的管理,确保电量、电费、线损等指标可控在控,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同时按照“精简、高效、务实”的原则积极推进农电企业内部机构的改革,实现扁平化的管理,提高决策的执行力。以规范化服务、“五项基础管理”达标等为指导,深入开展企业内部基础管理工作,如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经营管理。努力使其规范化、制度化,实现流程的再造,促进效率的提高。

——农电工用工与薪酬制度的改革探索。由于用工形式的不同,决定了员工的薪酬有所不同。在农电单位,农电工与正式工几乎是各占半壁江山。这就意味着农电工肩负着相当分量的工作,他们工作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然而农电工的工资待遇问题却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待遇低,又处在最基层一线,如何构建和谐环境值得思考。尽管农电体制改革时农电工是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公开招聘产生,且与供电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但当前农电工与正式职工同工不同酬、劳动强度与收入比例不协调的矛盾正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掣肘。一方面,在农电资产膨胀的同时,农电工工作量成倍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农电工的不满与日俱增,既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也影响到队伍稳定。另一方面,现行农电体制及待遇还不能吸引社会上一些高素质的人才加盟农电,就是在职的,特别是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农电工也随时都有流失的可能。另外受改革条件限制,供电所在组建时还是保留了很大一部分过去以“亦工亦农”形式存在的、几乎一生都在从事农村电力生产与经营的农电工,这部分人员在大部分企业仍然没有建立医疗、养老、工伤等劳动保险,如何妥善处理好他们退休后的生计待遇是农电面临的又一个紧迫且棘手的问题,成为一个新的不稳定因素。那么农电工的用工与薪酬制度究竟怎么制定呢?笔者浅显地认为首先是严格控制农电工数量的急剧增加,要改变农电人员居高不下的状况,通过各种考试考核措施精简冗员,科学定员。其次,通过机构的改革,使农电企业机关冗余人员充实一线,特别是要武装充实基层供电所。第三,如出现农电工人员空缺的问题,建议从劳务输出公司聘请人员予以保存补充,逐步推行“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用人不养人”的制度,减轻企业管理负担。第四,关于薪酬问题,是否可以考虑组建以农电工为投资主体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如抄表公司等经营实体,通过公司的运营发展,增加效益,提高农电工的待遇。另外,还可以把精简人员的工资增加到现有农电人员的薪酬里,这样就可以适度提高农电人员工资,减小与正式职工的差异,进一步增加和谐氛围,促进企业的积极发展。

浅析新形势下澳大利亚养老基金改革 篇5

随着我国加人世贸,国内各企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以为企业输送技术工人为己任的技工教育,也在教育观念、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着相应的变革。

技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剖析

技校语文教学和研究,一直伴随着技工学校的变迁而发展着。纵观技校语文教学的历史,各技校均能认真贯彻教学大纲的精神,不但严格按计划组织教学、考核,而且还能根据各学校、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语文第二课堂活动也非常活跃。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和企业用工制度的不断完善,技校语文教学却出现了滑坡的趋势,尤其是高科技不断地被应用到企业生产第一线的今天,一些学校在调整文化课和专业课比例时,任意压缩语文课。将原来两学期160课时的语文课缩减为仅一学期不足100课时。以至于许多辛勤耕耘多年的语文教师,也陷人了深深的迷茫—技工教育到底还要不要语文?技校语文究竟应该教些什么?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目前技校语文课的无奈与尴尬。究其根源

(1)技工学校的总体教学思路没有随时代发展而做根本的调整,办学观念、办学机制与市场经济有着较大的差距,客观上也与劳动力市场衔接不紧密。

(2)各技校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办法基本上还是采用旧的一套,远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下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结构的要求。(3)不注重学生文化基础的巩固,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单纯以专业技能培训为目的的“实用”教育在技工教育中占主导地位。

这些原因体现在技校语文上则易使人们陷人新形势下技工教育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误区”。其一,在技工教育中,过于强调“重专业课,轻文化课”、“重技能操作、轻人文教养”,致使许多技校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后成为道德修养素质不高,缺乏文化理论知识,转岗易行能力差的初级操作工。其二,盲目而简单地将技工教育中语文教学等同于普通中学的语文教学,却忽视了新形势下技工教育中语文教学所蕴含的工具性、思维性、审美情趣和社会实践性等.弱化了语文教学在技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确立语文课在技工教育中的地位怎样才能为企业输送大批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术工人?这是摆在技工教育工作者面前十分严峻和不容忽视的间题,也是关系到技工学校在新形势下的生存与发展的大事。众所周知,在技工教育中,语文教学和专业技术教育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学好语文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性技术人才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笔者认为,技工学校在抓好专业设置和技能培训的同时,更需要重新确立语文课在技工教育中的地位。

首先,从语文课的性质来看,所谓语文,即是“语”(语言的工具性)与“文”(文学的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因此,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工具能力,包括语言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技工教育以传授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主。而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则必须借助于语言的工具性。文学的人文性是对学生进行精神的熏陶,包括美感和情趣的形成。科学知识的积累,民主意识的培养。技校语文教学最典型地体现了人文教育的特征。课本选文中所含的人文之美主要表现为作者运用语言文字,为读者塑造的形象之美、意境之美及语言文学本身的优美。这种人文之美。对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从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来看。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国高职学院908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58.5%,基本形成了每个市(地)至少一所高职学院的格局。技校和高职学院同属职业教育范畴,两者的衔接越来越紧密,每年的对口招生考试就是一个纽带。考试的目的主要检查高职新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否具备进人高校学习的条件。从近几年对口考生成绩来看,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和能力普遍较差,其后果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继续深造,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技校语文教学改革新途径的探索

改革才有出路。技工教育中语文教学应该如何改革呢?怎样才能真正体现其特色呢?笔者认为:技校语文教学应当朝着现代化、科技化、人性化和实用化方向发展。改革应当是全方位的。指导思想要更新,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具体地说可以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有目的地探索、改革,力求形成能够适应新形势下技工教育发展的语文教学新模式。

首先,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技校语文教育学出路的关键,教学内容应该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感,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技校语文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该摒弃以往那种由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加应用文的传统模式,调整为由应用文读写、文学作品欣赏和语言交际训练三大模块组成。应用文在一定时期内还是有相对的稳定性多年来,人们往往注重“为技工学生适用”的情况,忽视了技校学生也要走向社会,也将面对整个社会挑战的现实,从而导致课本对应用文教学的选文过于狭窄、零乱。再者,学生在初中阶段应用文学习较少,甚至根本没开应用文。他们到技校后基本上是首次接触应用文,所以,技校语文课本教学应系统地安排应用文,同时,还要先使他们对应用文有个总体的认识。如增加一篇介绍应用文写作知识的短文,包括应用文的概念、特点、作用、分类和写作格式要求等。学生总体把握之后,再分类选取常见、常用的应用文体进行教学,这样,技校应用文教学体系就建立起来了。

关于文学作品欣赏《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学生应“初步具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技校语文教学既然相当于高中阶段的教学,而学生们毕业后将直接走上社会.面对生活和工作的挑战,那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情操则是技工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技校语文教材的选文都是古今中外文质兼备的精品。通过教师讲授、辅导,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学修养,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陶冶情操和激发他们的想象创造力。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寓美育于语文教学的目的。

语言交际训练方面的问题近年来逐步为人们所关注。现在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口头语言传递信息的范围越来越广,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用人机制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技校毕业生毕业实行“双向选择”,他们也要接受求职面试时的“优胜劣汰”。因此,训练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即是当务之急。技校语文课应当填补这个漏洞,建立语言交际训练体系,特别是比较接近生活实用的内容。如:自我介绍和自荐、交往应酬和交际、摆脱窘境、提问和答辩、即兴发言与演讲等。这种语言训练有别于中小学的普通话教学,因此,学生兴趣也会高,能够获得很好的效果。

其次,多年来,技校语文教学一直沿着旧的教学方法,这种“应试教育”式的教学方法,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唯一目的,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和个性培养。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学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的揉合与优势互补。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但更多时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还要改变过去那种“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积极推广、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幻灯、录音、光盘、投影仪、电脑课件,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营造轻松、活泼和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技校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清醒地看到,技校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薄弱且普遍具有“厌学”情绪。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个性、兴趣和爱好,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如:在讲授《拿来主义》和《项链》等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联系今天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我们应该怎样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容应对各种机遇与挑战。

还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学习中的问题敢于陈述己见,展开讨论,以拓宽思路,活跃气氛。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语言等方面的创造力。同时,在了解学生所提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确定讨论和研究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交给学生解决,这样就把学生置子学习和认识的主体位置上,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浅析新形势下澳大利亚养老基金改革 篇6

【摘要】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实用性、综合性人才,中职化学教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实现了市场需求与人才发展方向统一的目的。对于化学教学课程的改革需要摈弃传统教育中的不足,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市场人才的需求进行的改革。通过中等职业学院的化学课程改革,为化学教育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提高了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化学教学课程改革中,会遇到一些阻碍因素,如何更好的进行教学改革,成为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院 化学教学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071-01

随着互联网以及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积极的推动着教学工作的进步。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的开展中职化学教学,已经成为中职教育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将针对新形势下如何进行中职化学教学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化学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家长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极其重要。据调查,很多中职学生都是来自农村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都是由亲戚和家中年迈的爷爷奶奶对学生进行照看。学生得不到家长积极的教育,使得学生意识不到知识教学的重要性。还有一些学生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这部分学生更加重视自己就业问题,想要尽力的为家庭减轻负担,更注重技术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文化课的学习。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使得学生出现极大的逆反心理,厌学的现象产生。由于家长教育因素,使得学生对于化学教学提不起兴趣。

2.出现学与用脱节现象

中等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主要应以人才的成功就业为主要导向,进行对中职学生的培养教育工作,应注重的是人才实践能力,但部分中等职业学院这方面的意识不强。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缺乏实践的化学实验操作经验,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充分的运用到实践学习中。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对于中职学生的成功就业就有重要的意义。中等职业学院对于培养实用型人才意识缺乏,教育的目标不明确,出现学无所用的现象。

3.课程教育理念趋于传统

传统化学教学模式中,教育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被动的灌输知识,学生也习惯性的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产生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差的现象。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实践教学的内容,学会缺乏化学实践经验,出现理论高于实践的不协调状态。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化学的学习中缺乏主观能动性,缺乏实践操作的能力,缺乏解决问题的独立思考意识,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现阶段化学教学实践的改革方针和应对办法

1.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

(1)把翻转课堂应用到中职化学理论课程中,应把握好“用度”,翻转课堂不是万能的,不是所有的化学理论课程都适合用翻转课堂,比如《无机化学》课程中原子杂化轨道章节,内容抽象难懂,基于中职生的知识积累,学生在探究及自主学习中相对吃力,难免会产生畏难心理,打击学生积极性,故此类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教师需在课堂上借助微课或flash动画突破重难点。

(2)翻转课堂需要学生保持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中职生最大的特点是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而翻转课堂需要学生高度的配合才能完成真正的翻转,所以从学生入校就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及时跟进监督机制。

(3)诸如微课的“互联网+”模式创新了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模式,但是教育资源的开放会给学生提供一个“抄袭”的空间,部分学生会剽窃其它同学的劳动成果,甚至会“依葫芦画瓢”。所以,既能满足教育资源开放化,又能体现学生反馈隐私化的类似“云课堂”式的APP软件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2.利用网络手段拓展学生视野

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使得中职学生能够仔细的辨别信息。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应该积极的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手段,拓展学生的眼界。由于化学实验很多都是有毒有害的物质,不方便在教学课堂中开展。互联网便为中职化学教学提供了便利的资源。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查找化学实验资料,清晰明了的展现化学实验步骤,使学生能够安全直观的了解化学实验的奇妙,开拓学生们的眼界。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硫与品红反应实验时,教师便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视频搜索,将视频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给学生观看。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学生能够清晰的了解在试管中放入SO2,放入1/4的品红溶液通过震荡使品红变色,证明SO2具有漂白性的特点,将无色溶液加热又变成红色说明遇热分解的现象。通过互联网形式能够有效的将实验步骤呈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好奇心,拓宽学生视野。

3.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建立评价制度

完整的教育制度对于学校的教育事业起到主要的作用,应在学校建立一个教师教育评价体系,对于教师教育改革的成果进行考核评估。通过教育管理制度的完善,增加了教师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评价体系需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于在化学课程教育改革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需给予一定的激励,增加教师教育积极性。作为教学成果的验收和就业岗前的准备,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学习评价体系,这一体系不能停留在宽泛的、无指向性的考量阶段,而应该实行严肃的、有指向性的考量,即通过考察体系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验收来分析学生在具?w岗位上所能完成工作的程度,这既是对学生就业前的严格把关,也是对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的总结和归纳。这样一来可以使得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迅速投入到工作当中,并且达到工作所涉及的要求。而这些在学校已经先期完成,减少了漫长的磨合,增加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通过对化学课程教育的改革,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成功率,提高了教育水平,实现了学与用结合的形式。通过化学的实践,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符合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靖也.中职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08):207-208

[2]靳梅.翻转课堂有效提高中职校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案例分析[D].苏州大学,2016

浅析新形势下澳大利亚养老基金改革 篇7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音乐教学 问题 创新 措施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实施了《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明确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音乐是一门艺术,

也是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素质的要手段,因此重视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音乐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校的教学成效,促进新课程改革工作能够顺利的实施。本文将从当前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进而实现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高中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是以现在音乐教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发展状态分析,当前高中音乐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阻力,致使高中音乐教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很多问题,其问题表现形式如下:

1.忽视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虽然素质教育已开始实施,但是在当前教育中,高中音乐教学仍处于不被重视的状态,忽视了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包含三个方面:首先,传统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还是按原有的思想模式进行教学,只重视数学、语文、英语等重要课目,将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仍摆在附属科目位置上;其次,由于高中生面对的是升学,因此在大多数的学校当中普遍重视的是升学率,所以只对升学涉及的重要科目进行强化,反而对这些附属的音乐科目等产生了轻视;最后,由于学校的不重视导致教师在进行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也未将音乐课程教学看重,只是进行表面的应付而已,或是直接取消音乐课,将音乐教学的时间提供给需要高考的重要科目时间。

2.高中音乐教学过于形式化

现今高中音乐教学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对于高中音乐教学的不够重视,而这种不够重视的情况也引发了另外一种问题,使高中音乐教学过于形式化。很多的高中音乐教师在教授音乐的过程中,只是以唱好一首歌为主,并没有传授任何与音乐教学知识有关的内容,因此,表现出了高中音乐教师并未看重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以致无心准备任何与课程有关的内容,致使高中生在一学期下来仅仅的只是学会几首歌而已,不仅没有发挥出音乐教学陶冶学生情操和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也没有将新课程改革的素质教育成功的实施,反而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3.高中音乐教学方法守旧

由于对高中音乐教学的不够重视,以及高中音乐教学过于形式化,就导致了当前,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过于守旧、单一。音乐本身是一门听觉艺术,也是情感寄托的一种艺术表达,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所赋予的感情也很深厚和复杂,并不是简单的只要会唱,便可以了解其全部深刻含义的。需要用多种方式才能将音乐思想进行分析,探索出音乐作品中的真正含义,品味出音乐作品的特色魅力。只有运用多种方式将音乐思想进行剖析,才能使学生提高对音乐艺术的鉴赏能力。但是在老师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当中,只是以守旧、单一的教学方法,教授学生唱歌,并没有教授学生任何鉴赏音乐艺术的方法,也没有为学生开设欣赏音乐作品等课程,致使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得不到发展,也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二、实现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音乐教学创新的具体措施

由于现今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使得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发展形势比较严峻,因此,为了改变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发挥出高中音乐教学的全部功能,必须对高中音乐教学的模式进行创新。具体操作如下。

1.更新教师的教学思想。

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实施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宗旨,也是影响整个教育发展的重要关键。所以,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必须要更新教师的教学思想。使高中教师能够以音乐教学的实质为基础,与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的发挥出音乐教学对学生素质培养的功能,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深刻意义,以及内在的情感表达,使学生能够品味到音乐作品中的独特艺术魅力,从而丰富学生的涵养,陶冶学生的情操,以音乐中具有正能量的思想,引导学生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要创新高中音乐教学必须以学生为切入点,进行改革。学生以学习为主,单一的教而学并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而是能够由学生主动的去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教师可以多收集与整理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音乐作品或教学材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创设出具有浓厚艺术气息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融入到音乐艺术的海洋当中,从而强化学习的积极性。

3.充分发挥多媒体软件的作用

音乐虽然是一门听觉艺术,但是其内在深刻含义并不只是靠听就能全面理解的,也需要其他的感官进行配合,才能充分发挥出音乐的独有魅力。而多媒体软件的兴起与运用,正是以听觉、视觉感官为主,其他感官为辅的方式将一部音乐作品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使学生们能够在视觉的冲击下,深刻的感受到音乐与心灵的共鸣,从而融入到音乐的世界当中,去感受美、享受美、创造美,丰富自身内涵,形成高尚的个人修养,实现新课程改革所推崇的素质教育的目标。

三、结束语

实现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音乐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将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完成高中音乐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能够改变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也能够提高学校的教学成效,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光洪,邱霞.高中音乐教学创新方法初探[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2)

[2]邓琳.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改革尝试[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1(04)

新形势下的财会学科教育改革论文 篇8

【摘 要】高校连续扩招,使会计专业本科生偏多,但真正有能力、有水平的高层次会计人才仍十分紧缺。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全面实施,要求会计人员除了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有会计学科的高校,应在教学目标、教师整合、教学内容、科学研究、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推陈出新,把会计学科教育推向新水平。

【关键词】高层次会计人才 需求 培养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知识、新情况不断涌现,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网上银行等业务的内容已经完全不局限于原有的会计主体的假设范畴,国际贸易、国际投资、跨国公司的大量业务要求具有国际间技术交流的能力,会计职业面临跨国业务的挑战,大学教育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会计教育也必须紧跟时代脉膊,不断推陈出新把会计学科的教育推向一个新水平。

一、设定或调整好会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寻找我国高等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的根源要从目标设定这个视角加以审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计算机、普通话、外语及会计专业能力强;良好的管理理念,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和较高的职业素养。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推理而在于“成就”。我国会计专业学生能力很强,弱在知识面窄,缺乏流程化运作和协同工作的能力,会计人才的供求双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脱节的现象。

近年来,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趋同,会计师与注册会计师考证制度的规范化和普及化,各大学会计教育在培养目标上作出了许多调整,越来越接近职业界对会计人才需要的标准。因此,会计教育可将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作为会计教育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以社会需求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

二、改进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制度

(一)课程设置方面

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是要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知识面要厚基础,宽口径,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仅在高年级开设专业化较强的课程,课程设置覆盖范围广,在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艺术等方面涉猎广泛,有关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课程多,结构化的课程设置特别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我国一些高校,教学计划更新速度比较慢,明明已经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教学结构,却迟迟不肯作出变更。有些必要的课程可能因为师资的缺乏而最终被放弃,所开设课程的先导课程不够明确,因人设课现象严重。改革提倡双语教学,但4年下来,会计是什么都不知道。财务会计准则太多,课时不够,教学内容大都侧重于准则制度细节的解释,忽视了基本原理和概念框架的建立。注册会计师的会计不适合教学,不是由浅入深,财务管理教材翻译国外的多,不符合中国国情。因此,编写出一批能够被全国范围内认可的高水平的会计教材已经成为我国高校会计教学改革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教学内容要丰富,包括:基础理论课如管理学、经济学等;研究方法课,如计量经济学、现代数学方法等;专业方向课,如初级会计学、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计算机会计、高级会计、纳税会计、政府事业单位会计等;选修课,会计学理论、会计史研究、会计方法研究、财务理论、管理会计研究、审计理论、国际会计准则、国际商法、资本市场、投资管理、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生态学等。

(二)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学、科研与实务能力的统一,是会计教育的整合。会计教学历来采取“填鸭”式教育,以教师为主,讲授会计知识。从现在来看,高校非常重视科研,而忽视了教学的基本方法和实务能力。作为会计教师,其实务能力也能促进教学,但高校教师的实务能力只能靠自己,缺少一个从事实践工作的平台。大学教育方法的改革可从3方面入手,即案例教学、技能教学和实践教学。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两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联系。

案例教学对老师要求较高,案例教学法不重视得出正确答案,而重视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倡导发散型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因而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理财方案设计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的过程。学生在某些现实的约束条件下,例如有限的时间、有限的信息和大量不确定性的条件,运用智力和情感锻炼他们面对复杂问题作出科学决策的能力。在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进行理财方案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清晰的.专业理念,高超的专业技能和敏锐的专业判断;同时,充分体现财务管理活动不能脱离特定的理财环境的操作性要求。更重要的是以中国上市公司的案例为主,就财务管理领域中新的、特殊的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不仅是对财务管理的突破和扩展,而且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

技能教学是针对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使用的教学方法。从会计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出发,为了加强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效果,按照企业会计工作的职业岗位进行实践性教学。《财务会计实训》课程注重的是专业技能的培养,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打破教材的理论体系,按照实际会计职业岗位要求来组织,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模块,如出纳岗位、材料核算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岗位、工资核算岗位、收入费用利润核算岗位、报表核算岗位等,针对不同的岗位工作要求布置实训,突出岗位工作的特点,实训过程中学生不断轮岗,不断变换角色,使学生了解各个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和分工,最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会计业务核算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实践教学比较难。深入企业实习存在着诸多困难:一方面,企业不愿无任何经验的学生打乱其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内部资料有的需要保密。所以,毕业前大多数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去实习,有的凭关系到企业做出纳或一些库存账。其实,学校办事务所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实践平台,但注册会计师协会不允许。针对校外实践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以确保校外实践能收到良好的实习效果:

1.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学校应鼓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但必须建立相应的考核约束机制以确保学生确实完成了实习大纲中规定的实习内容,并收到了良好的实习效果;对于联系不到实习单位的学生,学校必须承担起为其联系实习单位的责任,决不能让一个学生因无实习单位而不能进行实践。

2.针对一些企业担心商业秘密泄露的问题,实习学生或学校可主动要求与实习单位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包含保密条款的实习合同,如果因实习学生泄密给实习单位造成损失的,实习单位可依法追究泄密者的法律责任,这样既解除了实习单位的后顾之忧,也给学生实习的权益提供了保障。

三、强化会计诚信教育

作为会计工作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主要维护者的会计人员,其职业诚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在会计本科教育中,一定要加强以诚信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实际案例,如分析因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而导致的重大财务问题等,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讲授之中,使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和熏陶,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品质和责任感,为今后能够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高校还应单独开设会计职业道德或会计诚信学等课程,切实强化会计诚信教育。

四、整合优秀教师资源

整合优秀教师资源是提高会计教育水平的关键。教育学是一门深奥的学科,教师职业可以说是所有职业中最为苛刻的职业之一。它要求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对授课专业程度最深的理解力,丰富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化力,很强的责任心和自制力。 会计教师难免存在某种缺欠,一些年纪较大的导师,他们专业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但接受或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往往比较慢或比较差;一些年纪较轻的老师,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掌握的比较好,但教学经验相对不足。高等学校教师的最大弱点是社会实践缺乏。建议对高校的教师队伍进行必要的整合。一是将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一些会计理论水平较高,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人,请进学校,经过审核、筛选、聘任其中优秀者作为高校兼职的老师;另一个是有计划的将校内老师分期分批的派往企业兼任财务部门的一定职务、派往国外或国内名牌大学作访问学者或进修、派往会计师事务所兼任注册会计师等。优秀教师的培养、引进和保持是一项成本很高,又存在一定风险的系统工程。

五、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老师的任务除传播本学科、本研究方向的前沿知识外,还应带领学生积极探索本领域本方向的学术前沿。通过系统的科学研究,提出新思想、新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案。这就要求老师要有很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在科研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和提高的。因此,要求我们的会计老师必须承担一定数量的科研课题,并可让学生参与到老师承担的一些课题中,争取能在毕业之前有一篇以上公开发表的论文。同时为激励导师的积极性,可给予一定的课时补助,若其指导的学生有公开发表的论文,还可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尽可能多参加学术会议,以开阔眼界,交流学术思想,广交业内朋友。

主要参考文献:

[1]袁广达.入世后中国高等会计教育的改革. 会计研究,(3)。

[2]孙铮.加入WTO后中国会计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前景.会计研究,(6)。

[3]常颖,陈立群.关于会计案例教学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8)。

上一篇:党员干部能力过硬下一篇:如何预防诺如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