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保管合同(精选8篇)
受托人(甲方):
地址:
邮编:电话:传真:
联系人:电子邮件:
委托人(乙方):
地址:
邮编:电话:传真:
联系人:电子邮件:
经甲、乙双方协商,就乙方委托甲方提供档案保管服务,达成以下协议:
一、甲方责任
1、甲方根据《档案法》等有关规定,为乙方保管杭州中亚照明有限公司破产相关档案。
2、经乙方申请,甲方按国家有关规定,可为乙方提供下列有偿服务:出具以档案为依据的各种证明,整理档案,保存档案完好等事项。
3、协议期间,保管档案发生的一切损失,都由甲方承担。
二、乙方责任
1、乙方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甲方有关档案的规定。
2、乙方应在签订本协议及缴交档案保管费后,按有关规定及时将档案及相关资料转入甲方。
三、其他
1、协议期限年,自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至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本协议期满,乙方应及时与甲方续签或将档案转出;否则,视为乙方继续委托甲方保管档案,甲方可依规定的收费标准每年向乙方计收档案保管费,并保留追收乙方欠费的权力。
2、若乙方需解除本协议,则应持书面意见到甲方处办理解除协议手续并将档案调出。
3、乙方应于签订本协议时向甲方缴交档案保管费_________元,协议期内如档案调出,费用不予退还。
四、本协议由甲方代表人签字,加盖公章及乙方签章后生效。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同等效力。
五、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甲、乙双方有权向合同发生地法院提起诉求。
甲方:乙方:杭州中亚照明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破产管理人
盖章:
档案后保管范式的提出有两个直接的原因:一是由于虚拟的电子文件取代实体的纸质文件, 使得文件极易流逝, 难以捕获, 造成有用信息流失;基于实体文件形成者的来源信息和有机联系在虚拟状态下难以追溯和考察, 以至于电子文件背景方面的深层信息和深度知识无从挖掘。而传统的基于纸质文件, 以实体来源原则为核心的档案学理论与档案管理技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两个难题。二是由于文件数量急剧增长, 造成“文件雪崩”;而且与此同时, 文件的质量大幅下降, 少数有用文件被大量无用文件埋沉, 形成“信息污染”。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人们吸收信息的效率, 增加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难度, 所以必须强化文件鉴定, 剔除无用文件。而传统的“直接鉴定法”———逐份审查文件的内容, 如何能高效地解决海量文件的鉴定问题呢?结果, 人们感到了“信息恐惧”、“知识饥饿”, 传统的档案保管范式受到巨大的挑战[1]。
档案后保管范式由三项基本内容组成 (实质上是三个应对上述难题的策略) :一是新来源观。传统来源原则中的“来源”是指文件形成者, 往往是一种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机构、组织或个人。而新来源观中的“这个‘来源’是指文件的形成过程及背景, 即文件是由谁, 在什么条件下, 运用哪些数据, 为了什么目的, 采用了何种结构形成的等方面的情况”[2]。新来源观促使人们将文件管理的重心从文件产生之后转移到其产生之初或之前, 提前控制和全过程控制文件的运转, 确保文件被有效捕获与控制, 而不会流逝;促使人们将关注点从文件表层的、内容方面的信息、知识转移到其深层的、背景方面的信息、知识。二是宏观鉴定论。传统的鉴定观采用比较具体的、微观的鉴定标准, 要求直接地、逐份逐份地审查文件的内容, 然后决定文件的存毁。而宏观鉴定论采用宏观的、系统的、超前的鉴定标准与方法可以对数量庞大的文件进行“批处理”式的鉴定, 从而极大地提高鉴定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大量地剔除了没有价值或价值很低的文件, 减少了信息污染的程度。三是知识服务。在传统档案管理中, 档案管理人员忠实地保管着档案, 被动地为用户提供档案, 而把如何从数量庞大的档案卷宗中搜寻、获取所需的信息、知识的难题留给用户自己去解决。在利用信息、知识, 创造价值的这个过程中, 档案管理者只做出了极少的贡献, 因而也就只能“坐在凄凉冷清的文件办公室或是静寂的档案架前”。而知识服务要求档案人员“停止扮演保管员的角色, 而成为概念、知识的提供者”, “把着眼点从信息转移到知识上 (探寻、传播、理解) , 从建立数据库到建立知识库上”, “引导利用者从泛滥的具体信息过渡到知识甚至智慧”。这样, 档案人员真正满足了用户的信息、知识需求, 为信息、知识价值的实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因而也就可以“重新坐回上帝的身边”[3]。
虽然档案后保管范式是从档案专业自身的视角出发, 为解决档案专业自身的问题而提出来的, 但是它在思想理念方面却与知识管理不谋而合。新来源观的实践目的在于捕获文件, 防止信息流失, 追溯和考察文件的背景因素, 挖掘文件深层的、隐含的信息和知识, 从而为知识服务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源。宏观鉴定论的实践目的在于提高文件鉴定的效率与质量, 剔除没有价值或价值很低的文件, 提高人们检索、利用所需文件的效率, 增强人们获取、吸收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从而为知识服务提供良好的知识结构。知识服务的目的则是通过更好的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档案服务, 指引用户从文件中获取所需的信息、知识 (甚至智慧) , 从而应用知识、创造价值。由此可见, 新来源观、宏观鉴定论和知识服务三者是有机统一的。档案后保管范式的核心和最终目的是知识服务, 新来源观和宏观鉴定论是实现知识服务的基础和保障。知识服务作为档案后保管范式的核心和最终目的, 体现了关注知识价值、重视提供知识、强调应用知识的思想理念。这也正是知识管理的核心价值观念之所在[1]。
参考文献
[1]徐拥军.档案后保管范式与知识管理[J].档案学通讯, 2008 (2) .
[2]冯惠玲.电子文件时代新思维[J].档案学通讯, 1998 (6) .
李振华:我认为机关档案室只需制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根本没必要在归档时对档案进行保管期限鉴定,保存若干年后依据《档案法》需向档案馆移交时把没有继续保存价值的档案剔除就行了。把对档案的前期鉴定改为分阶段鉴定,这样有利于保存齐全,定期剔除无保存价值档案。划分保管期限的做法是否科学也是值得探讨的。档案永久保存可能吗?2006年12月新颁布的《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中要求永久保存的档案,真的都有永久保存的必要吗?我对2006年12月新颁布的《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坚决贯彻执行,但对其合理性和生命力表示怀疑!
王茂跃:保管期限宜粗不宜细是很有道理的,细分是很难划分准确的。倒不如将档案划分为进馆和不进馆两部分,进馆档案移交给相应的档案馆。不进馆档案的鉴定销毁应当制度化、经常化,对确信无查考利用价值的档案可以剔除销毁。
白桦:对于王茂跃老师的“将档案划分为进馆和不进馆两部分”的观点。本人不敢苟同。我个人认为,文书档案保管期限按“永久”与“非永久”划分较之“将档案划分为进馆和不进馆两部分”更具合理性。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所谓档案的保管期限,是指档案保管时间的长短,而不是应不应该将档案接收进档案馆。档案的保管期限与档案是否进档案馆完全是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将档案的保管期限定为“永久”与“非永久”,含义比较确切。各机关档案室在移交档案时,可以将“永久”保管的档案移交进馆,将“非永久”保管的档案作为“不进馆”,留作机关档案室自行保管,供本机关利用,待一定时期后,再销毁。
牛二强:其实新的划分方法是两分法,即永久和定期,而定期里又细划了10年和30年。从某种程度来说比旧的三分法(永久、长期、短期)更合理,但并不是因为旧的三分法期限含糊(因为它本身也有具体的时间界限),而是缩短了保管时间可以促使管理人员提前鉴定,尽早重新审视档案的价值,其中的30年不正好是档案开放的时间吗?
石克:我认为每一个新的规定的出台都有它的出发点,“文书档案分永久、30年、10年”使保管期限更加精确,促使档案人员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推动档案鉴定工作的开展,使馆藏更加有效,使馆藏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能够使“钢用到刀刃上”!
漂流者:我认为文书档案保管期限分永久、30年、10年是不合理的。因为保管期限的划分只是对文书档案在一段时期发挥作用采取的暂时的保管措施,并不是对文书档案长期性发挥作用所采取的有效的更好的措施。例如,古代的一些文书资料,如甲骨文、金文等,在他们看来,在当时也许没有保管的价值,但是对于我们现在研究他们那个时代文字记录等,却是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认为无论是“永久”、“30年”还是“10年”等,也只是暂时的划分。
崔松民:文书档案保管期限划分为永久、30年、10年是国家在原规定的基础上修改,为什么这样改,肯定有修改的必要,我想在下发之前是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和研究,在一定时期内是和国家实际与相关制度相协调的。但是任何事物又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也许会发现一种更好更合理的保管期限。从而代替现在的。
王春华:我认为新的《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太含糊、太死板,无灵活性。这些规定仅供参考。档案人员应根据本单位需要,参考《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结合自身实际,编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科学地整理本单位的档案,便于保管和利用。
沧海一粟:“重要的”和“一般的”是《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中最荒唐且又最难以把握的两个词。“重要的”、“一般的”说说很容易,真要操作起来是很不容易的。不同的人对“重要的”与“一般的”的理解往往有很大的差异。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对“重要的”与“一般的”的理解往往也是有差异的。这就必然会给文书档案保管期限划分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同样一份文件不同的人划分的保管期限往往差异很大: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对同一份文件划分的保管期限往往也有差异。
csdajlyzh:改革后的文书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10年、30年)和以前永久、长期、短期,我觉得没什么多大变化,也没什么意义。作为文书档案的保管期限,我认为只要划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种就可以啦,定期下面也不用细分10年、30年。在鉴定工作中,主要把握两点,一是正确区分归档与不归档的范围;二是正确、重点鉴定好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文件,体现以我为主的原则,因为在工作中我们查找最多的都是与本身有关联的材料。
一井水:该保管期限表的合理性不在于粗细,过去的保管期限长期的是16年至50年,短期是15年以下,而新的保管期限规定30年、10年,但我们都可以理解为档案保管的最低期限,而现在的保管期限让人们的理解更直观,不论内行外行是否到期一目了然,原来长期、短期非业内人士不知道其如何界定的;另外,过去在县区级机关永久、长期的都要移交进馆,档案馆保存大量长期档案,既不鉴定也不销毁,实际是相当于永久了。永久、长期分别排列和编号,不利于查找。新规定要求只接收永久档案。把鉴定工作直接前移到接收时期,便于档案的管理、查阅、统计、利用等工作的开展。因此,我认为新的保管期限规定还是有其合理性的,具有现实意义。
落拓寒儒:文书档案保管期限划分为永久、30年、10年合理吗?这不能搞一刀切,因为在有些部门是合理的。适合这个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但是在有些特殊的部门也可能会做一些适当的调整,也应该都是允许的,何必那么机械呢?建国这么多年了,10年、30年的文书档案到期了,进行过鉴定销毁吗?大部分还不是在超期之后继续保存吗?事实上也是一种“变异”的永久保存罢了!只是“名异实同”罢了!
亓晓华:改革文书档案保管期限的划分方法。将原有的“永久”、“长期”、“短期”的保管期限划分方法修改为“永久”、“定期”,定期中再实行标时制,一般分为30年、10年。从模糊的期限到明确的年份,是一个进步。标时法有一个明确的到期提示,容易引导对于到期档案的处置。也有利于档案保管流程的畅通,使机关库藏档案处于优化状态,又解决了档案保管的有期无限和鉴定而不毁的问题,提高了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飞熊:我认为,将文书档案保管期限分永久、30年、10年,是适应当前文件材料数量的大量增长和需要进行有效处置的要求的,无疑是进步和合理的,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其存在问题主要在于。如何准确界定何者为永久,何者为定期(30年、10年)。按照2006年12月新颁布的《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其中对期限确定的表述语的确还存在进一步研究、修改的必要。依据有关标准准确界定而不是随意认定文书档案保管期限,对于档案工作标准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提高档案科学管理水平也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仓储合同和保管合同的概念
仓储合同,又称仓储保管合同,是由仓库营业人为存货人保管储存货物,存货人支付报酬的合同。
保管合同,又称寄存合同,是由保管人保管另一方当事人交付的物品,并返还该物的合同。由以上含义可知,两类合同都提供保管服务,保管合同的范围较仓储合同更广,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
二、仓储合同和保管合同有什么异同
两者的区别主要是:
1、保管合同为实践性合同,合同自保管物交付时成立;仓储合同是诺成合同,合同自双方订立合同时成立。
2、保管合同可以是有偿、无偿的,仓储合同为有偿合同。
保管人: 寄存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经过协商,签订本合同,共同信守。
第一条 保管物的名称: 第二条 保管物的数量: 第三条 保管期限: 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止。
第四条 保管物交付的方法:保管物在交付保管时,保管人应当验收,确认有无损坏,并当面记录。寄存人在提取保管物品时,应该当面检查,是否符合原样。
第五条 保管责任 :
1、保管物在保管期间发生的损坏,由保管人负赔偿责任;
2、寄存人隐瞒保管物自身的缺陷,导致保管期间发生损坏,由寄存人承担责任;
3、4、第六条 保管费用及付款办法 :
1、在保管物交付保管时,寄存人应先行交付保管费用的 %;
2、在保管期满,寄存人提取保管物时,应交付其余保管费用;
3、保管费总额为:
4、保管费用一律以现金交付。第七条 争议的解决方式
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或调解不成的,按下列第 种方式解决:
1、提交 仲裁委员会仲裁;
2、依法向 人民法院起诉。
第八条 其他约定事项
第九条 本合同未尽事宜,经双方协商可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合同自 年 月 日起生效。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保管人名称:(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委托代理人:(签字)
寄存人名称、姓名 :(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委托代理人:(签字)
使用及保管人:身份证号码: 车辆所有人:
车辆车牌号:
使用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本所的车辆“含摩托车”是本所工作业务配备的交通工具,由办公室统一调配指派专人调派使用,并负责保管、保养、检验、清洁等,工作人员因公事需要使用车辆,必须事前进行申请预约,登记调派,按照诉讼业务的优先安排。没有申请预约的,特殊安排,事后补回手续。没有预约登记,也没有经同意答复的一切人员,不得使用。关于车辆的保管、保养、使用等有关事项及规定如下:
一、本所司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法》及有关交通安全管理的规定安全驾驶,并应遵守本所的相关规定。
二、每车应设置“车辆行驶记录表”使用前应核对里程表与记录表上前一次用车的记录是否相符。使用后应记载行驶里程,时间、地点、办事情况,随车办事人员等。办公室每月不定期抽查一次,发现记载不实,不全或未记载者提出警告,批评,对不听警告批评者,给予处分,罚款或停止其用车的权利。
三、每年设置“车辆使用记录表”每次加油及维修都应记录,以了解车辆受控情况,每月底前把行车记录表交回办公室,稽查、核对,对超出正常工作使用范围的油费、路费以及车辆磨损均由私人负责。
四、使用者必须具有效驾驶证件,使用前必须对车辆进行基本的检查(如对水箱、油量、机油、煞车油、电瓶、轮胎外观等)如发现故障或配件失窃或损坏等现象,应立即报告并维修以保证车辆的正常使用,否则最后使用人要对由此引发的后果负责。
五、驾驶人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及严禁酒后驾驶。下列情况由驾驶人或保管人负责。
1、无证驾驶
2、未经许可将车借予他人使用
3、违反交通规则,其罚款以及其它一切费用由驾驶者负责
4、酒后驾驶一切责任由驾驶者负责
5、车辆在公务中遇不可抗拒致车祸发生,应先急救伤患人员。并马上报110中心与保险公司。同时联络办公室协助处理。如属小事的,可自行处理后向办公室报告处理情况。
六、车辆在公务中发生交通事故后,造成车辆损坏以及向当事人赔偿损失,经扣除保险额后,其差额部分视实际情况由驾驶者与单位按交警出示的“交通责任认定书”进行合理负担处理(如果是未经批准或私人用车则一切责任由驾驶者负责)。
七、驾驶人不得将公务车开回家或作私用,违者受罚,经批准或公务返回超逾晚上8时例外。
八、车辆不得乱停乱放,应停放停车场或适当的合法位置。任意停放车辆导致违犯交规,损毁,失窃由驾驶人赔偿损失。
九、为私人目的借用应先填“车辆使用申请表”注明“私用”经主管核准才能借出使用。使用者应爱护车辆、保证机件,外观良好,使用后并应将车辆清洗干净,交回。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违规,交通事故等均由使用者负责。
十、车辆保养与维修,应先申请,说明原因经批准方得送修、保养。
十一、车辆费用报销。每月按行车里程登记表进行核对,报销、油费、路费、停车费等。超出核对范围则由驾驶者负担。车辆磨损及折旧费按每公里0.6元计算均由驾驶者负担。
使用及保管人:车辆所有人:
1 丰富的石油地质资料是实施地质档案保管的基础
地质勘查以及钻井取芯等方面的科研活动需要投入一定资金的同时, 也需要地质工作者付出较多的劳动, 只有这样才能变成文字进行记录, 这些记录是地矿信息中不能用其它资源进行替代的, 是作为知识储备存在的信息资源。从新的矿产资源的发现层面来说, 地质工作者只有在对以往的地质档案作深入的研究的基础上, 才能挖掘出矿产资源潜在的价值, , 进而实现继承与借鉴原有的他人劳动成果的目的。从延长油田的角度来看, 在进行了四十多年开采工作的实践中, 打探井以及生产井数约千口, 其岩芯库保存的岩芯就近3万米, 保存的岩屑达到约25000多箱。作为地质科研工作者在进行研究中需要丰富的参考资料, 这些工作要想确定石油天然气在地下深处所处得环境与勘探开采中的实际动向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同时又因为科研资金有限的限制, 打井取芯的数量不能太多, 所以通常情况下只能通过从地下深处获得大量测试数据, 同时参考岩芯以及岩屑等多方面的资料作为依据, 根据他们所具有的岩性以及含油气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判断, 得出是否具有相应的开采价值、有无油气的存在, 油气的储量, 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如何。正是从这些层面来看, 石油地质档案的有效保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 有序分类是搞好石油地质档案保管前提
从分类的出发点来看, 其是将此一事物和彼一事物进行区别的有效方式。分类的基础是事物存在的区别, 将事物集合成类。而档案的分类便是以档案来源的时间、档案内容、档案形式以及档案不同属性所具有的异同点而进行的分类。延长油田地质档案是对地质调查研究实践所作的记录, 这些记录数以万计, 要进行妥善的保管, 就需要应用档案分类的方法把这些记录进行有序的组织。具体的做法如下:
1) 以时间、入库年限为基础进行入库清单的登记。这种方式利于通过时间进行查找。
2) 以不同的油区为基础建立帐本。
3) 以地区来源入库编排作为索引, 举例来说:在某库存放哪几个地区的岩屑以及那几架存放这些地区的岩芯等等。
4) 以堆放与架放形式的组织目录为基础, 依据井号与箱号进行顺序排列分堆编目, 将一口井的资料进行集中存放。一堆通常不超过十二箱, 有利于查找搬抬。
5) 以岩芯岩屑的内容为基础分开归类进行卡片编写, 每米一箱装箱插过的塑目录卡片;岩屑每堆钉过的塑卡片来标明排数与堆数。
6) 容易出现风化潮解的盐岩应进行单放, 重点的盐石样品应进行装具封塑的更换, 应另外设置帐目来进行保管。同时应作确定具体存在方位的批示牌。
7) 应做到帐、目、卡以及实物之间能够相符, 每箱在井深以及井段数据上应和=实物符合, 库房实物的具体摆放应方面用平面图的方式输入进计算机。
简而言之, 应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检索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方便地质研究人员与地质档案保管管理者对地质资料进行有效的利用。
3 具体的保管措施是提高石油地质档案保管效果的手段
档案保管工作作为一项细致且经常性的工作, 其本身也有着较强的知识性和技术性, 因而一切接触地质档案的工作人员都应随时随地的对档案有着保管的责任与义务。这就要求地质档案的管理人员不但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同时还要求其能够严格按照《档案法》的要求进行地质档案的管理与保管。
一是日常保管。地质档案的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岩芯库房进行检查, 应做好八防, 坚持每天测定与登记库房的温湿度, 及时进行防潮杀虫剂的安放。在借阅是应有严格的审批手续, 对利用者进行必要的档案保管宣传同时对利用过程进行检查与监督, 在用后应监督利用者在指定地点及时进行归还。
二是管理理念。岩芯岩屑作为钻采生产记录产物存在着的特征, 决定了其比其他类型的档案具有更高的保存价值, 其不但记录与反映地下诸多物质所具有的运动规律, 同时还是对这一运动进行直观描述的资料, 有着昂贵的获取代价。
三是特别保管。地质档案作为特殊档案应进行特别保管。岩芯与岩屑的重量及交接等都有别于其他档案管理。仅从装具来看, 其是木质的, 在利用时应由人搬抬, 在管理过程及利用过程中不能把井深次序与顺序进行颠倒, 确保实物和装具井号以及箱号不能出现混淆;若保管不善就会导致装具出现朽烂, 实物因此出现风化潮解的现象。在对实物档案进行验收时, 应确定箱号、井号以及包数等等和清单相符, 应及时进行塑料装具与过塑标签的更换, 对岩芯进行及时扫描, 在光盘刻录基础上上架定位, 方便进行查找。
简而言之, 只有建立严格的石油地质的管理制度, 才能让地质档案的使用者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有用信息。
4 真实的地质档案是确保信息共享的关键
对于地质档案来说, 真实性是其存在的基础, 如果档案的内容失去了真实性, 档案也就没有了利用的价值。而档案保管工作如果针对的是没有利用价值的档案, 其工作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从目前石油地质档案的管理实践来看, 档案失真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油田中的一些老井由于利用的次数多, 导致井段标号出现模糊、装具朽乱、风化潮解等问题, 致使档案没有了真实性。
二是石油地质档案的管理人员在进行岩样交接入库时没有对库存岩样和台帐清单进行相符合的确定, 从而导致在日后的使用中出现了查非所需的情况, 进而使得资料失去应有的利用价值。
5 结束语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 石油地质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机遇。石油地质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与加强石油地质档案的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合理的应用石油地质档案, 将库藏档案所具有的价值广泛的应用在油田的科研与生产中, 为油田提供优质的石油地质档案管理工作, 是地质档案工作者的不二追求。
参考文献
[1]王德宝, 于红.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策略分析[J].档案学通讯.2010, (4) .[1]王德宝, 于红.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策略分析[J].档案学通讯.2010, (4) .
摘要:档案安全保管基地建设是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其调查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档案安全保管基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库房宜独立、配备齐全档案安全保管设备设施等建议。
关键词: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安全保管基地档案安全
档案安全保管历来是档案部门关注的重点,国家档案局所提国家综合档案馆功能定位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档案安全保管始终是其中不变的主题。尤其是2014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扎实推进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建立健全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案安全体系。可见,建设档案安全保管基地是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一、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安全保管基地建设现状
(一)遵循的标准规范状况
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安全保管基地建设目前主要遵循《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10),《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103-2008)。另外,2010年国家档案局发布的《档案馆防治灾害工作指南》也对如何将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成为档案安全保管基地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从现有标准规范和指导性意见来看,国家综合档案馆在建设档案安全保管基地时,需要重点考虑防潮(水)、防高温、防光、防尘、防有害气体、防有害生物、防盗、防火、防震等“九防”要求,合理布置档案库区,配备有效的档案安全保管设备设施。
(二)档案库房类型状况
档案库房类型多种多样。以地平面为标准,档案库房可以划分为地上库房和地下库房。多数国家综合档案馆库房为地上库房,只有极少数国家综合档案馆建有地下库房;按照库房保存的档案载体类型,档案库房可以划分为纸质档案库房、磁性载体档案库房、胶片档案库房、光盘库房等。目前国家综合档案馆库房以纸质档案库房为主,其他类型的库房较少,有的库房甚至将多种载体类型的档案混合保管;根据库房所在区域,档案库房可以划分为独立型库房和混合型库房,独立型库房是指库房自成一体,与其他用房不交叉,目前这种库房较少,代表性的有山东省档案馆库房。混合型库房是指库房不独立,与其他功能用房混合在一栋楼内,是目前最为普遍的库房类型。
(三)档案库房“九防”状况
档案库房“九防”是维护档案安全的重要措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都在按照现有标准规范和指导性意见开展具体工作。防潮(水)方面,主要采用防潮(水)结构和材料,并配备除湿机、空调设备、温湿度控制设备等;防高温方面,主要措施有设置环廊、采用隔热材料、加厚墙体、空调等;防光方面,不设窗户,或设小窗户并对窗户采取防光处理,同时控制库房人工光源;防尘和防有害气体方面,主要考虑馆址选择、馆区绿化、过滤空气、定期清洁等措施;防有害生物方面,主要措施有控制温湿度、消毒、通风等;防盗方面,主要采用监控报警系统;防火方面,主要采用防火结构和材料,并配备火灾报警系统、灭火系统等;防震方面,主要按照规范要求的抗震级别设防,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提高建筑的抗震度。
二、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安全保管基地建设主要问题
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都非常重视档案安全保管问题,在建设中也基本遵循相关规定要求,但仍存在如下一些主要问题。
(一)混合型库房存在安全隐患
混合型库房现象普遍,安全隐患较大。有的国家综合档案馆,办公用房、对外服务用房和档案库房同在一栋楼,电梯共用,人员混杂,易导致档案失窃、受损;有的国家综合档案馆设备用房和库房相连,同样存在安全隐患,因为设备用房如发生事故易波及档案库房,造成档案受损。混合型库房还存在建筑重心不稳的问题,如有的国家综合档案馆将库房设在中间楼层,使建筑物重心不稳,受到震动时易坍塌,影响档案安全。
(二)库房温湿度控制不够妥当
库房温湿度直接影响档案寿命。国家综合档案馆都很重视档案库房温湿度的控制,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存在问题。例如,有的国家综合档案馆上班时间开空调,下班时间关空调,从而导致库房温湿度昼夜间波动剧烈,严重影响档案寿命;有的档案馆库房只配备1套恒温恒湿设备,一旦设备发生故障,便会导致温湿度控制失效。
(三)库房维护结构、材料和施工技艺选择不够合理
库房维护结构、材料和施工技艺的选择往往影响国家综合档案馆库房建筑质量,如选择不当,则会加大后期维护成本,甚至需要重新改造。例如,有的档案馆无环廊结构,墙体材料不能有效隔热,利用空调进行温湿度控制时,耗能较大;有的档案馆因为施工的问题,墙体易受潮发霉,需要整修;有的库房墙体薄,不能有效防潮,需要长期使用去湿机去湿;有的库房密闭不到位,灰尘易进入库房,加大了库房的清洁难度。
(四)安全防范缺少全方位视角
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安全防范工作主要集中在档案库房的安全防盗方面。很多国家综合档案馆都没有做到对整个档案馆的全方位监控,只是对重要区域进行监控,导致某些方位无法通过监视探头看到正在发生的情况。另外,有的国家综合档案馆尽管配备了监视设备,但未能24小时不间断值班监控。这些情况都不利于档案的安全保管。
三、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安全保管基地建设对策
国家综合档案馆要建成档案安全保管基地,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设施配备齐全、监控管理到位。尽管目前国家综合档案馆在档案安全保管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有不足之处,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库房宜独立
库房是档案的重要保管场所,应是一个独立区域,与办公区、对外服务区、生活设施区等不交叉,避免无关人员出入,并减少档案出库频率。也就是说,档案库房区与其他功能区最好实施物理隔断,从地下到地上是一个独立的单体结构,地下对应位置不设设备间、车库等用房,有专用交通通道,不和其他功能区混用,档案入库前进行必要的消毒、整理工作,入库后尽量不提供档案原件,以数字化副本提供利用,避免档案频繁出入库房影响其安全。另外,库房区应设置相对独立的设备检修通道,减少设备检修人员直接接触到档案。库房应设门禁系统,只允许相关工作人员出入。endprint
(二)档案安全保管设备设施应配备齐全,有效应用
档案安全保管设备设施主要包括火灾报警系统、灭火系统、监控系统、温湿度控制系统、给排水系统、消毒灭菌系统、通风换气系统等,这些设备设施都应配备齐全,有效应用,构建完善的档案安全防线。例如,恒温恒湿设备可以配备2套,1套全天24小时开机使用,另1套备用;监控系统应面向全馆,包括库房区、利用查阅区、办公区等所有区域,做到360度全方位监控,无死角、无漏洞,同时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巡视,保障档案安全。
(三)合理选择库房维护结构、材料和施工技艺
库房维护结构、材料和施工技艺选择合理有助于提高库房质量,降低维护成本,保障档案安全。在选择库房维护结构、材料和施工技艺时,应遵循相关标准规范,满足档案安全保管功能需求,并考虑节能环保问题。建议在库房外部设置环廊,一是可以利用环廊内空气的热阻作用,阻隔来自库外和外墙体的温湿度直接进入库房,同时防光、防尘;二是环廊可以设置成设备检修人员的交通通道,避免设备检修人员直接穿越库房;三是一些取暖和电器设备可以置于环廊内,减少库内设备设施;四是机械通风渠道可置于环廊楼板和内墙体内,避免空调管道占用库内空间。
*本文为北京市档案局项目(编号:2013-01)“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该项目为以北京市档案局(馆)为依托单位的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2012)。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10[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档案馆建筑建设标准103-2008[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档案馆防治灾害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10.
[4]张美芳,唐跃进.档案保护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5]姜莉.档案馆建筑风格趋势[J].中国档案,2012(11):23-24.
【档案保管合同】推荐阅读:
档案保管协议11-09
会计档案保管年限10-17
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分为05-24
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11-12
人事代理协议个人委托保管档案09-16
广西人事档案保管费的相关问题06-02
档案保管及人事代理委托协议书09-28
科技局文书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06-01
动产保管合同10-05
模具代保管协议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