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总结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总结(共10篇)

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1

中职德育教研会在教研室中职教研部的领导下,集全市德育教师的智慧,继续深化有效教学活动,脚踏实地、大胆创新,开拓了全市德育教研的新局面。现就本学期教研会的几个工作亮点总结如下:

针对XX级的《经济政治与社会》、XX级的《职业生涯规划》两门新课程,本学期第8周的教研活动开设了两个讲座,分别由教研会的副理事长、白云行知职业技术学校的甘冠宏校长和教研会的常务理事、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的李晓辉老师主讲。甘校长在讲座中结合自身的创业经验和在中职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经验,总结了进行创业教育的意义、途径和方法、开展创业教育的保障条件,为德育课教师在整合教学信息和资源,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指导。在互动交流环节,老师们大胆提问甘冠宏校长是否同意本校老师在外创业,校长也明确表态不影响本业就支持,而且希望把体验拿与学生分享。李晓辉老师在讲座中和大家分享了她在《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的课堂教学心得,李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从了解基础知识开始,以“点、线、面”的结构整合教材知识,提出了“熟、准、趣、动、练、评”六字理念和“以学引教、以教引学”的原则,还演示了一些具体的做法。两个讲座异常精彩,得到了教师们的一致好评,有的老师还穿梭于两个讲座之间,生怕漏掉了其中任何一个精彩的部分。

公开课是每学期教研活动的规定动作,以往一般情况下,是数位教师同时开课,上完之后,虽然有评议,但还是各人上各人的课,评议也是各评各,各议各的,缺少更直接的碰撞,难以让评议真正深下去,教研活动的效果就要打点折扣。所以,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尝试着寻找一个新的途径,可以让我们的教研活动能深入下去,更有成效。本学期安排了广州市电子信息学校陈远瑜老师、广州市信息工程学校肖飞燕老师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其中1课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近期目标的制定及补充发展条件”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学尝试。有效教学,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关注点从教师走向学生,以学生学得好不好,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作为基本评判依据,就《职业生涯规划》这一课程的学习来说,实践性学习活动应该成为其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这两位老师,都把关注点放在“学生学习活动”上。通过观摩“同课异构”活动,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例如:教材的处理上,肖飞燕老师就是用一节课用竞赛的形式解决近期目标的制定和补充。陈远瑜老师,考虑到本节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用两课时完成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主要讲解学习知识,针对第一节课学习后的问题,在第二课时解决,第二课时为运用知识,本节课为第二课时。在教法上,肖老师以竞赛训练为主,陈老师以展示交流为主。肖老师的课堂教学注重教学重点的学习,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多个活动环节,活动安排有层次。手工“工作纸”设计有创意,操作简单实用,生动形象,意义深刻。学生通过操作做成自己的发展台阶模型,易于体验成功感。而陈老师的课堂则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与学的过程气氛民主和谐,师生、生生交往积极。通过“层层叠”的游戏导入切合主题、有新意,学生规划个案答疑环节恰当运用合作探究学习,切合学生实际,学生能“心动”,请师兄与学生对话、分享感受,有说服力。听课老师在赞赏之余,更着重学生的参与广度与深度的思考,以实现高效教学。如何控制老师介入太多,课堂气氛能否更活跃些,各环节的过渡可否再自然些……通过本次的教研交流,让不同老师的思想进行碰撞、交流,取长补短,为老师提供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市教研室为落实职业能力的培养,启动了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架和中职文化基础课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德育教研会如何开展“构建中职德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呢?

来自全市18所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师,在会长王剑雄校长的带领下,于12月中旬来到了广州卡佛连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广州美悦制衣有限公司参观,以期了解企业对我们培养的学生的评价及要求。参观过程最核心的内容是老师们与公司的执行董事李声治先生的互动交流。李董事观点鲜明地指出:学生要想做事先学做人!90后的学生确实很聪明,但部分人却很脆弱,输不起,心理素质亟需提高,责任感、意志力以及感恩父母与社会都应该成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题。企业最欢迎思想品德合格,能吃苦耐劳的员工,因为企业可以花较短的时间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但没有时间等待他们成长,而且人的品格也不可能速成,中职学校则是他们成长路上最后的加工场了。李董事同时也指出了政府在培养人才方面一些可为的做法,更提出了学校要适应市场,与企业对接好,多搞冠名招生,增加学生到企业亲身体验的机会等具体建议。这次参观给予了我们在教学和评价学生方面提供了很多思考的方向。

开展有效教学活动和实施新大纲新教材工作,共同点都聚焦到课堂教学,或者说,我们研讨如何有效实施新教材,本身就是研讨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教研员蒋淑雯老师在本学期第一次的教研活动中,以到学校听课调研的情况为基础,根据《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这两门课程的实施情况,以使用新教材,开展活动教学,开展课例研究等方面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及探讨改进措施:(1)新教材的创新使用:改版的新教材,理论难度降低了,不再一味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掌握和运用,同时有丰富的案例、有活动设计、也更贴近生活、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弹性空间,更利于学生阅读。但是,我们使用的是国标教材,再好的教材,也难以适应各地方、各学校,所以我们需要在备课上花大力气。我们做老师的,就是要有本事在大纲的指导下,对教材进行主动的处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更好地解决授课时间不够的问题、内容重复多的问题、教学内容重新排序的问题、根据学生需要增加教学内容的“度”的问题等。同时,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有统领学生、教材以及其他学科内容的整体的课程意识;以大纲为依据,不随意改变教学目的,不能违背学科教学特点;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有效教学为出发点;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已认知认识未知。(2)开展活动式教学的反思:我们开展有效教学研究,就是要促进学生发展,要促进学生发展,就必须为学生提供发展的条件和动力,因此,只有让课堂“活”起来,学生才可能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得到发展,是我们的追求。主张开展活动教学,目的也在于此。老师们的疑惑是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能用活动课来完成吗?应如何在知识与活动中搭建桥梁?实践证明,好的课,一定是有学生参与的课,尤其是有学生思维参与的课,活动能够大大促进德育课程目标的实现,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程教学实效。学生是否有积极的思维参与,是衡量活动教学的标准,但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也不是任何活动都是有效的。活动教学形式只是众多教学形式中的一种,必须与其它教学方法结合使用;活动教学的具体方法很多,如展示、表演、抢答、竞赛、查找资料、故事讲评、讨论、辩论、游戏、事例分析、谈感想、提建议、调查、访谈等等,但不一定就能激发学生参与,只有灵活创新使用,学生才会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得到发展。

教研会经过前期的努力,老师们对活动式教学已经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为了更深人研究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以课题《中职德育课课堂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统领教研活动。本课题拟在“以活动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结合中职培养目标和德育学科教学的特点,探讨如何创设中职德育课堂实践活动,如何有效实施课堂活动,使学生乐参与、能学会、用得上,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积极探索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主体精神、实践能力、情感意志、良好行为的形成和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

本学期在自愿参加的基础上成立了以年轻老师为主的课题组,开展常规课型设计与实施的课例观摩研讨活动。由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的宋依琳老师开展《发展职业生涯要善于把握机遇》一课的“同课异构”活动,重点探讨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性,课堂学习活动,我们界定为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下学生相对独立的实践性主体学习与发展活动,包括模拟类、展示类、操作类、游戏类、表演类、话语类、竞赛类、赏析类等。课题小组遵循学生调查分析活动设计课堂实施教学反思教学再设计的研究思路,首先,开展德育课活动设计学生调查,了解学生不喜欢上德育课的主要原因,不想参与课堂学习的原因,喜欢怎样的课堂活动等。宋老师在调查分析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其次,确定课堂观察步骤和方法:(1)确定观察的目的,主要从两个方面观察:活动设计的有效性、学生学习活动环节的有效性,根据观察目的制定课堂观察表;(2)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3)课堂观察后学生座谈,了解学生在本节课中的活动能激发学习兴趣,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希望老师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等;(4)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资料分析与讨论,对活动的改进、重点的突出、细节的处理等都提出改进意见。会后每位观摩的老师都写了教学分析,深入解剖自己最有感悟的教学反思。再次,宋依琳老师进行第二次设计和上课。

围绕探讨的主题,对同一内容教学的多次观摩研讨,使课堂观察更具有针对性,共同探讨如何提高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实施,统一我们的认识,那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我们在进行活动设计与实施时,需要考虑以下多方面的因素,如要营造民主、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这样的课堂气氛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活动,要了解中职生的兴趣爱好,要贴近中职生的生活、专业和就业。要使活动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以充分发挥活动教学的优势;要有活动,也要有内容,要有活动过程,也要有活动总结和提升,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并促进知识的内化;开展活动式教学,绝不意味者排斥传授式教学。而是两者辩证统一,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为教学服务。不可能用“动”的方法来转化所有“静”的知识,只是将那些能够让学生通过活动而掌握的知识,尽可能编织在一个有序的活动中。

为了更好地落实新一轮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检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效果,丰富学生德育学习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本学期,根据广州市教育局举办我市中职学校学生技能竞赛的要求,德育教研会本学期申报了全市第一届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竞赛。德育教研会的理事经过反复酝酿制定出竞赛细则,并在第8周的教研活动上进行解读,使全市师生的备赛有了具体的指引。为了使赛果能更好地反映出专业性、职业性,教研会还动用了多方资源,请来了某体育用品公司林副总裁、某公司的人事部秦经理、某连锁西餐厅培训经理钟先生等,还有来自商贸学校、交通学校、信息工程学校的资深专业老师作为评委,为我们的选手指点迷津。赛前,教研会还特意召开评委会议,讲解评分标准,讨论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明确避嫌规定(评委不能给本校选手打分,指导老师不能做评委等),以确保赛果的公正合理。

竞赛在广州市土地房产管理职业学校举行,共有33所中职学校参赛,参赛选手冒着严寒准时出现在赛场上,接受企业家、专业老师、德育老师的共同检阅。竞赛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展示”和“现场提问答辩”的形式,全面检查学生的个人形象的展示、真实自我的认知、职业方向的把握、职业目标的规划等。大部分选手都能克服紧张情绪,满怀自信地展现出各自独特的风采。其中,土地房产管理职业学校、财经职业高级中学、天河职业高级中学、旅游职业学校、信息工程职业学校、贸易职业高级中学、增城市东方职业技术学校、建筑工程职业学校、交通运输职业学校、白云行知职业技术学校、旅游商贸职业学校表现出色,获得了团体一、二、三等奖。活动达到了以赛检学的目的,不仅丰富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更重要的是提醒了学生及早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根据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有效教学活动的进程,开展全市第二批有效教学活动优秀课例征集活动,征集主题要求围绕聚焦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在教学实施中体现出问题解决的途径,呈现出有效性。或者针对不同的课型,研究课型特征及有效教学的突破点,彰显职业教育的特点。本次课例征集共收到15所学校共31个课例。经过教研会初评,评出一等奖3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9个。这次课例,从设计到教学实录,都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聚焦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展示了教师们在教学实施中解决问题的智慧。

本学期各种主题教研和竞赛活动,都有赖于德育教研会,以中心组为单位分工协作,实行分项目管理,效果突出。例如:教研管理组的负责人凌燕华老师负责跟踪协调常规教研活动,同时做好每次教研活动的通讯及时发布到教研网;李晓辉老师做好每次的考勤工作的协调安排及学习证明的制作发放等,本学期还负责做好全市德育教师队伍模查表的调查统计。技能竞赛组的鲍静老师等带头协助好全市学生技能竞赛和课例评审工作,尤其是该组土地房产管理职业学校的张雅丽老师,从赛前策划、筹备到比赛过程的跟进、赛果的即时公布等做了大量的细致工作,保证了比赛的顺利开展。教研拓展组的孟磊老师做好公开课观摩研讨活动的组织协调和主持工作,并对我市德育公开课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我剖析。资源管理组的负责人冼东红除了积极学习网站管理、及时发布信息外,还积极配合教研会的各项活动,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做好资源包的稿酬和证书的发放,课例资源的分类收集等。正因为有以上这些教研会骨干力量的尽职尽责,才使得我市各项德育教研工作顺利开展,不断提高教研会的服务功能。

为提升教研会服务全市德育教师的质量,开展针对性更强的专项教研活动,创新教研形式,丰富教研内容,我们要对全市中职德育教师队伍进行摸查。调查各校德育课任课教师情况。

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2

一、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历史赋予教师的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全面进入转型期, 尤其是在思想观念方面。一方面, 人们领略到了这场伟大变革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彻底解放和物质财富的迅速增长;另一方面, 人们也为社会生活尤其是道德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反常”现象所困惑。比如片面追求实惠和享受等。

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 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价值取向。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 他们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期, 分辨是非能力较差, 更易于受到错误思潮的侵蚀和影响, 造成价值标准的模糊、道德判断的迷惘和道德标准的混乱。因此,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如何将中华传统美德与西方文化的精华有机地结合起来, 将中华美德发扬光大, 指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值得我们深思。

二、在中职教育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强调教学的社会价值, 忽视了学生个人发展的价值。而广大的学生在对待社会的现实问题和对象时, 有其独特思维和不同的看法, 对待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问题, 也有不同的追求和向往。反观我们的教育工作, 并未真正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情感, 并未真正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传授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成长脱节, 这样学生就会对所学理论产生怀疑, 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 极大地削弱了思想政治课的实效。

(2) 学校的德育手段实效性不强。多数还是以课堂的说教、灌输和试卷考核为主, 严重脱离德育工作的实际, 学生兴趣不高, 教育效果不佳。

(3)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脱节现象严重, 社会和家庭把学生变成一个学习的机器, 学生根本找不到自我, 造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扭曲, 甚至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学优品劣的学生。这充分反映了道德教育脱离生活的严重后果, 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带来了很大难度。

三、开展德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1.德育工作与学生日常管理相结合, 真正做到“管理育人”

(1) 学生管理工作应努力做到责任到人, 齐抓共管, 常抓不懈, 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目标。

(2)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并组织学生认真学习, 让学生明白到底什么事该做, 什么事不该做, 将学生的行为管理纳入德育范畴, 将“从严治校”具体化、规范化, 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好习惯。

(3) 充分发挥奖惩教育的作用, 这一环节对教育学生而言非常重要。通过表彰先进来弘扬正气, 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应及时予以处理, 绝不能姑息迁就。在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必须注意:一要重超前忌滞后;二要重疏导忌堵塞;三要重激励忌滥罚。对犯错误的学生要耐心地做通思想工作, 绝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 如此只会引发学生的抵触、对立情绪, 不利于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德育工作与教育服务相结合

中职学校的学生多为住宿生, 远离父母生活在他乡, 这就要求教师给予他们家的温暖和关怀, 使他们学得安心, 学得舒心。一定要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做学生的贴心人, 成为学生可信赖的人, 为学校德育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实现“服务育人”。

3.德育工作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相结合

(1)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 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引导学生适应社会, 促进学生成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方式。此外, 通过活动也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特长发挥, 使学生信心得以确立, 能力得到提高。

(2) 发展社团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社团是学生的组织, 是学生展示才华和锻炼自我的舞台, 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七结合”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思想性和社会性很强的教育活动,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七个方面来开展德育工作:

一、坚持德育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教育、引导、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上进、奋发有为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与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中职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必须首先抓学生的思想教育,要从学生个性特征及发展规律进行深入研究、观察分析,把思想教育与思想疏导结合起来,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方面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消除厌学、不满、自卑、消极等情绪,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要敢于正视困难和挫折,敢于面对现实,树立职业理想,积极进取,迎头赶上。要正确认识自己对家庭、社会负有的责任和义务,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只有这样,德育工作才会富有成效。

二、坚持德育工作与构建德育工作网络相结合

长期以来,许多中职学校重视了学生专业技能的锻炼而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德育工作往往停留在认识第一、实践第二上,德育工作机制靠挂在嘴上、印在墙上、写在纸上,其结果只能是人浮于事,效果减半。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应立足学校、学生实际,用发展的眼光来研究和制定符合中职学校办学特色的德育工作方法和途径,要构建以党政为核心,党、政、工、团、妇、学、队等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网络机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这一主线,全面开展工作,造就德育工作“事事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件件能落实”的良好氛围,保证德育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三、坚持德育工作与专业学科教学渗透相结合

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中職学校的每一位老师充分认识德育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地位,加强教学中容易忽视的环节,要深钻教材、广泛搜集资料,积极寻找教育因素,善于利用专业特色、学科教材、实训场地等特点,寻找教育时机,有意识的渗透德育教育,使德育工作与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锻炼达到有机统一、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才能对学生良好品德、意志、行为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道德认识、情感、信念只有通过意志转化为行为,才能形成习惯,这样,德育的目标才能实现。

四、坚持德育工作与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

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教师一定要在思想觉悟上、道德品质上、学识风度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为人师表。教师要按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衷情于党的教育事业;要利用师德师风建设活动鞭策和鼓励自己,要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来武装自己,要切实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对学生负责,才能适应全面推进素质的需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营造“重德、守德、讲德”的氛围,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等一系列活动,全力打造立体化育人环境,才能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和教风,才有助于良好校风、学风、班风的形成。

五、坚持德育工作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课堂教育、学校齐抓共管外,还应该渗透于校园文化建设中。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对活跃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满足青年成长的精神需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着其它活动无法替代的作用。中职学校要积极开展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突出专业、体现职业学校风采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通过“论坛讲座”、“技能比赛”、“节庆纪念日”、“文化艺术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精神文明创建月”、“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一系列活动来展现和挖掘中职生应有的风采和潜力,应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立足校园、面向社会、运用专业、服务经济、帮残助困、奉献爱心”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来吸引学生、鼓舞学生、教育学生,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坚持德育工作与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相结合

中职学校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德育工作考评的各项规章制度。在考评中应该重点突出五个结合:动态考评与静态考评相结合;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全面考评与重点考评相结合;阶段性考评与总结性考评相结合;教师考评与学生考评相结合。在具体实践中,需要指出的是,德育工作没有必要的形式不行,但是应避免只停留在表面上而不触击实质,要看德育教育的内容是不是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是不是结合中职生的实际,是不是抓住了热点难点问题,是不是表里一致、入情入理。这样才能体现德育工作考评的客观性、公正性和透明性,德育工作才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七、坚持德育工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选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遵循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规律,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注重教育引导、舆论宣传、实践养成、文化熏陶、制度保障相结合,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创新育人理念和手段,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实践平台,拓展教育渠道,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协同育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每一名学生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切实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十六字要求落到实处。

浅谈中职学校学生德育工作 篇4

学校是青少年获得知识,形成道德品质,养成良好习惯和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在新形势下,如何科学有效的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认为应从学生及德育工作现状出发,注重实效。

一、中职学校学生现状分析

中职学生大多在青春前期至青春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精力旺盛、感情丰富,不善于克制行为,行为不易预测,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化使学生价值观念模糊。中职生经过两三年的学习,大部分都要走向社会,承担一定的社会职业角色,如何在这短短的两三年中,培养学生的道德观,提高他们的素质修养,使他们树立“爱岗敬业、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意识,是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任务。

二、明确中职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的目的

1、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人们对他人、社会所承担职责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和意志,是与人的理想、志向和价值观高度统一的,是为祖国奉献、服务人民的一种强大动力。学生

德育常用的工作方法有开放教育法、实践教育法、灌输教育法、集体谈话法等。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的统一的过程,其中,“行”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通过“行”来真正理解德育内容,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实践教育法就是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调动一切教育力量,为学生思想转变提供有利的条件,用外因促进内因的转化,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所以,中职德育教育一方面要发挥灌输教育法的优势,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实践的条件,重视实践教育。

1、加大对《中学德育大纲》的贯彻落实力度

为使中学德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克服随意性,原国家教委制定颁发了《中学德育大纲》,在全国施行。德育大纲是指导中学德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它包括德育的培养目标、德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德育途径、学生品德评定、德育的领导和管理等内容。因此,当前,我们牢固树立大纲意识,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德育大纲。使德育工作能够系统、科学、有序进行。

2、充分发挥课堂德育教育因素

学校的德育教育不应仅仅是班主任和德育教师的事,各学科教学都应承担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寓德教于各科教学之中。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发表不同意见,开展生动有趣的讨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使其对道德要求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达到质的飞跃,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思维方法,尤其在实践课上,一方面使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职业责任感等职业道德意识。

3、注重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努力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责任感的环境,包括班集体的建设、良好班风的形成以及营造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建立学生自我管理机制。作为教师努力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处处表现出较强的责任意识,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使学生在他律和自律的共同作用下,在日常行为规范中培养职业道德素养,培养起较强的责任感。

4、重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德育功能的发挥

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5

瑞安市轻工学校机械组李军

科技要创新,这是勿庸置疑的;教育要创新,似乎宣传和实践却做得很不够。事实证明,要造就创新的人才,必先有创新的教师。而要成为创新型的教师,就必须注重创新素质的培养。

一、培养教师创新素质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培养教师创新素质是应对新世纪挑战的需要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是21世纪的一个显著标志。未来经济和科学技术的竞争,不仅仅是人才数量的竞争,而且是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的竞争。在21世纪,人的有效的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人口或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只有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才能使我们有能力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并且保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创新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发展关键是教师。教师创新素质的培养是应对新世纪挑战的需要。

(二)培养教师创新素质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促使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世界各国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视。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浪潮此起彼伏。就我国而言,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必须改变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单一化、封闭式的办学体制和教学模式,变之为多元化、开放型的办学体制和教学模式,真正发挥教育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而作为教育改革主力军的教师,就必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传统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增强创新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另外,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将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并产生深刻影响。传统的“粉笔+黑板+讲授”的教学方式遭受到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的严峻挑战。新的信息“高速公路”和国际互联网营造了信息和知识来源多样化的教育与学习环境,使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接受和传送信息,这也就使学习的行为空前地个别化。在这新的环境中,如何处理好师与生、生与生、师与师、人与机的互动关系,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等,都是摆在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都有赖于教师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三)培养教师创新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满足于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这样的教育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更不用说创造性行为的形成。而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教育模式刻板,教学方法陈旧,也与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极不相称。显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素质。具有创造性的教师最懂得怎样把学生引入创新的殿堂,使学生发挥出创造性的才能。教师的创造性是形成和发展学生创造性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应自觉地从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加强创新素质的自我培养。

二、培养教师创新素质应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

21世纪的到来,给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我们也应看到,旧的教育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旧的教育观念,主要表现为“三型”(封闭型、重复型、记忆型)和“三性”(专制性、权威性、统一性)。很明显,它们是与现代教育的“三型”(开放型、创造型、思辩型)和“三性”(科学性、民主性、多样性)的理念相悖的。因此,我们的教师必须对习惯化的传统教育观念进行深刻审视和反思,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并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结合教研实际,笔者认为,语文教学改革要做,要常抓不懈,不能敷衍了事,半途而废。但是反观现实,我们看到一些教师即使改革也做不到持之以恒。如优质课比赛,从赛前的准备到比

赛都很投入,也有一些改革的表现。可一到平常就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问题出在哪里呢?出在教学观念上。教学观念没有根本转变。所以语文教学改革也好,培养教师创新素质也好,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这是转变教学行为,实现教学创新的前提。具体来说,有如下几个观念要转变:

(一)变“教师中心”为“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

传统教育的主体观只重视教师的主体地位,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授、灌输知识为主的教育,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个性发展的多样性以及学生智能的培养,它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和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在肯定教师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要求:

1、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

2、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3、把学生的发展情况作为衡量教学成败的主要标准,尤其是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将作为衡量教学的重点。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的转变,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二)变“教师权威”为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传统教育强调教师的权威。无论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评价等教学管理角度看,还是从知识体系选择、观念更新、思想信念的确立等“价值取向”角度看,教师的权威是不容学生漠视的。在教师绝对的“权威性”打压下,学生的选择只能是“听话”,不乱来,按照教师的吩咐去做。这样,学生匍匐在教师的“权威”面前,交出了自我发展的主体性,放去了自由意志。而现代教育强调确立民主平等教育观,这一观点认为,在创新教学的课堂里,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学生创新学习的设计师和引路人;教师也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权威,而是课堂讨论的平等参与者。变教师权威为民主平等观,使教师成为启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倡导者,教师对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见解以及异想天开的设想,对学生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的勇气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宽容和尊重,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三)变单一性教学观为多样性教学观

单一性教学观过于强调统一,以单一的标准、内容、方法去统一个性多样的学生。教学结构的单一性,表现在课堂教学结构基本是“教师--教材--学生”的单向传递,缺乏师生、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和信息交流。教学评价的单一性,表现在只要求同一的一个分数评价,只重视结果评价,缺乏过程评价,只有教师的评价,缺乏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学方法单一,基本上只用“一言堂”、“满堂灌”的讲授方法。这种单一性的教学就只能是“教教案”、“教教材”,而不是“教学生”,课堂就摆脱不了“闷气”和“ 匠气”,课堂就会演绎成“赶鸭子”、“填鸭子”、“考鸭子”、“训鸭子”,学生成为“板鸭子”的沉闷课堂。

现代教育则强调以多样性教学观指导课堂教学。首先,它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打破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旧有局面,代之于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其次,要变“统一认识”为“各抒己见”,激发课堂教学思维。如突破一题一解,主张一题多解;突破常规思维,主张求异思维。再次,改革与完善以考试测验为主要手段的课堂教学评价,强调评价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变单一性教学观为多样性教学观,促使师生互教互学,彼此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使课程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之间通过交流、对话、互动去探求未知世界和进行创新活动的实践过程,学生的任务不再是单纯地接受和掌握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通过探索发现知识。

(四)变封闭式的教学观为开放式的教学观

传统教学观是一种封闭式的教学观,它把学生束缚在课堂教学这个狭小的天地里,禁锢在课本、作业之中,与日新月异、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隔绝,与实践相隔绝,与知识更新的速度相脱节,使学生自我封闭,造成视野狭窄、思路闭塞,抑制了创新能力的发展。

开放式的教学观表现为教育在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的进一步拓展。在时间的拓展上表现为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就是教学要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侧重于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仍具有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具有不断创新的能力。在空间上的拓展表现为教学与社会、与生活、与实践的广泛结合。在内容上的拓展表现为通才教育,就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在教学中努力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广泛联系和相互渗透,从而进一步增强教学的综合性。

(五)变旧教材观为新教材观

旧教材观是以本为本教教材,这种思想要抛弃;新教材观认为,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旨,教材是达到目标要求的一种载体,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结合实际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这种“以校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要确立。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应成为转变教学观念的首要环节。所以有人说,教学改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这话不无道理。

三、教师创新素质培养的途径

教师创新素质的形成和提高主要通过教师培训和教师本人的自我修养来完成。

(一)教师培训是教师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任职后的组织培训有赖于教育部门建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师训体系来进行。在培训内容方面,加强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以唤起他们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教师的创新知识教育,通过介绍新的学科教学方法、现代思维方法知识,开拓教师的思维视野;加强教师的心理素质培养,以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创造欲望和做好创造的心理准备。在培训方式方面,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观摩、集中研讨、个案分析、现场调查、对话等多种方式,让教师成为培训的主体,真正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掌握多种教育策略。

(二)教学实践和不断反思相结合是教师创新素质自我修养的最有效途径

首先是教师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也叫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主要是对教师自身这一堂课上完后的鉴定评价。反思的主要内容是:

1、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

2、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否体现了学生学习为主体;

3、反思自己的教学成果是否体现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其次是教师根据他人的评议进行反思。教师在参加校内外组织的教学观摩课、公开课等活动中,对其他教师评议和指导多问几个“为什么”,这种反思有利于教师开阔思路,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是教师与同行在交流中进行反思。教师要时常与校内外同行交流创新教育教学实践的体会,多阅读成功教育教学论文,这些交流能碰撞出许多创新思维的火花,便于提高创新素质。最后是教师敢于对权威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等进行反思,做到在创新教育的实践中合理扬弃。教学实践与不断反思相结合,是优秀教师的优秀品质,是教师形成独特教学风格和新的教育教学思想不可缺少的路径。

反思的方法包括多角度分析、访谈、问卷调查、自述与回忆、他人的参与性观察等,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像等。通过反思这个校本研究的重要环节,既能把经验上升到理论,又能对教学中的不足、失误进行“诊断”,以便改正,从而达到实践--反思--提高,再实践--再反思--再提高的效果。

(三)学会学习

这里的学习主要指教师个体的阅读学习。其途径是向书本学习,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教学改革动态等方面的论著;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修养,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教师的学习不是生吞活剥地照抄照搬,而是要有选择地、创造性地学习。教师通过阅读学习是教师获得创新能力的最省力的也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

(四)优化创新型教师成长的学校环境

学校是教师成长的直接环境。教师创新素质的形成与提高离不开学校这个特殊环境。

1、改革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实现教学质量判断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活动的指挥棒。传统的教学评价是依据学生考试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分数和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升学率作为评价参数的,评价方式单

一、片面,评价具有过强的结论性,根本不考虑被评价方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管有关部门三令五

申,不得只以学生考试成绩取代对教师的评价。但实际上,还是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来评价教师。结果,分数成为束缚教师手脚的钢绳铁索,导致教师有创新的欲望而无创新的胆量的尴尬局面。因此,教学评价机制要改革,要强调教育评价的多样性,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如对基础性课程要加强对创造性运用知识能力的评价,对技术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要加强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通过对教学主体多层次、多侧面地进行评价,对教学现状作出判断,寻求今后的教改方向和改进途径,把评价作为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一环,而不是单一的结论。

2、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培养教师的创新个性

学校要结合中学教师的学科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教具制作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板书设计大赛、说课比赛、即兴演讲、小论文比赛等,形成一种浓郁的创新氛围,从而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同时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提供必要的设备和经费,鼓励教师的创造活动,不断培养教师的创新素质。

另外,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原则,一方面,让教师走出校门,参观、访问、学习、进修,同时邀请、聘请名师专家来校讲学,不断扩大教师视野,提高教师创新素质,建立师资和学术梯队,形成教学和科研双肩挑的骨干力量。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与对策 篇6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现状,对策

1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

1.1 德育课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

新课改明确了教师在德育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德育课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与推进。德育课程教学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 需要教师具有厚实的德育理论知识, 教育心理学知识等。在中职学校, 德育课程不受重视, 教师缺乏职业成就感, 安于现状, 不能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及时提升自身能力, 更新知识体系, 难以适应新时期德育课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2 德育课堂缺乏有效互动

德育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的和谐统一, 这种统一性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中职德育课教学由于长期得不到重视, 教师缺乏教学探究意识, 德育课堂教学仍然以知识传授模式为主, 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 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再加上中职学生学习能力与基础相对偏弱, 课堂师生互动难度进一步提升, 德育课堂缺乏实效性。

1.3 德育课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大多教师以教材为中心, 而且对教材资源的利用过于简单, 不能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发挥教材的作用。除了教材外还有很多德育教学资源, 然而德育教师缺乏德育教学资源开发意识, 不能有效整合一切德育教学资源, 导致德育教学内容单调陈旧, 德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1.4 德育课教学偏离生活实际

教学只有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前职校德育课普遍存在偏离实际现象, 不能紧密联系生活,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忽略学生内在道德与情感需求。德育课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以书本为本, 不能将解决学生实际思想需要作为中职德育课教学出发点, 德育课教学与学生成长实际脱节, 德育课所学知识难以解决学生生活与思想上的困惑, 这样的德育课自然枯燥无味。

2 提升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对策

2.1 提升德育课程地位, 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

首先, 我们要切实提升中职德育课程地位。德育课程教学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针对目前中职问题学生频现的现状, 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在学校课程教学中的地位, 切实提升德育课程地位, 提升德育教师地位, 加强德育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

其次, 提升教师专业化素养。德育教师是中职德育课的组织者, 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 教师的专业化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我们要加强对德育教师的继续教育与专业知识、技能培训, 形成教师专业化成长机制, 切实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与教育教学能力, 使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熟练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有效开发与利用德育课程资源的能力, 能够熟练掌握德育课程教学方法;及时更新自身知识结构, 积极发挥教师在德育课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2.2 摆正师生课堂地位, 提升师生课堂互动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师生在德育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摆正师生课堂地位,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只有充分认识到教师在德育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激发学生课堂学习主体, 才能有效提升课堂师生互动, 提升德育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促进德育课堂师生互动呢?

首先, 教师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认识到在德育课堂学习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亲切、平和的教态消除学生的畏惧感, 缩短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 让学生以轻松、自由的心态投入德育学习, “有着和谐师生关系的课堂教学是要营造一种能促进学生自由、主动、健康发展的教学环境”。 (1)

其次, 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中职学生具有强烈的自尊心,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保护学生的自尊,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加强教学反思, 多反思自己的教学态度与教学行为, 及时调整自身不良教学行为与方式, 善于加强师生交流与沟通。

第三, 教师要善于创设民主教学氛围。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多创造发表见解的机会, 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对于学生课堂学习中的不同观点, 如果不是原则性问题, 教师要具有开放的态度, 不要轻易批判与否定学生的见解,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2.3 整合德育资源, 丰富教学内容

首先, 我们要善于开发与整合德育课程教学资源。德育课程教学只有不断加强资源开发与整合, 才能使中职德育教学常教常新。教材是最直接的德育课程教学资源, 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凝聚着编者的智慧, 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不能过于简单, 不能照本宣科, 要善于挖掘, 善于开发, 富有智慧地运用教材。首先, 教师要精通德育教材, 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学情与自身教学实际, 对教材进行再处理, 最大化发挥教材资源的作用。其次, 要不断丰富德育教学内容。德育教师要紧密关注社会发展, 及时根据政治动向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开展专题学习活动渗透国家相关方针政策, 使德育课教学紧密联系实际, 增强德育课程时代感, 引导学生把握时代脉搏, 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2.4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实施生活化德育教学

首先, 要使德育目标贴近学生生活, 让学生意识到德育目标就在生活中, 通过努力就可以达到;其次, 德育内容设置要从学生生活出发, 考虑学生实际需求, 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 着眼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求。第三, 适时开展社会德育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就是让学生走出课堂, 走出学校, 让学生带着课堂上和书本上的知识, 或是感到困惑的问题, 到社会实践中寻找答案。” (2) 教师要根据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 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德育实践活动, 参与社会德育调查, 参观社区德育建设, 参与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将德育实践活动成果转化为理论成果, 增强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 增强德育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总之, 中职德育课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 它需要我们客观正视德育课教学现状, 在中职德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 寻找提升中职德育课教学效率的策略, 有效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实效。

注释

1周冬梅.浅谈德育课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中国农村教育.2012 (7) :87.

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的创新路径研究 篇7

关键词:中职学校 德育教学 创新路径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a)-0151-01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既为高职院校输送大批优秀的学生,也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众多的实践型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职教育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同时,由于中职学校的在校生大多处在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萌芽时期,性格和思想意识极不稳定,加之当前传播方式多样快捷,互联网等信息平台大范围普及,中职学生极易受到来自各方面信息和意识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抓好中职学校德育教学显得格外重要。广大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者一定要认清形势,革新思维,从外部环境变化的特征出发,从学生个人特点出发,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促进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实现新发展。

1 中职学校德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1 思想意识落后

当前,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在思想认识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个别中职学校的管理者对思政教育不重视,认为中职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只要中职毕业生实现了顺利就业即可,而德育教学的作用不大,甚至是可有可无,对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没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如果在德育教学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则会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精力,结果往往得不偿失,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存在资金投入不足,教学资源没有向德育教学集中的问题。

1.2 教学内容滞后

当前,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的内容滞后,很多内容还停留在应试教育时期,这些内容枯燥,乏味,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不够。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形势下,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不光要看应聘者是否具有熟练的操作能力,更要看应聘者能否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能够具有奉献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随着外部形势的变化,学生的个人思想意识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外部的信息和思想意识纷繁复杂,中职德育教学如何发挥主渠道作用也值得探讨。

1.3 教学方式陈旧

当前,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的教学方式陈旧,很多教师还是将注意力放在课堂教学上,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没有被充分重视,造成了学生厌学、逃避思想政治教学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德育教学作用的发挥。

1.4 教师素质不高

当前,中职德育教学工作者的素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教师对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的热情不高,知识结构陈旧,创新教学方式的主动性不强,习惯于照本宣科,沒有顾及到学生的接受现状。同时,由于激励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们干好干坏的差别不大,尤其缺乏进行积极教学革新的动力和积极性。而且,很多学校对德育教学不重视,教师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不多,知识更新也很慢。

2 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创新路径

2.1 提高重视程度

各级中职院校的管理者一定要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客观公正地看待德育教学工作,要真正从思想意识上重视,在教学资源配置上,资金投入上下大力气。要充分理解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要突破眼前利益的束缚,从学校综合竞争力提升的角度出发,在教学管理各个环节中凸显对德育教学的重视。

2.2 革新教学内容

要大力革新德育教学的教学内容。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个性化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出发,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要合理选用教材,将教学内容跟业务课程有机结合,让学生们真正意识到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真正理解到德育教学对于个人发展的推动作用。要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精神等引入到中职德育教学中来,用先进的理论来指导学生,引领学生,实现学生个人的良好发展。

2.3 改进教学方式

要改变落后呆板的教学方式,要多与学生们进行交流沟通,深入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努力营造宽容、自由、高效、和谐的课堂环境。要努力更新教学设施,引入多媒体等高新技术手段,丰富教学的方式,通过高新技术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促进学习效果的实现。

2.4 进行心理疏导

中职在校生一般处于个人成长的青春期,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正处在萌芽状态,对外部事物的分辨能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也有限,遇到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挫折和问题,很难正确面对和化解,极易产生各种偏激的想法,甚至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因此,在德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心理疏导,对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和情绪问题进行及时的了解,对严重的要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制定针对性措施,帮助这些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2.5 形成教育合力

中职德育教学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形式来宣传德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们了解到德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增强接受德育教学的主动性。要加强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寝室文化建设,丰富德育教学的载体和平台,在校园内进一步营造“拼搏向上,自强不息”的道德风尚,形成德育教学的强大合力,为中职德育教学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侯灵华.关于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看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8).

[2]邹焕英.论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创新[J].学周刊,2013(12).

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8

摘 要:中等技术型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培养和输送中级技术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却面临诸多困惑,中职学校班主任在学生德育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教育中面临着挑战。如何做好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对学校和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困境以及如何做好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职 班主任 德育 学生

一、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困境

1.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很多中职学生都是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才进入中职学校,导致中职学校学生的素养和基础参差不齐。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学生是受到家里经济条件的限制没有进入高中,这部分学生比较自卑,缺乏自信心,而且思想比较极端,很容易受到外部不良信息的影响,以上因素给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带来了困境。

2.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方法不科学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中职学校班主任认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属于素质偏低,学习能力较差,导致部分中职学校班主任对学生不够尊重,班主任也没有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在教改新形势下,提倡教育以人为本,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但是目前学生犯错,班主任一味的批评学生不仅不会改正错误,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与中职学校班主任建立对立关系。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班主任的工作方法不科学,工作模式过于传统,班主任工作问题不断凸显出来,班主任工作开展并不顺利。为了实现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目标,中职学校班主任统一对学生采用军事化管理手段,但是军事化管理手段过于严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人自由,也严重阻碍了中职学校学生个性发展。长时间下去,学生会出现心理问题,这样反倒会增加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开展的难度。

二、中职学校班主任做好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1.更新思想观念、提高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

班主任是开展班级工作的第一人、建设优秀班集体的主心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良好人格的塑造肩负着重任。因此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前提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作保障。

(1)从学校层面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可采取每学期对班主任进行专题培训,着重进行系统的德育工作法规性文件、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知识培训。同时对班主任经常进行工作方法的培训,组织班主任参加人社部组织的班主任远程培训,不定期开展班主任研修活动和班主任技能大赛。通过培训、研修、心得交流、班主任之间的帮传带等方式,不断提高班主任整体素质,着力打造一支专兼职科学结合、老中青合理搭配的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纪律严明、作风正派的班主任队伍。

(2)从班主任自身而言,要加强修养的提升。学生正处于最具有可塑性的人生阶段,可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学生身上体现着班主任的教育印迹。班主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使学生耳濡目染,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班主任本人要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质。教师不仅“言教”,还要“身教”。做到言行一致,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做好榜样的示范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新时期的德育工作。

2.紧跟学生焦点,加强沟通联系

面对中职学生容易被时代多元思想影响的特点,班主任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加强学生的沟通联系。班主任积极通过班干部、家长、教师、QQ、微信等手段来掌握学生的关注重点,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在工作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作用,善于发挥学生会、班干部的积极作用,将对学生的说教转变为对学生的关爱,实现德育的人性化。不仅如此,还应及时与学生家庭沟通,发挥家长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关爱孩子的成长形成教育的合力。同时,班主任应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用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来感染学生,将构建和谐的班级环境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

3.加强感恩励志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使学生在充满朝气的精神氛围中,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良好的道德品格。可通过感恩励志教育主题活动,从教会学生感恩励志开始,递进到心理疏导,再通过经典文化叩击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组织开展感恩教育主题班会,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国家的培养、感恩老师的谆谆教诲、感恩同学的友爱帮助。

4.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推行活动育人

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具有灵活多样性的特点,这就要求班主任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思路。要充分发挥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德育课教师、班主任、职能部门人员及社区、企业等社会力量的作用,在校内校外营造浓郁的德育氛围,整合各种力量和资源共同致力于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针对互联网、手机上网普及率高,借助于现代科技传播的平台,组建微信圈、微博粉丝来增强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学校通过开展社团活动,主题班会、个别心理咨询、疏导、开展户外拓展训练等方式,进行主题教育,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感恩,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制意识、节约意识、奉献精神、增进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奋勇拼搏的精神等。通过校园宿舍文化节活动,改掉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约束能力,营造一个整洁、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

5.加强德育工作的连续性

学生德育工作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班主任要积极协调任课教师,加强在教学、实习、考试中渗透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同时,结合学生工作发展需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出发点,以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为本质,指导学生?J清就业形势、找准自身职业定位,增强学生的就业自信。

三、结语

笔者看来,中职学生希望通过学习重新为自己定位,更希望再次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创造一份成功。作为中职学校的班主任老师,承担着学生的未来、社会的责任、家长的希望。在工作中应体现“三多三少”,即多点关心,少点挑剔;多点鼓励,少点批评;多点民主,少点专制。为学生撑起健康快乐成长的天空,为学生架设通向职业生涯的七彩桥梁。

参考文献

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9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长白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宿长军 黄微

【摘要】本文浅析了多媒体技术如何应用于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的作用,改变了德育课教学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提高了育人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中职学校 德育课教学 运用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包含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必修课程和《心理健康》选修课程。二○○八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意见》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德育课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职业素养和能力形成。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枯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板书,学生生听、笔记,这种单一形式容易使中职生大脑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使不少中职生对德育课缺

乏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中职生喜欢上德育课,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用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表现手段向中职生展示教学内容,形象直观,能有效利用情景演示激发中职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教学已走进中职学校德育课堂中,并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高效的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技术集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大屏幕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德育课程涉及的知识多且有许多案例,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中职生学习德育课程的兴趣,从而调动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教学效果,便成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的一个重点课题。运用多媒体的图象、声音及色彩变化、音响效果更能有效地开启中职生思维,轻松愉快地进入知识的殿堂。这样,针对于德育课思想理论性强,内容枯燥的特点,消除了中职生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让中职生可以在良好状态下,自主地、积极地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施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大多凭借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来传授知识,课堂容量小。德育课是一门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学知识和实践性为一体,以应用为中心的多学科知识相结合的一门课程。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必须学习国家相关文件和最新的会议精神,结合社会热点问题以及中职生最关心的话题,教师适当应用互联网等各类资源,收集、筛选和整理各类教学素材和资料,提高备课环节中课件素材的丰富程度,并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把大量的信息传递给中职生。而多媒体教学具有知识容量大、信息量多的特点,可以使中职生更为有效地掌握课堂教学的知识要点。由于不用一笔一画地在黑板上写字,就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可以使教师更加从容地挖掘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与中职生进行互动交流。教学内容上,可随时将最新的专业知识和大量案例充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满足中职生的专业需要。多媒体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充实直观内容,强化直观效果、丰富直观材料,拓宽中职生的视野。

三、实施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如何突破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帮助中职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而多媒体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多媒体教学将图片与色彩、动像与静像有机结合起来,还可以通过改变字的大小、粗细、颜色、设计字的闪烁或配上声音、插图、动画等手段达到强调和突出。这样一来,静态的板书一下子活跃起来。通过多次演示教学重点和难点,更加加深中职生印象,从而使其更好地理解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职业生涯与规划》时,可让学生看一些青年人物如马云、俞敏洪等创业故事报道,让他们感受到在创业路上同学们一样可以实现梦想。再如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时,对道德意识,法律责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比较难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案例,或结合一些职场法律案例,这样就可以激发中职生法律知识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法律道德知识的理解。

四、实施多媒体教学,课前要充分准备。

多媒体教学省时高效,但是以课前的充分准备为基础的。备课时,教师要研究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广泛搜集资料,精心制作课件,可以搜集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最新社会动态,给中职生提供典型的职场案例和模拟的职场情景,表现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我在讲《职业生涯与规划》时,下载了年轻人成功创业典型事例,上《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时我将搜集到道德故事、图片和视频展示出来,课件制作还要遵循“简约性原则”,即课件内容要简洁扼要,重点突出。课件画面的布局要符合中职生的视觉心理,而画面的色彩要符合中职生的视觉美感,线条粗细,字符大小要保证中职生看得清楚;文字要精练。

五、实施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多媒体教学要注重与中职生的互动交流,教师不能只坐在电脑前操作,对着大屏幕讲解,仅仅作这一种演示工具。所以,学习德育课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中职生主动参与,而不是做一个忠实的听众。教师还要从头到尾只按照自己事先设计的思路滔滔不绝地讲,放电影式的展示课件,这无异于传统的“填鸭式”的授课教学。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和中职生主体的作用,实现师生互动,相互交流,相互影

响,教学相长。应该以教师为主导让中职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使沉闷的课堂由于学生思考讨论和合作探究,变得活跃起来。同时,教师上课时眼睛不能只盯着电脑或大屏幕,要注意设计思考问题,启发中职生思考,让中职生运用互联网寻找答案。此外,还要注意借助手、表情等肢体语言的帮助,帮助中职生更好地理解。

六、结束语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篇10

【关键词】中职学校 德育工作 探索 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172-02

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中职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对学生的德育意识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些不良现象甚至阻碍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德育教育中,必须剖析德育现状,将德育工作融入学生教育全过程,以传授道德知识为基础,以学习生活为中心,注重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的养成,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创新中职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探索具有中职特色的德育新途径,保证德育工作健康、有序、高效的向前推进。

1当前中职生的素质现状

总体上看,大多数中职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缺乏理想、目标模糊,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1 学生思想理念尚未定型

进入中职学校读书的不少学生受社会环境影响,存在着从小好逸恶劳、个人主义严重、存在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缺乏爱心和进取心等现象。很多学生在初中时就属于边缘学生,不受同学和老师的欢迎,从而导致思想出现偏差,无法把握自己的人生理念。

1.2 学生道德观念趋于淡薄

当代中职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尽快摆脱家长和学校对他们的监护,于是说话、做事都以自己的想法行事。但是由于他们的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较差,因此,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是与非的界限。现代学生又多为独生子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父母劳动不珍惜,对老人、长者不尊重,在校、在家表里不一,只要自由,不要纪律。他们大多都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家长、老师、同学、服务人员所做的事都应该建立在自己的利益基础上,一旦有不如意,就骂声成片,甚至大打出手。久而久之,就出现道德观念淡薄,导致部分学生缺乏足够的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做学生的基本道德。

1.3 学生文化基础非常薄弱

进入中职学校学生的大多学生都是中考的淘汰者,他们文化基础差,写字不能成形,说话不能成句,最基本的知识不能理解,从而致使他们根本无学习的兴趣。无论知识点是难是易,没有学习前就已经得出学不懂的结论,根本就不把心思放到学习中,以致教学无法顺利开展。

2 剖析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德育工作模式老套,缺乏创新性

中职教育的生源素质、人才培养方式都与普通高中教育有很大区别,而目前中职德育工作与普通高中德育教育工作模式基本相同,根本不适合综合素质较差的中职学生。

中职德育传统教学模式、教育形式单一。长期以来,德育始终采用课堂教育、会议形式等说教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空洞,内容枯燥乏味,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积极性。一味的灌输,以至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甚至抵触德育教育。

2.2 德育工作目标模糊,缺乏针对性

目前,大多中职学校德育目标失衡,阶段目标不明显,没有相应的评价体系和应对措施,缺乏针对性。在实施过程中,不注重因人施教,因时制宜,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评价每一个学生,忽视了人的成长规律和差异性。在德育工作实施过程中,只注重严管,忽视耐心细致的引导和说服工作。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響,学校德育教育注重形式,内容空洞,与学生日常生活脱节。我们的德育往往重课堂教学,教师是演讲者,学生是听众,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致使德育工作陷入困境。

2.3 德育队伍观念满后,缺乏职业性

在近年来的学校教育中,德育工作似乎成了学生管理部门和班主任的事情,与任课教师无关,致使德育教育出现脱节,实效不佳。在现代教育中,学生成绩的好坏,升学率的高低,仍是人们评价某学校、某教师、某学生的一贯标准,因而素质教育并未真正渗透到日常教学中,这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长期以来,德育存在理想化观念,要求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等,与学生思想实际相差太远,没有真正做到因人施教。

2.4 德育工作方法陈旧,缺乏实践性

德育工作的开展始终以传统方法进行,不注重实践性和社会性。目前,中职德育教育还没有真正形成面向社会的格局,与校企合作脱节。中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办学模式的推行使得德育工作的教育场所扩大至校外已成为趋势,如何在校外有效、系统地开展德育教育,使校内德育与校外德育顺利衔接,对中职德育工作者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教育课题。德育工作者走出校门办德育的经验欠缺,学校也缺少校外德育工作的经验和管理制度。不少学校及老师面对在企业生产和教学实习的学生,仍然采用学校的模式,这与企业职业道德培养与要求脱节,难以达到企业对学生德育思想要求较高的期望值。

3 创新现阶段中职德育工作的途径

3.1 完善工作机制,提供德育基本保障

中职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一个完整的结构体,通过建立和完善强有力的领导机制,组织德育教育的落实和实施。在此基础上,明确各部门职责,将学生的德育教育分解落实到下属的各个部门,责任落实到各个班级、各个人,从而确保制度落实、组织落实、工作落实。

着力在加强全员育人机制上花心血、下工夫、使长劲,要求教师把德育教育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建立全员育人管理机制、健全德育制度、开展德育科研工作,探索德育规律,使德育工作由虚变实,由弱到强,形成了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提高的全员育人德育工作机制。

在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实现德育教育管理精细化;实行严格的聘用制度,把德才兼备的教师吸收到学生的德育教育队伍中来;加强德育队伍的培训,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完善评优奖励制度,表彰先进,激励创优,不断增强德育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优秀德育团队

德育工作要从源头抓起,首先要强化德育领导班子队伍建设。要求学校德育领导班子自觉学习,提升素质,注重率先垂范,讲团结,讲正气,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

教师是德育教育的根本,强化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刻不容缓。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思想,从按时上下班、中途不离岗、课间不接听电话、课堂上不抽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基本方面着手,加强对教师的纪律教育和规范教学行为教育。同时,对教师加强德育教育技能培训,提升教师德育技能水平,改进德育教育方法。

班主任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势在必行。对班主任的选用实行严格的聘任制度,以保证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这一常规工作必须常抓不懈,要在德育工作中不断总结取得的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的措施。加大班主任培训力度,通过组织班主任进行经验交流等方式,学习班级管理的方法和技巧,采用“传、帮、带”等方式,使班主任更好的服务到德育工作中。完善考核机制,要利用提高班主任待遇,在评优等政策上给担任班主任的老师优先条件,从而增强班主任老师在德育工作中的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提高工作热情。

学生干部队伍作为学生中最活跃的学生群体,作为学生中的骨干力量,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校园文化活动中都起着积极带头和模范作用,所以要不断强化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功能。对学生干部的选拔要严格把关,对不合格学生干部坚决进行淘汰,通过培训和开展学生干部经验交流会的形式提高学生干部的素质,形成有力的激励机制提高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在学生中实现自我管理,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与纽带。

3.3 落实常规工作,丰富德育教育内涵

养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关键。针对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差的特点,带领学生学习贯彻各项学生守则、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

规范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础。注重学生的综合量化考评工作,采用学校的规章制度开展评比工作,对学生的学习管理、晚寝管理、两操管理、卫生管理、出勤管理进行严格考核,通过争创文明班级、评选优秀学生等方式激发学生热情,让学生自动接受到德育教育。

发展特色教育是德育工作的趋势。中职学校是专业式教学,主要是针对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组织开展一系列的特色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和实施,充分展现出当代中职学生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从引导上入手,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3.4 打造校园文化,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要营造浓厚德育文化氛围,使学生感染校园文化得到成长。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网、广播室、宣传栏、黑板报等阵地进行宣传,经常运用图展、广播、视频等媒体进行渲染,在教学楼、实训楼、食堂、宿舍等悬挂和张贴宣传标语等进行引导,营造浓厚的德育文化氛围,进行德育文化的渗透,推动学生提高德育意识。

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任重道远,要创新中职德育目标,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要创新中职德育工作的内容,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性;要创新中职德育工作的途径,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要创新中职德育评价的方法,增强德育工作的适应性。争取政府的高度重视,争取社会的积极支持,争取学校教师的不断探索,不断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推向前进。

作者简介:

上一篇:股级干部任免请示下一篇:4s店经理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