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陵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

2024-08-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炎陵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精选8篇)

炎陵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 篇1

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响应教育部倡导的亿万人民阳光体育运动,落实“生命—和谐”的教育理念,推进校园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新课程理念,把开展大课间活动作为重要途径之一,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使学生能在大自然中、在阳光下、在操场上体验活动的乐趣,调动师生积极向上的热情,展现良好的精神面貌,推动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为学校增添活力。

二、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以“健身强体、育德促智、审美悦心、发展个性” 为宗旨,以群体活动为基础,落实“健康第一” 的思想,体现“锻炼的实效性、内容的全面性、功能的多样性、参与的广泛性、个性的塑造性及活动的趣味性、娱乐性”原则,为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切实提高创新广阔的发展空间。

1、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2、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3、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4、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5、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二)原则:

1、教育性原则。开展大课间活动,以达到对学生的促德、健体、调智、审美等教育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科学性原则。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活动内容。

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 1.校园集体舞

2.体育趣味活动:如跳皮筋、踢毽子、兔子舞、玩呼啦圈… 3.跳绳(花样跳、跳长短绳等)4.棋类活动

5.球类惧乐部(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

4、创造性原则。根据学校场地的特点,科学合理的安排一些活动内容,考虑今后增设一些集体舞、自编操.武术操等,将艺术、体育融为一体,实现体育与艺术、休闲与锻炼、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统一。

三、管理责任制

1、领导督察制: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校长、行政到操场参与、督促活动,同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高全体师生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视程度。

2、体育老师负责制:上午第二节课时,体育老师做好组织大课间活动的准备工作。(1)活动全程由广播音乐指挥。(2)负责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3)组织大课间活动的全过程;(4)负责学生排队、广播操、分散活动的指导与监督及训练工作。

3、班主任负责制:各班主任第二节课后,就必须全部到达班级,迅速组织本班学生整好两路纵队(男女生各一队),然后带领路队呼号(如“我运动,我健康”,各班自行安排)、有秩序地按时到达指定位置,组织学生按要求参加大课间活动。活动中,班主任要指导学生活动,维持好本班学生的纪律、安全。退场时,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排好两路纵队安静、有序地进教学楼,到达班级后才能解散。班主任平时要注意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安全、文明、有序的参加活动。

四、实施措施

1、时间安排。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30分钟,任何老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如果因天气原因,不能进行正常室外活动时,各班在教室进行趣味游戏(如:棋类等,器材自备),由各班班主任组织安排。

2、组织保障。学校为加强该项活动的领导,使大课间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促进该项活动高质量进行,特成立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罗春根

副组长:唐曼喜,罗光亮

成 员:各班班主任及体育体育教师

3、人力、物力保障。要求师生全员参与大课间活动,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学生的保护者,同时也是活动者。这样既能体现国家所提倡的全面健身,又能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4、安全保障。学校按班划定活动区域,各班学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防止出现活动区域不明或学生乱跑的混乱现象。各班主任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督促学生注意安全。

5、激励措施。活动实行考核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考核分为两方面:一是对教师的考核。所有教师都要参与到活动中来,对教师的到位情况列入教师个人考核中。二是对班级的考核。为调动班主任的工作责任心,将大课间活动的检查内容列入班级专项考核中。学校对大课间活动进行定期评比,把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作为文明班集体评选的重要依据,这样既可以树立学生的集体活动意识,集体荣誉感,又可以促进大课间活动的持续发展。

6、鼓励活动创新。大课间活动除时间有具体规定、保证外,在活动形式、内容、空间上学校均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鼓励体育教师、音乐教师、班主任发挥自身特长,展示自身才干,开发创新体育、舞蹈、球类游戏等多种项目。

五、大课间活动流程:

(一)每周星期一

1、进场:5分钟(队列练习)

2、国旗下讲话:15分钟

3、健身跑活动:10分钟

4、结束:放松、回教室5分钟

(二)每周星期二、三、四、五

1、进场:5分钟(队列练习)

2、课间操:10分钟

3、分班和分项目活动:15分钟

4、结束:放松、回教室5分钟

六、分项目活动内容安排:分项目活动时,各班可自主选择活动内容,鼓励创编,活动时应提前准备好活动器材。尽量做到顾全点面,让每个学生活动起来,并注意安全。

七、进退场及场地安排:

进退场时,各班级分别排成两路纵队,从楼梯安静、依次地走。

体育老师根据班级下楼的先后顺序依次安排班级站位,并划定班级分散活动场地。

炎陵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 篇2

长期以来, 学校的课间体育活动仅限于做操。虽说是韵律操, 富有时代气息, 但好几年一成不变, 学生早已厌倦, 致使锻炼效益低下。部分学校在形式上是实行了大课间活动但实质上只是延长了活动的时间, 活动的内容仍然单一, 枯燥乏味。有的学校更是受场地、器材、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只重视学习成绩不看重体育活动等因素的严重制约, 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因此, 如何让大课间活动这一道风景亮丽起来是我们体育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

1. 问题:活动内容杂乱

许多学校一味地让学生自主选择活动, 学生各玩各的, 没有锻炼的层次性, 也缺乏技能的指导性, 而且活动目标单一。只注重身体素质锻炼, 活动缺少跟艺术学科课程的整合, 时间一长, 学生易于厌倦。

2.对策:盘实内容

(1) 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主题鲜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 应包括规定内容和自选内容两部分。规定内容为国家教育部规定的眼保健操和广播操, 自选内容可为各种健身操、军体拳、跳绳、踢毽子、球类等, 还可以开展以组或以班为单位的小型比赛。但无论是规定内容还是自选内容都应立足于学校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情况, 按主题进行整体设计, 创编出符合自己学校特点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来。“主题”是某一练习时段练习方式或内容的概括和提炼, 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宣传语。主题性大课间活动就是学校在全面调研分析的基础上, 把全年的大课间活动分为几个主要的主题, 在不同的主题下制定出不同的大课间活动内容, 这些内容兼顾学生上下肢、身体各部位的全面协调发展。如在“分享体育运动的快乐”主题活动时间, 开展“趣味运动”、“体育游戏”;在“我的青春, 我做主”主题活动时间, 安排学生开展“自主创新体育活动”;在“我运动, 我健康, 我快乐”主题活动时间, 开展“体能综合练习”;在“我与伙伴共分享”主题活动时间, 组织学生开展“集体项目”等等。

大课间自选内容的活动项目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快乐健身活动。开展竹竿舞、跳长绳、跳短绳、踢毽子、呼啦圈等活动, 增强了学生的体质,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健康观念。 (2) 娱乐休闲活动。开展乒乓球、羽毛球、嗒嗒球、足球、篮球、软排等, 防止压抑的情感久积成疾活动, 使学生在愉快中、在挥洒汗水中释放不快, 促进心理和身体的健康。 (3) 民族民间活动。开展打陀螺、踩高跷、滚铁环、武术等活动, 继承和发展祖国的文化遗产, 让学生的体育活动向自然回归、向生活靠拢, 形式贴近学生实际。

(2) 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灵活多变。学生们的体育兴趣容易激起, 但也容易淡化或消失, 这也是由学生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如果我们长期反复地开展这些活动内容, 学生就会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 对一些活动内容就会降低或失去兴趣。为此, 体育教师要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进行变通、创新。如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组织形式: (1) 先集体操后以年级、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进行选项活动的组织形式。首先全校学生做统一的集体操 (广播操或自编操) , 在活泼的音乐伴奏下, 学生既能强身健体又能愉悦心情。然后各班进行各项活动, 如跳单绳、跳长绳、踢毽子、球类、棋类等。 (2) 单个自编的校园操或特色项目的组织形式。例如有的学校开展搏击操的学习。 (3) 不同项目定期轮换的组织形式。例如, 在室内开展观看录像NBA篮球赛、棋类比赛和室内游戏等, 在室外开展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绳、踢毽子等活动。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进行室内和室外隔周轮换, 或者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进行不同项目间的等时轮换。 (4) 以某一项目为主题, 开展竞技比赛。例如, 有的学校开展以“跳绳”为主题的大课间活动, 其组织形式是七年级每班出10名学生参与1分钟跳短绳比赛, 以1分钟内跳的总次数多少排名次;八年级每班出5名学生参与不计时但不能断开一次性连续跳长绳的比赛, 以坚持时间长短排名次;九年级每班出5名学生组成的1分钟串龙门式的跳长绳比赛, 以1分钟内跳的次数多少排名次。

(二)

1. 问题:活动场地拥挤

有的学校由于活动场地小, 学生开展活动时显得比较拥挤,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效果。有许多活动因没有足够的场地而不能开展, 如足球、篮球等。体育设施匮乏, 有些学校水泥地坪面积小, 遇上阴雨天, 室外活动就不能开展。这些都制约了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开展。

2. 对策:盘足空间

活动的场地、器材太少是阻碍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重要因素。为了使活动更富有成效, 应尽可能合理划分活动区域。体育教师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 充分整合校内外各种活动场所, 改造学校闲置场地, 把整个校园分成若干个活动区, 实行分区活动, 区域管理, 如在操场侧面可设计活动范围小、对抗性小的项目区域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从事喜爱的体育活动, 没有器材活动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学校买一些大件器材, 学生自备一些小件器材, 师生动手制作一些简易器材。毕竟大课间活动的设想与实践要充分体现群体性, 要让全体师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 要坚持面向每一个学生, 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 要使每一个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显示其自身的价值。为此, 一定要注重人人有场地, 人人有器材。这种结合场地器材进行优化运动的举措,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运动热情, 愉悦了师生的身心, 当然也提高了活动的效率。

(三)

1.问题:活动组织缺失

个别学校对“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不够重视。大课间活动以学生自由活动为主, 学校不组织, 不能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和活动效果, 学校领导也认为体育活动仅是体育教师的事, 没有全校发动, 教师全员参与学生每天一小时活动难以开展。

2. 对策:盘实人员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项综合工程, 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共同合作, 才会行之有效。如今管理、组织不够严密成为影响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较多, 活动范围较大, 难以组织管理;二是学校管理组织大课间活动的人员有限, 光靠体育教师显得力不从心。

而分工合作是提高工作效率并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中, 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和管理教师等几个层面就要提倡分工合作。作为学校领导层面主要是把握教育方针, 统一思想, 达成共识, 把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负责活动计划的制订和督促实施, 落实活动时间, 落实管理人员, 明确工作量与工作职责, 保障开展活动所需的经费。体育教师主要是根据学校活动计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方案应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体育传统、特色等具体情况来制定, 并能组织、指导和评价大课间活动。方案要有活动内容、进退场设计、场地安排、器材分配、管理人员分工、评价办法、信息反馈等。

同时, 体育教师还要加强对体育委员、体育骨干的培养, 这对顺利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体育委员、体育骨干是体育教师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得力助手, 又是学生会以及各班组织各项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加者。这样一来, 在大课间活动过程中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网络和机构, 形成校长统帅、体育教师牵头、班主任主抓、任课教师或体育委员辅助、学生主体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层层落实, 齐抓共管, 将有些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降低到最小的限度, 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得以保证, 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体育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2]国家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学校体育, 2007 (2) .

[3]杨贵仁.在全国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现场研讨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浅谈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 篇3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年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体育活动形式,与传统课间操相比,它活动内容多,形式活,练习强度加大,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剂作用,而且对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作用。那么,如何使农村小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健康、有序发展呢?在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国务院、教育部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等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作了粗浅的探讨。

一、大课间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在开展大课间活动一段时间后,学生大课间活动热情由原来的高涨逐渐下退,经过认真仔细的观察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

1、大课间活动安排缺少灵活性,季节、天气变化制约了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开展。大课间活动在操场进行,春秋的天气固然是最适宜的活动的好季节;炎炎的夏日,也要求学生在酷热天气下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学生一下子被猛烈照射下,有的学生出现头晕,有的汗流夹背;到了冬季,天气寒冷有些活动根本无法进行;遇到到雨雪天,室外活动又不能开展。这些都制约了大课间活动的正常开展

2、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对大课间活动出现厌倦的情绪。在大课间活动过程中,由于这些活动内容都是以做体操为主,各种活动为次,活动形式和内容单调,有的学生若无其事呆呆站在操场上,有的学生随随便便摆摆双手,有的学生动作不规范,达不到锻炼的作用。再有,活动都是教师作统一安排,规定学生去做什么,怎样做,做到怎样的程度,达到怎样的标准,活动气氛严肃,学生只得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活动,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厌倦的情绪,心不在焉,应付了事,这样的大课间活动,失去大课间活动的本质。

3、活动的器材不足,活动参与率低,挫伤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由于大课间活动是全校学生参与活动,这需要很多的体育器材,才能满足学生开展大课间活动的需要,体育器材不足,一部分学生在活动,一部分学生只能在一旁观看,有时还会出现争抢器材现象,这严重影响大课间活动的开展。

4、活动目标单一。只注重身体素质锻炼,活动缺少跟艺术、学科课程的整合。

二、转变观念,促进大课间活动的实施

“大课间活动”是传统课间活动的发展,是应时代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对课间活动的改革与创新。开展大课间活动旨在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热爱体育锻炼的情感,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和兴趣,促进师生和谐健康地发展。

1、“大课间活动”其本质具体表现在:活动时间长,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师生共同参与等三个方面。首先,让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中有那么40分钟痛痛快快地玩,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关怀;其次,让老师引领孩子们玩,并且师生同乐,这也是对“健康第一”的理念最好的诠释;第三,在游戏中,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实现体育与艺术、休闲与锻炼、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完美统一。

2、学校通过召开体育教师、年级组长、班主任座谈会等形式,集中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大力宣传和细致的思想工作,大家认识到开展大课间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有利于缓解学生学习疲劳,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与品质、美好的情感与健康的情趣,能训练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争取胜利的信念与勇气,具有培养学生严密的组织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合作意识等功能。師生体育观的改变,使学校大课间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三、健全机构、明确职责,确保大课间活动有效开展

1、学校为确保大课间活动扎实开展,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由分管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教导主任亲自抓,形成了学校行政、各班班主任、跟班教师、体育教师齐抓共管工作机制,明确各自职责,共同参与,共同管理。

2、建立学校检查评比激励机制。为了促进各个班级学生的认真做的大课间活动,防止一些班级应付了事,学校制订《大课间活动评价标准》,每天由值周教师及学生进行检查记录,作为对班级和学生的一个重要考核条件。对一些班级做得不够好的帮助他进行整改,并改正。期末由全体教师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公示,对成绩比较好的班级和老师,学校给予班级和该班的教师给予奖励。

四、大课间活动内容不断创新,丰富大课间的内涵

1、学校为了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大课间活动,结合学校师生的实际,召集了全体教师创编体育游戏项目,谈谈自己对大课间活动的看法。采访学生,让他们畅谈喜欢玩的游戏项目和对大课间活动的想法。然后学校根据各年龄段特点制订了较为合理的学期总活动计划、周活动计划和各班具体安排,活动内容设置到位,每天进行统一项目活动和班级自主活动相结合,并把具体安排表下发给各班主任,使全校师生做到一目了然,心中有数。统一活动

(1)国编操——舞动青春:我们把做广播操——舞动青春作为体艺课间活动的基本内容,要求学生动作规范、整齐到位。

(2)校编操——跃动的旋律:为了发展学生个性,提高课间操的锻炼效益,使每一位学生受益的目标,学校创编了第一套自编操——跃动的旋律。现在结合学校特色,以校为本,已开始学做第二套自编操。

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 篇4

为认真贯彻全国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精神,提高体育活动质量,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

二、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1、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让学生有选择的参与体育、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励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乐于参加体育活动,主动的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进行锻炼。

3、提高学生的同伴交际、竞争意识和协作能力。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

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校传统项目跳绳和踢毽运动的发展,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5、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时间,组织学生练习体质健康测试内容,为检查做好准备,争取优异成绩。

(二)原则

1.改进学校大课间活动,优化大课间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的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能自觉锻炼。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3.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条件,尽力提高活动有效性,发挥其育人效益。

三、实施措施

1、校长室统筹管理,大队部具体组织实施,体育组、各班主任及配班教师作好相关安全工作,确保活动有效有序开展。

2、体育教师负责师生体育项目培训和开发,体育组做好大课间场地指挥。

四、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

组长:许建锋 (校长) 副组长:姜耀清(副校长分管体育)

成员:吴建彬、蒋旭良、 宋碧辉、俞建锋、王国新、蒋振华、

活动协调组:

组长:宋碧辉 副组长:王国新

成员:顾习军、蒋振华、蒋红其

五、活动形式

(一)时间: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后(8:40—9:10)下午第一节课后(2:00---2:15)

(二)活动形式:

1、活动以增强学生体质,体现学生特长为根本,活动内容要体现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锻炼。

2、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年段为组织,体现学生自主、创新的精神,力求各种活动在合作与竞争的氛围中完成。

3、安排活泼多样的武术、游戏、身体素质练习、器械练习、舞蹈练习等内容。体现快乐校园,快乐体育,快乐成长的新理念。

(三)活动项目:

分常规项目和自选项目两类。常规项目必须人人学会。

规项目:跳长绳、短绳、踢毽子

1.自选项目:

1~3年级室内活动(雨天):扳手腕、击鼓传花、抢座位、纸球入篓、

4~6年级室内活动(雨天): 拾子、棋类游戏、游戏棒、叫号起立。

1~3年级室外活动:跳皮筋、接力赛、丢手绢、拍手游戏、、角力游戏、老鹰抓小鸡。体质测试项目: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50米。

4~6年级室外活动:羽毛球、板羽球、小篮球、乒乓球、小排球

体质测试项目: 立定跳远、50米、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和跳绳。

以上这些活动项目供各班参考和选用,全体教师可以集思广益,挖掘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所需活动器材请正、副班主任及早安排。

六、分散活动场地安排

一年级:1、2号楼间东面天井;

二年级:1、2号楼间西面天井(包含小篮球场)

三年级:2、3号楼间天井;

四年级:(1)班和(2)班校门大通道,(3)(4)班在操场活动

五、六年级:操场。

七、管理措施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充分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采用教师集中学习、黑板报、校园广播和红小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大课间活动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和增强体质,开阔心胸的作用,使师生达到共识:大课间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以带动学校的其他工作健康和谐的向前发展。

(二)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为使大课间活动真正的落实到实处,高质量的进行,我校除了在时间和课程计划给予保障以外,还要在制度上为大课间活动给予保障。(领导督导制、体育组负责制、教师量化管理制、课间操评比制)。

(三)重视全面,安全监督

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 一 篇5

阳光体育2+1实施方案

方案一:阳光体育2+1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推动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和市教育局印发的《连云港中小学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推进意见》的精神,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试行)》精神为指导,以深化学校体育、艺术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为核心,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规范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内容和形式,促使课外文体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目标

1、以实施《东升镇求实学校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推进意见》为主要内容,确保每位学生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具有两项艺术特长。

2、在开齐开足体育和艺术课程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课外体育和艺术活动,满足全体学生个性发展和多样化活动需求。

3、以小学阶段“快乐学习六年,健康享受六十年”为宗旨,加强学生体育、艺术素养的锻炼,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加强学生艺术素养的修炼,完善人格、提高能力。

4、通过体艺活动,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项目设置

结合小学生善于模仿,动作练习及艺术行为简练、舒展、美观,耐力素质欠缺,对新鲜事物兴趣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体艺2+1项目”。让学生的特长更长,打造学校体艺品牌,将成为“体艺2+1项目”选择的致力点。

1、体育类

A、跳绳

B、篮球

2、艺术类

A、唱歌

B、舞蹈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规范管理

为加强对我校体艺2+1项目实施的领导,制定有效的制度和措施,加强管理,合理协调,特成立体艺“2+1”项目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张运强

副组长:孙世聚、刘冲、钟伟青

成员:全体体艺教师

规范管理贵在事前控制与过程监督,“体艺2+1项目”的实施更需有过硬的实施管理体制。体艺教学管理我们要做到事前控制的各项规章制度齐全,过程监督的任务责职明确。学校教导处、德育处、体艺教研组各司其职,有明确的目标任务、详细的工作计划,接受过程监督;个个工作职责清楚,参与体艺教学的过程管理,从而实现项目实施管理一着不让。

(二)、提高认识,增强自觉性

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是我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衡量学校领导是否真正重视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试金石”,推动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学校将多渠道地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学习活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师资培训,满足教学需要

坚持“眼睛向内,自我培养”的原则,在大力发挥专职体育、艺术教师核心作用的同时,带动一批有业余爱好的体艺专长教师,投入到本项工作中来。同时力争用最短的时间,让全体教师人人至少学习并初步掌握一项体育或艺术技能,每位教师至少能辅导一个课外文体兴趣小组活动,以满足学生开展“2+1项目”和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的要求。

(四)、分工协作落实,保证活动质量

班主任和本班任课的体艺教师是实施的主要组织者,班主任在参阅学校方案的基础上,充分做好动员工作,不让学生失去学习的机会。要根据学生的意愿和特长,指导学生利用体育活动的时间,加强对学生的技能指导,督促学生及时、认真地参加培训活动。班主任和本班任课教师要制订好辅导计划,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体育课、大课间活动时间及课余活动时间对学生进行技能技巧的指导。

(五)、建立本校“菜单”,学生自主选择 学校依据本校音、体、美物质资源和师资资源,依据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试行)》中“2+1”体艺项目的技能标准、国家新课标中的学校体育、艺术课程的内容,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进行课程地方化和校本化的再开发,建立好学校菜单,并制定好实施方案。

(六)、开足规定课程,规范教学管理

所有教师要把实施“2+1项目”融入新课改之中,要以保证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有效教学为核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教学计划,排齐开足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严禁挤占音体美、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的时间给学生补习文化课。确保学生每天要有1 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30 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

(七)、利用活动中心,提高技能水平

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小型多样、特色鲜明的课余文体比赛活动和各类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多种校外艺体活动,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内容,合理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的

教育资源和活动场所,进一步延伸和提高其自身技能水平。

(八)、及时添置器材,注重使用效率

随着“2+1项目”的实施,必定会带来各类体育、艺术设施设备的紧缺,学校将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尽力购置更多的器材。同时,所有的教师要充分挖掘现有场地、教室与体育、艺术器材的使用效率,提高活动的质量。

(九)、科学进行考评,严格测试认定

学校根据教育部制定的《“2+1项目”体育与艺术技能标准》和本校实际,在学期末安排时间进行测试认定,并将认定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中。

(1)、学生的测评认定工作由教导处组织体艺教师具体实施。技能标准力求简明易行,体现激励机制。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班可重点确定几个便于学生参与和掌握的项目作为本班的实施内容。允许复评,让学生通过努力实现达标。(2)为使更多的学生参与“2+1项目”达标活动,鼓励学生通过体育艺术课程的学习,参加课外文体活动、社会文体活动及家庭教育等多种方式,获得项目认定。

(3)“2+1项目”的认定中参考学生的兴趣、态度、知识的修养等全面表现,以促进学生对项目的关注,并终身受益。

(4)根据不同学生、不同项目的特点,确定不同的项目考评形式与方法,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考评形式中得到成功的体验。认定将采取本人现场表演、创作和测试等方法进行。美术类按标准规定数量的作品进行认定。学生获得项目认定后,由学校在成绩册中,设2+1项目认定专栏加以评定记载。

方案二:阳光体育2+1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体艺2+1项目“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结合镇江市教育局有关精神,本学期继续推进“体艺2+1项目”活动的开展,让每位学生有所选项目,让整个校园见到学生矫健的身姿。

二、工作目标

1.人人参与。每个学生都有适宜的项目参加,注重群体活动。

2.普及提高。设立必选项目和自选项目,组建相关社团,提高学生体艺技能。

3.组织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竞赛。

4.组织校内竞赛活动和展示交流。

5.建立一套有效的操作模式。

三、“体艺2+1项目”的实施办法

1.发挥优势彰显特色

根据国家“2+1”项目体育与艺术技能标准,结合学校现有师资和教学设施的实际情况,发挥学校现有的太极拳特色优势,结合篮球、书法、器乐等项目做到文体结合,有特色、有创新。

2.结合实

际逐步推进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利用体育大课间活动、体艺课教学、中午时间以及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安排群体活动、同时让有专长的老师对有特长的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做到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

3.项目确定自主选择

根据学校师资与硬件设备情况,确定开设的体艺项目。把太极拳和写字作为必选项目,再安排一些自选项目,必选项目除外,学生在“自选”项目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

4.资源整合效果突出

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利用好校内资源,最大限度挖掘教师潜力,让他们能安心带好各自负责的队组,有明显成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引进校外资源,形成学校与社区共建形式,让社会资源为学校所用,填补校本资源的不足,促进形式体艺技能的全面发展。

活动效果一方面通过参加上级部门的竞赛获奖情况来体现;另一方面没有比赛要进行成果汇报,根据各项目特点决定汇报形式。由校长室组织人员考核,将平时检查与期末评定相结合。

5.管理到位机制完善

组建领导小组,由分管副校长任组长,全面负责该项工作。学校体育组负责活动和竞赛的组织工作;德育处负责学生活动的秩序;教务处负责协调好课务。

加大检查力度,尤其开学初值日教师要每次活动、每个项目查到,记录学生活动情况。对组织活动要有明确的要求,形成制度,对工作认真成绩突出的教师要给予奖励。

四、实施项目

必选项目

太极拳写字

自选项目

体育

篮球田径乒乓球排球羽毛球足球跳绳

踢毽武术健美操呼啦圈轮滑象棋溜溜球

艺术

儿童画水彩画素描折纸乐器合唱舞蹈

书法电脑绘画手工摄像

科技科学实践气象观测航模

文学阅读写作演讲编辑校报校刊

必选项目人人参加,自选项目可以选择1~2项,要长期参加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体艺技能。

六、“2+1项目”实施步骤

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

组长:张运强

组员:所有教师 2.学习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

3.体艺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和学校优势、自身专长,确定重点训练项目,并与本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制定教学计划。

4.落实活动。安排每周五下午第六和大课间活动时间,组织全体学生社团活动。

一、二年级为班级社团,三——六年级开展校级社团和精品社团,每位教师要组织好参加所负责项目的学生,讲究活动质量,不做表面文

章。

5.上好体艺课。无论专职还是兼职体艺教师,必须保证严格执行课程设置,按课表上足所有体艺课,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基础的体艺知识。学校要对教师执行课表的情况跟踪检查,杜绝随意更改体艺课的现象。

6.充分利用课间活动。大课间活动班主任老师要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参加体艺活动,全程参与。体育教师能积极主动做好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中午学生可以自主活动,所有教师也可以到学生中去,参与学生的活动,自己得到锻炼的同时,很可以指导学生。

7.抓实精品社团训练。精品社团学生的活动不能仅靠学校安排的时间,指导教师要多动脑筋,合理安排时间,保证每周不少于3~4次训练。

8.组织比赛和汇报展示。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体艺竞赛活动,做到训练扎实,技术过硬,有赛必参加,参赛比获奖。组织校内体艺项目的比赛,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没有比赛的队组期末要进行汇报展示。

七、保障措施

1.设施保障

(1)体育设施:添置部分体育器材,保证活动需要。单双杠活动区用塑胶铺垫,保证活动的安全。

(2)开设篮球场、运动场,提供更多的活动场所。

(3)美术室、科学实验室等设备要完善。

2.师资保障:组织教师加强学习,认真领会实施“2+1项目”的目的意义,提高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引导教师树立新理念,积极探索实施“2+1项目”的方法和途径,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2+1项目”实验提供有利保证。

3.资金保障。学生训练、参赛要有经费保障。对成绩突出队组,要给予奖励,体现优质优酬。

方案三:阳光体育2+1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引导和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切实推进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工作,改善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的状况,推进课外体艺活动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努力构建和谐校园、阳光校园、活力校园,特制定本计划。

二、实施目标:

1、确保每个学生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具有一项艺术特长。

2、大课间活动,确保每天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3、组织课外体艺活动覆盖全体学生,全校学生“体育、艺术 2+1项目”的合格率达 85%以上,良好率达50%以上,优秀率达20%以上。

4、组织和参加各级各类体艺竞赛活动。

三、实施办法

1、队伍建设

长:张运强

副组长:孙世聚、朱明灿

成员:体艺教师、各班主任

2、时间保障

(1)开足开齐体、音、美、综合等课程,严禁挤占体、音、美、综合实践等课的现象发生,保障开出率。

(2)每天保证大课间(上午30分钟)和当天没有体育课的课外体育(下午30分钟)的室外活动时间,加强督查,防止该时段被挪用挤占。

(3)体育艺术老师等自觉把“体育、艺术2+1项目”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之一纳入教学计划,课外,班主任教师等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与督促。

(4)每年举办全校性的体育运动会、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类体育、艺术表演和竞赛活动。

(5)成立书法、合唱等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在专门时间进行训练。

3、实施途径

依据“体育、艺术2+1项目”的实施原则,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的途径,具体在体育课、艺术课、大课间、实践活动等进行“2+1项目”的学习活动。

4、过程管理

我们通过对体育艺术项目技能标准的制定,明确要求。体育艺术等综合学科组要以体育艺术2+1项目为主要任务,使体育艺术2+1项目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建立由武校长任组长的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领导小组,在学校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由校长办公室组织班主任和体艺专职教师为核心,具体全面负责实施,其它任课教师配合实施。

5、认定办法

(1)学生的等级认定,由班主任、体育、艺术教师负责,全面科学地进行认定。

(2)本标准以技能为主,但认定中应参考学生的兴趣、态度、知识和修养等全面表现,以促进学生对项目的关注,并终身受益。

(3)本标准的认定,不分年级、时间、项目,可由学生申请后安排认定,鼓励学生选择每个项目。

四、体育艺术发展目标

(一)跳绳、踢毽子

1、在进行练习的同时发展耐力、弹跳、灵敏和协调素质,提高脑神经、心肺系统的功能;锻炼自我组织和同他人协调配合的能力;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培养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2、在活动的过程中发展耐力、灵敏和协调素质,提高控制身体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和坚毅力;发展自我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综合学习的能力;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个人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3、通过跳短绳的动作,发展协调、灵敏和耐力素质;增强自信心、坚毅力和自我表现力;培养创新和协作精神以及对体育兴趣,从小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二)手抄报、黑板报、书法

1、在手抄报、黑板报比赛中,激发学生创作能力和审美观。

2、指导学生写出一手漂亮 的字,对其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社会交际起到深远的影响。

3、通过书法练习,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精神。

4、让学生直接接触书法,接触中国文化艺术之美,传承祖国传统文化。

(三)跑步

1、通过跑的练习,让学生了解跑的动作方法和要求,做到快跑时两臂前后摆动、前脚掌着地,能体验完成跑的练习后的乐趣。

2、通过跑操比赛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缓解学习疲劳,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排球

通过组织教职工排球比赛创造学校排球运动氛围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五)乒乓球

能运用反手推拉及正手抽球的动作技术回击来球,了解简单的接球动作技术,在练习中增强学生对兵乓球的兴趣,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意志品质。

(六)篮球

通过篮球训练队的建设,是学生了解篮球规则,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掌握篮球技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七)古筝

通过练习来规范学生的指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通过欣赏古今名曲,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自身素质。

(八)舞蹈

1.通过舞蹈基础训练,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形体习惯。2.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的美感,激发学生通过舞蹈表现音乐情感的欲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舞蹈习惯和舞蹈技巧,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五、评定的方法:

1、评定的时间:每学年评定一次,按照“2+1项目”技能标准进行评定。

2、评定的方式:“2+1项目”技能评定以本人现场表演、创作、自选项目和测试等方式进行。

3、评定的等级:对学生评定的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及格。

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让孩子体验到活动的喜悦,合作的必要,坚持的重要。我们将继续开展深化符合我校实际和学生发展特点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我们更有信心发展以快乐为主的旋律,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开展中小学生“阳光大课间”活动,以“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为活动主题。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体现校园体育文化―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活动的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1.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创新,通过身体练习在强身的同时,放松学生身心,健心育智,全面发展。

2.发挥其他教师的体育特长,充分利用学校运动场地设备,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

3.全面提升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二)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管理。

2.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规律。

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4.创新型原则。根据现有条件,创新性的组织活动开展。

三、组织机构

组长:赵俊斌

副组长:张海滨、刘伟伦、杨悦

成员:体育教师、各班班主任

活动协助教师:其余所有副班主任

四、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

(一)活动内容安排:

1.体育趣味游戏:跳橡皮筋、呼啦圈、跳长短绳、球类游戏、扔沙包等内容

2.球类活动(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

3.跑步(走跑交替、耐久跑等)

4.拔河

5.队列练习、广播操练习

五、活动流程

“大课间体育活动”在每天下午第二节课后进行,时间约为30分钟。采用徒手操和分组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前10分钟为集体徒手操,后20分钟在正副班主任的指导下,分小组开展以游戏为主的.活动,体育教师为活动指导教师。

六、活动要求:

1.各班主任是第一责任人,负责活动的安排管理及安全工作。

2.各体育教师负责场地活动的指导,以及检查排除安全隐患,指导各班合理的进行活动。

3.分工领导调配好活动的内容和场地,督查各班级活动情况。

4.全校师生应高度重视,共同参与。各班级必须严格执行并落实大课间活动项目实施方案,确保活动时间与活动质量。

5.各组原则上必须按规定内容活动。如果在活动中有多余时间或在已熟练掌握规定内容的情况下,可以结合本班师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师生乐于参与,易于进行的简单、安全、文明健康的活动作为补充内容活动。

6.有关活动所需器材。各班每天二节课后到器材室借器材,并于当天课间活动结束后归还,借还器材必须履行学校器材管理的有关规定。各班应大力宣传,动员学生自带部分器材(如绳、毽、棋等)。

炎陵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 篇7

1.1、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现状

调查发现, 当前长沙市示范性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主要分为4类。第1类是集体跑步, 或者是趣味跑步, 例如, 长沙市第六中学的蛇形跑操。第2类是沿用国家推广的现行广播体操, 目前长沙市中学主要采用的是“放飞理想”, 个别学校已经开始采用最新的集体舞形式, (初中:青春飞扬, 高中:校园圆舞曲) 。第3类是在现行广播体操的基础上自编了校操或校舞, 例如:长郡中学的武术操和雅礼中学的军体操。第4类是少数特色传统校在广播体操的基础上加上本校特色的项目, 例如, 足球传统校安排了足球, 武术传统校安排了武术等项目作为大课间操活动内容; 从活动内容分布情况来看, 模式相对比较固定的, 其内容的选择也相对较为单一。被调查学生普遍认为学校在枯燥, 目前开展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通过访谈得出的结果与问卷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调查得知, 当前最受中学学生欢迎的项目前三名是:羽毛球、篮球、健身操, 排球和乒乓球也很受学生的喜爱。由此看来, 当前中学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安排与学生的喜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其内容的选择并不能满足当前中学生大课间活动的需要;调查发现: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整体多于初三、高三的学生, 且初一, 初二和高一, 高二大部分学生每天参加大课间的体育活动时间到达1小时或者接近1小时, 达到了国家规定标准。但是大部分初三和高三的学生并没有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标准。通过调查得知, 初三年级和高三年级大课间开展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一是面临升学的压力, 锻炼时间经常被挤占。二是校方和学生认为进行大课间活动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三三学生自身的锻炼意识薄弱, 不能恒持。

1.2、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动机

调查发现, 700名学生中只有46.6%的学生参加“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 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理解了运动的本质。而有25.7%的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达标考试, 这显然和我国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初衷有所背离。知是行之始。所以校方先应给予理论教育, 正确引导学生增强锻炼意识、培养体育兴趣, 以促进良好动机的形成。

1.3、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态度

调查发现有超过60%的学生不喜欢当前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认为模式固定, 内容单一, 比较枯燥乏味。在对不喜欢参加目前的大课间活动的学生的进一步调查中发现, 不喜欢参加的理由主要是因为活动形式的单一, 而对男生的调查结果显示, 大课间活动缺乏竞争性和活动量太小, 是他们不喜欢当前大课间活动的两个主要原因。

1.4、管理体制、规章制度、评价体系等现状

从长沙市15所示范性中学的调查情况来看, 90%以上学校都有负责体育的副校长, 这对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但因此项活动在组织和管理上还处于实践摸索阶段, 执行的部门对活动内容、组织形式、活动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制定不是很科学和系统。另外,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推广外地学校的成功经验, 学习并推广, 然后通过经验交流, 发挥辐射作用, 由点到面, 从而全面推进长沙市的大课间活动, 并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反思、修正和提高、逐步实现与时俱进。

2、结论与建议

2.1、结论

长沙市大课间的活动主要是以广播体操和跑步为主, 模式相对比较固定的, 其内容的选择也相对较为单一。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整体多于初三、高三的学生, 大部分同学都能达到每天活动1小时的要求, 但是初三和高三的学生因为升学压力, 相当多的同学不能到达要求;大部分学生参与大课间的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 舒缓压力等, 但因升学以及一些其他原因, 有部分学生参入大课间的动机不纯, 并没有真正理解“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意义;大部分学校都比较重视大课间活动, 但在大课间活动组织管理、评价体系、活动模式等方面还不够系统, 规范。

2.2、建议

建议要重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 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教育和行政部门要对大课间活动进行宏观指挥和统畴。从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激励机制;学校要管理落实责任, 建立长效机制, 多措同举, 实现长沙市中学的大课间活动更好、更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则珊.终身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4.

炎陵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 篇8

摘 要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由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等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阳光体育运动理念,在此方针下,全国亿万学生掀起体育锻炼热潮,本文运用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乌鲁木齐市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结合现状分析了乌鲁木齐市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阳光体育 大课间体育活动 中学生

2004、2006年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10个部门联合进行的两次国民体质检测,据统计结果表明我国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增长的同时,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增加,成为影响学生营养健康的一大因素。视力不良率有所上升,肺活量水平持续下降,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滑,而体能素质也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10年下降,而耐力素质则连续20年下降)[1]。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不足、体育活动时间不能得到保证是其主要原因。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2]。2007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及通过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3]。从而促进学生身体健康,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也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校体育关乎着全国亿万学生的全面发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每天运动一小时必备的内容,从体育活动形式上逐渐取代了课间广播操。此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更好的投身于快乐体育运动中。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各中学进行了这方面的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达到课改的理念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很多地方需要加以完善。据调查在2008年开展大课间活动以来,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教育局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方案》,沙区教育局成立了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评比领导小组,并于2009年6月8日—12日、2009年10月19日—23日分两个阶段对区属各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普查评比。同时,市教育局对全市中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进行了评比,第22小学和第10中学荣获为2009—2010年乌鲁木齐市大课间活动特色学校。这次评比工作大力推广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学校“阳光体育活动”。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乌鲁木齐市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总体有所提高,下肢力量提高较明显,协调性显著提高,但上肢力量薄弱,上下肢发展不协调。各中学师资队伍,场地建设仍有一些差距,这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制约。为有效解决这一现状,正在努力构建出阳光体育运动指导下适合学校发展的、行之有效的一系列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健康有效地发展提供参考,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目标的实现。

一、研究方法

(一)专家访谈法

对从事多年体育教学工作的的专家、教授、体育教师进行访谈。

(二)调查法

走访乌鲁木齐市各中学,调查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

二、乌鲁木齐市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

大课间的时间是在上午第二节课后,在20min内进行。中午放学后有大于30min的午间大课间活动时间,下午第二节课后也有20min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以课外体育自由活动为主,基本上可以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要。

(二)大课间体育活动参与情况

大课间体育活动参与者有学生和教师。下课后各班主任组织学生站队集合,由体育委员汇报人数和体育教师抽查情况可以得出,除个别身体有特殊疾病、特殊原因和利用课间打扫卫生的学生以外,其余在校学生都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体育教师通过对各班级出席人数及效率、班主任是否跟操、学生是否穿校服等制作考核表进行考核。统计表明,上午大课间与下午大课间的出席率都在90%以上。

(三)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学生、家长的认识程度

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热情很高涨,但课业负担过重,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家长对体育活动的认识不够,只重视学习,不关心孩子身体素质教育,也就对阻碍了体育活动的开展。学校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以德育第一,身体素质第二的目标同步发展。使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自主性、积极性,为学生今后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四)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方法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是在班主任的监督下由各班体育委员组队,以一定的队形在固定的场地中进行自编操(武术操)练习,学生在做完自编广播操后可自由活动,如打篮球、踢毽子、跳大绳等趣味体育活动。由教师统一安排借运动器材,期间有值周老师对其活动进行指导与监督。

(五)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公共设施问题

在下课集合时存在许多问题。由于公共设施不健全,直接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效率,也就影响阳光体育的开展。学生在下课集合时间上存在严重浪费现象,主要是因为教学楼走廊狭窄,学生使用的卫生间短缺,严重影响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高效的开展。

(六)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资源开发和利用

学校在重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基础上加强对现有运动项目的创新来满足不同年龄学生的需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需要有选择的设置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如低年级可以跳大绳,高年级打篮球。学生还可以自己做沙包、踺子等,加强自己的动手能力,调动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乌鲁木齐市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以来,主要以下肢发展为主,忽视了上肢发展,导致学生上下肢发展不协调。

2.由于家长对子女体育运动的忽视,加上学生课业繁重,严重影响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进行。学生的体育运动时间只局限于体育课,从而大大影响到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3.高低年级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需要不同,以及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自主性受限制,体育活动器材由教师统一借还,教师只是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监督者,没有扮演好参与者的角色。

4.公共设施的不健全影响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效率,制约大课间体育活动顺利高效的开展。

(二)建议

1.大课间体育活动应增加促进学生上肢力量发展的运动项目,如横绳拔河练习,单双杠,拉力器等。弥补以前造成的上肢力量发展滞后的问题,改善上下肢力量发展不协调,再开展些上下肢力量同时发展的项目,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

2.针对家长对体育运动观念认识的不足,应采用墙报和讲座的形式加强家长对体育健康知识和现代健康理念的认识,让家长更加关注孩子健康问题,使其成为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促进者。

3.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安排要合理,低年级重点开展提高兴趣为主的游戏性内容,高年级在技巧和难度上要略高。注意多样性和新颖行,同时要简单易学。发展优势项目,为学校的传统项目发展更有力的进行,建立体育活动器材管理制度,由学生自借自还,培养学生自我约束爱护公物的能力。

4.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学练,不但能够增进彼此的沟通,增进师生友谊,还能够形成师生平等互动,变教师的检查督促为共同参与营造和谐的活动氛围,达到合作双赢的目的。

5.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简易化引进到大课间体育活动中,不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这颗璀璨的明珠。合理规划校园场地,为学生高效的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提供有利条件,使大课间体育活动在阳光的沐浴下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鸿江.阳光体育总论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3.

[2]周凤施.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理论研究.2007.11.26.6.

上一篇:翠华山游记为题目的作文下一篇:鹿城中学体音美教研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