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实施阶段小结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实施阶段小结(精选14篇)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实施阶段小结 篇1

一、勤于收集实践资料

符合教学规律的经验必定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同时教学实践资料也是提炼教学经验的基础。在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对研究作、验证、提炼,概括有关现象,才能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日常实践中和平时研讨活动中,我校都很善于收集第一手的资料,以及汲取他人优秀的经验,为提炼经验成果准备大量直接经验素材和间接经验素材。在日常中,认真设计课堂练习,对后记深入反思;积极参加每一次的研讨活动,认真撰写听评课笔记,每人都有着2至3本的听课笔记;深入反思研讨的数学课例,都在深入研讨的基础上撰写了案例;认真学习数学专题讲座,例如参加林兴校长讲座《例谈心理效应在课堂练习设计中的应用》,并详细记录;等等。我校组成员都很重视实践资料的收集,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行动研究法,对个案的深入思考,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思其中所蕴含的规律.二、精心提炼实践经验

实践经验要经过提炼,使之符合于教学规律,上升到教学理论高度,才能更好地指导于今后的工作。研究的每一步成果乃至最终成果的展示,无疑只凭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过程性材料是不实际的,我们将这些成堆的材料浓缩成“阶段性小结或、阶段性研究、个案分析、终结性研究”等形式,这些过程性材料的撰写,既借鉴和继承别人的经验,又结合自己的研究发展创新,提出自己独有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使其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实用性和推广性。我校数学“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经过深入研究,在广泛探讨的基础上初步探索出: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五字法则”、“八字策略”、“八个标准”、“十个原则”:A有效练习设计,力求“真·精·趣·新·活”:从实际情况出发,务实求真;从落实四基着眼,少而精练;为调动参与着想,生动有趣;以“新”吸引思考,独特创新;为提升思维助力,灵活多变;B有效练习的设计内容——突出主体,提高实效:基本练习,突出实效性;综合训练,突出灵活性;扩展创新,体现发展性。C有效练习设计“十个原则”: 科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层次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体验性原则;自主性原则。D有效练习的标准:重点突出,具有基础性;突破难点,具有针对性;纵横联系,具有综合性;激活思维,具有开放性;循序渐进,具有层次性;扩展延伸,具有应用性;动手实践,具有发展性;新颖有趣,具有激励性。随着研究成果的提炼,组的科研素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了水平和科研水平,提升了意识和水平,不断改善行为。更注重数学练习的设计,更注重数学活动内涵的挖掘,让充分地体验和探索,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得到较大的拓展,让学得经松,学得愉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都有了提高,逐渐向“学习型”和“研究型”转变。

三、分类整理条目清晰

研究促进了的专业化成长,通过实验和深入研究,我校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渐渐地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的习惯,能力和科研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正确率明显提高。随着数学研究的逐步深入,我们做好平常实践的点滴积累与反思,在不断推敲研讨中,提升对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的理性认识,不断丰富内涵,经验提炼成果。我们将对研究成果进行分门别类整理,更好地为今后的数学所借鉴,我们从理论性成果和应用型成果两个方面进行整理。

1.理论性成果: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的优秀设计、案例与反思、、研究等。林兴校长《让课堂练习在多重转变中精彩生成》发表《新》CN刊物,研究成果讲座《例谈心理效应在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中的应用》在县级好到好评;郑木木《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练习课》在连江县岗位培训、泉州实验进行课例展示,受到好评;谢仍旺老师《年月日》在连江县开放日活动中展示,精彩的练习设计得到好评;邱丹主任论文获市一等奖;吴海燕老师《四个“变奏曲”让计算更鲜活有效》获市三等奖;组成员撰写论文30余篇,案例、反思等30多篇,汇编《成果》一本。

2.应用性成果:提炼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提高练习有效的原则和方法,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在日程实践中加以推广,例如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五字法则”——真·精·趣·新·活;“八字策略”——突出主体,提高实效:基本练习,突出实效性;综合训练,突出灵活性;扩展创新,体现发展性;“八个标准”——重点突出、突破难点、纵横联系、激活思维、循序渐进、扩展延伸、动手实践、新颖有趣;“十个原则”——科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层次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体验性原则、自主性原则。以及撰写实践案例、录制实践光盘、有效课堂练习题汇编等,成为日常实践可以参考的文献资料。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实施阶段小结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142-01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数学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的练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设计有效练习是打造有效课堂的重要环节。如何让数学课堂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进一步优化练习,是新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思考的问题。我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及研究,从课堂练习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来探讨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有效练习。

一、明确练习目标,有鲜明的针对性

课堂练习设计应该从教学内容和学生两方面的实际出发,首先,就是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关注差异,分层递进,使学生各有发展

采取多层次的练习,可以有效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还能促进学习技能的转化,实现数学教学的目的:传授知识——智力开发——能力培养。对于习题的设计,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实际出题,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效果的不同进行层次不同、要求不同的练习题。还要以大部分学生掌握的水平出发,选择一些“必做”的习题、自选的有难度的习题,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综合,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三、课堂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代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设计与选择练习的时候可以多选择一些有趣味性的练习,这样的练习会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

练习题也要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这样才起到举一反三、抛砖引玉的作用。有代表性的练习便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两基”的掌握。再就是试题的难度一定要安排得适当,不能让难度太大了,如果大部分学生在思维能力上承受不了的话,将会直接影响后续教学的进行,也不利于学生的思维扩展。

四、课堂练习设计要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智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道生活情境练习题:“超市购物”。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看哪位营业员收钱、找钱既对又快,哪位顾客最会计划用钱,买到自己最需要的物品。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熟悉人民币面值的基础上认识商品标价,这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它源于生活。因此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而且,可以巩固人民币的认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等。

五、练习设计要有拓展性和开放性

拓展性习题,知识容量大,发散性思维强。使学生必须“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通过这类习题的练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所束缚,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

六、评价要准确、及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知识体系

教师要对学生的练习操作及时作出准确的评价,在评价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和指导后,兴趣更浓;评价时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错误,及时加以矫正和补救。还可以让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互相欣赏、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这样课堂效率更高。

练习设计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质量,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下需要教师智慧的、合理的采用相应的策略。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做,我们的课堂练习一定会象缤纷的奇花异果一样,在新课程理念的春风的吹拂下,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扉,使数学百花园的空气带着丝丝清香滋润学生的心肺,让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让学生乐学、爱学数学,进而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实施阶段小结 篇3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被动、机械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创造学习。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课堂氛围的直接创造者。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准学习的起点。对教材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以数学特有的美感和自己的教学特色与魁力去感染学生,融抽象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创设全员参与的学习氛围。二年级上册在学习完2、3、4乘法口诀之后,学习乘加、乘减一课,教师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王爷爷在麦地边上种了几颗玉米(出示课件:4棵玉米的种植地,每棵玉米有3个玉米棒,显示王爷爷拿着铁锹离去的动画)这里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什么问题呢?学生立刻会意很快说出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然后由学生列出算式,老师继续说:忽然有一天,有一只拿着香蕉的小猴子路过这里,于是它扔掉香

蕉,偷偷地掰掉了一个,然后又很快地溜走了(出示猴子偷玉米的过程)第二天,王爷爷来了一看,啊!王爷爷他说什么了呢?学生很快说:玉米棒怎么少了一个。那现在是多少玉米棒呢?于是学生之间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接着又问:该如何列算式算出结果呢?于是学生有的陷入苦思,有的比比划划,有的在两两交谈议论。很快地学生列出了算式。如„„。这样的教学,入情入理,情境与数学问题相映相融,学生学习起来心情舒畅,兴趣盎然,整个学习的过程也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所创设的情境问题,为学生创造了异想天开的机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各自展开思维的翅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增添兴趣

数学产生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中,它是经过人们不断总结,不断抽象形成的,而学生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纷繁复杂的,其中蕴含着许多的数学问题、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必须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例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出示了火车票、门牌号码、站牌、车牌、篮球比赛的比分„„学生从这么多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感受到学过的20以内的数已经不能完全表示生活中的数了,产生

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在认识100以内数以后,我又要学生运用这些数来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这样教学,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兴趣盎然,学习效果好。

(三)巧设练习,强化兴趣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实施因材施教,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喜新、好奇、好强、好胜等特点,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练习,在注重实效的同时,对练习的层次、方式。题型等做科学的安排,适时适当安排一些游戏、竞赛、开放性练习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升华学习兴趣。

1.游戏。游戏是小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传口令”“找朋友”、“邮递员送信”、“摘苹果”、“拍手对口令”、“小动物找家”等形式的游戏。例如,教“100以内加减法”后,我们设计了一个传接数的游戏。以每个小组为单位,师小声地告诉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然后用这个数字减(加)5,把得数传给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再用听到的这个数再减(加)5,把得数告诉给第三个同学,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个同学算完并举手表示结束。然后传数最快和算的对的小组获胜。通过让学生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处于一种积极活动状态,加深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口算方法的掌握,提高学生口算能力,在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2.开放。开放性习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在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练习的同时,精心设计一些形式新、入口宽、解法活的开放题。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教完“人民币的认识”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作为本章内容的练习:“小明现在有5张1角、5张2角,2张5角的人民币,要买一本一元钱的练习本,猜一猜小明会如何付钱?”这就是一道结论开放题,解决时学生必须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又必须考虑到1角、2角、5角组合成一元的多种情况。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争论中互相交流,自我评价,自我完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又渗透了数学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竞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的主动地位”。21世纪将是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时代,国际竞争越加激烈,要使现在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的竞争强者,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好胜、好强特点,开展“看谁觉得又对又快”、“看谁摆的又对又巧”、“夺红旗比赛”、“男女对抗赛”、“小组对抗赛”、“小能手”等竞赛活动。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也从小训练学生参与竞争,不怕竞争,学会竞争的能力,为他们适应未来社会错综复杂的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成果激励,巩固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兴趣,往往呈现出短暂、易于迁移的特点。而能力的获得要求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使之巩固、持久。因此,必须经常的、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自觉的学习。用学生自己的学习成果,巩固学习兴趣,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和提高学习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编题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编题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积极的作用。我在编题练习中,对不同年级运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训练,如选择合适的条件或问题把题目补充完整、仿照某题编题、看图看式编题,看文字或关系式编题等。同时再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解答,如学生自编自解、你编我解、合编合解、一人编大家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或提出问题或补充问题,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此时,我对不同学生的思维成果,都给予肯定或表扬。这样既促进了学生之间互助互学,又使大家尝试到了成功的乐趣,学习兴趣也随之得到了巩固。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实施阶段小结 篇4

徐州市风化街中心小学 宫朝君

该课题于2008年11月申报,2008年12月1日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批准立项,计划2009年11月结题。

一、课题的提出

“实践活动”课程是素质教育提出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数学学科的具体集中表现。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有用性,是对《课标》其他三大板块的应用与升华。书本只是一个范例,大千世界才是学生的教科书,而“实践活动”正是这两者的桥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低年级学生由于其自身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往往认为“实践活动”课就是在“玩”,老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成了他们的“游戏”,而准备的学具则成了他们的“玩具”,课堂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实践活动”课需要教师课前做好精心的设计并准备大量的教具和学具,课上一方面要组织好教学,还要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出现的种种情况,这些都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基于“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和不易操作性,所以我把“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定为自己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1、“实践活动”课程。在《数学课程标准》中,这部分内容总体要求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2、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即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本校低年级学生

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比实验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相结合。

1、问卷调查法:前测问卷

2、对比实验法:实验班和参照班对比,找出影响低年级学生学具低效使用的原因。

3、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材料进行学习,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

四、研究内容

1、学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2、加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教师对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的设计和有效组织。五、一学期来研究的成果 2009年1月对学生进行前测调查,问卷及调查报告如下: 《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前期调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课题研究者对本校二年级(1)班32名学生和全校6位低年级数学教师进行了调查、访谈,以期了解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和学生对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认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教师对低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认识和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一、调查实况:

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学生调查问卷

1、你认为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什么?

A、解决问题(25人)B、做数学题(6人)C、考试(1人)

2、你认为学过的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吗?

A、能(29人)B、不能(1人)C、说不上来(2人)

3、你喜欢上数学实践活动课吗?(也就是本册书里的《田园风光》《有趣的七巧板》《 量一量》《 算“24”点》)

A、喜欢(32人)B、不喜欢(无)C、说不上来(无)

4、哪一课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A、《田园风光》(5人)B、《有趣的七巧板》(16人)C、《 量一量》(2人)D、《 算“24”点》(9人)

5、你认为数学课可以到室外去上吗?如操场,街道等地方。A、可以(28人)B、不可以(无)C、不知道(6人)

6、课上老师给你准备的学具会不会玩着玩着就忘了,现在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A、不会(24人)B、会(1人)C、有时会(7人)

7、你会和小组里的其他同学配合使用学具吗?

A、会(30人)B、不会(无)C、有时会(2人)

8、老师在进行下一个内容时,你还会想着刚才玩过的学具吗? A、会(1人)B、不会(25人)C、有时会(6人)

从对学生的调查中了解到:

1、有78%的低年级学生听说过或真正认识到,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还有22%的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仍停留在做练习和考试的层面。

2、有91%的低年级学生认为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有9%的学生没有意识到可以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3、本班的所有同学都喜欢上实践活动课,其中本册书里的《有趣的七巧板》喜欢的人数最多,达到了50%,而喜欢《 量一量》的人数最少只有6%。

4、有75%的低年级学生能控制好自己,做到“不把学具当玩具”,能把操作学具溶入到教师设计的环节里。但25%的学生还不太能控制好自己,在进入下一内容时还会惦记刚才玩过的学具。

从对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

1、67%的低年级数学教师认为实践活动课很重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3%的老师认为实践活动课表面看起来很热闹实际意义不大,没必要拿出40分钟去完成。

2、83%的低年级数学教师认为实践活动课不好上,课前要准备很多教具,课上还有些学生把学具当玩具玩,而忽视了本节课真正要解决的问题,课堂上出现的随即状况也较多。

3、67%的低年级数学教师迫切想要了解,怎样才能提高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 寓教于乐、启智于动。

4、6名教师以“五清”做为自己教学工作的标准,已初有成效,但还需进一步深人。对与课前准备67%的人做到准备良好,但只有23%的人能做到准备充足。做好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备物质条件,67%的人还需进一步努力,将课前准备做到充足,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奠定物质基础。

5、6位教师都希望,课题研究者能具体到每一节实践活动课都作出详实、操作性强的设计,以共低年级数学教师达到课标对实践活动课程提出的要求,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数学的魅力。因此,下一阶段,我将对每一节低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都进行详细记录,以求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和方式,为学生创建生活化场景。

一学期以来,通过对我校的低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堂的调查和初步的分析,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1、创设熟悉的生活场景, 寓教于乐、启智于动.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但这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不利的。低年级学生由于其认知水平处于低级阶段,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因此开展实践活动可以将枯燥的数学以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来代替,将会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愿望。

2、纸上得来终觉浅,需知此事要躬行。

3、在开放中关注生成性问题,把握师生互动闪光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实施阶段小结 篇5

1.抓牢生成的基点--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

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是生成的基点,也是生长点。生成是在学生原有基础上的生成,如果超过了这个基点就可能生长不了,若低于这个生长点生成也就无所谓生成了。我们从以下三方面了解学生现有发展水平:教前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教学后反思学生的种种表现。

2.变过去的“教教材”到现在的“用教材”。

这是重构教学预设的中心环节。过去的教学设计过分强调其作为科学、技术的一面,而忽视了其作为人文、艺术的一面,于是教学设计变成了一种单纯的技术行为。科学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成为一种线性的、凝固的预案,不仅教学目标不能变动,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教学结果可以预料,甚至连每个环节花几分钟教学都预先规定,忽视的恰恰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人的因素和最重要的目标--学生的发展。生成性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从以显性教案为主转向以隐性教案为主转化,从以“教”为设计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预设的基本要点与思路是:

(1)教学目标留弹性区间。

预设的目标并不是不可调整的唯一行为方向、也不是行为检测的唯一标准。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目标需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随着课堂的推进,预设目标会显出它的不合理、不完善,教学就要合理地删补、升降预设目标,从而即时生成目标。

课堂教学中,教师洞察秋毫,及时删减目标,能使学生相对容易地摘到桃子。及时增补目标,能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

(2)教学环节可适时调整。

①课堂教学的大环节和主要步骤必须提前设计。因为讲究课堂的开放和活跃并不是天马行空,想怎么上课就怎么上课。

②砍多余环节。教学流程由许多环节组成,环节互相关联,有着一定的先后次序。环节可以预设,但课堂教学如果一味按照固定环节前进,不考虑学情,不考虑课堂环境变化,那么必定落入僵化、机械、沉闷的泥潭。

正是由于没有多余的环节,学生才会有充分的时间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正是由于预案设计的“简单”,教师不用拿着设计好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可以跟着孩子的思路与学生真诚对话,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③改线性设计。以往的教学设计,我们重视从机械的直线式设计,生成性教学需要我们从机械的直线程序式走向灵活的分支式、板块式程序。

(3)预先设计陈述性知识。

一些基本的概念或者定律的解释,其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随意性,往往是约定俗成的。因此,陈述性的知识是老师预先设计的内容之一。老师对基本知识要烂熟于胸,当课堂上出现学生无力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能有的放矢,快速处理,并给出准确的答案。

(4)学习方式可随机选择。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实施阶段小结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能够让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概念及定理进一步深层次地内化,使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要重视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方法,从凸显练习设计的实效性作为出发点,全面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要施以多种不同的数学练习方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以达到调控学生数学练习的目的,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一、重视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方法,凸显数学练习的有效性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都是从浅到深,由易到难,一步一步逐渐深入的。因此,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做到有效地设计练习,转变以往陈旧落后的练习观念,关注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从小学生的目前现状着眼,以“有效”作为重点,让小学生数学学习既牢固又愉悦,真真正正地达到“减负效应”。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一节数学课,练习能否真正有效,必将是一节数学课的亮点。所以,我们教师在设计数学练习时,要全方位考虑练习的方式,把握数学练习的详细内容,掌握好数学练习的分量,全面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

1.数学新课的练习设计方式

数学新课以新知传授为主,但在开课之前却需要做一些铺垫性的练习,其主要目的是为新课导入而铺垫的。这样的练习设计应将重点放在启迪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使数学知识能够达到正确合理地迁移。

数学新课之后便是对新知进行的巩固性练习环节,它是一节数学课成功与否的重中之重,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例如,学完长方形的面积后可设计以下练习:

(1)基本题。已知长方形的长是18分米,宽是12分米,利用公式求长方形的面积。

(2)变式题。已知长方形的面积是120平方米,长是15米,宽多少米?

2.数学练习课的练习设计方式

数学练习课的目的以练习作为重点,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

(1)巩固练习。这种练习方式的目的主要是以巩固数学新知作为出发点,它是新课的加固与延伸。

(2)变式练习。这种练习模式是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变换不同的模式,揭示数学的本质。变式练习的设计可以是表达形式的改变、叙述方式的改变及图形位置的改变。

(3)综合性练习。这种练习模式是依据数学课堂教学的需要,将数学新旧知识有机地组合到一起而进行的练习。综合性练习给学生呈现的是整体性,锻炼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3.数学复习课的练习设计方式

复习课的练习设计主要从数学知识的复习、巩固及整理着手,使学生的数学知识逐步达到规范化、条理化及系统化。复习课的练习设计所要遵循的思想便是从总的复习目标出发,安排形式不同的模式进行练习。

二、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模式,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练习的模式假如单一不变,学生定会有一种厌倦之感,因此,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模式,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1.针对性练习

此种练习模式是针对数学教学的重难点知识而设计的一种练习形式,有利于学生攻克难点,逐步深化。

2.判断性练习

此种练习模式是从学生认知环节着手,检测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分析能力。

3.操作性练习

动手操作是小学生乐于接受的练习形式,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能够在他们自身的动手操作中理解巩固数学知识。

4.对比性练习

采用此种练习模式可以使学生易于混淆的知识得到有效的区分,防止学生数学思维定势产生的负面效应。

三、及时对数学课堂练习进行有效地调控与反馈,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数学练习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各种练习形式的特点,争取使各种练习模式能够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讲究练习的质与量,不管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都要根据练习的内容确定练习的形式。另外,练习时必须格外注重一点,即及时地对课堂练习进行有效地调控与反馈,教师努力做到数学作业当堂完成、随堂批阅、进行订正、解决问题。

数学课堂练习不是一节数学课的“插曲”,而是这节数学课的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是一节数学课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小学生深入探究数学新知识、掌握数学新技能、培养锻炼小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与情感、促进小学生向高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有效的课堂练习是巩固与强化学生所学知识的有效手段,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何把义.小学数学练习设计[J].学周刊,2014(23).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实施阶段小结 篇7

南阳中小

张美霞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小学数学教学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洗礼,学生变得爱问、爱交流,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不断闪现。但事实上,有些教师只注重形式和表面,忽视实效和本质,在小学教学的课堂上,低效、无效或根本不讲成效的现象俯拾即是。鉴于此,我提出了本课题,开题以来,课题研究工作开展得稳定扎实,成效初见。现总结如下:

一、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为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我选定一(3)班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教学研讨、教学设计、反思、教学案例、教学经验的交流,发现问题,调整计划,提高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效,努力将课题的思想、课程的理念融入课堂。

为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我经常学习报纸杂志上的有关文章,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培训等,这些为课题的实践奠定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题研究成效

(一)教学方式变了。

现在的课堂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从头讲到尾”的教学方式。变成了教师引导点拨,运用“讨论”、“探究”、“发现”等方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从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转到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由过去的“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再也不是权威的知识传授者,而是组织、引导、激励、点拨学生学习的亲密朋友,能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有效引导,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二)学习方式变了。

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自主学习,课堂变成了他们研究讨论问题,获取知识,开发智力,探究创新,个性表现的乐园。课堂上,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积极发言讨论,提问质疑,批驳不同观点,争论研究,表演操作。

三、反思总结,全面推进课题研究工作

本课题研究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着问题:

1.无效的情境

创设的教学情境与课程的内容没有实质性的联系,是在课程内容上人为裹的一层糖衣。

2.自主探索的“度”难以把握

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探索到什么程度,如何做到恰到好处,仍需进一步探索。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显得匆忙、零乱,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也得不到发展,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规律的掌握、数学方法的运用、数学兴趣的提高等难以达到更高的要求。

四、今后打算

1.进一步检验并应用已研究的成果,让它在教学中起到实际作用。2.把课题作小、做实,结合本班的实际进行研究以指导教学。

3.注重在教学中反复实践,不怕挫折,不怕失败;同时注意及时提炼、反思总结,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实施阶段小结 篇8

探究活动有效课题研究总结

(实施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本人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手段,不断强化课题的研究力度,使课题研究初见成效。

(一)初步探究出了课堂探究活动有效的方法:

1、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

3、集体探究

(二)如何在一堂数学课中进行有效探究:

1、创设情境,营造自学探究氛围。

2、以“趣”为导,激发学生自学探究的动机。

3、抓住合作学习的时机,激发自学探究的愿望。

(三)课题研究成果

1、经过一年的研究,我对于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2、课堂教学效率有了很在的提高。

3、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提高。

4、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对课题做得更细致、更深入的研究,顺利完成该课题的所有研究工作,并且确保研究的高水平、高质量!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实施阶段小结 篇9

一、注重生活性,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学生在课堂上习得的知识大都是以系统化、标准化的纯数学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二、注重趣味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当医生,设计判断题;让学生当法官,设计操作实验题,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练习。这样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注重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作业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如,学习《百分数》后,我安排了“新闻发布会”这样的练习:生活中的百分数很多,把你课前搜集的百分数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①说说从哪里收集来的?②说说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③说说由这些数据你想到了什么?

再如,学习《人民币的认识》时,就可设计“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练习题。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看哪位营业员收钱、找钱既对又快,哪位顾客会正确、合理付钱。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体验角色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等,可谓一举数得。

通过这样的自主性练习,学生不仅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巩固,而且对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自主建构,使自己的数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四、注重层次性,让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学生自身等诸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任何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五、注重探究性,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六、注意开放性,让学生成为应用的创新者

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不同,社会经历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基于这一认识,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到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传统的练习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条件确定,答案唯一,这样的练习有很大的缺陷,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时间一久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定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利。因此,课堂练习一定要注重“开放性”。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实施阶段小结 篇10

1.你喜欢数学吗?

A.喜欢B.谈不上喜欢与不喜欢C.不喜欢请选择你喜欢数学吗?

2.你有喜欢的数学老师吗?

A.有B.说不出来C.没有请选择你有喜欢的数学老师吗

3.你喜欢哪种类型的授课方式?

A.老师讲,学生听B.由学生小组讨论,老师点拨

C.无

4.你喜欢小组合作讨论吗?

A .喜欢B .还可以C.一般

5.你喜欢老师的授课方式吗?

A.喜欢B.还可以C.一般

6.你在课堂上每次都积极参与讨论吗?

A.是B 有时参与,有时不参与

C .不参与,因为我害怕说错,他们笑话我7.课堂上你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有什么看法?

A.他真勇敢B.谁让我自己不会呢

6.课堂上你会主动和同学交流吗?

A .会B.不会,我担心说错被他们取笑C.有时会,有时不会

8.你认为学习数学的压力主要来自于?

A.听不懂教师的课B.作业太多C.数学太难了

9.你能承受学习数学的压力吗?

A.能承受B.基本能承受C.不能承受

10.一般情况下,老师布置的数学课堂练习量:

A.适量B.有点多,我跟不上C.很多,我根本做不来

11.你觉得平时课堂上,老师布置的练习

A.与新课知识很相近B.比新课知识难一点C.跟新课一点关系也没有请选择你觉得平时课堂上,老师布置的练习

12.你觉得数学课堂练习的难度?

A.适中B.有点难,跟新课内容不同的C.很难

13.你认为自己练习做不好的原因是?

A.上课不够专注,没听清楚老师讲解B.我很认真听了,但还是不会做

C.大部分我都会做,但有些变化的题目就不会

14.你认为数学练习重要吗?

A.很重要,只有通过练习才能较好掌握数学知识B.不太重要,有一点点练习就可以啦。C.不重要,只要把例题掌握了就可以了。

15.你认为数学课堂练习效率高吗?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实施阶段小结 篇11

课题的提出:

目前,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实施,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已形成了“以学生为本”的局面,课堂教学气氛浓烈。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小学数学的练习设计也应与教学相互相成,要在练习设计的目的、形式、容量等方面下功夫。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归纳来看,目前小学数学练习设计存在不足之处包括:对数学练习设计的目的不明确,缺乏练习的针对性;对数学练习设计的形式单一,缺乏练习的层次性;对数学练习设计的容量大,缺乏练习的变化性。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如何科学的、规范的、有效的进行数学练习设计,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我们应担当起义不容辞的责任。

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教师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研究策略:

1、利用每月一次的课题组活动,认真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理论知识,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实验人员的科研理论水平,并定期写好个人心得体会。

2、认真组织上研究课题课,沟通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3、定期做阶段性总结,反思。

4、精心备课,注重观课议课。

课题研究教师在备课、听课、议课、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研究有效练习,备课中着重体现如何设计有效练习,有哪些有效练习题。起到什么效果?观课时着重听这位教师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练习的,单周写出练习题的设计及练习方法;议课也围绕此课题讨论有效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合适,所产生的效果如何来进行评议,并针对“如何设计有效练习?”这一问题进行研讨,确实把这一课题落实到实处。课后反思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双周写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有效练习研究计划

李广梅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实施阶段小结 篇1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课堂教育 有效练习

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较高的练习质量作基础。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有效练习设计的一些思考:

一、设计趣味性的课堂练习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应该尽量带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才能激发起学生主动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所以,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就要尽可能地彰显数学的趣味,让学生一看题就有一种强烈的做题欲望。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第五课“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在讲了基本的换算之后,要想办法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并感性地认识到各个面值人民币的价值,所以在课堂练习中,教师就可以采用模拟购物的游戏方式来进行对人民币的再认识。教师首先可以组织学生们为日常学习用品估价,确定物品价格,然后再让几个学生做售货员,其余的学生拿着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来购买物品。在游戏中,学生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如不知道如何找兑,不能准确换算等,可是也正是这些困难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在互动中学生很自然地就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和各种面值人民币的价值。

二、加强各种练习的协调和配合,提高练习的整体效率

练习题的设计很重要,而实施的有效性却是关键。必须将教学目标分解到各种练习的设计中,并在实施过程中层层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练习的有效性。练习课的练习设计要遵循“以课本习题为主,课外习题为辅”的原则。在练习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地运用形成性、变式性、改错类型的练习,让学生从“会”过渡到“熟”,而通过综合、拓展性练习,更进一步由“熟”过渡到“活”。适当地采用题组训练的形式,可让学生“牵一发而动全身”,以最少的题目达到全方位的练习巩固。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可设计如下的练习:长方体有几个面?它们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有何关系?正方体有几个面?它们是什么形状?这些面有何关系?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能很清楚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而且形成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学习形体知识建构基础。

三、练习设计要有差异性,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我们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特点,在练习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做一些机动,使练习具有层次性,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练习设计中的层次性,就是指练习有坡度,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通常练习设计分为基本题、发展题和综合题三个层次。

例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可以让学生完成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①基本题:72÷8=(72×8)÷(8×8),1200÷400=12÷4,

②发展题:根据4200÷20=210,快速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42000÷200,420÷2,4200÷200;

③综合题:快速说出下面各题的商,并说明理由。

65000÷25,46000÷125,36000÷75。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个体差异,设计课堂练习时要注意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基础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目的。

四、练习设计要有开放性,为学生提供思维及想象的空间

开放性练习学生可以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而得出不同的结果,它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如:有54名学生到公园游玩划船,船的种类有:大船一次可以坐6人,每次收费16元;小船一次可以坐4人,每次收费6元;请问怎样租船最好?解题时,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租船方案:一是可以从价格上考虑,探索哪种方案最能省钱;二是可以从同学们的需要考虑,大船比较稳,安全一些,大船面积较大,可以放些行李,小船速度快,够刺激……总之,真正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全面进步和有效发展。

五、课堂练习设计注重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如在学习了“千克和克的初步认识”内容后,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去超市购物并收集重量信息的作业。练习课上,首先让学生把从超市所购的自己喜欢的食品重量告诉大家,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换了掂一掂、拎一拎,感受对方物品的重量。接着,又让大家拿出各自所带的瓜果蔬菜,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些水果、蔬菜的重量,再用秤称一下加以验证,看看与自己的估计相差多少。通过以上环节让学生充分感知了几十克、几百克、几千克、几十千克的重量,对一些填重量单位的习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在这样的自主性练习下,学生不仅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巩固,而且对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自主建构,使自己的数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做好课堂练习的教学,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分析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实际出发,设计课堂提问和练习,让学生乐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子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J].基础教育2013(03)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实施阶段小结 篇13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教师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课题研究的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研究方法及措施:

研究方法: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具体措施:

1、全体参与课题人员经过认真讨论,制定课题计划并做好具体分工:

肖艳峥 课题负责人 负责制定、调整研究计划,实施方案设计,阶段性研究报告,结题研究报告,结题论文汇总和撰写。

王 磊 课题组成员 负责理论学习,方向引导,方法指导,整理各种材料。

王丽萍 课题组成员 负责资料采编与积累,收集整理材料。

王艳利 课题组成员 协助制定研究计划、撰写论文,根据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有效练习的研究。

2、利用每月一次的课题组活动,认真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理论知识,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实验人员的科研理论水平,并定期写好个人心得体会。

3、认真组织上研究课题课,沟通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4、定期做阶段性总结,反思。

5、精心备课,注重观课议课:

课题研究教师在备课、听课、议课、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研究有效练习,备课中着重体现如何设计有效练习,有哪些有效练习题。起到什么效果?观课时着重听这位教师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练习的,单周写出练习题的设计及练习方法;议课也围绕此课题讨论有效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合适,所产生的效果如何来进行评议,并针对“如何设计有效练习?”这一问题进行研讨,确实把这一课题落实到实处。课后反思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双周写反思。

研究成果展示形式:

调查问卷 论文 课例 资料展示

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定课题组活动计划。

(2)学习关于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的论文著作,拓宽我们的研究思路,提升课题研究水平。

(3)以练习设计的方法为主开展研究。

(4)参加数学组组织的听课,评课。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十月份:

(1)学习相关理论资料,在教学中收集相关材料。

(2)及时记下教学中的得失,认真反思,总结经验。

(3)参加数学组组织的听课,评课。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十一月份:

(1)学习有关有效练习的课堂实录并做好反思。

(2)完成课题研究案例,随笔。

(3)参加数学组组织的听课,评课。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十二月份:

(1)课题组成员做一节相关数学课并总结、反思。

(2)参加数学组组织的听课,评课。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元月份:

(1)撰写课题小结,交流小结。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实施阶段小结 篇14

《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

冶底中心小学课题组执笔:董相林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选题的背景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这就决定了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的潮流和必然。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课堂是学校的主体, 是师生教学和生命的活动场所,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关注课堂,改进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中心工作和追求的目标。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师生主体地位的主阵地,是实施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校建设的核心。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犹如春风扑面而来,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但从多年的教学改革中不难发现,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停留在技术操作层面,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比较多的还是自己的教学设计,忽视了学生身心自然、和谐发展。有的课则弱化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有的课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使得教学费时多,效率低的现象长期困扰着我们。然而,反思让我们清醒,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纵观全球教育改革的走向,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人的全面发展,培养青少年学生创造性思维作为突破性课题,加大研究力度,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鉴于此,我校数学组确立了《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本课题研究旨在克服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构建真实、互动的新型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互动,让学生自主能动地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选题的意义

基于上述原因,为探索课堂教学各环节中的有效形式,我们力求通过本课题研究,促使教师用研究的行为去思考、实践、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促使教师、学生间的交往互动更加多维立体,促使师生间的关系更加民主平等,使课堂信息的交流更加开放、及时、有效,使课堂教学成为孩子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场,这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都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为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有三个基本要素:

1、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

2、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面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

3、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的研究,而是要对所记录的典型教学事件进行理论分析,反思。有利于改进今后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在研究过程中体现出我们特有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提高师生的教与学的有效意识。

我国新一轮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学就是按一定的价值标准,选择合理的教学途径,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每一方面都有所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育全球化及国际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的影响,国内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迫使我们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从数学学科的角度讲,有效教学是要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提高,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特别是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研究的有关概念界定

1、有效教学理念的界定

有效教学问题的研究源于20世纪初的教学科学运动。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2、新课标下的有效教学理念

具体来说,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三种含义: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它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果考察来衡量。有效率: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100%,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3、有效教学的具体内涵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强调教师要有“对象”意识,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强调教师要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即新课标提出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均衡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某一学科的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理论假设和研究目标

1、理论假设:

通过调查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更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理念,进一步树立起课堂教学中的生本意识、目标意识、反馈矫正意识、情感意识,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达到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2、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佳形式。

(2)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策略,优化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优化学习心理,优化学习习惯。构建师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平台。

(3)通过本课题研究,建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评价体系。

(4)形成各种成果材料,为成果的推广提供范例。

五、研究的内容

针对现行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缺失的问题,通过对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运用,优化教师教学手段,提高教师工作效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达到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备课的有效性研究●上课的有效性研究

●课堂对话的有效性研究●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教学方式与方法运用的有效性研究

六、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研究的基本思路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学校实施“教改兴校,科研强校”的策略,教改、科研风气浓厚,每天一小教研,每周一大教研,每个学期开展 “先锋杯”教学竞赛,“师徒配合课堂教学设计、评课”竞赛等,实施素质教育已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全面铺开,涌现了一大批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学校多年在语文、数学学科开展了一系列教改试验,尤其在加强教学反思的校本教研方面更是作了积极的探索。

为保证本课题的顺利实施,学校做了一系列课题先行工作,开展了各种课堂教学竞赛(说课、备课、上课、评课、反思等),调查、分析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现状,确定课题实施方案,制定课题研究内容目标。在此基础上开展专家讲座和教师培训,学习有关教育理念,并交流研讨心得、反思,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有实际效果的研究活动和学习活动;同时让每个教师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立足于校本培训,不断学习,才能尽快地转变观念,适应时代的要求,希望通过校本培训,我们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关注知识不如关注人

教师的重任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校本培训,达成共识,教师主动地由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传授获取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围绕学生设计课堂教学,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

2、让学生幸福快乐健康成长

多年来,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这已经成为固定的教学模式,新课改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焕发学生的潜能。与此同时,希望通过实行“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让学生真正感觉到生活的美好,学习的快乐。

(二)建立三个基本活动机构

A、自我研修;B、同伴互助研修;C、专家指导研修。

学校建立校长、教导处、教研组三级研修网络,以教导处为中心,层层负责,逐级推进,学校教学领导分工蹲点教研组,参加教研组活动,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导处抓好教研组长培训,定期给教研组长布置工作任务,定期检查,通过学校三个基本活动机构研修活动,对全校教师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培训,重新构建教师对“有效课堂”的认知结构。

(三)构建三大实践平台,提升教学理念

A、教学实践:聚焦课堂教学,研究教学问题,进行课例分析、评价、反思。

B、教育科研:把问题生成为课题,同伴一起加以讨论、研究、反思、实践、评价……如此反复,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

C、校本研修:通过专业引领,理论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基于每人要亮出一节好课,开展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从“有效性课堂教学”系列活动中发现值得研究的课例,以课例为主要研究方式,让教师确定有研究价值的专题,进行有效的课堂观摩,采取一课多演,一课多磨,一课多评,在同伴的互助下,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反思,以课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备课、上课做到“实践——探索——检验——完善——自主设计——课堂实践——评课交流——自我反思”的研修流程。引领、帮助教师研究课堂教学,内化新课改理念,真正做到理念先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展。

2、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七、研究的阶段步骤

1、准备阶段(2013.6~2013.9)

研究课题申请立项,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对教师进行理论与技术培训。

2、实施阶段(2013.10~2015.7)

根据行动研究方案,实施课题研究工作,实现预期的研究目标。

3、总结阶段(2015.8~2015.9)

分析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研究报告、工作总结,编辑论文集、典型课例集等,展示实验成果,并邀请专家、学者对实验成果进行科学鉴定。

上一篇:内刊管理办法下一篇:詹姆斯库克大学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