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财务管理中的几个误区

2024-10-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中小学财务管理中的几个误区(推荐10篇)

浅谈中小学财务管理中的几个误区 篇1

当前,通过对新《会计法》、《中小学财务制度》、《中小学会计制度》的学习,中小学的财务管理水平,以及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会计行为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也提高了学校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地推动作用。但同时对于中小学财务管理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要正确对待,改正错误,让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的进行。

一、注重教学管理,弱化财务管理

有些学校认为,财务会计工作是总务部门和会计人员本身业务和职责,学校只要搞好日常教学管理,抓好升学率就可以了,而对学校财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或根本就放弃管理。要从源头上改变这种错误的管理模式,首先就必须从认真学习贯彻新《会计法》、《中小学财务制度》等法律规章制度出发,加强思想认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其中《中小学财务制度》是中小学财务活动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系统性。其次要正确处理领导和财务人员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新《会计法》第四、五条分别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

1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施行会计监督”。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是学校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也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和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流动资产管理,弱化不动产管理

在资产管理方面,目前有不少中小学校都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现象,认为只要把“钱”管好就行了,其实这也是管理意识缺乏和淡薄的表现。随着各级政府及中小学自身对基本建设、改善教学环境投入的不断加大,教学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固定资产在中小学资产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这就为搞好各项资产及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其利用率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这也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也关系到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更关系到学校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

要抓好学校的固定资产等不动产的管理,首先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财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加以认真实施;其次要完善收发制度,建立固定资产岗位责任制;要在收到、购入、建成、捐赠固定资产后,进行分类登记造册,记入相关固定资产总帐和明细帐;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务必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要及时核销报废的固定资产,加强会计监督,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三、注重预算的编制,弱化预算的执行

近年来,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步伐的加快,预算体制也从零基预算到综合预算,再到现在的部门预算,预算管理正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方向稳步推进。在财政和主管部门的指导和要求下,大多数中小学都很重视一年一度的预算编制工作。能够按照“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略有节余”的原则,认真做好预算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规范支出分类,细化预算编制,遵循预算的编制口径,及时完成预算的编制工作。

但对于预算执行仍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麻木性,每月未按照预算编制去执行支出项目,有的随意扩大支出项目,没有做到计划、分析、评价、监督,失去了预算编制的意义和作用,也加大了经费管理的难度,并削弱了经费管理的力度。对预算执行的重视程度,不仅影响预算编制的严肃性、科学性,也会影响学校事业发展和规划。

各中小学要避免发生这些问题,就要在搞好预算编制工作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组织的执行预算;做到定期或不定期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发现差异,找出原因,加以控制;预算终了,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不断完善预算执行的监督机制。

四、注重收费项目资金的管理,弱化代管资金的管理

目前各级政府,以及教育、财政、物价、监察等部门对于中

小学收费问题都很重视,先后出台了许多加强收费管理的相关文件,社会各界对此也很关注。中小学基本上都能够按照规定的收费项目,按标准收费,做到了“一证、一据、一卡、一公示”,并按规定及时上缴财政专户。

但是在代管资金的管理方面就明显不足。个别学校对于收取的书费、簿本费等代管资金,没有分年级进行认真、详细的核算,而是笼统记帐,在学期终了也未进行清算,而实施“专款专用、及时结算、多退少补”更是一纸空文。还有学校超范围使用代管资金,如在书费中列支教学辅导书等教师用书。也有随意将代管资金结余资金冲减事业支出相关经费,或将结余转为学校其他收入。这些做法和相关规定是严重背离的,是不可取的。各中小学在收费管理中,必须认识到收费无小事,必须严格执行收费政策,要做到学校收的清楚,要让家长交的明白放心,切实搞好学校收费管理工作,特别是对代管资金的管理。

五、注重会计的核算职能,弱化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法》中规定,会计有两大基本职能,即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在实际操作中,中小学往往只注重会计的核算职能,会计人员只要记记帐、算算帐就行了,而忽视了会计的监督职能作用,其结果是会计工作水平得不到提高,会计信息失真,违法违纪、损失浪费等腐败现象较为突出,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得不到加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小学对会计监督职能认识

模糊,法律意识淡薄,以及单位内部管理机制、外部监督机制松懈也有关。

浅谈中小学财务管理中的几个误区 篇2

关键词:防洪,误区,分析,建议

笔者长期从事水利工作, 在实践中认识到:防洪抢险事关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防洪抢险责任重于泰山。故此, 有防洪任务的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防洪工作, 党政领导都亲自抓。但在防洪抢险中存在的几个误区不容忽视。

误区一:过分夸大洪水等级

每年讯期, 各级政府都要召开防汛工作会议。会上水文、气象部门都要根据数理统计分析对本年的洪水作预测。尚若预测是枯水年份, 领导也要强调有发生大洪水的可能。“宁可信其有, 不可信其无”, “克服麻痹思想”成了一些领导教戒下级的口头禅, 似乎不说就不足以说明抗大洪抢大险的决心。“宁可信其有, 不可信其无”这句话好说, 但要做起来是要付出代价的。要按“宁可信其有”的洪水等级去进行物资和人力的准备, 按发生大洪水的预案去运作。众所周知, 洪水预防成本是与预防的洪水的大小成正比的。

其实, 科学发展到今天, 对天气预测还是比较准确的。我们要相信科学, 按照预测的洪水制定防洪措施;准备防汛物资。然而我们有些领导为了强调防洪的重要性, 为了表白自己的防洪决心, 为了自己推卸责任, 他们不顾洪水预防成本, 不进行经济比较, 而是一味强调抗大洪, 抢大险。造成人力和物资的浪费, 增加洪水预防成本, 且给正常工作带来影响。

在交通如此发达, 通讯如此方便, 物资如此丰富的今天, 只要我们领导干部思想上绷紧防洪抢险这根弦, 就是遇突发洪水事件, 要搞好抢险的各项调度也是没有问题的, 这并不是什么麻痹思想。

误区二:过多的防汛检查

汛期防汛检查不断, 省、市、县争先恐后, 纷至沓来。有各级政府的防汛检查, 有各主管部门的防汛检查, 有各分管抢险责任单位的防汛检查, 且每一级都要进行好几次。进行必要的防汛检查是对的, 而应以工程管理单位为主。因为他们情况熟悉, 针对性强, 发现问题能及时处理。然而, 过多过滥的检查只能加重基层负担。不妨让我们来看一看某单位一年来接待上级防汛检查的情况。该单位一年来共接待上级防汛检查共计十五次, 一次检查少则三五人, 多则十几人。省级单位来防汛检查, 市、县级要有人陪着;市级单位来防汛检查, 县里要有人陪着;基层单位要派人陪着就更不必说。有的人对同一处险工险段一年都检查了十几次甚至更多。搞得下面应接不暇, 上面下来的人也很厌倦。有的干脆坐在宾馆里听听汇报;有的则坐车走马观花地看一趟。而出现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险工险段就是检查100遍也无人问津。试问, 这样的检查又能起到多大作用?真是劳民伤财。少数下来检查的人要高标准住房, 超出规定部分一律要下级开支。上级来人下级应好好招待这更是自然。这样的检查只是浪费钱财, 有百害而无一益。本来可用来处理险工险段的资金也被检查消耗掉了, 无形中加重了基层的负担。更可悲的是少数领导干部把派了多少次检查, 下发了多少文件, 开了多少次防汛会议, 甚至防汛会开得早也作为政绩加以表功。这完全是一种不讲求实效的官僚主义工作作风。其实, 防汛抢险是洪区年年都要做的工作, 平常得就像人天天要吃饭一样。干部群众防洪意识都很强, 经验也丰富。上级不交代, 不下文, 不开会, 基层也会做好检查工作, 组织好抢险队伍, 准备好抢险物质。如果基层领导连防汛抢险这样重要的事情都想不到, 做不好。那么, 这样的人就不能在领导岗位上。

误区三:机关干部职工参与抢险

为了便于指挥, 责任明确, 防汛期间, 一般分圩堤、水库或行政区域设抢险指挥部。指挥部负责所辖范围的抢险人员、物质、车辆、船只的调度;负责技术指导;传递抢险信息, 上报下达。指挥部人员不在于多而在于它的指挥组织能力, 讲求的是效率。然而, 有些领导干部认为, 参与抢险的机关干部多抢险力度就大, 也表明领导干部抢险的决心大, 措施强。所以, 抢险期间, 不断派出机关干部下到抢险指挥部。而派下去的人既不懂技术, 又没有抢险经验, 更派不上劳力。真是既不能当指挥员又不能当战斗员更不能当技术员。他们只会增加指挥部的负担, 使指挥部人满为患, 给本来 (下转288页) (上接234页) 食宿就很困难的指挥部增添新的困难。1998年某县向某乡抢险指挥部共派了五批机关干部, 使指挥部人员多达几十人。这样庞大的队伍既增加了农民负担, 在群众中造成不良的影响, 又严重影响机关的正常工作。圩区内每个公民都有防洪抢险的义务。但参与抢险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各尽所能, 有力的出力, 有物的出物, 有钱的出钱。抢险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有务实精神, 不要在工作中摆花架子, 做样子。

误区四:花钱越多险情处理效果越好

浅谈高效课堂中的几个误区 篇3

[关键词]高效课堂 误区

近几年来,许多中小学都在大张旗鼓地搞高效课堂建设,组织教师相互访问和学习高效课堂模式。似乎课堂上讲的时间越短,就越能体现高效课堂的宗旨。仿佛一节课,只要教师设置几个问题,学生做几个有趣的活动,或是看几个相关的视频,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就是高效课堂。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所谓的高效课堂已经变得华而不实、虚有其表,偏离了有效教学的初衷。现笔者将发现的高效课堂误区进行分析总结。

一、讲授时间过短,无法将知识点讲透彻

某些学校为了搞高效课堂,建立了固定的课堂模式,将课堂时间进行严格的分配,甚至规定教师讲课的时间不能超过多少分钟。这种固定模式在某些科目的某些内容里,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要求所有的课都按照这个标准去进行就适得其反了。例如,在讲授必修二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时,课程标准要求减数分裂部分的教学课时为2课时,其中第一课时包括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这部分内容是高中生物学习内容的重点之一,同时也是难点之一,是连接遗传定律与遗传物质内容的重要节点。这节课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四分体、联会、交叉互换、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等初次出现的一系列概念,还要理解掌握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形态与数目变化、DNA数目变化等抽象内容。若要求教师在二十分钟内将教学内容讲清楚、讲透彻,这必将要求学生有较长的时间预习和具备非常强的学习理解能力。要求每个学校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有如此能力,显然与实际是极其不符的。如此一来,必将导致部分学生无法掌握好本节的知识,而一旦学生没有理解透彻,就去学习后面的内容,就会导致整个遗传知识体系的混乱。

二、活动组织不佳,导致自主学习效

率低下

学生活动是高效课堂的一个典型特征之一,它占据了高效课堂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时间。高中生物新课程在每一节课的设计上基本都引入了问题探讨、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等内容,教师一般以小组讨论、自主探究、问题驱动等活动形式将其贯穿于课堂中。这些活动如果组织得好,无疑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率,增强学习效果;但是如果组织不佳,那么不仅会导致课堂纪律散漫,还会使整个活动空洞化、形式化和表面化。例如,在学习必修二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2节《DNA的分子结构》时,要求学生动手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这个模型需要五边形的脱氧核糖模型、圆形的磷酸模型、四种四边形状的含氮碱基模型、代表化学键的别针等一系列的材料。如果教师不做精心指导,让学生完全自由化地去制作这个模型,结果就会出现很多错误,比如两条链上五碳糖的朝向、磷酸与五碳糖连接的位置、含氮碱基与五碳糖连接的位置等出错。若再按照学生制作的模型去思考探讨DNA分子中碱基的比例和数量之间的规律,那么就会导致连锁式的错误。即使教师在总结时展示正确的模型,告诉学生单双链中(A+G)/(C+T)的比值公式,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也仅限于记住公式而已。

三、教学模式化,使得课堂缺乏个性

现如今,一旦某个名校的某个学科创立了某种高效课堂模式,并获得了成功,往往会进行大力的推广。同省市周边的学校甚至更远的学校就会一阵风似的组织教师访问学习,拼命地模仿和照搬这种教学模式。试问学校的层次不同,学生的能力有差异,照搬过来的教学模式就一定适合自身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而且都采用同一教学模式,教师的个性化课堂将被无情的抹杀。“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不应该是一枝独秀,而应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高效课堂应当是根据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情况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照搬照抄别人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只能是邯郸学步,最后落得个什么也不像。高效课堂没有固定的模式,不能生搬硬套。真正的高效课堂要考虑到每个学校的差异性,考虑到各个学生的基础知识厚薄程度、学习能力的强弱。

总之,高效课堂应该是建立在高效教学的基础上,在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的一种效率较高、效果较好的课堂模式,体现的是有效教学。教师应该在有效教学的前提下,自由地进行时间分配,采用多种课堂组织形式,去寻找适合自己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没有终点,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反思和探索,去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得高效课堂的层次越来越高。

[ 参 考 文 献 ]

[1]何惠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优质高效课堂[J].中学生物学,2010,26(8):22-23.

浅谈中小学财务管理中的几个误区 篇4

内容摘要:我从我校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中,发现了现在教师应用课件上课中认识上的、运用上的、制作水平上的几个误区,提出几个解决问题的浅见,抛砖引玉,期望教师们能提出宝贵意见。

关键词:多媒体 应用 误区 提高 水平

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逐渐推广和应用,多媒体课件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所应掌握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技术。为了顺应这种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我校从2012年9月开始一直到2013年1月,进行了全校性的教师多媒体教学技能展示,一共有63名教师参与,我作为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听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等不同科目的24节课,在2012年10月份时,也听了到我校实习的范少锋等三位实习教师的5节多媒体课。在听了近30节的多媒体课件后,发现我校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我归纳了一下,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认为多媒体对教学没有作用的误区

由于我校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多媒体教室,所以只有不到十个参加过多媒体说课竞赛的老师会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绝大多数老师没有进行过多媒体授课,更不会制作多媒体课件,甚至有的老教师,从参加工作到现在的二三十多年时间的教学工作中,不要说用来上课,就是平时都没摸过一次电脑,我感觉到有点不可思议。

教师不会用多媒体的原因,不只是因为学校没多媒体上课设备,更主要的是觉得多媒体没什么用处,这部分教师对多媒体课件有两个认识上的误区:

1、觉得多媒体课件只是课本搬家,将全文的文字重新输入,复制到幻灯片上,课堂就由原来的“让学生看课本”变成了“让学生看屏幕”,多媒体教学和常规教学相比没有本质改变,也就没有任何优势。这些老师用了半辈子常规教学,觉得多媒体把原本该写在黑板上的字打在屏幕上,要增减内容或想突出重点以及临时发挥的内容要书写都不如在黑板上写来的得心应手。

2、用多媒体授课不方便师生进行实时沟通,作为教师都知道:进行授课的过程,其实是一种言语与情感对话式的人际交往过程。教师的课堂语言,有些是预设的,更多的则是随着课堂的发展而生成的,它包含着教师的激情和机智。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可能鼓励和感染学生,远比电脑制造出来的热烈掌声效果更好。可以想象,当课堂的导入语不是由教师充满激情地讲出,而是对照着多媒体幻灯片上的文字一个一个的读出,其渲染气氛、激发兴趣、创设情境的作用还有多大?

二是因操作水平不高觉得不好用的误区

在观摩老师们上多媒体课时,我发现老师们操作PPT的水平良莠不齐,第一类最差的:有七八位教师,竟然连PPT的播放都不会,在打开PPT课件后,画面一直停留在制作编辑的软件界面中,幻灯片的切换就只有点击左边的大纲视图。第二类是只会播放的:这些老师能够播放幻灯片,但除了知道点击顺序播放外,想回到上一张就不会了,于是这几个老师变成了一个幻灯片放映员加解说员。第三类知道结合上面二种老师之长的,想回到前面内容的时候会退出播放,在编辑状态下找到需要重复讲解的幻灯片再播放,操作过程繁琐,严重影响讲课的速度。第四类老师对软件操作方面比较熟了,知道用右键调出快捷菜单,进行页面跳转、转换成画笔等功能操作,实现了在屏幕上作记号甚至写字,初步实现人机对话,能够体现出课件为教学服务的作用。

多媒体授课的操作还不止于此,现在的多媒体教室一般都和电子白板结合在一起的,两者既可以分别使用,也可以叠加使用,大部分教师知道分别的打开软件进行单个的操作,但一起打开后就不会相互切换,更加不会把电子白板叠加在PPT课件上使用,因而觉得操作不便,切换麻烦。

三是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太低而觉得多媒体不好的误区

我校六十多老位师的课件,没有一件能达到真正“多媒体”的要求,所谓“多媒体”,是指能将文字、图像、动画、歌曲、影片甚至三维动画等各种不同种类的信息融入课件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课件声画并茂,五彩缤纷。更没有一个教师会在课件中做导航按钮,使课件中任何一个幻灯片都可跳转到别的幻灯片的链接,方便在讲课讲的快时前进,需要重复时后退,复习时可以从本页面转到任何页面。这种链接,我在别的地方听课时也基本没有见到过,反而在学生制作的电子书、电子报上见到应用的十分普遍,学生是教师教出来的,但在教师的课件中没有运用,不能不说是十分奇怪的事情。

一个先进的工具,在没有掌握使用方法时我们总会觉得不好用,就像以前windows xp刚推出来时,我们还觉得不如windows 98好用一样,对PPT的制作,我们大部分教师都还没能掌握其使用技巧,更没有掌握其制作技巧,做出来的课件水平还相当的低,如此觉得用多媒体授课不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针对出现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第一,聘请专家到学校来,让所有教师去听听高水平的专家教师的多媒体课。让老师们明白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多媒体教学不管是内容上,操作上都具有很强的优势,是能克服老师们觉得不好用的不足之处的:

首先是内容方面,内容方面又有二点:

1、内容的容量方面,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增大课堂容量。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板书和画图就能占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现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节省了大量的板书和画图时间,保持了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的连贯性,把节省的时间用于学生学习和检测性练习,用于老师当堂

检查学生掌握这节课知识的情况,使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真正学到更多的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内容的形式方面,多媒体课件不只是书本内容的重复,它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利用多种媒体技术,以其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等特点强烈地刺激学生,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我们都知道,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物理研究的基础,可以很好地辅助教学,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特别是对很多无法进行实验的理论知识,多媒体课件教学更是凸显了其极大的优势。如在讲解物质的结构原理时,无法用实验给学生做演示,空洞的理论很难让学生理解,这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图片完全可以让学生有非常详尽的了解。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语言适时的引导,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然后是操作方面,听高水平老师的课,还能直接观察和学习授课老师的操作,现在软件的使用都已经十分的人性化,操作简单而便利,软件的功能也是十分的丰富和实用,电子白板不但能写可画,象真正的粉笔一样写字,还可以变换不同画笔和颜色,进行绘画,不会画画的教师,则利用各种科目的图库,随时调用,使不会画画的教师也能“画”出专业水平的图片,减轻教师负担,提升学生注意力,提高讲课效率,唯一的难点是入门,需要学习者的亲自动手实践,多加练习才能掌握和熟练。

第二是进行有效的培训,让每个教师切实的学会较高水平的制作技术。我市在二○○七年曾在职业中学进行过一次教师全员PPT课件的制作学习,使大部分教师学会了课件的初步制作,可是学习的层次较低,内容过时,这些课件,只是一些文字、图表、或者是一些图片拼凑,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影片,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动画,能够调节课堂气氛的音乐在我们的课件中都见不到。这样低水平的课件,根本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尤其是现在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由投影变成了电子白板,在制作课件时必须考虑和电子白板相结合,要能符合电子白板的操作方法,和调用电子白板中的素材。将人机整合起来,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我在网上看过一个全国优质课录像,那是一节历史多媒体课,上课内容是讲中国的抗日战争,课程一开始是一段录像,日本的战机疯狂地在我中华大地上投炸弹,到处浓烟滚滚,百姓死伤无数„„教师用悲伤的声音阐述:“同学们,这是我们中国一段惨痛的历史,我们的祖国曾经经历过日本惨无人道的侵略„„”,课件中录像的引入,不只是一个知识,更是活生生的爱国主义的震撼激发,一开始就抓住了所有学生的心思和情怀,学生完全沉浸在教师制造出气氛中,教学不但达到“教书”的层次,更是达到了“育人”的高度。我当时也如临其境,过去多年了还记得这节课。

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师水平低的原因,是由于我们的教室中长期没有多媒体设备或者是配备不够导致的,如果每年都要求教师要上一节多媒体课,如果每间教室都有多媒体的话,就恐怕没那个教师不去用了,即使是年老的教师,也不能对此无动于衷,时间久了,慢慢的就学会了。其实这只是表象,虽然问

题多多、水平不高,但我校还是有近十个教师在运用时得心应手,基本能满足上课要求。这些教师们有一个共性,第一、他们都是年青教师,第二、他们都参加过竞赛,第三、这些教师都需要评更高一级的职称。所以我认为导致的根源是教师们身上的惰性、培训过程的流于形式,以及教师考核在这方面的缺失。

多媒体设备的配备,会随着国家的富强和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普及到我们山区学校,我们教师是等每间课室都配备齐了设备以后慢慢学习,还是先学习好再上多媒体课更好呢?

参考文献:

1、《浅谈课件制作的几点体会》 作者:肖利 长沙市芙蓉区大同小学

2、《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反思》作者:王进校 2009-5-13 9

推广普通话认识中的几个误区 篇5

洲仔镇中心小学

黄智军

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的一项基本语言政策。近几年来,随着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工作的推进,全国已掀起了学习普通话的热潮。但是,在学习、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人们还存在许多误区,引起了认识上的分歧,影响了推广普通话的进程。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误区。

一、关于普通话的概念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因为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因此很多人认为北京话就是普通话。其实不然,北京话当中也存在不少的方言土语。北京话当中有一种“吃字”现象,如“我告诉你”念成“我告你”,中间的那个字给省略掉了。还有一种是舌头打滚现象。比如北京的一些公交车的售票员报站名,嘴里像含着什么东西,口齿含混不清,外地人是难以听懂的。又如北京话中有些字音的声调与普通话是不相同的,如“质量(zhì liàng)”北京人念“zhǐ liàng”办公室(bàn gōng shì)念成“bàn gōng shǐ”“一会儿(yí huìr)”念成“yì huǐr”。声母有的也不一样,如把“乒乓球(pīng pāng qiú)“念成“bīng bāng qiú”还有很

在一次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谈话节目中,有位嘉宾说到这样一种现象:在方言区,他到菜场买菜,如果使用方言要比使用普通话价格便宜。他问专家,是否买菜的时候也必须使用普通话。专家明确告诉他:使用哪种语言能买到价格便宜的菜你就使用哪种语言。

在有些场合,使用普通话会产生歧义的时候,就可以使用方言。有一次笔者到杭州某高校的食堂里买一个粽子。我叫服务员给我剥一下,服务员便将粽子用塑料袋包了起来。这正好跟我要把粽箬剥掉的意思相反。闹了个大笑话。其实误会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剥(bāo)”与“包”是同音字,在语境上很容易认为是后者的意思。但问题是,“剥”当动词用的时候必须念“bāo”而不能念成“bō”(在合成词“剥削、剥落”中念“bō”)。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坚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反而影响了正常的交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法》第16规定: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批准的可使用方言播音用语。可见,在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并没有排斥方言节目。相反,好的方言节目可以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给媒体注入新鲜的血液。如珠江频道台的节目,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该节目充分挖掘了方言语汇活泼多样的元素,进行艺术加工。加之每个事件之间用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加以过渡,使其更加活泼、生动。从全国来看,已涌现出了许多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优秀方言节目。她将成为电

的榜样。但是从目前的电视节目来看,读音错误的现象比比皆是。

比如把“角色(jué sè)”念成“jiǎo sè”,把“琴弦(qín xián)”念成“qín xuán”,把“发球违例(fā qiú wéi lì)念成“fā qiú wěi lì”,“混合双打(hùn hé shuāng dǎ)”念成“hǔn hé shuāng dǎ”。某国家级出版版社出版的中小学生眼保健操磁带,将第四节“按(àn)太阳穴(xué)轮刮眼眶(kuàng)”中三个字分别念成“ān”、“xuè”、“kuāng”。一节眼保健操中有三个字念错,而且这还不是个别现象。2000年《咬文嚼字》杂志上列了一张表格,列举了一些容易念错的字、词,题《为播音员请朗读》。旨在让播音员对一些容易念错的字引起重视,以对媒体负责。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几点误区 篇6

山西省晋城开发区凤巢小学

王敏

我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已有九年,在这九年的英语教学中,我有过收获的欣喜与快乐,也有过探索的失败与困惑。在小学英语新课程全面实施的引领下,我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尝试与进取中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反思,努力找出英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失败的原因。在逐步的研究中发现我们大部分教师在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导致我们的课堂教学无法顺利进行,也成为我们小学英语教师最关心,在课余时间研讨最激烈的一个热门话题。现在我将我们总结的这些误区与对策整理出来,与各位同仁分享与探讨。

误区一:注重“快乐英语”表象,忽略学习效果达成

在英语课堂上,我们经常会把快乐当作衡量英语教学成功的一种标尺。因此,大量的教具、音像图片资料占据了课堂,充盈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学生说说唱唱,在形式花哨,热闹非凡的活动中接受教师早已预设好的学习方向。然而实践证明学生在其中获得的快乐是浅层次的,学习兴趣也是短暂的,这些看似表面的热闹和热烈可能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打乱学生的正常思维。尤其对于那些接受程度慢的同学来说,整堂课程他们只能作为一个不能自主的附属品,全然不知道自己附和的到底是什么内容,因此,这种“快乐”最终不能转化、上升成为学生的内在动机,反而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阻碍了。其结果就是“热热闹闹一堂课,两手空空无收获”。误区二:注重听说训练,忽略读写培养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既是目的,又是方法和手段。这四种能力在教学中具有相对独立性。听、读属于理解,说、写属于表达,听说是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读写则是培养书面表达能力。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听说法”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英语,特别是年龄小的学生,听说训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现在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多以生动活泼的口语训练出现,忽略了学生书写字母,拼读单词的能力。这样,就会给教师造成一种假象:学生只要会听会说了,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于是就出现了中低年级看见图片会说单词,会读对话,到了高年级,教材要求默写词句,学生就会感到压力加重,一部分学生开始跟不上脚步,课堂上学习兴趣大大减弱,造成“两极分化”现象。因此,从我国的教育教学现状和教材的编写目标出发,应该把读写训练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误区三:注重英语知识输入,忽略文化意识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和文化意识的渗透是小学英语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同时,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对象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然而我们在处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文化意识的教学目标上却显得有些困惑,不知道该如何体现这五个基本教学目标,所以在一些小学英语课堂上,出现了教师只注重英语知识的输入,脱离文化意识教育的现象。例如:单一地向学生传授对句型的理解与应用,对句型进行反复机械的操练。实际上,知识与技能、学习策略的培养应该尽量避免直接或独立教授,应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文化意识等融为一体。学生在活动操练中不仅要达到知识与技能目标,还要了解一些中西方文化习俗,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习动机,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英语学习的快乐,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误区四:注重全英文教学,忽略母语

在英语教学中,很多人误以为如果小学英语老师用英语授课,学生就会有个英语学习的环境,就能使学生在情景中理解所学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有些老师就想尽办法让学生去揣摩一个单词、一句话的意思。有时候一两个汉字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用英文解释半天,孩子们听得仍是一头雾水,那么这种教学方式无疑对学生没有任何的帮助,有时还会削弱孩子的自信心。小学生的理解水平有限,对那些较难、较抽象的英语单词,简单的中文翻译还是必要的。母语是我们交流的最便捷的工具,英语课堂不能完全摒弃。误区五:注重评价运用,忽略评价效果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学生。主张教师课堂上多用鼓励的话语,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但是我们应该明白:一味的赏识和鼓励并不能成功地实施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没有惩处的教育也不能称之为完整的教育。我们反对任何形式的体罚或变相体罚,但是如果适当地采用一些文明的惩处方式,不仅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还可以让他们明辨是非,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当学生出现违反课堂纪律等现象,打扰正常上课秩序时,教师就可以用适当的方式对学生作出处理,比如去掉小组比赛中的星星,或是出示警告标记等。这样可以给学生的一些不文明行为以约束,因为这关系到小组的荣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运用评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评价的实效性。

浅谈中小学财务管理中的几个误区 篇7

一、杜绝生字教学零起点

教学时,课堂上时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当一个生字出现在黑板上,就有学生在底下嚷嚷“:我早就认识了。“”太简单了!”此时,如果还按部就班地识字,那教学就脱离大部分学生的学情了。因为我们生活在母语的文化氛围中,汉字随处可见,学生的识字途径很多。日常生活中,广告、店名、站牌,各类包装上的说明,电影、电视、课外书中出现的文字,都是识字的活教材。他们在路边警戒牌上认识了“注意危险”,在小吃店的招牌上认识了“牛杂”,在吟诵古诗活动中理解了“旧符”(王安石的《元日》) 的含义……安徽滁州的孩子早就认识了“醉翁亭”,四川成都的孩子都知道“都江堰”,北京的孩子都会读“颐和园”,山东曲阜的孩子一定都去过孔庙……

“生活处处皆学问。”许多字,我们课上还没教,学生可能早就认识了。再逐一学习,就会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费时低效。因此,教师必须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专教那些学生不会的和相对薄弱的汉字。

如下这个二年级识字的教学片段就很好地体现了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理念:

1.摸学情,定重点,初识生字新朋友。

(师课件出示一组生字)

师:你们认识这些生字宝宝吗?

生(异口同声):认识。

师: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我会查字典。

师:这是我们下学期要学的内容,你现在就会了,真了不起。

生:我读课外书认识的。

师:读书是一种识字的好方法。

生:我在生活中见过这些字。

师:是啊,处处留心皆学问,你真会学习!

生:我已经预习了课文。

师:这个学习习惯特别好。

师:那老师要来考考你们,谁能读准它们?(抽查几个学生,有的全读对,个别的后鼻音读得不准。)

师:请这位全读对的识字小明星做小老师,带大家读。

(个别学生带读,其余学生跟读。)

师:自己练一练,相信大家都能像小老师那样把后鼻音读准。

师:小火车开起来。(小组轮读检查掌握情况)

师:老师增加难度了(去掉生字的 拼音),小火车继续开。

2.图、字、文对照,生字成为真朋友。

师:咱们把生字宝宝的音读准了,不过,要想和它们成为真朋友,还得记住它们的样子,了解它们的意思哟!请大家轻轻打开课本,看看书中告诉了我们什么识字的好方法。 (看图识字)

在以上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在认读字音前,学生交流了多种识字方法,教师及时肯定了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并将他们的视野引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学语文的意识。这是识字教学高效的成功案例,教师正是坚持先摸学情,以学定教,才真正杜绝了“零起点”“白手起家”式的低效操作。

二、防止曲解误读汉字

关于汉字形、音、义的溯源工作,一直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语文教师在教学生“识字解字”时,如果能根据字理去教,让学生理解字的构形、读音、表义的道理,无疑是抓住了汉字的本质规律,事半功倍。同时,枯燥无味的识字也因为这些前所未有的新鲜知识,变得活泼快乐起来。但实际教学中,由于缺乏这方面必要的参考书,往往会产生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笑话。

如有教师在讲“毛笔”的“笔”字时,就告诉孩子们:“因为毛笔的‘笔杆’是用竹子做成的,毛笔的‘笔头’是用‘毛’做成的,所以‘竹’和‘毛’合起来就是‘笔’字。”这种讲法显然是望文生义,殊不知“笔”字是从繁体字“筆”简化而来,而繁体字“筆”字则是从会意字“聿”发展而来的。“聿”,是“笔”的本字,小篆写作以手执笔的形态。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自秦以后始加竹作笔。那种望文生义的讲法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

又如“德”这个字,有教师望字生义,说是“十四个人一条心”。如果这是由学生创编的一个记忆字形的小口诀,是可以接受的,但作为教师从字源的角度解析则是完全错误的。我国自古就是一个“道德品行”的国家,所以我们的先人在创造这个“德”字时也是费了一番脑筋的。从甲骨文形体来看,它的左边是“彳”,这在古文字中多表示“行走”之义;右边是一只眼睛,眼睛上面有一条直线,表示眼睛要看正;二者相合就是“行得要正,看得要直”之义。它是一个会意字。金文的形体与甲骨文的形体基本相似,只是在右边的眼睛下加了“一颗心”,这时的人们又给“德”字的含义加了一个标准,即除了“行正、目正”外,还要“心正”,可见人们对“德”字的含义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小篆的形体结构基本沿袭了金文的形体结构,楷体的形体又沿袭了小篆的形体,才呈现出今天的“德”字。

汉字造字有六书,前四种为造字方法。著名汉字研究专家唐汉说:“几乎每一个汉字,尤其是初始阶段的汉字,都是一种实物的摹绘、一幅生活场景的缩影。”

象形字源于绘画,见形知义是汉字最基本的造字方法。许慎将象形界定为“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象形字是极其适合根据字形进行教学的。如:象形字“鹿”的笔画多,易错。教学时,教师可展示“鹿”字“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的演变,借助展示形象的画面,在物象和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将笔画结构和其生动鲜明的表象统一起来,按照“角—身—腿”的顺序,来记住“鹿”字的笔顺、字形。这样,当“鹿”字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时,这个汉字就不再是个抽象的符号,而成为一幅生动有趣的图画,增加了学生记忆的强度。

指事字源于记号和图画的有理组合,表示一定的意义。比如:“上”为手掌上加上一点,表示手掌之上;“下”为手掌翻下加上一点,表示手掌之下。直观地体现了“上”“下”之义,表现了事物之间的关系。

会意字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指事字组合,表示新的语义。有的会意字一目了然易解释,比如:大耳为“耷”,不上不下为“卡”,少力为“劣”,将贝分开谓“贫”,两“手”中间一个“分”字为“掰”……又如:“独”从犬,“群”从羊,这是放牧的生活图景:牧羊犬只有一只,而被放牧的羊则是成群的。

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是最能产字的造字形式,约占常用字的90%。利用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合理比较归类,发散识字,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比如教学“苞”“饱”“泡”“炮”这类同声旁、不同形旁的形声字,教师可以让学生看声旁猜字音,据形旁猜字义,并用字典加以证明自己所猜答案是否正确,并鼓励学生课后多找一些类似的字群去认读,举一反三,最终掌握这种利用形声字构字特点识字的方法。

三、避免高段识字教学低段化

识字教学长期在小学语文低中年级教学中唱主角。通常低中段的识字课,教学扎实到位,学生对生字的掌握较为牢固,拓展性的识字也很充分。可是一进入高年级,识字教学要么被边缘化,蜻蜓点水式地走过场,要么像低段识字教学一样,音、形、义面面俱到,忽略了高段的教学目标和学情特点。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有的教师对高段的识字教学认识有偏差。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但并不意味着高年级可以不用指导,让学生放任自流地学习。其实,识字教学应贯穿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只是中高段不能像低段那样指导到细枝末节,局限于一笔一画。高段的识字教学不宜零碎分散,应注重整合,提炼方法,举一反三,如此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通过低中段的学习,高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多种的识字方法,拥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但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是呈螺旋式提高的状态,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巩固强化,教师要由“扶”到“放”,学生要由“学”到“用”,创建自主探究、同伴互助、教师引领的课堂识字新模式。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预习自主分析生字的字形,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字义。课堂上针对部分难识的生字与新词进行合作探究。教师应准确地把握高段识字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识字,避免生字词学习的机械重复,同时请学生将有难度的生字词写在黑板上,凸显出来,与同桌或小组交流,然后就生字学习中的疑问互帮互助,教师相机进行积极的干预。比如,学生学习“咽喉”这个词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说说“咽喉”的本义,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意思。学生很快明白了“咽喉”不仅指身体的一个部位,它还有一个引申义,是指特别重要的通道或部分。然后,教师组织学生探究:还有哪些原指身体的某个部位并具有引申义的词语呢?学生很自然地想到了“臂膀”“首脑”“手足”等。教师这样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究识字,识字学习的过程就成了走向生活、走向文化、走向社会的探究与发现之旅。碰到学生易错的字让他们记在纠错本上,养成自觉纠错的习惯。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习生字的效率。

事实证明,高段的识字教学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发现,教师适时适度地引导,以帮助学生归类整合,整体识字。教师还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自主探究的意识,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四、去除识字教学中的“伪自主”

“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在语文知识板块的教学中,它早已成为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流行语。在识字教学课堂里,这也是使用率极高的教学用语,似乎有了这句话,我们就慷慨地给予了学生最大限度的自主权和最人性化的教学方式了。但我想问:你了解什么方法是学生在识字时最喜欢的方法吗?他们最喜欢的方法适合自主学习时学习相关的内容吗?对于相同的生字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法还是一样的吗?

当老师提出“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法来学习生字,然后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时,课堂上立刻小手如林。但只要第一个同学 说出了自 己的答案,孩子们顿时“唉”声一片,再也看不到举起的小手了。是什么浇 灭了学生 们的热情?原因只有一个———他们的答案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会一样?因为他们的思维策略已经形成了定式。而这定式从何而来?是老师在以前的识字课上反复强调或无意间灌输的。这样的教学看似注重了方法的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照,但实际上只是形式上的引导和关照,是“伪自主”。

在课堂上,我们应根据汉字的特点和教材中编者的编写意图,有针对性地应用识字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发现,并体验识字的过程。如教学“冬”字时,学生就能说出很多种记忆字形的方法。有的运用部件分析法:“冬”上面是折文,下面是两点;有的运用给熟字“图”(或“疼”)去偏旁的方法来记;还有的用给熟字“各”换部件的方法来记,把“各”下面的“口”换成两点就是“冬”。只要合理,教师就应给予充分肯定。学生经常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思维就越发敏捷,不断想出记忆字形的巧办法,识字兴趣也就越来越浓了。

浅谈中小学财务管理中的几个误区 篇8

冬春季节在家禽的管理上重视保暖忽视通风,为气囊炎慢性呼吸道病、大肠杆菌、流感混合感染创造了条件。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夏秋季节鸡舍内空气流通,空气质量好的情况下,鸡群气囊炎、大肠杆菌、流感混合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很低。但是在冬春寒冷的季节,许多养鸡户为了给鸡保暖,将鸡舍门窗封闭得很严,造成了鸡舍内不能与外界空气进行有效地交换,养殖户没有意识到鸡舍封闭得很严虽然舍温升高了,但是空气不流通会带来疾病的发生和严重的危害。

这是因为在封闭的鸡舍内,舍温较高的情况下,粪便发酵分解速度加快,势必造成鸡舍内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增加,再加上空气中的羽毛碎屑、饲料的粉尘又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载体,随着鸡的呼吸运动进入气囊,鸡只在健康情况下,气管中的纤毛结构具有机械性清除异物,保护呼吸道黏膜完整性的功能,是机体防御体系的第一道屏障。气管黏膜下相关的淋巴组织和腺体,具有抵抗外来病原入侵,接受疫苗免疫信息,呈现快速应答的特点。一旦这些有害气体长期刺激鸡的呼吸道黏膜、气囊,就会破坏呼吸道屏障系统的完整性,对呼吸系统的黏膜和气囊造成严重的损伤,从而为其它病原菌的入侵开辟了门户。

在这种情况下,空气中的曲霉菌、大肠杆菌、支原体以及各种病毒进入气囊后引起机体发病,多种呼吸道病、肠道病、流感也会随之而来。同时,禽无隔肌,胸腔与腹腔连为一体,所以,一旦气囊感染,就会形成胸腹腔一起感染。最后常因大量细菌感染造成机体自体中毒或因体质虚弱抵抗力下降而造成强毒感染,致使鸡只大批死亡,这是养鸡业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

2 剖检片面导致误诊

在有的地方诊断鸡病只解剖活鸡,不解剖死鸡,常造成误诊。

在禽病的高发期或发生死亡率高的传染性疾病时,如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鸭瘟、小鹅瘟等病毒性疾病,以及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鸭的浆膜炎等细菌感染性疾病。如果每天连续出现病禽死亡,那么死亡的家禽病变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一般只需要解剖2~3只以上的病死禽,再依据疾病的流行病学的调查情况,就可以进行初步判断;但是在死亡率高,要判断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则必须解剖10只病死鸡,如果有7~8只鸡出现苍白色的花斑肾才可以确诊。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近年来多种疾病在同一禽群中混合感染的情况很普遍,对于死亡率高的禽群,一定要尽量多解剖几只死亡的家禽,这样才能够将所有混合感染性的疾病检查出来,以便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有利于尽快康复。

但是有的技术人员、养殖户偏重于解剖活禽,认为活禽有代表性,这是一个误区。这是因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到鸡只死亡,要经历一个由轻到重、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为在基层搞兽医临床工作大都是靠肉眼来观察、识别,不是通过化验室提供多种生理、生化指标来判断,如果家禽在病毒细菌感染的初期或中期各内脏器官仅表现出轻微的病变,或根本没有显示出特征性病变的情况下就不容易确诊,而放着死亡的家禽不看就会贻误战机,使病情进一步发展、恶化,增加不应有的损失。

如果偶尔死亡1~2只,可能死亡的是瘦弱的渣滓鸡,没有代表性。如果连续几天出现死亡,死亡的家禽就有代表性,是给我们敲警钟,就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了。因此,在家禽连续出现死亡的情况下,请高抬贵手,刀下留下活的、病情不太严重的家禽。

3 因出现典型病变而混淆疾病

对于流感、新城疫、腺胃炎三个疾病混淆不清,只要发现腺胃出血就误认为是流感。

这是因为流感、新城疫、腺胃炎三个疾病的腺胃都有出血的病变,容易混淆,现在将三个疾病的临床鉴别诊断分述如下:

禽流感的病变为腺胃乳头有刮不完的灰白色脓性分泌物,腺胃乳头基部出血;同时还表现为胰腺出血或胰腺边缘出血;卵泡或卵巢出血;直肠的末端和泄殖腔出血;脚趾鳞片出血或鳞片下出血;同时常出现流感与大肠杆菌、坏死性肠炎、支原体、非典型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混合感染的病变。

新城疫的病变为腺胃乳头尖出血,同时在肠道三处(十二指肠降部、卵黄蒂下2~5 cm处、两个盲肠端相对应的回肠)淋巴滤泡形成岛屿状或枣核状的溃疡灶;非典型的新城疫一般腺胃乳头往往没有明显的出血,常表现为肠道三处淋巴滤泡隆起出血,但是在同一个病例的肠道三处淋巴滤泡并不一定同时出现隆起出血,非典型新城疫一般在直肠有点状或条状出血。

传染性腺胃炎的病变为腺胃体积增大,呈球形或者梭形,腺胃壁增厚,腺胃黏膜出血溃疡,腺胃乳头凹陷。

4 混和感染疫苗接种顺序错误

新城疫和流感混合感染时首先做新城疫疫苗,造成死亡率大幅度上升。

一般情况下,在新城疫感染的早期鸡群会出现食欲下降、产蛋减少,如果及时进行新城疫活苗的免疫,鸡群的状态就会好转,产蛋性能也会很快恢复。但是为什么如果鸡群中感染流感病毒同时也有新城疫的病变,不能做新城疫活苗的防疫?这是因为新城疫疫苗对肠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有一定的破坏作用,被破坏的细胞释放一些蛋白酶会加强流感病毒的感染力,有利于流感病毒对鸡体的侵入。这就是为什么在鸡群感染流感病毒,无论是H5还是H9,都不能先做新城疫活苗免疫的原因,可以在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不再出现鸡只死亡的情况下进行新城疫活疫苗的免疫接种。

5 误认为气囊炎不能根治

有人认为家禽气囊炎不好根治的原因是气囊上没有毛细血管。

在家禽身体健康时,肉眼往往看不到气囊上的毛细血管,气囊呈现透明状。但是在感染大肠杆菌败血症造成毛细血管严重充血的情况下注意观察,就可以看到气囊上清晰的毛细血管。

冬春季节气囊炎不易根治的原因在于通风换气不良的鸡舍内空气中有害气体含量高,空气的质量长期得不到彻底改善,气囊长期遭受氨气、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刺激,受损的气囊炎就不能得到彻底的根治,出现用药时病情症状减轻,停药后则会复发。

要提高对于气囊炎慢性呼吸道疾病及其混合感染性疾病的治愈率,必须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注重改善鸡舍的空气质量。

6 治疗鸡病采用所谓的“饥饿疗法”

在正常情况下,为了延长蛋鸡的使用年限对于500日龄或者是对于病愈后的低产鸡通过强制换羽提高其产蛋率。

但是近年来在一些地方采用“饥饿疗法”治疗鸡病,也就是说鸡发病后进行强制换羽,给水不给料任其死亡,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实质上是某些基层技术人员和养殖户的一种无奈之举。

患病鸡本身精神不振,食欲减少,对疾病抵抗能力大幅度下降,不给饲料后体质下降的更快,抵抗力更差,所以死亡率会大幅度上升。据了解对于病情严重的鸡群采用“饥饿疗法”少则死亡30%,多则50%,有的鸡群因得不到及时治疗,死亡无法控制,不得不将全群鸡淘汰。

同时,对于那些刚开产不久产蛋率正在上升的鸡发病后搞“饥饿疗法”是一种摧残。“饥饿疗法”实质上就是强制换羽。从强制换羽开始还要等20多天才能见蛋,也就是说,一个月内没有经济效益。

浅谈中小学财务管理中的几个误区 篇9

关键词:小区,被盗,物业管理,安全防范,人防,技防,电子巡逻管理系统

随住宅市场发展,物业管理成为一个新兴行业。物业管理公司主要提供三种服务,即安全防范服务,物业设施维修保养服务,环境保洁服务。物业服务问题引发的物业纠纷这几年变得常见起来,其中安全防范服务问题引起的物业纠纷是最尖锐的,也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引用案例,分析认识误区

案例1,小区住宅被盗 物业管理公司应不应该赔? 新华网杭州3月14日电(方益波、潘蔚)

家住高档小区,保安室“近在咫尺”,红外线报警系统和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等一应俱全,结果还是遭小偷“光顾”。物管公司责任究竟有多大?近日,杭州市下城区法院开庭审理了这样一起住户状告物管的诉讼。记者发现,类似的纠纷近年来多次发生,已成为我国物业管理这一新兴行业面临的焦点问题。

家住杭州金庆公寓3幢202室的原告陈鸿旭称,他居住的单元楼道口外侧就装有闭路电视监控的探头。而且小区保安室就面对着这幢楼,从保安室望过去尽收眼底。他一直以为自己家是小区里最安全的。谁料想去年7月27日凌晨,他所住的202室与对门201室均遭窃。原告共计损失财物价值人民币12610元。原告称,是由于被告一系列的疏忽大意,才导致盗窃案的发生,而且迟迟没有任何整改措施,对责任含糊推诿,缺乏起码的认识和诚意,已违反和业委会签订的合同中“安全防范”的规定,要求赔偿原告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引用自http://movie.xintv.com/html/MEMBER/SHISHICANKAOGEREN/2004/03/15/212500.html)

案例2,私家轿车小区内被盗 物业自称无责任

向小区物业交纳了停车费,但25万元的私家车被盗后,物业公司认为自己没有责任。洪山区的洪女士对此束手无策,她准备将物业告上法庭讨回公道。……

(物业公司)陈主任解释,小区车主所交的停车费特指场地占用费,含场地使用费、清洁卫生和道路养护费等,停车场对车辆被盗被损事件不负任何责任,如有特殊停车要求,要与物业另定协议。

金鹤园小区公选的业主委员会主任严权开认为,既然物业已和业主签订了“服务协议”,他们有责任保证小区居民的人身和车辆安全,所以物业应负一定责任。

湖北正义行律师事务所的刘律师说,根据《国家物业管理条例》第36条规定,物业管理企业应按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提供相应的服务,如未能履行合同约定,导致人身、财产安全受到损害的,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引用自http://news.soufun.com/2006-05-23/714442.htm)

分析:对业主来说被盗就是被盗,支付了物业管理费,却因为安全防范服务不到位受到财产损失,这个损失当然要向物业管理公司讨要,而法律法规也支持这个道理。这个事故发生后不论物业公司最后被法院判罚多少赔偿,物业公司都会因为这个事件损失名誉和顾主信任感。在市场化的今天,声誉不好的物业管理公司最终难以立足。

由案例1看到认识误区一:物业公司和业主容易高估闭路电视监控(技防设备之一)的防盗功能,忽视人防工作的作用。由于电子技防设备在中国应用的比较晚,推广得比较慢,所以国内还有一个比较普遍的误解就是认为技防是高级货,是贵重设备,是安防关键。而中国的底端劳动力供应充分,所以保安是不太要紧的。其实安防体系中人的成本和功效才是最大的,技防设备只是为了节省人工成本而产生的高价工具而已。技防单独存在的时候防范的功效是很弱的,技防也有自身明显的先天缺陷。拿监控系统说,它的主要作用是记录和回放,是为了事故发生后方便公安取证用。人们容易误以为总有保安在通过监控系统对各个地区时时观察,又或以为监控可以使得保安的观察视角变得非常全面,小偷从哪个位置入侵都可能被看到。事实上保安并不一定在盯监控屏幕(视觉容易疲劳,实际操作难),而监控探头也不大可能做成全方位安装(监控目标不大可能对准住户的阳台和窗户,那不是安防而是偷窥,所以监控是看不到已经在撬窗户的小偷的),监控头也难以监控到自身所在位置的所有角度(立体360度转角不大容易做到)。所以监控系统有其重要的功能和效用,但人们往往会忽视监控的局限,对之抱过高的期待。案例1里的苦主被盗的关键原因是小偷的入侵整个过程中保安一直没有看到,即没有通过监控看到,也没有通过窗户看到,更没有在巡逻时中看到。由案例1看到认识误区二:业主认为在保安室视线以内的物业一定是安全的。其实这么想也没什么大错。只是在实际中,保安在保安室以内主要是为了看守交通路口及等待接警。保安不可能持续地从保安室的窗户中向外观察视线以内的物业,只要小偷不是从外墙花相当长的时间进入物业,保安从保安室看到小偷的几率很低。保安室也是给保安休息的地方,并不具备军营里瞭望塔一般的守望功能,也不可能守望到很大的范围。所以保安要频繁地离开保安室在社区里巡逻,才能更好地抑制小偷的作案意图(有多少小偷敢跟保安照面?有多少小偷敢在保安巡逻视线内作案?有多少小偷敢在作案的时候看到保安不逃跑或躲避?)。由案例2看到认识误区三:物业管理公司往往认为有保安人员,有安装技防设备就算提供了安全防范服务,忽视了因提供了不周到的安全防范服务后自身应承担的责任。物业必须提供比较完整周到的安防服务,否则物业公司有赔偿业主损失的责任。物业管理普遍成立时间短,还没有对安全防范服务形成完整的认识。

安全防范是个系统工程,应该是保安(人防)利用几种技防设备,结合一些物防措施,进行的安全防范工作。人防、技防、物防结合的好,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才会小。我们现在看到小区里装的监控,电子门控等设备属于技防范畴;看到阳台上装的防盗网之类的属于物防范畴,技防设备和物防设施这些没有生命的死物单独存在时安防功效是很弱的(职业小偷懂得如何躲避技防设备,知道如何打开物防缺口),它们都需要和人防结合才能发挥出安防功效来。使三防紧密结合以提供周到有效的安全防范服务是物业管理公司的责任。

案例3,蜘蛛贼攀31层楼连盗十多住户,事发海珠区某高档小区 不少业主表示物管不让装防盗网家里被盗后谁来埋单

凌晨5时45分,A6栋2楼到31楼的十几家住户向小区管理处报称家中被盗。

凌晨5时50分,小区管理处监控中心A6栋天台门警报装置启动。小偷在通往天台时触动了警报装置。几分钟内,小区12名保安人员封锁小区各出入口。多名保安到达出事住宅楼,自上而下开始地毯式搜索。6时10分,小区附近的滨江街派出所多名警员到达现场,加入搜查行列,但始终未发现可疑人物。记者调查:防盗网不能装 保安又守不住

除了上述治安隐患外,市区内不少高尚住宅都不允许安装防盗网,如出事的楼盘,物业管理处就曾经要求业主不能装防盗网,大门不能装防盗门。不过,出事后,已经有数名业主安装了防盗门,物业管理处还是建议业主不要装防盗门。

同样被要求不能装防盗网的番禺钟村某楼盘业主刘先生说,不仅阳台不能装防盗网,连大门的防盗门也不能装。如果保安守不住,家里财物岂不是遭殃?(引用自:http://photo.jschina.com.cn/gb/jschina/photo/all/userobject1ai1311688.html)

案例4,窃贼黑手伸向中高档小区(不锈钢防盗网被撬得变了形)

本报讯(记者李欣欣摄影报道)昨日上午记者接到报料,禅城区玫瑰大街一户人家被窃贼撬开防盗网入屋,家中电脑和值钱财物全部被盗,损失上万元!如今窃贼的“眼光”已不再限于老楼和防盗措施不健全的居民户,刚刚失窃的这类有物业管理、有防盗门窗的中高档小区似乎也已挡不住他们的“黑手”。

不锈钢防盗网被撬得变了形(如下图)

(引用自: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6-07/24/content_14685155.htm)

分析:物业管理公司不让高档小区的住户装防盗门和防盗窗有侵权嫌疑。由此引发的被盗损失物业也难逃赔偿判罚。

由案例3看到认识误区四:高层住宅不易被盗。人们认为住得高小偷就不大容易爬上来,事实上小偷通过一些悬吊装置在楼面上移动并进入住户并不是太困难,功夫更好的还可以沿窗沿和水罐移动。高层住宅一样有必要安装防盗窗和阳台防盗网(也很少有监控头的监控目标对着高层楼面,保安在巡逻的时候也很少抬头看高层的楼面,毕竟头仰得太高脖子难受不是?晚上的时候更是想看也看不清。)。若高层住户夜晚开窗睡觉,小偷从窗户进入室内行窃成功可并不算意外。另外,即便楼下已经装了对讲和电子门控设备,但也不能杜绝小偷骗取某住户信任后通过电子门控进入楼内,所以高层住户也应该安装防盗门来阻止小偷。

由案例4看到认识误区五:物业公司和业主往往将保安工作(人防)和自家防盗(物防)分割开来考虑。认为保安防得住就不用装防盗网,保安防不住所以要装防盗网。其实光靠保安来进行安全防范,以一个小区的保安人数是不可能防住这么多家的生命财产安全的。但是家里装了防盗网还是需要保安,因为防盗网的作用是拖延小偷入室的时间好让保安巡逻时发现小偷的机会增大,不是绝对地抵御小偷的入侵。如案例四所见,小偷在整个撬开防盗网的过程中没有被保安发现,所以盗窃成功。说到底还是人防和物防没有结合好,或人防方面缺乏作为。

由案例4看到认识误区六:人们往往认为高档小区里的物业公司提供的安全防范服务会比较好,出安全事故的概率小。单纯地这样认为是非常片面的,小区高档并不一定代表这个小区的物业管理就作得好。前面已经说了安全防范服务是一个系统化的有难度的工作,一些内部管理不善的物业公司在这方面是难以及格的。另外而高档小区里的住户也更有财富,是被小偷惦记的重点对象。其实还有不少专门偷窃高档小区的案例,这里就不再引用了。所以高档小区事实上更需要高品质的安全防范服务。总结教训经验,理清问题根结,提出整改建议

从物业管理公司的角度确实是非常想把安防服务做好的,我们只要针对认识误区不断进行修正,就一定可以一步步提高安全防范的服务品质,最后拿出让大家都满意的安全防范服务来。首先,要明白物防是业主家居的最后防线,因该支持业主安装防盗门,防盗窗,防盗网。还应该提高业主自身的安防意识。这些装备能拖延窃贼入侵的时间,增加窃贼入侵的难度,降低小偷的盗窃意愿。物业公司还可以鼓励业主在家里安装感应报警装置,这些装置往往能在窃贼作案过程中发出警报,将窃贼惊走,或将保安呼到现场。在提高业主自身的安防意识方面,物业公司可以拿一些实际案例出黑板报告诉业主,让业主以人度己。再如,我国古代是有人“打更”的,晚上敲着锣经过城区,还会喊一些“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话,可见我国在宣传安防意识是有优良传统的。

其次,正确看到技防设备的功能和局限,正视技防设备的工具地位,让保安熟悉这些工具的操作和使用细节,提高保安和技防设备之间的人机结合程度。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监控和电子门控,常见技防设备还有联网报警系统,周界报警系统,电子巡逻(巡更)管理系统。联网报警系统和医院里的医护呼叫系统有些类似,为的是呼叫保安到出了状况的现场;周界报警系统的作用是在有物体触发周界感应的时候,呼叫保安到现场察看是否有人翻越围墙;电子(巡逻)巡更管理系统的作用是记录和考勤保安的巡逻工作,对保安的巡逻工作起督促和监督的作用。可以看出这些设备都是围着保安转,为保安服务,提高保安工作效率和防范能力的。

第三,正视保安在安全防范系统中的主要地位,提高保安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走精兵路线,充分挖掘保安人员的防范能效。

这也是物业管理公司在安防服务方面最重要也是最难做的工作。也是提高安防服务整体品质的重点。

保安其实才是安防系统中最贵的部分。给大家算个简单的经济帐,物防是一次性投入,日常使用的损耗很低;技防是周期性投入(一定年限后技防设备该报废或升级换代,但周期比较长),日常损耗的是电,损耗也不算高;保安是常备工作人员,物业必须保证有一定数目的保安人员,要给保安发放月工资及其他劳动福利。所以保安才是安防体系中成本最高的,但保安同时也是安防体系中效用最好的,是对抗犯罪的关键(我们看美国总统出行就知道了:要加强安防程度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增加保安人数及人员素质,给人配备先进的武器)

保安的素质决定了保安的安全防范能力,要是保安不会使用技防设备,再昂贵的技防设备也使摆设;要是保安都是身体虚弱的人,看到小偷也追不上;要是保安抡不动警棍,可能还会被小偷殴打;要是保安都是怠工懒惰的人,该巡逻却在偷懒睡觉,接到报警也不出去,那…… 所以建议物业管理公司加强对保安的工作技能培训,精简保安的人数,提高保安的工资待遇,吸引有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的优秀保安工作者;另外也需要通过管理手段加强对保安工作的监督管理,如安装电子巡逻管理系统监督管理保安的巡逻工作,对不符合巡逻考勤要求的保安进行处罚,对在巡逻中发现状况阻止了安全事故的保安给予奖励;定时考核保安对技防设备的掌握程度,对不能正常使用技防设备的保安进行处罚;定时检查保安的体能,将体能过弱的保安辞退等等。

最后,重点建议物业公司科学安排保安巡逻,坚持对巡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因为巡逻工作可以将保安的防范能力提到最大,也是保安最主要的工作。只有在巡逻的时候,保安才能看到更多的区域,能防范的空间范围才能覆盖整个社区,才能不给小偷充分的作案时间,减小小偷成功作案的机会。巡逻中的保安比在保安室值班的保安防范能效大得多,也给业主更大的安全感。给保安安排了有效的巡逻规则才能合理的减少保安的人数,节省昂贵的人工成本。

所以最后要重点提一下电子巡逻管理系统这个技防设备,这种设备的作用就是督促和考勤保安的巡逻工作,将保安巡逻工具电子记录并量化。它是提高人防效能的非常好的管理工具,所以它的使用者其实是物业管理公司,它解决了物业公司难以记录和考勤保安巡逻工作的大问题。而且这种设备的投入只占整个技防体系的几十分之一,却能明显提高整个安防服务的效能,是物业管理公司在选择技防设备时可以首先尝试的项目。

当然,和其他电子设备一样,电子巡逻管理系统的种类和品牌很多,性能差异非常大。因为这种管理设备管理的是保安,必须重点考虑人为破坏的因素,所以物业管理公司要注意采购软件设计合理,硬件稳定且坚固耐用的巡逻管理系统。

盘点关于洋葱的几个误区 篇10

洋葱是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蔬菜。不过,洋葱的确有一定的杀菌抑菌作用。

早在上世纪50年代,科学家就发现洋葱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洋葱中的含硫化合物具有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活性的作用。除了硫化物以外,一些抗真菌蛋白和多肽类物质也从洋葱中分离出来了。洋葱的提取物对一些霉菌、真菌等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另外,洋葱中的某些槲皮素氧化物对幽门螺杆菌和一些金黄色葡萄球菌也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

由于有杀菌抑菌作用,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人们又将洋葱提取精油作为药物使用,用来治疗和控制传染玻但是,临床上并没有预防、治疗流感的研究。另外,流感病毒是一种病毒,并不是真菌和细菌,现在也并没有洋葱能杀死病毒的相关证据。

洋葱变黑是因为吸收了病毒?

流言中提到,如果把洋葱两头切掉放着第二天会变黑,就是吸收杀死流感病毒。这个看上去非常有说服力,对于不了解食品化学反应的人们来说也非常有杀伤力。其实,洋葱两头切掉放着会变黑,并不是因为流感病毒或者病菌,而是一种最常见的食品化学反应――酶促褐变。

果蔬薯类中天生存在一类“酚氧化酶”,同时也富含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多酚类物质”。这两样东西如果碰到一起,再加上氧气,就会发生“酶促褐变”反应,结果是从无色状态变成有颜色的物质,而且随着氧化,颜色从红变褐,从褐变黑。这就是“酶促褐变”。很多食材都会发生“酶促褐变”,凡是蔬菜水果和薯类加工品,几乎不可避免要面临这个酶促褐变。

为什么切掉的洋葱会变褐色呢?没有切开的洋葱细胞是完整的,它所含的酚类物质和酚氧化酶就是分离的、井水不犯河水。但是,切开后,完整的细胞被破坏了,于是,所有物质都混在一起,酚酶和它的底物多酚类物质就见了面。同时,因为细胞被破坏,和空气中的氧气也发生了接触,结果就会发生反应,颜色变褐。

酶促褐变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非常常见。我们买的梨、苹果等水果碰一下之后就变褐,土豆、山药、苹果、梨、桃等切开之后很快变褐,都是“酶促褐变”造成的。“酶促褐变”虽然虽不产生任何有害物质,但看起来总是让人别扭。这个麻烦困扰着许多人,比如说,做藕粉、红薯粉的时候,会因为发生褐变,颜色多少有点发灰发褐;炒土豆丝的时候,发现放了一会儿之后,土豆丝就会变褐色,就是因为酶促褐变所致。在果蔬加工中,防止酶促褐变非常重要,毕竟变色了后会影响消费者的接受。

食物并不会主动吸收病毒

其实,食物并不会主动吸收病毒或者细菌。相反,食物并不希望细菌侵袭,因为细菌侵袭大多会加快食物腐败。比如,放着的食物,如果有腐败局、霉菌等侵袭,就会腐败、发霉,加速食物的变质。

不过,有些食物因为富含营养物质,会比较有利于一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更容易吸引微生物的侵袭,如馒头发霉,就是因为能量物质丰富、水分丰富,利于霉菌生长,才会发霉。这个也有个前提是:所放的环境里有霉菌。如果你将馒头放在无菌环境里,馒头也是不可能发霉的。

流言中的医生在洋葱表面观察到了流感病毒,只能说明这个房间里存在流感病毒,并不是它吸收了病毒。洋葱表面是否会有流感病毒,还是要看你周围的环境是否有流感病毒,如果没有,根本就不会看到流感病毒。

上一篇:宪法精神演讲稿下一篇:时间简史初二读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