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划部工作的一些想法

2024-1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划部工作的一些想法(推荐8篇)

企划部工作的一些想法 篇1

一、以结果为导向

工作中要逐渐提高自己的职业化水平,以老板的心态、站在受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充分考虑到投入汇报之间的关系,提高资金费用的利用率(力争经费或者活动能达到最大效果)。在开展一项工作之前明确:我要做什么?我要通过什么方式达到我的目的?可能遇见什么情况?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每次工作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

二、多沟通

无论是涉及到部门工作、公司的发展或者是具体工作,团队成员都要多多沟通,同时要注意沟通的有效性(避免无意义的沟通或者偏离主题的沟通),沟通要围绕着工作展开,一切为了工作的完成,一切为了公司的发展。

三、明确分工

通过每周工作计划的分工,在部门沟通的基础上每个人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对于自己负责的工作,从开始到结束,要一直保持跟踪,直到计划的完成。具体负责人主导,其他人可提供建议,与具体负责人进行沟通。提建议的时候注意工作方法,存在较大争议的地方,找到争议的根本点,协商解决。

四、及时分享

对于工作中临时出现的问题或者新的想法或者新的知识,及时的进行信息沟通,提高自己工作中的积极主动性,不断完善工作和工作方法,有利于公司更快的步入正轨和个人的不断提升。

五、定时反馈

根据每周的工作计划将本周工作细化,明确每天的工作量,养成每天回馈工作进度的习惯(一项工作计划多久完成,完成进度),方便总体进度的掌控以及临时增加工作的安排。

六、跨部门的协作

需要其他部门配合的工作,要经常进行主动沟通;涉及到其他部门的工作,要做好告知工作,避免造成各自为战的情况。依据公司发展整体进度开展工作,同时对最新的动向保持关注,在哪个阶段做哪个阶段的工作,同时还要保持前瞻性。

七、解决方案

企划部工作的一些想法 篇2

在日趋激烈的招投标市场竞争中, 业主大多采用最低评标价中标的方式, 并在签订合同时附加垫资等不平等条款, 增大企业财务风险系数, 致使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初期就处于不利地位, 利润空间一再压缩。而在施工过程中又会遭遇材料再次涨价、征地拆迁等外来干扰因素, 因此要想企业持续发展、追求利润必须得从工程变更中找到突破。而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 发生工程变更是相当普遍且不可避免的, 这为承包人摆脱合同价款偏低困境, 扩大自身利润提供了机会, 因此处理好变更不仅能够有效弥补企业低标中标的财务风险和潜在亏损, 也真实的反映了施工企业的专业水平、协调和处理现场问题的能力以及工作方法。

所谓工程变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次经营。有些中标项目前期困难重重, 谁看都得是背着钱去干活, 但是就因为有压力才有动力, 项目部通过二次经营极大的改善了项目经营状况, 竣工后一举扭亏为盈。相反有些标价很好的项目却因为经营压力小, 造成管理松懈、不重视工程变更管理 (也即二次经营) , 从而导致项目利润极大缩水, 甚至亏损, 因此足见施工过程中的经营管理举足轻重。工程变更管理是施工经营管理的重头戏, 它贯穿于整个施工阶段的全过程, 并涉及到质量、进度、成本等多方面。所以从工程投标开始到竣工交验为止, 对工程变更进行科学、有序的多方面把关, 进而有效控制成本, 对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大有裨益。

1 重视工程施工前的图纸会审

通过施工前的图纸会审对设计图纸更加明确, 进一步确定设计工程量, 并找到设计中的缺陷漏洞, 早做准备, 建立投标工程量、设计工程量、结算工程量台账, 做到对工程变更有一定的预见性, 在开工前对可能变更的项目及时准备相应资料并建立台账, 上报工程师或业主, 减少工程施工中的延误和损失。

2 明确并遵循建设项目的变更程序, 超前积累相应的原始记录

在总工协调领导下设专人 (有专业知识及经验的工程师) 按要求及时收集签认一手资料, 按一定顺序分门别类的整理存档, 填写好工程变更台帐, 做好变更及索赔基础工作。施工期间产生的大量文件或资料如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合同文件、施工图预算书、设计变更签证、施工日志、各种会议纪要、现场备忘录、工程验收记录、发包方与承包方之间来往函件、竣工验收报告、工程决算书等等。这些文件资料既是施工过程中的基础资料, 也是施工经验与成果的积累, 更是施工企业申请变更索赔的必备资料。作为专业人员要充分意识到任何一个数据、资料的缺失, 都极有可能影响变更的最终审批。例如:路基土石方的原地面标高 (经现场监理确认的) 、换填前后的原地面标高、试验数据等;业主及设计代表有关变更的图纸、文件等。资料收集确认后应及时核算变更工程量、单价及涉及变更金额, 并取得现场第一手施工记录或影像资料, 反馈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若变更项目简单, 且在发出变更指令之前可以准确地确定单价和工程量时, 则在变更工程项目完成后及时上报变更报告;若变更项目比较复杂, 持续时间较长, 变更项目的单价或工程量在发出完全变更指令时难以确定, 则应与工程师协商提出暂定价作为临时支付依据, 并现场核实工程量及时签证。根据工程实际及材料市场单价计算确定单价及时上报工程师。

3 加强合同管理及各部门协调工作, 有理有据向业主申请变更

合同管理是做好变更的重要前提, 而合同管理工作不单是合同部人员的工作, 是以合同部为主, 由人工、材料、机械、财务等部门人员共同配合的重要工作。譬如变更单价是双方争议最大的问题, 关于变更单价中各种材料、设备的单价数量以及结算前的成本清理工作等都需要各部门人员的密切配合, 以确定一个业主易于接受而又利于施工单位的变更单价。还有关于变更的现场签证 (业主或工程师的口头变更必须做到现场签认) , 签证事项是否在合同范围内的判定?如何措辞?是签人工、材料、机械数量?还是签工程量?就需要合同部门人员和项目领导商量比较来判定。

4 完善工程变更报告, 最终确认变更工程量及金额

变更报告除了将变更原因及内容作简单阐述外, 重要的是将变更发生的工程量按清单计价原则进行造价分析。造价分析表中的每一项细目工程量数据必须有可靠的数据来源和严密的计算依据。报告附件资料里应包括变更数据计算表, 工程量计算用的原始尺寸数据和构造图, 现场测量记录, 变更实施凭证 (批复完成的变更方案确认单) , 现场图片影像资料, 相关现场试验报告, 如牵涉新增单价的需附有新增单价批复单, 所有的附件资料及工程量计算表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还有一点特别重要的是所有变更资料中引用的基础数据必须要和对应质检资料中的数据相闭合, 且不同变更之间的数据也必须闭合, 切忌出现数据矛盾的现象。

5 建立与业主及工程师的相互信任关系对处理变更至关重要

有些变更项目存在一定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 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不变更, 因此要求所报变更方案合理有效可行, 并且实施后或能加快进度、或降低投资、或采用新技术等, 以提高批复的确定性。业主的管理目标是力图让变更规模在保证设计标准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小, 以利于控制投资规模;而作为承包人则期望通过更多的变更改善投标时的偏低报价造成的成本亏损, 因此取得业主及工程师的信任至关重要。第一变更依据充分、数据可靠、计算准确、附件齐全、上报及时、积极跟踪、得到业主认可, 变更报告就能及时批复, 及时实现计量;第二及时与业主及工程师沟通既能够准确了解业主、工程师对工程功能和价值的要求及工程变更的可能性以及时反馈施工现场, 保证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不会因变更原因而返工或延误, 同时能节约变更处理时间, 及时得到变更工程的计量支付, 不至于象有些工程交工一两年了, 变更还没有眉目。这就要求变更负责人员积极跟踪, 给相应环节的审批人做好解释答疑跟踪, 加快审批进程;第三施工过程中实实在在做人, 老老实实做事, 把安全文明放在首位, 以优质的工程质量赢得业主和工程师的信任, 这样处理变更的过程也就会事半功倍:通过良好的履约, 坚持不懈, 用各种合法的方式方法, 向甲方争取变更签证, 获得成本补偿或效益。不仅提高施工单位信誉、效益, 还能为企业下一步拓宽市场做好铺垫。

6 建立已上报、已批复和未批复变更的管理台账

台账内容包括变更项目的名称、部位、工程数量、单价、变更前后的对比、上报费用和批复费用以及批复进程、未批复原因等, 这样一目了然, 并便于变更跟踪人员及时与业主、工程师沟通联系, 有的放矢, 查找原因、改正错误。

7 结束语

关于科学术语的一些想法 篇3

采用汉语拼音以后,单音节的同音现象所造成的歧义会更加严重(因为在书面上汉字的形体可以帮助视觉区别同音词),所以尤需尽量避免生造单音节的汉字。

汉语的简化

语言的发展同一切事物的发展一样,是对立面斗争和统一的辩证过程。一方面从历史的演变来看,汉语的单音节词越来越少,双音节、三音节词越来越多,甚至产生一些三音节以上的词,如“社会主义”“布尔塞维克”等。这从音节增多的角度来看,是一个繁化的过程,但是另一方面,语言中简化的过程也在不断发展。语音就是在繁化和简化这一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过程中发展前进的。所以制定科学术语必须考虑到这一辩证规律。不能因为反对生造单音节词和生造表达这些词的新的汉字,就走向另一极端:主张全盘西化,即将外来术语音译后照搬过来。须知印欧语言中有许多两个音节以上的词,照原样音译过来,必然增加汉语中的很多三音节、四音节、五音节词,这不仅会增加学习语言的人的记忆上的负担,而且不符合汉语双音节词占多数这一客观规律,所以“德律风”“德谟克拉西”“狄克推多”分别被“电话”“民主”“独裁者”取代,是完全符合简化这一规律的。在外语中同样存在简化的规律,如英语用TV这个双音节的缩略语代替了television这一四音节词,俄语也借用了TV取代原来的四音节词телевизор。日语也借用了这个词,简略为三音节词:テレビ。俄语的электронно-вычислительная машина(电子计算机)有十三个音节,十分啰唆,也正在被借自英语的简洁的кoмпьютер(三音节)所取代。此外,由于汉语(指现代汉语普通话,下同)是元音型语言,即元音在全部音素中占的比例很大,元音与辅音的比例超过欧洲许多语言;加之汉语中很少出现欧洲语言中常见的辅音连缀的现象,汉语中开音节(以元音结尾的音节)占的比重很大,因此外语词音译成汉语以后,音节数目往往会增加许多。例如上引英语的democracy,dictator音译成汉语后都多出了一个音节,因此术语采用全盘音译的原则,会大大增加汉语的繁化程度,是不利于交际的。

外语为了减少术语的音节数目,达到语言简化的目的,除了采用上述缩略词的手段外,还有一种方法是将一个词的词义引申。例如“蝶泳”在英语中本来叫做butterfly stroke(蝴蝶式的游法),有四个音节,很啰唆,现在简作butterfly,即将“蝴蝶”一词引申为“蝶泳”,减少了一个音节。如果汉语将这个游泳术语音译,就成了“白脱弗莱”,比英语多了一个音节,所以远不如意译为“蝶泳”,简洁明了,易懂易记。从这个意译中可以看出:汉语术语还有这样一个特点,即有些联绵词中的单个音素本来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在术语中却可以获得整个联绵词的意义,如“蝶骨”(形状像蝴蝶的头骨)和“蝶形花”(形状像蝴蝶的花)中的“蝶”获得“蝴蝶”的意义,尽管在日常语言中只能说“蝴蝶”,不能单说“蝶”。这也是语言简化和汉语词趋向于双音节的规律在起作用,因为“蝶泳”比“蝴蝶泳”或“蝴蝶式的游泳”要简洁得多,适合于成为一个表达科学概念的词。语言中的这一简化和繁化的辩证规律是制定新的科学术语和进行术语规范化时必须加以充分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谈到这里顺便要说一下术语和非术语的界限问题。这个界限是模糊的(fuzzy),术语进入日常生活,就成了非术语,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如“木星”“火星”“播种”“及格”“休克”“幅度”本来分别是天文学、农业、教育、医学、物理学中的术语,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一般人已不感到它们是术语。上面举的“蝶泳”也是同样的情况。因此创制科学术语必须符合构词的规律,因为术语是语言词汇的一部分,术语和非术语有许多共同的特点。上面讲到的汉语词的双音节趋势就是一条术语和非术语都应遵循的规律。这个规律几乎随时随地都在发生作用。例如随着北京许多高层建筑的拔地而起,在北京人的口语中出现了一个新词“塔楼”,指像高塔一样的大楼,它比“高层建筑”少了两个音节,而且不像“高层建筑”那样书面语言的味道十足,已进入全民语言。“彩电”“电脑”也分别取代“彩色电视机”“电子计算机”。这是汉语词趋向于双音节这一规律在术语(也是日常生活用语)使用中的生动表现。

术语和非术语除了有共同的一面以外,还有不同的一面,这就是术语通常都是单义的,很少模糊性(fuzziness),而日常生活用语则往往有许多意义(如“好”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列了15个义项,“作”列了7个义项),常常具有“模糊性”。因此在制定科学术语,进行术语的规范时必须考虑到术语的单义性和非模糊性这一特点。

术语的理据性

语言中还有一对矛盾,即非理据性(unmotiveness)和理据性(motiveness)的矛盾。语言中有些词的命名无法从其构成要素(词素)中了解其意义,这种词叫做无理据的词(unmotivated words)。如英语的skate(冰鞋)从共时角度是无法解释它命名的原因的。另一类词叫有理据的词(motivated words),即这些词的构成可以从其构成要素中找到构词的根据。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厄尔曼(S.Ullmann)将这类词叫做透明词(transparent words),也就是说它的组成部分像透明的东西那样显而易见。如德语的Schlittschuh(冰鞋)就同英语的skate不同,其意义完全可以从其词素:Schlittern(滑冰)的词根和Schuh(鞋)推出。汉语的“冰鞋”也是这样。俄语的коньки(冰鞋)从конь(马)的指小形式得名,比喻穿起冰鞋像马一样跑得很快,也是有理据的词。

理据的学说最早是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结构主义的鼻祖索绪尔提出来的。他说过,在世界上“不存在这样一种语言,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有理据性的;但是也不可能想象有一种语言,其中一切都是有理据性的”,尽管有理据性也还是约定的,不是词义的全部根据。不同语言的理据程度是不同的。一般说来,英语、法语的理据程度远不如德语、俄语、汉语高。例如汉语的“手套”和德语的Handschuh(由Hand〔手〕和Schuh〔鞋〕构成),都是“透明词”,但是英语的glove,法语的gant(意义都是“手套”)从共时角度(即不分析其词源)着眼,却是无理据的词。植物学上的术语“细香葱”在德语中是Schnittlauch,-由Schnitt(切、割)和Lauch(葱)组成;在俄语中是лук-порей,由лук(葱)和порей(韭菜)组成,都是透明词;但是英语的chive,法语的cive(细香葱)却是无理据的词。

在欧洲语言中德语词素以高度的理据性著称,外来语较少,多半用本民族语的词素构成新词(包括科学术语),因此中国旧社会大学学工科的必修德语。其原因除当时德国科技发达、文献较多这一主要因素外,德语词的高度理据性恐怕也是一个因素。

语言学中的理据性这一理论对制定科学术语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一般来说,应该尽可能使术语有理据性,因为这样的词易学易记。在进行术语规范化时,如果有几个名称需要从中进行挑选时,除了那些早已用开,约定俗成的情况外,原则上应尽量挑选有理据的词。从这个角度分析,汉语的“氧”就不如日语的“酸素”(さんそ)有理据,因为“氧气”最初写作“养气”是有理据的,但是写作“氧”以后,就失去了理据性;而“酸素”的“酸”是英语oxygen(氧气)的词源词素oxy-(源于希腊语,原义是“酸”,gen-也源于希腊语,原义是“产生”)的意译,“素”则是德语Stoff(要素,物质)的意译,因此是有理据的,而且符合双音节词的规律。汉语命名为“氧”很可能是考虑到系统性的原则(这也是制定科学术语和进行术语规范化时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因为氢、氮、氟等元素名称都是单音节词,而且都是从“气”部。但是日语的“酸素”也合乎日语的系统性原则,因为日语的“氢”叫“水素”(すぃそ),是德语Wasserstoff(“氢”,由Wasser〔水〕加Stoff〔要素、物质〕构成)的意译词,德语词又是英语词hydrogen(氢)的部分意译词。因为hydrogen是由希腊词根hudōr-(水)和genēs(产生)构成的。从这里可以看出英语词oxygen(氧)和hydrogen虽然较长(有三个音节),但也符合系统性原则,尽管只有懂希腊语的人,才能明了这两个词构词的理据。

日语的“水素”虽然符合理据性、双音节性、系统性的原则,但又不大符合简洁性原则。例如日语将“氢弹”叫“水素爆弹”,就远不如汉语的“氢弹”简洁。可见理据性、双音节性、系统性、简洁性这些原则有时相互间会发生冲突,这是在制定科学术语和进行术语规范化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的。

社科领域尤应重视术语学

术语是属于语言学研究的领域,术语学是语言学中的一门学科。但是非常遗憾,中国社会科学界,包括语言学界,很少有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现在反倒由自然科学家走在前面,带头从事自然科学术语的规范化和术语学的研究。社会科学家在这方面应该向自然科学家学习,迎头赶上。社会科学中术语混乱、影响交际的现象也很严重。如上面谈到的词的组成要素,语言学中就有词素、语素、词位、语位等许多个术语表达这同一概念。就拿大家都知道的马克思的一句口号“各尽所能,按需分配”(Jeder nach seinen Fhigkeiten,-jedem nach seinen Bedürfnissen)来说吧,各国都是将nach译作“按”,如俄语译作пο,英语译作according to,法语译作selon,日语译作“応(ぉぅ)じて”,都译得很准确,唯独汉语误译作“尽”,以致中国经济学界有些人仅仅根据“尽”字对这句口号进行了不少批评,有人说这是极左思潮的产物,有人据此批评马克思和斯大林。这说明社会科学方面一个译法的错误,会造成多么严重的混乱, 其后果之不良, 远胜过自然科学。政治口号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术语,但从广义上说,也未尝不可以纳入术语。如“开放政策”就既是政治纲领,又是社会科学术语。总之,社会科学术语的准确性有着十分重大的政治意义,应该引起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有关培训的一些想法 篇4

一、企业培训的意义

(一)、培训对于企业的意义

1、企业通过培训可以培养员工的共同价值观、认同感,提高企业团队凝聚力

一个团队是否团结,能否具有向心力,取决于这个团队是否有共同的利益出发点,如果企业的员工都对企业很认同,他们把企业当做自己的另一个家,他们拥有共同的价值观,那么他们的利益出发点肯定也是相同的。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培训来达到。

2、培训是一种投资

培训可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创造性,培训也可以提高员工的素质、知识和技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这样也就提高了企业的效益

3、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稳定性,减少流失率

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培训,如内训和外训,可以提高员工的内心期望值,为员工指示一个发展的方向,员工认为留在企业有一个不断学习和发展的平台,自然员工的稳定性也会提高。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培训,与员工约定服务期,这样就可以挽留人才,减少流失率。

4、培训可以规范工作流程,减少工伤,提高企业生产的安全性

有效地岗前培训,可以让员工清晰地认识到工作中注意点,以及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员工按规范进行操作,那么工伤自然也就减少了,企业生产的安全性也就提高了,减少了企业的一些不必要的损失,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提高了企业的效益。

5、培训有利于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企业对于培训的投资,为员工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同时也为企业塑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一个不断学习的团队,一定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团队。另一方面,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减少员工的不思进取的懒惰思想,以及在企业得过且过的行为。

(二)、培训对于员工的意义

1、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提高员工的素质,塑造员工良好的心态。

员工培训的一个直接目的就是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以便胜任日后的日常工作及未来的工作任务,培训使员工的工作能力提高,为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提供了可能,也为员工提供更多晋升和较高收入的机会。员工培训也可以塑造员工的一个良好的心态,特别是入职培训对员工心态的心态的塑造尤其重要。

2、培训可以让员工尽早适应企业环境,融入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归属感

培训的过程就是一个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的过程,通过培训,员工了解了企业的发展历史、核心文化、工作流程等,企业也了解了员工的不同个性、思想动态,这样企业也可以根据员工的不同特征,安排相适应的岗位,使人岗匹配。

3、培训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技术型、知识型员工对企业的培训比对薪酬的期望更高,一个满意的薪酬对员工有比较短期的激励作用,而一个丰富的培训、一个良好的学习、发展平台对员工的激励却是长期的。

4、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内心期望值,让员工有方向感、目标感

很多员工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没有规划,即使有规划也没有足够的干劲去实行,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很迷茫,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的方向,可以提高他们对自己、对企业的期望值。

5、培训可以丰富员工的工作与生活,提高员工工作的兴趣

现在大部分的员工的工作、生活都比较乏味,没有其他的业余生活,他们的思想也比较迟钝,企业通过培训,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及工作中的趣味,这样员工工作积极性也更高,工作效率也更高。

二、企业培训的成本

1、人力成本:培训从制定到实行,再到后续的评估反馈,都耗费了大量的工作人员的精力

2、物力成本:主要是培训场地、设备、聘请培训讲师等的费用,如是外训,则还有餐费、交通费、住宿费等。

3、时间成本: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都需要花费大量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甚至可能需要停产,影响公司生产产量及效率。

4、风险成本:企业为员工提供培训,员工掌握技能之后可能会跳槽;户外培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三、培训中应注意的点

(一)、培训前

1、做好培训前的需求分析

应到员工中去了解员工到底需要哪些方面的培训,了解员工的真正需求,同时还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

2、改变对培训的观念

很多公司领导人都希望培训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培训是一个过程,员工也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新接受的知识技能。

(二)、培训中

1、丰富培训方式,让员工参与到培训中去

我们现有的培训方式基本上都是授课式的培训,培训中缺乏互动、沟通。可以进行一些户外拓展训练,拓展活动是一项能够考验员工、发现员工优缺点,增强员工团队意识有意义的活动,或者可以转变培训环境,宽阔自由的空间可以让员工的心情更舒畅,更有利于抒发员工内心的想法。

2、对于一些技能型的培训,应该分部门、分岗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培训的过程应该是系统性、连续性的,有利于员工对培训内容的吸收。

4、营造良好的学习竞争氛围,提高员工对培训的积极性。

(三)、培训后

1、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反馈

制定相应的评估方法和标准,明确责任落实工作,培训组织部门在安排培训内容的同时应根据实际确定评估方法,做好监督指导工作,以确保培训质量。同时根据培训后的效果调查分析和信息反馈,改进相应的培训课程设置,并指导今后培训工作的开展。

2、对参加培训人员进行一个相应的考核,提高员工对培训的重视程度

考核方式可以是试卷型的考试,也可以是在岗位上的实际操作,这主要根据培训的内容安排合适的考核方式

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素养的一些想法 篇5

李静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有句名言:“太阳底下没有比教师这项工作更高尚的了。”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称赞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一个活的环节”。我国古代韩愈认为教师的职能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这些至理名言,都说明教师职业之伟大和高尚,同时也展示了教师所担任的社会责任之重大。教师自其出现之日起就与人类的进步融为一体。他把人类社会所积累的经验、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一定思想观点和行为规范,传授给年轻一代以延续社会的发展;同时,教师在塑造青少年的灵魂上,在培养未来社会高质量人才上,又是一位设计师和开拓者。因此作为青年教师如何在短时间内较好将所学转化为所用,尽早站稳讲台,出色完成自己的工作,就成为学校和青年教师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而这个重大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取决于青年教师的个人素养(包括知识、能力、道德)。

以语文教师为例,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百科知识、精深的教育知识。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说能力以及从事具体教学活动的能力。道德修养包括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敬师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青年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素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做个“有心人”。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写好备课笔记。教材是每个教师喂给学生吃的“粮食”,教师只有自己把教材吃透了,才能把其中的精要部分传授给学生。写好备课笔记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只有把课备充分了,教师才能在上课时获得更多的主动性,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但是,刚踏上讲台的青年教师往往吃不透教材的重、难点,制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的科学性、针对性不强。要克服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除了教师自身的刻苦钻研以外,还有一个较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多听多问。多听老教师的课,多问问老教师的意见是青年教师尽快提高自身素养的又一重要途径。虽然青年教师充满青春活力,接受新事物快,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但不可否认的是,教学工作是一个注重经验的工作。一个有着十几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和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对青年教师来讲就要积极主动的和老教师“套近乎”,以自己的真诚、好学来打动老教师,以便能听到他们的课。往往对新教师,学校会配备相应的师父,但我认为青年教师应不满足语听师父的课,而要“广种博收”,博采众家之长为己用。

此外,青年教师写好备课笔记,出好测验试卷后都要主动询问老教师的意见,以补不足。

青年教师要想提高自身修养还可以多参加些教学活动和竞赛。有些青年教师刚参加工作不久,既要担任班主任又要完成一定量的教学任务,一心要把工作做好,因此就比较繁忙。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于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和竞赛就表现得有些怕,有些懒,甚至有的还以为此类活动是与自己无关的。实际上,这下想法是不足取的。俗话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项教学活动与竞赛,不但能开拓自己的视野,还能锻炼自己的能力,更可能对将来的晋级有帮助。所以,青年教师应该注重这方面的机会,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与其他优秀教师的差距,从而有的放矢,争取更大的进步。

当然,青年教师还应注重自身的进修,从而提高自身素养。青年教师可以征订一些权威性学术杂志,从中汲取最新的“养料”。可以参加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或报考在职研究生。可以以教材为出发点,结合备课,不断学习新知识,扩大知识面。除了在能力、知识方面外青年教师还应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教师几乎天天与学生

接触,教师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仪表、作风、习惯等往往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然而青年教师年龄相对不是很大,他们当中很多人和学生一样也是娇惯的独生子女,喜欢奇装异服,喜欢追捧明星,喜欢电子游戏。对此,青年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职责,发挥自己的表率作用。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不过在现代社会中,竞争异常激烈,学生的状况也较多变,所以对于青年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否健康、是否过硬,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青年教师应注重自己的心理调节,不要被暂时的挫折,失败吓倒,努力适应角色的转变,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对青年教师的发展更具重要作用。

以上是我作为青年教师在不长的教学生涯中对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些想法。不确之处,敬请指正。

素质教育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本文仅就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师素养和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两方面加以探讨。

一、提高教师素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

教师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它又的确是关系素质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提高教师素质,既需要教师自身坚持不懈地加强道德修养,也需要具有良好的外在环境。在当前形势下,高等院校必须正确分析市场经济给师德建设带来的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为师德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多渠道、多方式的教育,不断提高教师及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首要的是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导,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教育思想滞后,教育观念陈旧,是当前制约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一大思想障碍。只有教育思想转变了,教学目标才能由单纯的传播知识转变到在传播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上来。教育部对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提出了具体的“三个转变”,即要把唯社会价值或唯主体价值观念转变为在满足社会的前提下,充分尊重人的主体价值,使社会价值与主体价值协调平衡的价值观;要把传统的知识价值观转变为含知识、能力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要把急功近利的教育发展观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发展观。这就为实施素质教育指明了具体的、明确的方向。

二是提高教师素养重在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应该说目前的教师队伍业务素质普遍较高,但业务素质并不能替代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是灵魂,文化素质是基础。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重中之重是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教师素质重在师德建设。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只有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才能为素质教育的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高等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强调素质教育并不是轻视或忽略专业教育,而是如何将知识、能力、素质融为一体,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务强、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的专门人才。

三是提高教师素养要培养教师科学的创新精神。教师是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殿堂和激励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领路人。崇尚科学,弘扬科学精神,进行科学创新,是教师的主要职责。科学最基本的要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教师的科学精神体现在教学科研的方方面面:在教学中敢于提出疑问,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并不断地探索真理;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自然地融入到授课内容之中,既要灌输知识,更要教授方法,既要学习先贤,又能突破陈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高校管理队伍首先必须是有科学创新精神的队伍,这样才能把学校办成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才能有效地推动素质教育,不做知识的传声筒。

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

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教学的现代化进程。一是要调整专业结构,修订教学计划,制定综合素质培养计划。根据素质教育的特点,在调整专业结构时,一方面要考虑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有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要体现基础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的结合,既要有短期的职业技能素质教育,也要有学生健康持续发展所必须的基本素质教育,并针对培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针对专业人才需要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和人才业务规划。在确定人才业务规划时,应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对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应给出具体的规定。(2)明确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并对课程体系按照能力和素质结构分块与重构,使课程模块与能力素质结构形成清晰的对应关系。能力素质结构可结合专业特点划分为基础理论素质、基本技能素质、岗位技能素质、一般人文素质等模块。在设计素质模块的具体内容时,应能体现社会适应性、多样性、可选择性的特点,保证教学计划的灵活性,体现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的特点。在课程结构及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社会发展对知识更新的需要。(3)明确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对实践技能的基本要求。(4)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根据我国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重专业理论轻人文、实践的状况,在学时的分配上,应适当向选修课、实践课、人文课倾斜。

二是要鼓励教学过程与教学管理创新,构建素质教育的内在激励机制。

改革课堂教学组织结构,积极实行讨论式、小组式、创新式教学。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是重中之重。在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改进教学手段,努力实现全方位的多媒体教学;另一方面要对教师进行新型教学方法的培训,鼓励教师采用实物教学、案例教学等直观的、感性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改进传统的课堂组织结构,进行教学过程的创新。

改革考试方法与内容。对理论课程的考核,要改变传统以记忆型为主的闭卷考核方式,采用闭卷、开卷、大作业、操作相结合的多种考核方法,重点放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与应用,重点考查学生应用能力。在考核的评价上,改变传统的百分制,引进等级评价制。对实践课程的考核,以平时操作、整体操作、口头提问、完成指定的操作等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社会活动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可采用等级评价制。评价应以检测个体素质的发展情况为目的,重点评价学生素质增量而不是存量的评价上。

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保证教学质量。在推行教学方法创新的过程中,教学质量评价也应创新。教学质量评价应包括常规评价项目(如教学纪律、教学准备、课外教学等)、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素质改善等。在素质教育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素质的改善评价应以学生为主体,专家小组的主要职能

应是制定科学的评价项目并通过抽查监督评价过程。(来源:光明日报)

师素养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

新课程以来,我们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更新。我们的教学思想也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活跃、这样的创新。大家普遍感到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里,有惊喜、有收获、有困惑、有阵痛……这教育究竟是怎么了?

课程不管怎么改,都是人来操作了,教师的整体素养上不来,新课程等于纸上谈兵。回顾我们启动新课程的过程,新的教育理念不知道灌输了多少遍,可是为什么出现“穿新鞋走旧路”或“穿旧鞋走新路”呢?课堂教学还是达不到预想的生态。我们没有理由去责怪教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培训过程来看,虽然抓得紧,开得足,但是由于体制、资金、条件等原因,不能不说走了许多过场。另外一个严重的失误,过于注重了理念的更新,而忽视了影响教师素养的最基本的东西——文化、心理、技能。

在知识日异更新、信息突飞猛进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果教师没有文化内涵,怎么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呢?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有了新的教学方式却没有新的文化素养。在实际的教学生态中,有多少教师被学生问的张口结舌;有多少教师能解读教材,重新建构教材;有多少教师能跳出教材教教材;有多少教师能创建出自己的课程。不难发现有的语文教师却写不出一篇下水文来,让他出口成章,佳句连绵就更谈不上了,更可甚者口语迟钝,错话连篇,可想这样的教师怎么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来。我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这是个大型的国际合作项目,是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培训中,我发现教师的知识是那么的残缺,有的教师却不能做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还不如一个小学生。他们怎么能完成党赋予他们的教育事业呢?

教师没有文化素养是多方面原因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从上到下重视的不够。我们张口新课程,闭口新课程,好像领导不谈新课程就不能是领导了,老师不谈新课程就不是老师了,新课程再新不会实施又有什么用呢?同样是一节课,有文化内涵的教师,能充分挖掘出教材的价值,并且能多元的引导学生来理解教材,知识联系广,方法点子多,教学的组织游刃有余,你能不说这是教师的文化内涵吗?而有的教师,生硬的套着理论,机械的模仿着,不仅造作,而且用词干瘪。上课是走程序,说话是背台词。这有什么诗意可言。我曾经听过一位农村教师的课,他们条件很不好,但是,在讲蒙古风情的时候,教师临机一动,用自己圆润的歌喉演唱了一首蒙古族歌曲,并且边唱边舞。课堂教学一下充满了生机。可见,教师的文化素质多么重要。一个教师在讲《世纪宝鼎》一课,就知道让学生读书,找句子,积累词语。对世纪宝鼎的文化内涵一无所知。另一个教师同样也讲《世纪宝鼎》,但没有就教材讲教材,把知识延伸出去了,学生深刻地体会了世纪宝鼎的价值意义,增强了爱国情怀。教师为什么能挖掘教材,延伸教材呢?而且敢于大胆创生课堂,关键教师自己有文化底蕴。对于教材教师自己都理解不好,怎么能引导学生?所以,我们关注新的教学方式的同时,一定也要关注教师的文化底蕴如何?

教师的心理也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一个教师必须做的落落大方,情态自然,举止文雅。一个教师眼里必须有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生态。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以高尚的品质去感化学生,尊重、理解、体贴切忌讽刺挖苦,冷眼

相待。有的教师,特别在上公开课的时候,表现的非常紧张,脑子里总是想自己怎么教,却忘记了学生怎么学的,一旦课堂有意外的生成,就表现出急躁或不耐烦。前几天我带一个老师去上课,面对刚入学的学生,他们的课堂常规都不懂,教师组织课堂有难度。可是,如果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无关紧要的,课堂多次出现需要组织教学的问题,可是孩子小,有的就是不听,教师出现了急躁,不仅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学生也不喜欢了。由于过于关注教学内容与进度,以至于忘记了教学的时间。这说明,一个好教师,心理素质也很重要的。心理素质多表现在心智上,每节课都是自我的挑战。只有战胜了自己,才能运筹帷幄。

教学技能也是不可缺少的。我觉得一个教师首先应该具备演员的素质。情感能丰富多变,说话能流利中听。写字能漂亮美观。画画能顺手拈来。提问能切中要害,反应能灵敏机智。可以说,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在展示着教师的技能。我听过多次这样课,教师在演示课件时候,不会操作,一不小心,不是没声,就是没影。既影响情绪,又影响进度。有的教师根本看不见板书,取代的是事先准备好的字条、黑板、课件。课堂教学除了提问和组织教学的语言外,再也找不到精彩的地方。有人说现在教学难教,我看那样的教师比谁都容易了。因为什么都以学生为主体了,教师反而没什么可做的了。教师成了课堂的串客,当然也没有必要展示什么技能了。新课堂,如果新到了如此地步,我看教育也好不哪去了。教学技能应该常抓不懈,严格的要求,这样,才能跟上新课堂的步伐。

关于师德和师爱的一些想法 篇6

德、爱,乃是儒家伦理道德范畴,也是规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内在约束力量。是潜在的,内化的意识约束层次。是靠自我修养和自我规范在社会中外在行为的表现。也许孔子当年没有想那么多,但德,爱,更宽泛的意义就是指道德。殊不知,德亦有道。老子在这方面就比较智慧:“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是,那时候不像现在有现代汉语,有标点符号。按《老子》原文来看,是没有标点的。故原来的那句话,也可以这样来理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正道,邪道可以随时转换,名正是否言顺,亦随时势使然。正道之事,符合常理,常规。因而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故而形成普遍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但邪道,大逆不道之事,人们按照已有的并且固化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来看的话,必然会抨击之,挞伐之,声讨之。

可是,孔子也好,老子也罢,他们终究没有意识到这些话本身所具有的巨大副作用,也没有意识到当伦理道德无法约束某些非常之人时该如何处理。在一个人治时代,是没法对人道德犯罪和思想犯罪加以定刑。尤其是埋藏在人内心深层的道德犯罪。故而汉代王朝开创了一个先例:以“腹诽”罪名处置了一位官吏。但终究还是人治。仍然会给后人“滥杀无辜”的口实,也不是解决问题的长久之计。

当伦理道德无法约束人的时候,法律往往成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有效手段。可既往的英雄人物只懂人治,不懂法治。只懂惩罚“犯罪”,却不知道怎么预防“犯罪”,悲也。而这些却留给了现代人来处理。

看到校长带幼女开房的案例,读到老师性侵幼女的新闻,而且频繁发生。试问师德,师爱能规范他们的行为吗?他们的做法和行为被人们用道德审判,用舆论来挞伐。却没有人提出治理这种行为的良药。试问,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在哪里?如何来规范这些行为避免再度发生?原因无他,只是犯罪成本太低。

只有通过立法,并且完全的只对法律负责的机构来承担。立法方面,亟需规范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规范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规范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关系,规范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给老师、学生、学校、家长之间以明确的清晰的法律定位。对于犯罪的一方必须从严,从重处理,大大抬升各方面的犯罪成本,必要时可以采用惩罚性赔偿和和判刑的处理。当然犯罪成本的加大,不仅仅处理老师,还可以处理学生,也可以处理家长,更可以处理学校。可是我们的理念中有些话可以轻易的将法律推下悬崖,那就是“以人为本”,就没有强调在何种情况下,在何种罪行面前以人为本。更没有强调前提,那就是,在你遵守法律的前提下,以人为本。若不然,司机按绿灯正常行驶,一个人却直闯红灯,结果给你撞的一命呜呼。试问,按法律,司机没有任何过错。试问,按“以人为本”,那司机可得要赔的倾家荡产。但事实上,司机往往要承担部分责任,除了以人为本之外,还有死者为大的道德层面的谴责与责任。司机岂不怨哉!究其原因,法律这对些关系界定不明。

除了法律必须完整完善的规范各方面的关系之外,还要有独立的审判专门事务的特殊司法机构,只对法律负责,其他一概不问,地方政府不能干涉这些专门机构,地方大员更无资格介入司法。

企划部工作的一些想法 篇7

水力发电企业的产品是单一的、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的, 没有在产品和半成品, 其经营期成本费用主要包括:水资源费、库区基金、材料费、职工薪酬、折旧费、修理费、其他经常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财务费用等。

二、水电企业成本费用控制中容易忽视的一些问题及其分析

(一) 有些业主对水电站工程建设成本及质量控制不够重视, 因而水电站经营成本难以有效降低

水电企业经营期成本费用大部分金额是不可控的, 如折旧费、财务费用, 这些成本费用主要是由水电站工程建设成本决定的。

为了赶工, 容易忽视工程损失或浪费方面的问题, 导致工程建设成本的增加。

第一, 水电站施工现场遭受洪水淹没, 另补救措施缺乏整体考虑等, 造成较大的工程损失或增加投资。原因:一是水文气象预测不够准确, 超大洪峰到达施工现场之前, 没能及时预测或来不及采取强有力的补救措施, 造成施工现场遭受洪水淹没, 基坑被淹、施工机械等物资被洪水冲走。二是洪水过后, 为了恢复施工现场, 水电站业主购置并投入了大量大功率的抽水设备及其他物资进行抽排水, 为此增加了较多投资。三是完成抽排水后, 这些专用物资对业主本身已没有其他用处, 由于未及时出售处置, 待建设期结束进行处置时, 已严重腐蚀、毁坏, 只能当作废旧物资出售, 造成较大的浪费, 同时增加了工程建设成本。

第二, 有些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投资较大, 但没能及时投运发挥作用, 造成浪费, 增加了工程建设成本。业主开发使用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目的是科学统筹管理工程, 提高效率, 降低水电站工程建设成本。由于信息系统开发单位的原因, 部分水电站工程直到工程全部完工, 这些信息系统都没能建立实施, 没能发挥作用, 造成一定的浪费。

没能把握好工程赶工与质量的关系, 容易造成工程质量问题, 增加了工程建设成本及经营期成本。

水电站工程赶工, 为提前投产发电, 提前收益做出了贡献, 但由于没能把握好赶工进度与质量的关系, 土建赶工施工、设备赶工制造及安装, 造成工程质量下降, 设备、设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 既增加了赶工费等工程建设成本, 又为经营期增加技改和修理等经营成本埋下了隐患。如:有些机组设备刚投产发电就马上停机大修, 说明设备制造或安装存在较大质量问题。

(二) 水电企业定期检修模式没能很好地保证设备可靠性, 也未能更有效降低修理费用。

目前不少水电企业采用定期检修模式对发电等生产设备进行检修。定期检修模式是指对生产设备每年都按计划定期停机检修, 如发现问题就进行修理, 如未发现问题就相当于进行定检。定期检修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因没有足够的依据, 编制机组设备检修计划及确定检修间隔等较为困难。二是存在过度检修的情况, 增加了修理费。三是存在欠检修的情况, 当年修理费虽然减少了, 但设备达不到健康状态, 容易产生隐患, 为以后年度被迫增加修理费埋下了伏笔。

(三) 部分水电企业没有合理筹划生产设备保险相关工作, 保险费支出较大

没能合理确定生产设备投保原值, 保险费用支出较大。一是一些设备因买价较高, 在确定保险方案时, 将竣工决算时摊入较大的待摊基建投资全部计入设备投保原值, 为此增加了保险费。二是这些设备不容易发生事故或异常, 每年基本不会出险, 没能取得保险理赔收入, 以有效抵减保险费支出。

对生产设备保险出险工作不够重视, 未取得应有的保险理赔收入以有效抵减保险费支出。水电企业每年对主要设备投了保险, 支出较大的保险费。如果巡回检查不仔细, 没能及时发现设备缺陷, 容易发生设备事故;另对于采用新技术设计及制造、施工队伍初次安装、业主初步运行及检修的某些类型发电机组设备的缺陷尤为突出, 大小设备事故较多, 以上这些情况, 相对容易取得保险理赔收入, 但生产和管理人员忙于安全生产工作, 而忽视了设备事故保险报案, 收集出险证据资料也是轻描淡写, 错过了最佳理赔时机, 而没能取得保险理赔收入, 以有效抵减保险费用支出。

(四) 成本费用预算执行力不高, 成本费用没能有效控制

水电企业可控成本费用较少, 相关人员认为可控费用已没有压缩的空间, 因而不重视成本费用的控制, 尤其不重视成本费用预算工作, 导致没能有效降低成本费用支出。一是对成本费用预算工作主动性不够, 有时应付了事, 产生编制不及时、质量不高的现象。二是成本费用预算刚性不足, 考核方法不切实际, 考核力度没有触及个人利益, 成本费用预算执行力不高。

三、如何控制水电企业成本费用的一些想法

(一) 从源头抓起, 加强工程管理, 严格控制水电站工程建设成本

主要从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成本管理等方面着手, 努力降低水电站工程建设成本, 以有效降低水电站经营期折旧费及财务费用。

关注可能造成工程损失或浪费的问题, 提前采取措施, 尽可能减少损失或浪费。

第一, 做好复杂天气预报及应对措施, 尽可能减少工程损失。一是编制并演练熟悉洪水淹没施工现场等应急预案, 以备灾害发生时能及时有效应对, 减少工程损失。二是水电站业主加强与水文气象部门的合作, 密切关注水电站施工河段上游流域天气及降雨预测情况, 及时了解洪峰流量、时点及时长, 根据应急预案提早做好施工设备、材料及人员撤退及保护, 减少洪水淹没损失及抽水等恢复施工的投入。三是确实遭受洪水灾害时, 对为恢复施工而投入的抽水等专用物资, 要及时处置变现, 以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抵减工程建设成本。

第二, 把握好一些专门的工程信息系统开发的决策,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主要是对这些系统软件开发的实用性及开发期进行分析, 注重风险评估, 确保信息系统能在建设期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一些开发时间长、具有不确定性的工程信息系统, 不宜进行开发, 以免不能及时投入运行, 而造成浪费。

制定切实合理、可行的赶工方案, 确保工程施工、设备制造及安装的质量。

一是制定切实合理、可行的赶工方案。主要是科学、合理把握好赶工与质量的关系, 要以质量为先。赶工方案中的土建施工、设备制造及安装等关键节点工期之间要有充足的、科学的等待时间, 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充分的论证, 对切实能保证工程进度要求、无质量问题、安全措施得当、费用较低的赶工方案才可实施。二是确保足够的较高技术水平的施工监理人员、设备制造驻厂监造人员的投入。三是如实施中的赶工方案与工程实际有较大变化, 必须及时调整方案并经重新论证可行后方可继续实施。

(二) 采用状态检修等先进合理的设备检修模式, 既保证机组设备可靠性, 又有效降低修理费支出。

设备状态检修指通过诊断技术对设备状态进行监测, 获得状态信息, 以评估设备的状态及风险, 在故障发生前对设备进行检修, 是一种先进的、更科学的设备检修模式。设备状态检修的主要优点:一是有效克服定期检修造成设备过修或欠修的问题, 降低检修费用;二是保证设备检修质量, 有效提高发电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延长设备寿命, 合理延长设备大修间隔时间, 降低大修间隔期的检修费用。

(三) 合理筹划生产设备保险投保原值, 及时取得设备出险理赔收入, 有效降低保险费用支出。

1. 合理筹划生产设备保险投保原值, 降低保险费用支出。

对于一些不容易出现事故或异常的设备, 如闸门等设备, 在确定设备投保原值时, 只包括设备的买价及安装费, 不包括竣工决算时从待摊投资摊入的费用, 这样每年可减少不少的保险费支出。

2. 加强生产设备保险理赔工作, 有效降低保险费用。

一是成立由生产技术、经营、财务、审计等跨部门、跨专业的人员组成的保险工作小组, 由企业行政副职及以上层级较高的人员担任组长, 该小组专门负责保险方案审定、出险报案、出险资料收集与整理、联系保险公司及公估机构、具体保险理赔等设备保险工作。二是每年举办保险理赔等保险知识培训, 让相关人员掌握保险理赔工作的原则、流程、方法与技巧等。三是坚持成本效益原则, 争取以较少的人员、费用投入获取更多的保险理赔收入, 有效抵减保险费用支出。

(四) 加强预算管理, 着重提升成本费用预算的执行力。

1. 建立运行部门月 (年) 度成本费用预算体系。

一是要统一预算编码和项目, 每个预算项目均设置费用预算和资金预算;二是各部门均要设置预算员, 负责各自部门的成本费用预算工作;三是财务部门要加强对各部门负责人和预算员进行预算业务培训, 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为有效降低成本费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坚持“业务驱动财务, 财务指引业务”的原则, 着重提升成本费用预算的执行力。

一是财务部门主动深入了解并服务好业务部门, 找到财务与业务更多的结合点, 以有效降低成本费用;二是严格预算考核并与月度及年度绩效工资挂钩。

四、结束语

目前, 国内在建和已建成投产发电的大中型水电站非常多, 余下可开发的优质水电站项目已不多。受经济下行和电力负荷缓慢增长的影响, 水电企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采取切实措施, 努力降低水电站工程建设成本和经营成本, 增强盈利能力, 是水电企业求生存、谋发展, 实现企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徐芳.关于水利水电企业财务内控问题的思考[J].经济视野, 2013, (24) :178-178.

[2]周敬.加强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研究[J].新财经 (理论版) , 2013, (6) :157-157.

[3]张强.企业成本费用核算的纳税筹划研究[J].中国外资 (上半月) , 2011, (8) :153-154.

关于高职教学改革的一些想法 篇8

[关键词]高职教学改革;教学内容;实践教学

[中国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268-01

1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职业教育在传统观念看来,无非是学生考不上大学的无奈选择。社会上普遍对职业教育认识不够,存在歧视。这样的主流思想导致职业学校招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职业教育不利。

(2)相关的课程安排设置存在不合理现象,学科体系存在的痕迹严重。许多高职院校大部分的课程参考高校的课程,理论过多,脱离当地的工业结构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专业框架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教学计划太笼统,时间定得太长,与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步伐有一定的距离,不能很好的协调,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最终导致人员的培训和市场需求脱节的错误方式,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实践能力不能满足工作需要,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3)高职教学的“应用价值”未能得到全面的体现。

从小学学习到中学学习.教学从未脱离过“应试教育”.使得大家都忽略了教学的“价值”所在.认为学习是枯燥的.学生一进入高职.考试压力相对减轻的同时.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就业的影响.“无用论”就会很快地在学生的心中传播开.学生就会产生“厌恶学习”的情绪.这同时会极大地影响教师的教学.使部分教师体会不到教学的乐趣,产生“厌恶教学”的心理,教学不相长.反而相互削弱,如此恶性循环.不断地阻碍着高职教学的改革发展。

(4)教师的职业教育资质薄弱

良好的师资队伍不仅有利于教学计划的制定,更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运行并提升教学质量。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中的教师队伍组成复杂,包括中职教师、普通高校聘人新教师以及高级专业工程师等,这些教师都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中职教师职业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其知识水平难以适应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需求;普通高校聘人的新教师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是缺乏教学经验;高级工程师实践能力强,但又缺乏丰富理论知识,高职院校缺乏高学历和高实践能力的双高教师。

(5)办学经费缺乏,教学硬件落后。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人对职业教育仍存在偏见,大多优秀的中等院校毕业生都会选择普通高等院校就读,高职院校在生源上相对缺乏。另外,由于国家及财政对高职院校的支持较少,导致高职院校办学经费紧张,难以投入更多资金到教育中,导致教学硬件引进不及时,教学方法落后更新慢,难以适应教学需求。

(6)高职课程评价体系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

传统教学常常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相当部分学生认为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考试。事实上.考试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能力。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体系依然十分陈旧落后,诸多不合理、不科学、不完善的因素仍然存在: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学生学习状况的好坏;考试内容与现实严重脱节.无法服务于学生将来要解决的专业及职业问题要应对新时期人才培养规格发生的巨大变化.正确处理好各学科基础知识学习和学以致用的关系.高职院校必须探索和建立与职业能力相适应的课程评价体系。

2.高职教育发展的新途径

(1)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效率,缩短就业适应期“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相当长时间的持续努力,就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师资状况,可采取以下措施解决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匮乏的问题。

①.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工资待遇,引进“双师型”人才到高职院校任教,改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②.重视高职院校现有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到企业生产、管理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或科研课题研究,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③.聘请社会上的专家、企业家或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定期举办讲座或进行技术指导,将最新的专业知识信息和专业技术动态引进课堂,帮助教师及时掌握行业和专业前沿的科学技术知识。

(2)在课程改革方面。

课程改革应该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如何才能形成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要求的课程新体系,是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加强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体现出一所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改革过程中,课程改革被简单地理解为对以前系统课程的大量简化,简单地突出学生实习实训内容。“为精品而精品”的现象普遍存在,不能准确把握课程改革的实质。

(3)以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需要为导向培养人才高职学院要研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把握企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从培养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需要出发,来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

与传统的综合大学相比,高职学院侧重的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要从定位出发,紧紧抓住“技术”和“应用”这两个重点,从技术应用性角度来制订工艺型、操作型、管理型”岗位或岗位群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使学生在企业岗位上发挥作用。在人才培养方向及专业上针对地区经济和行业需求设置专业,要充分虑地方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及时了解地方经济的发展趋势,适时地设置和调整专业方向。专业设置特别强调要适应经济和企业的发展需要,突出专业的针对性。其专业设置不像综合大学那样广泛,而主要集中在工程类、管理类和社会类。窄专业被不断地并入到宽专业中,形成学生较宽的知识面,增加学生未来从事工作的适应性。这样,形成专业设置上的特点:宽口径专业,同时下设许多专业方向,使适应性与针对性较好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区域和行业服务。

(4)加大校内实验设备的投资,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落实顶岗实习政策调整专业结构,加大实验、实训课的课时安排,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加大校内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增加、更新实验设备,保证在数量和质量上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验、实训需求。实训基地是实训教学过程实施的实践训练场所,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技术技能培训与鉴定的实训教学单位。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夯实教学实训基础工程,还要注重和企业联合,走校企合作的道路,开发校外实训基地,优化实训教学的外部环境,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国家相关部门对高职教育实训基地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资金投入力度,以证明国家对实训基地的重视和鼓励,保证实训基地数量、规模能不断增加。同时,国家要制定相应的实训基地管理办法,既保证实训基地的利益,又保证参加实训的学生的利益,以期实训基地和高职院校能够长期合作、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薪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我的二年级作文下一篇:高考英语选择题规律和方法